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结肠切除术(共10篇)
全结肠切除术 篇1
结肠的解剖结构较特殊, 加上微生物等的影响, 对于结肠癌伴有肠梗阻患者只能选择分期手术[1]。在肠道减压术及抗生素的应用下, 右半结肠梗阻或外伤患者经一期切除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左半结肠梗阻性癌症的外科治疗非常棘手, 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以及生存质量[2]。本研究旨在探讨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 均存在腹痛、腹胀、肛门不排气等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有呕吐症状。全部患者腹部立位X线检查示近端肠腔积气、积液, 腹部CT检查示结肠梗阻, 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左半结肠癌。排除无腹膜炎肠穿孔表现、无法耐受手术患者、行保守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28~76岁, 平均年龄 (46.7±1.2) 岁;肿瘤位置:降结肠12例, 乙状结肠9例, 结肠脾曲6例, 直肠上端3例。对照组中男14例, 女11例;年龄35~72岁, 平均年龄 (46.9±1.5) 岁;肿瘤位置:降结肠8例, 乙状结肠6例, 结肠脾曲8例, 直肠上端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 患者取平卧位, 在腹部正中做切口。先探查腹腔切口, 游离大网膜、肠系膜上动脉及下动脉, 处理结肠中、结肠右及回结肠和左结肠等处的血管, 清扫其周边脂肪淋巴结。切除从回肠末端直至降乙状结肠部分, 并对端端吻合回肠乙状结肠。若肠腔口径相差较大则可在缝闭乙状结肠后在进行回肠段与乙状结肠侧吻合。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回盲部造瘘常规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以生活质量 (QOL) 评分及Karnofsky功能评分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态, QOL评分总分60分, Karnofsky评分总分100分, 得分越高者生活质量及健康状态越好。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Karnofsky评分、QOL评分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 Karnofsky评分、QOL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例, 轻中度腹泻3例, 重度腹泻2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对照组发生手术切口感染4例, 轻中度腹泻3例, 重度腹泻3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73, P<0.05) 。
3 讨论
临床上通常将结肠癌分为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两种, 右半结肠癌源于胚胎中原肠, 肠系膜上动脉为其供血, 静脉血经肠系膜上静脉回流至右半肝, 因此右半结肠癌的右半肝转移率较高[3]。左半结肠癌则源于胚胎后原肠, 肠系膜下动脉为其供血, 静脉血经下静脉到脾静脉、门静脉后到左半肝, 因此其左半肝转移率较高。临床表现以急性肠梗阻为主。左半结肠癌体积小、破裂出血率低、无毒素吸收, 较少出现消瘦、贫血、恶液质等现象[4]。左半结肠肠腔较细, 肠内粪便由于水分被吸收变得干硬, 加之其肠腔内部压力较高、肠壁厚度较薄、细菌微生物较多等, 患者在梗阻后进行一期结肠吻合术的风险较大[5]。左半结肠癌, 肿块体积较小,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绞痛、排便困难、粪便带血或黏液。左半结肠癌比右半结肠癌更为常见。目前, 临床对于急性梗阻合并左半结肠癌选择何种手术治疗一直存在争议, 焦点在于如何避免吻合口瘘发生[6]。结肠次全切除术可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 主要原因在于小肠血运相对丰富、侧支循环多、胶原蛋白也多于结肠, 术后回肠与结肠吻合口愈合条件更佳[7]。结肠次全切除手术时还能将结肠腔内积存的粪便清除彻底, 吻合口近端无粪便残留, 从而弥补了急诊时肠道准备不充分的缺陷, 有助于术后吻合口的快速愈合[8]。术中梗阻上方扩张结肠被切除, 回肠与结肠的吻合口相对较近, 吻合起来更加容易, 符合“上空、下通、口正”的吻合术基本要求[9]。另外, 结肠次全切除术可不灌洗, 缩短了手术麻醉时间, 有利于术后恢复。
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发病时腹部绞痛, 伴有腹胀、便秘、肠鸣音亢进、便血、排便困难, 临床首选手术切除治疗, 辅以术前放疗、化疗, 提高手术切除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率。结肠次全切除术能有效保留部分升结肠及回盲瓣的功能, 保留的末端回肠还能吸收电解质、水分、维生素等, 盲肠则能吸收水分, 回盲瓣括约肌压力在回肠扩张时下降、盲肠扩张时升高, 能有效阻止盲肠内容物的反流, 避免结肠污染小肠。这种舒适效果对老年体弱的患者尤其适用, 也适用于伴有心肝肾等功能不全的患者。在结肠次全切除术中要遵守隔离原则, 以避免肿瘤播散或种植, 在游离大网膜及系膜血管、结肠的操作中要警惕脾包膜撕裂及输尿管损伤[10]。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 Karnofsky评分、QOL评分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 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 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借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文新.梗阻性结肠癌外科治疗 (附48例报告) [J].中华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21 (5) :411, 413.
[2]李传真, 杨铁成, 刘美娜.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28例诊治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 14 (2) :112.
[3]舒旭波.结肠次全切除术与术中灌洗一期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对比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6) :21-22.
[4]王昭法, 聂富高, 于洋, 等.梗阻性结肠癌65例诊治体会[J].中国现代普外科进展, 2008, 11 (5) :442-443.
[5]沈剑, 曹义战, 王伯良.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临床疗效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3, 19 (5) :280-282.
[6]张宇光, 周晓初, 马旭, 等.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器端侧吻合的临床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 2013, 28 (4) :361.
[7]毛献双, 张森.全结肠灌洗术一期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梗阻临床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2, 18 (2) :104-106.
[8]檀华锋.左半结肠癌肿致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 (20) :108-109.
