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评价

2024-11-06

增值评价(精选9篇)

增值评价 篇1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要求。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新的评价制度, 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更关系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成败。自20世纪80年代素质教育理念最早出现以来,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虽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改革逐渐进行着, 但至今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当前, 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关键阶段, 如何科学有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何借助教育评价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增值评价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1]。国外有学者指出, 增值评价作为学生发展的测量方法, 是比考试结果更好的指示器, 能更好地测出学生潜能, 引导学生发展[2]。

一、核心概念界定

1.综合素质

广义的素质是指人在从事活动前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的品质, 主要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 也称为综合素质[3]。单中惠教授认为:综合素质, 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说, 就是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特别是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不断增强[4]。

2.增值评价

所谓“增值”, 就是指学生个体一段时间先后成绩进步幅度大小的比较, 这种界定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5]。但这项界定仅关注到学生学业成绩的增值, “窄化”了学校教育内涵而受到了批评[6]。另外一种观点比较全面, 以我国学者任春荣为代表, 她认为增值是“某一所学校的学生在一段时间内, 与同一抽样中其他学校的起点相似的学生相比, 所取得的某方面或各方面的相对进步[7]”。结合国内外学者的不同观点, 笔者认为, 增值就是学生一段时间内各方面素质增长和进步的情况。增值评价即是以学生一段时间内的进步幅度来评量教师和学校教学效能的一种方法。

3.综合素质增值评价

综合素质增值评价就是将增值评价的理念与方法运用于综合素质测评中, 即是以学生一段时间内综合素质的各项指标的增值幅度为依据来评量学生、教师和学校效能, 切实了解每一位学生在一定时期内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 从而使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 发掘潜能、发挥特长、提升自我, 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在参考了广东、北京、上海、四川、重庆和长沙等省市颁布的综合素质测量问卷后, 研究形成了包括2个一级指标 (基本指标和发展指标) 、8个二级指标 (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实践素质、身心素质、艺术素质、个性特长与创造性) 、19个三级指标, 共计25道题项的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问卷, 问卷中每一道题项的总分均为100分, 允许有小数点为5的分数。该部分数据由研究者实地调查所得, 对象为6所高中, 其中湖南省示范性高中2所, 长沙市示范性高中4所。其中1所高中所在地为岳阳市 (该所中学为湖南省示范性中学) , 其余5所高中所在地均为长沙市。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综合素质自评和综合素质他评三个部分。经相关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综合素质的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间高度显著相关 (p<0.01) (见表1) , 这表明综合素质的自我评价是具有有效性的, 同时也表明自评与他评间紧密相关, 遂在后续研究中以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平均分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分。

调研采用同时调查该校高一和高二同学的同时性横断设计1, 研究以同一学校高一学生综合素质测查得分与该校高二学生综合素质测查得分的差值为增值 (增值 =S高二─S高一) , 增值类型分为正增值 (S高二─S高一>0) 、负增值 (S高二─S高一<0) 亦或零增值 (S高二与S高一均值无显著差异) 。

注:“r”是指综合素质自评与他评间的相关系数。“指标”是指综合素质的测评题项。**p<0.01

三、统计结果与解释

1.中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整体增值情况

研究假设:经过一定阶段的学校教育之后, 中学生综合素质会有一定程度的进步。

研究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法, 将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在综合素质测评每道题上的得分进行均值比较, 以均值比较的结果作为增值与否的评定标准, T检验结果如果显著, 则表明学生在综合素质某一方面出现了增值, 结合对均值差的分析确定增值类型为正增值 (S高二─S高一>0) 、负增值 (S高二─S高一<0) 亦或零增值 (S高二与S高一均值无显著差异) 。根据前面对综合素质的定义, 研究者分别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艺术情操、个性特长和实践创新能力这六个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加以考量, 并将增值情况的检验结果汇总如下表 (见表2至表6) 。

从表2可以看出: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 T检验表明不同年级对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社会责任和公民素质的影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没有增值;而对诚实守信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t=2.58, p=0.01) , 出现了较为显著的负增值 (1.45) 。总体而言, 高二年级较高一年级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均值都有所下降。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年级的上升, 中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的素质没有进步, 甚至在诚实守信方面出现了下降趋势 (见表2) 。

表3表明, 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 年级对知识结构、方法能力和态度习惯三个方面的影响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p<0.001) 。总体而言, 高一年级在这三方面的均值都要高于高二年级。随着受教育的增加, 中学生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都出现了较为显著的负增值。这与年级增长带来的知识难度和学习压力的加大密切相关 (见表3) 。

表4表明, 年级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 没有增值;而对体质健康和体能健康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p<0.05) , 出现了较为显著的负增值。总体而言, 高一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体能素质要比高二年级的好 (见表4) 。

从表5可以看出, 年级对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 没有增值;而对艺术表现、艺术水平和个性特长的影响都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0.001) , 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负增值, 尤以体育和学科个性特长的负增值幅度最大 (见表5) 。

表6显示, 年级对实践创新能力各项指标的影响都存在显著差异, 尤以成果表现 (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的数量, 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表现情况) 和新意成果最为显著 (p<0.001) , 出现了最大程度的负增值。总体而言, 从高一到高二, 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都出现了很大程度的负增值。从所有指标的整体分数来看, 成果表现的平均分 (71.68和66.67) 最低。从增值程度来看, 尤以新意成果的四个方面负增值均值最为显著 (4.87~6.06) , 其次是个性特长的三个方面负增值均值较大 (3.66~3.94) (见表6) 。

2.不同学校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增值表现

在此基础上, 研究以年级自变量的两个水平 (高一和高二) 的得分表中综合素质增值分的差异, 通过对年级与学校在综合素质测评各题项上交互作用的考察, 以及进一步对交互作用显著的题项进行的简单效应分析, 考查了增值分在各个学校上变化, 也即学校的增值差异。按同样的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法, 将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学生在综合素质测评每道题上的得分进行均值比较, 以均值比较的结果作为增值与否的评定标准。T检验结果如果显著, 则表明该校学生在综合素质某一方面出现了增值, 结合对均值差的分析确定增值类型同样分为为正增值、负增值和零增值。通过对6所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值情况分别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 2所省示范性高中在能力技能、成果表现、体质健康、心理健康、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方面出现了大幅度的正增值, 其余方面负增值也相对较少。而在市示范性高中中, 综合素质某方面的正增值极其少见, 只有1所在体质健康方面呈现了显著正增值, 而大范围的负增值集中显现在长沙市的某2所示范性高中中。

四、分析与讨论

1.结果分析

(1) 各学校中学生综合素质出现大范围、整体性负增值的局面, 中学生综合素质整体下滑

综合以上六个方面的差异比较可知, 中学生综合素质增值类型基本表现为零增值或负增值。说明我国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方针并未有效落实, 全面发展的目标也还远没有实现。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教育改革不彻底, 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存在。虽然素质教育的方针已提倡多年, 但目前的教育体制并未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 追求高分是许多学校、老师乃至家长的唯一目的, 高考定终生的结果导致学生一味盲目地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随着受教育年限的上升, 中学生逐渐丧失了个性特长发展而趋向于成为高考的统一批量产品。

第二, 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比如上课形式单一, 基本都是教师一味灌输, 师生互动较少[8];德育缺失, 学校和老师竭尽所能培养学生如何应试, 而很少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空泛枯燥的政治理论课, 生活实践方面道德素质的培养较少;学校没有专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课程与活动, 很少培养学生主动创新和思考的精神;实践课程较少, 学生本应该单独完成的实验演练为多人合做甚至只能观摩, 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等。

第三, 许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只流于形式而并未有效落实, 学校走走形式, 学生敷衍了事。

(2) 不同的学校在综合素质的具体方面存在不同的增值表现

总的看来, 尽管整体上各学校综合素质出现了大范围、整体性负增值的局面。但进一步研究发现, 具体就某些学校而言, 正增值、负增值和零增值的分布则明显不同。省示范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正增值要明显强于4所市示范性高中, 其负增值也要明显弱于长沙市的4所示范性高中。由此可以看出, 教育资源的分配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校际间的资源差距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2.讨论

多年来, 许多学者专家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大量探索, 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激励中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但不可否认的是, 现行的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所涉及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 如:缺乏科学有效、实用系统的素质测评方法和理论研究;缺乏先进的测评工具;在传统的素质评价中, 被评价者经常处于被动地位[9]。

在中学阶段, 一方面, 由于学生的先天素养、家庭环境和早期教育状况等迥然不同, 其综合素质也一定会存在差异[10];另一方面, 这个阶段也是一个人成长和各方面素质形成的最关键阶段, 他们各方面素质发展尚未成熟, 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如何科学正确地对中学生综合素质加以评量, 促进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 一直是令人困扰的问题。

