舌癌细胞

2024-09-22

舌癌细胞(共7篇)

舌癌细胞 篇1

口腔癌是口腔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淋巴结转是其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也是影响生存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有效的杀灭或者抑制淋巴组织内的转移癌细胞,对提高口腔癌的总体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淋巴化疗是针对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一种特殊治疗手段,主要通过靶向药物载体经局部给药。脂质体是目前研究及应用最成熟的药物载体之一,可选择性分布于区域淋巴组织[1]。本实验采用游离紫杉醇或紫杉醇脂质体经舌动脉或耳缘静脉灌注化疗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兔舌移植性鳞癌,检测转移癌细胞凋亡及淋巴结P53的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瘤株及药品

2~3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42只,体重约1.5~2.0 kg(♀♂不限),由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实验研究所提供。VX-2荷瘤兔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细胞库提供。药品为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南京绿叶思科有限公司)和紫杉醇注射液(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动物模型建立

按文献移植法[2]制备舌癌模型,第2周开始行兔颈部彩超检查观察肿大淋巴结,初步评判是否转移:淋巴结呈圆形、椭圆形肿大,边界模糊,横径>5 mm,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3]。经病理证实淋巴转移均为阳性。当淋巴结横径达到5 mm时开始治疗。选取符合影像标准24只兔进入实验,随机分组。舌动脉灌注分3组,分别为A组:紫杉醇脂质体,B组:紫杉醇注射液,C组:5%葡萄糖溶液;耳缘静脉灌注分3组,分别为D组:紫杉醇脂质体,E组:紫杉醇注射液,F组:5%葡萄糖溶液。根据人-兔药量折算、兔对化疗药物和时间的耐受性比较差,本实验采用紫杉醇安全给药量是最大剂量的一半即7.5 mg/kg,安全时间为1 h。化疗后第7天切取1 mm3大小淋巴组织块,用3%戊二醛固定待电镜观察。切颈淋巴结一分为二,一份浸泡于RPMI 1640培养液中,供流式细胞仪检测;另一份用4%甲醛浸泡固定,常规石蜡切片。

1.2.2 检测细胞凋亡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选用FITC Annexin V/PI双染法流式细胞分析试剂盒(BD,USA)。总和AV+PI-比值和AV+PI+比值表示细胞凋亡率。

1.2.3检测P53蛋白表达

采用兔通用型免疫组化试剂盒检测P53变化,一抗为Rabbit Anti-P53(WT-P53,北京博奥森)。随机观察高倍视野,阳性细胞数<5%,为(-);5%≤阳性细胞数<25%,为(+);25%≤阳性细胞数<50%为(++);阳性细胞数≥50%,为(+++)。P53总评标准:(-)计为阴性,(+~++~+++)计为阳性。

1.3 统计处理

由SPSS 17.0统计软件包完成,凋亡率采用表示,使用统计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使用LSD-t检验,P53蛋白的阴性和阳性片表达数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颈淋巴结体积及组织结构变化

治疗后第7天A组兔颈淋巴结呈部分缩小(图1),其他组淋巴结无明显缩小或增大。电镜观察C、F组发生癌细胞凋亡的较少;B、D、E组癌细胞不同比例的发生凋亡,A组较多癌细胞发生凋亡变化,表现为细胞皱缩、细胞核固缩、核仁消失、形成新月形细胞核等结构变化(图2)。

A:化疗前淋巴结大小约为10 mm×5 mm;B:化疗后淋巴结大小约为9.7 mm×3.0 mm

A:The size of lymph node is 10 mm×5 mm prechemotherapy;B:The size of lymph node is 9.7 mm×3.0 mm after chemotherapy

A:癌细胞;B:凋亡的癌细胞

A:Cancer cells;B:Apoptosis of cancer cells

2.2 颈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凋亡率

由表1可见,各组癌细胞不同程度的发生凋亡,凋亡率分别为A组(49.49±4.96)%、B组(29.65±3.61)%、D组(21.05±1.65)%、E组(12.98±0.75)%。动脉组又显著高于静脉组,紫杉醇脂质体组显著高于紫杉醇组(P<0.05)(图3)。

2.3 颈淋巴结转移癌组织P53蛋白表达

由表2可见,对照组P53蛋白高表达75%(9/12),治疗组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A组20.00%(2/12)、B组33.33%(4/12)、D组41.67%(5/12)、E组50%(612)。A组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1)~(5)比较,P<0.01;(6)比较P>0.055

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恶性肿瘤淋巴转移全身化疗,由于常规药物不易被转运至淋巴结内,其治疗效果较差。口腔癌较早发生颈淋巴结转移[4],有学者提出靶动脉灌注纳米缓释剂行淋巴化疗,卡铂缓释剂对前哨淋巴结内隐匿性癌巢的cT3N0M0舌癌患者表现较好的疗效,对cT3N2bM0舌癌患者给药后检测转移淋巴结内的药物浓度为非转移淋巴结2倍多,且转移淋巴结内均检测到细胞凋亡,实现舌癌的淋巴化疗[5]。采用动脉内灌注热化疗对口腔癌N3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组织病理学效应和控制率[6]。淋巴化疗提高了转移灶内药物浓度,达到杀伤癌细胞的目的[7],已在口腔、妇科及胃肠道肿瘤中得到应用,减轻不良反应、控制淋巴转移和提高远期生存率[8,9,10]。目前表现淋巴趋向良好的药物载体是脂质体和活性炭,在上皮源性实体瘤中表现良好的淋巴化疗效果。

放化疗和生物治疗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而发挥主要作用[11],其诱导凋亡的能力是评估疗效的一项指标[12]。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对口腔癌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其原发灶和颈部转移淋巴结内大量肿瘤细胞死亡[8]。本实验通过组织结构观察和细胞凋亡检测评估动/静脉灌注游离或脂质体药物对兔舌VX-2鳞癌模型淋巴结癌细胞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动脉较静脉给药后肿瘤细胞的凋亡率提高了近2倍,同时紫杉醇脂质体也较游离单体提高了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具有显著的疗效。

