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基尼系数

2024-06-22

产业基尼系数(共6篇)

产业基尼系数 篇1

一、区位基尼系数

(一)区位基尼系数的产生与发展。

深入地研究集聚理论,不仅要探索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以及动力机制等定性因素,而且要产业集聚度量等定量分析,以便更好地检验或者完善产业集聚理论。在这一要求下,一系列衡量产业集聚度的指标应运而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区位基尼系数,它的出现为我们测度产业集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最具代表性的是保罗·克鲁格曼(1991)计算了美国3位数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分析了美国行业的地方化程度,得出一些行业是高度地方化的;梁琦(2003)计算了中国工业的24个行业的基尼系数值,分析了产业集聚现象;白重恩等人(2004)在分析中国地方保护主义问题上也将区位基尼系数作为衡量产业集中度和地方保护主义的指标。

(二)区位基尼系数的优缺点。

优点:一是可以采用多种指标来计算,适用性强。一般来讲,其计算采用两种指标,一种是产业产值,另一种是产业人口就业,具体使用哪种取决于地区经济差异等一系列因素;二是可以用来衡量产业集聚的不同层次,它包括中观宏观两个层次:中观层次是企业外部、产业内部的集聚经济,宏观层次是多个行业向城市地理集中形成的集聚经济,都作了很好的解释;三是有多种计算方法,其中有几何方法﹑平均差方法、协方差方法以及矩阵方法,使得我们可以在各种情况下方便地计算区位基尼系数。缺点:区位基尼系数是一种经济集聚趋势的反映,它只是产业集聚与扩散趋势的测度,本身没有一个决对的数值来评判其优劣,我们只可以从其大小来看行业分布的区域均衡程度;区位基尼系数是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产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而产业集聚只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经济现象,并非所有的产业都具有集聚的特征,这也是现实经济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二、三产业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原因。

二、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分析河北省的产业分布

(一)河北省四大区域的划分。

河北长期以来分为四块,位于渤海海滨,有秦皇岛、唐山、黄骅三大港口,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明显,是对外开放,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的重点地区的冀东三市(沧州、唐山、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中部,是环京津、环省会城镇重点发展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的冀中地区(石家庄、保定、廊坊);位于河北北部,以高原和中低山地为主,生态环境脆弱,工业基础薄弱,林牧业、特色农产品优势明显的冀北两市(张家口、承德);位于河北中南部,钢铁、能源、煤化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装业较发达,区域东部为低平原,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的冀南地区(邯郸、邢台、衡水)。

(二)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及历史回顾。

由表1可以得出:河北省经济基础较好,经济存量较大。冀中、冀东、冀北、冀南四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从总量上看,2002年和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呈现的格局是冀东﹥冀中﹥冀南﹥冀北。总体上形成中东方强于南北方的格局,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到河北这种地区差距明显,6年期间地区经济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

(三)冀四大区域三大产业的产业发展:

历时6年的比较。本部分以产业区位基尼系数衡量地区专业化分工程度,系数越高,说明地区之间分工明显。该区位基尼系数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计算,用公式表示即为:Gj=1/2n*n*Si∣︱Sji-Smi︳其中,Gj为区位基尼系数;Sji为地区j产业i所占的份额;Smi为地区m产业i所占的份额;n为地区的数量;Si为全国产业i的平价份额。

资料来源:2009河北统计年鉴、2003河北统计年鉴

按照此项公式和表1、表2中的数据得出冀四大地区三大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如表3。