综合素质增值评价方法的运用, 可以有效地缓和这一困境, 它以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增值为参照来评价学生进步幅度, 相对于传统只重结果的评价方法, 增值评价更关注评价的起点和过程, 不仅能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情况, 还能分析出与学生综合素质进步相关的各类因素, 便于学校和家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根据个体差异及时调整和矫正, 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 学生在增值评价中, 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 学生参与评价有利于更好地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促进他们的自我完善和自主发展。这种弱化横向比较、凸显纵向比较的评价方式更有利于中学生各方面的成长, 也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公平。在不久的将来, 中学生综合素质增值评价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有效的评价方法。

五、启示与建议

综合素质增值评价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评价思路, 为传统的教育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为了更好地运用增值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合综合素质各项指标, 针对增值评价统计结果中负增值较为显著的几个方面,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 只有诚实守信这个指标出现负增值, 突出表现为考试作弊等现象, 对考试与分数的过分注重可见一斑。因此, 加强对中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德育, 降低对分数与排名的过分重视,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是教育活动的首要前提。

2.在身心健康方面, 不仅要丰富学校体育锻炼的方式和内容, 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同时学校应该有效地普及心理学知识, 设立专业的心理辅导中心,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要着重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不仅仅是无限制地灌输文化知识, 将学生培养成学习的机器。

4.在推进教育公平进程中, 政府不能只重视优质学校, 而要平等地关注每一所学校, 尤其是扶持薄弱学校, 千方百计缩小校际差距。

参考文献

[1]胡世军.基于高考的学校增值评价研究.杭州:杭州师范大学, 2012.

[2]AndrewT.Student improvement better indicator than exam results.Education (UK) , 2006, (205) .

[3]张素敏, 李伟, 张晓云.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考试周刊, 2008 (4) .

[4]单中惠.外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

[5]张亮.普通高中学生增值评价研究.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0.

[6]WilliamL.Sanders.Value-Added Assessment fromStudentAchievement Data:Opportunities and Hurdles.Journalm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14:4, 335, 2000.2000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Manufactured in the Netherlands.

[7]任春荣.增值测量法—公平利用考试成绩评价学校效能的科学途径.中国考试 (研究版) , 2007 (4) .

[8]吴维娜.我国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012.

[9]陈文娟.大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分析及其评价研究.镇江:江苏大学, 2010.

[10]张乐为.中学生增值评价研究.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2012.

公立医院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研究 篇2

摘要:内部审计发展到增值阶段,若能较好的发挥效用,则对正在深化改革阶段的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保值增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借助平衡记分卡模型,设计公立医院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系统,并对指标进行选取和分析,增强对公立医院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的可操作性,确保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在公立医院能更好地发挥。

关键词:公立医院 评价系统 增值型内部审计 平衡记分卡

公立医院承担着我国大部分的社会公共卫生工作,公立医院的发展和改革是我国医疗改革的重点内容和重要环节。随着医疗行业现代化、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公立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压力。内部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尤其是从传统审计发展到旨在提高组织机构运作效率和增加机构价值的增值阶段,若能有效地发挥其增值作用,则能通过降低公立医院风险水平、保护公立医院资产、以及提出行之有效的内审建议等方式,帮助提升公立医院价值,为医院提供增值效应。

一、公立医院对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的需求

公立医院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为时不短,随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增值的理念也逐步被带入公立医院。只有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才能清晰地衡量增值型内部审计对公立医院和被审计部门所作的贡献,才能探究公立医院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需求度。

首先,通过评价过程与结果,公立医院管理层能够直观地看到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效,从而保障和提升内部审计部门在医院运营管理中的地位,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更好地发挥增值效应;其次,被审计部门可以通过评价结果认识到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对本部门运行的规范性和效率性所起到的作用,从而提升与内部审计部门沟通交流的积极性,确保合作关系良性发展;再次,通过对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能够激励内部审计人员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内部审计工作中去,从而促进价值创造进入良性循环。

此外,评价过程本身也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通过在对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可以引发内部审计部门对自身工作方法、流程等的思考,促进其不断完善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增值性。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的重点

(一)评价内容

在公立医院内部,对增值型内部审计实施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内部审计工作本身的流程、方法、效率等;内部审计工作在公立医院运行管理中起到的增值作用;以及内部审计工作对被审计部门起到的增值作用。

(二)评价方法

平衡计分卡是在1992年由哈佛大学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和诺朗顿研究院执行长大卫·诺朗顿提出,从侧重点不同的四个方面——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将企业战略进行分解,全方位分析和描述实现组织战略的驱动因素。在构建之初,该模型是被运用于业绩评价,随着后来不断改进和完善,平衡计分卡逐渐发展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工具,不仅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更能够帮助管理层对职能部门为组织增加的价值进行衡量,因此十分适用于衡量和评价内部审计部门所做工作对医院带来的价值增值。

(三)评价程序

对公立医院增值型内部审计进行评价的程序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阶段四部分。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评价公立医院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基础,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够明确重点、抓住关键。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进行前期调查、确定评价主体、确定评价准则等。

2、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评价公立医院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核心环节,该阶段是在前期准备阶段中获得信息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评价方法,构件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检查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进而形成初步评价意见。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初步调查、深入了解、搜集信息、分析问题、形成初步意见、编写评价初稿等。

3、报告阶段

报告阶段是在对公立医院增值型内部审计进行评价之后,针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最终编制完整的评价报告。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综合分析、编写评价报告、审定评价报告、归档等。

4、后续阶段

后续阶段是在对公立医院增值型内部审计进行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一段时间后,针对评价意见和建议在进行复审,考察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回访复查、分析原因、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三、公立医院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体系设计

(一)评价体系构建

在构建公立医院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体系时,应首先强调医院战略的核心地位,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审计对象、不同审计流程和内部环境,设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目标,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导向作用,设计出具体的评价指标。

随着内部审计发展到增值阶段,其功能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医院的业务流程和财务情况进行审计,还应该积极参与到医院的运营管理中去,针对公立医院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借助于平衡计分法,对公立医院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评价应当从公立医院的战略和愿景出发,围绕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从财务、客户、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并分别确立评价指标,借助这些指标来评价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为公立医院创造的价值。采用平衡计分法设计评价公立医院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体系如图1所示。

(二)评价指标选取

1、财务维度

财务维度是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最直接的实现情况,这一维度的目标是在控制本部门和医院总体运行成本的前提下最大的实现医院价值提升。

财务维度的主要指标包括:为节省医院费用所做的贡献、为防止财务舞弊所做的贡献、釆购成本下降率、内部审计部门成本的控制情况、为减少外部审计费用所做的贡献、为减少不必要的作业所做的贡献等。

2、客户维度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客户”是医院管理层和被审计的职能部门或个人。该维度的目标是对“客户”提出有价值的内审意见和建议:对管理层,提出完善医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增加价值的意见;对被审计部门或个人,在不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提出规范、优化工作流程的建议。

客户维度的主要指标包括: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定位、内部审计部门与管理层的沟通情况、采纳审计建议的比率、内审信息利用率、被审计部门的满意度、与各部门的沟通情况等。

3、业务流程维度

业务流程维度的目标是通过规范内部审计流程、提升内部审计效率、改善内部审计方法,坚持服务与监督并重,从而更好地为公立医院发挥增值作用。

业务流程维度的指标包括: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审计计划的完成情况、审计工作的及时性、审计建议的数量、审计流程的优化程度、增值型服务的多样性、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等。

4、学习与成长维度

学习与成长维度的目标是通过组织学习来提升内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业务水平和道德规范,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综合实力,保障其增值效应能够持续、更好地发挥。

学习与成长维度的主要指标包括:内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审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拥有资格证书的审计人员比例、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审计经验、沟通能力、继续教育情况、内审人员工作满意度等。

为了增加指标运用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将以上四个维度的所有指标描述如表1,其中定量指标给出计算公式,定性指标加以描述:

综上所述,伴随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医院对内部审计及其增值功能的需求逐步凸显。本文借助平衡计分卡法,从财务维度、客户维度、业务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四个方面设计出了公立医院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每个维度选取了多个评价指标,对定性指标给出具体描述,对定量指标设计出计算公式,使得对医院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评价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大大增强,通过评价过程和结果,促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更加有效的提升公立医院的运营效率,为医院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蒲丽丽.发挥内审作用增加企业价值[J].西部财会,2009,11

[2]罗光平.浅谈如何搞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J].经济师,2010(2):214

[3]高文进,刘介星.基于价值增值视角的内部审计功能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4

[4]石丽娟.我国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

[5]吴卉.我国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业绩评价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2

[6]李智.现代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研究[D].南华大学,2012

[7]徐华.基于风险管理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实施[J].财会通讯,2012(03)

[8]邢燕.关于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4,2

美国学校增值性评价模式研究 篇3

一、学校增值性评价模式在美国的发展

学校效能的增值性评价起源于1966年的科尔曼报告(Coleman’s Report),科尔曼报告中并没有直接提出学校效能问题,但其研究结论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教育公平的争论,催生了增值性评价的出现。以科尔曼报告为起点,增值性评价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发展起来。其中,美国对增值性评价研究开展相对较早,且理论比较完善,模式相对成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增值性评价的典型模式。