研究发现P5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其过表达肿瘤可能更容易发生增殖和转移,预后不良[13]。P53蛋白在口腔癌淋巴结微转移灶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14]。本实验发现各治疗组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了P53蛋白的表达,动脉灌注紫杉醇脂质体化疗较好的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

本研究表明,采用靶动脉较静脉给药能更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紫杉醇脂质体靶动脉灌注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从而证实淋巴化疗对已发生区域淋巴转移的舌癌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其对淋巴结转移灶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药物静脉化疗。下调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或许是紫杉醇脂质体靶动脉化疗诱导舌VX-2鳞癌转移性颈淋巴结癌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

舌癌细胞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舌癌细胞株Tca-8113由武汉细胞典藏中心购得;RPM1640、MTT、DMSO等由索莱宝公司购得;胎牛血清购自Hyclone公司;PB、顺铂 (DDP) 、5氟尿嘧啶 (5-Fu) 分别购自上海纯优生物公司、山东齐鲁制药厂、南通精华制药有限公司。流式凋亡检测试剂盒由贝博试剂公司购得。PI3K、AKT及β-actin一抗由Proteintech公司购得;P-AKT一抗由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CST) 公司购得。PI3K、P-AKT ELISA试剂盒购自上海抚生实业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舌癌Tca-8113细胞培养与加药处理

Tca-8113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 于37℃、100%湿度、5%CO2培养箱中培养并进行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细胞按5 000个/孔接种于3块96孔培养板, 分别加入PB、DDP、5-Fu, 每种药设5个浓度梯度, 每组浓度设5个平行复孔, 以不加药物细胞组作为对照, 置于培养箱孵育24 h。

1.2.2 MTT法筛选PB、DDP、5-Fu的最佳实验浓度

待96孔板中各组细胞的药物作用24 h后, 在每孔细胞中加入20μl新鲜配制的0.5%MTT试剂, 置于培养箱继续避光作用4 h后, 小心弃去孔内培养液。于各孔中加入DMSO 150μl, 避光条件下振荡15 min, 使结晶物溶解充分。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设定490nm波长, 测定各孔吸光度值 (A) , 并应用SPSS 15.0计算得出最佳实验浓度IC10。

1.2.3 MTT法测定加药培养24、48、72 h后各组舌癌细胞Tca-8113的细胞抑制率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按5 000个/孔接种于3块96孔培养板, 置37℃培养箱中贴壁生长24 h后, 将各组舌鳞癌细胞分别或联合加入PB、DDP、5-Fu, 设空白对照组、PB、DDP组、5-Fu组、PB+DDP组、PB+5-Fu组、DDP+5-Fu (PF) 组、实验组 (PB+DDP+5-Fu组) (PB+PF) 。每组设5个平行复孔, 置于培养箱中, 分别继续孵育24、48、72 h。再应用MTT法 (方法同1.2.2) 测定各孔吸光度值 (A) 。按下列公式计算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率 (IR) :IR= (1-用药组A值/对照组A值) ×100%。PB是否增强PF方案的化疗效果根据文献[9]提供的金氏公式求q值进行判断:q=Ea+b/Ea+Eb-Ea×Eb (其中Ea+b为PB与PF方案合用时的抑制率, Ea、Eb分别为PB和PF方案单独作用于舌癌细胞的抑制率) , 当q<1时表示两药合用有拮抗作用, 当q>1时, 表示有增效作用。

1.2.4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舌癌细胞Tca-8113凋亡率

取对数期的Tca-8113细胞按5×105/孔接种于6孔板中, 置37℃培养箱中贴壁生长24 h后, 分别或联合加入PB、DDP、5-Fu药物, 继续孵育培养24 h后, 用0.25%不含EDTA的胰蛋白酶消化液消化、收集细胞, 实验方法参照流式凋亡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立即用BD型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建立Annexin V vs PI双参数点图。

1.2.5 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舌癌细胞Tca-8113中PI3K及P-AKT蛋白的表达变化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按106/皿接种于培养皿中, 置37℃培养箱中贴壁生长24 h后, 分别或联合加入PB, DDP, 5-Fu药物, 置于培养箱继续孵育24 h。提取各组细胞蛋白, 测定蛋白浓度。配置12%分离胶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转膜后, 脱脂奶粉封闭2 h, PI3K、β-actin及P-AKT、AKT一抗4℃孵育过夜, 二抗孵育1.5 h, 化学发光法显色、压片、曝光、显影。

1.2.6 ELISA法检测各组舌癌细胞Tca-8113中PI3K及P-AKT蛋白的表达变化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按106/皿接种于培养皿中, 置37℃培养箱中贴壁生长24h后分别或联合加入PB、DDP、5-Fu药物, 置于培养箱继续孵育24 h。提取各组细胞蛋白, 用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裂解液中PI3K、P-AKT蛋白含量。实验方法参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酶标仪上在波长45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 (A) , 根据标准品所制得标准曲线得到样品中PI3K、P-AKT的含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igmaplot软件按单机多靶模型拟合存活曲线。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一般描述和方差分析, 用SNK法进行两两比较,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PB、DDP、5-Fu对Tca-811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应用MTT法检测发现, PB、DDP、5-Fu分别作用于舌癌Tca-8113细胞24 h后, 细胞的生长存活率与药物作用浓度呈负相关, 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 (P<0.05) ;PB、DDP、5-Fu的IC10分别为1.35、0.006、0.96μmol/L。

2.2 MTT法测定各组舌癌细胞抑制率

MTT检测结果发现, PB (1.35μmol/L) 、DDP (0.006μmol/L) 及5-Fu (0.96μmol/L) 分别或联合作用于舌癌细胞24、48、72 h后, 单独应用PF方案较PB联合PF方案, 其24 h细胞抑制率由29.52%提高为39.05%, 48 h细胞抑制率由49.40%提高为59.14%, 72 h细胞抑制率由65.07%提高为80.46%,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PB增强了PF方案对舌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且其24、48、72 h的q值分别为1.05、1.05、1.07, q值均>1, 表明PB具有化疗增敏作用 (表1) 。

