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探索型问题

2024-05-16

开放探索型问题(精选7篇)

开放探索型问题 篇1

摘要:本文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忽视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探索实施“任务型”开放教学法来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提出了几点具体措施。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改革,实践创新

不久前,教育部提出要推动一批本科院校向工程应用型与技能型转型,同时,我国经济也面临转型并增速放缓,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加严峻,那么如何适时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就业能力,则是摆在众多工科院校面前的一大课题。多年以前,我国很多工科院校都以培养优秀工程师为荣,但是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在众多高校所谓“重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下,很多工科高校忽视了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相当一部分工科学生参加工作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前些年高校扩招速度过快,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中青年教师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教师评价中重科研轻教学的政策导向;传统教学模式呆板单一;在《生产实践》课等实践教学环节中,绝大多数公司不允许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而只能参观;等等。其中,在转变教育理念和改进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模式仍然占主流;课程考查评价体系落后,仍以试卷考试为主要手段。因此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脱离,遏制了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使得“培养务实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难以实现。因此,高校必须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而在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则是根本途径。本文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提出在专业课教学中探索实施“任务型”开放教学法,具体如下。

一、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探索实施“任务型”开放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出发,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知识,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而“开放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途径,要求教师不但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把部分注意力由所教授的内容转移到对学生情感和动机的培养上来,教师的责任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能适应时代变化,心理健康的新时代人才。“开放式”教学模式能把教学和社会两个系统紧密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学校和社会、学生和教师以及书本和课堂之间的系统融合。

“任务型”开放教学法既强调“任务”,又强调“开放”,因此其综合了“任务型”教学法和“开放式”教学法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定“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开放、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的要求。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针对课本上的某一部分内容,或者是课本里没有介绍的一些先进成型工艺,如焊接方面的水下焊接技术、水切割、激光电弧复合热源焊接、冷金属过渡焊接,等等,由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制作成PPT,上课时进行讲解。此时学生由课堂的聆听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实现了教师和学生角色互换。学生讲课时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插入一些图片和视频,以使所讲内容更加直观和生动。这种教学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前教学内容,以任务的形式设置综合性的或生产实践中的问题,让学生查阅文献,通过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相互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然后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讲解,教师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该生进行答辩,并鼓励大家进行质疑和讨论,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实施“任务型”开放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讨论,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使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开放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求同性思维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这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与表达能力,毕业后尽快胜任工作岗位。

二、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探索实施“任务型”开放教学法

目前大学专业课的实验基本是验证性的,大部分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主动性较差,通常是由教师拟定实验报告或者实验指导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步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考核成绩时也是依据学生对各个实验步骤的完成情况,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意识,严重降低了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质量。而如果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探索实施“任务型”开放教学法,则可以有效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焊接冶金学与焊接性》课程教学中,可以进行情境设计,针对目前汽车、机械、压力容器制造等行业的常见钢种,由教师提出实验目标与任务,然后让学生自己制定焊条药皮配方,并亲自动手制作焊条,再根据自己制定的焊接工艺动手焊接,焊后切取试样,观察焊缝组织,测试力学性能,并分析焊接缺陷产生的原因,最后制作成PPT,上课时给全班同学和老师讲解。此外,教师也要对实验课的考核形式进行改革,在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成绩评定时,不能仅仅是局限于对学生的熟练操作程度、实验结果是否理想以及实验报告书写是否工整进行考核,更应该注重对实验全过程包括课上讲解情况进行考核。通过上述这些举措,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目前,很多工科高校的教师们除了教学之外,还都肩负着科研任务,因此,教师们可以将自己科研中的一些实验过程录制成视频资料,比如《铸造合金及熔炼》这门课,就可以将铸铁的熔炼、造型、浇注成型、热处理和取样分析等过程进行全程录像,经过剪辑后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放映和讲解,讲解时教师可以针对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提问,组织学生讨论,由教师进行答疑。由于是教师自己亲身所从事的课题研究,因此讲解起来更加具体和生动,其教学效果非照本宣科所能比。此外,还可以在认识实习中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大型专业展览,如:埃森国际焊接博览会、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等。但是教师要在参观前给学生布置具体参观任务,带着问题去参观、学习,而不是走马观花,参观回来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提问和交流,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热情。

三、构建“任务型”开放教学中对学生的成绩评价体系

“任务型”开放教学中对学生的成绩评价要注重强调学生个体成长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将学生整体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与各种能力的和谐发展作为核心内容纳入成绩评价的范畴。比如,目前对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成绩评价常常采用卷面考试这种单一手段,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很多学生平时的学习热情不高,期末集中突击复习。因此,可以采用对学习全过程进行评价的办法,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并将以下几种成绩列入平时成绩:(1)根据课题研究和汇报表现,由学生作为评委对每个人进行打分;(2)针对学生不主动提问这一普遍现象,鼓励学生对讲解者进行质疑,根据提出问题的合理性和水平,对提问者给予加分;(3)由教师根据讲解和回答问题表现给讲解者打分;(4)为使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培养学生本学科的前沿意识,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就某方面的内容撰写综述性科技小论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将上述四部分成绩作为平时成绩加权后计入期末总成绩。

结束语:总之,高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在高校各项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活动个性化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意识,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胡纵宇,刘芫健.溯本求源: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三个回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85-190.

[2]胡晓青,李建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需要明确的基本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4,(21):18-20

[3]靳敏,张安富.高校工科教师工程素质现状与发展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97-104.

[4]何峰,谢峻林,梅书霞,金明芳.我国工科大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6):259-261.

[5]杨霞,张继河.高校开放式教学模式及优化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4,(5):128-130.

[6]冯露,亢一澜,王志勇,等.基于问题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76-180.

[7]陆长平,姜锐,邓庆山.构建开放式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3,(6):76-78.

[8]王方林.“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J].中国教育学刊,2009,(8):69-71.

