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物流公司

2024-06-20

专业物流公司(共12篇)

专业物流公司 篇1

1物流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物流的现代化。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认为是继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之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 “第三利润” 源泉, 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中国,现代物流业正处于上升阶段,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以新型流通方式为代表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发展迅速,各大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现代物流业正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状况,物流专业人才供需缺口巨大,已成为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现代物流业的当务之急是培养大批既有真才实学又符合发展要求的专业化人才,然而现状却是,真正精通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却没有兴盛起来。一方面,物流行业需要大量的物流专业人才,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逐年增加。物流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特点。物流过程的每一个功能环节中都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在物流从业人员中,75% ~ 85% 的人员在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由于交通限制、客户需求、 服务质量要求等原因,物流操作往往需要全天候24小时作业,这种作业特点使得物流操作人员的需求成倍增加。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任豪祥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行业领域每年需要新增就业人员约140万人,其中85% 是一线操作岗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在职场中屡遭冷落,大量的物流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物流专业素养不强,全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高级技师人员比例、高级工人员比例远低于全国各行业的平均水平,高层次物流人才紧缺。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目前,我国已有410所大学、 824所高职院校和2000多所中职学校开设了物流专业, 物流专业在校生人数突破100万,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在5000人左右,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 ~ 40万人。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各方面强化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考虑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

2高职物流专业存在的问题

高职物流专业缺乏明确的物流人才培养目标。首先, 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滞后性,学校的培养目标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其表现为: 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当前的需求对接不上,专业方向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某些方面的知识、能力、素质不能满足行业内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据智联招聘发布的网上人才招聘的数据显示,目前, 物流规划咨询、物流外向型国际、物流科研这三种人才在行业内最为缺乏,然而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却不能满足这种行业需求; 其次,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根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明确定位。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缺乏明确的人才定位。许多学校培养目标宽泛,对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将来能够从事何种物流岗位与岗位群没有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和论证。另外,比较严重的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五花八门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品种之多,让业内人士都搞不清哪种是比较适合就业需要的、哪种是纯粹为了考职称加工资的、哪种是被社会认可含金量较高的。该方面管理的混乱对物流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

高职物流专业缺乏物流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师是教育的生命线,培养出具有科研能力、具有一流水平的教师是物流领域长盛不衰的最根本保证。但是,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高职院校从事物流教育的教学人员多是从经济、 管理、计算机等专业转行而来,物流知识不全面、不系统、不扎实,同时也缺乏物流实践经验。其次,师资培训政策不尽如人意。以我校为例,目前进行师资培训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参加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师定期、不定期培训; 二是学历提升; 三是到国内外高校进修访问。作为民办高校经费有限,学校尽管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教师培训工作进展缓慢。

高职物流专业缺乏符合高职学生的物流精品教材。我国的物流教学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有关物流的教材和学习资料不统一,五花八门,缺乏权威,特别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系列教材还比较缺乏,符合高职教育要求及特色的教材严重不足,有些课程甚至是直接使用本科教育系列,这必将影响高职物流教学的质量。总的来说,目前, 高职教材的编写存在一定的问题,高职教材的现状还不能尽如人意。

高职物流专业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及实训场所。物流专业实务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它不仅需要技术含量较高的实训室作为硬件设施,而且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也是很高。但是,由于物流专业实训设备的投资金额较大,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一般情况下无法投入巨额资金,所以学生在校内能完成的物流技能训练条件有限。另外,物流教育还需要更多地面向企业,建立更多的实习实训基地,但是,作为企业来说,一般不愿意成为学校的物流实训基地,也不大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因为一旦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就会给这些企业增加许多工作和责任,还需要安排指导人员以及实习场地和实习用具,企业以无回报的方式来完成这些工作,是难以做到的。

3高职物流专业改革,实现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

高职物流专业改革,开设紧贴市场需求的物流专业, 做到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第一,冷链物流发展亟须专业人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消费的肉禽类、水产类、果蔬类和乳制品类等主要副食品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人们对食品的消费需求从温饱型向营养调剂型转变,对食品安全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也日趋旺盛。小批量、多品种、高保鲜正成为冷链物流的主导趋势,这是巨大的市场机遇,也是严峻的考验。中国仓储协会冷藏库分会会长刘龙昌指出,中国冷链物流业尚处起步阶段,与国外水平存在不小差距,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对专业物流人才的渴求日益显现。第二,尽快培养快递专业人才。在网购日益普及的时代,快递行业获得快速成长,但快递企业的业务能力和快递员的业务素质,却又跟不上行业发展速度。在2015年,职业教育服务信息产业春季季论坛上,国内权威的快递物流行业垂直人才招聘网站 “快递人人才网”创始人指出,目前我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增速已连续3年保持在50% 以上,消费者在享受网购的便捷时,因快递产生的烦忧也增多。平板电脑等高档物品不翼而飞、食品寄送因快递时间耽搁久而过期、快递物品被重摔致损毁等问题,而且消费者往往因证据不足索赔难。“快递人才素质跟不上行业发展”成为业内反映最多的声音。职业院校要在快递行业上主动作为,联手企业开发教材、课程,合作培养人才,快速推进快递人才培养,助推我国快递业发展。

专业物流公司 篇2

姓名:***

出生日期:1986-01-02

目前城市:北京市

目前年薪:1000

E-mail:

应聘方向

求职行

业:

应聘职

位:

求职地

点:

工作经历

2008/03—现在 ***公司

所属行业: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备件运营部 物控专员

主要职责:

在 实习期间,我的主要工作有:进行中心库的管理,审核

其出入库数量,通过统计,每日,对前一天出现的挂单进

行处理,每周做出预算,对其补库,并动态调整相关 系数。每月计算周转率,对长期周转率较低的物料进行呆废料处理,对命中率较低的物料,进行监控,提出解决方案。在实习期间,熟练操作SAP系统,在系统上进行数据的导出,录入,和维护。

2006/08—2006/09 社区居委会

所属行业:物业管理/商业中心

社区服务中心 情报信息分析人员

主要职责:

在社区超市做问卷调查,了解本社区居民的需求方向,消费档次,总结归纳,提出合理化建议,撰写规划书。

批发/零售,贸易/进出口,交通/运输/物流,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制药/生物 采购,物流/仓储,交通运输服务,生产/营运,贸易 北京市 薪资要求: 面议 性别:女 籍贯:XX 工作年限:应届毕业生 联系电话:1590000XXXX

教育培训

2004/09—

2008/07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管理 本科

该 专业工商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培养跨经济学、管理科学

与工程学科,掌握物流系统化的理论和方法,能从事商业企

业物流管理、制造业物流管理、物流企业管理、组 织和经

营的应用型人才。其特色培养具备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观

念、掌握各类企业与组织的物流系统化管理知识和拥有物流

各个环节的运作能力。主干课程有:线 性规划与运筹、现

代流通学、物流学、运作管理(双语)、战略管理、物流系

统论、信息系统管理、运输经济与运输管理、配送中心规划

与运营、供应链管理(双 语)、采购战略与库存控制(双

语)、国际物流管理(双语)

2007/10—

2007/11

职业技能

外语: 证书: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坚韧不拔,不畏竞争。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对工作有耐心,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有良好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性情温和,易于他人合作,形成融洽的合作关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

孵化公司的专业户 篇3

1999年,美国著名的高科技孵化公司——创意实验室(Idealab)处于历史的高峰期,在它长长的孵化名单上列有50家网络公司。彼时,李松还在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做执行董事,享受着高薪和半山豪宅等优厚的福利。

2001年,互联网的热浪正在从巅峰回落,创业的种子却在李松的心里生根、发芽。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投行,和四个伙伴创办了国内最早的无线SP公司之一讯龙科技。谁知,互联网的冬天来临了,讯龙被迫卖给了新浪。

2003年底,已经做了近一年“宅男”的李松又萌发了创业的欲望,却没有具体的方向。当他在美国洛杉矶见到了对冲基金Bridger Capital的投资人时,想起了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建立的创意实验室。

“在中国,也许我也能搞一个类似的孵化器?”李松拿出一张白纸,画出了大致的想法。很快,他获得了450万美元的投资,加上自己的125万美元,这575万美元成为网站孵化器公司中友互动集团的原始资金。

一晃五年过去,中友互动孵化的两个项目都已经实现盈利,今年初,第三个创业项目——微博客嘀咕网上线。不经意间,李松成为了一个创业专业户。

“无论是做在线分类信息广告,还是婚恋网站、微博客,在它们看似多样的盒子下面基本的东西是一样的。”李松将这种方式总结为“创业模块化”:将共性的元素提炼,然后进行复制,方向只有一个——社会化媒体。

方向社会化

媒体李松投资的网站有几个共同的特点:由用户上传资料、内部进行搜索、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匹配。

