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节目主持人

2024-10-07

体育节目主持人(精选12篇)

体育节目主持人 篇1

摘要:主持人的风格是很多方面的综合表现, 包括外观形象、内在气质、心理因素、语言能力和知识修养等, 而本文重点阐述的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主持人的语言风格。节目主持是一种语言艺术, 所以, 主持人要确立一种风格, 关键要在语言上有所体现。

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可以定义为: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 具有个性化的语言特征 (包括有声和无声) 在表达内容和形式上的直接体现。语言不是孤立的, 它与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外在气质, 以及身份休戚相关。确立一个真正符合自己的语言风格需要从多方面下手, 既要通过准确定位展示自我个性, 也要通过与所参与节目的不断磨合中提升自我。

语言风格的形成

1.形成风格需要准确定位

“术业有专攻”, 从知识结构方面看:每一个主持人所学专业与自学的范围不同, 从而知识结构也会各有侧重;从性格爱好上分析:性格的形成除了遗传外还有深层复杂的背景原因, 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尽相同的个体状态, 或内向、或外向、或沉稳、或活泼、或含蓄、或开朗等等;从声音条件而言:天生的音色音质导致了主持人的声音也不同, 或纤细甜美、或低沉醇厚、或高亢明亮, 语调节奏亦不一样, 或高、或低、或偏快、或偏慢。因此, 语言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不断尝试积累和反思总结。主持人应该在正确把握自己的特质并将其大胆发挥, 以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

2.形成风格需要提升层次

“内容为王”, 今天的电视界, 主持人语言风格的展现, 必然是在主持过程中做到言之有物, 尤其是外表靓丽的女主持人要想摆脱“花瓶”的传统定位、树立风格, 就应在提升自己的文化层次上做文章。“传统意义上的‘俊男靓女’‘漂亮面孔’逐渐被‘智慧大脑’所取代”。言之有物, 就是看主持人的语言是否有“内容”。所以, 想要在众多主持人中独树一帜, 可以通过进修充电或直接参与节目的策划工作, 从而提高文化层次, 才可能在主持的道路上永葆生命力。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 对体育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是与时俱进的, 除了原有要求外, 还要求他们具备出色的外语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及大局意识和娴熟的应用新技术手段的能力。目前, 我国体育节目主持人的培养朝着“专业化”发展, 主持人通过不断“充电”, 从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 在荧屏前将自己最灿烂的风采烙在受众的脑海中。

语言风格的特征

主持人语言一旦形成风格, 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独特性

独特性就是“绝不雷同、独树一帜、与众不同”。造成主持风格的差异性主要有。主持人思维特点、性格气质、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特殊习惯等主观因素;时代、民族、区域、社会等客观因素;节目的内容和形式等相关因素。如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宁辛和韩乔生, 前者一出场, 沉稳大气, 让观众很清晰舒畅得获取到体育新闻信息;后者一出场, 一脸藏不住的笑容, 让人感到只要一开口, 就有了忍俊不禁的“笑果”。两人的风格有着巨大的差异, 和别的主持人风格也不尽相同。

2.稳定性

稳定性就是“一贯性, 而非游移不定、一时性”, 它是节目主持人在较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主持习惯, 是伴随着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成长而逐渐形成的, 是主持人风格成熟的标志。曾主持《体育世界》节目的著名主持人宁辛以她一如既往的准确简练、稳重谦和、温文尔雅、质朴含蓄、纯朴中见品位、交流中现真情的语言风格吸引了无数的观众。风格的稳定性并不等同于风格的凝固, 不是否定一切变化和改进。但是, 假如一个主持人主持节目时一天一个样, 频繁变化缺乏一定的稳定性, 那也不能说他的主持有风格。

3.真实性

主持过程中的情感流露是主持人由内而外的一个自然行为, 不会掺杂半点虚伪和假装。宁辛曾说:“我在美国看三大新闻网的电视, 说新闻的, 男主持都在60岁以上, 女主持都在40岁以上。电视主播不是演员, 不是比谁声音好, 谁漂亮。更多的是表达经历和经验, 把你的人生感悟融化到节目里。”只有像这样将自己的心、自己的情感倾注到节目中的主持人, 才能够真正树立起自身的风格。

4.审美性

不是一切与众不同的表现都可以称之为风格。语言风格要求讲出的话语给人以舒服的感受, 并能给受众以积极的引导。主持人就是要在节目中用语言创造美, 传播美, 给人以美的视听享受。

5.协调性

协调性就是主持风格与节目类型协调对应。曾经担任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的主持人沈冰曾被借去主持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沈冰原是学经济出身, 做经济节目的。由她主持的足球节目, 让人左看右看, 始终觉得别扭, 觉得不是那个味儿。因为不管是形象、气质还是语言、知识储备等方面, 无论怎么看, 都无法将沈冰和体育节目, 和足球联系在一起。后来她又回去主持经济节目, 才使她如鱼得水, 大展才华。而《经济半小时》则因为有这位精通财经和英语的主持人而增色不少。

6.多样性

多样性就是节目样式、主持手法、欣赏标准多样化。语言风格的多样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不同类型的节目, 主持的风格不同。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与综艺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是迥然不同的, 一个沉稳庄重, 一个轻松活泼。其次相同类型的节目, 不同的主持人, 其主持风格也因个性、主持手法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再次、同一个主持人主持不同类型的节目, 其主持风格也会在个人特色和格调稳定性的前提下做出适应性的调整。最后、即使是主持固定的栏目, 有时也会因为节目具体内容的变化而对主持风格做出新的要求。成熟的个人风格, 是既有稳定、主导的一面, 又有丰富多彩的一面。

主持人语言风格类型

1948年, 陈述先生在上海通过广播现场解说了当时全运会的比赛, 这就是中国的第一次体育解说。此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我国的体育解说取得了长足进步。一代又一代的体育解说员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推动了体育解说的发展, 并积累了很多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电视体育解说形成自己的风格, 这也是主持人不断向前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现在的主持风格呈现多样化的态势, 各种风格需要兼容互补, 同时, 主持人还要勇于创新, 将解说推向新的高峰。

根据全国众多的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所呈现出的特点可以将其各个风格类型归纳如下。

刚健豪放的主持人语言风格——表现为用语遒劲, 气势恢弘。其内蕴是奔放的情感。

柔婉俏丽的主持人语言风格——表现为用语婉转轻柔, 意味绵长, 给观众一种小桥流水、清风拂面的感觉。其内蕴是悠然宁静的情感。如《体育新闻》的主持人朱晓琳。

简洁明快的主持人语言风格——表现为用语精简凝练, 干脆利索, 给观众一种言简意赅、无冗赘的感觉。其内蕴是爽直轻快的情感。如《体坛快讯》的主持人梁毅苗的语言风格正是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而引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

绚烂繁丰的主持人语言风格——表现为用语铺陈、文辞繁复, 其内蕴是炽热浓郁的情感。

庄重典雅的主持人语言风格——表现为用语致远, 稳妥持重。有如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绅士, 其内蕴是超凡脱俗的情感。庞卫国主持的《斯诺克时间》, 尽管观众对其主持褒贬不一, 但其谦逊平和的语言和绅士风度也给自己树立了品牌的标签。

自然疏放的主持人语言风格——表现为用语随意, 平实质朴, 给观众一种“信手拈来见超然”的感觉, 其内蕴是情感天籁放达。

严谨深沉的主持人语言风格——表现为用语检点, 内蕴素正, 给观众一种“龙惊大海波不惊”的感觉。张斌的主持风格和语言特色就可以用严谨深沉来形容概括。

活泼洒脱的主持人语言风格——表现为用语机智、幽默风趣。《城市之间》的主持人甄诚, 以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姿态和轻松洒脱的主持在央视体育频道, 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进观众的心田。

体育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传播效果

1.传播效果的考量因素

所谓主持人节目语言的传播效果, 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从狭义 (微观角度的效果) 来看, 主持人语言的传播效果是主持人的信息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了包括认证、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通常以受众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传播者的目的是否达到作为判断效果的标准。比如新闻评论节目是否被告知、被相信并引起应有的反应?综艺娱乐节目能否让观众获得娱乐的欢愉、艺术美感的享受, 是否感染了观众引起了共鸣?二是从广义 (宏观角度的效果) 来看, 主持人语言传播效果是指主持人的信息传播活动对受众和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和结果的总和。这种传播效果既包括眼前的、近期某方面的显著效果, 也包括长期的、潜在的综合效果。

传播活动首先必须作用于人的心理, 以心理为中介, 才能产生效果。研究表明, 受众在接受信息时具有求新心理、求近心理、求知心理、求情心理等主要特征。体育节目主持人就必须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了解和把握受众心理, 才能获得受众的认同。

2.语言个性风格的协调性

这里的协调性是指体育节目主持人个性风格与所主持的体育节目风格定位之间的协调一致。在体育主持人节目中, 主持人的个性风格与栏目风格都是节目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 只有当这两者同时具备并且相互能够协调一致、相得益彰时, 节目和主持人才能共存。个性化的体育主持人是体育节目的“掌门人”和品牌, 也是节目魅力之所在。许多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明星主持人都已成为所在台、所主持栏目的宝贵的品牌资源。但是, 特定节目因其有特定的传播对象、传播主题、传播目标、传播风格和传播形态, 这又决定了整个节目包括主持人及其个性风格在内的所有元素, 必须有机的构成与节目统一协调的节目形象与风格定位。比如中刘建宏的热情大方、张斌的庄重坦诚、朱晓琳的亲切自然、甄诚的幽默潇洒, 都与这些节目的内容与风格高度协调一致, 相得益彰, 所以对支撑起节目的高收视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核心作用。在中央电视台体育新闻节目主持人朱晓琳以她高雅漂亮、端庄大方的形象气质坐镇《体育新闻》。《体育新闻》节目需要表现一种大气、笃信、智慧、真诚的风格, 而她那响亮、大气的声音、流畅利落的语言、准确清晰的表达都与《体育新闻》的风格高度吻合, 她的形象和语言都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梁毅苗主持《体坛快讯》也一样, 她的语言个性风格是快人快语, 轻重缓急运用自如, 与节奏明快的栏目风格相得益彰。她们的成功除了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外, 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与她们各自的特点与栏目风格吻合, 所以能很好的驾驭节目的内容, 将节目的意义和主题表达到位, 满足了受众获取信息的需要和审美的需求。主持人节目的风格靠明星主持人的个性风格表达的淋漓尽致, 从而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反过来, 主持人节目鲜明的特有风格又给了节目主持人表现独特个性风格一个可以尽情挥洒的舞台, 并提升了主持人的知名度, 两者互为效应。

