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文化

2024-10-24

会计文化(共12篇)

会计文化 篇1

会计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创造和形成的一种文化, 其具体表现为与会计有关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关的理论体系, 它是动态发展的。

一、会计认知理念

理念没有什么正确与错误, 因为事物是不停变化的, 理念会经过实践不断完善。以下通过对会计主要的职能与作用, 分析当前中国的会计理念主流, 从价值取向探讨会计理念的更新。

(一) 从会计职能分析当前会计认知理念。会计职能与作用体现了它的存在价值。事物的价值, 将左右着事物的发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会计的基本职能为: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会计职能的其他观点还有:反映、控制、分析、考核与评价、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等。会计职能在会计理论表述中, 主要表现为两大会计分支:一是财务会计、二是管理会计。

第一, 中国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发展日趋成熟, 从国家的法律、规章, 到行业准则、制度、规范、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相关专业书籍等已形成一套理论系统, 财务会计工作也深入到各行各业中。财务会计是对过去的总结, 对未来决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是它并不能左右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决策分析。财务会计的职能及其价值也决定了它在企业管理中的从属地位。更有甚者, 部分企业主管领导看不懂会计三张主表, 那么会计的价值在他们心中的理念是什么样的呢?

第二, 管理会计“近年来我国会计学术界大量介绍西方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 推动了中国管理会计实践的发展” (熊焰韧苏文兵) , 但是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的实际应用与西方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内因: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对管理会计的认知不够深入;掌握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 并实践于管理工作的会计业界人员较少。

二是外部环境因素:中国至今没有“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那样的行业组织、也没有从法律或规章制度上进行引导;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还比较陌生, 没有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价值。

(二) 更新会计理念探讨。

中国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 受中国的崇尚集体主义、中庸思想等文化影响, 会计文化有“法律控制强于职业主义、偏好稳健性、信息透明性不高等特点” (畅秀平) 。会计从业人员个人能力的能动发挥较弱。

从中国会计现状、会计文化的特点及对会计认知的主流理念分析, 可以看出中西方会计价值差异的原因所在。以价值取向引导我们应探索建立新的会计认知理念: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重, 会计信息是公司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 (主管是公司重要的管理人员, 其成长目标是成为公司的CEO。

二、以新理念引导完善会计理论体系

一个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应包括会计学、金融学、各种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理论、经济学、战略规划学、信息学、风险评估与控制理论等, 还应包括由相关的法律、规章、行业准则、制度、职业道德规范等, 它是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

(一) 行政管理部门的顶层设计。

为管理会计在中国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1、引导成立相应的管理会计师协会。

协会作为自律组织, 由协会制定行业基本工作规范、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并组织相关理论培训学习。

2、建立管理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在中国开设“中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有相应的理论体系, 且资格证书得到中国相关部门及社会的认可, 对已取得证书的人员从业及竞聘都有很大的帮助。一旦开设考试, 管理会计在中国将迅速发展。

3、加强舆论宣传。在财经、管理杂志刊物及媒体上加大力度推广介绍管理会计的价值, 引导企业积极应用管理会计人才。

(二) 专业理论体系的完善。

组建管理会计课题研究小组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虽然国内已有一些管理会计的著作, 但是与国外对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且管理会计近年来还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有必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进行系统完善。为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 提供理论素材。

(三)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管理会计体系。

要实践新的会计理念, 会计从业者应当志存高远、自强不息, 在学习财务会计理论基础上, 充分学习掌握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对管理会计理论的实际应用, 对发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 不断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三、促进会计文化发展

用新的会计理念及会计理论实践于会计工作, 必然创造出新的会计文化特征, 以进一步推动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试想如果有更多的会计 (主管) 成长为公司的CEO, 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将呈现出何种局面呢?

营造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 完善会计理论体系。体现稳健性的同时, 彰显个人能力的发挥, 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将翻开新的一页!

物竞天择, 更新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纵观近百年来中国会计发展史, 不断完善与更新, 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会计与国际接轨, 会计理论发展迅速。只是在会计分支管理会计领域相对国外而言, 有不足之处。相信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一步国际化, 会计理论将进一步完善, 中国的会计文化将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人民出版社2006.[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人民出版社2006.

会计文化 篇2

《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读后感

本书侧重于会计文化意义的阐述,以美国建国后经济与会计发展特点为主线,依照时间顺序,以殖民地时期、建国以后国民经济的形成、美国公司制的起源、镀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FASB成为准则制定机构等几个关键事件作为分水岭,从美国注册会计师职业,会计记录、确认、计量、披露的程序与规范,会计理论的形成与不断发展,会计教科书和会计教育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精辟的描述、记载与分析。 全书共8章,史料确切,立论公允,为研究和了解美国的会计如何随着它的经济腾飞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证据。 本书《美国会计史》的出版,既为相关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也为会计学的史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典型的历史证据。 此外,本书还将有助于高等院校的会计学研究生了解和掌握美国会计的发展历程,深入理解若干会计理论问题(如会计思想、会计概念、会计观点等)的发展脉络。

会计诚信与企业文化 篇3

一、诚信文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基石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长期实践所形成的、被企业员工所认同及接受的信念、理想、价值观、态度、行为准则等。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就是企业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间最高层次的竞争,企业惟有具备雄厚的企业文化力量,才会在21世纪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对企业行为有最高的和最根本的指导,那么企业文化的基石必然是企业的诚信文化。如果不在企业文化的体系中建立一套指导激励企业诚信行为的诚信文化,则企业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所以,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诚信文化是企业文化中最最重要一环,是企业文化的基石。

二、企业诚信文化是企业会计诚信的基础,对会计诚信的建立有重要的作用

企业诚信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它又是企业会计诚信的基础。企业文化就是通过企业诚信文化这个中介来影响会计诚信的建立。会计诚信属于企业诚信的一个系统。在如何建立企业会计诚信的问题上,许多观点仅就会计诚信论会计诚信,而忽视了企业诚信文化对会计诚信建立的影响这一重要方面。如果仅就会计诚信论会计诚信,其结果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有建立了完善的企业诚信文化,从事不同业务的员工才可能在各自的工作中有诚信行为。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诚信文化而充斥着欺骗、钻营、徇私文化的企业,其员工会在自己的工作业务中有诚信行为。企业城信文化对会计诚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协调作用和约束作用四个方面。导向作用体现在诚信文化对具体会计人员的诚信价值观、诚信道德观的取向和形成具有导向作用。没有诚信文化的指导,企业会计人员不可能形成统一而坚实的会计诚信道德观念,在会计实践中实施会计诚信行为。对会计诚信的激励作用机理是,一旦企业的诚信文化得到建立和加强,员工的会计诚信行为会得到赞许和褒奖,这些会对其他员工产生激励,使他们也实施相同的行为。协调作用体现在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相关其他部门的有效配合,企业城信文化建立后,在组织内部形成了好的诚信文化氛围,其他部门的员工在诚信文化的影响下,对会计原始资料和会计数据的汇总上报等工作将会非常真实,从而有助于会计诚信的建立。企业诚信文化对会计诚信的约束作用与激励作用的原理相近,可以说约束相当于负激励。已经建立的强大的企业诚信文化会在会计人员的意识中形成很强的认同感,会约束会计员工的诚信行为。

三、对建立企业诚信文化的思考

1、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多多向下级传播诚信理念,做诚信守诺的榜样。一个企业组织,对高层管理者和组织成员的意义是不同的。对组织成员来讲,企业首先是他谋生就业的场所,其次才是社交和人生发展的场所;对高层管理者来讲,企业组织首先是他实现人生报负、理想的场所,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载体。高层管理者的地位和职权决定了他的言行对于企业组织诚信文化建立的重要性。所以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多向下级宣讲诚信理念,并且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做诚信守诺的典范。美国大器晚成的女企业家玛丽·凯阿什说:“我认为最好小心谨慎,不能兑现的诺言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有通过企业管理高层的言行对企业员工的潜在影响,企业诚信文化才可建立起来。

2、在企业内部大力表彰诚信行为;树立诚信榜样。企业诚信文化是抽象的,而诚信榜样是具体的、生动形象的。通过诚信榜样可以使减信文化具体化、形象化,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诚信榜样化得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诚信榜样往往也是具有其他优秀品质并且工作业绩优良的企业员工,这类员工是企业内的公众人物,在对他们宣传报道时要着重突出诚信品质,树立诚信榜样。

3、开展共同诚信活动。企业可以开展领导和员工共同参加的各种诚信活动,形成企业诚信文化。如长虹公司的倪润峰亲自率领员工回访用户,向顾客和企业员工传递长虹 ‘对用户负责到底’的信念;日本的松下公司有一条规定:公司总经理每年必须三次参加公司为顾客组织的向松下公司产品挑毛病的诚信活动,以向公司员工传递企业的诚信文化。领导与员工上下班同乘大客车,共同参加运动会等,使员工感受到企业“诚、信、和”的企业文化。

