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交流社区

2024-06-19

分享交流社区(精选11篇)

分享交流社区 篇1

一、前言

信息分享在日常生活中已无所不在, 通常当人们有信息需求时, 会通过图书、报纸、电视或广播等解决问题, 但许多人最先采取的解决问题方式为咨询身边的人。在日常生活里, 经常有与人交谈的机会, 便有可能分享或获取有用的信息, 信息分享便是将个人所获取的信息再传递给他人的过程。此外, 在学术的环境中, 信息分享对于学者而言是重要的信息获取方式, 彼此合作寻求与分享, 可以将研究成果发挥到极致, 同时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更为信息分享提供了可以向其它网络使用者传递信息的机会。

网络社区并非纯粹只是一个虚构的空间, 它是借助网络或网页来形成、运作与发展的, 与当前的网络信息、媒体及传播科技等息息相关。通讯技术的进步改变社会结构, 使得团体的建立是以共同兴趣而不是地理空间为基础。互联网的兴起, 使得通过网络通讯方式的人际互动关系也日渐频繁, 网络工具的普遍使用让网络使用者互动方式产生了特有的交往行为。网络社区是源自于计算机中介传播所构建的虚空间, 是一种社会集合体, 它的发生来自于虚拟空间上有足够的人、足够的情感与人际关系。对网络社区定义必须涵盖一个重点, 即具备“互动沟通”的功能。网络社区不像传统社区一样具有实体形式, 虽然无法看见但却是真实存在的社交关系, 人们通过网络便能进行沟通。网络上的社区之所以能形成, 前提是要有一群拥有共同兴趣、爱好、话题或特性的人, 彼此对于交换讯息有相同的兴趣。因此, 网络社区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个体, 借助网络信息科技, 在一定的期间内, 在特定的信息空间中, 通过信息交换的模式交流互动及资源共享, 建立人际关系并借此累积知识。整体而言, 网络社区是通过网络与其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彼此分享共同的兴趣, 通过这样的活动, 参与者与社区其他成员建立了关系, 和社区结合为一个整体。

二、网络社区的类型及成员角色

网络社区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把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行互动与分享, 因此, 网络社区按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类型。首先从互动层面而言, 依据人类的四大基本需求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兴趣型社区、人际关系型社区、幻想型社区、交易型社区。其次从消费者环境角度, 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地域型社区、人口结构型社区、主题型社区。每一个网络社区重视的需求程度不一定相同, 然而若网络社区仅重视其中一种需求, 那网络社区的发展成功机会将会微乎其微, 因此网络社区也可能同时包含不同类型网络社区特色, 成为一种强大的混合体型社区, 同时满足多种需求的能力, 让网络社区充满生命力。

虽然网络社区类型依不同的角度看法有所不同, 但从中可以发现, 即便探讨的视角不一样, 社区拥有共同的兴趣仍是每种类型社区构成的主要因素。早期网络社区主要是以兴趣为基础, 现今许多网络社区网站的分类方式根据其它不同的因素, 但其建立的目的和成员讨论的重心多数仍以共同兴趣为主, 也因此在网络社区的定义中, 社区成员拥有共同的兴趣是所有学者都一再强调的概念, 也是聚集成员的最大原因。

网络社区的成员是社区最主要的角色, 成员的角色和贡献是逐步发展的, 其主要有四种角色:浏览者、建设者、使用者和购买者。网络社区应以“会员间的归属感”为中心, 提供珍贵丰富的内容、对品牌 (该网络社区) 有强烈的认同感、对其他成员有强烈志同道合的感觉、可以借助网站产生会员之间彼此的互动、对该网络社区的发展有参与机会、以及会员间借助该网络社区产生或拥有共同利益。由此可以发现, 精确合适的内容和对社区品牌的认同即社区网站需要具吸引力的内容, 此外能与他人互动和找到志同道合的成员增加会员的互动, 进而参与网站发展或成员间彼此互惠是影响会员归属感的重要关键。具有吸引力的内容是网络社区经营的根本, 也是吸引成员加入的主要原因, 如何培养社区网站的会员并增加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便是经营网站最重要的课题。因此, 一般社区网站所涵盖的服务都具有互相沟通的功能, 常见的工具包括:个人电子信箱、电子公告栏、讨论区、BBS自动转信、在线聊天室、在线实时通讯。然而, 这些功能若未随着会员人数的增加或时间的推进有所增强, 社区网站随时都有流失会员的可能。网络社区建立的目的除了吸引成员加入, 更重要的就是要能留住会员, 将社区的访问者转变为登录的会员, 然后将被动的会员转为活跃的会员, 才能让会员成为社区重要的资源, 因此加强与扩张网络社区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营销策略的角度可以将网络社区成员分为四种类型:积极参与者 (devotees) 、圈内人 (insiders) 、社交型 (minglers) 和观光客型 (tourists) 。积极参与者和圈内人, 有人将这两类型成员合称为意见领袖型, 他们是社区网站最主要的代表成员。现实生活中, 每一个成员可能会混合不同类型成员的特征, 所以网络社区的成员并不一定是属于特定的类型, 成员有可能兼具两种以上的角色, 有时可能会因为时间、讨论环境的改变或是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累积, 让成员角色有所转换。网络社区成员互动的特征是成员由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个体进行互动, 因此成员间的互动是网络社区重要的基础, 而不同类型成员的特色与变化是增加互动的原因。总之, 网络社区都拥有具有高度兴趣且积极参与的意见领袖型成员, 以及参与程度较低的观光客或浏览型成员。意见领袖型成员是社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也是社区重要的价值来源之一, 不过通常网络社区以浏览者或观光客型成员所占的比例居多, 因此网络社区的经营者必须了解不同类型成员的特色, 以及他们所能贡献的价值, 才能让更多浏览型成员转换为其它创造价值较高的成员, 为社区带来更多的利益。

三、信息分享行为

学术环境中的信息分享, 是一种无所不在的信息获取方法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 信息分享在学术信息寻求研究属于非正式的沟通方式, 不过却是学者倾向取得信息资源和管道的途径, 因为非正式的沟通有时能够节省学者研究的时间和精力。信息分享是信息的获取与分享, 信息分享行为是个人将获取的信息分享给其他人, 所以信息的获取与分享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行为。信息的搜集与分享经常是交错进行且互相影响的, 在搜集信息的同时也进行了分享的行为。由上述的定义可以发现, 信息分享的同时, 往往都会伴随着其它行为的发生, 信息分享并非只是单纯的分享而已。在近年许多日常生活信息寻求的研究中都指出, 信息的获取与过滤存在于许多个体当中, 有目的地进行规划彼此共同合作, 因此将这样的行为称为合作性的信息行为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behavior, CIB) 。整个合作性信息行为的过程包括问题定义、信息需求分析、查询制订、检索互动、评估、结果展示以及利用结果解决问题。此外, 研究也提出了合作信息寻求和检索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retrieval, CIS&R) 的观点, 在这个观点中, 信息分享的信息是来自于合作信息寻求与检索, 个人分享已获取的信息给另一方所没有的信息以解决问题。整个合作性信息分享与检索包括以下几个要素:分享相同的信息需求、分享搜寻策略、分享搜寻结果、分享信息检索目标、进一步处理检索到的信息目标以及储存潜在有用的信息至数据库。信息分享行为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信息分享行为是由他人的信息需求所触发的行为、发生于特定的群体之中、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过程、信息分享是具有策略性的分享、可能具有某些目的存在、信息分享可以让成员间关系更为紧密。

信息分享并不是个人能够独力完成的行为, 至少是由两位或多位参与者共同参与的活动, 因此, 信息分享是重要的社会行为和合作行为, 因为所有的信息分享行为都发生在网络之中。信息分享行为发生在社会网络之中, 不是个人所能独立完成的行为, 个人与其他人通过某种合作关系交换和分享信息, 以便达到个人或彼此的共同的兴趣。信息获取与分享理论是存在于各种信息传播与互动之中的, 个人在网络上进行寻求时所发现的信息, 意识到这些信息对于他人而言可能是有趣的, 随后利用一些方式分享这些信息。所以信息分享这一连串的行为是一项自然且令人感到愉悦的高度社会性的信息行为, 也因此信息获取与分享的研究应该要以信息环境的团体现象为优先, 而非个人特定的信息行为。就个人来说, 在网络环境中经常会偶遇自己或他人所需要的信息需求, 并进一步通过一些方式分享这些信息。在信息分享的过程中可以获得许多附加价值, 因此这是许多人普遍都会选择利用的信息获取方式。信息分享的价值如下:

(一) 维持网络成员的高度互动关系

信息分享具有关系建立的价值, 合作性信息行为的整个系统便是在支持人与人之间的分享, 可以让网络的成员拥有高度的互动关系, 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无论所分享的内容为何, 以及所分享的信息使用结果如何, 都能通过分享建立和维持良好的社区/社会网络关系, 例如建立成员间的信任度与友好度等。

(二) 有助团体合作工作进行

信息分享许多定义都提到共同合作, 尤其是在一个组织当中, 彼此进行分享可以让团队合作更有效率。个人在搜寻相关研究主题的文献时, 将所获取的信息传递给他人, 让整个研究团队彼此受惠于信息分享, 让信息分享成为研究方法的一部分, 可以使研究团队合作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 将不完整的信息趋向完整

