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防治存在的误区

2024-07-07

猪病防治存在的误区(精选5篇)

猪病防治存在的误区 篇1

随着近年来养猪业的快速发展, 造成养殖密度增大, 猪群流动频繁, 使猪的疾病不断增加, 尽管许多养猪场户在防治猪病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结果还是因猪病使养猪的利润损失殆尽, 而此倒闭的也不少见, 特别是2006年下半年开始发生的、几乎度卷全国的“高热病”使大部分养猪业主大喊“养猪难”。本人从事兽医多年, 感觉到猪病增多除客观因素外, 猪场本身在猪病管理上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

1 对当今猪疫病流行的复杂程度认识不足

影响养猪生产的因素主要有品种、营养、管理、疾病和市场五大因素, 在正常情况下, 疾病因素所占据的位置不应大于1/5;因疾病造成亏损或倒闭应视为不正常。当前猪病的发生流行的原因很多, 主要是社会整体防疫水平低下, 养殖环境、养殖条件及设备不足, 营养、管理不善, 免疫和药物的使用不够科学等, 最终造成难以为猪的健康生存提供所必须的条件。猪疫病的流行现状是:旧病未去、新病又来。目前, 由多种微生物病原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虽占据重要地位, 但因营养、管理失宜引起的非传染性疾病日显突出, 除直接致病外, 还使猪的抗病力下降, 导致多种致病因子致病, 既难防又难治, 这是当前猪病发生的一种重要形式。

2 消毒误区

2.1 消毒剂效果的选择

消毒剂的好坏主要看它的杀菌能力, 不是浓度越高, 气味越大效果越好。如复合碘类消毒剂是没有什么气味的, 但消毒很好。消毒剂的浓度要严格按照标签说明。浓度过高, 不仅浪费, 而且有些还会对动物造成刺激、腐蚀。

2.2 长期使用单一消毒剂或不用消毒剂

当前养殖密度越来越高, 疾病种类越来越多, 所以在消毒剂的选择上要依据季节、疾病的不同种类而定。

3 治疗及滥用药物上的误区

3.1 药物可预防所有疾病

在治疗上, 大多数疾病都可以通过药物进行防治, 但并非所有的疾病都可以通过给药的方式达到治疗的目的, 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大多数病毒病, 是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的, 药物作用旨在缓解和预防继发感染。

3.2 滥用退烧和皮质激素类药物

一些人治猪病, 猪不吃食, 精神差就用青霉素与安乃近, 或者是青霉素加安乃近加地塞米松。这样的结果不仅造成猪只的肝肾功能损害。同时安乃近、地塞米松等短时的作用使猪的食欲精神状态得到好转, 掩盖了疾病的真相, 造成复发。而从猪的生理功能而言, 体温升高是其自身的一种防御适应性反应, 这一反应能刺激体内的网状内皮系统、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功能, 从而消灭病原微生物。故此时不宜用退烧药。

3.3 药物的防病与促生长作用

符合科学要求的药物有着防病和促进生长的双重功效。养殖场 (户) 应建立完善的预防用药计划。药物的防病治病只能针对细菌性疾病, 原则上对病毒性疾病无效, 但对病毒性疾病引发的细菌性疾病继发感染有着积极作用。猪群发病后首先应采取消毒、隔离、淘汰等综合防控措施, 同时应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4 片面夸大疫苗的功效

给动物接种疫苗是动物疫病防治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接种疫苗并不能保证100%不发病。在疫苗选择上, 应以预防当地常发病、易发病、危害严重的疫病为主。免疫次数主要是依据疫苗的种类、性质及体内的抗体水平而定的, 合理的免疫次数能保持机体正常的抗体水平, 以抵御疾病威胁。免疫次数过多, 不但增加机体应激, 造成大量营养物质的消耗, 而且有可能造成免疫抑制, 使抗体水平下降。应充分考虑到机体、疫病、疫苗自身特点及引起免疫失败的多种因素。不同种类、不同剂型的疫苗及不同的接种方法免疫效果也不一样。疫苗接种产生良好免疫应答的前提条件是:接种免疫机能健全的健康动物, 避免潜伏感染、重复感染。在合理、规范使用疫苗的情况下, 应满足疫苗接种产生良好免疫应答的条件。

