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育

2024-09-19

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育(精选9篇)

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育 篇1

摘要:校园网络舆论伴随着校园网的发展, 迅速成为校园舆论的中坚力量, 冲击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分析了高校网络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提出了开辟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策略

截至2009年6月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 其中学生是网民的最大群体, 占比31.7%[1]。大学生是网民重点群体中最为活跃的一个, 除了网络炒股之外, 其他的应用全部高于总体普及率。时间上的闲暇、年轻人的好奇心理, 以及互联网的无限可能是他们乐此不疲的重要动力。互联网的发展使学生的认知方式、生活教育等多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突破和变革, 强烈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利用网络阵地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营造和谐的网络舆论, 成为了当前各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网络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 高校网络舆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直接的参考和依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活动, 对其思想和行为进行塑造和改造。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状态, 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前提。校园网络舆论作为在高等学校范围内产生、播散并发挥影响的公众意见和态度, 能够充分表达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个人需求及价值判断。通过网络舆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及时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据此确定和调整工作内容和方法, 使工作内容更加充实具体, 方法更加有针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 高校网络舆论是思想政治工作最直接的参考和依据。

(二) 高校积极网络舆论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积极的网络舆论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网络的匿名性和多元性, 有利于大学生的主体性淋漓尽致地表达;网络的交互性, 有利于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这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高校积极的网络舆论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一则网络信息可以在极短时间内为网民所获取, 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另外, 每一次网络舆论的形成, 大学生为了推动舆情的发展, 都会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搜索功能寻找材料, 进行加工, 形成理性的意见表达。这个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理性推理能力和判断力, 而且促进了先进文化知识的传播。

(三) 高校消极网络舆论冲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2]。网络舆论在为学校发展和学生学习生活提供诸多便利的同时, 也使得部分参与者降低了责任感和约束力, 容易出现利用网络发布虚假信息、鼓动激化矛盾、相互攻击谩骂等负向网络舆论。这些消极的网络舆论一方面使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 道德观念偏激, 削弱甚至恶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 负向网络舆论使部分大学生出现信任危机。网络舆论打破了基于无知或盲目崇拜而产生的信任, 然而, 互联网并没有在言论自由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共同的价值理念。它在逐步消解已有信任和认同感的基础上, 没有催生一种现代民主基础上的信任[3]。在网络论坛, 许多网民在争论中“怀疑一切”, 只相信自己的感觉。

(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构建校园和谐网络舆论提供保障

高校和谐网络舆论, 就是要通过网络舆论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学校发展、教育引导学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弱化甚至消融假、恶、丑信息的不良影响[4]。在高校网络中, 学生发表的意见和思想构成了高校网络舆论的主要内容, 是影响舆论形成和走向的主导力量, 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成为影响高校网络舆论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从而为构建校园和谐网络舆论提供了保障。

二、开辟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 重视和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积极占领网上思想阵地[5]

校园网拓展了传统舆论空间, 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参与校园生活、沟通信息的网络平台。师生通过网络舆论参与学校和社会生活已经是无法阻挡的时代潮流。校园网络舆论由此成为影响校园生活和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要促进校园网络的和谐发展, 就应该重视校园网络舆论, 建立起信息沟通的有效渠道和思想言论的发布平台, 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

(二) 加强校园网络舆论监管, 构建校园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就要加强对校园网络舆论这个阵地的监管, 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办法。一方面要注重网络舆论评论员的队伍建设。网络评论员可以是专门的指导教师也可以是活跃于网坛的学生干部。另一方面, 在监管过程中要注意“力疏而慎堵”, 对扭曲事实、煽动舆论的以事实真相进行揭露, 对不明真相、发泄情绪的进行疏导, 有效地将网络舆论可能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转化、消除于萌芽状态。

(三) 建立网络舆情汇报机制,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材料支撑

校园网络在民意表达方面要优于传统渠道, 在民意吸纳和应对等方面更有利于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建立网络舆情汇报机制, 便于对网络舆情的把握, 有利于对网络舆情的发展做出预判, 同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材料支撑。通过网络舆情汇报机制的建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更有针对性, 教育管理者借此可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 更快、更准确地解决大学生暴露出的思想问题。

(四) 建立有效民意反馈机制, 提供畅通的交流渠道

网络不良舆论的形成在很大层面上源于信息的不对称。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建立有效的民意反馈机制, 即充分利用校园网, 在网上定期就校内重大事务、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敏感话题, 给予官方的、正式的、合情合理的说法, 增加学校事务 (尤其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务) 的透明度, 扩大学生的知情权, 解答学生的疑惑, 避免他们以猜想代替事实、以传言代替真相, 达到净化网络环境、统领网络舆论的目的, 从而促进健康、积极的主流舆论的形成。

(五) 坚持网络思想引导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 提升网络舆论主体的网络道德素质

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的营造, 归根到底还是对现实生活中网络舆论主体的教育, 我们在加强校园网络舆论引导, 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仍然不能忽视。在日常工作中, 一方面, 要积极在大学生中开展网络素养教育, 通过校园广播、校报, 加强正面引导, 举办网络不文明行为大讨论以及签名等活动形式, 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另一方面, 要利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三观”的网络舆论热点问题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 利用学生的自我教育巩固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三、小结

高校网络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者相辅相成。高校互联网的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领域, 使得网络舆论引导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为构建和谐网络舆论保驾护航。做好高校舆论调控工作, 一要充分发挥正向网络舆论的促进作用, 一要尽可能地减少负向网络舆论的不利影响, 二者缺一不可。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保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势头, 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看待高校网络的发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创新, 不断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09, 7.

[2]叶勇.高校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特点与功能研究[J].教育探索, 2008, 1:128-129.

[3]杨安民.高校网络舆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分析[J].学校党建及思想教育, 2009, 5:52-53.

[4]水付新.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的营造策略[J].安康学院学报, 2008, 20 (3) :102-103.

[5]詹晓燕.试析高校如何加强校园网络舆论管理[J].河南教育, 2009, 2:30-31.

