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2024-10-23

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精选12篇)

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篇1

在教师和家长的心目中,优秀学生是最受喜爱的。他们上进心强,学习刻苦,成绩好,品德也比较好。那么,优秀学生就真的不用操心、真的可以放松管理吗?我看未必。学习好、表现好、听老师话的学生自然受老师喜爱,但是人无完人,由于优秀学生长期处于优越环境中,他们的一些缺点有时很容易被教师和家长所忽视。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发现优秀学生有下列不良的心理现象:好器重,怕失宠;好表扬,怕点名批评;好表现,怕失去机会;好逞能,怕示弱;好为“领头”,怕为“贫民”;好嫉妒,怕别人超过自己;好压低别人,抬高自己。因此,要使他们健康成长,我觉得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多创设机会,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精神。

优秀学生各方面能力较强,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为他们创设施展才华的机会。但要注意让他们克服虚荣,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学习精神。

2.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及时地改正错误。

优秀学生自我感觉良好,个性强,故一般表扬、鼓励和说服教育,对他们收效不大,批评教育稍有不慎,容易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所以,教师要尽量少对优秀学生进行公开点名批评,应当多采用个别谈话法 ,多做思想 工作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帮助优秀学生及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我觉得这是帮助优秀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最有效的方法。

3.要引导优秀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优秀学生的最大缺点在于不能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所以,教师要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 和短处 ,力争让他们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 要 把 握 表 扬 的“度”。

教师常常对优秀学生的表扬“失度”,这是不利于他们顺利成长的。我觉得既不要把优秀学生的“争强好胜”斥之为“出风头”,也不要把优秀学生“夸上天”,更不能把他们和一般学生对立起来 ,推向孤立 。教师应该及时鼓励优秀学生进步,并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既让他们感到学习上有信心,又预防他们产生自满情绪。

5.要注意培养优秀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优秀学生由于经历的顺境多,逆境少,因而对失败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 差。因此 ,教师和家长可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难,以锻炼和培养优秀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优秀学生“胜不骄,败不馁”。

6.要正确地处理管理教 育 中 “严 ”与 “爱 ”的关系。

“严是爱 , 松是害”,这是许多班主任的经验之谈,也朴素地说明了严与爱的辩证关系。对优秀学生的管理教育,要爱护其学习、上进的积极性,要从有利于其健康成长出发,对他们严格要求,加强管理教育,做到严得合理,爱得真诚。爱要以严格要求为基础,体现在对他们真正的 关心帮助 上 ,做到放心不能放松,表扬不忘批评。既要防止超越客观实际和优秀生接受不了的“严”,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又要反对放松管理,搞迁就姑息的所谓“爱”,助长他们滋长一些不良思想。

7.要引导优秀生开展好“两个互助”活动。

在优秀生的管理教育中,开展先进与先进、先进与后进的两个互助活动。先进与先进互助活动,有利于先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利于相互团结,更好地发挥先进层 的群体作 用。先进与后进的互助,可以有效地防止先进、后进两脱节的现象。在互助中,先进学生可以不断向后进学生传播知识,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学生一道成长进步。

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篇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生命就如同生机勃勃的花朵,对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就如同在他们的花季生命中播下平安的种子。平安意识将会伴随他们走过一生,从这一点来说,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加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确保学校的正常和稳定的教学秩序的必然要求。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工作职责和内容。学校的安全工作具有长期性,经常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安全事故源于麻痹大意,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要在工作中突显安全教育。作为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安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既要履行教师职责,又要履行班主任职责,更要充当学生监护人角色。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我们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校园,这就要求学校、社会、家庭的“三维”管理的安全大格局。我们班主任只要都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明确自己的安全管理责任,正确实施班级安全管理方法,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网络,就能真正确保我们学生的安全,使学生能快快乐乐上学,平平安安回家。结合自身教育工作实际,浅谈几点看法和做法。

一、加强宣传传,要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抓好各班级的安全教育。班级安全教育要从每个生活细节入手,使学生明理、动情、导行。从耳濡目染的细节中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我们总有这样的体会:现在的学生难教。的确,现在的学生听到的、看到的非常丰富,并易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学校教育常常在社会不良气氛中显得苍白无力。如何抵制这些消极影响呢?我想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在生活细节中挖掘安全教育的材料。如:我们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事儿,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育。我曾把一位小学生爬防护拦摔伤的事引用来教育学生,结果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剖析了很多自己平时不安全的行为。再如:我们生活中看到的许多细小的事,同学间相互推搡、相互追逐;上下楼梯跑和跳;玩尖锐的硬器;随意乱抛硬物等,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隐患不可根除,也时时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的就是防范于未然,让学生认识到位,提高对安全事故发生的防范意识。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我们要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一些影响安全的细节现象,唤醒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重视与防范。

二、要长抓下懈,警钟常鸣。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安全工作布署,针对学校安全工作实际,对学校制订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经常宣传,使学生个个耳熟能详,在生活、学习中等活动中能自觉保护自身安全及他人安全。要利用班会、晨会、读报时间,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等方式,把安全意识风吹进学生心里,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能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