从表1、2、3分析可以看出:首先,河北省四大区域冀中、冀东、冀北、冀南的第一产业不仅在GDP比重上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而且其区位基尼系数也呈现整体变小的趋势,说明在2002年到2008年的短短六年内,河北省的第一产业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更是加大了产业分布调控的力度,即从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第一产业的集聚现象。从具体数量上来看,冀中农业比重大,而且集聚现象也最为明显,冀中产量绝对高于其他地区,毫无疑问是河北农业主产区,再加上冀中整个GDP比重并不最高,而农业产值却全面超其他地方,区位基尼系数高就不足为奇。其次,冀四大区域的第二产业GDP所占比重并无太大变化,且区位基尼系数除了冀南地区都在0.0004到0.0014范围内变动,即六年内的第二产业在四大区域内不仅是GDP总量还是产业分布集聚程度都无太大变动,说明河北省在第二产业的调控上呈现的是一种稳步发展的模式,并没有形成地区专业化。其中冀东地区所占份额最大,而且集聚现象也最为明显;冀中和冀北两大地区的区位基尼系数相同,都为0.0022,说明这两个地区的第二产业集聚程度大致相同;冀南地区的区位基尼系数最趋于零,说明第二产业在该地区分布最为均衡。最后,四大区域的第三产业所占GDP份额都为三大产业中最小的,而且同第二产业相同,在六年内GDP份额也无太大变化,除了冀东地区的GDP份额由所增加以外,其他三个地区的第三产业产量都有所减少,说明河北省在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但规模分散,一直在低水平徘徊,结构层次低。其中冀东地区所占份额最大,而且集聚现象也最为明显;冀南地区的区位基尼系数最趋于零,说明该区第三产业发展最为均衡,其地区差异最小,并无形成产业的集中;冀中地区的第三产业总量变小的同时产业集聚程度也随之变大;冀中地区的第三产业产量变小的同时产业发展更为均衡。

(四)产业集中度的分析:

以2008年为例。该部分主要分析产业内子部门的地区发展集中问题,以第二产业为例。计算得出产业内区位基尼系数,主要反映产业集中度,即是否有地区存在产业集聚现象。根据计算所得的第二产业数据(见表3)。

从这四个表中的两个系数看,建筑业的系数要明显高于工业的系数,说明四大地区的建筑业在产业分布集聚程度上要明显高于其在工业上的集聚程度。在第二产业子部门工业和建筑业比重问题上,两者所占份额大致相同,说明第二产业的这两个子部门在产业分布集中程度上明显不同。各区域的工业发展相当均衡,没有产业集中;而各区域的建筑业尤其是冀中地区的建筑业为0.3528趋于1,说明其产业集中度较高,地区结构差异较为显著。

三、河北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优化措施

(一)河北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第一产业基础薄弱、发展较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第一产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但是近年来发展缓慢,基本上变化不大,从农业产业结构总体上讲,主要以农业和牧业为主,林业所占比重甚少,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农产品批量小,标准化低,商品率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2.重工业比重较高,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

河北省工业主要是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及相关产业为主,重工业比重较高。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制造业在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

3.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信息服务业发展不足,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相对滞后,普遍存在信息资源规模小、范围窄、质量差、更新周期长、共享程度低等问题;金融业发展滞后,尽管河北省金融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河北GDP大省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还有不相称的方面。

(二)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措施。

1.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培植特色产业,优化行业结构;二是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建设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优化农业组织结构,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着力培育发展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带动关联产业强的农业骨干龙头企业和企业群体;四是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因地制宜,优化河北省农业布局结构。

2.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

一是加速构建制造业产业体系,以技术改造为手段,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二是根据区域发展实际,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并拉长产业链;三是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构建节能环保型产业体系;四是优化工业布局,增强集聚辐射能力,提高单位经济效益。

3.重视第三产业,合理提高服务业比重。

一是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二是优先发展文化、旅游、房地产、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三是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

参考文献

[1].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003

[2].白重恩,杜颖娟.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4

[3].梁琦.中国工业的区位基尼系数[J].统计研究,2003,9

[4].林善炜.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1

[5].杨公朴,夏大尉.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2

[6].梁琦.产业集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产业基尼系数 篇2

应用环境基尼系数对岳阳市SO2总量进行分配

总量分配方案的制定受大气环境容量、环境保护政策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三重制约,利用环境基尼系数的进行分配,则体现了总量分配的公平性原则.

