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金融合作新趋势

2024-10-03

中俄金融合作新趋势(精选4篇)

中俄金融合作新趋势 篇1

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其总面积的四分之三都在亚洲地区, 拥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 并且也是与亚洲进行区域经贸往来的重要场所。 作为中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最大邻国, 中俄双方的友好关系也是促进亚太地区安全稳定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 俄罗斯加大了在亚洲地区的发展战略步伐, 出席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以及国际会议也越来越频繁, 不断加深和维护与亚洲地区各国的经贸合作往来, 借此来推动俄罗斯本国的经济发展和实现多元化的战略目标,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中国作为亚洲大国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也会呈现出新的特点。影响中俄两国经济合作发展的因素有很多, 包括双方政治关系、对外贸易政策以及国内经济实力等, 但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 中俄两国的经济合作朝着越来越有利的方向发展, 两国都处在经济合作的机遇阶段。

一、中俄经济合作现状

中俄两国近年来不断加强了经济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也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贸易额。 中俄双边贸易额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趋势, 2015 年受国际经济市场的影响两国贸易额有所下降, 达到830亿美元, 但也比2002 年的100 亿美元增长了7 倍, 并且这些主要以中国出口增长为主, 在2014 年中国向俄罗斯的贸易出口达到历史新高的458.2 亿美元。 并且, 从2002 年起, 俄罗斯向中国的经济贸易出口额以年均16.4%的增长率快速增长, 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对外经济贸易中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三大出口对象国。

产业结构。 从俄罗斯对外贸易中向中国进出口的产品来看, 其进口产品主要包括机械工具、 加工制成品等工业制成品为主, 并且所占进口比例逐年上升, 截至2013 年已经达到95.2%; 而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都是粗制原材料、 矿产能源等初级产品, 其所占出口比例在2013年达到了87.7%。 从数据上不难看出, 中俄两国在双方经济贸易中的进出口产品形成了很好的互补, 可以说基本没有经济利益冲突。

双方经贸占本国对外贸易比例。俄罗斯方面, 随着中俄两国双边贸易的不断深化, 两国双边贸易额所占俄罗斯本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越来越大, 从2002 年开始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截止到2015年, 已经占了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的11%左右。但是, 对中国而言, 俄罗斯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虽然中俄双边贸易总额在快速增长, 但其所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却只从2002 年的1.5%增长到2015 年2%, 并且有过几次下降的过程, 这与中国在近几年所做的对外贸易政策调整以及国际形势变化有一定的关联。

二、中俄经济合作新特点

( 一) 中俄两国互补性优势进一步加强

中国劳动力充足, 农业发达, 但是缺乏石油、木材、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以及军事工业等高科技产品; 俄罗斯则恰好相反, 其自然资源极其丰富, 并且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军工业和重工业, 但国内劳动力不足, 并且日常消费品和农产品严重短缺, 这种互补性给中俄两国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合作市场。 在之前, 中俄两国经济合作方式主要延续了上世纪80 年代的贸易结构, 以矿产能源和粗加工制成品贸易为主, 属于低层次的经济合作, 无法真正推动两国的发展和进步。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两国也开始意识到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 在新能源开发、航海航空、军事装备、汽车工业等高科技领域的经济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不断发挥两国互补性优势, 深化两国经济合作的内容和领域。

( 二) 我国贸易出口商品向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密集型趋势转变

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一个优势, 在以往的中俄经济合作过程中, 也一直作为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主要产品。 但随着俄罗斯经济的不断发展, 其社会文化发展指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这也使得俄罗斯国内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 中国劳动密集型商品已经逐渐无法满足俄罗斯人民消费的需求, 也造成了中俄经济合作的阻碍。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经济全球化分工后,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对外贸易政策也得到相应的调整和改善, 中国已经意识到劳动密集型产品正在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 优化出口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策略, 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比重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越来越高。随着中俄两国经济合作切合点的转移, 中国向俄罗斯经济合作的商品也逐渐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

( 三)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中俄两国多元化经济合作

中国需要全方位打开俄罗斯在消费品、技术等领域的市场, 进一步提高企业出口的力度, 实现对俄经贸合作向无形市场转变。 传统的对俄贸易中, 大多数以商品展销会等老套方式, 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收到的效果也不尽人意, 极大地阻碍了中俄两国的正常贸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 各国电子商务得到迅猛发展, 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加快了两国商品贸易的速度, 从商品展示、交流咨询、支付交易等方面都变得极为便捷, 随着中俄两国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信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跨境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贸易的诸多障碍, 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手段必将成为中俄两国经济合作发展的新趋势。

