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型问题

2024-07-03

探索型问题(精选11篇)

探索型问题 篇1

规律探索型问题是根据已知条件或所提供的若干个特例, 通过观察、类比、归纳来揭示和发现题给信息中所蕴含的本质规律或特征的一类探索性问题。以2008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为素材, 结合所学的内容, 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探索、归纳得出结论, 培养同学们分析、归纳、总结、创新实践的能力。下面列举几例。

一、数字排列规律问题例

例1 科学发现:植物的花瓣、萼片、果实的数目以及其他方面的特征, 都非常吻合于一个奇特的数列——著名的斐波契数列:1, 1, 2, 3, 5, 8, 13, 21, 34, 55, …, 仔细观察上述数列, 则它的第11个数应该是______。

解析:这列数中可以看出它们的规律:后一个数是前两个数的和, 即从第2个1起, 1=1+0;2=1+1;3=1+2;5=2+3;8=3+5;13=5+8;…, 由此可知第11个数是89.

评注:解此类题认真观察、分析、探究数字排列规律, 找出所求数字的位置或有关数据。

例2 探索规律:据图1中箭头指向规律, 从2005到2006再到2007, 箭头方向是 ( ) 。

解析:经过观察可以发现:以起始点的数字为代表, 把数按被4除的余数分类, 0、4、8、…、4n, 对应箭头都为↑ (指向上) ; 1、5、9、…, 4n+1, 对应箭头都为→ (指向右) ;2、6、10、…、4n+2, 对应箭头都为 ↓ (指向下) ;3、7、11、…、4n+3, 对应箭头都为→ (指向右) ;

因为2005=4×501+1, 2006=4×501+2, 2007=4×501+3, 所以从2005到2006到2007对应箭头方向依次为→, ↓, 即选D.

二、式子规律问题

例3 观察下列各式:0, x, x2, 2x 3, 3x4, 5x5, 8x6, …试按此规律写出第10个式子是______。

解析:上述中的代数式从第2个起, 所含字母都是x, 其指数依次为1、2、3、4、5、6、…、 (n—1) , 其中n为各式的位置序数;从第2个代数式开始它们的系数分别为1, 1, 2, 3, 5, 8, 13, …, 规律与例1相同, 因此第10个式子的系数为55, 所含字母指数为10-1=9.故第10个式子是55x9.

评注:本题呈现为式子的规律, 一般注意到式子的系数部分以及相同字母的指数变化。分析问题的时候特别注意到各位置 (即第n个) 与式子间的内在关系。

三、算式规律型问题

例4 观察下列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填空: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1+2+3+4+5=______=______;

1+2+3+…+100=______=______;

1+2+3+…+n=______。

解析:解决此类问题要求我们认真审题, 仔细观察其特征, 然后归纳总结出反映这一问题的规律, 由总结的规律填空就很容易了。通过观察上面的式子发现:每个算式的结果都是加数中最大的数乘的它与1的和再除以2, 最后计算出的数就是所求结果。

解: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评注:探索算式的规律问题是开放性的, 同学们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解此类问题是要以认真观察、归纳其数字内在的规律为基础。

四、图案规律型问题

例5 为庆祝“六一”儿童节, 某幼儿园举行用火柴棒摆“金鱼”比赛, 如图2所示:

按上面的规律, 摆n个“金鱼”需用火柴棒的根数为 ( ) 。

A.2+6n ; B.8+6n ; C.4+4n ; D.8n.

解析:观察图案, 可以发现第一个图案中有8根火柴棒, 后面的每一个“金鱼”中的火柴棒比前面一个要多6根, 于是第一个“金鱼”图案中火柴棒根数为8+6×0;第2个图案中为8+6×1;第3个图案中火柴棒根数为8+6×2;…按此规律下去, 那么第n个“金鱼”图案中火柴棒根数就为

8+6 (n-1) .故选答案A.

评注:本题涉及的是图案规律, 要认真观察图案呈现规律及其相应的位置上的变化, 能结合含位置序数的式子来表示规律.当然此题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分析, 同学们可以自己想一想, 锻炼一题多解的思维能力。

五、数形结合规律问题

例6 观察点阵图3和相应的等式, 探究其中的规律:用含n的自然数的等式表示下列发现的规律______。

(1) 1=12;

(2) 1+3=4=22;

(3) 1+3+5=9=32;

(4) 1+3+5+7=16=42.

解析:从图形及其相应的等式可以观察到第一个图形有1个点阵, 对应式为1=12, 第2个图形有4点, 即1+3 (点) , 图形点阵为2行2列, 即有22个点:可表示为1+3=4 =22;第3个图形为3行3列, 共9点, 即 32, 对应式子为1+3+5=9=32, 按此规律下去, 第n个图形应为n行n列, 点数为n2, 即1+3+5+…+ (2n-1) =n2;故用含n的自然数的等式表示图形的规律, 应该是1=3+5+…+ (2n-1) =n2.

评注:对于上述问题体现出图形与数之间对应关系, 即要计算一列连续奇数的和, 这就可以用上面的规律解决了, 同时还可以借助图形分析, 这样就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探索型问题 篇2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以往在识字教学中也强调识字要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为识字而识字的现象。如为突破词义教学这个难点,教师们采用了“语境创设法”、“实物印证法”、“态势展现法”等,最终达到的效果就是让学生印证课本上出现的生字新词所对应的事物或所表达的情态。如名词,学生看了老师提供的图片或呈现的实物,知道了某个词所对应的物是什么,使词在学生眼中“名符其实”;有关动词,则通过教师或学生的体态展示,使学生明白某个动作是怎样的态势;有关形容词,则采用有声语言的描绘、渲染,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体会、领悟词所表达的某种情感。这些方法确已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了起来,但窥其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思维轨迹加以剖析,不难发现,这种认识事物的活动是在教师的控制下展开的,是一种浅层次的认识,学生对字词与事物之间所展开的认识活动,只是一种寻求表象的对应活动,就类似于课堂上教师的点名活动。

本文以第一册看图识字为例谈谈如何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画面导向认识活动

画面导向认识即教师要理解编者的意图,充分利用插图,通过问题的导向,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拓展与深化。问题的设计既要体现学生探索、发现的导向思路,又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多维的开放状态。下面就以师生间的活动来展示这种认识活动。

师:看看图,读读词,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这两幅画上的东西一种是玉米,一种是泥土。

生:我还发现“玉米”和“土”两个词都写在自己的.画面上。

师:你能上来在这两幅画上写写这两个词吗

生:指名一人上来写,其余学生在书中的画上写。

师:现在我们请“玉米”和“土”两个新朋友住进“田字房”里去。(你认为自己已经会写的写1遍,不大会的写2遍)

师:在写字时,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玉”字是“王”上加一点。

生:不,应该是“王”字里面加一点。

师:比一比,他们谁发现得更好,为什么

生:琪琪(下一位)说得好。因为“王”上加点,有人会把点回到上面去,就不是“玉”上少一横。

生:我发现“土”字是“王”上少一横。

生:我发现“土”字,上面一横短,下面一横长。

以上这个教学片断,从图入手,以识字为基点,在学生自主学会生字的同时,对学生适时地进行观察发现的活动,教师一个个看似不经意的提问,恰似一枚枚可口的诱饵,诱发了学生的求异求新思维;助燃了探索的热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对画面展开了观察活动,再通过比较思考,把自己获得的新发现表达了出来,尝到了发现的喜悦。

二、生活导向认识活动

生活导向认识即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联系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对“词”展开进一步的认识活动。

师:学了这两个词,你们还知道“玉米”和“土”的哪些情况

生:我知道玉米在春天播种,到夏天可以掰来吃的。

生:我吃过玉米,知道它的味道很好,又香又甜。

生:玉米的营养很好,奶奶常常让我吃玉米。

生:玉米可以蒸来吃,还可以变(爆)成玉米花。

生:玉米还可以炒来当菜吃。

生:多吃玉米还可以防止癌症。

聚焦等腰三角形中的探索型问题 篇3

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探索型问题已成为热点之一.现举例予以说明.