四年学生物、八年干投行、一次创业经历,这些背景都让李松再次创业时,与一般技术背景出身的人相比,他的思维与招术显得有些另类。

“做金融出身的人去创业,有很多的劣势。”刚从投行出来创业的时候,虽然已经没有稳定的收入,吃早饭却不愿意到门口的小店,还非得去五星级酒店,李松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滑稽”。严格地将私人生活与工作分开,是李松二次创业时不断提醒自己的一件事。

缺乏耐心同样的是一个通病。习惯了通过买卖交易获利,这样的人往往不能沉下心来,坚持做一件事情很久。李松给自己定下了两个原则。首先,尽量不做需要很多成本的东西(像物流、库存、内容等);其次,必须做有病毒式传播成分的事情。这样,即使其他有实力的互联网公司加入竞争,也无法用广告迅速占领市场。

李松拿着500万美元,想申请进入深圳科技园。在办一堆的手续,等待的这段时间里,他就在科技园旁边的大冲村里租了一间民房。一边跑工商,一边想着自己该把这些钱投到哪儿去。

2004年,互联网市场又在逐渐转暖,但经历过上一拨低谷,李松害怕没两天市场的热劲又回去了。他想先做一个有现金流的东西,迅龙是做短信生意的,现在又开始流行wap,李松很自然地想到做手机音乐下载,先办了美思科技。

当美思科技这个项目的现金流为正了之后,李松就开始做婚恋网站珍爱网。在创业的过程中,他逐渐找到了创业的感觉,社会化媒体成为大的方向。

李松投资的网站有几个共同的特点:由用户上传资料、内部进行搜索、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匹配。“看上去,我又做了一个嘀咕网,但它们的实质都是一样的。”李松有些得意地说,如果定位中小企业,可能就是阿里巴巴;如果定位个人信息,可能就是婚恋网站,万变不离其宗。

但与前两年国内互联网市场到处都是空地儿不同,现在创业很难不“撞车”。如何才能后发制人?在具体的打法上,李松强调要有差异性。

做珍爱网的时候,世纪佳缘等婚恋网站早已占地画地盘。别的婚恋网站实行线上免费,珍爱网却实行收费制,并且会费只有一种,1999元。结果,珍爱网是行业内第一个实现收支平衡的;

做嘀咕网时,美国的twitter已经风声水起,国内的微博客像做啥、叽歪也小有气候。嘀咕网凭借着360度开放的模式,允许用户将自己所有的博客、社交网站等绑定在一个平台上。上线三个月,Alexa显示,嘀咕网的全球排名由之前100多万名一跃到2万余名。

路径创业孵化器

喜欢社交的李松时时刻刻都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寻找人才。

李松一直很庆幸,让他生活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一个年代。从一个创意被写到纸上,一个公司“无中生有”地诞生了,再手拿着商业计划书融到一笔钱,慢慢地开始有收入,过了一段时间,居然有人上门要收购。这个过程,让他很是享受。

在投行工作,往往需要涉及各个行业和领域。李松说,甚至可能在今天下午接到任务,需要第二天下午与一家航空公司老总会面,这时自己对航空业的知识可能几乎为零,却只有一晚上的时间学习公司的研究机构发来的报告。

长期的训练让李松培养了一种职业的思维和习惯,使他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对一个不太熟悉的产业有一个宏观的认识,看到它价值链上的关键点,各自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风险又是什么。

即使如此,同时操盘多个不同的项目,还是存在不少的风险。在公司的架构上,中友互动和创意实验室基本类似。

比尔·格罗斯被称为硅谷的“点子大王”,他时不时地会冒出一些新的想法,为了将这些点子实施,他创办了网络孵化器。旗下每一个网络公司可以得到最多25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创意实验室还会负责招募员工、宣传、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中友互动下面的每个项目公司都有独立的法人,有一整套的管理团队。珍爱网总经理陈思曾是戴尔的职业经理人,嘀咕网总经理黄晓韬及他的管理团队原来都服务于腾讯的无线互联网部。“珍爱网需要很强的执行力,而嘀咕网不确定性更多,需要创新能力。”喜欢社交的李松时时刻刻都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寻找人才。资金是创业的另一个拦路虎。虽然twitter风光无限,但国内十几家微博客至今没有一家从风险投资商手里拿到钱。目前中友互动进行了两次控股公司层面的融资,共拿到1100万美元,李松本人出了100多万美元。同时,美思科技和珍爱网已经实现盈利,这两家公司将利润上交到母公司,李松进行内部的“输血”,分配到处于初创期的嘀咕网。

“一旦某一个项目公司引入不同的投资人,这种做法就将不可行。”李松说,嘀咕网的商业模式还不清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后肯定会进行项目层面上的融资。

在李松看来,做公司自己比较擅长“从零到60分”的阶段,而新华都CEO、被称为“打工皇帝”的唐骏则属于典型的“从60分到100分”做得很出色。

专业物流公司 篇4

现阶段, 在我国农村, 尤其是在欠发达的偏远山区县市, 由于油价的不断上涨, 从事货运物流的行业市场门槛偏低, 同时货运物流企业间同行竞争激烈, 利薄成本高成为这一行从业者的普遍现象。农村道路汽车货物运输发展在经历了“有货无车运、有货必有车、有车没货运”三个阶段后, 现在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困难。

首先, 农村道路货运经营主体存在着“多、小、散、弱”的现状。长期以来, 货运市场的政策, 除根据《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开业条件需自有专用车辆5辆以上的限制性规定外, 其他货运企业开业基本没有车辆数量限制, 进入行业的门槛很低, 导致货运经营主体多而小, 以至于不少经营主体只有一至二辆货运汽车, 造成农村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主体“多、小、散、弱”的特征非常明显, 这也加剧了农村货运业主对有限的货运资源进行恶性竞争。

其次, 农村货运市场运力结构不合理。目前, 在不少农村地区都存在着运力结构不平衡的矛盾, 其中, 中小型货车所占比例偏大, 专用货车和集装箱运输车辆所占比重偏小。普通货车的运力过剩直接导致货运市场的竞争加剧。不合理的运力结构加大了资源消耗, 降低了运输效率, 提高了运输成本, 无法适应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第三, 农村货车外挂现象严重。由于外地某些管理部门的“上门热情服务”和“一条龙”服务, 一些外挂车辆从购买至营运, 所有手续、证件、票据等都有人代为操办, 为了利益, 有人可以不顾车辆装备、技术状态等, 甚至可以“大吨小标”。而车籍地公安、交通部门无法对其实施日常源头管理, 导致有少数报废车、组装车、带病车堂而皇之在农村道路上行驶, 形成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死角。外挂车辆“吃本地饭、运本地货、赚本地钱、压本地路, 就是不缴本地一分税费”, 这种现象这不仅造成税费流失, 而且, 严重扰乱了农村道路货运的市场秩序。

第四, 农村货运市场恶性竞争日趋加剧。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货运市场放开后, 由于入市门槛低、投资不大, 迅速出现了货运市场运力供大于求、经营主体过多、过散的局面, 使货运车辆实载率下降, 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再加上这些年油料价格不断上涨, 整个农村货运业普遍处于微利和亏损状态。由此又引发了许多货运经营者为了争取货源, 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导致农村货运市场恶性竞争加剧, 致使不少农村货运企业难以经营。

交通运输应有所作为

那么, 怎么才能有效破解上述农村货运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呢?笔者以为, 农村货运向农村物流业转型, 是提升农村货运业层次和促进农村货运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渠道。农村货运业主只有顺应经济发展潮流, 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突出特色服务, 发展专业化运输, 成为供应链体系中具有独特核心能力的专业运输企业, 以自己的运输服务优势为依托抢先进入物流领域, 占领行业制高点, 才能拓展农村货运业生存的空间, 提高其经济效益, 从而得到更好的生存和更快的发展。

这年来, 浙江省交通运输部门的大物流战略不断推出新举措, 省交通运输厅连续印发了《关于推进全省交通物流基地建设的意见》和《关于推进物流龙头企业培育工作的意见》。两个意见的出台, 明确指出要重点扶持一批示范性物流基地建设, 重点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示范作用显著的物流龙头企业。笔者认为交通运输部门主动担当起物流发展的主力军角色, 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在这种形势下, 地方政府及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特别关注与重视发展农村物流。因为, 农村物流作为大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是大物流建设的重要环节, 也是目前的薄弱环节, 应该有所突破。

当前, 全国各地的大物流建设都在步入快车道, 各级政府都在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来助跑大物流建设。这对肩负发展农村货运业和物流业管理重任的市县运管部门来说, 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市县运管部门应主动靠前, 抓住机遇, 依托“村村通路”和“村村通车”的“双通”成果, 下大力气推进农村道路货运业向现代农村物流业转型。

首先, 通过舆论宣传, 营造发展农村物流的浓厚氛围。可充分发挥运管机构的职责优势, 发挥农村货物营运车辆经营路线长、范围大、接触面广的优势, 通过广大货物运输经营户宣传发展农村物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可把宣传农村物流同市县里各种大型公益活动相结合, 如“文明创建宣传”、“计划生育宣传”、“普法宣传”等, 以搭“便车”的形式, 拓展运管部门发展农村物流的影响面;还可积极利用当地的各种新闻媒体, 或出动宣传车等, 进一步增强宣传效果, 从舆论氛围上大力烘托发展农村物流的重要性。