美国的增值性评价源起于威廉·桑德斯(William Sanders)与其同事对如何评价教师效能问题的研究。该团队于1992年创建了美国田纳西州的增值性评价模式(Tennessee Value-Added Assessment System,TVAAS),随后,美国先后有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阿肯色州、明尼苏达州和达拉斯州等采用增值性评价法对教师和学校效能进行评价。[1]目前最经常被引用的增值模型是田纳西州增值性评价模式,但是田纳西州仅运用增值性评价的方法来通告学校和教师要进行改进,并没有将其纳入与奖励或制裁相关的问责制体系。[2]此外,各州所运用的增值性评价模式的增值性理念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各州对“学校效能是否具有逐年不变性”持有不同的观点,从而选择不同的数据统计模型。其中,俄亥俄州是最早对学校效能进行增值研究的地区,[3]其学校增值性评价模式发展至今体系相对比较完善。此外,它运用教育增值评价系统(Educational Val ue-added Assessment System,简称E VAAS)进行统计分析。该系统以田纳西增值性模型为基础,由威廉·桑德斯及其研究团队开发,是在美国使用较广泛、科学论证较多、平台建设相对完善的数据处理分析模型。更为重要的是,该州除了每年公布学校效能之外,还把增值性分数运用于教育问责系统中,[4]使得增值结果能够有效指导学校的改善,提高实践。因此本文将俄亥俄州作为美国学校增值性评价模式的代表,系统分析美国学校增值性评价模式。

二、美国学校增值性评价模式分析

学校的增值性评价模式从测验数据收集到增值分数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学生测验分数的数据来源,进行增值性分析的模型选择以及变量的控制,结果呈现形式即网络增值系统,增值分数的应用。下面我们对美国增值性评价模式的几个方面逐一进行分析。

(一)学生测验分数的数据来源

俄亥俄州每年都会对所在州学生进行俄亥俄州成就测验(Ohio Achievement Tests,简称OAT),测验本身具有高水平的信度和效度。每年政府对全州3~8年级学生的阅读和数学科目,以及5年级和8年级的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4年级和7年级的写作进行测验,其中4~8年级学生的阅读和数学测验结果将用于增值性评价。[5]

(二)模型分析

俄亥俄州使用教育增值评价系统来进行增值性评价,这个系统由威廉·桑德斯创建,而后由威廉·桑德斯和他的同事在SAS研究公司(SAS Institute Inc)继续开发。[6]

SAS研究公司的教育增值评价模型采用线性混合模型,运用多年、多学科的数据估计学校的效应,该模型假设学校的效能在连续的时间内持续不变,即学校对学生3年级时的效能与对学生6年级时的效能相同。

俄亥俄州教育增值评价模型假设不需要严格的线性关系,或者其他具体的函数形式,可以进行多学科、多年级、多年份的同时分析。此外,教育增值评价模型的预测变量与结果变量、预测变量之间甚至不需要在同一个量尺上或者同一个科目上,不需要收集学校和学生的特征信息。因此,教育增值评价模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用范围。

(三)控制变量分析

教育增值评价模型一般分析连续3年以上的数据,这种数据结构能够让“每个学生都作为自己的控制变量,即不需要对学生的种族、贫困情况或其他社会经济指标变量进行控制”,[7]即该模型中不需要加入控制变量。但有研究者对这种做法提出了质疑,为了对这样的问题做出回应,威廉·桑德斯对田纳西模型加入控制变量进行研究,发现加入控制变量的模型结果与田纳西模型结果间的差异很小,这证明田纳西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他也指出,当只收集到2年或3年的学生测验数据时,就应该在模型中加入控制变量,以便获得更准确的估计结果。[8]

(四)结果呈现——网上增值系统

教育部门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公布增值性评估结果,美国目前采用了网络增值系统这个平台以方便快捷地向公众和教育工作者呈现增值分数。

美国俄亥俄州学生发展门户网(Ohio Student Progress Portal)提供教育增值评价系统的相关链接,这是一个免费的网上信息系统,普通公众可以直接查阅所感兴趣的学校或地区的报告单。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关注点处理数据,生成相应的增值报告单和图表。

俄亥俄州教育增值评价系统可以提供以下几种报告形式。(1)增值报告。提供关于一个学校或学区的进步等级评定的详细信息。(2)诊断报告。可以确定在一个学校或学区的相同年级和科目条件下,不同子群体之间进步的等级情况。(3)表现诊断报告。可以通过学生的预测表现等级来确定一个学校或学区内,他们在子群体之间的进步等级情况。(4)总结性报告。提供一个地区所有学校在每一个测验、科目和年级上的学生进步等级的对比信息。(5)学生报告。提供在每一个科目测验上学生分数的表格。相应的图表提供了学生的百分位数,学校的平均百分位数和地区的平均百分位数。(6)学生预测报告。呈现学生在学科测验上的分数,提供学生在接下来的测验中达到熟练掌握某一特定水平的概率。[9]除了报告单之外,教育增值评价系统也提供相应的图表,主要采用箱式图、饼图、折线图。

(五)增值分数的运用

对于学校效能的增值测量结果,俄亥俄州的教育部门以学校报告单的形式呈献给公众。如果一个学校连续两年达到“高于预期增长”的目标,这个学校的排名就可以上升。比如说,一个学校之前被评为“有效能”,如果他连续两年达到大于年预期增长,就可以被提升为“优秀”。如果学校连续3年低于政府设定的年预期增长,他们的排名将会下降。

除了作为学校报告单的一部分,在2008年,增值分数还作为一个指标被纳入了俄亥俄州的问责体系。学校问责体系通过包括增值分数在内的4个指标综合评定学校等级,学校的表现评定分为6个等级,分别是“非常优秀”、“优秀”、“有效”、“持续进步”、“留待观察”、“高危状态”。如果学校没有达到俄亥俄州教育部门规定的标准,将进入学校改进阶段,教育部门将提供相应的改进计划和帮助。

此外,增值分数还可以运用于学生学业成就的相关分析,以便更有效地实施教学。通过教育增值评价系统的链接,教育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有选择地生成学校表现报告单,比如教师或学校可以查看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增值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业发展。

美国通过进行学校增值性评价,有效地遏制了学校对优秀生源的争夺,激励了学校的全面发展,推进了学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三、启示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质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在工作方针部分明确提出要“改革质量评价”,在发展任务部分也提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并在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部分,着重提出“完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测评结果等”。美国学校增值性评价模式的研究,对于我国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模式的开发与建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有必要建立学校教育质量增值性评价模式

目前,对学校教育质量好坏的评价通常使用“及格率”、“达标率”、“升学率”等指标。这种终结性的评价方法在评价目的上偏重于选拔、鉴定功能,忽略了教育的发展与改进作用。此外,这种评价方法在现实中的使用也导致出现许多教育问题:有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将工作重心从提高教育质量转为抢夺优秀生源;有些生源不好的学校和教师自暴自弃,丧失工作热情,对学生的教育敷衍了事;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只关注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了大部分的成绩中等学生和成绩不良学生,无法促进这部分学生的发展。并且这种评价方法没有考虑到教育质量不仅受到学校教育系统自身变量,如资金投入、师资、教学管理等的影响,也受到教育系统无法控制的变量,如学生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智力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这种简单的评价指标无法公正客观的反映学校效能,无法为教育决策和管理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因此,有必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科学的学校评价指标体系,公平合理、科学全面地评估学校效能,而增值性评价正是切合了当今学校评价发展的方向。

(二)制订科学合理的学校增值性评价模式方案

学校增值性评价模式的建立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与尝试。首先,增值性评价需要所涵盖的学校实施统一的学业测验,学业测验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增值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美国各州具有独立的学业考核机构,可以在各州内统一学业测验,每年施测一次,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因此,我国在实施学校增值性评价时,应以科学设计具有较高质量的大规模学业测验为前提条件。其次,美国在增值性评价发展的过程中,研究者根据理论假设和实际情况不同先后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增值模型。在我国开发增值性评价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我国教育实际、学制特点和学校教育理论科学开发增值模型,并根据所研究问题选择是否需要控制变量及其种类。此外,有必要建立简单易操作的增值网络平台,并在开发过程中,与一线教师进行探讨,收集他们所关注的学生群体特征,创建符合我国教育教学需要的增值网上系统。

(三)建立学校教育质量增值指标的科学运用体系

美国俄亥俄州政府将增值指标作为学校问责制的一个重要指标。除了供政府使用之外,增值分数也可以在不同的教育部门里得到应用。比如可以将增值模型用在教育政策的制定上,通过加入所关心的变量分析影响学生成绩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使得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资源的配置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而教育决策部门通过对学校效能的评估来证明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学校也可以利用增值数据作自我评估,制订和推行改进计划,以及订立具有挑战性且可行的目标等。因此,在我国教育领域,增值指标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不仅教育部门可以据此对学校效能进行评估,而且对于教育改革、教育资源配置、学校自我评价、教师培训、家校合作都有其应用价值。但是由于统计模型相对复杂,前提条件较多,因此教育研究者必须正确理解增值概念,掌握具体模型计算出结果的准确含义,并能够将结果准确地传达给普通群众,才能够使之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摘要:增值性评价是目前较为科学准确的衡量学校效能的方法。美国是世界范围内增值性评价开展最早、模式较为完善的国家。本文以俄亥俄州的增值性评价模式为代表,从数据来源、模型使用、控制变量、增值网上系统、增值分数的应用五个角度对美国的学校增值性评价模式进行分析,并指出美国学校增值性评价模式对于建立我国学校增值性评价模式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增值评价模式,美国,俄亥俄州,学校效能

参考文献

[1][2]Hershberg,T,Adams Simon,V,&Lea-Kruger,B.TheRevelations of Value-added.The School Administrator.2004,12:10~14.