作 者:汪铁 万群 蒋尔宜 刘小艳  作者单位:汪铁,万群,刘小艳(岳阳市环境监测中心,湖南岳阳,414000)

蒋尔宜(湖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82)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4) 分类号:X823 关键词:总量分配   环境基尼系数  

产业基尼系数 篇3

随着产业集聚在制造业的成功实践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者开始关注其他产业,如旅游产业中的产业集聚问题。20世纪末Michael(1998)率先对旅游业的集聚现象进行研究,认为旅游业中存在着十分明显的集聚效应。Jackson J. & Murphy P.(2006) 论证了澳大利亚的旅游产业集聚现象。 Urtasun A. & Gutierrez I.(2006)分析了旅游业集聚的经济影响。 Novelli M(2006) 分析了英国HLTC机构促进旅游企业产业集聚、集群形成的过程。21世纪初,我国学者也开始了对旅游产业集聚的研究,对旅游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旅游业的集聚模式、 旅游业的集聚机制、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产业绩效及区域旅游经济的积极作用等方面均展开了探索。

与此同时,学者们也开始用更为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来衡量我国旅游业的集聚水平及其变化,但研究结果却不尽相同。邓宏兵等(2007)利用行业集中度、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指出2004年我国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杨勇(2010)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和埃利森—戈里瑟指数,发现在1999至2006年期间我国旅游产业聚集已经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并呈现出稳定上升的态势。而赵黎明等(2011)利用埃利森—戈里瑟指数, 指出2000至2008年期间我国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大体呈下降趋势。陈刚等(2012)运用变异系数和空间集聚指数,选取2000年和2010年为研究时间,指出我国旅行社行业的空间集聚在增强,旅游景区和星级饭店的集聚化水平在变小。对集聚现象进行准确地定量描述,是研究旅游业中所有集聚问题的基础。鉴于此,本文将在剖析利用区位基尼系数这一指标的缺陷及解决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对我国旅游产业的集聚状况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实证研究。

二、衡量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分析:区位基尼系数

旅游产业集聚的主要表现就是旅游企业在地理空间上趋于集中。当然,旅游企业在某个区域内的集中会带来旅游产业在区域间的不平等分布,也就是说会带来旅游产业的地理集中。但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产业地理集中又不完全相同,旅游产业集聚强调的是这种产业的不平等分布是多个企业在某地区集中的结果,而不是一个大企业坐落在某地区的结果。旅游产业集聚的这一特点使得利用区位基尼系数衡量旅游产业集聚程度时既有自身的优点又会出现不足之处。

(一)区位基尼系数在旅游业中的运用

区位基尼系数发展于用以揭示社会分配公平程度的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自从1986年,基伯尔等人发展了区位基尼系数,这一指标开始被广泛地用来度量产业(包括旅游产业)的集聚程度。如果用图形工具洛伦兹曲线来表示地区间旅游产业分布的平均程度,我们可以假设将全国分成了N个地区,其中r地区的旅游产业规模为Xr,那么r地区的旅游产业规模占全国旅游产业规模的比重为。用横轴表示1/N的累加值,用纵轴表示Si从低到高排列后的累加值,然后画出曲线。这条曲线就是可以用来反映旅游产业在不同地区分布平均程度的洛伦兹曲线(见图1)。在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洛伦兹曲线是这条直线45°,这反映了旅游产业在N个地区之间是平均分布的;另一种是洛伦兹曲线是OLH这条直角线,这反映了所有的旅游产业都聚集在某一个地区。当然,一般情况下洛伦兹曲线是介于这两种极端情况之间的一条弧线,并且弧线与45°线之间的面积越大,则表示旅游产业在N个地区之间的分布越不平均。

图1 表示旅游业集聚的洛伦茨曲线

用数学公式计算出图1中弧线45°与线之间的面积,得出的数值就是反映旅游产业在N个地区之间分布不平均程度的区位基尼系数。公式中的Si和Sj分别表示地区i和j地区的旅游产业在全国所占的比重,N表示全国所分成的地区个数。区位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并且系数越大,表示旅游产业在各地区间的分布越不均匀。