[9]沈卫华.一期切除吻合加横结肠袢式造瘘术治疗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的临床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14) :1890-1891.
[10]赵淑伟.梗阻性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30例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06, 3 (29) :106-107.
全结肠切除术 篇2
【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接受改良右半结肠切除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3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结肠癌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淋巴清扫数?转移复发情况以及3年生存率等评价指标相关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具更高安全性与有效性,值得在肿瘤外科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结肠癌;右半结肠切除术;改良;肿瘤外科
结肠癌为我国肿瘤临床常见的九大恶性肿瘤类型之一?多方调查资料显示其发病率尤其在近些年有不断攀升的趋势?就目前临床对其的治疗情况来看,手术直接对癌变细胞进行清除仍是采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手段?然传统的手术方法往往不能获得较理想的远期治疗效果,常常表现出较高的转移复发率?基于此,积极寻求或探索并对术式的改良进行深入研究以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生存期并尽量改善其生活质量具十分重要之临床意义?我院于近些年内针对结肠癌患者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进行治疗,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07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63例结肠癌患者作为本研究之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医学影像资料与术后组织病理确诊?其中包括男42例,女21例;年龄38~68岁,平均(48.3±7.2)岁;分化程度情况包括高中低分化分别为14例?21例与28例;Dukes分期包括A期11例,B期25例,C期27例?将此6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化程度以及Dukes分期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结肠癌切除术进行治疗即可?观察组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组内所有患者均在全麻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将患者取仰卧位,整体术式采取无瘤式操作,手术开腹切口选择于右侧腹直肌正中部位,切开后,首先对横结肠与回结肠的末端进行结扎处理,同时将肿瘤封闭包含在腔内并注入5-FU;接着将大网膜沿着胃大弯向右端分离,完成后即刻结扎大网膜右血管,并于此时对幽门下区与位于十二指肠第三段的浅表淋巴结实施清除;找到结肠的根部,对其系膜下方的位置进行切开,同时解剖肠系膜上的血管及其分支,结扎分支血管,切开侧壁腹膜后再剥离右Toldt筋膜,切断横结肠与回肠,最后行回结肠吻合术并逐层缝合手术切口,置引流管后关腹即可?
1.3 评价指标
根据两组结肠癌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对于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淋巴清扫数?转移复发情况以及3年生存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1.4 統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给予处理,其中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并行χ2检验,比较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本研究既定评价指标的考察结果均以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更优,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3 讨论
就近些年来结肠癌的临床发病率情况来看,其趋势逐年有所增加,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多数患者均是由于手术治疗不彻底所致,同时再加上淋巴转移以及术后复发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深入改良手术术式以最大程度预防以上情况的发生,是有效提高结肠癌患者治疗预后效果的关键?对照组所采用的传统结肠癌切除术,其术式的主要特点为先进行右半结肠的血管分离,而后再对主干进行分离,如此不仅容易导致肿瘤细胞沿血液传播转移,继而导致病情复发,同时也不能对第三站淋巴结实施较好地清除,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预后效果?
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在改良式右半结肠切除术应用与结肠癌的临床治疗以来,已在不少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术式总体上采取了由内及外的手术进程原则,实则是对传统无瘤操作的一次突破性的技术改良?在本术式中,我们在进行手术操作时完全将肿瘤的所在区域视为了一个整体,进而尽可能地实现彻底清除?同时,由于右侧结肠的淋巴结与血管伴行于系膜当中,故我们在本手术操作中尽可能将右侧结肠?系膜前叶及后叶及Told筋膜等一并切除,进而可最大程度保证正常组织不会受到肿瘤细胞的侵袭,同时对主要供应结肠的血管即第三站淋巴结进行结扎离断,继而可实现肿瘤所在部位的3组淋巴结均能得以彻底清除,总体上预防转移与复发的水平更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结肠癌患者在接受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治疗后,其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淋巴清扫数?转移复发情况以及3年生存率等评价指标相关数据均显著优于接受传统结肠癌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术式治疗结肠癌具更高安全性与有效性,值得在肿瘤外科临床推广其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尚文.根3式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24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1):65-66.
[2] 罗勇,吴伟主.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并顺行性淋巴结清扫治疗右半结肠癌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9,191(6)502-503.
[3] Troisi RJ,Freedman AN,Devesa SS.Incidence of colorectal colo rectal carcinoma in the US:
全结肠切除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行结肠次全切除术的48例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其中男20例,女28例,年龄33~65(平均49.6)岁。所有患者均有5年以上便秘史,大便4~14次/d。患者临床症状有腹痛、腹胀、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等。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25例)与开腹组(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腹腔镜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术[6]。患者采用截石位,实施全身麻醉后,在脐上、左、右下腹5点穿孔建立气腹与腹腔镜工作通道。女性患者先给予子宫悬吊,再进行腹腔镜手术。将乙状结肠提起后,将侧腹膜打开,向下游离系膜直至腹膜返折下5cm处,注意保留下腹下丛与盆腔神经丛,继而向上游离直至脾区,离断直肠中段肠管,保留>5cm的直肠壶腹。然后将肝区和胃结肠韧带游离,依次对直肠上结肠、左结肠、结肠中血管进行结扎,对右结肠动脉降支进行保留。选择右下腹穿刺孔,向上下各延长2cm后,逐层进腹,将肠管提出,保留约5~10cm的升结肠,继而将肠管离断,同时置入吻合器,关闭腹腔后重建气腹,再从肛门将吻合器杆身置入,在腹腔镜下完成吻合,并留置1根盆腔引流管。
开腹组患者给予开腹结肠次全切除术[7]。患者采取截石位,实施全身麻醉后,选择腹正中约20cm长度作一手术切口,开腹后逐层进腹,切除范围与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相同。依次将乙状结肠、降结肠、结肠脾区、结肠肝区、横结肠游离,并结扎其血管,保留回结肠动脉和右结肠动脉降支,给予吻合器吻合,并留置1根盆腔引流管。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比较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手术情况,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与开腹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开腹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比较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排便次数与开腹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引流量、止痛剂使用次数、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便秘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比较腹腔镜组与开
注:与开腹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腹组患者便秘症状改善率,依据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便秘症状疗效评估指南对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术后3、6个月进行评分,两组患者便秘症状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与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率呈密切联系。其临床病因主要有肠神经系统异常,胃肠道动力异常,Cajal间质细胞异常[8],平滑肌异常以及肠外神经异常。临床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常采用外科结肠次全切除法。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开展,结肠次全切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也不断提高[9,10]。
本文对我院行结肠次全切除术的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了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术与开腹结肠次全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腹腔镜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与开腹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排便次数与开腹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引流量、止痛剂使用次数、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便秘症状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由此可见,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治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其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行结肠次全切除术的48例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根据其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25例)与开腹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及便秘症状改善率。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与开腹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排便次数与开腹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引流量、止痛剂使用次数、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便秘症状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治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其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结肠慢传输性便秘
参考文献
[1]刘军彩,赵红艳,张静,等.慢传输型便秘结肠水疗与药物疗法疗效比较[J].武警医学,2012,23(2):124-125,129.