5 重治疗忽视日常饲养管理

现在很多新的规模养殖业主把规模化养猪看得很简单, 他们对规模养殖出现的营养、配种及疫病等问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树立健康养殖观念, 及时淘汰弱、病猪只是降低成本、防控疫病的“良方”。养猪户普遍关心的是什么病用什么特效药物治疗。忽视了疾病管理的重要性。其实管理比治疗更重要, 也就是说最好的兽医应该是使猪无病或少病的兽医。在日常管理中, 尤其在以下几个环节应特别注意:

5.1 做好猪舍通风、温度调节

做好猪舍的通风是减少疾病, 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而冬天的保温和夏天的降温也是保证猪健康快长的另一重要因素。所以要求猪舍的平墙高度至少要在3m以上, 中距应适当改宽, 最好有10m以上, 猪舍的门窗, 卷帘应布局合理, 以利做好人工调节舍内温度、通风。

5.2 做好病猪隔离、淘汰和环境消毒及免疫工作

根据传染病发生的三大环节以及防制传染病的原则, 发现病猪应及时将其隔离治疗。对个别预后不良者应及时淘汰, 以免留下传染源。做好猪场的日常消毒, 包括灭鼠杀虫。应制订确实可行的免疫程序, 选用高质量的疫苗, 保质保量做好免疫工作。

5.3 做好饮水、优质饲料的供应工作

如果猪场采用地表水, 应检测其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的含量是否超标。饮水器的安装高度要适宜, 确保猪只能有足够的饮水。另外要选购新鲜无杂质的玉米、豆粕、麦皮等单一原料。

猪病防治存在的误区 篇2

关键词 畜禽疫病;疾病防治;兽医;误区;优化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3.060

畜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中十分重要的构成要素,同时也是我国发展的关键环节。畜禽疫病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畜禽疾病防治方面。因为基层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同时整体发展空间有限,所以年轻人不愿意主动去学习兽医相关的知识,导致畜禽防疫缺少专业人才,这一点各村落防治队伍中的表现尤为明显。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兽医队伍呈现老龄化趋势,很难接受一些新的技术以及新的知识,导致兽医技术很难在基层推广,也影响了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的正常发展[1],本文将对相关问題进行分析。

1 用药误区及产生原因

1.1 对疫病了解不够深入

大部分基层的兽医工作者比较缺少临床工作经验,所以在没有完全确诊的情况下,按照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盲目治疗畜禽,结果一般都不尽如人意。部分兽医工作者个人的行医年限较长,但很少剖检动物,也没有对以往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记录,缺少相应的临床工作经验。这种医生一般只会从畜禽表面症状入手,不同病症给不同的药,没有深入了解畜禽产生问题的根源。所以经常出现畜禽表面症状治疗好后,其余的环节又出现问题,反复患病。见泻止泻是目前我国畜禽疫病防治过程中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兽医很少会考虑到腹泻产生原因,而盲目地使用一些治疗腹泻的药物[2]。部分兽医工作者的辖区内近期内产生过传染病,就盲目地对所有的畜禽接种疫苗,这种工作模式并不可取。畜禽疾病的产生不仅包含内因,同时还有一些外因,只有针对性地分析各种致病因素,才能提升治疗效果。

1.2 对药物适应症的了解不够深度

有许多基层兽医并不了解与兽医相关的法律,尤其是兽医药物管理方面的知识相当匮乏。医药物管理、动物病理、病原微生物特征都是兽医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能掌握这些要点,就很难了解不同药物的特性。如果只是按照标签上的说明书进行治疗,经常会出现增加剂量治疗的情况。最常见的用药模式是安乃近、青霉素与地塞米松,这三种药物是兽医最常用的药物,如果三种药物治疗不起效果,则胡乱用药,影响治疗效果。