文化强国与会计文化建设研究 篇4

一、文化强国与会计文化

认识这个问题, 首先要弄清文化强国与会计文化的关系。文化强国, 它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国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是指我们要通过加强文化建设解决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多年来我们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积累和暴露出的弊端和问题必须得到合理恰当的解决, 这把钥匙就是文化建设, 通过文化建设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 通过文化建设解决人们的道德滑坡、信仰危机和文化贫困问题。同时通过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 形成支柱性产业, 解决人们的经济基础问题, 以致解决社会和生态问题。另一方面是指我们要通过加强文化建设解决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实力问题。也就是说, 第一方面是我们的内部结构问题和总体优化问题。第二方面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和总体形象问题。

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一种亚文化、次文化, 是会计管理中的一种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 是人类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这个分支早已产生、形成并随着人类社会文化的传播而发展。会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受到社会形态、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而社会、经济、哲学和人类价值观对会计的影响又是综合的。会计文化不但具有显著的社会属性, 而且承载着对社会对国家的一种责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会计文化强调以人为本的会计管理哲学。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 都以人为出发点, 以文化形式实现会计人员群体的凝聚力,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会计文化的基本组成要素为会计物质文化、会计行为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会计文化这四个基础要素, 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构建了一个多元化、多角度的会计文化体系, 为会计组织的和谐、健康的发展发挥各种功能和作用。会计文化是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文化强国必须加强会计文化建设, 加强了会计文化建设不一定实现了文化强国, 加强会计文化建设是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充分条件, 这就是二者的关系所在。

二、建设会计文化的意义

有人说, 文化是明天的经济, 要进一步发展生产力, 就要借助于文化力, 实践证明, 文化力是获得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之源和智慧之源。因此, 加强会计文化建设具有现实的意义。

1.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会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目的是提高会计发展的质量。开展会计文化建设, 是实现会计工作全面、协调、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 是会计管理主动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而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它着眼于实现会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立足于对人的管理, 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培养人, 统一个体目标与团体目标, 充分发挥每一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会计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精神动力。

2. 有利于文化建设的整体提高。

会计文化建设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文化建设的改进加强, 无疑能推动文化强国的顺利开展, 并有效促进社会文化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3. 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建设是培养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会计文化建设的改进加强对全面发挥会计工作专业优势, 提高会计服务于工作大局的能力都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从而有利于增强会计人员的专业荣誉感, 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的评比竞争能力, 最终起到提高会计工作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积极作用。

4. 有利于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就是在会计职业活动的范围内, 处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的根本准则。通过建设会计文化, 将外在的会计职业道德有效地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品质和行为, 真正把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工作落到实处, 牢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基础。

5. 有利于为会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随着会计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整个社会对会计工作的了解程度将大大加深, 其“会计素养”也将有效提升, 这样必将提高全社会对会计工作的关注理解支持, 为会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建设会计文化的基本原则

会计文化建设所应遵循的原则, 是人们通过对会计文化及其规律性的了解, 对会计文化提出的基本要求, 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是我国会计文化改革与发展重要理论依据。根据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成果, 会计文化建设的原则主要为如下几点。

1. 整体性原则。

会计文化是一个由多层级、多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 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 在会计文化建设中, 要以整体思考的方法深入研究, 把握会计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 深思熟虑, 细密量化, 从整体上把握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整体上来考虑会计文化建设中组织、协调、措施等方面之间的关系, 在发挥各个要素独特效用的同时, 充分重视各要素间的协调配合, 使会计文化达到最优。

2. 客观性原则。

会计人员工作和生活有其自身规律, 在会计文化建设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中突出个性, 就会产生文化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和冲击力, 能给人以强烈印象, 带来良好感受, 也易于被人接受和认可。在构建会计文化的过程中, 必须尊重客观实际, 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原理, 借会计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 从会计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 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文化。

3. 共性原则。

会计文化建设的共性原则是指在相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 会计组织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其自身的文化建设都具有共同的组织文化的性质。在不同时代, 不同的会计文化中都包含有一些超越自身特点, 因而具有共性的价值观念, 这是会计文化本身科学性的反映。这些共性的认识虽然还有缺陷和不足, 但却是形成真理的基础理念, 是构成各种不同会计文化之间进行交流, 互相促进的条件。

4. 以人为本原则。

会计文化的作用对象是会计人员, 而会计人员又是遵守会计文化要求, 并不断创新和发展会计文化的实践者和原动力, 而且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知识水平、工作能力、道德准则、思想觉悟等, 是影响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如果在会计文化建设中脱离了对人的考虑, 则最终无法形成有效的文化影响力和认同感, 相反很可能会对会计工作的开展带来相当大的阻碍。必须充分认识到人的因素在会计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以人为本, 注重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善于激发会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这样才能保持会计文化长久的活力。

5. 循序渐进原则。

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会计文化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工程, 尽管一定时期内会计文化会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 但它并不是停滞不前的。会计文化的建设除了强调自身的历史继承性还要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 合理规划, 从长计议, 因时制宜, 不断研究和解决会计文化建设创新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 会计文化建设从来就不可能一劳永逸, 而是贵在坚持, 不断创新, 循序渐进。

四、当前会计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会计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比如说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已制度化、周期化, 为会计人员促进交流、了解最新的会计知识、提高业务素质搭建了平台。各地财政部门财政会计学会每年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和会计方面的热点问题下达课题、评选优秀论文、促进学术研究氛围、成立高级会计师联合会等组织、加强与社科部门的联系沟通等都对会计文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从经济发展的水平和会计工作的标准来看显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 物质文化相对贫乏。

一是收入偏低, 会计人员的收入水平不高, 尤其是基层普通会计人员的收入不高, 工作环境较差, 硬件配套不够;二是会计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 限制较多;三是在会计信息系统运用, 电算化会计、网络会计等方面仍然不够成熟, 会计人员的素质还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既有较强的会计专业知识又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化会计人员极度匮乏, 已经成为互联网会计和会计综合化方向发展的重大障碍, 难以形成富有凝聚力的会计文化。

2. 精神文化相对薄弱。

由于会计文化是特定环境的产物, 不同的环境造就了差异化的会计文化,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 我国会计精神文化无不打上新旧体制交替的烙印。会计人员缺乏信念和原则, 随波逐流, 较多关心个人和小集体利益, 缺乏对社会利益的关注;缺乏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职业感情和职业荣誉感;缺乏人文修养和文化底蕴;缺乏进取心, 得过且过, 人云亦云, 观念落后, 对会计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上;缺乏市场观念, 竞争观念, 参与意识不强, 普遍存在着求安稳和混日子的心理;本位主义渐浓, 改革开放后, 由于对个人价值的承认, 会计从业人员开始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集体主义逐渐被本位主义取代, 受本位主义的影响, 会计工作中出现了损害集体利益, 中饱私囊, 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

3. 制度文化相对滞后。

会计制度约束力弱, 内部控制不到位, 会计行为随意, 继续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 效果欠佳, 流于形式。尽管颁布实施了一系列会计法律制度, 目前已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中心,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为基础的相对完整的法规体系, 大大推动了会计法制化进程。但是, 这些法律都是通用性的制度标准, 很多部门并未制定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行业内部会计制度, 导致内部会计制度与管理需求存在较大偏离, 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功能的发挥。

五、推进会计文化建设的思路

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而会计文化建设应与文化强国的总体目标相一致, 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借鉴国际会计文化, 结合时代、社会发展要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具体来讲, 我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完善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加快物质文化建设步伐。

一是提高会计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 经济报酬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社会对会计工作价值的认可, 因此, 要让会计人员的工资高起来, 从物质层面上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让会计工薪与其专业能力、专业水平和专业特点相适应, 使其成为社会尊重和羡慕的职业, 使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得到社会公认, 使他们的社会地位提高, 也使他们的工资水平提高。二是要及时更新会计设施、设备, 运用现代手段, 努力改善会计人员的工作条件, 实现对会计业务的高效处理, 大力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提高会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三是开展会计培训, 抓好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再教育, 不断更新知识扩大会计人员的知识面, 改进知识结构, 积极推行会计终生教育, 提高素质, 培养起一支精通会计业务, 通晓会计基本理论, 熟悉国际会计商务惯例, 了解世界主要会计模式, 并懂外语和计算机的国际型、复合型会计职业队伍。同时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考试和考核制度, 让会计人员有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 不断更新知识, 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客观需要。