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育 篇2

网络舆论引导制度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了把握校园整体舆情动态,准确了解具体舆情信息,及时、全面

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第五条

第六条

第七条把握我院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关注焦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舆论引导,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国务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以及国务院新闻办和信息产业部关于《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权威法规制定本制度。由我院党委宣传部门和学生工作部归口管理的校园广播、校园门户网、LED显示屏、校报、宣传栏、辅导员微博及短息平台等媒介要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报道校内外各项重大事务,发布各种重要信息。院内各二级机构要密切配合,共同疏导舆论,引导校园舆论的健康发展。建立舆论宣传、引导的主阵地。创造条件,加大投入,整合重庆大学城网络文化资源,增强门户网的功能,以便更好地吸引学生。大力倡导“文明表达、理性交流、尊重个性、遵守规范”的网络言论风气,使校园门户网及相关主题论坛成为开放、文明、和谐的公共话语空间,为网络舆论引导奠定良好基础。第二章组织建设 成立以学院党委为中心,各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网络舆论引导小组,领导和组织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组建以辅导员为主体的网络评论队。从多角度,运用不同的评论方式,全方位地为学生开展网上评论,充分发挥网上评论的舆论导向作用,营造网络正面舆论强势,形成健康向上的网风。选择思想政治觉悟高、文字表达能力强的学生骨干组建大学生网络

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育 篇3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蓬勃发展,21世纪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无不受到网络的影响。在当代社会,腾讯QQ、新浪微博、百度贴吧等众多社交应用软件可以使任何人都能将自己的想法发表在互联网上并传播出去,有时候一些信息会迅速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但是人们在享受着网络带给我们好处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人利用互联网虚拟、开放、自由的特点故意制造虚假、歪曲、负面的信息误导网民。

一、网络舆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舆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首先,网络舆论拓宽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获取渠道。相对于理论书籍、报刊文件、新闻广播等传统的传播形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轻轻点击鼠标,搜索相关材料,这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还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信息和素材。

其次,网络舆论创新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网络舆论的互动和开放突破了传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把教育信息资源发放到专门的交流网站、论坛、博客上,利于青少年上网浏览与阅读,随时获取信息,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就不用完全局限在学校的“围墙”内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学校的学生都可以在网上与教育者进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客服了传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面较小的弱点。

(二)网络舆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舆论内容的包罗万象导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少年受到不良干扰。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以及网络信息难以验证和控制,再加上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的特殊阶段使得青少年网民在使用网络时没有道德上的约束,网络日渐成为各种观点的“集聚地”。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对这些信息大多难以区分真假。

其次,我国在互联网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相对薄弱,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早已悄悄渗透到网络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信息技术和经济实力大肆向我国鼓吹“自由”、“民主”、“人权”等政治主张,以达到分化、西化我国的图谋。很多青少年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好”假象。

再次,网络舆论背景下容易导致青少年道德观念淡薄,法律意识缺失。互联网诱使一些人走向堕落、犯罪的道路,不但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而且还会沦为社会的蛀虫。

网络是一个“自由”、“平等”的虚拟世界,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快捷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特别是给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种种消极和负面的冲击。因此,在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中,挑战与机遇并存,消极和积极共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能正视和回应网络社会中出现的这些挑战,就不能很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二、网络舆论背景下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措施

(一)加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排除人与人的交往障碍

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设,应当着重抓住以下几点: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只有在全党和全体人民中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才能不断增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才能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二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在网络社会,要加强人们的道德教育,首先要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价值目标,超越个人主义,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在处理个人和他人关系时,应当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不仅在现实生活中要坚持道德,而且在网络生活中也应如此。三是网络心理教育。我们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导站,通过一些心理专家在线指导,对广大青少年网民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并对他们进行及时指导,从而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解除心理困惑,克服网络“依赖症”、“孤独症”等不健康心理。

(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健全网络舆论检查监督体系

检查监督是促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实处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的负责部门和单位应定期检查监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加强网络舆论监督平台建设,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健全网络评论员制度,做到有问题及早发现;建立快速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做到有问题早处理。不过,应当注意的是,检查监督是手段,不是目的,其实质是为了防止阻碍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因素出现,把工作任务落到实处,顺利开展工作,把工作做扎实,以期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

(三)建立主流文化网站,丰富网络中的健康信息资源

青少年的思想尚不成熟,易受网络舆论不良信息的误导。建立主流文化网站,加强舆论引导推进德育建设,离不开一批高质量主流文化网站。在许多高校的校园网上,一批承担网络思想教育的红色网站纷纷建立起来。例如,南开大学的“觉悟网站”、华中科技大学的“党校在线”等。此外,目前有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都开设了专门介绍党和政府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栏目。例如,广州市建设的“网上政府”工程。这些优秀文化教育网站的建立,将极大地促进网上健康向上信息的传播,使那些负面、消极的信息被排除在青少年的视线之外。全社会和教育工作者们应对校内媒体和信息环境进行严格的监管,多策划传播一些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优质节目,弘扬先进文化,反对低级趣味,构建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启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艺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3

[2]周中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探微[M].人民出版社.2009

[3]王光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时间: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参考[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2

[4]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

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育 篇4

关键词:网络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舆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网络舆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泉

网络舆论中本身就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网路舆论信息多而复杂,其中必然有一些信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而且得到了大学生的认同和接受,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同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网络舆论中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信息做到为我所用,将其作为教学材料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同时对负面信息也适当地进行利用,对学生能够起到更加深刻的教育作用。

2.网络舆论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得以拓宽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载体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大学生常用的微博、人人、微信、知乎等平台都是网络舆论的载体。这些载体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吻合,同时也能够满足他们的猎奇心理,因此这些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内高校已经意识到网络舆论的重要性,纷纷开设了微博主页、微信公众号等,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3.网络舆论提高了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

网络舆论内容以及载体的丰富多样使得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舆论中。当前高校已经意识到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热衷,纷纷借助网络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丰富和创新,这样一来,大学生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明显增加,同时新形式、新内容的注入,也大大吸引了大学生的眼球,提高了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产生的不利影响