(二)用区位基尼系数分析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缺陷及解决方法

区位基尼系数虽然广泛地被学者们用来计算某产业的集聚程度,但由于该指标主要反映的是产业在各地区间的分布情况, 即产业的地理集中情况,这使得利用该指标反映旅游产业集聚度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

一是旅游企业的规模问题会使得区位基尼系数难以准确反映旅游产业的集聚现象。例如,图2分别代表旅游产业的两种分布情况,图中的线条代表是地区间的边界。从图中可看出图2 (A)由许多旅游企业组成,并且这些旅游企业分布在两个地区, 因此图2(A)中出现了较多企业集聚在某一地区的集聚现象。图2(B)中有两个大旅游企业,分别分布在两个地区,因此图2(B) 中没有发生较多企业集聚在某地区的集聚现象。但图2(A)和图2(B)中旅游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却是相等的。由此可看出,由于旅游企业规模问题的存在,会使得计算出来的区位基尼基数并不能反映旅游产业集聚的真实情况。Ellison and Glaeser(1997)提出的埃利森—戈里瑟指数(EG指数)通过控制产业内企业规模的分布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之后,Mori et al.(2005)发现运用EG指数计算出来的15个集聚程度最高的产业排序与区位基尼系数的排序是基本一致的。同时,Lu and Tao(2009)认为当产业中的企业数目比较多,而每个企业的规模相对于产业总规模都较小的时候,没有考虑企业规模影响的区位基尼系数也能较好地判断出产业的集聚状态。对于旅游业来说,正是符合企业数目多的特征。因此,在运用区位基尼系数衡量旅游业的集聚程度时, 可以忽略该系数没有考虑企业规模这一因素的缺陷。

图2 旅游企业的规模对区 位基尼系数的影响

二是地理单元的规模会影响区位基尼系数反映旅游产业集聚现状的准确性。从图3(A)和图3(B)中可看出,两种地区划分方式下旅游产业的客观集聚状态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利用区位基尼系数衡量旅游产业的集聚情况时,如果将整个地理划分为4大地区(图3(A))时,旅游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为零;而将整个地理划分为16小地区(图3(B))时,区位基尼系数提高了。产生两种不同计算结果的原因就在于研究时所采取的地理划分规模不同,当以较大的地理规模为单元时,便会出现掩盖地区内部产业的分布情况,使得区位基尼基数不能够准确地反映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现象。针对这一问题,修正的办法是在更小的地区规模上计算区位基尼系数,来描述我国旅游产业的集聚情况。

图3 地理单元的规模对区位基尼系数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利用区位基尼系数衡量旅游产业的集聚程度时,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旅游企业规模和地理单元规模的影响。鉴于旅游行业本身的特点,旅游企业规模对区位基尼系数的影响可以忽略。而针对地理单元规模对区位基尼系数的影响,本文在计算区位基尼系数时将采用较小的省区市为地理单元,研究旅游产业在我国大陆31个省区市(不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的集聚状况。

三、旅游产业的界定及数据选取的说明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8)将产业定义为从事相同或类似活动的基层单位的集合。构成一个产业的这些基层单位(企业) 需要满足3个标准:生产的产品相对同质、使用的技术基本相同、企业的数量必须足够。也就是说,关于产业的定义和标准都是从产品的供给方面给出的。而从供给的角度看,旅游企业提供的是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需要的食、住、行、游、娱、购等各类产品,旅游企业并不生产相同的产品或服务,因此按照传统的产业分类原则,旅游业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所以,在联合国公布的《国际标准行业分类》中没有将旅游业列为单独的立项产业,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也没有旅游业这一类。

虽然不能从传统的供给角度给出旅游产业的界定,但涉及旅游活动的各个企业都在为共同的对象“旅游者”提供产品,因此可以从需求的角度来界定旅游产业,旅游产业是指为满足旅游者需求而提供各类核心旅游产品的企业的集合。但由于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多样性、多层次性,使得从需求的角度界定旅游产业的范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联合国统计署、世界旅游组织于2001年发布的《旅游卫星账户:推荐方法框架》从需求的角度确定了与旅游者旅游需求密切相关的旅游特征产品(TCP)的详细列表,并在此基础上界定了旅游特征产业。之后,开始进行旅游卫星账户编制的一些国家或地区如加拿大、西班牙、中国的江苏省等在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旅游特征产业的基础上,确定了更符合本国或本地区实际的旅游特征产业。借鉴世界旅游组织、 加拿大及我国江苏省在编制旅游卫星账户实践中的产业分类, 本文在分析时所涉及到的旅游产业为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点)、 旅行社三类。