三、中俄经济合作发展趋势预测

中俄两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中都是具有影响力的大国, 作为领土相邻的两个国家, 中俄无论是地理资源上还是经济文化上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俄罗斯领土庞大, 拥有很多天然的资源优势, 但是人口稀少, 劳动力方面显得比较匮乏;而中国却恰好在制造加工业等方面拥有非常充足的劳动力, 双方在深加工、农林渔牧、能源、交通运输等方面有着非常巨大的深化合作空间。 目前, 中俄两国双边贸易的产品主要体现在加工工业制成品、农产品以及能源矿产上, 深化新型战略升级已经成为中俄两国提高双边贸易合作领域的关键所在。中俄经济合作不能只停留在矿产能源和粗加工制品的初级层面, 必须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高新科技、 航海航空、精密仪器、新型能源、环保等问题开展深层次的合作机会, 为两国经济合作领域提供进一步的发展, 实现两国双赢的目的。 因此, 基于以上考虑并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中俄两国的经济合作发展必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 一) 贸易合作方面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经济贸易合作是国家间建立经济往来的主要手段, 并且双边贸易的持续增长也是体现中俄两国经济合作成果的重要。 近年来, 中俄两国领导人多次提出以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两国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进一步扩大两国在经济贸易合作的领域, 规范双方贸易往来规定, 同时改善中俄两国的贸易产业结构, 提高高附加值以及具备高科技水平商品的贸易比重。 因此, 中俄两国未来的双边贸易总额将得到进一步增长, 并有望实现新的突破。 在未来中俄经济合作方面, 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商品首先还是以劳动加工密集型为主, 其次提高高科技产品、深加工制品以及成套机械设备等产品的贸易比例;中国进口俄罗斯的产品除了在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供给外, 进一步向农业合作、汽车贸易方面发展, 因此, 中俄经济贸易合作方向会逐步向高科技含量方面倾斜。

(二) 投资合作的双向性、互补与双赢

从近年来逐年增长的中俄双边合作贸易总额以及两国领导人发表的声明来看, 中俄两国的互相投资比例也将得到增长。 中国向俄罗斯主要投资方向体现在房地产、木材精加工制成品、农林牧业、工业制品等; 俄罗斯在中国的投资方向还是以石油、天然气、电力发电、交通运输、建造制造业等, 并且投资的区域逐渐向中国中部地区转移。 两国提高双边投资力度一方面能够给两国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也能提高两国国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 中国的产品物美价廉, 能够让俄罗斯人民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消费品, 节约成本的同时也促进了其他的消费; 而俄罗斯的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输入, 可以给我国提倡绿色能源带来有力的保障。

(三) 技术合作逐渐向高端发展

中俄两国的贸易往来不局限于传统的矿产能源以及粗加工半成品, 两国未来在技术方面的合作比例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能源开发与利用、重工业生产组装、精加工制成品、大型工程承揽等高附加值的技术合作项目比例将会提高, 充分发挥中俄两国无论是技术还是经济上的互补作用, 通过加强两国经济技术的合作, 提高两国在全球范围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真正实现双赢的目的。

(四) 促进了区域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两国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俄两国经济合作得到发展, 就意味着两国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稳定, 这就在世界范围内给各国做了一个好的榜样, 促进世界各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稳定, 加快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进程, 对世界和平稳定、经济有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俄罗斯的产业结构以军工和重工业为主, 中国则是以轻工业和农业为主, 两国在劳动力、科技、资源等方面都形成一个互补的局面, 双方之间的经济合作能够通过这种互补的优势达到相互受益的目的。 但是, 虽然中俄两国近年来在经济合作上有了较多的交流和进步, 但也存在了不少问题, 例如商品附加值低、科技合作程度不高等, 这些都不利于中俄两国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因此, 在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 中国必须认清中俄两国经济合作的现状和新特点, 把握两国经济合作发展的新趋势, 制定出符合当前国际形式的新型战略发展模式, 扩大双方的战略合作领域, 开展多样化的经济合作交流, 以实现两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蔡金阳, 朱子敬, 胡瑞法.中俄贸易关系的互补性研究[J].经济论坛, 2015 (11) .

[2]郭晓琼.中俄经贸合作的新进展及提升路径[J].欧亚经济, 2014 (05) .

[3]谢琳.中俄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J].老区建设, 2014 (06) .

[4]陆南泉.中俄关系现状与前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01) .

中俄金融合作新趋势 篇2

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2008年上半年之前,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还只限于虚拟经济层面,然而随着危机的加深和美国实体经济全面受到影响的程度日益加大,美国与世界经济的高度依存效应和紧密联系效应就开始日益显著地表现出来,而中国和俄罗斯从2008年下半年已开始日益感受到这场金融危机的巨大压力并在第四季度看到了实体经济受影响程度的相关数据。

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一直在10%左右,2008年的经济增长为9%,而第四季度的增长率则跌为6.8%,政府已把2009年GDP增长的最高目标确定为8%,而且要尽全力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但国外对中国2009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最高为7.5%。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中国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企业就开始纷纷倒闭,中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对美欧国家的产品出口明显下滑,2008年进出口总额增长率比2007年减少了5.4%,其中出口减少了8.5%,进口减少了2.3%。因出口缩减而导致的非农就业人口1763万人失去工作岗位,大量农民工因在城市失业而返回农村。国家统计局对2008年全国城镇调查的失业率为6.04%,但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根据样本调查,失业率为9%。由于信贷紧缩,企业不景气,失业率提高,收入减少和消费信心受危机重挫,国内需求不振的状态已延续数月,2008年CIP为6%,比2007年下降了一个百分点。由于信贷紧缩、需求萎缩,企业投资大幅度下降,2008年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1.1%,大中型国有企业利润率下降25.2%。2008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市价格比2007年回落1.1%,而2008年中国股市从最高峰的6124点下降到最低谷的1664点,市值缩水22万亿人民币。

