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教学的现状分析

2024-06-25

口译教学的现状分析(共9篇)

口译教学的现状分析 篇1

随着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和加强, 国内对于专业口译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针对这样一种现状, 国家也更加重视口译人员的专业化训练。各大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专门的口译课程。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一种全新的办学尝试, 自然而然从其诞生一开始便站在了这一潮流的前端, 各大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都如火如荼地进行。一方面, 独立学院由于其独特的办学特色, 相比较于传统的高等院校, 在口译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有了很多全新的尝试, 凸显了一定的优势;但另一方面, 由于独立学院本身的办学条件限制, 在口译教学过程当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我国独立学院口译教学的现状

第一, 正如上文所言, 独立学院由于各自的办学特色, 在口译教学方面展现了一定的优势。就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而言, 在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上, 我们学院专门建立了同声传译室, 用于口译课程教学和口译实战训练。同声传译室模拟真实的口译场景, 教师在主控台通过配备的专门口译软件操作课堂,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式上, 很多独立学院都尝试了所谓的合作———竞争学习模式, 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内外的所有活动, 包括口译技能训练、话题演练等。

第二, 尽管独立学院在口译教学方面占据了一定有利因素, 但由于其办学条件的限制, 仍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 口译课程设计欠合理, 课时太少。目前, 口译课程的教学主要集中在大三和大四上学期这样一个时间段, 一般是分两个学期完成教学, 有些学校则只有一个学期。以我们学院为例, 口译在大三整个学年进行教学, 分为口译I和口译II, 前者分17周完成, 后者则为13周, 周学时均为2。口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 无论是就题材而言, 还是就技能而言, 都要求有系统地反复训练。每周90分钟的课程既要吸收技能要点, 又要熟悉各类题材, 对学生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实在是捉襟见肘。

其次, 教学模式照搬其他重点院校的口译教学模式, 尚未很高程度地做到因材施教。独立学院由于教学的整体起步较晚, 所以总体上还是习惯性地依赖重点高校的教学模式, 口译也不能排除在外。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即主要通过听译磁带或CD等非真实口译场景下录制好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口译训练, 比如传统口译教材上的录音。在教材的选择上, 很多独立学院也同样照搬一些重点院校所使用的口译教材, 如《高级口译教程》、《口译实务二级》等, 完全没有考虑到自己学生的可接受水平。

再次, 独立学院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有待加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往往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整体的英语水平还是处于偏低的水平。对于口译这一门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都要求很高的课程而言, 口译的教学难免会出现困难。另外, 就口译师资队伍而言, 独立学院的口译教师以年轻老师为主, 他们大都接受了传统的口译技能培训, 英语功底扎实, 理论知识比较丰富, 专业研究和专业能力较强, 但实践经验较为欠缺, 那么在向学生讲授实战口译的过程中, 相对来说也会有些吃力。

二、强化独立学院口译教学的对策

第一, 根据各自学院的实际情况, 完善口译课程设置, 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在将口译技能作为英语专业学生一项基本掌握技能的同时, 有重点地向翻译方向学生进行倾斜。针对学时太少的问题, 也需要根据实际状况进行调整, 以有系统地切实完成口译教学任务为目标。

第二, 独立学院与传统高等院校存在着很多的差异, 所以一定要在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特点的前提条件下再来有选择性地借鉴别人的教学模式中适合自己的部分,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相对于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 我们应该更多地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优势, 选用多样化的语料, 尽可能多地模拟真实口译场景, 营造更加丰富的口译训练环境。在教材的选择上, 结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由浅入深。目前市面上的口译教材主要分为这样两种, 即以题材为线索和以技能为线索, 以题材为主线的教材整体难度偏高。因此, 笔者更倾向于以技能为线索的教材, 在讲解技能的过程中, 以各个话题的材料为训练内容。

第三, 注重实际、实用、实践能力的培养, 明确口译的市场定位, 以培养应用性口译人才为目标。口译教学本身就是在急需专业口译人才的状况下应运而生, 因此口译课程的最终目标应该锁定为培养合格的口译专业人才, 学院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第四,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薄弱的状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在材料的选择上, 一般而言, 要选择更加贴近生活、学生可以经常接触到的语言风格, 从日常对话、礼仪祝词、介绍性演讲等材料慢慢过渡, 逐步增加难度, 循序渐进, 逐步建立起学生的信心。

三、结语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尽管有了一些新的尝试, 但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独立学院口译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并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独立学院口译教学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我们所需要的只是在落实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相信独立学院的口译教学一定会越来越成熟。

摘要:面对国际化交流深入开展的现状, 国家越来越重视口译人员的培养。独立学院在口译教学方面凸显了一定的优势,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独立学院口译教学现状出发, 重点探讨了独立学院口译教学现阶段呈现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独立学院,口译教学,问题与对策

口译教学的现状分析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12-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专业口译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所以为了迎合市场发展的需要,我国各高职院校已纷纷开设商务英语口译这门课程,为我国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商务英语口译人才,并越来越重视学生商务英语口译的教学。口译工作要求译员拥有丰富的商务知识,能够熟练地运用目的语及来源语,深入地了解目的语及来源语的文化背景,对译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所以教师在开展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们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技巧的培养,深入地开发学生的英语口译能力,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一、现阶段我国高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落后

在传统的高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时学生们大都是在语音室利用多媒体或者录音机等设备来获取信息,但这与社会生活中的交际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此外,部分商务英语口译教师在教学中仍旧是使用传统落后的语言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时以口译理论、语言知识为主,在教学时更多是播放录音或教师朗读教材,而忽略了对学生们心理素质、口译思维及口译技巧的培养。教学方式的落后及教学手段的单一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导致学生们无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与主动性。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达标

目前在我国高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就是当前我国口译教学师资匮乏,教师队伍不稳定且大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达标,从而导致了我国商务英语的教学质量很难提高。同时部分高职商务英语口译教师的口译实践经历较少且他们对口译教学及口译理论的研究较少,所以他们在教学中很难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口译能力。

3、商务英语教材内容不全面

现阶段,随着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在我国的开设,各大高校已出版了大量的商务英语口译教材,但在这些已经出版的口译教材的内容基本上是服务于本科生的,所以高职院校在实施口译教学时利用这些教材就会导致在培养学生时缺乏自身的特色及特点。