其次, 通过调研, 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县级区域综合物流体系的科学规划。市县运管部门在推动农村货运业主向专业物流企业转型的过程中, 要组织力量, 深入农村, 走村入户, 开展以发展农村物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主题的调研工作。要从农村各种货物流量、流向、流时、商品的物流成本以及物流对商品流通的综合影响力等方方面面入手, 采集数据, 制作文本。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 掌握第一手资料, 摸准农村物流的一般性规律, 从而制定出发展县级区域综合物流体系的科学规划。

第三, 要着眼于城乡物流对接与规范, 制定农村物流发展的长远规划。要以康庄工程的“村村通”为载体;以县乡村汽车站点、专业合作社网点、商业流通网点以及农村集市贸易市场为依托;以发展集约化商品经营, 夯实农林牧副渔生产基地, 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启动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基本方向。全力组建农村货运物流的专用车队, 全力组建农村物流综合信息平台网络, 规范农村物流经纪人和农产品运输车辆, 全方位建立县城综合物流中心、乡镇农村物流配送站、行政村和集市物流信息点等, 最终建成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从而实现城乡物流的无缝对接, 并最终实现农村“货畅其流”的境界。

当然, 推进农村货运业向物流业转型只靠市县运管部门的行业管理, 是难以承担重任的, 因为物流管理牵涉到太多的部门。因此, 需要地方各级政府全局规划, 统筹兼顾, 把推进农村货运业主向物流企业转型的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作为破解难题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

市县政府的扶植很重要

日前, 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 综合了一下各地的做法, 认为市县政府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进行扶持:

一是设立农村物流专项基金。市县政府可在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拨付款中, 设立农村物流专项基金, 主要用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信息体系建设、物流技术研发推广等。而交通运管部门则抓好对农村物流运输车辆的经营许可、组建农村货运物流专用车队等项工作, 切实加强“绿色通道”建设。

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村货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技术标准, 改善农副产品的交通运输条件,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康庄公路建设, 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同时, 加快农村货运站场建设, 努力扩大农村货运网络的覆盖密度;扶持现有的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建设, 提高仓储、运输、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项的服务水平;加大力度扶持小城镇配送中心和中心城市物流园区建设, 完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并组建区域性农村物流信息网, 免费为农村货运物流企业发布信息, 帮助物流企业建立农副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做好信息处理、发布和咨询等服务工作。

三是培育壮大农村物流企业。农村物流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培育农村物流主体, 推进农村物流企业创新, 是农村物流健康发展的组织保证。政府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 培育、壮大农村物流龙头企业, 将现有的农村道路货物运输、仓储、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等企业进行资源整合, 鼓励竞争、兼并和强强联合, 培育并推动物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努力形成少数大型物流企业与大量小型物流企业并存的格局, 以满足农村货运物流多样化复杂化的需求。

同时, 加快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发展, 鼓励倡导农民合作运销组织以及农村运销户、农民经纪人、代理商、中间批发商等中介组织, 采用多种形式, 组建多元化物流模式;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的组织结构层次清楚, 它将实际上可操作的物流计划和运作功能归于一个权利和责任下, 促使道路货物运输公司向提供多种服务的综合服务企业转型, 为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降低道路货运成本。

一、物流管理专业 专业见习报告 篇5

专业:物流管理 姓名:*** 见习单位:申通快递无锡分公司

在短短两周的见习期间,使我对物流管理的定义、基本功能和各个作业流程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实习可以很好的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进一步了解现行市场物流的特点、主要设备和作业流程,对其进行分析,能对今后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并结合所学的理论提出改进意见。基于此,我进入了申通快递无锡分公司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实习生活。申通快递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提高服务质量,处理业务投诉以及业务员派送快件与时间问题,这些都是有待改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对物流工作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1、码放货物,不能倒置的货物要按要求摆放,避免货物受损,摆放货物要合理(如:避免农药和食品摆放相邻等情况)。

2、车次卸完后,拿清单进行点货,在点货中发现少货、多货或货损等情况,应注明在清单上,交于理赔部。

3、以总公司为中心,各片区、各分公司、各站点为单位,加大巩固公司客服部的整体水平。首先领导以身作责,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定期培训员工以提高整体客服水平。

4、公司应加大网络宣传,所有员工应加强网络系统的知识培训和能力提升。因为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尤其作为物流公司,一个厂家、一个企业对一个物流公司的认可和评价往往很大部分是看其网络宣传规模和网络影响。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网络订单购物也越来越广泛,一个好的物流公司更应该发展其网络信息化,通过网络来宣传公司。

5、严禁司机对货物野蛮装卸导致货损、货差率过高。

6、公司人事部门和客服部门应每月吸收和采纳员工提出的良好建议,做到件件有回应,采纳可通过QQ群、信箱,和直接书面发表,让公司从基层到高层人人有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的岗位都能接触到不同的事情,往往基层的建议更能直接的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对较好的意见、可以采纳的意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对于不能接受和采纳的给予合理解释和回应。这样做可以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对公司的忠诚,也可以从中挖掘人才,促进公司和谐发展。

在公司里边,有很多的管理员,他们就如我们学校里边的领导和班级里面的班干部。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尽量以艺术性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去管理。管理者要经常与下属和员工交流,关心员工的个人生活,对家庭有困难的员工应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这样才能让每个员工在工作中都有责任感,和以主人翁的身份去努力工作。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时,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仅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习其他知识,全面地武装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表现自己。

通过这一次的实习,我总结了快递行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 优势:企业长期从事快递服务业务,拥有一支快递管理及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能为客户提供各项快递服务

劣势:人员配置不尽合理,员工人数过于庞大,影响企业效益;信息系统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货仓的出租形式过于单

一、死板,租金较高。

机遇:物流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就业前景非常可观。

挑战:快递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优化自身的作业流程,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设备设施降低成本。建议:

1、企业要发展,企业形象至关重要,因此每个企业都十分注重自己的企业形象。

2、应多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应多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使企业更好地向前发展。

3、目前快递中心正面临许多问题和一系列的难题,快递中心还得多借鉴国外的快递策略,提高自己企业的效益。

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浅析 篇6

关键词 高职;物流专业;行业协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5-0028-02

1 高职物流专业就业现状

就业生毕业单位分布状况 物流行业是一个复合性的行业,一个优秀的物流人才既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与经验。因此,物流专业毕业生刚走上社会暂时不具备一个优秀物流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大部分就业单位集中在中小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两类企业占就业单位的八成,其余为国有企业或者非物流行业。由此可见,中小民营企业和私有企业是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目标。

就业生岗位分布状况 物流专业毕业生在刚工作的一两年内工作岗位相对集中在订单员、理货员、库管员、拣货员、调度员等岗位,几乎没有涉及管理的岗位。在就业的两到五年内,逐渐向仓库主管、配送主管、运输主管、信息主管等迁移,涉及管理崗位的占到了一半之多。由此可见,高职的毕业生在刚开始就业时都要从基础的操作层开始做起。

就业薪酬情况 根据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与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在北京公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将物流专业划入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高职高专黄牌专业。根据毕业生的薪酬跟踪调查,1000~1499元的比例占到15%左右,1500~2499元的比例占到35%左右,2500~3499元的比例占到30%,3500元以上占到20%。从就业薪酬分布比例来看,整体薪酬较低。

2 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课程与岗位的衔接不足 高职教育的核心是课程的衔接。高职类教育属于专业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建立在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初、中、高级应用性人才。在实际课程设置中,每个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同,科研能力参差不齐,所设计的课程体系和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有所差异。高职学校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教育目标、实训条件、生源情况等客观条件来设置课程,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上的重复、层次不清、课程顺序颠倒的现象,因此也就无法实现课程与岗位有效衔接。同时,在设置好课程计划之后,缺少对于课程规划效果的有效评估。

忽视素质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的管理中,综合评定体系不健全,偏重考试成绩,学生都是围绕课程考试来学习。这一体系导致在高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责任心、抗压能力等素质的培养。致使就业生在就业初期,无法适应生活与工作中的压力,自由散漫等习惯也带到了工作中。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在对即将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学生大多数都存在着三个问题:

一是在对自己能力进行评估时,普遍存在高估或者低估的倾向;

二是学生对职业定位模糊,只关注职业是否符合自身需要,忽略自己能否匹配所选的职业;

三是盲目追求大企业,缺乏对企业以及从事职位的深入了解,随大流地就业。

在对出现以上问题学生调查时,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系统地上过职业生涯规划类的课程,对于如何定位自己职业模糊不清。