开放探索型问题 篇2

一、引言:基金资金链的提出

开放式基金在续存期内可随时申购和赎回,使得开放式基金具有混合性资本的特点。对受托人而言,委托人认购的基金资本不完全属于权益资本,也不完全属于债务资本,表现在:当委托人赎回基金份额时,是按照基金净资产和基金净份额总量之比定价的,具有权益资本所有者分享收益的权利;委托人赎回基金,最终导致基金资本流出基金,减少基金资产规模,从这一角度委托人认购的基金份额又类似于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不可撤回性不相符合。正是由于兼具权益、债务的双重特点,使基金的委托人和受托人都需要面对风险。开放式基金的风险可划分为五大类,即流动性风险、赎回价格未知风险、投资风险、基金公司运作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此五类风险是互相联系的,无论哪一类风险发生都会引发连锁反应,而风险的积聚和爆发都与基金公司运营中资金链各环节是否有效衔接相关,资金链脱节会引发开放式基金巨额赎回风险。据此将基金资金链风险定义为:基金管理人在证券投资运作中由于资产组合不当、操作失误或由于市场全局性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基金投资人丧失信心,大量赎回所引发的以低于成本价抛售持有证券,且这种赎回与抛售同时放大,而新的基金认购者锐减,基金运营资金来源被切断,价值运动中的资金链条脱节,并由此造成委托人投资损失、受托人受到挤兑的现象。

开放式基金价值额是在基金认购人、基金公司和股票持有者之间进行转移的,投资者通过投资得到增值的资本利得。笔者将可将开放式基金资金链的各个环节列示如下:

出售基金份额取得资金→投资准备→购买股票→持有股票等待增值→获得投资分红或出售股票收回本金并取得增值额→收益分配给委托人→未赎回基金+新认购基金进入下一个资金循环链

委托人资金进入基金管理公司后,资金形态即开始由货币形态转换为虚拟资本形态。在证券市场收盘的当日,基金管理的股票资产要么增值要么减值,等值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当资金完成一个环节后,理想的效果是本金收回、获得增值,投资者对其投资收益满意,获取分红后将资金继续委托管理人,则资金链进行新一轮运转,并如此循环往复,形成基金资金的良性循环。

但如果管理人经营失误或系统风险等因素所造成证券投资亏损,则资金链各环节会出现下列情形:

投资准备→购买股票→股票价格下跌基金净值较大缩水→部分委托人亏本赎回或发生委托人从众大面积赎回→基金管理人被迫出售股票收回资金→基金减值后进入下一个资金循环链……

上述情形资金链关键环节已出现脱节。而脱节的根本原因是基金运作亏损或市场强烈下跌引发的大量赎回,基金购买者逐步切断资金供给,使基金规模骤然下降,重新投入的本金降低以及市场的波动和低迷必然使基金公司短期内扭亏为盈的概率大大缩小。

可见,委托人赎回基金多发生在基金仓位较重且市场突然暴跌股票价值中枢持续下移之时,大量的赎回会迫使基金公司抛出股票套现。当基金净值低于面值甚至较大幅度低于面值时,基金公司如果没有畅通的资金拆借渠道或拆借数额无法满足赎回要求时,也必须不计成本地抛售股票,致使基金公司资金链迅速脱节。

二、开放式基金资金链影响因素

影响基金资金链的因素来自两大风险:

(一)系统性风险造成的股票资产减值。由于开放式基金价值取决于基金资产净值,如果资产市价下降,每个持有人都要按比例分摊损失。因此基金购买者必然会密切关注由于市场变化,在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或持续下跌时,基金管理人无法抵御股票价格的持续下跌且没有自救措施或自救不力,基金净值每况愈下,必然造成委托人的大量赎回,并可能引发更大面积的从众赎回。

(二)非系统性风险造成的投资操作失误。基金所持有的股票,其变现风险对保持资金正常运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持有股票的市场价格的稳定性高,则可以随时变现;反之,则会出现亏损。可见,投资行业和公司的选择、买入时机及持仓数量、品种组合以及何时调仓换股这些都成为基金公司运作的关键所在。如果上述过程稍有闪失,当净值公告让基金购买者失望,并逐渐丧失持有信心时,亦会引发赎回要求,尤其在市场剧烈波动或熊市中投资者的赎回也会产生“羊群效应”。

开放式基金发生巨额赎回产生的后果是:当基金单个交易日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10%时称为巨额赎回。巨额赎回发生时,基金管理人在当日接受赎回比例不低于基金总份额的10%的前提下,可以对其余基金赎回申请延期办理。对于当日赎回申请,应按单个账户赎回申请量占赎回总量的比例确定当日受理的赎回份额。基金连续发生巨额赎回时,基金管理人可以按照基金契约及招募说明书的规定,暂时停止接受基金赎回申请。这一制度安排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金管理人的压力,为其变现资金提供一个缓冲期,但要将大量资产在短时间内迅速变现就必须承受市场冲击造成的损失。另外,基金管理人和基金购买者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基金购买者对基金管理人的信任。如果一旦资金赎回受到限制或暂时无法赎回资金,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信用关系将面临紧张。

当风险已经积聚或即将发生时,基金管理公司往往在信息披露时隐藏部分不利信息。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对投资者可能形成信息误导,易使投资者掉进“投资陷阱”中。另外,如果当发生巨额赎回或暂停赎回的极端状况下,投资者除了面临赎回的障碍,还受制于相关市场规定的限制。根据开放式基金管理办法规定,巨额赎回发生时,对当日赎回超过基金总份额10%的赎回份额可延迟至下一个开放日办理,并以该开放日当日的基金资产净值为依据计算赎回金额,即投资者必须面对后期赎回日基金单位资产净值下跌的风险并承担其延缓赎回可能扩大的损失。

三、新兴股票市场的特征加剧了基金风险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与海外成熟的股票市场相比,波动性更大。

(一)我国开放式基金委托人中自然人居多,高流动性的资金来源和波动性剧烈的市场产生了结构不对称的矛盾

一般来说,自然人投资者的投资稳定性较低,长期投资理念淡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变更投资计划。在西方成熟市场开放式基金的委托人相当一部分来自养老基金和其他各种机构。而我国则恰恰相反,首只开放型基金华安创新成立时个人投资者认购23.77亿份;机构投资者认购12.46亿份,个人投资者占比例高达47.54%。可见,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资金来源存在结构性缺陷和流动性过高的隐患。2001年中国建设银行所进行的开放式基金调查显示, 47%的机構和56%的个人计划动用银行存款投资开放式基金;20%的机构和28%的个人是抽出股市资金,短期投向基金的。这些资金主要是短期用途,很难长期留驻。

