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赏析(共6篇)
绘画赏析 篇1
20多年前, 丽莉在大学本科主修英语。因从小爱画, 业余时间选修了艺术课程。当年她由速写进入素描, 进步很快。不过两三个月, 她就用细密的圆珠笔排线, 临摹古希腊雕刻“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像”和“系鞋带的尼开女神像”, 造型与光影明暗处理的恰如其分, 尤其是笔法娴熟, 显示出她对素描颖锐的悟性。范本其实只是雕塑的照片, 丽莉却令人惊奇地将其转换为优雅的素描。而她为邻里老太所画速写, 丝毫不像出自初学者笔下, 率意洒脱的笔法中可见形神毕肖的老辣。随后她又从人物水粉速写入手学习色彩, 同样出手不凡。所以她的研究生毕业个展颇受好评, 自有其才情与用功的渊源所在。
由于研究和教学所需, 丽莉从油画转入绘本, 两者在她笔下却呈现着内在风格的一致性。丽莉的画风总体可归纳为:宁静温馨中显现优雅、温和朴实中透出内美。研究生期间, 丽莉的人体作品略受博纳尔影响, 造型寓动于静, 色彩丰富而不落俗套。其毕业后的油画静物, 则在造型与色彩方面愈加单纯简洁, 既凸显几何化的形式感, 又内蕴善用高级灰的色彩修养。《容器》中江南衣坊的横方纸袋套着长方的金色塑料袋, 丽莉舍弃了刺目的金色高光, 以降调的金黄色表现出低调奢华的微妙质感;而那印制了卵石黑白照片的纸袋, 在丽莉笔下呈现出极为丰富的灰色调性变化。这件作品一直挂在家中, 过眼十年还总是耐人寻味。《皱褶》所画是一件蓝色半透明防晒服, 天蓝色面料透出暖光而显得温润。精心描绘的面料皱褶, 使简约的式样变得十分耐看。有趣的是, 即使表现色彩明艳如《百威啤酒》那种大红纸箱, 并且采用具有视觉张力的刮刀画法, 丽莉也依旧将凌厉和惊艳转化为温厚敦睦的品格和趣味。
创作绘本以来, 丽莉忽然间拥有了不需要模特静物台而可以自由徜徉的艺术天地。于是飞翔之梦、童年之梦、爱情之梦、艺术之梦皆能尽收笔底;而对于人生、社会和环境的一己之见和自我体验, 也能在小小画面中因小见大。《不眠的夜空》中展翅童子变出多倍化身, 尽情翻飞于夜幕, 画出了萦绕儿时的梦幻;而《在路上》, 只因画家自己艳羡长舌旅行帽, 就为“驴友”戴在头上了却心愿。尤其值得玩味的是《我的梦》组画:从小女生手持调色板颜料滴落浑然不觉;到丢下酒瓶趴上玩偶狮子进入梦乡;再到半夜酒醒, 捡起调色板惬意地打哈欠;到最后小女生在超身高巨幅画布前纵涂横抹。卡通味道十足的人物却不失性情所在, 而令人忍俊不禁的细节刻画也十分到位——猫儿睡在画架顶上, 顽皮的老鼠戏耍灯罩, 巧妙地凸显了小画家不分昼夜自由挥洒的激情与梦想。
绘本需要幽默, 而幽默的方式与尺度却因画家性情而异。丽莉的幽默“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于温馨的调侃中令人回味无穷。
《小小饕餮王》中, 小厨师失手让煎锅着火了, 一旁老鼠用爪子蒙住双眼不敢正视;《沉重的友谊》中, 那满头大汗的少年肩负猪篓, 前腿和拱嘴打着绷带的伤猪身旁, 居然还插着吊杆打点滴。
丽莉的绘本, 不仅选题和立意目光独到, 并且将其对于形与色训练有素的敏感加以发挥, 巧妙地揭示和强化主题, 渲染和烘托氛围。
《轻狂岁月》中年轻气盛的手风琴家在华丽聚光灯下自我陶醉。那闭目高昂的头颅与叉开的双腿相映成趣;音箱完全拉开的倒梯形手风琴, 与瀑布式正梯形光束构成强烈形式对比;而黄色灯光与橙色方格的地毯交相辉映;其春风得意之态呼之欲出。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 《生命的哀歌》中秃顶音乐师耷拉着头颅, 脚踏补丁旅游鞋;那正梯形的手风琴与低垂的头肩同构;昏黑背景中弥散着似在呻吟的灰白雪花, 仿佛奏出了人生苦旅最后的哀鸣……。形式语言与想象力堪称珠联璧合的, 应推《爱的天平》, 此画主干为刻花工艺天平, 两位闹别扭的情侣, 分别放在两只等盘中, 天平中央立杆上蜷曲着叼着绿苹果的伊甸园之蛇。而立杆顶端蹲坐着身背箭囊的小天使——爱与非的情话等他评判呢, 有意味的形式感与美妙的想象力!
