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共12篇)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 篇1
据不完全统计, 到2009年底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达1207所, 占全国高等院校总数的52.6%, “十一五”末, 高职在校生已达1100万, 每年会计毕业生多达数万人, 这些已经进入或者即将进入会计行业的“会计人”, 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个会计行业会计工作的好坏。作为国家整个会计教育的一部分, 高职会计生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 就业于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会计岗位, 要保证他们能够提供完整、真实、及时和可靠的会计信息, 离不开最初的学校会计职业道德道德教育。为了了解当前高职院校会计道德教育的现状, 本人最终选取了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省电大、西安培华学院、西安外贸职工大学这四所会计学生较多的高职院校为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为在校学生, 会计专业教师和主管领导, 设计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状况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 通过调查和分析以及有关文献资料的研究, 提出了高职会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新对策。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第一, 会计道德观念教育, 即通过教学使会计学生深刻理解“会计人”的“操守”、“职业品德”对经济秩序的重要影响, 要让学生在校期间初步养成正确的会计道德荣辱观, 对会计职业“公平卫士、经济警察”的作用心生崇敬;第二, 会计道德规范教育, 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过程,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会计道德规范的内容;第三, 会计道德警示教育, 就是在案例教学中, 施以一定数量的具有会计行业现实教育意义的违法违纪案例, 通过对案例当中会计行为的剖析和讨论, 让学生明辨是非, 获得警示, 提高法律意识;第四, 其他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 比如形势教育、法制教育、政策教育、反腐败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等。
存在问题
1. 对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对高职层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并不很清楚, 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在部分高职会计学校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会计学生只是进行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的课堂灌输与说教, 充其量只是熟读、牢记法律条文而已, 这种说教式的会计道德教育模式本身就是背离道德教育初衷的, 应该说是不科学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2.教材内容缺失, 教学方法落后
调查发现, 现有各类会计教材中, 理论课程还是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相关课程, 实践课主要还是在整套的模拟实训, 存在强调会计专业技能知识、轻视甚至没有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问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不仅少之又少, 而且缺乏经济伦理学知识、商业道德和会计操守的课程, 也缺少警示教育的学习和实践, 在会计道德教材建设和教材内容上普遍存在着缺失问题。
尽管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改革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但目前的教育方法基本模式依然是传统的“灌输式”, 还仍是以“教师讲, 学生听”的集体课堂式授课方法, 手段陈旧单一, 缺乏多种方法、手段的配合, 影响到会计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降低了学生的接受效果, 比如, 访谈中学生普遍反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内容简单、枯燥、不喜欢听。
3.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
调查发现, 有较多的师生和领导认为没有必要开展这项工作, 认为在学校进行的会计道德教育没有什么效果, 甚至就是浪费课时。足见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没有引起教学者和教学管理者的兴趣, 实际上是被边缘化了。
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成因
1. 存在对会计道德教育本质认识的偏差
审视我们现在所有的会计职业道德教科书对会计道德都只是重视对会计行为规范的知识传授, 没有道德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 诸如会计“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尊严”、“职业信念”、“职业修养”和“人格魅力”等等, 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往往会习惯地与“两课”等德育课程合并在一起, 道德教育的政治色彩明显, 加之全社会急功近利思想弥漫, 学校趋向完成教育“行政任务”, 必然趋向追逐近利, 哪有心思静下心来“坐而论道”, 认识不到“修心与养成”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 必然导致会计职业道德的学校教育流于形式。
从学生自己评价看来, 他们自身心理上“自卑感”、“落差感”依然沉重, 选择进入高职院校实属无奈, 对会计道德“底线”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在教师看来, 现在招进来的会计学生入学成绩仅仅300分左右, 生源质量不高、缺少基础性的公德判断力, 学校很难开展较高层次的高职会计道德教育。因为会计职业道德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一定的专业课理论基础之上, 所以高职院校还不能主动认同开展会计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2. 教材建设不足, 会计师资队伍的建设缺乏实效
现行教材理论论述过多, 教材内容陈旧, 缺少新鲜案例, 特别缺少对国际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先进理论、优秀成果的了解和借鉴, 不能及时反映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和体现企业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中普遍没有“会计人”观念教育, 缺乏“现行案例”的警示教育。个别学校“规范教育”也还是仅仅开设了《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用于应付考试和上级检查。出现的新教材过于笼统化, 简单化, 非统一化, 对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都造成了不小的困难。高职院校会计德育专业教师几乎没有, “半路出家”的非本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 或者会计专业教师, 或者是其他财经类专业课教师, 这些教师来承担《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讲授, 他们对会计道德的本质性内涵、对符合高职生条件特点的会计职业教育以及教学模式还缺乏经验, 多数专业教师的人本意识淡薄, 加之缺乏理论指导, 会计道德教育主要还停留在依赖教师自己的判断和观察的水平, 再加上专业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还很少, 参加企业实践机会和时间也很有限, 会计师资队伍的建设缺乏实效, 都直接影响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
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1.转变办学思想, 服务高职会计教育目标
高职会计教育无论从人才培养目标和还是办学规模上, 要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联系起来, 真正转变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高职会计教育要以人文关怀为导向, 技能教育为基石, 人才目标区别于普教, 以多样化满足各类、各层次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遵循准则, 不做假账”, 应是所有高职会计院校的最基本的道德教育目标。
2. 完善课程体系, 契合高职特点要求
第一, 增加经济伦理学知识的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同属道德经济, 二者在竞争原则、趋利原则、开放原则、法制原则的共性应该得到坚持, 必须按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办事。某种意义上说, 恪守经济伦理学原则, 就意味着要求交易双方在各种经济活动中都应遵循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 意味着双方所提供会计信息是真实的公允的和可靠的, 双方执行合约时是严格的, 只有这样交易时的经济风险相对就小, 为此付出的交易费用自然就少, 双方才会以较低成本支出实现自己收入乃至利益上的最大化, 才会实现真正的会计价值。第二, 加大会计职业道德警示教育力度。通过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全面渗透会计道德警示教育力度, 要在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规定一定数量警示教育内容, 充分利用公安机关在经济罪案方面所能够提供的新鲜案例, 把其中与会计类经济犯罪相关的案件、事例或与连带会计人员法律责任的案件、事例, 编写成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警示教材》, 带上课堂, 展现法律和道德力的作用, 让高职会计学生珍惜自己的道德资本, 从而提高会计职业道德觉悟。
3. 改革教学方法, 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其一, 采纳国外先进的多环节教学模式。近年来, 美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更多采用的是教师授课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分小组的学生课堂训练与教师辅导以及上机练习等多环节教学, 因此, 我们可以结合美国或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会计教学实际经验, 对现有我国的高职会计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进行必要的改良, 要在课堂上借鉴“启发式”教学, 教师只须提出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讲解一些学生主要应该思考和阅读的东西, 分配出较充分时间让会计学生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在自我思考中去体会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端正会计职业道德价值观。例如“道德讨论课”———由会计专业教师指定, 以学生自由组合的课堂讨论形式, 通过相互辩论和相互讨论, 利用在会计学生间思维对撞过程来逐渐加深对与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 并激发起学习动力。“模拟实训”———将一些不合理要求加入要进行讨论的特定案例, 然后让会计学生按照基本会计程序来模拟实际操作, 在训练专业动手能力的同时, 增进会计学生的职业道德判断能力。其二, 在教学手段上应有所创新, 切实加强借助其他团体, 期刊、网络等现代媒体的教学手段, 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 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其三, 倡导主体性教育方法, 提高内化成效。要充分认识到高职会计学生的自身特点, 通过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育形式、建立和充实完善能够体现高职层次会计职业教育特色的主体性教育培养模式, 把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与法律规范贯穿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之中, 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内化意识贯穿于会计主体性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之上。引入西方经济伦理原则, 培养学生解决会计职业道德冲突问题的道德推理能力, 形成学生正直、诚实的品质, 客观公正态度、不偏不倚地对待有关利益方的价值观。其四, 实施赏识教育, 体现人文关怀。国外在素质教育中把赏识教育作为增进学生自信, 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方法, 为越来越多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认识并被推崇。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工作或学习效果最好。赏识教育可以针对高职会计学生道德认知规律, 将赏识教育的方法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会计专业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伴随着高职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全过程, 巩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其五, 要有针对性地增加具有企业会计工作经验的“教师”比例, 安排一定数量的“顶岗”教师深入到企业财会部门, 通过会计教师个人的实际工作和积累, 整理出能够用于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具有鲜活案例并编成教材, 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学校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校企互动带动学校原有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从而保证学校整体会计教学达到较高的专业水平。
摘要:高职会计毕业学生大部分会进入我国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会计队伍, 工作在第一线会计岗位。再度提出研究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目的是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和造就一批批具备一定专业水准和良好职业道德、职业良心的高职层次的“会计人”, 这对于加快治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会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启明.构建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设想[J].会计之友, 2010, (3) .[1]李启明.构建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设想[J].会计之友, 2010, (3) .