个人所掌握的信息经常是不完整的, 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与他人进行交谈与互动, 在每一次的交流过程都会有新的收获, 这些收获可以让原先不完整的信息趋向完整。

(四) 保存重要的信息

信息分享的目的便是将信息传递出去, 通过信息分享让其他人知道这些信息进而达到保存信息的功效。信息分享的结果会储存重要的潜在信息至数据库中, 储存新的信息维持团队的竞争力。

(五) 产生新想法

信息分享除了提供自己分享看法的机会, 也能由此聆听吸收别人的想法, 通过这样的互动过程往往能够产生新的想法。将信息分享内化为生活的一部份, 让分享不仅仅只是分享, 而是制造更多的人生计划, 因此在信息分享的过程中也能让个人产生更多不一样的想法和计划。

四、网络社区的信息与知识分享模式

在信息行为的研究中, 有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即数据 (data) 、信息 (information) 与知识 (knowledge) 的不同。数据代表事实, 但当资料被接收者吸收, 具有意义和价值时, 就变成了信息, 人们是利用信息来做决策, 因此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知识广义而言是人类所知的全体, 狭义的观点是个人对某事、某物或某学科的熟悉程度, 可以是经验知识, 也可能是专门的学科知识, 知识是信息经过人们的筛选、组织和理解所形成的。

数据、信息和知识三者在区分上并不容易, 许多关于网络社区的信息或知识分享的研究也没有刻意区分, 不过从信息分享定义和知识分享定义两者还是有些许的不同。信息分享是将个人所获取的信息传递给他人的一个行动过程, 通过某种合作关系交换信息以满足个人或彼此共同的兴趣。至于知识分享, 知识分享是双方面的, 是其中一方必须向另一方学习其所拥有的知识方能获得, 是一种需要重建 (reconstruction) 的行为。知识分享的研究通常被运用于组织当中, 是知识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成为组织中一种具有策略意义的资源, 知识管理的过程包括了知识的获取、储存、分享和使用。信息分享和知识分享都是一种沟通方式, 知识分享的研究多用于有共同目标的组织当中, 信息分享则属于非正式的沟通模式。以下将综合探讨网络社区的信息与知识分享。

网络社区网站是许多人分享信息和知识的平台, 社区网站的价值便是提供丰富的信息交流空间。网络社区具有提供信息和知识分享的功能, 并且不是单向的传播或宣传。此外, 从社会交换行为来看, 网络社区的信息和知识的交换可分为两个部分:浏览 (viewing) /接受 (receiving) 和张贴 (posting) /给予 (giving) , 信息和知识分享是通过张贴和回复问题的机制, 分享个人经验、讨论和辩论问题。所以社区内的每个成员可能同时是信息的提供者或接受者, 因此成员是通过社区网站进行双向的互动分享信息和知识。此外, 根据社区成员的互动和参与程度的高低, 网络社区的信息和知识的互动模式可分为主题设定、参与讨论、潜水浏览和退出参与。

信息和知识分享模式根据网络社区类型的不同也会有所差异。会员加入网络社区的时间长短与其分享行为是有所关联的, 当社区成员的资历越高, 其分享行为也越高, 所发表的主题也越多。研究指出网络社区成员彼此都有所互动, 而不同类型成员的特色与变化, 是增加互动的原因, 因为互动关系也存在差异, 所以会产生以下几种模式:

(一) 问题解决模式

问题解决的模式是以问题询问与解答为主。成员领袖和经验意见分享型的成员通常会主动协助解决问题, 也可能是被其它会员指名回答。这两类型的成员常以个人的看法与亲身经验做响应, 并提供提问者相关建议。

(二) 信息强化模式

成员轮番提出各自的经验和看法, 能够带动一连串的讨论, 经过讨论激荡出更理想或适合的答案与建议, 使得成员对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网络社区的成员会对其他成员回答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 并比较他们与其他人响应, 以便更清楚成员的思想和知识。这个过程进一步提升了会员的专业知识, 产生信息强化的现象。

(三) 情感交流模式

借助问题解决和信息强化模式经常会产生情谊和伙伴关系, 情感交流模式便是由会员主动建立友谊, 以情感沟通为主要目的。虽然情感交流模式对社区内的信息和知识分享贡献不大, 但能够维系成员间情感并增加他们对网站的忠诚度, 此外, 会员对彼此的信任度和对社区的归属感越高, 越能促进成员主动分享信息和知识。

(四) 干扰与反制模式

网络社区内经常会出现信息干扰者发表与讨论区或论坛无关的文章、言论或转载, 干扰者的行为可能是无心也可能是有意, 社区成员多半不予理会, 除非干扰者一再影响社区运作, 其它成员便会抗议并请求管理者处理。

综上所述, 网络社区成员可能同时是信息的提供者或接受者, 其分享模式可以简略描述为进入社区后浏览讨论、主题设定、张贴话题、参与讨论、潜水浏览和退出参与等的一个过程, 不同类型的成员会有不一样的特质, 因而其所分享的模式亦可能有所不同, 进而产生多种分享模式。

五、结论

网络环境很容易促使信息偶遇和信息获取与分享的行为产生, 信息分享的重要价值是建立良好的社会互动关系, 让社区成员拥有高度的信任和忠诚度, 以便促进信息的交流。信息分享有助于信息交流, 且能够提升多方面的能力。网络社区的成员产生信息和知识分享时可能会主动参与讨论或是直接参与其它成员所提起的讨论议题, 因而有了问题解决模式的发生。成员间的互相交流与讨论往往能更一进步探讨, 让话题能更加深入, 产生信息强化的行为, 这对于网络社区的信息和知识分享贡献程度较大。借助彼此的讨论响应情形, 对于其它成员有进一步的认识, 产生了于讨论主题以外的友谊, 网络社区有许多参与者在讨论的同时, 会借助先前的讨论对成员过往的发言记录和内容进行了解, 经过交流互相认识, 情感交流虽然无法为社区提供有所价值的信息, 却是促使成员持续为社区贡献信息和知识的动力之一。

网络科技和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交换和媒体行为的多样化, 也许随着网络日新月异的变化, 人们会延伸出新的行为来满足某种新的需求。网络社区间的信息与知识分享将会有更多值得我们不断探究的地方。

摘要:信息分享是一种信息的获取与分享, 然而有时人们所获取的信息可能为预期外的信息进而分享给有需要的人。现今网络的普及除了带动网络社区的发展, 也增加了信息分享的机会。通过对网络社区的信息分享更进一步的了解与分析, 从网络社区不同的角度入手可区分为多种类型的社区, 然而拥有共同的兴趣与目的是将成员聚集在一起分享的最主要因素。此外, 网络社区成员的互动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关键, 不同类型的成员因其特质的不同会有不一样的分享动机和模式。

关键词:网络社区,信息分享,行为,互动

参考文献

[1]陈积敏.虚拟社会的特征及状况分析[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09 (5) .

[2]丁婉莹, 贺芳.SNS中信息传播特点研究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 2011 (4) .

[3]董志珍.略论网络思维方式在图书馆的运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21) .

[4]胡昌平, 胡吉明.网络服务环境下用户关系演化规律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1 (2) .

[5]李丹.社交网站用户的行为和动机[J].传媒观察, 2009 (4) .

[6]卢安宁.关于网络社会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前沿, 2008 (6) .

[7]司玲玲.校内网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影响[J].实验室科学, 2009 (5) .

[8]谢俊贵.网上虚拟社会建设:必要与设想[J].社会科学研究, 2010 (6) .

[9]于婷婷, 窦光华.社交网络服务兴起的社会学意义[J].当代传播, 2011 (6) .

分享交流社区 篇2

-------参加“小学数学年会”学习心得交流材料

青槐小学:曾庆玲

亮点一:现场拍照导入新课,你想到过吗? 案例:高珊珊老师执教《观察物体——节日礼物》 师:认识同学们很高兴,我们拍照留作纪念吧!(教师从前、后、左、右各个角度为全班同学拍照,然后传入电脑,不一会儿同学们就从屏幕上看到了自己,那种喜悦是可想而知的。)亮点二: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案例:郭文霞老师执教《比一比》

1、课前交流师生的年龄,通过年龄的的大小感知比一比(做好铺垫)。

2、导入时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喜羊羊和美羊羊将男女同学分成两组参与比一比(激发兴趣)。

3、课中活动安排“幸运大抽奖”通过奖品的价格学会三位数与四位数的比较方法和位数相同的数的比较方法(体验过程)。

4、课后创设世园会买门票“谁先进园”的情景对“青青草原”上的6只羊进行排队,渗透序数的意义(综合应用)。亮点三:是植树还是种草?