学术研究、绘画创作与授课, 丽莉做事少有的较真和投入。她为人处世低调, 对自己的创作也很少宣传。然而, 幼年的艺术基因通过二十年的生根发芽, 绘画已然成为丽莉的挚爱, 一种挥之不去的内在需求。
绘画赏析 篇2
——《富春山居图》与《向日葵》
作者:周莹珺
高一(6)班
内容摘要:在美术的发展史上,中西方拥有着自己引以为傲的绘画艺术,它们思想内涵不同,它们作画原料、技巧不同。但当它们相互碰撞时,一种化学反应产生了,它们相互交融,一起进步与革新!
关键词:中国小墨画,西方油画原料,绘画技巧,碰撞与融合,梵高与《向日葵》,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一、中西方不同的绘画技术
(一)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元代画家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常熟人。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小墨,浅降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赵孟頫并称“元四家”。他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且曾以卖卜为生。因为生活的坎坷,寒暖自知,他所画的画一致地有两种风格,一为浅降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另一为小墨,皱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在黄公望晚年时定居在今天的富阳市内,他情钟于富春山水。79岁的高龄也未能阻止他终日不辞幸劳地奔波,观察那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之壮阔。炉火纯青的技法夹杂着生活,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一幅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真实亲切。世人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吴洪裕的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每天乐不思蜀的临摹。甚至在临死前下令说要焚烧此画作为陪葬。幸运的是,吴洪裕的侄子及时将其从火中抢出,但此时的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半,前段较小称作“剩山图”,后段较长,称作“无用师卷”。
(二)梵高与《向日葵》
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牧师家庭,今名为文森特·威廉·梵高,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的艺术,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1890年7月份的时候,因为受到精神病的困扰,割掉了自己的左耳,后来又在法国瓦兹河开枪自杀,那时他37岁,一位天才的画家便向着天堂上去了。他死前的两年,也是他35岁时,梵高从巴黎来到了阿尔勒,一个法国南部的小城。《向日葵》就从那蕴育出来,其画面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充斥每一个细胞,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温度就像跃跃欲试喷出的岩浆。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的临摹下来的职务,而是注入了、生命热情与希望,带有原始冲动的生命体。当然,一幅作品受到的主观,客观决定因素很多,因而他作品中也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独特新颖,他远远地走到了时代的前沿。那时难以被人所接受,可当环境改变,物是人非时,他达到实实在在的现实,促使了表现主意的诞生,甚至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实际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