2. 提升精神文化建设水准。

物化的会计文化往往会扭曲会计人员的职业品格, 必须主动加强会计精神文化建设, 要陶冶情操, 重塑会计文化理念。文化强国对会计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赋予了新的内容。在加强会计精神文化建设中, 必须注意陶冶会计人员情操, 重塑文化理念。会计人员只有理解自己从事职业的意义, 才会热爱本职工作, 才会有对本职业献身精神, 会计也和其他职业一样, 是奉献而不索取, 是勤恳而不是可贪图名利, 要不断学习, 在文化强国这种大的目标下, 会计工作面临许多全新的问题, 这就需要不断学习, 更新知识, 与时俱进,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自身修养, 合上时代节拍。提高自身修养, 会计人员要做好以下几点:尽职尽责, 勤奋工作, 从大局出发, 坚持原则, 钻研会计业务, 更新会计知识, 确保会计工作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当好参谋, 参与管理, 经常向上级反映情况, 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建议, 协助领导决策, 做到反映实际, 核算实绩, 分析现象, 抓住规律, 提示未来, 明确方向, 遵纪守法, 严格监督, 自学遵守财经法纪。对工作, 要坚持准则、依法理财、客观公正, 做到“不唯上, 不唯书, 只唯实”;对自己, 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律慎独, 做到“吾日三思吾身”, 随时警醒自己, 警钟长鸣, 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培养和锻炼自己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信念和意志。勤俭理财, 大胆改革创新, 促进发展。着眼于创新, 保持我国会计文化的先进性。要提高整个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业务水平, 重视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把培养会计人员诚实守信的职业品格作为会计文化制度建设的重点。重塑会计文化理念, 不能离开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 不能无视民族文化对会计文化多方面的影响,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会计文化也是会计行业繁荣与进步的内在动力, 在当前会计文化建设中, 应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合理内容, 弘扬中华民族的精华。通过塑造崭新的会计文化,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为经济发展和崛起营造适宜的文化土壤, 实现当代会计文化的健康和繁荣, 并推动文化强国的进程。

3. 丰富制度文化建设内涵。

完善的会计制度是具体化的会计文化, 具有相当的强制力, 规定着所属会计人员的行为, 也是建设会计文化的重要方面。要加强会计制度文化建设, 必须要有法律和制度方面的保证, 会计法律建设应注重普及会计人员的法律知识, 在制度保证中要做到制度文化的创新。并且各种会计法律、法规都需要与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 因此, 这就需要立法机构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全面地总结当前会计工作具体情况与各会计法律法规存在的矛盾, 并根据我国特殊国情进行必要的修改, 以缓和当前这种复杂的局面。如果会计法规模棱两可, 操作性不强, 其贯彻执行就会大打折扣。我们在制定和修订会计准则及其他会计法律法规时, 应充分参考借鉴国际会计组织和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内容, 使我国新出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保持一致, 避免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发生。现代会计强调专业导向, 较少依赖法规, 但这是建立在会计人员高尚的职业道德基础上的, 我国目前存量会计人员素质尚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因此, 政府仍然在制度建设上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的会计制度体系, 结合我国的经济体制特征和会计发展阶段,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通过正式制度的他律和会计职业道德自律相结合形成稳固的会计行为规范体系, 防止正式制度刚性约束不足而出现的会计行业败德、失信行为。要加强政府监管, 政府应积极营造有利于会计文化建设的社会氛围, 应在会计信息规范中以公共利益的身份, 通过开展全社会会计诚信教育、制定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和进行行为监督, 通过立法, 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单位的负责人, 以及对违背会计职业道德提供失实的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规定具体的处罚标准, 加强社会监管建设, 加强舆论疏导, 使会计人员感到会计精神的存在, 争取达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效果。在制度保证中要做到制度文化的创新, 用健全的制度提高会计文化建设的水平, 以文化反作用于会计实践的推动力来促进会计法制体系的完善。以会计文化为载体推进发展观念的变革, 将会在更广范围内、更大程度上树立文化强国的发展理念。

会计教学文化建设论文 篇5

一、会计文化的概念及重要组成要素

会计文化总的来说就是一种行业的文化,对其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之分。会计文化的广义概念与文化的广义概念差不多,主要就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会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包括了会计相关的有形的物质、制度及精神等方面;而会计文化的狭义概念主要就是指实践中形成的与会计有关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措施、规则。因此会计文化的要素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是在人们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于会计从业人员具有有效约束力的从业指南和从业标准,它是会计文化中最首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会计教学具有基本的指导意义,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二)会计精神。会计精神是会计从业人员的精神准绳,它是衡量一个会计从业人员思想品德高低的重要依据,在这些会计精神中诚信是其主要的精神原则,特没有特定的法律规定,但是却真实的存在与会计从业的各个环节之中,没有诚信那么会计人员的工作可信度就会遭到质疑。

(三)有形的会计物质。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进步,现在科学技术在人们的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保密技术等等这些有形的、看得见的物质都是现代会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为了能够有效的促进会计事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二、高职会计教学融入会计文化建设的意义

高职会计教学是为社会培养专门会计从业人员的.重要教育组织,文化是其教育的基石,若是没有先进的高科技文化我们的教育就会失去方向,就不能够为社会培养诚信合格的优秀人才,总的来说将高职会计教学融入会计文化建设中主要有以下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现代的高职教育的主要宗旨就是培养面向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它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服务为本,就业为主”,目的就是能够使高职学生尽快的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有效的投入实践工作之中,以提高会计工作标准。加强会计文化建设就能够在会计教学之中向广大的学生渗透、熏陶行业文化教育,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行业文化,成长成一个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

(二)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会计人员从业的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诚信为本,这也是做人的最基本要求,我们在高职会计教学之中融入诚信文化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今后的工作之中不被外在的利益所诱惑,真正的做到诚信工作,努力的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

(三)有利于提高学校就业率,促使毕业生适应企业。通过长期的会计文化的熏陶,让每一个学员都牢记从业的准则和从业的标准,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之中努力的按照文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力争做到会计从业人员的标准要求,这样在今后的就业之中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优势,促进毕业生适应企业要求。

三、加强高职会计教学融入会计文建设的主要措施

会计文化建设在高职会计教学之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会计文化的作用,我们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高职会计教学融入会计文建设之中:

(一)在高职院校建设中彰显会计文化。高职院校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校园建设水平及建设内容会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力及学习标准,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会计文化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就需要在学院建设中不断的对会计文化进行宣传,积极的营造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会计教学环境,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感,不断的彰显会计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在高职会计教学的课程体系中融入会计文化。高职会计教学分为了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两个方面,专业知识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会计知识,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课程主要是为了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标准,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我们要把会计文化融入到课程体系教学之中就必须要加强这两方面课程的文化教育,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操守,真正的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

(三)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活动中体现会计文化要求。随着现代教育模式的不断发展深入,学生对于校园活动的标准和深度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组织开展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成为了我们进行文化教育,提高会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高职院校主要可以通过举办会计文化节、会计知识竞赛及会计演讲比赛等形式的校园活动,来加强会计文化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深入和发展,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也能够学习到会计知识。

会计文化 篇6

关键词:会计文化 会计职业道德 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b)-0247-01

1 会计文化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关系

(1)会计文化、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

会计文化是会计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它起源于会计又渗透在社会文化之中具体包括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行为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四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建了一个多元化、多角度的会计文化体系。会计职业道德指的是从业会计人员在进行相关业务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道德修养以及行为规范等。它是衡量会计行为规范的标准,直接对会计工作着的工作水准予以评判。集中反映出供给工作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以及相关的责任义务与,明晰了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当承当所应承担的,不做有损道德的行为事宜。这些道德标准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这是财会法律法规所不能取代的。

(2)会计文化、会计职业道德的关系。

全社会对于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在对于解决会计失真这个问题上,大多数学者着力于从会计主体进行外部的综合治理,采取了包括行政管制、道德教化、法律管制以及提高会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等相关措施,但是对于文化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因素有所疏忽。一方面、会计文化是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确定的主导因素之一,必然会打上传统文化的烙印。另一方面、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文化、会计意识形态的构成要素,不可能超越主流文化而独立存在。例如会计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诚信,会影响和引导会计人员的行为取向,形成“职业道德诚信”。

2 会计文化视角下医院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1)会计人员诚信缺失。

一些会计人员对于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毫不在意,毫无意识,非常的淡薄,从事一些违规行为,对会计信息予以造假。如果单位负责人对于会计人员所提供的虚假信息予以授意的时候,会计人员通过一些相关技术予以巧妙实施。

(2)法制意识淡薄。

一些会计工作人员不能准确理解会计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等,久而久之法制观念日益淡化,违法乱纪、弄虚作假现象严重,致使在会计工作中时常发生贪污、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现象。

(3)會计信息质量失真现象严重。

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他们自身所具备的业务素质不足以胜任自己的职业,导致工作质量大打折扣,有损职业道德建设要求。例如医院的会计岗位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收费工作,这一基础的工作并不涉及到一些高深的专业技能或者知识,但是依旧存在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例如多收钱,找错钱,处方的单子出错等,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追究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会计文化的移位和缺失。

(4)服务水平偏低。

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精神文化水准也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一些会计人员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候,例如挂号,住院出院手续等,态度极其的傲慢或者冷淡,不厌其烦,甚至爆粗口,这对于医院的形象产生了不良影响。

3 会计文化视角下加强医院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举措

(1)加强会计精神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会计行为环境。

医院会计人员同样隶属于社会大环境,社会环境决定其自身理念的形成。当代会计泰斗潘序伦说:“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建立以“诚信为本”的会计行为环境,这不单单是某一部门、某一行业的工作,这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全方位加强会计诚信文化教育,传播良好的诚信理念。使得会计人员树立起自我约束与道德自律意识,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树立诚信责任意识,形成整个社会“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和诚信环境。

(2)完善会计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医院内外部控制制度。

会计制度文化的完善,将有效的对会计人员行为进行规范,最大限度的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一方面,内部控制制度在于其事先预防,建立起一系列的制度和程度,对于错误和违规予以遏制。另一方面,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不仅要靠会计人员自律,还有加强外部监管,一旦发现违规违法行为,必须给予应有的处罚,情节严重地,将依法追求其刑事责任,严惩不贷。

(3)加强会计物质文化的建设,激发会计人员的活力和凝聚力。

建设会计物质文化,有助于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文化的激励功能。第一,提高会计的设施,科学和技术手段,为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了物质保障,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院的会计核算率。其次,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社会地位及生活条件,为会计人员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可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各种形式的先进会计文化的应用,促使会计人员以主人翁的责任感投入到工作当中。医院的利益高于自身利益,医院的利益就是大家的利益,培养质量好的职业道德操守。

(4)加强会计行为文化建设,提高人性化服务理念及服务水平。

医院窗口会计人员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形象。好的医院,它必定有高水准的服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应该是一流的,这是医院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搞好收费窗口服务水平,体量患者,为医院着想,为人民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这对于医院的形象建设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5)通过继续教育加强医院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形成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只有通过教育,人满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价值意识,加深对会计职业的道德意识的理解,树立起遵纪守法,诚信责任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修养。另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对于医院的会计人员进行提升,包括知识技能以及服务意识等,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文华.我国会计文化的特征及其重构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0(27).