(二)基金持股集中,潜伏流动性风险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证券投资基金的流动性取决于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广度上,相比海外成熟的证券市场,尽管我国开放式基金规模有很大的增长,但单个的证券基金的资产规模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2006年国内新发行开放式基金90家总规模4000亿,平均44亿人民币,而美国单个基金的平均规模则达到了24亿美元。从深度来说,优质蓝筹股票少,机构选股雷同,基金普遍交叉持股。如2004年2季度20家基金建仓盐田港,占该公司流通股的37%;61家基金重仓上海机场;59家基金重仓长江电力。时至今日,2006年报显示,瑞贝卡、恒瑞医药、国电南自分别被6家、9家、7家基金公司持有。基金持股的“羊群效应”必然导致投资品种相对集中、风险难以分散的后果。

(三)交易制度不完善使基金缺乏避险渠道

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安排不完善增加了我国开放式基金回避流动性风险的难度。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在大宗交易、做空机制和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等方面的制度尚不健全。开放式基金的特点是分散投资和交易量大,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缺乏大宗交易和程序化交易机制,从而使得基金的交易成本上升,且限制了交易品种的自身流动性;我国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占了总风险的81.3%,美国等发达的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仅仅占了总风险的20%-30%,这就意味着在现阶段分散化投资对风险规避的作用很小,而可以对冲系统性风险的做空机制如股指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尚在酝酿之中。这就制约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规避系统性风险的渠道,基金管理人不得不面对比国外同行更大的风险。遇到股市暴跌或者长期熊市时,没有反向操作工具,导致投资者信心动摇,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赎回”要求。

四、防范基金资金链风险的策略

首先,基金公司股票品种的选择和配置要坚持两条标准:一是有稳定的可预期的股利流入;二是股票本身流动性好,容易保本变现。既要坚持价值投资理念选取流通盘较大、市场认同度高的蓝筹品种,又要避免基金选股的从众行为,对持股过于集中的品种采取技术性规避。

其次,采取一些制度措施,如美国的共同基金有一项措施安排,即允许同一基金“家族”内不同基金品种的互换,不收或少收互换手续费,以鼓励投资者在撤出某一基金的时候,仍然把资金留在本基金“家族”内,减少现金兑付的压力。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同一基金管理公司下属的各家基金能切实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受益和风险要求,同时在技术上需要设计一个计算精确、快速反映的系统。

再次,开放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充实完善资本市场。管理层在股指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上不应该再犹豫,不能因为风险因素因噎废食。建立有效的做空机制,可使基金管理人充分利用避险工具对冲风险。

最后,基金融资渠道要进一步扩大,提高其短期融资能力。国外成熟资本市场在基金负债经营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基金管理人为了弥补流动性不足会积极向外界筹措资金,进行负债经营。如以股票质押贷款、利用国债回购进行主动负债经营;此外还有短期同业拆借和短期融券等负债方式。允许基金公司优先进入同业拆借市场,商业银行放宽对基金公司的股票质押贷款和临时贷款的限制以減轻基金公司的资金运营压力。

2006年,随着大牛市的到来,我国开放式基金迎来了黄金发展期,面对大基金、大机构占主流的资本市场,防范基金特别是股票型基金资金链风险的发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开放探索型问题 篇3

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 就是以教学为主要任务的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 无论从规模、综合实力到知名度、社会声誉等均难以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院校相比, 可称为本科院校中的“第三世界”, 但它却占我国本科院校的多数, 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 这类院校遇到了许多特殊的问题和困难, 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由于实验室开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并非简单意义上空间、时间的开放, 它的实施涉及到管理体制、运行的经费保障、实验室队伍的保证等系列问题, 也涉及到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教学思想的转变、学生参与开放实验的积极性等众多问题;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要实现实验室开放, 远非条件较好的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那样简单。本文主要就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在面向本科生实行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探讨实现实验室开放的对策, 为这类学校实验室开放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资料和改革思路,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是高等学校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实验室开放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国家竞争力来源于科技创新, 面对着科技创新的汹涌浪潮, 世界各国都把焦点聚集在科技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所在。那么, 如何培养这种能力?书本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必须通过实践、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必须通过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实践, 因此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大家的的共识, 特别是“开放性实验室”能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国内外众多“高校实验室开放”的实践已经证明在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产生了显著的作用, 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已成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传统实验室教学已不适应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传统实验室教学的弊病之一在于实验教学内容固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一是不利于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 二是整个实验过程缺乏主动和探索环节, 无法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甚至导致对实验缺乏兴趣和热情, 不利于专业教育。教学手段、方法相对落后陈旧是传统实验教学又一弊端。以教师为中心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 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即便在上课时有提问和启发, 甚至与学生有一些简单的问题探讨, 但很难在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和被动模仿的范式教学特点。弊病之三, 采用固定的实验时间、缺乏灵活性。一般为2学时, 少数安排3-4学时, 由于总体上缺乏灵活性从而导致基础较差或实验进行不顺利时往往不能按要求完成实验, 或者由于时间到了要搞卫生、实验员要下班、实验室要关门等原因而草草收场甚至中断实验, 这对于学生实验技能、科研能力及严谨的科研作风的培养都是不利的。最后, 实验室功能较为单一、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仍相对独立的缺点也不能适应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3. 构建面向本科生的开放性实验室、实现开放性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变革的基本思路

压缩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内容是今后实验教学的改革必然趋势, 还要引入多媒体、虚拟实验室等现代化手段, 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经过十几年大量的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国内高校已对实验室如何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形成了基本共识。实验项目由教师或学生共同提供, 主要来源于学生的新想法、教师承担的课题或企业的生产实际;教师根据选定的课题提出研究项目的目的要求、理论依据、基本思路、注意事项;学生组成团队, 独立地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方案经学生多次反复论证、修改, 经指导教师审查后进行实验。在实践过程中, 教师加强辅导、核实实验数据、及时指导纠正、及时改进、及时评价, 对不合格或失败的实验设计与实验方法, 要求学生限期整改或重新设计实验方案, 以期达到实验目的。在研究性实验中, 采取计划与灵活调控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师生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多种组织形式。