[2]郝玉霞,王俊平,李红霞,等.生物反馈治疗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肠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20-22.
[3]宁厚旭,孙建华.慢传输型便秘发病机制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108-110.
[4]王洋,杨永平,于凌云.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外科治疗[J].吉林医学,2012,33(2):332-334.
[5]余自君,王晓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中西医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4457-4458.
[6]刘宝华.慢传输型便秘手术方式的选择[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1,14(12):920-922.
[7]刘志苏,江从庆.结肠次全切除术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腹部外科,2011,24(3):136-137.
[8]张旭,徐华.Cajal间质细胞与慢传输型便秘之间关系研究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1,23(3):188-191.
[9]林建江,刘凡隆.腹腔镜技术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手术中的应用[J].腹部外科,2011,24(3):138-139.
全结肠切除术 篇4
【关键词】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经腹子宫全切除术;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090-01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目前妇科临床上最常施用的手术方式是子宫切除。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其中,采用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在切除子宫的同时避免了手术并发症以及宫颈残端癌及宫颈肌瘤等的发生,均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不同术式子宫切除病例150例,其中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76例,经腹子宫全切除术74例。根据手术治疗的情况,观察和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子宫全切患者150例,其中施行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76例,施行经腹子宫全切除术74例。经临床诊断和分析均符合手术适应症。两组手术患者术前常规检查、、细胞学检查、年龄、身高、体重、病情、盆腔粘连程度、子宫大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施行手术的医师均为手术熟练程度相当的同组医师来进行。
1.2 手术方法:两组麻醉方法、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均相同。术前全部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1.2.1 经腹子宫全切术手术方法:采用傳统的腹壁(筋膜外)纵切口常规手术方式切除子宫。需同时切断主韧带、骶韧带,盆底组织会发生变化。
1.2.2 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手术方法:
常规开腹探查,处理双侧圆韧带、阔韧带,子宫血管,稍加分离膀胱,暴露宫颈筋膜,在子宫血管切缘上0.5cm做环形切口切开宫颈筋膜,深度约4mm,助手向上提拉子宫,钝性分离宫颈筋膜与肌层至官颈外口水平处,贴宫颈外口剪除子宫,不切断子宫骶、主韧带,常规消毒残端后,间断缝合阴道断端,缝扎宫颈筋膜,子宫主、骶韧带创面渗血可电凝止血,再关闭前后腹膜,若盆腔粘连较重或创面较大,术毕盆腔放置生物蛋白胶防粘连。
1.3 观察指标:观察采用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和经腹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尿时间、疼痛情况(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疼痛程度分级标准:轻度:极易耐受;中度:易耐受;强度疼痛:较难耐受;极度疼痛:不能耐受)、切口愈合、住院时间。
1.4 随访情况:两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3个月返院检查,同时进行随访,询问其性生活等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对统计学数据进行X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经腹子宫全切除术组相比,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相对较轻,排气和排尿早,住院时间相对较大短。临床治疗效果较高。具体情况见表1。
经术后检查,采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后阴道形态与原先相比无明显差异。经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性生活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子宫切除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妇科常见良性肿瘤病变的常用方法之一。经典的全子宫切除术切除了全部宫颈组织,还完全切断了子宫主韧带、骶韧带及其内的血管和神经,从而影响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未能保持盆底组织和阴道的完整性。有研究表明,子宫不仅是一个受激素作用的生殖器官,而且还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可与卵巢、垂体进行精细的内分泌调节,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因此手术中尽可能保留部分子宫对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对传统子宫切除术所引起的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术后易感染以及性生活质量受影响等情况愈发不能被患者所接受。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解决了这项难题。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兼有次子宫切除术和全子宫切除术的优点,保留了子宫主韧带、骶韧带、宫颈筋膜和宫旁组织,不损伤盆底的正常结构,不影响术后性生活,还可避免宫颈残端癌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降低了术后并发生,尤其对于慢性炎症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较为适用。