3 制约人才培养的因素分析

人才定位不清晰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学生培养的好坏首先取决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水平,人才定位是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关键。按照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要求,但何为高技能却不清楚。按照国家职业大典的定义,高技能人才可以描述为: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最大区别就是在于是否具备解决难题的能力。以高职物流专业为例,学生应该除了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从而在工作中去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如果单纯地只进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一个没有任何学历在物流行业打拼一两年的操作工区别不大。

人才培养与实践结合不够 在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过程中,受科研水平、经费、领导重视程度等因素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混同于一般日常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部分院校经费支持不够,或者缺少企业支持,只能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编写的教学标准或者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去摘抄课程,这样形成的课程方案有的只有目录架构,缺少具体内容支持,系统性不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如何实施、如何编排不具体。这样制订出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混乱、内容空洞,与将来学生要就业的岗位衔接不足。

企业培养学生观念陈旧 在传统的观念中,培养学生被认为完全是学校的工作,企业认为培养学生是一种营运成本,忽略了学生作为一种储备资源未来可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在这种观念下,企业不愿意在培养学生这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一方面,他们认为投入过多的精力会对本企业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害怕投入过多的精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到自己的企业就业,或者跑到其他竞争企业中。基于这两个原因,企业只想和学校进行一些简单的合作,比如以企业的名字设置个奖学金或者向学校提供一些设备,来提高自己企业的影响力,从而吸引优秀的毕业生,但自己并不想投入到学生培养中。这样造成了许多学校校企合作的项目形式化,成为招生的工具。

4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

以行业协会主导的人才培养方案 行业协会作为一种自治性民间社会组织,具有沟通协调、整合行业资源的功能,完全可以成为学校与企业的纽带,协助学校帮助企业培养优秀的高技能的人才。行业协会能够以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专业技能和专门知识,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行业协会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会员企业,获取第一线的人才需求信息,再将这些信息反馈到学院,将这些需求信息转化为人才的供给。这样既利于学校课程的建设,又能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共同实施培养工作 以行业的认证证书作为参考,学校提供理论教学,协会支持学校与企业结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适当加入认证所需要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可以在企业中进行。

三方共同参与教学与考核 打破传统教学与考核的单一模式,企业和学校都参与到教学与考核中,行业协会来监督与协调双方的教学实施,以保证学生能达到行业发展的要求。以物流专业中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为例,这门课程一般学校都在开设,也是助理物流师的考试科目。在这门课程开课之前,首先由企业的教师来向学生介绍本门课程为什么开设、学好这门课程可以达到什么水平、在未来工作中什么环节,什么岗位会用到专门课的理论知识等问题。后面的理论课程由学院教师来完成。快期末时候,将学生再放到企业,去自己实践操作一次,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可为走上工作岗位后提供可行的优化方案。最后,由企业和学校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共同考核。现实条件下,学校的生源比较大,单个企业不太可能一次吸纳大量的学生,这时就需要行业协会也参与进来,利用会员企业的资源,协助学校和企业来完成这门课程。

坚持以培养优秀人才为主旨思想 物流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利润率较低,经营者的管理理念不尽相同,改变企业内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将人才视作资源。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坚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匹配,兼顾到短期与长期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林度.中国物流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09(14).

[2]冯涛.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J].物流科技,2012(12).

[3]余绍军,吴向东,刘灵犀.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0).

[4]张彤,赵静.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0).

专业自保公司及其优势 篇7

一、企业风险管理与保险方式

企业风险管理, 就是企业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 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进行风险管理既有利于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 降低风险损失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整个国民经济的波动, 减少社会经济资源的浪费。尤其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中, 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甚至决定了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并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企业风险管理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它既包括事前为消除或减少损失发生机会的风险回避、风险预防措施, 也包括损失发生时或之后为缩小损失幅度而采取的风险抑制措施;同时, 从风险融资的角度来看, 它既包括由企业自己承担损失财务后果的风险自留方法, 也包括企业遭受损失后由其他机构 (如保险公司) 支付损失赔偿金的风险转移方法。

保险作为一种风险转移的方法, 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 以交纳保险费为代价, 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 保险公司承诺承担损失给企业带来的财务负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 保险作为一种风险转移制度, 自14世纪后半叶意大利出现的海上保险发展至今, 为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和保障整个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 传统的保险市场在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环境中也显示出本身固有的一些制度性缺陷, 例如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的“逆选择”现象 (保险产品的价格是基于平均风险程度制定的, 因而会高于质量好的风险单位经过风险调整后的保费, 结果投保人越来越不愿意用质量好的风险单位补贴质量差的风险单位, 结果参加保险的往往是质量差的风险单位) 、投保人的道德风险 (投保人在办理保险之后很可能会不积极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 以及风险的可保性争议 (长期以来很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都被保险公司认为是不可保的) 等诸多问题。由此可见, 单纯依靠保险这种风险转移方式是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全面综合风险管理的需要的。

风险自留也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 有时也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风险管理决策。在这里, 我们有必要首先区分积极的风险自留和消极的风险自留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企业考虑了很多处理风险的其他办法并且有意识地决定不转移潜在的损失, 那么这种风险自留就是积极的和有计划的。反之, 如果企业并没有意识到潜在的风险, 并没有做好为风险融资的计划, 那么这种风险自留就是消极的和无计划的。诚然, 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识别自己面临的所有财产风险、金融风险、责任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 所以说存在一些消极的、无计划的风险自留是很正常的, 甚至对于某些特殊的风险来说, 无计划的风险自留偶尔也可能是最好的方法。但是, 这种消极的风险自留不可能是处理风险的合理方法, 也不能称之为一种风险管理的措施。所以, 在这里所谓的风险自留是指企业察觉到了风险的存在并估计到该风险造成的期望损失后, 决定以其内部的资源来对损失加以弥补的措施, 是主动的、积极的、有计划的风险自留。在积极的风险自留中, 针对风险损失的融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企业将损失计入当期发生的费用, 直接从现金流量中扣除;有的企业则准备在发生损失后借入资金以弥补损失;最为重要的融资方法是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风险基金, 其目的是在损失发生之后能够依靠基金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来抵补损失。

从世界范围来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不严格的税收体制下, 很多企业都通过在内部建立风险基金的方式弥补风险带来的损失。在战后, 由于利润税的严格规定, 通常不允许企业从应纳税收入中截流资金来建立风险基金, 于是, 一些企业决定用这些风险基金组建自己的保险公司。按照法律, 由这些企业组建的保险公司处于政府的监督之下, 支付的保险费可以从应纳税收中予以扣除, 对于为巨灾风险提留的赔款准备金也可以享受延期纳税的优惠。无疑也正是因为这种优惠, 导致企业的风险自留安排以专业自保公司这种形式出现了。

二、专业自保公司的概念与分类

专业自保公司是决定自留风险的企业避免不合理税收的技术性产物, 也是企业利用内部基金进行风险融资的高级形式。专业自保公司 (Captive Insurance Company) 是那些由其母公司拥有的, 主要业务对象即被保险人为其母公司的保险公司。它是一种由其组织上隶属的母公司紧密控制的, 专为其母公司提供保险服务的组织机构。母公司直接影响并支配着该专业自保公司的运营, 包括承保、索

16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年第8期

赔处理的政策和投资行为等。

回溯历史, 我们发现专业自保公司并不是始创于20世纪, 在19世纪中期就出现了。当时由于投保人发现传统的保险险种和保险费率无法满足他们的保险需求, 因而创建了自己的保险机构。例如, 在19世纪40年代, 美国的一些船东不满意于伦敦劳合社承保人提供的海上保险服务, 因而创办了Atlantic Mutual;1845年, 伦敦的一些货栈主因为无法从保险人那里获得所需的保险保障, 于是创办了Royal Insurance Company来满足其承保要求。然而这只是一些相互独立的事件, 只能看作是专业自保公司的萌芽和雏形。现代意义上的专业自保公司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 英国石油公司成立的Junker Insurance Company是世界上最早的专业自保公司之一。在50年代, 美国也开始出现专业自保公司。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 专业自保公司才开始真正发展起来, 现在已成为国际保险市场上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 被世界各地的企业广泛使用, 并促进了创新风险融资技术的飞速发展。截止到2005年底, 全球范围内专业自保公司的数量已超过5000家, 总保费收入接近260亿美元, 总投资资产已逾1400亿美元。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拥有了自己的专业自保公司, 据统计, 目前在世界财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70%的企业设立了专业自保公司。

专业自保公司根据其所有权、经营范围、运作功能和注册地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因此, 我们可将专业自保公司分为以下几类:

1. 按所有权 (ownership) 划分。

专业自保公司既可以由一家独立的企业拥有, 也可以代表多个彼此并不相关企业的利益。前者被称为单亲专业自保公司 (single-parent captive) , 占了全球专业自保公司总数量的75%, 后者被称为多亲专业自保公司 (multiparent captive) , 各参与公司共出保费、共担风险, 这种方式在美国十分流行。另外, 还有一种协会专业自保公司 (association captive) , 其组织框架和经营目的方面同多亲专业自保公司是相似的, 区别仅在于专业自保公司是由专业组织、贸易协会和其他类似机构组建的。

