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问题(通用9篇)
共融问题 篇1
0 引言
和一般城市旅馆相比, 山地旅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由于它是山地风景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应与当地的地段环境、整体山势相协调, 尤其不能破坏山地的生态环境;当然, 它也不同于一般的山地建筑, 它主要目的是为了要接待大量的游客住宿, 并适当的满足其餐饮、娱乐等方面的不同需求, 这些使用功能上的要求又使它在设计要求上与其他山地建筑, 如亭台楼阁、山地园林别墅等有本质的区别。鉴于此, 笔者认为对于山地旅馆和环境的共融问题的探讨十分有必要。
1 因地制宜, 因势取形
这里的“地”指地形地貌, 相对于一般的建筑环境, 山地旅馆所处的地质、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和气候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特殊性, 其对生态系统的变化做出反应的可能性要比平地环境大得多。所以它对建筑技术的依赖性要比平地建筑更加明显, 比如在山地建筑的交通组织方面, 为了适应山地地形的起伏多变, 我们要尽量使山地地表成为山地旅馆的背景或组成部分, 山地绿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山地旅馆的景观效果。也就是说建筑布局在总体上应适应地形地貌特征, 依山就势。“建筑也只有结合地形, 才能犹如在地上生长一样千姿百态、优美动人”[4]。
如嘉兴学院某学生作品 (见图1) :此学生把不同建筑按线形布局于斜面坡地上, 旅馆客房部平行于等高线布置, 有的是自成一栋, 也有的因为客房数较多或建筑高度受到限制, 而将其分为多栋, 平行布置于不同标高的台地上, 客房楼标准层多为板式, 或直或折则根据地形走向而定, 使旅馆各个功能部分沿山体坡线展开。这种方式容易与地形结合, 如果坡向与风向以及景观无矛盾, 则全部客房都可有良好的朝向, 通风效果良好, 道路和管线也容易布置。当然, 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 由于这种平面形态较规则, 当地形坡度坡形非常复杂时, 适应性较差, 而且如果大规模使用易形成单调、平淡的建筑群体形态, 容易堵塞有限的自然空间, 所以我们对于建筑形体的处理, 需格外谨慎, 争取使我们设计的山地旅馆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在一些山地建筑设计中, 很多建筑师一般遵循“小、散、隐”原则, 将建筑“化整为零”的布局方法就是很典型的因地制宜, 因势取形的例子。他们提出“建筑体量宜小不宜大, 建筑层数宜低不宜高, 建筑布局宜疏不宜密”, 使山地建筑融于自然山体环境之中[2]。这种布局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建筑用地, 适当地突出主要建筑, 隐藏次要建筑, 使建筑掩映于山林之中, 有利于保持风景区的自然情趣。比如我们设计任务书中的基地为坡地, 植被多为杂生灌木, 其中有高大乔木, 有良好的景观价值。基地内有山溪穿过, 终年长流, 水质极佳, 中间还有约3 m高的瀑布, 自然环境可说极为优美[3]。为使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 设计中若能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法, 尽量减小建筑体量, 将各个功能部分分解, 使低矮分散的建筑在绿化丛中若隐若现, 与环境协调统一, 最终将形成一幅完美的构图。
2 自由灵活, 合理布局
在实际工程运用中各种布局其实都是各有利弊的, 例如上面所述的几个案例虽然可因地制宜, 与环境达到和谐的效果, 但同样存在交通路线长、对地形要求较苛刻的弊端, 以及我们常提倡的在山地环境下比较适合的散点型布局也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缺乏整体感的现象, 因此我们应根据基地情况, 把各功能部分进行灵活地组合, 可把建筑分为多个组团, 穿插分布于各主要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中。这种布局总体上还是要求建筑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 形成一种山水田园式的景观环境效果。
例如嘉兴学院另一位学生的设计方案 (见图2) :此设计方案根据环境特点, 在山坡较高之处布置了一座以餐饮为主的小楼作为构图的中心, 很好地借用了周围的溪流、瀑布和树林等原有景观。以小楼为中心点在偏东和偏北坡顺应山势沿等高线各自布置了逐层叠落的台阶状圆形和方形的院落式空间作为客房部分, 不仅适应了山地地形的变化, 也保持了山体的自然形态。基地的东部和北部由于地貌复杂、等高线变化较大, 不适于大体量的集中式布局, 因而在设计中北部空地以点式布局方式设置了一游泳池, 将公用和行政部分分为两组相对独立的环形建筑, 散置在偏西和偏西北的平缓的基地中。基地中的各个功能用房沿梯道布局, 随地势的起伏而层层升高, 自然地顺应了山地的起伏, 也满足了对南边溪流瀑布的观景之需。而且此学生将福建的土楼和廊桥以及一些吊脚楼的概念运用到了本设计中, 注重传统建筑, 创造出了符合地区建筑风格, 又具时代感, 并和环境相融合的山地旅馆。
3 统一规划, 留有余地
我们的课程设计建筑用地位于福建武夷山区的天峪谷或假定为其他风景区, 对于风景区的旅游旅馆在总平面布局中最好留有发展余地, 因为风景区在开发过程中一般都会采用分期分片开发的方式, 开始时对住宿设施的规模要求较小, 随着景区的不断发展成熟, 客源市场逐渐稳定再逐渐加大。例如设计任务书中要求山地旅馆的床位为180床~200床, 而此旅馆配备有银行邮电、多功能大厅以及一些暂时归属于公用部分的必要的康乐设施, 那么我们可以想象此旅馆有可发展的潜力。另外比如我们用地范围内有瀑布和溪流, 河对岸一狭长的地块对于设计来说较有难度, 用来设计功能用房也稍显局促, 最好留有余地, 可暂时用来做点融于环境的景观小品。这样不但避免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同时也能很好地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
4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我们的创作活动就是一种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的过程。我们应遵循“建筑不是凌驾于环境之上, 而是融于环境之中”的环境观[5], 首先读懂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充分考虑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 融人工于环境, 在不允许破坏山溪景观的条件下来体现朴实、灵巧、活泼、丰富的建筑风格。
参考文献
[1]唐玉恩, 张皆正.旅馆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
[2]卢济威, 王海松.山地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77-81.
[3]李延龄.建筑课程设计指导任务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143-153.
[4]钱江林.西南山地风景区旅游旅馆建筑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5:53-59.
[5]陆静.山地建筑设计浅析[J].江苏建筑, 2009 (5) :10-11.
共融问题 篇2
近年来,我们集团校大力弘扬“至善”校园文化,实施“八能”教育,体艺工作特色鲜明,成绩显著。2013年,被省教育厅评为“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被省体育局授予“青少年奥林匹克体育俱乐部”称号,被县教育局评为首批“体育艺术2+1项目”特色学校。学生在各级各类体艺比赛中多次获得好成绩:小品剧《餐桌之间》获市首届“行知互动剧场”节目展演一等奖;校乒乓球队在县首届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获得男子团体第一名、女子团体第二名、男子单打包揽前三名;《最炫民族风》、《踏歌起舞》大型校园集体舞在县两届体育艺术节开幕式上亮相,受到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研究省级课题促进体艺工作科学化
2011年,省“十二五”课题《基于多元智能发展的小学生“八能”培养的实践研究》在我校立项。在这个课题中,“八能”中有“三能”涉及体艺项目,包括“能写一手漂亮的字、能掌握多项健身技能、能演奏一种乐器”。为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重视开展体艺活动,以活动促研究。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以理论引领实践。为帮助学生寻找最为合适的体艺项目,我们在课堂、活动时注意观察、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及智能优势,如打鼓时的节奏感、字帖临摹时的精准度、围棋吃子训练中的计算力等,这样每一个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先天素质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艺项目。由于能因材选项,我校在体艺方面有兴趣、有潜力、有特长的学生不断被发掘,如雨后春笋,学校体艺工作生机勃勃。
二、以创建体育传统校促进体育项目开展
我校是“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为了使传统项目更高更强,我们扎实开展田径运动队训练,积极创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校。一是强化传统项目的训练。建立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校级田径队,利用早上和下午三节课后进行分项训练,双休日、寒暑假进行集中训练。学校加大田径项目的推广普及,将田径项目列为大课间活动的重要内容。由于训练科学、扎实,我校田径代表队成绩一直比较优秀,参加各级各类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都有比较出色的表现。二是开展新的特色项目训练。在强化传统特色的同时,我们与时俱进,结合学生兴趣和特长,积极开设其他特色项目。香港路校区创建的围棋项目特色,设有专用教室,配置专职老师,固定活动时间,学生围棋水平提升迅速,去年校区被评为盐城市围棋项目特色校。三是促进全员锻炼。学生每天上午课间做广播体操和学生韵律操,增加运动量;下午三节课后进行班级阳光体育活动,师生共同参与,班班有项目,人人有锻炼。
三、以开展社团活动促进艺术素质提升
根据学生的爱好,我校分别组建了器乐、鼓号、腰鼓、舞蹈、合唱、国画、刮版画、书法、手工等校级艺术团体,其余的学生以班为单位组成班级艺术小组,活动安排在每周五下午二节课下,有专业的辅导老师、有固定的活动场地、有科学的活动内容。为使学生才艺得到展示,学校每年在六
一、元旦期间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周活动。活动周中有“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
今后,我校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县会精神,全面推进体艺教育,让力和美在校园中和谐共融,让我们的学生用更加健壮的体魄、更加高雅的情趣去拥抱幸福美好的明天!