1.3 药物使用剂量与疗程错误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兽药标签是按照每kg体重给出用药计量,但这种标签很少会给出用药的上限,给畜禽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部分基层的兽医在治疗过程中,不会正确计算用药总量,所以在药物使用方面,也很难保证给药总量的合理性。如果畜禽治疗一次不成功,会进行二次治疗,但在第二次时就会增加给药量。这种治疗方式十分不可取,可能会加重动物病情,情况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导致动物出现死亡等问题。如果用药量不足,治疗效果不理想,还易导致病原微生物出现抗药性,影响疗效。疗程是给畜禽用药的全过程,也是治疗动物的一个记录阶段,可以对畜禽不同时间段的反应进行记录,对日后工作的开展具有推动作用。但在基层,很少有兽医会按照疗程用药,治疗效果不佳。

2 解决对策

兽医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基层兽医工作人员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以及日常实践经验,才能保证工作质量。兽医工作人员需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等。所以想要促进我国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的发展,就必须要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增加人才培养方面的经费投入,吸引高科技人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基层兽医到外地进行考察或学习,通过该方式形成科学有效的相互交流机制。还要让乡镇政府与兽医站等相互合作,共享各种新的成果,并扩大成果的使用范围。工作人员要不断改善基层兽医工作环境以及基层兽医日常福利待遇,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兽医人才分布不均的问题,避免出现人口老龄化与人才流失。

一旦发生动物疫病,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诊断疫病,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对生病的家畜进行药敏实验,使用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药物治疗家畜。同时,提升家畜疾病护理质量,全面提升动物疫病治疗康复率。根据不同家畜的情况,科学调配家畜的用药疗程数量以及家畜的用药剂量等。在正常状态下,家畜的用药时间一般控制在4 d左右。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家畜疾病,按照不同的规律进行用药。利用科学化的方式控制用药剂量。在家畜疾病完全消失后,继续用药2 d左右,避免家畜病情出现复发的情况[3]。不同家畜的用药方法、给药途径不同,所以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找到和家畜相匹配的用药方法,提升药物的整体治疗效果,避免家畜出现过激反应。一般情况下,会采用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这两种方式对家畜进行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法给药比较缓和,对家畜的负面影响较小,效果理想。

3 结语

畜禽疫病防治,是我国基层兽医日常工作的重点。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畜禽疫病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问题的解决办法,希望可以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仁青才让.浅谈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畜禽业,2016(7):50-51.

[2]杨兴安.试论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中兽医学杂志,2015(7):101.

[3]宋军才.基层兽医在畜禽疫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及应对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6):16.

猪病防治存在的误区 篇3

1 养猪误区

1.1 消毒误区

一是认为猪养得少, 不会患传染病, 无须进行猪圈、食槽、用具等的消毒;二是认为一年一次的消毒后就“万事大吉”, 而忽视定期的消毒;三是认为只要是消毒药就行, 而忽视消毒药要达到杀灭细菌、病毒的浓度。

1.2 免疫误区

一是不依当地疫情, 盲目套用异地免疫程序;二是购买疫苗不注意观察有无批准文号、批号、有效期及冷藏设施, 见便宜就买;三是使用时不注意疫苗是否注入猪体内、量是否足够。

1.3 用药误区

一是不按规定疗程用药, 认为猪患病后用1次药就要见效, 否则就是不对症或无效, 而又盲目地要求兽医加药或更换其他药。殊不知任何药物的药理作用, 须在体内保持一定浓度和维持一定的时间, 才能抑 (杀) 菌达到治愈的目的;二是滥用抗菌药, 有的养猪户把抗生素、磺胺类抗菌药当作治疗猪前不见古人的“万能药”。不合理配伍、大剂量用药或长期在饲料中添加, 导致消化机能障碍和毒副作用, 甚至出现药物过敏 (应激) 性疾病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三是用违禁药, 如盐酸克伦特罗 (瘦肉精) 、氯霉素、呋喃唑酮等, 导致药残严重, 影响肉产品质量。