(如果你想看到绿色,那么你就种草;如果你还想得点木材,那你得种树,种草快,能很快遮挡遍地凌乱,顿时满眼秀色。种树慢,很长时间你看到的还是黄土黑地,不过将来会有绿色,还有木材,也许还有栋梁。)案例:王鹏飞老师执教《图案的设计》

1、通过西安“大唐文化”的脸谱、剪纸及学生感兴趣的宝马、奥迪标志复习轴对称、平移、旋转。

2、课中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手中的学具摆摆、画画、移移、转转,好长时间才一步一步按要求得到了一个美丽的“小船”图案,这个过程平淡、漫长、无声无息,只有学生在忙碌的比划、操作,然而当作品呈现的那一刻我们才将悬着的心放进肚子里,慨叹执教者独到的匠心。

3、课尾让学生们自由设计并向宝马公司推荐自己的设计。我真不敢不相信将来宝马标志就会是这节课上的某个孩子设计的。亮点四:“体验学习”就是“不教而教的艺术” 案例:贺园园老师执教《秒的认识》

1、用新年的钟声倒计时10、9、8、7、6、5„初步感知一秒有多长。

2、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感受一秒有多长:

A:一秒钟能干些什么?(眨一下眼睛、跺一下脚、拍一下手„)B:时间如流水,看一看,听一听。(播放秒针走动的节奏)C:跟着秒针的脚步点点头,数一数。D:闭着眼睛想象钟面上秒针走动的画面 E:扮演“十秒小闹钟”“十五秒小闹钟”

3、找生活中需要用秒作单位的现象(火箭发射、嫦娥一号升空、红绿灯)

4、观赏课件子长县的特色,播放一分钟,体验一分钟有60秒„ 亮点五:“听过了会忘记,看过了能记住,做过了才能学会” 案例:彭银航老师执教《烙饼策略》

做法一:呈现直观形象的学具---纸平底锅和纸饼,并在饼的两面分别写上正反两个字。

做法二: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烙一张饼需要多少时间,烙两张饼可以怎样烙。做法三:出示表格,让学生边烙边填表探究3张饼怎样烙

做法四:在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观察总结得出烙饼的最优策略。亮点六:为童心留了一间小屋 案例:石晓霞老师执教《平移》

1、课前带了两位老朋友“米老鼠和唐老鸭”陪伴大家度过愉快的40分钟。

2、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让学生用手势表示物体的运动路线。感知(路线—直线)

3、让文具盒做平移运动、小朋友自己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做平移运动。

4、体验推窗户、拉拉链、拉抽屉升国旗等常见的平移想象。感知(方向不变)

5、米老鼠(船头)、唐老鸭(船尾)、乌贼(船底)、海鸥(旗杆)乘船过河体验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相等

交流分享,激发作文兴趣 篇3

语文老师就必须调动学生的思维,让思维活跃起来,充满激情去写作。彻底改变“老师命题——学生作文——老师批改”的固定模式,转变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教室)完成规定的作文任务的作文教学观念,代之以“观察说素材——口头讲作文——激情写作文——诵读品作文——互评改作文——分享析作文”的创新作文模式。这样学生作文课外有积累,课前有准备,课上有激情,课后有交流。这种作文模式主要根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原则,调动学生的作文激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集全班学生之灵感和智慧融于自己的思路,使作文有思路可行,有思路可择,有章法可循。如此经常训练,那作文还有何难呢?

一、课外体验,共享素材

学生生活丰富多彩,自然现象异彩纷呈,父子亲情感人至深。按理说,学生作文不会没有可写的内容,不会没有可抒发的情感。然而学生写起作文来,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内容空洞,语言干瘪,情感匮乏,面目可憎。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主要是学生对事物缺乏观察,对生活缺乏体验,对情感缺乏悟性。因此语文老师要着力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观察事物、体验生活和领悟情感的意识,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自觉地去观察大自然的各种现象,自觉地去体验家庭和社会生活。生活在周围的普通人物,实实在在的生活情景,层出不穷的社会现象,摇曳多姿的青山绿水,远隔千山的血肉亲情,都是孩子们观察体验的对象。小学生只要有了观察体验的意识,就会逐步静沉下心来,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也会从更深层次、更新角度去观察世象,体验生活,也能将自己有价值的感悟,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或分享,最终写进作文中去。

作文之前,老师要给学生布置观察和体验的任务,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观察体验,这样学生作文就会获得了素材。但是学生的这些素材只是个人所得,一般都不全面或一鳞半爪的。因此在课前要让学生在小组甚至全班进行交流分享,以期得到全面的、真实的、详尽的写作素材。在交流中要让学生在小组内讲出来,优秀学生要让他们在讲台上来,讲给全班同学听。这样,学生所得到的素材就更加全面,写作时就有了选择的余地,就可以取长补短。

我曾将两个班进行作文教学对比试验,都写命题作文《家乡春色》。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观察春天到了,有哪些变化。然后一个班直接写作,另一个班在全班进行素材交流共享后再写。结果素材共享的班上,学生作文的激情和效果远远好于直接写作的班。

二、口头作文,择优借鉴

作文素材交流共享后,还不能让学生急于在作文本上动笔,还须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促成作文的水到渠成。这时候学生有点想动手了,老师就要因势利导,要求优秀口头作文,学困生口头说写作思路。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演讲技能。学生说写作思路,包括材料的选取,行文的思路,词语的选用等。这时仍然是小组内人人说,小组推荐一人,在全班口头作文。学生口头作文是根据自己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体验,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确定作文立意,围绕中心选取素材,设计大略的结构提纲。最后教师从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加以鼓励性点评。口头作文时,老师要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听了别人的口头作文,以及老师的点评,孩子们在写作时,自然就能借鉴优秀口头作文的长处,边听边调整自己的思路,做好写作的准备。

三、激情作文,品味甘甜

由于共享了素材,借鉴了别人的思路,这时的学生写作的激情被点燃了,写作信心十足,士气大振。此时作文,水到渠成。这时老师要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抒写个性,彰显自我。让他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把胸中的所有积蓄全部释放出来。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立意,结合同学的点评,再综合老师的意见,快速调整自己的思路,45分钟完成500字左右的作文,轻轻松松。每当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个个全神贯注的写作,唯恐自己作文不优秀,不能得到好评。多次如此训练,学生终于在作文中品味到了甘甜和成功的喜悦,逐步由原来的怕作文转变成了盼作文。如果说一段时间没布置作文,就有孩子问:“温老师,好久又写呀?”从孩子们盼写作文的语气中,我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乐趣,也有了作文教学的成就感。

四、佳作诵读,全班分享

孩子们的作文完成后,急于做的事,就是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自己作文的快意,聆听自己有激情的作文。为此,我趁热打铁,每次作文后都要安排一节作文诵读课。这样学生读自己的的作文,唯恐有什么写得不好的地方,都力求尽善尽美。再也没有孩子去应付作文,应付老师的检查了。同时读自己的作文,既可以感觉到作文是否简练生动,视野是否开阔,增强语感,减少语法错误。又能培养想象力,来再现文中的意境。学生先在小组内诵读,然后小组推选出优秀的,到讲台上诵读。最后全班评出本次作文的前三名。孩子们在欣赏别人诵读作文的时候,也在下面诵读自己的作文,对照检查,借鉴别人长处,找出差距,从而真正文不能是教师一言堂,学生也可以各抒己见,展开争论。这种作文模式一旦形成,学生就会明白作文是没有什么保留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都是乐于与大家分享的。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大大增强,注意关心学校、班级和社会的热点,关形成“以彼之长补己之短”的态势,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快乐作文 篇4

关键是要“有兴趣, 有乐趣, 有自信心。学生对作文要‘有兴趣’, 要‘乐于书面表达’, 要‘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有兴趣, 有自信, 这是作文的前提;没有兴趣, 没有自信, 学生作文就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主编:苏立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第163页)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去快乐作文呢?其实就是在作文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交流分享, 体验成功, 体验快乐, 让他们找到自信, 有了自信, 就有了自觉表达的愿望、兴趣, 就会不由自主地去钻研、去学习、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去体验、去创造, 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就不愁写不出作文、写不好作文来。本人认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分享作前准备

每次作文前按照计划, 都提前一周把下周作文的题目及要求印发给学生, 让他们查阅资料, 收集素材, 以便在下周的作文课上进行交流分享。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媒体、报刊、杂志、书本、走进生活、亲近自然, 还可以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获得素材, 这本身就是一个自觉地学习过程, 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一个愉悦的过程, 再进行交流分享, 不但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写作素材, 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找到了自信。老师也考查了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 又考查了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 这为后来的写作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如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人物特点, 写出人物个性”的第2个作文题目, 以“他是位性格的人”为题, 写一篇记叙文。老师提前一周把这个作文题目发下去, 让他们收集有关这个方面的素材, 结果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准备。有的通过书本、杂志, 有的通过网络、媒体、有的仔细观察, 留心周围熟悉人物, 有的关注人物语言, 有的关注人物外貌, 有的关注人物动作, 有的积累名家名篇, 有的积累优秀作文等等, 上课时把他们占有的材料进行组内交流, 分享成功, 分享快乐。这样既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更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老师也考查了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途径, 这样一箭多雕的事, 何乐而不为呢?

二.分享作前指导

写作前的指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老师针对具体题目, 进行适当地点拨。一种方法是一部分学生来审题、分析, 其他学生补充;另一种方式是分小组来讨论分析, 然后大组来交流, 无论哪一种方式有了前面的前提准备, 学生都有话可说, 都乐于表达, 交流后评选优胜者或优胜小组。整个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让他们找到了自信, 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激发了写作的欲望。如“他是位性格的人”, 学生有了作前的准备, 都知道首先确定写什么人, 这个人的特点是什么, 是“内向”“泼辣”“刚强”“软弱”, 还是“粗中有细”等等, 然后在交流中他们知道所写这个人的个性特征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会有怎样的表现, 动笔前有了上述准备, 所写人物的个性特征怎能不具体生动呢?

