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毕业论文(精选12篇)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 篇1
1 毕业实习的性质
毕业实习是在学生学完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上展开的, 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毕业考核的成绩之一。同时,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次实习, 是学生参加工作前的一次较长时间的岗位顶岗实习, 对缩短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期以及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将有很大帮助。毕业论文是毕业实习实践的理论总结, 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来锻炼学生归纳能力、经济及调查报告的写作能力、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等综合能力。
2 毕业实习设计
2.1 目标设计
毕业实践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 侧重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具体来说有以下能力:
(1)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强化实际工作的知识技能训练, 加强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文书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科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敬业、创业和合作精神, 增强劳动观念; (4)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总之, 通过毕业实践使学生尽可能地将本次实习与今后的就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为毕业后顺利投身工作岗位并融入社会作好准备。
2.2 内容设计
毕业实践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去各类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公司实习;二是根据实习进行毕业设计。
3 考核方案设计
3.1 考核的具体方案及实施步骤
毕业实践环节的考核主要结合毕业实习表现、毕业设计的过程及书面资料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评价, 注重过程和结果的考核, 具体如下:
3.1.1 毕业实践考核情况
3.1.2 毕业设计情况
(1) 毕业设计各类型的要求。
以赛代论文。
在开题阶段可以申请, 由专业委员会批准即可。
创业方案。
选题范围与物流相关的即可, 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公司基本情况、组织架构、经营范围、市场分析、未来的规划等。
毕业论文。
①方案由封面、目录、摘要、正文、结语、参考文献、致谢七个部分组成;
②正文要求:结构合理, 思路清晰, 内容充实、无错别字、字数10000字左右;
③格式具体要求见管理学院范文。
(2) 毕业设计考核情况。
3.2 成绩评定标准
3.2.1 毕业实践的成绩评定
毕业实践成绩=实习单位评价×0.3+实习报告×0.4+实习心得×0.3
成绩对应级别:
优秀:90分以上, 良好:80分-89分, 中等:70-79分, 及格:60-69分。
说明:
(1) 实习单位评价成绩折算。
优秀:90分以上, 良好:80分-89分, 中等:70-79分, 及格:60-69分。
(2) 实习报告分数。
90-100分:认真撰写实习心得, 分析与处理问题水平高, 撰写的毕业实习报告内容充实, 字数2000字以上。
80-89分:认真撰写实习心得, 分析与处理问题水平较高, 撰写的实习报告内容比较充实, 字数2000字以上。
70-79分:基本认真撰写实习心得, 有一定分析与处理问题水平, 撰写的实习报告内容基本达到要求, 字数2000字以上。
60-69分:能撰写实习心得, 撰写的实习报告内容大部分达到要求, 字数2000字以上。
0-59分:有下列情况之一为不及格。
①违反学校、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
②不联系、不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
③工作不认真、不负责, 受到实习单位处分;
④实习心得不完整 (少于1/2) , 实习报告字数低于2000字。
(3) 实习心得。
按时提交, 字数400字左右, 即可得满分100分。
3.2.2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
(1) 毕业论文及创业方案 (百分制) 。
成绩=开题报告×0.3+任务书×0.05+毕业论文/创业方案×0.65
成绩对应级别:
优秀:90分以上, 良好:80分-89分, 中等:70-79分, 及格:60-69分。
说明:
开题报告满分100分=语言表达30分+PPT制作30分+态度30分+按时交开题报告10分;
任务书满分100分, 书写清楚, 按时提交可直接得分;
毕业论文/创业方案满分100分=思路清晰20分+语言通顺20分+结构合理20分+内容充实、真实20分+格式正确20分。
(2) 以赛代论文成绩 (百分制) 。
成绩=参赛资料×0.05+赛前准备、赛中表现×0.3+竞赛方案×0.6+竞赛成果×0.05
成绩对应级别:
优秀:90分以上, 良好:80分-89分, 中等:70-79分, 及格:60-69分。
说明:
参赛资料满分100分, 资料完整、整洁, 报名表, 参赛函等, 即可得分;
赛前准备、赛中表现满分100分, 竞赛指导老师进行评价打分;
竞赛方案满分100分=思路清晰20分+语言通顺20分+结构合理20分+内容充实、真实20分+格式正确20分;
竞赛成果满分100分, 提交获奖成绩及荣誉证书复印件, 即可得分。
4总结
物流管理专业是经济类专业之一, 对于专科学生来说, 毕业设计不能侧重研究型, 而更多的是培养其职业技能, 运用专业设计来对其大学三年来的专业知识进行一次综合的考核。这种通过对教师和对学生进行分组做毕业设计, 一解决了指导教师工作量大, 指导质量不高的问题;二则分不同的类型, 通过小组在毕业离校前完成, 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证明, 这种毕业设计的改革值得参考和借鉴。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 篇2
通过这次实习,我明白一个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到实际中去,才能真正认识理论其中的意义。在这将近一个月的实习期中,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明白的知识道理,并且能够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上。非常感谢XXXXXX公司和学校能给我这个难得的机会,此次实习让我收益匪浅。并且为我将来的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实习期里,我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我认为此次实习收获可分为两部分。
首先是我对我本身专业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参加实习之前,我对物流的认识仅仅局限于字面上的意思,对书本上的知识了解不深且不明白,对具体的专业工作认识也不清楚。所以,试用期中如何去认识、了解并熟悉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便成了我的当务之急。
记得当初师父刚带我的时候说:“你现在什么都不懂。”并且在一段时间内没让我去实际操作,只是让我对一些课本知识和物流资料进行深度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让我对其他工作人员工作时的工作方式细心观察。通过理论学习和日常工作观察积累使我对物流的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我们公司是企业的聚集地,各项政策对入园企业每个员工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今的物流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有着重要因素和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之一。但在我国,物流发展普遍较晚,并且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单以石家庄为例,润丰物流园是石家庄市内的重要城市配送中心,但由于市内交通不便利的因素,在运输效率上远远低于实际操作。我所在工作部门属于公司的收货部,收货的关键控制点为送货车辆排队等候,经收货员工同意才允许进入收货区域,大门应及时关闭;按采购提供的到货情况表预先收货;注意检查是否是本商场的订货及是否过了订单取消日期;验收内容包括:商品质量、条形码、保质期和数量;应按订货单位收货,收货数量不允许超过订单数量;有质量问题的商品应拒收,由供应商立即带回;不能录入系统的商品不允许进入商场销售
其次就是人际关系上认识的成长。工作上不存在“单干”,人际关系搞不好,你很难在办公室立足。所以说在单位工作,人际关系很重要,我闲暇时候总结以下几条心得,欲与自省:
1、学会换位思考;
2、学会适应环境;
3、学会大方;
4、学会低调;
5、嘴要甜;
6、有礼貌;
7、言多必失;
8、学会感恩;
9、遵守时间;
10、信守诺言;
11、学会忍耐;
12、有一颗平常心;
13、学会赞扬别人;
14、待上以敬,待下以宽;
15、经常检讨自己。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 篇3