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信息在这个世界中被蒙上了一层面纱,人们很难辨别它们的真假。需要承认的是,网络舆论确实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但是,在如此庞大的网络世界中,一些负面的、扰乱社会安定的信息也无处不在。大学生思想尚不成熟,看待事物也并不全面,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驱使和诱惑,从而对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主流意识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

网络舆论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得以拓宽,但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渠道的拓宽也使得课堂教学功能被逐渐弱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小。同时,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与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大学生更愿意接收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型教育模式,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人数普遍减少。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重大挑战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工作强度有了明显增加,面对网络舆论这一大背景,教师除了要做好教学工作,还需要做好大学生的舆论引导和监测工作;二是工作难度有了明显增加,教师要想做好舆论引导和监测工作就必须深入到网络中去,能够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正确、客观地分析网络舆论信息,这对一直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网络舆论挑战的应对措施

1.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大学生联系到一起,并形成了非常紧密的关系。尤其是近年来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时空的局限在很大程度上被打破。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在信息的传输、存储以及检索等方面与传统方式相比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结合到一起同样能够实现思想政治信息便捷的传输、存储和检索。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2.积极引进和更新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实际上就是将思想政治和生产力结合在一起。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和这一新生产力始终结合到一起就必须要不断引进和更新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由于思想政治课程本身较为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几年来,我国逐渐意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要求高校教育要以“质”和“量”为前提,而思想政治与大学生自身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一大背景下,高校必须在充分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思想政治的教育过程、模式及环境等进行优化,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3.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当前,困扰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兴趣需求有效结合到一起,以实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目标。实际上,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是人为了实现自由而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们始终不能忘记这一出发点。在运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陷入到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中去。

智能性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主要特点,简单来说,即“一定的环境下针对特定的问题和目的而有效地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形成知识和策略并利用策略来解决问题,从而成功地达到目的的能力。”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是人脑智慧的结晶,所以其中自然或多或少包含人脑的一些功能,但是我们需要明确,它并不能够代替人脑。思想政治是电脑不具备的创造性活动,因此,我们必须要对人脑智能予以高度的重视,对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合理的利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除了要适应其自身发展规律之外,还必须从信息网络技术的实际出发。在开展教育过程中,要将“以人为本”放在首位,将教师和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以促使两者形成良性互动,进而将信息网络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

要想有效面对网络舆论带来的挑战就必须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制作专门的教学软件不失为一种有效措施。在具体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确保教育软件始终围绕马克思主义进行,也就是说要将马克思主义相关内容的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寓教于乐;第二,要对教学软件以及其他现代化教学工具进行测评。

结语

本文对网络舆论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网络和网络舆论已经是现代社会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新型事物将对大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单纯的遏制和管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需要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使这种新型事物成为大学生的好伙伴、好助手,并且因为参与网络舆论进而参与到关心和管理公共事务的行列中来。最终,通过国家、学校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实现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使网络真正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刘爱民:《对网络心理和网络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2]张俊洁:《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

[3]丁露:《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分析》,《现代交际》2015年第8期。

[4]王嘉:《网络意见领袖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育 篇5

一、网络舆论环境概述

1. 网络舆论的含义

舆论的本质是公众对某一事务一致意见的表达, 网络舆论也具有舆论的本质属性, 因此, 网络舆论是公众以网络为平台, 通过网络语言或其他方式对某些公共事务发表意见的特殊舆论形式。网络舆论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 网络舆论形成迅速, 对社会影响巨大。

2. 网络舆论的特点

网络舆论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广泛性, 这个特点由网络媒体本身的特质决定的, 因为网络舆论是要建立在网络信息基础上;网络信息传播的广泛性直接导致了网络舆论的广泛性, 网络舆论可以传播到很多地方, 传播给很多人;网络舆论在传播上具有自由性, 公众的主体性比较强, 网络也被人们认为是最为自由的媒体之一, 用尼葛洛庞帝的话说:“在网络上, 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网络舆论传播的内容是多元的, 这是由网络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和自由性决定的, 在网络上, 各种言论齐聚一堂, 尽皆囊括, 其中更不乏针锋相对之观点, 所以说网络舆论传播的内容是多元的。

二、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 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是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传播的平台, 给广大的大学生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 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 我们能够发布信息, 也能够接收信息, 在这个平台上, 我们可以达到信息、知识的共享, 大学生在互联网上更可以看到很多带有正能量的事迹, 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很多, 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大学生在网上学到很多带有正能量的事迹, 这些事迹中的人物品质精神可以影响到大学生的做事行为, 同时, 也可以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这样的东西大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不到的, 网络的舆论也可以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老师可以将网络作为对学生教育的工具, 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现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很多老师都通过课件来对学生进行教导, 这样, 可以节省时间, 也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当然, 老师也可以和学生在网络上讨论一些热门话题, 在讨论的过程中, 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 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网络舆论在传播上具有自由性和多元性, 人们在网络上可以传播各种信息, 相反, 也可以接收到各种信息, 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少, 判断信息的能力比较弱, 有时候可能无法去判断信息的真伪, 这样会给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 有很多网站发布虚假信息, 更有人利用网站进行诈骗等不良交易, 这样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种阻碍。

三、网络舆论环境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1. 认真研究, 正确应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和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校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所以说, 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 应该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研究, 能够利用网络舆论中对学生成长有帮助的事迹、言论等等, 能够采取有效的方法让网络舆论中不合理的、负能量的部分不影响学生的成长, 并且, 教会学生如何甄别网络舆论中的内容, 让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 转变方式, 加强建设

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网站, 但是学校的这些网站信息大都比较陈旧, 更新的周期比一般网站都要长, 而且在内容上不新颖, 大都都是本学校的事情, 对外界的事情甚少提及, 所以说学生根本都不愿意到自己学校的网站上活动, 因此, 学校要转变新的发展方式, 加强对本校网站的建设, 让学校的网站在信息上能够不断的与时俱进, 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学校在进行网站建设时, 更应该做一份民意调查, 争取学生的意见, 让学生说说他们心目中的网站是什么样子的, 这样学校就可以建立一个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网站,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网络舆论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3. 教育学生, 文明上网