一、条件补充型

例1(济南)如图1,△ABC中,已知AB=AC,要使AD=AE,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

简析:从确定△ADE是等腰三角形着眼,应添加∠ADB=∠AEC或∠BAD=∠CAE或BD=CE等条件.

二、结论判断型

例2(南通)如图2所示,△ABC中,∠ACB=90°,△ACE、△CBD都是等边三角形.试判断EC与BD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简析:因△ACE、△CBD都是等边三角形,故∠ECA=∠DCB=60°.又因为∠ACB=90°,所以∠ECB=∠ECD=150°.连接EB、ED,如图3.又EC=EC,CB=CD,则△ECB≌△ECD,所以EB=ED,∠DEC=∠BEC.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知EC⊥BD.

三、辨别改错型

例3(江西)如图4,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E是AD上的一点.EB=EC,∠1=∠2.求证:AD⊥BC.

请你先阅读下面的证明过程.

证明:在△AEB和△AEC中,EB=EC,AE=AE,∠1=∠2,

∴△AEB≌△AEC.(第一步)

∴AB=AC, ∠BAE=∠CAE.(第二步)

∴AD⊥BC.(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上面的证明过程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写出每一步的推理依据;如果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并写出你认为正确的证明过程.

简析:第一步错误.在△AEB和△AEC中,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并不能判定它们全等.证明思路如下:由EB=EC,得∠EBC=∠ECB.再由∠1=∠2,可得∠ABC=∠ACB,故AB=AC.下同上面证法.

四、条件组合型

例4(扬州) 如图5,△ABC中,D、E分别是AC、AB上的点,BD与CE交于点O. 给出下列三个条件:①∠EBO=∠DCO;②∠BEO=∠CDO;③BE=CD.

(1)上述三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以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情形.

(2)请选择(1)题中的某一种情形,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简析:(1)有两种情形:①、③,②、③.

(2)以①、③为例.

∵∠EOB=∠DOC,∠EBO=∠DCO,BE=CD,

∴△EBO≌△DCO(AAS).

∴BO=CO.∠OBC=∠OCB.

由条件∠EBO=∠DCO,

∴∠ABC=∠ACB.△ABC为等腰三角形.

五、实验操作型

例5(天门)在平面内,分别用3根、5根、6根火柴首尾依次相接,能搭成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呢?通过尝试,列表表示如下.请阅读下表后再回答问题.

问:(1)4根火柴能搭成三角形吗?

(2)8根、12根火柴能搭成几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请在下表中画出它们的示意图.

简析:(1)因为4根火柴只能搭成长为1,1,2的三条线段,而长为1,1,2的三条线段不能构成三角形(因1+1=2),所以4根火柴不能搭成三角形.

(2)在搭的同时要注意三条线段长必须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8根火柴可以搭成一个三边长分别为3,3,2的等腰三角形;12根火柴可以搭成一个三边长分别为5,5,2的等腰三角形,也可以搭成一个三边长分别为4,4,4的等边三角形,还可以搭成一个三边长分别为3,4,5的直角三角形.示意图略.

说明:这类搭三角形的题可运用列举法解.先画三个方框.在最左边的第一个方框中依次填上1,2,3,…,在第二个方框中再填入不小于第一个方框的数,然后在第三个方框中填入不小于第二个方框的数.这三个数如果满足前两个之和大于第三个,且这三个数之和为(火柴)总数,那么就可以搭成三角形,否则不能.

六 图形分割型

例6(无锡)已知△ABC中,∠A=90°,∠B=67.5°.试画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请你选用下面给出的备用图(图6),把不同的分割方法都画出来.只需画图,不必说明理由,但要在图中标出相等两角的度数.

简析:如图7,有2种不同的分割方法.

说明:此题的解决也提示我们: 遇到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一定要避免多解、漏解.

七 猜想探究型

例7(南充)如图8,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M是线段BC上任意一点,点N是线段CA上任意一点,且BM=CN.直线BN与AM相交于Q点.

(1)请问:∠BQM等于多少度?

(2)如果M、N两点分别在线段BC、CA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如图9所示,(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加以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探索型问题的特征分析 篇4

通常情景中的“探索”型问题可以分为如下类型:

(1) 条件探索型———结论明确, 需探索发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的题目;

(2) 规律探索型———在一定的条件状态下, 需探索发现有关数学对象所具有的规律性或不变性的题目;

(3) 存在探索型———在一定的条件下, 需探索发现某种数学关系是否存在的题目.

解探索型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 利用特殊值进行归纳、概括, 从特殊到一般, 从而得出规律.

(2) 反证法, 即假设结论成立, 根据假设进行推理, 看是推导出矛盾还是能与已知条件一致.

(3) 分类讨论法, 当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唯一确定, 难以统一解答时, 则需要按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分门别类地加以讨论求解, 将不同结论综合归纳得出正确结果.

(4) 类比猜想法, 即由一个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类比猜想出另一个类似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 并加以严密的论证.

一、条件探索型

例1

(2011北京) 如图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y中, 一次函数y=-2x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一个交点为A (-1, n) . (1) 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 若P是坐标轴上一点, 且满足PA=OA, 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探析

此题第 (2) 小题是一道条件探索型问题.要使PA=OA, 只要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判定, 就能得出答案.此题答案不唯一, 如P在y轴正半轴时或x轴负半轴时均满足条件.

二、规律探索型

例2

(2011十堰) 如图2, AB是半圆O的直径, 点C为半径OB上一点, 过点C作CD⊥AB交半圆O于点D, 将△ACD沿DE折叠得到△AED, AE交半圆于点F, 连接DF. (1) 求证:DE是半圆的切线; (2) 连接OD, 当OC=BC时, 判断四边形ODFA的形状, 并证明你的结论.

探析

认真观察, 不难发现, 利用OC=BC的条件并结合圆的性质得到角与角、边与边之间的关系, 经过推导, 可最终得到结论.

例3

(2010北京) 阅读下列材料:小贝遇到一个有趣的问题, 在矩形ABCD中, AD=8 cm, AB=6 cm.现有一动点P按下列方式在矩形内运动:它从A点出发, 沿着与AB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 每次碰到矩形的一边, 就会改变运动方向, 沿着与这条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 并且它一直按照这种方式不停地运动, 即当点P碰到BC边, 沿着与BC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 当点P碰到CD边时, 再沿着与CD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如图3所示.问P点第一次与D点重合前与边相碰几次, P点第一次与D点重合时所经过的路径的总长是多少.

小贝的思考是这样开始的:如图4, 将矩形ABCD沿直线CD折叠, 得到矩形A1B1CD.由轴对称的知识, 发现P2P3=P2E, P1A=P1E.

请你参考小贝的思路解决下列问题:

(1) P点第一次与D点重合前与边相碰_____次, P点从A点出发到第一次与D点重合时所经过的路径的总长是____cm.

(2) 进一步探究:改变矩形ABCD中AD, AB的长, 且满足AD>AB.动点P从A点出发, 按照阅读材料中动点的运动方式, 并满足前后连续两次与边相碰的位置在矩形ABCD相邻的两边上.若P点第一次与B点重合前与边相碰7次, 则AB∶AD的值为_____.