毕业论文作为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能够起到检验学生对本专业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体现的是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毕业论文也是学生获得毕业证的依据。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有效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养,从而更好的服务社会。本文作者结合所任教的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求能对以后的教学起到改进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2.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首先面临的是认识方面的问题,很多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缺少严谨的态度,认为论文写作就是完成学校布置给的任务而已,没有意识到毕业论文是对3年来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更没有意识到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提高自己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身认识方面有偏差,因而写作的积极性不高,加之毕业论文的写作需要在校外实习的过程中完成,平时忙于实习工作,部分学生甚至将毕业论文的写作看成了一种负担,消极应对,等到临近五月份的毕业论文答辩,才匆忙的东拼西凑赶时间写论文。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严重影响着所撰写的论文的质量。
2.2论文选题空泛,逻辑结构混乱
学生在论文选题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选题较为空泛。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方面的要求是结合自身所实习的企业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找出企业的问题,并给出自己的建议和对策。换言之,学校对学生论文的要求是紧密联系所实习的企业,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所实习的企业解决问题。而学生在选题方面经常出现“我国”以及“某某企业集团存在问题分析”等字样,选题过于空泛,没有落实在某个具体的点上,部分学生所实习的单位是集团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并未从子公司着手,而是从集团公司的角度来着手写作,这种选题远远超出了专科学生的能力范围,导致写出的论文空泛没有具体的实例支撑。
另外,在论文的逻辑结构方面构架较为混乱。通常论文的写作是先提出问题,接着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1]。部分学生的论文写作没有遵循这个思路,论文逻辑架构混乱,例如在分析某个问题的时候,对问题的分析浅尝辄止,分析不到位,重点落在了表述解决问题的对策上,使得解决问题的对策部分没有内容可写,又重复了前面分析问题部分的内容。逻辑结构混乱。
2.3论文格式安排不当
学生在毕业论文的格式方面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概况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图表方面。对于文章中的出现的图和表均要有正确的标识,图标一般出现在所绘制的图的正下方。可用“图1-1 XXX”或“图1 XXX”等字样表示,学生往往有图但是无图标,另外虽然有图标,但是只标出了“图1-1”或“图1”等字样,没有将图的内容标识出来;对于表也存在着表的表头标识不恰当的问题,表的表头一般放在表的正上方,用“表1-1 XXX”或“表1 XXX”等字样来表示,学生大都缺少表头或是表头不全。除过图和表的标识问题,图和表的绘制也不够美观,跟周围的文字极不协调,缺少美感。
其次表现在论文排版方面,学生毕业论文排版中存在着字体不统一,段落间距不统一,字符缩进不统一,字符底纹不统一等问题,另外错别字也是频频出现。这些问题反映出了学生对word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不够熟悉,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在论文的排版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多,做的不够细致。
再次表现在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格式标识方面,每种类型的参考文献都有特定的英文字母来标识,例如书籍专著类用M标识,期刊文献用J标识,学位论文用D标识等,学生往往将不同类型的参考文献的标识混淆,导致标注错误。另外在参考文献的排列方面,一般先是作者名称,接着是专著名称或者文章名称,再下来分别是出版社以及出版日期等。例如“[1]董向红,汪丽.第三方物流[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学生由于疏忽不熟悉此排序,导致排序出错。
2.4论文措辞用语不当
毕业论文的人称必须用第三人称表述,不能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表述[2]。而学生在论文中经常会出现诸如“我们公司”或者“我们的产品”等字样,不符合论文的人称规范,同时多数没有按照学术论文的规范进行遣词造句,而是口语化、网络用语以及感叹句或疑问句频出,例如某同学在描述仓储管理方面的问题时,出现了“一大群老鼠在仓库里流窜”等口语化字样。以上都是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常出现的不当之处。
3.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提到的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加以解决。
3.1在平时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论文的写作训练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一般在每学期都安排有时间跨度不等的实践实训教学。在实践实训任务结束后,教师可以恰当的安排给学生一篇小论文的作业,要求学生将实践实训中的所得撰写成小论文,并计入实训总成绩中。经过平时的多次的小论文的撰写以及老师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为将来的大三毕业论文做好铺垫。
3.2开设针对毕业论文写作的专门的课程或讲座
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针对即将离开学校去企业实习的大三学生仅进行一次实习动员,其中顺带的介绍下毕业论文写作的大概要求,而不是专门开设课程或讲座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指导。致使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面临诸多问题。学校可以考虑针对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开设关于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课程或是讲座,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以及论文的格式要求、论文的遣词造句直至排版设计等进行详细的指导和介绍,以此帮助学生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能力。
3.3加强论文写作的过程管理和考核
在毕业论文的指导和写作中,学院应对论文指导老师和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对论文各阶段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例如在论文的准备阶段,先是确定论文的选题和方向,进而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对学生上交的开题报告以及指导老师的指导记录应进行全检或抽检,并做记录。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的指导记录以及学生论文的进展同样的要上交材料,这样可以有效的监督,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有此措施,但大都流于形式,执行不到位。常见的情况是在(下转第180页)(上接第175页)答辩之前仍有部分学生论文只写了一小部分甚至未开始写作,匆忙的从网络上复制他人的论文成果粘贴到自己的论文中。所以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平时不写作,临时突击论文的情况发生[3]。
在最后的论文答辩环节,学校应要求学生上交第三方的论文相似度检测报告,这样可以杜绝论文随意抄袭现象。另外在答辩的过程中,答辩组的老师要严格把关,给出论文的答辩成绩。对于答辩不合格的学生,要求其对论文进行修改直至合格然后才可安排其进行二次答辩。
4.小结
高等院校学生的毕业论文反应的是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隶属于高等院校的高职高专院校当然也不例外。本文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从对毕业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论文选题空泛、逻辑结构混乱;论文格式安排不当以及论文措辞用语不当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期望能帮助学生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能学以致用,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科]
【参考文献】
[1]曹光求.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3(8):125-126.
[2]包学雄.指导文科类高校毕业论文的几点认识[J].广西高等教育,2002(4):70-77.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 篇4
对于每一个即将告别校园走上职业生涯之路的物流类专业毕业生来说, 都面临着不可逃避的选择。如果说从小学到大学, 你一直是在一条惯性轨道上行驶, 你现在仍然要向前行驶。首先是你的一次职业方向选择, 同时你也面临着招聘公司的残酷选择。你要得到好职位, 就要奋进, 就要力争。如果你上大学的学校甚至所学专业还令你有些遗憾, 那么在职业的选择中如果走错这一步, 或走慢半步, 你又将迎来一个抱憾终生的没有选择的选择。有人说, 我是优秀生, 我有名师推荐;还有人自恃有门路, 可以想去哪就去哪。但是你知道最正规的职业生涯是哪条路吗?