俄罗斯经济受这次金融危机影响的过程也是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最早受影响的是俄罗斯的金融业,包括股市、证券投资、银行存贷和卢布汇率。2008年下半年以来,俄罗斯股市为避免崩盘曾多次停盘,后来不得不制定出一套停盘标准。多年来,卢布对美元的汇率一直相对稳定,然而金融危机却使卢布对美元的汇率一路下跌,到2009年2月12日,卢布兑美元的汇率已迭到34.7:1,卢布累计贬值已达25%,预计还会继续贬值20-30%。俄罗斯央行为阻止卢布过度贬值,已花掉21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应对危机,俄罗斯外汇储备已减少至3635亿美元。由于卢布不断贬值,人们纷纷提取卢布兑换美元、欧元,然后转移国外,这既加深了银行危机,也导致资金大量外流,目前俄罗斯资金外流已在1000亿美元以上。受金融危机影响,俄罗斯大型企业和超级富豪的资产大幅缩水,2007年能上身价10亿美元以上富豪榜的有107人,而2008年只剩下49人。俄铝业巨头杰里帕斯卡2007年拥有400亿美元资产,名列榜首,而2008年其资产缩水为49亿美元,缩水幅度为85%,只能屈居第8位。2008年荣登富豪榜首的矿业和金融大亨普罗霍罗夫去年资产为215亿美元,现在缩水为141亿美元。而钢铁大亨利辛的资产缩水65%,如今只剩77亿美元。目前,俄罗斯的实体经济已经受到全面冲击,从原料生产行业到生产加工行业,再到产品销售行业,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风暴中又伴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跳水,使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使整体经济形势更趋恶化。众所周知,石油出口是俄罗斯经济和财政的重要支撑,是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在石油价格节节攀升的过程中,俄罗斯轻而易举赚取了大量石油美元并以其支持其它行业的发展和社保体系的正常运行。然而,现在石油价格已从每桶147美元的高峰跌入每桶35美元左右的低谷,使俄罗斯的财政收入陷入了紧张状况,同时也使俄罗斯的能源企业陷入了困境。此外,俄罗斯还积累了1000多亿美元的外债,且多为短期外债,这更使俄罗斯的财政收支和国际收支处于非常艰难的境地,因而2009年以后的财政预算必然要出现大规模赤字。据俄罗斯财政部长库德林称,2009年国家将出现额度为1.5-2.5亿卢布的预算赤字。由于卢布贬值,通胀率上升,企业经营困难,失业人口不断增加,俄罗斯总失业人口已达170万人,2009年第一季度还将有50万人失去工作岗位。目前俄罗斯的经济形势是:一方面外贸大幅度收缩,财政收入大幅度缩水,另一方面是大批银行和企业需要救助;一方面卢布不断贬值,通胀率不断上升,另一方面是失业人口不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内部需求不断萎缩。

二、中俄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与选择

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中俄贸易规模每年都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也在不断上升,中国企业在俄远东地区相继建立起综合经贸区和各类加工园区,中俄农业开发合作的规模也日益扩大,然而这场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使中俄今后的经贸合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俄两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都出现了大幅度下滑。由于中俄的主要出口对象国都是欧美发达国家,金融危机使美欧市场大大萎缩,因而出口贸易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俄罗斯因石油价格大幅跳水,石油企业陷于困境,生产能力明显下降,更使出口规模大大缩小。中国市场虽然潜力很大,但俄罗斯轻工产业不甚发达,没有更多的产品可向中国出口,这是多年来中俄贸易结构不平衡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而在危机时期这一问题更显突出,即中俄要扩大贸易规模,受到俄产业结构的较大制约。

二是由于外贸下降、内需不振,中俄都采取了相应措施支持和保护本国的产业和重点企业,如中国加大出山口退税力度,降低贷款利息,改善融资条件,支持研发创新等。俄罗斯主要是采取调整进口关税,强化进口限制,同时列出1500多家重点企业要给以资金救助和政策扶持。从俄罗斯救助企业的相应措施中已出现了贸易保护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中俄经贸合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比如在汽车销售方面,由于俄罗斯采取的关税与限制措施,中国汽车在俄的销售量大幅下挫。

三是在相互投资领域,中俄之间的深入合作也面临难题。按普京政府的计划,到2020年之前,俄罗斯将展开规模宏大的住宅建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科技研发投资、森工产业发展投资以及汽车、制药和造船等产业升级投资和远东地区的开发建设投资。在这些投资领域中俄两国具有非常广阔的合作前景。然而受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和石油价格大幅跳水的影响,俄罗斯财政收入缩水,外汇储备已用掉三分之一,要救助银行和企业还有深不见底的“黑洞”,加之还有1000多亿美元的外债需要偿还(大多为短期外债),这就使得原来的投资与建设计划很难如期展开,自然也会影响中俄在这些领域的广泛合作。