探析

解题思路示意图如图5所示.

三、存在探索型

例4

(2011哈尔滨) 手工课上, 小名准备做一个形状是菱形的风筝, 这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度之和恰好为60 cm, 菱形的面积S (单位:cm2) 随其中一条对角线的长x (单位:cm) 的变化而变化. (1) 请直接写出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不要求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 (2) 当x是多少时, 菱形风筝的面积S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探析

问题 (2) 是探索型问题, 利用菱形面积与对角线间特殊的关系和重要不等式的结论知, 当x=60-x时S取到最大值, 故得出结论x=60-x=30 (cm) , 此时S=450, 即为结论.

解答探索型问题, 必须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 通过归纳、想象、猜想来进行规律的探索, 需要解答者提出观点与看法, 并利用旧知识的迁移、类比发现解题方法, 或从特殊、简单的情况入手, 寻找规律, 找到解题方法.此类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这也是数学综合应用的能力要求.

摘要:本文主要谈了中考中数学探索型问题的分类, 解题的思路, 以及选用近年来中考中出现的探索型问题来说明如何解答探索型问题.

探索指数型农业保险 篇5

关键词:指数型农业保险;巨灾;天气指数

中图分类号:D92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140-02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单次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就瑞士再保险公司的模拟数据显示:1976年唐山大地震造成了100亿元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如果这样的地震不幸发生在2008年,经济损失将会高达6000亿元!如此高的经济损失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如何通过保险这一经济手段有效转移风险、分散损失,已经成为社会和学术界的共识。但传统型农业保险存在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的顽症,世界银行农业和农村发展课题组在其《农业金融产品创新报告(2005)》中,提出了指数型农业保险的概念。与传统农业保险相比,指数型农险的最大区别在于赔偿条件是天气指数,而非现场查勘后的统计数据。

一、指数型农业保险的优势

(一)有效解决传统农业保险中的顽疾。传统农业保险相对指数型农业保险的最大特点体现在理赔方面,前者是以农作物的产量为损失标准,一般来讲,损失产量与实际产量相比即为损失率。虽然这样的损失评定标准相对客观公正,但是实际工作中的取证调查工作十分艰难,如果保险理论或者农业知识欠缺就会对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的老问题束手无策。但是,指数型农业保险的评定标准本质上不同,由于依据是气象或者天气指数,所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以及逆选择问题。

(二)统计数据客观公正。首先,由于指数型农险的指标数据基本都是由如气象、地质等权威部门发布,再加之统计方法科学合理、统计工具精确可信,所以这些数据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其次,例如发芽率、降水量和风速等数据基本都是面向社会公开发布的,所以指数型农险的理赔定损过程是公开的。社会各界都可以通过通畅的渠道了解相关指数,同时对理赔工作进行监督,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信息不对称。

(三)程序简化。通常情况下,传统农业保险承保工作需要核保等程序,理赔工作也需要报案、查勘、核赔和理赔等多个环节,这样的程序下来业务流程所需时间可能相对较长。如果损失情况严重,那么受灾的投保人就无法及时得到理赔,农户也无法尽快恢复再生产。指数型农业保险的赔偿条件是天气指数超出约定范围,理赔程序较为便捷,这个过程不再需要繁琐查勘定损工作,只要掌握官方数据后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农户的赔付。

(四)展业成本低。区别于国外大农场型农业,长久以来我国的农业保险工作开展过程中,保险人通常要同时面对成千上万散布不均的被保险人,特殊的农户分布模式极大增加了展业成本。在无法控制成本和赔付率的情况下,很多经营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最终都无奈地暂停了农险业务。通过指数型农险的原理可以看出,理赔条件是第三方机构免费公布的统计数据、承保程序简化,可以避免大量展业、查勘成本。困扰农险发展的成本问题解决了,必然增强保险人的偿付能力,同时保证了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

二、指数型农业保险的缺陷

(一)数据收集困难。农业保险自身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在我国如此幅员辽阔的范围内“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十分正常,客观条件的复杂性给指数型农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指数型农险要求进行充分的条款制定和费率厘定,如果没有严格准确的经验数据作为依据,很难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险种。其次,此类型农险的理赔也建立在充分的官方统计数据基础上,指数数据的发布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像气象卫星、风速仪等硬件条件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具备的,硬件条件的缺失给理赔造成了很大困难。如果只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开展业务,那么在无法满足大数法则的基础上很难实现业务的良性发展。

(二)产品设计复杂。在产品设计上,如何根据众多不同的风险区域,设计出合理的指数型保险产品?这将是一个浩大而繁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大量的农业气象数据处理、保险领域的专家参与,而且要对设计出的新产品检验分析、报批报备、推广和销售等。复杂的区域划分以及险种分类,是指数型农险开展的一个难题,再加上获取经验数据有很大难度,增加了业务开展的难度。

(三)非补贴性。根据世界范围内指数型农业保险的一般经验,该险种都属于非补贴类的商业保险,也就是说是纯商业性质的险种,一般不同于其他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享受政府财政补贴。在我国,农业保险赔付率相对较高、农民投保能力有限,如果不能在承保范围迅速扩大、理赔资金短缺的早期得到政府财政补贴,那么该险种展业初期很有可能就会夭折。

(四)公众认知度低。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对农业保险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政策性农业保险得到了长足发展和进步。由于公众对政策性农险的认可度较高、指数型农业保险又属于新生事物,所以让农民对这一新生险种接受起来是需要过程的。同时,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户的投保能力有限,在习惯了财政补贴低保费的政策性农险后,如何才能让投保人理解原理、尽快接受指数型农险的概念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三、指数型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

墨西哥草场发芽指数保险是墨西哥本地Agroasemex保险公司承保的指数型农业保险,该险种的投保人是墨西哥农业部,保险标的是小牧场的牧草。在墨西哥,众多小牧场主要依靠天然草场饲养牲畜,干旱等异常天气情况的发生会影响牧草的发芽率,从而导致牲畜饲料匮乏。保险公司通过每天卫星红外线和光谱分析为基础,公布出青草的发芽指数(可在全球获得),如果指数在一定标准之下农业部就能够得到理赔,从而保证牧场主购买其他饲料。在我国,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于2008年4月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农科院、安徽省气象局等机构开展合作,共同研发开展天气指数型农险业务。在大力推进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由于今年马场湖农场倒春寒指数突破指标数,国元农险公司迅速启动理赔程序,已经于今年3月完成了首例赔付。

四、指数型渔业保险的可行性

渔业互助保险作为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全国迅速发展壮大,截至2010年12月份,全国累计承保渔民86.99万人,承保渔船7.19万艘,收取互保费81176.2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5.17%、24.36%和30.31%;累计发生赔案12373起,支付经济补偿金28066.59万元。

在渔船、渔民险为和谐渔业、平安渔业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开展水产养殖险的呼声也越来越大,那么,就前文所提及的指数型农业保险,是否有条件应用在水产养殖保险中呢?