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让学生能够健康上网, 文明上网, 网络上虽然各种信息良莠不齐, 有很多负面信息, 但是如果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抵御不良信息, 那么网络舆论也就不会带给学生那么多的消极影响了, 所以说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各种关于健康上网的讲座、以及宣传活动, 对学生上网进行培训, 通过这些方式提醒学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让学生能够正确的利用网络, 扬长避短, 通过培训让学生能够正确的选择网络上的信息, 使用正确的信息, 拒绝错误的不良的信息。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 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但是, 高校如果能合理的利用网络舆论, 认清当前的形势, 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网络舆论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那么一定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进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一定会得到提升,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一定会得到提高。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科技的不断进步, 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步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 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当然,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它带给我们的影响有利也有弊, 我们应该正确利用网络, 扬长避短。大学生是思想活跃的群体, 他们很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 对于社会上的一些真假是非也很难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所以说, 网络舆论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让高校在网络舆论的影响下也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育 篇6

然而互联网的渗透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机会的同时, 也带来了挑战, 如何针对现阶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式, 成为当前和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以引导主流思想舆论的关键。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发展阶段, 许多方面都涉及到网络和舆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教育方式, 但是传统教育方式和理念的僵化使得人们的思想受到局限或者错误引导, 从根本上不利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1], 并且由于网络环境复杂多样, 思想和言论层出不穷, 增加了管理和引导难度, 使得无论媒介, 社会交往还是文化环境都出现了阻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问题, 不利于主流思想舆论的引导。

(一) 网络媒介的问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是网络上与之相关的工具, 技术, 资源等, 这些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一, 网络中不良信息数量多, 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经过调查显示, 当前部分学生对信息缺乏辨别能力, 没有接受教育和准确的认知, 容易盲从和跟风, 给不良信息可乘之机。

第二, 相关产业发展不足, 导致网络问题频发。虽然网络得到高速发展, 但相关的信息筛选和保护产业并不发达, 使得人们获取的信息很有可能出现问题。

第三, 技术环境不成熟, 管理上出现漏洞。许多技术成熟的人从中发现漏洞, 不利于统一管理和引导。

(二) 网络环境的问题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社会环境, 其中的社会交往环境是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会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同的影响。首先, 网络舆论导向不足。网络环境中信息的透明度不强, 容易受到商业目的的影响, 使得网络信息失真, 舆论导向的作用不复存在。其次, 网络带来负面影响。信息过滤差, 透明度低, 不良信息泛滥的特点和现象使得人们的观念、行为被其影响后, 容易导致生产和生活变得消极和复杂, 不利于整体环境的发展。

(三) 网络文化的问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环境涉及文化观念的多样化和网络制度规范。一方面, 每个人受到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不同, 有差别的观念构成了文化的多样化, 不但影响了现实生活, 也通过虚拟环境的社会交往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另一方面, 网络制度规范的不完善和执行力度不足使得管理和引导出现问题, 涉及市场的方面则会因为有漏洞不能完成管理目标, 而涉及学校网络管理的不良行为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影响, 需要优化模式和转变方法以避免甚至杜绝这些问题。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式的创新

既坚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方面和措施, 又应用新型技术和网络资源, 才是适应网络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正确举措。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势头良好, 但是许多问题的出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发展, 许多落后传统观念已经对现在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从单向灌输到互动引导, 封闭式到开放式教育, 传统到现代等方面进行方式方法的创新, 通过发展途径和发展理念的转变进行创新, 把握主流思想的同时引导人们追求正能量的舆论导向, 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 加强互动引导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教育的形式多以单向灌输为主, 忽略了被教育者的自主性和独特要求。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把抽象难懂的概念变得日常化, 使得广泛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可能;从单向的权威教育转变到交互式教育, 以网络为平台, 在获取更多知识的同时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整, 使得每个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与以往被动接受不同,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给人们自主学习的机会, 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得每个人都能树立良好的观念, 在实际学习中就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为后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促进开放交融

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相区别, 开放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打破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标准, 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和交流。第一, 网络平台直面每个人的需求, 及时处理其中的问题和差错, 把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良因素的萌芽扼杀, 减少因此带来的消极作用[2]。第二, 网络中多元文化共存是不可忽视的事实, 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 不可一言堂, 不能极端的看待不同的思想, 而是要用包容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对待, 吸收世界各国优秀的思想文化, 使得青年学生能更多关注思想政治教育, 自觉抵制西方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三) 利用信息手段

现代教育手段多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生动形象的情境和进行浅显易懂的解释, 改变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在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中用更详实具体的知识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现代技术和网络信息为新一代的人们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平台, 应在这个平台上建设丰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并积极开发利用手机APP等进行传播, 给人们以正确的指引, 让人们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端正态度和信念, 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成能引导主流思想舆论的教育形态, 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亚阳, 杨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探析[J].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27 (3) :128-131.

网络思想博客与舆论引导 篇7

一、网络思想博客的内涵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公布的《2007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 截止到2007年11月底, 中国博客空间已达7282万个, 博客作者人数达4700万, 平均近每4个网民中就有一个博客作者, 其中, 活跃博客作者数量占博客作者总数的36%, 近1700万人;活跃博客用户的有效博客空间数为2875万个, 博客市场增长迅速。 (2)

有位网友曾形象地把每个设立博客的人比作摊主, 每位摊主的经营都有特点:有卖文化墨水的, 有卖思想的, 有卖图片的, 有卖隐私的……“博客纯以一种简单的浏览器, 供人们在上面自由言论和发布信息, 它集信息的接收者、发布者与传播者于一身, 利用强大的超链接功能, 使书写者的主观写作不再是唱独角戏, 而是通过‘发言’和‘表达’等超链接形式与客观成分结合, 从而使个人空间直接变成公共领域。” (3)

在网络博客的众多分类中, 思想博客是最重要的一种类型。思想性是博客不可忽视的一大特性。思考无处不在, 思想可以是关于一切的思想, 因此, 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问题、政策进行思考的博客都可以归于此类。思想性博客的作者群体主要是由专业权威人士、资深媒体人以及有思想深度的普通人构成。他们善于思考, 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紧密关注社会的每一点变动, 并迅速在博客上将思想转化为文字。因此博客中, 思想的火花不断迸射, 各方的交锋也相当激烈, 甚至引起社会的大震动。相对于以娱乐、宣泄或自我表达的平民化博客, 睿智的思想性博客才最能诠释博客的核心意义。

二、网络思想博客的舆论引导

萧伯纳曾说, 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咱们交换, 还是每人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咱们交换, 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对网络思想博客而言, 它不仅让一个人可以拥有两种以上甚至更多的思想, 也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某一个人的思想。那么, 在这个多元思想的集散地里, 舆论的导向是否就消失了呢?