面对上述困难形势,中俄两国是采取贸易保护、以邻为壑的政策,还是努力寻找和探索危机形势下更加密切合作的机遇呢?我认为,中俄两国已经在欧美市场受到了严重打击,如果两个相邻的贸易伙伴再相互实行贸易保护和投资限制,就是把各自的路堵得越来越窄了,相互损害也只能越来越大。因此,我认为,为应对金融危机,中俄双方需要更加密切的经贸合作,需要共同努力协调贸易与投资政策,制定中俄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和投资便利化安排。

由于中俄两国的经济结构错位和贸易互补性很强,就是在金融危机形势下,俄罗斯居民也非常需要中国物美价廉的生活必需品和必要的生产资料,如农机具、轻工加工设备和建筑材料、装修材料等。同样,中国即使在内需不旺的情况下,也需要俄罗斯的石油、矿产品、木材及大型电站设备等。所以,两国实现自由贸易安排,不但会解决各自的供需平衡问题,还有利于缓解各自所承受的危机压力。中国目前已开始实施4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有些大项目建设和高新技术开发项目,俄罗斯也有条件、有机会进行参与,从而有利于双边的贸易平衡。

在投资领域,中俄应做出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的区域合作的特殊安排。一方面,普京政府并没有搁置也没有放弃2020年前的发展战略和投资计划,而中国有较为充裕的资金和有利条件可以参与俄罗斯的一些投资计划。另一方面,在危机期间,俄罗斯资金大量外流,一些大型企业陷于资金困境,中国企业可与俄罗斯企业展开战略合作,形成战略联盟,对俄企业进行注资。此外,在能源开发领域、资源开发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有能力、有兴趣对俄进行投资。只要能获得政府保证和具有国际法效力的相关协议的保障,中国对俄投资的前景还是相当可观。中国的对俄投资,不但可以缓解俄罗斯的资金压力,还可为俄罗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对俄罗斯应对金融危机将会大有助益。

在金融领域,中俄两国的合作不但具有很大空间,而且也会为双边的可持续合作创造条件。

首先,中俄可在贸易结算方面依据需要和可能适当扩大用卢布和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范围,共同向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方向前进,从而降低美元波动或大幅贬值给两国带来的金融风险。

其次,目前俄罗斯的银行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很多领域的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面临还贷和借贷两难的困境,俄罗斯企业在国内、在国际筹资或借贷都非常困难,中国的银行业在这方面完全可以与俄罗斯展开较大规模的金融合作,如最近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向俄罗斯石油公司和石油管道公司借贷250亿美元就是典型例子。只要有俄罗斯政府担保,只要在信贷风险许可范围之内,只要对双边经贸合作有益,中俄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应该是大有作为。

浅议中俄边境地区金融合作问题 篇3

一、中俄边境地区金融合作的现状

中俄边境区域的金融合作以边境贸易项下的本币结算为起点。从2002年8月以来,中俄两国中央银行签署的关于边境地区贸易的银行结算协定及补充纪要后,本币结算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结算量不断增长,围绕跨境贸易结算的金融服务取得长足进步。以黑龙江省为例,自2003年开始办理本币结算业务,当年结算量1 460万美元,201 1年共办理对俄人民币结算业务5.45亿元,同比增长155%,占当年全国中俄本币结算量20%以上。截至2014年7月,中俄本币结算量达到3.73亿美元,同比增长328%。其中,人民币结算量为21.78亿元,折合3.54亿美元,同比增长356%;卢布结算量为6.43亿卢布,折合1 839万美元,同比增长102%。

伴随着中俄本币结算业务的开展,中俄两国金融界通过多种交流平台,不断加强信息交流,拓展金融合作领域,扩展金融合作内容,取得了丰硕成果。2002年,中国农业银行绥芬河支行与俄罗斯银行签订金冠卡代理协议,开始办理代付业务。目前,可以为俄罗斯金冠卡联盟中204家银行客户提供代理服务。2003年,中国银行黑河分行与俄罗斯远东外贸银行开通了本币运钞业务,首次运钞金额达231万卢布,为中俄两国金融界本币现钞跨境调运做出了积极尝试。2007年,黑龙江省政府和俄滨海边境区政府联合开办了旅游服务项下结算“直通车”业务,指定中国银行绥芬河支行和俄滨海商业银行独家试点办理两地旅游服务本币结算业务。2009年2月,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与俄滨海社会商业银行合作推出了金穗借记卡境外取现业务。2010年4月,中国银行黑河分行办理了首笔使用卢布人民币直接汇率的卢布汇入汇款业务,实现首笔“真正意义”的本币结算汇款业务。

目前,两国商业银行间合作已经得到稳步发展,贸易融资的规模逐渐扩大,项目融资逐渐增多。以黑龙江省为例,截至2013年末,共有21家企业通过省内9家银行实现对俄人民币直接投资92笔,金额达到3.1亿美元,探索出一条人民币以对外直接融资形式“走出去”的路径。

二、中俄边境地区金融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看,中俄边境地区金融合作的态势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阻碍金融合作顺利发展的问题。