体育节目主持人 篇2

一、通过某类节目的发展论述节目形态演变的基本趋势。

论体育游戏节目的发展及其节目形态演变的基本趋势

我国电视体育游戏节目从无到有,伴随着电视娱乐节目的不断创新和丰富而发展起来。体育游戏节目以其独特的娱乐性、竞技性和大众性,成为众多电视台热衷的节目类型。

综观我国电视体育游戏节目短暂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初入荧屏,崭露发展潜力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从德国原版引进一档电视体育游戏节目《夺标》。其节目形式是以德国相邻城镇的居民组成不同的团队,通过趣味游戏来进行竞技,该节目竞赛过程摈弃了传统体育在体育场上对绝对高度、速度和力量的角逐,而是以水上、生产、生活场景来展开竞赛。这一新的电视体育节目形式,对我国的电视人带来了新的思路,之后山西电视台推出了《山西农民竞技大赛》,1992年在电视荧屏上又出现了《大竞技》、《游乐宫》等电视体育游戏节目。随着国外体育游戏节目的引入,并在我国电视人的努力下,中国电视荧屏上有了电视体育游戏节目的一席之地。

2.探索发展,开拓发展思路

在2000年,广东电视台推出了国内首个“真人秀”节目《生存大挑战.走出边境线》,栏目组从全国500多名应征者中挑选出3名互不相识的“挑战者”,要求他们每人在6个月的时间里只带简单的行囊和极少的金钱,完成广西、云南、西藏等8省区的3.8万公里边境地带的旅途。电视台摄制组跟踪报道了整个过程。《生存大挑战》的节目形式和内容吸取了众多类型节目的优点,它既有影视剧的冲突性和戏剧性,又有纪录片的跟拍、随机采访等手法,也有文体类节目的娱乐

《广电节目形态研究》文学与传媒学院

性和竞争性。从节目类型来看,这一节目可以划为户外电视竞技游戏节目。

这一时期,这类户外生存竞技游戏节目在国内被广泛模仿或移植,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金苹果》,浙江卫视推出的《夺宝奇兵》等,在不断的探索发展中,体育游戏节目快速发展起来。

3.遍地开花,呈现强劲收视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我国体育电视人在继续办好传统体育竞技节目的同时,群众体育节目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体育“真人秀”类节目各地开花,大型户外竞技游戏节目占据各大电视台荧屏,体育游戏类综合节目如火如荼地开播,我国电视体育游戏节目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如浙江卫视的《冲关我最棒》、宁波电视台的《今天我最强》等栏目。与此同时,电视屏幕上出现了数量众多的体育真人秀游戏节目和体育综合类游戏节目,它包括民间海选、才艺展示、娱乐表演、舞台秀、擂台赛、嘉年华、明星助阵、体育知识问答等众多游戏内容。如北京电视台的《鸟巢欢乐冰雪季》、和《健康男女》,湖南电视台的《国球大典》等。

通过综艺节目的发展可以总结出它的演变趋势,分为以下4点: 1.从严肃到活泼:娱乐性增强

回顾初期综艺晚会形式的综艺节目,庄重的舞台表演是最常见的形式。而随着综艺节目的演变与发展,综艺节目的形式越来越轻松活泼,内容也越来越注重节目本身的娱乐性。

2.深入互动,平民参与度提高

电视体育栏目与休闲娱乐的紧密结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为人人都有在赛场上驰骋的雄心,却只有很少的人才能最终迈进赛场的大门而成为选手。在体育

《广电节目形态研究》文学与传媒学院

游戏节目中,大多数参与者是在一般电视节目中被边缘化的观众,却极大地扩张了所含内容的外延,广泛地包含了能够为其带来趣味性的形式。而体育游戏节目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就是全民参与性的增强。从开始仅有的体育运动员的比赛类型节目,到普通民众参与的《生存大挑战》、《冲关我最棒》,到普通老百姓参与的益智游戏类节目《健康男女》,体育游戏节目的发展演变清晰地呈现出了全民参与的发展脉络,这种“众乐乐”的策划理念,已经深入到了体育游戏节目的各个环节,也成为体育游戏节目区别于其他节目类型的一大特色。

3.从单一到多元:多元性增加

随着电视媒体的发展、电视节目制作水平的提高、电视台对节目资源投入的加大,体育游戏节目也逐渐从单一的传统竞技型节目走向多元化的节目题材。有竞技比赛类、户外生存竞技类、益智游戏类、体育知识类等等。

在节目类型多元化的同时,体育游戏节目观众也进一步细分。有年轻人热衷的《冲关我最棒》、《快乐向前冲》,有中青年喜爱的《夺宝奇兵》、《生存大挑战》,也有中老年观众喜爱的《健康男女》,有男性观众喜爱的《国球大典》。体育游戏节目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不同层面观众的需求,并为其提供更为个性化的节目内容。

4.益智相辅,节目功能更加完善

对于体育知识类游戏节目,由于体育项目众多,内容涉及较为广泛,有很大的空间来进行节目策划,即使是单项体育项目,如观众感兴趣的足球、篮球等项目,仍可以从球星、球队的历史与现状、技战术等众多方面来设置问题。无论是观众或者嘉宾,都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刺激感与满足感,益智内容使得体育游戏节目变得更有深度更有内涵,从根本上提高了娱乐节目的档次和水

《广电节目形态研究》文学与传媒学院

平。

二、广播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合传播对广播节目的形态有何影响?

广播网络化在传统媒体中,广播由于传播手段单

一、传播浅表化的特点,曾在媒体激烈竞争中处于颓势,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广播呈现出一种非常强烈的内生性变革意愿,在广播自我形态的演进中,经历了大板块直播、系列台、类型化等几个阶段。而具有广泛性、互动性、丰富性、时效性等特点的互联网的兴起既为广播带来不可避免的冲击,又与传统广播进行多方位的融合。在这种融合的影响下,广播的节目形态较传统广播媒体的有了新的变化。

1.广播网络化

目前,全国中央级、省级电台已基本建立了网站,许多地区广播电台的信息和内容也在互联网的网站平台上得以保存,广播媒体初步实现了与互联网形态融合的第一步,即“广播网络化”。与传统广播相比,广播网络化有以下特点:(1)不受频率限制,广播媒体节目缩小了地域限制,拓宽了传播空间。(2)不受时间的控制,削弱了传统广播节目稍瞬即逝的劣势。“可留存、可搜索、可反复收听”,提高了广播节目的收听率。

(3)不再局限于声音的编辑,广播媒体节目实现了媒介之间的融合,将文字、声音、画面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4)受众自主选择权更大,人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听众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有很大的信息选择权。为适应受众的越来越繁杂的要求,广播的发展也越来越人性化。

(5)传播渠道更为多元化,随时随地听。除了从收音机、手机、汽车等渠道,《广电节目形态研究》文学与传媒学院

听众还可以从广播媒体单独建立的网络电台的网站,或是通过土豆等媒体嫁接的网络广播节目,甚至只是一条链接来收听节目。

(6)与受众的互动性增强。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论坛等多种方式进行直播的双向交流,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和网络功能的结合进一步克服广播稍纵即逝的弱点,容易形成稳定的用户群。

2.网络广播化

如果我们把“广播网络化”视为广播人向网络迈进的第一步,那么“网络化广播”则是非专业的广播爱好者运用网络向专业的广播媒体人发动的一次小小挑战。网络化广播借鉴传统广播方式实现互联网多媒体信息的独立制作和传播,它要求从网络发展的角度来看广播,跳出传统广播模式,真正发挥互联网广播优势。“网络化广播”又称“网络电台”,从技术上讲是指通过编码器,将电脑里面正在播放的音频数据转换成可以在网络上直接传送的格式,而用户登录到网络电台的网站时,可以下载到经过编码的音频信息,再通过Realplay等相关软件将音频信息转换成声音播放出来。在网络化广播有以下特征:

(1)交互性和个性化。与传统广播组织机构不同,网络化广播没有管理层、播音员、主持人、记者、编辑等庞大的运营团队,它最核心的人员是NJ,全称Net Jockey,即网络节目主持。NJ像我们电台的主持人一样,集采、编、播于一体,个性鲜明、紧追网络潮流是他们的最大特色。网络化广播是网络对广播的融合,它打破了传统广播的单向传播模式,NJ与网友之间更多的是人际交往模式而不是媒体——受众交往模式,这种交往模式涵盖了所有交往样式——“一对一、一对多、多对

一、多对多”,对每一个受众而言,NJ既是大家的NJ,也是他个

《广电节目形态研究》文学与传媒学院

人专属的NJ,随时随地满足他特殊的媒介需求,在这一点上,网络化广播创造了传统广播难以匹敌的优势。

(2)贴近听众,贴近生活。由于“网络化广播”的操作者并不具有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不具有传统广播媒体的“一对多”传播优势,于是他们变劣势为优势,以“多对多”挑战“一对多”,很多网络电台的生存周期极短,每天都有一批网络电台诞生,又有一批网络电台消失,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使他们更重视网民的需求,自由、平等的气氛贯穿了网络电台的始终,所谓媒体的贴近性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体现。

3.广播节目加强类型细化和专业化

网络时代,受众的需求越来越复杂化,传统的综合性广播节目类型已经不能满足受众越来越专业化的需要,节目类型细分正在成为潮流。由于网络广播制作的门槛较低,主持人和编辑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受众需求对节目进行节目定位,打造专属的节目类型,并通过内容的专业化来吸引和积累听众群体,增强针对性。这种节目细分的形态特点有利于广播节目的整体发展,将为广播节目的专业化水平带来新的契机。

三、中国电视节目如何实现本土化生产?

随着电视媒体日益国际化、电视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化,电视节目的生存空间愈发紧张,电视节目的内容可能成为“过剩资源”,在这样的“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内容的“本土化”是电视节目突破现在局面的一个方向。对于中国电视节目如何实现本土化生产,我有以下几个观点。

1.树立“精品”意识

《广电节目形态研究》文学与传媒学院

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电视媒体常常为了吸引观众而制作出“迎合”观众口味的内容,甚至是恶俗的口味,从长远来看,这种选择得不偿失。而这里所说的“精品”,并非自吹自封的所谓“精品”,而是经过中国电视人精心构思、精心策划、精心制作的,为中国电视观众所推崇、喜爱的电视产品(包括节目、栏目与频道)。“精品”不仅要使中国电视观众喜闻乐见,也应得到世界其他地域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系列文化益智节目,力求通过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中国古典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这样的精品节目让观众喜爱。

2.做好“品牌”战略

每一个电视媒体在自身历史积累中,都有可能成长起有相当影响力、相当水准的知名人物、节目、栏目等,要想在媒介竞争中立于不致之地,有计划、有针对性施培育这些知名人物、节日、栏目,努力使甚成长为具有持久影响力与号召力的品牌,是电视媒体战略对策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电视节目“精品”,要努力经营,使之成为广为人们熟知的著名“品牌”。在这一方面,许多电花媒体已加快了脚步,加大了力度,采取各种措施,甚至围优势的放策吸引人才,升创新的品牌。品牌的创建不是一成不变的,重要的是维持节目的品牌,使节目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使节目的影响力和经济效益长期稳定地维持下去。以显著的个性化、丰富多变的内涵维持着节目品牌形象。客观地看,由于经济、政治尤其是文化差异的原因,中国电视着品创道着名“品牌”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我们只要不气馁,积极、主动地去经营、推广,相信会有中国电视着名“品牌”出现在电视荧屏世界之中。