综上所述,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①切除了子宫颈管及移行带,避免宫颈残端癌的发生。②保留了子宫主韧带、骶韧带及宫旁组织,保持了盆底及阴道的完整性,防止阴道及盆腔内脏器的脱垂,从而利于保持直肠、膀胱的正常生理功能,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③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中无需分离膀胱、输尿管和肠管等器官,对慢性炎症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造成的宫颈周围粘连比较适用。但进行筋膜手术全切术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指证。②排除不宜进行手术的恶性肿瘤患者(包括生殖器恶性肿瘤等)以及宫颈重度糜烂、宫颈肌瘤过大患者。
参考文献
[1]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全切术的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3
胃癌全胃切除结肠代胃的临床分析 篇5
关键词:胃癌,全胃切除,结肠代胃,分析
胃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其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胃癌根治性手术。而给予全胃切除后消化道的重建对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1], 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之间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本文对我院2007年6月—2008年6月30例行胃癌全胃切除结肠代胃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6月—2008年6月收治30例行胃癌全胃切除手术患者, 其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35岁~75岁, 平均年龄 (52.5±6.2) 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及X线胸片、CT等检查确诊。其中贲门癌12例, 胃体癌10例, 残胃癌5例, 弥散性癌2例, 胃底癌1例;病理分型有腺癌15例, 黏液腺癌8例, 恶性淋巴癌6例, 类癌1例;TNM分期Ⅰ期1例, Ⅱ期8例, Ⅲ期19例, Ⅳ期2例。
1.2 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结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治疗。首先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对回盲部位升结肠以及其周围肠系膜进行钝性游离, 并对右结肠血管蒂和阑尾进行切除, 从回肠末段到结肠的动静脉处细心游离系膜。根据回肠系膜的具体情况给予动静脉保留治疗方案或者切除方案, 将距离回盲部8 cm左右处的回肠切断, 切断19 cm左右处升结肠, 向上提起腹部方向的回盲部升结肠, 同时按照逆时针的方向将其旋转。对食管下端同回肠、位于回肠末段近侧断端同升结肠远端采用吻合器分别对其进行吻合操作, 然后将大小肠系膜关闭, 完成消化道重建术。保留幽门结肠代胃术具体操作方法为:在患者胃肿瘤至少离幽门10 cm处, 第1站淋巴结以外以及幽门周围无淋巴结触及处, 将2.0 cm的胃窦部和幽门保留, 将横结肠进行游离, 并将结肠中动脉保留, 选用带血管蒂结肠20 cm~30 cm的一段, 为防反流可以在远端食管实行端端套入式吻合, 近端与幽门给予端端吻合操作。结肠代胃术:给予远端与十二指肠端端吻合操作。术后第1天给予患者肠外营养并少量的肠内营养, 可以通过十二指肠营养管供给, 逐渐过渡, 到第7 d~10 d就可以给予完全肠内营养供给直至恢复正常经口进食。
2 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 (165.2±6.2) min, 术后均恢复良好, 血清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内, 肝肾功能、生化以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 平均住院时间 (10.5±1.2) d。随访1年内生存率为92.9%, 3年内生存率为75.7%, 5年内生存率为46.5%。
3 讨论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对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产生较大的影响。传统的食管空肠吻合术要将十二指肠跳过, 容易造成患者术后进食量下降, 导致机体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2]。临床上较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要求术后患者要恢复一个具有正常功能的消化道, 具有较为良好的抗反流作用, 同时还要保持消化道的正常生理特点以及连续性。在结肠代胃手术中, 将患者的升结肠上提到患者腹部代替胃, 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食物储备量, 同时还能有效防止发生反流性食管炎。该术式将患者除胃以外的全部消化道均保留, 故给患者造成的食物营养的吸收影响相对较小, 术后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概率也相对较低。
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相对较多, 一般临床上较常采用的就是空肠双腔或者三腔代胃术, 术后患者进食其食物不通过十二指肠, 胰液与胆汁分泌失去食后同步化, 且缺乏一个较好的容积, 对食物的贮存、消化以及吸收均能产生较大的影响[3]。本文实施保留幽门结肠代胃术时, 术者代替胃时采用一段长约20 cm~30 cm的带血管蒂的结肠段, 这就使残胃以及空肠提到胸腔进行消化道重建的操作相对简单化, 能够使肿瘤得到最大限度的切除, 也能起到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术后患者不会产生胸骨后烧灼感, 又能够使食物在代胃结肠中的蠕动得到缓解, 使食物能够通过生理途径逐渐进入十二指肠, 利于肠道发挥消化吸收作用。保留幽门能够有效减少或者避免传统胃切除术导致的倾倒综合征, 避免出现十二指肠反流情况而损害到代胃肠管黏膜以及吻合口。大量研究表明, 带蒂结肠间质代胃术式具有的“胃容积”相对较为良好, 较符合生理需求, 能够有效防止患者术后发生反流性的食管炎, 提高患者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生活质量。
本文30例胃癌全胃切除结肠代胃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 (165.2±6.2) min, 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 对患者进行血液指标检查, 其血清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处于较为正常的范围内, 肝肾功能、生化指标以及心电图检查均恢复到正常范围, 患者平均住院 (10.5±1.2) d后均痊愈出院。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 其1年内生存率为92.9%, 3年内生存率为75.7%, 5年内生存率为46.5%。综上所述, 给予胃癌患者全胃切除结肠代胃的方法进行治疗, 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能为患者提供较为理想的消化道, 进而有效改善术后的早期营养状况,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兆坤.胃癌全胃切除预后分析及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 2012.
[2]郭峰山.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23) :3034-3035.