2. 按经营范围 (scope of operation) 划分。

专业自保公司可以分为纯粹专业自保公司 (pure captive) 和开放市场专业自保公司 (open-market captive) 。前者是仅仅承保其母公司业务的专业自保公司。大多数专业自保公司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后者除了承保其母公司的业务之外, 还承保其他公司的风险, 即承保所谓“非相关业务”。

3. 按运作功能 (function) 划分。

一家专业自保公司既可以在直接基础上经营也可以在再保险的基础上经营。基于直接方式运作的专业自保公司直接向客户签发保单;而基于再保险方式运作的专业自保公司将通过公司的出面保险人 (Fronting Insurer) 签发保单。由于许多国家对于部分或全部业务仅允许那些被授权或那些因符合法律中的地域要求而得到批准的保险公司来经营, 所以直接专业自保公司在业务上受到了限制。假如这些国家对于当地市场之外的再保险安排没有限制, 大多数专业自保公司将通过获准保险人代理自己在当地市场上经营, 即由当地的保险公司出面直接承保, 然后再把大部分风险转移给专业自保公司分保。

4. 按注册地点 (location) 划分。

由于某些原因 (例如税率低和管制松等) , 许多专业自保公司都设立在“离岸”地区。例如, 百慕大地区聚集了全球1/3以上的专业自保公司, 这是因为该地除了无所得税和外汇管制外, 还有发达的证券交易系统、稳定的政治环境、完备的商业法律体系、高度发达的司法和专业人才结构、便利的海空交通和高度发达的保险业等强大优势。除了百慕大, 专业自保公司的聚集中心还有开曼群岛、佛蒙特、巴巴多斯、直布罗陀、卢森堡、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然而, 由于法律框架和政治方面等原因一些专业自保公司还是定位在国内组建。

三、建立专业自保公司的优势分析

建立专业自保公司作为一种企业风险管理的方式, 如果能够减少企业的风险成本, 那么以它代替传统的商业保险不仅是可取的, 也将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企业建立专业自保公司的优势所在。

1. 对保险成本的分析

首先, 由于传统商业保险市场上的“逆选择”问题, 使投保的一部分低风险企业不得不承担一个较合理费率更高的平均费率。由于信息是不对称的, 也即投保企业比保险公司更为清楚自己可能遭遇的损失赔偿风险, 因此这些低风险的公司通过建立自己的专业自保公司作为一种新的风险融资安排, 可以改变其在传统保险市场中所处的不利地位。从这个意义上, 专业自保公司的建立暗含着一个前提, 就是它所提供的保险服务的对象———被保险企业的潜在损失风险较小, 因此决定了专业自保公司的保险费率也比较低。

其次, 专业自保公司作为企业的一种风险融资工具, 可以减少或者避免许多在传统商业保险市场上的花费, 如佣金、保费的赋税、其他诸如董事会的管理费用以及利润附加。而正是这些经营费用构成了传统商业保险保费组成中的附加保险费。据统计, 美国和欧洲的传统商业保险公司都负担着20%-30%的费用率, 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这一比率可能还要高一些。由于专业自保公司的保费基本上只按照纯费率计算, 不附加上述费用, 因此能够厘定较低的保费率, 从而为企业节约了大笔的保费支出。

再次, 专业自保公司这种机制可以降低传统商业保险中产生的道德风险, 通过减少损失来降低企业的保险成本。传统的商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被保险企业防范损失和降低损失的积极性, 因为企业知道自己的损失会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这种情况使得实际的损失往往超过本来的水平, 从而也造成了现实生活中高额的保险费率。而建立专业自保公司的企业会继续保持原有的防范、降低损失的积极性, 督促和加强风险控制方面的工作, 因此从客观上降低了企业的保险成本。

2. 对机会成本的分析

传统的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企业保险一般以一年为期限, 要求投保企业在年度初始就缴纳保险费, 而保险公司支付损失赔偿金往往滞后一段时间, 这就使企业丧失了可用现金流在这段时间内的投资收益, 导致很高的机会成本。当面临高收益的投资机会并对投资回报有良好的预期时, 专业自保公司能够在最大限度内降低母公司的保费现金流出, 允许母公司自由灵活地支付保费, 有的甚至允许母公司在灾害事故发生后再支付保费。专业自保公司所提供的优惠的保费支付安排能够优化企业的现金流管理, 有利于增加企业的投资收益, 降低投保的机会成本。

3. 对税收待遇的分析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年第8期17

如前所述, 建立专业自保公司作为企业风险自留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产生之初的一个很重要的动机在于获得税收方面的优惠。相对于企业风险自留的其他融资形式, 专业自保公司被税收部门归于保险公司一类, 不但可以在已决赔款和费用中享受税收减让, 而且还能够在报告赔款和发生未报赔款准备金中获得税收减免。另外, 专业自保公司还可以享受离岸注册地给予的税收优惠待遇。在这里仍以素有“租税天堂”之称的百慕大为例, 当地法规规定, 凡缴付于专业自保公司的保险费, 可自所得税中扣减;专业自保公司所有的保险收益可免缴或缓缴所得税等。

4. 对承保能力的分析

专业自保公司提供的承保服务较之传统的商业保险在范围和灵活性方面均有所突破。

从承保范围的角度来看, 在传统的商业保险中, 企业和保险公司经常就什么风险可以承保, 什么风险不能承保争论不已, 以至常常妨碍正常保险业务的办理, 有时还会动用诉讼来解决争议。而专业自保公司的立足点是为企业提供充分的保险保障, 可以为其不断变化着的、特定的投保需求提供承保范围更宽的保险服务。这一优势在风险形式千变万化的当今社会中尤为重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 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形式在频繁变化, 从经济的结构变化到法律环境的变化, 企业面临的风险类型与日俱增:营业中断、产品收回、董事与高级经理人员责任、恐怖主义、财务波动、信用风险、政治风险等等。特别是高新技术的运用, 使企业面临许多新的风险, 这些新的风险种类不断地对传统商业保险可保性的极限提出挑战。专业自保公司正是在这种风险形式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凭借自己在承保范围上的优势成为企业风险管理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 并在承保特殊风险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外, 由于船舶、货物、航空保险的保险标的大多是跨国移动的, 加之产品赔偿责任、环境污染事故等因所处国家的不同而风险各异, 仅以一国的保险制度框架是无法处理的。而且有些风险 (如绑架) 在某些国家是无法安排保险的, 必须跨国进行保险安排。所以, 对于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来说, 需要承保范围广、承保能力强的保险人满足其跨国投保需求, 发展适应自己的专业自保公司成为必然的选择。

从承保灵活性的角度来看, 专业自保公司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承保服务。一方面, 它既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提供较之传统商业保险更高金额、更长期限的保险产品, 也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做不同的保险产品组合, 即把企业面临的不同种类的风险“打包”承保;另一方面, 专业自保公司能够根据母公司旗下各子公司的风险水平和特定需求来确定相应不同的保险费率、承保金额和自留额度等保险条款,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四、结语

专业物流公司 篇8

湖南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立足于地方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充分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以产学研联动体系建设为基础,充分发挥“产”、“学”、“研”联动效应,突出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 KAQ) 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建立动态联动循环培养机制,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方式与实践教学创新以及教学管理机制改革等行动方案的协同推进。

近三年,湖南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先后获评校级教学成果奖3 次,其他各种奖励4 次( 包括2 次国家级竞赛奖励和2 次省级教学奖励) ; 新增质量工程项目7 个; 主编教材4 部; 主持完成各类教研教改课题8 项; 搭建各类教学资源共享平台10 个。

特别是物流管理专业先后立项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普通高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以来,物流管理专业大力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企业需求与学生学习之间的桥梁,各项建设资源呈现集聚发展态势,产生了明显的“1 + 1 > 2”的叠加效应,为校内其他专业建设和兄弟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建设经验。同时,物流管理专业将自身的教学资源和平台对外免费共享开放,明显改善了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物流管理专业先后获批湖南省( 2012) 和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013) ,从综合改革效果来看,采取“基于规模化定制,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集成化培养大平台”,打造目标映射联动( GML) 人才培养集成平台,团队成员在“学历提升、国际交流、教学研讨”成果明显; 依托财经类院校物流协作组的校际合作改革、本科生导师制改革、物流高校联盟交换生改革、研究性创新实践教学改革、《物流基本知识》训练模式改革、大学生智能物流创新训练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工作。实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动态调适、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链条控制、校内外教学资源协调与整合的综合改革成效。改革实践标明,物流管理专业的综合改革技术路径是正确的,也是值得推广的。

为巩固和拓展改革成果,面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特点和新要求,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更深入、更大范围的探索,形成可复制经验,打造物流管理专业综合改革升级版,建设国内一流专业。