本文的研究区域为我国大陆地区,先选取2001~2013年间各年的旅游产业总营业收入(为旅行社、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各自的营业收入之和)作为旅游产业总体规模的代表指标,对我国总体旅游产业的集聚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利用2001~2013年间旅行社、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的各年营业收入,分别计算旅行社、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三大核心旅游产业的各自集聚情况。论文分析中的所需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年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 《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

图4 旅游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变化

四、数据分析结果

(一)我国旅游产业的总体集聚状况

从图4中可看出,从2001年到2013年我国旅游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大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从旅游业总体上看, 我国各地区之间的旅游业集聚程度在下降,这与这些年我国各地区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很大关系。但同时也看出虽然区位基尼系数在下降,但下降的速度缓慢,基本仍维持在0.5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虽然各地区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但由于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各方面的差异,旅游优势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仍与后发地区之间仍有着较大的差距。从更一步的数据来看,2001年东中西部地区的旅游产业总营业收入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7.9%、10.9%和11.2%,到2013年这一比重为63.1%、22.0%和14.9%。这意味着十几年期间,虽然中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在快速发展,但占全国国土面积13.5%的东部地区的旅游业仍处于领先的优势地位。

图6 星级饭店的区位基尼系数变化

图7 旅游景区的区位基尼系数变化

(二)我国三大核心旅游产业的集聚情况

2001~2010年期间我国旅行社的区位基尼系数出现不稳定波动的特点,2011~2013年旅行社的区位基尼系数开始逐年降低(见图5)。相对而言,我国各地区星级饭店的差距小于旅行社业(见图6),并且除了2001~2004年期间星级饭店业的区位基尼系数逐渐上升外,2005~2013年间大体上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与旅行社和星级饭店的区位基尼系数出现较小幅变化相对比的是,我国旅游景区的区位基尼系数变化较大(见图7),表现出的特点是虽然有较大波动但仍开始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并且, 三大核心旅游产业中,除了2001~2003、2010和2011这四年旅游景区的集聚度最强之外,其他年份中旅行社的集聚度相对较高。通过对旅行社、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三者区位基尼系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总体上来说,旅行社、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的集聚程度都开始呈现出了下降,这表明我国各地区之间的旅游业差距在缓慢变小。

虽然我国各地区之间三大核心旅游产业之间的差距正在缓慢变小,但是目前仍较高的旅行社、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的区位基尼系数 (如2013年的区位基尼系数分别为0.56、0.468和0.436) 又从另一方面表明我国各地区这三大旅游业之间的差距仍存在并较大。进一步对比发现,旅行社营业收入排名前7位的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其营业收入之和占全国的比重在2001年和2013年分别68.51%和68.52%,由此可看出拥有着优质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地区的旅行社仍占据着绝对优势。经济发达的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这5个地区在2013年的星级饭店营业收入占全国的比重为46.69%,在全国几乎占据了一半的份额。另外,2013年旅游景区营业收入在我国排名前7位的地区收入之和就占了全国的一半以上。

五、结语

本文运用区位基尼系数计算了2001~2013年间旅游产业整体及三大核心旅游产业(旅行社、星级酒店、旅游景区)的区位基尼系数。计算结果显示旅游产业整体、旅行社、星级酒店和旅游景区的区位基尼系数在近几年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表明无论是从整体的旅游业,还是分别从三大核心旅游产业来看,我国各地区的集聚程度均在下降,地区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同时,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又表明虽然各地区的旅游业差距在变小,但经济相对发达、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在旅游业中仍占据着绝对优势。