二、不同的绘画技术、特点,影响与特点。
(一)掬一捧烟雨,会缓缓地流进心底
小墨画顾名思义是由小墨画出的画,也称国画。其有要素三个:一是单纯性、二是象征性、三是自然性。用中国特制的烟墨构成的小墨画成为中国画的一个画种,而墨作为其主要原料,也是颇为讲究。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五墨,画出不同浓淡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从而形成以小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水墨画也拥有着自己独具一格的特点。借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评论:小墨画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的外表,更多于是抒发主观上的情趣。讲究“以型写神”,骨法用笔—平、园、留、重、变。可以说是西方艺术的再现手法。后来进阶时的小墨画,也有毛笔花鸟画,色彩缤纷,有时也便称为彩墨画。
(二)蒙一层亚麻,染些油味的颜色
油画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合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画的一个画种,它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成为了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其实油画的前身是15世纪以前的蛋彩画,后来经尼德兰画家杨·凡·艾克进行了改良,由此他也被称为“油画之父”。油画逐渐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就如同中国的小墨画一般。19世纪后期,由于科技的发展,用油调制的颜料,取而代之地被为丙烯颜料等高科技的工具。油画的遍及也随之伴着各种各样的派别出现,比如说:浪漫主义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现实主义米勒的《拾穗》;后印象主义梵高的《向日葵》等等,甚至还扩及到后来的抽象画派。而挫、拍、揉、线、扫、跺、拉、擦、仰、砌、划、点、乱、涂、摆也是油画中贯用的作画技巧。
三、不同绘画碰撞和交融
康熙釉里三色绘画瓷赏析 篇3
康熙釉里三色,是以素白坯为地,用竹刀先刻划出主题纹饰轮廓后,再根据需要在纹饰上填绘铜红色料与钻料着色的釉里红、青花;豆青为铁料呈色,通常用来填绘山石。康熙釉里三色,由于采用了胎体刻划与釉彩着色相结合的装饰方法,器物表面纹饰均凸凹起伏。加之三种色彩相互映衬,富于立体感,使得釉下彩绘制瓷工艺又前进了一步,更加绚丽丰富,更具观赏性:康熙釉里三色,是豆青与青花、釉里红的产物,其制作工艺复杂,烧造难度大。成品多为豪门用器,足底多有铭文款识。釉下这三种色调都能够发色鲜艳色正的器物很难烧成,因此康熙釉里三色堪称康熙瓷器品种中珍稀品种,历来被喜好古瓷赏藏的人士所钟爱和追宠。偶遇伤残器件也都因其物稀而价昂。
笔者酷爱古代瓷器集藏多年,今自荐家藏的3件釉里三色山水景物图纹器物残件与藏友们共同研讨欣赏。
一、康熙釉里三色山水景物图花盆(图1),通高15.5厘米,口径24.5厘米,足径ll厘米。撇口,折沿,底足里外向中切削呈二层台。
二、康熙釉里三色山水景物图长颈瓶(图2),通高2l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7厘米。直长颈,颈口残缺,丰肩,圈足,底部青花双线圈内绘秋叶图记:
三、康熙釉里三色山水景物图花觚(图3),通高44.5厘米,口径21厘米,足径15.5厘米。大敞口,直筒身,粗长颈,小鼓腹,粗胫。二层台式外敞大圈足,底部青花双线圈。