[2]瞿政莲.新时期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6) .[2]瞿政莲.新时期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6) .
[3]张羚.高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2.[3]张羚.高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2.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 篇2
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在学校期间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还应该具备相应职业所必须的社会参与素质,譬如团队协作能力、工作态度、社会交际能力等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职业人更重要的是其职业素养,是其在具体工作中遇到困难所表现出来的处理能力,特别在一些危机事件中的随机应变能力。[1]未来发展对国家经济的硬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是关键,高素质人才更是重中之重,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有必要全面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水平,努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
1、职业道德教育
所谓职业道德,即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劳动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其内心思想的变化和对具体工作内容的心理意识、行为准则以及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这一概念由来已久,自社会分工出现之后,职业道德就备受人们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也增加了职业道德这一内容,毕竟大多数社会人在社会中均扮演某一行业工作者角色。广义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具体职业活动中所需要遵循的具体行为准则,它不仅包含有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还包含有员工与员工之间,职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狭义的职业道德是指在某一个具体行业中所应该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从概念上看更为具体化和形象化。职业道德教育是指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对学生职业道德认知过程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意识和信念,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养成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行业特点,同样也有不同的职业行为规范。这一点就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也是未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关键。具体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中肯定要围绕不同行业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做到全局把控、细致入微的效果。此外,职业道德教育还要通过具体工作实践来加以检验,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改善教学方式,而不是仅仅通过一次讲座或者几年课堂教学来实现学生质的变化。
2、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改善措施
(1)全面开展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即是指学生自己把自己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对象,自觉依据相关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计划性地开展具体自我教育过程。自我教育是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主观能动的具体表现,自控实际上是决定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学会如何把控自己的情绪,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等等都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方,首先应该以学生职业道德需求为出发点,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是职业道德教育具体实践者,他们对职业道德教育这一概念的认知程度和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具体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职业道德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培养方案,全面调动和增强学生对自我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感;其次要全面激发学生职业道德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让学生懂得职业道德对于其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这一点,调动他们自我学习职业道德的兴趣。学校可以多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能力、人际交往水平等等,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2)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具体教学任务的实践者,他们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首先加强教师岗位培训,提高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素养。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员工职业道德水平也需要不断提升。作为教师肯定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这样才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其次制定详细计划,定期安排教师进驻具体企业挂职锻炼,进而增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这样就能够保证教师能够将第一时间的职场动向传授给每一名学生;第三,从企业聘请一些知名专家或者优秀工作者作为学校兼职教师,一方面既能够充实自身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还能够拉近学生与这些优秀人员的距离,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行为感染周围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高武,徐媛媛,张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问卷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1:83-87+91.
[2]钟佐彬,徐敬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10,03:173+190.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 篇3
一、现状分析
目前新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四重四轻”的现象:
1、重业冬,轻思想。在教师自我形象的定位上,不少教师较为重视业务学习和能力的提高,轻视思想修养的提高。有的对政治学习不重视,在政治思想上要求不高,致使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上有失偏颇,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的对自身工作要求不严,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以及有关规定上自觉性较差,以身作则不够;有的对集体不关心,对教学以外的工作不重视,敷衍了事。重教书,轻育人。有的教师上课比较认真,课后对学生关心不够,与学生谈话沟通不多,对学生感情比较淡漠。还有许多教师“师道尊严”的思想未泯,不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自己,否则就采取强制手段。而根本没有意识到教书育人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也是自已的职责,在教书育人上没能真正用心功夫,没能真正把育人放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首位。
2、重待遇,轻责任。个别教师事业心不强。有的中年教师敬业精神和进取心不强,将从教当成了谋生的手段,教学上应付,不思进取,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教学成绩平平,却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起不到骨干教师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少数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怕吃苦受累,动不动就要和其他一些单位攀比福利和待遇,对工作缺乏责任心,工作上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少数教师缺乏责任心。对学生缺乏关爱,觉得学生学习与否、成绩如何、表现怎样与己无关,对学生的困难漠然置之,对学生的不良表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不去主动纠正与帮扶。
3、重娱乐,轻充电。一成不变地沿用旧的教学方法,不改革创新,也不利于人才成长和学校的整体发展。有许多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大量阅读书籍充实自己,自己也能利用工余时间看书阅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但也有少数一部分教师把上班当作任务,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上班精神不振,下班后生龙活虎参与到各种社会娱乐活动中,有的甚至是歌厅、麻将桌的常客,熬夜至白天上课都在打瞌睡。不得不说其是一种师德缺失的表现。
二、师德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府该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力求做到标本兼治。
1、加强宣传教育,是提高师德的基础教育是师德建设的基础。师德培养不能完全依赖教师自我意识、自我觉悟和自我修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养成重在师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既要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又要宣传学校相关政策、制度,更要突出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师群体的先进事迹。要使广大教师以先进为榜样,明确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以自己良好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
2、强化评价工作体系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必备条件。道德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德育目标及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多方面收集事实材料,对德育工作及其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调整德育目标、改进德育方法、优化德育过程、提高德育效率的基本保证。是师德建设的必备条件,是判断师德建设状况和效果不可缺少的环节。师德评价是师德建设的必备条件。师德评价首先要确定科学的测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该涵盖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几个方面。其次要注重道德行为的测评,也要注重道德动机的测评。还可以通过多视角、多维度评定,提高测评的信度和效度。如自我评价、同事评价、教研室评价、学生评价等多方面以及问卷调查法、行为观察法等多种方法的整合。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全面性。建立师德档案,将师德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职务聘任、职称晋升挂钩。对于师德不规范的教师,调离教师岗位。
三、建立师德监督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保障
监督,即查看和督促。师德监督机制是指对教师的师德状况和其行为目标的选择起督促、制约的系列措施与制度。师德监督机制的构成要素包括行政监督、学生监督、团体监督和社会监督。主要是建立并完善学校监督、同行监督、学生监督三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络,聘请公正、正直的同志担任师德督导员,抽查教师的师德状况;发动学生管理部门参与师德监督,对教师的师德行为进行约束,不断督促教师严格要求自己,符合师德规范。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 篇4
一、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卷设计与调研
(一) 问卷设计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笔者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调查范围选取了15所山东省内有代表性的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 对笔者所在学院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以及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济南职业学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淄博职业学院、烟台职业学院、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滨州职业学院、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东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90位教师 (每校6位教师, 1位德育教师、5位会计专业教师) 300名学生 (每校20名会计专业学生) 进行了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发放教师问卷90份, 回收教师问卷90份, 有效问卷90份, 回收率为100%, 有效率为100%;发放学生问卷300份, 回收学生问卷300份, 有效问卷298份, 回收率为100%, 有效率为99.33%。
职业道德教育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问卷的设计主要是依据王道俊、王汉澜所编的《教育学》中对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的分析而拟定, 即:“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 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但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 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围绕教育者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受教育者对职业道德的认识水平、以及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条件等教育手段的实施等三个方面设计了问卷内容。