(一) 思想博客以“对话”为前提, 成就新型“舆论领袖”

卡茨和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所建立的“二级传播论”指出, 讯息先由大众媒介传播到舆论领袖, 再经舆论领袖扩散给社会大众。这说明在大众传播的条件下, 人际传播仍在积极地发挥作用, 对大众传播的状态和效果产生重大影响。 (4) 在新媒体普遍使用之时, 有时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不会直接导致相关舆论的生成, 而是通过各种新媒体以人际传播的方式被继续传播, 附带上情感和倾向, 从而形成关于某个问题的舆论。

被称为现代“对话”概念之父的马丁·布伯的对话理论对人际传播的研究影响最大。他把“我——你”相遇的关系和敞开心怀称为“对话”。在布伯看来, 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灵和探寻, 甚至带着疑问和惶惑, 带着对人的尊敬和自我尊敬, 转向他人, 倾听他人的意见, 看看他人说了些什么。 (5) “对话具有一种紧张而迷人的魅力”, 在对话中, 我们既理解了他人, 也重新理解了我们自己。

网络思想博客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 形成以“对话”为基础的“媒介式人际传播”, 实现了人际传播作用的最大化。因此比起传统媒体及其他博客的舆论领袖, 思想博客的舆论领袖有了新的特点。

1、从“带我们做”、“各做各的”到“我们一起做”

从最早的伊里调查发现“舆论领袖”到现在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下实际运作或自然形成的舆论领袖, 这一角色还从未改变过它的特点, 即经常与事件相关人打交道、从他们那里间接获得重要消息、再向大众传播经过他们理解的解释。他们一般颇具人格魅力, 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或被认同感。单向性传播意味着舆论领袖的优势, 大众声音在其导向下趋同。这就是传统媒体的舆论领袖“带我们做”。其他博客的舆论领袖功能有所弱化, 它们更像是自恋似的“自呓”。大部分平民开设博客仅仅是把自己的日记移到网络上, 将生活的不顺倾吐发泄, 将美好的事情记录下来留作回忆。这类博主“各做各的”, 从来不想通过自己的日志来影响他人的想法。而像娱乐、体育等博客更多地是向大众提供该领域名人信息、甚至八卦, 起到加大宣传的效果和达到商业目的。粉丝们以抢占沙发为荣, 满足个人崇拜感和虚荣心, 并未涉及实质性问题。博主与网民的交流并非建立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 而是各为其主, 各有目的。

对话要求“展开自我”, 这意味着打开自己, 张开怀抱, 让他人进到关系中来, 敢于面对异己者。思想博客为大众广开言路, 空前自由地容纳行行色色的人, 把义利的问题交给许多声音去讨论, 扩展自己的对话意识, 并点头承认那些独特的, 与我有关的思想。写博、读博、跟帖汇合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意见, 进行“直接的传播”, 具有分享与交流意义的活动。它讲究对话的相互性和合作性, 因此这里的领袖姿态放的很低, 尊重和欣赏人与人差异的不同价值, 彼此更像相互交心谈心的活动。其对话的目的并非说服他人, 变化他人, 使之改变原有的观点, 或者用一种观点取代另一种观点。在“我们一起做”的过程中, 舆论领袖和大众相互找寻、交融和接触, 产生带有新意的思想和信息。

2、从“延时性”到“现时性”

传统媒体下, 舆论领袖在获得信息经过理解后再传给大众, 是需要时间的。当大众接收信息时, 可能距事件本身发生的时间很久了, 之后大众还需反馈整合信息。在此过程中, 很多民意声音也许被悄然淹没。如此循环往复, 每次舆论领袖呈现的只能是旧时信息与言论。而在网络时代, 随着思想博客的兴起, 人们能进行现时对话, 没有脚本, 也未经彩排。新闻发生后, 关注时事的权威专家、精英人士积极思考, 迅速成文发于思想博客。在网站后台的运作下, 这类博客置于首页重要位置, 吸引网民的关注。他们读博跟帖, 发表自己的看法, 可赞同, 可批判, 可陈述自己独特的思想。博主发文之后随时观察网友的跟帖, 从理性的跟帖中找到文章欠妥之处或添加更好的建设性内容, 及时修改博文, 正确体现思想。在此过程中, 舆论领袖与网友的行为基本是同步的, 双方可以进行即时互动。博客中国就以“汇聚万名意见领袖, 中国第一思维集散地。每五分钟, 给思想加油!”作为该网站的宗旨, “每五分钟”的口号充分体现了思想博客的现时性特征。在信息传送的速度和思想表达的理性程度方面, 传统媒体下的舆论领袖是无法与之抗衡的。

3、从“计划性”到“难以预料性”