2 改革思路和目标

2. 1 改革思路

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于“互联网+ ”和“一带一路”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搭建企业需求与学生学习之间的桥梁,实现“规模化定制”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的动态适应。基于物流专业人才资历架构,进一步完善现代物流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以“互联网+ 课堂”为支撑,以贯穿物流专业人才序列能力单元的工作任务与知识点为学习内容,以新一代物流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展现形式,构建学习过程管理云平台和多元化评价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探索构建“规模化定制物流教学集成平台”教学模式,即湖南商学院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2. 2 改革目标

为适应国内外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与要求,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以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创新“企业定制与学生自主定制”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物流专业人才资历架构”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以“双师型+ 国际化”教学团队、“知识点+ 能力点+ 案例库”课程体系、“线上+ 线下”课堂教学方式、“创新+ 创业”实践教学、“过程化+多元化”教学管理等关键要素为重点改革内容。办出湖商特色,争创国内一流。

3 改革措施

3. 1 创新“企业定制与学生自主定制”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立足于“互联网+ ”的社会经济发展,紧扣物流产业“转型”和“升级”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企业定制与学生自主定制”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①重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树立“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求生存”的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未来课堂( 基于云技术的多媒体互动课堂) 为教学环境,以完成企业实际岗位要求的能力单元为学习内容,借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学校老师、企业教学顾问、企业导师组建师资团队完成日常教学,在教学中实施企业“定制化”目标、设立企业奖学金、设定企业岗位认证、企业顶岗实习、高端就业推荐等全流程的“企业定制化”。同时,基于学生职业兴趣测试与职业能力测评,推动学生的“定制化”学习,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②三导师联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以高校导师为主体,高校专业教师作为理论知识( knowledge)传授主体,企业导师为专业技能( ability) 训练主体,辅导员导师作为职业道德( quality) 教育主体,三导师联动培养。在注重文化素质教育同时,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以学院建设的物流管理实验室、产学研合作企业现场教学为基础,以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承担的国家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项目为媒介,通过学生参与大量的科研和生产项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拓展物流高校教育联盟。在与北京工商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组成物流高校教育联盟的基础上,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加快拓展联盟影响力。努力将物流高校教育联盟的成员高校数量拓展至40 所以上,涵盖大多数省份、特别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偏远省份。

④制定“规模化定制物流教学集成平台”的共建共享机制。创新构建“规模化定制物流教学集成平台”与共建共享相关制度。在“全国财经类院校物流协作组”、“全国物流高校联盟”、“长沙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湖南省智能物流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和“湖南省智能物流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协同育人平台基础上,建立健全配套管理制度,保障项目研究实施。

3. 2 完善“物流专业人才资历架构”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从“规模化定制”的视角,做好顶层设计,改革和完善物流专业人才资历架构,实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创新。彻底解决物流教育和社会和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达到两者的动态适应与匹配,创新物流高端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体制。

①基于“物流专业人才资历架构”的人才培养制度创新。通过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基于物流专业人才资历架构和数字化资源,突破关键环节,完成“校内3 + 校外5”的人才培养制度创新。在校内层面变革三大制度: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与学分认定制度,课堂教学成绩认定制度,教师参与专业综合改革的工作制度与绩效认定制度。校外层面变革五大制度:跨校学分互认制度,兼职导师来校授课常规化制度,建立网络MOOC课程授课制度,MOOC课程学分认定机制,跨校、跨界、跨境的游学制度。

②基于“物流专业人才资历架构”的教学环境改革。通过建设未来课堂和实训环境,实现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两方面的共同进步,强化理论联系实习的教学效果。

3. 3 打造“双师型+ 国际化”教学团队

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团队建设与培养改革中,制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项培养计划; 通过引进、招纳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家为专业带头人,聘任一批“懂业务,能教学”的企业专业人才为客座讲师、兼职实训教师; 通过学习培训、校企合作等途径,培养一批专业化教师团队,派遣专任教师到企业中实践、出国进修,进一步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全力组建具有教学、研发与社会服务能力的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师资团队。

3. 4 建设“知识点+ 能力点+ 案例库”课程体系

根据物流岗位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以岗位及岗位发展需要设置课程体系。突破单纯以学科为核心来设置课程体系的传统本科教育课程结构,实行“平台+ 模块”的课程架构,构建两个平台即以“知识点”为基础的专业通识平台、从“能力点”出发的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和以“案例库”为支撑的三个模块: 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构建“知识点+ 能力点+ 案例库”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该体系力求系优化专业知识结构、突出核心能力培养、满足定制化、个性化需求。

3. 5 改革“线上+ 线下”教学方式

为有效利用本专业现有的信息资源,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教学环境的有效整合,本专业将打造以物流资源云平台与物流教学云平台为技术支撑,以“物联网+ 课堂”为载体的“线上+ 线下”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方式。

①“线上”教学方法改进与手段创新。“物联网+ 课堂”以互动教学为核心,旨在构建能够充分发挥课堂主体( 教师与学生) 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实现和谐、自由发展的“教”与“学”的信息化环境。在“物联网+ 课堂”中,传统的教学设备被各种新式的教学设备取代。从传统的黑板、粉笔、书本到现在的智能交互电子白板、触控笔、移动终端等,以此类高科技产品的综合运用来实现移动式学习、互动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与碎片化学习。在建设期内,以现有的“智能物流虚拟仿真实验室”为依托,开发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教学、在线考试的系统。

②“线下”资源建设和教学方式改革。广泛开展研究式、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和项目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完善相适应教学硬件设施和教学管理制度。鼓励教师把学术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创新教学方法。

3. 6 推进“创新+ 创业”实践教学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为此,我们将探索和构建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整合现有实践教学资源,打造“创新+ 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校企共建的校外创业基地。

3. 7 完善“过程化+ 多元化”教学管理

传统教育教学往往以结果为导向、忽视过程管理,传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主体相对单一并且忽视创新创业人才的特点,不能适应新形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迫切需要强化教学过程的管理,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4 预期效果与改革特色

4. 1 预期主要成果

①专业建设水平明显改善。经过专业综合改革建设,依托校内外各种培养资源,将湖南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成为湖南乃至长江中游地区物流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建设“美丽幸福新湖南”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推动湖南物流产业创新发展。

②教材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逐渐完善。完善课程结构与设置,以核心课程建设为载体,编写符合物流管理专业特色的系列教材3 本以上,使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课程结构更加合理、科学,在省内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中起引领和示范作用。

③打造国内一流教学团队。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职称和学位结构合理,知识结构合理、由本校专任教师和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的高水平的“双师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④实验实训条件明显改善。建成10 个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具备真实教学环境的现代化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并具有培训、对外技术服务等功能,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处于先进水平。完善“校企合作、校企共管”的新机制。

⑤学校教学资源平台形成。各类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资源集聚。

⑥学生素质大幅提高。一是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明显提高。二是就业情况明显提升。三是考研率明显提高。四是学生在全国比赛中成绩明显提升,让“大赛促人才培养”成为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常态”。

4. 2 项目特色与创新

①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与社会需求的动态调适,实现规模化定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存在动态适应的问题日趋明显。以往的教学实践及研究,大多注重于培养目标的定位,而忽视了基本目标定位好后,培养目标内涵与现实需求的动态对接与适应。本项目基于“规模化定制原理”,采用目标映射联动,充分考虑内外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动态调适人才培养目标内涵,将学生培养成为“动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精英人才”。

②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构建“基础扎实、适用面广、动手能力强、个性化程度高”的物流精英型人才培养新理念; 探索人本型、应用型、创造型、研究型和启发型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模式以及交互式学习模式; 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完善“两基双导三段式”( 校内、校外两类实习基地; 校内、校外两个指导老师; 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及毕业见习三个实习阶段) 教育模式。

③开放协同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了完善的多方参与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了整合校内外、国内外多方资源的人才培养综合模式,多方有机参与,多个课堂联动、多个平台并举的协同育人机制,培养知识、能力、素养( KAQ) 协调统一的高级专门人才。

④基于网络课程的新型课程模式,多元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基于网络课程的新型课程模式以多元化目标为导向,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由单一课堂教学转向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课内学习、课外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

⑤在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双创”( 创新、创业) 能力,从低年级开始设置创新教育和培养,在高年级开设创业培训,使培养的学生在创新中不断成长,在创业中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敏,黄福华.基于大规模定制思想的应用型物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实践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07:247-250.

[2]魏宁,谢美娥.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创新改革的思路与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03:202-204.

[3]付玮琼.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实践研究[J].物流技术,2013,13:464-465.

[4]汤晓丹.基于综合素质培养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物流科技,2009,07:96-98.