[3]BFK:Project SOAR.Battelle for Kids(n.d.).http://www.battelleforkids.org/b4k/rt/about/our_work/improve/SOAR.2011-01-10.

[4]Value-Added Analysis in Ohio.Battelle for Kids.[EB/OL]http://www.battelleforkids.org.2005.

[5]Chester E.Finn,Jr.,Terry Ryan,Policy.Emmy L.Parting,Ohio Value-added Primer:a Users’Guide.Washington,DC:Thomas B.Fordham institute.2008,08.

[6]S.Paul Wright,John T.White,et al.SASEVAASStatisticalModels[EB/OL.]http://www.sas.com/offces.2010-03-01.

[7]Wright,S.P.,Sanders,W.L.,and Rivers,J.C.Measure-ment of Academic Growth of Individual Students towardVariable and Meaningful Academic Standards.In:Lissitz,Robert(Ed.).Longitudinal and Value Added Models ofStudent Performance.Minnesota:JAMPress.2006.385~406.

[8]Dale Ballou,William Sanders,Paul Wright.Controlling forstudent background in value-added assessment of teachers.Journal of Educational and Behavioral Statistics.2004(29):37~65.

增值评价 篇4

关键词:增值评价;教育质量监测;区域教育;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0A-0007-0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统计技术,增值评价以其客观、精确的评价理念与技术日益成为学校评价与管理主流。区域开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为评价依据的增值评价,利用成熟的统计学知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影响学校质量发展的生源、规模、经费、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诸多因素进行增值评价,可以客观展现学期或学段内学生的发展情况,让学校注重学生群体发展的均衡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异,体现教育公平。

一、当前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现状与问题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区域对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以学生考试分数、平均分、优秀率、中高考升学率等为评价指标。这会让区域内学校过分强调生源质量,关注学生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损害教育公平。为了更加科学客观地评价区域内学校教学情况,有些区域在实践中探索新的评价方法。例如,有的将几次考试按照不同权重进行计算并进行综合排名,根据学期初、学期末两次学校排名考查学校的发展情况。有的将评价分成若干核心指标,然后逐项考核,通过对多次评价结果的分析来衡量各学校的进步幅度。这些方法均含有增值评价思想,比单纯依据升学率或学生某一次的成绩考查学校教学质量有了进步。当然这些方法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学生个体关注较少。上述评价都是将学校所有学生成绩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计算,不关注单个学生的成绩,也没有将起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计算。因此,因为高分学生对学校排名贡献较大,教师关注更多,导致学校单纯以成绩为依据进行分层教学。

二是没有学校间的比较。上述评价考虑到了学校几个学期内的纵向比较,但很少有与区域内其他学校间的横向比较。

三是评价标准单一。上述评价是在核心评价指标基础上进行分项打分计算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立时考虑了占大多数的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对于优质学校考虑得比较少,因此评价结果难以促进优质学校的发展。

二、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增值性评价的实践研究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增值评价是在控制区域内学校生源、外部环境、学生家长等因素的前提下,对学校经过一段时间(一个学期和一个学年)发展达到评价指标程度或管理效果的考量。增值评价通过建立每次考试的“正态化分布常模(测验量表)”,追踪每个学生在总体常模中位置,即“入口、出口”的“正态化标准分”的发展变化,来取得学业成绩发展变化的定量、科学的数据;以每个学生进步的幅度即“增值”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计算方法,对学校(或教师)的教学效能做出定量评价。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增值评价体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关注学生学业质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增值评价是实施区域教育科研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区域监测推进过程中逐步生成反映区、片、校三级教育发展现状的大数据,通过分析大数据能够获取影响学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学校教师发展状况,学生从“入口”到“出口”的发展性变化等数据,为本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平台通过提供区、片、校三个层面可测量的、阶段性的教学结果,促使区域和学校构建“教学—监测—分析—改进”的教学内部循环及片区合作交流,使教学改进和评价之间循环往复、不断提升,建立以符合区域教育特色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1]。图1为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增值评价结构图。

(一)区域教育增值评价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区域教育增值性评价是评估区域某一所学校的学生在某一段时间内与另外一些学校的相似的学生群体相比,所取得的相对进步情况[2]。为了定量地测量学生学业的进步幅度,必须要有学生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信息。随着学生在校时间的增加,教师会预测学生的成绩能有部分提高。“净增值”是指通过学校教育使学生学习成绩超过预期成绩的部分。因此,只需把前测成绩带入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出预期成绩,再用正态化标准分数的后测成绩减去预期成绩,就得到了净增值。区域监测增值评价体系综合学生成绩背景和团体(学校或班级)总体背景两个水平单一变量的影响,建立正态化分布常模,将原始分转化为正态化标准分数,计算出前测成绩水平排名,将全区学生分成N个组,得到增值评价需要的增值、合成增值、预期成绩、学生净增值、团体净增值等指标。最后,通过比较不同学校的增值幅度来评价学校的增值情况。

(二)区域各学校增值评价的影响因素

当前,对区域内学校进行增值评价研究时,大数据的采集都纳入了区、片、校各层面的影响因素。对增值评价影响的因素可以归纳为学生学习背景、教师教学背景、学校育人环境等三个层面。学生学习背景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家庭环境,如:父母亲的学历、工作性质等,学生的性别、从小养成的学习惯、学习能力及个性、兴趣爱好、思维特点、态度等。教师教学背景包括教师学习经历、性别、个性风格、个人品质、教学风格等。学校育人环境因素包括学校性质(公立还是私立)、学校所处位置(城区还是乡村)、学校在校人数、师生比例、学校硬件、信息化程度、学校管理、校长治校理念等。在以学生学业成绩为评价重要指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以上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能够帮助学校通过增值评价,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和管理质量。

(三)区域教育增值评价的实施方法及策略endprint

1.基于增值评价的同步问卷调查与测试相结合的试卷命制方法

学生在校期间学业成绩一部分是显现的,通过试卷考核进行评价,还有一部是隐性的,要通过教师观察或问卷调查、课题研究推算出来。因此在区域命制试卷时,每一份试卷的最前面应设置与学生学业发展影响因素有关的同步问卷。同步问卷与学校课题研究相结合能够发掘出学校内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因素。因此,在进行试卷命制时,问卷内容要与学科测试内容相适应,问卷内容要服务于测试内容,设置同步卷时要有针对性,当问卷数据和测试成绩出来后要进行大数据分析,共性的问题要作为学校课题进行研究。在进行试卷命制时,设置同步问卷采集学生学业背景、教师教学背景以及学校育人环境等因素,通过问卷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寻找造成测试分数差异、学生学习分层、区域学校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揭示增值评价的内涵与本质,对区域统一测试的结果做出更为全面的评价。试卷命制时,同步问卷调查与测试相结合不只关注测试的结果,同时也看重学习起点和教学过程,形成的增值评价包含了学业水平及影响学业水平的各种因素,引导区域各学校注重背景因素,促进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3]。表1为同步问卷的基本内容:

2.注重差异,从排序评价过渡到增值评价

目前,学校进行成绩评价分析时,多采用“两率一分”(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通过排序,在考试中排名在前的就评价为优秀。此种评价唯分数论,只与试卷内容及考试标准有关,导致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局限于考试内容,将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变成了以排名为主的应试教学,从而使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局限于对分数的追求,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家庭背景、知识结构等,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多采用增值评价,即在评价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注重差异,关注学生发展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学校差异如同学生发展不同一样是普遍存在的,排序评价对区域内薄弱学校关注较少,这些学校的问题往往被掩盖在平均成绩之下。通过增值评价,能够关注到困难学生的点滴进步,关注到薄弱学校在管理、教学质量提升上的闪光点,对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区域内开展增值评价时,要关注学校的起点和教学过程,对区域内学校通过质量监测平台进行起点、过程及终点的长期跟踪,实现区域内教学质量的跟踪评价,并通过增值评价报告推动区域各校质量提升改进。

镇江市丹徒区教师发展中心根据区域特点研发的增值评价平台可以实现学校群体及学生个体的跟踪评价,学校及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指标的跟踪评价、分析比较,便于群体及个体进行教学反思与诊断改进。图2为区内某中学2013级学生从入校到中考成绩标准分的跟踪分析比较。