2 采取对策

2.1 重视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为了杀灭病原体 (细菌、病毒) , 保证猪的健康, 猪圈必须每天清扫, 每月定期大清洗、大消毒2次, 包括猪屋、用具等。猪圈在出猪后和进新猪之前, 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消毒。目前市场上消毒药品种繁多, 鱼目混珠, 不能只图便宜。要到乡镇畜牧兽医站或畜牧兽医药械批发门市部购买消毒药品, 也可以用10%~20%生石灰乳涂刷或用2%~4%烧大麦水或5%~20%漂白粉溶液喷洒。同时, 在猪舍 (屋) 进口处修一消毒池, 里面装上新鲜石灰或用烂麻袋浸湿消毒药, 便于进出时对鞋进行消毒。

2.2 制定合理的疫病防治程序

按当畜牧兽医站制定的免疫程度, 适时使用疫苗, 按照正确的方法免疫。如注射疫苗时部位要准, 剂量要足。疫苗要贮放在2~4℃的冰箱内备用。购回的新猪要补打猪瘟猪瘟、丹毒、肺疫三联苗。隔离15~30 d, 无病时再混群。

2.3 综合诊断, 对症下药

决不能凭单一症状给药, 且用一种药不宜长期使用, 以免产生抗药性。用药时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 不盲目加大或减少剂量。

2.4 重视对兽药质量的鉴别、慎防买进作壁上观劣兽药

购买兽药时要看内、外包装是否印制有标签和“兽用”字样的标志。在标签或说明书是否印制有商标, 兽药名称、规格、生产企业名称、产品生产批号和省、部级有关部门审批的兽药“批准文号”。要注意看说明书上是否写明兽药的主要成分、含量、作用、用途、使用方法、使用量、生产日期、有效期、贮存方法、禁忌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特别要注意主要成分栏是否是中文, 国家已明文规定主要成分不能用分子式或分子量以及外文来标示。说明书的格式是否编写正确。

2.5 正确给药, 疗程合理

抗菌药对于急性感染一般要用药3~5 d, 每天2次或3次, 才能看到其效果, 若无效时才考虑加药或换药。每天每次药物的使用间隔时间最好以24 h来平均计算, 克服白天时间短, 夜晚时间过长, 以保证药物在猪体内持续的作用时间, 从而使疾病快速好转。

2.6 掌握好抗菌药的使用原则, 才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一般原则是能用窄谱不用广谱, 能用低级不用高级, 能用一种不用多种, 能用兽药不用人药。抗菌药不是越新越好, 越贵越好, 要根据病情选择。

2.7 合理使用抗菌药, 不盲目联用

药物的联合应用在某些情况下 (主要指为了取得协同作用、抵消毒副作用、延缓耐药性的产生等) 是必要的。但药物种类繁多, 性质各异, 药物联用后往往并不是各起作用互不影响, 而是在药理和理化方面产生相互作用, 以致可能引起各种不良反应, 可使药效对抗, 性能减弱, 毒副作用加强等。如临床上经常见到的磺胺类药的钠盐注射液稀释青霉素G钾 (或钠) , 有化学性的配合变化, 因其碱性溶液能破坏青霉素的抗菌结构, 故最好是分别注射。

2.8 注重综合治疗原则, 以期确保和提高疗效

当前猪病防治的一些误区 篇4

1. 养猪业与猪病病因

影响养猪业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品种、营养、管理、疾病和市场五大因素, 在正常情况下, 疾病因素所占的比重不大于1/5, 因疾病造成亏损或倒闭应视为不正常。当前猪病发生甚至猖獗流行的原因很多, 主要是社会整体防疫水平低下, 法制法规不健全并难以落实, 病死猪流入市场, 养殖环境恶劣, 养殖设备不足, 饲养管理不善, 免疫和药物的使用不科学等, 最终造成难以为猪的健康生存提供所必须的条件。