二、现阶段高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对策及建议

1、变革教学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提供相对真实的交际环境

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口语基础较差且对学习英语存在着抵触的心理,所以高职院校在开展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时要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整体英语水平,在教学中充分的发挥学生们的创作性、积极性及主动性等。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们创作出更加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3]。例如高职院校应尽可能多的开展一些英语活动设置一定的奖励来激励学生们多开口讲英文,如商务英语口语技能比赛、英语辩论比赛及英文演讲比赛等。

2、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并完善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在开展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时要想真正的突出自身商务英语的教学特色就必须要变革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商务英语口译教师的整体素质并不断地完善的自身院校的课程设置,为教师们提供更多的在岗培训、实习机会。此外,高职院校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课程设置中必须要为学生们开设口语课,通过在口语课中加强对学生们的商务英语口语练习,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商务英语口语技能[4]。此外,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们商务英语口译能力时也要加强学校与外企的合作,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实习,实习中进步。

3、开展在校实训课程,并逐渐加强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要想在真正的提高学生们的商务英语口译交际能力就必须在加强对学生们在校期间的商务英语口译的实训,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练习商务英语口译的机会。例如教师在开展英语口语实训教程时可以将学生们分为出口商、对口商两组,依据现实生活中国际贸易环节来安排学生们进行对话交流,从而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商务英语口译技巧[5]。此外,高职院校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们在真实的商务环境中去更好地体会商务英语的口译技巧,为他们未来的就业打好基础。

总而言之,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但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所以高职院校在实施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时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鼓励学生们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之外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英语口译能力,增加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此外,教师在开展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时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们英语口译的实际水平来确定好教学目标,并选择适合学生们的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为我国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谢媛媛,江 峰,周 蕗.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特点研究[J]. 上海翻译,2016,01:55-59+94.

[2] 周 俊,孙 志.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2008年第3季度)[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01:120-128.

[3] 周 俊,孙 志. 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2009年第1季度)[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05:120-128.

[4] 冯克江,洪达喜. 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改新思路[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02:111-112+115.

口译教学的现状分析 篇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以及交流日益频繁,由此英语口译工作在国际合作以及交流上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对英语口译人才的需求也增年增加。近年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相继开设了英语口译课程,积极为国家未来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口译人才。然后,我国高校的口译英语教学仍旧存在许多待于急迫解决的问题,英语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因此,深入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口译教学现状与改革的分析有着不可代替的意义。

二、高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化。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口译学习为主,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在进行口译教学时,没有将口译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口译上,而是以笔译学习代之,致使学生混淆了口译与笔译的区别。在一些高校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中,口译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师只是按照口译教材内容逐一逐句进行翻译,而忽略了先进技术的应用,从而导致口译教学成了简单的口头笔译,制约了学生在口译学习中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口译教学的质量。除此之外,口译教学过程,教师会按照教学目标要求,播放有关教学影像,但在此过程,教师只是单纯依据录像的播放内容让学习模仿学习,而没有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关于口译学习的应用,从而制约了口译教学的实用性,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的过于单一化,是影响口译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2.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当前,在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中,英语教师主要依附英语教材作为主要参考资料,但由于口译教学的大纲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与科学性,进而导致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出现脱节现象,造成口译教学质量下降。由于当前市面上的口译教材种类繁多,且没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在选择口译教材时很难做到与实践与理论有效结合。多数口译教材没有重点规划翻译内容,而且教材重点也只是停留于翻译理论表面,没有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学生实践上,从而致使学生的学习只是停留在理解阶段,很难达成预期口译教学的目标。从所述情况来看,在高校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中,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不但限制了学生对口译教学的熟悉掌握,同时也在无形中间接影响的教学质量。

3.教学课时安排不合理。在高校英语专业中的口译教学中,教学的课时安排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口译教学的质量。在一些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中,通常针对口译教学的课时安排过少,这样不仅影响到口译教学的进度,同时也很难达成口译教学的目标。加上口译教学设置于大学生的最后两年,这个阶段的学生多数忙于实习与工作上,基本没有过多的时间投入在英语专业学习上,从而导致学生滞后于学习,造成了口译教学的质量下降。由此可见,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口译教学的课时的安排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口译教学的质量,同时制约了口译教学的实效性。

三、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口译教学的改革策略

1.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由于在英语专业中的口译教学中,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进而制约了学生对口译知识的进一步深入了解。为此,教师应该注重口译知识的讲解过程,并实现多样化的口译教学方法。从授课方式至授课内容,将笔译与口译的讲解彻底区分开,让学生对两者的学习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区分,并进行系统化及多元化的口译教学。在进行口译内容教学过程中,过于陈旧的讲课方式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不符合当代社会对专业口译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应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进行授课讲解,注重口译内容的讲解方法,切实考虑到现代学生个性迥异特征,满足当代口译人才培养需求,确保口译教学的质量与实用性。

2.注重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随着高校新课标的改革,高校课程的标准逐渐倾向于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应用,为此,英语专业中的口译教学目标应将重点放在结合实践教学上,推动高校新课标改革进度。在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鼓动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使学生切实感受口译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此一来不仅调动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对口译学习的积极性。单纯依靠课堂上的实践交流仍然满足不了当前实践教学要求,此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建立一个简单的英语学社,招募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利用下课或者是晚自习等时间,组织学生担当各个角色,相互使用英语交流,促进口译教学与实践应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口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由此可见,理论与时间的结合,不仅是口译教学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口译教学未来发展的趋势。

3.注重口译教学课时安排的有效性。由于口译教学的课时安排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为此,教师在进行口译知识授课时,应更注重口译教学课时的合理安排。首先,教师应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合理安排口译教学课时量与进度。同时,为了确保课时安排的合理性,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拟出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口译教学方案,加强对口译知识的程序化与自动化,并注重学生在口译教学过程的实践应用。教师在口译教学课程安排上,不仅需要注重学生对口译的实践应用,同时还需注重口译实践的课时安排,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保证学生忙于其他事情之余,也能很好的把握英语学习。由此看来,在高校的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中,要想保证口译教学质量,教师应在的传授口译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口译教学课时安排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口译教学的现状分析 篇4