开放性实验的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决策, 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行开放性实验教学不但能达到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实验基本技能、动手能力培养的目的, 更重要的在于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了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能力。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巨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好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和保护了他们的探索热情和创新精神, 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 构建开放性实验室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

二、当前实验室开放的主要形式

考察国内包括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十几所大学实验室开放的情况, 实验室开放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单纯的时间和空间上开放模式, 设置预约开放、定时开放、随时开放实验室, 学生根据实验需要选择时间及实验室;完全开放是最理想的开放形式, 只要实验室没有实验任务, 学生都可以进入实验室做准备好的实验项目。二是单纯的实验内容、教学方式开放模式, 可分为基本技能训练型开放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开放实验、学生自选实验课题型及学生参与科研型开放实验。按照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需要提前向实验室提出申请, 在经过审批并获得许可后, 就可进入实验室。三是功能模式, 对仪器、设备、实验室进行有效组合, 可完成不同类型的实验, 各实验室可独立开放。对于实验场所有限的高校利用这种模式来进行开放, 既可实现在较小的实验场所开出较多课程的实验,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实验的条理化、系统化, 将相关课程连贯起来, 由浅到深, 由点到面, 层层提高, 全面掌握, 实现全方位开放。

三、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实行实验室开放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验室开放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实验室开放对高校实验室的管理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尤其对于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 种种条件限制了实验室开放的实施;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 那么“实验室开放”则是名不副实的。

1. 观念意识不开放

有些高校在创建名牌专业、特色专业的过程中, 迫于形势所需, 增设了所谓的“开放性实验室”或者实现了所谓的“实验室开放”, 但都是名不副实。这些地方性院校或者科研项目较少, 或者没有研究生招生资格, 所以对大多数教师和实验员来说, 大家都习惯于上完理论课或者实验课后立即关门、下班回家。实验室开放意味着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学校有没有相应的保证措施, 经济上得不到补偿, 难以接受;而对学校的上层领导来说, 由于实验室开放, 必定要增加经济投入、加重了学校的负担, 还需要相应的管理保障机制, 一些领导甚至认为“实验室开放”不能给学校带来什么, 反而给学校带来了较大的负担, 主观上持反对的态度或不支持。中层的管理者的想法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要么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要么是仅仅看到实验员增加了补贴收入, 但没有看到他们付出额外的劳动, 思想上难以接受。总之在教学型地方院校, 纯粹教学为目标的思想和落后的管理阻碍了“实验室开放”的实施。

2. 开放性实验经费不足

一方面由于实验室管理工作量增加、实验员的额外工作量需要一定的经济补偿, 另一方面, 实验项目的增多不但需要消耗更多的试剂和原辅材料, 还会增加仪器设备的维修和维护费用等额外资金。对于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来说, 由于其科研团队实力强大, 项目较多、科研经费充足, 增加这部分资金不是难题;另外, 由于已经建构了较为稳定的研究团队, 实验室中又有稳定数量的博士、硕士长期在实验室做实验, 就算面向本科生开放, 实验室日常维护工作不需要增加教师或实验员额外的工作量。而对于地方院校, 实验室开放后, 由于实验项目和参与人数的增多, 实验材料的消耗和仪器设备的磨损也随之增加, 实验员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 而学校对实验室日常教学的运转所投入的经费是有限的、固定的, 有没有研究经费的支持, 这部分费用便无着落, 因而实验室开放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或者装装样子罢了。

3. 实验教师队伍水平欠高

由于开放性实验实验内容更为广泛、有一定深度、形式更为多样, 因此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具有广泛的学科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 还要有丰富的实验指导经验。但是作为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 总体状况基本可以概括为学历偏低、年龄偏大、职称结构不合理、待遇偏差, 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有些学校, 实验员近乎是拼凑而成, 或者是人才引进过程中不好安排的家属, 或者是一些院校合并过程中不好安排的职工调整过来的, 当然也有些是从理论教学岗位上转行过来的, 不成体系。而实验室开放不但意味着工作时间加长、工作量加大, 更为重要的是不仅要熟悉并简单修理各种仪器、精通实验原理、熟练地完成实验、解决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还要跟踪学科前沿, 结合自身的科研, 不断设计和开出新的实验, 更换内容陈旧的实验, 推动实验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这对于原本就有些“先天不足”的实验教学队伍来说是有很大困难的。

4. 开放实验教学与正常教学秩序的矛盾

传统实验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四固定”, 即固定时间、固定班级 (或小组) 、固定实验室和固定实验项目, 而开放性实验则按照实验内容确定时间、长短不一。实验室开放后, 由于学生实验教学的“自由度”增加, 结果常常与理论课安排相冲突。一些同学上理论课时去做实验, 任课老师反感;有些同学则因不能合理地规划和利用自己的时间, 与理论课冲突, 预约了实验后又“违约”, 这些对正常教学秩序带来负面影响, 对教学管理也带来了诸多不可预测的问题。

5. 学生参与开放实验的积极性不足与实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禁锢, 学生主观上还认识不到开放性实验教学、研究性学习能带给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而大部分学生普遍缺乏参与意识, 更谈不上创新意识, 再加上相关政策、管理制度的不到位, 开放的实验室只能迎来少量的参与者, 甚至出现“无人问津”的局面。此外加上因与正常理论教学的矛盾而产生的“违约”, 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造成了闲置和浪费。总体来说, 开放性实验室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缺乏实验室开放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由于我国许多高校在学术评价、人才评价标准上的急功近利, 许多教学型地方性大学也盲目热衷于将发展科研放在第一位;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本人片面追求大课题、大成果, 使教学工作在大学中的地位受到稍弱;另外, 尤其对教学型地方性本科院校来说, 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还未能形成, 管理制度不健全、不配套或执行不得力, 实验室开放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尚未建立。

四、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实现实验室开放的对策

1.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实验室开放的重要作用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改革, 加强素质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实验室开放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需要。要想搞好实验室的开放, 关键是管理者思想上的开放, 因为开放的政策决定了开放的效果, 学校各级相关的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开放建设的重要性, 开放思想, 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 实现实验室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2.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首先, 要根据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制订培养方案, 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特别是要强化实践教学, 彻底改变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的地位。其次, 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科学地将相近学科中实验学时多、实验项目多的课程, 设置为单独的实验课;减少内容陈旧的验证型、演示型实验, 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探索研究性实验。按照基础训练→综合实验→设计创新实验三个层次组织实验教学, 还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自身能力、学习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设置实验项目, 使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创造能力等个体特性得到进一步的张扬和升华。此外, 也要加强实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如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虚拟实验室的构建等方法将那些现有实验室设备条件无法实现、实验周期长或无法用实验手段直接观察的实验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 扩大学生的认知面。总之, 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实验教学的改革是实验室开放的基础。