全结肠切除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32例患者, 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 其中男21例, 女11例;年龄34~75岁, 平均 (59.1±11.7) 岁。病程1~7年, 平均 (3.1±1.1) 年。病理分型:32例患者中腺癌14例, 乳头状腺癌10例, 黏液腺癌5例, 未分化癌2例, 多原发腺癌1例。对照组54例患者为笔者所在医院同期收治的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 其中男39例, 女15例;年龄33.5~78岁, 平均 (62.5±10.7) 岁。病程1~8年。54例患者中腺癌31例, 乳头状腺癌15例, 黏液腺癌4例, 未分化癌2例, 多原发腺癌2例。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 根据患者及其家属医院选择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病程、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必性。
1.2 方法
观察组64例患者均采用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根据患者病灶具体位置和浸润情况以及结肠癌根治术原则确定手术切除范围, 切除后行断端吻合术。对照组54例患者采用回盲部造瘘联合放化疗等保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生发生情况、生活满意度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组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5~5.5h, 平均 (2.5±1.5) h,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0.9~3.1h, 平均 (1.7±0.7) h, 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患者住院7~21d, 平均 (14.5±5.7) d, 对照组住院时间6~17d, 平均 (8.5±3.7) d, 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见表1。两组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 组间对比物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 生存率比较无差异, 远期生存率尚未统计。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 轻中度腹泻5例, 重度4例,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4.38%;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8例, 骨髓抑制12例, 肝肾功能受损5例,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6.30%,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96.88% (31/32) , 明显高于对照组70.37%的满意度,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治疗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解除患者肠道梗阻症状, 恢复正常排便功能。传统的治疗方法为结肠回盲部造瘘后, Ⅱ期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 由于结肠癌患者多为老年患者, 对手术耐受力差, 二次手术治疗对患者的伤害具有叠加效用, 增加了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本组32例患者, 均直接采用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 而未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避免了二次手术对患者的伤害, 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
术后患者肠道结肠大大缩短, 患者消化系统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 使得患者术后腹泻的发生率大大增加[2,3]。本组32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腹泻, 发生率为28.13%, 但是通过治疗患者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因此, 笔者认为即按照大肠癌根治术原则保留适当长度的远端结肠或直肠, 并保留足够长度的末端回肠, 将远切端保留至乙状结肠以上及近端切除在距回盲部5cm以内。胆盐的吸收可保持正常而减少或避免腹泻的发生, 对于手术后发生腹泻者, 给予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肠切除术后之腹泻多为胆汁性腹泻, 消胆胺可与肠腔内的胆汁酸结合而缓解腹泻, 常用量为3~5g, 2~3次/d。
综上所述, 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疗效确切, 术后并发症安全可控,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钱峻, 刘继严, 洪唐灿等.结肠次全切除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35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12) :1815-1816.
[2]郜新, 于志斌, 李腾.结肠次全切除治疗左半结肠急性梗阻6例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18) :150-151.
全结肠切除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52例, 男性30例, 女性22例, 年龄24~79岁, 中位年龄49岁, 癌肿位结肠脾曲6例, 降结肠18例。乙状结肠20例, 直肠上段8例。不完全梗阻46例, 完全梗阻6例。Dukes分期:B期12例, C期34例, D期6例。除完全梗阻6例行急诊手术外, 其余均限期手术。
1.2 手术方法
取左腹部旁切口入腹腔, 探查肿瘤部位, 确定肿瘤可切除 (根治或姑息性手术) 。在拟切除肠管近段用布带包扎后再于其近段约5cm处上一把肠钳, 切断肠管, 两断端做冲洗, 碘伏消毒, 远端用无菌手套包扎后放置。提起近段, 取一根经过灭菌的麻醉机所用的螺纹管, 一端插入结肠近断端, 并牢靠连接, 螺纹管另一端下垂置入手术台旁污桶内, 而后松开肠钳, 尽量将近段结肠内粪便挤入螺纹管流入污桶。对难挤入的粪块, 可松解患侧结肠一定肠段, 将肠端置入无菌引流袋内, 再配合顺行挤捏结肠, 清除近结肠内粪块, 而后重新形成一封闭式顺行清洗灌肠系统。提起回盲部, 常规切除阑尾, 于阑尾根部荷包线内插入一根24号Foley尿管, 收紧荷包, 气囊注水, 另一端连接输液管, 经此灌入温生理水3000~5000m L, 生理盐水经Foley尿管, 升结肠, 螺纹管流到污桶, 这样即构成一封闭式顺行灌洗系统, 并可经螺纹管观察流出液是否由粪便混浊液变清洁液, 至流出液转清后, 再灌入生理盐水1000m L+庆大霉素24万U, 0.5%甲硝唑200m L, 再加5-FU 0.5g, 灌入肠管内30min吸尽。而后将Foley尿管于右下腹壁戳口引出, 外接引流袋, 并撤除螺纹管, 钳闭断端, 该段肠管用温生理盐水纱布覆盖, 暂放一边, 让其逐渐复原。然后按常规切除肿瘤肠段, 清扫淋巴结, 再次经肛门插管灌洗梗阻远端结肠, 至清洁后, 将结肠两切端靠近, 行端端吻合术, 并将大网膜一部分绕过吻合口, 利用吻合肠管最后一层两侧角的缝线再穿针, 分别穿过网膜, 松开结节, 将网膜妥当地固定在吻合口外层。术毕, 关腹。右下腹Foley造瘘管于术后2周拔除。
