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共12篇)
学校管理 篇1
一、学校管理心理学的概况
管理心理学是管理学和心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 同时又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价值的学科, 而学校管理心理学则是管理心理学在学校管理领域很重要的分支。它不同于心理学、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也不是管理心理学学科内容在学校管理中单纯的应用。
学校管理心理学在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 经历了过去20多年时间的发展, 已经逐渐成形并逐步完善。但总体看来, 学校管理心理学还有很多需要更加完善的地方, 还需要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来使之走向成熟。心理学为学校管理心理学提供心理的依据和原理, 而管理学则为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型, 随着管理现代化的趋势, 管理学为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和发展的实践环境, 这些都促进了学校管理心理学更好的发展和完善。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性假设、个体心理、领导心理、群体心理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学校的规模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 教学内容日益丰富, 教学形式趋于多样化, 教学方法也越来越新颖, 等等……这些都给学校的管理和建设提出了挑战。学校管理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索学校管理中的心理现象和发展规律, 为学校实践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增强了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所以, 研究学校管理心理学对于学校管理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环节的关键因素。
二、学校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们对于学校管理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在学校管理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值得重视和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
1.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和完善。一些制度仍然是陈年老套的、跟不上时代的, 另外还有些学校制定的管理制度缺乏人性化, 这对于学校管理和建设都是很大的弊端。
2.学校管理中另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激励制度的作用。当前, 有不少学校都不能给教职工提供一个科学的奖惩晋升制度, 不能调动学校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学校管理建设的主动性, 这些也是学校管理和建设的一个问题。
3.学校的人事制度体系不够科学化。人才是这个时代的决定性因素, 当前来说, 学校管理中人事制度也有着很深刻的意义。
4.学校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校园文化为依托。目前很多学校硬实力提升了不少, 但是软实力尤其是校园文化这一块始终得不到好的发展。
三、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应用
(一) 有效激励与学校管理
在学校管理中有效的利用激励可以更好的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可以创造一个适合学校管理的竞争平台, 激发老师更主动的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 良好的激励体制还能促进教师的潜能, 提高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实现学校管理目标和留住教师人才队伍。那么, 激励的具体应用有哪些呢?
1.利用需要理论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 人的需要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 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才有可能发展高层次的需要。需要也是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源泉, 学校管理者应当在一定阶段给予教师恰当的需要来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比如说, 针对年轻教师主导的应是发展需要, 学校应当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进修学习的机会来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针对中年教师主要的是成就方面的需要, 这时候学校管理者就应当在给他们提供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 创设适当的条件引导他们向名师或者骨干教师方向发展, 满足这个阶段的教师的需要, 使他们更好地为学校做贡献。
2.参与激励。学校管理者应当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 以此来调动教师的工作动机。一方面, 学校管理者应当采纳教师提出的对学校管理有效的建议和方案, 鼓励教师多提出自己对学校管理方面的看法;另一方面, 学校领导应主动接受广大教师的监督, 尊重教师针对自己管理工作提出的不足并择优采纳。这样, 可以使教师觉得自己的权利和人格得到尊重和信赖, 对他们的工作会产生积极的心理作用。
3.奖惩激励。奖惩激励主要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建立有效的奖惩激励体制也是学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奖励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工作, 同时, 通过一定的惩罚也能够减少教师的消极怠工, 端正教师的工作态度。
(二) 人际关系与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 但又和企业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际关系也是学校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学校管理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上下级关系, 同事关系, 师生关系, 同学关系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现互助和合作的基础。学校领导者不仅应该在原则上行为方式上领导教职工, 同时还应对对教职工的工作负责, 教职工也应当服从学校领导的管理, 并能做到自觉执行领导决策;良好的同学关系也是学校必须重视的方面, 同学之间应做到互相信任、互相尊重, 在尊重别人接受别人的同时也能从其他同学那得到被尊重和被接受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师生关系是教学管理中不能被忽视的一方面。教师首先应该做好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 在同学之间树立教师的威信。同时, 教师也要在同学之中建立起融洽、既严肃又轻松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应该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爱护;同事关系是学校管理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在同事相处中, 不应当以自我为中心, 多替别人着想, 还应当在同事有困难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
摘要: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和管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 在学校管理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近几年, 学校管理一直是学校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而管理心理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是重中之重。所以, 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并将之应用到学校管理中去, 必将更好的为学校建设服务。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学校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永鑫, 李艺敏.学校管理心理学[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孔祥勇.管理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3]孙平.管理组织论[M].四川人民出版社.