目前, 由微生物病原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虽在猪病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但因营养、管理失宜引起的非传染性疾病更为频发。它除直接致病外, 还使猪的抗病力下降, 为病原体的入侵造成可能。这就会发生多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单一或混合感染的猪病, 这是当前猪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 药物的疗效与变异的猪病

我国用药物防治家畜疾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取得了显著成绩, 它是保护养殖生产的重要手段。有史以来, 危害人畜健康并造成大量死亡的主要是传染性疾病。

20世纪40年代发明和使用了青霉素, 它对许多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取得划时代的成就, 使用青霉素等药物治疗当时家畜严重发生的炭疽病、气肿疽、猪丹毒、猪肺疫等病都取得过卓越的疗效。随后许多新的抗菌药物不断研制成功, 为畜禽养殖的防病、治病以及促进生长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但是, 近年来发现, 药物对猪病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 且病越来越多, 一方面是药物方面的一些原因, 另一方面则是猪病方面的一些原因。近些年所发生的猪传染病与20~30年前有本质的区别, 过去猪传染病是以急性败血性侵害导致猪的发病和死亡为特征, 用药物对付单纯的细菌病原体, 并结合使用特异性免疫技术十分有效。但近些年的猪传染病, 大多是以猪免疫系统受损而导致多种细菌并发、继发或混合感染, 同时还有许多新病原体的出现或老病原体发生变异, 改变了病原体与猪体之间原有的相互关系, 还造成一些猪传染病以非典型或综合征的形式出现, 这给猪病的防治造成极大的难度。

3. 猪病药物的种类及耐药性

兽用药物有数千种, 在猪病防治的实际应用中, 主要是针对细菌性传染病的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呋喃类以及某些中草药, 也称其为抗菌药物, 其次是一些解热药和糖皮质激素, 虽然还有其他大量作用于猪体各系统以及影响组织代谢的药物, 但在养猪业中很少使用。

近些年,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遇到的首要问题是细菌的耐药性, 它已成为药物疗效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大肠杆菌对盐酸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在3年时间内从10%上升到100%, 药物有效率从100%下降到33.3%。耐药性还普遍的存在多重耐药, 据资料, 猪的耐药性20世纪50年代一耐, 60年代二耐, 70年代四耐、五耐, 80年代六耐、七耐, 90年代已达到七耐以上的占大多数。在其他一些国家出现了可耐受目前所有抗菌药物的细菌, 被称为“超级细菌, MRSA”。所以在使用抗菌药物时, 最好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药物进入体内后有一系列的吸收、分布、转化、排泄等极为复杂的过程, 这与药物疗效密切相关。所以, 实验室的体外药敏试验不能完全代表药物在猪体的效用。如近几年, 多地实验室对猪的药敏试验显示, 氨基糖甙类药物有较高的敏感性, 但经猪口服用药往往无效, 这是因此类药物经口服后几乎完全不能吸收, 它除直接对存在于消化道的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外, 对其他系统和全身性感染无任何作用。还应注意, 细菌对某种药物的耐药性不是一成不变的, 同种的细菌对相同药物的耐药性有很大差异, 如近几年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采集到的猪致病性链球菌, 有的对青霉素高度敏感, 有的则严重耐药, 可见细菌的耐药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在生产实践中, 除经常做药敏试验外, 还要收集相关资料, 并经常细心观察在生产中用药的实际效果, 以及时修正用药。

4. 掌握好适应症和联合用药

抗菌药物可大体分为狭谱抗菌和广谱抗菌两类, 根据病原菌的特点能用狭谱时不用广谱;广谱药不一定比狭谱的好。还应考虑它属于杀菌药物还是抑菌药物, 以及在猪体内的血药浓度及维持时间等一些问题。