【关键词】口译语料库 发展现状 总结反思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02-01

一、口译语料库研究综述

随着科技发展的不断进步,语料库研究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逐渐发展成为了当今语言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时也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梁茂成,2010)。在翻译研究中,语料库翻译在最近二十年中反战迅速,在译者风格,翻译教学,翻译普遍性,翻译规范等各领域取得了不少的亮点。在此基础上,口译研究也开始借鉴语料库,但是相比文本翻译,口译语料库研究进展不够明显(张威,2012)。

我们的口笔译教学或培训,将不可避免的要使用新的工具和技术,谁先迈出一步,谁就占据前沿,谁就能够获得创新的资源(王克非,2004)。口译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为人们探索口译现象打开了全新的视野,也给现有的口译理论和假说提供了绝佳的检验和研究的途径。在近二十年的口译语料库研究上,学者们在口译语料库建设,数据转写和标注,检索工具的开发和具体研究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开拓研究,为进一步发掘其研究潜力奠定了良好的前期基础(陈菁,2014)。口译语料库可以帮助我们探寻口译译文的特点,检验现存的口译理论,考察各种口译对策对口译效果的直接影响,还可以帮助我们撇开偏见,研究语际交流和口译的特殊性。这种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和技术将最终帮助口译研究实现从规定性研究到描写性研究的飞跃(Baker, 1993)。

二、口译语料库现状分析

在最近十几年的研究发展中,日本,意大利和中国等各国的研究人员先后建立了几个不同的口译语料库,分别是日本名古屋大学建立的CIAIR口译语料库,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建立的EPIC欧洲议会口译语料库,中国由文秋芳教授等学者建立的大学生口译学习者语料库等。

1.日本名古屋大学综合语音信息研究中心同声传译语料库

从1999到2003年日本名古屋大学综合语音信息研究中心初步完成了包含英语和日语的同声传译语料库,共收录了182小时的录音资料,转写材料共计约百万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同声传译语料库。该语料库包括演讲和对话的英语和日语的口译录音和文本,一共收录了三十位英语话语者,十五位日语话语者和三十一位口译译员的同声传译翻译材料。这些录音和文本材料同时具备时间标注和文本识别标注,每一段文本都配备了源语言话语者和同声传译译员结合在一起,全部经过了声道处理。经过了耳机处理,左右耳分别会传出源语言话语者和译员声音。

名古屋大学的研究学者在此口译语料库的基础上做出了各方面的研究,包括机器同声传译,同声传译中译员语速和翻译单位,同声传译译员和源语言话语者的输出时间差等。作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口译语料库,CIAIR有完善的建库技术,非常有利于机器翻译,包括机器口译的研制与发展,丰富了机器口译研究以来的语料以及语言实践操作的基础,有利于挖掘口译中的一些自动对应的结构和规则(李婧,李德超,2011)。

CIAIR同声传译语料库所有的录音全部非正式的口译现场场景,而是来自于模拟场景,语料库录音来源于口译训练教室或者模拟会场,不是真正的同声传译工作情景,这些录音及文本很有可能与真实同声传译工作情境有差异,所以语料库在口译研究的真实性和生态效力上很有可能存在较大误差。

2.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EPIC欧洲议会口译语料库

在2004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翻译语言与文化研究小组创建了包含英语,意大利语以及西班牙语的欧洲会议口译语料库。这个语料库的录音全部来自于欧洲国家联盟全体会议的口译现场,共有一百四十个四小时左右的录像文件,包含了会议中的源语言演说以及相对应的英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的同声传译。

本语料库中的同声传译录音与日本语料库最大的不同在于译员全部都是具有高专业技能和经验的从业人员,并且译员之间水准差别不大,所有的语言均是由译员的被动语言译为主动语言,即从源语言转化为译员的母语。其他可能影响口译的因素如会前准备,工作场合及设备等都相似或一致。这些特点使得本语料库适合于研究特殊体裁的同声传译。同时,此语料库还适用于教学,会议录音和录像非常适合于学员训练,包括在听力练习,源语言概述,纠正错误和锻炼新技能。

3.中国大学生口笔译语料库

中国大学生英汉汉英口笔译语料库即PACCEL是由我国的文秋芳教授牵头创建的,收集了从2003年到2007年全国十八所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在三年级或者四年级进行英汉汉英互译测试的语料,规模接近二百一十万字。其中的口译语料库主要收集的是专业八级考试中的口试部分,受试群体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有余受试群体和测试标准和评判标准都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本语料库,能够有效帮助研究者了解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和效果,对教学,研究,测试,培训,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语料库具有较好的检索功能,能够在教学与研究上提供良好的帮助,但与上述两个语料库相比不足之处在于这是一个学习者语料库,与口译的真实场景有较大差异,而且受试者的水准离专业译员相差比较大,因此,语料库研究领域受到限制,语料库研究变量难以控制,控制变量和后期处理更为难以把握。

三、口译语料库的研究总结和反思

将语料库语言学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口译教学和研究领域,是口译学科发展的一个战略方向和重点,同样,口译语料库的建设和研究也是将来口译教学和研究反战的方向(张威,2012)。在口译语料库现有的基础上,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相关建设和研究:首先,扩大语料库的规模,加强语料库的类型,深化语料加工层次,提高语料加工精度,完善口译语料库建设和提高其代表性。语料库的建设比较复杂,需要收集,录制,分类处理声音,收集程序繁复,真实口译场景资源较少。语料库的建立同时要注意语料的代表性,语料库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到在语料库基础上所做的研究以及结论的可靠性和普遍性(杨惠中,2002)。其次,我们应该拓展研究视野和主题,同时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加大学科间的合作交流,提高语料库的研究质量。口译语料库能够为教学和研究提供宝贵的素材,真实场景的语料可以为学员学习和训练的参考和标准。不同的口译语料库对于学员听力,多任务处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基于语料库的教学分析和反馈能够为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途径。这样,口译语料库的建设和研究才能更加成熟,在此基础上的教学和研究才能够不断提升,口译教学和研究与多学科领域的交流才能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王克非.双语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上的用途[J].外语电化教学,2004(6):27-32.

[2]秦洪武,王克非. 对应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上的应用:理论依据和实施原则[J].中国翻译,2007(5):49-52.

[3]张威.口译语料库的开发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 [J].中国翻译,2009(3):54-59.

[4]胡开宝,陶庆. 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 [J].中国翻译 2010(5):49-56.