[4]刘野.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发展[D].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02.
学校管理 篇2
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坚持“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搞好消防工作,杜绝火灾事故。定期对师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加强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开设学生消防知识等安全课堂。
2、建立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违反消防安全制度的有关人员将追究责任,并视情节给予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3、加强用电管理,安装电器,布设电线要符合规定。定期检查电线、电器,不得违章用电和使用明火。
4、学校的重要部位要配备齐全相应的消防器材,并保持性能良好有效,存放位置合理。
5、对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等危险物品要单独存放保管,按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实行特殊管理。
6、新建、改建、扩建建筑项目,严格执行安全“三同时”制度。
7、建立兼职义务消防队伍,定期进行安全训练演习。
让学校文化引领学校管理 篇3
一、理念创新一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价值观念。教育理念首先表现在人才观上,它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学校办学的行动指南,办学水平的高低首先体现在学校有无先进的教育理念上。
福州第十九中学扎根传统、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确立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学校确立了“让每位学生成人,让更多的学生成才”的办学目标,即不但要让学生长大成人,更要让学生成为“负责任、会感恩、会学习、知礼仪、知进退”的心智健全之人;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学校的教育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为其成才奠定基础,进而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专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认真调研,充分酝酿,集思广益,讨论确定了学校的“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具体如下。
首先是确立了“正德尚学,至善唯真”的校训,即端正品德,崇尚学习,以追求真理作为治学的至高境界;其次是确立了“文明知礼,和谐合作”的校风,即有文化、有涵养、举止优雅、谦和有礼,人人友爱和谐,快乐相处,大家志同道合,团结协作;再次是确立了“博以启智,爱以导行”的教风,即用渊博的学识启迪智慧,让学生成为有识之士,用无私的爱心导人向善,让学生成为真诚之人;最后是确立了“勤奋乐学,深思笃行”的学风,即刻苦勤奋,以学为乐,学而深思,努力践行。
学校还专门邀请福建师大文学院的潘新和教授谱写了校歌《古榕树下青葱岁月》。旋律优美、歌词清新的校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十九中学子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为放飞梦想而努力拼搏。此外,各个班级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班训,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全新的教育理念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为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环境美化——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校园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校园的物质文化是指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绿化情况、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校园物质文化虽系外在形态,但却昭示出一种文化品位。它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唤起师生对美的追求,陶冶师生的情操,激发其上进心和求知欲。
近年来,十九中学在非常有限的条件下,不断优化育人环境,竭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学校面貌,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生活环境。如在校园西面与闽王祠相邻的墙边种了一排翠竹。竹以它挺拔清秀、青葱翠绿、刚劲而富有韧性的形象,给人以艺术享受,也让师生从竹的优雅、正直、坚韧、无私奉献、勇于进取等品质中汲取营养,达到由内而外的品格升华。
学校一号楼环绕的中心地带,承担着彰显校同文化、调节校园氛围、放松师生身心的功能。为此,我们以大榕树为中心,建造了一个美丽、温馨的小花同。花圃里的“人人爱花草,学校更美好”,“花草丛中笑,园外赏其貌”等温馨提示与旁边的绿树红花相依相伴,相映成趣。书香气是校园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即使在对口生源日益爆满、校同空间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对图书馆的投入也是有增无减,使这座藏书十万多册的省级中学示范图书馆发挥了它最大的功能,让悠悠书香浸润着师生的心灵。
墙壁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校园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学校在墙壁上设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一训三风”“中小学生守则”等版块,并充分利用墙壁空间,悬挂、书写各类宣传语和温馨提示语,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力争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都能育人”。