(一)可行性条件。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养殖产量、产值已连续21年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我国水产养殖总产量达3812.8万吨,总产值达3829.3亿元,全年养殖总产量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70%。但是,水产养殖又面临着台风、热带风暴、风暴潮等极端自然灾害的威胁,高产值的背后是可怕的高风险。不难看出,水产养殖险的风险需求是十分强烈的,可以保证养殖户的投保积极性。兼顾指数型农险的低成本性、道德风险和逆选择少的特性,在我国开展该险种是具备基本条件的。

(二)实施中的难点:第一,硬件条件欠缺。前文已经分析过,指数型农业保险需要大量经验数据以及实时数据的保障才能顺利开展,但是水产养殖险所需天气、气象、损失产量等数据都是需要多年积累的,就目前情况来看很难获得。同时,我国的气象卫星等基础设施并不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星罗棋布,无论是业务规划还是理赔定损都是很难保证的,怎样才能保证业务发展所需是不容忽视的。第二,投保主体不明确。国外成功的指数型农业保险经验都是农业部等行政主管部门、大农场主等进行投保,但是放在国内的环境下,如果是主管部门对某一特定险种进行投保,那么将来一旦出险如何公平合理将理赔款发放在灾民手中是个难题。没有统一的赔付标准,很容易走上传统农业保险的老路甚至是保险变救济的怪圈。

第三,赔付的绝对平均化。从指数型农险的核心理念来看,赔付的唯一标准是灾害指数,无论实际损失程度是否严重,得到的赔付基本都是一定的。但是农业保险的广泛地域性决定了每个投保人的损失不可能绝对相同,那么这种绝对的平均化就是相对的不公平。如果在同一场灾害面前灾害对投保人造成的损失表现不相同,就是对损失严重的被保险人的不公平。第四,缺乏专业队伍的储备。国内指数型农业保险在水产养殖险上的应用仍然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到底如何才能让理论付诸实现是最大的问题,虽然国外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国内有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调查,但是国内的环境和条件是否适合经营指数型农业保险还要通过实际探索才能明确。

综上所述,指数型农险的开展在原理上具有相对优势,可以避免传统型农险的诸多问题;但是在实际中,有客观现实的约束性。但是作为一种成型的农业保险模式,指数型农险是解决渔业养殖险甚至整个农业保险问题的一种有益尝试。

作者单位:中国渔业互保协会

双曲线探索型问题的求解策略 篇6

一、回归定义

例1 已知F1, F2是双曲线undefined的左右焦点, l为左准线, 问:在双曲线的左支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F1|是P到l的距离d与|PF2|的等比中项?若存在, 求出m的范围;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解 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 如图, 由题设及双曲线的第二定义知undefined, 即|PF2|=e|PF1|, 将其代入到|PF2|-|PF1|=2, 得undefined

又undefined

把undefined代入上式解得undefined,

即当undefined时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

评注 定义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某些探索型问题若能通过回归定义求解, 往往能思路清晰, 过程简捷.

二、作圆定位

例2 已知A是双曲线C:undefined的右顶点, M (2a, 0) 是x轴上一点, 问:在双曲线的右支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undefined 若存在, 指出双曲线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解 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 如图, 根据题意, 只要以AM为直径的圆undefined与双曲线C的右支有异于A的交点即可, 将圆的方程与双曲线的方程联立并消去y整理得c2x2-3a3x+a2 (2a2-b2) =0, 由韦达定理得undefined

又undefined

结合e>1可知undefined

即当undefined时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

评注 通过作圆定位, 借助数形结合, 使解题过程更显直观、清晰.

三、利用判别式

例3 已知双曲线C:undefined, 点M (1, 1) , 问:双曲线中是否存在以M为中点的弦AB?若存在, 求出弦AB所在的直线方程;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解 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弦AB, 并设A (x1, y1) , B (x2, y2) , 则x1+x2=2, y1+y2=2, 且undefined, 由①-②得2 (x1+x2) (x1-x2) = (y1+y2) · (y1-y2) , 即2 (x1-x2) = (y1-y2) .若x1=x2, 则y1=y2, 与A, B不重合矛盾, 故undefined弦AB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1=2 (x-1) , 整理得2x-y-1=0, 将其与双曲线方程联立并消去y得2x2-4x+3=0, 其判别式Δ= (-4) 2-4×2×3=-8<0, 故双曲线中不存在满足条件的弦AB.

评注 借助判别式是处理与“直线和圆锥曲线位置关系”有关的探索型问题最基本、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四、等价转化

例4 已知双曲线G:undefined的右顶点为A, 问:在双曲线的右支上是否存在B, C两点使得△ABC为以A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 求出a, b的关系;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解 假设存在B, C两点使得△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图, 双曲线G的渐近线方程为undefined, 由双曲线的对称性知B, C两点关于x轴对称, 故只要直线AB能和双曲线G的右上支相交即可, 问题即等价于直线AB与渐近线undefined在第一象限内应有交点, 由undefined得0

评注 认清问题本质, 通过实施等价转化, 可以达到减少运算量, 优化解题过程的目的.

探索型问题 篇7

一、直接探求

直接探求法指直接从题设出发, 执果索因, 进行演绎推理, 若出现矛盾, 即否定了先前的假设, 从而得出另一方面的结论, 这种寻求矛盾或反例的策略, 实际上是证明问题的某项必要条件不能达到, 也是应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

例1在抛物线y =1/2x2- 1上是否存在关于直线y = x对称的两点?

解设存在两点A, B关于y = x对称, 则AB所在直线方程为y = - x + b.

x2+ 2x - 2 - 2b = 0. ∴x1+ x2= - 2, 可知b = - 2.

而x2+ 2x - 2 - 2b = 0无实数解, 因此假设错误.

即在抛物线y =1/2x2- 1上不存在关于直线y = x对称的两点.

二、等价转换

等价转换实质是利用充要条件进行推理, 将满足条件的数学对象求出来, 好处是: 推导过程本身就是验证过程.

例2设动点P, P'的坐标分别为 ( x, y) , ( x', y') , 它们满足若P, P '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问: 这样的直线是否存在? 若存在, 求出方程; 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解设P, P'在同一直线L: Ax + By + C = 0上运动, 则有Ax' + By' + C = 0.

∵ x' = 3x + 2y + 1, y' = x + 4y - 3,

∴ ( 3A + B) x + ( 2A + 4B) y + ( C + A - 3B) = 0.

由两直线重合条件:3A + B/A=2A + 4B/B=C + A - 3B/C= k.

消去A, B, C得: k2- 7k + 10 = 0, k1= 2, k2= 5.

当k1= 2时得方程x - y + 4 = 0, 当k2= 5时得方程4x +8y - 5 = 0. 满足条件的直线是存在的, 其方程为x - y + 4 = 0或4x + 8y - 5 = 0.

三、以退求进

以退求进指当从一般角度难以解决时, 我们可通过放宽条件去探求, 发现能反映问题本质属性的东西, 或获得解法, 或寻求解题灵感, 它在探索问题中常被采用.

四、特值探路

特值探路法就是根据题设条件取一些特殊值, 然后探求出结论或满足条件所需要的部分, 然后予以证明.

例3设数列}是以1为首项, 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是否存在等差数列{ bn} , 使an= b1C1n+ b2C2n+ b3C3n+… + bnCnn对一切自然数n成立?

列, 是否存在等差数列{ bn} , 使an= b1C1n+ b2C2n+ b3C3n+… + bnCnn对一切自然数n成立?

略解由题设得an= n·2n - 1. 令n = 1, 2, 3, 代入原等式, 得b1= 1, b2= 2, b3= 3, 猜想bn= n. 再利用k Ckn= n Ck - 1n - 1即

数形结合是将观察的对象联系其几何背景进行数与形的转化, 常能使复杂、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具体, 便于判定.

六、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法指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 就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 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 给出每一类的结果, 最终结合各类结果得整个问题的解答.

例4设f ( x) = -1x2+ x + a ( a为实常数, 且a≤

2

5) , 是否存在实数m, n ( m < n) , 当f ( x) 的定义域为[m, n]2

时, f ( x) 的值域恰为[3m, 3n]? 说明理由.