2.3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舌癌细胞凋亡率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发现, PB (1.35μmol/L) 、DDP (0.006μmol/L) 及5-Fu (0.96μmol/L) 分别作用于Tca-8113细胞24 h后, PB+PF组相对于PF组, 细胞凋亡率由15.20%升高为25.55% (图1) , 其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Western Blot法检测Tca-8113细胞中PI3K、P-AKT蛋白表达的变化

如图2~3所示, PF组即DDP、5-Fu联合作用于舌癌细胞, 其PI3K、P-AKT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 , 而实验组 (PB+DDP+5-Fu) 其PI3K、P-AKT蛋白表达较PF组显著降低,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5 ELISA法检测Tca-8113细胞中PI3K、P-AKT蛋白表达的变化

由ELISA检测结果 (表2) 可以看出, PF组舌癌细胞中PI3K、P-AKT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05) , 而PB+PF相对于PF组, 其舌癌细胞中PI3K、P-AKT蛋白表达量分别由114.60 pmol/L、67.89 ng/L降低为88.03 pmol/L、54.77 ng/L,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我国, 舌鳞癌的发病率占口腔癌的第一位, 而术前诱导化疗能显著提高口腔鳞癌的生存率[10], 且术前诱导化疗并不增加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1], 但由于化疗药物作用于舌癌细胞后易产生拮抗作用, 即产生化疗抵抗, 从而明显影响其疗效[5], 因此, 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增敏剂就显得尤为重要。

(n=3)

中草药白花丹, 是白花丹全草及干燥根的主要活性成分, Santosh等[8]研究发现, 白花丹素能提高萨利多胺和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时的敏感性, 增加骨髓瘤细胞的凋亡率, 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化疗增敏剂。

我们的研究发现, 单独应用PF方案较低浓度的白花丹素与PF方案联合作用相比, 舌癌细胞的抑制率由29.52%提高为39.05%, 其细胞抑制率显著提高 (P<0.05) , 可见白花丹素明显增强了PF方案对舌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而PF组相对于实验组 (白花丹素+DDP+5-Fu) , 其舌癌细胞Tca-8113凋亡率由15.20%升高为25.55%, 其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 (P<0.05) , 且高于单独应用白花丹素、DDP、5-Fu药物组之和, 证明白花丹素增强了舌癌细胞对PF方案的化疗敏感性。

PI3K/AKT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普遍存在于人类肿瘤中, 是重要的肿瘤促进因素, 且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展和侵袭也与PI3K/AKT通路激活有着密切的关系[12]。我们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低剂量的白花丹素联合PF方案较单独运用PF方案, 其舌癌细胞Tca-8113中PI3K、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 (P<0.05) , 提示白花丹素增强PF方案的化疗敏感性可能是通过抑制舌癌细胞中PI3K、P-AKT蛋白表达, 从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同时, ELISA检测结果也表明:实验组较PF组, 其舌癌细胞Tca-8113中PI3K、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 (P<0.05) , 进一步提示白花丹素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 诱导舌癌细胞凋亡, 从而提高PF方案的化疗敏感性。

综上所述, 本研究发现白花丹素可以提高舌癌Tca-8113细胞对术前诱导化疗PF方案的敏感性,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 诱导舌癌细胞凋亡所实现的, 但本实验尚未设置干扰实验, 且白花丹素是否通过调控其他信号通路的作用并协同PI3K/AKT信号通路来实现其化疗增敏性等, 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白花丹素 (PB) 联合术前诱导化疗PF方案对舌癌细胞Tca-8113的化疗增敏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舌癌细胞株Tca-8113, 设空白对照组、PB组、顺铂 (DDP) 组、5氟尿嘧啶 (5-Fu) 组、PB+DDP组、PB+5-Fu组、PF (DDP+5-Fu) 组、PB+PF组。MTT法检测药物对Tca-8113细胞抑制作用,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ELISA法检测细胞中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B、DDP、5-Fu对Tca-8113细胞增殖抑制浓度IC10分别为1.35、0.006、0.96μmol/L (培养24 h) , 依此作为实验浓度;PB联合PF方案较PF方案单独作用, 其舌癌细胞的抑制率、早期凋亡率有显著增高 (P<0.05) 。PB联合PF方案较单独运用PF方案, Tca-8113细胞中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P<0.05) 。结论:PB具有化疗增敏作用, 抑制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其主要机制。

关键词:舌癌,白花丹素,化疗增敏,PI3K/AKT

参考文献

[1]Mignogna MD, Fedele S, Lo Russo L.The world cancer report and the burden of oral cancer[J].Eur J Cancer Prev, 2004, 13 (2) :139-142.

[2]Johnson TL, Lai MB, Lai JC, et al.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and MAP kinase and Akt pathways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y Genistein and Biochanin A[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0, 7 (3) :351-358.

[3]郭锡久, 严中福, 阮兴朝, 等.顺铂联合术前诱导化疗治疗口腔颌面部癌肿的近期疗效[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0, 16 (6) :460-462.

[4]邱蔚六, 郑家伟.应重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综合序列治疗[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5, 3 (3) :179-182.

[5]Cho JH, Lee MH, Cho YJ, et al.The bacterial protein azurin enhances sensitivity of oral squamous carcinoma cells to anticancer drugs[J].Yonsei Med J, 2011, 52 (5) :773-778.

[6]Srinivas P, Gopinath G, Banerji A, et al.Plumbagin induce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which mediate apoptosis in human cervical cancer cells[J].Mol Carcinog, 2004, 40 (4) :201-211.

[7]Xu KH, Lu DP.Plumbagin induces ROS-mediated apoptosis in human promyelocytic leukemia cells in vivo[J].Leuk Res, 2010, 34 (5) :658-665.

[8]Sandur SK, Pandey MK, Sung B, et al.5-Hydroxy-2-Methyl-1, 4-Naphthoquinone, a Vitamin K3 analogue, suppresses STAT3 activation pathway through induction of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SHP-1:Potential role in chemosensitization[J].Mol Cancer Res, 2010, 8 (1) :107-118.

[9]戴体俊.合并用药的定量分析[J].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8, 14 (15) :479-480.