3.依据课程标准,以多元形式呈现增值评价结果

学生的学业质量发展情况是反映区域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学生在不同的课程领域表现出来的状态以及在认知领域表现出来的进步程度是评价学业质量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学业质量评价过于依赖排序评价,将学校和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分数,不注重分数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学生因此付出的代价。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同步问卷调查与测试,强化测试后的诊断与改进,可避免出现只用分数来衡量教学质量的问题。结合问卷采集到学生分数形成的原因,让分数背后的问题逐步显露出来。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将问卷数据化,把分数不能解释的因素用问卷形式呈现,再通过增值评价,以多元形式呈现给学校及学生,体现监测的内涵与本质,让学校及教师做出更为准确的价值判断。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平台采用多元形式呈现的增值评价,对每次监测给出的评价报告不再是单一的分数指标排序,而是提供全区各种评价指标,既包括基础的“二率一分”,也包括基于标准分的常模比较,便于学校、教师、班主任、学生根据需要进行组合查询与评价,然后进行相应的诊断与改进。每次区域监测后,都将增值性评价报告反馈给学校。增值性评价报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认识领域的评价结果,另一方面是基于问卷的背景因素的评价结果。通过向学校及时反馈增值性评价报告,能达到改进区域教学质量的目的。如图3所示,通过雷达图按照英语学科试卷命制双向细目表中知识能力点维度进行评价反馈,有助于研训人员及学校发现某一学科中的某一方面的教学问题,从而进行跟进诊断。

4.遵循服务性原则的评价结果的反馈及使用

区域进行增值性评价时,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自主性,引导学校开展自主评价。基于学生和学校发展过程的增值性评价是学校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保障,因此区域、片区及学校各级研训人员和教务人员在进行评价结果的反馈及使用时,要遵循服务性原则,包括试卷的命制、问题的设计、测试工具的使用等都要做好服务及指导,这样才能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反馈的真实性。区域开展的各类测试通过学业监测平台形成大数据,并对其进行跟踪分析,通过增值评价反馈给各学校,学校根据区域常模对标找差,进行教学诊断改进。学校及学生通过账号登录进行班级及学生个人的学业查询及跟踪比较,通过成绩分析与诊断说明,以及各类散点图、柱状图、雷达图等各种可视化的图表进行增值呈现,更好地体现过程评价为学校和学生个人服务的目的。区域进行增值评价反馈时,淡化学校间的横向比较,重视学校内部历次评价间的纵向比较,以发现问题为出发点,真实服务于学校课堂教学。通过基于服务的增值评价反馈,让学校不仅关注课堂,更要关注影响教学的相关因素。学校要借助学业监测平台,注重起点和结果,并关注过程和质量,通过跟踪一学年或者整个学段学校和学生的动态质量曲线,引导管理人员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干预,提醒学校、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及时调整和修正。

三、区域开展教育质量增值评价的反思与展望

近年来,镇江市丹徒区利用标准分对区域学校进行增值评价,改进了区域评价模式,充分利用数据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和指导作用,让评价更好地为区域教育、学校教学、学生成长服务。区域教育增值评价,一方面能够帮助教育主管部门考查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诊断教学现状;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校关注学生学习的影响因素,引导学校进行分层教学。区域开展学业质量的增值评价充分考虑了学校及学生的原有基础和进步情况,使得区域内城乡学校或班级得到相对公平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淡化校际比较,重视校内的发展性评价,使区域内学校更加注重提升内涵,挖掘自身潜能。endprint

(一)区域教育质量增值评价应用还须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教育质量增值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取决于基于本区域教育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适应学校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的信度,能够通过增值评价将不同学校和评价对象统一到相同的评价体系中,以便于跟踪比较。完善区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时,还要充分考虑影响学业的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应尽可能地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查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考虑文化水平的基础上,还应将德、智、体、美、劳等包含在内。通过多次评价实践统计出各个因素的作用大小及其作用方式,适当调整评价指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价也成为教学质量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增值评价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通过增值评价,进行分层教学,促进区域学校均衡发展

区域进行学业水平增值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校进行基于课程标准的分层教学,通过评价发现学校特色、学生个体差异,并根据评价反馈找出学校、班级、学生差异形成的原因,然后促使学校进行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实施,进行分层教学,逐步缩小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传统评价用某一次成绩来衡量学校或学生个体,增值评价从学生的入口到出口进行过程性的跟踪,公平、科学、全面地评价学校,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增值评价让学校从重学生成绩到重教学过程,从重生源质量到重学生培养,从讲客观条件到研究主观因素,从单纯关注中、高考结果到重视教育全过程。增值评价能够充分显现薄弱学校所付出的努力,从而科学全面地反映区域内每一所学校所取得的成绩。

(三)大数据与增值评价相结合,不断创新完善增值评价系统

通过几年的积累,区域学业质量监测平台已经采集了海量的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及学生个体对评价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区域将通过互联网平台将数据逐步图形化、可视化,并通过短信、微信等媒介向不同群体进行有选择性的发布,让家校联系更加便捷。区域相关部门也将通过大数据平台,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使评价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部分,凸显增值评价的诊断、改进与激励作用,让学校通过增值评价更好地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让教师从关注学生分数到追求学生的个体成长,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通过基于增值评价的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实践研究,将学生全面发展质态把握、教学质量的过程研究、学生学业影响因素分析等诸方面逐步融入到区域教育评价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增值评价体系,促进区域教师和研训人员自觉改变教学行为及研训方式 ,切实提升区域教学质量,为区域学校均衡发展服务[4]。

参考文献:

[1]韩江萍.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的成功案例——关于上海市“绿色指标”评价机制的现实意义[J].基础教育课程,2014(04).

[2]任玉丹.英国学校增值性评价模式对推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1(05).

[3] 熊志权,李自立.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学业质量差异化评价研究与实践——来自广东省珠海市义务教育综合评价改革的案例[J].中国考试,2015(12).

[4]熊善军.大数据支撑下的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实践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6(02).

增值评价 篇5

增值型内部审计能够全面提升企业社会价值、资产价值、信用价值和人本价值,最终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及企业竞争力的审计目标。

内部审计在农村金融机构中主要发挥以下增值作用: 第一,评价农村金融机构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内部控制情况,为农村金融机构正常运转提供一定程度保障;第二,内部审计以独立、 客观的角度为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咨询服务,优化各个环节,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协调成本。

二、农村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价值增值评价体系构建

文章选择平衡积分卡作为农村金融机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评价体系的原因如下:一是内部审计部门仍然被视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一个费用中心,其为金融机构增加价值的评价单纯依靠财务指标难以有效准确的评价,需要平衡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二是内部审计部门为农村金融机构增加价值更多的体现在为其“ 客户”增加价值,从“ 客户” 层面的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三是平衡积分卡是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匹配的最佳评价模型,而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必须以助推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战略目标为根本。

1、评价指标的选择

评价指标的选择突出重要性、可理解性、直接性的原则,为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建立一个清晰、明确的评价体系。

( 1) 财务维度

内部审计活动能够识别并改善农村金融机构在日常运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有助于减少其成本,提高其运营效率和效果,内部审计的直接增值可以通过发现其潜在的成本节约。 因此,财务维度我们选取以下两个:一是全年审计费用节约额占总预算的百分比;二是提升其他部门的生产率。

( 2) 客户维度

内部审计部门的客户包含董事会等管理层以及被审计单位等部门, 由于董事会等管理层是股东利益的代表, 所以从这个角度设计的指标反映的是内部审计部门对股东价值贡献。

因此,客户维度选取以下几个指标:一是董事会等管理层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时间,该指标从侧面反映了内部审计的效果;二是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意见或建议的比例,该指标可以反映内部审计提出的建议的质量;三是董事会等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满意度,管理层的满意度越高,表明内部审计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贡献越大;四是被审计单位的满意度,该指标可以反映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服务的认可程度。

( 3) 业务流程维度

内部审计的业务流程是执行审计计划,完成审计目标, 展现内部审计部门价值的支撑,其最终的结果体现在价值增值的度量上。 因此业务流程的维度选取以下两个指标: 一是审计工作计划完成百分比;二是有价值的审计建议的数量。 有价值的审计建议能够促进农村金融机构战略目标的实现,即该审计建议能够改善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和效果。

( 4) 学习与成长维度

学习与成长维度反映的是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知识结构等综合素质,实际上是其他三个维度的驱动因素, 是提升内部审计效率、执行审计计划、实现内部审计增值基础。 本文在该维度中选取一个指标,即内部审计人员人均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课时量,反映内部审计为组织培养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人才的价值增值。

上述指标的选择均依据内部审计突出价值增值的量化处理。

2、评价指标量化及权重设定

我们对平衡积分卡评价体系的九个指标均进行定量处理,针对各指标权重的设定,本文采用专家判断打分法的方式进行。 通过向某国有大型银行内部审计部门13位内审工作经验非常丰富的审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以各专家打分结果的算术平均数得出各指标权重比例见表1。