2 结果
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52例, 应用此手术方法, 均未出现吻合口和腹腔感染, 仅有4例切口感染, 其中2例细菌培养为大肠埃希菌, 充分引流、冲洗, 应用敏感抗生素、红外线照射而治愈。
3 讨论
3.1 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手术方式的演变, 左半结肠及直肠癌引起急性肠梗阻的手方式有Ⅰ期切除吻合和分期手术。
但是由于左半结肠自身的生理及解剖学特点, 血运较差, 梗阻段近端肠腔内可能积有大量混合性细菌, 再者梗阻上部和肿瘤远端之肠管口径差异较大, 在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时实施Ⅰ期切除吻合风险较大, 可能导致吻合术失败, 甚至发生凶险性吻合漏, 致使外科同道多主张先行梗阻肠段造瘘, 减压, 待一段时间后再行Ⅱ期切除病灶吻合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患者对术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之, 学者们探讨是否能Ⅰ期切除吻合来处理左半在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这一长期困扰外科医师的难题。据文献报道, 大肠癌Ⅰ期切除和分期切除5年生存率分别为30%~48%和21.00~21.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Ⅰ期切除吻合的风险关键在于吻合口瘘, 其发生率为5%~10%, 如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 在肠道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仓促手术则可达74.1%[2]。
3.2 Ⅰ期切除吻合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选择Ⅰ期切除吻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3,4,5]: (1) 患者无其他合并疾病, 能耐受手术。 (2) 能保证吻合口血运良好。 (3) 肠腔扩张水肿不太严重。 (4) 手术医师能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术。如能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相应处理, Ⅰ期切除吻合是安全的, 其具备诸多优势: (1) 手术切除率高, 能够提提高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 (2) 使患者免受二次手术的痛苦。 (3) 缩短治疗时间, 降低医疗费用。 (4)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提高生活质量。Ⅰ期切除吻合虽是最理想的手术方式, 但也不应盲目追求之, 有下列情况时, 应行分期手术: (1) 合并有严重的低蛋白血症或内科疾病, 难以耐受较大手术。 (2) 大肠癌并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 (3) 经充分灌洗后吻合部位肠管仍有明显水肿。 (4) 术中发现远端肠管有不明原因病变。分期手术应首先选择Ⅰ期切除加横结肠或盲肠造口术或Hartmann手术, 如肿瘤已不能切除则行永久性造口手术或短路手术[6,7]。
基于上述原则, 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生存率, 我们近年来做了进一步技术改进, 采用术中封闭式顺行灌肠法, 加上吻合口外加用大网膜包裹, 回盲部短期造瘘方法, 为52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实施了Ⅰ期吻合术, 结果全组患者均恢复良好, 无1例出现腹腔感染和吻合口瘘。为此, 我们总结本方法有以下优[8,9]: (1) 术中利用螺纹管和Foley尿管封闭式顺行灌肠能尽快对梗阻段减压和排出梗阻近段所积蓄的大量粪便并清洁肠腔, 从而避免腹腔污染的机会, 最大限度地清除肠腔的细菌。 (2) 术中利用温生理盐水灌肠及湿敷, 尽快地改善了肠壁水肿和张力, 为吻合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3) 利用大网膜包裹吻合口, 促进吻合口愈合, 并为吻合口瘘添加了“保护伞”。 (4) 本操作简便易行。
参考文献
[1]邱成志, 周志平, 洪元.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治疗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 1996, 12 (10) :680.
[2]方国恩, 薛结潮.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88, 18 (11) :658.
[3]孙淑明, 吴利标, 陈淑贞, 等.术中结肠灌洗在治疗左半结肠癌性梗阻时肠道细菌学的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4, 7 (4) :292.
[4]Law WL, Choi HK, Chu KW.Comparison of stenting with emergency surgery as palliatiave treatment for obstructing primary left-sided colorectal cancer[J].Br Surg, 2003, 90 (11) :1429-1433.
[5]王春祥, 张始业, 王培林.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5, 11 (2) :114-115.
[6]Duran Cimenez-Rico H, Abril Vega C, Herreros Rodriguez J, et al.Hartmann/s procedure for obstructive carcinoma of the left colon and rectum.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one-stage surgery[J].Clin Transl Oncol, 2005, 7 (7) :306-313.
[7]Hsu TC.Comparison of one stage resection and anastomosis of acute complete obstruction of left and rightcolon[J].Am J Surg, 2005, 189 (4) :384-387.
[8]胡永均, 施金怡.肠道灌洗法在急性肠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手术患者的应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9, 9 (1) :22.