[10]Ruggeri EM, Carlini P, Pollera CF, et al.Long-term survival in locally advanced oral cavity cancer:An analysis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neoadjuvant cisplatin-based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surgery[J].Head Neck, 2005, 27 (6) :452-458.

[11]梁利荣, 周歧, 阮方超, 等.口腔鳞癌新辅助化疗的回顾性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 2004, 20 (3) :302-304.

12例舌癌的临床观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 男7例, 女5例, 年龄36~71岁, 平均年龄53.2岁。均为单发, 病理结果显示均为鳞状细胞癌。肿物位于舌左侧5例, 右侧4例, 舌根癌3例。病理分级:Ⅰ级4例, Ⅱ级7例, Ⅲ级1例。颈淋巴结转移者4例 (转移到颈Ⅱ区者3例, 转移到颈Ⅲ区1例) 。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以手术治疗为主, 包括切除原发病灶和清扫颈部淋巴结。切除原发病灶为在肿瘤边缘1~2cm处将肿物完整切除, 根据病情, 对原发病灶小的可直接行部分舌或半舌切除, 肿物较大的行舌大部切除或全舌切除, 主要采用前臂游离皮瓣、腓骨肌皮瓣或胸大肌皮瓣修复缺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是否切除颌骨, 本组有3例行下颌骨部分切除。对颈部淋巴结阴性者行选择性颈清扫至同侧颈部Ⅰ~Ⅲ区, 对颈部淋巴结阳性者行根治性颈清扫至同侧颈部Ⅰ~Ⅴ区。

2 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行颌下、颈淋巴清扫8例, 颈清加气切4例, 游离皮瓣移植2例。舌癌原发灶切除术增加手术安全缘可减少术后复发, 术后患者感觉良好, 讲话、咀嚼、舌咽功能均恢复良好, 并定期复查。随访1~5年, 舌体癌的3~5年生存率为77.8%, 舌根癌的3~5年生存率66.7%, 从本组看舌体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舌根癌。

3讨论

舌癌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恶性程度高, 现临床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 但预后较差。舌癌的治疗方法很多, 包括单纯外科手术治疗、单纯放射治疗、术前诱导化疗、综合治疗、化疗加放疗等。近年来, 由于肿瘤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 综合治疗手段不断增多, 人们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 对舌癌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切除是根治舌癌的最主要方法, 治疗包括原发灶周1.0cm, 半舌、超半舌、口底组织、下颌骨牙槽突方块等连同颈部清扫组织, 这样既可保证完整切除肿瘤及淋巴引流通道, 消除局部复发的可能性, 又提供了创面修复组织空间, 根据术中情况, 尽量保留下颌骨的完整性, 以减少患者面部形态损毁, 保存患者的咀嚼功能。早期舌癌患者主要行原发病灶和清扫颈部淋巴结术, 晚期舌癌患者, 手术治疗应掌握手术适应证, 对患者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或出现远处转移, 手术治疗不作为首选, 目前综合治疗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手术治疗的患者, 除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外, 也应给予综合治疗, 尤其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术后放疗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从本组看, 舌体癌的发病率较舌根癌高, 易发于舌体可能与长期嗜好烟酒、口腔卫生差、营养不良、长期异物刺激有关。因此, 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以避免不良的刺激诱发舌癌。舌体癌患者的生存率较舌根癌高, 与舌根的位置有关, 较隐蔽、不易察觉, 病程相对较长, 恶性程度较高, 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舌根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舌癌的预后不良与侵犯部位、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侵犯舌根由于受解剖条件限制, 手术难度较大, 导致切缘阳性率较高。行下颌骨切除术与未行下颌骨切除术的患者相比, 保留下颌和下颌骨的连续性, 可保留患者的咀嚼功能, 保持良好的外观形象。皮瓣组织修复能确保手术安全缘, 有利于恢复舌外形、咀嚼及语言功能。对于口腔舌癌的治疗, 应根据患者个体不同, 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但无论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 均应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原发灶切除时增加手术安全缘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手术尽可能保留下颌骨的连续性, 及时行皮瓣移植修复, 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 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 对提高舌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明磊, 王昌美, 温玉明, 等.舌癌颈淋巴清扫不同术式的疗效[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2, 18 (1) :22.

[2]孙传政, 陈福进, 曾宗渊, 等.92例晚期舌鳞状细胞癌的治疗及预后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6, 41 (11) :650-653.

临床分期对舌癌术后的影响 篇4

1.1 性别:

男138例, 女129例, 男∶女为1.1∶1。年龄:最小28岁、最大76岁, 平均54.6岁。好发年龄为40~69岁组 (77.5%) , <40岁40例, ≥40岁227例, 两者之比1∶5.68。发病部位:267例中舌体癌231例、舌根癌36例。舌体癌中以舌缘最多发, 约59.7% (138/231) , 依次为舌腹32.9% (76/231) 、舌缘舌腹3.9% (9/231) , 最少为舌背3.5% (8/231) 。病程:本组病例病程最短为2周、最长达2年, 平均5.1个月, 其中舌体癌5.0个月, 舌根癌6.5个月。

1.2 临床分类分期 (TNM)

按照UICC标准, 临床分类分期:Ⅰ期5.2% (14/267) 、Ⅱ期29.2% (78/267) 、Ⅲ期34.8% (93/267) 、Ⅳ期30.7% (82/267) 。其中Ⅲ~Ⅳ期175例 (65.6%) , 舌根癌Ⅲ~Ⅳ期占88.9% (32/36) 。

1.3 组织病理分级

术后石蜡切片报告, 全部为鳞状细胞癌, 其中Ⅰ级163例、Ⅰ-Ⅱ级57例、Ⅱ级27例、Ⅱ-Ⅲ级2例、Ⅲ级1例, 余17例未明确分级。

1.4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实行手术治疗。下颌骨切除与否及舌切除后缺损修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本组资料显示≤1/3舌切除者不修复占71.1% (64/90) , 修复者占28.9% (26/90) , 其中24例采用前臂皮瓣修复;1/2舌切除者中99.3%行皮瓣修复, 其中77.4%患者采用前臂皮瓣修复 (103/137) , 22.6%采用其他皮瓣修复。≥2/3舌切除者中全部行即刻皮瓣组织修复, 其中采用前臂皮瓣修复者占30.4% (14/46) , 胸大肌瓣及背阔肌瓣等肌皮瓣修复者占69.6% (32/46) 。