共融问题 篇3
一、园林景观设计在建筑规划中的发展现状和作用
园林景观设计是现代建筑规划中较为重要的内容, 并且其工作整体较为复杂、繁琐, 需要采用相适应的园林景观设计方式对其整体进行规划。在建筑规划过程中, 规划人员应该坚持保护城市生态平衡的原则, 采取合适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优化, 并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既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 又可以推动城市文明建设[1]。然而, 据当前情况而言, 国内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仍未实现无缝衔接, 共融效果并不理想, 园林景观设计方法不够先进和、科学, 某些设计细节存在漏洞, 致使消耗了大量的资源,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未得到充分保证, 改善人们生活居住环境的效果不够明显, 甚至有些设计对建筑环境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所以, 实现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共融, 明确共融的方式和方法是现阶段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二、实现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共融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 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在目的上的共融
在建筑规划过程中, 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而园林景观设计的现代化充分彰显了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关系[2]。在一个建筑区域的规划过程中, 园林景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它在继承地方文脉的同时, 也体现了人民群众自然和谐相处的期望和梦想。在现阶段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 建筑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居住环境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 保护生态环境是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 其根本目标是建设一个适合人们生存居住的生态环境。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美化生活居住环境符合人们提出的新要求, 而建筑生态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在根本目的上达到了共融。
(二) 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在理念上的共融
在实际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 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将建筑生态规划理念与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相互融合。建筑规划理念是环保、节能以及完善自然生态系统, 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包括了场地、空间、时效、地域景观再现、简约、生态、对立统一、科学、个性化等方面, 其中生态以及减排的理念与建筑科学规划不谋而合[3]。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设计人员应该综合考虑节能减排等方面, 并将资源科学运用与再生能源的合理使用等理念融入规划中, 进而优化控制设计规划过程中的资源损耗率, 达到节约能源, 减少排放的目的。现阶段, 大多数建筑规划人员与园林景观设计人员都将资源科学运用的理念融入了日常工作过程中, 不仅在设计目的方面达到了统一, 而且在建设理念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共识。在保证资源利用率提升的基础上, 实现了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共融, 进而取得了建设优质建筑和景观的优秀成果。在建筑物建设区域内进行园林景观设计, 规划人员应将环保理念落到实处, 采用具有环保功用的植物进行景观塑造, 并根据这些植物的生长特点建设园林植物群落, 使园林景观与植物群落在功能效用方面达到和谐和统一。
在实际建筑规划中进行园林景观设计, 设计人员应该重视当地历史文化的继承,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优化, 统筹规划设计建筑和园林景观, 促使其与城市建设风格相适应。除此之外, 还应该注意自身个性化彰显, 设计人员应该尝试采用先进的规划设计方法, 借鉴国外园林景观设计的优秀经验, 并结合建筑规划实际要求进行园林景观设计[4]。
(三) 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在原则上的共融
在一定程度上, 由于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在设计目的和设计理念方面实现了共融, 因此, 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在设计原则上也应该达到相互融合的效果。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绿色环境城市建设工程越来越受到重视[5]。所以, 在现代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 设计人员应该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遵循自然生态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妥善设计园林景观和建筑的功用, 同时, 重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能源的合理应用, 在保留并继承文脉的情况下,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设计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园林景观建设不仅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而且还充分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可以说, 园林景观是人们居住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阶段, 在绿色环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人们对建筑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越来越重视, 不仅更加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而且还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享受。因此, 在建筑规划中,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规划的重要目标, 而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也成为了建筑与园林景观现代化建设的主流趋势。
摘要:现阶段,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深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建筑物的环境质量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绿色环境城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园林景观设计质量的优劣对绿色环境城市的建设具有直接影响, 而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共融使绿色环境城市建设得到了有力保障。本文围绕建筑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展开分析, 进而对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共融问题进行讨论, 希望能够为其他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共融
参考文献
[1]张宁.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的共融探讨[J].中华民居, 2014 (30) :94-94.
共融问题 篇4