摘要:运用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来衡量旅游业的集聚水平是研究旅游业集聚现象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关于我国旅游业集聚水平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的现状,文章在对区位基尼系数这一指标的缺陷及解决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对我国旅游产业的集聚状况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无论是从整体的旅游业,还是分别从三大核心旅游产业来看,我国各地区的集聚程度均在下降,地区间的差距正在缩小,但经济相对发达、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在旅游业中仍占据着绝对优势。

产业基尼系数 篇4

论负克伦巴赫alpha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

克伦巴赫alpha及分半信度为负值时,表明克伦巴赫alpha系数和斯皮尔曼-布朗信度校正原型公式对于估计信度系数而言已经失效.讨论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和出现这种现象时克伦巴赫alpha系数和斯皮尔曼-布朗信度校正公式的相应替换公式.

作 者:席仲恩 汪顺玉 XI Zhong-en WANG Shun-yu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65 刊 名: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2007 19(6) 分类号:O213.2 关键词:信度   克伦巴赫alpha系数   斯皮尔曼-布朗校正公式  

产业基尼系数 篇5

农业产业规模取江苏省1981-2013年粮食作物产量(单位:千万吨)替代,作变量Y,用产量表示产业规模,避开了通胀引起的价格波动,更具说服力;另取江苏省1981-2013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变量X,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 7.0尝试考察二者协整关系,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2015》和《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江苏篇》。

2 ADF检验

为了避免伪回归现象的发生,须要对变量X和变量Y作ADF检验,即检验两变量的平稳性,若两变量均为平稳序列,可进行格兰杰检验以考察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若两变量虽非平稳序列,但同阶单整,则可进行协整检验,考察二者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知变量X的P值为0.786 9远大于0.05的临界,因此为非平稳序列,同样,变量X的P值0.0617亦大于0.05也为非平稳序列。而两变量的一阶差分均小于1%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即拒绝原假设,因此两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都平稳,即变量X和变量Y同为一阶单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3 协整检验

运用E-G两步法对上述两变量作协整分析,方程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再对方程生成的残差序列(residual序列)做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上表可知,方程残差序列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因此可认为残差序列是平稳序列。

综上可得到变量Y和变量X的协整方程为:

4 误差修正模型

上述协整模型考察了农业产业规模和农民恩格尔系数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为了进一步考察两变量之间的短期关系,现通过误差修正模型(ECM)来分析。

以协整模型的残差序列(residual序列)作为误差修正项建立ECM。

其中d(Y)、d(X)、d(residual)分别表示Y、X、原残差的一阶差分,C1、C2、C3表示相应系数,μ为修正模型的残差。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ECM方程为:

5 结语

(1)从长期角度来看,农业产业规模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农业产业规模每波动1个单位即会引起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反向的0.244 220 6个单位的变化,但弹性较弱。

(2)从短期角度来看,农业产业规模的变动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短期恩格尔系数波动的影响,弹性系数为-0.244 221;另外一部分是农业产业规模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而误差修正项系数C3正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上述误差修正模型中C3=1,说明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1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摘要:本文依托江苏省1981-2013年的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考察江苏省农业产业规模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之间的协整关系。结论显示:1长期来看,两者存在协整关系,但弹性较弱。2短期来看,农业产业规模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1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关键词:产业规模,恩格尔系数,协整检验,ECM

参考文献

[1]李银秀.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省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研究及协整检验[J].金融教育研究,2015,28(5):34-41.

[2]张娟,杨素芳.农产品价格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J].北方经济,2013(2):9-10.

[3]范小仲.基于协整检验的湖北省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4):123-126.

[4]李军,李阳.我国进口、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检验[J].预测,2001(4).