《广电节目形态研究》文学与传媒学院

3.“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

“本土化”,并不意味着回到过去、回到传统、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立足于当前的社会环境、媒体环境,立足于自身的文化特色和特点。“国际化”意味着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机会,两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才会使“本土化”获得更大、更多的张力与空间。

6、媒体伦理与媒体社会责任

我国体育频道节目编排实证研究 篇3

关键词:体育频道;节目编排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1-1487-03

随着体育产业化和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快速发展,央视、各省级电视台和副省级市电视台大都开办了专门的体育频道。根据央视索福瑞2001-2003年间的收视数据,体育节目的收视份额是收视率最高的节目类型之一,紧随电视剧、新闻、专题、电影及娱乐综艺节目之后。本文以央视、北京、天津、新疆、湖北、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大连、广州、深圳、星空卫视等14个体育频道为重点考察对象,时间跨度是2005年5月23-29日,主要研究其一周的节目编排。按节目形态划分,体育频道主要由三类节目组成:体育比赛、体育新闻和体育专题。体育新闻和体育专题节目一般由电视台自制;而体育比赛节目的制作相对较为简单,在买下赛事新闻报道权/赛事集锦权和赛事实况转播权后,只需要进行现场直播或对其他台的节目信号再加工即可。体育比赛通常属于“短期非常规项目”,尤其是像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重大体育赛事及热点赛事(如美国三大职业联赛、F1、ATP、PGA等),因其庞大的高收入人群、空前集中的观众注意力而具有巨大的广告价值,由此其转播权也就成为各电视台交易和争夺的焦点。在我国,国外重大赛事的境内转播权由中央电视台统一谈判和购买,国内其他电视台只能从央视处取得相应的转播权,因此转播权的交易主要在央视、各省级台和国际赛事主办方及赛事版权所有方之间发生。

1我国体育频道节目编排概况

1.1各体育频道平均日播时间在本文考察的14个体育频道中,浙江、福建、广东的3个频道都是24小时播出,除湖北外,所有频道的平均日播时间都在17个小时以上(表1),基本覆盖了全天的有效收视时间。

1.2各类节目播出时长我国体育频道播出的节目类型主要有六类:体育新闻、赛事直转播、集锦节目、娱乐节目、教学/健康节目、访谈节目。其中,体育新闻、赛事直转播、集锦节目占据了绝大部分播出时间。如表2所示,体育新闻播出比例最大的是福建体育频道,比例最小的是大连体育频道;赛事转播比例最大的是天津体育频道,最小的是浙江体育频道;集锦节目比例最大的是广州体育频道。

1.3节目重播率我国体育频道平均每天重播节目3.46 h,其中重播率最低的是新疆体育频道,重播率最高的是广东体育频道(表3)。

在这些重播节目中,主要是各大赛事的转播和体育新闻。如NBA每周二、四、六的三场季候赛,由于它有相当的收视率,每个体育频道都会选择直播,加上至少重播一次,一周下来就会有6个小时的重播。一般每天晚上6点和7点间会有15~30 min的体育新闻,它的重播大多集中在晚上9点以后,这样一周的重播就在1 h45 min和3.5 h之间。

2赛事直转播节目的编排

2.1直转播时长比例在本文考察的时间段内,如表4所示,14个频道中只有湖北体育频道的直播时长大于其转播。当然这只是一周的统计数据,不排除在其他时间段个别台的直播时间会超过转播时间。很多体育频道在一周内仅仅直播了一场中超或者意甲的足球比赛。与国外ESPN、Sky Sports1等频道直播时长占3%~50%的比例相比较,我国体育频道的直播平均仅占24%,而且分布非常不平均,最高的湖北体育频道占66%,最低的深圳台甚至不到10%。

2.2各类运动项目播出时长对14个体育频道一周中播出的体育项目进行考察发现,足球、篮球和排球合计占到了2/3左右(表5)。

从节目播出时段来看,足球主要安排在黄金时间,乒乓球、游泳等比赛在黄金时段不定时播出,国外热门而国内观众并不熟悉的项目则以专题介绍为主,赛事安排一般在非黄金时段播出。

3体育新闻节目的编排

体育新闻属于新闻节目的一种,目前在我国电视台以自给自足为主、电视台之间联合制作为辅。电视台自制新闻节目,其素材的获取渠道多种多样,包括现场采集、向新闻合作机构(如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等)购买,或者从自身转播的赛事节目中获取等。选好新闻素材之后,还需要进行后期加工。在我国,央视的制作力量最为雄厚,其以自行采集的体育新闻为主,知名的体育新闻节目有《体坛快讯》、《体育新闻》等。地方电视台则经常联合制作体育新闻节目,已经建立的有20个地方台加盟的“中国体育新闻素材平台”(CSN)。比较成功的节目有:《中国体育报道》(长约44分钟)、《足球报道》(长约44分钟)、《围棋报道》(长约52分钟),以北京台、上海台、广东台等电视台的新闻采集为主,主要制作工序在北京完成,然后在各个加盟电视台联合播出。这种合作形式已经被很多体育频道采用。从体育新闻节目的播出时段来看,如图1所示,我国的体育新闻在一天中主要集中在四个时段播出:7:00-8:00,11:30-12:30,18:00-19:00,21:30-22:30。其中最为集中的是中午12:15前后的15分钟,几乎每个体育频道都采用了“快讯”或“短评”的方式进行短小精悍的赛事播报。

4引进节目的编排

体育频道的制作水平集中体现在其专题节目上,但这类节目的人员、设备、财力投入多,采用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往往效益不佳,所以只能精不能泛。几档“定时、定期、定量”的体育栏目,就能树立一个频道品牌。但是,除央视外我国大部分的体育频道都缺乏国内体育电视节目,它们更多的是购买质量上乘的国外体育节目(ESPN是最大的节目来源),如《环球高尔夫》、《吉列国际体育》、《NBA青少年篮球杂志》均为国外电视台制作,有些在直播时甚至直接采用香港配音版。从表6可以看出,除央视外各台体育频道均选择了购买外国制作的专题类栏目。央视因为其各方面的条件得天独厚,可以制作相当水平的专栏,尤其是在赛事的直播和转播上大占优势,所以从外国购买节目显得没有太大必要。对于地方电视台,由于不能在赛事的播出上和央视抗衡,所以只能在专题节目上大做文章,购买国际上普遍具有权威、内容丰富而量大的体育电视节目。

5问题与建议

本文研究的14个专业体育频道可以分为4类:1) 央视:覆盖全国,同时对国外重大赛事形成政策垄断;2) 外资电视频道:只能在境内有限落地,如星空卫视体育台;3) 省级电视台体育频道,覆盖一省,如北京、天津、新疆、湖北、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4) 副省级市电视台体育频道,只能覆盖一市,如深圳、大连、广州等。从上文研究的结果看,除星空卫视外,其他13个体育频道都面临节目不足的问题,往往以娱乐节目、访谈节目和记录片等非专业体育节目以及重播来填充时段。央视依靠强大政策优势以及不考虑观众收视习惯,以生产为导向的节目编排理念指导下,节目直播时长比例高达80%。在体育赛事节目中,足球、篮球、台球、网球、排球节目播出时长排名前5位。体育新闻节目播出频率最到的四个时段安排除不与新闻联播冲突外,都与其他新闻节目是相冲突的。除央视外,其他专业体育频道都大量购买国外名牌体育栏目。节目编排的目的就是通过选择合适的节目,安排在合适的时段播放,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高的收视率。下面综合实证研究以及电视节目编排理论提出建议:

5.1增加体育新闻、赛事直转播以及集锦节目的播出时长作为一个专业体育频道,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成为观众观看体育节目的首选频道,在体育节目收视中战胜其他非体育专业频道,因此我们建议体育专业频道都应该增加体育新闻、赛事直转播以及集锦节目的播出时长。如果节目来源有问题,也可以考虑提高重播率。

5.2增加节目来源节目来源不外乎购买和自己制作。从购买角度看,国际重大体育赛事的转播权因政策规定只能由央视购买,而且由于没有竞争对手,央视购买的价格比较低,因此央视体育频道在很大程度上不存在节目来源的问题。但对于省级和市级体育频道来说,这个问题是非常突出的。有三种解决途径:1) 开发本地体育赛事资源以及全国影响力较小的体育赛事资源;2) 从央视手中购买重播权;3) 制作集锦节目。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化进程比较慢,地方的体育赛事资源一般影响力较小,商业价值比较低。但如果专门为本地的一些窄众群体如大学生制作本地大学生足球、篮球联赛等方面的节目,可以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有利于未来的市场竞争。对于全国影响力比较小的体育赛事资源,特别是一些窄众的体育运动项目,开发成本比较低,还可以通过卖节目的方式摊销成本,也是一个可行的方向。如果选择自己制作,则委托制作或者与其他体育频道联合制作都是可以考虑的方式。

5.3充分考虑竞争对手的节目编排和观众的收视习惯决定某个特定节目的播放时间前,主要考虑竞争对手同时段内播放的节目和观众的收视习惯。对于地方体育频道来说,首先面临的是与央视体育频道的竞争。在与央视体育频道的竞争策略上,应该避其锋芒,有两种选择思路:一是竞争性复制,安排与央视类似的节目,如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一般是几场同时开赛,但一个频道在同一时间内只能直播一场比赛,这样地方体育频道久可以选择央视没有直播而球迷又比较关注的比赛进行直播;二是差异化,采用田忌赛马的策略,安排与央视不一样的节目,如央视安排非大众运动赛事节目,地方体育频道则安排足球等大众运动赛事节目。省级电视台可以差异化的是国际国内重大比赛的重播、不同体育运动项目赛事。观众收视习惯在短期内是一定的,节目编排还必须充分考虑观众收视习惯,不同时段安排的节目要符合该时段主要观众的偏好。如国外的一些体育赛事由于时差原因,在我国电视的非黄金时间进行,所以只能通过重播安排在黄金时段播出。因此,赛事编排上并不是说能直播就直播,适当的重播是非常有必要的。从数据也可以看到,星空卫视的转播节目率为100%。

5.4熟练使用各种节目编排技巧常见的节目编排技巧有带状,针锋相对,反向编排、棋盘编排等。带状编排指的是在一周中每天的同一时间播出同一栏目,形成观众的收视习惯,体育新闻、赛事集锦节目可以这样安排。针锋相对指的是与主要竞争对手在同一时段安排同类节目,这种编排一方面符合竞争性复制的规律,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相对弱势的频道塑造品牌,适合大众运动赛事直转播节目的编排。

参考文献:

[1] 俞凡.中国电视体育频道发展的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9).

[2] 齐笑梅.专业化生存——体育频道节目编排初探[J].记者摇篮,2004(2).

[3] 贺伟.地方台体育频道的忧思[J].当代电视,2006(2).

[4] 徐辉.论地方电视体育频道的专业化缺失[J].东南传播,2006(3).

[5] 王华.电视频道专业化下的体育频道发展思路[J].现代传播,2002(4).

[6] 陈蕾.受众收视行为分析在电视节目编排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2.