[2]魏奇慧.试论财会人员的法制意识[J].法制天地,2011(9).

[3]高翠.新时期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1(2).

会计文化 篇7

早在2013 年12 月于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新兴经济工作组第六次全体大会就释放出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或将实现的信号。 实际上, 世界各国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努力不曾停止过。 学术界也涌现出了大量文章来探讨有关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问题, 其中不乏从会计文化角度进行的理论研究, 但这类文章大多着眼于会计文化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鲜有考虑二者之间的关系。

广义上看, 会计文化是人类在会计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抽象、提炼、升华得到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其核心是精神文化。 会计准则是权威性会计专业机构制定的规范, 是会计活动基本原理的概括, 对会计实务处理有指导作用, 其本身属于会计制度文化的范畴。 那么, 会计准则趋向国际化的同时, 会计文化也随之发生变化。

狭义的会计文化仅仅指会计精神文化, 会计精神文化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进程中也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会计不仅仅是一种技术, 它的各项活动不可避免的牵涉到社会, 它的呈现方式也与人的价值判断相关, 会计文化对会计活动的影响不容质疑。 而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活动的抽象和概括, 它的国际化进程必然不能摆脱会计文化的影响。

本文是从狭义的概念界定出发, 对当代会计文化的转型和会计准则国际化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粗浅的分析, 重点研究的是会计文化的核心———会计精神文化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以及会计准则国际化这一背景对会计精神文化转型的影响。

1 中国文化与会计文化

1.1 中国文化的内涵

爱德华·泰勒曾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作如下解释:“文化是复杂的整体, 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文化、法律、风俗以及其他作为社会一份子所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 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总成绩。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表现方式多种多样, 不同的地域、民族、职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

我国历史上, 中国文化展现出了它对外来文化的极大开放性与包容性, 从“丝绸之路”、“胡服骑射”、“洛阳家家学胡乐”中可见一斑;也有过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短暂阶段, 但最终都抵不过历史的潮流, 比如在中国近代史上中西学派就有过一番关于如何发展中国文化的激烈争辩。 然而, 文化之间的冲突不全是消极的负面效应, 思想的碰撞让中国人纠正了错误的文化认知, 文化的摩擦也使得中国文化愈发的博大精神。 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反映在两个方面:“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使得不同文化和谐相处, 而不是互相取代;“兼收并蓄”则是指在不同文化交往中, 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正是中国文化的这种极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使得中国文化经过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后, 如千年古树枝繁叶茂, 并有藤萝蔓草攀附其上庞杂而高深。

对中国文化内涵的诠释实难以面面俱到。 季羡林先生在《陈寅恪的道德文章》一文中将中国文化分为知和行两个范畴, 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 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 潜存于二者背后的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 这正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显著之处。 而按照荷兰学者霍夫斯泰德区别民族文化特征的研究方法, 具体可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权力距离大小、对不确定的规避程度、阳刚与阴柔几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归纳。

1.2 中国文化对会计文化的影响

我国的会计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萌生,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 因此我国会计文化身上必然会打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狭义的会计文化即为会计精神文化, 它是指会计人的文化心理、文化素养等。 众所周知, 文化如水, 润物化人。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灿烂历史, 根基深厚, 它引导着每个个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从而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精神、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对会计精神文化上的渗透, 体现在会计精神文化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会计人的价值观、精神面貌等均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 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联系是内在的, 由文化本身所决定。

(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集体主义, 社会结构网较为紧密, 社会成员服从集体的约束。 在会计组织中也是如此, 个人对集体有着精神上的忠诚和义务, 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以集体价值的实现为前提的。

(2) 权力距离大小。 中国传统文化里权利距离偏大。 在会计组织中, 权利层级明显, 组织成员服从权威。

(3) 对不确定性的回避程度。 中国传统文化对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较为排斥。 会计组织的成员比较保守, 反感冒进。

(4) 阳刚与阴柔。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伦理, 对君臣、父子、夫妇、朋友等的关系的重视和维护。 而会计组织中, 组织成员重视人际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也与传统文化中“中庸”的思想相吻合。

2 会计文化与会计准则

2.1 文化与制度的关系

文化与制度的相互关系一直都是学者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文化是体制之母”抑或是“制度决定文化”? 从不同的研究层次上得出的答案可能不尽相同。 实际上, 二者的关系错综纷杂, 不是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就能概括的了。 单方面的持“文化决定论”或是“制度决定论”的观点不免有失偏颇。

“文化”与“制度”这两个名词的范畴很广泛, 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时, 不妨对“文化”和“制度”进行简单的概念界定。 二者可分别界定为文化观念和正式规则。

在以制度既定为前提下, 制度决定文化。 正式规则的制定旨在引导人们的行为, 正式规则不仅是一种约束性规范, 还有对个体的行为有激励的作用。 在正式规则既定下, 每个个体都会受到规则激励的作用, 自主选择行为以符合自身的价值判断, 从而影响整个群体的文化观念。

在历史的长河中, 每逢新旧制度更替时, 文化决定制度。 换句话说, 文化观念决定了旧的规则如何被改良或推翻, 同时又是如何建立起新的规则。 正式规则的激励作用不是完全绝对的, 每个个体在依据规则做出价值判断时, 不一定会选择规则利好的行为。 他们做出的规则利好行为或是不利好行为, 从某一个方面来说, 是他们在基于自己的价值判断对规则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这种受到文化熏陶的价值评价, 尤其是否定的评价最终会导致规则的改变。

文化与制度相互影响。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 二者之间的影响作用并不相同。 归根结底上而言, 不论是文化观念的形成和创新, 还是制度的形构与变迁, 皆源于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3]。 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离开了社会生产实践, 文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 社会生产实践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的发展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同时, 社会生产实践又为文化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是对社会中具体的人与人关系的概括与反映, 并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社会生产实践发生变化时, 制度也会随之变迁。

2.2 会计文化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

(1)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是会计文化的价值取向的结果。 承前所述, 中国文化有着极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而这些特质又渗透在会计文化中, 它引导着会计人以世界的、全球的眼光来研究会计文化, 审视当下的会计制度。 当下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深, 会计国际趋同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财政部于2010 年4 月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 》, 这表明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在面对会计准则如何改革这道问答题时, 中国会计人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必然是受到了会计文化的影响。

(2) 会计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是渐进式的。 任何一个国家或是民族的文化都是历史的积淀, 经由一代代人传承下来。 文化本身具有相对稳定性, 受其本身特性的影响, 它的发展必然是缓慢的。 我国传统文化强调“中庸”的思想, 权力距离较大, 对不确定性问题规避性强, 造成了中国人对强硬的变革方式的排斥心理。在会计实务中, 会计人也乐意选择渐进式的制度改革方式, 而不是直接的“以旧换新”。

纵观我国会计准则的变革, 不是激进式、大刀阔斧式的改革, 而是走了一条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路。 始于局部改革, 由局部改革的成功慢慢地推进到整个会计准则体系的改革, 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 在探索中逐渐、逐步实现会计制度的变革。 这正是受了会计文化的极大影响。

(3) 会计文化的独立性决定了我国的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兼顾了中国特色和国际化。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出现过许多文化, 有些文化绚烂之极却最终淹没在时间流中令人惋惜, 而中国文化历经几千年, 与外来文化发生过数不清的冲突摩擦, 不但没有消磨掉它, 反而成就了今日的中国文化, 这展现出了中国文化极强的生命力与独立性。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 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纳不是被动的简单的接纳融入, 任何一种文化到了中国后都会打上中国的烙印。 比如胡服传入中原后, 因其具有西域民族特色而受到女子的青睐, 在传播过程中被不断的改良, 等到了唐代传到长安, 装束已经大为不同了。

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会计文化也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独立性的文化。 会计人形成的价值观决定了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不是简单的将国际会计准则移植到中国, 而是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 这正是会计人努力的方向。 财政司司长杨敏在巴西第九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研讨会上提出, 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相比, 除了长期资产减值转回一项差异外, 其他方面在实质上均与国际准则一致, 存在的只是一些文字、结构上的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特殊环境所决定的[4]。