学校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悬挂着学生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每间教室门口悬挂着各班的“全家福”照片,照片上摘录着“教师寄语”“学生寄语”。一幅幅书画作品展示了学生独特的艺术魅力,一面面无声的墙壁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彰显了学生独特的时代个性和青春气息。“墙壁文化”充分发挥了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它不仅为学校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启迪了学生的心智。
此外,学校不断强化校园网站建设,充分发挥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使新媒体成为引导和影响校园舆论的重要力量,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校园和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三、活动丰富——突出实践特色
师生行为习惯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我们希望通过创设条件和环境来培养师生的道德意识、道德习惯和对生命的尊重意识。除了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外,学校全方位开展科技、文化、艺术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各类发明展览会和科技创新大赛,累计获得市级以上一等奖40多项,二、三等奖60多项。
每年年底,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都会如期举行,学科活动、爱心义卖会、文艺汇演、十佳歌手大赛轮番上演。学生在享受快乐的同时,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青春,演绎着梦想,传递了敢于拼搏、勇于追梦的正能量。
与此同时,学校学生社团蓬勃发展,成绩喜人。爱心社、“沐风”广播站、“太阳雨”文学社、科技社等众多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活动。其中,“爱心社”和“书画社”先后获得福州市“最受欢迎学生社团”和“优秀学生社团”两项大奖。
学校围绕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素质拓展、传统文化、文明修身、明礼诚信等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比如,开展以“诚信”“节粮、节水、节电”等为主题的班会教育活动;利用升国旗、入团入队等仪式开展爱国主题教育活动,传播主流价值观;以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和历史纪念日为契机,以道德讲堂为载体,开展“九九重阳节·浓浓感恩情”“闽都文化”等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手拉手,文明路上一起走”“邻里守望·情暖榕城”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开设“心语轩”心理咨询室,由专职教师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学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建立起来的,是靠几代人共同努力积淀起来的。它需要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共同策划、细心培育。只有让学校文化引领学校管理,让管理从“心”开始,由“管”致“理”,才能让学校充满活力,常新常青。
学校管理 篇4
1.1 家长缺乏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
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 我国很多家长都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很多家长认为考上重点中学就等于迈出了踏进了重点大学的第一步, 因此很多家长想尽一切办法、动用各种关系让孩子能够读更好的学校, 获得更好的教育。然而, 在孩子们进入学校以后, 部分家长以为学校的管理与自己毫无关系, 尤其是很多中学里学生住校,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便把问题交给学校和孩子自己, 对学校的管理并不关注。这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与考试名次等, 根本不去关心与呵护孩子们的内心成长与真实想法。很少有家长可以做到经常跟学校询问孩子的情况, 并且最终做到可以耐心与孩子们沟通。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淡薄, 甚至没有。
1.2 校方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第一, 学校虽然在规章制度上体现出了要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 但是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很好地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主要原因是学校缺乏与学生家长的日常沟通。第二, 就算学校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 而且家长们也确确实实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但校方未必如实汇报给上级, 甚至采取不管不顾的轻视态度, 最终导致家长丧失了参与管理的积极性。第三, 有些家长对学校学生的管理建议得到了学校领导等的重视, 但是, 由于现代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 使得一些合理的意见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以上这些情况都会打击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积极性, 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校的管理发展都是相当不利的。
1.3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实效性难以保证