中国电视体育节目创新管窥 篇4

1.1 电视体育节目的起源与发展

据记载电视体育节目出现的最早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早稻田大学于1931年9月27日向普通观众转播了一场棒球比赛,在日本广播协会的协助下,此次转播持续了40分钟,电视体育节目从此开始,即普通家庭能够利用电视观看体育节目。日本早稻田大学转播的这场棒球赛事也成为最早的体育节目。电视体育节目在出现之后,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实际上在电视体育节目发展初期,推动电视体育节目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奥运会的发展,当1936年柏林举行奥运会时正值电视媒介开始商业运营之际,对于推进电视媒介运营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柏林奥运会期间人们使用电视对体育赛事进行了转播,转播时间长达138个小时,约16万人观看了这场大型的体育赛事,成为电视媒体与体育真正意义上结合在一起的标志。在随后的几届奥运会中人们同样利用电视媒体对体育赛事进行了实况转播,电视媒体对体育赛事播报的规模不断增大,播报范围也越来越广。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期间,美国发射了“辛巴姆”卫星,利用这颗卫星美国成功地向全世界直播了奥运会赛事,是电视体育节目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预示着电视体育节目的现代化程度出现了质的飞跃。我国电视体育节目的起源与1958年5月1日,由北京电视台试播,北京电视台也是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当时北京市内的电视机数量非常有限,只有50台,同年10月1日,中国第二座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成立。紧接着很多城市建立了电视台,中国电视媒体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中国电视体育节目与中国电视台发展同步,在电视台成立之后,开始有电视体育节目出现,如《体育新闻》以及《体育爱好者》等节目就是北京电视台刚刚成立时制作的电视体育节目。中国电视体育节目在中国开始吸取和借鉴国外经验后开始迅猛发展,发展到今天电视体育节目无论是节目质量还是节目形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我国电视体育节目的数量越来越多,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无论是在以往发展过程中或者是在如今电视体育节目创新都是人们非常重视的问题,也是中国电视体育节目不断发展迎合公众需求的必经之路。

1.2 电视体育节目的概念界定

电视体育节目是指以电视媒体为载体,对体育赛事的现场情况进行直播或者转播,在播报体育赛事现场画面的同时配以主持人的评论和介绍。体育赛事和体育新闻是电视体育节目的主要内容。目前相关数据显示让观众印象最深刻的是体育赛事转播与体育新闻类节目。我国电视体育节目中的《体坛快讯》以及《体育速播》等节目都是观众比较喜爱的电视体育节目。电视体育节目的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单纯的赛事节目、体育新闻节目、体育专栏节目。其中单纯的赛事节目是指以直播为主要方式播出体育赛事画面,并有体育评论员进行现场报道;体育新闻类节目是指以体育消息为主要内容的电视体育节目,通过前期的制作和剪辑,向观众播报简介的新闻信息;体育专栏节目一般情况下由固定主持人主持,节目内容、风格以及形式也比较固定。

2 电视体育节目的功能简介

电视体育节目之所以得到了快速发展和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不断完善的功能。电视体育节目的功能主要包括教育引导功能、激励发展功能以及休闲娱乐功能。电视媒体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媒体形式,电视媒体的受众范围很广,不仅包括成年人,还包括老年人和小孩,电视体育节目通过播报赛事、播报体育新闻以及进行评论等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体育项目的种类,体育项目的规则,体育名人等,具有很好的教育引导功能,如今电我国视体育节目数量众多,基本上能够覆盖所有体育项目的比赛情况,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择节目,教育引导功能也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体育竞赛不仅仅是两个或者多个运动员体育技能的比较,也是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比较,尤其是大型的体育赛事更是常常被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如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获得五连冠,在夺冠之后运动员们抱在一起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又如当人们在电视机前等待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举办国家时,每个人都紧摒呼吸,当萨马拉奇宣布中国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之后,中国人民一片欢呼,民族凝聚力和爱国精神空前振奋。

3 中国电视体育节目在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电视节目制作水平有待提升

虽然我国制作电视体育节目的时间已经比较长,并且一些电视台还成立了专门的体育频道,但是无论是央视电视体育节目,还是地方电视体育节目,节目的制作水平都存在需要提高的地方。我国电视体育节目制作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多电视体育节目的内容不够精细,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能捕捉到更多的细节,节目内容的选择角度还需要得到进一步拓宽。第二,我国一些电视体育节目在编排和制作方面存在问题,编排得不够合理,一些新闻类体育节目和专栏体育节目吸引力不大,呈现在观众眼前的还是剪辑的比较粗糙的节目。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电视体育节目制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对电视体育节目的精细化程度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是国内赛事资源有限,央视垄断了大部分国际重要体育赛事的转播权。

3.2 体育节目主持人专业素质欠缺

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这个节目的效果,我国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在直播大型体育赛事时现场解说能力不高,对于体育赛事缺乏全局的掌控力。除此之外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的专业知识也需要提高,一些主持人不熟体育项目本身的规则和专业术语,只是对体育画面进行简单的描述,有时还会叫错运动员的名字,缺乏吸引力和新意。一些体育项目竞争非常激烈,此时需要节目主持人需要提升讲解激情,能够引起电视机前观众的注意和共鸣,但是大多数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并没有这种能力。纵观我国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从中央到地方,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的能力差距较大,一些主持人合作主持大型体育赛事时合作不够融洽,不能达到预想的节目效果。

3.3 中国电视体育产业发展缓慢

我国电视体育产业与电视台成立之初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视体育产业发展缓慢。目前我国电视节目在政策的保护下并没有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在政策的保护下我国电视体育节目之间的竞争并不是非常激烈,因此我国电视体育产业发展缓慢,并且缺乏创新。在目前的市场背景下,电视体育节目制作人员对体育节目产业的认识不够全面和充分,缺乏发展动力。一旦我国的体育产业市场放开,电视体育节目必然会受到剧烈冲击。封闭的国内体育节目市场,缓慢的发展速度,对于我国电视体育节目未来的发展未必是一件好事。

4 中国电视体育节目的创新方法分析

4.1 中国电视体育节目创新原则

我国电视体育节目创新是我国电视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途径,在创新过程中应该坚持一些原则: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协调与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电视媒体的基础功能就是服务社会,创造社会效益,我国电视体育节目的社会效益主要是指节目内容和节目精神应该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我国的电视体育节目在发展过程中肩负着宣传我国体育方针政策的使命,因此电视体育节目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首要坚持的原则就是坚持电视节目的社会效益,宣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理念,避免出现不道德的节目内容。电视体育节目必须兼顾经济效益是由市场决定的,如今节目的收视率是衡量一个节目的重要指标,背后的经济效益是电视节目追求高收视率的动因,电视体育节目也应该通过提高节目质量提高收视率,进而提高节目的经济效益。电视体育节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非常重要,相关人员应该平衡好协调好二者关系。

4.2 中国电视体育节目形态的创新

在不同阶段我国电视体育节目进行节目形态创新的方式不同,根据阶段性情况选择正确的创新方式非常重要。在我国电视媒体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电视体育节目形态创新的途径主要是模仿学习,模仿国外电视体育节目的形态进行国内体育节目的制作。当电视体育节目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电视体育节目进行形态创新的方式主要是借鉴移植,在这个阶段人们已经能够进行基础的制作,只需要在某些方面借鉴国外电视体育节目的技术和方法。目前我国电视体育节目经过了一定的发展,已经掌握了制作节目的方法和技术,可以进行自我创新,在电视体育节目的自我创新阶段,我们已经能够进行电视体育节目的原创活动,虽然很多节目仍旧借鉴了国外的方式方法,但是我们已经具备了进行自我创新的能力。

4.3 中国电视体育节目内容的创新

我国电视体育节目的内容是观众更加在乎的部分,因此对电视体育节目的内容进行创新是节目组正在做的事情,一些节目组自觉地对节目内容进行调整和改革,一些节目则是不自觉地对电视体育节目内容进行改编,这都是创新行为。我国电视体育节目内容创新的途径包括:第一,以窄播分众为方向建设节目品牌,在当今社会成功的品牌具有极大的价值,电视体育节目也是如此,我国电视体育节目在建设品牌时主要通过对观众的需求和结构进行划分,打造适合不同人群的电视体育节目;第二,设置互动化更强的节目内容,电视节目越来越强调与观众的互动,对电视体育节目进行创新时,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就成为了另一个重要方向;第三,电视体育节目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电视媒体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贴近民众,方便观众参与的电视体育节目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因此电视体育节目内容平民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4.4 中国体育频道经营策略的创新

体育频道创新是电视体育节目创新的基础,体育频道创新必然会对电视体育节目产生影响,即在体育频道创新的影响下,电视体育节目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创新,同时体育频道进行创新也是提高自身综合实力与生存能力的基础。首先,体育频道加快了产业化经营建设,体育频道的产业化能够增加电视体育节目的经济效益和对资源的节约力度;其次,构建专业化发展模式是体育频道创新的有效途径,专业化发展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进而提高体育频道的吸引力;最后,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是体育频道的又一种经营策略,提升频道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够提高其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宇鹏.浅谈中国电视体育节目创新[J].新闻知识,2012(5):78-79.

[2]狄峂伟.电视体育评论栏目态势与创新[J].中国传媒科技,2013(4):82-83.

武汉体育学院主持人大赛赞助策划 篇5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抽空审阅我们的活动赞助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提高艺术素养,浓郁校园精神文化氛围,尽展大学生热爱生活和全面发展的进取精神。同时,培养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交际反应能力和上台的胆量,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为爱好主持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为各种文艺汇演挑出优秀的主持人,增加汇演影响力。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文明校园。特此举办这次“武汉体育学院”主持人大赛。

二、活动主题:“展我青春,现我风采”主持人大赛

三、活动简介:

时间:初赛 11月16日

决赛: X月X日

地点:奥星苑四楼

参赛人员:面向全校同学

四、主办单位:武汉体育学院校学生联合会

五、活动经费预算:

幕布:200元

宣传条幅:(5m)*2(条)300元 主干道宣传

邀请函 :邀请学校领导,嘉宾 50元

装饰比赛现场:彩色丝带50(卷)300元

气球 200元

证书:300元(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最佳口才奖、最佳才艺奖、最佳上镜奖、最具风采奖各一名)

奖品:、三等奖 100元

二等奖 300元

一等奖 奖杯 100元 奖金 500元

工作人员及嘉宾用水:矿泉水 100(瓶)200元

决赛工作用餐:工作餐(15元每份)30(份)450元

总计:3000元

六.赞助宣传方式

1.冠名权:独家赞助拥有活动的冠名权,本次活动可以“×赞助商×”等来命名.(赞助总金额达到一定程度)

2.横幅:为期三天(时间长度取决于根据赞助商提供的资金多少)的横幅宣传,在学校将带有商家名称的横幅悬挂在奥星苑等人流量最多的位置。

3.海报:我们将在大赛前期在全校各宣传栏内张贴海报,海报印有赞助商名称及赞助商标识,在保证有关活动的宣传的情况下, 体现赞助商的利益。(海报由赞助商提供,必须体现主持人大赛)

4.展板:活动前期在校内人口流动量大的道路上,如奥星广场。摆放展板,张贴体现赞助商公司良好形象的1-2张海报于展板上,以求对赞助商的宣传达到最好最全面的效果。

5.立式广告牌:在主持人大赛期间作为独立的宣传方式在学校内进行宣传。(由贵公司提供)

6.奖品宣传:奖品由赞助商赞助、提供,可印有赞助商标识。

7.工作人员用品宣传:工作人员可穿戴商家提供的服饰、胸牌或其他代表贵公司形象的物品宣传。

8.道具:现场道具,主持人话筒可张贴赞助商名称或赞助商标识。

9.嘉宾发言:赞助商可派代表到现场参加我们的主持人大赛,并可在活动期间以嘉宾的身份上台发言或为优秀主持人上台颁奖。

11.展卖:贵公司可以在学校内人口流动频繁的路口展示自己的产品,开展促销活动、展销活动。但不可影响同学们的正常生活秩序。

七、赞助活动意义

1、增加校企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2、扩大公司在我院的影响,通过全面的宣传,提高公司产品在我校的市场占有率。

3、通过赞助相关活动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公司的社会效益。

4、我们真心的希望能够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和贵公司建立更长久的合作关系,帮助贵公司不仅在校内,而且在社会上的最大的利益的实现。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为贵公司提供更大支持。

八、赞助单位:

希望贵公司能慎重考虑我们的建议,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所有在校内的宣传活动由我们负责,公司可以派人监督.希望能和贵公司通力合作,共同搞好这次活动,期望贵公司尽快回复.期待您的加入!合作愉快!