物流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路线, 基本可以归结为三种模式:N股、B股、A股。
◎N股:
实际上最“阳春白雪”的职业生涯路线图, 不妨称之为N股。这条路线是极少数精英青年在经历了艰辛的拼搏后才能追求到的“黄金路线”。
◎B股:
国内大学物流类本科或研究生毕业, 或加入国内知名物流企业, 或考取名牌商学院, 常见的职业生涯模式。
◎A股:
A股之路是比较常见的职业生涯模式, 容易实现, 保险系数高。
物流类专业毕业生在选择生涯路线时, 首先要对自己有深入切实的自我认识。
你的优势, 及目前已表现出来的能力与潜力所在
☆1.你学习了什么
在校期间, 你从专业学习中获取些什么收益?实习经历提高了哪方面知识和能力?在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 知识学习、运用能力越来越引起用人单位的重视, 因而要注意学习, 善于学习, 同时要善于归纳、总结, 把单纯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智慧, 为自己多准备后备能源。这样, 也许你短时期内感觉不出自己的收获, 但你在潜移默化中不自觉的修养了自我。
☆2.你曾经作过什么
即你已有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如在校期间担任的社会工作, 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就及工作经验的积累等。经历是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往往从侧面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潜力状况, 因而备受招聘单位的关注, 同时这也是自我简历的亮点, 绝对忽视不得。要提高自己经历的丰富性和突出性, 你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尽量与职业目标相一致的工作项目, 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 这样才会使自己的经历更有说服力和竞争力。
☆3.最成功的是什么
你做过的事情中最成功的是什么?如何成功的, 是否自己能力所为?通过分析, 可以发现自我优越的一面, 譬如坚强、智慧超群等, 以此作为深层次挖掘个人能力的动力之源, 形成职业生涯路线选择的有力支撑。
你的弱势:目前的不足或能力的欠缺
☆1.性格的弱点
人无法避免与生俱来的弱点, 这就意味着, 你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 是你力所不能及的。卡耐基曾说, 人性的弱点并不可怕, 关键要有正确的认识, 认真对待, 尽量寻找弥补克服的办法, 使自我趋于完善。注意多安下心来, 跟别人好好聊聊, 看看别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 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找出其中的偏差并弥补, 这将有助于自我提高。
☆2.经验或经历中的欠缺
由于自我经历的不同, 环境的局限, 我们无法避免一些经验上的欠缺。欠缺并不可怕, 怕的是自己没有认识到或不懂装懂。正确的态度是, 认真对待, 善于发现, 并努力克服和提高, 你可以打出“给我时间, 我可以做得更好”的旗号。认识到自己的“所能”是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所不能”, 这可以减少自己犯错误的几率。
其次, 要客观分析社会形势。
物流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大概可分为3个层次, 一是战略型物流人才, 二是管理型物流人才, 三是技能型物流人才。
一般说来, 战略型物流人才是指具有较强的战略判断和把握能力, 能够敏锐地发现市场的变化, 需要从事企业发展方向研究的高级管理和研究人才。高层次物流人才的特点是通晓物流活动全局, 具有前瞻性思维, 熟知至少一个行业或一种模式的物流理论与应用, 能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趋势。
管理型物流人才是指系统化的物流管理人才, 在企业中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调节工作, 其特点是精通现代物流商务活动, 同时具备足够的物流技术知识, 善于提出满足物流活动需求的方案。
而技能操作型物流人才是指在物流企业中从事设备的操作、维护, 物流信息搜集、加工、整理, 企业配送中心管理和经济核算, 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报关等从事具体工作的中初级实用型人才。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在物流企业、港口、海关、货运公司、商贸企业等就业, 就业前景良好。今后一段时期, 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 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以及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将更吃香。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 缺口达60余万。据了解, 目前最为抢手的物流人才, 是那些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 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型人才, 他们的年薪最高可达100万元。
物流类专业毕业生在选择生涯路线时, 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
◎我想往哪一路线发展?主要考虑自己的价值、理想、成就动机等主观因素, 以便确定自己的目标取向。
◎我适合往哪一路线发展?主要考虑自己的性格、特长、经历、学历、家庭影响等一些客观条件对职业路线选择的影响, 确定自己的能力取向。
◎我可以往哪一路线发展?主要考虑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与经济环境、组织环境等, 确定自己的机会取向。
◎哪条路线可以取得发展?选择自己希望和适合的发展道路后, 进一步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因素, 判断自己的这条职业目标的实现路线是否可以取得发展。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篇5
要求:以下题目仅供参考, 也可另拟,但要尽量符合专业要求,并尽可能不出现两人题目完全一致的情况。
1)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6)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7)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8)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
9)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
10)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
11)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1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
1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
14)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15)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16)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7)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8)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
19)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20)RFID应用案例研究
21)某企业ERP实施方案分析
22)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
23)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
24)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
25)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26)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27)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
28)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9)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
30)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
31)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32)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
33)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
34)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
35)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
36)企业生产物料的合理采购及存储
37)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38)运用物流成本进行企业物流决策
39)商业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40)物流行业客户满意度研究
41)物流客户服务策略的制定
42)某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分析
43)企业物流作业流程的再造与控制
44)医药品储备应急物流研究
45)医药储备问题研究
46)农业供应物流研究
47)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
48)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
49)农业销售物流研究
50)建设项目物流管理模式的比较
51)印刷行业物流发展战略
52)汽车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53)企业销售物流研究
54)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55)敏捷制造与精益制造中的物流管理比较
56)市场营销渠道组合与物流模式分析
57)企业物流资产经营模式分析
58)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59)物流外包决策分析
60)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探讨
61)第四方物流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
62)我国物流企业策略创新研究
63)某地区物流发展史研究
64)物流产业发展初探
65)第三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66)城市物流需求分析
67)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与物流需求研究
68)物流设施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69)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70)循环经济条件下逆向物流体系的建立
71)废弃集装箱的收集、加工与再生
72)绿色包装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73)政府行为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74)试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75)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探讨
76)试论提高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率的途径
77)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运输的探讨
78)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探讨
79)试论流通加工对物流合理化的影响
80)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对策
81)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82)河南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问题研究
83)B2C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流配送研究
84)C2C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85)连锁超市生鲜食品配送模式研究
86)中原城市群物流一体化问题研究
87)河南省农村物流体系问题研究
88)现代物流金融创新模式探析
89)浅析GPS/GIS系统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90)浅析我国城镇物流的发展趋势
91)我国食品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2)供应链系统中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研究
93)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选择问题研究
94)VMI思想在连锁零售业中的应用
95)应急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流程研究
96)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及其缓解策略研究
97)中国物流园区招商问题及解决方案
98)灾害救助中的应急供应链管理研究
99)浅析突发事件环境下的物流应急体系建设100)中国汽车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前途
101)绿色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102)我国物流业发展与布局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103)关于社会大物流合理化之探讨
104)物流园区规划与运作模式研究
105)河南省物流产业发展探究
106)xx邮政物流开拓农村物流市场策略研究;
107)建设xx农村现代物流体系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分析 108)河南省发展物流业的区位优势研究
109)试论物流企业企业文化的关键作用及构建110)目前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及发展方向
111)安阳地区商业零售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调查分析 112)区域经济对物流发展的影响分析
113)安阳地区物流市场发展调查分析
114)浅析物流企业成功实施CRM的关键因素 115)连锁超市电子商务模式的应用研究
116)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研究
117)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118)长江三角洲港口的竞争与合作战略
119)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对比分析
120)XX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研究
121)集装箱运输如何向多式联运方向发展
122)港口物流保税区发展探索
123)VMI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124)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125)货运代理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经营战略 126)XX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127)车辆优化调度理论与方法
128)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前景分析及对策研究 129)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策略研究
130)物流企业EDI系统建设问题研究
131)戴尔公司和IBM的供应链分析及比较
132)某物流节点的选址探讨
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研究 篇6
关键词:物流教学、专业英语 绿色教学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424
一、引言
专业英语(ESP)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等都属于专业英语范畴。高等院校的专业英语是以基础英语教学为前提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具有更多的专业特征,其内容也形式多样。
当今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国际合作日益深化,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还需要有良好的国际化视野,能够以外语为工具进行专业交流,掌握本领域的最新动态,因此专业英语的教学是现代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物流这一侧重于实际应用的学科尤为重要。
二、加强专业英语教学的措施
专业英语是英语课程与专业知识课程的有机组合,是一门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接收先进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的课程。不能单纯地将专业英语的教学重心放在专业基本知识的了解和专业词汇的掌握上,要重视培养学生将英语作为工具应用于专业领域的能力,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开阔专业视野。然而以往的专业英语教学主要侧重提高学生的基本英语知识,对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必须进行必要的改进。
1.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要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指导思想,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由于各个专业的具体特点和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应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系统而又个性化的专业英语教学体系。