上述3件康熙釉里三色器物,周身均满绘山水景物图纹。景物图中展现出重山叠嶂、飞瀑流泉、屋宇林木、江水舟帆、小桥人物、亭榭楼阁等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景象,恰如一幅幅幽静美丽、意境悠远、韵味十足的中国山水画卷。
纵观以上3件釉里三色器物,胎质均洁白缜密坚硬,瓷化程度好,手感沉重。釉面柔白清爽透亮。整体画面均构图精巧,布局合理,气势恢宏。这3件器物绘画技艺娴熟,笔触工整细腻。作者采用了中国画“分水”皴染技法,画出了山的层次,景的远近。所绘图纹线条纤细,流畅洒脱,具有大家风韵。特别是这3件器物周身红、蓝、豆青三色,浓淡深浅,交相映衬,纹饰凹凸起伏。使器物整体画面更显丰富绚丽,极富于立体效果,构成了康熙釉里三色器物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特点:
这类康熙釉里三色山水景物图纹器物,均为康熙晚期“官搭民烧”、“官民竞市”风潮下的民窑上等精品之作。它们雄健挺拔,质朴大气,其胎釉之精良、绘画之精湛、色泽之纯正,充分体现出康熙时期高超的制瓷工艺和装饰艺术。这3件器物历经三百余年的沧桑,能够传承至今可谓幸事。虽然器身伤残,但不失其真、不失其美。这3件釉里三色器物,是我多年来藏瓷之珍品。每次我将其送去参展,都会赢得同好们的赞扬,都会为藏品展增光添彩。
郑板桥绘画作品赏析 篇4
此幅芝兰如意图纯以墨画。作者首先将清秀俊逸的兰叶、未开或半开的低昂有致、或隐或显的兰花画于画幅之左侧。兰叶长短参差,表现了作者挥洒自如,既契合兰的生长真态,又简略概括、不拘一格。这是绘画功力深厚的体现,也印证了板桥先生“工于兰蕙竹石”说法之不虚。画幅右侧的灵芝纯以淡墨写出,以中侧锋灵活运用的用笔,驾驭线条的粗细与轻重,于流畅的挥写中勾勒出灵芝的结构,自然地体现了创作者轻松自如、简洁明快的画风,而且其效果颇令人想到书法中的“一笔书”。至于灵芝上的尖刺,于画中似乎微不足道;作者纯以书法的笔法点出,也看似漫不经心,但实际是作者在对物象熟悉了解和灵活把握的基础上、以手拨琴弦而产生悦耳之声般的艺术创造表现出令人赞叹的艺术修养。灵芝的势与态,恰与左倾飘逸的兰花形成既交相呼应、又动静相宜,既对立而又统一的和谐关系。画面上,楷隶草行相杂的几个寓秀劲于拙朴的题字,与画中芝兰简洁明快的潇洒风韵形成对比,不仅使画面充实饱满、在艺术形式和形态上臻于完备与完美,更深化了画面美的意境,自然地体现了作者艺术创作“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意志与思想追求。
此条幅亦以水墨画就。
在画面顶部山岩间,泉水倾泻直下形成瀑布,自顶至底,气势颇盛。顶部山石的勾勒,线条干涩短促、拙重硬朗;施以淡墨皴擦,笔调轻松。作者勾勒时似不经意、造型却极简括。如此,突出了瀑布“飞流直下”之气势,也体现了“山高水长”意味之隽永。惟有右侧的菊花颇见繁盛,作者钩花点叶、轻松自然,虽花叶茂密仍‘不厌其繁’,真正是从容写来,无不如意,兴趣盎然矣。这体现了作者对菊花的珍视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画中菊花的势态由右向左,分布上多密、下少疏,打破了瀑布直线贯通对画面切割的单调。同时,菊花上下环抱的动势,又与作者最后题写于左侧的一行行书,形成繁与简、曲与直的对比,从而造成了动静相偕的形式之美。而且,直行题字,弥补了菊花布局上密与下疏之间的空疏。通过对菊花勃勃生机的生动描绘,透露了作者对菊花更倾向于赞赏其美意延年的特性。画中“山高水长”的情境与“万古延年”的菊花正相宜。“南阳甘谷家家菊,万古延年一种花”,不仅是作者的绘事记实,更表达了作者对看似平凡朴实、实则美好隽永事物价值的肯定。可以说,是作者为官爱民心理的反映,是板桥郑燮高尚人格与美好追求的外化与艺术体现。
此条幅以墨画就。
板桥绘画常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为创作主旨。画中对南山的描绘即是简单勾勒、略加皴点而成。其笔虽简、峻峭高耸之势却令人望之一目了然矣。下方占据画面三分之二的是一前一后两株苍松。后者挺拔略向左攲侧,突出了树干的劲挺,与右上方之南山遥相对,似是对高山仰止的咏叹!近前的一株苍松,树干由斜反直;虬枝奇姿,极尽桡曲;松针疏密随布,笔法落落大方、灵动脱却窼习。对两株苍松的描绘,作者用笔随意,或详或略,于对立中显充实茂盛,又与南山笔墨之萧淡形成对比。然而,无论是山之高远,抑或是松树生机之盎然,均喻示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或许是作者精神生活的指向与高尚人格魅力的外化。