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现状研究 篇5

随着教育部将口译课程列为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 商务英语口译课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 口译本身是一种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要求很高的技能, 既需要良好的语言基础知识功底, 又需要有比较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 这也给口译课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对当前的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进行研究和反思, 还是会发现很多问题的, 在师资力量、教材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毕竟口译教学还处在探索和起步阶段, 还需要我们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 对口译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专业口译教师师资力量不足

当前大多数学校的英语专业, 虽然开设了英语口译课程, 但却没有配备专门的口译教师, 多数还是由原来的基础课程教师来担任, 具有口译实践经验和专业背景的教师很少, 这就使得口译课程的教学还是照搬其他语言基础课程的老路子, 学生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商务英语口译师资缺乏的问题确实也是有特定的现实原因的, 由于商务英语口译人才是社会急需的人才类型, 具有比较好的就业前景, 薪金收入也比较可观, 许多有经验、能力强的口译人才, 都会选择工资水平较高的实践性领域, 转向教育领域的口译人才数量很少, 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高水平口译教师的缺乏。

2. 教材内容陈旧, 实用性不强

英语口译教材的选用也是当前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一些常用的英语口译教材大多是从句型、词汇等方面来进行口译方法和技巧的探讨。这种基本内容与翻译技能的教学虽然能够对提高学生的英汉对译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仅仅依靠这些内容的学习还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商务英语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许多商务知识和语用策略都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 不同的交际背景下, 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教材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 必然会导致教材的传承性和理论性较强, 而实用性和灵活性较弱, 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口译教学的效果。

3. 教学方法不灵活, 缺乏特色

口译课不同于一般的基础语言技能课程, 它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基本目标的综合实践课程,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听、说、译等多种语言技能。目前的口译课教学基本上还都是沿用综合课、口语课或者翻译课的教学模式, 以基本的语句教学为主, 偏重语言基础知识的训练与强化, 而没有突出口译课实践性强的特点, 教学手段和方式也比较单一, 以教师的讲解为主, 学生参与口译实训演练的机会不多, 缺乏商务口译交际场景的模拟训练和实际练习。这就使得口译课成为了其他基础语言课程的重复和延伸, 缺乏教学特色。通过口译课程的学习, 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商务英语的专业词汇和对译技巧, 但口译水平和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提高得却不明显。

二、提高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效果的策略

1. 加强对口译教师的培训, 可以适当聘用高水平的兼职教师

要想提高口译教师的师资水平, 对现有的专业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 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可以采用集中备课、评课的方式, 对教师的口译教学水平进行监督和评价, 对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 有针对性地提高口译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学校也可以鼓励教师参加口译技能培训以及实践活动, 积累实际经验, 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必要的时候, 可以聘请一些有丰富商务英语口译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给学生介绍更具实用价值的口译技巧, 并给学生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拓展教学的空间和思路。

2. 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拓展, 增加具有实用性和时效性的新内容

教师在进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时候, 不要仅仅拘泥于对教材内容的教学和讲解, 要根据当前商务英语的语用特点以及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给学生提供一些新的教学材料和信息, 让学生了解商务交流中的一些新的动向和交际策略, 再结合具体的英语口译技巧来学习,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口译应用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增强口译教学的实用性。另外,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口译实践, 给学生介绍一些实用的口译技巧和临场应变技巧, 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为学生提供更有价值的口语教学素材。

3. 采用情景教学以及任务型教学法, 使教学形式更具灵活性和实践性

口译教学本身就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 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实际翻译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讲解式与灌输式教学方法显然是不适合口译教学的, 教师应该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 创设合理的商务交际情景,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模式下进行口译实战演练, 灵活运用口译技巧, 培养应变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商务交际任务的方式, 让学生体验商务口译的实际过程, 通过模拟场景和任务, 来实现对学生口译能力的培训, 增加课堂教学的灵活度和实践性, 为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发展提供空间和可能。

摘要:随着社会对商务英语口译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 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的教学也越来越被重视。本文对当前我国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希望能对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明秋.商务英语口译译员素质要求——跨文化交际主体性探索[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0 (11) .

[2]徐敏.试论涉外商务谈判口译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 (11) .

[3]程跃珍.从吉尔的口译模式看商务英语口译能力要素的构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4) .

[4]陈娟, 林正柏.商务口译的语言离格及策略[J].疯狂英语 (教师版) , 2010 (01) .

[5]王冲.关于商务英语口译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09 (22) .

口译教学的现状分析 篇6

20世纪以来, 全球化趋势使翻译之功效愈发突显, 精通并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交流是保证交际畅通的必要条件。口译的直接性与现场性较之笔译对于译员有着更大的挑战性, 培养出色的口译人才成为当今高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师的职责和口译教学的难点。目前我国民族高校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口译教学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它们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口译教学培养实践性人才目标的实现。本文旨在分析现行教育体制下的民族高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之现状, 并以启发性学习理念为指导,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分析和探讨突破目前口译教学难点的改革思路。

二、民族高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之现状

(一) 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育部文件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培养数以千万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2, 培养优秀的创造型、应用型的高素质复合人才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同时,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写的《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规定口译课程的主要目标。

“培养双语之间的快速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 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训练口译的基本技巧, 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 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 口译笔记及公众演讲技巧, 以求学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在两种语言的理论指导下, 通过大量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1

对于口译教学而言, 该大纲要求较为笼统, 对教学目标、内容、难点、重点及考查方法等缺乏具体的要求。国家人事部有关口译资格证三级的标准也仅为“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一般的双语互译能力”2。

从上述相关大纲和要求来看, 就口译教学的目标而言较为主观, 缺乏客观、系统的指导, 口译教师无章可循、各自为政, 学生在面对繁芜而杂乱的教学内容后, 学习兴趣逐渐丧失, 学习效果不得而知。“口译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 只有通过专业培养才能真正学会口译。这种专业化教学不等同于外语教学。”“口译专业教学目的是培养真正能熟练运用口译工作语言、掌握专门口译技能、具备良好心理素质、了解相关知识、并具有口译工作的职业道德的职业口译员。” (柴明熲2007:49) 只有在这种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 才有实现本科阶段培养合格口译实践人才的良好基础。