解f ( x) = -11 ( x - 1) 2+ a +, f ( x) 的最大值为a +

22

1, 假设存在m, n, 当f ( x) 的定义域为[m, n]时, f ( x) 的值2

域为[3m, 3n], 则3n≤a +1a151, ∴n≤++= 1.≤

23666

∴m, n是关于的t方程t2+ 4t - 2a = 0 ( * ) 的两根, 记Δ = 16 + 8a.

当a≤ - 2时, 符合题意的m, n不存在; 当 - 2 < a≤5

2

时, 符合题意的m, n存在.

研究探索性问题是时代的要求. 通过探索性问题的研究, 使我们认识到数学教学不应只建立在“概念、定理———例题———练习”的知识传授型模式上, 还应建立在对学生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创造型模式上.“是否存在型”探索性问题, 由于存在与否是未知的, 往往难以入手, 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假设存在———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 合理或矛盾) . 推出矛盾, 则假设错误, 从而给出否定的结论, 否则给出肯定的证明. 本文介绍六种常见的解题方法.

参考文献

[1]戴再平主编.初中数学开放题集[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袁昌兴.浅谈数学课堂教学创造思维的培养[J].中学教研 (数学) , 2001 (1) .

探索型问题 篇8

关键词:任务型英语教学,解决问题,提高

一、背景分析

英语的传统教学方法特点为:教师讲解多于学生操练;在英语教学中, 使用英语的比例较低。因此, 一直以来, 很多学生学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外语, 语言功底不错, 但到了真实交流场合, 却往往惊慌失措、甚至语无伦次、错误百出。究其原因, 就是课堂上只进行语言活动, 却不进行交流活动, 特别是缺乏具有真实意义的交流活动。许多教师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基本上带有翻译法的特点, 教学的侧重点是语言知识的传授。然而, 学习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使用它, 外语课堂教学训练应从交流目的出发, 教会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并不断发展语言能力;因此, 当前改革教法, 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实施“任务型教学”教法势在必行。

二、概念界定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中, 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 在不知不觉学会英语、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正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方式, 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实现任务目标的同时感受成功, 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而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 (Task—oriented Approach) 就是随着交流

思想的出现应运而生的, 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即找们常说的“任务务型教学”。在“任务型”课堂上, 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 任务的参与者之间的交流是一种互动的 (interactional) 过程。为了完成任务, 学习者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任务分析”, 以达到解决某种交流问题的目的。

1. 什么是“任务”

(1) 指自己或他人从事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工作, 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做的各式各样的事; (2) 指由教师控制和调节的、学生获得信息并经过思维加工, 最后输出语言的一个活动; (3) 指练习和理解语言的一个行动或活动; (4) 指一系列促进语言学习的计划, 它具有特定的目标、恰当的内容、规定的程序和一系列结果等基本特定。交际任务是指导学生在学习目标语的过程中领域、使用、产出和互动的课堂交流活动。

可见, 任务型教学过程是任务驱动的过程。学生在任务的指导下, 通过完成多种语言活动任务, 主动地学、主动地交流, 从而达到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2. 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 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 并根据学生的需求, 设计出具有明确具体点、易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询问、沟通、交涉、协商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 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课程设计者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目标

(1) 语法、语言的准确性;语法的形式应该以交际目的相结合, 不能过于注重语言内容而忽视语言形式; (2) 语言的综合运用;所谓语言的运用能力不是语言片段的机械记忆和简单的模仿, 应该根据语段对这些短语和句型结构的灵活组合; (3) 培养学生的语言流利程度。在多种语言活动形式中, 如表达观点、询问、交际、协商等, 学生的语言准确程度和流利程度都会得到提高, 同时也帮助他们树立了自信心, 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2) 教师的输入

任务型在这一问题上对教师们提出了挑战。语言资源的输入是多元的。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教科书所能提供的材料, 在知识高速发展的今天, 知识的来源是丰富多彩的。媒体、报刊、杂志、图书也仅是资源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 教师和学生本身也是资源的组成部分。作为教师, 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多方面的素质, 这样才能给学生输入广泛的、真实的、有时代性的信息。更重要的是, 我们还肩负着开学发生这一具体无限潜力资源的任务, 教会学生寻找资料和获得信息比单方面的输入更有价值。

(3) 教学技巧与学习方式

(1) 教学技巧即课堂活动。教师通过组织朗读、听写、句型练习等活动使学生对所学语言有初步的认识和语感, 继而又设计各种情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讨论、辩论等达到灵活、准确运用语言的高级阶段; (2) 任务型教学提倡合作学习与开放式学习。教师在每一个课堂活动前布置相关任务, 学生组成互助小组, 分头收集、查阅资料, 师生互动, 快速有效地推进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意识。同时, 开放式学习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使学生的基本技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它没有既定的标准, 这种学习是不断的、持续的。

(4) 教师角色

(1) 合作者角色。在任务型教学环境中, 教师从“权威”的高台下来, 走到学生中去, 成为学习者的一员。他 (她) 所设计的每一个活动任务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需不需要?感不感兴趣?可不可能?容易不容易?这些任务一旦与学生引起共鸣, 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不受权威答案的束缚, 才能使师生互动成为可能; (2) 主动学习者角色。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是让学生形成各自的有效的学习自己的学习风格。在解决具体问题时, 教师可在此问题下设置相关的子问题, 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 也可提供一些资料源, 让学生动手查阅。可针对学生的焦点问题, 提出自己的诊断意见, 让学生学会反思。

(5) 学生角色

(1) 主动的学习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要在体验、交流、讨论、合作与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 自我管理者。在任务型教学中, 每个学生都承担着各自的任务, 一种责任意识使他们无法“冷眼旁观”, 要完成小组的任务, 就必须尽到自己的责任, 一切自我放纵、偷懒被动的行为在这一意识的作用下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弱点, 不断反思, 不断改进。他们不再是教师惩罚行为下的“被管教者”而是逐步成为有自控能力的自我管理者; (3) 探究者。在自主开放的学习中, 他们敢于发表不同的、新颖独到的见解, 在语言运用中勇于尝试, 也乐于尝试新学的表达法。在“自我表现”中张扬个性, 为他们将来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打下基础。

(6) 评价

我们都熟知教学评估评价应结合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这两者并不矛盾, 他们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1) 任务型教学把学习过程和评价过程结合起来。在完成每一个任务的活动中, 考查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能力; (2) 评价的主体应当是多方面的。学生的自评、互评、师生评价、互评, 学校的评价、家长的评价、社会的评价都可以参与其中; (3) 考查的角度应当多样化, 包括知识的运用能力、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探究精神等。

三、小结

教学实践证明, 在“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丰富多彩的任务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创新动机,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 教师所采取的任何一种方式都应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活动的互动性和语言交际的真实性。在这里, 笔者更强调的是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学生参与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教师的一句“Trust yourself.Be bold.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etc”可以让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已, 同时教师及时对学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 并以鼓励为主的方式进行评价, 使学生由一种自我展示的成功体验。

另外, 教师在任务设计中还要注意所设计的任务应具有挑战性且贴近学生实际的较为真实的情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其有效学习的内在动机。例如通过创设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景, 鼓励学生多提问, 给予学生相互提问的机会并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中接受训练和发展思维, 充分发挥其潜能,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师大出版社, 2001年。