(二) 调研过程
第一阶段:预测。问卷初步确定后, 先在笔者所在学院进行第一次预测, 做初步分析和统计, 并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修改、筛选, 确定问卷。问卷确定后, 在笔者所在学院进行第二次预测。经过两次预测并修改, 最后确定问卷。第二阶段:正式施测。测试以课题组所在学院及山东省内其他14所知名的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为单位, 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主试发放问卷并按规定的指导语向被试进行指导和说明;被试对问卷进行回答, 回答完毕, 当场回收问卷。第三阶段:访谈。主试召集部分教师和学生, 就某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讨论, 自由发言, 主试作记录。第四阶段:调查结果的统计。全部问卷经过认真的核查、整理后输入微机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调研结果
(一) 教育者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
在被调查者中, 对于“您认为有必要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吗?”, 100%的教师表示“有必要”, 其中32.22%的教师表示“非常有必要”。
(二) 教育者对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方法和教学条件等教育手段的认识
在被调查者中, 对于“您所在学校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课程吗?”, 有60%的教师表示“开设”, 有40%的教师表示“没有开设”。
在被调查者中, 对于“您所在的学校进行过相关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知识讲座吗?”, 有42.27%的教师表示“进行过”, 有57.73%的教师表示“没有进行过”。
在被调查者中, 对“您认为应采用何种方式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回答情况课题组进行情况分析、汇总如表1:
在被调查者中, 对“您认为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困难是什么?”的回答情况课题组进行情况分析、汇总如表2:
(三) 受教育者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
在被调查者对“随着经济不断发展, 会计也在不断发展, 会计职业道德从不被重视到备受重视,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从无到有, 从弱到强, 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约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法律制度, 这对维护国家的利益、保护广大投资者的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应该对目前屡见的上市公司虚假披露会计信息的案例引起重视。从国内较早的会计造假‘先锋’深圳原野到近年来的蓝田股份、银广夏、国泰君安、天勤证券等的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的发生, 都说明了我国会计造假现象非常严重, 而且愈演愈烈。在国外, 随着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会计丑闻爆光, 安达信会计公司垮台等, 也说明会计人员的执业操守、职业道德问题是个‘世界性难题’。在这一背景下, 你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是否有必要接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回答中, 10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 其中17.17%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
在被调查者对“你所在的学校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了吗?”的回答中, 有62.23%的学生表示“开设”, 并表示开设的是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科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有37.77%的学生表示“没有开设”。
在被调查者对“你所在的学校进行过相关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知识讲座吗?”的回答中, 有38.89%的学生表示“进行过”, 有61.11%的学生表示“没有进行过”。
(四) 受教育者对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方法和教学条件等教育手段的认识
在被调查者中, 对“你愿意以何种方式接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回答情况课题组进行情况分析、汇总如表3:
三、结论与启示
(一) 结论
教育者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方面, 目前教育者对职业道德教育总体认识有所提高。在被调查者中, 100%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32.22%的教师表示“非常有必要”。受教育者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方面, 随着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要认识也有了较大提高。10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 其中17.17%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条件等教育手段的实施方面: (1) 高职院校正努力探索职业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式呈多样化态势。在对“应采用何种方式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回答中, 认为应采用专题讲座、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案例分析、融于实习、实训、实践、开设专门课程、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专家讲座、教师自身言传身教方式等。 (2) 社会实践方面还不太理想, 有待提高, 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较难评价。
(二) 启示
(1) 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着较好的基础。近年来, 高职院校普遍重视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不断改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中的弊端, 切实增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管理工作也逐步趋向务实。总体来讲, 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正处于积极发展阶段,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教育方式由封闭转向开放, 教育方法由单一转向多样, 教育内容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得以更新和扩充, 这些必将成为推动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发展的积极动力。
(2) 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 会计专业缺乏职业道德培养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要素知识化, 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仅限于具备会计专业知识与能力, 更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国家教委提出, 高校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全国会计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然而,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具体培养计划都将会计理论及实务能力作为重点, 而忽略了道德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针对学生的智力培养, 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 而涉及培养学生德育方面的课程, 如会计法、会计伦理等却很少有学校开设, 即使开设也列为学时很少的选修课。总体上看, 我国会计教育仍侧重于专业技术素质教育, 而忽视职业道德和人格素质培养, 忽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对各种能力的培养。
其二, 会计专业课教师对职业道德教育认识不够。由于我国会计专业教师主要是基础课程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 因而不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认为那是政治课老师的事情, 与自身无关, 且由于专业课教师主要从事理论的研究, 缺少实际业务的经验, 很难从深层次来理解和把握会计职业道德在实务操作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各种考试如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职称考试、会计信息化考试等都主要是考查学生所具备的会计专业知识, 而较少涉及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 以致会计专业课教师自然把授课重点放在会计专业知识上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然而, 美国会计学会AAA认为, 会计教育不仅传授必需的技巧与知识, 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
其三, 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差。目前我国的伦理学理论对道德和职业道德的认识存在一个根本性的误差, 占统治地位的伦理学理论认为道德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的总和, 而没有认识到道德不仅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 而且也是个人自我实现的手段和完善人格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道德本质的认识直接影响到社会道德教育。当前道德教育只突出了规范约束的作用, 只重视告诉人们不应该怎样, 但忽视了道德不仅是对人的约束和限制, 也是对人的肯定, 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们健全的人格, 使人们的内在精神世界充满善意和爱心。由于对社会道德的本质把握存在误差, 也就不能对职业道德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目前所有的会计职业道德教科书对职业道德的定义都是“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会计职业道德重视了会计行为规范的讲解, 但忽视了对会计职业信念、会计职业良心、会计职业荣誉、会计职业尊严、会计职业情操、会计职业修养和境界的培养。
其四,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应有地位。绝大部分院校的会计专业没有职业道德课程, 在潜意识中人们还是认为会计是一门只跟数字打交道的技术性较强的学科。所以, 高职院校对会计学科的设置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教育, 而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人员不仅与数字打交道, 在执行会计制度的同时还需要与人打交道, 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是经常与企业的钱物打交道, 会计人员经常面临着利益和道德的冲突。正因为在学校学习期间, 学校没有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风险意识、保密意思、责任意识, 当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利益冲突时就会无所适从, 从而导致部分毕业的学生虽然具有相对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和技能, 但却缺乏会计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使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与职业道德水平下降, 严重削弱了会计专业学生执业能力的发挥。
其五, 会计专业教学内容和授课方法存在诸多弊端。目前我国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育仍然注重知识灌输, “老师讲, 学生听, 老师写, 学生抄”, 过度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 忽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学生成为消极的信息接受者。主要表现为:传统观念认为只有正统的、有现成结论的东西才能进入教科书, 而现实存在的管理问题、尤其是职业道德问题往往是急诊式的, 是老师也不能“解”的“惑”。对于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道德问题, 上课时老师只是一带而过, 而考试只考概念、定义等已有定论的东西。学生毕业后, 不论是研究理论还是做实际工作, 需要解决的恰恰都是没有定论的问题。也就是说, 当前的教学过分强调学习基础理论, 忽视理论联系实际。即重理论轻应用, 听课、考试、写论文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知道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 只知道书本上的现成结论,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成绩再好, 也不是合格的人才。这些学生毕业后一旦踏上工作岗位, 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育南、常小勇:《职业道德教育的中外比较研究及启示》, 《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第10期。
[2]郭扬:《“职业道德风险”与新时期职业道德教育的环境特征》, 《职教论坛》2004年第5期。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 篇5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
目前,职业道德教育在高职院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作 者:李瑞娟 作者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23) 分类号:G71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 必要性 主要问题 措施高职院校职业道德 篇6
1.高职院校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贵在特殊化
高职院校往往带有明显的行业特色,这就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能仅限于一般意义上的师德要求,而要特殊化,即师德修养中要加入所面向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以铁路类院校为例,教师应对铁路行业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内化到师德当中,在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言传身教将铁路行业的爱岗敬业、忠于人民、遵章守纪、注重质量、安全第一、尊客爱货、服务热情、团结协作、服务大局等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并注重学生相关素质的培养,让同学们明白“人民铁路为人民”的第一宗旨是师德修养特殊化的鲜明事例,如果这些特殊的行业道德都不能在教师身上体现出来,如何能要求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当中有很好的体现?