(二) 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

我国现行大学本科英语专业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 而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口译教学尤显突出。口译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必修课程, 是一种立体的、交叉型的信息传播活动, 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 是涉及综合能力运用的课程, 而单一的教材体例、陈旧的训练内容也制约了教学的实用性。

黄友义 (2007:47) 指出:“在翻译的培养过程中, 应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现实, 学习与现实社会密切相关的多方面知识, 增加对实事的了解, 丰富知识结构。”纵观目前的口译教材, 我们不难看出大多遵循相同或相似的编排体系, 基本涵盖会议致辞、文化教育、体育、科技、卫生与健康等十多个领域, 其内容多为政策性或介绍性素材, 这类材料相对而言比较陈旧, 表达相对固定。笔者认为, 学生通过记忆可以内化此类知识, 从而形成译员的长时记忆。除此之外, 地方高校所培养的口译专门人才亦应立足本地经济发展, 密切关注本土发展动向, 将各类时事问题及时引入课堂, 突出口译教学所用材料的即时性、社会性和实用性。

近年来, 大量口译教材不断涌现, 各高校在教材的使用和选取上有着各自的取向。在实际教学中, 教材多用于学生预习和熟悉某一主题的基本知识, 课堂中教师多会对补充大量相关材料。现有教材大多反响较好, 如林郁如和雷天放 (1999) 、吴冰 (2004) 和邬姝丽 (2009) 编著的教材, 但对于地方民族高校学生整体水平而言难度较大, 存在专业术语难、缺乏难度的分层递进和词汇及句式扩充等问题。

(三) 教学模式陈旧

我国现有的口译教学大都由中国教师独立担纲, 他们扮演交际双方的双重角色。在训练中, 学生很难获知自己的非母语转换是否地道和贴切。同时, 教学中始终是教师给出任务和素材, 学生单方面被动接受和转换, 从而形成固定的、单一的“教师—学生”模式。这一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流于讲与听。

(四) 教学手段单一

“[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背景下, 通过协作活动 (教师与伙伴的帮助) ,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如网上信息资源、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文字材料等) , 通过 (个人) 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知识的过程。” (陈国兴2005:34)

口译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语音室、音像资料以及校园网各自的优势, 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但目前多媒体口译教学的发展并不得力。尽管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单一的语音室教学使得学生无法获知实际交际过程中的人际因素和交际环境, 学生始终处于虚假环境中, 要么是教师朗读要么是音频资料的播放, 缺乏对讲话者的神情、现场氛围、交际情景和人际因素的把握。

(五) 口译专业教师匮乏

“近年来, 在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过程中所兴起的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专业化, 注重在教师教育过程中, 引导教师以其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为基本出发点,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通过思考、计划、实践和评价, 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达到改进教学实践和自我发展的双重目的。” (高翔2005:115)

然而地方民族高校由于自身地理位置及多种条件的制约, 无法吸引高素质的专门口译人才, 教师整体水平无法和部属院校相比肩。由于缺乏专门以口译作为研究方向的专职教师, 其他研究方向的老师又无法系统把握口译的理论及特点, 使口译课程的开设多流于形式, 学生缺乏系统性训练, 比如对笔记技巧的把握和记忆能力的训练很难在课堂上体现。课程结束时, 学生未能学到口译的实践技能, 无法胜任实际的口译工作。专业教师队伍的匮乏也是当前地方民族高校口译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改革思路分析

基于上述现状之分析, 笔者认为, 要改变现有民族高校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可从以下角度展开讨论:

(一) 口译教学观念的改革:实践性、自主性、交际性

在现行教育模式下, 口译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归依, 而不应停留在理论介绍或者过于简单的句子口译训练, 应使口译课程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和交际性。

实践性体现在学生所进行的操练应是在模拟的现场口译环境中展开, 让学生从一开始便能感受口译现场的气氛和压力, 通过实战训练, 提高学生双语转化的实际操作能力。课堂上可临时抽取不同学生, 以讲台为发言台, 以台下学生为现场听众, 以教师播放音频为现场发言人, 从而检验学生的记忆、笔记及口译过程, 从而增加实践的机会。

自主性体现在课堂上教师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颠覆, 教师转化为点评者和引导者, 而学生能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以学生的现场表现为评判对象, 授课教师点评其笔记及口译活动各阶段措辞、句式的可取及不足之处。

交际性则体现在学生的公众演说技巧和灵活处理口译过程中所出现的多边关系, 并能从训练之初学会分析人际因素和交际环境, 分析讲话者及听众的特点。口译本身具有很强的交际特点, 因而在学生接触口译活动之初即应培养学生处理交际现场的各种能力。

(二) 口译教学分层型模式的塑造: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译员应掌握职业口译技能———包括记忆、笔记、信息综述与重组、译前准备等和艺术表达技能———即以科学的手段、艺术性完成口译过程的技能。” (仲伟合2003:64)

因此, 口译教学的过程应体现层次性和渐进性。在初级阶段, 应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基本功训练。口译的基本理论、译员的基本素质、听力理解能力、笔记技巧、记忆训练及语言知识的训练应是这一阶段的中心;第二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用能力, 训练基本的翻译技巧和译员所应具有的心理素质以及公众演说的基本技巧;第三阶段是综合能力培养期。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信息传递能力、交际能力、文化背景与专业背景的理解力交织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合格口译译员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在这一阶段, 教师的正确、合理的评估手段和评价体系也是值得探讨和思索的问题, 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对口译现场的把握能力。

(三) 口译教学材料的选择:现实性、广泛性、地方性

口译是现场感极为强烈的活动。作为少数民族院校, 它们多地处边远地区, 学生很少有机会步入社会参与真正的口译工作。那么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素材的选用便极其重要。材料的选择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并能体现涉及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同时, 弘扬本民族优秀民俗文化也是地方高校特别是民族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口译教学应充分考虑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在选取材料时适当选用具有浓厚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材料, 成为当地对外推介工作培养人才和知识双重储备的基础。

(四) 口译教学手段的改进:多种教学手段的融合

口译活动的特点要求多种教学手段的配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通过多媒体系统观摩口译现场的操作过程, 同时教师通过PPT等对所播放的内容进行讲解, 分析不同语境中口译的语音、语调和语言风格。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对大量信息进行整合, 密切关注时事动态, 以保证选材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利用英文原版电影展开口译教学也已成为广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影片, 学生既可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也能使训练处于现实语境中。