[2]鲁子问.《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电工基础设计型实验探索 篇9

高等教育当中缺少不了实验教学, 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巩固, 用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掌握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技巧。为了能够顺应新时代下的教育, 众多高校都开始进行实验教学, 从传统的单一型演示, 到现在的演示、验证以及综合设计的结合, 实验效果大大增强好几十倍。

1 电工基础实验教学条件的变化

对于电工类专业的学生而言, 学生入门时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就是电工基础, 在学习中学生的实验技巧受到理论知识的限制性强, 再加上之前对此类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比较生疏, 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但是基础课程的学习也是今后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条件, 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近年来, 我国的高校实验条件、设备都在不断变化, 电工实验教学也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1 实验设备发生巨大改变

在前几年, 电工实验教学中的设备都较为简陋, 仪表几乎都使用指针式的, 仪表也是采用模拟设备, 在进行实验时还需要学生动手自制来进行接线;现在的电工实验教学, 仪器仪表都采用数字化的智能设备, 操作简便读书简单, 实验设备都是非常完整的成套产品, 学生几乎不用考虑线路连接问题, 实验重点已经从原来的动手操作转化为动脑设计操作。

1.2 学生素质发生巨大改变

随着社会进步的节奏, 学生的眼界也逐渐开阔起来, 再加上教育的改革, 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思维更加活跃。很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传统的只需要将电路连接起来就能实现预期目的实验操作失去了兴趣, 造成在课堂上动手操作不积极, 马马虎虎应付了事, 降低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1.3 实验人文环境发生巨大改变

国内大学的大规模扩招使得大批青年教师都加入教学行列中。比起以往的实验教师来看, 新加入的教师不管是从思想、见识还是眼界上都有很大变化, 给实验教学带来了更多新理念, 教学方式以及实验的内容都往多样化方向改变。

2 电工基础实验面临的问题

实验教学中的很多问题都通过实验条件变化得到改善, 同时教学质量也得到很大提高, 但是也会出现一些新问题,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 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 教学设备发生变化, 使得从前的教学项目与内容都不再匹配。 (2) 学生实验积极性大大降低。在新时代中, 学生更加喜欢那种有刺激有新鲜感的实验, 能够激发其思考的实验, 传统的实验只是书本知识的概括, 对他们来说并无新鲜感, 容易产生厌倦之心。 (3) 要开发电工类的设计型实验是相对较难的, 特别是刚入学的大学生, 理论知识掌握还不足, 要掌握好设计型实验的内容是难上加难。简单的实验并不可能学到很多知识, 复杂的实验又让学生无从下手, 最终只会成为老师实验, 学生跟着依样画葫芦。 (4) 原有的实验内容缺乏科学性, 整体性, 实验的内容依附理论知识较严重, 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培训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科学不断进步的时代, 如果局限于传统专业范畴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5) 实验教学的效率低, 教师评价不科学。教学虽然采用了大量精力去批改实验结果, 但抄袭实验的报告现象还是屡屡出现。甚至经常会出现学生的实验能力一般, 但是实验报告写的非常好, 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了较好的成绩。虽然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也会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但是学生实验过分依赖教材内容, 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 实验的操作方式以及步骤与教材几乎一样, 实验成绩并不能很好的反应出学生的能力, 对严谨教学的方式并无帮助, 也不利于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3 新型实验设计

在电工基础实验上, 学生刚入学不久刚开始基础, 就开始进行设计型实验是看不到效果的。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进行半验证性半设计型实验的设计, 设计实验的前部分是采用普通的验证性实验方式, 先让学生对基础电路, 实验方式有所了解, 后面都在电路设计上, 要求学生用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来验证实验。

用正弦稳态电路中向量的研究案例来作为分析例子。如日光灯电路系统图, 电路总体是感性电路, 功率的因数较小, 实验的前部分都是由讲师来进行介绍电路原理以及测量方式, 后期就是学生阿里动手完成该电路的测量, 然后再要求学生根据学习到的电路知识去修改电路, 让其功率能够提高到0.95W以上。该实验的难度不大, 对于刚接触电路的学生来说都可以顺利完成, 用思考与设计的方式取代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验积极性。

4 结语

实验证明, 在电工教育领域中, 传统的验证型实验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方式的发展和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 逐渐用设计型实验替代验证型实验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验证型实验不仅能适应现在学生教育需求, 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增加学习趣味, 使学生勇于探索, 勇于发现, 更有利于现代人才的培养。笔者通过验证型教学实验在课堂中的应用, 初步探索了它的可行性, 给现代电工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 促进了电工领域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今后在此领域的探索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雅琴, 曹志清.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3 (20) .

海外产出型基金分类的探索 篇10

从全球基金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投资者需求的逐步多元化,以及基金投资领域的扩大、投资策略的复杂化,各类型基金层出不穷,原有的分类体系很难准确容纳一些新型的基金。因此,对基金的分类体系进行修订变得格外重要。由于类型的划分能够代表不同基金的特征,因此基金类型对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十分重要。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和英国投资协会(IA)分别在2014年和今年对自身原有的基金分类体系进行修订,以反映行业发展趋势和投资实践。

美国投资公司协会把原分类体系的33个子类扩充为现在的42个子类,增加了另类策略、灵活组合等子类。英国投资协会的修订方案目前还没有定论,投资协会确定了3套方案并广泛征求业界的意见,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归类“产出型”基金。

1 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的分类修订

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每隔10年会对基金的分类进行修订,以更准确地反映行业的变化和投资趋向。最新的一次修订是在2014年,新的分类增加了成长、另类战略、全球权益和灵活组合基金等类别。

ICI的分类体系共有五级,2014年的分类调整对宏观层面上的第一级到第三级保持不变。第一级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共2项,第二级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共4项,第三级分为国内股票基金、世界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应税债券基金、免税债券基金、应税货币市场基金和免税货币市场基金共7项,如图所示。

此次调整主要集中在第四级和第五级的子类别上。第四级13个分类(例如资本增值、世界股票、投资级债券等)被进一步划分成第五级的42个子类(成长、另类战略、全球股票、灵活组合和投资级短期债等),而在原有的分类体系里,第五级只包括33个子类。通过这42个子类,ICI可以对各类基金的净资产、资金流动等趋势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具体来看,另类投资策略在过去几年中发展迅速,ICI在国内股票、世界股票、混合基金和债券基金大类中均加入了另类投资策略这一子类;股票类别的分类也有了显著的变化,总收益子类别更明确地包括了价值和平衡策略基金,在资本增值、世界股票项下包括了另类投资策略。

新分类体系对债券基金也进行了进一步细分,在债券大类下增加了很多传统的投资目标,大多数与债券基金的期限相关。债券类别下的变化包括对基金的久期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用“投资级债券”替代了“公司债”,在多行业类别下增加了另类投资策略基金,这些变化使ICI能够对这些基金提供更多的细节。

在应税货币市场基金中,ICI用“基本货币市场基金”替代“非国债货币市场基金”;新的分类把应税国债基金分为“财政回购”货币市场基金和“财政代理”货币基金;免税货币市场基金的子类没有变化。

2 英国投资协会对基金分类的修订

历史上,投资者及其投资顾问可通过英国投资协会基金分类体系来缩小基金的筛选范围,投资者可使用这些更细的类别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比较,然后再实施进一步的尽职调查。

传统上,这一分类体系是基于资产的,因此能够根据历史数据对某一类基金的风险和回报特征做出预期。投资顾问使用这一分类来比较基金业绩及其他特征,创建按资产类别划分的分散化的资产组合。