2.高职院校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贵在专业化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技术类专业出身。很多教师没有受到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尤其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当中对师德修养方面的相关理论更是所知甚少。这就导致了很多教师不懂得如何去更加专业地去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认为只要按照社会公德的标准去提升个人修养就能达到提升师德的要求。那么教师作为一类特殊行业的从业人员,他的道德要求其实是更专业、更深刻的,教师法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师德修养都做出了明确的说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2]。职院校一定要聘请专业人员指导教职工学习师德修养相关理论,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指出“明路”,让我们的师德提升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事可做,做出成绩,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高职院校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贵在多元化
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并无定法,贵在得法!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途径来开展相关工作。首先要成立专门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构并拨付专项资金,通过定期举行师德专题讲座、研讨、学习、实践等活动,组织好、开展好师德修养提升工作。其次要建立教师师德修养的考评机制,将师德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激励教师主动投身到相关活动中去。再次要发挥好青年教师在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主力作用,他们即是师德培养的主要对象,又是各种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可以举办青年教师师德演讲大赛等活动形式,让每一位青年教师都牢固树立不断提升师德修养的理念,并作为自己日后提高工作能力的重点。最后就是要探索引入学生、家长、企业人员及相关社会力量参与到师德修养提升工作进程中来的新途径,建立健全民主参与、监督及评价机制,开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工作的新局面。
4.高职院校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贵在常态化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要常态化。从院校层面看,院校领导不能将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工作看成是“做样子”工程,认为有这个形式就够了,相关工作做得不系统、不正规、不细致,不能建立常态化的有效机制,这样只会使得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成为一个无力的口号,喊不响、喊不清、喊不长!只有自上而下的将常态化理念印到心里,落到实处,才能不断加强和巩固师德建设成果。从教师层面看,教师不能将师德修养提升工作看成是应付院校要求的一时之策,更不能认为是部分领导一时头脑发热的举动,要从根本上摆正师德修养工作的位置,并将其作为自己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层面去加强,去落实。教师职业道德提升工作的常态化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要做好这项任务,重点还是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例如制度制定机制、宣传机制、活动机制、考核机制、监督机制等等,只有多方机制相互联动,才能真正做到常态化。
5.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教师担负着培养一线劳动人才的重任,他们的师德修养必然要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映到工作岗位上就是职业观,这是用人单位选拔员工所必定要看重的方面,因此科学、完善地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的机制和体系建立工作关系到学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关系到教师队伍素质的建设,关系到高职学院的长远发展,必须多措并举,做好相关工作,彻底改变高职院校师德修养提升工作方面的薄弱现状。
【参考文献】
[1]王永平. 铁路职业道德.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07.
[2]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杨寂. 高校师德修养与建设[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构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框架 篇7
1 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实现职业理想、回报社会的需要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劳动者。正反经验证明, 智育搞不好就出次品, 德育搞不好就出废品。对于大学生培养来说, 最根本的是要使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理想信念以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本领[1]。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办学目标, 高技能人才需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为支撑, 没有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一旦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 就很难做到始终如一地敬业、守业、勤业。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 才能使学生将个人的职业理想与国家利益、社会需求和人民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在工作岗位上甘愿付出汗水, 回报社会, 最终在职业生涯中达到较高的境界, 取得事业的成功, 将理想变为现实。
1.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学校以就业为中心的需要
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中心。就学校而言, 学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体现在为社会输送具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就学生而言, 学生希望通过3年的学习, 掌握一技之长, 顺利就业, 立足社会。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一是动手能力强, 二是职业道德素质高。学生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 要完成从学生身份向从业人员身份的转变, 仅有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不够的, 一定要具备职业素质, 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良好职业道德, 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合作精神,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反应迅速、准确判断的思维能力。这样, 学生才能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 满足职业活动的要求。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1.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帮助学生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需要
由于受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影响和西方一些腐朽道德、生活方式的侵蚀, 背信弃义、见利忘义、制假贩假、恶劣竞争、偷税漏税、逃避债务、贪污腐败、损公肥私、金融诈骗等不良社会现象时有发生, 已成为造成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受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一些学生也出现弄虚作假、不讲信用, 不守规则等缺乏责任心的问题。要杜绝这些不良风气, 一靠教育, 二靠法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能够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以及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能力, 为学生在思想上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牢固防线。
1.4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学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所谓“下得去”是指甘愿去基层、去一线, 用所学专长服务百姓;“留得住”是指工作几年有了一定经验后, 仍然留在基层继续工作, 没有跳槽或另谋高就;“用得上”是指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能胜任工作, 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只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学生才能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 准确定位, 扎根基层;才能有意志克服困难, 有信念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下去, 在基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2 构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框架
2.1 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完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人民服务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 是职业道德的精髓和灵魂。
职业道德教育要以坚持集体主义为原则。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以协调个人、集体与社会关系为核心。离开了集体主义, 这三者之间的矛盾就无法协调。一个人如果能够时时处处正确处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以大局为重, 在工作中必然会做到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001年9月,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建设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这20个字的职业道德规范, 更加具体地诠释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要求, 是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应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加强诚信教育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两千多年前, 孔子就提出了“无信不立”的思想, 强调无信不能立身、立家、立国、立业。诚信作为道德的传家宝, 是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明礼诚信”是公民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 “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学校要教育学生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 引导他们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讲诚信、守信誉, 树立自身的诚信形象, 为将来从事职业活动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2]。
加强责任心教育是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又一个重要内容。责任心在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 责任心强的人, 对工作认真负责, 对技术精益求精, 在任何情况下都忠于职守, 即使在无人监督、没有任何社会舆论压力的情况下, 也能自觉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第二, 责任心强的人, 即使工作与自己的愿望、兴趣发生矛盾, 也会从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出发, 履行工作职责, 服从工作需要。当前, 有些青年人被用人单位辞退, 不是因为技术差, 而是因为劳动态度不好, 做事敷衍, 没有把个人的事业同单位的发展结合起来, 不安心工作, 总想另谋高就, 归根到底就是没有责任心。职业院校在向学生传授职业技能的同时, 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 使他们具备职业责任心。
2.2 活跃职业道德教育形式, 丰富职业道德教育手段