三、改革策略思考

现行地方民族高校的口译教学中存在着上述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中既有高校口译教学的共性问题, 也存在一些地方性因素。民族高校应立足所在地区的实际特点, 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 讨论口译教学切实可行的方法。

笔者认为有效的口译教学模式应首先建立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之基础上, 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高校不应也不能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 提出不同的阶段性培养目标, 使学生的口译实践能力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以夯实基础为起点, 逐步达到操作现场口译的水平。

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 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以技能训练为口译教学的主导, 兼及语言知识和百科知识。在合理的课程体系指导下, 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注重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既广泛取材, 又能兼顾地方特性, 以弘扬本民族文化为己任, 为当地培养合格口译人才。

通过课堂教学,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否得到逐步提高与教师课堂评估方法的有效性不无关系。因此, 地方高校应尽可能培养以口译作为研究方向的专职教师, 而教师在考虑口译必需的忠实、快速、流畅的最高标准外, 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 以正确度为标准, 以激发学生自信为目的, 根据学生的反应、表现, 从笔记、表达方式、逻辑顺序、临场发现、心理素质等层面指出优缺点, 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侧面的评价, 从而提供指导性建议, 帮助学生分析自身不足, 找出努力方向。

四、结语

口译教学改革是个系统而庞杂的工程, 涉及语言教学的各个方面, 在加强语言知识训练的基础上, 它应以技能训练为主, 以培养具有扎实语言基本功和一定口译专业技能的专门型人才为归依。地方民族高校的地域性特征在高校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日益凸显, 只有在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配套改革, 才能真正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出合格的口译人才。

摘要: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频繁使口译工作日显重要, 如何培养高素质并能胜任实际口译工作的人才成为高校口译教学的终极目标。本文以地方民族高校为研究对象, 以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为研究个案, 在现行英语专业教学模式下, 着力分析当前我国部分民族高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教学手段单一等,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本文认为, 民族高校英语口译教学的改革应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材料的实用性和多种教学手段融合等方面入手来探寻有效的改革策略,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 寻求有效解决口译教学难点的途径。

关键词:民族高校,口译教学,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柴明熲.2007.口译与口译教学[J].中国翻译 (1) :48-50.

陈国兴.2005.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口译教学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 (4) :33-34.

高翔.2005.反思性教学与教学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 (20) :114-116.

黄友义.2007.社会需要更多的实用翻译人才[J].中国翻译 (1) :47-48.

林郁如, 雷天放.1999.新编英语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邬姝丽.2009.实用英语高级口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吴冰.2004.现代汉译英口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口译教学的现状分析 篇7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主要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技能人才,与其他院校为社会输送高级口译人才的教学目标相比,多数独立院校更偏向培养能从事一般商务活动口译的人才。但是独立学院英语口译教学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障碍,所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为其口译教学研究的重点。

二、独立学院英语口译教学中的障碍分析

1. 学生缺乏其他学科知识,学习方法机械化。

独立院校学生的生源主要是高考录取工作中第三、四批次的学生,其语言基础比较薄弱。而英语口译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专业必修课,一般进入大三就会接触。大部分学生一开始学这门课程就明显感到很难,基础知识和百科知识都缺乏,更别提掌握在具体口译活动中应用英汉两种语言灵活互译的能力了。这些学生大多只能采取机械的背诵大量英语词汇和句子的方法,但对一些术语的真正内涵往往一知半解,当然也就很难在实际口译活动中灵活运用。

2. 独立学院口译教学欠缺统一的教学目标。

高等教育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在2000年5月将口译课程列为中国高校专业必修课,有些重点院校或是翻译学校在此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口译教学的研究。但独立学院英语口译课程是这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对这门课程的研究起步较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英语口译教学欠缺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不少独立学院都只能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来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这样制定的教学目标就没有考虑到独立学院自身和学生特点,很容易造成目标过高,学生因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的现象。

3.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知识面较窄。

英语口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课,任课老师除了要有教学能力外,还要有实践经验。目前从事英语口译教学的教师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高校英语教师;第二类是各种证书培训机构的培训师。但这两类教师都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存在着某些不足,如第一类教师基本没有英语口译实践经验,只会照本宣科,第二类教师未经过系统的口译理论培训,只研究考证内容和技巧,因而知识面较窄。

二、对策研究

1.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独立学院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口译能力只是其中一种。因此,确立英语口译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就不能盲目照搬其他院校,如要求学生通过口译类的专业过级考试,而应该结合市场需求,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政治、外交、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口译技巧,能承担商务谈判、商务会议等商务活动的一般英汉口译工作。总的来说,英语口译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与独立学院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标相一致。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口译这门课时,仅是机械地背诵记忆,积累词汇,很少花时间接触其他百科知识。有些学生对诸如中国邻国首都、国家领导人等常识都不知晓,更别提接触科技、财经类知识,因而在口译过程中暴露出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问题。跨文化商务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交际。口译是通过口头表达将信息由一种语言形式转化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语言交际行为,是人类在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交际方式。因此,口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就是将一种文化转化成另一种文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扩大知识面是当前学生学好口译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学校可在一、二年级开设一些专题阅读、跨文化交际或者视听课程,如《英美报刊选读》、《商务视听说》、《欧美文化入门》等,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定期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书。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情况,加强口译教师在职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势在必行。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素养,有关部门应派教师参加口译研修班,或是去专门的翻译学院培训学习。同时也要增强实战经验,对此独立学院应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走出校门,下企业调研或是兼职。现在,很多独立学院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带一两百学生,连备课时间都不够,更别提挤出时间走访企业调研或是兼职,这无异于杀鸡取卵。独立学院培养的是适应市场要求的应用型人才,而在学校学到的则是脱离市场的知识,或是滞后的信息,这都违背了高校教育的宗旨。要解决这个问题,独立学院可以采取外聘专家的形式,这些专家不一定非得是高校口译研究人员或教授,可以是来自企业的职业译员;可以通过与这些职业译员的交流,吸取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4.利用多媒体手段模拟真实口译现场。