全结肠切除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5 月~2014 年6 月收集的结肠腺瘤患者30 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结肠腺瘤临床诊断标准。年龄24~60 岁, 平均年龄 (41.25±6.26) 岁, 女15 例, 男15 例。其中, 绒毛状腺瘤患者有7 例, 腺管状腺瘤患者有12 例, 绒毛腺管状腺瘤患者有9 例, 扁平腺瘤患者有2 例。
1. 2 方法所有结肠腺瘤均采用常规肠镜进行检查, 在治疗期间维持结肠腺瘤的静脉通道, 对患者的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进行密切监护, 进镜后观察病变组织的位置及大小, 采用亚甲蓝对腺瘤进行染色, 观察其周围情况, 在结肠腺瘤的底部注射肾上腺素盐水, 待病变部位的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彻底分离后退镜, 然后将电圈套器放置在结肠腺瘤处, 将其收紧切除黏膜。术后观察切口部位是否出现穿孔、出血现象。将结肠腺瘤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1. 3 观察指标观察所有结肠腺瘤患者的结肠腺瘤切除率、大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结肠腺瘤切除大小为 (21.25±1.20) mm× (15.45±1.20) mm, 其中, 病灶完全切除率为83.33% (25/30) , 残留切除率为16.67% (5/30) ;黏膜切除直径<3 cm的患者有23 例, 术后4周全部愈合, 黏膜切除直径≥ 3 cm的患者有7 例, 术后7 周愈合;术后2 例患者出现出血现象, 经肾上腺素盐水治疗后, 止血成功, 没有出现穿孔现象。
3 讨论
结肠腺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类疾病, 目前, 临床上常采用电子结肠镜下手术进行治疗, 可有效地防止其发展为癌症[3]。但是由于其在结肠镜下易发生穿孔、大出血等现象, 结肠腺瘤复发的几率较大, 易加重患者的痛苦[4]。
有研究表明, 糖尿病患者结肠腺瘤的风险率达80%, 糖尿病加肥胖可使结直肠腺瘤和更晚期阶段患者腺瘤的风险增加1 倍以上。近年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不断的成熟, 多数结肠腺瘤均能在内镜下安全切除, 操作较简便, 价格较低廉, 易被患者所接受, 在临床被广泛的运用。本文通过给予结肠腺瘤患者在内镜下进行结肠黏膜切除手术治疗, 采用内镜观察, 能够全面的观测到整个肠道、结肠病变位置及周围情况, 对其全面的了解, 对结肠腺瘤的部位及组织学诊断具有显著的作用, 并且能够减少术中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镜后密切观察病变组织的位置及大小, 对结肠腺瘤的情况进行了解。穿孔是黏膜切除手术的一种严重不良反应,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手术疗效及身体健康。术中通过给予患者注射适量的肾上腺素盐水, 可有效的减少大出血及穿孔的发生[5,6,7]。通过在内镜下进行结肠黏膜切除手术可有效的避免结肠手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大出血及穿孔的现象, 能够有效的提高结肠腺瘤的切除率,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为进一步的降低穿孔及大出血现象的出现, 术前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 并做好相应的检查及准备措施, 掌握手术适应证, 可选择注射适量的肾上腺素盐水, 因为剂量过多时会因此导致黏膜切除部位的增大, 穿孔发生的几率也较大, 剂量不足时也易导致穿孔的发生;在手术切除过程中, 仔细观察黏膜与黏膜组织的分离情况, 在黏膜未分离时不应进行黏膜切除, 防止出现穿孔及大出血。
通过本次研究可知, 切除结肠腺瘤的切除率为83.33%, 残留切除率为16.67% ;黏膜切除直径<3 cm的患者有23 例, 术后4 周全部愈合, 黏膜切除直径≥ 3 cm的患者有7 例, 术后7 周愈合;术后2 例患者出现出血现象, 经肾上腺素盐水治疗后, 止血成功, 没有出现穿孔现象。
综上所述, 结肠腺瘤患者在内镜下进行结肠黏膜切除手术具有显著的疗效, 操作简便, 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运用。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结肠腺瘤患者, 对结肠腺瘤患者的结肠腺瘤切除率、大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结肠腺瘤患者的病灶完全切除率为83.33%;黏膜切除直径<3 cm的患者有23例, 术后4周全部愈合, 黏膜切除直径≥3 cm的患者有7例, 术后7周愈合;术后2例患者出现出血现象, 经肾上腺素盐水治疗后, 止血成功, 没有出现穿孔现象。结论 给予结肠腺瘤患者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手术具有显著的疗效, 操作简便, 安全性较高, 值得在临床运用。
关键词: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结肠腺瘤
参考文献
[1]王珏, 刘邦伦, 王江红, 等.无痛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样病变68例临床分析.重庆医学, 2010, 39 (17) :2352-2353, 2356.
[2]刘定军, 陈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前病变的动态病理学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1) :10-12.
[3]朱浩, 孙明军.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下的诊断与治疗.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1, 23 (6) :343-346.
[4]王少军, 胡乃中, 石海, 等.结肠高危性腺瘤的临床分析及Decorin在腺瘤中的表达与意义.中国肿瘤临床, 2010, 37 (12) :685-688.
[5]赵毅, 陆志平.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的临床体会.中国医药, 2011, 6 (12) :1534-1535.
[6]刘颖, 杨成.内镜下高频电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体会.吉林医学, 2011, 32 (9) :1796-1797.
全结肠切除术 篇9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切除吻合术;次全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735.3+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8-0149-02
近年来,结肠癌并发肠梗阻呈较高的发病率,作为消化道常见疾病,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2]。肠梗阻是结肠癌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30%[3],发病群体主要为老年人。发病原因为患者肠道产生炎症水肿,对肠道造成堵塞,从而引发肠道梗阻。梗阻后,导致肠道内压持续增高,如果没有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病情将持续加重。治疗该病,目前一般采用手术方式,但针对具体病情,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不一致。我院积极开展此项研究,以寻求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104例。其中男66例,女38例,年龄55~64岁,平均年龄(60.20±2.55)岁。将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应用X线片检查确诊,其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呕吐、腹胀、腹痛等。患者发病时间为15h至16d。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55~63岁,平均年龄(60.42±2.88)岁,行结肠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男36例,女16例,年龄56~64岁,平均年龄(59.72±2.56)岁,行切除吻合术进行治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首先对患者进行药物疏导,通便,有效解除梗阻。再行结肠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
1.2.2观察组首先解除肠梗阻,进行切除吻合术治疗。先打开患者腹腔,移出结肠,将梗阻部位妥善切开,清理干净梗阻物,对肠胃进行有效减压。在患者阑尾位置插入导管,妥善固定,防止导管滑出脱落。应用灌洗液对患者肠腔进行反复清洗,直到液体不再浑浊为止。最后对患者行肠管切除吻合术。妥善插入吻合器,并进行认真消毒。要特别注意的是,减压管近端要越过吻合口,二者不能重叠。从患者肛门位置引出远端,将断端妥善封闭后,安置好引流管。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具体内容包括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以及生活质量等。
1.4疗效评价[4]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其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好转,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甚至反而加重。
本研究中采用SF-36量表进行患者生存质量评估[5],包括对患者8个方面的评估,分别涉及机体功能、疼痛、心理状态、情绪角色、精力、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等,总评分80分以上为良好,60~80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差。
1.5统计学方法结果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比较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平均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观察组生存质量良好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6%;观察组生存质量差的比例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5%。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主要症状为腹胀,一般采用肠胃减压方式进行治疗,但肠胃减压治疗效果有限,无法根本治愈。患者回肠中会滞留残留物,没有完全清理,将导致肠内压持续升高,容易引发穿孔、缺血等并发症。严重时,将威胁患者生命[6]。近年来,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数量持续上升,其中以老年人居多,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将加重病情,延迟治疗时间。要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主要目的是切除肿瘤,有效缓解肠梗阻。
合理的手术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病情,同时也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本研究中,观察组行切除吻合术,患者的生存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生存质量良好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6%;观察组生存质量差的比例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5%。在平均手术治疗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通过切除吻合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同时可以尽可能地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手术治愈率。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其效果值得肯定。因此,治疗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对于维持患者健康与生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德运.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40例体会[J].当代医学,2013,19(10):49.