2.3 会计准则国际化背景对会计文化转型的影响

会计文化是在社会实践发展中不断发展的, 它在传承、创新, 受到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影响会计文化的环境因素之一。 在制度既定的情况下, 会计制度决定会计文化, 那么可以说, 会计制度变迁的方向也会引导会计文化发展的方向。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确保了国际交流和使用的顺利与便捷, 减低了交易成本, 外来文化的冲击力打开了会计人的视野, 解放了会计人被束缚住的创造力, 从而促进了会计文化世界趋同的转型和发展。

2.4 经济文化全球化是根本性决定因素

不论是会计文化的转型, 还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追根究底是经济文化全球化所决定的。

全球化是受经济活动和文化交流所推动的。 发展水平的提高, 人类的主体能力也随之提高, 主体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也变得高涨, 这促使经济活动、文化交流能够不断超越空间障碍、政治制度障碍与文化障碍, 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全方位的沟通和融汇[5]。 经济文化全球化是建立在一定的资源配置基础之上的, 商品的生产、市场的交易、资金的流通等等都需要包括会计准则等制度层面和会计文化等精神层面的配置基础。 这促使各国会计准则和会计文化的国际趋同。

3 结论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切入研究会计文化的内涵特征, 初步探讨了会计文化的核心———会计精神文化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以及会计准则国际化这一背景对会计精神文化转型的影响, 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 在国际化趋同的进程上, 会计文化与会计准则相互影响。 会计文化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会计文化的价值取向的结果;会计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是渐进式的;会计文化的独立性决定了我国的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兼顾了中国特色和国际化。 会计准则国际化则是会计文化的国际趋同的环境影响因素之一, 它引导着会计文化的变化方向。

第二, 影响会计文化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文化的全球化。

在建设我国会计文化时, 要把握好“国家化”和“国际化”的度, 使之既与国际趋同, 又有显著的中国特色, 适应当前会计发展的需要。 这要求我们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内容时, 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 在融合中创新。 这样, 既保证了会计文化的时代性, 又不失中国特色。

摘要:我国会计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 文化的相互渗透使得会计文化身上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正是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会计准则国际化这一时代背景也影响着会计文化的国际趋同转型。二者相互影响, 但从根本上来说, 影响会计文化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文化的全球化。

关键词:会计文化,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参考文献

[1]劳秦汉, 劳川奇.当代会计文化的转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会计文化转型背景探析[J].会计之友, 2011 (18) :7-10.

[2]李红坡.论会计文化的内涵与核心价值[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 (23) :60.

[3]任洁.文化与制度关系新探[J].唐都学刊, 2005, 21 (5) :65.

[4]杨敏.中国会计准则建设和国际趋同的经验[R].巴西圣保罗: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研讨会.

会计文化 篇8

关键词:非文化会计,环境,会计价值,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加快, 全球一体化时代的来临, 国际上对会计的准则也开始了大力的推广。当前世界诸多国家都已经建立的自己的国有会计准则, 而对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应用, 可以说, 会在很大程度上弱化环境因素给会计价值带来的影响, 但是又很难消除世界各国的会计系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会计准则本身就有其不同的性质, 应用于各国的会计制度也不尽相同, 因此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使得会计准则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 研究非文化会计环境因素, 对会计价值带来的影响, 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课题。

一、会计环境以及会计价值的概念

会计环境, 定义上指的是关乎会计生存发展的多种条件, 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等。非文化会计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多种环境相互作用, 又相互关联, 是影响会计价值的重要因素。非文化环境也是影响会计价值变化的首要外因, 可以说会计价值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非文化会计环境。通过查阅以往的会计价值研究的相关文献可知, 大多数的研究方向都是文化环境和会计价值二者之间的联系, 而非文化环境的因素往往容易被忽视, 这就造成环境对会计价值的影响相对要模糊。由此可见, 对非文化会计环境因素给会计价值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二、会计环境的现状及非文化会计的定义

以传统的会计看来, 会计环境主要是指一些比较客观的历史条件或者特殊的情况因素, 诸多因素关系着会计的产生, 并为会计的理论、制度和思想提供条件, 甚至决定了会计工作的发展水平。通过会计的发展史可以看出, 会计环境一直随着时代的环境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进程逐渐步入现代化, 会计环境也在当前大时代背景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影响会计环境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部的因素指的是组成整个会计系统的内部构造, 以及客观的条件和实际状况, 它包括会计人员的素质因素、会计系统的管理机制、会计的工作和会计的发展情况等, 就是会计系统内部的因素综合。会计环境的外部因素是针对会计系统的外部来进行定义, 指的是影响会计的整体发展, 和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等外部的因素, 就包括上面提到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法律因素等。而诸多的因素中, 对于会计价值影响最大的就是经济因素, 因为经济的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又影响着会计价值。而本文所探讨的非文化会计环境就是指的这些因素的外部环境, 对会计价值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非文化会计环境因素对会计价值产生的影响

1. 政治环境因素

国家和社会的政治因素, 会对会计价值产生影响。其中包括政治的思想、政治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的组织等。从本质上来看, 会计价值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政治的发展, 社会的政治观点和目标, 也能通过会计价值予以体现。总体来看, 政治因素对于会计价值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 社会具有多种形态的的政治因素, 我国的社会主义则更多地强调国家的政权和政府对于企业和经济市场的监督和管理。社会随着经济化的发展, 对发展过程的安全意识也有着明显的提高, 因此, 会计就体现了其自身的实际价值, 对于维护市场经济, 计算市场利润, 有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 政治因素对于会计价值的影响, 有着巨大意义。

2. 经济环境因素

自古以来, 会计的发展都在追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 时代的发展又推动着会计价值的发展, 二者相互之间产生着最为直接的影响。从整体看来, 国家的经济体制的建立, 要靠会计的支持, 国家的经济需要发展, 经济的体制、税收的体制以及同其他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往来等, 都决定了会计的发展模式。可以说, 会计的发展水平, 是社会经济最直观的写照。根据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会计, 所以对会计价值也在不断提高着相应的要求。比如, 国家经济越发达, 关系越复杂, 那么对于会计价值的要求必然更高。

以经济的角度视角进行分析, 还应具体细分为两个方面:第一, 宏观的经济体制对会计价值的影响;第二, 融资系统对会计价值的影响。首先,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同, 使得会计在提供信息方面也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其次, 当前时代发展大背景之下的融资系统, 涉及到投资者与企业的市场经济的财务报告方面, 对于不同的情况也呈现着不同的影响。

3. 法律环境因素

会计价值的体现, 跟国家的法律环境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国家的会计需要规范化, 而相应制度的制定, 自然离不开法律的保护。比如, 在一个国家中, 会计的原则和制度会被纳入到国家的法律中, 而具体的制度细则就需要国家和政府来制定。诸多法律如公司法、商法等均对会计的准则有着详细的规定和流程, 规范化程度也相当高。因此, 法律环境影响着会计价值, 并且对国家企业的会计操作形式和报告流程的制定也体现着很强的职业性, 并赋予了会计一定的自由度。

四、结论

综上所述, 不难看出, 非文化会计环境对会计价值的影响有着重要作用。因此, 学术界相关专业人员不能仅限于研究文化环境对会计价值的影响和单纯思考会计问题, 而应当全面的、对各种非文化会计环境对会计价值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以便更好地引导会计的发展趋势, 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和作用, 对于国家的发展, 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杜梅.论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一体化[J].中国商界 (下半月) , 2012, 7 (02) :196-198.

[2]潘爱玲, 李彬, 林亚囡, 宿伟娜.文化对会计的影响:文献书评及未来研究展望[J].会计研究, 2012 (05) :19-23.

会计文化 篇9

广义的会计文化建设包括社会层面的文化建设, 国家层面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及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养工作, 由于篇幅所限, 本文仅就公司层面的会计文化建设措施及其影响, 包括会计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及其影响进行讨论。

一、会计物质文化建设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物质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和会计信息的载体, 没有良好的物质基础会计工作寸步难行,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是一句空话。会计物质文化建设便是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等软硬件的建设, 为会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基础。

集团一向重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 会计信息系统不断完善、精细, 先后建立了FIMS系统、ERP系统等管理信息系统, 进入2012年, 公司提出继续优化报表及取数公式, 做好FMIS7.0与ERP系统的融合工作, 使财务和业务一体化程度大大增强, 并使得会计信息的处理与披露的实效性与准确性不断加强, 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 同时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也不断增强, 结合系统内恰当的授权机制, 大大降低了信息的外泄及人为舞弊的风险。

二、会计制度文化建设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各类财务信息系统及E R P系统的不断改进, 无疑大大增强了个人的工作能力, 但同时也延展了个人的影响范围, 一旦行为失控, 发生会计差错或舞弊的可能性与影响面也大大增加, 因此会计制度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制度本身便是一种文化, 是会计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对会计人员的行为具有“硬约束”作用, 是会计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公司一直重视财务制度建设, 经常性地组织对国家财经法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集团《会计手册》的学习, 加强财务人员对国家和集团财税政策的理解与贯彻能力, 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公司自身的《内部控制管理手册》, 并以此为基础经常性的组织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检查活动, 通过自查自改、各单位交叉互查、公司抽查验收, 促进财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