各 位 领 导,同 志 们,大 家 上 午 好!我 今 天 发 言 的题 目 是 《 强 化 引 领 共 建 共 融 探 索 党 建 +金 融 乡 村 振 兴新 模 式 》。
不 妥 之 处,请 批 评 指 正。
乡 村 振 兴 战 略 是 党 的 十 九 大 提 出 的 一 项 重 大 战略,是 新 时 代“ 三 农 ”工 作 的 总 抓 手。去 年 以 来,大善 县 认 真 践 行“ 高 质 量 党 建 促 进 高 质 量 发 展 ”的 理 念和 要 求,探 索 推 进“ 党 建 金 融 联 盟 ”工 作,激 发 农 村基 层 党 员 干 部 实 施 乡 村 振 兴 战 略 的 内 生 动 力,将 政 治优 势、组 织 优 势 转 化 为 发 展 优 势,助 推 乡 村 全 面 振 兴。
一、着 眼 发 展,凝 聚 思 想 共 识。近年 来,我 国 的发 展 环 境、发 展 条 件、发 展 手 段、发 展 路 径 发 生 了 根本 性 的 变 化,大 善 作 为 传 统 的 农 业 县,如 何 建 设 高 质量 党 建,用 高 质 量 党 建 助 推 发 展,克 服 党 建 发 展“ 两张 皮 ”是 我 们 组 织 部 门 迫 切 需 要 解 决 的 问 题。为 破 解这 些 难 题,大 善 县 委 牢 固 树 立 大 抓 党 建、抓“ 大 党 建 ”的 思 想,创 新 思 想,主 动 作 为,与 大 善 农 商 银 行 一 同提 出 了 构 建“ 党 建 金 融 联 盟 ”的 工 作 思 路。
一 是 深 度对 接,达 成 共 识。2020 年 5 月 份,大 善 农 商 银 行 到 浙江 桐 庐 学习过 “ 党 建 +金 融 ” 服 务 乡 村 振 兴 工 作 的 先进 经 验 后,同 县 委 组 织 部 经 过 多 次 探 讨 酝 酿,双 方 一致 认 为 从 坚 持 党 对 一 切 工 作 的 领 导 要 求 来 看,“ 党 建金 融 联 盟 ”是 听 党 话、跟 党 走,提 升 基 层 党 建 工 作 水平的 具 体 实 践 ; 从 党 委 政 府 为 人 民 服 务 的 宗 旨 来 说,“ 党 建 金 融 联 盟 ”是 做 好 普 惠 金 融 工 作,发 展 地 方 经济 的 需 要 ;从 抓 好 党 建 促 发 展 的 根 本 目 的 来 看,“ 党建 金 融 联 盟 ” 是 跳 出 党 建 抓 党 建,树 立 大 党 建 观 念,使 党 建 工 作 更 加 脱 虚 向 实,发 挥 党 建 引 领 保 障 作 用 的一 个 积 极 探 索 ;从 当 前 面 临 的 决 战 决 胜 脱 贫 攻 坚 的 大势 和 政 治 任 务 来 看,“ 党 建 金 融 联 盟 ”是 推 动 脱 贫 攻坚、促 进 乡 村 振 兴 的 一 个 新 途 径 和 新 抓 手。
二 是 优 势互 补、形 成 合 力。基 于 以 上 四 个 方 面 的 共 识,我 们 决定 将 组 织 部 门 的 政 治 优 势、组 织 优 势 和 金 融 部 门 的 专业、平台、资 金、技 术 和 团 队 优 势 强 强 融 合,形 成 合力,打 造 党 建 加 金 融 的 工 作 新 模 式。同 时,县 农 商 银行 作 为 县 域 唯 一 的 服 务“ 三 农 ”、服 务 老 百 姓 的 银 行,干 部 职 工 的 作 风 过 硬,服 务 意 识 较 强,工 作 积 极 努 力,网 点 遍 及 各 个 乡(镇、街 道)、覆 盖 339 个 村 级 党 组织,我 们 共 同 的 目 标 都 是 服 务 群 众,一 起 发 力 为 老 百姓 办 实 事,服 务 对 象 一 致,目 标 目 的 一 致,将 两 者 优势 结 合 起 来,将“ 钱 ”和“ 人 ”两 个 发 展 核 心 要 素 融合 起 来,形 成 合 力,扎 实 促 进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三 是 同向 发 力,服 务 大 局。在 推 动 过 程 中,我 们 始 终 把 握 两个 目 标,一 方 面 通 过 乡 村 干 部 和 党 员 参 与“ 党 建 金 融联 盟 ”,不 断 增 强 服 务 经 济 发 展 为 群 众 办 实 事 的 意 识和 能 力,密 切 党 群 干 群 关 系 ;另 一 方 面 通 过“ 党 建 金融 联 盟 ”增 加 对 三 农 资 金 的 注 入,不 断 提 高 信 贷 力 度,增 强 对 地 方 经 济 发 展 的 支 持 力 和 服 务 度。通 过“ 党 建金 融 联 盟 ”这 一 抓 手 和 纽 带,避 免 就 党 建 抓 党 建、就业 务 抓 业 务 的 情 况,项 目 化 运 作,实 体 化 推 进,激 发
了 基 层 党 员 干 部 群 众 谋 发 展、抓 产 业 的 信 心 和 激 情,促 进 组 织 资 源、金 融 资 源、经 济 资 源 的 多 方 面 整 合,在 推 进 脱 贫 攻 坚、促 进 乡 村 振 兴 上 共 同 发 力,同 向 并进,产 生 了“ 1+1>2”的 效 果,为 决 胜 决 战 脱 贫 攻 坚、实 现 乡 村 全 面 振 兴 释 放 出 了 巨 大 能 量。
二、强 化 组 织,稳 步 有 序 推 进。“ 党 建 金 融 联 盟 ”活 动 不 搞 形 式,不 走 过 场,坚 持 勾 画 全 局、试 点 先 行,注 重 日 积 月 累 的 实 效。
(一)健 全 组 织 架 构。“ 党 建金 融 联 盟 ”是 大 善 县 委 组 织 部 联 合 大 善 农 商 银 行 党 委与 乡(镇、街 道)、村、组 三 级 党 组 织 签 署 战 略 合 作框 架 协 议,开 展“ 党 建 金 融 联 盟 ”共 建 活 动,加 强 基层 组 织 建 设,促 进 乡 村 振 兴。其 中,建 立“ 各 乡(镇、街 道)党(工)委 与 大 善 农 商 银 行 党 委 对 接、行 政 村
党 支 部 与 各 基 层 支 行 党 支 部 对 接、村 支 部 党 小 组 组 长和 生 产 组 长 与 农 商 行 党 员 和 客 户 经 理 对 接 ”的 三 级 网络 联 盟 机 制,每 个 小 组 吸 纳 30-50 名 创 业 农 户,结 合农 户 发 展 实 际,层 层 满 足 其 创 业 的 各 类 需 求,尤 其 是资 金 需 求;“ 党 建 金 融 联 盟 ” 坚 持 先 试 点、后 铺 开、再 提 升 的 三 步 走 思 路,确 保 工 作 有 序 推 进。2020 年 6月,县 委 组 织 部 与 县 农 商 银 行 共 同 召 开 了“ 党 建 金 融联 盟 ”启 动 大 会,举 行 了 签 约 仪 式 ;随 后,我 们 先 从辖 内 的 大 水 镇 和 大 善 街 道 办 事 处 两 个 试 点 抓 起。其 他11 个 乡 镇 不 等 不 靠 积 极 参 与,县 委 组 织 部 参 与 了 8个 乡 镇 的 启 动 会 议,仅 用 了 两 个 月 的 时 间 13 个 乡(镇、街 道)党(工)委 就 全 部 完 成 了 签 约。
(二)创 新 工作 机 制。第 一 是 常 态 推 进 制 度。县 委 组 织 部 坚 持 每 周召 开 工 作 例 会,每 月 召 开 组 织 委 员 例 会,每 季 度 召 开联 席 会,对“ 党 建 金 融 联 盟 ”工 作 进 行 谋 划 安 排,分析 推 进 情 况,及 时 研 判 遇 到 的 问 题,研 究 制 定 下 步 工作 思 路 和 计 划,确 保 稳 步 有 序 推 进。第 二 是 定 期 总 结制 度。
每 半 年 对 工 作 总 结 一 次,不 断 提 升 工 作 水平,年 初 召 开 党 建 金 融 联 盟 表 彰 大 会,县 委 书 记 靳 新 峰 亲自 参 加 会 议 并 讲 话,下 发 了《 关 于 加 强“ 党 建 金 融 联盟 ” 建 设 的 实 施 意 见 》,明 确 了 2020 年 度 工 作 目 标和 重 点。第 三 是 考 核 激 励 制 度。针 对 村 党 支 部 和 支 行支 部 人 员“ 双 向 挂 职 ”出 台 相 应 的 考 核 管 理 办 法,分别 对 职 责 分 工、日 常 管 理、考 核 评 比、考 核 结 果 运 用等 内 容 进 行 具 体 要 求,对 年 度 考 核 优 秀 的 人 员 进 行 表彰、对 考 核 不 称 职 人 员 进 行 解 聘。
今 年 年 初 对 2020
年 在 党 建 金 融 联 盟 工 作 中 涌 现 的 4 个 先 进 乡(镇、街道)、30 个 先 进 党 支 部、130 名 先 进 工 作 者 进 行 了 表彰。
(三)搭 建 服 务平台。一 是 抓“ 30 头 雁 培 育 工 程 ”。提 升 经 济 基 础 和 发 展 水平是 解 决 农 村 各 项 问 题 的 关键,而“ 党 建 金 融 联 盟 ”和“ 30 头 雁 培 育 工 程 ”就 是其 中 的 关 键“ 两 招 ”。县 委 组 织 部 从 全 县 筛 选 确 定 30个 有 一 定 发 展 基 础,发 展 前 景 和 潜 力 较 强,支 部 书 记素 质 过 硬 的 村 作 为 重 点 培 养 对 象,与 县 农 商 银 行 一 起组 织 支 部 书 记、种 养 大 户 搞 座 谈、搞 观 摩,促 使 他 们解 放 思 想,提 升 发 展 意 识 和 能 力,争 当 自 己 致 富 能 力强、带 领 群 众 致 富 能 力 强 的“ 双 强 ”干 部 ;召 开“ 党建 金 融 联 盟 ” 农 业 结 构 调 整 对 接 会,全 县 30 头 雁 支部 书 记 和 种 养 加 大 户 参 加 会 议,深 度 对 接,共 谋 发 展,不 断 激 发 人 力 和 金 融 的 活 力 要 素 ;组 织 两 次 专 题 观 摩活 动,并 邀 请 浙 江 台 州 黄 岩 瓜 农 协 会 到 我 县 深 入 调 研,开 展 合 作,着 力 打 造“ 30 头 雁 培 育 工 程 村 +10 个 产 业基 础 较 好 村 ”,推 进 县 域 产 业 结 构 调 整,发 展 富 民 乡村 产 业。二 是 抓“ 党 建 金 融 联 盟 ”产 业 示 范 点。在 去年 健 全 组 织 架 构、完 善 工 作 推 进 机 制 的 基 础 上,重 点打 造 产 业 示 范 点 上 下 功 夫,帮 助 产 业 规 模 不 断 壮 大,充 分 发 挥 示 范 带 动 作 用。结 合 我 县 实 际 和 前 期 摸 排 工作,我 们 首 先 将“ 30 头 雁 村 ”和“ 10 个 产 业 基 础 较好 村 ”纳 入 培 养,后 经 乡 镇 和 农 商 行 推 荐,县 委 组 织部 实 地 查 看,最 终 确 定 了 全 县 100 个“ 党 建 金 融 联 盟 ”产 业 示 范 点。通 过 每 月 逐 村 观 摩 和 每 季 度 支 部 书 记 论坛,让 示 点 村 支 部 书 记 汇 报 工 作 进 行 情 况,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和 下 步 工 作 计 划,帮 助 解 决 实 际 困 难,让 示 范点 建 设 工 作 有 序 推 进。