新形势下在学生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要力戒单一的说教, 应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 以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1) 注重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主导作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良好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与支柱, 学生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才能正确地分析问题, 冷静、妥善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才能坚定信仰、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事业。因此, 在教学中, 必须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 深入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特点调整课程设置, 努力发挥“两课”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为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讨会、主题班会、讲座、演讲比赛、读书会等,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进行自我教育, 实现职业道德思想与情感的升华。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每个专题贯穿一个学期, 以专题为中心, 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的电视、电影教学片, 在艺术欣赏中了解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 树立向英雄人物学习的远大志向。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职业道德小品, 实现自我教育、寓教于乐。
(3) 走出去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大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展、图片展;带领学生去敬老院、医院等地, 参加社会实践, 体验助人为乐的感受。
(4) 邀请先进典型走进校园。先进典型作为时代的先锋、社会的脊梁、群众的楷模具有重要的道德引领作用。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人们自我激励的重要途径, 要比一般意义上的讲道理更生动、直观, 更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把他们请进校园, 请他们谈经历、谈体会、谈收获, 围绕人生与奋斗、学习与创业、个人与集体、亲情与师爱等热点问题畅谈感想, 触动学生的心灵, 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2.3 提高学生个体职业道德修养,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评价
学生个人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提高, 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社会、集体的培养, 但这毕竟是个人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 职业道德品质的提高关键在于通过自身努力, 将职业道德认识内化为个体的情感意志与信念, 最终外化到行动上。提高学生个体职业道德修养包括5方面内容, 即提高职业道德认识、培养职业道德情感、锻炼职业道德意志、树立职业道德信念、养成职业道德习惯。
学校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定职业关系及关于这种关系的道德理论和道德规范, 以提高其职业道德认识。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 有些学生道理是懂的, 就是行为不遵从, 究其原因, 常常和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对立有关, 也就是说, 因为缺乏相应的情感条件, 职业道德认识不能顺利地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因此, 要提高职业道德认识, 必须培养职业道德情感[3]。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 应当营造这样的氛围:当其在学习和工作中尽到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时, 能体验到满意、喜悦、自豪的情感, 获得一种充分的自信;相反, 没有尽到责任和义务时, 则产生不满、惭愧、内疚、羞耻等情感, 并自愿改正自己的行为。这些正反的情感体验, 都可以作为一种职业道德经验积累下来, 促使其职业行为更趋稳定。
情感犹如一种催化剂, 它对意志和信念的产生起着一种能动的催化作用。具有坚强职业道德意志的人, 有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克服一切困难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相反, 意志薄弱的人往往半途而废。学校要注重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 在学习、工作中, 强调意志品质锻炼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 完成任务, 学会持之以恒, 不轻言放弃, 逐步形成职业道德信念。
职业道德信念是职业行为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是职业道德意志的加油站和定向器。当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领悟到遵守道德原则、规范就会取得成功, 获得师生的赞赏, 否则就会出现挫折或受到舆论谴责时, 才会理解和相信道德原则、规范的正确性, 并力求按这些规范、原则去做, 否则便会感到不安。这时, 其职业道德认识才获得意志和情感的特征, 并转化为职业道德信念。因此, 学校要有职业道德激励机制, 对各项学习、工作做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 大力宣传, 形成弘扬正气的氛围;对做得不够好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对屡教不改的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以此促进学生职业道德信念的形成。
职业道德教育最终体现在行动上, 行动是职业道德修养的结果和归宿。良好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 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学校教育要告诉学生道德修养的方法, 要求他们学会内省、慎独, 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真正在行动中体现出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学生个体职业道德修养, 必须将这5个方面统一起来, 其中职业道德认识是前提和依据, 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道德意志是两个必备的内在条件, 职业道德信念是核心和主导, 职业道德习惯是其他诸因素在行动上的自觉表现。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都要以促进学生个体道德修养为目标, 在每个环节上下力气, 出效果, 实现每个学生在不同基础上不同程度地进步, 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评价,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根据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 既看动机, 又看效果, 把动机和效果统一起来, 以善、恶为评判标准,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手段, 对被评价者进行肯定或赞扬、指责或贬斥, 褒善贬恶、扬善抑恶, 并通过反馈意见、个别谈话的形式, 使每个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缺点, 明确努力的方向, 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构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框架, 必须明确教育目标、充实教育内容、活跃教育形式、更新教育手段、提高个体修养、开展教育评价。学校应当要求学生从身边的事做起, 把自律与他律统一起来, 做到遵纪守法、举止文明、身心健康、充满朝气和活力;学校要从基础工作做起, 以各项活动为载体, 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努力取得实效, 使学生形成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尽职尽责、精业勤业的职业道德, 为顺利就业、立足职场、获得发展、取得成绩、回报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卫红.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 6:13.
[2]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第二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06.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探讨 篇8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
1. 教师敬业精神欠缺。
当前, 我国实行了绩效考核制度, 考核直接、职称级别与工资待遇挂钩, 教师面临着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考核, 学校对教师要求也较高, 必须完成一定工作量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还需要提高自身技能、学历及完成科研等工作量, 因而很多教师把部分精力放到自己学历和技能的提升、科研项目、职称评定等私事上。也有个别教师求安逸, 安于现状, 贪图享受, 无心参与工作。甚至有教师参与到外面的经商、兼职上, 将教师职业作为副业。从而导致教师爱岗敬业意识不够, 敬业精神欠缺, 缺乏教师职业道德。
2. 教师职业吸引力不高。
随着近年来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学历知识分子职业的选择空间加大, 还加上自己创业等等, 就业机会大增。教师作为相对稳定、收入不高、工作平淡等, 特别是高职院校对位相对于本科院校低, 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很好的吸引到高学历和高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国有体制内的高职院校条框较多, 发展空间小, 重复工作使部分教师缺乏成就感, 对工作失去激情, 形成工作倦怠, 甚至不少教师对工作不满意, 造成了教师责任感降低, 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收到一定影响。
3. 教师表率作用缺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角色, 对学生知识的传授, 也是对学生言行举止的和道德品质的表率, 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很多程度上的影响。这要求教师必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和道德修养。然而, 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修养不高, 甚至道德缺失等, 严重损害了教师形象, 缺乏表率作用, 还可能起到反作用、给学生负能量。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途径
当前新形势下, 面对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笔者建议从下面几个途径建设和提升教师职业道德, 让教师更好的回归到伟大的教学事业中去, 更好的培养更多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1. 完善自我, 提高道德修养。
高职院校教师是知识的缔造者和传播者, 其文化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也应是非常高的, 对学生应起到引领表率作用。因此,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 坚持完善自我, 坚持有自律之心, 坚守自律之行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明德修身。同时, 教师必须自警, 时刻警醒自己必须正确认识和使用学术权力, 遵守学术道德。完善自我、提高修养是践行和建设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石。
2. 加强制度建设, 保障质量。
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实际, 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机制, 构建与教师价值相一致的机制和文化, 以制度和文化保障教师职业道德。首先院校必须根据《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制定本校的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 具体到符合本校和教师的实际, 公平考核评价教师, 将高职院校教师责任和义务有机结合起来, 引导教师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设立职业道德教育管理机制, 保障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
3. 融入文化建设, 促进道德提升。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 是一种文化的聚集地, 校园文化内涵深厚, 在学校开展文化建设, 让文化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紧密相连, 相互交融, 互相促进, 促进教师道德提升。让文化建设渗透到教学、科研及管理的各环节, 让教师有归属感和责任感, 使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 以增强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做个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
三、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 教师职业道德尤为重要, 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质量, 对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和社会道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来, 教育界出现了个别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 因而, 在高职院校中通过提升教师知识水平、完善制度建设, 加强文化交融等, 增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 也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骏.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14 (22) .