三、安全工作要细致。班主任工作,其中安全工作的细致教育管理是最重要的一环。光讲是不够的。要根据学校实际,结合当时的气侯、地质、社会风气等,班主任要有预见安全事故的能力。学校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泰山。我们班主任要善于空档管理,也就是除去正常上课时间的管理。即课前、课间、课间操、课外活动和集体活动等。这些时间班主任都要到场,杜绝一切不安全的隐患。特别是星期天和放假期间,班主任更要向学生反复强调安全事项。作为班主任是要勇于奉献的,学生休息时我们班主任是要紧张的。因为这个时候学生失控,最容易出乱子。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把教育内容内化,使之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学校是人群比较集中 的公共场所,学习是集体性活动,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群,缺乏责任感和自护能力,所以安全隐患不可避免,我们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这里首要的是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如: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规范学生不参与不科学、不安全的活动;不到有安全隐患的区域活动等。细节决定成败,安全需要关注细节,当我们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进行安全教育时,我们必将收获健康、平安和幸福。

四、教给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护能力。研究表明,体验是学生发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反复叮嘱或不断训斥,而没有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那么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也无法真正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也要从细节抓起,在细节中让学生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了解自我保护的过程,从而形成技能。如:学生有时流鼻血或不小心划破了手等就会惊慌失措,没有自己处理的意识,其他学生也只会找老师,我们要利用这些机会让学生学会自行简单的处理,并在处理时同学们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共同经历了自救、互救的过程,感受了自救、互救体验。让学生参观一些事故现场;观看安全教育影片;参观一些安全教育图片展等,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使之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沉着对付突发事件,这是安全教育的目的,也可说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

五、要善于沟通学生思想。现在的影视充满了暴力、色情,特别黑社会老大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而学生又善于模仿,容易拉帮结伙,形成不良的小团体,学生与学生有矛盾,产生报复心理,班主任要加强教育,沟通心灵,消除隔阂,特别是本班学生与其它班的学生存在分歧时,一定要沟通在先,消除隐患,化干戈为玉帛。班主任要沟通任课教师,家长,社会等齐抓共管。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及班级的安全教育工作。

六、全面兼顾,突出重点。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一是校园内的安全隐患;二是学生食品安全;三是突发卫生事件;四是交通安全事故;五是防溺水事故;在这几方面的安全工作中,我们根据学校安全工作的特点,全面兼顾,突出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篇3

关键词:和谐发展;健全人格;正确认识;勇敢面对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的种种变化,学习压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导致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健全其人格,使他们能夯实心理基础迎接各种挑战,这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会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引导他们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扎实的文化知识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还要教会他们学会做人。很多人认为孩子去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考试、上大学,将来找一份好工作。其实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但不是唯一的目的。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学生的个人发展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健康的人格发展才是学生学习的首要因素,情感、世界观、价值观与智力的发展总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能忽略情感和社会的需求。我们通常认为个人成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特殊的关注,这是不正确的。如果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就是他们学到了知识,考上了好的大学又能怎么样呢?自私自利、心胸狭隘。

二、让学生学会与同学交流和友好相处,保持一颗平常之心

作为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与人正确地相处。我们有些学生只会学习,不会与同学相处,在学习上只知道学好自己的学习,不愿帮助同学,老师在班上成立了一帮一学习小组,让优秀生辅导学困生学习。有些人唯恐耽误自己的学习不愿帮助,自己的学习资料也舍不得借给别人用。心胸狭隘,承受不了别人比自己强。我女儿有一个同学,每次考试,只要她得第一名就高兴,要是别人比她成绩稍高一点,她就受不了,不愿与比她成绩好的同学说话。在今年的小学升初中质量监测考试中,她考了全县第二名,要是遇上别人早已经很满意、很高兴了,可她由于没考到第一名而在家里生气,竟然一整天没说话也没吃饭。

三、引导学生遇事学会忍让,减少打架斗殴和暴力

在学校,教师要经常对学生做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学会理解、学会忍让、学会换位思考,不要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发生打架斗殴事件。2013年春季学期,四年级学生杜伟(化名)由于管闲事,帮同村的一个一年级学生去打另一个一年级学生季老兵(化名),没想到季老兵也是一个经常打架的学生,而且长得很壮实,被季老兵用胳膊打了,家长之间还发生了冲突。2013年秋季学期,五年级学生张文康(化名)和石志军(化名)为一件小事发生了冲突,发生了打架事件,张文康把石志军打了几拳头,石志军还了一拳,正好打在了张文康的脸上,在张文康躲避时牙齿把腮帮里面咬破了。张文康家长找了学校,还在教师办公室哭闹,幸亏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处理及时,叫来了石志军家长,让把张文康领去医院在腮帮里面做了缝合,并打了几天点滴,才平息了这次风波。

四、帮助学生克服他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遇到的一切困难

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都有遇到困难与挫折的可能,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发展,关注他们面对挫折的态度。通过家访、学生的日记、作文等及时把握每一个学生思想的动态。当他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鼓励他们积极乐观地对待困难,努力克服困难。

目前,人类已经步入21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竞争力、创造力和健康的心理。因此,预防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疾患、矫正不良心理行为障碍、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发展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如何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篇4