体育类真人秀节目的男性身体研究 篇6

关键词:体育类真人秀;男性身体;性属消解

1 体育节目对身体的规训

“说起跳水运动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已经有了从帆船的桅杆上跳水的娱乐活动。但是,正式跳水比赛活动,是从欧洲北部的一些国家开始的。”[1]在电视与体育的联姻历程中,电视体育节目经过了历史的洗礼。从最初简单的体育赛事直播、体育新闻、体育转播发展到体育娱乐节目再到体育真人秀节目。近期以《星跳水立方》为主的体育节目的兴盛掀起了跳水类体育节目的热潮。一改以往益智类体育节目的竞技模式,在代表国家体育圣地的“水立方”场馆内融入“真人秀”元素并结合正规国际跳水赛制,邀请国家级跳水教练和明星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饕餮盛宴。

电视体育节目通过热气腾腾的体育场空间来呈现身体的激情。这种体育场馆的空间形成了具有潜能的爆发性的实践场所,在这里,身体之力——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都畅通无阻。《星跳水立方》是一场具有国际水平的比赛。在这里不同的便是跳水选手的身体。这些身体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竞赛者,而是具有一定社会认知度和号召力的明星,他们的身体在跳水过程更加容易形成社会舆论来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身体被徳勒兹比作欲望的机器,它是力的抽象,这种身体之力在永不停息地生产和创造。而《星跳水立方》中身体之力的表现不仅外延到跳水身体本身,而且扩张到受众对跳水身体审美观的改变,身体所造成的社会舆论将对观众产生潜移默化之力。跳水明星的身体在这里承载着所有的意义,被颠覆、调动、并使之增衍。

2 “全民娱乐”——体育节目中性别权利场的转移

《星跳水立方》作为一场“明星”化的真人秀表演,服饰装束、形体动作和姿势表情为代表的身体展示是明星影呈现自我的重要方式。

2.1 霓裳神话:符号化的战袍

在体育竞赛中运动员普遍有特定的服装,这里的服装不仅是身份认同感的追求,最主要它是承载国家形象和使命感的“战袍”。身体与服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早在远古时期人们通过衣物来保暖,后来发展成为用它来遮羞,再后来服饰就被纳入社会权利体系,最后演变成为一个人的身份权利的象征。[1]在《星跳水立方》中“战袍”的意义从目的性出发表现了更深远的意义。这里的泳衣不仅仅具有竞争的价值,更承载了“被看”的符号意义。出格的装束往往成为在荧幕上展示自我、吸引观众目光的“杀手锏”。泳衣在审美的基础上增加了性感和流行元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赢得比赛的胜利,而是增加视觉穿透力以获得更高的知名度。在这里,泳衣已经超越它本身所代表的内涵走向更远的外延。男性身体成为媒介推动下的景观来吸引观众而获得更高收视率和经济利益。每当男星从跳水池走出来时,主持人总津津乐道地评论他们的肌肉或是泳衣的样式。电视媒介似乎在用浓墨描绘出新时代的完美的男性身体,来宣告“施瓦辛格”时代的消逝。

2.2 两性的博弈:赛制设定中的性别的均衡化

体育节目自诞生之日起就代表着一种男性霸权主义的政治性,随着体育节目的演变,泛娱乐化的植入,体育真人秀节目《星跳水立方》深受大众追捧。在消费社会的狂流中,男性身体和女性身体同样都被设定为消费话语的代言者。消费方式通过荧幕这个强势的植入话语权无限的扩张其领域范围。以非真实性的生活化影像影响着现代男性身体的价值取向。无论是美容护肤、衣着打扮和健身塑性更甚是整容行业都将男性身体纳入消费主力军。《星跳水立方》号称是打造“奥运会的感觉,只是运动员们的脸变成了明星。”[2]在长达一个月的魔鬼训练后,明星们将在国际泳联的跳水规则下进行比赛,从三米跳板,5米、7.5米和10米跳台四个项目中,进行单人跳水和双人跳水的对决。如此宏大的比赛规模加之中国跳水奥运冠军和国际泳联的国际裁判坐镇,对于跳水选手性别的安排却无人问津。无论是单人跳水还是双人跳水,从国际泳联的比赛赛制设定方面都是男男、女女或男女的单一项目组比赛。而《星跳水立方》完全模糊了性别的区别对待,在双人比赛中,同时竞争的有男女一组也有男男一组和女女一组。男性明星跳水选手和女性明星跳水选手在同一个时间,同样的水平要求比赛,无论男女,分数高者直接晋级,分数低者待定或直接淘汰。这场视觉盛宴的出现使观众津津乐道的不是所谓节目宣称的奥运会比赛,而是明星们的身体演出。收视率节节上升的情况下,性别的均衡化策略为《星跳水立方》开发了更多的收视空间。电视的性属气质不那么明显将会带来观众不带有传统意义上性属的歧视色彩。《星跳水立方》对性属鸿沟的消解提供了更多的空间,这里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融合重新塑造了一种偶像,这种偶像是一种奇观化的生产。

2.3 视觉盛宴:反传统的自我呈现

形体动作在《星跳水立方》作为视觉呈现的核心元素,承载了更多元化的意义。动作不仅是外在的形体展示,而且是内心的自我呈现。身体使我们能够做出行动、卷入并改变日常生活之流。[2]在消费社会充斥的大众媒介下男性身体发生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恩特维斯特尔在《时髦身体》中说:“权利——在使自己布满身体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已经遭到了迎面而来的相同的权利的阻击。”[3]《星跳水立方》中男性身体所承载的意义除了晋级,还有审美的导向。每一次性感肌肉的显露都会赢得观众的阵阵尖叫。这种刻意的外显是对新一轮审美趋势的扩张,也是对男性身体的影像再建构。媒介用它的权利体系规避了男性霸权所尊崇的粗犷和阳刚的生存空间,展示了像吴建豪类似的沉静温柔的男性气质的某种可能性消解了主体的男性气质。无论哪种表现形式,都是对霸权男性气质的颠覆,这种颠覆因为具有很大的观众基础无论是非议还是赞同都达到了电视性属编码的生产目的。

3 体育娱乐节目中的男性身份再思考

大众媒介使支配性的男性气质逐渐成为符合消费社会内在逻辑的消费对象,相对应的主体男性气质发生悄然改变。传统男性身体审美观受到颠覆,出现了“中性美”、“花样美男”、“伪娘”等不同价值取向的男性身体审美观潮流。当下媒介在现实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现状,生活空间早已被影像空间层层包围甚至吞噬殆尽。我们应该站在理性的角度来研究男性身体在影像空间的型构,通过将生活化了的影像作为典型影像文本更好的表征影像空间与生活空间的关系,使男性身体走向真正的“解放”。

参考文献:

[1] 钟鸣宝.我国跳水五十年发展格局[Z].大众论坛.

[2] 李旭强.论跳水运动中的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J].体育教育训练学.

[3] 乔安妮·恩特威斯特尔.时髦的身体[M].郜元宝,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6.

[4] 讓·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王奕(1987—),女,甘肃张掖人,研究生。

体育节目主持人 篇7

1、明星参与体育竞技节目推进了体育娱乐化程度

最近几年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迅速,为取得更高的收视率节目内容逐渐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明星参与体育竞技节目把体育与娱乐完美地结合起来,大大推进了我国体育娱乐化的程度。欧美发达国家体育娱乐化走在世界前列,众所周知的NBA赛事,不是单纯的比赛,更像表演,在欧美发达国家体育既是娱乐也是商品。参考国外开办体育娱乐节目的经验,我国电视媒体引进国外版权,大力开展体育类娱乐节目,这类节目以体育竞技项目为平台,邀请明星参赛,娱乐性及观赏性大大增强,虽然竞技项目难度较大,但是明星竞技比专业的体育竞技更加有娱乐性和看点,更加吸引普通大众的眼球,体育结合文艺娱乐去推广可以很好地提高收视率。明星参与竞技把体育竞技的精彩激烈和娱乐节目的趣味性、娱乐性合二为一,可以激发大众观赏的热情,取得强烈的社会反响。跳水节目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网上对明星跳水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明星参与体育竞技节目反响如此之大,主要原因在于节目在娱乐和体育之间找到了非常好的结合点,充分发挥了明星的影响力,既满足了人们追星的心理,又吸引了喜爱体育节目和娱乐节目的观众,大大提高了节目的娱乐性和可看性。

2、明星参与体育竞技节目普及了竞技体育知识,提高了大众参与体育的热情

体育娱乐化时代已经到来,明星参与体育竞技节目不仅能吸引和娱乐观众,还能普及竞技体育知识,提高了大众参与体育的热情,形成空前的全民健身氛围。

跳水比赛是一项极具观赏性的体育比赛,也是历届奥运会转播收视率最高的项目之一,中国是一个跳水大国,有一定的观众基础,但是大多数群众对跳水知识并不了解,在我国由于这些年来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脱节,跳水运动的参与者较少。明星跳水节目与国家队合作,邀请世界跳水冠军加入到节目中,通过专业评委对明星们跳水动作进行点评,让观众们的跳水知识得到迅速的提高,对跳水运动起到了很好的推广和普及的作用。在观看明星跳水节目之前,多数人认为跳水是专业运动员的专利,对普通人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极限项目,但是明星跳水节目打破了竞技体育的神秘感,因为参赛明星普通大众一样均为毫无跳水经验的选手,需要克服高台跳水的巨大困难与心里障碍,通过跳水菜鸟级明星的真实参与过程,缩短了观众与竞技体育的距离。节目中穿插了中国跳水队夺金之路,回顾了专业运动员们付出的艰辛和获得的荣誉,让观众真正了解到目前我国跳水的现状。节目对参赛明星培训的过程和明星选择的跳水动作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对于普及跳水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解说过两届奥运会跳水比赛的主持人黄健翔认为明星跳水是很好的节目模式,是推广和普及体育的最好方式。国家跳水队总领队周继红也表示希望通过明星跳水节目普及跳水项目,让更多人参与跳水。在明星跳水节目推波助澜的作用下,上海市正在筹备第一届市民跳水比赛,这在国内是首创,跳水对普通人来说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但是现在因为跳水节目的热播有机会让梦想照进现实。