传统的基金分类一般是基于资产的,但随着基金的多元化发展,一些产出导向型的基金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产出型基金是指提供资产配置需求的基金,这些产出型的基金关注投资者可理解的目标,根据不同的人生阶段和需求,满足投资者的不同目标,而不仅是力图打败业绩比较基准。在传统的零售产品环境中,基金是构建更广策略的基本模块,而产出型基金则被看作是资产配置或风险管理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如今,有一种变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即从把基金作为构建更广战略的部件的零售产品,向提供资产配置或风险管理的一站式商店的产出型基金转变。以目标波动率作为产出是这类基金中的一个大类,还有一些资产配置型基金的目标强调投资者对资本损失风险的关注,而不是回报的波动性。

以提供解决方案而设立的基金在当前的基于资产的分类框架下很难被准确纳入,因此归入未分类的基金。在英国,目前未分类项中共有475只基金,资产规模为800亿英镑,其中近200只基金的投资目标是产出型的,整体规模超过300亿英镑,这些产出型基金大多数通过资产配置,追求与客户风险偏好相匹配的产出目标。

很明显,这些产出型基金的命名是不清晰的,诸如风险目标、多资产、基金解决方案,以及资产配置基金,所有这些称谓都为行业和市场所使用。这些基金的产出目标都在基金的投资目标中有所陈述,有的比较清晰,有些则较为模糊。为了了解是否需对这些未分类的基金进行重新分类,增加其能见度,今年一季度,英国投资协会(IA)提出了3项方案,并广泛征求业界意见。

方案一保留了目前的分类体系,继续设立“未分类”项。该方案存在的问题是,为了理解单只基金的特征,投资者在对产出型基金进行相互比较时,需要进行更多的考察,以判断这些基金之间是否具有可比性。投资协会担心该方案不能提供足够的透明度,不能给关注这些基金的投资者和投资顾问提供相应的信息。不过,拥护该方案的意见认为,对业绩进行比较并不需要在完全同类的基金中进行,相信投资者能从中识别出更好的基金,也能用相应的工具来理解这些基金的特征。

方案二部分改变了现有的分类体系,使采用资产配置策略的产出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并列。两者的区别是混合型基金对各类资产的配置比重有明确要求,而产出型基金没有这样的要求。这一类别与现存的灵活投资类的区别在于:这些基金的投资目标是产出型的,而非资产型。投资协会认为,方案二在满足客户解决方案的产出型策略与基于资产配置策略的混合投资方法之间具有相似性。

方案三重建了分类体系,将基金整体重新分为资产类基金和产出型基金。该方案最为激进,需要对整个分类体系进行重组,先把分类体系分为资产型和产出型两大类。产出型类别包括诸如目标绝对回报、资产保护型、目标收益型等基金类别。投资协会认为该方案是一种永久的解决方法,能够适应产出型基金的持续增长,但需要进一步对产出型类别下各子类的边界进行界定。

3 对我国基金分类体系的启发

目前,国内基金的分类体系是基于资产类型而确立的,在《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中,根据基金投资的资产,把基金的类别划分为股票型、债券型、货币市场基金、基金中基金。

此外,不同的基金评价机构均有自己的分类体系,这些体系大多是以资产类别为主,以产出型基金为辅的混合的分类体系。例如把保本型基金与股票基金、债券基金等类别并列,保本基金属于产出型基金的范畴。各家机构基金分类体系的差别主要在于分类细致程度,一些机构的划分标准较为宽泛,一些则更加细致。

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我国现有的这些分类体系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能够满足各方的需要。但随着国内基金的发展,各种产出型类别的基金将会越来越多,对这些基金在现有分类体系中的归属也存在很多争议。除保本型基金之外,国内先后出现了绝对收益的基金,以及一些另类投资策略基金,例如股票多空基金、宏观策略基金等。与国外基金市场所面对的问题相同,这些基金在现有分类体系中归属不清晰的问题,会给投资者理解这些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带来困惑,从而影响投资决策。虽然现在的矛盾尚不明显,但未来随着产出型基金数量的增加,对现有分类体系的改造是有必要的,国外成熟市场的一些做法无疑是值得借鉴的。

收稿日期:2015-07-06

“剧本课堂”课型结构探索 篇11

关键词:剧本,课型结构,读写实践

什么是“剧本课堂”?

“剧本课堂”就是以课文、剧本为载体,将语言训练融合在“剧本”里,巧妙植入听说读写,或导或演,或编或创,将语文教学过程“活动化”。“剧本课堂”丰富了语言训练的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应当说,“剧本课堂”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课文的体裁不同,与各种类型“剧本”的契合度也就不同,因此,开发的“剧本”样式不同,相应的“戏路”当然也不同。下面,笔者以平时教学实践中探索过的几种不同的课型结构为例,来阐述“剧本课堂”的具体操作方式。

一、寓“人”于戏,创编故事剧本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是写人叙事的,教师一般会围绕人物、事件,进行概括归纳的训练、有感情的对话朗读、人物形象的感知等相关的教学活动。这与电影拍摄中的剧情介绍、台词练习、角色塑造极为相似,教师可以“电影剧本”为载体,通过“情境演读”,展开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

在“剧本”情境里,这类课文的课型结构一般为:

适用课文范围:文学小说,如《将相和》《夜莺的歌声》《小嘎子和胖墩摔跤》《晏子使楚》《金钱的魔力》等;童话寓言,如《扁鹊治病》《小木偶的故事》等;文学剧本,如《半截蜡烛》。

下面以《孔明智退司马懿》为例,谈谈具体操作方式。

(一)导演说戏,以“说”梳理“读”,初识人物角色

整体感知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学生原本比较排斥的概括归纳、分段写段意的练习,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它变得有趣、好玩。在“剧本情境”里,课文的内容概括隐匿成了“剧情介绍”,学生的角色也转换成了“导演”。在这种特定的角色情境里,通过“导演说戏”进行角色体验和任务认领,学生能更投入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二)演员演戏,以“演”创设“读”,诠释人物个性

在整体把握“剧情”之后,接下去进入“剧本课堂”最精彩的环节———即兴“导”“演”。“剧本课堂”运用情境教学,通过“演员演戏”,在台词练习、服装道具安排、神态动作的场景设计中进行人物形象的感知,使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此时,在学生对台词深度解读的基础上,教师创设了“军中传令”情境,通过“师生配戏”把学生带入了当时的紧张氛围中,读得入情,演得入境。这样的表演,学生不仅能更深地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还能深刻地认识到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三)编剧续戏,以“写”拓深“读”,丰富人物形象

有些课文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场景,但是最后,往往戛然而止,没有完整的结尾。教师可以利用课文的情节,让学生根据故事发展的合理性和延续性补全故事内容,进行剧本创编。在《孔明智退司马懿》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行情节创编,试着写一写司马懿中计后的情节。在展开司马懿内心世界的过程中,孔明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起来。这样的情节创编实践活动,学生经历的不仅仅是一次练笔,还有对孔明这一人物形象更进一步的感知。

(四)观众评戏,以“议”交流“读”,解构人物内涵

当然,“剧本课堂”不能仅停留在表演的形式上,不能只追求热热闹闹的场面,还应该从思维训练的角度处理课文,将课文视为内涵丰富的思维训练材料,引发探究与思辨。课堂上,教师借“观众评戏”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

易中天的三个评论如一块巨石,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学生们通过提取课文信息,结合《三国演义》中孔明相关事例的阐述,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样,学生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寓“诗”于戏,创编诗意剧本

小学课本里收录了50多首古诗词,每一首经典诗歌背后,都有着诗人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与情感密码。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字词品读、画面想象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撰写“微电影剧本”再现情境,以此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和震撼。