另 外 先 后 组 织 部 分 规 模 较 大、工 作 突 出 的 支 部 书 记 到 南 阳 市 西 峡 县、大 水 县、辉 县市、获 嘉 县 等 地 观 摩 学习产 业 发 展 和 种 植 业 结 构 调 整,进 一 步 提 升 我 县 产 业 示 范 点 建 设。全 县 目 前 先 后 建 成了 大 水 镇 甜 瓜 种 植 基 地、大 善 乡 西 红 柿 种 植 基 地,大善 镇 桃 子 种 植 基 地,大 善 乡 辣 椒 种 植 基 地 等 一 批 新 的产 业 发 展 示 范 点,为 全 县 农 业 产 业 发 展 起 到 了 示 范 带动 作 用。三 是 抓 党 建 工 作 融 合 共 建。通 过 三 级 体 系 建设,联 合 开 展 大 抓 基 层 党 建 工 作,将 基 层 党 建 工 作 与金 融 工 作 融 合 推 进 共 建,实 现 互 帮 互 建,促 进 共 赢。让 乡 镇 党 委 指 导 支 行 党 支 部 党 建 工 作,村 党 支 部 与 支行 党 支 部 联 合 开 展“ 三 会 一 课 ”和 主 题 党 日 等 党 内 政
治 活 动,进 一 步 强 化 基 层 党 组 织 的 战 斗 力、凝 聚 力、号 召 力、引 领 力。
同 时,开 展 “ 双 向 挂 职 ” 搞 共 建,即 县 委 组 织 部 选 聘 党 建 金 融 专 员、各 乡(镇、街 道)党(工)委 选 聘“ 三 农 顾 问 ”、农 商 行 选 聘 村 支 部 书记 助 理,解 决 村“ 两 委 ”干 部 金 融 知 识 不 足、农 商 行人 员 对“ 三 农 ”知 识 匮 乏 等 问 题,实 现 基 层 党 建 与 金融 服 务 的 有 机 融 合。目 前 已 向 各 乡 镇 选 聘 金 融 专 员 10名,向 各 村 选 聘 村 支 部 书 记 助 理 172 名,“ 三 农 顾 问 ”96 名 ;党 建 联 盟 小 组 则 将 当 前 农 村 积 分、联 片 包 户 等基 层 党 建 重 点 工 作 与“ 党 建 金 融 工 作 ”搞 好 衔 接 融 合,统 筹 谋 划 推 进。
三、把 握 关 键,确 保 高 质 发 展。为 使“ 党 建 金 融 ”扎 实 有 序 推 进,我 们 始 终 坚 持 三 个 关 键 和 标 尺,确 保
工 作 健 康 高 效。
一 是 坚 持 不 断 提 升 基 层 党 员 干 部 的 发展 意 识。发 展 是 第 一 要 务。通 过 乡 村 干 部 和 党 员 参 与“ 党 建 金 融 联 盟 ”,为 群 众 增 收 致 富、发 展 产 业 主 动服 务、牵 线 搭 桥、发 挥 作 用,将 基 层 工 作 的 着 力 点 引导 到 发 展 项 目 发 展 经 济 上 来,形 成 思 发 展、谋 发 展、抓 发 展 的 浓 厚 氛 围。全 县 农 村 党 员 干 部 共 计 11554 人,参 与 “ 党 建 金 融 联 盟 ” 活 动 8000 余 人,带 动 致 富 项目 748 项,预 计 产 生 收 益 800 余 万 元。二 是 坚 持 不 断加 强 金 融 部 门 对 农 村 的 扶 持 力 度。通 过 发 挥 金 融 部 门的 资 金 优 势,增 加 对“ 三 农 ”资 金 的 注 入,不 断 加 大信 贷 力 度,激 发 和 催 生 新 的 发 展 项 目,助 力 脱 贫 攻 坚和 乡 村 振 兴。截 止 目 前,已 重 点 支 持 大 善 县 大 水 镇 南秦 庄 村 国 泰 农 业 种 植 专 业 合 作 社 等 12 家 大 型 合 作 社。
三 是 坚 持 不 断 建 强 乡 村 两 级 骨 干 队 伍。实 施“ 党 建 金融 联 盟 ”,乡 村 两 级 党 组 织 书 记 是 骨 干,广 大 党 员 是关 键。我 们 通 过 签 订 合 作 共 建 协 议 和 目 标 责 任 书,强化 考 核 评 价 和 工 作 督 导,夯 实 工 作 责 任,激 发 农 村 党员 干 部 在 种 植 业 结 构 调 整、发 展 产 业 等 方 面 主 动 作 为,大 胆 尝 试,为 群 众 带 好 头、作 示 范。
四、巩 固 提 升,不 断 彰 显 成 效。通 过 各 级 党 组 织和 农 商 银 行 系 统 的 共 同 努 力,“ 党 建 金 融 联 盟 ”三 级体 系 日 趋 完 善,打 出 了 推 动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组 合 拳 ”,逐 步 构 建 起“ 党 建 +金 融 ”助 力 乡 村 振 兴“ 大 善 模 式 ”。一 是 增 强 了 基 层 党 组 织 凝 聚 力。目 前 已 签 约 村 党(总)支 部 339 个,建 立 联 合 党 员 小 组 227 个,建 立“ 党 建金 融 联 盟 ” 活 动 室 339 个,已 宣 传 党 建 知 识 1617 场
次,和 326 个 村 支 部 联 合 开 展 主 题 党 日 活 动 2481 次,与 98 个 村 支 部 书 记 联 合 开 展 红 色 教 育 活 动,双 方 党支 部 组 织 开 展 联 合 党 建 活 动 530 次,涵 盖 党 员 1.3 万人 次。通 过 联 合 开 展 支 部 共 建、“ 手 拉 手 ”党 日 活 动等,各 级 党 组 织 作 用 发 挥 显 著,基 层 党 组 织 的 组 织 力、战 斗 力 和 向 心 力 进 一 步 提 升。丰 庄 镇 李 皮 寨 村 村 支 部书 记 黄 玉 玲 和 村 长 任 秀 刚 贷 款 30 万 元 ,调 整 村 民 土 地,成 立 农 业 专 业 合 作 社,建 立 了 6 个 标 准 化 钢 构 温 室 大棚,种 植 40 亩“ 绿 宝 ”甜 瓜,带 动 13 户 贫 困 户 就 业、10 多 户 农 户 跟 班 学习技 术。今 年 该 村 依 托 现 有 产 业 积极 申 报 项 目,并 扩 大 种 植 规 模 再 建 10 座 大 棚。
像 李皮 寨 村 这 样 的 村 支 部 还 有 很 多,他 们 通 过 发 展 壮 大 集体 经 济,村 党 支 部 在 群 众 心 目 中 的 威 信 得 到 明 显 提 升。
二 是 赋 予 了 集 体 经 济 生 命 力。结 合 市 委、县 委 农 村 五项 重 点 改 革 工 作 要 求,拓 宽 农 村 集 体 经 济 发 展 渠 道,通 过 盘 活 农 村 集 体 “ 沉 睡 ” 资 源,推 进 资 源 变 资 产。同 时,各 级 党 组 织 依 托 现 有 产 业 基 础,进 一 步 培 育 壮大 市 场 份 额 和 知 名 度,扩 大 规 模 面 积 增 强 辐 射 带 动 能力,已 逐 步 形 成 了 一 乡 一 业,一 村 一 品 的 雏 形。在 榆林 乡 西 娄 庄,通 过 县 委 组 织 部 扶 持 村 集 体 经 济、众 鑫生 态 农 业 有 限 公 司 10%利 润 收 益、光 伏 发 电 等 项 目,预 计 村 集 体 收 入 可 达 到 17 万 元。
目 前,全 县 正 重 点打 造 “ 30 头 雁 培 育 工 程 村 +10 个 产 业 基 础 较 好 村 ”,通 过 延 长 产 业 链、提 升 价 值 链、打 造 供 应 链,围 绕 优势 农 产 品,发 展 生 产、加 工、物 流、电 商、体 验 等 上下 游 关 联 产 业,培 育 聚 集 度 高、竞 争 力 强 的 优 势 特 色
产 业 集 群。
三 是 加 大 了 乡 村 振 兴 推 动 力。乡 村 振 兴 战略 就 是 坚 持 农 业 农 村 优 先 发 展,按 照 产 业 兴 旺、生 态宜 居、乡 风 文 明、治 理 有 效、生 活 富 裕 的 总 要 求,组织 部 门 与 金 融 部 门 结 合,把 民 之 所 思、民 之 所 盼、民之 所 需 作 为 工 作 重 心,通 过“ 党 建 金 融 联 盟 ”这 一 抓手 和 纽 带,克 服 了 服 务 群 众 无 载 体 无平台 的 困 境,通过 联 合 金 融 部 门 服 务 群 众、引 导 群 众,又 提 供 大 量 资金 支 持,让 更 多 人 有 资 本 去 发 展 经 济,激 活 农 村 发 展要 素 沉 睡 资 源,激 发 基 层 党 员 干 部 群 众 谋 发 展、抓 产业 的 信 心 和 激 情,实 现 了 经 济 发 展、乡 风 文 明、治 理有 效 的 多 赢 局 面。截 至 目 前 发 放 扶 贫 贷 款 983 笔,余额 2208.8 万,累 计 带 动 贫 困 户 2027 户,8294 人。弥补 了 乡 村 振 兴 的 最 突 出 短 板,巩 固 脱 贫 攻 坚 成 果,推
动 全 面 脱 贫 和 乡 村 振 兴 的 有 效 衔 接,全 力 让 人 民 迈 向富 裕 指 明 了 方 向。
虽 然 我 们 在“ 党 建 金 融 联 盟 ”方 面 做 了 一 些 努 力和 探 索,但 由 于 时 间 较 短,成 效 还 不 够 明 显。在 工 作推 进 中,我 们 还 发 现 有 不 少 需 要 调 整 充 实,改 进 提 升的 地 方。
多元共融 学校发展新追求 篇5
一、构建多元开放的学校课程体系, 铸就玫瑰学子七彩童年
为铸就玫瑰孩子的七彩童年, 学校构建出多元开放的课程体系, 努力让每位玫瑰学子能结合自身特长,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
(一) 课程内容
1.“学科轻负高质课程”系列。
该系列是基于学生学科学习的有玫瑰特色学习模式的学科课程系列 (包括长短课设置) 。在一年级至三年级的教学中, 尝试着不留书面作业, 在各年级增设一些家务劳作和家庭亲子活动的作业, 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放在首位。
2.“艺术课程”系列。