3. 建立实验室开放的运行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实验室开放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方方面面, 包括实验课程子系统、教师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估机制, 从而构建完善的实验室开放的运行保障机制。首先要建立创新学分制, 产生导向作用;其次要优化结构和资源配置, 合理地整合实验室, 优化实验室结构, 对实验室进行中心化管理, 做到各个实验室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还要出台实验室管理的新政策, 主要应当包括设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 用于开放实验室消耗、适时地对实验设备进行更新或添置及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一定的工作量补贴;建立开放实验室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融入开放实验室的管理中, 全面完善开放实验室的功能。在保证实验室真正开放的基础上, 还要具备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放性实验, 如学校按年度组织“挑战杯”竞赛活动、“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等引导学生参与开放性研究性实验, 规定在完成相应的实验和实验论文后, 可将其作为第二课堂或创新学分记入学生档案, 对表现优秀者给予相应奖励或作为评选各项先进的主要指标等等;另一方面, 对参与学生创新实验的指导教师也要给予鼓励, 如对参与开放实验的指导教师的工作量给予准确公平的核算, 并支付相应的酬劳和奖金。对于年轻教师, 可以规定他们在实验室的工作量, 并将其作为年轻教师工作任务中的一部分, 进行岗位考核, 提高其教学水平。另外, 可以安排研究生或优秀学生参与实验室基础实验的管理和辅导工作, 以充实开放实验室的指导力量。

4.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优化提高实验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验员队伍力量尤其薄弱, 因而加强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尤为关键。首先学校要“卓有成效”地提高这支队伍在工作评优、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地位, 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实验室现有条件, 引进博士、硕士等高学历或者热心实验室工作且实验技术过硬的高级人才, 也可以通过聘任部分博士或博士后担任实验教学任务, 给实验室注入新鲜血液, 活跃实验教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气氛;其次要对现有实验员队伍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和提高, 如鼓励部分实验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轮流组织实验员到相关单位进行业务培训和学习, 促使他们不断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方法, 形成一支思想稳定、业务素质高、充满活力的实验教师队伍。

五、结束语

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是高等学校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实验室开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在教学理念、管理机制、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制约, 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进行整体规划, 统筹考虑, 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不断地摸索和分析实验室开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积极探索实验室开放的规律, 解放认识、转变教学思想, 在深化创造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基础上, 加大力度进行现代实验教学改革、建立长效的开放实验室管理的运行机制和激励体制、不断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 真正实现实验室开放的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实验室开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文简要阐述了开放实验室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主要对教学型地方高校实验室开放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教学型地方高校,实验室开放,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成玉梅, 康业斌.教学型实验室开放的基本条件运行与机制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 56 (10) :138-139

[2]张继德.教学型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 129 (7) :93-97

[3]夏杏洲, 王维民, 胡雪琼, 等.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7, 增刊:46-47

[4]张林.实验室开放问题探析及应对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 (10) :1289-1292

[5]陈大鹏, 吴丽芬.实验室开放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3, 20 (6) :159-161

开放探索型问题 篇4

“资源共享”是现在流行的一种提法, 高校图书馆中的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正在愈来愈受到世人的关注, 于是高校图书馆是否应对外开放逐渐成为一个敏感话题。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 在我国各高校内部有不同的看法,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2对外开放存在的困难

社会上要求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呼声较高, 各学校也在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也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困难。

2.1经费投入少造成图书资源不足。当前, 我国许多高校不断扩招, 而经费投入又长期不足, 使得师生人均占有图书馆资源急剧下降, 远远满足不了学校自身的教学科研文献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 开放图书馆有力不从心之虑。

2.2人力资源和设施配备严重不足难以实施对外开放。高校图书馆不能像公共图书馆那样对外开放, 还有一个难点是人力资源与设施配备的不足。现有的图书馆员工每天工作已经很繁忙了, 不可能再为更多的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另外, 图书馆所能提供的空间、硬件设施也是有限的, 难以满足对外开放的要求。

2.3观念陈旧, 缺乏为全社会服务的理念。资源有限虽是事实, 但却不是制约对外开放的最大障碍。最大障碍是观念的陈旧。许多高校将图书馆当作自己的财产而缺少对公众服务的意识, 没有认识到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是国有资源, 属于人民大众。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理应为全民所享, 为全民所用。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只有转变观念才能有服务于大众的意识, 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2.4现行管理制度的缺陷, 制约了对外开放。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现在还只是在行使为学校提供教学科研文献资源的职能, 相应的管理制度也是为此而设。如果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 那么现有的管理制度上的不足必然会显现出来, 使对外开放的愿望难以实现。所以, 制订一套能将校内借阅与对外借阅兼容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方案是当务之急。

3对外开放是图书馆发展的趋势

高校图书馆很早就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作为大量文献资源的收藏之地, 对外开放是理所当然的。只是由于各方面的条件尚未达到, 造成资源共享未能实现。事实上, 高校图书馆中有很多文献资源利用不上或利用率不高, 造成了资源浪费。从图书馆能担任的社会角色来说, 提供给更多的人使用是其责任和使命, 因为使用图书馆的人越多, 图书馆起到的作用就越大, 对社会的贡献也越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应该是一种趋势。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积极意义可以从以下几点体现:

3.1可以更好的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3.2能充分发挥高校馆藏文献资源的优势和高校图书馆的作用;

3.3可以使高校图书馆更好的明确发展目标, 形成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

3.4帮助高校图书馆在社区和地区树立良好的形象, 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4对外开放应具备的条件

现在“资源共享”在大众观念上已达到共识, 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一种发展趋势, 但是要实现完全地对外开放仍需要一个过程, 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轻易达到的。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说, 要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完全对外开放需要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