(一)配套制度不健全

首先,目前人民币的清算还需要借助美元来实现,人民币结算清算渠道不畅。特别是本币结算业务量达到一定规模时,缺少清算平台将成为制约人民币区域化的关键因素。同时,双方银行间往来的资金交割仅仅依托于双方的信誉,而没有法定的交易制度为依据,导致出现违约行为的几率增加,给双方交易带来了安全隐患。其次,由于人民币跨境资金统计监测方法有缺失,很难准确计算跨境流通人民币的流量以及存量,不利于人民币计价结算的顺利开展。最后,由于人民币投资产品以及相关衍生品业务等在俄边境内缺乏有效的投资和运作渠道,俄方商业银行无法全部消化人民币头寸,打压了其办理人民币业务的积极性,进一步限制了俄罗斯边境地区商户和居民使用人民币交易的空间。

(二)中俄边境地区金融合作信息交流机制建立不全面

目前,在国家层面或省内层面的定期通报中只包括本币结算进程中的相关信息,而贸易投资、外汇管理及宏观调控政策等并未涵盖在通报范围内,有价值的信息存在滞后性,限制了法律法规调整的实效性及针对性。同时,中俄两国边境区域金融合作的交流和沟通缺乏固定的渠道,不能针对临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和磋商,使得双方的监管效率明显降低。

(三)本币结算地域范围较小

目前,本币结算业务仅在俄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的口岸银行能办理。而在经济较发达的其他地区,尽管边境结算量也很大,但由于缺少开办本币结算业务的银行,而不能办理本币结算业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四)现钞调运存在瓶颈制约

虽然中俄两国中央银行、海关已经签署了有关中俄边境地区银行间调运现钞的协议,但俄方海关的高关税阻碍了本币业务中现钞调运的顺利进行。如果现钞调运成本过高问题一直存在,将导致双方商业银行无法实现卢布、人民币现钞头寸平补,延缓本币结算业务的发展速度。

三、解决中俄金融合作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金融合作配套制度

中俄双方要逐渐完善金融合作配套制度,积极推进双方实质性合作的开展,发展两国银行间的互信,改善总体金融环境。为了推动双边经贸的发展,两国需要加强银行间合作,通过双边交流磋商,有针对性的调整相关不利于开展合作的政策和与俄方的协议,使得银行间的合作具有制度保证,从制度上有效解决结算渠道不畅、人民币跨境资金统计不准确、人民币投资产品运作渠道有限等问题。

(二)进一步加强中俄双方合作信息的交流

首先,要构建金融、经济和政策信息交流共享互换机制,增强双方政策目标,以防范对他国政策不了解所带来的风险,全面分析中俄两国经济之间的溢出效应,避免相互间的福利损失和政策效果的减弱。其次,为两国边境地区的金融人员提供交流与合作研究项目的平台,分析影响两国边境地区经贸发展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促使两国金融业的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最后,积极推动中俄边境地区金融机构的会商,协调、解决工作层面出现的问题,进而推进务实合作的开展,同时为两国总理定期会晤制度下的金融高层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三)推行中俄两国货币互换,扩大本币结算业务的地域范围

从长远看,如果中俄两国能够实行货币互换可加强两国货币的流动性,提升两国金融实力,将有利于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中俄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需要借助于两国金融服务的大力支持,两国货币互换在缩短交易时间的同时还减少了交易成本;并且本币结算业务地域范围的扩大,可以积极推动双边贸易本币结算的快速发展,对于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双边贸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符合双方的经济利益目标。

(四)多举措解决现钞调运难题

首先,应借助于中俄金融合作分委会这个平台,将人民币、卢布现钞调运问题列为主要议题,并积极解决。其次,地方职能部门应为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提供资金补贴支持,如为商业银行跨境调运人民币现钞提供0.1%-0.15%的资金补贴,以提升其开展现钞调运的积极性。最后,中俄边境地区可以各指定一家商业银行专门负责现钞调运,建立代理关系,负责现钞的保管、押运,并与境内的金融机构进行交接,推动人民币和卢布正常有序的跨境双向流动的实现。

摘要:中俄边境长达4 300公里,目前有30多个边境口岸,集中在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三个省(区),边境贸易在中俄贸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在中俄边境地区金融合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边境地区金融合作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中俄,金融,合作

参考文献

[1]人民银行呼伦贝尔市中心支行课题组.中俄边境区域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选择[J].华北金融,2007,(2)

[2]周逢民.关于推进中俄金融合作再升级的思考[J].黑龙江金融,2010,(10).

中俄金融市场合作的现状及发展 篇4

金融危机使中俄两国的经济都遭受了巨大的挑战。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 中俄两国的证券市场也在金融危机中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俄罗斯则更甚, 因其金融开放度高于中国, 国际金融市场的恶化对俄罗斯证券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 国外大量资本抽逃, 一方面是出于补充自身流动性的考虑, 另一方面是对俄罗斯市场风险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 俄罗斯意识到自己太过于依赖西方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 不利于建设现代化的金融中心。为减少对西方的依赖, 多元化自己的合作伙伴, 俄罗斯将目光投向以亚洲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加强证券市场的合作可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中俄金融合作将为两国摆脱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避免在以后遭到类似的风险传导、建立区域金融稳定体产生巨大作用。