此系列是基于发展学生艺术特长的第二课堂自选课程系列, 全校一共设计了42个兴趣班, 包括合唱、乐器、舞蹈、绘画、小主持人、软笔书法、电脑、阅读、棋艺、音乐等。这些课堂是孩子们自己喜欢而又能全员参与的课堂。自从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之后, 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的收获渐显成效。如在2012学年, 学校的艺术总分为207分, 在全区65所小学中名列第二名, 玫瑰的学生正一步步走上才艺展示的平台。
3.“阳光课程”系列。
此系列是基于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工程及亲子家庭活动而设置的课程系列。此外, 它还包括了家政服务课程系列 (基于培养学生自理服务) , 还发展了学生创造实践能力、热爱劳动和热爱服务的课程系列。
(二) 课程实施策略
1. 打破常规的课堂模式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以构筑“活动化”“儿童化”的课堂为追求, 敢于打破常规的课堂模式, 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 在组内交流讨论的基础上, 自由选择了解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已的感想、困惑和收获, 把自主性学习延伸到课堂。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怎样在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习, 怎样进行调查, 怎样做好活动小结等。在实践时, 教师也认识到了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接纳和认同每一名孩子, 要争取做好“真情实意爱学生, 真才实学教学生, 真知灼见感染学生”的引路人。
2. 重视对学生的才艺教育
每学期, 我们都坚持每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艺术课程”和“阳光课程序列”也主要是在第二课堂全面开展。在第二堂课上, 可供学生选择的活动项目有42项, 分别是音乐科的舞蹈队、合唱队、古筝队;美术科的丝网花制作小组、绘画制作小组;数学科的育苗杯小组;语文科的小主持人小组;体育科的田径队、毽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科学科的科技发明小组;信息科的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编程小组、足球机器人小组、电脑制作活动小组等。各年级还按学生的兴趣分类开展阅读、书法、剪纸、英语课本剧等小组活动。老师们的用心耕耘让孩子们的收益不断上升,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3. 把学生喜爱的综合性学习更好地落到实处
关于综合性学习, 从五年级开始是以独立的单元呈现的。因为有小班, 所以每一次综合性学习都会有很多收获, 有很多值得珍藏的东西。玫瑰小学的综合性学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遨游汉字王国”课程:各小班制定活动计划, 到街头找错别字, 办手抄报, 搜集谜语、歇后语等资料, 最后形成活动展示汇报课。
(2) “轻叩诗歌的大门”课程:经过一轮学习后, 教师可请每个小班出一本综合诗集, 诗集包括对诗歌进行分类搜集、赏析诗歌、小班同学自己创作的诗歌、前言后记、家长的话等, 是十分有意义的课程。
(3) “难忘小学生活”活动:以小班为单位回顾小学生活, 包括照片、文字、习作等, 并将之形成一本书册。
二、创新自主发展的教师培训机制, 经营玫瑰教师幸福教育生涯
学校的发展在于教师, 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玫瑰小学对优秀教师的定位很明确:成为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能把自身的专业发展与培养学生成长的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相结合, 达成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共赢局面。
(一) 构建清晰科学的教师团队培训网络
学校切实把管理权下方到各教研组, 以科组为基础单位, 充分发挥科组长的引领作用, 重视科研组长在教研组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抓好科组和备课组活动, 对每一次的教学常规进行检查后, 由科组长及时组织科研组老师进行反馈交流, 达到反思提升的效果。每学期, 由学校教导处组织“培养可持续发展教师”科组长论坛活动, 让学校的各位科研组长互相分享, 交流经验, 互相提高。
(二) 打造玫瑰轻负高质课堂常规模式
在各教研组的研究学习中探索实践与我校已确立的办学理念、课程理念相一致的教学模式, 即关注“时效”“情感”“重构”三个维度。在构建高效课堂、落实“以学定教”、优化教学过程等方面, 形成了旨在提升教师备课与教案生成能力、课堂上师生互动与沟通能力, 构建我校“可持续发展课堂”的教学模式。
(三) 扎实抓好教学常规检查工作
学校倡导变检查为指导, 变检查为引领, 对学校教师的各项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检查, 在学校OA网上进行反馈, 并在教师例会上重点强调教师工作中特别好的做法或不足之处。
(四) 以竞赛为契机,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学校提倡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各种教学、学生竞赛活动整合到教师团队培养工作中来。我们认为:一位优秀教师不仅需要具备高素质, 更重要的是能把自身素质和培养学生最大的发展相结合。对于任何一次比赛, 教导处总是带领科研组长在赛前精心策划、认真组织, 争取在训练时做到扎实到位, 在赛后及时做总结, 以竞赛促进学生发展, 以达到玫瑰师生“一次竞赛, 一次提升”的良好效果。
(五) 高度重视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的提升
我校承担国家级课题2个, 省、市级课题4个, 区级课题5个, 其中有6个课题已经成功结题。
经过几年来的教学研究, 学校对老师构建的可持续发展课堂中的“关注时效”“关注学生情感驱动”“科学重构教学内容”等做法进行了高度评价。学校构建绚丽玫瑰轻负高质课程的目的是让每个玫瑰孩子都能拥有如玫瑰般的七彩绚丽童年, “绚丽”“七彩”均蕴含着玫瑰课程的丰富多彩之义, 以期让全体玫瑰孩子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最亮丽的天空, 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来教学生, 并达到优质发展自身综合素养的目的, 在实践中提升教师们的个人魅力。
(六) 重视“送出去, 请进来”, 对学校教师进行专业提升培训
学校要求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处、科组长要带头认真学习, 外出学习的老师回校后要在教师例会上进行学习分享, 校际间牵手共同感悟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 也是我校教学改革的亮点。近几年, 玫瑰与深村、藻绵、河宕、高明更合、千禧小学、沧江中学附属小学等组成了联校, 在联校教研中, 从阅读、习作指导和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指导方面, 教师们都在为高效课堂努力着, 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
三、策划共历共融的家校活动, 成就玫瑰家长的完美教育期望
为了让家长能够亲身体验玫瑰小学对其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帮助, 创办让玫瑰家长满意的教育, 学校策划了家校共经历同体验的多元化系列活动。
为了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如玫瑰般多彩而又快乐的“儿童节”, 学生向学生提供了“朗诵诗歌, 展示文才”的机会, 定期举办“六一儿童诗会”等活动, 以诗育心, 以美启真, 玫瑰般的诗意在孩子的天真浪漫、真实自由、美妙想象的诗歌声中绽放开来, 形成了“经典玫瑰”的校本课程体系, 孩子们幸福地学习。学校还在网络中开设了“经典玫瑰”的读书专栏, 承办颂春诗会等一系列的诗教活动, 这些活动都结出了累累硕果。
四、创新校内、家庭、社区齐参与, 课内、课外及社会力量助力的体质工程体系
(一) 玫瑰小学改革暑假作业, 改变以往单纯的书面形式的暑假作业, 把学生的作业改变为社会实践和家庭锻炼。在暑假期间, 要求孩子每天都与家长一起参与锻炼, 并把锻炼情况记录在学校统一发的记录卡上。开学后, 在孩子们交上来的记录卡中, 我们发现了家长的赞赏与孩子们对锻炼的坚持, 佛山新闻及广东卫视《暑假孩子去哪里了》都对我们的做法做了报道。
(二) 开展同伴互读和亲子阅读
1. 顺应学生能力的发展, 从“听读”到“阅读”
对于识字量比较有限的低年级学生,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先唤醒孩子的耳朵。学习提倡的午休前的广播里的睡前故事, 阅读课上老师讲的故事, 回家后的亲子阅读等活动, 唤醒了学生的耳朵, 让学生乐于思考, 让学生稚嫩的心灵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阅读兴趣就此点燃!