2结果

临床分期与生存率关系 (见表1)

267例中Ⅰ、Ⅱ期生存率与Ⅲ、Ⅳ期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别。 (χ2=18.6, P<0.01) 。

3讨论

许多学者强调生存率与原发灶浸润厚度有密切关系[1]。本资料随访结果证明原发灶大小与生存率之间成负相关的关系, Ⅲ、Ⅳ期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Ⅰ、Ⅱ期, 说明了原发灶越大, 预后越差。因此, 对提高舌癌远期疗效, 仍然要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

舌癌患者1例围术期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49岁, 因“发现舌部溃烂疼痛不适半年”于2011年4月17日入院。患者于半年前左侧舌缘不明原因溃烂, 质硬, 直径约0.6 cm, 疼痛不适, 不影响呼吸吞咽, 无面部及舌体麻木感, 在当地医院就诊, 诊断为“溃疡”。予口服消炎药及局部用药 (具体诊疗不详) , 溃烂进行性加剧, 疼痛剧烈, 波及左侧口底, 舌体运动困难, 自觉舌尖麻木, 为求根治遂来我院。专科检查:张口无受限, 张口时口型无偏斜, 睁闭目正常, 无斜视复视, 左侧舌缘中1/3溃烂, 波及左侧口底及牙龈缘, 直径约4 cm, 表面灰白色假膜积附, 触之疼痛, 扪之基底部质硬, 伸舌体略偏左侧, 无抬举困难。左侧颏孔区痛温触觉正常, 左侧下颌下可扪及肿大淋巴结2个, 直径分别为1 cm, 2.8 cm, 扪之质中, 无压痛, 颏下及颈部未扪及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入院诊断:左舌癌 (T3N1M0) 。积极完善术前检查后无手术禁忌于4月20日在全麻下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左胸大肌皮瓣修复术+气管切开术。术中冰冻提示:鳞状上皮癌。术中见左舌左侧舌缘中1/3溃烂, 波及左侧口底及牙龈缘, 直径约4 cm, 基底部波及下颌舌骨肌及颏舌骨肌。行左侧改良根治性廓清, 予肿瘤边缘1.5 cm切除病灶, 拔除左下颌后牙, 箱状切骨, 转左胸大肌皮瓣修复缺损面。术中失血约80 m L, 手术完毕于4月21日00:56返回病房, 意识清楚, 呼吸平稳, 术区负压引流管分别为:口底、左颈部、左胸部, 引流出淡红色血性分泌物, 于术后第6天拔除。气导管为一次性塑料导管, 气管切开处无渗血及皮下气肿, 于术后第9天拔除。术区肿胀不明显, 术区伤口对位良好, 无口角偏斜, 口内皮瓣皮温色泽正常。保留胃管固定在位且通畅, 于5月6日病情好转带管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

热情接待患者, 介绍病区环境、住院规则、主管医生及护士,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的重要性。介绍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 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 解答患者的疑问及顾虑, 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和对医务人员的信赖,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语言障碍:术后患者可因舌体切除及气管切开而导致语言沟通障碍, 教会患者一些简单的手势以利术后表达自己的需要, 或利用写字板便于术后渡过语言沟通难关。锻炼床上大小便及有效的咳嗽。 (3) 皮肤准备:术前1 d剃光头及胡须, 剃光腋毛, 搞好个人卫生。术前禁饮禁食8 h。 (4) 勤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 术晨给予监测生命体征及口周口内清洁, 置胃管, 更换干净病员服, 护送患者入手术室。

2.2 术后护理 (1) 体位护理:

去枕平卧位, 头右侧15°偏斜, 颈部制动, 6 h后头下垫一毛巾, 平卧7 d。每2 h给予按摩皮肤受压处, 如骶尾部、枕部、肩部、足跟等, 早晚清洁皮肤, 温水擦浴, 保持皮肤清洁, 按摩小腿并间断抬高, 防止深静脉血栓发生。 (2) 病情观察:遵医嘱予心电监护生命体征, 最初2 h内每30 min 1次, 以后每小时测量1次, 直至生命体征平稳。鼻导管吸氧2~3 L/min, 并保持通畅有效。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伤口渗血、渗液及引流液的情况。 (3) 气道护理: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 予卡弗放气每4 h 1次, 每次5 min。术后第2天开始雾化, 每天3次, 定时雾化吸入及套管内滴湿化液, 进行气道湿化, 每天注入总量不应少于200 m L, 使痰液一直处于稀化状态, 能自行轻易咳出。配制气道湿化液 (20 m L氯化钠注射液+糜蛋白酶4 000 U+庆大霉素8万U) , 定时向气导管里滴入, 一般1次/h, 1次滴入3~5滴。导管口予双层纱布覆盖, 并随时滴注生理盐水保持纱布湿润。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 且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 2次吸痰时间间隔3 min以上。教会患者有效咳嗽, 防治肺部并发症。 (4) 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并保持引流通畅, 分别记录每根引流管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 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5) 移植皮瓣的观察:皮瓣移植的主要并发症有感染、皮瓣坏死、瘘管形成、伤口裂开。术后密切观察皮瓣的存活情况, 早期发现血管危象及时处理。血管危象最易发生在术后72 h内, 可以通过移植皮瓣颜色、皮温、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反应等方面进行全面观察。护士首先应掌握正常皮瓣颜色微红、温度接近体温、质地软、有弹性, 术后72 h内轻度肿胀, 以后逐渐减轻。轻拭皮瓣边缘可见红色点状出血, 系血运良好, 如出血缓慢、色紫或轻压瓣体才有出血, 可能有静脉回流受阻, 血流淤滞;皮瓣毛细血管充盈反应:可用棉签轻压皮瓣, 使其苍白后迅速移开, 若皮瓣在5 s内颜色恢复正常者为血运良好。皮瓣颜色:一般术后1 d~2 d内皮瓣颜色较苍白, 以后逐渐恢复正常, 如皮瓣颜色异常, 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皮瓣温度:一般皮瓣温度与正常侧皮肤或黏膜温度相差约1℃左右, 若低于2~3℃表示有血液循环障碍, 若皮瓣温度增高超过正常范围, 且局部有刺痛或疼痛持续加剧, 则提示有感染可能。皮纹与皮瓣肿胀监测:正常情况下, 皮瓣表面应有正常的皮温皱褶, 皮瓣柔软或稍有水肿, 3 d~4 d后吻合静脉逐渐畅通, 肿胀程度即可改善。术后1 d~2 d每1 h观察皮瓣1次, 术后第3天每2 h观察皮瓣1次, 术后第5 d每3 h观察皮瓣1次, 在充足照明下患者张口观察皮瓣的颜色, 是否有弹性和肿胀;如果皮瓣颜色发紫, 皮瓣硬度下降、质地变硬、肿胀明显, 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6) 口腔护理:术后每日2次以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擦洗, 动作应轻柔。观察假膜的生长情况, 切勿剥脱假膜。 (7) 饮食护理:术后第1天开始鼻饲流质饮食, 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 采用灌注器推注间歇鼻饲方法, 每次不多于200 m L, 间隔时间不少于2 h, 温度38~40℃或根据患者习惯采用手试或唇试, 6~8次/d, 做好鼻饲管护理。因患者带管出院, 应教会家属鼻饲的方法及鼻饲管的护理。 (8) 切口护理:保持术区的清洁, 给予过氧化氢清洗创面, 并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 (9) 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倾诉自己的感受;关心同情患者, 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鼓励亲人陪伴。 (10) 出院指导:指导患者练习经口进食, 并注意口腔卫生;指导患者进行舌体运动锻炼, 恢复语言功能, 逐步过渡到正常的发音和吞咽, 融入正常的生活中。遵医嘱来院随访及拔除胃管。