三.分享作后批改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传统的老师批改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拿到作文本后, 通常只是去浏览一下分数和老师的评语, 至于老师怎么改的, 为什么改了, 学生根本不去思考, 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 长此下去, 学生就会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批阅方式, 分组互批, 让他们分享乐趣。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改前指导, 教给方法。每次修改作文之前, 可先学习课本上修改作文的方法, 每次一个重点,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一是常规的修改方法, 即从遣词造句、修辞方法、标点符号、文面整洁、书写规范等方面进行修改;二是具体的修改方法, 即根据本次作文的具体要求, 提出具体的修改方法, 如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方面制定出本次作文的修改方法标准。当然老师在修改之前先要对本次作文的情况有个大致地了解, 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具体指导。

2.制定细则, 明确要求。制定细则指的是针对本次作文, 制定的具体的修改要求。如对《森林音乐会》一文的修改时, 不但要从遣词造句, 标点符号, 书写习惯等方面进行修改, 更要求从是否准确、生动地抓住了动物特点, 想像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修改。每个标准都要有具体的分值。

3.分组互改, 写出评价。具体做法是组内成员互批, 批后组内互阅所有成员的作文及批阅情况, 推荐一位批阅较好的同学, 组长负责小结并写出书面材料, 组长可由大家轮换担任。初次修改时可将某篇作文印发给所有学生, 让所有学生都来改一篇作文, 然后分小组评选出改得比较好的同学, 组长负责小结。注意课标强调:“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 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新课标还强调:“要能与他人交流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

4.推荐美文, 晒晒评语。老师从各组推荐的美文和优秀评语中, 选出优秀的再由师生一起修改, 看看还有哪些亮点、哪些不足, 晒晒评价是否恰当, 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的, 怎么改能更好, 就这些问题大家再一起进行讨论、交流、分享, 最后推荐给级部统一印刷。

5.交流反馈, 美文共赏。以上环节结束后, 进入交流反馈, 美文共赏阶段。第一步批改人将作文返还给作者, 作者根据批改人的意见, 写出自己的感受, 总结得失。这一过程中有不同意见的, 可以和批改人进行沟通交流, 分享感受。第二步要在下一周的时间才能完成, 各班推荐一篇美文, 上报级部, 由级部负责把所有班级的美文统一编辑、印刷, 发给学生, 每周一期。学生每次拿到材料, 都像只饿虎看到了熟睡的婴儿一样, 迫不及待地一头扎进去。有很多同学看后回家推荐给了家长, 我们每周一期的优秀作文也成了家长们的每周必读, 让他们也来分享我们的成果, 分享我们的快乐。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力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激发了他们作文的兴趣, 激发了他们作文的潜能。

其实, 学生作文的潜能是每个学生都有的, 是与生俱来的, 而不是后天赋予的。在很多情况下, 不是学生不积极、不主动, 而是学生的主体性被压抑了, 兴趣索然了。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作文的交流分享恰好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使学生的课内写作与课外写作紧密结合, 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又培养了他们的写作实践的能力。

自从实行这种“交流分享”的方式以来,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明显的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不断激发了学生课外创作的兴趣。两年以来, 已有多篇学生课外创作的诗文在报刊上发表或在省、市、县组织的作文比赛中获奖。 (其中徐理同学写作的《心田半亩》, 荣获第十三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韩颖同学写作的《载着蒲公英的梦》, 荣获第十三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三等奖)

学习分享交流会 篇5

为迎接十九大的到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素质、加强各类知识的贮备、提升团队协作力、真正实现从组织型学习到学习型组织的转变,建立精英组织梯队,我们班计划开展学习分享会活动。

一、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一起分享学习、生活、情感、工作心得,交流工作方法及经验。更多的从生活、工作,大事小事中体会真理,升华情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思想统一,提升团队执行力、协作力。

二、活动开展:

(一)参加人员:2015级应用心理学全体成员

(二)活动时间:每周一次,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报名时间:每周一到周五截止24:00

(四)活动形式: 1.同学们自愿报名分享经验,自愿报名的同学须会前准备好自己的生活感悟,学习经验等,在会上与大家一起分享。

2.会上开展讲座、阅读、游戏、辩论、命题与非命题讨论等形式的活动,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同学起来分享自己本周的学习所得,或是哪本书的精彩之处,或是新get 到的学习方法等等。

四、活动总结:

分享交流社区 篇6

关键词:科学教学;师幼互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4-090-1

一、师幼互动策略之——“追问”

分享交流是科学教学中师幼互动的难点,难就难在它的不确定性,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反应及时、有效地做出回应,其中,追问是重要策略。不能抱着把大问题抛出了,幼儿答到我预设的点就回应,没有答到就忽略。有效的追问,可以让幼儿的表达更充分,更能体现科学在于实证的魅力,对于事物的状态会了解更透彻。

案例:大班科学《观察蚯蚓》,观察蚯蚓后的分享交流:

师:说说你观察到的小蚯蚓是什么样子的?

幼1:蚯蚓长长的;幼2:像一根弹簧枪;幼3:像一条蛇;幼4:身上有花纹。师:蚯蚓身上的花纹,也叫“环节”,它的身上有许许多多的环节……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幼5:头。幼6:有一个白色的东西。师:环带。教师讲述环带……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抛出的主要问题是开放的,幼儿的回答是多角度的,能够看出孩子经过仔细观察并有独特发现。对于幼儿的回应,教师只对幼4和幼6的回答有回应,其他仅简单肯定,没有经过互动让表达发现走向深入。这几个地方,适合回应的方式是追问和进一步的重点观察。幼2说,像一根弹簧枪,教师可追问一下:为什么这么说呢?孩子也许看见它一屈一伸的,像一根弹簧。这不正是蚯蚓身体有环节的原因吗。幼3说:象一条蛇。教师可以追问:哪里觉得它像蛇呢?也许,孩子从细细长长的外形看像蛇,也许,孩子从蚯蚓的扭动看像蛇,教师可以在倾听中梳理蚯蚓的运动方式。幼5说:头。蚯蚓的头和尾还真是分不清,都是尖尖的。如果我是教师,我会追问:怎么看出来哪是头?哪是尾?

总之,在观察、探索后的分享交流中,要善于捕捉幼儿表达中的各种信息,在幼儿表达不清时追问一下,可以引导幼儿表达清自己的发现或思考;在发现思维火花时追问一下,可以发现一个独特视角。分享就是一个幼儿教幼儿的机会,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幼儿的过程。有效的追问可以做到。

二、师幼互动策略之——“自主提问”

幼儿自主提问的形式,是一种很好的激发幼儿兴趣、好奇心的学习方式,这种幼儿主动发起的互动方式,对于教师又是一种很大的挑战,挑战的是教师的知识量,然后才是教学策略、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案例:中班科学《认识青蛙》,在观察青蛙外形特征后,教师抛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关于青蛙,你有什么问题?

幼1:为什么青蛙有时在水上,有时在荷叶上?幼:2:为什么青蛙长大后穿上绿衣裳?幼3:为什么青蛙的肚皮是白色的?幼4:小蝌蚪为什么会变成青蛙?幼5:为什么青蛙的舌头很长?

在这个片段中,成人世界习以为常的现象,却极大地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用生态学的理念,能够帮助教师解释这些问题。在幼儿主动发起的互动中,教师先要从科学知识方面有正确的反应,然后才是互动的策略。根据幼儿的学习能力,做如何回应的判断。有的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图像呈现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的角度,在师幼互动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有的则通过教师的深入浅出给予回应;有的可以作为接下来的探究课题。由此想起以前对于教师的要求“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并不过时。教师的有效回应,是保护、激发孩子好奇心的好办法。它并不是要把所有的知识教给孩子,而是,你知道,你才会清楚怎样引导孩子,不误人子弟。

三、师幼互动策略之“争论点”处理

分享交流中教师先要做个好听众,然后才有恰当引导。在探索实验型的科学活动中,操作实验后的结果也许会和预设有出入,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结果归为正确与不正确,出现的争论点可能就是班级幼儿的能力差异构成,要把这种不一致作为一种资源来运用。通过对不同观点的的倾听和再验证,教师可以更好地做好学习指导。

案例:大班科学《镜子的秘密》,幼儿自主探索使用辅助材料将玻璃变镜子:

1.厚厚的卡纸实验结果:24名幼儿中,有1名幼儿认为卡纸遮挡无效。

师:你来试给大家看看。幼:是不像真的镜子那么清楚。师: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它能照见人像吗?幼:照得见的。

2.镂空的窗纱实验结果:24名幼儿中,1名幼儿认为网格纸遮挡也有效。

师:试给大家看看。在幼儿试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她把看得见玻璃对面的手指理解成看得见人像了;师:哦,透过玻璃看得见你的手指,说明什么?对,玻璃透明。遮挡后能看见人像吗?所以你的实验结果也是窗纱遮挡不成功。

分享交流社区 篇7

关键词:购物分享社区,信任,信任模型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 2011年中国社会化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过亿, 预计到2015年, 整个市场规模将可能达到50亿。虽然在2011年, 社会化电子商务的模式才真正爆发, 且从目前的规模来看还不足以取代传统用户入口, 但因该模式对消费者购物的影响日益明显, 在未来或将成为重要购物入口。