《假话国历险记》里小茉莉在假话国经历的奇怪、搞笑的事情令孩子捧腹大笑, 他们迫不及待想找书来读;《青鸟》的故事让孩子开始知道幸福原来那么简单, 幸福原来一直在我们身边;《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让孩子们初次接触了中国历史……孩子们从“听故事”, 渐渐开始了更深层次的阅读。
2. 绘本扬帆, 为唤起孩子阅读兴趣启航
学校特别为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设立了绘本阅读, 生动创意的插图照亮了孩子的眼睛。老师们灵活利用每周的阅读课、自习课、第二课堂兴趣班等, 和孩子们分享《我爸爸》、《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爷爷一定有办法》、《老鼠牙医》、《小黄和小蓝》等绘本, 让孩子们由喜欢绘本故事渐渐走近经典阅读。
3. 保证阅读氛围
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每个班级都设立了图书角。在午睡后的自由阅读时光, 老师和同学有组织地介绍和推荐适合本年级学生的读物, 定期举办读书活动, 如一年一届的“读书节”“晒书会”“书香漂流”等, 每年都会评选出“书香家庭”和“书香少年”, 这些活动让玫瑰的孩子沉浸在浓浓的阅读氛围中。走进玫瑰校园的人都会发现:玫瑰的孩子爱读书。他们享受着书本的熏陶和感染。
(三) 开设的课程虽多, 但学生每天仍然有充足的时间锻炼
在玫瑰小学, 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能达到1小时以上, 每天的大课间活动达35分钟。而且, 学习的老师还创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使每位学生至少学会了跳绳、仰卧起坐这两项体育锻炼项目, 二、三、四、五年级的孩子还学会了踢毽子。在每天都进行的大课间活动中, 跳特色操和跑操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训练。
(四) 得到社会力量的助力
玫瑰小学的发展得到了很多社会力量的助力:禅城区禅舞在我们学校开展了拉丁舞教学, 我校在2013学年取得了本区的第一名;专业的乒乓球教练每天都进行了乒乓球队伍训练;风云羽毛球俱乐部为我们学校的100多名孩子提供了免费训练……由于得到了社会的帮助, 我校最终实现了“健康第一”的教学目标, 全面开展了素质教育。
共融问题 篇6
一、挖掘共享资源, 为教育合力服务
1. 家长体验, 亲情教育。
每一次的亲子主题活动, 让家长和孩子同欢乐。利用节假日, 我们邀家长共同“走出去”, 参加自发性的亲子活动, 为每个家庭创设释放亲情的机会。重大节日活动, 体验亲情、感恩和关爱, 在有目的的活动中, 使夫妻之间、亲子之间、祖孙之间亲情互动。
2. 合作共构, 资源互补。
我们每学期初就对家长的兴趣、特长、工作性质等进行全面调查, 积极引导家长与我们合作共构幼儿园课程, 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源使我们的课程更加生动、更有价值。
家长参与教育环境创设:与孩子共同收集图片、照片、查找资料等, 这样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近阶段的教学活动, 同时也让孩子在活动前能未雨先酬, 获得相关经验。
家长参与教育活动:教师根据教育目标, 请家长参与某些教育活动, 与教师协同教育孩子。
家长进课堂各显神通:有时我们会根据家长的某些独特经验, 开展一些活动, 并邀请这些家长到幼儿园做老师, 给孩子讲解。
3. 家长专家, 互动分享。
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做好这项工作, 我们主要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有效利用宣传媒介, 定期举办家教讲座;二是根据家教主题的需要让有特长的幼儿家长担任教师。
4. 家长评选, 激发热情。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我们采用“教子有方”家长征文、优秀家长评选表彰活动等。通过此活动, 形成了教师指导家长、家长关心孩子, 相互配合、积极互动的一种关系。
二、强化共融意识, 为家长排忧解难
1. 特制家长服务项目, 让家长安心无忧。
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 制定了很多特殊服务的项目, 有“过敏幼儿餐点服务”、“换衣换裤服务”、“雨天打伞服务”、“肥胖幼儿矫治服务”、“特殊幼儿跟踪服务”、“定点送药服务”等。
2. 抓住三个关键环节, 让家长放心无虑。
我们抓住第一个关键环节“入园”不放手, “以微笑面对家长, 用抚摸迎接孩子”。抓住第二个关键环节“户外锻炼”不放手, “以敬业直面家长, 用关爱善待孩子”。第三个关键环节是“离园”环节不放手, “以专业接待家长, 用真诚送走孩子”。
3. 运用多种形式沟通, 让家长舒心宽颜。
三、建立共管机制, 为发展注入活水
1.成果展示, 与家长共享孩子发展进程。教师收集幼儿的发展信息, 通过成长档案个体展示、每月一次的体能达标测试公示、每学期一次的主题后分享展示、兴趣班特长展示、特色活动展示等途径, 向家长展示幼儿的绘画、制作、感想、比赛等。通过展示, 家长亲眼看到自己孩子正在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每一天都在进步、每一天都在成长, 更激发他们继续教育孩子的热情;同时从横向、纵向的比较中, 对自己孩子有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从而找到差距、明确方向, 进一步主动地参与园所教育之中。
2.建立督学, 与家长共谋园所管理良方。我们本着一颗平常心, 将家长看作是机会, 看作是帮助, 看作是资源, 使家长有了解园所的渠道, 有通报自己意见、建议的渠道, 这是家长参与园所管理的保障。因此, 我们每学期举办一次家长督学活动, 家长自愿报名, 抽签选到的家长, 幼儿园将发给家长“督学证”、督学内容, 配付《教师和保育员一日工作程序》, 以便其随时对班级管理情况进行观察, 并做记录和交流, 对幼儿园全面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 情况汇总后一周内向全体家长反馈。
3.改革问卷, 与家长共推民主管理举措。从单纯的师德调查, 扩充到了教学活动的专项评价、后勤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环境卫生满意度的调查、了解全园家长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满意程度, 促进家园共育, 促进幼儿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中国和新加坡的数字共融 篇7
第十三届东盟电信和信息技术部长级会议不久前在新加坡举行,东盟各部长一致同意进一步加强区域数字共融的力度,提高信息通信技术的采用率(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让东盟的所有公民享有参与发展的平等机会。通过普及国家宽带网络,改善国家普遍服务义务以及提高与相关行业部部长苗圩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发言中,苗圩介绍了我国信息通信发展政策,以及2014年中国与东盟在信息通信发展政策、宽带网络、物联网技术、网络安全、的协作能力。为此,东盟将优先实施新推出的2015东盟ICT总体计划,确保能不断地为企业和社区的繁荣创造一个稳定而优越的信息通信环境。同时会议还通过了名为“密切区域联系,共同创造发展可能”的新加坡宣言,重申应致力于促进以ICT技术为驱动力的经济转型,加强公众参与、授权与创新,而这些应以发展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以及努力弥合数字鸿沟为基础。
按照传统,第八次中国-东盟电信部长会议同期举行,工业和信息化互联互通等领域的合作计划;并正式提出,2014年至2018年五年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为东盟国家培训500人次信息通信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倡议。会后苗圩代表中国政府与东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信息通信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会见新加坡通信信息部部长雅国,就加强中新ICT领域尤其是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合作交换了意见。
交流
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中最早和我国开展经济合作的国家。新加坡企业1981年便开始到中国投资,80年代后,两国政府相继签订了《关于促进和投资保护协定》、《关于旅游、民航及展览合作的协定》和《关于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等一些文件后,中新经贸合作进入高速发展期。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浪潮的兴起,ICT成为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
早在1981年,新加坡政府已经认识到ICT产业的巨大潜力,并希望通过建设、建立全球领先的ICT产业而支撑起金融、制造、物流、医疗、教育、旅游以及数字媒体等经济产业的持续发展。随后,新加坡政府在ICT产业的建设和完善上实施了一系列为人称道的战略举措,其中比较著名的有1986年提出的为期5年的“国家IT战略计划”、1992年提出的“IT 2000”计划、2000提出的“信息通信21蓝图”以及2006年提出的为期10年智慧国2015计划。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新加坡ICT行业的发展如今已经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也成为新加坡社会和经济的新增长引擎。
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此后10年间,两化融合理念逐步完善、成熟,各行各业也开始了全面实践。在此基础上,十八大又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信息化成为“四化”协同的基础和工具,是重中之重。
由此,信息消费、两化融合和智慧城市等都成为国家战略,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整体而言,在信息化这盘棋上,我国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既需要自己的不断积累,也需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模式,而新加坡是最好的老师。新加坡以及新加坡的ICT企业通过长期实践,在交通、医疗、教育、环境、物流以及电子政府等领域累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提供高水平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为什么,ICT领域会成为中新经贸合作的亮点之一。