最后,作者以工稳的行书题款,由此可知此图属馈赠亲友之作。三行疏密大体相当的字迹,与右下方针叶浓密的苍松形成呼应,与远山线条简括造成的空白对比成趣,令画面充实完美形成佳构。然而,这均似乎是作者于有意无意之间轻松顺畅地完成的。
参考文献
绘画赏析 篇5
公元前218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神奇地出现在意大利半岛,赢得了著名的坎尼战役。
在这幅画中,尽管近景中士兵形象清晰可辨,但整个作品,从昏蒙的天空到骚动的云,从深邃的山谷到单薄的石桥,都完美诠释了汉尼拔的战斗意志——“我们必须获胜,否则便是死亡。命运使我们不得不投身于战斗。”
布鲁内瓦尔雷达站突袭
德军占领法国后,于1941年在英吉利海峡沿岸建立了一系列雷达站。能够及时发现并跟踪从英国起飞的飞机,为己方的阻击行动提供精确情报。英军对这些雷达的性能一无所知,唯一的措施就是获取这些设备,从而确定对策。1941年12月某天。英国空照侦察组在法国北部的布鲁内瓦尔附近拍到了一张非同寻常的照片,经情报专家分析,这里很有可能是德国的雷达站。于是,突袭布鲁内瓦尔的行动开始……
1942年2月28日,英军伞兵突击队约1个连兵力,共120人趁夜偷袭了雷达站,劫取了德国“乌尔兹堡”防空引导雷达的核心部件。这次突袭成功使英国人很快找到了对付德国雷达的办法。
绘画赏析 篇6
纳西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以它的神秘、庄重、严肃吸引着国际研究学者们。东巴文化包含纳西族历史、语言文字、家庭婚姻、宗教哲学等。一般所指东巴文化是纳西族社会的民间神话、传说、民情民俗、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同时凝聚纳西人民智慧、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绘画、及活跃至今的纳西古乐, 以上各方面都有渗透。如东巴文化中的神话传说、民情风俗、文字、宗教、绘画均互通表里。纳西族的地理生存环境与文化形成重要影响。纳西族散居在滇、川、藏交界一带。人口分布在丽江地区, 其余散居在宁蒗自治县、维西傈僳县等地。东巴祭司在引领纳西人民的共同人生、哲学观念。创造一系列语序的程式符号, 显示出宗教的神秘性、庄严性。“东巴文化”名称来历是纳西族文化在产生、形成、发展阶段中的形成到发展期时间段, 也正是纳西图腾崇拜阶段进入祖先崇拜的产物名词。“东巴”是纳西族社会中山坡上的智者, 东巴文化主导者, 东巴教祭司称谓。
纳西地理环境中, 四周拥有强大的藏传佛教也苯教宗教影响的藏族、成熟的巫教文化的白族和汉文族儒家、大乘佛教文化的下, 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原生文化, 这是民族生存发展中的利器, 是民族存在的意义, 在产生、形成、发展阶段, 无论任何外来文化的席卷与渗透, 都包裹着以原生图腾崇拜文化为基础的核心力量。纳西族是人口稀少的民族, 在成长中, 纳西先民拥有强烈的氏族、社会群体观念, 在一直寻求生命的意义时坚信一种不灭的灵魂观念。
从纳西族东巴绘画艺术看纳西文化的产生、形成、发展。纳西先民寻问自己的根源, 用特殊的系列符号模仿或用超主观的超自然力感应关系。关系着个人与氏族, 氏族与个人, 个人与个人, 氏族与氏族, 纳西绘画初期多是以具体对象出现, 具体的物被作为崇拜对象, 成为原始图腾, 从图腾物在自然界的本体形象加以形象化。
纳西族的绘画图案与原始神话密不可分。原始先民的生活环境, 他们混沌的思想, 在寻找、探究中, 产生巫文化, 产生了神话。神话是原始人综合性的产物。以不自觉的思想产生看氏族与社会形态, 使人在精神上得到依托, 找到归宿。