目前不合理的药物联合使用较为严重, 它可使疗效降低、毒性增加或产生拮抗, 还可导致病原体耐药性增加以至加重复杂化等更深层次和长远的问题。联合用药应首先明确病原菌的种类, 然后从药物本身考虑药物之间的理化性质、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等相互关系, 才可确定联合用药的种类、配比、用量及疗程, 更需得出疗效的确切证据, 还要注意同类药物同时使用可能造成蓄积性中毒。在现实中, 很多缺乏药物或兽医知识的养猪者, 经常频繁和大量同时用多种药物防治猪病, 不但治不了病, 还会造成严重后果。对缺乏理论研究和临床验证的联合用药, 应慎重对待。

多年来, 经药物学和临床证实可增效的联合用药仅有青霉素+链霉素和磺胺类+增效剂。在防治猪支原体肺炎及血痢时用每t饲料中拌入80%支原净120 g+金霉素300 g或“安泰”1 500 g+2.5%洛美沙星1 000 g。防治猪呼吸道病综合征 (PRDC) 和链球菌病、细菌性腹泻等用“加康”400 g+阿莫西林300 g或磺胺二甲嘧啶 (SM2) 700 g+北里霉素300 g等几种成功的联合用药。

5. 科学的用药

在掌握疾病种类的基础上制定用药方案, 它包括药物种类、剂量、疗程、药物轮换计划等, 避免无的放矢或一旦有病就乱投药。预防性用药在效果和经济上远远胜于治疗用药, 但预防用药一定要认准敏感药物和用药时机, 投药太晚、疗程太短或太长、药量太低或太高等都影响疗效或增加药肠残留。孕猪的围产期、仔猪断奶期、保育猪转群期, 以及易发生应激时, 是预防用药的重点时期。一般预防性用药应达7~10 d, 治疗性用药不应少于5 d。

许多养猪场 (户) , 预防为主的观念尚未得到落实。对当前猪细菌性病原体敏感度较好的药物有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氧氟沙星、阿莫西林、阿米卡星、头孢噻呋等可供选择, 应将抗菌药分为一线、二线、三线等, 没有明确指征时不轻易提升用药档次。在治疗猪病时应明确有下列情况的病猪要放弃治疗:烈性传染病的急性发病猪、重病猪、药费价格超过猪价值的猪、生长发育明显受阻的慢性病猪、治愈后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猪。防治猪病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和防止疾病扩散。

6. 正确看待抗病毒药

猪传染性疾病在猪病中占据主要地位, 其中病毒性疾病可达80%以上, 尤其近些年新传入或新发生且防治难度大的也多是病毒病。在用抗菌药物防治无效时, 往往寄希望于抗病毒药, 但经使用后收效甚微。因为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释放等阶段, 已知现有的抗病毒药, 最多是某一种药对某一种病毒复制过程的某个阶段产生某种程度的干扰或影响而已, 对已进入细胞内的病毒则毫无作用。目前不会伤害宿主细胞, 又能灭活病毒真正意义上的抗病毒药在全世界尚未研制成功。

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一、二部 (2000年) 尚未收载一种抗病毒药。近几年还发现, 在不清楚抗病毒药的药理作用的情况下, 仅从“抗病毒药”这一药名上理解, 为提高所期望的疗效, 往往加大剂量或长期使用, 因而发生严重毒副作用甚至死亡。

但是, 现在对抗病毒药进行研究和探索, 以及在临床上试用仍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中对某些病毒有抑制作用的中药主要有金丝桃素等, 市面上主要有腾骏动物药业开发的“安泰”等产品。其抗病毒作用主要是通过调动自身作用的扶正去邪、五脏自稳、阴阳自和等途径来实现的, 并不是直接对病毒的灭活。