4.1图书馆必须具备一定的实力, 包括经济实力, 技术实力和馆藏实力。在满足本校师生正常借阅下, 还能满足社会人士的借阅。

4.2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完善。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后, 要求相应的管理制度跟上, 要求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能跟上市场的发展, 同时为便于图书馆的管理, 需投入一定的高科技管理软件和建立先进的服务理念。

4.3具备一定数量的专业读者。由于高校图书馆的藏书是以专业性见长, 开放后也应以满足专业人士为先, 而不是普通的大众读者。

4.4建立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建图书馆的模式。这种模式对于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是最理想的。从目前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 对外开放仅靠高校图书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即使图书馆有这个愿望, 往往也会力不从心。但是在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 就能更好的解决图书馆资源不足的问题, 才能更好地解决教学科研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5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前景展望

目前, 国内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实行图书馆对外开放。在大家眼里, 高校图书馆从性质上来说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与社会距离较远, 这是一个认识上的问题。但令人欣喜的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已经意识到对外开放是一个趋势, 它们在满足本校需求的前提下, 正逐渐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着对外开放的探索, 并在积极寻求适合自己的一整套管理机制。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 图书馆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当然, 对外开放需要时间, 需要理解, 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 不能急功近利。因此, 高校图书馆首先应完善自身, 丰富自己的内涵, 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到“资源共享”。随着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高校图书馆将与社会更加融合。我们可以预见,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会对全民素质的提高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 高校图书馆也定会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 得到更好的、更快的发展!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对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 对外开放应具备的条件以及对外开放的前景展望, 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及想法文章认为,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有利于“资源共享”, 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共享,对外开放

参考文献

[1]程焕文、王蕾.21世纪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3、2.

[2]孟祥荣.公共图书馆服务“市场化”问题与对策图书馆学研究, 2004、8.

[3]余地.试论图书馆的服务细节管理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6、5.

[4]于静、杨雪晶.IC服务:高校图书馆的新服务模式.图书馆杂志, 2007、3.

[5]徐端雪.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方法探索图书馆杂志, 2007、6.

[6]陈光华.Web2.0概念与图书馆服务之应用数字图书馆论坛, 2008、4.

[7]潘欣.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对比与思考.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8、6.

开放探索型问题 篇5

改革开放30年, 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中国企业, 与其他力量和需求一起推动着中国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在世界经济激烈竞争的大格局中, 中国企业的发展目标始终紧盯着美国《财富》杂志每年的“世界500强”。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企业标杆管理 (Benchmarking) , 通过向最优秀的企业学习, 不断超越自己, 超越标杆, 通过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 以避免犯代价昂贵的错误, 追求卓越和永续发展。通过标杆管理的管理变革, 虽然让企业认识到“赶”、“学”、“超”的重要性, 但转型期大多数的中国企业还将学习标杆只局限于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层面。

中国企业有待于超越基于感性的、短期性的管理改造, 形成一种理性的、可持续的管理提升。本文建议瞄准道德标杆, 培育管理精神, 进行理性的、可持续的管理提升, 追求卓越和永续发展。

二、向道德标杆学习一种企业精神

转型期中国不缺敢于实践的企业, 所缺的是能体现精神和品格的企业的“伟大”。2008年, 在《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中,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以2302.01亿美元的年营业收入位居第五。对于转型期中国企业来说, 这是名符其实的学习标杆。丰田公司在其追求卓越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企业精神——丰田精神, 也为它赢得了“企业管理之王”的美誉。“丰田商法”之所以极难效仿关键在于具有创新内涵的企业精神。中国企业在标杆学习中应着重学习创新一种企业精神。

1. 节制精神

丰田公司在经营管理中极其节制——节制成本、节制资本。实施“无债经营”, 构建合理的成本管理体制, 生产环节的“看板方式”以及全面质量管理体制 (T Q C) ;加速资本周转与合理高效使用资本。节制成本最终也达到了节制资本的目的。健康的资本运行体制有力地支持了丰田公司的追求卓越和永续发展。对比转型期中国企业的资本运作模式。自控不单纯是一种技术手段或管理方法, 它不仅是一种智慧和能力, 更体现为一种企业精神。节制精神同样有力地支持了丰田公司的追求卓越和永续发展。

2. 效能精神

“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 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丰田公司有关效能的基本方针是:彻底贯彻好产品、好主意, 创造高质量的丰田。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调查发现, 日本汽车在组装效率、开发效率等深层竞争力方面, 平均水平均高于欧美同行企业。日本企业普遍采纳了丰田公司创造的“准时生产体制” (J IH) 。从投产到销售环节, 到实现正常生产率, 到实现正常生产质量所需的时间, 日本均明显低于欧美。

追求效能不仅需要过程和方法, 智慧和能力, 更需要一种企业精神。效能精神正是丰田公司走向卓越和永续发展的企业精神之一。

3. 创新精神

有“企业管理之王”美誉的丰田公司, 创造了“丰田商法”这一企业经营模式。“丰田商法”看似简单, 却极难效仿。原因在于它不单纯是一项技术, 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 是一种包含丰田管理精髓的企业精神。丰田的创新精神内涵为:精益求精、丰田特色。

“丰田生产方式”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概括为精益生产。在精益生产中, 正确地确定价值是精益生产的基本观点;识别价值流是精益生产的准备和入门;流动和拉动是精益生产实现价值的中坚;尽善尽美是精益生产创造奇迹的保证。凭借着精益生产, 丰田公司以低成本、高品质的产品享誉世界, 获得了巨大成功。

丰田公司自主创新最终表现为“丰田特色”。其新技术模式为:“使用可靠的、经过充分测试的技术及流程”, 即运用“最适合”的技术及流程。

丰田企业经营管理中包含一种有利于丰田追求卓越和永续发展的创新精神。标杆学习应学习丰田追求卓越和永续发展过程中的那种精益求精及“最适合”的创新精神。

4. 服务精神

丰田公司不仅将服务视作一种管理理念和思想, 还将其提升到精神层面, 形成一种凝聚力, 作为一种企业精神来思考问题。

丰田公司的服务精神主要表现在:顾客第一, 魅力服务。

“顾客第一”体现在质量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期, 美国弗雷明翰工厂每百台汽车的缺陷数是日本丰田公司高冈工厂的2.9倍。丰田汽车还从钢板压成车的外壳、喷漆, 到安装各种部件、试车, 每道工序都要认真检查, 彻底杜绝出现质量问题。