产业基尼系数 篇6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产业梯度,物流业,空间格局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从制造部门中分离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并不直接与消费者发生关联, 但为保持制造业生产过程的连续进行, 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提高生产效率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2014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1]指出,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大措施”。2015 年6 月29 日, 河南省正式发布《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2]指出,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和现代农业大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种对区域产业布局分析的有效工具, 产业梯度系数在分析不同区域的产业关系, 把握区域内产业布局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河南物流业产业梯度系数的分析, 为河南省构建科学合理的物流业发展层次, 实现物流行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1 产业梯度测算方法及其内涵

产业梯度系数 (IGC) 能够用来对一个地区某产业在整个区域内所处地位的高低进行测度, 若IGC>1, 则代表该地区该产业在整个区域内处于一个较高的梯度, 具有相对发展优势;反之则代表缺乏相对优势。

具体计算方法是产业区域商 (LQ) 和比较劳动生产率 (CPOR) 的乘积:IGC=LQ×CPOR (1)

其中区位商LQ代表某地区某产业在整个区域内的生产专门化程度。若LQ>1, 则代表该地区该产业生产专门化程度相对较高, 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反之则缺乏竞争优势[4]。公式如下:

比较劳动生产率CPOR是一个相对值, 表示某地区某产业与整个区域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比值。 若CPOR>1, 说明该地区该产业生产效率较高, 投入产出效益好;反之则代表生产效率低下[5]。公式如下:

公式 (2) 和公式 (3) 中的X代表某地区某产业的生产总值, 公式 (3) 中的L代表某地区某产业的从业人数。

2 河南省物流业产业梯度实证分析

为更好反映各市物流业发展状况, 根据2014年《河南统计年鉴》[6]中各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相关数据, 以收入代表产值, 以从业人数代表劳动力投入。

2.1 河南物流业区位商分析

将相关数据代入公式 (2) , 即可计算得出河南省物流业的区位商, 如表1。

据表1结果显示, 物流业区位商大于1的城市有郑州和漯河, 物流业区位商分别为2.805 5和1.270 8, 郑州的物流业专门化程度最高;其余各市均小于1, 最小的济源, 仅为0.085 9。这说明只有郑州和漯河物流业专门化水平较高, 其他各市则相对较低, 济源的物流业相对比较落后。

2.2 河南省物流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

将相关数据代入公式 (3) , 即可计算得出河南省物流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如表2。

据表2 结果显示, 物流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 的城市有郑州市和漯河市, 物流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432 8 和1.933 9, 漯河市物流业的劳动生产率最高;其余各市均小于1, 最小的济源市, 仅为0.3689。这说明只有郑州和漯河物流业生产效率相对较高, 其他各市则相对较低, 而济源的物流业生产效率则相对比较低下。

2.3 河南省物流业产业梯度分析

据表1 和表2 的计算结果, 将相关数据代入公式 (1) , 即可计算得出河南省物流业的产业梯度, 如表3。

据表3 结果显示, 物流业产业梯度大于1 的城市有郑州和漯河, 产业梯度系数分别为4.019 6 和2.157 6;其余各市均小于1, 最小的济源仅为0.031 7。这说明除了郑州和漯河的物流业在整个区域内处于高梯度位置, 其他各市的物流业均处于较低梯度, 缺乏优势。

2.4 河南省物流业空间格局分析

根据产业梯度系数大小, 将河南物流业划分为三个层次。郑州、漯河的区位商大于1, 属于第一层次, 产业梯度系数大于1, 区位商与相对生产效率均大于1, 物流业发展基础较好, 具有相对竞争优势。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焦作、许昌、三门峡、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属第二层次, 物流业产业梯度系数大于0.3, 小于1;物流业发展具有一定基础, 无论是专门化程度还是相对生产率都有待提升。鹤壁、新乡、濮阳、南阳、济源等属于第三层次, 物流产业梯度系数小于0.3, 专门化程度相对较低, 相对生产率不高。

3 结论与建议

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工业大省, 但是还称不上工业强省。在经济发展处于深层次结构调整的时期, 要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围绕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和现代农业大省的建设,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认真做好制造业在内的产业转型与升级, 努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效率。主要依托现有的产业集聚区等多种载体与平台, 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合理布局, 促进各种要素与资源的集聚, 做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融合与互动, 构建适应产业转型与升级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体系, 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与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R].2014.

上一篇:水资源安全下一篇:中专英语语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