2012年更是将加强财务制度体系建设, 提高财务制度执行效力写入年度财务工作要点加以实施, 提出注重制度的顶层设计, 在全面梳理各项财务制度的基础上, 对现有财务制度进行整体优化和总体设计, 力争用1-2年时间, 完成覆盖公司各类业务, 结构清晰、层次简洁、内容完善、符合国际化要求、兼顾公司实际、便于具体操作的财务制度框架体系, 以及抓好财务机构、岗位、业务流程的梳理、健全和完善, 注重业务流程的优化、细化和简化, 重点抓好重要业务环节的操作规范和流程管控, 从源头和过程防范财务风险的基本工作思路。这必将促进会计组织效率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加强。

三、会计精神文化建设

制度的完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实务中的所有差错与舞弊问题, 因为完善的制度离不开人的执行, 离开执行力这一基础, 任何制度都是一句空话, 因此, 文化这一“软约束”工具便越来越受到重视。

狭义的会计文化建设便专指精神层面的会计文化建设。在我国, 相对于前两个方面, 这一方面的建设开展的比较晚。精神文化的建设主要是通过正确的价值观激励人, 通过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引导人, 通过对组织及会计工作本身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凝聚人。

首先, 以正确的价值观激励人, 结合公司“忠诚、无畏、奋斗”的企业文化, 通过宣传与不断地学习, 将这一公司文化内化为会计人员自身的行为准则与价值取向。其次, 在统一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树立榜样, 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的最高需求为自我实现的需求, 通过树立榜样一方面满足了先进同志的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 在一定意义上也可影响其他同志, 令其追求层次提高, 以榜样为向导, 高标准严格要求自身, 从而提高整个会计组织的斗志, 以便提高会计组织效率与会计信息质量。最后, 对组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也是会计文化建设精神层面的重要内容, 具体到会计组织就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机构的认同感, 从大的方面来讲, 公司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 使各部门包括会计部门对组织有着一直以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但除此之外, 会计文化的建设应延展到对会计工作本身的认同与对会计组织的归属。会计工作的谨慎性要求与数据性的特征决定了它是枯燥的, 会计人员往往有事会出现浮躁与不安, 这时会计组织主管应使成员对本身工作的重要性建立认同, 使其看到自己的重要性, 提高个人成就感, 从而克服这种浮躁情绪, 保持会计信息质量的稳定、可靠。

会计文化 篇10

一、会计文化的溯源

1.文化的概念

对于文化的概念, 专家学者见仁见智, 各有见地。不同的学科从不同角度出发, 不同的学者也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 艺术、教育、科学等。”

2.会计文化的含义

狭义的会计文化, 是指在人类社会中会计职业领域内业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为所有 (或大多数) 成员所接受或共同享有的会计意识形态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实施。广义的会计文化, 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创造出来的有关会计方面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会计文化的基本组成要素为会计物质文化、会计行为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会计文化这四个基础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构建了一个多元化、多角度的会计文化体系, 为会计组织的和谐、健康发展发挥各种功能和作用。

3.企业会计文化的含义

企业会计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会计文化通过弥补会计“法制”式刚性管理的不足, 以价值观、信念、社会责任感等所构成的柔性管理来激励、引导企业会计行为, 构建和谐的企业会计环境, 从而实现企业会计目标, 规范企业管理行为。企业会计文化对丰富企业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二、中国文化对会计文化的影响

各国文化是多样的, 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也是不同的, 对会计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特别是一些文明古国。中国会计文化要走向世界, 就要借鉴和吸收国外一切先进文化并不断深化和创新。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会计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会计文化的主要原因有几下几点。

1.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伦理文化

在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 一直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伦理文化主要侧重于德治而轻于法治。伦理道德问题贯穿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也对会计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计人员的行为始终受到伦理道德的影响和制约, 以无私奉献、廉洁奉公为核心思想。主要以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行为, 依靠会计人员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

2.中国文化的环境是政治文化

儒家提倡“克己复礼”, 便是以政治理想制约个人欲念;墨家忧世风日下, 要遵道利民, 最终尚同于天下;法家主张为“圣人执要”出谋划策, 更是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情。这些, 对中国传统会计文化有着直接、深远的影响。

3.中国文化的中心是人事文化

现代管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 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历史是生产必须管理, 管理必须核算。然而核算离不开会计, 最终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但是人事文化作用表现比较突出, 主要为会计行为本身常常为了处理协调好各方面关系而不得不牺牲会计的原则性和伦理道德性。

中国会计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对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继承和发展, 把优秀的中国文化传统和观念与市场融为一体, 相得益彰, 相互发展, 摒弃民族虚无主义, 重新阐释儒家思想观念, 将之有机地融入我国的会计文化建设中去, 会极大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

三、中国文化促进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 经济体制的改革, 民主法制的进一步完善, 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 我国的文化建设必然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中国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 在促进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伴随文化建设的发展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适应企业环境发展

企业会计文化需要在良好的会计环境中形成和发展, 企业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会计文化的变迁。现在我国大力建设和发展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 企业会计文化也应随着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会计文化, 从而推进并完善我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建设。

2.促进企业会计改革与发展

中国会计文化是对中西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极的传承和延续, 体现着中西现代管理文化的精髓思想。因此要强化会计文化对会计的积极影响, 促进企业会计改革与发展, 以适应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需要。对于目前企业会计行业出现的错弊和人为的差错, 应加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 改革企业会计法制法规管理体制, 加强中西方会计文化的融合, 提高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从而积极促进我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

3.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是会计文化在会计实践过程培养会计人员的基础和中心。当前, 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袭, 企业会计领域中一些人立场不够坚定、贪图享乐, 守不住道德防线, 通过做假账、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恪守中国文化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 加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积极促进作用更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会计文化建设对促进会计改革与发展, 加强会计人员思想道德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因此, 会计文化建设既要吸取我国传统会计文化的精华, 又要善于借鉴国外会计文化的先进之处, 对于我国会计文化的创新, 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中国文化促进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原则

会计文化建设所应遵循的原则, 是人们通过对会计文化及其规律性的了解, 对会计文化提出的基本要求, 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是中国文化在促进会计文化改革与发展过程当中重要的理论依据。根据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成果, 中国文化促进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原则主要为以下几点。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指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 坚持系统思想和整体观点, 不断评估各要素对企业整体会计文化质量的影响, 实现企业会计文化的整体优化。整体性原则是构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会计文化, 促进企业会计文化发展、完善的原则。因此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综合性的会计文化建设计划, 把握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 并从整体上来考虑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组织、协调、措施等方面之间的关系, 要始终保持其整体性。

2.共性原则

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共性原则是指在相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 会计组织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其自身的文化建设具有共同的组织文化的性质。在不同时代, 不同企业的会计文化中都包含有一些超越自身特点, 因而具有共性的价值观念, 这是会计文化本身科学性的反映。这些共性的认识虽然还有缺陷和不足, 但却是形成真理的基础理念, 是各种不同会计文化之间进行交流、互相促进的条件。因此在中国文化促进会计文化建设的进程中, 尽管内容和形式随着改革与发展的进程而不断变化, 但在实践和观念的总结中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基本点却一直保存下来。这也就是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过程中共性原则的表现。

3.持续性原则

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程, 尽管一定时期内企业会计文化仍处于初始稳定发展的状态, 但它并不是停滞不前的。企业会计文化的建设除了强调对中国文化的历史继承性,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 因时因地制宜, 不断研究和解决会计文化建设创新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 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创新从来就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 而是时时创新不断发展的。

校企文化与中职会计技能教学衔接 篇11

关键词:校企文化;会计专业技能教育;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11-01

一、前言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新生普遍学习基础薄弱,对学习知识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不高,在知识积累过程中尤其是文化课上已经形成了断层。从而进入中职校后,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会计课程不适应。同时,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学习上的失败者、对待学习动力和信心都缺乏。但是,会计专业的学习期望达到目标并不因为他们的学习准备不足而迁就,要求他们适应现实社会经济发展,不仅要拥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需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如何既好有快的达到育人目标,当前职业学校普遍模式就是校企合作。笔者认为:校企合作第一步就是校企文化的融合,让学生有认同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校企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学校环境中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是全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创造的反映学校师生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精神状态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并具有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陶冶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能够长期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总和。其核心是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

校企文化就是将优秀企业文化与本校校园文化有机的衔接。

三、校企文化的外界表现形式

1、精神表现,常用标语、口号。如:校训、校风;企业是标语、口号。其目的是激励人、鼓舞人向既定目标开拓奋进。

2、制度建设的表现。学校管理中的规范、科学、长效是不可或缺的。公司要有一套确实可行的制度作保障。

四、中职会计专业技能训练目的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在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基础上,应具备以下一些技能:

1、会计操作技能是指会计从事会计工作应具备的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等方面技能,是对会计专业人员最基本的专业技能要求,包括珠算、财会书法、小键盘、点钞、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会计电算化等技能。