“顾客第一”体现在开发方面。丰田公司的车系全, 车种多, 极大地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技术的革新都以顾客的需要为尺度, 为了开发出安全的汽车, 丰田公司每次都要试撞多辆汽车, 集中各种数据, 提高汽车碰撞能力, 并设计出气囊, 保护人身安全。为了开发舒适的汽车坐椅, 研究人脊背的曲线, 不断更新座椅。其它如产品的颜色等都以顾客的需要为尺度, 从而生产出让顾客无可挑剔的产品。丰田品牌不仅赢得了高品质的认可, 而且塑造了一种关怀、可亲、信任的企业服务精神。

魅力服务主要体现在售后服务上。丰田公司对卖出的新车发生故障免费修理, 修理费用全部由制造部门负担;对需要检修的车提供代用车, 方便客户;不断加长新车售出后的保修期, 在保修期内, 一辆汽车一般要消耗两辆汽车所需要的零部件, 这些零部件全由丰田公司负责筹备、管理、供应。丰田公司在销售某种新型汽车时, 就会为它们储备可供10年需用的零部件。丰田公司在索赔期内出现质量问题, 公司免费登门服务;出现不知是质量问题还是其他问题的, 登门服务。针对偏远地区, 即使不在索赔期内, 丰田公司也会定期走访。

Takahiro Fujimoto说:“丰田公司的员工重视顾客, 对问题很敏感。这正是公司力量的源泉。”一个广为流传的小事件极好地说明了丰田公司魅力服务的内涵:

芝加哥的一个大雨天, 一辆丰田车的雨刷器坏了。车主正在束手无策时, 一位老人突然冲过来趴在车前窗上就开始修雨刷, 衣服都淋透了。雨刷修好之后车主问那老人是谁?老人回答说, 我是丰田公司的退休工人, 我看见我们公司的产品在路上这样, 我有责任和义务来修好它!

丰田公司的售后服务不仅仅是一种经营智慧和营销能力, 更表现为一种有魅力的服务精神。其魅力所在即对服务的敏感和重视。所谓丰田公司的力量的源泉正是这样一种有魅力的服务精神。魅力服务精神是丰田公司走向卓越和永续发展的企业精神之一。

三、中华现代企业精神培育

精神的传承是一种内在的力量的延续。它考量的是人的根本。人的根本是什么?人的根本是德性。所以精神传承最终指向德性。企业要走向卓越和永续发展, 其标杆管理就应瞄准道德标杆。因此, 商业变革背景下中国新型企业实施标杆管理的路径选择是, 必须瞄准道德标杆, 在学习适宜的智慧和全局能力的基础上, 应更深入地创新一种企业精神。

所谓的企业精神就是企业经过长期发展, 自觉自愿遵守和落实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行为品格。它必然内化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撑和动力。

中华现代企业精神图示 (图) 基本说明了, 现代企业精神是基于财富 (物质的和精神的) 基础上的一种集体意识, 其精神特质既表现为人格品质的修养, 又表现为主体、利益、自由和权利意识的主张;既表现为身体和精神的内在自律, 又表现为法律约束下的个人欲望和竞争行为的外在规制;既追求精神的自我实现, 又尊重物质的利益满足。它是六种要素、三个层次间神气贯注的和谐循环螺旋上升体。

转型期的中国企业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进程中, 现代中国社会对传统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消化、吸收, 进而生长出的适宜于现代化中国的一种企业精神。它区别于笼统的东亚企业精神, 也区别于汉文化圈的其他国家的企业精神。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最终成为东亚企业精神的典范——中华现代企业精神。

摘要:改革开放30年, 中国企业的成功或隐或现地标示出了“冒险”“投机”非理性的经验主义价值观。这成为制约中国新型企业追求卓越和永续发展的“企业病”。中国企业实施标杆管理, 需要瞄准道德标杆, 向其学习追求卓越和永续发展的企业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 需要中国新型企业承担起创新和培育中华现代企业精神的使命, 把培育中华现代企业精神作为它们“追求卓越和永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商业变革,标杆管理,中华现代企业精神

参考文献

中考数学探索型问题的特征分析 篇6

通常情景中的“探索”型问题可以分为如下类型:

(1) 条件探索型———结论明确, 需探索发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的题目;

(2) 规律探索型———在一定的条件状态下, 需探索发现有关数学对象所具有的规律性或不变性的题目;

(3) 存在探索型———在一定的条件下, 需探索发现某种数学关系是否存在的题目.

解探索型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 利用特殊值进行归纳、概括, 从特殊到一般, 从而得出规律.

(2) 反证法, 即假设结论成立, 根据假设进行推理, 看是推导出矛盾还是能与已知条件一致.

(3) 分类讨论法, 当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唯一确定, 难以统一解答时, 则需要按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分门别类地加以讨论求解, 将不同结论综合归纳得出正确结果.

(4) 类比猜想法, 即由一个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类比猜想出另一个类似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 并加以严密的论证.

一、条件探索型

例1

(2011北京) 如图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y中, 一次函数y=-2x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一个交点为A (-1, n) . (1) 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 若P是坐标轴上一点, 且满足PA=OA, 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探析

此题第 (2) 小题是一道条件探索型问题.要使PA=OA, 只要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判定, 就能得出答案.此题答案不唯一, 如P在y轴正半轴时或x轴负半轴时均满足条件.

二、规律探索型

例2

(2011十堰) 如图2, AB是半圆O的直径, 点C为半径OB上一点, 过点C作CD⊥AB交半圆O于点D, 将△ACD沿DE折叠得到△AED, AE交半圆于点F, 连接DF. (1) 求证:DE是半圆的切线; (2) 连接OD, 当OC=BC时, 判断四边形ODFA的形状, 并证明你的结论.

探析

认真观察, 不难发现, 利用OC=BC的条件并结合圆的性质得到角与角、边与边之间的关系, 经过推导, 可最终得到结论.