口译课的实践性很强, 教师要把绝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 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口译操练。目前多数教师还是沿袭过去的笔译课程的模式, 自己朗读课文或听磁带, 然后学生逐句翻译, 教师讲评。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一是学生只能机械地进行翻译, 缺少主动性;二是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协作的机会太少, 缺乏真实口译环境的临场感;三是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学生会感到枯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给口译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 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英语口译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 有利于提高英语口译课的综合效率。最重要的是多媒体课件的模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特点, 能再现真实口译的现场,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5.编写具有专业性与时代性的教材

现在市面上的口译课教材大致分两类:一种是以语言训练为主线的传统教材, 另一种是以主题为特点的各项交际能力型综合训练教材。前一种教材强调语言训练, 内容过于书面化, 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 难度较大。而第二种教材则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如果是国内专家编写的教材因编写时间较长, 内容比较滞后;而如果是国外直接引进版的教材又脱离中国国情, 因此, 这些教材都不太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独立学院口译教师要积极地到企业单位调研, 与一线的职业口译人员研讨, 根据具体岗位工作可能接触到的语言环境, 编写出既适应学生实际又符合市场需求的材料。

三、结语

英语口译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既涉及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又对各领域专业知识的掌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两种能力融合的集中体现。英语口译与专业知识紧密联系,其专业性和时代性都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独立学院英语口译教学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专家应根据独立学院学生和英语口译课程的特点,研究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Gile, D.Basic.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Company, 1995.

[2]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3]Mark&Moira.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4]梅德明.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5]王建梅, 孙春雷.对我国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再思考[J].外语界, 2005.

口译教学的现状分析 篇8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学术交流、技术转让等相关的经济活动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大城市举办的各种商务会议、博览会、交易会、展览会,招商引资推介会等越来越多。同时,伴随而来的就是对相关外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另外,2000年5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口译课列为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必修课。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始把专门用途英语口译课列入本科教学计划里。专门用途英语口译是一门跨三个学科的课程:英语语言、口译和专门用途科目,如商务、科技、法律、医学等。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拥有良好的语言素质,同时还要掌握商务、政治、经济、外交、国际贸易、科学技术、医学、法律、建筑、文化艺术、工农业生产、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否则,都无法完成专门用途英语口译活动。目前,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活动都划分在外国语学院里。学生在四年的本科学习过程中可以建立良好的语言能力和素养,但跨学科学习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却不能得到很大提高,综合素养不足。

二、专门用途英语口译教学现状和问题

从广义上讲,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口译教学也可以叫做专业英语口译。Hutchingson和Waters (1993)曾给“专门用途英语”下过明确的定义:“ESP不应该被视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语言或教学法,它也不只包括某一种特定的教材。事实上,它是一种探讨各种基于学习者需求的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方法。”专门用途英语口译是要培养一种复合型人才,是英语知识+专业知识+口译知识/技能的人才,不只是单纯的英语语言或者单纯的专业知识,而是三位一体的结合。但是,目前在英语专业基础上升级的专门用途英语口译教学正面临着这一问题,有待于探讨和解决。

1. 教学方式传统

首先,教师讲授过多。在口译课堂上,大多数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理论授课方式讲授口译技巧,学生操练,教师讲评。另外,语言实验室等相关语言、语音设备的更新使教师上课变得更加容易。但是,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只能让专业学生了解口译的表层现象,而不能让大多数学生在专业口译方面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或者是让多数学生最后成为高级职业译员或高级职业专业译员。

其次,照本宣科严重。在中国教育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大都已经习惯了按教材的编写方式授课和学习。对于英语口译课来讲,课本里所有出现的对话或者演讲稿件都是从两个材料库中提取的。一是套用对话,另一个就是从过去的会议演讲稿中收集资料。等待书本出版后分发到学生手中时,很长时间已经过去了。有的学校现在所用的教材还是十多年前出版的。书本的知识过旧、过老,不能跟上时代变化。在有的教材中,有些术语表达已经过时或者已经被淘汰。学生在照着课本学到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现实口译活动的需要及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对新知识的需求。

2. 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从根本上来说是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便为以后……课堂教学与评估提供一个理论基础,……课程设置就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Hutchinson, 1993) 。

传统课程设置不再具有市场竞争力。对于语言类的学生来说,传统的课程设置,即英语的一般性听、说、读、写,可以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层次由易到难逐步提高。但是,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与过去相比,中国高校学生的整体英语素质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甚至是“译”方面并不比专业的学生差。如果再延续传统的课程设置方式培养语言类学生,专门用途口译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就完全失去了和其他专业抗衡的竞争力。

其次,专业课程设置不具有系统性。课程设置是否科学、系统、合理决定了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仅仅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添加几门专门用途课程并不是解决课程设置问题的办法,因为几门关系不太紧密的课程不能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并真正地理解一个专业方向,只能了解一些表层的概念。这样,课程设置的核心依然是语言知识,而非专业知识,更谈不上专业口译了。语言、专业、口译如果不能真正三位一体地结合在一起,学校依然还是在培养普通的语言类人才,而不是专门用途语人才。

3. 学生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口译员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即使做不到,也要博览群书,对各个领域都要有所了解。对于某一个专业领域的专业译员来说,要求会更高。专门用途英语译员必须拥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素质。

现在,各高校中的外国语学院属于文史类院系,在招生中录取的学生几乎都属于文科类生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没有问题。但是,学习专门用途英语口译的学生除了学好语言之外,还须有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可能是文学、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法律等,也可能是物理、化学、地理、数学等。学生必须深入学习,广泛地阅读相关科目的书籍,深入研究专业内容,跨学科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层次。

三、专门用途英语口译教学的应对策略

1. 优化课程结构

专门用途英语口译的课包括语言知识+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口译知识。口译员是在不断地学习和练习中成长起来的,专门用途英语口译员更是如此。他们不仅在语言上如此,在专业课方面亦是如此。单纯地关注某一方面知识只会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失去平衡。课程设置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而应将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密切结合起来,兼顾专业与文化。这样,课程设置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在语言和专业方面同步进步,循序渐进地提高,使学生在语言+专业+口译技能/练习三方面都从易到难地逐步提高。学生在从对专业口译一无所知到达到一定的高度过程中能够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从而完成知识和能力共同发展的教育目的。

2. 双语型师资

由于语言和其他专业分属不同的学科,专门用途语所需的师资必须是双语型的,即教师要能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讲授专业课程。能完成这项工作的教师并不多。一般来说就两类:一类是能用英语上课,却不能讲专业知识;另一类是能讲专业知识,却不能用英语上课。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方面的速度和效度都受到了限制。因此,口译表达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而双语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时能把语言、专业知识、文化等都融入课堂中。学生在双语专业课上就如同在上汉英交替传译课,这有助于快速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

3. 培养学习能力

培养专门用途英语口译员并不是在原有的语言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添加几门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口译课就能真正培养专门用途英语口译人才了。在固定的、科学的、系统的课程之外,学校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增加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在“……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提高口译(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2001)。

四、结语

“翻译是较高层次的一门课程,其主要对象为英汉两种语言都达到了相当水平的学生和自学者”(冯庆华,2002)。那么,专门用途用语口译的对象就是要培养在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和口译知识都能达到要求的学习者。这是专门用途英语口译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学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专门用途英语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and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21, 55.