购物分享社区是社区、电商、营销三者相结合的模式, 在社区平台中, 用户通过与其他成员分享购物经验, 交流淘货心得等来得到社区成员的认同和对自己能力、善意的信任, 同时, 这也会增强用户对社区的信任, 从而将社区作为获取和发布商品信息的主要选择。尽管购物分享社区潜力无限, 但是由于目前购物分享类社区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 因此, 用户对社区的粘度较低, 同时用户进入和离开社区的障碍几乎为零, 其匿名性、开放性、时空分离性等特征打破了人际信任机制, 因此, 如何提高用户对社区网站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对购物分享社区尤为重要。

2 文献综述

2.1 信任

国内外学者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不同学科和视角对信任进行了研究, 拓宽了信任的研究领域。但是到目前为止, 信任的定义还没有得到统一。

在心理学中, 信任是社会影响概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影响或说服一个信任你的人是容易的。因此, 这个概念被广泛的应用于预测组织的行为。然而, 再次感受到诚实, 能力和价值的相似性是必要的。若因为明显违反了其中的三个因素而丧失了信任, 将很难修复信任。因此, 建设信任与破坏信任是一个明确对称性的过程。

在社会学中, 信任被认为是一种依赖关系。值得信任的个人或团体意味着他们寻求实践政策, 道德守则, 法律和其先前的承诺。

在经济学中, 信任通常被理解为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 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 信任是在交易双方对交易风险和预期收益进行权衡后所形成的信念或期望。

在市场营销学中, 学者们研究的信任大多侧重于关系营销, 因为信任在企业的关系营销战略中很重要, 并且信任通常使用的定义是“对所信赖的交易方的依赖意愿”。

2.2 虚拟社区信任

虚拟社区信任是指在虚拟社区中, 由于用户与社区成员的互动和沟通而产生的一种信任, 它主要包括用户对社区成员之间的信任以及用户与社区网站之间的信任。

Catherine et al. (2002) 研究了虚拟社区信任的前因与结果, 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模型。研究发现, 影响虚拟社区成员信任的前因包括感知响应性、个人信息的保密性和信任倾向。对社区成员的信任包括对成员能力的信任和对成员善良的信任, 并且信任的最终结果是社区成员经常通过此社区获取和发布商品信息。

赵玲、鲁耀斌和邓朝华 (2009) 研究了虚拟社区成员信任与购买行为的关系, 根据研究结果, 发现影响用户建立信任的主要因素是熟悉、感知的相似性、结构保证和信任倾向。

McKnight (1998) 提出了初始信任模型, 该模型以计算式信任和知识信任为理论基础。实证研究表明, 初始信任是由计算式信任、知识信任、信任倾向、认知过程和制度信任共同影响的。

吴恒亮, 陈章良, 张巍巍等 (2009) ) 提出了B2C电子商务企业信任模型, 他们认为企业自身因素、网站设计因素、顾客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等是B2C电子商务提高顾客信任度的主要途径。

3 研究的主要内容

3.1 模型的设计思想

购物分享社区是由陌生的用户组成的社会网络, 在特定的主题下, 这些陌生的用户进行互动, 讨论时尚潮流, 分享购物经验, 交流淘货心得, 看到中意的商品直接转到商家店铺上购买, 是一个活跃度高、交易活动频繁的社区网站。因此, 购物分享社区的信任有别于其他虚拟社区的信任, 其涉及到的信任主体有3个, 即社区成员 (网友) 、社区网站和商家店铺 (商家) , 因此, 购物分享社区中信任模型的建立在设计上应体现出三个方面的设计思想:

(1) 体现出动态性。网络环境的开放性、时空分离性等特征使信任的形成具有独特性, 研究发现,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可以建立一定程度的信任, 但是, 信任的建立工作并没有结束, 相反, 仍然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维持并增强用户对社区网站的信任。同时由于影响购物分享社区信任的因素很多, 一旦其中的个别因素稍微发生变化, 原来的信任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导致成员对社区网站的信任程度就会减弱, 这种信任的减弱会使成员改变其行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如果成员对社区网站和交易过程感到满意, 从社区网站中得到满足, 那么其对社区网站、网友和商家的信任程度就会不断增强, 从而持续的进行网上互动和交易。

(2) 体现阶段性。在时间维度上, 信任分为初始信任和持续信任, 因此, 信任的建立是初始信任的形成和持续信任的维持, 从引导信任形成的途径来说, 不同的信任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影响信任的形成。为达到这个目的, 就必须明确影响用户初始信任和持续信任的因素, 从而在不同阶段, 对影响用户信任的各种因素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引导。

(3) 体现操作性。信任模型的建立对实践应该有所指导, 因此其必须具有操作性, 否则都是空谈。根据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 对影响购物分享社区信任形成的因素进行引导可以建立用户信任, 这就使得用户信任的建立落实到具体的影响因素上面, 从而可以进行操作。

3.2 模型的概念框架

按照模型的设计思想, 本文所构建的购物分享社区中信任模型应该 (见图1) 具有动态性、阶段性和可操作性。

购物分享社区中的信任模型是二维度的。横轴表示时间, 在时间上将信任的建立分为两个阶段:初始信任和持续信任;纵轴则表示与信任相关的主体以及引导信任形成的途径, 其中与信任相关的主体有三个:社区网站、网友和商家, 社区网站的站点可靠性、知名度、界面设计、易用性等会影响用户对社区网站的初始信任, 在购物分享社区中, 网友们讨论时尚趋势, 分享购物经验, 交流淘货心得, 因此, 网友的信任倾向、专业性、网络购物经验会影响用户对社区成员的信任, 另外, 购物分享社区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商家店铺交易的转化率, 因此, 商家的规模、商品好评率、品牌知名度等会影响成员对社区网站的信任。

根据信任模型, 购物分享社区可以采取不同的途径来建立用户对社区网站的信任:在初始阶段, 通过站点可靠性、知名度、友好的界面设计等途径来引导用户对社区网站形成信任, 像蘑菇街、美丽说这样的购物分享社区基本上都能够使用户形成初始信任;在持续信任阶段, 则应通过提高信息质量、注重用户体验等途径来维持用户对社区网站的信任。如何维持成员对社区网站的信任是社区网站普遍关注的问题, 例如, 有用户抱怨从社区网站上买到假货, 那么, 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 社区网站就应该根据商家的产品数量和产品质量, 对商家进行分级, 将达不到要求的商家剔除, 从而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同时这也是对用户体验的解读。

4 结语

现有文献对虚拟社区信任的研究主要贯穿在对网络互动、口碑营销的分析中, 而对于购物分享社区中信任模型的建立研究比较少, 因此本文通过对购物分享社区信任模型的研究, 发现社区网站应该对用户的体验进行解读, 明确用户的需求, 从而提高社区成员对购物分享社区的信任水平, 为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参考文献

[1]Moorman et al.Factors affecting trust in market research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Marketing, 1993, 57 (1) :81-101.

[2]Catherine et al.Some antecedents and effects of trust in virtual communities[J].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2002, (11) :271-295.

[3]赵玲, 鲁耀斌, 邓朝华.虚拟社区信任与社区成员购买行为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9, (03) :105-111.

[4]吴恒亮, 陈章良, 张巍巍.基于BtoC的电子商务企业构建顾客信任机制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06) .

[5]陈建.C2C电子商务中信任的建立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07.

[6]范晓屏.基于虚拟社区的网络互动对网络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 2007.

分享交流社区 篇8

一、在交流中习作

交流可以让学生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思维, 并相互启发、相互沟通。如果说学生在习作时总觉得无话可说, 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少语言表达和沟通, 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 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断成长, 在与同伴的交流上不再畅所欲言了。那么, 我们为什么不制造多一些可以让学生交流的机会呢?

1. 在美文中交流, 让学生爱上作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任何文章, 主要在得到启发, 受到教育, 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 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须有所领会, 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因此, 我充分利用校本教材《国学诵读》《美文鉴赏》等资源, 而且认真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课外读物, 利用晨读课组织学生听读或自由阅读, 让学生感受好文章的魅力, 受到美文的熏陶, 从听到读再到写, 让学生体验读的乐趣和写的欲望。然后, 我让学生在读过之后精心制作“阅读卡”。我还利用作文课让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让学生在“阅读卡”上写下自己的体会, 使学生有读、有悟, 更有得。通过读美文, 让学生在美文中交流, 让学生爱上美文。

2. 引导学生进行习作互改

我对学生说:“俗话说:‘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有时自己洋洋洒洒写出来的作文满意得很, 心情好极了, 读起来文章也更顺了, 似乎是完美无缺, 但一读给别人听, 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所以说文章是给别人看的。”然后, 我把学生的作文发到其他人的手里, 进行“捉虫”比赛, 看哪个的学生给对方找的错别字、病句最多。学生兴致勃勃, 乐此不疲, 不仅学习到了其他同学的好作文, 更重要的是在互相评改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认真细致写作文的品质。

学生互改的过程, 实际上也是学生作文中的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更是让学生交流的过程。有一次, 我让学生介绍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物, 然后让学生交换互改, 并且要写上“评语”。学生跃跃欲试, 批改得很认真。下面是他们精彩的“评语”:“这段景色的描写真漂亮啊!”“这句话换上一个比喻句就更生动了”“这个词语用得真棒, 真让人陶醉!”……很显然, 学生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了出来, 这样的习作过程正是学生快乐的学习体验过程。