物流专业发展对策研究 篇9

物流业作为新型综合型的服务业,近几年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其中2012年全社会物流总额和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77万亿和9. 4万亿,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伴随着近几年国家将发展物流产业提升至战略层面,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更大更高的需求催生新一批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因此,高校物流专业建设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自2001年高等院校恢复“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到2013年全国本科院校开设物流专业有473个,其中物流管理专业学校有393,物流工程专业有80个。

基于短期快速发展的背景,物流专业在专业课程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和实验实践教学等环节都出现了不同的问题。而国外物流专业经过了很长的时期,物流专业建设已比较成熟。于2000年,欧洲物流高等教育中,有54所大学设有本科专业,美国在50所大学开设物流专业。鉴于国外物流专业教育的大量经验,本文对我国物流专业发展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2 物流专业现状分析

2. 1 专业课程建设

根据教育部专业划分,物流专业分为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以及物流教指委提出《物流管理本科专业( 四年制) 指导性培养方案》和《物流工程本科专业( 四年制) 指导性培养方案》,其中课程开设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目前高校大多数都以这一培养方案为指导进行专业课程设置。

然而,在具体的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缺乏实践类课程,或实践类课程比重不高。课程设置内容重复,交叉内容多,没有面向具体产业或地方区域设置专业课程,教学案例不能很好与实践相结合,不能反映物流业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根据教指委在2013年《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建设及学科战略发展报告》中调研数据可知,截止2012年已设置物流专业高校中,缺乏本土化的教学案例数量21所,占14% ; 没有面向区域、行业设置物流专业课程的高校数量30所,占20% ; 缺乏实践类课程的高校数量36所,占24% ; 课程设置没有特色,同质化的高校有48所,占32% ; 课程设置重复,交叉多得高校有57所,占38% ; 课程设置不能反映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有63所,占42% 。

2. 2 专业人才培养

物流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很多是建立在一些传统机械类、交通类和管理类等老专业之上,根据教指委2013年报告中,可知现有物流专业57% 设置在管理类院系,11% 设置在交通类院系,工程类及其他占到7% 左右。所以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会出现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与传统专业区别不明显等问题。同时专业教师多为老专业教师,在物流专业的教学中会存在专业教学拓展不够、照本宣科、与实践脱离等问题。以此造成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进一步出现企业招不到人,学生不好就业问题。

2. 3 师资建设

根据教指委报告,2013年物流专业师资结构分布为硕士学位教师占比例43% ,博士学位教师学位占的比例超过一半, 其中职称比例中副教授和讲师占主力,比例分别为37% 和43% 。从调研结果看,师资结构相对合理。但由于专业较新, 物流方向的专业硕士和博士比例较少,2008年后才陆续有物流方向的博士毕业,所以物流专业博士教师多为新进教师,专业教学经验较少。同时高校教师不仅有教学职责,还有科研任务,一些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机制,使得一些高校教师在个人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出现教学和科研分配不合理问题。

2. 4 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统计,截止2013年,将近18% 的学校没有建立实验室,而已有实验室的高校其相应的实验占地面积大多都在500平米以下。实训基地方面,将近20% 的院校没有相应的实习基地,大部分有多个实训基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实验设备设施落后,与教学要求不符,不能和课堂教学有效衔接,与企业实际相脱离,起不到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甚至很多实习基地存在挂牌模式,并没有承担实际的教学活动,影响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3 物流专业发展对策

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专业发展对策如下:

3. 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特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教指委的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为高校建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指导,在此基础上各高校需结合自身专业和学科背景,建立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物流服务的特色,其二是高校自身的专业背景。其中物流服务根据物流服务主体层次有微观的企业物流,宏观的政府相关物流,根据物流服务业务范围可分为企业物流、系统物流、供应链物流等,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不同的物流服务层次。

结合高校专业背景培养人才,比如大连海事大学物流专业可以体现航海物流特色,制定相关理论和实践实验课程。武汉科技大学物流专业可以体现钢铁物流特色,增设相关特色课程等等。

3. 2 加强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加强课程建设,其主要是加强专业课程设置,避免出现内容重复,交叉多的情况;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加强与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相关课程设置,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另外,教材建设方面,为了与专业课程设置相一致,避免课程间内容交叉太多,最好自主编写教材。没有自编教材的课程在课程选择上要尽可能选择符合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达到教学设置合理要求。

3.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对于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内部采用老教师带新教师,物流专业教师( 比如物流专业毕业并从事多年物流教学老师) 带非物流学科教师( 比如老专业或转专业过来的教师) ,并多采用定期教学听课评论会等,以此促进物流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对外鼓励专业教师进修,比如硕士学位老师进修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老师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学习,参加国内外访问学者项目; 同时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到企业锻炼,并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3. 4 使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物流专业教学需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尤其要重视实践教学效果。通常可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等多种方式,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案例教学、软件仿真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 5 加大实践教学资金投入,构建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物流公司 篇10

西安翻译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现状

西安翻译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5年, 只是因为“物流热”, 应对企业物流管理人才匮乏和社会需求开设专业, 未能或者来不及对该专业进行充分调研, 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缺乏职业特色。然而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 初期没有太多实践环节, 只能靠教师传授理论知识。2007年, 购置了一小部分物流专业软件, 开设了《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等实训课程。但仍然处于物流管理发展的初级阶段, 不能达到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改革措施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大改革, 本科院校转向应用技术型的紧迫性毋庸置疑。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应用技术型人才, 是指掌握和应用技术手段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 任务是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 因而常处于工作现场或生产一线工作。物流管理专业应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改革, 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1.专业方向设置

现代物流管理需要跨学科复合人才, 西安翻译学院现物流管理在校人数450人左右, 课程设计中涵盖仓储、运输、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外贸函电、电子商务等课程, 学生在短短3年专业课学习时间内, 学得杂而浅, 理论知识还没有掌握, 更不用说掌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技能。

因此, 就物流管理的大范围来看, 可以把物流管理专业分方向设置, 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 拟分为企业物流方向和国际物流方向。两个专业课程可以有所交叉, 但是就业方向不同, 培养侧重点不同, 这样设置可以延长学生在核心专业课的学习时间, 并针对不同方向取得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2.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 大学生“就业难”和行业企业“用工荒”现象并存, 主要问题不是有多少毕业生, 而是人才供给与需求在培养规格上的错位对接, 因此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针对物流专业以上两个方向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考虑物流类职业资格考试证书要求, 要求企业直接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先定岗再设制课程, 岗位下设置专业核心课程, 企业物流方向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物流管理特别是企业物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物流公司经营管理方法和运作, 从事物流管理的初步能力;企业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能力;物流技术方案和物流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能力。毕业后面向商业企业、生产类企业就业。

国际物流方向侧重于培养国际贸易物流管理人才, 毕业生主要供给在西安国际港务区。除了解物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 还应了解内陆港国际物流计划, 了解物流的国际化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整个过程的计划管理;了解国际物流统计管理;国际物流费用成本管理, 合理控制物流成本构成;熟悉国际物流所有设施设备, 加强对各类设施的配套管理。熟悉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能用一种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书刊、文献、资料,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毕业后面向外贸企业、国际内陆港范围就业。

3.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高校转型改革的关键, 西安翻译学院现有物流管理专业教师, 基本上都是直接毕业于“211”学校的硕士研究生, 这种“从学校到学校”的模式与物流管理超强的实践能力是不匹配的。“双师型”教师既可以引进也可以培养, 应尽快启动“引进来, 走出去”、“1321”方案。“引进来”, 脱离企业的培养人才是不科学的, 高校应与地方企业紧密合作, 在企业工作的一线管理者, 在高校以讲座、论坛、参观、比赛等多样形式将行业、企业的现状、规范融入教学中。“走出去”, 鼓励年轻教师走进企业, 亲身体会了解企业发展, 了解行业动态, 为更好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积极鼓励年轻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1321”方案, 每门课有一个课程负责人, 至少有三个专业教师讲授, 每两年专职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一学期, 每门课都有1名企业员工参与课程教学。学校也可以开设高级人才培养班, 培养已经在企业担任职务和岗位的员工再进修。

4.校企合作、以赛促教、创新教学方法

⑴校企合作、互帮互助

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 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开拓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共建师资队伍、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有能力在校外建立专业实训基地, 资金不足在校内建立软件模拟实训基地。将物流的仓储、运输、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模块加强实训。目前西安翻译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已建成供应链管理实训软件、flexsim、任务式三维立体互动模拟软件 (运输、仓储、配送) 等校内实训基地。

高校成立课程研究小组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西安翻译学院成立的“新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洲际区域经济合作构想, 积极搭建科研平台, 充分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 围绕和服务社会经济与发展, 做好科学研究工作, 打造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

⑵以赛促学、以学促教

高校与企业可以在高校范围、专业范围建设比赛, 共同制定比赛规则, 组建评委会为同学们开拓思路、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大学生的正能量。同时, 高校通过与企业组织比赛, 也使教师及时、迅速地了解行业、企业动态和人才需求, 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 形成良性循环。

⑶创新教学方法

开展互动式教学方式, 以小论文、小课题、小比赛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每个专业方向设置“微信”平台, 教师引导并由学生组成管理队伍, 发专业、行业小知识、行业动态、国家法律法规等知识链接;由学生建设小企业, 为社会需求者提供物流咨询、方案设计等。

5.服务地方产业, 促进地方经济

西安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西部大开发的最热点地区之一。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是我国大陆桥经济带基础和实力最强的经济区域和最发达地段。西安翻译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的企业物流方向就应以陕西八大支柱产业为出发点, 服务地方企业, 发展地方经济。

西安国际港务区自重新组建以来, 就以高标准的规划和建设引领国内“内陆港”建设的潮头, 以现代物流和现代服务业为特色。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探索社会经济一体化新路径, 着力打造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先导区, 承担“以大物流带动大服务, 以大服务升级大产业, 以大产业推动大城市, 为大城市开创大未来”的光荣使命。物流专业中的国际物流方向就是以西安港务区为服务对象的。

总结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突破, 高校各个专业正在紧锣密鼓地积极响应, 西安翻译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任重道远, 还需社会各界对民办高等院校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董洪亮.为大量培养本科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怎样转型[N].人民日报, 2014-5-15.