关键词:诚信,教育,中小学生

一现状反映

1. 为什么失信

现代社会各种先进科技创造满足了人们的物质财富, 但很多人反被物质财富所奴役。在物欲横流及优良生活环境的压力下, 有时人们会做出一些超出原则或违背道德的决定, 这也正是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丢失的表现。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物质利益, 不少人都见利忘义, 还以此来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崇尚金钱、权势的时代, 而人们的精神及心灵世界、人生观、价值观、最初的崇高理想、远大的抱负、道德情操则被逐渐流放。

2. 学业诚信

学生在学校读书是人生重要的求知阶段, 在学习过程中, 他们可能会犯不少错。明代理学家王阳明说过:“夫过者, 自大贤所不免。”即使是圣贤, 也不可能无过失。但是, 教师应教育学生用诚实的态度对待过错, 知错即改, 不文过饰非, 弄虚作假。只有不断地改正错误, 才能超越自己, 从中吸取教训知识, 走向成功之路。

学习过程中, 犯错并不可怕, 就怕文过饰非, 抱着对错误逃避、一带而过的侥幸心理。其实犯了错, 迟早会被人发现。传说宋代奸臣秦桧与妻子王氏在东窗下密谋杀害忠臣岳飞。秦桧死后, 王氏叫道士招魂, 看见秦桧在阴间受审。秦桧对道士说:“可否代为通传我的妻子, 东窗的事已被发现了。”可见纸包不住火, “若要人不知, 除非己莫为”,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 诚信高考

目前学业失信早已充斥在各种校园。特别是决定命运的高考。2012年高考, 某些市区考点已启用身份证鉴别仪, 对考生身份证进行核验, 以防止舞弊代考事件发生。考生的违纪作弊受到处理的一律计入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 对今后的升学和就业或将产生不良影响。一旦发现违纪舞弊现象, 可拨打电话予以举报。

按照我省考试院规定, 必须对考生的身份证进行鉴别。一些市教育考试院已统一购置身份证鉴别仪, 将分发到全市所有考点, 由专人对考生身份证进行检查校验。身份证鉴别仪长约10厘米, 宽8厘米, 厚度不到4厘米, 只要将身份证插入就能在瞬间识别证件的真伪。

此外, 严禁考生携带各种无线电通信工具和具有贮存功能的电子设备进入考场;严禁考生穿校服、制服、佩戴校徽、手表和饰品进入考场。

二人际交往

在学校进行的诚信教育中, 我们应营造一种和谐的关系, 这是每一位教师所期盼的。为了营造这种和谐的关系, 教师教育学生与人交往时, 务必做到以下几点:以诚相待;以信相交;以道义相交;以平等相交。

三结合实际、具体方法

要想做好诚信教育工作, 需要注意四点:起点要低;内容要实;针对性要强;要循序渐进。

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主要是让受教育者加强对诚信的道德认知, 形成诚信的道德情感, 强化诚信的道德意志, 并外化为诚信的道德行为, 最终形成诚信人格和诚信世界观。

参考文献

[1]李桂梅.诚信的类型分析[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5 (3)

[2]王秀云.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07 (4)

[3]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 (陈昌浩等译)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48

怎样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篇5

纵观世界,许多国家由于民族问题处理不当,造成国家政局动荡,因为民族利益纷争,甚至造成国家分裂。所以,如何解决好民族团结问题,是世界各国都极其关注的问题。我国当前的民族关系主流是好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正在顺利进行。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危害民族团结的潜在因素和国内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以及国际反华势力加紧“分化”的现实危险性的存在。在一些地区和学校,由于有些人不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伤害了少数民族的感情和利益,导致的民族纠纷时有发生,对国家的团结稳定产生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确立科学的民族观,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在我看来应该在学生中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民族观,增强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促进各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和共同进步。本课题力求以马列主义观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央和国家一系列有关思想政治工作和民族工作的文件为依据,本着科学的态度,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各民族分布以及我们的党和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和原则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现阶段我国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从而增强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觉得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应该抓住以下几点:

㈠加强学习,广泛宣传,充分认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学习,统一认识,夯实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论是在内地还是在边疆,不论是在汉族地区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都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指出:“要把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旗帜,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要把维护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上述重要精神从各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在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理论学习,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不但是少数民族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当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兴衰的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这项工作。

2、积极筹备,精心安排,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面对民族团结教育研究这一全新课题,学校领导召开会议组织学习,听取汇报,并做出重要指示,使大家逐步树立起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克服各种畏难情绪,不断提高了做好此项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调查了解,摸清情况,强调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㈡强化措施,把握关键,生动活泼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具体教学中,贯彻“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的教学原则。突破教材的结构局限,结合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先从少数民族英雄人物的故事讲起。如康熙皇帝大有作为,成吉思汗驰骋疆场,图尔扈特决心东归,黎族领袖王国兴率部主动投奔共产党、为海南解放做出重大贡献等。结合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向学生介绍极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使学生体会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学生精神饱满地体味收获知识的喜悦

2、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有趣的活动是最能吸引学生的。如何设计和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体味教育的内涵并且受到鼓舞,这是我们一直关注并努力探索的重点。民族团结教育不仅体现在党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风俗习惯的传播中,更多的应体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教育实验活动中,为此,我们应该努力抓好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体育、艺术之间的结合。