指标得分 = 对应档次下限得分 +( 对应档次上限得分 - 对应档次下限得分)*( 实际发生数 - 对应档次下限发生数)/( 对应档次上限发生数 - 对应档次下限发生数) 。

为根据每个指标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我们将定量指标分为优秀、良好等五个档次,每个档次有分数参考范围, 详见表2。

三、农村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价值增值评价体系实证应用

某农村金融机构审计部门查处了大量违规违纪行为, 暴露和深挖了许多经济案件,促进了该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和业务经营的健康发展。

为检验上述评价体系的实用性与准确度,本文根据某农村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部门2013年价值增值各指标情况, 依据上述评价体系对该部门的价值增值进行考核评价,最终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计算得出,该内部审计部门价值增值评价体系得分为95.38分,其中财务、客户、业务流程维度均表现优异, 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作用。 该评价结果与该农村金融机构2013年在全省内审系统获得先进内部审计单位是相符的,说明该评价体系对于评判内审部门价值增值作用水平是可行且有效的。

四、结论

基于平衡积分卡的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将组织的战略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和指标,从而促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组织的目标服务。 本文对各考核指标所占权重的计算采用的是专家判断打分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对专家经验依赖程度较大,后续在该方面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摘要:文章首先用平衡积分卡作为农村金融机构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体系;然后从财务维度等四个维度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并对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赋值;最后利用平衡积分卡对农村金融机构增值型内部审计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农村金融,增值型,内部审计

参考文献

[1]刘澄、闫学文:企业内部审计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内部审计,2012(6).

[2]张其镇:基于BSC的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评价探析[J].审计与理财,2012(6).

[3]刘荣:运用平衡记分卡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层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2.

[4]闰学文、刘澄等:基于价值导向的内部审计评价体系研究:理论、模型及应用[J].审计研究,2013(1).

增值评价 篇6

IIA对定义中所提到的“增加价值”作了如下解释:“组织存在的目的是创造价值, 或者使组织的所有者、其他股东客户受益。组织提供价值的方式则是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 并且通过利用资源推销这些产品或者服务。在收集、理解和评估风险的数据时, 内部审计人员对组织的运营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并提出了一些改进运营的建议, 而这对于组织来说都非常有益。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咨询、建议、书面报告或者其他形式向合适的管理人员或运营人员传递这种非常重要的信息。”

二、公司治理导向视角下的内部审计增值

(一) 公司治理概念的界定

公司治理或组织治理是一个经常被监管者、投资者、注册会计师和懂事会使用的、含义广泛的概念。前SEC主席Arthur Levitt强调了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他指出公司治理是“有效市场监管不可或缺的过程, 是公司管理层、董事会和它的财务报告系统之间的一种关系”, Levitt关于公司治理的定义反映出了监管者的立场及其对财务报告的关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1999) 对公司治理给出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定义“公司治理是一种据以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 诸如, 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并且清楚地说明了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同时, 它还提供了一种结构, 使之用以设置公司目标, 也提供了达到这些目标和监控运营的手段。”

(二)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价值分析

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多层次, 如股东和董事会之间的代理关系, 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代理关系, 相对应的公司治理也是多层次的。由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定位知, 内部审计涵盖了公司治理的各个层次, 所以内部审计通过对公司各代理层次进行控制、监督和评价从而在内部治理中发挥基础作用。同时由于内部审计向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的报告机制, 决定了内部审计在以董事会为治理核心的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IIA《准则》2130规定:“内部审计活动应该评价公司治理过程并提出改进公司治理的恰当建议, 以实现下列目标: (1) 在组织内部推广恰当的道德和价值观; (2) 保证有效的绩效管理和责任性; (3) 向组织内部有关部门有效传达风险和控制信息; (4) 有效协调董事会、外部审计师及管理层与内部审计师之间的工作和信息沟通。内部审计师应当对组织内与道德相关的目标、项目以及活动的设计、实施及效果进行评价。”Hermanson Rittenberg则认为, 公司治理的主题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个是控制的有效性, 另外一个是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内部审计通过为审计委员会“效力”参与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是“审计委员会的耳目”。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具体作用可以归纳为: (1) 系统评估控制环境, 对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测试。 (2) 评价管理层执行控制过程的有效性。 (3) 对风险控制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4) 对管理层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评价。 (5) 执行审计委员会的欺诈分析和特别调查。 (6) 对高层基调进行独立评价。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价值, 主要体现为企业内部审计在董事会的领导下, 致力于改善内部治理结构和机制的服务活动, 并向其报告审计情况, 让其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并据此采取措施促进和帮助管理层有效履行其受托责任, 进而减少代理成本, 提高管理绩效, 促进企业价值增值。

公司治理不仅是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一种权力制衡机制, 更是维护组织所以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机制。随着公司治理功能的发展, 内部审计也在以往遵循性和财务性的传统审计工作基础上扩大到保证咨询服务方面, 已从传统的“查错防弊”提升为“帮助企业增加价值”。这与公司治理的目标, 即维护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一脉相承。内部审计的存在, 客观上会对组织内的经营管理者和其它职能部门产生威慑作用, 使其不得不维持良好的控制系统, 并努力改善工作绩效, 更好地履行其受托责任。这种被动的自律行为客观上导致了组织价值的增加。

三、基于GAIN绩效指标的修正平衡记分卡内部审计增值评价模型

(一) GAIN绩效指标

Ziegenfuss (2000) 在IIA的支持下依据GAIN (全球审计信息网) 所进行的内部审计绩效指标调查所得到的审计绩效指标是最受认可的审计绩效评价指标, Ziegenfuss通过检验84个GAIN绩效指标, 最终识别出了25个对首席审计官最为重要的绩效指标 (表1) 。

(二) 运用公司治理导向理念修正的平衡计分卡模型

平衡计分卡, 自1992年Robert S.Kaplan&David P.Norton提出以来, 历经十四年的发展, 其架构已基本成熟, 被《哈佛商业评论》评选为近七十五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工具之一。平衡计分卡是一个综合评价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指标评价系统, 它由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 为每一部分设计适当的评价指标, 赋予不同的权重, 形成一套完整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平衡计分卡用驱动绩效的指标, 辅助财务指标衡量过去绩效评价的不足, 其目标和评价指标是从组织的愿景与战略衍生而来, 透过四个层面:财务、顾客、企业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来考核一个组织的绩效, 组成平衡计分卡的架构。平衡计分卡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优越性非常明显, 因此, 自创建以来在西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内部审计的特殊性, 其价值主要体现为企业内部审计在董事会的领导下, 致力于改善内部治理结构和机制的服务活动, 并向其报告审计情况, 让其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并据此采取措施促进和帮助管理层有效履行其受托责任, 进而减少代理成本, 提高管理绩效, 促进企业价值增值。因此, 平衡计分卡模型不能完全适用于内部审计价值评价, 因此, 本文依据公司治理导向审计理念对平衡计分卡模型就行了部分修正, 以便更加适用于内部审计价值评价。我们保留了平衡计分卡模型中的学习和成长维度和内部业务流程维度, 对客户维度内容仅行了修正, 提出了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层需求及评价的概念。去除了财务维度, 增加了审计成果价值评价维度 (图1) 。

(三) 基于GAIN绩效指标的内部审计增值评价指标体系

GAIN (全球审计信息网) 提供的内部审计绩效指标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调查和征求意见后形成的,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Ziegenfuss运用统计手段识别出的这25个绩效指标包含了影响内部审计绩效的大部分主要因素, 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将GAIN绩效指标与修正后的平衡记分卡模型相结合, 能够更好的为内部审计增值评价提供指导 (图2) 。

四、结语

本文运用公司治理导向理念对平衡计分卡模型中的客户维度内容仅行了修正, 提出了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层需求及评价的概念。去除了财务维度, 增加了审计成果价值评价维度, 使其更适用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评价。并将最具意义的25项GAIN绩效指标融合进修正后的平衡计分卡模型。为内部审计价值增值评价提供指导。

增值评价 篇7

1. 并购增值。

并购增值是两家企业并购后权益价值超出并购前两家单独存在时的权益价值之和的部分。企业进行并购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是为了扩大经营规模, 降低成本费用, 有的是为了增加市场份额或消灭竞争对手, 也有的是为了分散投资风险等, 但主要的动因是通过并购给股东创造价值。并购增值来源于并购协同效应, 是资源整合所带来的价值。

2. 并购增值的计量。

(1) 并购总价剩余法。并购总价剩余法, 是指通过估计两企业并购后的权益价值, 计算并购后企业权益价值增值的方法。设并购方企业和目标企业在并购前的权益价值分别为SA和SB, 并购后企业权益价值为SAB, 则并购增值为:

(2) 折现并购增量现金流量法。增量现金流量折现法, 是指通过折现并购后企业每年的增量现金流量来计算并购后企业权益价值增值的方法。增量现金流量的计算通过预计并购后销售收入的增加额以及成本节约额而得到。