(1)、书写,即书写会计数字。包括阿拉伯数字、货币符号、汉字书写。书写应当清晰、准确、均匀、整齐、易认,要写出有关数字的特点。

(2)、计算,包括珠算和数字等。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熟练珠算操作技能,达到普通三级以上水平:会对会计算对数、利息、开方等,能计算常用的财务及经济指标,满足财务分析需要。

(3)制证,即填制会计凭证。即填制会计凭证。正确辨认各种常见的原始凭证,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和原始凭证汇总表等。编制的记账凭证要求内容齐全,字迹清晰、工整,不得有挖、擦、刮、补现象,编号方法科学规范。

(4)记账,即登记日记账、分类账。会启用新账,并正确填制各种账目,熟练掌握和运用账目登记规则。

(5)对账与结账。掌握总分类账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能熟练的对账,查找错账,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更正错账,会按期结算各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

(6)能正确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等常用财务会计报表。

(7)整理装订会计档案。会正确填制按期装订的各类会计档案封面并分类归档保管。

2、信息处理技能是指运用计算机收集、存储、加工和传递各种信息的技能,也就是通常所说得计算机操作技能。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而言,要求具备基本信息能力。如:中英文字录入、WORD、EXCEL等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等。

要想很好的达到这些技能目标,学校必须想方设法将校企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促进学生自觉苦练专业技能水平。

五、会计专业技能教学措施

1、外聘专家指导专业建设。如:请著名税务师事务所、银行、证券交易所的专家到校指导建设模拟税务师事务所、模拟银行、证券模拟室等,并聘请本辖区内行业专家定期到校指导学生技能实训。这样就将企业文化从这些企业人不自觉中传递给学生。

2、定期到校外实训联系点实训。如:企业、注册会计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地实训,让学生感受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

3、平时会计技能教学中刻意加入企业文化元素。将学生分组,每组成员分为不同的角色,会计主管、出纳、材料会计、成本会计等,给一些项目有针对性训练,看谁组即好又快算出来。前三名组及组长有一定不同程度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强调竞争意识。

4、加大精神宣传。如在实训室、教室等醒目处进行合理布置,用标语口号(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知识决定命运,技能决定人生;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崇德尚技等)从精神层面鼓励学生苦练技能;建立规章制度专栏,明确学生在实训室、教室应该做什么,不应做什么,通过刚性约束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技能训练方向前进。

会计文化建设探析 篇12

一、会计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 会计人层面

会计文化建设是提升会计队伍素质的关键。会计文化作为在长期的会计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与会计相关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集中反映了会计人在管理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共同创造的价值观念。以会计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是会计目标和责任的内在体现。加强会计文化建设, 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品质,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 提升其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而且有助于会计知识、技能的掌握积累, 不断提升会计技术水平, 增强其业务素质。与此同时, 会计文化还可以使会计人在会计价值观的指导下, 产生会计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属感, 并由此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发挥巨大的整体效应, 助推会计人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会计文化的建设过程, 实质上也是会计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二) 会计理论与实践层面

会计文化建设不仅是加强会计学科体系建设的核心, 而且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会计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保障。会计工作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撑。近年来会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会计工作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可谓是会计人员的另一双手、另一个脑。但会计技术并不是万能的, 它不可能解决会计学中的所有问题, 尤其不能解决会计行为主体的思想、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文化素质等一系列问题, 而加强会计文化建设, 有助于从更高的层面引领会计理论的研究, 从更广阔的角度揭示现代会计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方向, 进一步完善会计学科体系, 为会计工作实践提供理念引领和理论指导。另外, 近年来国内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丑闻不断, 给国家和投资者造成巨大了损害, 也使得整个会计行业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不少专家学者认为会计信息失真跟国内公司治理、会计准则等领域的纰漏和弊端紧密相关。然而同样可以注意到, 即使是在公司治理、会计准则、法制等都比较健全的西方国家, 会计舞弊案件也频频发生。正是如此, 才引发了许多有识之士对会计文化建设的关注。的确, 再严密的公司治理, 也不可能天衣无缝;再好的制度, 没有道德情感的内在支持, 亦是一纸空文。会计文化作为管理制度的升华, 其核心是“共同的价值观”, 以价值观、思想观念、社会责任感等构成的会计文化理论来指导会计实践, 可以弥补“法制”式刚性管理的不足和权力空隙的客观存在, 从而在根本上治愈会计舞弊行为, 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助推会计现代化管理。

(三) 会计环境层面

会计文化建设是加快会计国际化进程的需要。当前,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家庭中的一员, 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国际市场, 参与国际竞争, 这就要求反映、核算经济活动的会计必须与国际接轨, 因而国际协调显得不可避免。但综观我国目前会计制度与实务, 与国际惯例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其原因是中西会计之间的环境差异, 隐藏在其后更深层次之间的差异则是会计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会计国际间的协调, 实质上就是不同国家会计文化之间的融合。因此加强会计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 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会计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

(一) 察世情

国外对会计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目前已在会计文化研究中形成了三大研究理论框架, 即以荷兰学者霍夫斯泰德 (Hofstede) 为代表的社会文化研究框架、以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教授格雷 (Gray) 为代表的会计亚文化理论框架和以美国学者哈里.H.E.费克纳与艾伦.基尔戈为代表的修正后的会计亚文化理论框架, 其中Hofstede (1980) 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 阐述了文化与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提取了国家文化中与工作相关联的四个维度: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和男性化与女性化;而Gray (1988) 在借鉴Harrison and Mc Kinnon (1986) 分析框架的基础上, 提出了会计亚文化的四个维度, 即职业导向与法律监管、统一性与灵活性、保守主义与乐观主义及保密与透明, 并得出如下结论: (1) 一个国家的个人主义倾向越明显, 对不确定性的规避程度越低, 权力距离越小, 越可能具有较高的会计职业判断倾向; (2) 一个国家的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越高, 权力距离越大, 个人主义倾向越小, 会计实践越有可能具有较高的统一性倾向; (3) 一个国家的不确定性规避等级越高, 个人主义和男性化倾向越小, 越可能具有较高的会计保守性; (4) 一个国家的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越高, 权力距离越大, 个人主义和男性化倾向越小, 越可能具有较高的保密性倾向。美国学者Harry.H.E.Fechner和Alankilgore则认为, 经济因素的变化会对会计亚文化价值及其映射的会计惯例间的联系产生适度的影响, 并在综合考虑文化因素和经济因素后形成了修正后的会计亚文化理论框架。

另外, 文化相关性以及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 如, 一些研究者考察了会计与发展中国家需求之间的关系 (Perera 1989) 、会计与宗教的关系 (Hamid等, 1993) 、会计与控制系统的关系 (Harrison 1993) 、会计与协调化之间的关系 (Goeltz 1991) 等。在丰富的会计理论研究指导下, 国外会计文化实践成效也相当显著。各国在会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都与时俱进, 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会计实务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会计管理上主要依据专业导向的会计职业判断;会计规范的制定和遵守上主要强调和偏向灵活性;会计的确认与计量上主要采用乐观的态度和方法;会计信息披露上主要倾向于对外公开;会计信息质量方面主要采用决策有用性的质量特征。

(二) 观国情

相对于国外, 国内对会计文化的研究相对较少, 主要的代表性成果有:劳秦汉 (2001) 在Hofstede-Gray框架的基础上, 加入了“对知识和人才尊重度的高与低”和“会计信息质量”两个维度, 并由此提出了“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会计人的塑造———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会计亚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不同的会计行为方式”的分析体系;刘骏 (2005) 通过分析文化对会计规则制定、会计规则执行及其监督的影响, 研究了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王开田、胡晓明 (2006) 则基于文化视角解读了中国会计国际化与国际会计中国化的相关问题, 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取向必定会影响该国的会计发展方向, 即文化在一个国家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的形成过程中是重要的决定因素;潘爱玲、朱磊 (2006) 以中国和美国为研究对象, 具体比较了两国文化差异对其会计管理体制的深层次影响。总的看来, 国内学术界在东方文化对会计的影响、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会计影响的对比研究以及全球文化融合对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还十分少见, 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和体系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与国内会计文化理论研究滞后性相对应, 国内会计文化践行方面的问题也相对突出:一是会计物质文化相对贫乏, 存在会计人员素质无法适应互联网会计和会计综合化方向发展的新趋势;二是会计制度文化建设比较滞后,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与企业管理需求存在较大偏离, 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功能的发挥;三是会计精神文化多元复杂, 会计人员精神面貌、心理素质、价值观念、信念追求等方面显现出明显的时代烙印。

(三) 看史情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会计文化的发展也深受其影响, 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及其它思想流派都在其身上打上了一定的印记, 尤其是儒家思想。郭桂杭 (2007, 2008) 曾通过问卷调查, 验证了传统文化对我国会计改革进程以及会计国际协调过程产生的影响。鉴于儒家文化对我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2010年他在《从会计发展史看儒家文化对我国会计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着重探讨了儒家文化对我国会计文化可能产生的影响, 如:儒家文化的等级观念、忠孝观念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高权力距离的特征, 权距反映在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就是凸显法律管制特性的会计亚文化;儒家文化的家族观念、集体主义观念体现在会计发展史上就是凸显统一性和保密性特征的会计亚文化观;儒家文化的中庸思想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高的特征, 对我国会计行业的影响使会计亚文化呈现出稳健主义特性;而儒家所崇尚的道德品质修养和诚信也为我国会计诚信建设奠定了较强的伦理道德基础等。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对我国缓慢渐变的会计发展史确实起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形成了灿烂的会计文化, 自然也给我国的会计准则制订、会计监管和实务烙上一定的独特性。在加强会计文化建设时, 既需明察世情、细观国情, 同时也需了解史情、尊重史情。