要想做好专业英语教学必须首先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学习的高级阶段,是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应用的重要工具,不单纯是扩展专业词汇量,熟悉本领域的专业术语,更是学生进行专业领域探索学习的有效载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考虑到其具体的英语水平,同时兼顾兴趣,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还要考虑到实际工作应用情况,切不可一味地增加理论深度,脱离实际培养目标,要重视英语这一工具与专业领域的渗透结合,为学生搭建学习和应用的系统平台,使学生全方位地应用英语,而不是一味地学习英语。专业英语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利用英语工具进行专业知识的获取,同时培养具体的应用能力,从事专业工作,促使学生完成从“学英语”到“用英语”的转变。
2.教学内容的选取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将以教材为主要依据,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其教材建设尚不完善,同时物流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其知识体系是不断动态变化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种大教材观,应该根据本专业的具体特点和发展趋势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不应该局限于某一特定教材,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以物流工程专业英语为例,可以选择基本物流概念、各种专业领域技术等作为教学内容,同时增加一些介绍具体物流运作的材料作为辅助教学内容,教育内容选材要广泛,不仅要有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文献和科普读物,还可以包括文摘索引、专业论文、专著节选、技术合同、产品样本等多种形式;从专业内容选取来看,要注意体现物流工程领域的多个研究方向,例如机械工程、管理工程、运输功能等多领域。同时应使教学内容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载体,便于学生进行专业表达和交流,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应该是能够综合地反映整个学科体系,重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连贯性和系统性,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学内容的选取要突出时代感,反映物流工程学科高速发展的现状。
3.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实施教学计划及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是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专业英语的教学应该重视教学培养目标的多元性,充分发挥课堂的导引作用,综合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合理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实践作业、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等,应特别强调情景教学,利用现有的条件积极地创造与教学内容相辅的实际运作场景,将课堂理论知识演化为直观的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应让学生以英语为载体进行物流运作练习,解决物流作业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开展仓储作业实验,模拟工作时学生相互交流以及各种表单的制作和填写都采用英文,教师作为主管合理地进行调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实践中完成了学习,实现了从学习英语到使用英语的转换。教师应注意紧紧地围绕教学培养目标展开,同时要注意难易度的把握,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
4.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载体,建立多元化的综合学习平台
当今社会资源极为丰富,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应充分地利用各种学习载体,建立多元化的综合学习平台,特别是网络平台,教学不应局限于一种形式,不应完全受到教师和课堂环境的束缚。利用网络沟通的快捷性,可以建立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平台;同时可以利用校园讲座以及参与相关专业国际会议的形式进行专业英语学习,为有限的教学资源形成良好的补充。
5.应用现代绿色教学理念
所谓“绿色教育”,就是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观念融入到教学工作之中,注重学生的情商培养,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接受知识,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可以将环保意识融入其中,让学生明白物流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查阅国外相关的技术资料,让学生理解集约型物流的涵义,培养良好的品德,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绿色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天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富有个性化的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五、教学评估体系的构建分析
教学评估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要适应新时代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就必须建立多元化和多层次的考评体系。要注意考核的过程化,弱化期末集中考试功能,建立学生学习的长效考核机制,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避免依靠死记硬背和突击集中复习的现象,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风。应尽量采用形成性评估,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要注重以考核为手段,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可以引入多种考核形式,比如撰写相关领域的综述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选择某一比较具体的物流技术领域进行文献索引查询,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以及互联网资源,要求每一组学生都相互讨论,进行分工写作,并保证每一部分的内容都能够表达正确、连贯,在加深专业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撰写综述报告过程中重要注意分析该学科领域的现状,要重视外文原文文献的查询,并进行必要的分析,比如研究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某一专业领域存在的差距,如何合理地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综述报告教师可以不进行直接评判,而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安排一定的主题演讲,对其在成绩上给予倾斜,中央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实践机会,还可以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采用口试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式的交流,有针对性的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体系,需要不断地根据物流专业技术的发展而改变,同时也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一个不断创新,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不应拘泥于单一的形式和方法,否则将会损害我国的物流教育发展。
作者单位:王成林,刘红,王微怡,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赵莲萍,中央广播电视电学;王宏波,哈尔滨第二十四中学
参考文献
[1]何亮,周细应,刘延辉. 工科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创新[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1:29-31.
[2]杜立红.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2:129-130.
[3]徐慧.小议专业英语教学[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6:75-77.
[4]孙银燕.焕发绿色课堂生命[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1:17-18.
Study on the Teaching of Logistics ESP
Wang Chenglin1Liu Hong1Wang Weiyi1Zhao Lianping2 Wang Hongbo3
(1.Beijing Wuzi Institute;2.Central Broadcast Television Electricity;3.Harbin 24th Middle School)
Abstract:With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logistics, the teaching of Logistics ESP become more important. In the paper the problem on how to establish the didactical aim, choose the content, reform the method, design the evaluated system and introduce the green teaching method is discussed.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 篇7
作为21世纪朝阳产业的物流业, 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 正在被给予越来越高的关注度。物流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物流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经济的运行质量, 而且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最终提升市场经济竞争力。河北省在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是河北省“十二五”期间及未来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选择, 同时伴随环渤海经济圈的不断深入发展, 河北省迎来了物流业发展的大好时期。与此同时, 伴随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其为我国劳动力市场输送了大批的高学历劳动力的同时,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河北省物流业的大发展能够很好地缓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同时据统计发现, 物流人才的保障体系建设并不完善, 由此导致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因此, 无论从宏观环境还是微观环境分析来看, 当前探讨和研究河北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河北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 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物流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 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在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搬运装卸等物流所包含的每一个功能环节中, 都需要大量的人员去操作。在物流从业人员中, 75%~85%的人员是在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所以, 在当前物流业大发展的背景下, 急需大量的物流专业人才投入到各个物流岗位中去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而根据具体岗位的不同, 物流企业对于基层岗位员工的基本素质就有特殊的要求, 比如“工作认真肯干、吃苦耐劳”, 具有协作精神和一定的责任感等。反观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来看, 由于自身在专业选择时可能存在着从众心理而导致对物流管理专业本身缺乏足够的兴趣。同时, 当代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在逐步发生变化, 浮躁的心理因素导致他们对自身的定位过高, 并不愿意从基层做起, 做不到踏踏实实、勤勤恳恳, 由此导致他们缺乏从事物流的基本素质, 那么在就业过程中就会出现宁愿不工作也不会委曲求全的现象。这样就导致了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的物流从业人员的“用工荒”, 而另一方面则是大量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的“就业难”结构性矛盾的出现。
(二)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
物流人才可以有研究型物流人才、物流管理型人才、物流运营管理型人才、物流作业一线操作人员等层次。作为高职院校应主要定位于物流一线操作人才的培养。而现实却是相当一部分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动因是“物流热”, 为了提高招生量而盲目开设物流管理专业, 导致专业设置存在盲目性, 忽视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而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专业定向不准确, 课程设置不合理, 造成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同时, 物流教育师资力量极其匮乏, 且缺乏必备的实践操作技能, 只注重学生书本知识的培养, 忽视实践教学,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不足。除此之外, 对于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正确的就业理念培养也严重缺失。因此, 整体上来说, 高职院校对物流人才培养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造成了就业问题的突出。
三、河北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基本思路分析
(一) 以就业为导向, 优化和调整物流管理专业结构。
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 从专业结构的构建来看, 首先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构建完整、合理的物流管理专业结构。由于物流学是一门集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的学科, 因此高职院校在构建学科体系时, 可依据企业需要, 综合学校实情发挥其比较优势, 进行合理构建。通过优化专业结构, 使之最终能够培养出有实际工作能力和丰富操作经验, 并懂得和运用一定管理知识的人才, 这样的高职毕业生就可以凭着他们过硬的技术、明确的目标定位、良好的适应能力, 适应企业人才需求。同时, 由于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很快,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材的选取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选用教材时, 一要重实践, 二要重时效。再者, 就是对专业教师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通过加强教师培训, 深入企业一线顶岗实践以及聘请企业一线的物流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 以提高应用能力为出发点,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而物流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因而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建设过程中, 可以通过校企合作, 建设一批关系密切、技术先进、数量足够的实训基地, 满足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 还可以提升教师的基本业务素质。让学生在感性的实践体验中, 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激发创造性思维;让教师在实践中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实践到理论的升华, 为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提供双师型人才储备。模式的选择上, 可以采用共建“生产实训”中心, 校企双方互聘教师, “订单式”培养、企业员工培训等多种形式来完成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三) 企业与校园文化进行融合, 加强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
在学生学习期间, 充分感受大学文化熏陶的同时, 也要将企业文化进行很好的灌输。通过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相互渗透,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 也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到企业中去见习、参观, 让他们充分认识物流行业的现实, 注重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精神和高度负责、遵纪守法的意识。要求学生具备敬业爱岗的良好职业道德、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以此培养学生包括责任心、自信心、独立性、合作性等在内的人格特质和人格操守, 形成有利于物流人才创新的“土壤”和“气候”。这样, 在学生毕业就业时, 在满足基本技能操作的基础上, 可以形成良好的就业理念, 符合企业所需的员工特质, 对于解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学云.基于“校企互动”的物流教学模式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 2011.3.