一、俄罗斯的经济多元化战略

传统意义上, 欧盟一直以来是俄罗斯最大的经济合作伙伴, 无论是在金融、双边贸易、能源等方面, 欧盟对俄罗斯都十分重要。但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俄罗斯和欧盟之间在能源合作方面产生了矛盾。2009年5月21日, 俄罗斯与欧盟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举行例行峰会, 双方危机再现。此次峰会的主要议题是俄罗斯与欧盟的能源对话, 以及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等方面的问题。双方不仅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互不相让, 而且在一系列关键合作领域持不同意见, 对如何走出双方关系的困局也缺少共识, 这些问题都引伸出俄罗斯过度依赖欧洲这一事实。因此, 俄罗斯也开始多元化自己的经济合作伙伴, 采取东西方并重的态度。2009年6月, 俄中两国推动在叶卡捷琳堡召开了“金砖四国”峰会。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四个全球最大新兴经济体领导人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等问题交换了看法。

2009年, 俄中两国在不断深化战略协作中, 迎来了建交60周年。同时,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两国务实合作也遭到了新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 俄中两国继续秉承平等协商、密切协作的原则, 积极应对国际局势的新变化以及两国关系中的新问题。面对新形势, 俄罗斯和中国在继续努力扩大一般货物贸易量的同时, 已着手尝试在有关经济合作的各个领域搭建新的平台, 希望以此推动两国经济形成更深层次的合作, 促进各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 在2009年10月举行的中俄两国总理第14次定期会晤期间, 双方还签署了涵盖金融、电信、交通运输、铁路等多个领域的协议。2010年11月, 中国总理温家宝对俄罗斯进行访问, 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是中俄货币合作。 (2) 在此之前, 中国已于11月22日启动人民币对卢布的交易。之后, 俄罗斯也于12月15日在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正式启动卢布对人民币交易, 使该市场成为中国境外第一个有组织的人民币交易市场。中俄两国对外贸易都习惯于使用美元, 自金融危机以后, 双方高层官员开始探索其他的可能性。对于俄罗斯来说, 金融危机使其萌生对外货币合作的概念。金融危机之前, 俄罗斯一向高度依赖美元, 但金融危机之后, 俄罗斯开始积极和新兴市场经济体进行货币合作, 俄罗斯总统就曾表示新兴市场经济体有义务改变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金砖四国”除印度外, 另外三国都在逐渐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在使用本币结算领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这次与中国的合作同样符合其制定的战略计划。

二、中俄两国的合作现状

近年来, 中俄双方政府对两国经济合作的支持使两国的金融合作保持稳步发展。1992年, 双方签署了《中俄政府间关于经济贸易关系的协定》。2008年8月, 俄罗斯联邦金融市场局和中国证监会在北京签署了中俄《证券期货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 使中国企业发行的证券得以进入俄罗斯市场。此外, 近年来中俄金融合作的加强从其称谓亦可看出:中俄金融合作的机构以前是“中俄银行合作分委”, 2009年改为“中俄金融合作分委会”, 将保险和证券的合作也纳入了议事范围。中俄金融合作分委会是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双方协调和推进两国金融业合作搭建了一个平台, 每次分委会都有两国的金融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参加。金融合作分委会使两国间的金融合作更加密切, 在贸易和项目融资方面, 两国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 融资的币种不仅包括外汇, 也包括人民币和卢布, 融资的范围涵盖了能源、机械制造、电力、林产品加工、农业等, 从民间贸易到投资的广泛领域。2010年4月, 中俄金融合作分委会在杭州已经召开了第11次会议, 双方讨论了宏观经济形势, 介绍各自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在稳定宏观经济形势、促进就业、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方面的最新进展。 (3)

2010年1月27日, 俄罗斯联合铝业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 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境内上市的俄罗斯企业。 (4) 之后多家俄罗斯企业包括俄罗斯矿业公司Strikeforce Mining and Resources、俄罗斯最大铁路服务租赁公司Brunswick Railway Leasing等都表现出在香港上市的意愿。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和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副行长梅尔尼科夫都认为中俄金融合作还有很多方面将不断扩展。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改革前存在大量的国有企业。从历史经验来看, 俄罗斯私有化前十年的休克疗法对其经济的转型虽然有作用, 但也存在许多弊端, 例如在国企私有化过程中存在寡头垄断、国有资产贱卖等问题。过于追求速度的私有化使俄罗斯经济陷入寡头经济的被动局面。而中国在这方面相对来说可以算是成功的, 特别是借助证券市场, 成功地将国有企业改组, 实行股份制, 例如中石油、中移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等。俄罗斯现在仍然存在大量国有企业, 这一方面, 俄罗斯可以借鉴中国相关经验, 特别是在管理层监管、实施细则等方面互相合作、学习。中国也可以研究俄罗斯私有化过程中的问题, 防止自身出现类似情况。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 自由的投资环境和成熟规范的证券交易所可以为俄罗斯的企业转型和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和支持。 (5) 另外, 两国应该充分挖掘金融合作的深度、拓宽金融合作的广度, 有效避免金融危机外在风险对两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影响。

此外, 在遭受金融危机之后, 包括中俄两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都认识到现有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不合理性, 两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交流和讨论中也保持了高度合作。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证明了有必要对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体系进行改革。中俄对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有着相近的立场, 强调应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 完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一轮份额检查和世界银行改革方案, 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的代表性, 都认为现有的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金融体系存在诸多弊端, 提议设立超主权货币等等。