正如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执行副主席雷纳德所说:“新加坡与中国在发展智慧城市方面具有共同的愿景,那便是建设一个适宜工作生活的良好环境。信息技术是任何智慧城市得以发展的支柱。每天我们都接触新的数据不断被创造出来,所以,如何以创新方式抓取、转移并诠释这些数据以帮助提升公民的生活素质变得至关重要。”最近几年,我国的地方政府在ICT领域同新加坡展开了不同层次的合作,尤其在智慧城市建设上,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就在中国和新加坡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和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共同签署关于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合作的备忘录,在之前合作的基础上,开启新一轮的智慧城市“双区互动”举措。
典范
通过此次中新智慧城市“双区互动”,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和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将在新加坡和苏州工业园区内各选择一片区域进行智慧城市试点。该合作将通过公开创新的采购模式如新加坡的“征求合作计划”构建企业与政府合作的桥梁, ,为中新企业提供一个展现其智慧城市发展技术能力的平台。
得益于新加坡与中国两国政府的支持,苏州工业园区的智慧城市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并已经成为了新中两国互惠互利合作模式的又一个成功案例。建区19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注重新加坡经验借鉴,坚持顶层设计,夯实信息基础、加强信息化应用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成绩显著。工业园拥有覆盖广泛、高速便捷的基础网络环境,将城市宽带、移动网络、无线Wi-Fi囊入其中;以“四维、三库、三通、九枢纽”为智慧城市应用架构,打造智能公交系统、数字城管系统、智慧环保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并致力于围绕智慧城市需求,大力发展融合通信、电子商务、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创新,以将该区域建成全国领先的信息化高科技园区和国际一流的智慧型城区。2013年初,苏州工业园区高分入选首批全国智慧城市试点。此次战略合作备忘录的签订将进一步通过信息技术加深两国在智慧城市方面的长期紧密合作关系。
对于同新加坡的合作,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杨知评表示:“从2008年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将信息化定位为实现园区现代化的驱动力以来,我们实施了一系列方案措施,使到园区的发展保持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沿。我们期待与新加坡进一步加深合作,通过‘双区互动’的模式,共同探索并在解决方案的层面取得突破,达到创新。”
城市雕塑与建筑环境的共融性 篇8
一、现代城市对城市雕塑的社会需求
当今社会给生存空间带来了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发展也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高密度的居住环境、压抑乏味的城市建筑及生活空间,使人们希望拥抱大自然,渴望更美好的生态绿色家园,以得到精神的抚慰和身心压力的舒解。同时,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城市居民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享受,要求舒适悦目的城市环境。于是,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城市景观雕塑的发展便成为必然。这是城市建筑环境对雕塑的需求,也是人们对城市雕塑的期盼。
二、现代城市对城市雕塑的审美需求
美国著名城市学家伊里尔·沙里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城市雕塑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是用艺术手法记录城市历史与文化的有效方式。如果说,城市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那么城市雕塑则是用石头为这本书做的插图,好的插图可以鲜活地呈现书中的人物和情节,使文章增色。优秀的城市雕塑可以形象地反映城市的历史和风貌,成为城市形象的凝缩,更是城市文化品位不可或缺的象征。笔者认为,城市雕塑艺术面貌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其题材、意蕴、构思和艺术表现水平的高低,更在于能否与城市的人文环境、建筑环境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能否与大众相亲并产生艺术互动。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它不仅集聚了物质和经济,也集聚了文化和艺术。只有赋予城市雕塑更多人文理念,使其更具有亲和力,才能使城市更具人性化。优秀的作品要符合人类最彻底、最核心、最本质的人文理念。城市雕塑不仅要符合大众共有的审美观,集真、善、美为一体,更要与建筑风格相一致。
现代城市雕塑已成为缓解城市高密度建筑群造成的精神压抑,调节城市居住环境和办公环境负面因素的精神良药。以深圳城市雕塑《深圳人的一天》为例,作品以深圳各个阶层的18位普通人为题材,真实地将他们翻制成青铜像,让这些平凡而普通的人留在了这个城市的永恒记忆中。《深圳人的一天》以非常通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普通大众的生存状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令人感觉特别亲切,人们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亲近它,与它交流,改善了人与人之间内心隔漠、疏远的状态。与传统雕塑相比,它从一般意义上的街头写实雕塑中脱颖而出,从而又赋予作品新的内涵。
我们认为,城市雕塑创作应秉承中国传统美学自然和谐的原则,表现手法应从过去单一化、概念化、政治图解化的形式中转变过来,创作手法和表现题材应该不拘一格,可以是高品位的阳春白雪,也可以是通俗的、贴近生活的下里巴人。但有一点要强调的是,现代公共空间要求城市雕塑要融入周围的建筑环境、人文环境中,要和人们的生活环境、文化氛围密切联系起来。因此,如何处理城市雕塑与城市建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成为影响城市雕塑成败的关键。
三、城市雕塑与城市建筑和谐的形式性
建筑艺术与城市雕塑的共同点,在于两者都是有形有体的造型艺术,但是建筑艺术只能以抽象的形象来感染人,如根据不同的主题给人以肃穆、亲切、庄严、舒适、幽静、愉悦等不同感受,却难以表达具体的思想内容;而城市雕塑,特别是具象的雕塑,比建筑更具有表现性和说明性。它们常常立于核心的观赏位置,确切表达场所的主题,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城市雕塑一定要适应城市的环境,且受限于城市环境。不同的城市,由于地域、文化等差异,因而要求城市雕塑的形式和风格也应多元化,城市雕塑风格应与环境、背景、场景相结合。从雕塑总体风格上来看,全国各大城市的城市雕塑大都兼容并蓄,传统、现代、后现代风格都被广泛采取,呈多元化状态,且公共建筑环境空间本身就是兼容并蓄的,抽象的、写实的景观雕塑都可以共同生存。应该说,只要现代城市雕塑其外形美,内涵丰富,与建筑环境、文化氛围统一,以人为本,能反映该城市的精神面貌,对该城市文化恰当解读,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它就是一件好雕塑。
有人把城市雕塑誉为“城市眼睛”,这句话讲得非常贴切。如上海外滩城市雕塑群由“浦江之光”、“帆”、“风”三座不锈钢雕塑组合而成,它位于金陵东路外滩绿色长廊之中。“浦江之光”部分由竖向的水波和水珠形象组合,如五线谱上跳跃的音符,以轻松欢快的旋律,奏着歌唱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乐曲。“帆”部分表现黄浦江上船帆林立,帆与帆的连接以展示曲线的飘动,增强了雕塑的立体动感。“风”部分以锐角和钝角、弧线和折线、褶皱波动组成,表现我国经济改革的气象。雕塑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在一起,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现代城市的发展日益呼唤城市雕塑精品的出现。当然,我国不少城市雕塑目前还存在着千篇一律的现象,缺乏城市文化品格,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城市雕塑在形式上要大胆突破,要与当地的城市环境、文化氛围相协调,让优秀的雕塑艺术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审美情趣,通过城市雕塑能很快读懂一座城市的建筑环境、人文环境和文化底蕴,读懂它丰富的内涵,这才不失为一件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雕塑作品,才能让城市雕塑成为城市的重要标志。
共融问题 篇9
一、传统的刑罚目的学说
刑罚的目的, 就是指国家通过公民赋予的强制权力对犯罪进行打击, 保护刑法所应当维护的法益, 以期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而相对于追求刑罚的效果 (即目的) 的不同, 传统的刑罚目的学说分别依据对正义或者功利的不同追求而产生了报应刑论与目的刑论两种不同的理论学说。
(一) 刑罚目的的报应刑论
刑罚目的的报应刑论, 通常又被称为绝对主义、报应主义的刑罚目的, 是前期旧派的观点。它主要是指对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恶果的等量或等价性的回馈, 它与其他刑罚目的理论的根本性不同在于它坚持犯罪恶果的反馈性。
在报应刑论中正当化依据在于对正义的把握, 而刑罚理论中对于正义的追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理解。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是古老的正义观念, 基于报应的原理对恶害的犯罪以痛苦的刑罚进行报应, 就体现了正义, 这就是刑罚正当化的依据。[1]因此, 刑罚是针对犯罪恶果的一种恶报, 恶报与恶果必须保持均衡关系, 恶报的实质内涵必须是一种恶害。也就是说对犯人科处刑罚, 是基于此原理的;犯罪是一种恶害, 刑罚的内容是痛苦或者恶害, 对犯罪以刑罚的痛苦进行报应。“刑罚对于损害的本能的反动, 被害人把他自己能力所办得到的惩罚加在犯罪者身上, 或者由他自己受害的感觉所暗示的一种惩罚施于犯罪者身上。”[2]所以说, 这种基于人类动物性的本能的报复反应其实就是早期刑罚目的报应刑论的事实来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道德与法律逐渐地相分离、相独立, 法律报应发展成为了独立于道德报应 (即原始的报复本能观念) 之后的新报应观, 并且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与道德报应的内在指向不同, 法律报应所指向的前提是人们都有遵守法律秩序并维护社会安全和秩序的义务。而犯罪的发生则是对法律的破坏与对社会秩序的威胁, 刑罚最为对犯罪的法定报应, 就是为了恢复被破坏的法律秩序, 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像黑格尔认为, 犯罪行为是对法秩序的一种否定, 而通过刑罚是对犯罪行为进行处罚, 从而达到否定之否定, 最终必然使了法秩序得以重建。