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问题方面, 参与途径的单调、参与内容的死板以及提出意见得不到切实落实等一系列问题, 让我们开始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实效性有了质疑与思考。一方面, 在我国现在的学校管理方面, 家长参与管理的途径是相当单调的, 大部分学校为家长参与活动只提供一到两次的时间, 参与的内容死板老套, 甚至是流于形式。主要是每学期为数不多的家长会, 家长可以通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校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但限于参与范围和规模的狭隘, 家长的意见未必能传到学校管理层那里;另外一种途径就是家长委员会, 但在现实中只是部分代表家长能在这个团体中, 而且疏于家长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 这种形式显得流于形式, 很难起到实效。另外, 很多学校在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都喜欢采取向学生家长讲述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 没有为家长提供很好的发言或交流的机会。这样一来, 不仅不利于学校与家长真正意义上的有益于学生成长的交流, 而且还容易导致学生家长产生厌烦的情绪, 极大地削弱了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 对于每次与老师交流的内容也是多年不变的。家长大多数只会关心或询问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表现等问题, 对于正处在青春期里心理敏感的孩子们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关注少之又少。
2 改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现状的策略
2.1 营造和谐、轻松的家长参与氛围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方面, 同时也是家长的责任。为更好地使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 必须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现代管理学认为, 学校内良好的人际氛围, 不仅影响着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态度, 也影响着学校的工作效率。由于家长是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在人的社会属性方面都具有在群体中获得尊重和关爱等情感需求, 这些需求的满足状况深刻地影响着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因此,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在规范化的同时, 也要注重在参与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注重营造轻松和谐的人际氛围。学校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家校交流活动, 如定期开展一些关心学生身心发展的主题座谈会, 举办教师和家长间的球类比赛等形式的联谊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室和家长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2.2 建立健全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
在西方的很多国家,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通过立法的形式以确保其正常实施。比如, 建立向家长报告制度, 通过向家长介绍学生的表现, 参与对学生的管理。目前, 我国还没有一部明确的关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法律法规文件, 这给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或对已有的法律法规条文进行修订和说明, 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和义务, 在法律层的约束下确保家长能真正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 并保证家长参与管理的实效性。
2.3 学校管理层应正确对待家长的管理意见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并不是学校管理的制胜法宝, 同时我们也不能指望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后, 学校中的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问题, 也就是说不但要看到其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变化, 也要看到它所带来的弊端。比如说, 很多家长想参与学校管理, 但是不肯承担责任;另外,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后, 虽然在管理和决策中注重了民主, 但家长的很多看法是站在自己的立场, 往往没有考虑和结合学校的一些实际问题的制约, 学校的运作成本在无形中造成了决策的滞后性, 影响了管理的效率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 对于家长参与管理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校要辩证地看待, 好的要尽力实施, 不合理的则要和家长及时沟通, 共同商量解决。
参考文献
管理_私立学校管理 篇5
假如广商现在成为私立大学,而我成为了广商的校主,我会重新整顿学校,强调加强本科生教育,探索新的组织形式以满足新兴研究和教育的方向,寻求教育和研究项目的国际合作,发展大学与社会更牢固的关系,加强学术和文化建设。
(一)吸引科技财政投资