[2]梁卿.职业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反思与改进[J].职教论坛, 2015 (5) .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刍议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剖析
笔者通过对重庆市××职业院校的500名教师和6761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 有96.3%的教师和88.3%的学生认为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很重要, 只有10.6%的学生认为不太重要或尚未认识到重要。但同时也反映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特别在是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 在回答“您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时, 回答“可以理解, 学校应从轻处罚”和“可以理解, 学校应从重处罚”的分别占到50%和21%, 大比重的学生数量认为作弊可以理解, 折射出了学生职业道德的认知的不足。在回答“当您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后, 您的还款计划是”的问题时, 回答“没有具体的还款计划”的占到16%, 反映了部分高职生的信用意识较差。还有在作业抄袭、违规冒名顶替、求职资料作假、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后随意毁约等诚信问题都不尽如人意。可见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容忽视。这些反应了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方便的不足:具体在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中学课程存在着低水平重复, 职业道德教材编篡不能及时反映职业学习中道德需要的变化, 忽略现实性和针对性, 空洞说教, 缺乏生动性和适用性。教育过程中“灌输”依然是主要的教育方法, 缺乏生活性德育的过程, 不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归因分析
1、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 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为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重知识技能传授, 轻职业道德培养;重正规课堂教育, 轻日常生活教化;重外在形式, 轻内在修养。第一, 重知识技能传授, 轻职业道德培养。重智育轻德育, 在德育中又片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道德品质教育, 忽视良好人格的培养, 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职业道德教育多是通过专门的职业道德课进行, 很少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渗透职业道德内容, 造成了职业道德与专业教育相分离。第二, 重正规课堂教育, 轻日常生活教化。高校涉及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只有《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 其内容少且不具有系统性, 更没有专业性与实践性。第三, 重形式, 轻内容。各学校往往把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当成一种形式来应付上级领导部门的政策, 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摆设, 领导重视不够, 教育部门对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工作更是很少过问, 真正去考察时又是流于形式只看表面, 根本不能起到检查督促作用。
2、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目标模糊。
在职业道德教育中, 教育的目标影响着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人, 制约着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育内容等多个方面。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必须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目标模糊、不科学的问题表现得很明显。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目标比较笼统模糊, 没有围绕行业的特点提出具体的要求和行为准则, 也缺乏明确的教育计划。在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中更多是根据某个授课教师的主观判断, 跟着感觉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设定, 或者直接把大学教育的目标拿过来看成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这种看法明显是不科学的, 丧失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职业特性, 起不到对职业道德教育指引方向的作用, 反而容易使职业道德教育走入误区。所以, 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往往停留在口头上, 讲起来重要, 但无法落到实处。
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 不少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正常实施, 影响了教学质量。总的来说, 教师的素质与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专业理论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 18.2%的高职学生对学校里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满意, 54.3%的学生比较满意, 20.5%的学生不太满意, 7%的学生非常不满。由于一部分教师的形象不够好, 反过来削弱了教师的人格感染力和道德影响力, 从而也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同时, 相比其他学科来说, 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少, 参加企业实践的机会少。学校很少考虑对他们进行相关培养, 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这种情况必然使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得不到改善, 影响职业道德教育的正常实施和持续发展。
4、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简单。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方式较为简单, 仍是以试卷考试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重大缺陷:重视知识考查, 忽视能力和行为评价;重视笔试评价, 忽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 忽视其他各科教师的综合评价;重视教育者的评价, 忽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由于现行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 所以很难准确地反映教育的实际状况与水平。另外, 各高校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 因此, 教育部门应制定一定的评估体系来约束高等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行为。如果不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的考评, 职业道德教育就不会得到重视, 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1、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认识, 加大职业道德教育投入。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目标所决定的, 是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 也是适应高职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应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的德育目标, 统一部署, 贯彻落实, 监督检查, 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把工作的落实和成效作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同时, 要切实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师队伍建设, 着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 组织业务培训, 制定德育工作者年度和中长期的培训计划, 将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目标等写入培养计划当中, 使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有章可循。同时。要将职业道德教育的检查情况纳入教育评价体系中, 健全德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和奖励制度, 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重视。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保证一定的经费来源和合理使用。还要探索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 改善充实德育设施, 用先进的德育手段开展教育工作, 并对优秀德育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等。
2、提升职业道德教育者的素质, 率先垂范。
搞好职业道德教育需要先进科学的理论做指导, 树立正确的观念。学生关于职业道德的接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者的榜样示范作用。教育者必须言行一致, 以身作则, 起模范带头作用, 否则, 会使教育活动都失去实际的影响力和存在的现实意义。首先,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为学生自觉做好道德榜样。其次,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运用主体性理论,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 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次, 教育者要探索多种有效的教育渠道, 可以通过理论讲解和互动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学生确立这一观念。
3、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保证教育的方向性和针对性。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围绕着某种教育目标展开的, 任何教育措施都是为实现某种教育目标服务的。在德育工作中, 德育目标是德育的首要问题, 因此, 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也是职业道德教育中的首要问题。在高职院校中, 生源构成很复杂, 这要求我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不能搞“一刀切”, 必须划分层次, 因人制宜。逐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道德水平, 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既要加强一般职业道德教育, 又要加强行业职业道德教育。要使德育目标具有现实的基础, 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去确定德育目标模式, 使他们看得到、摸得着、做得到, 既可望又可及。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特别要从校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引入普遍德育理论与方法的同时, 逐步形成高职特色, 适应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和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
4、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科学评价职业道德教育效果。
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如何, 不应再用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方式来衡量, 而应该建立学校、企业、社会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重视知识考查, 又要重视能力和行为评价;既要重视笔试评价, 又要重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既要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 又要重视其他各科教师的综合评价;既要重视教育者的评价, 又要重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同时, 企业、社会要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不断给予反馈和评价, 以及时调整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建立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综合评价机制的过程中, 要注意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宗旨和原则。制定评价指标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的标准及实施要求。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 要遵循导向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优化原则、简易性原则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等。
参考文献
[1].徐启贤.职业素质及其构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11.
[2].马跃龙等.高职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法制与社会, 2008.09[下].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 篇10
一、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道德不仅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而且是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标志。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核心, 高职学生不仅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 而且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1. 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是由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决定的。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 高职院校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表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 要努力把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加强对在校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又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是最基本的思路, 也是当务之急, 更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2. 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必然要求。
在职业生活中, 只有确立相应的道德观念, 培养职业情感, 树立职业理想, 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以及具有相应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才能赢得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和赏识, 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2]高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场所, 如果仅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而忽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很难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素质教育也就成了空话。因此, 对于高职教育, 只有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特别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处世观, 形成良好的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素养, 才能保证高职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 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早建功业。
3. 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条件。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使“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现实, 大学生毕业后更多的是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而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除了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等以外, 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从当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使用的信息反馈情况看, 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例如, 不少学生就业后对工资报酬看得较重, 不能脚踏实地地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不少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毕业生频繁“跳槽”, 使得用人单位大伤脑筋。基于此, 用人单位十分看重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往往把职业道德素质作为录用人才的首要条件。
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职生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其将来所从事行业的道德水平, 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而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与高职生在校期间所受的职业道德教育息息相关, 但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不健全, 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正常开展。
当前, 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但更多的是讲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 忽略了职业道德的现实意义。虽然, 2006年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新方案中将职业道德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 但相比以往的《思想道德修养》教材拿出近一章的笔墨专门论述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及相关问题, 力度还是有所削弱, 使得学生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直接影响到其工作后的职业素养和品格提升。
2. 教学内容和方式陈旧, 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时效性。
教学内容方面, 一是内容过于概念化、理论化;二是内容陈旧, 缺少鲜活的案例;三是教材体系结构比较死板,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四是教材更新周期太长, 不能与时俱进。[3]这种教材既不能及时反映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 又不能及时体现企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与评价, 更缺少对世界各国职业道德教育的优秀成果及经验的借鉴。
在教学方法上, 主要还是采用教师在课堂上直接灌输, 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只注重职业道德理论和行为规范的传授, 较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由于缺乏师生互动, 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受到限制, 影响其学习效果的有效发挥。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内容缺乏理解, 不利于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传播, 不能有效地调动高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其道德判断力和行为选择力, 以致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突出、实效性不强。
3. 校企合作力度不够, 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近年来, 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已开始尝试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 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逐渐与校内外的实践、实习相结合, 但仍然与当前企业用户对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社会竞争激烈, 用户对毕业生的要求是全方位的, 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动手操作技能, 更须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大学生身处校园, 对行业、企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不了解, 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也没有涉及行业、企业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 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针对性不强, 与现实工作联系不紧。高职院校虽然也通过安排高职生到企业实习的方式, 与企业取得联系, 但由于缺少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在高职实习期间没有发挥校企双方对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方面的作用, 以致出现“德育真空”地带, 使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不够。[4]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 强化理论学习。
高职院校应重视在德育课及就业指导课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有条件的可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修养课, 增加教学课时数, 强化理论学习。毕竟良好职业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 学习科学理论和道德知识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起点。只有通过系统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学生才能够了解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树立强烈的职业道德意识, 自觉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在日常教学中, 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渗透于专业课教学活动中, 强化职业道德要求, 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将学生已形成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进而养成道德习惯。此外, 要努力使大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不是对他们的约束, 而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从而激发他们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强烈愿望。
2. 创新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增强课程的感染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呈现多元化倾向, 特别是大学生思想观念开放, 容易接受新事物, 而不愿受传统观念、模式的束缚。这就要求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也要推陈出新, 密切联系社会现实, 特别是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 这样学生才更容易接受。因此, 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切合学校实际、结合专业特点、具有时代特征的职业道德教育实用课程体系, 包括显性课程的教学计划、大纲、教材, 隐性课程的活动方案,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精讲少讲, 用生动、典型、有趣的事例来说理, 增强说理的艺术性、可听性, 只有学生愿意听, 才能保证有好的学习效果。同时, 辅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增加教育教学的趣味性。
在职业道德教学中,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说教的方法, 采取民主的对话方式, 以民主讨论的方法与学生沟通, 师生双向互动,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不要以强制、压迫的方法让学生勉强接受正面灌输, 那样只能造成学生嘴上不说, 心里不服的结果, 使得教育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组织讨论或辩论活动, 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使学生能真正投入到交流、对话中来, 让学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 在自觉的内心体验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完成职业道德的内化过程。
3. 加强校企合作, 在实践环节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近代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很重视开展职业教育, 他认为:“职业教育的原则, 着重在适应社会需要。”[5]加强校企合作, 就是为了让学校更好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并不断改进教学, 使教育与社会实践贴近, 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缩短员工与企业的磨合期, 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 促进企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实施:
(1) 聘请实习基地的管理人员或行业劳动模范介绍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 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训 (实习) 。在实践中, 学生从事一定岗位的工作, 以适应真实的职业环境, 在工作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也可以邀请高职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或专题研讨会。结合他们自身成才、成功的实践体会, 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敬业、勤业、精业精神教育。
(2) 加强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师资建设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一方面学校要鼓励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多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甚至参加生产劳动, 积累实践经验, 改善知识结构, 转变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选聘企业中的劳动模范、技术能手担任学校职业道德课教师或德育辅导员, 改善和提升职业道德课程师资的整体素质, 增强职业道德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3) 不断深化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改革, 把职业道德教育过程向企业延伸, 不断丰富职业道德课程的教育形式和教学内容, 建立校企互动、师生互动、生企互动的职业道德教学模式。实施这一教学模式, 首先, 要积极推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把职业道德教育的课堂搬到生产第一线, 让学生在生产现场上课。其次, 要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实习实训计划, 贯穿在企业实习、实训过程中。要纠正以往开展实训活动, 只安排专业技能训练, 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倾向, 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企业管理人员或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实习前的规章制度学习, 了解企业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了解企业文化理念和内涵要求, 切身感受企业生产经营中员工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企业的实习实训既造就他们过硬的技能水平, 又让他们适应真正的职业环境, 在工作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纪律。最后, 改革职业道德课程的考试评价方法, 积极引入社会评价、企业评价, 建立学校、社会和用人单位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 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增强工作责任心和敬业意识, 养成优良的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
摘要:目前, 职业道德教育在高职院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努力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必要性,主要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 2005-10-28.