[2]谭友阳.结肠癌肠梗阻手术治疗80例[J].中外医疗,2011,27:4-5.
[3]张学锋.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手术治疗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115-116.
[4]王俊.结肠癌肠梗阻32例急诊手术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05:556-557.
[5]武伟,何桦波,王捧,等.一期切除吻合术结合术巾灌洗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臨床研究[J].中闽肌肠病杂志,2012,32(2):13-l5.
[6]宋福生,廖兴平,徐荣.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50例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90-91.
[7]黄东胜.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方法及效果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03:113-115.
[8]万里鹏,覃艳琼.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手术治疗讨论[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3,7(3):160-162.
[9]陶春良.结肠癌所致肠梗阻手术术式选择及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3,11:85-86.
全结肠切除术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42例患者均为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外科运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患者, 作为腹腔镜组。其中男性17例, 女性24例;年龄25~68岁, 平均 (51.3±18.4) 岁。术前所有患者均经过结肠镜检查和癌组织病理活检证实为恶性肿瘤;肿瘤病类型:高分化癌13例, 中分化癌11例, 高分化癌11例, 黏液腺癌7例;Dukes分期为:A期患者20例, B期患者14例, C期患者7例;肿瘤部位:回盲部癌患者20例, 升结肠癌患者6例, 结肠肝曲患者15例;肿瘤直径3~9 cm, 平均 (5.6±3.4) cm。同时分析2009年10月以前在该院运用开腹手术切除进行治疗的结肠癌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作为开腹组。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分期、发病位置、肿瘤大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手术方法
开腹组硬膜外持续麻醉, 采用传统经皮肤于右下腹切开入腹探查结肠癌部位, 探查到癌组织后切除癌组织, 并行术中淋巴结清扫, 逐层关闭皮肤, 留置引流管, 常规应用抗生素。
腹腔镜组取截石位, 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常规四孔法入腹后, 气腹压为10~15 mm Hg, 用超声刀分离粘连。常规进行全腹腔探查, 明确腹腔内肿瘤情况及周围组织淋巴的浸润情况术中严格遵循肿瘤根治原则。手术方式采用“自内向外”的解剖方法, 切开肠系膜, 分别解剖出回结肠血管、结肠右血管及结肠中血管右侧分支, 用钛夹或血管夹夹闭后剪断各血管根部, 同时进行血管根部淋巴结彻底清扫。找到胃结肠韧带分离并切断, 结肠肝曲肿瘤患者需要同时切断胃网膜右血管的各分支, 彻底清扫幽门下所有淋巴结。腹腔内肠管游离完毕后, 在右上腹部做约5~7 cm的切口, 用无菌塑料套保护切口, 将先前游离肠管拉出体外, 进行体外肿瘤切除和体外人工肠管吻合, 关闭系膜孔。肠管还纳入腹腔, 术后冲洗腹腔采用无菌蒸馏水或者化疗药物2 000~3 000 m L进行冲洗。腹壁孔留置腹腔引流管, 常规应用抗生素3~5 d。
1.3 观察指标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病人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 (P<0.05) ;腹腔镜组患者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 (P<0.05) ;腹腔镜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 但是平均手术时间却明显长于开腹组 (P<0.05) , 见表2。腹腔镜42例患者中1例出现肺部感觉, 1例出现术后肠梗阻, 经保守治疗后, 症状消失, 痊愈。
3 讨论
由于右半结肠解剖结构复杂, 需要清扫的范围较大, 术中操作比较复杂。目前应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尚有许多难点存在:由于复杂的解剖结构, 使腹腔镜下的操作比较复杂, 术中对术者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对于肥胖、肿瘤巨大、腹腔广泛黏连的患者, 术中的切除范围较大, 操作由于视野的限制非常复杂。
腹腔镜手术并未改变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方式, 只是用腹腔镜微创操作替代原来的开腹手术, 术中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 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腹腔镜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开腹组, 说明腹腔镜治疗在结肠癌患者的治疗上有应用的价值。
综上所述, 对于可以采取腹腔镜治疗的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是安全的、有效的, 值得在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外科采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42例, 作为腹腔镜组;同时分析2009年10月以前例在该院运用开腹手术切除进行治疗结肠癌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作为开腹组, 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开腹组 (P<0.05) 。结论 对于可以采取腹腔镜治疗的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是安全的、有效的, 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结肠癌
参考文献
[1]丁浩.大肠癌致肠梗阻行结肠切除及造口术42例[J].南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05 (5) :348-349.
[2]李诗杰, 秦长江.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对照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 (08) :595-597.
[3]文涛, 孙博, 陈刚, 席孝忠, 等.升结肠癌伴发急性阑尾炎29例诊治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09 (10) :1935-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