[2]李明玉.试谈物流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河南建材, 2011.2.
[3]刘小更.基于就业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3.12.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 篇8
中职学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如何针对区域内物流企业员工的素质状况,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开展物流专业定位与特色化教学研究, 培养合格的、企业能留得住的物流毕业生, 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物流公司员工敬业度现状及原因分析
了解中职物流专业毕业生的敬业度情况反馈对于改进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调研, 我们认为物流专业毕业生敬业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毕业生个人因素、企业本身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
(一) 毕业生个人因素
敬业度是员工个体对待工作的态度, 因而很大程度受到自身特性的影响。在毕业生个人因素对敬业度影响因素的调研中, 我们发现, 毕业生对物流企业的认同感相当强, 尤其是对“我不会轻易离开这家公司”“我愿意向正在找工作的朋友推荐本公司”“我能从自己的工作中体验出一种成就感”这三项的内容获得了大多数员工的认同 (见表1所示) 。
通过分析表1数据以及随后对毕业生的访谈得知, 毕业生个体自身对工作意义、工作安全、工作收获的认识影响着其敬业度的高低。员工敬业度与员工的职业发展阶段、年龄、工作类型和服务年限等有很大关系。此外, 毕业生自身的工作态度是否端正, 是否具有责任感、自律性, 承受压力的程度都影响毕业生对工作的敬业程度。
总的看来, 由于工作与个体的利益关系不同、个体价值观的差异, 个体在组织中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程度也不相同。当个体自身的价值观、目标与企业的价值观、愿景相一致, 并且了解自己的工作对企业做出的贡献的重要性, 了解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之间的密切关系, 并且认为工作能够给自身带来技能培训、晋升、发展空间时, 毕业生就会产生敬业感, 敬业度明显增强。反之, 当毕业生的价值观与企业冲突, 在工作中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满足自己的需求时, 则敬业度不会高。
(二) 企业本身因素
我们认为, 中职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要通过企业才能得以满足, 毕业生的行为受到企业行为的制约和影响, 因而, 企业的规章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的敬业度。在调查中我们同时发现, 毕业生比较看重的企业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位列前三名的分别是“相对于为公司做出的贡献, 我的薪酬水准较合理”“公司的使命和目标为我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公司非常重视培训工作, 各层次人员都进行定期培训” (见表2所示) 。
由此可见, 当企业制定出能够满足毕业生需求、促进毕业生成长、使企业与毕业生共同成长的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时, 则毕业生会在工作中表现出较高的敬业度。同时, 通过对企业管理层及一般员工的访谈表明, 企业的规模和发展前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企业文化、裁员措施、工作环境以及企业管理者对待毕业生的态度等企业因素影响着毕业生的敬业度。在企业影响毕业生敬业度的因素中, 与毕业生生存和发展需要密切相关的因素起着首要的作用。一方面, 薪酬对毕业生敬业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毕业生的能力及所产生的绩效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时, 毕业生敬业度低则难以避免;另一方面, 企业能否为毕业生制订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能否在企业中得到成长与毕业生敬业度的高低密切相关。此外, 由于雇佣关系与员工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也密切相关, 因而对毕业生敬业度产生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三)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对毕业生敬业度的影响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能提供高薪酬的企业应该是一家好企业”, 其后依次是“我比较认同社会上员工的跳槽行为”“公司的使命应与社会的利益一致”“我认为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身处竞争社会, 我比较喜欢接受挑战性的工作” (见表3所示) 。
以上数据反映了社会环境因素不仅制约着企业的制度和行为, 而且影响着毕业生的思想观念和职业价值取向, 因而也影响着毕业生敬业度的形成和变化。一般而言, 市场环境、社会风气、市场化的就业机制、社会约束机制和国家政策导向都对毕业生敬业度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 有95%的员工对“提供高薪酬的企业”感兴趣, 因此, 如何应对当前社会大众对金钱的盲目需求,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让学生知道“要想得到的越多, 付出的也应越多”的道理, 又要让学生懂得“除了金钱, 还有许多更值得追求的东西”, 这些值得教育工作者作进一步的深思和研究。
二、物流企业对员工敬业度的要求
通过以上对物流专业毕业生敬业度现状及成因的分析, 我们发现物流企业尽管在如何留住核心员工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但收效甚微, 因此必须进一步对员工敬业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建设, 以更好地促进区域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概括起来, 区域物流业对员工敬业度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要求对企业较高的忠诚度
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构建需要忠诚度高的员工做支撑。员工只有在认同企业文化以及相信企业能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的基础上, 才会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绩效, 从而为企业创造高的利润。忠诚度高的员工具有较强的工作自主性和积极性, 他们会主动为顾客提供服务, 而不是被动地工作着;忠诚度高的员工愿意留在自己所在的企业, 认为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同时乐于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企业。
(二) 要求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
较高的工作热情表现为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情绪, 从主动迎接客户的送货单到积极为客户提供服务, 包括帮助客户解决困难。如果没有较高的工作热情, 员工就会表现出对工作漫不经心、敷衍了事, 这种不好的情绪会直接传递到客户那里。物流业作为服务行业, 其竞争优势更多体现在工作的热情与否上面。所以让客户感受到员工热情的工作态度以及周到的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三) 要求具备较强的稳定性
员工的稳定性是评测和衡量员工敬业度的重要尺度和标准。物流业基层员工流动性很强, 员工对企业的敬业度低, 这必然会影响员工的服务态度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进而影响到顾客忠诚, 最终反映到企业的利润上, 因此员工的稳定性对于物流企业尤为重要。稳定性高的员工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经营成本下降和企业利润增加, 还能为顾客提供差异化服务, 创造出竞争对手无法提供的服务。
(四) 要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员工所提供服务质量的好坏是客户感知的关键, 尤其是物流业属于服务性行业, 好的服务质量会较直观地增强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因此, 建立长久的客户关系, 必须保持一批固定的客源。而客户的忠诚度主要受服务质量、价格以及交通因素的影响, 其中服务质量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因此, 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对物流基层从业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
三、培育与提升毕业生敬业度的工作重点
提高物流专业毕业生敬业度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 牵涉企业、学校和家庭等方方面面, 这一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学校教育整体事业的进退和千家万户家庭的稳定幸福。就学校层面而言, 尽管多年来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经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和实地探访, 发现在毕业生敬业度上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 我们认为培育与提升物流专业毕业生敬业度的工作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明确培养目标
21世纪初, 教育部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一界定明确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具有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即必须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 工学结合, 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要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 必须明确物流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从物流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来看, 物流人员既要能懂得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等具体的物流活动操作, 又要能对物流系统中的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要素进行管理。因此, 中职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职业素质方面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安心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 并特别注重岗位工作中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塑造等, 这些要求可以通过文化基础课与基本技能课模块以及第二课堂来实现和加强。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则体现在:一是掌握物流基础与物流企业管理方面的技能;二是知晓物流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方面的技能;三是懂得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方面的技能;四是具备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方面的技能。
(三) 加快课程改革力度
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来看, 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已不只是满足于培养具有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而是要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 中职物流专业的课程结构以及相关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 都不能只是停留在向学生灌输知识和技能上, 更重要的是赋予学生一种综合素质, 特别是敬业意识、敬业精神的养成, 帮助学生去探寻无穷尽的新问题、新知识、新技能、新领域, 从素质教育中受益终生。
(四) 加强敬业意识、敬业精神的培育
敬业教育是一项教育的系统工程, 学校可利用各种宣传工具, 反复宣传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办学宗旨, 让敬业意识深入人心, 比如通过举办各类企业成功人士的报告会、优秀毕业生沙龙, 增强学生的敬业意识。另外, 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和校园环境的优化, 布置鼓励敬业精神的名言警句, 张贴优秀毕业生的成就榜、风采照等, 营造一种敬业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 培养一大批具有强烈敬业意识和敬业精神的优秀职高物流专业毕业生。
当前, 许多企业都非常重视员工的整体素质, 也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问题, 作为员工整体素质构成部分之一的敬业度问题普遍在许多企业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来抓。掌握和分析物流专业毕业生敬业度情况, 理论上说有利于我们全面把握职业教育在实践中的具体实施情况, 从而更充分地认识建构素质教育的意义。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 我们对区域外贸仓储企业物流专业毕业生敬业度的情况做了初步的统计和了解, 这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部署和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摘要:当前, 许多物流企业普遍面临基层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现有员工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因此, 如何减少优秀员工的流失、提高员工敬业度, 已成为众多物流企业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部分物流专业毕业生敬业度的调研, 分析了物流专业毕业生敬业度现状及原因, 同时, 为区域中职教育在毕业生敬业度的培育和提升方面提出若干建设性的思考。
关键词:中职教育,物流毕业生,敬业度
参考文献
[1]陈晓燕.基于员工满意的物流企业激励体系研究[D].湖北:华中农业大学, 2006.