三、中俄证券市场合作及政策建议

证券市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最具活力的一个重要分支, 无疑成为两国金融合作亟待研究的课题。一方面, 中国和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邻国, 在以战略合作伙伴为基础的政治信任背景下, 两国证券市场有着很大的合作潜力, 双方政府也有意推动合作的深化。另一方面, 两国证券业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 成立的时间都不长, 均处于发展和转轨的初级阶段, 面临很多相似的问题和挑战。因此, 两国的证券市场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图1反映了目前两国证券市场上流通的证券品种比较;俄罗斯证券市场包括国家证券市场和企业证券市场。国家证券市场上流通的产品主要有中央政府发行的公债 (包括国家短期债券、长期债券、联邦债券、国家储蓄债券、地方政府发行的市政债券等) , 企业证券市场主要交易商业银行的票据、企业发行的股票、以及以此衍生出的期货期权等等。俄罗斯中央银行——俄罗斯银行是国家债券发行的总代理人, 采取拍卖的措施进行发行, 然后进入各证券交易所进行流通。在俄罗斯, 政府债券相比企业股票更受欢迎。

中国的证券市场则相对有所区别, 因为中国政府并不面临俄罗斯联邦政府的赤字及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 不需要大规模地发行国家债券, 因此在整个市场当中, 股票相对债券来说所占份额更大, 债券市场国债的发行更多地成为中央银行调控市场的一种手段, 中国的债券市场主要是银行间债券市场, 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的产品主要是国债、商业银行次级债、混合资本债以及一些商业票据。

2008年末, 中国股市流通市值4.52万亿元, 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625家, 全年沪、深股市累计成交26.71万亿元, 上海证券交易所2008年底市值为14250亿美元, 排名全球第6 (6) , 而同期俄罗斯股市总流通市值为9500亿美元, 规模不如中国证券市场。2008年全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累计成交37.1万亿元, 交易所国债现券成交2123亿元。图1显示了我国1998—2008年间债券市场各债券发行的规模及比例, 图2则显示了2008年俄罗斯证券市场的结构,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 股票在俄罗斯证券市场所占比例并不是很高, 只占15.1%, 而同期俄罗斯联邦国债的比例却高达43.2%。

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 两国如何相互合作, 共同抵御外在输入性风险的传导, 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两方面来考虑, 双方可以在WTO框架和国际证监会组织 (IOSCO) 的基本原则下, 在以下领域拓展双边合作。

(一) 相互开放证券市场

中国和俄罗斯金融合作已经全面展开。2010年11月, 温家宝总理在访问俄罗斯时和俄罗斯总理普京宣布, 中国和俄罗斯将扩大双边贸易当地货币结算。就在此前一天, 人民币开始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上对俄罗斯卢布交易。这标志着两国当地货币结算的第一步。俄罗斯则于12月在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开展人民币的交易。在双方扩大贸易金融合作的同时, 双方应不断扩大在证券、融资、保险等领域的合作规模, 加强在国际金融部门的协调, 深化金融合作。

对证券市场而言, 俄罗斯国内的公司募集资本的首选地是伦敦和纽约, 但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 俄罗斯企业发现对欧美证券市场过度依赖, 一旦出现风险对自身经济体系影响很大。因此, 在金融危机之后, 俄罗斯公司开始把目光转向东方, 将融资地点多元化以分散风险, 如俄罗斯国内券商可以在香港设立代表处, 为本国企业在香港上市集资或发行存托凭证展开相关服务活动;中国券商则可在俄罗斯市场开展相关石油、天然气类资产的经营活动。

2008年10月, 俄联邦金融市场局和中国证监会在北京签署了相应的备忘录, 俄罗斯联邦金融市场局局长弗拉基米尔·米洛维多夫表示, 俄罗斯允许中国公司在俄罗斯证券市场发行有价证券, 使在俄罗斯市场购买中国公司的有价证券成为可能。 (7) 这一文件的签署使中国对俄投资更加有保障、更透明建立了法律基础, 能更积极地吸引中国对俄罗斯投资, 俄罗斯也将成为中国金融机构对外投资的一个重要市场。在两国银行间进行合作、发展两国本币结算和吸引中国对俄投资的背景下, 扩大中国公司的有价证券在俄罗斯的市场, 将有利于俄罗斯巩固本国货币基础地位。

从更长远来看, 两国还可以建立中俄合资的投资银行, 在第三方市场上进行投资和风险规避等活动。对愿意以“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身份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俄罗斯投资银行, 在其投资要求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后, 中国的证券公司可接收其委托, 提供相应服务。

(二) 加大企业投资

由于中俄的战略信任的加深, 中国和俄罗斯都在不断努力探索新的领域, 经贸合作规模将中俄战略合作带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2010年11月,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 在会见俄罗斯总理普京时表示, 中俄经贸合作有着巨大潜力, 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且发展势头良好。双方应该抓住发展机遇, 加强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 扩大在科技、能源等领域的合作, 企业作为经济系统里的一个单元, 其任何一个经济行为都将对整个经济系统产生影响。证券市场依附于两国的实体经济, 两国企业合作关系的加强使两国经济关系更加密切, 反映在股市上则表现为关联性的增强。