7. 中草药的效用

我国用中药防治家畜疾病已有多年历史, 中医、中药被认为是祖国宝贵的遗产, 但通过生产实践发现存在问题颇多。中草药本身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 每一种中药 (指植物药) 都含有100多种化学成分, 中医药有它特殊的理论体系, 需按照“四诊八纲”辩证, 再按特定的君、臣、佐、使的要求组成方剂使用, 它最适于个体的治疗, 并不适用以群发为主的传染蔓延的猪病。现在使用中草药防治猪病常有2种制剂形式: (1) 粉剂。将中草药经粉碎后拌在饲料中投药, 这种原始粉的剂型经消化道较难吸收利用, 同时中草药都有一定气味, 适口性不佳, 猪往往采取甚少或拒食, 所以难以达到疗效;将中药制成煎剂的方法多适用于个体治疗。 (2) 注射剂。有的是从中草药中提取的单一化学成分, 但所制成的针剂含有效成分较低, 尤其中药是一种化合物群体发挥药效的, 这类的化学单体成分的针剂往往效果较差, 且目前能提取出单一有疗效化学成分的中草药为数甚少, 这也限制了中草药针剂的应用。用中草药联合制做针剂发生的混浊、沉淀等问题远远未能解决, 更谈不上疗效。许多中草药同样具有有毒副作用及药物残留, 只不过较西药相对较慢、较少而已。

目前利用中草药种类众多, 药效特殊等优势, 将其用做添加剂促进生长, 提高免疫力, 预防免疫抑制性疾病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这为中草药的应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8. 充分发挥被动免疫制剂的防治作用

在猪病由于混合感染或病毒性疾病, 用化学药物防治效果不好的情况下, 使用被动免疫制剂往往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这是一条值得重视和应用的防治途径。目前应用的此类制剂大体分为3类, (1) 具有特异性的制品。如抗猪瘟血清等, 但生产或市售的此类产品甚少, 且针对性较单纯。在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用本场病愈猪、淘汰的健康母猪, 或本场经强化免疫、接种自家疫苗的育肥猪, 采血后分离出血清使用。尤其是在仔猪断奶期或保育期转群阶段, 以及发病前或发病早期做预防性注射, 收效甚好。现在已有经国家批准生产针对仔猪腹泻性疾病的高免卵黄制剂市售;针对其他疾病的特异性高免卵黄制剂也已在研制中。 (2) 属于非特异性的制品。目前, 我国生产和使用的主要是一些细胞因子制剂, 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转移因子、胸腺激素等。 (3) 免疫增强剂类。如黄芪多糖, 左旋咪唑等可供试用。这些制剂在猪病防治中应用的数量逐年增加, 它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制品的质量, 其次是使用时机和猪体的状况。

9. 对当前兽药混乱现象应有所认识

我国现有兽药企业2 700多家, 通过GMP认证的有1 300多家, 进入市场的兽药产品近4 000个, 但由于法律和管理等多方面原因, 仍有一些假冒伪劣的兽药在市场销售, 在选购和使用时应加以注意。还有一些药物只有对症作用, 治表不治本, 往往延误病情。在临床上这类药并不能适用于猪病的各不同阶段, 或暂时有对症的效果, 但对猪整体有害, 或经一段时间用药仍以猪的死亡而告终。兽药所存在的问题不限于上述几种, 应提高认识, 慎重选购和使用。

1 0. 树立正确的观念

猪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5

1 存在的问题

1.1 体制方面

一是国家每年对动物防疫都很重视, 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方案,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是在执行的环节重重“解说”到基层时已经面目全非。二是疫苗冷链环节严重缺乏。国家发放的疫苗都是严格检验合格的产品, 由于冷链的缺少, 保存者业务水平低, 使用者认识不到位, 造成动物疫苗使用后的效价降低甚至无效[1]。三是动物养殖技术推广的缺失。由于种种原因, 现有的技术推广体系存在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 根本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四是养殖业务技术部门行政化。基层畜牧部门, 习惯于满足上传下达上级的政策和方案。至于其实际的指导作用、指导效果, 无人过问。五是专业技术部门“不务正业化”。由于政策的原因, 基层畜牧部门在基层主要围绕乡镇的主要工作运转, 包村、包计划生育等工作, 本职工作反而没有人干。或者非本专业人员大量占有岗位, 专业人员反而下岗的局面, 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大量流失, 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成了“二线人员”[2]。六是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落后化。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严重落后于实际生产, 由于其技术水平低, 无法进行技术推广。七是动物检疫工作严重滞后。动物检疫工作应该是防止动物疫病扩散的最后措施。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 防止病死猪只带病菌进入安全区域, 但是检疫方面把关不严、检疫方法落后, 导致疫病传播蔓延。