二、分享习作的喜悦与成功

成功是学习进步之本, 成功的喜悦是学习进步的重要内驱力, 成功的情感能使人在学习上产生愉快的体验。因此, 要让学生享受到作文成功的欢乐。

1. 重视学生作文的展示

在平时教学中, 我及时引导学生乐于展示自己的习作, 愿意和大家分享习作的快乐。我在班上设立“优秀习作栏”, 每次习作后选一些优秀的、有进步的作文张贴;或者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或者让学生自己制作“习作本”, 与同学互相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都乐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 多角度展示学生习作

一是指导学生编写手抄报。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报纸的样式、版面安排, 主题选择, 素材积累, 美工设计等等, 然后让学生选择、修改、编辑需要的文章。这样就使学生在“玩”文字游戏的同时提高了习作能力。

二是主题性作文。根据学习内容的变化和季节性的特点, 我每学期安排不同的主题。例如, 春季就以“春”为主题, 让学生编写春天的诗句、春天的谚语、春天的成语、春天的作文、春天的歌词、春天的图片、春天优美词语和优美片段等等。再如, 寒假就以“春节”为主题, 让学生编写关于“春节”的小书, 如春节的习俗、春节的诗歌、春节的对联、春节的作文、春节的美文、春节的神话故事、春节的成语、春节的图片、春节的见闻或活动等等。这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星期, 我便将学生在寒假编写的“小书”分类整理好, 利用走廊的展览墙展示出去, 并且请来学校的全体语文教师参观。在听到不绝于耳的赞美声时, 学生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3. 有效鼓励,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有效的作文评语应饱含激情, 增强学生的作文热情, 保护其作文积极性, 并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的作文走向成熟。作文评价不只体现在分数上, 也同时体现在教师的评语上。我认为, 教师应当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 把评价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上, 不再苛求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 不再严格划分哪些学生是作文写得好的学生, 而是从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肯定学生的进步。

如一次, 我让学生写一写秋游, 可以是描写景色的, 也可以是在秋游时遇到的事。学生徐玲平常写的文章略显平淡, 但这次她把景色描述得很详细, 虽然并没有写出自己的感受, 我还是在她的作文本上写下以下评语:“你秋游时观察得真仔细!你眼中的景色像一幅画!如果把你当时的愉快心情写上, 那该多好!”本子发下去的第二天, 她把重新修改的作文交给我, 我毫不吝啬地赞美道:“真是一篇让人陶醉的文章!”她听后眼放光彩, 开心地笑了。

分享交流社区 篇9

一、分享型网络社区的特点

分享型网络社区的普及和流行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 这一平台的出现不仅将传统虚拟网络社区的发帖和推广介绍、日志和状态发表、评论和留言交流等功能予以扩展和深化, 同时促进了虚拟网络社区分享应用的功能创新, 用户对于一些热门的视频、图片、音乐、日志、游戏等内容, 可以通过分享功能表示支持和喜爱, 并留存于其个人空间。以人人网为例, 其热门分享专区最热的视频分享次数为六万四千多次, 而进入热门分享榜单的日志、视频、相册等主题内容也多达上万个;而在QQ空间里, “大家都在看”、“大家都在玩”的版块里, 有些内容的分享次数可以达到上百万;另外, 在豆瓣社区、开心网等其他主流分享型网络社区中, 分享的内容也数量可观。

随着互联网技术中移动客户端的流行, 各类分享型网络社区也相继开发了多种多样的功能, 这些应用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需要紧密贴近, 已然渗透到了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主要取决于分享型网络社区的特点。一方面, 分享型网络社区具有开放性和真实性的特点。诸如人人网、QQ空间等网络虚拟社区都是面向所有人开放注册的, 每一个用户可以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网络空间, 用户与用户之间可以同时在线交流, 而其实名制的注册和使用模式也确保了信息的真实可靠;另一方面, 分享型网络社区具有互动性和及时性的特点。用户不仅可以使用讨论、留言、分享等多种多样的互动交流模式, 还可以及时发布信息并同步了解好友状态。

二、分享型网络社区的作用

1、有助于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

分享型网络社区中传播的信息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思想,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可以利用分享型网络社区将其予以有效宣传, 促进大学生的价值观内涵不断完善和丰富, 引导其形成主流价值观。

2、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借助分享型网络社区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 如进行问卷调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等, 帮助大学生调整和纠正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使他们重新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3、有助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的深化

大学生在网上容易受不良影响而发生的一些道德和责任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之一, 如网上侵权、造谣传谣等, 严重破坏了新时期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面对这些危害, 主动应用分享型网络社区可以帮助他们增强自我防范能力,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严守网络道德规范, 塑造网络健康人格。

4、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的构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分享型网络社区打造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新平台, 创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新手段, 营造和谐互动的教育氛围, 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正得到学生的共鸣, 实现学生主动、开放的学习, 帮助其不断完善自我。

三、分享型网络社区的应用方式

1、注册主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分享型网络社区中注册个人或集体的主页, 邀请学生相互加为好友, 经常性的更新并丰富状态、日志、图片、相册、音乐等内容, 紧密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 可以是日常教学内容, 也可以是学校规章制度、通知公告事宜等内容, 还可以是自己的人生感悟, 多传递“正能量”给学生, 并要注意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吸引学生访问并参与交流讨论, 以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成立小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分享型网络社区中成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各种小组, 通过不同主题的讨论和相关活动的开展,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吸引其加入小组, 在小组的设计上多让学生参与其中, 在这一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帮助其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的目的, 并通过不断的宣传和网络推广, 以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

3、开展活动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应用分享型网络社区中要充分挖掘其互动性强、即时快捷的潜能, 经常性的开展各种活动, 例如投票、评比、讨论交流等, 并适时将线上线下活动予以结合,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活动的开展, 帮助大学生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健康和谐的氛围中成长成才。

4、收集信息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应用分享型网络社区中要做到适应新的情况、多听不同声音、及时收集信息、尽快释疑解惑、研究工作对策, 在与学生进行网络沟通交流的过程中, 要重视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信息的收集, 善于发现并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如今, 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有人人网、开心网、QQ空间等分享型网络社区的账号, 且使用频繁, 成为了他们学习交流的重要方式。这种新型的网络交流模式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语言习惯和价值观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 积极主动的利用分享型网络社区开展工作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分享型网络社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参考文献

[1]袁贵仁.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2 (12) :3-7.

[2]张丹.利用校园SNS网络开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式[J].才智, 2009 (8) .

[3]赵祖地, 韩继伟.和合思想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运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人文科学版) , 2011 (06) .

分享交流社区 篇10

一、从“泛在性”资源中发现教育意义

意义在于不断地寻找与发现中得到确认与建构。教育资源的开发, 不是要求我们“无中生有”“白手起家”, 更多的需要我们从“泛在性”资源寻找与发现教育意义。新区有着丰富的外资企业文化资源, 有着深厚的本土文化资源, 还有着充沛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环境资源, 这些“泛在性”资源中蕴含着巨大的教育意义, 这些意义的寻找与发现, 将构成“国际教育生活社区”建设的强大资源支撑。

希捷国际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是全球最大硬盘制造基地之一, 江苏省出口额最大的外资公司, 但这不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它秉承的美国希捷一贯的企业文化:坚信人员是最大的竞争优势, 致力于提供一个充满挑战、富有创新意识的环境。其中, 最具教育意义的是“6西格玛”管理法则。一般的制造企业的要求是“4西格玛”, 即一百万个机会中, 允许有6210次误差, 而希捷的“6西格玛”法则, 是一百万个机会中, 只允许找出3至4个瑕疵, 正是如此近乎苛刻的要求, 才培养出希捷员工细心、严格、精益求精的品格, 才成就了希捷产品的竞争力。相信每一位去参观的学生都会被“6西格玛”法则所震撼, 教育意义就在这种震撼中被唤醒、被发现。

同样, 松下电子无锡工厂的企业精神是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一致、奋斗向上、礼貌谦让、适应形势、感谢报恩, 这些对于学生也是具有教育意义的, 此外, 松下企业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自来水哲学”同样也发人深省:“水虽然有价值, 可是一旦处处可见, 价值就几乎为零了。如果大量生产某种物品, 其价格也会相当低, 松下的任务就是制造像自来水一样多的电器, 这是松下的生产使命。”正是这种企业精神与哲学, 领导松下在几十年中成长为国际家用电器巨头。

我们再来一起寻找本土文化的教育意义。梅村是泰伯奔吴第一站, 是吴文化的发源地, 每次到泰伯庙参观, 学生都会从泰伯的故事中感受到泰伯精神的力量:仁让品格使泰伯成为《史记》中“世家第一”, 被孔子尊为“至德”, 而凭借开拓精神, 吴泰伯成为灿灿的江南文明的缔造者, 成为吴地共同的祖先。新安的净慧寺, 则是无锡历史最悠久的禅寺, 徜徉其中, 我们深深感受到本土佛学的濡染: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在生活中修行, 在修行中生活, 在尽责中求满足, 在义务中求心安;在感恩中奉献自我、回报社会, 在包容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分享中广结善缘、和谐发展, 在结缘中成就自他、共创未来。在泰伯庙、净慧寺学习这些品质, 也许比老师在课堂上灌输“和谐社会”的建设更具情境性, 也更自然有效。