[2]胡克培.思想品德修养与职业道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225.
[3]齐晓东.高职院校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J].交通职业教育, 2006, (3) .
[4]孙旭芳, 冯文全.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新探[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2) .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 实践教育
2005年2月,中宣部教育部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同年8月,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院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更加明确了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和途径。
高职院校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高职院校一定要抓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个关键,在实践教育中,多给学生创造“看、听、说、做”的机会,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学校要给学生创造看的机会
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优美的环境是第一道风景。在校建一块展示优秀企业文化精神或理念的阵地很必要。充分利用校内橱窗、黑板报、电视台、校园网、院报学报、学生自办刊物等形式,内容以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品牌理念、企业精神、用人理念为主。通过引导他们将企业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学习生活中,端正他们的个人职业态度,强化其职业道德修养,增强他们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的自觉性。
学校教师严谨治学和规范科学的管理是给学生看的第二道风景。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努力发挥表率作用,教师要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有诺必践,以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诚信的作风取信于学生,会对学生起着很重要的教育作用。同时,高职院校在教学运行、教学评价、实训等方面的管理严格、科学、规范,会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受到教育。
榜样、模范是给学生看的第三道风景。一是要把校园内具有优秀职业道德的模范员工和优秀学生的风采展示给学生看。二是让学生走进企业,看企业对优秀员工的奖励和任用。在榜样的激励中增强其追求进步,树立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品质。
再就是通过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生动形象的教育材料训练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要实现成功就业与创业,必须从一点一滴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学校给学生创造听的机会
1、开展职业道德专题讲座。通过讲座让学生更加明白职业道德教育对其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意义。讲座可以是专家讲座,也可以是专业教师讲座,可以是共性内容讲座,也可以是某方面的职业道德讲座。
2、定期进行报告会。定期邀请国内企业家、创业成功者、成功人物、知名企业代表到校做报告,他们的典型事例有巨大的感染力,通过他们介绍自身成才、成功的实践体会,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敬业、勤业、精业精神教育。
3、充分利用校内广播、校园电视台播放有关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题,对校内所设专业等行业模范员工的事迹、各行业职业道德的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进行广泛传播。
4、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邀请相应专业的一些专家、能工巧匠到学校举办各种专题讲座,介绍生产领域的科技变化和行业特点及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该行业的新动向、新情况,以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
说,就是让学生把感受、想法、困惑利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
1、要定期召开不同类型的主题班会,给学生说感受谈理想、谈看法、表志向的机会。主题班会可以班主任指定主题,可以是班主任同班干部商定主题,主题围绕职业道德的认识、养成等方面开展。
2、适时召开演讲比赛。通过演讲比赛,加强诚信、敬业、奉献、竞争、责任为重点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增强学生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3、经常召开座谈会。邀请学校领导、成功人士、企业家、各行业的优秀代表先进人物等和学生座谈,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职业道德对于他们事业成功的重要性。
4、组织好辩论会。学校每学期可组织一次以职业道德建设为主题的辩论会,通过辩论会让学生更加知是非,明事理。
四、给学生安排好做的机会
做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养成良好道德情操。
1、在学习、生活中做。要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勤奋、守信、有责任心,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责任,知错就改,遵纪守法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团结精神,奉献精神。这些可以通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评选三好学生、评选校园之星、职业道德之星和其他竞赛活动等形式进行,既丰富和拓展了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内容,又让学生在追求、竞争中树立了诚信、敬业、竞争、服务等职业道德意识。
2、在实习实践中做。一是高职院校实训要落到“实处”。在实践中,让学生担任一定岗位的工作,独挡一面,适应真实的职业环境,在工作中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实践完成后,要求学生写出职业道德实践报告,促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到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企业形象乃至其发展的重要性,从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职业态度、责任、纪律、作风等职业教育。
3、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内外有益活动,如利用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社区服务或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群体活动中形成道德认识,提高道德责任感,培养道德情感。
4、鼓励学生积极创业。面对市场经济,学生不仅要有正确的择业观,有适应市场选择的意识,还要有勇于创业的意识。可以开设创业实践活动,使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投资、自己走访工商税务等部门,自己指定经营策略,做到守法经营,保证质量、周到服务、合理收入。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锻炼,增强了自信,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我院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实践教育过程中,在上述“看、听、说、做”四个方面扎实开展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文敏 《现代企业垂青什么样的大学生》[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2.12期
[2]唐政秋 《国外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趋向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 2002.28期
[3]赵芳《高职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2.1期。
[4]杨卯育《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养成》[J]《文史资料》2000.7.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 篇12
1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1.1 综观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我们认为其本质与主流是好的
大多数青年教师能够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基本路线;热爱并忠诚于教育事业, 不计名利, 埋头于自己的教育工作, 以科学的价值观调节、激励自己, 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 在奋斗和追求中实现着自身的价值。他们志存高远、爱岗敬业, 以培育人才、繁荣学术、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 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和育人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部分青年教师爱教意识模糊
据《2007年在杭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显示, 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 当问及“您对从事教育教师职业的态度”时, 有24.9%的教师回答, “忠诚于祖国的教育事业”;有36.84%的教师表示“比较乐于从事教师职业”;但是也有32.04%的教师表示“既然干了这一行, 就要对得起良心”;甚至还有6.22%的教师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或不愿意当教师, 随时准备改行。以上数据说明, 61.74%的青年教师是乐于并安心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但是, 也有38.26%青年教师尚未完全确定职业理想。
1.3 多数青年教师敬业精神良好, 部分青年教师择业意识功利化
据《2007年在杭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显示, 当问及“您选择在高职院校工作的主要原因”时, 有27.98的青年教师认为“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 “教师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有10.34%的青年教师认为“与专业对口, 能实现个人价值”, 有55.98%认为“教师职业比较稳定”, 另有5.70%的是“别无选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当代青年对待教师职业有功利化的倾向, 职业荣誉感与自豪感不强, 敬业意识不强。如果青年教师择业时仅仅把职业稳定性、物质收入、福利待遇等作为选择的标准, 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看作是谋生的手段, 而不是看作实现自己理想的阶段, 那是很难做到爱岗敬业的。
1.4 多数青年教师精业态度端正, 个别青年教师不懂“教书育人”本质
据同一调查统计显示:青年教师认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教书必须育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3.19%。但也有14.29%的受调查者认为“教好书就是育人”, 还有2.52%的教师认为“教师教好书就行了, 育人是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的事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还是有极小部分青年教师在对待教育的本质问题上存在模糊思想, 只会做“经师”, 不懂做“人师”。
2 存在的原因
笔者认为,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之所以存在以上这些师德问题是与我们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某些缺失有关的。