当纳西人有了思辨的能力, 就有了原始神话的产生, 神话是原始人综合性的产物, 神话是描述希望、愿望, 寄托需求的一些故事, 将故事情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描绘出来, 在祭祀等生活中具有一定功力作用, 产生威慑力和起到一定控制作用。在纳西人民生活中产生的绘画无疑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黑格尔认为“宗教往往利用艺术, 使我们更好理解宗教真理, 或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想象”。纳西族的东巴绘画艺术就在这样自觉与不自觉中产生了。最初的绘画形式是黑白线描, 绘画内容呈现神袛、鬼怪, 飞禽走兽等形象, 经纳西无数代东巴的传承、创造, 丰富了内容同时也出现不同表现形式——课牌画、纸牌画、卷轴画。
东巴们的绘画功底深厚, 主要以线条为主, 运用娴熟, 东巴们把一些无法言喻的物态通过自己意会, 形成了固有模式, 代代传承。
二、东巴绘画图释文化的产生、形成、发展
1.“查热利恩“形象描述
纳西族东巴们根据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传说及历史记录塑造、加工、改编一个个神袛、鬼类、人物等形象。
纳西神话、始祖神话, 纳西创世祖先《查班图》, 也称《创世纪》, 中的主人翁, 查热利恩的形象。他的形象是牛头特征, 具有畜牧民特点, 当时处于畜牧时期。身上花纹为虎皮纹, 这于《崇班图》中查热利恩在与天女衬红褒白命成婚前经受天女之父子劳阿普重重阻拦。在天女的指引下, 捕杀过一只老虎, 将皮作为衣裳与褥子, 虎皮衣服在古时纳西族具有一定的地位象征, 这在以后的东巴服饰中也有出现, 虎皮另有一种作用就是将虎的凶猛, 虎的威慑力转移到穿虎皮人的身上。
2.“术”的描述
“术”神灵为次生图腾, 次生图腾也就是在人们思想进步, 变化过程以自然形象衍生出图腾崇拜形象。如:大家熟知“龙”“凤”的形象都属于次生图腾, 因为这个形象本身不存在, 是人们根据自己需要通过思想加工过的形态。“术”在东巴文化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蛙氏族是希望蛙的强大生殖能力和生存力与人感应, 蛇氏族选择了蛇的生殖力和蜕皮重生的生理能力。“术”的形象是蛙头、人身、蛇尾的偶体, 蛙图腾代表女阴, 蛇尾代表男根, 它是东巴教第一个神灵【英】詹·弗雷泽著作《金枝》中, 的交感巫术的一大支系——顺势巫术。“人至上观点, 征服, 一切自然神灵, 人和物相互影响得到一种法力。”“术”的产生是纳西先民由原始自然图腾崇拜向祖先灵魂崇拜过渡, 体现人类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 人类自信的象征。
3.“金翅大鹏鸟”形象描述
神像金翅大鹏鸟, 纳西东巴籍《香曲术岩》所讲, “鹏术斗争”的故事, 也就是民间故事流传的“鹰蛇斗争”:人和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兄弟分家, 术弟贪心强占人的天地, 人被迫告到东巴圣师丁巴什罗处, 丁巴什罗派金翅大鹏鸟去降服术, 最后丁巴什罗调解鹏术争斗, 让术退还人的天地, 又让人答应让术给人施法治愈病, 丁巴什罗赐予大鹏鸟一顶“农布”的宝帽。以上我们所讲的“术”神灵是人格化的神像, 将人与动物区分的标准, 而《香曲术岩》所讲“鹏术斗争”的故事, 人的思想在进步, 发展, 典籍中出现“丁巴什罗”这个神体, 金翅大鹏以鹰作为的原型的“金翅大鹏鸟”。神鸟的出现, 是比人高的神格化的神鸟体现纳西出现宗教文化, 以前的原始巫术文化的转变。约束人, 拥有系统宗教教理, 维系、约束着纳西民族的社会形成的社会观念意识。
4. 卷轴画《丁巴什罗》画像描述
卷轴画《丁巴什罗》画像, 这是东巴绘画发展后期的绘画形式、风格。一改原有东巴绘画的随意、自然、质朴、憨拙, 构图形式受藏族佛教影响较大, 但又不失东巴绘画的浪漫主义笔调, 线条朴实, 张显东巴们豪放的性格, 也代表纳西族民族性格特点, 构图与之前绘画相比更考究, 严密, 分层次。线条匀称, 谨慎许多, 东巴教由洞中崇拜转为主神崇拜, 看出东巴教与藏传佛教的紧密结合, 显露东巴们对知识的渴望与进取。结合原生文化, 原始巫术文化形成阴阳观, 宇宙起源, 五行等哲学思想。纳西原始“青蛙八卦图”, 也称“巴格图”中有绘制出来。
动画应向漫画学习什么?