[2]江波.员工满意度、敬业度、忠诚度培育与建设研究[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 2004.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 篇9
当前, 对毕业生就业率“高职赶上本科”、“高职超过本科”的报道已经不再新鲜, 早在2004年, 浙江高职生的就业率与本科生基本持平, 一次就业率达到92.6%, 江苏省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由2003年的60%上升到80%;贵州省高职高专就业率高出本科0.33个百分点。因此, 高等职业教育以其较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认可。
物流业是经济流转的重要支撑, 而具备高技能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是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山市作为珠三角经济圈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 对物流人才需求巨大。为了解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供需契合状况, 于2013年11—12月, 对中山市高职院校历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和就业性顶岗学生进行跟踪调查, 内容包括薪资、职位、岗位、发展能力、面临的困难、用人企业的反馈等方面。借此发现我国高职教育中的一些一般性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培养物流管理人才水平提供参考。
调查以问卷方式为主, 深入高校和企业一线跟踪访谈为辅, 共发出问卷200份, 回收168份。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1. 眼高手低问题突出, 跳槽率高, 稳定就业期短
在对当前工作岗位的满意度调查中, 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占61% (见图1) 。部分毕业生存在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缺乏责任感、自我为中心, 以及个人修养缺乏等问题, 人才培养的支持体系不科学、学生个人缺乏一技之长、整体素质不高, 以及“高不成, 低不就”的择业心态, 使得“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的局面同时出现, 不少学生盲目求职, 频繁跳槽, 就业稳定期短。
2. 专业对口率低, 持续发展能力弱, 不善于思考和创新
在就业工作与专业对口方面, 毕业生工作岗位非常对口的只占6%, 比较对口的15%, 而专业不对口的高达57% (见图2) 。直接从事仓储、运输管理、配送、物流采购岗位的毕业生仅占14%。不少学生只知道照搬书本知识, 或者仅仅停留在学校老师或“工作导师”教过的基本技能, 不能将专业知识与专业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更难以进行创新。
3. 综合素质尤其是沟通能力不强, 一专不多能
有些学生想法很多, 但做起来却缺乏毅力, 不能持之以恒;部分学生职业能力不强, 主要反映为知识结构不健全, 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 综合技能水平不高, 尤其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 缺乏一专多能的素质。
在对就业影响最大的因素调查中, 86%的学生认为人际沟通交往能力最有利于促进就业。沟通能力不强也正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适应工作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
三、对策建议
1. 招生专业介绍要全面具体, 不应为提高录取率而诱导考生填报。
高职高专学生普遍高考分数不高, 有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能力不够, 学习毅力不强。但是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同时也为了保证学生在日后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高职高专院校在招生过程中应充分细致介绍专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势, 鼓励学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进行清晰地规划与设计, 以避免其日后学习的盲目性。
2. 课程设计应以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为目标, 加大技能培训力度。
调研中发现, 认为所学专业知识能够满足工作岗位需要的仅占16%, 这除了说明专业不对口带来的后续问题外, 也从一方面反映了应加强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技能的培养。教学、科研工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途径。加强实践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教学中, 加大技能培训力度, 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加大实践课教学在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
实践教学中学校在利用好校内资源的同时, 还要充分利用好校外资源。同时积极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 以国家骨干院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为例, 该专业毕业生大多工作在深圳地区港口企业及相关的航运企业, 专业对口率达90%以上。其成功经验在于:专业规划的前瞻性、实训技术的先进性、产学研结合的独创性及实训内容的综合性。为了确保实训技术的先进性, 该专业构建了现代物流技术模拟实训室, 采用了港口较先进的操作软件, 能承担集装箱堆场策划、泊位策划、货运管理、货运代理及船舶代理业务等的模拟实训等。
3. 立足区域经济, 因地制宜, 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
根据专业特点, 学校和社会有关单位可以联合建立实训基地, 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这样, 学校既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需要, 为培养实用型、操作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 又与这些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不仅节约了资金, 提高了办学效益, 学生还通过实践活动得到了锻炼, 积累了经验, 提高了职业能力, 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
另外, 学校每年应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一线顶岗实践, 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技术应用能力始终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如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 拥有世界一流的集装箱操作及管理技术, 成为该专业现场教学、生产实习、实训的重要教学基地, 师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得到“真刀真枪”的实际锻炼。
4. 培养一专多能型的物流管理人才。
21世纪物流业急需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信息系统手段和方法, 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较强实务运作能力的复合型物流人才。用人单位除了要求毕业生应具备专业知识外, 更注重是否具备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心理调试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因此, 高职教育中应注意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复合型素质。在课程选修方面允许辅修第二专业, 支持学历提升;在实践方面依据专业特点进行辅助能力训练与开发, 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5. 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指导。
目前,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建校时间较短, 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争取生源、扩大招生规模上, 对毕业生就业和职业指导工作无暇顾及, 即普遍存在的“重招生轻就业”, 导致部分学校把毕业生推向社会就万事大吉。为改变这种状况, 高职高专院校应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机构, 强化大学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中心及各院系应该配备高素质的既熟悉学生工作又了解就业市场的师资队伍, 能经常性地开展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 并能开设一定的讲座和课程, 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能和经验。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职业定位。使其做到:了解自我, 对自己各方面能力进行摸底, 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 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职业, 包括职业的工作内容和知识技能和经验要求、性格特征和工作角色等。分析比较自己和职业要求的差距, 权衡选择不同就业目标的利弊得失, 最终根据自身条件确定达到就业目标的方案。
参考文献
[1]李维利.2003、2004年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10) .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 篇10
1 学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虽然物流产业被许多专家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但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物流专业毕业生中只有44%的毕业生选择了进入物流行业,46%的毕业生进入了其他行业,10%的毕业生选择考研或者出国深造。在毕业生就业方式方面,有20%的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会找到工作,10%的人是通过家里人和亲戚的介绍,绝大数人通过招聘网站自己找到工作。从就业地域来看,超过一半的毕业生选择在江苏省的苏南地区(苏州、无锡、常州和南京)和全国一线城市工作,生源地来自省外的毕业生表示一般会选择回家乡工作。
2 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2.1 物流专业毕业生职业满意度