在班级活动中,我们应该开展“四讲”活动:一讲祖国悠久的历史;二讲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三讲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璀璨的文明;四讲各民族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各班每学期结合本班实际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办好一期“民族团结”墙报。组织以“民族团结大家庭”为主题的手抄报和“讲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3、联系实际,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促使学生把认知转化为情感和行为。开展课题研究

全面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键在人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能否后继有人。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领导干部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与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校领导充分发挥了在思想方法上的指导作用。学校领导应该组织民族团结教育先进学校好经验介绍活动,帮助师生统一了认识,开阔眼界,提高兴趣,为民族常识的宣传,有关活动的开展以及民族团结教育成果的取得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设民族常识课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手段。学校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场所。在学校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对学生进行民族知识与民族政策的教育,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民族政策、民族风情、民族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民族政策常识课的开设,会极大地提升学生对相关民族知识的认知水平。

加强实践体验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实验证明,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和教育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如班级的主题班会、墙报、故事会、演讲等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理论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知识层次及思想觉悟,但只靠宣传学习是不能实现教育目标的。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并加以内化,才能取得实效。

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是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要求。进入我校学习的学生,大都来自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贫困山区。这些学生普遍具有诚实、朴素、直爽、求知欲望强等优点。为了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及爱国、爱家乡的观念,应当采取多种渠道进行教育。在教学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行为习惯上,注重养成教育。在日常管理中,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建立师生平等、团结、互助的和谐关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中学生将成为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中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其目的就是使青少年从小受到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逐步树立起科学民族观,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具备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素质。只要我们抓住重点、突出特色,走出一条符合地情校情的民族团结教育之路,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之花的绽放必将更加绚丽多姿。

塔依尔江•克尤木

怎样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篇6

关键词:学生;养成教育;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92

初中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学生的心理、生理在快速发展,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心理、生理在快速发展变化。

首先是学习上的变化:课程增多,难度加大。由小学的以语文、数学为核心的两门课程,转变为语文、数学、外语、地理、政治、历史、生物七门文字课程,还有体育等非文字课程,难度也较以前加大。因此,他们的学习任务较以前大幅度增加。其次是心理上也有较大的变化,变得十分矛盾。一方面他们意识到自己慢慢地长大了,即将走向成熟,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有一种小大人的自豪感。他们迫切想摆脱父母的约束,自己做主。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仍然很不成熟,在很多方面仍然不能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没有一个明确的是非观,不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即使知道有些事不能做,也无法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更没有摆脱小孩的幼稚个性。这一个阶段是一个断乳期。这一阶段的教育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他们将来是否能成人和成材。

俗话说:“教妇初来,教孩幼时”。中学阶段最重要的教育契机就是七年级。这时,他们对初中生活有新奇感和陌生感,对初中生活也充满了好奇,他们也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对教师讲的规则易于接受。这好比一张白纸,是很有希望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的,因此教师应该在此阶段对学生加强养成教育。并且如果教师培养得当,是会有很大收获的,也能让学生受益匪浅。

既然养成教育如此重要,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

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学习基本上属于被动学习,上课教师手把手地教,一遍不会,做两遍,两遍不会做三遍、四遍。一节课不懂,教师就再上一节。很多的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根本不上课,整天就是语文、数学两门课程轮流转。回家以后又有父母陪着做作业、背书。学生基本上不要自己去安排,自己去想该怎么样才能把书读好。但是到了初中一切都改变了,首先是课程增多,由原来的两门课变成了七门文字课程,再加上几科非文字课程,教师再也没有时间去反复教某一个题或某一个知识点,家人也不可能再陪读,于是那些习惯较差的同学在小学看起来成绩很好,到了初中就可能一落千丈。作为七年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就要教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听课、学会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首先,教师必须要学会观察,尤其注意孩子上课的神态:哪些孩子上课喜欢走神,哪些孩子上课有点搞小动作,玩小把戏,哪些学生不会做笔记,不跟着教师来听课。教师要根据自己观察的结果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另外,教师还可以用榜样的作用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尤其是那些习惯比较差的同学选定一名同学做自己的榜样,激励自己向他学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采用名言激励法。每个同学可以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桌子上贴一句自己喜欢的名言,遇到问题时就下意识地去看看,以此来激励自己。还可以采用优差生组合提高法,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形成竞争机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想学习,爱学习的好习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习惯养成了,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二、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学习阶段只是人生短短的一段,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会影响人的一生。一位科学家曾说过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是他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习惯。初中阶段是人生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的时期。习惯的好坏又是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我们必须在七年级阶段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在学校对教师要尊敬,与同学相处要和睦、真诚合作等。另外,还要注意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乱丢乱扔,不损坏公共财物等。这些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君不见白墙壁平添黑脚印,桌子、凳子横遭杀戮变得残手缺脚。因此,教师仍应反复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

七年级学生刚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可以说一下子由掌上明珠变成几千人中普通的一员,必须独立地去面对竞争,去面对陌生的教师、同学,去管理好自己的各种事情。他们一下子会很难适应,有的女孩子甚至会哭鼻子。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但也必须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让他们慢慢地去适应新的生活,学会自理。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叠被子、洗衣服等日常生活必须要做的事情,让他们养成自立能力,让他们能适应生活、适应社会。