设并购后第t年企业销售收入比未并购时并购双方合计销售收入的增加额为:

其中:△St表示如果并购, 预计并购后企业第t年的增量销售收入;

SAB, t表示如果并购, 预计并购后企业第t年的销售收入;

SA, t表示如果不并购, 预计并购企业第t年的销售收入;

SB, t表示如果不并购, 预计目标企业第t年的销售收入。

设并购后第t年企业产品成本与没有实施并购时并购双方合计产品成本相比的节约额为:

其中:△Ct表示如果并购, 预计并购后企业第t年的产品成本节约额;CAB, t表示如果并购, 预计并购后企业第t年的产品成本;CA, t表示如果不并购, 预计并购企业第t年的产品成本;CB, t表示如果不并购, 预计目标企业第t年的产品成本。

因此, 并购后第t年属于企业股东的增量自由现金流量为:

其中:T表示企业所得税税率;△It表示企业第t年需追加的投资额。

设λ为追加投资占增量自由现金流量的比率, 则△It=λ (△St+△Ct) (1-T) , 故:

并购增值为:

其中:ks表示并购后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率。

并购后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率在并购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率的基础上考虑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加以调整得到。

二、并购增值分配率

1. 支付对价及其方式。

并购支付对价是指并购企业为取得对目标企业净资产的控制权而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放弃的其他有关资产项目或有价证券的公允价值。支付对价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现金支付, 二是股票 (或股权) 支付。企业并购也有两种类型:一是兼并合并, 即收购目标企业全部资产或100%的股权, 目标企业失去法人资格;二是控股收购, 即收购目标企业部分股权以达到控股目的, 目标企业法人地位保留。不同的并购类型和支付方式下, 并购增值分配率的计算有所不同。下面以兼并合并类型和现金支付方式为例, 说明并购增值分配率的计算以及其在评价支付对价合理性中的应用。

2. 并购增值分配率计算。

在收购全部资产并采用现金支付方式下, 目标企业的收益全部来源于支付溢价。支付溢价是支付对价高过目标企业权益价值的部分。目标企业获取的支付溢价是并购增值的一部分, 剩余部分由并购企业享有。目标企业获得的并购增值份额占并购增值总额的比例称为并购增值分配率, 可分为目标企业的分配率和并购企业的分配率, 两者之和为1。

目标企业获得的并购增值分配率为:

并购企业获得的并购增值分配率为:

3. 并购增值分配率与支付溢价率的关系。

因为支付溢价率为:, 所以, 并购增值分配率与支付溢价率的关系为:ηB=γSB/△V, 或ηA=1-γSB/△V。

这表明支付溢价率越大, 目标企业获得的并购增值分配率越大, 并购企业获得的并购增值分配率则会越小, 说明目标企业能分配到更多的并购增值份额。

三、并购增值分配率的应用

并购增值分配率能直观地反映出并购双方的利益分配比例。如果目标企业获得的并购增值分配率越大, 则并购企业获得的并购增值分配率就会越小。因此, 并购企业通过测算并购增值分配率有助于判断其支付的对价是否过高。

1. 并购增值分配率的影响因素。

(1) 支付溢价率。目标企业的并购增值分配率与支付溢价率成正比, 表明支付溢价率越大, 目标企业获得的并购增值分配率越大。支付溢价率是评价支付对价合理性的重要指标, 因此并购增值分配率与支付溢价率一样, 具有评价支付对价合理性的作用。

(2) 目标企业权益价值。在支付溢价率一定的情况下, 目标企业权益价值越大, 则支付的溢价越多, 目标企业获取的并购增值分配率越大。因此, 企业并购当中“大鱼吃小鱼”相对容易, 因为目标企业权益价值较小, 支付溢价相对较低。支付溢价与目标企业权益价值和支付溢价率相关, 支付溢价越大, 对目标企业越有利, 而对并购企业越不利。

(3) 并购增值。在支付溢价率一定的情况下或支付溢价率和目标企业权益价值一定的情况下, 并购增值越大, 目标企业的并购增值分配率越小。可见, 在支付溢价率一定的情况下, 并购双方协同作用越大, 目标企业获取的并购增值的相对份额就越小, 对并购企业就越有利。因此, 在企业并购实际操作中, 并购企业在选择目标企业时要特别关注是否存在协同效应及其大小, 对于没有协同效应或协同效应不大的并购方案要坚决舍弃, 不能好大喜功, 否则欲速则不达, 并购企业将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

(4) 支付方式。在现金支付方式下, 目标企业股东只获取了支付溢价部分的并购增值, 并购完成后, 不能再享有并购增值的剩余部分, 而且目标企业股东因获得资本利得而需缴纳所得税, 这些都使得目标企业要求更高的支付溢价率。在股权 (或股票) 支付方式下, 因为目标企业股东在并购后拥有并购企业的股票 (或股权) , 将有机会继续享受并购所带来的除溢价部分之外的并购增值, 尽管支付溢价率相对低些, 但目标企业获取的并购增值分配率实际上可能并不比采用现金支付方式低。西方企业并购支付方式效果有关实证研究资料表明:美国企业在并购公布当月, 在现金支付方式下, 目标企业的超额正常收益率为42.29%, 而并购企业超额正常收益率为3.56%;在全部股票支付方式下, 目标企业的超额正常收益率为25.90%, 而并购企业超额正常收益率为-2.23%。这说明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给双方带来的并购增值要比采用股票支付方式大, 支付方式不同将影响人们对并购增值大小的预期。这也是资本市场对支付方式信号所产生的反应:采用现金支付方式被认为是并购企业有较多的现金流, 对并购较有信心;而采用股票支付方式则被认为是并购企业股价被高估, 自身现金流量不足, 因而对并购信心不足。

2. 并购增值分配率与其他指标的比较。

(1) 与支付溢价率的比较。并购增值分配率与支付溢价率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支付溢价率越高, 目标企业获取的并购增值分配率越大。如果并购企业是上市公司, 则支付溢价就是每股收购价格高出目标企业股票价格的部分。支付溢价率计算比较简单, 尤其对于上市公司, 其股票都有市场价格。并购增值分配率计算比较复杂, 需要测算并购双方产生的并购增值。并购增值是并购双方在并购后未来年份产生的协同效应即并购增量自由现金流的现值, 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实际测算也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就限制了并购增值分配率在评价支付对价合理性中的推广和运用。但是, 有时候缺点也正是其优点, 正是并购增值分配率需要测算并购双方的协同效应, 这就有利于并购方在实施并购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并购双方的协同效应, 避免了无效并购。

(2) 与支付倍数的比较。支付倍数是指支付对价与目标企业在并购宣告前 (一般以1年为期) 有关收益指标 (如净利润、息税前利润、现金流量等) 之比, 或与并购宣告日目标企业资产账面价值 (如账面净资产、账面总资产等) 之比。支付倍数是财务指标, 属于静态指标, 只能在相同或类似并购案例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因为净利润相同的两家企业, 其未来增长模式不同、资产盈利能力不同, 将导致两家企业的权益价值相差很大。因此, 利用支付倍数评价支付对价合理性的首要问题就是分析目标企业与并购企业之间的差异因素, 根据差异因素修正并购案例的支付倍数, 用修正后的支付倍数评价目标企业的支付对价合理性。并购增值分配率属于动态指标, 并购增值需要考虑并购双方的未来发展状况和协同状况以及时间价值、风险溢价等因素。任何并购实质上都是并购增值创造及其分配问题, 并购增值分配率更直接地揭示了这一关键问题所在。

总之, 并购增值分配率尽管存在一些缺陷, 如测算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也没有一个现成的固定评价标准, 但它明确揭示了企业并购的本质问题, 在未来的企业并购分析中必将越来越多地被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所熟知和运用。

参考文献

[1].胡玄能.企业并购分析.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增值评价 篇8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 高等院校逐渐转变为办学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样化、资源配置市场化、“校、院、系”管理层次化的事业法人实体, 高校运营内外部环境的多变和竟争的激烈使高校面临着诸多风险,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和健全成为实现高校健康有效发展的有力保障。随着高校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和期望不断提高, 高校内部审计向价值增值方向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二、高校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体系———以A大学为例

(一) 确定评价指标

在财务维度上, 主要侧重于成本控制与创造的直接组织价值, 包括审计成本节约、咨询工作带来的价值增加, 如查处财务舞弊挽回的损失、查处违规资金占用挽回的损失和查处不合理使用的浪费金额、提供咨询和建议等服务带来的效率的增加等。

在客户维度上, 对于内部审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满足投资者、高管层等的需求与期望, 达到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目的。而内部审计部门与投资者、高管层等的沟通交流, 为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提出的相关建议可以间接提高企业绩效。