2010年前10个月, 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总额达到451亿美元, 同比增长43.4%, 预计贸易在2010年全年的数量将超过50亿美元, 反弹至危机前的水平。近年来, 中俄双方相互投资也不断扩大。2009年底, 中国对俄罗斯的累计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总额为20.2亿美元。截至2010年10月, 双方总投资额已超过30亿美元。2009年, 中国的非金融类对俄投资总额为4.13亿美元, 增长73.5%。 (8) 目前, 双边投资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主要集中在重要的双边项目。下一步, 双方应落实中俄投资合作计划, 积极改善投资环境, 鼓励大企业和金融机构扩大双方在投资和融资领域的合作。此前中国企业已开始积极参与俄罗斯基础设施建设、电网改造和高速铁路等领域, 参与在俄罗斯的大型经济项目, 扩大在俄罗斯经济特区的投资, 共同建设和管理相关试点项目。2010年11月, 第五届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上, 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公司签订了13个双边合作协议, 总价值达8亿美元, 涉及行业包括金融、电力、电信、冶金、汽车销售和农业。

此外, 中国企业可以积极参与俄罗斯展开的能源金融合作。2009年10月12日, 中国对俄罗斯的能源投资也获得俄罗斯政府的许可, 中俄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该公司是在香港注册的俄罗斯能源投资集团 (RusEnergy Investment Group) 和中国方面出资成立的联合公司, 也是第一家持有俄罗斯天然气田控股股权的中俄合资油气企业。该公司收购了俄罗斯的松塔尔石油和天然气公司51%的股份。

两国的金融投资近年来也呈稳步增长趋势。早在1993年, 中国银行就在莫斯科成立了子行;2007年, 俄罗斯监管机构批准了中国工商银行在莫斯科设立全资子行的申请, 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已经开始在俄罗斯营业;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也已经在俄罗斯设立了代表处;目前俄罗斯金融管理当局正在审批中国建设银行在俄罗斯设立代表处的申请。俄罗斯金融业在华投资在金融危机之后也开始逐渐多了起来, 俄第二大银行俄罗斯外贸银行于2008年在上海设立分行, 俄工业通讯银行也已在华设立代表处, 俄储蓄银行正向中国政府提出在华开设代表处的申请。此外, 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莫斯科子行都成为莫斯科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卢布兑人民币交易的做市商。

(三) 加强证券服务监管合作

提高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也是中国金融业发展壮大的客观要求。对中俄两国证券市场来说, 两国的合作不仅会使自身证券市场受益, 而且有利于本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具体来说, 中俄两国可以考虑加强两国证券业管理机构的沟通及合作, 如建立一个多层次的交流制度, 分别就监管情况、证券交易所建设、行政管理、立法等问题展开讨论,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统一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标准, 与国际接轨。此外, 两国券商、投行之间的高级管理人员还可开展交流, 讨论潜在合作领域, 相互派遣证券从业人员到对方国家考察和学习, 提高证券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素养。对两国证券机构的研究人员来说, 可合作研究一些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及两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大问题, 不定期召开研讨会, 共同探讨中俄两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 实现有价值的信息共享。

从更远的角度来讲, 中俄两国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甚至可在对方市场设立分公司或代表处开展业务咨询、信息沟通等服务, 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相关的资产投资业务, 在两国证券市场开放程度允许的情况下, 共同合作为本国企业到对方市场上市提供服务。

通过上述分析来看, 中俄两国证券市场的合作可以收到双赢的效果, 俄罗斯是能源大国, 俄罗斯证券市场上的产品也大多与能源相关;而中国面临着巨大的能源需求, 因此中国公司除了在能源实物贸易上和俄罗斯合作外, 还可以积极参与俄罗斯能源金融的合作。对俄罗斯来说, 中国有着充足的资本, 俄罗斯的大量企业在面临国内居民热情不高、对欧洲市场依赖程度过高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将中国作为其上市筹资的目的地, 如果上海和深圳不够标准, 香港则是很好的一个选择, 而事实也证明,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企业选择香港作为上市的地点。此外, 两国还可以在信息监管、信息披露、市场建设方面展开充分合作, 提高信息披露标准, 降低各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如果两国加强证券市场的合作, 加强风险联动机制, 则可以有效抵御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危机传导的影响, 规避输入性风险。

参考文献

①吴恩远:《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

②《温家宝出访亚欧四国》,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wjb071102/。

③《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金融合作分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杭州召开》, http://hangzhou.pbc.gov.cn/publish/hangz hou/1248/2010/20100519160541054205711/20100519160541054205711_.ht。

④《俄罗斯联合铝业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 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00127/1766163.shtml。

⑤《中俄金融合作新闻发布会》, http://www.pbc.gov.cn/publish/hanglingdao/74/2010/20101130114917325744883/20101130114917325744883_.html。

⑥数据来源于《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09》,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⑦《中国企业有价证券获准进入俄罗斯市场》, http://szb.northnews.cn/bfjb/html/2008-10/16/content_151540.htm。

上一篇: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进展下一篇:制作完美的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