3、明星参与体育竞技节目对体育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电视是人们日常工作中的一种主要的传媒,在知识经济时代地位十分突出,因为拥有快捷的信息传播速度和生动逼真的画面,能够对公众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明星参加电视体育竞技节目是娱乐与体育的有机融合,节目独有的激烈性和不可预测性对观众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随着体育娱乐节目类型的丰富、制作水平的提高,其影响力日益扩大。我国的体育娱乐文化经历着从政治化到商业化的转变,这些发展和转变的趋势在体育竞技娱乐节目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明星本身就很有号召力,有着大量的粉丝,是青少年及追星族急于模仿的对象,通过明星推广体育项目对体育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以《中国星跳跃》和《星跳水立方》为例,由于这两档跳水节目的横空出世,跳水成为热词,跳水项目在节目热播的这个夏天引起大众广泛的兴趣,跳水学校的咨询电话被家长打个不停,不断有人询问跳水的有关事宜,跳水教练反映今年学跳水的人特别多。有需求就有市场,敏感的商家已经嗅到了商机,有条件的游泳池纷纷举办跳水培训班或成立业余跳水俱乐部,对喜欢跳水运动或乐于尝试的青少年和业余爱好者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培训。

4、明星通过参与体育竞技节目获得更高的曝光率和知名度、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

体育竞技娱乐节目利用明星的知名度来聚焦人们的视野提高收视率,而明星通过参与节目更有人气,在产品代言、品牌创造上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从而形成“明星通过参与体育竞技节目更走红,走红明星更收益”的局面。明星参与体育竞技节目可以让观众更加全面的了解他们,体育竞技领域并不是明星擅长的领域,参加这样的比赛,可以让观众看到明星光彩背后不同人知的一面,增加了他们的亲和力和公信力。明星跳水节目中,王丽坤凭借《星跳水立方》的清爽一跳,成功摘得“360度无死角的素颜女神”封号,一夜间她的微博搜索量从3位数飙升到5位数,光速爆红,人气飙升的同时,王丽坤的代言酬劳也不断攀升,片约不断,更有剧组为其开出一线女星身价并让其出演女一号,王丽坤在跳水节目中跳出了最高身价,成为跳水节目最大的赢家;沙宝亮也因为参加跳水节目事业得到最大突破,获封“不会跳水的杂技演员不是好歌手”的评价,让观众认识了不同面孔的沙宝亮;在《星跳水立方》跳台上大绽光彩的金发美人金小鱼一跳成名,来中国多年没获得预期的成功,不为大家所熟知,直到参加《星跳水立方》,凭借高难度动作和近乎完美的表现,她赢得了现场以及全国观众的赞叹,让观众牢牢记住了她,被标榜为最会跳水的女明星,开始接到新片约,各个卫视也争相邀请她做客录制节目,身价翻涨10倍。

5、明星参与体育竞技节目体现了励志向上精神,满足观众的多种心理需求

明星参与体育竞技节目给电视观众带来的是明星挑战自我励志向上、克服种种困难和付出不懈努力后获得成功的精神体验。当前体育竞技娱乐节目的大量出现与广受欢迎是电视传媒及体育娱乐文化均得到极大发展的结果,体育娱乐能够让参与者与欣赏者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释放出多种情绪,能给观众营造时而紧张时而轻松快乐的氛围。《星跳水立方》首次将纯粹的体育竞技与明星战略相结合,标榜“勇气、梦想、励志”,着力通过明星参与跳水这一高难度的竞技运动来打造绝无仅有的收视体验,在各类节目造假传闻不绝于耳的当下,明星跳水节目全无造假的可能,可信度远高于其他明星竞技节目,比起惯常的才艺,跳水独具的危险系数也迎合了部分观众寻求感官刺激的心理需求。

6、结论与建议

明星体育竞技节目娱乐了大众,推动了体育娱乐化程度,加快了体育文化知识的普及与传播,对体育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节目热播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释小龙的助理溺水身亡事件,参赛女星周韦彤因跳水术语“夹紧”被批节目内容低俗,加上浙江江苏两个电视台同时做明星跳水节目,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这说明明星体育竞技节目虽然借鉴了国外的经验,但是还不成熟,存在一定的不足,建议举办明星体育竞技节目首先要做好安全保护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在节目的创新上寻求突破,拒绝庸俗化或低俗化,努力消除负面效应,尽快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宝,王雪峰.试论我国电视体育节目分类及舆论引导[J].体育文化导刊,2010,(2).

电视直播让体育节目更好看 篇8

关键词:电视直播,体育节目

由于电视直播将体育事件发生与发展情况直接地传递给观众,把现场的声音、图像以及记者或主持人的口头报道或解说等视听信号同步播出,加快了可信资讯的接收速度;同时,它把现场影像和声响“活生生”即时地传送到遥远的地方,冲破了空间的阻隔,以其强烈的现场感、真实感和新鲜感满足观众求快、求近和求新的心理,因此,充分发挥出了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

1 “第一时间”——使电视体育节目更显时效性

从新闻价值上来看,时效性越强的信息,新闻价值也就越大。时效性和真实性一样,是新闻的生命。电视直播使体育事件的发生过程、节目的报道过程、 播出过程以及观众的收看过程共时同步, 使体育报道等于或接近于“零时差”, 传播层次得以减到了最少。“直播”较之“录播”,更富有传播迅速及时、信息丰富真实、现场感觉强烈的显著特点。 电视直播借助现代科技在“第一时间” 里报道重要体育新闻、纪录重大竞技比赛,跟踪全民健身活动……促使体育节目的时效性达到极至,从而抢得了报道先机,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观众获取信息的需求和心理参与的需求。

例如,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为期17天,参赛运动员10500名,共设26个大项、总计300个小项,产生了302枚金牌。中国代表团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夺得38枚金牌、27枚银牌、22枚铜牌, 金牌和奖牌数量均位列第二,打破6项世界纪录、6项奥运会纪录,取得境外参加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从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开幕式至8月13日凌晨闭幕式期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聚焦顶级赛事,打造视听盛宴,每天都进行了高密度、大强度的现场直播,涵盖了田径、 游泳、射击、乒乓球、举重、羽毛球、体操、 跳水等大多数精彩赛事,即时速递了各个项目的最新比赛情况,也给全国观众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和感动。

2 “第一现场”——使电视体育节目更具现场感

现场包括现场动态、现场细节、现场人物、现场氛围等,现场又是千变万化、富有动态、充满未知的,感受现场、 体验过程、解开未知是观众对电视直播情有独钟的原因。动态的现场按照自己的时空轨道运行,具有独立性和连贯性, 电视直播始终把新闻主体的运动及变化过程作为直播主体予以记录和展现,它充分调动人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综合反应,从而达到共鸣。当电视直播把动态事件带给观众时,他们不只是一个旁观者,已或多或少地将自己置身于体育事件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参与感。 强烈的现场感与参与感,使电视直播往往能赢得较高的收视率。

例如,2008年8月3日上午,北京奥运会火炬开始在“天府之国”四川传递, 圣火入川的第一站是“邓小平故里”广安。由于四川省火炬接力路线临时改变, 原定在宜宾进行传递的60名火炬手全部转往广安,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78岁, 最小的21岁,平均年龄为41.4岁。宜宾、 广安两地的一百多名火炬手棒棒相传, 手手相接,每一棒都传递着同一个梦想, 每一只手都承载着同样的期盼。大家齐心协力,用近乎完美的表现圆满完成了四川省广安站的火炬传递任务。通过当天上午的卫星电视全程直播,各地观众尤其是宜宾观众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感受了千里之遥奥运圣火点燃的梦想与激情,领会了“祥云”火炬传递的坚强与自信。

3 “不确定性”——使电视体育节目更有可看度

现场直播的过程成为观众感知体育事件发展的过程,使其真正有“身临其境”、“亲历”的感觉,能更好地满足观众欲知的心理。与此同时,由于直播是对不断变化、不可预知的事件做“现在进行时”式的报道,其中便隐含了许多“悬念”,使得观众怀有释疑、猎奇甚至意外的期待等。尤其是体育比赛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是电视直播中悬念的源泉。电视直播的魅力就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人类的好奇天性,人们在收看现场直播节目的过程中,经常会对事件的发展走向和最终结果进行随意猜测和主观判断,这种与实际结果的背离或吻合对观众来讲都会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4结语

体育节目主持人 篇9

1、概念界定

1.1、关于真人秀节目的概念界定

在我国最普遍被公认的定义为清华大学尹鸿教授在年做的《真人秀节目课题研究报告》中提出:“普通人在规定情景中的制约下,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做出的自由行动并被记录或者加工播出的节目。”在此基础上,尹鸿教授提炼出“自愿参与、规定情境、给定的目的、特定的规则、竞争的行为、记录和加工”这七个基本元素作为构成真人秀节目的共同点,并分析了真人秀的三个关键词:“‘真’是特色,体现了这类节目形态必须是纪实的、非虚构的;‘人’是核心,意味着节目必须要有人格和人性的凸显;‘秀’是手段,节目必须设置虚构的规则。”

1.2、关于体育本体的概念界定

本体是什么意思呢?本体是“‘本跟’、‘根本’、‘最后实在’的意思”,要认识事物的本体,需要抛开其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找到其中的共性。许振刚认为抛开各种体育形式(体育教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等)来看,体育本体是“工具本体”和“心理本体”的合体,这里以为其观点值得商榷。

2、真人秀节目中体育元素的展现

2.1、真人秀节目中的竞技体育元素

竞技体育即竞技运动,是指以竞技为主要目的,通过训练、比赛等形式而进行的体育活动。竞技体育元素在真人秀节目中的展现,主要是通过著名运动员作为嘉宾参与真人秀或真人秀嘉宾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参与专业体育运动这两种形式进行。

著名运动员作为嘉宾参与真人秀已成为真人秀设计中一种较普遍的方式,一方面著名运动员的群众基础能够提升收视率,另一方面能够展现出挑战者的体育精神,使得体育比赛不再单一而同时满足人们的多种心理需求。中央电视台真人秀节目《了不起的挑战》第五期,游泳运动员孙杨作为嘉宾与撒贝宁等人进行游泳憋气比赛;浙江卫视真人秀综艺《挑战者联盟》第二期,篮球运动员孙悦、巴特尔与主持人李晨等五人进行篮球比赛。

2.2、真人秀节目中的休闲体育元素

竞赛性休闲体育元素在真人秀中的应用十分普遍。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该节目凭借不同的游戏设计完成制作,经典环节“撕名牌”也不断创新,但仍可发现设计的本质元素是竞赛性休闲体育。