在项目调查中,62.5%的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时更关注的是个人发展机会和前景、是否有一定的晋升和发展的空间,对薪酬、工作环境、工作地点等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综合来看,物流专业毕业生在职位选择时呈现多样化趋势,许多人从事财务、销售、行政、文员等方面的工作,专业对口率较低[1]。由此可见,毕业生对物流职业的认可度并不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1)大多数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落后、服务功能单一,信息化水平落后,导致物流行业环境较差;(2)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岗位技能要求低,不能满足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所以在物流行业工作的选择时,毕业生愿意从事与物流运营管理相关的工作。
2.2 影响物流行业就业的因素
在学习成绩与个人能力对就业影响程度的比较中,大多数毕业生认为个人能力与学习成绩同等重要。目前影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是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技术和就业观念等。毕业生在工作初期需要深入一线阵地,亲临岗位,了解工作流程,具有专业技术和操作能力。从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就业时企业比较注重员工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超过一半的毕业生认为物流类的专业技能证书不重要。
2.3 校园就业指导情况调查
在对学校开设课程的调查中,90%以上的毕业生对开设的课程是满意的,说明学校开设的课程比较合理,符合学生就业需求。但在教学过程中,被调查者表示学校还是偏向于理论化教学,教师讲授的传统课堂模式是学校教育的主流,实践教学建设反面相对落后。而且在实践教学方面主要是通过模拟软件进行操作,与实际工作状态还是有一定差距。此外,校外实习机会较少,基本是企业介绍和参观为主。这就导致学生不能深入进行实践活动,学校在针对性指导、跟进式人才培养方面有许多缺失。
3 物流专业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
3.1 就业问题
(1)工作岗位与专业相关性低。
从专业知识与工作岗位的衔接性的角度来看,在我们进行调查后发现:6.25%的毕业生表示在工作中完全能用到专业知识;35.42%的毕业生基本能用到专业知识;基本不能和完全不能的比例分别是50%和8.33%。由此看出,一半以上的已经就业的优秀毕业生认为,在工作过程中用不到专业知识。
我们不难看出由于物流行业的社会实践性比较强,所以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与物流相关的从业经验,而当今高校教育中,一个方面,学生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很牢固,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另一个方面,学生往往忽视实践经验和实习经历的积累;导致工作岗位与专业相关性低,从而导致物流专业毕业生在从业的过程中,常常碰壁。
(2)行业劳动强度工作压力大。
从这个劳动强度的角度看,现阶段的物流行业是一个劳动强度较高的行业,特别是进入该行业的最初阶段,毕业生一般需要负责一些搬运等体力工作[2]。而且物流基层人员的工作相对单调、枯燥、技术含量低,每天的工作基本为点数量、记数字、拣货、接送货等,部分学生由于择业观的不坚定等因素,导致定位过高、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对此不能适应,于是产生转行的念头,选择相对轻松的职业。经过调查,我们发现52.08%的毕业生都选择了管理类的相关工作。
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44%的毕业生从事了物流相关的工作,在这些毕业生中,关于“进入企业后,您觉得自己哪些方面还不够适应您所从事的工作?”这一问题的调查数据表明,身体素质这一项占据较大的比例。不难看出因行业劳动强度工作压力大而导致的学生就业观念的有所偏差这一问题较为严重。
(3)行业收入较其他行业占劣势,存在人才流失。
从行业与人才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来看,物流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并未形成高度信息化的物流网络[3]。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是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其他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是在物流方案设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并且,多数行业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不注重对物流人才的选拔、培养等,对物流人才需求不高。多数物流企业停留于简单的物流操作水平,整个行业的平均收入水平较其他行业存在劣势,导致人才流失。
(4)学校对于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教育不够到位。
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对于毕业生希望高校就业指导增强的方面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选择“为录用生和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搭桥”的占据70.83%,选择“收集社会人才需求信息”的选项的比例超过了一半。
由此不难看出,如今高校忽视大学生和企业的衔接,没有真正的去培养适合企业单位的毕业生,毕业生所学知识并不适合企业,而且所学知识更是停留在最简单的层面,缺乏实践能力。而且高校就业指导给予学生实时的人才需求信息也过少,导致学生不了解当下的就业形势、就业结构以及就业政策等,不能正确定位自己。很大程度上,学校对于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教育不够到位导致了物流专业毕业生会面临就业难,尤其是本专业就业难的问题。
3.2 改进对策
(1)大学生应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多下基层,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目前物流行业正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物流技术尚未全面投入使用,导致物流作业仍依赖人工,因此基层岗位的工作至关重要。对于刚进入物流行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不可能刚开始就接触管理层的工作,工作经验的欠缺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基层岗位的工作恰巧提供了积累经验的机会,只有亲身去实践基础的工作流程才能更好地适应更高的岗位需求。作为在校生可以通过为校园快递站服务或者外出实习来体验最基本的物流活动,坚持从基层做起,在高强度的作业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以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2)大学生应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切忌只顾眼前利益。
通常情况下,收入和职位是成正比的,而职位的上升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过渡,入职伊始薪酬可能并不可观,但是只要毕业生具备超群的专业能力并踏实肯干,就会有发展的空间[4]。因此我们要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不能因当下低水平的收入现状而气馁。想要跻身公司的管理层,拥有高薪酬的待遇,就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刻苦钻研物流专业知识,尤其要熟练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各项操作,当然仅仅满足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学会自主学习与物流行业相关的前沿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学习Excel表格的应用、学习用VB语言开发进销存信息系统等。
(3)学校应合理设置专业课程,迎合行业需求。
学校在加强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要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改善课程知识结构,教授与工作息息相关的专业知识,必要的时候可以聘请职场人员或者邀请毕业生结合他们日常的工作来和在校生交流互动,帮助学生们提炼出职场必需的理论知识储备。同时在校生要充分抓住学校创造的社会实践机会,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实训,还可以利用寒暑假进入相关的物流企业实习,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力争成为一名具备专业素养的优秀物流毕业生。
(4)学校应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就业指导。
学校要大力开展物流专业就业指导课程,重视在校生的职业学习和体验,实时关注物流行业的发展,定期收集并发布相关的就业信息,并跟踪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系统全面地为在校生分析就业形势,为在校生日后就业提供合理化的就业指导意见与建议,从而引导在校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根据自身的能力慎重选择公司和岗位,作出科学的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4 总结
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标志。随着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现代物流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物流的快速发展必将需要一大批专业的中高低各个层次的优秀物流人才。
综合此次调查,结合当前物流业的要求来看,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必须调整就业观,从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做起,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升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积累自身社会实习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这也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真正亟待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
参考文献
[1]黎业芬.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及解决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9(09):79-81.
[2]张彤,赵静.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基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008-2012届物流专业毕业生的调查[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0):154-157.
[3]冯涛.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J].物流科技,2012(12):52-53.