开家专业的洗碗公司 篇11

填补市场空白,付一块钱,帮你洗碗。怎么样,开一家这样的洗碗公司吧。

开业步骤

第一步先要经过当地卫生管理部门的批准才行。然后就是招募工作人员了。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组织他们到卫生防疫部门进行体检,取得健康证后,工作就可以开始了。投资这样一间公司大概需要7~8万块钱,首先要根据自己客户量的多少,租一个大小适宜的工作间。要做一下简单的装修,建几个水槽、洗碗机。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就可以招揽客户了。初期公司规模不大,可以首先把客户群定位在大学生的身上。

经营策略

由于目前各大高校的后勤工作正在逐渐社会化,谁要能抓住这个机会,赚钱是肯定的。设想:如果承包一个5000人的大学,每个学生每月交10元钱的洗碗费,那么毛利就有5万块钱,除去房租、工人的工资、洗涤用品、水费和其他费用,一个月至少可以净赚1万元以上。

同日:坚持专业公司发展之路 篇12

同日集团自1997年初创建于新加坡,经过18年的风雨洗礼与员工的同舟共济、衷心相随,现已茁壮成长、快速发展成为一家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准上市公司,旗下拥有9家子公司以及北京、上海、重庆三大办事处,员工人数超过400名,2014年实现销售额2亿元。

宾客盈门贺华东基地开业

在声势浩大的同日集团华东基地开业典礼上,300个嘉宾位座无虚席。嘉宾中有当地政府领导,有行业资深专家,更有同日的客户、供应商,甚至是存在竞争关系的行业同仁,大家纷纷到场祝贺。有嘉宾评价说,此次出席华东基地开业庆典的企业人数之多、之齐,堪比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发展大会,同日集团在行业里的地位可见一斑。

同日集团董事长姚万军在开业典礼致辞中表示,同日集团三大产业——工业自动化、现代农业、纳米纤维新材料已逐步形成,同日集团将坚持专业公司发展之路,力争2015年销售额达到3亿元,2015年底实现新三板挂牌上市。姚万军将公司的发展计划称之为“3+3+3”战略,即:以三大顶层设计(股本、商业模式、公平运作体系)的实施为基础,以三大建设(硬件、管理架构、三大产业)为手段,实现三大战略目标(品牌、收入、上市)。

在此计划下,华东基地的重要性及意义不言而喻。同日集团执行总裁兼昆山同日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日自动化”)物流及自动化系统技术总监范晋先生指出,华东基地及现代化工厂的建立,不仅增强了同日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更是解决了用地受限问题,打破了同日发展壮大的一大阻碍。

华东基地分为厂房和办公楼两大建筑部分。其中,四层办公楼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两层厂房建筑面积为17000平方米,一层主要用作生产装配及仓库,二层暂时作为产品展示厅。目前,同日集团旗下两家公司正式入驻华东基地,即昆山同日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与昆山同日精密测试设备有限公司。

两大业务板块携手并进

同日自动化(前身为上海同锐工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于2007年正式成立。据介绍,同日集团的业务伴随惠普公司不断发展,并作为惠普的配套供应商进入中国市场。同日自动化成立初期主要提供自动化生产线,客户是惠普、DELL、伟创力这样的行业标杆企业,领先的技术以及丰富的案例铸就了同日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优势地位。

在从事工业自动化业务的同时,同日自动化逐渐进入物流领域,并于2009年正式承接物流工程项目。目前,同日自动化专注于物流输送分拣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以及售后服务,主要提供箱式输送及分拣设备、托盘输送及提升设备、自动化生产线、图书输送分拣设备等产品,并已成功实施多个大型项目,成为优秀的物流技术设备供应商。

工业自动化与物流自动化作为同日自动化的两大核心业务板块,无疑成为华东基地将要重点拓展的两个方向。“结合工业4.0的趋势,同日自动化将把拥有良好基因与专业经验的工业自动化与物流自动化合二为一,以工业自动化带动物流自动化。”范晋如此分析两大业务板块今后的发展。随着工业4.0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被称之为“中国版工业4.0”的《中国制造2015》的出台,同日自动化更加明确了发展方向,公司将不断拓展系统能力,其市场定位将从输送分拣设备供应商逐渐转向工业及物流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范晋认为,一个成熟的集成商必须本身能提供整体系统设备的60%~70%。鉴于此,同日自动化制定了非常明晰的业务发展规划,除了两大核心业务板块外,还进一步细分为五大业务单元,即:(1)输送分拣;(2)高速分拣;(3)自动化仓储;(4)医院物流技术储备:(5)工业自动化,如工业4.0项目。

目前,同日自动化正朝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行,并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例如,在输送分拣领域,同日自动化已经拥有了众多成功案例。但范晋表示,高速分拣技术是国内企业的一大软肋,特别是在快递、机场物流领域,关键设备严重依赖进口。为此,同日自动化正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包括高速分拣机样机制造等。此外,在货到人拣选技术,以及环形库、旋转库等设备及其组成的自动化仓储系统等方面,公司也积极投入研发,目前已有相关项目正在进行中。在自动导引车AGV业务上,同日自动化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已与具有超过20年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经验的法国AXTER公司展开合作,共同拓展中国AGV市场。

立足优势开拓新领域

同日自动化发展至今将近10年,服务领域覆盖电子、IT、医药、服装、五金、百货、图书等行业,业务涉及工业制造与物流配送中心(仓库)领域。结合新的业务发展需求,同日自动化正不断拓展新领域,比如现阶段国家重点扶持的电子商务(包括跨境电商)、快递等行业,以及汽车、家具行业,特别是工业4.0项目。据范晋介绍,目前,同日自动化已成为顺丰、西门子机场物流的设备供应商,并进一步开展相关项目。

今年开始,工业4.0项目业务和询价都明显增多。在这方面,特别是电子行业,同日自动化无疑走在前列。范晋表示,同日自动化会利用一直以来的专业优势,在更多不同的领域进行复制。“我认为全方位地拓展工业4.0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厂的建设是大势所趋,前景广阔,同日自动化在这趟洪流中已成为先行者。”他说。

对于同日自动化何以取得如今的进步与发展,获得用户的认可与口碑?范晋给出了简单却不易实现的答案——服务与品质。

范晋强调,服务与品质是公司一直坚持并注重的根本,也是同日自动化立足市场的法宝。“在产品品质方面,同日自动化坚决不做降低标准、降低用料以次充好的事情,我们一直坚守用一流品牌的元器件来完成设备生产与系统建设。正因为如此,客户对我们都比较认同,这让我们无比骄傲。”范晋满脸欣慰地说道。同时他也坦言,正是因为客户的信任,同日自动化才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并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据悉,同日自动化的服务团队人员均来自公司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一线员工和工程师。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客户项目已经过了保修期,同日自动化仍旧会派服务人员进行定期巡视,及时更换元器件,并做免费清理。这无疑为同日自动化赢得了口碑。

广纳贤良未来同创享

人才,历来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对同日自动化而言也是如此特别是目前整个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项目量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据范晋介绍,目前,同日自动化已经打造了一支非常强大的控制系统团队和软件团队。华东基地投入运营后,同日自动化正加紧招贤纳士,引进大量高端人才,狠抓人才梯队建设。

在同日集团的“3+3+3”战略中,最终实现的目标之一便是收入,它既包括集团整体的销售额,同时也包括员工的收入水平。从集团愿景“未来同创享”不难看出,公司已经将提高员工收入作为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对此,同日自动化喊出了“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口号。范晋表示,不论企业高管还是基层员工,同日自动化都会给予很大的照顾。只有当员工开心地工作,才更有利于团队的稳定团结,继而才可能产生高效率。这也是同日自动化的工程师团队和管理层团队一直非常稳定的原因所在,即便是公司从上海搬迁至昆山淀山湖,很多员工面临回家距离较远的问题,却没有一个人因此离职,这也让人无比骄傲和欣慰。

上一篇:青春期抑郁症的成因下一篇:英美文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