四、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

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既是政治课的任务,更是教师的责任,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因此,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发现不好的苗头,如上网、早恋等,把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在班上尽量树立起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思想品德。

其实,要想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必须要言传身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行为自己首先也要做到。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讲卫生,自己就不能随手乱丢乱扔。教师要求学生努力学习,自己也必须要兢兢业业地工作。另外,要想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教师还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一次不见效就再次教育,二次不见效就三次,反反复复,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形成习惯,到那时也就无需费太多的心思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也会变得十分轻松了。

好的习惯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会伴随他们一生。七年级新生的养成教育确实至关重要。

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篇7

一、身正为范,以身作则

教师应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精神面貌、道德修养、治学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例如体育教师上课时穿皮鞋、牛仔裤、戴墨镜,却要求学生穿运动鞋裤,这怎能使学生信服。育人先育己,育人先正己,教师只有先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以自身行为去感染学生。而且体育教师终日在户外坚持上课,不论严寒还是酷暑,不怕苦与累的精神也能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自觉地将文明习惯内化为自身的需求,并使之升华为道德认识。

二、抓住时机,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由于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在不断地变化,会经常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例如:有一娇气的孩子磕破膝盖却不哭,这种情况应在课后小结时,加以表扬,鼓励其他学生也要像他一样坚强;又如,在组织班级郊游时,有个别学生将红领巾扎在腰里,这时就须严厉批评,并针对这一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再如,有个别学生纠缠打架,要及时处理,处理时一定要分清是非,做到公平公正,以理服人。

三、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1. 在耐久跑教学中渗透坚强的毅力、勇于拼搏的精神。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尤其是女生缺乏锻炼,怕长跑、怕吃苦,教师要认真地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如在耐久跑教学时,笔者采用这样的教学手段:按学生的体能分组,每组推荐一个体能较好的学生作为队长,在他的带领下按照不同的方式练习。此时各组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自觉、主动、积极地练习起来,其坚强的毅力、勇于拼搏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

2. 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教学中渗透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

在实践中实例很多,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3. 在游戏教学中渗透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游戏教学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游戏教学几乎都是集体活动,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创造了先决条件。体育游戏要求有组织、有纪律、密切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某一活动。对于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个人主义、小团体行为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正确引导,从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篇8

一、心理咨询准备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 虽然面对的是自己比较熟悉了解的学生, 但还是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咨询场所与环境。例如, 应选择比较安静的地方或房间, 并有适当的日常用品, 如饮水器具、洗脸盆、毛巾或纸巾等。另外, 老师应准备的纸、笔等, 以做咨询记录。

二、咨询关系的建立

如果老师与学生关系密切, 学生一般能向老师吐露真情, 但亦不排除学生自我封闭的情况。老师应与学生建立起互相信赖的咨询关系, 给被咨询学生留下好印象, 并向学生保证遵守咨询原则, 保守秘密, 取得学生的信任。

三、咨询过程中的基本技能

1. 倾听的技术。

咨询过程中是以倾听开始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咨询, 主要形式是谈话。所以, 首先要学会倾听的技术。倾听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细心倾听本身即是一种治疗。要想说服别人, 为别人提供帮助, 就首先要听别人讲。因此, 要对学生的讲话有兴趣, 态度诚恳, 听其弦外之音。在倾听过程中一般不要做评价或道德判断, 特别是不要打断对方的谈话, 但要有反馈, 做出言语的或非言语的反应, 通过简单的口头应答或表情动作以表示接纳、理解。

2. 询问的技术。

在谈话的过程中, 学生可能有一些思想顾虑为不愿讲出全部缘由, 或可能不知哪些内容对心理咨询者有用而舍本逐末, 忘记重要内容, 也可能心情紧张而不知所云。这时, 老师应通过启发诱导而使谈话向自己所需要的方向进行。这种询问方法主要有开门见山法、间接法、迂回法等, 要尽量避免判断性评价和追究性表述。

3. 回答与释义。

在学生讲述一些问题时, 老师应明确对方告诉你什么问题并做好应答准备, 尽量使用简短的话做简单的应答使交谈流畅、自然。注意过渡性语言的使用, 避免交流处于沉默状态。同时, 要使用释义性语言, 当对方表达不清时, 要尽可能用简单的话语把对方的目的表达出来, 这也让对方感到你已理解他。

4. 沉默现象的处理。

在交谈过程中, 沉默现象经常发生, 老师应把握沉默的性质和原因, 打破沉默。交谈沉默主要有创造性沉默、自发性沉默和冲突性沉默等形式。创造性沉默是来访者在交谈过程中对他自己刚才所说的话、所体验到的感觉的一种反应。这时咨询者一般不要说什么, 等待并注视对方, 以示了解对方的思维活动, 并以自己非言语性行为为对方提供所需要的时空。自发性沉默是一种对方不知说什么好的情境。这时老师应判断其沉默的性质, 打破沉默, 让对方告诉你他在想什么。冲突性可能是由于害怕、愤怒或愧疚而引起的情境。面临这种情境, 老师要以真诚的态度与学生相处, 表达自己的想法, 并利用沉默, 打破僵局, 使交谈正常进行。