3 小结

目前, 手术治疗仍然是舌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根治性手术在一定程度上为肿瘤的彻底性切除提供了保证, 但却造成患者颌面部组织缺损、继发畸形和功能丧失。因此, 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功能性重建不仅是从生理结构上恢复缺损区域的解剖形态, 而且改善、恢复口腔颌面部的生理功能, 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案例中, 护理重点在于对移植皮瓣的观察和护理, 皮瓣的存活与否, 直接影响到该手术缺损区修复的成功与否, 更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一旦出现血管危象, 尽早行手术探查是挽救移植皮瓣的惟一有效方法。因此,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观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席淑新.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303.

[2]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26-227.

舌癌患者口腔黏膜炎1例护理体会 篇6

1 病例资料

患者, 男, 50岁, 因左侧舌腹部反复溃疡1年半余, 发现包块伴疼痛17个月, 加重3个月, 于2011年8月16日收入我院。患者2009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舌腹部反复溃疡, 为一指甲盖大小, 自服维生素B、维生素C、口腔喷雾治疗无效, 未进一步治疗。2010年3月自发疼痛, 言语时疼痛加剧, 未行进一步治疗。2010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 取活检病理诊断为左舌腹高分化鳞癌, 建议其手术, 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风险后拒绝手术治疗。2011年初开始口服中药治疗 (用药不详) , 效果不明显, 于2011年4月舌腹部疼痛加重, 伴左侧头部及肩胛部疼痛, 夜间睡眠中可痛醒, 言语明显不清楚, 最多1次可说10句话, 间断流口水以及饮水呛咳, 进食后疼痛明显, 自服舒尔芬治疗疼痛可略缓解, 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 以“舌癌”收住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欠佳, 大小便正常, 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 双下肢无水肿, 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3年。入院查体:体温36.3℃, 脉搏74次/min, 呼吸20次/min, 血压118/78mmHg, 意识清楚, 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 开口度及开口型均无异常, 颞下颌关节区无压痛, 口内左侧舌腹可触及一大小约2.0 cm×2.5 cm肿物, 侵及舌中线, 质硬触痛阳性, 与舌体连接紧密, 活动度差, 表面呈灰白色, 38°舌倾, 口腔黏膜完整未见异常, 伸舌困难, 舌体活动时疼痛加剧, 咽无充血, 扁桃体无肿大。完善血常规、生化系列、肿瘤系列、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 肿瘤5项化验:癌胚抗原4.09 ng/mL, 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即刻血糖6.9 mmol/L, 空腹血糖8.98 mmol/L。入院第3天给予舌部常规放疗, 照射情况为:舌腹部病变60Co两侧野外照射DT 4 009 c Gy/20次/4周, 颈部及锁骨淋巴结引流区DT4 995 c Gy/20次/4周, 舌腹部病变60Co两缩野外照射DT2 196 c Gy/10次/2周。同时给予抗肿瘤, 增强免疫力等对症支持治疗。放射治疗第5天出现口腔两侧黏膜炎, 舌体活动时疼痛更加剧烈, 给予口腔护理、漱口液含漱、止痛治疗。40 d后口腔黏膜炎好转, 舌腹部肿物较前有缩小, 大小约1.0 cm×1.5 cm, 患者病情好转。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

每天仔细观察和评估口腔黏膜情况, 检查患者口腔卫生情况、饮水能力、机体状况, 发现潜在引起口腔黏膜炎的问题, 如牙周疾病、龋齿等其他的潜在感染, 应及时治疗。向患者讲述口腔黏膜炎的观察及预防方法, 以及营养支持对加速口腔黏膜炎愈合的重要性。

2.2 心理护理

口腔黏膜炎的发生会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焦虑情绪, 对治疗的信心下降, 并且可影响对营养的摄取, 影响睡眠, 干扰治疗的正常进程, 导致生活质量及疗效下降。护理人员需耐心地向患者讲述放疗不良反应对口腔黏膜的影响机制及预后, 鼓励患者坚持治疗, 并说明若不及时治疗会并发全身感染, 延误治疗进程, 坚持治疗会加速口腔黏膜炎的愈合。