我国的高校绝大多数是由国家主办的,各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广商每年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政府,总共有33753.72万元,经营和其他收入只有3390万元。来源于政府的收入占了90.45%。在国外各高校的收入主要来自企业,其次是政府。因此,我国大学更像是一个政府部门,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学术组织。大学的教学、人事科研等职能部门习惯于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缺乏独立自主的办学意识,客观上弱化了大学学术自由、机构自治的本质特征,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大学里也弥漫着推崇官阶、唯官是重、攀权附贵的庸俗风气,神圣的学术尊严被学术腐败所玷污,知识殿堂被亵渎,职称也不再是学术成就的标志。所以,作为广商校主,我会通过提升我校的研究质量为企业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保证投资的有效性,以此来吸引企业的投资,提高他们对大学的投资信心。例如与企业合作,学生针对企业进行课题研究,到企业里实地考察,做出的成果可以应用到企业里。学生得到实际体验的机会,开阔视野,增加知识面;企业得到学术上的帮助,为企业管理提供理论,同时对我校有一定的理解,投资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均显而易见。
(二)建立战略管理策略
大学发展战略就是谋划大学在发展竞争中获得长远的、全局性的胜利或者双赢的策略;大学战略规划就是制定大学的长期发展目标并将其付诸实施。我们通过制定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提升活力和竞争力,有利于学校内部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凝聚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许多大学并没有真正解决好学校的定位问题,而是盲目提高大学的办学层次,从而造成了无序竞争与教育资源的浪费。我要为学校的发展树立一个明确、具体的目标——从二本升为重本学校。这是学校全体师生共同持有的对未来期望的景象,它能够使学校师生凝聚成一个整体,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
其次,在执行目标时要注意经营管理。由2008年与2009年人员经费支出表可以看出,我校人员经费占总收入的50%以上。在2012年的预算中,基本支出(包括工资福利、一般商品和服务、人员和家庭补助等)有32964.72万元,占总收入88.33%。由此看出,我校在人员费用支出太多了,反而在学生身上投注的资金很少。因此我作为校主,我会推行一系列策略来减少这一类的支出,例如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以便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延伸至最远的底层,免去了管理过程当中许多不必要的细节,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另外,为办学和研究质量的提高我会构建了一个以学生为本的规章制度。制度建设是有效管理的重要载体,有效的规章制度对于正确调整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稳定学校秩序,激发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起到关键作用,所以规章制度的建设是提高校长执行力的一个保障基础。例如,我校的教学反馈方式太单一了,我们可以构建多种方案来供参考。我们可以请教学顾问、同事或助手来实施班级访谈;建立课堂服务办公室,向教师提供录像服务,同时如果有同学想上某些老师的课但因为课表相冲或者选不上,也可以到课堂服务办公室拷视频回去看。课堂服务办公室可以请同学来工作,顺便减轻贫困同学的生活负担。老师如果想得到关于教学的有效反馈信息,也可以从教师和教学助理发展办公室邀请一位同事或教学助理来观察课堂。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听课质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创新综合型人才。
(三)柔性学生管理模式
由于美国提倡民主有平等的师生关系所以美国高校更容易形成人本的管理思想,而我国长期受儒家传统学说影响,学生管理强调权威性,倾向于把学生看作是被管理者,学生几乎没有
权利反抗,需要绝对服从。我们应借鉴美国高校的成熟经验,首先在观念上更新,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理念,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发展的目的,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并增强为学生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为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机会,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目标。通过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加大关怀力度。我国学生管理很长一段时间强调的是管理而不是服务,我认为我们可以拓宽服务领域,可以成立学生事务咨询服务部,不受院系限制,通过这个部门学生可以向学校寻求生活、心理、就业等各方面的咨询和帮助,并可向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也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愿望和想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例如我们学校现在的图书馆开放时间,我认为很不合理的。要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素质就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图书馆就是首要。平常图书馆开放时间和学生上课时间差不多,由于上课的原因可以去图书馆的时间很少,但当下课后图书馆就关门了。作为校主,我会更改图书馆时间,从早上7点半一直开放到晚上11点半,另外设立更多的自习室,开放时间不限制,还会为要考研的学生独立设置课室。想要考研的同学可以向学校申请专门的课室位置,那样学生可以有固定位置学习,把书放到那里,不用每天拿着一大堆厚重的书来回宿舍跑。
(四)重点培养学生能力