传统媒体下的舆论领袖有明确的目的性, 即传达某一特定倾向的信息给大众, 引导大众向既定的方向靠拢。其他特定领域中的博客也带有明显计划性, 如连续推出多篇博文为某明星演唱会造势, 或为某艺人提高公众形象, 企业也利用公关博客进行品牌渗透和再传播。即使大众没有通向这个预定轨道, 也只有可能走向反面, 这样计划内的结果只有两个, 非此即彼。而真正的对话时要建立一个开放的, 相互呈现的, 不可回避的相遇关系。在思想博客中, 对话让人们各自说话, 发出不同的声音, 说出不同的意见, 保证了人享有最大的思想自由。对话为人的差异建造一个相互理解的广阔空间, 足以让人在展开差异的过程中, 取得某些创造性的共识, 找到解决差异和冲突的新途径。即使舆论领袖按照原定的计划将思想和盘托出, 也不能保证大众随其发展。网友跟帖反馈的信息、思想和评论的难以预料性, 使得舆论方向呈现不可预测性。这当中, 舆论领袖的个人素质及应变能力是影响舆论导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 巧妙设置“议程”引导舆论

“议程设置功能”这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 题目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该理论的主要含义是:大众媒介注意某些问题而忽略另一些问题的做法本身就可以影响公众舆论, 而人们一般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注意的那些问题, 并采用大众媒介为这些问题所确定的优先次序来确定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 (6)

“传统媒体 (报纸、广播、电视) 的议程设置功能已经被认可, 它在一定程度上对公众议程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又是强大的。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网络作为新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 (7) 成为意见领袖的思想博客完全有可能像大多数媒体一样设置议题, 引导民意, 制造舆论。

1、议程设置的内容向“以人为本”倾斜

传统媒体在设置议程时主要追寻与国家大政方针契合的重大问题, 更注重强势意见。由于这种点对面的单向性传播特点, 受众处于被动地位, 被媒介设置的议程牵着鼻子走, 受众意见对传播者而言是一种延时反馈。而且在传统媒介中, 一些利益群体, 尤其是弱势群体经常受到某种强力干涉, 话语的表达处于明显弱势。其他博客也是根据自身专业性需要、商业性目的设置议程内容的, 不适合和无价值的都不发表。只有当该专业领域暴露的问题与大众讨论的问题一致时, 二者才能融合。如毒奶粉事件属于奶粉行业的危机事件, 也是事关大众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思想博客中, 没有任何约束限制, 人们可以将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面对的各种社会矛盾以文字形式自由地表达出来, 并提出许多建议和要求, 产生新的议题。这类思想博客注重民意, 尊重人的生命, 维护人的尊严, 关注人的生存意义, 保障人的价值诉求, 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观。因此, 它可以成为公众话语的传声筒, 在博客空间里形成集体舆论, 进而影响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 促进问题尽早解决。在理性多元的思想博客时代, 再也不会出现2003年我国媒体对“非典”的集体失语了。“5·12”汶川地震之后思想博客对灾区各方面救援情况的深度思考和合理建议, 是正确设置人民最关心的“议程”、积极引导舆论的体现。此外, 思想博客在设置议程时, 既注意强势意见, 也关注弱势意见, 既反映热点, 也反映难点。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 用不同的观察视角切中时弊, 拓展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话语空间, 真正实现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的融合, 引发更多的参与, 推动社会进程的发展。

2、以技术控制辅助议程设置的完成

网络作为一种高新科技的产物, 其传播也受到技术的巨大影响。它在为受众提供自由表达空间的同时, 也为传播者对内容的控制提供了技术手段。思想博客强化议题的手段, 来自对新闻编辑的模拟, 网站编辑或社区版主在后台利用技术上的权限把重要的思想博客长期置于首页, 将其博文标题进行漂红、加粗、加精华、推荐等等。于是, 网民通常在门户网站首页看到“推荐博文”、“热门博客”等字样, 就是对新闻重要性进行的暗示, 而受众恰恰很难察觉这种通过技术手段产生的软性议程设置, 几乎是在不经意间就让博客的议程设置发生了效果。事实上, 网民们依然是围绕着媒体已选定好的话题发表见解。另一方面, 网民在了解到某一议题并产生兴趣时, 采取超链接的方式自发地将议题再次扩大, 使之进入更多受众的认知范围。最后, 当博客舆论发展到一定态势, 自由讨论达到一定热度, 形成较大舆论影响力时, 则会在更大的网络空间内进行传播, 出现更多更大的“舆论圈”, 并逐渐成为较成熟的“舆论导向”, 最终形成一个强烈的“舆论场”。在这个过程中, 权威人士的权威话题、权威观点, 不仅影响网民想什么, 也影响他们怎么想。

三、结语

博客从技术IT走向知识精英再到平民大众的广泛普及, 达到今日近亿的开博量。“当人们还为能自由表达自我而欢呼雀跃时, 平民博客却遭遇门可罗雀、无人喝彩的尴尬。有人曾用‘摩天大楼’与‘贫民窟’来形容精英博客和草根博客, 实不为过。” (8) 而像Acosta这样的草根英雄最多也只能算是“贫民富翁”了。

“话语即是权力, 权力通过话语而在文化机制中起作用。” (米歇尔·福柯) 博客的话语权并不是指博客技术所能提供的自言自语式的表达和展示权, 而是公共空间的意义上, 博主的声音能否被听见、被多少人听见、能否引起共鸣并产生社会影响的问题。正如网络传播研究者彭兰说的:“平民话语权这把看上去很美的钥匙, 未必能打开网络世界里每一扇门。” (9) 博客世界的话语权, 从来就未从少数的精英博主那里流走, 大众所为之狂欢的平民话语权仅仅是表象。

相比平民, 精英的博客文字更具思想性, 更趋理性和成熟, 如经济学家张五常、社会学家李银河、学者周国平、资深记者闾丘露薇等人的博客长盛不衰。他们的确可以在引导舆论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但博客兴起的时间毕竟还不长, 发展也处于初步阶段, 究竟如何让思想博客更好地引导舆论, 确保健康的舆论环境, 还需要研究者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注释

1 (3) 张顺军:《博客与舆论监督》, [J]《.青年记者》, 2005, (9) :79~80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7年中国博客市场调查报告》, [EB/OL].http://www.cnnic.cn/html/Dir/2007/12/26/4948.htm, 2007-12-26/2009-3-18

3 (4) 李彬:《传播学引论》, (增补版) [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3

4 (5) 王怡红:《人与人的相遇---人际传播论》,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5 (6) 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6 (7) 孙宜山:《网络传播中舆论引导的特点分析与实施》, [EB/OL].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28/7220297.html, 2008-05-09/2009-3-18