只要我们努力寻找、发现, 不仅企业文化、历史遗迹包含丰富的教育资源, 其它自然资源、环境资源、人力资源乃至虚拟资源都可以成为教育资源。

二、在整合与分享中更好地体悟教育意义

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的研究表明, 对于文化、规则的学习, 集体学习优于个体学习。同样, 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 如何更好地发挥“泛在性”教育资源的作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体悟其中的教育意义?集体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应在整合与分享中, 使这种体悟不断走向深入。

整合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 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 并发挥1+1>2的统筹效果。在“国际教育生活社区”的建设中, 在“泛在性”教育资源的体悟过程中, 整合主要体现为学习者队伍的整合及教育资源的整合。

学习者队伍的整合, 是“国际教育生活社区”建设的一大重点, 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 根据相应的学习目标、任务,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可以采用不同的整合方式。可以把不同学校、相同国籍的学生整合起来, 也可以把相同学校、不同国籍的学生整合起来, 还可以把不同学校、不同国籍的学生分批整合起来, 通过这些跨校、跨文化的多层次整合, 促进学习者的交流、碰撞、融合, 努力成为多元共生、个性互补、彼此尊重、团结合作的共同体, 这样的共同体将有着更为宽广的视野、更加活跃的思维、更具包容的心态、更具张力的潜能, 也更能体悟不同语境中的“泛在性”资源的教育意义。

教育资源的整合, 对于提高教育效率、降低教育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 我们主要遵循两条思路, 一是将分散于各区域的本土资源进行整合。比如吴文化资源, 分布于新区各地, 梅村的泰伯庙、至德广场、梅里古都, 鸿山的泰伯陵、吴文化广场、吴文化博览园等都是吴文化资源的重要负载地, 我们通过专著编写、实践活动系列化等手段进行整合, 为学习者的高效学习、体验提供便利。二是外来板块资源的整合。无锡新区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高地, 有60多家国际500强企业前来投资, 初步形成日资板块、韩资板块、欧美板块, 每个板块显现出较为鲜明的文化特质, 相互间显现出较为明显的文化差异, 这些特质与差异, 是各板块资源整合时重点关注的内容, 也是学习者学习、体悟的切入点与拓展点。

分享, 可以产生1=1+1+1+……的增值效果。在“国际教育生活社区”的建设中, 社区成员对于“泛在性”教育资源的体悟, 分享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维, 也是重要的途径。

对于上述整合资源的分享以及其它资源的分享, 在实践活动之余, 我们主要以无锡电教馆城域网为骨干网络, 以新区教育网站为资源分享集散地, 形成资源丰富、道路通畅、组织有序的国际教育网络资源分享机制, 主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是提供易于分享的资源。除了进行整合, 我们还从技术上入手, 提升分享资源对远程教育的普适性, 使其适应在节点库间、平台间迁移分享, 适应资源贡献者、使用者合理传送、灵活应用。具体措施如分享资源的标准化数据处理, 分享资源的模板化技术运用, 分享资源开发从面向目标转向面向对象, 缩小分享资源的粒度、增加精度等。

二是创设易于分享的环境。资源的分享及学习者的体悟是基于资源的使用而得以实现的, 在使用过程中, 节点库采用何种分享策略以及如何为资源的分享提供运作机制与技术保证, 决定着分享环境是否友好, 也决定着资源使用的效度。具体措施如创设分布式的应用环境, 资源库的分离设计、相互连接, 基于目标的连接导航, 用户信息库与写作工具的合理设计等。

三是强化利于分享的管理。分享资源的管理及分享过程的管理, 将直接影响分享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方面我们具体做了如下研究:阻碍资源交流及影响资源分享的因素研究, 资源共建、分享的管理机制、资源交易机制研究, 资源评价标准建设的研究, 节点库长效运营机制的研究等。

分享交流社区 篇11

王府井是有60年的历史传统的百货, 目前在全国有50多家店, 由原来的传统百货到有奥莱、购物中心, 也做了超市的业务, 成为多业态复合发展。为应对线上零售对于传统零售的冲击, 王府井将因需而变, 从多渠道及跨渠道向全渠道转型, 提升企业整体零售能力。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 我们对全渠道和业务做了总结, 包括现在的移动化、互联网+的模式, 分析之后我们认为我们需要整合资源。我们有很多场、货和消费者的资源, 如何对整个资源做整合, 在王府井层面对消费者提供无缝的购买体验, 是我们的方向。在当前互联网包括社交媒体的推介下, 如何让顾客来到线下呢?对此, 我们希望借助一些优势把消费者引过来, 故提出以消费者为中心做消费整合。

通过“助B、聚C”模式, 形成独特的生态体系, 高效整合王府井、联营商户、消费者及第三方服务商等多方资源, 建立业界领先的商业模式。

所谓助“B” (联营商户) , 即构建O2O开放平台, 为联营商户提供全渠道支持, 共享门店库存, 提供营销、交易、交付与服务支持能力, 帮助供应商提高盈利能力。聚“C” (消费者) 指, 提供丰富的百货、超市及折扣商品及增值服务, 构建全渠道体系, 提供无缝购物体验, 树立行业领先的客户体验。

我们把消费者聚集到王府井来, 场地为供应商提供了销售的位置, 希望消费者到这儿来之后, 能够借助线下门店的体验, 让他在场地里面转化, 同时提高入驻商家的销售。

遵循“八统一”原则, 采用O2O模式推进全渠道转型业务变革, 帮助王府井整体提升零售能力

我们做了这样一个规划, 从八个方面提高全渠道的能力。

1、统一供应商管理

包括准入、运营支持、结算及评估等。王府井是分区域采购的主体, 为此会做一些动作, 做一些整合。

2、统一招商管理

基于全渠道与各品牌商合作并加强管理。这是为了后期利用大数据对品牌的销售状况做一个分析, 协助调整线上线下的布局, 也对招商提供一些帮助。

3、统一商品

为客户提供一致化购物体验。过渡期内包括SKU单品与价格单品两种类型, 将基于单品管理, 逐步增强商品洞察与运营能力, 形成全渠道价格联动机制。原来我们对商品的整合能力是比较弱的, 希望通过统一商品, 能够为自己的朝阳产业业务提供一些帮助。

4、统一会员管理

建立一体化顾客体系, 帮助客户培养全渠道购物习惯, 基于深度客户洞察, 加强会员营销能力。我们希望把顾客信息在各渠道做一个统一, 无论是原先的会员卡会员、新媒体会员, 还是微信会员, 或是线下渠道的会员都可以在王府井做一个识别。

5、统一营销

建立总部、区域 (同城) 、门店或线上一体化营销体系, 加强全渠道整合营销能力。我们有很多营销资源, 我们希望在营销层面做一个统一, 能够在王府井层面提供线下线上统一的营销体验和促销支持,

6、统一库存

以门店仓为核心, 形成共享库存并全局可视, 支持全渠道销售及实时库存更新。

7、统一支付

构建统一支付体系, 支持储值、积分支付及银行卡直联、第三方支付等。大力发展移动支付, 支持购物流程创新。我们希望借助新的便捷支付手段, 加快线下销售流程, 缩短环节。

8、统一服务

统一各渠道客服接入, 加强客服处理跟踪与管理, 在我们整个王府井层面提供一个统一的服务入口。

借助八个统一打通王府井线上线下全渠道的模式, 最终实现统一消费者、统一王府井这样的愿景。

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统一整合的后台能力, 以提供全渠道供消费者自由选择

为了达到统一的目标, 我们做了一些梳理, 分成七个方面, 分别是渠道拓展策略、会员策略 (顾客视角统一) 、商品策略 (商品信息互通) 、营销策略 (营销资源共享) 、供应商策略 (供应商资源协同) 、支付策略 (交付体验一致) 、交付策略。七方面达到高度统一, 门店统一是核心部分, 其次是管理能力, 要加强运营, 做精准化的营销和运营, 再就是整合资源、整合营销, 最后提供销售, 提供各个渠道的无缝接入, 最终目的希望借助大数据的能力, 同时分析消费者和分析商品、分析营销, 最终为经营角色提供一些帮助。

对外, 希望借助大数据的能力, 能够对消费者做更好的营促销的触达, 可以提供更精准的投放信息。

在借鉴主流互联网架构经验的基础上, 全渠道关键业务能力特点包含以下几方面

1、实时库存及价格信息管理能力

首要需解决各业态门店与各渠道的库存及价格变化的实时性, 确保良好的客户商品交付体验, 库存与价格信息均需精确定位到业态、区域、渠道、供应商、SKU等。

2、全渠道商品管理能力

提供消费者全渠道统一的商品信息, 打造支持全渠道的商品信息中心, 在原有进销存商品主信息基础上提供线上渠道所需的图片、文字详情等信息, 由于零售企业经常出现一品多商的情况, 需在全渠道商品支持系统中合并映射统一商品信息并提供各渠道使用。

3、全渠道会员拓展管理能力

提供全渠道会员识别与服务能力, 可提供全渠道消费者统一的会员认证与服务, 并提供一致的会员体验, 打通各业态、各渠道的不同的会员权益体系 (如积分、储值、优惠券等) 等。

4、全渠营销规划执行

确保消费者在不同媒介中均可以感受到同一企业的存在, 需提供全渠道营销支持能力, 用以打通各渠道的营销服务提升企业存在感, 并通过全渠道的营销服务, 增加消费者对与企业的关注度并持续提升消费者与企业的粘性。