2.3 保持口腔卫生

使用软毛牙刷, 必要时可用热水浸泡牙刷, 以增加其柔软性, 选用非刺激性牙膏。经常漱口, 尤其在进食后30 min。常用复方硼酸液、醋酸氯己定溶液、双氧水或含盐溶液漱口, 以清除松脱的碎屑、湿润及软化口腔黏膜, 有利于口腔清洁。

2.4 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 摄入足量的液体, 避免食用过热、过冷、辛辣、酸性或硬而粗糙等刺激性食物, 宜少食多餐, 禁忌烟酒。

2.5 口腔局部用药护理

口腔黏膜炎局部用药极为重要, 用药前先进行口腔清洁, 除去口腔内残渣污物, 观察口腔黏膜的颜色、性质, 注意有无新的口腔黏膜炎, 口腔黏膜炎的大小、颜色, 了解情况后再局部用药。口腔局部用药可根据药物和药剂不同采取相应的方法, 方法有含漱法、涂布法、贴敷法、喷雾法等。

含漱法:有效的漱口, 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漱口, 含漱的方法为先将水含在口内, 闭口, 然后鼓动两颊及唇部, 使溶液能够在口腔内充分接触牙齿、牙龈及黏膜表面, 并利用水力反复地冲击口腔的各个部位, 去除口腔内的残渣污物及黏液, 减少口腔内微生物的含量, 以便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达到清洁和治疗口腔疾患的作用。含漱时漱口水用量、含漱的力量和漱口的次数均与效果有关。

涂布法:用于口腔溃疡或糜烂面。如1%甲紫溶液、制霉菌素甘油等, 每天用药3~4次。

贴敷法:用于较局限的溃疡, 将药膜剪成与溃疡面相应大小贴于患处, 每天3~4次。

喷雾法:用于较广泛散在的溃疡或咽后壁溃疡, 用喷雾器将药物喷洒到局部, 每天3~4次。

口腔降温是目前较为有效的预防措施, 可使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降低50%左右, 降低口腔温度, 将冰屑贴敷于口腔黏膜上或含化冰块, 可降低放射治疗导致的黏膜炎的发生。

别嘌醇含漱有多项报道, 别嘌醇含漱可以防治放射治疗导致的口腔黏膜炎。别嘌醇通过减轻肿瘤细胞破坏后产生的高尿酸血症对黏膜细胞的损伤, 还可阻断放射治疗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保护口腔黏膜或提高其耐受性[1]。

氧化电位水 (EOW) 漱口, EOW既可以清洁创面, 又能杀菌消毒, 还有促进组织再生的效能, 具有止血、止痛、消炎、消肿、创面愈合快的特点。据报道, 使用EOW含漱辅助治疗放化疗引起的口腔溃疡, 效果良好。

用氦氖激光治疗口腔黏膜炎, 可降低黏膜炎的严重程度, 减少疼痛, 改善吞咽功能。

中医治疗:放化疗性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范畴, 中医认为放射治疗可以产生热毒, 热盛伤阴, 多为阴虚火旺, 治则滋阴降火为主, 可适当添加清热解毒之品。

3 口腔黏膜炎的其他处理方法

口腔黏膜炎处理的目的是减轻患者的痛苦, 阻止恶化, 防止感染, 改善饮食状态。方法主要包括止痛、抗感染及细胞保护剂的应用, 对全身情况较差或有免疫抑制的患者应加强全身支持治疗。

3.1 止痛

可采用局部麻醉和 (或) 镇痛药, 尤其是口腔疼痛影响进食时。局部麻醉药宜涂到疼痛部位的表面或制成漱口水, 常用药物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地卡因。据报道将地塞米松加入利多卡因漱口液中, 用于化疗和头颈部放疗患者, 能更有效地减轻口腔黏膜炎所致的口腔疼痛。另外, 局部涂口腔溃疡涂剂、锡类剂、含西瓜霜含片等也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口腔疼痛严重时可给予全身性的止痛药, 如:阿司匹林、盐酸布桂嗪 (强痛定) , 也有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剧烈的口腔疼痛。

3.2 抗感染

口腔溃疡时极易继发感染, 致病菌包括细菌、真菌、病毒, 细菌性感染多为混合性的, 应选择广谱抗生素治疗;真菌感染时主要应用制霉菌素;病毒感染的处理原则为缓解症状, 避免继发感染, 促进溃疡愈合。口腔溃疡伴治疗尽可能依据病原学的检查和药敏试验, 局部抗感染治疗尤为重要。

3.3 细胞保护剂的应用

直接细胞保护剂包括硫糖铝、谷胱甘肽、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C、前列腺素E2 (PGE2) 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 (倍他米松) 等。硫糖铝的应用最广, 其作用原理是使黏膜的充血、水肿及溃疡情况得到改善, 使疼痛减轻, 但也有研究结果与之不一致的报道。谷胱甘肽、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C主要是抗氧化作用, 达到稳定细胞膜, 减少黏膜炎的发生。而PGE2则具有促进溃疡面愈合的作用[2]。

间接细胞保护剂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细胞刺激因子, 包括促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 促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及表皮生长因子 (EGF) 。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细胞因子具有多种活性功能, 除了作为骨髓生长因子外, 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尤显重要[3]。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皮下注射或将其溶于生理盐水中进行漱口治疗。

4 结论

舌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 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 早期则首选放射治疗。而心理护理和口腔护理是舌癌患者的重要护理措施, 其主要目的是保持口腔清洁, 防止感染发生, 促进炎症愈合, 减轻患者不适, 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 缩短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除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外, 还应重视其心理变化, 注重其临床症状的观察及护理, 同时应进行营养方面和个人口腔卫生方面的指导, 对及早减轻患者痛苦, 延缓疾病进展,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要致力于口腔护理知识的宣传普及, 影响人群对口腔卫生知识、观念、态度与行为方面的改变, 为全社会提高口腔护理知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章魁华.白色念珠菌感染对增生口腔黏膜上皮的影响[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94, 29 (6) :339.

[2]郭宁如.念珠菌与口腔白斑病[J].国外医学.皮肤病分册, 1991, 17 (6) :336.