例3

(2010北京) 阅读下列材料:小贝遇到一个有趣的问题, 在矩形ABCD中, AD=8 cm, AB=6 cm.现有一动点P按下列方式在矩形内运动:它从A点出发, 沿着与AB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 每次碰到矩形的一边, 就会改变运动方向, 沿着与这条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 并且它一直按照这种方式不停地运动, 即当点P碰到BC边, 沿着与BC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 当点P碰到CD边时, 再沿着与CD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如图3所示.问P点第一次与D点重合前与边相碰几次, P点第一次与D点重合时所经过的路径的总长是多少.

小贝的思考是这样开始的:如图4, 将矩形ABCD沿直线CD折叠, 得到矩形A1B1CD.由轴对称的知识, 发现P2P3=P2E, P1A=P1E.

请你参考小贝的思路解决下列问题:

(1) P点第一次与D点重合前与边相碰_____次, P点从A点出发到第一次与D点重合时所经过的路径的总长是____cm.

(2) 进一步探究:改变矩形ABCD中AD, AB的长, 且满足AD>AB.动点P从A点出发, 按照阅读材料中动点的运动方式, 并满足前后连续两次与边相碰的位置在矩形ABCD相邻的两边上.若P点第一次与B点重合前与边相碰7次, 则AB∶AD的值为_____.

探析

解题思路示意图如图5所示.

三、存在探索型

例4

(2011哈尔滨) 手工课上, 小名准备做一个形状是菱形的风筝, 这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度之和恰好为60 cm, 菱形的面积S (单位:cm2) 随其中一条对角线的长x (单位:cm) 的变化而变化. (1) 请直接写出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不要求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 (2) 当x是多少时, 菱形风筝的面积S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探析

问题 (2) 是探索型问题, 利用菱形面积与对角线间特殊的关系和重要不等式的结论知, 当x=60-x时S取到最大值, 故得出结论x=60-x=30 (cm) , 此时S=450, 即为结论.

解答探索型问题, 必须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 通过归纳、想象、猜想来进行规律的探索, 需要解答者提出观点与看法, 并利用旧知识的迁移、类比发现解题方法, 或从特殊、简单的情况入手, 寻找规律, 找到解题方法.此类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这也是数学综合应用的能力要求.

摘要:本文主要谈了中考中数学探索型问题的分类, 解题的思路, 以及选用近年来中考中出现的探索型问题来说明如何解答探索型问题.

双曲线探索型问题的求解策略 篇7

一、回归定义

例1已知F1、F2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l为左准线,问.在双曲线的左支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F1|是P到l的距离d与|PF2|的等比中项?若存在,求出m的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如图1,由题设及双曲线的第二定义知,即|PF2|=e|PF1|.

将其代入到|PF2|-|PF1|=2,

又因为|PF1|+|PF2|≥|F1F2|,所以

把代入上式,解得.

即当时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

评注:定义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某些探索型问题若能通过回归定义求解,往往思路清晰,过程简捷.

二、作圆定位

例2已知A是双曲线C:(a>0,b>0)的右顶点,M(2a,0)是x轴上一点,问:在双曲线的右支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若存在,指出双曲线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如图2,根据题意,只要以AM为直径的圆与图2双曲线C的右支有异于A的交点即可.将圆的方程与双曲线的方程联立并消去y整理得

由韦达定理得.

又xP> a,可化得 .

结合e>1可知,即当e∈ ( 1, )时,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

评注:通过作圆定位,借助数形结合,使解题过程更显直观、清晰.

三、利用判别式

例3已知双曲线C:,点M(1,1),问该双曲线是否存在以M为中点的弦AB?若存在,求出弦AB所在的直线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弦AB,并设A(x1,y1),B(x2,y2),则

由①-②得2(x1+x2)(x1-x2)=(y1+y2)(y1-y2),

即2(x1-x2)=(y1-y2).

若x1=x2,则y1=y2,与A、B不重合矛盾,故x1≠x2.

所以.

所以弦AB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y-1=2(x-1),

整理得2x-y-1=0.

将其与双曲线方程联立并消去y得

2x2-4x+3=0,

其判别式Δ=(-4)2-4×2×3=-8<0,知直线AB与双曲线无公共点,不合题意.故双曲线中不存在满足条件的弦AB.

评注:借助判别式是处理与“直线和圆锥曲线位置关系”有关的探索型问题最基本、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四、等价转化

例4已知双曲线G:(a>0,b>0)的右顶点为A,问在双曲线的右支上是否存在B、C两点使得△ABC为以A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a、b的关系;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假设存在B、C两点使得A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3,双曲线G的渐近线方程为图3.由双曲线的对称性知B、C两点关于x轴对称,故只要直线AB能和双曲线G的右上支相交即可,问题即等价于直线AB与渐近线在第一象限内应有交点.由得0

评注:认清问题本质,通过实施等价转化,可以达到减少运算量,优化解题过程的目的.

五、三角代换

例5已知双曲线(b>a>0),过其右焦点F(c,0)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问∠AOB是否可以是直角?说明理由.

解:假设∠AOB可以是直角,如图4,设|OA|=r1,|OB|=r2,∠FOA=θ,则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点A、B的坐标分别是A(r1cosθ1,r1sinθ),.将点A、B的坐标代入到双曲线的方程并整理得

所以

设O到直线AB的距离为d,则

所以

由d≤c,得e4-3e2+1≥0,解得.

即当时,∠AOB可以是直角.

评注:借助三角代换挖掘到隐含条件,另辟蹊径,解题过程令人耳目一新.

六、特殊位置探路

例6已知双曲线C:的左顶点为A,右焦点为F,P是双曲线C在第一象限内的任一点,试问:是否存在正常数λ使得∠PFA=λ∠PAF恒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假设存在正常数λ,易知F(2,0),A(-1,0).首先求出当PF⊥x轴时的λ轴.如图5,把x=2代入到双曲线的方程得

yP=3,|AF|=3,

所以∠PAF=45°,

所以∠PFA=2∠PAF.

下面证明当PF不与x轴垂直时,∠PFA=2∠PAF也成立.如图6,设P(x1,y1),则

所以

把代入(*)式并化简得

又,

所以∠PFA=2∠PAF恒成立.故存在常数λ=2满足条件.

评注:先利用特殊位置探路,然后再加以严格推理是处理有关几何探索型问题的常用策略,深刻体现了特殊性和一般性间的辨证关系.

上一篇:舆论建构下一篇:桃李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