7 (8) 丁未:《从博客传播看中国话语权的再分配---以新浪博客排行榜为个案》, [J]《.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7 (6) :53~58

网络媒体是思想舆论的前沿阵地 篇8

1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严峻现实不容乐观

网络既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又为负面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平台。这里的负面信息指对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念、主流意识形态具有消解或颠覆功能的信息, 以及涉及暴力、赌博、黄色、迷信等不健康思想的信息。网络的技术特性使得网络媒体具有交流的即时性、交互性和隐蔽性。这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但网络传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如网上交流的匿名化, 给各种竭力逃避现实社会打击和控制的非法组织和个人以可乘之机。网络媒体缺少传统媒体那样的“把关人”, 负面信息的容量和冲击力比传统媒体更大。

担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流媒体的权威地位受到威胁,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传媒环境变得复杂。在平面媒体时代, 传媒渠道相对单纯, 主流媒体的传播主体地位比较稳定, 主流话语较少遭遇噪音, 思想政治工作便于开展。而在网络时代, 一个普通人通过互联网、手机等, 可以随时向全世界不特定的多数人发布信息, 甚至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这就使个人或者非正规媒体随时有可能突破传统正规媒体的话语壁垒, 进行大众传播。

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局面相当严峻。由于电脑和因特网的发明者都是西方人, 故迄今为止, 任何一种电脑网络基础语言都是英语, 其主导国家是美国。当前从国际互联网上可接受的信息来自美国的占80%, 来自中国大陆的仅占0.01%。这表明,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了国际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绝对控制权。那些附着西方价值的各类信息大量地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流向中国, 毋庸讳言, 中国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及其精粹知之甚少, 民族文化远未在其思想上扎根, 因而在外来网络信息流的淹没中难以产生免疫力和识别力。与成年人相比, 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网民更容易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上网成瘾、精神空虚、性格扭曲、崇尚暴力的实例屡见报端。

2 网络时代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思想政治工作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现实存在, 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现政权的存在, 除了运用国家机器, 如法律、军队、警察等强制手段, 还必须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对国民加以引导, 这是毋庸置疑的。

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声音需要被传达、被公众理解和认可。这一过程必须通过媒体来完成。以往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主要通过传统主流媒体进行, 如今互联网已凭借自身传播优势跻身主流媒体。1998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报告中, 即把互联网列为第四种媒体。

网络媒体在我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网民数量飞速增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十二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 2003年12月31日, 中国网民总数为7950万, 2006年底, 达到了1.37亿, 至2007年12月, 已增至2.1亿人。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信为互联网三大基础应用;每万人拥有11个网站域名总数达到1193万个。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略低于美国的2.15亿, 位于世界第二位。同时, 网络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汶川地震、三鹿奶粉案、深圳官员侮辱女童案等许多重大的事件都是经网络媒体率先披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 很多重要的社会议题也是由网络媒体引发。互联网的公开性、即时性和互动性使它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公众领域。

从全球来看, 网络时代全球性信息传播系统已经形成。在这一全球性信息传播系统中, 各国的话语权是不平等的。西方的少数大国 (主要是美国) 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 竭力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其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对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文明形态的多样性构成威胁。政治分析家认为, 在前苏联巨变的过程中, 西方媒体绝不仅仅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他们全方位的宣传甚至是这场巨变的直接动因。

3 网络时代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3.1 网络时代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主流媒体和提高公众免疫力

扶正固本, 强化主流媒体。在我国, 思想政治工作是用人类最科学的理论和最高尚的精神去教育人、塑造人的工作。即使在传播渠道多元化的今天, 传统的主流媒体仍将承担起弘扬主旋律的思想政治工作重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 经济、民族、文化结构差别较大, 有着深厚集权历史积淀和心理基础, 自身正在激烈求变, 而外部环境又非常复杂的发展中大国来说, 必须有具有权威性和号召力的主流媒体和主流舆论, 代表着基本的、核心的、持久的价值观, 以维护国家或者民族共同体的协调与团结。在新的市场条件和技术条件下, 传统的主流媒体正面临着受众、广告商以及新媒体和境外媒体的多重进逼。为此, 国家必须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主流媒体的扶持力度。目前, 所有的主流媒体均已上网, 网站作为信息的发布源和聚合体, 在对信息的处理上要比网络上个体的信息行为更专业、更全面也更理性。在线的主流媒体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四个坚持”的理论为指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地说, 就是必须加强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 加强国内、国际间的社会关注程度高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探讨以聚集人气, 必须对丑恶的社会现象和错误观点予以驳斥以树立正气。当一种新现象、新问题、新观点出现时, 主流媒体必须及时作出反应, 对这种现象 (问题、观点) 做出是与非、美与丑、正与邪的价值判断, 以正视听。

开展媒体素养教育, 提高公众免疫力。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方面固然要通过主流媒体的强势传播, 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受众对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表层信息与深层信息的判断、选择、理解、分析能力。通过接受媒体素养教育, 人们就有能力对媒体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从而达到提高正确使用媒体和抵御媒体不良影响的能力。公众的媒体素质的提高, 将在很大程度上抵御媒体可能的负面影响, 并且还能建设性地利用媒体信息。结合我国国情, 应在青少年群体中大力开展媒体素养教育。一方面, 青少年对事物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 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在学校开展媒体素养教育, 可以充分地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 以较小的教育成本获得较好的媒体素养教育效果。网络媒体处于思想舆论阵地的前沿, 只有在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中, 用客观、公正、翔实的报道先发制人, 为社会公众提供全面、透明、迅捷的信息服务, 才能引导舆论。

3.2 网络时代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 革新工作观念与方法

网络时代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观念和方式的革新。在工作观念上, 要改变过去那种重传播主体、轻传播对象的作风, 要积极研究新媒体环境中受众在接受信息时的心理和消费偏好。在工作方法上, 要改变过去那种陈旧、呆板的宣传方式, 综合利用各种传媒特别是网络等新媒体生动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总之, 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网络时代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了解必要的传播学、青少年心理学、网络游戏学等, 了解时代、了解中国和世界。

3.3 网络时代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和时事教育

网络时代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有重点。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要通过红色教育以使广大人民尤其是青少年懂得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 懂得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要通过时事教育以使人民了解国内、国际形势, 居安思危, 树立忧患意识。

3.4 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社会转型时期, 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 思想政治工作者责任重大, 担负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牢牢占领这一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 责无旁贷。网络媒体上不仅有商业广告、游戏娱乐等等, 还要有各种形式传达出来的正面的思想理论, 尤其是英雄模范人物对青少年影响作用是巨大的。相信通过全社会不懈努力,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之花一定会在网络媒体这个前沿阵地上绚丽绽放。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赵振宇.和而不同:全球化时代的中西文化传播[J].现代传播, 2004 (2) .