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浅析 篇11
关键词 高职;物流专业;行业协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5-0028-02
1 高职物流专业就业现状
就业生毕业单位分布状况 物流行业是一个复合性的行业,一个优秀的物流人才既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与经验。因此,物流专业毕业生刚走上社会暂时不具备一个优秀物流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大部分就业单位集中在中小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两类企业占就业单位的八成,其余为国有企业或者非物流行业。由此可见,中小民营企业和私有企业是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目标。
就业生岗位分布状况 物流专业毕业生在刚工作的一两年内工作岗位相对集中在订单员、理货员、库管员、拣货员、调度员等岗位,几乎没有涉及管理的岗位。在就业的两到五年内,逐渐向仓库主管、配送主管、运输主管、信息主管等迁移,涉及管理崗位的占到了一半之多。由此可见,高职的毕业生在刚开始就业时都要从基础的操作层开始做起。
就业薪酬情况 根据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与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在北京公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将物流专业划入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高职高专黄牌专业。根据毕业生的薪酬跟踪调查,1000~1499元的比例占到15%左右,1500~2499元的比例占到35%左右,2500~3499元的比例占到30%,3500元以上占到20%。从就业薪酬分布比例来看,整体薪酬较低。
2 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课程与岗位的衔接不足 高职教育的核心是课程的衔接。高职类教育属于专业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建立在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初、中、高级应用性人才。在实际课程设置中,每个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同,科研能力参差不齐,所设计的课程体系和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有所差异。高职学校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教育目标、实训条件、生源情况等客观条件来设置课程,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上的重复、层次不清、课程顺序颠倒的现象,因此也就无法实现课程与岗位有效衔接。同时,在设置好课程计划之后,缺少对于课程规划效果的有效评估。
忽视素质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的管理中,综合评定体系不健全,偏重考试成绩,学生都是围绕课程考试来学习。这一体系导致在高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责任心、抗压能力等素质的培养。致使就业生在就业初期,无法适应生活与工作中的压力,自由散漫等习惯也带到了工作中。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在对即将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学生大多数都存在着三个问题:
一是在对自己能力进行评估时,普遍存在高估或者低估的倾向;
二是学生对职业定位模糊,只关注职业是否符合自身需要,忽略自己能否匹配所选的职业;
三是盲目追求大企业,缺乏对企业以及从事职位的深入了解,随大流地就业。
在对出现以上问题学生调查时,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系统地上过职业生涯规划类的课程,对于如何定位自己职业模糊不清。
3 制约人才培养的因素分析
人才定位不清晰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学生培养的好坏首先取决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水平,人才定位是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关键。按照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要求,但何为高技能却不清楚。按照国家职业大典的定义,高技能人才可以描述为: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最大区别就是在于是否具备解决难题的能力。以高职物流专业为例,学生应该除了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从而在工作中去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如果单纯地只进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一个没有任何学历在物流行业打拼一两年的操作工区别不大。
人才培养与实践结合不够 在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过程中,受科研水平、经费、领导重视程度等因素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混同于一般日常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部分院校经费支持不够,或者缺少企业支持,只能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编写的教学标准或者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去摘抄课程,这样形成的课程方案有的只有目录架构,缺少具体内容支持,系统性不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如何实施、如何编排不具体。这样制订出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混乱、内容空洞,与将来学生要就业的岗位衔接不足。
企业培养学生观念陈旧 在传统的观念中,培养学生被认为完全是学校的工作,企业认为培养学生是一种营运成本,忽略了学生作为一种储备资源未来可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在这种观念下,企业不愿意在培养学生这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一方面,他们认为投入过多的精力会对本企业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害怕投入过多的精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到自己的企业就业,或者跑到其他竞争企业中。基于这两个原因,企业只想和学校进行一些简单的合作,比如以企业的名字设置个奖学金或者向学校提供一些设备,来提高自己企业的影响力,从而吸引优秀的毕业生,但自己并不想投入到学生培养中。这样造成了许多学校校企合作的项目形式化,成为招生的工具。
4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
以行业协会主导的人才培养方案 行业协会作为一种自治性民间社会组织,具有沟通协调、整合行业资源的功能,完全可以成为学校与企业的纽带,协助学校帮助企业培养优秀的高技能的人才。行业协会能够以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专业技能和专门知识,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行业协会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会员企业,获取第一线的人才需求信息,再将这些信息反馈到学院,将这些需求信息转化为人才的供给。这样既利于学校课程的建设,又能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共同实施培养工作 以行业的认证证书作为参考,学校提供理论教学,协会支持学校与企业结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适当加入认证所需要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可以在企业中进行。
三方共同参与教学与考核 打破传统教学与考核的单一模式,企业和学校都参与到教学与考核中,行业协会来监督与协调双方的教学实施,以保证学生能达到行业发展的要求。以物流专业中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为例,这门课程一般学校都在开设,也是助理物流师的考试科目。在这门课程开课之前,首先由企业的教师来向学生介绍本门课程为什么开设、学好这门课程可以达到什么水平、在未来工作中什么环节,什么岗位会用到专门课的理论知识等问题。后面的理论课程由学院教师来完成。快期末时候,将学生再放到企业,去自己实践操作一次,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可为走上工作岗位后提供可行的优化方案。最后,由企业和学校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共同考核。现实条件下,学校的生源比较大,单个企业不太可能一次吸纳大量的学生,这时就需要行业协会也参与进来,利用会员企业的资源,协助学校和企业来完成这门课程。
坚持以培养优秀人才为主旨思想 物流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利润率较低,经营者的管理理念不尽相同,改变企业内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将人才视作资源。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坚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匹配,兼顾到短期与长期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林度.中国物流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09(14).
[2]冯涛.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J].物流科技,2012(12).
[3]余绍军,吴向东,刘灵犀.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0).
[4]张彤,赵静.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0).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 篇1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物流的现代化。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认为是继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之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 “第三利润” 源泉, 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中国,现代物流业正处于上升阶段,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以新型流通方式为代表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发展迅速,各大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现代物流业正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状况,物流专业人才供需缺口巨大,已成为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现代物流业的当务之急是培养大批既有真才实学又符合发展要求的专业化人才,然而现状却是,真正精通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却没有兴盛起来。一方面,物流行业需要大量的物流专业人才,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逐年增加。物流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特点。物流过程的每一个功能环节中都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在物流从业人员中,75% ~ 85% 的人员在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由于交通限制、客户需求、 服务质量要求等原因,物流操作往往需要全天候24小时作业,这种作业特点使得物流操作人员的需求成倍增加。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任豪祥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行业领域每年需要新增就业人员约140万人,其中85% 是一线操作岗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在职场中屡遭冷落,大量的物流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物流专业素养不强,全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高级技师人员比例、高级工人员比例远低于全国各行业的平均水平,高层次物流人才紧缺。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目前,我国已有410所大学、 824所高职院校和2000多所中职学校开设了物流专业, 物流专业在校生人数突破100万,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在5000人左右,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 ~ 40万人。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各方面强化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考虑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
2高职物流专业存在的问题
高职物流专业缺乏明确的物流人才培养目标。首先, 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滞后性,学校的培养目标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其表现为: 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当前的需求对接不上,专业方向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某些方面的知识、能力、素质不能满足行业内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据智联招聘发布的网上人才招聘的数据显示,目前, 物流规划咨询、物流外向型国际、物流科研这三种人才在行业内最为缺乏,然而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却不能满足这种行业需求; 其次,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根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明确定位。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缺乏明确的人才定位。许多学校培养目标宽泛,对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将来能够从事何种物流岗位与岗位群没有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和论证。另外,比较严重的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五花八门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品种之多,让业内人士都搞不清哪种是比较适合就业需要的、哪种是纯粹为了考职称加工资的、哪种是被社会认可含金量较高的。该方面管理的混乱对物流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
高职物流专业缺乏物流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师是教育的生命线,培养出具有科研能力、具有一流水平的教师是物流领域长盛不衰的最根本保证。但是,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高职院校从事物流教育的教学人员多是从经济、 管理、计算机等专业转行而来,物流知识不全面、不系统、不扎实,同时也缺乏物流实践经验。其次,师资培训政策不尽如人意。以我校为例,目前进行师资培训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参加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师定期、不定期培训; 二是学历提升; 三是到国内外高校进修访问。作为民办高校经费有限,学校尽管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教师培训工作进展缓慢。
高职物流专业缺乏符合高职学生的物流精品教材。我国的物流教学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有关物流的教材和学习资料不统一,五花八门,缺乏权威,特别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系列教材还比较缺乏,符合高职教育要求及特色的教材严重不足,有些课程甚至是直接使用本科教育系列,这必将影响高职物流教学的质量。总的来说,目前, 高职教材的编写存在一定的问题,高职教材的现状还不能尽如人意。
高职物流专业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及实训场所。物流专业实务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它不仅需要技术含量较高的实训室作为硬件设施,而且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也是很高。但是,由于物流专业实训设备的投资金额较大,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一般情况下无法投入巨额资金,所以学生在校内能完成的物流技能训练条件有限。另外,物流教育还需要更多地面向企业,建立更多的实习实训基地,但是,作为企业来说,一般不愿意成为学校的物流实训基地,也不大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因为一旦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就会给这些企业增加许多工作和责任,还需要安排指导人员以及实习场地和实习用具,企业以无回报的方式来完成这些工作,是难以做到的。
3高职物流专业改革,实现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推荐阅读:
毕业论文-物流专业11-16
物流专业本科毕业论文12-02
物流专业课程论文11-25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07-24
物流管理专业论文提纲07-18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论文10-30
物流专业毕业生自荐信集合07-21
物流管理专业导论结课论文08-29
2010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07-20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自荐书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