5. 观察的技术。

心理咨询过程中, 老师应注意对学生面部、身体姿态、手势等的观察, 以了解学生的心理。面部表情的变换是心理变化的反映, 老师应根据这种变化而转移话题。身体姿态在信息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 借助于手势与身体姿势可以表达惊奇、苦恼、愤怒、焦虑与快乐等各种情绪。老师要注意躯体语言对口头语言的补充。另外, 还要对学生的总体印象做出分析和判断, 以此补充对其内心世界的认识。

四、咨询记录技能

在咨询过程中, 要对学生的有关问题进行记录, 以便总结分析。记录是在交谈过程中进行的, 要做好记录与交谈的注意力分配。为做好记录, 应该有早期记录准备, 事先制定好记录表格或询问内容项目。记录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 来访者的基本情况。

其中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年级、住址、身体状况、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品性表现、人际交往、个人简历等。

2. 家庭背景。

包括家庭成员的性别、年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内部关系、健康状况等。

3. 个人发展情况。

主要是心理发展情况, 如从小生活的环境、早期经历、家庭重大事件、学习中的重大事件等。

4. 问题的性质。

主要包括目前学生要咨询的问题的性质、产生经过、发生原因、对问题的态度等。

五、咨询指导技能

老师通过与学生交谈, 对问题进行诊断分析, 把握问题的症结, 为来访者做好问题分析, 并制定咨询目标, 进行咨询指导或转诊治疗。

1. 明确咨询目标。咨询双方要明确目标, 分析问题的成因, 制定咨询计划, 实施计划。

2. 实施咨询方案。

在明确咨询目标, 制定咨询计划的基础上, 根据具体方案实施计划,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指导训练方法, 并指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3. 做出总结。

对本次咨询情况做出总结, 确立下一步的努力方向。若不能解决该问题, 则建议学生转诊。

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篇9

一、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一位英国教育家说:“事实上, 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功于自己的习惯。”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 你播下思想的种子, 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由此可见,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将终身受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恪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其目的是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文明礼貌、生活、劳动及卫生习惯, 敦促其从小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 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学生要做到“细心、耐心、热心”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少年儿童。他们年龄小、好奇、爱动、判断是非的能力差, 说错话、做错事, 是他们常有的事, 进步了又后退, 这样的反复也是难免的。我们要特别关心他们的成长, 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第一, 要细心, 对学生情况的观察要细心。要善于观察儿童的细枝末节的变化, 分析思想动向, 考查学生这时在想什么, 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第二, 对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帮助他们进步要耐心。不要怕麻烦, 不要怕反复。即使是顽劣学生, 只要我们持之以恒, 不断反复地去指导, 也是完全能够收到效果的。第三, 对待学生, 特别是对待后进学生, 要热心。在长期工作中, 使我深深体会到, 一个缺点再多的孩子, 身上也有很多积极因素, 作为教师, 不能歧视他们、疏远他们, 而是满腔热忱地关怀他们, 亲近他们, 主动地接近他们, 做他们的朋友, 和他们打成一片。

三、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

1. 通过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的中队会。队会要求同学们自己设计版面, 自己组织材料, 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实施, 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陶冶, 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各班的中队会召开得有声有色, 生动活泼, 均收到了最佳的教育效果。

2. 通过周一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按《国旗法》规定:“每周一和重大节日都要升国旗。”通过规范的升旗仪式训练, 同学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国家的尊严;仰望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他们心中油然而生对革命前辈的崇高敬意;再加上国旗下慷慨激昂的诗朗诵, 使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体验到和平的幸福, 祖国的富强。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共产党, 从小立下宏伟的志向, 发奋学习, 锐意进取, 长大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3. 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利用3月5日“学雷锋活动日”上街搞宣传, 对学生进行“学习雷锋,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利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 对学生进行“缅怀革命先烈, 继承革命传统”的教育;利用“五一劳动节”大扫除, 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教育;利用“七一”党的生日召开“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做跨世纪的接班人”中队会, 歌颂党的诗歌朗诵会, 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利用9月10日教师节, “对老师说句心里话”, 对学生进行尊师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内容丰富的基础性教育。社会要发展, 教育要进步,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势在必行, 是教育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 才能对学生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 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健康、愉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中发[1993]3号) 中共中央1993年2月13日印.

[2]新课程理念.

[3]吴颖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国妇女出版社.

[4]《国旗法》.法律出版社, 2003年1月1日.