1.2 养殖场 (户) 方面

猪病的发生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最严重, 但是造成这样的局面关键在于养殖户自己。一是养殖规模场方面。由于养猪行业特别是规模场多是资本运作, 养殖户不懂技术, 加上想要国家项目盲目扩大规模, 没有从环境、生猪生产、防疫水平、养殖水平作出全面考虑, 造成动物疾病的大量发生, 且动物疫病发生后又不知如何处理。二是动物免疫程序不规范。养殖户大多是非畜牧兽医专业人员。正是养殖户的非专业化造成了免疫程序不规范, 随意更改免疫程序、免疫剂量, 造成免疫失败[3]。滥用药物造成大量细菌的耐药性增强, 变异株暴发。三是散养户方面。散养户养殖的随意性和无知性加速了动物疾病的传播和扩散。特别是动物疾病的暴发期, 自己养殖的猪发病后, 还得去其他养殖户的猪舍看看他们的猪是否发病。四是饲养管理的盲目性。由于饲养知识的缺乏, 广大养殖户只知道喂猪, 对吃的怎么样、有没有异常并不了解。五是消毒的盲区。散户基本不消毒, 不愿意花费这笔“无用的开支”。养殖场 (户) 比较重视消毒, 但是方法不对, 不知道用药种类、用药时间和用药剂量。有的场竟然使用消毒原液进行消毒。病死猪的处理不当。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病死猪只进行无害化处理, 但养殖户为了经济利益很少按规定执行, 无意中造成疫病的扩散。

1.3 企业方面

一是企业的误导宣传。部分企业为了更多地推广自己的产品对养殖户进行误导性宣传, 如使生猪皮红毛亮、粪便发黑是好料, 结果导致高铜的泛滥, 守法的企业只有被动地退出市场。二是种猪的质量问题。部分猪场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 隐瞒种猪的病情, 造成动物疫病更大范围的扩散。三是药厂的过度宣传。对动物进行必要的保健是有效的。有些药厂过度宣传保健的作用, 导致养殖户大量的使用药物保健, 造成耐药性疾病的增加, 猪体抵抗力下降, 严重的出现实质性器官的衰竭, 最后导致发生疾病后无药可以治疗。四是治疗的问题。一些兽医业务素质差, 导致猪病被误诊, 很小的病结果治成大病,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4 其他方面

动物生长需要良好的环境, 广大养殖户认为没有必要在环境方面浪费资金, 或者受场地的限制没有重视环境卫生。结果造成环境恶劣, 猪体抵抗力下降, 引起疾病的发生[4]。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的,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的存在, 造成疾病混合感染, 最后疾病难以治疗。

2 建议

通过多年的实践感到动物疾病并不是那么可怕的, 如果各个部门、环节能够认真落实国家针对动物防疫、检疫、技术推广的各项规定, 动物疾病对养殖户的影响会大大降低。如果养殖的水平更高一些, 养殖技术能够推广落实在实处, 养猪户的损失会更少些。如果给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一些宽松的工作方式或空间, 养殖户的收益会更高些。如果养殖户的心态更平稳些, 饲养更科学些, 饲养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陈长法.规模化猪场疫病控制存在问题探讨及对策[J].中国动物保健, 2010 (4) :42-44.

[2]雷延慧.青海省互助县猪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浅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2) :170.

[3]张俊莉.农村规模化养猪场猪病复杂的原因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3) :79-80.

上一篇:城市旅游营销策略下一篇:质量监控下物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