2.1 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冲击和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爱岗敬业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辨别是非和抗诱惑能力较弱, 社会转型期的冲击波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迷茫和困惑。“师道尊严”的伦理本位思想、蜡烛精神、孺子牛形象等过去在教师中占主流地位的传统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悄悄侵袭了部分青年教师的道德观, 师德退化现象明显。某些青年教师心态严重失衡, 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认为教师这个职业不再耀眼和令人羡慕, 于是不安心教师工作, 纷纷离开教师岗位, 或是弃教经商, 或是弃教从政, 给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带来了难度。
2.2 高职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及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入职前职业道德教育先天不足影响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有了长足进步, 形势之好, 前所罕有。但从高教战线的整体发展看, 高等职业教育依然是个弱势群体, 是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高职教育的起步到目前的飞速发展, 高职院校虽有了“大学”的名号, 但是实际上仍然面临着很多的困境。一方面, 普通高校的大量扩招特别是独立本科学院的扩招, 让高职教育在学历教育方面并没有太多的优势;另一方面, 部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将选择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视作无奈之举, 敬业奉献精神无、勤业意识差、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甚至厌倦和鄙视本职工作, 将其仅仅作为谋生手段, 所有这些都损坏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整体形象, 也给高职院校增加了不小的办学压力。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受到怀疑, 社会对其升学、就业等方面存在偏见, 高职教育出现了高教性难以体现, 职教性少人问津的尴尬现象。
2.3 高职院校日常师德建设实效性差
高职院校在日常管理中, 往往将工作重点集中在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上, 内部政策导向上师德建设没有与评先进、评优秀、晋职、晋级、选拔任用等实际激励措施挂钩, 没有建立起系统的、规范的并且真正有效的师德评价、考核、激励机制。有些院校即便在对青年教师考核时制定了师德方面的一些条例, 但也只是装饰门面, 在具体操作时又将其弱化乃至忽视。甚至部分高职院校为了短期内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实力, 采取“拔苗助长”的措施, 将学历层次、课时、科研等作为青年教师的考核标准, 将职业道德表现束之高阁、弃之不用。学校内部形成“只要抓好教学与科研, 升官发财都不怕”的不良局面。学校管理层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忽略, 使青年教师在专业教学实践中走向功利化, 放松对自身职业道德的追求和思想改造, 其结果必然会使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信念缺失, 职业理想破灭, 职业道德行为选择产生偏差, 职业道德建设实效性差。
3 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思路
3.1 提高认识、摆正位置, 培养青年教师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
正确认识国情、社情、校情, 加深对教师职业的感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引导青年教师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其发展前景, 对于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具有重要的意。教师的这种光荣感与自豪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当然, 实际情况看, 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有这种教师职业的光荣感与自豪感, 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觉得自己没有本科院校教师体面, 低人一等, 有的觉得自己不如从政商的有权有钱, 唉声叹气。出现这种现象, 除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收入相对低、活条件相对较差等客观原因外, 最主要的还是由于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倾斜导致对教育劳动态度的错误。只有树立了社会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产生了高的道德情感, 青年教师就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 全心全意为学生务, 再苦再累心也甜。
3.2 转变观念, 顺应潮流, 加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由国家或教育行业行政部门颁布的, 教师在从事教育专工作时, 所应遵循的价值取向、基本原则和行为规则。当前, 我国有部分省市教主管部门根据教育部的精神制定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但是全国目尚没有出现较为统一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道德规范在教道德行为未完成前是指导行为选择的指南, 在教师道德行为完成之后是评价行为恶的标准。高职院校教师道德规范是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节。要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制定出一个全面、科学的师职业道德规范, 并遵照执行。
3.3 师德教育模式从直接灌输转向间接养成, 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主体作用
我国的师德教育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开设专门的师德教育课和采取单一刚性灌输是长期以来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打模式, 在计划经济时代, 这样的师德教模式确实是取得相当积极效果的。但是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 教师职业供求关系底颠覆的今天, 如果还是只沿用这样一种思想教育方法, 已是万万行不通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既是国外师德建设的侧重点也正是我国师德教过程中的薄弱点。欧、美、德、日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但在教师职前与在职教育和培训过程中, 多不以师德为名专门授课进行简单的灌输者空洞的说教, 而是将其融入在学校和社会日常道德教育之中。通过通识教育、形教育等方法, 将道德教育有机渗透到青年教师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2]事实证采取间接的道德教育方法符合青年人的心理特点, 减少了逆反心理和意义障碍, 起直接灌输取得了更好地教育实效。此外, 中国传统文化中, “内省”、“践行”、“独”等多种优秀的师德修养方法, 让广大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专业行为中然而然地养成职业道德习惯, 道德规范不再是生硬的约束, 而是自觉的德性体现青年教师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 在付出与给予中获得内心满足。
3.4 师德教育方法从追求形式多样性转变为追求效用实效性
道德教育方法是实现道德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 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在。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只有通过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才能被教育对象所接受, 进内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人们在选择、改进、创新多种教育方法来增进教育实效时常常会走进追求形式多样性而忽视效用实效性的误区。我们所强调的改进落后育方法, 并非意味所有的老办法都要废除。师德教育不能只侧重在形式方法上追创新, 而应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探究考察各种师德教育方法在促进教师职业道德质的实际效用上。因此, 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观念:不管是土办法还是洋办法凡是能够有效提升师德教育实效的办法就是好办法。
3.5 立章建制, 舆论扬抑, 加强师德建设的制度保障和环境保
高职院校内部多方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导向性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导向性机制作为诸多管理机制的核心和灵魂, 通过评价、激励等方式向高职校青年教师展示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 是职业道德规范和原则赖以发作用的“杠杆”。首先, 高职院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应尽量满足青年教师的基本需要, 在工资待住房条件、子女上学等生活需要方面给予基本保障, 让广大青年教师免去后顾之忧。其次, 在职业道德激励机制中, 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积极性。作为主要激励导向, 与青年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级评优评奖、津贴发放、职称评定、申报基金、派锻炼、出国选拔等政策规定中把个人工作态度、思想表现、教书育人情况等师德风师貌作为“一票否决”的硬条杠强化凸显出来。再次, 在师德评价标准、方法手段上, 学校要紧密结合青年教师的实际特点, 重视主体性, 尽可能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教师选任、考核、聘任、流动各环节, 尊重人格, 体现价值, 让职业德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发挥激励、督促作用。从基础保障、政策激励、导向评价等多方面完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 丰和充实了职业道德建设的新内涵, 实现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要求与高职院校青年教个体全面发展相统一, 最终切实发挥导向性机制在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3]
当今时代呼唤高素质的人才, 高素质的人才有赖于高素质的教师。高职院校须“以人为本”培养和造就一支教学科研水平高和职业道德好的教师队伍, 完成史赋予高职院校的光荣任务。而这一切, 突出体现在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上。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王珏.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1) .
[2]张力.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6 (17) .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推荐阅读: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08-0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09-12
高职院校比赛职业技能05-23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07-02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09-05
探析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意识教育论文06-04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08-25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09-07
民族高职院校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