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育 篇9

一、把握主流媒体导向, 争取主动权

第一, 主流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主流媒体的节目内容、宣传角度和立场都要实事求是, 以还原问题真相为基础, 增加受众群体的接受度。网络舆论的受众中一部分是正执意识形态形成期的青少年, 他们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引导, 形成错误的思想导向。因此, 要加强青少年网络监督, 避免浏览一些错误的导向信息。

第二, 加强主流网站的建设, 掌握舆论主导权。一种新舆论的产生, 直接来源于外界的信息刺激, 网络作为信息源, 其有效载体一般是新闻网站或论坛。实现新闻网站之间、网络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信息共享, 形成舆论引导的合力和新闻格局, 并利用主流网站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及时发布正确信息消除群众的疑惑, 掌握舆论的主动权。

第三, 增强与群众的互动性, 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在网络的世界里, 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而是积极参与者的角色。教育者的主导优势部分丧失, 不再是权威, 而是信息的拥有者[1]。这些新特征的出现, 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平等、尊重出发的自主形态。

二、加大传播力度, 增加影响力

首先, 重视传播技巧。市场的激烈竞争, 新媒体的异军突起, 那些政府看重的主流媒体占据着优势地位, 它们在弘扬社会主流舆论的同时还要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新媒体的发展充满了活力, 也存在许多有待考证的方面, 可它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主流媒体要灵活的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发展, 快速转变传播策略, 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扩大自身影响力。

其次, 注重传播策略。就网络主流媒体而言, 新闻网站, 特别是重点新闻网站, 应该是网络传播的主力军。但是在网络新闻的流量中, QQ新闻流量总是遥遥领先。因此, 要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平台, 吸引受众的关注, 同时加快自身网络服务平台的建立,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这些网络提供的便利, 传播正能量。在利用网络进行传播的过程中, 应注意语言的处理和引导。

从长远来说, 尊重新媒体的运行规律, 尊重媒体管理的规律最为关键。因此, 首先, 网络信息公开最为关键, 主要是: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 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科学选择信息发布的方式和渠道;真实准确陈述事实, 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和问题焦点;增强“对话意识”, 诚恳谦卑、全面平衡地表达。第二, 网络舆论引导是有效手段:主动设置议题, 加大正面宣传流量;主动调控网上热点敏感舆论;团结和培养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和网评员[2]。

三、完善法律法规, 促进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 现实社会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约束力大为弱化, 在侥幸心理的支配下, 部分缺乏自律意识的网民在发表言论时会采取偏激态度[3]。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和虚拟性决定了人们可以在网上畅所欲言, 实现了传播的多元互动。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和虚拟性决定了人们可以在网上畅所欲言, 实现了传播的多元互动。“人人即媒体”的传播格局演变背景下, 草根话语为争取优势话语权更加倾向于表达的个人化和偏激化, 传统话语霸权逐渐消失[4]。

第一, 提高对网络的立法监管, 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制精神。借鉴先进, 结合实际, 以维护网络安全、规范网络持续、防范网络犯罪为重点, 加快建立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大力惩治非法网络公关与网络谣言, 净化网络空间。另一方面, 要建立高效的领导机制, 与时俱进的提高有关部门的办事效率及用网能力, 实现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 协调多元媒体之间的正面呼应等立体化的工作状态。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对网络有充分的了解, 不仅可以第一时间充分掌握实事, 还可以有效的利用网络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第二, 网络的开放性、多元性使其可以兼容来自各方的观点、看法, 有时甚至会出现危害我国文化和安全的事件。传统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斗争手段, 在网络上会以更加搞笑的方式实现, 敌对势力往往借助网络来发表破坏言论, 挑起群众的不满情绪。例如边疆问题, 原本只是内部矛盾, 却在外部势力的蓄意煽动下逐渐扩大, 甚至丑化我们党和国家的形象。网络的影响力比现实容易很多、隐蔽很多, 影响的范围也大很多。因此, 不可忽视网络舆论对人们的思想冲击, 必须加强对网络的监督管理。

在现代社会中, 从国家、社会还是个人都离不开网络, 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在接受它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还要监督舆论的导向、内容的价值等等。提升网络舆论导向能力, 首先要正确引导人们的认识, 营造网上正面舆论强势, 加强这一阵地的队伍建设, 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舆论监管和政策导向。网络化的境遇改变了人的生存方式与精神价值世界, 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格局。在这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中, 思想政治工作责无旁贷地担当着在新境遇中导引与重塑现代人的精神价值世界的使命。

摘要: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力是凝聚社会共识, 推动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的媒介, 只有改变人们的思想才能从根源上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促进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提高网络引导力, 要把握主流媒体导向, 争取主动权;加大传播力度, 提高影响力;推进网络法律法规的完善, 促进网络舆论健康有序的运行。只有如此, 才能抢占网络舆论的主导性, 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效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引导力

参考文献

[1]杨立英.网络化境遇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 2003, 11:24-26.

[2]钟瑛, 张恒山.对新媒介环境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思考[J].今媒, 2014, 07:4-6.

[3]柯缇祖.网络舆论:民意的“自由市场”?[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1-09-02007.

上一篇:组织文化构建下一篇:农业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