5、全渠道销售过程管控执行能力

基于前四点核心全渠道能力基础上, 各渠道可提供同一商品、统一价格的一致化的购物体验, 打通线上线下各渠道的销售服务能力, 真正做到线上线下销售互为补充、互为盈利增长助力, 提升商品库存周转率, 提升招商采购议价能力。

6、全渠道无缝体验服务接入能力

消费者时间趋碎片化, 移动/社交已接替PC成为了消费者与企业接触的主流渠道, 移动应用大潮席卷全行业, 需持续增强渠道接入能力, 在各渠道与消费者增强互动, 丰富营销及服务手段, 提升消费体验。

7、大数据下的财务/业务分析能力

提供全方位大数据接入/分析能力, 支持会员360度精准分析, 建立会员画像, 精准销售预测、商品经营分析, 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 实现客户体验与服务为先, 增强盈利能力与品牌效应。

全渠道实施价格库存管理方案

1、建立统一定价策略并建立全渠道价格联动机制, 结合供价、单品营销资源、门店价、同行价格进行灵活的价格计算与发布。如下图所示。

2、建立比价体系, 即锁定全国性的竞争对手与门店所在区域的竞争对手, 按照商品等级采用不同的比价频次。

门店人员通过PAD等移动终端, 通过扫店的方式获取竞争对手的价格;并将该价格上传到王府井价格系统中;门店运营人员充分研究竞争对手的价格动向, 以及营销活动, 决定是否要进行价格跟进;云店人员在充分考虑采购资源和门店资源后, 在系统中提出本云店的销售价格调整的申请, 由商品中心进行价格评估。

线上电商系统将通过商品匹配的方式, 通过系统采用网络爬虫的方式获得竞争对手价格, 如天猫、银泰、一号店等;线上电商系统将自动提醒品类经理竞争对手的价格变化, 并要求品类经理对出现价格变化的商品进行价格联动申请和调整;电商品类经理的价格联动和批准将会自动推送到商品与价格系统中, 由商品线条进行价格评估。

3、针对自营 (含超市) 商品, 建议由门店、区域、总部分别决定极敏感、次敏感和非敏感商品的价格。

在系统计算出推荐价格后, 对于极敏感单品, 促销价格由各门店决定 (控价) , 在推荐的价格基础上, 可以浮动指定比例 (如20%) 的价格, 各门店价格可以体现差异。

在系统计算出推荐价格后, 对于次敏感单品, 价格由区域 (或中心店) 商品部控价, 在推荐的价格基础上, 门店可以调整促销价, 可以浮动指定比例 (10%) 的价格, 在区域范围内, 各门店的价格一致。

对于非敏感单品, 根据谁采购、谁控价的原则, 由总部商品中心或区域商品部控价, 系统将自动采用系统推荐的价格, 门店无权调整价格全王府井或区域一致的价格。

4、需充分考虑采购成本, 服务收益及各门店毛利水平, 用户在电商平台下单后需另行支付配送费用, 以保证线上线下价格一致及合理的利润水平。

如用户选择门店自提, 在订单结算时, 将不再增加配送费用;如用户选择便利店 (或合作自提点) 自提, 则增加从门店到便利店 (或合作自提点) 的配送费用;如用户选择送货上门, 则在订单结算时, 将根据重量和体积增加相应的配送费用。

5、依托门店仓, 对全渠道订单所涉及联营及自营商品发挥区域DC的功能, 支持全渠道销售与订单交付。

我们是一个传统企业, 商品都在店里, 自己没有仓库, 王府井做了电商, 商家也有自己的电商层, 我们希望借助各个店的专柜来补充王府井的品类和商品, 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支持。我们需要每个店建一个仓, 对消费者进行相应配送, 客户一个订单下来, 可以在他最近的位置提供配送服务, 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交付能力。

6、基于共享库存的不同库位管理, 完成价格单品及SKU单品的统一库存管理, 为全渠道提供库存支持及实时管理, 以有效提升库存流通能力

统一管理SKU单品库存, 设定不同库位信息, 如:总库存=销售库 (实库虚库代销) +销售占用库+残次品库+调拨占用库+退货库, 以管理单品在不同情况下的库存变化。

价格单品及虚库代销商品不管理具体库存数量。

商品库存数量低于最低库存或者高于最高库存时, 系统将该商品库存标识为预警库存, 系统每天定时将预警库存通过邮件发送给相关业务人员, 提醒做商品库存的调整, 确保不同销售渠道和用途库存的合理性。

7、全渠道商品管理实施建议, 分阶段逐步推进SKU单品运营能力, 兼顾价格单品, 逐步建立和完善全渠道单品管理体系。

构建全渠道商品能力

1、基于单品管理理念, 建立重构前后台类目管理体系, 即后台类目与前台类目, 此外为满足考核需要形成管理分类

2、建议建立统一的商品管理体系, 涉及SKU单品管理及价格单品

3、全渠道商品管理全流程与职责分解——针对联营与自营两种经营模式, 建立从招商采购到顾客的端到端单品管理体系与能力

全渠道会员拓展管理能力

1、构建王府井集团全渠道的客户关系和忠诚度体系, 打造王府井集团全渠道整合的客户优势

我们希望构建王府井跨各个渠道客户的体系, 建立整体的客户计划, 打通王府井的客户资源, 我们已经把王府井的客户资源做一个统一, 按照统一的细分做一些会员服务。

2、需要有效整合会户信息, 形成单一运营型/分析型360度客户视图, 各渠道与客户接触过程中, 实时洞察展开灵活销售或提供客户服务。

3、分步骤整合线上、线下各渠道会员信息, 统一会员识别与认证、积分/储值/优惠券帐户管理, 逐步提升会员运营与管理能力。

一方面, 建立以会员制为载体, 统一线上、线下各渠道会员认证与管理, 以积分为杠杆, 以客户洞察出发, 以精准营销为手段, 以提高客户忠诚度带来长期回报为目的的忠诚度管理体系。

另一方面, 打造基础的会员体系是忠诚度营销的基础, 基于目标客群的特征和行为分析, 制定针对性的会员计划。

全渠营销规划执行

1、基于全渠道协同要求, 实体与电商在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方面协同作战, 互为促进, 实现流量相互转化。

2、充分利用供应商、全渠道营销资源, 构建线上线下、跨区域、同城跨店高效运作的动态营促销管理体系。

关于王府井的品牌和营销推广。营销推广层面我们借助于微信、智慧图, 借助新的技术和渠道, 来跟消费者做一个有效的触达, 把传统的营销推广到互动的层面, 希望借助互动的层面把消费者引到线下。同时营销活动我们借助Wi Fi做相应的数据收集, 分析客户的活动效果, 做一个统一的处理。

3、建立可灵活扩充的促销模型, 灵活支持全渠道促销活动

线上线下要打通促销活动, 我们在王府井层面建立了很多会员促销平台来打通线上线下各个渠道促销活动的支持, 来达到说在店内看到的商品8.8折, 线上也可以是这个价格。在移动层面, 需要借助移动手段, 在C端我们会提供很多的新的手段或者是微信, 同样这些信息到店里之后需要导购有一个信息的载体让他们提供会员, 以此作为识别的途径, 可以做会员的刷卡消费、积分的累计, 乃至刷信用卡做支付。

4、为满足全渠道营促销协同管理, 建议建立总部、区域 (同城) 、门店或电商三级联动机制, 帮助提升全渠道销售能力。

最后我们希望做到各门店的统一分布, 包括整个的经营能力、销售能力和销售结果做一个驾驶舱, 为客户分析数据做支持。

王府井现有IT系统架构:经过十年富有成效的IT建设, 王府井应用系统基本满足单店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王府井的IT架构, 从上往下, 从渠道层面, 希望借助所有的渠道跟客户接触, 无论你在公交车上、地铁站、真正在王府井店或者在家里我们都希望跟你多接触, 为了提供这些服务, 我们有很多的设备, 我们在终端层面需要提供一些植入互联网反馈的信息, 这些系统都会依赖于底层、后端服务和后端ERP的应用, 对财务系统进行支持。

我们有22个平台, 250亿个接口, 也用很多合作伙伴的系统, 自己的人员永远是不够的, 需要借助很多的外部资源帮助我们服务, 达成系统建设的目的, 为全渠道做一个很好的支持。

原先可能有ERP、OA就足够了, 但是在王府井全渠道建设过程中, 我们希望考虑线上线下互通, 门店体验, 销售能够平台化、服务化, 能够更好的支持业务, 支持架构的规划, 最好的做到互联互通的能力。所以, 我们认为系统结构应符合如图所示四个方面要求。

我们是有阶段划分的, 这么大的系统建设, 它的推广分成三个阶段, 从2014年到今年夯实基础, 把业务建起来, 支持全渠道的业务开展;希望今年到下半年, 借助更多的门店做横向扩展, 接触更多的消费者, 有更多的数据;希望全渠道能够为王府井业务做一个全方面的辅助支撑, 为王府井业务开展提供一个保障。目前这些阶段我们都在执行, 当然也有一些问题, 我们希望能够更进一步的优化。

王府井全渠道功能架构蓝图——整合并完善全渠道前后系统, 增设中台专业支撑, 构筑统一后台及决策分析平台。

上一篇:重庆市9月农事建议下一篇:职业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