非竞赛性休闲体育元素最典型应用于亲子类真人秀,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和浙江卫视《爸爸回来了》的设计中都广泛应用非竞赛性休闲体育元素。爸爸和孩子共同参与趣味性休闲体育活动,着重展现运动过程中亲子相处的温馨和孩子完成任务的努力,以休闲体育作为媒介,给受众带去积极正面的影响。

2.3、真人秀节目中的民族体育元素

民族体育元素游戏在目前的真人秀中普遍性较低,原因在于民族体育项目的观赏性和商业性开发不足,关注度不高,与真人秀结合难度较大。真人秀中的民族体育元素游戏以摔角、射箭等少数民族项目和普及性高的毽球为主。

以民族体育项目为媒介,设计相关项目是对于民族体育媒体展示形式的一种创新。浙江卫视《24小时》第三、四期,将传统体育项目舞龙舞狮与其他游戏形式相结合,共同完成节目设计。《爸爸去哪儿》同样运用民族体育项目展开游戏设计,展现传统文化,具有教育意义。

2.4、真人秀节目应用体育元素的“本土化”

本土化原意当地化策略,在这里指真人秀节目中体育元素的应用是对原有体育项目各方面经过适当改变使其能够适应电视综艺的特征,帮助该节目占据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体育元素“本土化”主要包括规则、形式两个方面。

电视节目对于收视率的追求要求真人秀具有高娱乐性,这要求体育比赛的规则和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体育的基本规则是“公平、公开、公正”等社会诚信基准,这在真人秀节目中也是同样要求。而体育各项目的具体规则体现出了巨大的灵活性,在《挑战者联盟》第二期中五位主持人与孙悦、巴特尔组成的传奇战队进行篮球赛,并设有帮助主持人的关卡,规则上的改变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3、体育本体功能与真人秀的相互作用

3.1、体育“工具本体”在真人秀中的应用

“工具本体”即体育作为手段性的工具和目的性的功利,在这里意指真人秀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使用体育作为设计中的工具和手段,这种目的强调的是功名和利益。

体育项目作为工具的应用在真人秀中十分普遍,无论是亲子类、竞技类还是运动趣味类真人秀都广泛应用体育项目作为具体的形式展开设计和竞技。最典型的代表是借助跳水项目设计的真人秀《星跳水立方》和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设计的深圳卫视运动竞技类真人秀《极速前进》。

3.2、体育“心理本体”在真人秀中的应用

“心理本体”是以体育为人的一种心理生存状态。首先,参与体育及相关活动能为人带来竞争、娱乐、非娱乐和自由等多种心理感受,通过明星参与这些活动展示其在不同心理状态下的真实表现,使观众进一步了解明星,迎合观众对于明星消费形式的转变。其次,观众在观看体育比赛时心理状态也很丰富,并随着赛事的发展而变化,体育元素在真人秀中的灵活运用不仅挖掘了体育对观众消遣娱乐需求的满足同时发挥了其本身的代入、使专注特性以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3.1、真人秀对体育的发展

(1)对体育本体功能的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对体育本质的认识有以下代表性的观点:(1)社会活动说;(2)人的自然化说;(3)教育说;(4)游戏性行为说;(5)体质说;(6)非竞争身体活动说。体育运动与真人秀的灵活结合,既体现出体育作为游戏本体的一种回归和社会、身体活动本体形式的发展,同时是对体育娱乐本体功能的挖掘和体育本体功能灵活性的一种创新。

(2)对体育运动的发展。

随着真人秀的火爆,其节目设计中出现的体育明星和体育项目必然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该项目所吸引的参与人数也会上升,这对于挖掘体育明星商业价值和发展普及体育项目都是有益的。其次,真人秀节目对娱乐性的强调使得其传递出一种运动使人快乐的理念,这一理念迎合了现代人逃离现实生活压力的需求,能够极大激发人们参与体育项目的热情。总之,真人秀与体育的结合是双赢的,双方都满足了发展的需要和对本体功能的进一步挖掘。

4、真人秀结合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4.1、发掘创新结合方式,提高受众忠诚度

(1)拓展结合领域,挖掘结合深度。

虽然学术界对体育产业分类的认识不尽一致.但分类范围都不会超过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培训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场馆业、体育旅游业、体育彩票业、体育中介业和体育赞助。目前真人秀与体育的结合,主要存在于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场馆业和竞技性体育明星之中,也就是说,即使体育中部分产业存在特殊性难以与真人秀结合,但体育产业中尚有很多领域可发掘与真人秀结合。

体育产业范围广大,其余目前尚未与真人秀结合的领域也蕴含极大潜力。体育竞赛表演业作为核心产业,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商业性和娱乐性,真人秀中可以创新结合体育赛事,提升关注度与话题性。创新性结合体育中尚未开发的领域,形成独特性与品牌效应是可持续发展中重要的要求。

(2)关注民族体育,传承中国式情感。

在当今社会中,民族体育的影响力和传播度相较于其他项目较微弱,因此真人秀节目的设计也鲜少将其考虑在内,但其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对我们修身、养性有着很大的规范作用,也是谦虚、孝德、中庸等中国式情感的体现。媒体作为舆论导向者,不仅要关注到商业与利益,同时应关注到社会的发展和传统的保护,因此,在以后的真人秀节目中,制作人员应加强对于民族体育项目关注,创新结合的形式与内容,通过民族体育激发受众的传统情感,推动受众关注传统文化以及参与民族体育,进而同时达到真人秀吸引受众和民族传统得到普及与发展的目标。

4.2、建立体育企业与媒体的良性互动

虽然大多数体育企业目前仍然将赞助的中心放在赛事和体育明星上,但赛事本身的周期性和体育明星商业开发的有限性使得各个体育企业应在未来的商业赞助选择上更加灵活,将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的真人秀纳入考虑范围。一方面,利用真人秀的高关注度提升体育企业的品牌价值;另一方面,真人秀中娱乐明星对于该体育企业产品的使用有助于挖掘产品的时尚价值,推动产品销售。真人秀与体育企业可以在相互选择中互相促进。

4.3、坚持理性结合,避免体育本体功能过度消费

随着真人秀与体育的结合愈演愈烈,真人秀应对体育元素的设计深入挖掘,与体育理性结合,而不是局限于利用体育场馆、体育明星作为吸引观众的噱头,但并未凸显出体育场馆的文化内涵、体育明星的个人特质和体育的本体功能。深度的理性的设计才能更好的抓住观众心理,表面上的设计只是对体育本体功能的过度消费。

未来真人秀中加入体育元素时,应加深对于体育项目和体育明星的了解,挖掘体育的文化精神内涵和独特性,创新节目环节,借助多种设计手段共同完成两者的结合,提升真人秀的娱乐性和观赏性,使其对观众心理需求的满足层次更高更全面。

5、结语

电视体育综艺类节目作为新兴的电视节目类型,是我国电视产业的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而体育同样作为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在与综艺业结合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二者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我们也不难发现该类节目中存在一些不利于长期发展的问题,例如体育与娱乐的平衡问题、体育设计的单调性问题等。制作者们可以利用我国丰富的体育资源以及借鉴其他国家的制作经验创新解决相关问题,推动综艺产业与体育产业的理性结合,使我国电视荧屏更加丰富,体育产业价值挖掘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苗棣.美国经典电视栏目[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李泽厚.人类学历史本体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4]许振刚.论体育本体——“工具本体”和“心理本体”[J].体育科学,2010,11.

[5]陈小龙,张宝强.关于体育分类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06.

[6]Tsuneo Sogawa.Ethnic Sport,its Concept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J].International Jounrla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2006.

[7]刘飞舟,尹碧昌.体育竞赛规则的文化审视[J].体育与科学,2010,04.

体育节目主持人 篇10

一、体育节目品牌栏目的现状

1. 内容同质化倾向严重, 缺乏文化内涵

以体育竞技游戏类节目为例, 2012年奥运会期间, 各电视台纷纷打奥运牌, 《突出重围》、《梦立方》、《芒果大直播》等一系列竞技游戏类节目全面开花, 但游戏的闯关环节雷同, 在看似玄机重重的关卡上, 无非是极限的突破和奖品的回报, 这不仅无法赢得观众的认可, 更直接导致了对电视体育频道缺乏收视兴趣。此外, 品牌的背后还包含对文化的融合, 任何栏目在满足观众趣味的同时, 更应该挖掘体育精神所折射出的深厚文化底蕴, 电视频道的品牌必须要接受它所宣传的文化, 这些是目前电视频道节目所缺乏的。

2. 缺少体育节目专业性人才, 节目编排定位不够明确

央视体育频道在资源和品牌影响力上优势巨大, 相对而言, 其他体育频道节目所面临的挑战形势很严峻, 实现品牌化遇到缺乏人才和资源的双瓶颈, 无论是从专业化程度上还是在频道节目设置上, 都有一拥而上的现象, 而自有节目编排十分匮乏。采、编、播是电视体育产品必需的生产线, 但采、编、播更需要人才, 人才培养是电视体育频道生产和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差距也较为明显。

3. 节目品牌管理机制不健全, 个性化栏目创新力度不够

栏目是组成频道的基本单位, 也是整体发展方向, 一些电视体育节目不重视栏目创新, 最终导致失败的例子时有发生。从一定意义上说, 很多体育频道中长期稳定的精品栏目不多, 如何在电视体育节目传播中突出个性、拉近媒体与受众在心理上和感情上的距离, 并保持一些自身的特色与性质、保持目标观众群体容易识别的若干标志?这是节目品牌栏目创新和发展之关键所在。

二、电视体育节目品牌栏目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1. 丰富体育节目内容, 不断提升品牌栏目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体育节目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内容的竞争上, 无论是自制节目还是引进的节目都要注意特色。电视体育直播、电视体育新闻、体育专题栏目、体育评论等各种节目, 都要突出自身频道发展的特色和定位, 形成节目的专业品牌。以广东体育频道为例, 经过近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四类品牌, 即体育赛事现场直播、电视体育新闻、电视专题栏目、体育活动四大节目品牌, 以体育赛事现场直播为例, 该台针对广东地区受众热衷参与的习惯, 经过几年的努力拿到了德甲、欧洲冠军杯、中国足球超级联赛、NBA、CBA等国内外赛事的播出权, 还推出了与当地百姓生活相关的游戏类、休闲娱乐类专题体育节目, 同时他们还十分重视提升体育文化内涵, 一些体育新闻节目挖掘岭南文化特色, 将岭南文化中表现的平等、民主、娱乐性、新鲜感、快节奏等元素融入到体育新闻节目中, 体现岭南文化的开放创新和包容。

2. 打造品牌节目主持人, 做好体育节目品牌栏目的制作策划

品牌栏目的成功, 名牌效应至关重要, 其间众多个性突出、风格各异的主持人的培养十分重要, 此外还应加大电视体育节目的编排策划, 善于根据当前观众的心理、信息资源及时编排节目, 通过标准的制作让节目产品类型化, 严格按照前期策划、拍摄、编辑调整流程建立体育节目品牌栏目的制度化管理, 通过包装推广扩大自身影响力。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来之时, 凤凰卫视《奥运任我行》、《奥运手牵手》等日播节目和周播节目, 利用名主持人、记者、评论家、嘉宾的知名度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另外, 地方电视台在与中央、省级电视台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所以要在节目的贴近性上树立自己的频道品牌, 结合本土和地域特色, 不断探索和形成互动参与性强且与本土民众高度关联的本土化栏目, 而这些都需要加强策划。