在“剧本”情境里,这类课文的一般课型结构为:

适用课文范围:思乡诗词,如《秋思》《长相思》等;送别诗,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等;描写社会生活情景、自然景观的,如《清平乐·村居》《独坐敬亭山》等。

下面以《长相思》为例,谈谈具体操作方式。

(一)诗中寻景,入戏先入境

诗人的情感不直接表露,而深藏于所描绘的景象之中。诗词学习,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联想去体会景中所包含的情感,领悟其中的意境。

如《长相思》教学中,教师以“诗词微电影剧本”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画找、悟读、想象等方式,将诗中的“山水”“寒灯”“风雪”意境具体化,脑海中产生一个个“有形的图画”,即“景”。微电影镜头式的画面捕捉,使诗人的内心情感通过具体的景、物逐渐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披景入情,因景寻情,品出个中之情。

(二)“本”中构境,入戏必悟情

学生通过“诗词微电影剧本”这个载体,在“寻景”的过程中,已经借助想象外化客观之景,捕捉诗人内在虚化之情。但要走进诗人内心,还需深入“剧本”,进一步再现诗词意境。

如《长相思》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从“山水”“风雪”“寒灯”三组镜头中,选择一组镜头,试着写一写情境画面。

通过微电影情境画面的再现,学生在对人、景与物的描写之中,将各种意象组合,勾勒出作者的生活图景,融情入景,使无情的事物有情化,构筑了耐人寻味的意境。

(三)心中悟情,入戏须走心

微电影构筑了诗词的意境,使“情”有了依托,“境”有了灵魂,诗句里隐藏着的作者的心灵与读者的心灵在无形之间相融了。这时,我们通过微电影剧本中“角色”的倾诉,让学生入情入境,与文中的人物会面,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如在《长相思》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为自己设计的情境画面配上内心独白。此时,学生的情感像泉涌一般宣泄,与诗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这便是“入情入境”。微电影剧本,不仅让“景”生动起来了,“境”丰富起来了,而且让“情”也丰满起来了。这样的抒写表达,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从诗句表层走向诗句深处。

三、寓“景”于戏,创编风情剧本

小学课本中,收录了很多写景状物的散文。教师教学这类课文时,往往会出现非常尴尬的情景:一旦播放完视频、图片,学生的兴趣也就过去了,文字中的美景以及作家表达美的方法似乎已无关紧要了。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深入文章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呢?“风光纪录片电视脚本”这一新鲜事物,开启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大门。

适用范围:写景类散文,如《乡下人家》《五彩池》《草原》等;状物类散文,如《爬山虎的脚》《白鹅》等。

下面以《林海》为例,谈谈具体的操作方式。

(一)剧组采风,分镜取景

教学此类文章,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文章介绍了哪些景物,知道课文的内容结构。在《林海》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电视宣传片“剧组采风”的活动,以“宣传片脚本”为载体,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通过默读思考,聚焦描写“岭”“花”“林”的段落,提取课文信息,理出分镜头主景,形成课文内容的结构提纲,从而对文章脉络有了一个清晰的整体感受。

(二)导演定位,按序布景

通过“剧组采风”活动,学生知道文章介绍了哪些景物,接下去的学习活动就是通过对课文中重点段落、优美词句的评析,了解景物的特点,明确描写的顺序和观察的角度。与其让教师带着学生“看风景”,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拍风景”,这便是“导演布景”。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对重点段落、优美词句的品读,提取了课文的关键信息,提炼出了景物的特征,并对作者的观察角度有所关注。这一切都是在“导演布景”的任务驱动之下积极完成的,没有了教师的琐碎分析,学生完全是自主的。课文的“景”已在学生心中,并通过“宣传片脚本”进行主观表达,这是知识的吸收、内化、理解和运用的过程。

(三)演员配词,诗意释景

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是单纯地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方法来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感染读者。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句,体会寓情于景的意境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配解说词”的活动,开展朗读训练。

如在《林海》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主画找最富有特色的文字,为“主景”———“岭”“林”“花”配上解说词,聚焦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朗读训练。“演员配词”的探究活动,既训练了学生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和渲染来感染观众,又使学生在感受文章言语形式的过程中领略了文字美和景色美。整个教学过程不失生动,不显枯燥,学生也学得快乐。

四、寓“理”于戏,创编思辨剧本

小学课本中有很多哲理类课文,蕴含启示、哲理、道德、价值观等。教学这类课文,教师都会有这样一种困惑:道德是非看起来是个简单的对与错的问题,可理解起来却很难,学生往往是一知半解,懵懵懂懂,并没有很深的认识和感悟。教学会陷入枯燥的说教境地。该怎样教学此类课文呢?我们可以利用“剧本课堂”的优势,创设情境,以“栏目录播脚本”为载体,聚焦话题,展开思辨。

在“剧本”情境里,这类课文的一般课型结构为:

适用范围:哲理类课文,如《钓鱼的启示》《中彩那天》《自然之道》等。

下面以《中彩那天》为例,谈谈具体的操作方式。

(一)话题聚焦,抓住戏剧冲突

教学这类课文,教师首先要从课文描写的小事或现象中发掘内含的深意,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紧扣文本内容或表达特点设计问题,进而展开课文的学习。而这个话题的提出尤为重要,它必须能让学生广泛、自由地发表意见,展开讨论、辩论、评议。话题可以由教师确定,也可以采取征集方式。

如在《中彩那天》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栏目录播”情境,以“录播脚本”为载体,向学生征集选题。

在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创设了“今日说法”栏目录播的情境,设计了向观众征集本期话题的活动。学生通过默读思考、小组交流,完成了“新闻30秒”(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口播任务,并梳理了共同关注的几个话题:“车子该不该还回去”“代买彩票中奖,奖品该给谁”……最后师生共同确定议题。通过话题的聚焦,让学生直接面对核心问题,能有效地引起他们探究的欲望,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和思维动力。

(二)对话人物,体察人物内心

话题抛出后,教师就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不仅要从形象的叙事中了解问题的根本,更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文中人物会面,在与人物对话的过程中感受是非观念。

如在《中彩那天》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本期话题“代买彩票中奖,奖品该给谁”,创设“新闻人物面对面”情境,设计了“人物采访”活动,让学生完成一次模拟采访。此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文中不同人物的价值观。在任务驱动下,学生纷纷与文中的“父亲”“母亲”“我”对话。如有的学生面对文中的父亲,提出自己最想问的问题:“请问这位父亲,您为什么不马上通知库伯来现场取车,而要第二天还车呢?您梦寐以求的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既然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又要还车呢?”问题提出后,学生产生了急切了解答案的需求,会主动地开展探究。在还原“人物采访记录”的过程中,学生走进文本,自主研读描写父亲神态、行为的语句,以自己实际的体验,站在父亲的角度去亲历矛盾的过程,切实体会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三)观点碰撞,绽放思辨光芒

通过对话人物,学生对文中人物的价值观有了比较直观的体会。由于话题比较贴近生活,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认识,也有自己的观点,会积极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在教学中通过辩论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在争辩、交流中使学生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语言活起来。

如在《中彩那天》的教学中,教师设计“大众参与”的活动,根据本期话题“代买彩票中奖,奖品该给谁”开展辩论。此辩题能够引领学生探微索隐。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前后勾连,咀嚼课文语句背后的深意,品味细节之处的滋味。还车?留车?“利益”与“道德”的抉择,使学生在激烈的争论中置身于矛盾冲突中,积极思辨。当学生的争论以正方“舍利益而取诚信”结束时,“道德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上一篇: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研究下一篇:中小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