吴新杰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漫画题材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不少漫画作品能使人在观赏过程中产生感情共鸣。漫画亦具有文化娱乐作用。动画应借鉴漫画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漫画;文化娱乐;漫画的娱乐作用;动画
漫画对人们的精神世界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认识教育和审美等方面的功能, 漫画作品是漫画家对描绘对象的典型化和概括。画家在生活中发掘问题、矛盾、制造笑料, 从而通过作品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态度, 我们看当代漫画家的作品就可以看出并感受到作者的作品中包含着对生活的某些本质和规律的揭示, 也包含了自己对生活的见解与思考, 并通过作品使读者的心灵引发思索, 如朱德庸、几米, 他们的作品无不显示出这一特点, 帮助别人认识生活。艺术家的认识一般先于人们的认识, 对待问题的思考也会较深刻、角度新颖、情感世界也较敏感于普通观众, 漫画家也不例外, 他们就像是有双锐利的眼睛, 他们用一颗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心, 和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较敏锐的观察和分析, 并以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不同于常人的角度把问题揭露于大家眼前, 给人们的启示更是入木三分, 就如哥德说的:“在未有经验之前, 我们追求的是一般真理, 在有了经验之后, 我们追求的是特殊真理。”
漫画题材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有政治评议性的、有社会环境的、有日常生活等等, 因此, 漫画带给人们的认识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 有人们知道的和熟悉的、有不知道的和不熟悉的, 已经知道的可以加深认识和理解, 不知道的可以认识了解一下, 让人们学会看问题时应多角度的看待与分析, 这样对事情会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漫画的教育功能
不少漫画作品能使人在观赏过程中产生感情共鸣, 在潜移默化中使思想感情得到净化, 道德行为得到规范, 如《指鹿为马》, 使人们看到了现象的具象代表和抽象代表的性质, 在观赏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理暗示, 从情感上产生认同, 受到了教育。
漫画的审美功能
可陶冶和培养人们健康的审美感受和高尚的艺术情趣 (线条简约, 按照美术的审美标准去评价, 但它有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基本标准, 它讲究线条的美) , 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以得到审美享受。漫画既在画面上顺畅、简约, 同时也注重幽默思绪和形象思维和漫画所要表达意图的需要, 从而使画成的线条有所夸张或变形, 画面成为一种作者要表达主要意图和思想的载体。
漫画的社会功能:
漫画的文化娱乐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要求轻松地领略新知识, 要求视觉化、开源化地直接接受信息, 要求乐观地愉悦地读懂生活, 而漫画正好迎合了这个时代人们大众的审美需求和休闲娱乐的需求, 漫画大到哲学理论, 小到日常生活和做人道理, 都能以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启迪人生、引发思考, 漫画不分国内外, 不分地区种族, 对国家乃
从上述所列举纳西绘画引出的神话传说描绘的神的型像, 观看纳西东巴文化产生、形成、发展。从东巴绘画能看出纳西族人民性格单纯、朴实、开朗、豁达、明智, 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三、东巴绘画的主要特点
东巴绘画追求是生存, 生命中至善, 至纯的生活方式, 态度。它没有苗族服饰特点中呈现的二方连续, 四方连续, 十字交叉纹。它没有基本型, 是和纳西族人民性格关系的外向型, 开朗, 豪放, 不拘细节, 重神似。纳西绘画又受制于他们民族的人生观点、观念。题材主要与生活相关的动物 (蛇蛙猴熊牛蝙蝠等) 、人 (东巴故事主人公) 、神、鬼, 他们都以观念方式存在。