[2]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现代学校心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1:86.

口译教学的现状分析 篇9

口译是人类重要的跨文化交流活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各国联系日益紧密, 口译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步深入, 参与对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 国际会议、对外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也逐渐增多, 对口译的需求迅速加大。

口译是不同文化双方的桥梁和纽带。外国希望通过口译准确了解和认知中国, 中国也希望通过口译宣传、介绍自己, 改变外国人对我国的思维定势, 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提高国际地位。

2. 汉英口译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 对外交流不断深入, 口译在跨文化、跨语言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 对口译质量也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口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传达的效果, 影响受众对宣传的理解和认识。全球化带来了经济问题、科技问题、文化问题等, 只有提高口译质量才能通过沟通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但是, 虽然经历了多年的发展, 我国的口译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如:汉语中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误译严重、专有名词的翻译部统一、外来词回译不到位、忽视文化差异等, 这严重影响了对外交流, 大大降低的口译的质量。

解决这一现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口译员的综合素质。而口译员所应具备的这些素质都是有口译的特点所决定的。口译员首先要通过听来理解, 重新分析、组织, 再用目的语表达出来, 注意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始终保持讲话清楚连贯、语速均匀, 干净利索, 尽量避免口头禅和不必要的重复。口译员的知识面越宽、翻译起来就越得心应手。这要注重平时的积累, 抓住各种机会, 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 见多识广, 才能灵活变通。

3. 口译的特点

3.1 不可预测性

口译员在进行现场口译前, 虽然收集了与口译任务相关的资料, 做了一定的准备, 但是在进行实际的口译时还是有很多不可知的情况。另外, 有一些场合, 如会议、谈判、推介会等, 话题会随时变化, 难以预测的, 口译员的任何准备都不可能是充分的。

3.2 即席性

口译员所进行的工作是即席, 现场将双方的语言进行即时的听辨, 重组和输出, 迅速将信息传递给对方, 这就要求口译员翻译的速度要快, 用时要短。进行交流的双方也希望口译员尽量少的占用他们交流的时间, 尽可能地做到连贯和快捷, 这就要求口译员应具有即席应变和表达能力。

4. 口译常见的技巧

在口译实战中, 口译员要克服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和口译的即时性, 在听到信息后, 速度的进行处理, 快速准确的口译为目的语, 这一过程的完成并不容易, 所以在口译的实际操作中, 口译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这样才能既保证准确性和效率, 也不会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常见的技巧主要有以下两种:

4.1 顺句驱动

顺句驱动就是在口译过程中, 口译员按所听到原句的顺序, 将句子进行断句, 切割成小的意群, 在使用连接词把这些意群链接起来, 译出整句的意思。顺句驱动是口译特别是同声传译的黄金法则。虽然英汉两种语言在语序和结构上有很大差异, 但是口译员可以采用顺句驱动的技巧, 对于不断传出的信息, 采用先听到的信息先进行翻译的方法, 这样可以缩短口译与讲话的时间, 变被动为主动, 减轻记忆压力, 提高信息记忆和重组的质量, 以便进行顺利的语言转换, 大大提高口译员的能力。另外, 断句是顺句驱动的关键, 根据口语的即时性, 把句子合理迅速的断开, 把信息及时处理, 再自然地将断开的句子连接起来, 也是口译成功的关键, 能大大提高口译的速度和质量。

口译的质量取决于口译员的能力和口译当时的精神状况。口译员的压力越大, 口误就会越多, 准确度就越低, 口译的质量就越差。压力会影响信息的记忆和重组, 并影响口译员正常能力的展现。采用顺句驱动的技巧, 口译员就可以放更多的精力去关注需要口译的信息和用词, 而对句式无需花费过多时间, 从而减少漏译和误译, 提高口译质量, 减轻口译员的现场压力。

4.2 简化

口译对即时性的要求很高, 口译员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听、辨、记忆、理解、重组和表达这一过程, 略有停顿迟疑或者啰嗦就很可能跟不上进度, 特别是在同声传译中。为了缩短翻译的时间, 口译员可以在不影响说话人主要意图和主要信息的情况下, 对一些信息进行简化, 使交流顺利进行。

汉语多重复, 而英语则常会替代和转换的方法减少重复。所以在实际的口译过程中, 可以将重复的词提取出来共用, 这样既简洁明了, 又节省口译时间, 提高效率, 还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口译的材料一般口语化比较强, 而口语中比较常出现一些口头禅、意义不大或语意错误的句子, 为了准确表达原语的意思, 不给听者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口译员可以适当简化一些不必要的句子。汉语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加强气势, 保持结构对称的句子, 这些句子本身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如果按照汉语的习惯, 直接对照着译成英语, 就显得不伦不类。这时口译员可以采用简化的方法, 仔细推敲, 省略不译或者简略译出。

5. 结语

我国的口译研究较之西方起步较晚, 并且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但近年来, 口译在我国发展迅速, 根据不同的层次进行调整和改革来培养口译人员。随着国家交流的进一步深入, 对口译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口译开始向职业化发展, 并不断的规范化, 精细化。

口译有着自己的特点, 对口译员的要求较高。为了顺利地完成口译过程, 口译员需要平时不断的训练和时间,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掌握常见的技巧, 并及时的进行总结, 以便提高口译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2]、吕俊, 李德凤.英汉口译的理论和方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3]、胡庚申.怎样学习当好译员.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3.

上一篇:春季养猪下一篇:幼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