在内部业务流程维度上, 涉及到学校各个部门, 可以设置教学质量评价、科研能力评价、就业服务评价等指标, 使各部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 为顾客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同时设计毕业生调查跟踪、就业困难服务等指标, 提供更加优质合理的售后服务, 为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学习与成长维度上, 为弥补高校的实际能力与实现突破性业绩所必需的能力之间的差距, 可以设计内审人员自身学习素质构成以及自身成长能力构成两个方面, 前者指内部审计人员教育水平、社会经验、执业认证、职称水平等, 后者包括对内部审计人员培训支出、差旅费支出等情况。

(二) 确定指标权重

在建立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A大学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后, 需要采用层次分析法, 根据管理学家斯塔的相对重要性等级表把同一层次上的各指标进行比较估分, 并列出比较矩阵, 按照下式计算出每项指标的相对权重, 最后得到各指标权重。

式中:Wi—该项指标的权重

n—标准体系中指标的个数

i—行号

j—列号

aij—相对重要性等级

我们假设A大学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比为1:2:3:4。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可以得到第一层次指标的权重, 写成矩阵形式, 见表1。

根据公式的计算以及指标权重矩阵可以得到四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5、0.18、0.195、0.475。

以学习与成长的四个指标为例说明第二层次的指标权重计算, 见表2。依照此种方法, 可以分别计算得出其他三个层次指标的权重。其中, 我们假设A大学内部审计人员经验、具有执业认证的员工比例、内部审计人员平均教育水平、员工培训支出增长率的重要性之比为1:2:3:3, 其中, Ui=Wi*1/nΣ (bij/Σbij)

同时, 我们需要计算一致性指标CI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CI=0表示矩阵满足完全一致性, CI越大表示矩阵的不一致程度越严重。为了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否能在可承受的满意度范围内, 在层次分析法中, 我们将CI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 I进行比较, 即CR=CI/R I。

(三) 建立评价模型

高校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体系是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综合评价, 用模型表达为:

高校增值型内部审计有效性评价值=Σ (每个指标的评价值×各指标权重)

为了操作方便, 该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评价值都在0至100之间取数, 各维度指标的设计及其权重可以由评价主体根据信息需求主体的评价侧重点灵活确定。

该评价体系根据得分区间可以确认高校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有效性等级。如果得分在90至100之间, 评定等级为“优”;如果得分在80至89之间, 评定等级为“良”;如果得分在70至79之间, 评定等级为“中”;如果得分在60至69之间, 评定等级为“合格”;如果得分在0至59之间, 评定等级为“差”。

我们通过向A大学内部审计专家和高校教师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让他们根据目前A校运营状况和现行战略对各项指标的有效程度进行评分, 将评价值乘以各指标权重可以得到加权平均分数, 根据得分所在区间确认内部审计的有效性等级, 进而得出高校增值型内部审计有效性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三、结论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继续发挥“查错防弊”传统功能的同时, 更应该关注高校整体价值的提升, 以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帮助高校完善治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和效果, 最终实现促进高校价值增值的目的, 确保增值型内部审计在高等院校的运行更加持续、有效。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 对高校增值型内部审计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设计指标、确定指标权重从而进行评价。高校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开展依赖于不断完善的高校内部审计体系, 依赖于不断改进的高校风险管理体系, 依赖于不断改善的高校治理机制, 依赖于不断提升的审计人员素质, 在审计观念与思路上不断创新, 从而确保增值型内部审计在高校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运营治理中发挥作用, 促进高校价值增值。

参考文献

[1]陈凡, 洪少丹.高校增值型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14年10月:26页~29页.

[2]王娟, 祁金祥.探析高校增值型内部审计[J].内控与审计.2014年12月:41页~43页.

[3]李斌, 李小波.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比较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2年第2期.

增值评价 篇9

1.1 公立医院的特征

公立医院是指政府举办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医院, 公立医院是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单位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 有其自身的特点。公立医院的经营目标具有公益性、其重大事项的决定缺乏独立性, 公立医院多为集医疗、科研与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组织, 其经营管理活动比一般企业管理更加复杂, 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非常高。

1.2 公立医院对内部审计的需求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一个子集, 也是扎根在公立医院内部的审计机制, 是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的自我调控机制。内部审计通过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经营活动等进行的审查, 并做出独立、客观的评价, 就促使医院的管理更加科学化, 从而保证公立医院实现公益性的目标。它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就使得公立医院内外利益相关者对内部审计机构职责有所要求。

2 公立医院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施

2.1 增值型内部审计

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传统财务审计、管理审计和继承和拓展, 也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一次重大变革。在这个发展阶段上, 审计理念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内部审计目标既是帮助组织实现组织的目标;内部审计关注的焦点是组织的风险识别和防范;审计策略强调让被审计人员参与到内部审计中来, 并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 而且更要善于解决问题。总的来说, 为组织增加价值就是内部审计自身存在的价值。

2.2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施途径

内部审计主要通过提供咨询服务和监督, 以此达到减少组织损失并实现其增值的作用。目前,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已经拓展到企业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三大领域, 因此公立医院要实施增值性内部审计也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在医院治理方面,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价值体现在内审部门以医院的目标和发展战略作为其工作的核心目标开展工作, 参与和监督院内的重大经济事项, 定期报告审计情况, 促进公立医院价值增值。

在内部控制方面, 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的一个职能部门, 通过参与被审计部门的采购、建设、投资等经济行为, 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地发现医院在经营活动中和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

在风险管理方面, 内部审计的价值体现在其通过审计工作, 向被审计部门和医院管理层所反映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并且去除风险管理的有效做法, 以此增强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前瞻性, 进而增加医院的价值。

3 公立医院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体系建立

3.1 评价内容

对于公立医院而言,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施评价即对医院实施内部审计工作的合规性、有效性和效益性进行的评价与衡量, 以此确定其在实施过程中是否遵循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并且能够高效优质地完成审计任务, 以此实现增加组织价值的目标等。

3.2 平衡计分法

平衡计分卡是1992年由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提出来的。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基于战略的综合评价方法, 该方法将对内部审计的评价分为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 每个维度都有自己的目标和具体指标, 平衡计分卡对于增值型内部审计实施情况的评价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3.3 评价体系建立

传统的内部审计评价模型没能全面的评价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评价应该包括外部评价、内部评价和自我评价三部分。本文基于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工作特点, 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评价主体的角度出发, 对平衡计分卡方法进行修改, 构建包括高级管理层、被审计部门、外部审计、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五个维度的评价体系 (如图1) , 并设计出具体评价指标。

3.3.1 高级管理层

这一维度的目标 (A1) 是:“为了实现医院价值增值的目的, 如何满足管理层的需要?”具体指标 (A2) 包括: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满意度和重视度;建设性审计意见/被采纳意见所占的比例;内部审计节省的费用;内部审计的成本等。

3.3.2 被审计部门

在公立医院内, 内审部门需要对基建、总务、采购、设备、信息、科研、财务等相关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和监督。这一维度的目标 (B1) 是:“为了保障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如何对被审计部门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具体指标 (B2) 包括:被审计部门关于内部审计的看法;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如何;审计建议的执行情况;审计工作对日常经营活动的影响程度;内部审计节省的成本等。

3.3.3 外部审计

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 专业性较强, 需要和外部有资质的专业审计机构进行合作。这一维度的目标 (C1) 是:“如何与外部审计合作?”具体评价指标 (C2) 包括:与外部审计交流的频率;对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利用程度;内部审计的协调所能减少的外部审计时间等。

3.3.4 内部业务流程

内部业务流程是内部审计绩效的基础, 是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这个维度的目标 (D1) 是:“如何开展审计工作?”具体评价指标 (D2) 包括:审计计划完成的比例;重大审计发现和建议的数量;不同内容的审计流程;从接收材料到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限;争议的解决等。

3.3.5 学习和成长

随着新医改的深化, 公立医院的发展战略也要随之调整, 内部审计服务于医院的战略管理, 因此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并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一维度的目标 (E1) 是:“如何持续提高竞争力并创造价值?”具体指标 (E2) 包括:审计人员的专业和教育程度;具有资格证书的员工比例;审计经验;内部审计培训时间;内部审计人员参与重大审计项目的次数等。

4 结语

本文以公立医院自身的特征为基础, 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三个领域对内部审计增值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并以探索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的实施途径。为了确保增值型内部审计实施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本文以平衡计分卡理论为基础, 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施评价进行了研究, 并在传统内部审计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和特点而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了公立医院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模型, 这也对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的实施和评价起到了较强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红英.对现代内部审计业绩评价模式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 2006 (04) .

[2]柯善华.浅议内部审计如何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J].当代经理人, 2006, 4.

[3]蒲丽丽.发挥内审作用增加企业价值[J].西部财会, 2009, 11.

[4]徐华.基于风险管理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实施[J].财会通讯, 2012 (03) .

[5]高文进, 刘介星.基于价值增值视角的内部审计功能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1, 4.

【增值评价】推荐阅读:

增值探讨05-16

建设增值05-23

增值平台05-31

投资增值07-04

增值评估07-13

经济增值07-31

增值收益08-10

增值审核08-19

增值路径09-07

增值利用10-13

上一篇:大学章程建设下一篇:失地农民现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