(二) 刑罚目的之目的刑论
刑罚目的的目的刑论, 又称预防论、相对主义预防论, 是新派的观点。它认为单纯的为了惩罚而实施刑罚并不可取, 只有在防止、遏制犯罪发生的前提下才有意义。换言之, 刑罚的实施并不与犯罪恶果造成的侵害相一致, 只要能够防止犯罪的发生就可以了。所以目的刑论与预防论基本上是等同的。
在坚持预防犯罪、保护法益这个大方向下, 大陆法系将预防论分为一般预防论与特殊预防论。一般预防论是指刑罚的实施主要是为了让一般的社会大众对犯罪行为本身感到厌恶, 对犯罪行为带来的后果感到惧怕, 从而不会再产生犯罪的意思。近代最具代表性的一般预防学说主要是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其实, 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重刑威吓理论的拥护者:“所谓重刑者, 奸之所利者细, 而上之所加焉者大也, 民不以小利蒙大罪, 故奸必止也。所谓轻刑者, 奸之所利者大, 上之所加焉者小也。民以其利而傲其罪, 故奸不止也。”[3]而特殊预防论包含了特殊威慑、隔离和教育矫正等理念。其基本观点是刑罚的目的主要还是使犯罪分子不致重新危害社会为必要。如贝卡利亚认为:“刑罚的目的仅仅在于阻止罪犯再重新侵害公民, 并劝诫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4]
二、构建刑罚目的正义与功利的共融
对于刑罚的目的来讲, 无非是绝对主义刑罚的报应刑论与相对主义刑罚的目的刑论。前者是因为有犯罪而科处刑罚, 后者是为了没有犯罪而科处刑罚。此外, 还存在第三种理论, 那就是将前二者都结合起来的合并主义, 即“因为有犯罪并为了没有犯罪而科处刑罚”。[5]
(一) 折中的刑罚目的理论构建
对于如何能让刑罚目的中正义与功利共融, 在理论上出现了一种相对的报应刑论。它是指刑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正义的要求, 同时也能够起到遏制甚至消除犯罪的作用, 在维护刑罚报应性的前提下完美的和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相融合。而相对的报应刑论又分为报应型相对报应刑论与预防型相对报应刑论。其中报应型相对报应刑论认为刑罚正当化的来源即是对犯罪恶果的相应回馈, 预防犯罪只是次要的;而预防型相对报应刑论认为, 防止犯罪的发生才是是刑罚正当化的来源, 对犯罪恶果的等价回馈只是预防犯罪中震慑犯罪人的一种方式, 所以其并非主要来源。
与传统的刑罚目的理论不同, 报应刑论与目的刑论二者并不是完全排斥的, 因而才结合成了相对报应刑论。对某一犯罪行为怎样量刑以及适用何种刑罚都建立在对刑罚的目的、本质和来源的基础之上。首先, 只采取报应刑论就会认为刑罚的程度就应与犯罪本身的程度相适应, 尤其应与客观的犯罪结果相适应。由此就会反对不定期刑。在量刑时采用报应主义的优点是它不会使犯罪人受到其酿成犯罪恶果之外的惩罚, 即犯罪人造成了什么样的损失便要接受什么样的惩罚。但它的缺陷是对于一些没有必要再追究的犯罪也依然要处罚。其次, 只采取目的刑论的时候, 刑罚的程度则应当与犯罪人的社会危险性相适应, 如此会赞成不定期刑。在量刑时如果仅考虑防止犯罪的发生, 就可能出现将犯罪人作为“防止犯罪的工具”进行利用的现象, 这样刑罚就会漫无边际的严厉, 甚至可能为了震慑他人而对没有犯罪的人适用刑罚。但是它的优点在于对于没有预防犯罪效果或者必要的犯罪来说, 目的刑论为免除刑罚处罚寻找到了依据。如它的产物:缓刑、减刑或假释制度。综上可见, 目的刑论的缺点正好可用报应刑论的优点来克服;而报应刑论的缺陷恰好要求目的刑论的优点来克服。
在我国刑法学界, 张明楷老师倾向于预防型报应论, 因为预防优于治疗, 与恶行发生后期待恶报相比, 人们肯定宁愿期待没有恶行。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刑罚的轻刑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甚至可以大胆的预测在某些方面也许会出现去刑化。目的刑论在报应刑论的限制下, 会让刑罚越加的与时俱进。在某种犯罪不用课以刑罚时, 要先想到不进行处罚;如果只需要一定的刑罚进行警示, 就应当先以犯罪预防为主, 再以以报应的标准约束刑罚的严苛。这与刑法的谦抑性和刑罚的最后手段的性质是完全一致的。
(二) 对刑罚目的的构建反思
从刑罚目的的正义和功利融合的角度来看, 我国的刑罚目的应当是特殊预防与报应的统一。即在保证刑罚整体正义的基础上, 在量刑上要注重特殊预防, 而不能过于重视一般预防, 否则必将使犯罪人成为为实现一般预防而牺牲的工具, 从而造成刑罚与罪行的不相适应, 伤害了报应主义的正义理念。而对于报应能否成为刑罚的目的以及为什么一般预防不能够成为刑罚的目的, 笔者将给出以下依据:
1. 刑罚最本质性的目的就是对做出犯罪恶果的人予以回击。如果犯罪人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适当的惩罚, 那么刑罚便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应有之义。正如加罗法洛所指出的:“如果刑罚全然失去了惩罚的目的, 如果刑罚真的只具有教育、改造甚至治疗的目的,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当犯罪没有受到身体的痛苦, 其犯罪所得的唯一后果却是免费教育的特权时’, 刑罚的存在还有何意义。”虽说这样的说法有些片面、过激, 但由于有应受惩罚性这一在刑罚中具有根基地位的存在的影响, 报应性就必须被包含在刑罚目的之中。
2. 要想使刑罚的公正得以贯彻, 使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得以实现, 就必须将报应作为刑罚的目的。罪刑相适应这一基本原则的存在为刑罚目的的内涵规定了范围, 保证了报应性在刑罚目的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对于造成了犯罪恶果的犯罪分子, 使其受到与其罪行相对应的惩罚才是刑罚的必要所在。刑罚也正是因其报应行为而符合了社会公众内心深处的正义观, 如果不承认刑罚的报应目的那么就无异于否认了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
3. 特殊预防才是刑罚所追求的, 而一般预防不应是刑罚的目的。相对于特殊预防, 我国的一些学者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我国适用刑罚活动中一般预防的任务必然会逐渐减轻, 特殊预防的任务将会越来越提高到首位。”[6]为了使刑罚的正义得以贯彻, 同时也能达到对功利的满足, 那么对于特殊预防这一刑罚目的的需求便必不可少。刑罚所造成的后果之所以为人们所接受, 主要是因为它是由人民赋予的并且代表了正义的一面, 显示了公正。如果将一般预防作为刑罚的目的, 那么刑罚目的的报应性将被弱化, 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的非法律因素, 如民意与媒体的呼声等。因而, 笔者之所以不认同一般预防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从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关系来看。通常由于非法律因素的介入, 会破坏刑罚本身的稳定性。就像药某案一样, 按照其本身的犯罪行为造成的恶果罪不至死, 但是出于一般预防的需要便对其适用了较重的刑罚;反之, 在刑罚目的中没有了报应性的存在, 而特殊预防的需要又压倒一般预防时, 同样需要加重对犯人的刑罚。所以, 无论是一般预防为主也好, 位次也罢, 都会加重对犯罪人的刑罚。这样明显违背了罪刑相适应原则。
从一般预防与报应的关系上看。一般预防主要是通过威慑作用防止社会上一般人实施犯罪。如果仅仅为了警示作用而加重犯罪人的刑罚, 就会引起人民的不满。反之, 如果对犯罪人适用刑罚过轻, 就会使社会上其他潜在的犯罪分子产生侥幸心理, 从而达不到刑罚应有的震慑作用。而报应则不同, 它对犯罪人来讲意味着惩罚与痛苦, 对社会意味着公平与正义, 对于潜在的犯罪人来说则意味着警告和震慑。因此, 通过报应与特殊预防的结合, 完全可以取代一般预防所能达到的效果, 并且能够做得更好。
4. 报应较之于正义正如特殊预防较之于功利, 此而二者的存在在刑罚目的理论中具有重要意义。正义为报应目的在刑罚中的地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功利又为特殊预防成为刑罚的目的提供了合理的理由。
三、结语
法律要树立其权威, 维护公民的权利与自由, “正义”必不可少;法律作为一种调整社会关系的方法, 维护社会秩序与稳定, “功利”作用重大。因此, 要想更好的对刑罚目的的精神进行把握, 就必须使正义与功利进行共融。正义与功利就像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缺一不可, 而通过笔者对我国刑罚的目的构建的反思, 排除影响刑罚目的的不合理因素, 我们所追求的“完美”就是保证二者在实际适用中的配比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一定范围内的此消彼长是他们必须的存在方式。
摘要:从刑罚存在伊始, 不同的法学家对刑罚目的的争论便各有自家之言。归根到底, 刑罚的目的就在于使人们所希望通过刑罚达成的愿望得以实现。但是不同的人对于刑罚目的有不同的认识, 刑罚的存在究竟是以报应为主还是以预防为主各有千秋。本文对我国传统的刑罚目的构建进行反思, 从对报应刑与目的刑的依据来源即正义与功利观念的共融上入手, 得出报应与特殊预防的统一, 进而搭建法律与现实的桥梁。
关键词:刑罚目的,报应刑论,目的刑论,相对报应刑论
参考文献
[1]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392.
[2][美]齐林.犯罪学及刑罚学[M].查良鉴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308.
[3]韩非子·六反[Z].
[4][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52.
[5]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 (第三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459.
【共融问题】推荐阅读:
行程问题——流水问题、过桥问题09-24
吸烟问题,处分问题06-01
制造问题还是解决问题07-16
问题背后的问题论文10-28
不成问题的问题影评09-27
问个问题,面试中的问题05-30
同余问题线段和差问题07-01
盗版在中国不是问题 留学日本是问题05-16
别让问题教学出问题心得体会09-01
离婚夫妻子女抚养问题法律问题(汇总)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