舌癌细胞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0月—2008年2月入住我科并进行手术切除的病人60例,均经我院会诊确诊。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7岁~73岁;行半舌切除35例,半舌切除术后前臂游离皮瓣转移修复舌体缺损18例,半舌切除术后行胸大肌转移皮瓣修复舌体缺损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术后当天两组均采用1%过氧化氢(H2O2)溶液棉球加盐水棉球擦拭法进行口腔护理,术后第2天,对照组仍按此法进行口腔护理;而观察组采用先冲洗后擦拭的方法,每天2次,每天观察记录两组病人口腔护理后吸痰频次、口腔洁净情况,询问病人口腔舒适程度,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口腔护理方法备物:1%H2O2溶液棉球若干,盐水棉球若干。病人取卧位或半坐位,观察病人伤口,用止血钳夹取1%H2O2溶液棉球擦洗伤口,直至看清楚缝线,然后以伤口为中心,按常规口腔护理程序进行,最后以生理盐水棉球擦拭,检查口腔情况,并做记录。操作时要细心、轻柔。观察组备生理盐水棉球若干,另备1% H2O2溶液100 mL,生理盐水500 mL,吸痰管两条(可根据具体情况剪去前端,留下长30 cm~40 cm),50 mL一次性冲洗器1个,盛污水用大口容器1个,头部制动卧床者备吸痰机;病人取坐位(头部制动病人取平卧位),头稍向前倾;操作前先检查口腔;用冲洗器吸取1% H2O2溶液从不同方向进行反复冲洗,然后吸取生理盐水冲洗,直至将泡沫冲洗干净。协助病人取半卧位,用止血钳夹取生理盐水棉球按常规口腔护理程序进行擦拭。最后检查口腔情况,做好记录。操作前注意做好解释工作,嘱咐病人勿将冲洗液咽下,以免烧伤消化道。

1. 2.2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口腔舒适程度:护士直接询问病人口腔清洁舒适程度,根据病人主观感觉分良好、一般、差。吸痰频次:护士直接记录病人24 h内的吸痰频次,每天负压吸痰次数超过20次,且每次抽吸时间大于5 min为痰多;每天负压吸痰次数小于10次,或每次抽吸时间小于2 min为少痰,介于两者之间为中。口腔清洁度:Ⅰ清洁度差为口腔有异味,齿龈有异物,细菌菌落数较多;Ⅱ清洁度较满意为口腔无异味,齿龈有异物,细菌菌落数不多;Ⅲ清洁度很满意为口腔无异味,齿龈无异物,细菌菌落数少[2]。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舌癌手术后病人由于手术的刺激,机体抵抗力下降,加之伤口疼痛、舌体运动功能减弱、不能经口进食等原因,导致口腔自洁功能下降,致使口腔内血性分泌物、黏稠的痰液难以清除,积聚在口腔内的微生物乘机在潮湿温暖的口腔内迅速繁殖,口腔内细菌数量明显增加[3],极易增加伤口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口腔护理是舌癌病人术后常规护理措施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保持创面清洁,预防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保证病人口腔舒适[4]。传统的护理方法因病人伤口渗血渗液、舌体肿胀、疼痛等原因,导致病人张口困难,给操作带来一定难度,难以对病人的口腔进行彻底有效的清洁,容易导致病人口腔异味、甚至造成伤口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当前国内口腔护理基本上采用擦拭法和冲洗法。如较多文献报道,口腔冲洗法应用于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5,6],但大多数为单纯的口腔冲洗,这种方法应用于舌癌术后病人,并不能有效清除口腔内血痂、黏稠的痰液。如仅用冲洗法,伤口缝线处的分泌物、痰痂及血痂难以冲净;而仅用擦拭法,口内分泌物需要反复擦拭多遍才能擦拭干净,而反复摩擦易损伤病人伤口,增加病人痛苦。只有将口腔冲洗法和口腔擦拭法结合起来,才能高效率地做好口腔护理,减轻病人的痛苦。冲洗法通过水流环回冲擦口腔内壁,使口内细菌、分泌物随着水流的流动而松动并随水流排出体外,达到清洁效果。H2O2溶液具有去除口腔异味、软化痰液、杀灭细菌的作用,当它与口腔黏膜的伤口、痰液或污物相遇时立即分解生成氧。利用其氧化能力,与细菌接触时,破坏细菌菌体,达到杀死细菌的作用,但必须稀释后使用。生理盐水虽无杀菌作用,但能保持口腔舒适。冲洗后加以生理盐水棉球擦拭,能有效清除痰液和微生物,保持病人口腔舒适,增加病人有效睡眠时间,促进康复。

口腔护理时不能单一的遵循教科书中的操作程序,应将口腔冲洗法和口腔擦拭法相结合。本组改良方法在病人进行彻底冲洗后再进行擦拭,结果显示,病人的吸痰次数减少,口内伤口清洁;病人自觉口腔舒适增加(P<0.05),说明改良口腔护理方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而且护士在操作中能直观察看口腔内伤口情况,及时发现伤口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此法应用于自主体位的病人,操作方便、省时省力,但如用于卧床且需制动的病人,需要两人操作,较费力。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口腔护理方法在舌癌病人手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舌癌切除术后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观察组在进行传统口腔护理基础上进行口腔冲洗,记录两组病人的口腔情况。[结果]在口腔清洁、口腔舒适度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口腔护理法应用于舌癌切除术后病人口腔护理,效果优于传统口腔护理法。

关键词:舌癌,口腔护理,口腔冲洗

参考文献

[1]刘静,陈碧平,郑周益.冲洗法对颌间固定病人的口腔护理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07,(3):64.

[2]赵佛容.3种口腔清洗方法效果的临床观察[J].山西护理杂志,1998,12(4):155.

[3]白碧荣,黄萍,龙兴敏.口腔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8-9.

[4]黄国莲,周理云,张世凡.舒适护理在舌癌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07,42(1):91-92.

[5]金仙姝,赵建江,王海燕.经口气管插管病人两种口腔护理方法的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6-27.

上一篇:乡村园林景观下一篇:民营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