如何对孤儿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篇10

孤儿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程, 因为它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它的质量不仅关系孤儿的命运, 还关系我们国家的健康发展。对于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孤儿, 学校不仅培养他们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 更重要的是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灵魂。也就是说孤儿教育的目的是让他们成为健康的社会人, 成为具有较高心理素质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人。只有这样的个体才能应对挑战,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孤儿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的老师, 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塑造健康的思想品格, 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在短短一年多的孤儿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常常会听到、看到一些令人深思的声音和现象。随着国家对弱势群体关注度的加大, 学生在吃、穿、住、用等方面的待遇越来越好,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孩子们, 按理说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心怀感恩, 励志成才。可现实却是, 一些孩子觉得国家供养自己上学是应尽的义务, 受之心安理得, 甚至在得到爱心人士的捐助时, 会因为不合自己的心意而抱怨;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随手倒掉不喜欢的饭菜, 扔掉吃了一半的水果, 不珍惜学习用品, 随意浪费纸张, 随意破坏公物;在课堂上, 当别的同学回答出错时, 总会听到一些嘲笑的声音;当一个身体有缺陷的学生犯错时, 总会听到各种谴责和奚落的声音。每每听到、看到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和现象时, 我都会思考: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是什么让他们变得如此冷漠、自私, 如此不懂珍惜、不知感激? 具有如此心态的孩子, 能够努力学习, 踏实做人吗? 将来能够适应社会, 获得幸福吗?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 我意识到:孩子冷漠、自私、脆弱等人性弱点的形成, 关键在于缺乏对他人、社会、自然和负面经历的感恩心态。也就是说缺乏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 识、情怀和行为。而这种感恩正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 是做人的支点。我们的教育想要让学生成为拥有健全人格和健康灵魂的社会人, 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需要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 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 对其实施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教育, 最终使他们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而在走出校门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孤儿教育工作者如何对这些经受过人生不幸考验的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呢?

二、孤儿教育方法

1.引导学生 正视不幸 , 感恩不幸 , 提高学生对生命意义 的认识, 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灵魂。我们学校的学生是一群特殊的孩子, 有的刚出生就因为身体上的缺陷而被遗弃;有的父母中的一方因病或事故而离开人世, 另一方由于承受不了打击而离家出走或者抛弃孩子;有的由于父母服刑, 老人丧失劳动能力, 不能抚养……总之, 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幸的经历, 要让他们心中充满爱, 学会感恩, 必须引导他们正视不幸, 提高他们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最终感恩不幸。因此我经常召开“欣赏生命”、“感谢父母”、“我爱我‘家’”、“我们都幸福 ”等系列主题班会 , 让学生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懂得个人的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支持的结果, 加深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尊严及意义的理解和体会。给他们介绍一些在困境中不放弃, 并最终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人士的文章;推荐一些诸如“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 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等励志名言。经常利用班会、晨会对学生进行“正视现实, 改变命运”的教育, 教会学生正确对待人生中的不幸。让他们意识到不幸的身世是上帝对他们的考验, 是人生的可贵财富。它让我们有幸相聚在这个充满爱和关怀的大家庭里。正所谓“失之桑榆, 收之东隅”, 我们应该心怀感激。

2.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渗透,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犹如心灵的泉水, 它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让生命充满生机, 遍洒阳光, 让我们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感恩来自心灵, 不假外求, 近在咫尺, 关键只在一念之间, 也就是感恩意识。它并非与生俱来、生而知之的, 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 使受教育者形成感恩心态、品质和责任。因此, 在具体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感恩教育教学资源, 从各个角度, 多层面地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 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例如教学《为了五美元的礼物》一课, 我设计了“小鲁本为什么要在母亲节那天送给母亲一件礼物”的问题,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 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各自的感受。学生经过反复阅读, 找出这样一段文字“母亲的家务事似乎永远也做不完。日复一日, 她总是在那破旧的缝纫机上缝缝补补……全家人健康、幸福, 就是她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企盼了”。他们从这段文字中, 感受到鲁本对母亲的辛劳的理解和感激, 懂得“感恩”是一种回报, 是一种享受别人的付出给自己带来恩惠时心存感激的表示, 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再如在教学《花边饺子里的爱》一文时, 我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母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和不计回报的付出。在学习《文天祥》、《詹天佑》等课文时, 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热爱祖国、精忠报国的情感……总之,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感恩素材, 让学生感受感恩的内涵, 引导学生好好赏析, 进行情感熏陶, 激发他们的人生感悟。

3.在活动中 , 诱发感恩 行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 , 经常会遇到一些值得纪念、有教育意义的节日, 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时机。可以在特定日子, 如教师节、中秋节、感恩节、圣诞节、元旦、春节等节日来临之际, 举行大型感恩活动:教唱感恩歌曲, 组织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出感恩教育专题黑板报和墙报。同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特有的、力所能及的方式对老师、亲人或者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激之情。 比如亲手做张贺卡, 写一封感谢信, 亲口说声“谢谢”等。我们学校经常有一些慈善人士举行活动, 我们要求学生在接受爱心人士的资助时, 要真诚地说声“谢谢”, 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刻苦勤奋, 以回报他们的爱心。在班级举行“爱心结队帮扶”活动, 当班里某位同学遇到困难时, 大家伸出援手帮他渡过难关;在某位同学生病需要照顾时, 能主动帮助。这些虽然都是一些小事, 但通过这些活动, 可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 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这些“感恩活动”让孩子们拥有了深刻的体验, 心中蓄满了深深的感恩情结, 释放出了积蓄已久的感恩之心。

小议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保护 篇11

一、增强工作责任心,牢固树立教育保护意识

无论在哪个行业,决定一个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都不是技术,技术到了一定的程度大家都是一样的,能分出高下的是人的心——爱心、信心和责任心。这“三心”也是教师应具各的职业道德。校长和老师多一分责任,学生就会多一分安全;工作中多一分细心,学生就会多一分呵护。