3. 积极探索市场激励机制, 实现品牌栏目市场化管理

电视体育节目品牌栏目的建设需要管理上的创新, 要在节目编制和人力资源管理上取得突破,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栏目的现有资源, 以获取最大效益, 有力保障体育节目栏目品牌的建设。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收视率评估体系, 实现栏目的优胜劣汰, 积极引进收视率调查体系, 监控栏目的收视和影响力情况, 实现动态化管理, 对考核靠后的栏目实施末位淘汰, 并据此调整节目设置。同时, 要科学地用人, 大胆尝试制片人制, 对体育节目品牌栏目的人力资源实行有效开发。目前, 一些地方台还依靠人数编制来经营管理, 这已经不能适应电视体育事业市场化的发展需要, 体育电视台必须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 形成良好的竞争状态, 推进栏目的品牌化发展。

综上所述, 电视体育节目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现代化全媒体时代下处于不败之地, 不仅仅需要优质丰富的节目资源和频道影响力, 更需要一个定位准确、个性鲜明的栏目形象, 要积极探索市场化管理模式, 打造品牌主持人, 提升节目质量, 丰富文化内涵, 才能实现电视体育节目品牌化栏目战略。■

参考文献

[1].张玉梅:电视体育新闻传播的文化解析[N];中华新闻报;2000年1.张玉梅:电视体育新闻传播的文化解析[N];中华新闻报;2000年

体育节目主持人 篇11

关键词:体育类电视综艺节目;创新策略;转型升级

进入21世纪,中国地方电视台地面频道和城市电视台以“民生”为口号,以“新闻”为载体,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将电视对生活细节的展示发挥到极致。在与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级卫视的竞争中,地面频道和城市台在财力、物力、人力不平衡的状况下,凭借民生新闻和帮扶概念,为自己赢得了受众的青睐和生存的空间。但进入2012年以后,地方卫视台开始制定“大片”战略,借助极致的包装手段和一干明星阵容,谋求打造“现象级”综艺节目。然而地面频道和城市台依旧还停留在帮扶调节的层面。此时的电视民生节目因为受众年龄老化和审美疲劳,在鸡毛蒜皮的碎片化和争吵打闹的极端化道路上越做越死。

一、当前体育类综艺节目的类型

乘着2016“奥运年”和国家大力发展體育产业的东风,各大卫视计划在今年推出10余档以体育为主题的电视节目。全社会“全民健身”的氛围愈发浓烈,再加上资本对体育产业的青睐,地面频道如何在这一领域中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

根据以往的节目类型来看,现有电视体育节目基本基本只有两各类型:赛事直播和新闻报道。如果对运动项目没有兴趣爱好,不了解相关规则,体育节目充斥着暴力和无趣。但事实上,体育节目在类型的创新上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美国学者斯蒂芬森认为,大众传播在信息接触的过程中,有一部分目的在于消遣娱乐,即游戏性传播。其核心价值在于在简单明了规则环境下,参与者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比拼技能、构建悬念,形成冲突和高潮。这也是人们乐于收看体育节目和综艺节目的根本原因。 目前主流的电视游戏综艺节目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简单游戏组合模式。这类型节目设置若干小游戏,并通过主持人串联在一起,没有构建节目的框架和剧情,完全依赖主持人对节目进行掌控。国内最早一批借鉴港台游戏类综艺节目的模式基本简单游戏的串联。

(二)基于类型化的模式。这类节目通常有一套固定的规则或模式,具有原创的特点,并贯穿于每期节目当中。这种类型模式往往是该节目区别于其他节目的根本所在。从最早的户外真人秀节目《城市之间》,到现在火热的《奔跑吧兄弟》都属于这种类型。虽然每期嘉宾不同,但节目的主体框架不变。

(三)将游戏与其他专业领域或特定场景相结合的复合模式。例如厨艺与游戏相结合的《厨王争霸》;舞蹈与竞技游戏相结合的《舞林大会》;亲子类与游戏相结合的《爸爸去哪儿》;创业类综艺节目《赢在中国》等等。游戏和竞赛作为基本的规则构架,配合不同的社会关系或场景相结合,从而创造出新的节目形式。

二、体育类综艺节目创新难点

将不同的专业领域与游戏的相结合,其优势在于借助综艺节目的平台,设置特定的场景,通过游戏化手段的呈现,可以让原本陌生、疏远、隔阂、非主流的专业、题材不但呈现的好看,而且还极具新意,从而完成专业秀的游戏化。

相比之下,体育类综艺节目在创新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体育竞赛提倡遵守规则的精神,但综艺节目为了创造娱乐的效果,需要破坏既有的规则。体育比赛往往用来“造神”,但综艺节目有时候需要把“神”拉下神坛。体育专业性和娱乐性成为许多节目无法平衡的难题,导致的结果就是两张皮。如何不让娱乐消解了体育精神,运动员不再成为综艺的摆设。笔者认为,体育类综艺节目创新的关键在于,发挥体育的专业性,还原体育赛场上的原汁原味,实现体育精神的回归。

三、体育类综艺节目《来吧冠军》的创新策略

以今年浙江卫视最新推出的《来吧冠军》为例,这个节目做到了将“好看”融进了“导向正确”中。他的创新点在于:将专业性的难度、复杂、距离,通过最亲切、最有趣、最生动的方式直观呈现给了观众,在游戏的氛围打开了通往新认知的路。但一切表现手段的核心是为了呈现体育精神的内核。

首先,通过设置小游戏,将体育运动项目的运动的准度和力道进行了分解的可视化的呈现。例如在第一期节目里,通过设置随机打靶和扣球击板小游戏,让排球扣球依次击穿0.5、0.7、1.2厘米的木板时。通过最直观的手段让观众感受到排球的力量感。第二期节目中,展示李娜回球精准的程度也采用了类似的道具和思路。

其次,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融合了现实记录形态与演播室两种手段。《来吧冠军》的拍摄场地设置在了一个由体育馆改造而成的演播室里。采用赛事转播与综艺节目双系统的拍摄模式,运用高速摄像机、高空摄像等专业化设备。所以观众既能够看到在体育转播中才会出现的“镜头回放”,又能够看到嘉宾们的特写表情,使得整个赛事更全方位立体的呈现。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在演播室当中创造出一个“实境”的形态,形成“户外演播室”的效果,既有演播室的流程和控制,保障了节目画质和编辑的高水平制作,又有室外的开放和随机,最大程度还原现场的真实状态。

综上所述,体育类电视综艺节目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把握一个核心策略——即在游戏的外衣下凸显竞技体育的精神内核。这样既有娱乐性,又有原创性,才能使节目有机会生存。就像《来吧冠军》中中国女排队员们说的那样,“我们是来玩的,玩命的!”明星队队长贾乃亮也说,“我不是来搞笑的,我是来认真比赛的。”

参考文献:

[1][美]简宁斯·布莱恩特,道尔夫·兹尔曼.媒介效果:理论与研究前沿(第二版)[M].华夏出版社,2009.

[2]尹鸿.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J].现代传播,2005(5).

论体育赛事节目的著作权保护 篇12

一、体育赛事节目的法律性质

体育赛事节目是指广播电台、电视台、互联网平台对于体育比赛播送 ( 包括直播或者转播) 以及以其为基础所制作的产品项目。体育赛事节目, 特别是奥运会、世界杯、“超级碗”等大型比赛直播, 会使节目制作者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资源。节目制作者会在大型体育赛场的各个位置布置多台摄像机, 进行多机位拍摄。特殊情况下, 还会动用无人机进行航拍, 对赛场内外进行全景展现。导播会对摄像师捕捉的场上人员和场下观众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进行取舍播放, [1]节目解说人员的妙语连珠使观众更好地了解了比赛的风云变幻, 享受了一场真正的视听盛宴。

可见, 体育赛事节目是整个制作全队智慧的结晶, 具有明显的独创性。它不同于体育赛事。体育赛事是体育活动参加者即时竞技动作的反映, 竞技动作的做出, 需考虑到当时外在环境和内心活动的因素。因此, 笔者认为, 体育赛事节目属于“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录像作品”, 属于著作权的客体。

二、体育赛事节目的立法缺陷

依据上文, 体育赛事节目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但是这种保护只是理论上的, 法律未明确规定赛事节目的性质。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 一些不法者在利益追逐下, 对体育赛事节目进行网络点播、直播, 严重侵害了花费巨资购得转播权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创作体育赛事节目的制作人的利益, 法律的空白给权利人的维权带来了困难。

《著作权法》第10 条第11 项规定了广播权。而“作者直接以有线的方式传播作品”并不包括在广播权的涵义内。[2]现在, 人们可以通过电视技术观看体育赛事节目, 但是某些电视台会利用电缆技术实况转播其他有线电视台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版权的体育比赛, 网络平台通过光纤也可以同步转播未授权的体育赛事节目, 这样的侵权行为却不能为法律所禁止。

国家曾出台一系列保护奥运知识产权的规章, 对北京奥运会体育赛事节目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 由于法律效力较低, 规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权利保护的问题。

三、体育赛事节目的立法完善

( 一) 明确体育赛事节目的法律性质

体育赛事节目不是体育比赛的机械记录, 倾注了制作者大量的智力活动, 有明显的独创性, 理论上应归类于“作品”。由于法律的空白, 法官在审理相关案件时, 很难做出判决。因此, 需将体育赛事节目定性为《著作权法》所保护的客体。

( 二) 对“广播权”重新进行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释义》说明, 著作权法对广播权的这个规定是为了执行《伯尔尼公约》, 与公约保持一致。[3]而《伯尔尼公约》制定和修订时, 经济水平落后, 科技也不发达, 电视机不普及, 体育赛事节目的传播主要通过无线广播方式, 有线电视只是用来转播无线广播。当前的法律规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 “广播权”应当对“直接以有线的方式传播作品”的方式予以保护。

( 三) 作出关于体育赛事节目著作权保护的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是法律解释的一种, 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由于立法的滞后性和条文模糊抽象性, 法律不能覆盖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司法解释便具有了弥补法律漏洞的作用。

当前, 《著作权法》中没有关于体育赛事节目的具体的明文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对此作出司法解释, 暂时解决相关的体育赛事节目纠纷案件。

四、结论

当前, 体育产业给国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体育赛事节目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助推力, 是整个制作团队智慧的结晶, 具有明显的独创性, 应当定性为“作品”。但是现行《著作权法》没有明确将体育赛事节目作为保护的客体, 这给体育赛事节目制作人的维权道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困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体育赛事节目的著作权法保护问题, 必须加强著作权立法工作, 建立并不断完善体育赛事著作权保护体系, 保护体育赛事节目利益人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徐康平, 郝琳琳等.体育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5:255.

[2]宋海燕.中国版权新问题[M].北京:商务出版社, 2011:122.

上一篇:寝室卫生下一篇:加热炉的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