三、会计文化建设的态度

(一) 前提:提振信心

会计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而信心是一切力量的源泉, 面对困难, 要坚定信念、提振信心、满怀希望。首先是要站在文化管理是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的高度明晰加强会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进一步明确方向、坚定信念;其次要加强学习, 深入了解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和灿烂的会计文化, 以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进一步树立信心, 提升自信;最后要通过凝练会计核心价值观, 弘扬先进会计文化, 展示会计文化风采, 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 提振文化自信心。

(二) 基石:怀抱诚心

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建设性的态度。在会计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内容, 讲求成效, 诚心投入, 诚意付出。任何走过场、形式主义的做法都会让会计文化建设成为“空中楼阁”, 百害而无一利。怀抱诚心, 体现在会计文化建设规划制定上, 就是要按照继承优良传统、立足当前实践、展望未来发展的要求, 制定符合实际、科学合理、便于操作、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的规划, 以防止“假大空”, 抵制“文化泡沫”;体现在会计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 就是要不断丰富完善工作体制和保障机制。不但要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 而且要深入调查研究, 找准切入点和工作重心, 确立会计文化建设具体项目;不但要开展系统的宣传教育, 以扩大会计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而且更要实事求是地总结分析, 以进一步把握会计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内在规律。怀抱诚心还体现在会计文化传承创新方面, 就是要在尊重历史和传统的基础上, 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诚心推进会计文化建设的创新, 无论是在内容形式上, 还是体制机制、传播手段上都要勇于创新。

(三) 关键:秉持恒心

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也不会一劳永逸, 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在会计文化建设中要秉持恒心, 始终不懈地把会计文化建设作为“长期投资”来处理, 扎扎实实地努力、点点滴滴地积累, 防止急功近利、急躁冒进。一是要统一思想, 深刻认识会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在达成对会计文化建设长期性的共识中秉持恒心;二是要合理规划, 从长计议, 逐步拟定会计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 在达成对会计文化的规划部署中秉持恒心;三是要深入研究, 探索建立会计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 在达成对会计文化的践行中秉持恒心。

四、会计文化建设方略

(一) 会计专业文化:培育、发展未来的会计人, 为会计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从培育未来的会计人角度看, 会计专业文化不可或缺, 而与其相关的主要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近年来, 会计专业规模扩张迅速, 各类教育机构为了提升培养质量, 也都相继进行改革, 狠抓会计专业建设。然而在建设过程中, 对作为专业建设灵魂的会计专业文化建设却往往重视不够,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对会计专业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 存在文化建设是“虚任务”的思想误区, 认为抓文化建设就等于练“虚功”搭“花架”, 纯属表面文章, 可有可无, 可轻可重;二是会计专业建设规划和方案中缺乏文化元素, 会计专业建设规划和方案中专业文化建设鲜有提及;三是对会计专业文化建设的研究力度不足, 深度不够, 滞后于专业建设实践的发展;四是对会计专业文化建设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即使有, 亦多侧重于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 而体现会计专业文化建设的要求少之又少。

针对上述现状, 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应通过各种途径, 积极推进会计专业文化建设, 以充分发挥奠定良好会计文化基础的功能:一是要转变观念, 在会计专业建设目标上明确专业文化建设目标。通过学习交流、理念宣传、讨论研究等途径强化会计专业文化意识, 加深会计专业负责人对专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理解, 使会计专业建设目标环节能充分体现专业文化特色;二是要提升理念, 在会计专业建设方向上要增加文化元素, 倡导专业文化的引领, 增强“以文化做强专业, 以文化服务科研, 以文化培育学生”的理念, 切实提升会计专业建设水平;三是要拓展内涵, 在会计专业建设内容上增加会计专业文化建设项目。在会计专业建设内容设计中除了考虑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团队、教学资源等方面外, 还应将会计专业文化建设置于会计专业建设内容之首, 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培育各具特色的会计专业文化;四是适应需求, 在会计专业建设途径上要突出会计专业文化载体建设。要积极拓展各种适合的专业文化载体, 使之与人才培养相匹配, 以进一步深化会计专业建设, 提升会计专业核心竞争力。

(二) 行业企业会计文化:熏陶、塑造现实的会计人, 承传、创造先进优秀的会计文化

会计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是会计人, 他们一方面在承传、践行会计文化的同时, 丰富创造着新的会计文化;另一方面他们又无时无刻地感受着自身行业企业会计文化的教育、熏陶, 潜移默化地受着其影响。正因为如此, 财政部门作为法定的会计工作主管部门应承担起研究、传播、弘扬先进优秀的会计文化职责, 通过各种政策、载体、平台、项目和活动, 引导、激发会计人对自身行业职业的热爱, 增强其归属感和价值认同感, 强化其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满足其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首先, 要凝练提升会计核心价值观。会计文化建设离不开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善于创新、乐于奉献的财会人才队伍, 而会计价值观是财会人员的行为准则、文化素质、个人才能与群体智慧的结晶。因此主管部门要坚持以“世情为鉴、国情为据、史情为要, 国学为根、西学为用、传承创新”的宗旨, 组织专家学者、社会大众通过深入讨论、精心提炼、科学论证等步骤, 挖掘凝练提升我国当代会计核心价值观。

其次, 要宣传践行会计核心价值观。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宣传践行会计核心价值观活动, 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并内化为会计人的价值共识和精神追求, 以发挥其导向、凝聚、约束、激励等作用:一是加强媒体宣传。借助报纸、电台、网络、手机等媒体, 通过开辟专栏、设置专题、微博互动、制作发送手机彩信等形式, 做好会计核心价值观的解读性宣传和公益广告宣传, 引导广大会计人学习、讨论、践行会计核心价值观。二是开展主题教育。组织举办以“践行会计核心价值观, 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演讲、征文等活动, 增强当代会计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开发优秀会计文艺, 出版会计普及读物等, 以提高社会对于会计专业和职业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三是注重典型引领。以践行当代会计核心价值观为契机, 挖掘会计工作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 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激发大家争做学习践行当代会计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实践者, 打造会计良好职业形象。

再次, 要履行实施引导监管职责。作为会计工作主管部门, 财政部门还肩负着引导、监督、管理、检查、服务等多种职能。为确保会计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有关主管部门还需将该项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范围之中:一是在财政部门年度工作计划中增设会计文化建设分计划, 如在会计继续教育中凸显会计文化内容、设置会计文化专项研究课题、开展会计文化建设主题征文、组织会计文化建设专题讲座等;二是加强监管、强化导向, 促进会计文化良性发展, 如增设会计文化建设月报表年报表, 开展会计文化建设总结评比、优秀会计文化展示交流, 搜集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等活动;三是进一步发挥好会计学会的作用, 搭建政府、行业企业、高校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 政校企联合、三方联动加强对会计文化现象的研究与实践, 最大限度发挥会计文化的功能。

(三) 社会主流文化:凝心聚力, 确保方向, 引导、润泽、激励、涵养会计文化

随着时代的推移和对外开放的深入, 文化多元化趋势逐渐显现并日益凸显。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激荡, 不可避免地会对会计文化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何把握会计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当前会计文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从根本上来说, 要确保会计文化的正确前进方向, 唯有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统领。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其精髓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会计文化的建设, 在会计行业形成统一的建设指导思想、共同的价值信念、基本的道德规范, 引导、润泽、激励、涵养会计文化, 是确保会计文化建设正确方向的重要思想保证。

但与此同时还应该认识到社会是个复杂的人文大环境, 其现状、变迁和发展毫无例外地会深入影响到各行各业, 会计行业也不例外。如果整个社会大环境缺乏公德, 缺失信誉, 即使教育部门奠定的会计文化基础再扎实, 整个会计行业的行风再端正、文化再优秀, 它又能如何持久?因此,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 通过开展各种各样、多种形式的活动, 营建一个公正和谐文明诚信的社会大环境, 于会计文化建设而言, 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理念。用优秀的道德文化传统引导人, 用典型的反面案例教育人, 用身边道德模范的动人事迹感染人。二是要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社会信用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征信机构体系。可以为每个公民设立诚信档案, 并将其与公民的入学、就业、贷款、晋升等个人利益挂钩, 形成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 真正使失信者“一处失信, 寸步难行”。三是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优化生存和发展环境, 从源头上建立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营造诚信守法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劳秦汉:《文化环境、会计人、会计实务与理论——兼论中西文化环境对会计的不同影响》, 《会计研究》2001年第1期。

[2]郭桂杭:《从会计发展史看儒家文化对我国会计发展的影响》, 《财会通讯》2010年第2期。

上一篇:秸秆还田模式下一篇:建筑装饰设计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