教师要熟读各种教育法规,特别是《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儿童权利公约》等,牢固树立依法进行教育保护的意识,树立科学的全面的安全教育新观念。传统的狭义的安全观,仅认为教育学生不要打架,不要携带管制刀具。这种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狭窄性已不合时宜。新的安全教育管理观是指避免一切可能直接或间接会对学生身体、心理、学习、财务构成威胁的因素。在新安全观的指导下,教师要坚持防范为主的方针,要不断丰富自身安全教育管理知识、积累警示素材、更新教育手段和技能。

二、依据未成年人年龄特点,实施有效教育保护策略

灾害和危险本身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知和无知。在毫无灾患意识,没有自救能力的情况下遭遇意外,才是真正的危险。要使我们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学会自己保护自己。为此学校应做到:

1.开设一些学生自我保护课程,使学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学到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比如:意外事故的逃生避险及自救互救训练,水中自救互救技能训练安全知识教育,防毒、防爆、防辐射、防污染的安全防护教育,乘车(船)、飞机、游园、登山、野炊、过铁索桥等安全教育。

2.深刻研究和把握学生易发生安全问题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安全教育、安全预防的科学性。主要是教师要懂得学生易发生安全问题的时间段、地点以及学生的自身行为。对于课间休息时、放学途中、体育课等时间,学生宿舍、校外等地点,学习困难、纪律较差、性格内向、单亲家庭等学生尤其要引起教师的关注。

3.加强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引导家长提高心理素质,科学施教,关心孩子的心理动向,不溺爱孩子,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开展工作。同时教师要树立证据意识,对于学生的请假字条、留言条等要学会保留,对缺课学生做好记录,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三、落实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形成共同教育保护机制

中小学校的安全管理关系到中小学生和少年兒童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明天和未来。学校要高度重视管理工作,应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工作制度,把学生的安全管理摆在首要位置,确保中小学生安全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安全、文明的和谐校园。

1.建立安全检查制度,确保学校的校舍、场地、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并按制度要求对其进行经常性的维修和检查,以便及时排除事故的隐患。

2.建立严格的卫生制度,避免外来因素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事实证明,只要建立严格的卫生制度和提高防范意识,就不会发生卫生上的伤害事故。

3.建立卫生保健制度,防止体质特殊的学生在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意外伤害。

4.建立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的安全检查制度,以便及时修复或处理损坏器材,防止体育运动中伤害事故的发生。

5.建立学生活动前安全教育制度、安全防范值班制度,医疗卫生安全制度、后勤管理物业供应安全制度等,使事故防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四、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维权意识

传统的学校法制教育,一般仅仅局限于要求学生遵章守纪、不违法乱纪。新时期的法制教育,除了坚持对学生加强遵守法律法规、公共道德的教育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法律地位,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作为一个公民、作为一个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要使学生明白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要获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自重,要尊重他人;要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健康的人格,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树立全面的法制观念,做一个守法的合格公民。

五、营造师生积极心态,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做到教学民主,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者,而不要做学生心理伤害的制造者。

1.努力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的环境,让学生有个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空间。这不仅有益于学生身体健康,还能够通过美化校园和班级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好好学习。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篇1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促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对身体健康以外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视,对心理健康的内容人们逐步得到了认识和了解,现在各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纳入正式的教育范围,健康的心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大思想教育的工作力度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实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依靠广大教师的辛勤劳动和不懈的努力,教会学生如何调节自我心理,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形成不良心理的原因,掌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的方法。现在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很多,如:有些家长的不良行为影响着学生,爱贪小便宜或者嫉妒别人有好的东西而自己没有;还有的从电影或录像片中学来的坏习惯,年龄大的学生欺负年龄小的,身体强壮的欺负身体瘦弱的,这些已在学生心灵深处形成了隐患,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极为不利,造成了有的学生怕出门、怕上学、怕讲话。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形成不良的心理,因此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因材施教,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用爱心、细心、耐心关怀学生和教育学生,要随时与学生家长联系,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从正面引导学生,加强对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的思想教育,激励那些具有良好心理健康素质的学生,让他们更上一层楼,为班集体、为社会奉献力量。

二教师用自己的真爱影响学生,使其树立良好的健康心理

教师不但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把自己良好的心理信息传递给学生,不但要善于热爱和关怀学生,而且还要学会如何了解学生的心理,做到与学生进行愉快的心理互换交流。教师要对学生真心爱护,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极为不利,学生往往会多疑、对人怀有敌意,容易形成对别人感情冷漠、自暴自弃、愤怒等不良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师只有真正地关怀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才会对教师的教育愉快地接受,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基础,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心理前提,更是转化具有不良行为学生的首要条件。有不良心理行为的后进生,他们在心理上较空虚,比较敏感,戒备心理较强,他们往往认为周围的学生看不起自己,误认为被老师和学生轻视而厌弃自己,只要教师真心实意地对待他们,他们就会逐渐消除不良情绪,会信任关心他们的教师和周围的同学们,只要信任和理解了老师对他们真挚的爱,他们才能接受教师的教育,才能尽心尽力地按教师的正确引导去做,并不断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才能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积极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让学生的身心发展逐步走向和谐和全面

上一篇:Web安全网关下一篇:缩短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