至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各种事件活动进行深刻的反映, 通过通俗易懂的图文化来表现, 而且, 一张漫画所承载和传播量仅仅相当于几千字甚至上万字, 理解一张漫画要比看同样思想内容的文字要快和直接。我们阅读一本书, 一个长篇大道理, 归根结底就是要想方设法通过一张表述形式, 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而这个道理漫画统统可以用生动的形象和精辟的子句概括出来。漫画的形式还可以突出鲜活的形象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动画应向漫画学习什么?现在答案已经很清楚了。
动画应学漫画:特写、放大、夸张以便突出主题和形象, 抓住主要形象特点和表现特点。漫画能把复杂事物现象浓缩或归类一种表达形式和主题思想, 对一种事物表达进行挖掘, 对普遍的事物进行重点筛选和集中合并, 创造能代表所见事物的具象, 从而进行表达。漫画是一种变形的绘画艺术, 夸张、突出、但是漫画的变形并不是无限和无根据的, 它不是在生活中不存在, 不是人们全然不知或不接受的变形和现象, 是要在生活中存在的成相类似的影子。漫画变形的目的是产生特设的漫画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效果, 漫画是用笑来面对人生和整个世界的, 是用笑来理解人生与世界的, 笑也是漫画的目的和特点之一, 漫画是通过幽默、滑稽等手段来达到这个目的的, 其实, 画家在生活中发掘矛盾制造笑料, 作品中也有反映他对生活的态度, 使读者在一笑一乐中, 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同时, 漫画不以内容是否讽刺为界限, 界限在于构思方法、表现方法的特殊性, 同样道理这在动画中也适合。
由此, 漫画可以说是动画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创作源泉。
再看当代新型的台湾漫画家的作品:朱德庸《粉红涩女郎》, 它以轻松、非教化的审美风格适应了大众文化时代休闲娱乐的审美需求, 以幽默为基本的审美特征, 以娱乐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朱德庸的漫画, 现代都市中有缺点的人:女的变化无常、虚荣无度, 男的却是懦夫、好色、怕老婆、懒惰等表现了人类丑陋的一面, 是一种对人性细微而又能穿透人性的观察, 有意将“丑陋”的一面放大在大众的面前, 以引起注意。现实不是完美的, 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人都存在或大或小的缺点与不足, 不可能尽善尽美, 正因为现实的不完美, 人性的缺憾, 所以才有了艺术的存在, 艺术追求的是完美, 但那只是一种美的理想, 作品多是以页面角度切入的, 对现代人的爱情、婚姻和日常工作中的各种角度进行艺术的深究和再现, 使大家在正常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下, 正视、经营自己的爱情、婚姻和人生, 而《双响炮》就是这样……
从郑辛遥、蔡志忠的漫画记录点滴人生顿悟, 对人的智慧之美进行书写, 让我们在漫画家的字句中感悟人生哲理。漫画本身就是一门大众艺术, 一个优秀漫画家应当善于从大众生活中发现题材, 并用大众易懂的手法表现。而现今的动画作品多取材于陈旧的典故, 缺乏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体现, 并不能引起在情感上的共鸣, 对事物认识的态度也是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之上, 而少有感性的成分, 从而也会脱离真实的生活感, 再加上以说教为己任, 只宣扬美德却不解释美德为何产生。经传播知识却不激发人去主动探索, 像白开水经不起细细品尝, 也品不出任何精彩。
那么, 现在再来回头看前面那个问题就很清晰了:动画该向漫画学习什么?
东巴绘画绘制集体性的超现实情感体验, 在现实与超现实描述里增添民族生存的信心和勇气, 加强民族团结和睦, 认识历史、认识人生、认识世界的一个过程。
参考文献
[1]《东巴文化揭秘》.木丽春著.云南人民出版社.
[2]《东巴文化与纳西哲学》李国文著.云南人民出版社.
[3]《东巴文化艺术》云南省社会科学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云南美术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