大学培养学生的方式有两种,课外和课内。首先来说一下大学课程的改革: 大学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趋向是提升学术性,我觉得学校对政治课的投放力太大了,总共14学分,1学分按16学时计算,新方案规定的4门课程共224学时,约占目前我校本科总学时的9.3%。我认为这个比例太高了,我校学生在大学里用了差不多10%的时间在政治理论上。作为校主,我觉得应该把理论转为实践,结合实际生活和政治,以案例、问题、项目为中心组织教学。 加强外语课的实用性。我认为我们学校是商业类高校,英语课应该针对商业类,重点讲解和培养这一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我校英语的学分有16分,学时占总学时大概10%,可见英语对我们的重要性。但是现在的英语教学质量不高,普遍学生反映到了大学的英语水平出现倒退现象。 大学专业课突出实践性。专业课教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关系到对专业前沿知识的掌握,关系到学生的创新发展潜力,因此我们对专业课教学应该高度重视。但是在目前,专业课的课时只有375,约占总学时的15%。④ 选修课注重多样性和前沿性。我认为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高校,设立选修课时除了各领域理论性的知识还要有实践课,比如演讲课、辩论课、个案研究、模拟法庭、项目研究、PPT制作等联系到我们现实生活的课程。我觉得这些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有效果。
接下来时课外的课程。在世界各国的高校中,见习、实习都是一种有悠久传统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哈佛商学院的乔治·罗杰教授说:我们的教育方式与其说是学院式的,不如说是现实主义的。这对培养真正的经理人员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的方法是实际第一,理论第二。另外,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产学合作的方式,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过程并为学生创建一个既稳定又贴近现实社会需求的实践平台。产学合作,是指企业与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经营以及人员交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方面所结成的互利互惠、互补互促的联合与协作关系。美国的“硅谷”是世界闻名的电子工业基地,那里的企业发展多借助于斯坦福大学的人才优势。1995年在硅谷的高技术公司的盈利达850亿美元,而这些利润的62%与斯坦福大学有联系。还有合作教育,学生可以在相关的公司进行社会实践,既学到了相关的知识技能,又有利于学生未来就业和专业定向。
最后,作为校主,我会重点发展学校科研,加大拨款到科研上,通过激励、鼓舞、指导和建议学生,大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会对指导老师一定的酬劳。我校目前是有科研资助的,但重点放在了老师方面,对学生的资助不够多,而且缺乏好的指导,学生的成果多却没有质量。我认为我们先纠正这种看法。学生虽然知识面不够广,但是接触的东
现代学校管理 篇6
关键词:现代管理;人的发展;人才培养;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7-0049-02
现代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尤其在知识经济呼唤创新精神的时代,现代学校管理更要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因此,我们在学校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围绕“加强自我管理,促进自主发展”,将民主、平等、效率等管理理念,关心人、理解人、鼓励人等管理方法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使广大教师不断增强主体意识,调动主体积极性,发扬主体精神,从而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充实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作为分管学校教育教学的校长,我肩负着引导全体教师尽力完成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标的重任,必然应该走在新课改的前列,成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掌舵人。由于教材、认识、政策、措施、队伍、教育的模式和理念等均是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形成与发展的,没有一次性成熟的、设定的、一蹴而就的模式,因此,我首先要让自己从日常繁琐事务而带来的疲倦心态中解脱出来,潜心业务,精修内功,与时俱进,不断捕捉新动态,掌握新方法,完善对新课程的理解,把学来的理念通过内化,转变成自己的理念,从而使先进的理念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更为重要的是,分管教育教学的校长作为学科团队的核心,要以及时专业的判断敏锐地发现团队中的闪光点,快速地捕捉到团队中的细微变化,点石成金,让一个好的规划更深入、更持久地贯彻下去,真正地带领团队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当前无锡的教育,正逐步回归本源,“五严”规定,真正体现了政府的一种维护教育公平的态度,加强了教育良性发展的力度,反映了社会民众对基础教育发出的心声。就目前而言,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挑战更为明显。原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被淘汰,学科课程内容没有减少,教学目标要求没有降低,教学时间长度却严重缩水,教师的专业能力能否面临当前教学时间明显压缩后的现实,能否改变以往知识性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重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人”的发展。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以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学校以培养师德为核心,以训练教师基本功为基础,以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为主线,着力提高教师的政治道德素养和教学业务素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前导,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武器,以教科研为突破口,大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科研素养,促使全体教师不断拓宽知识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推动我校的教育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我们要把每一位教师都看作好老师,要为每一位老师都创造成功的机会,因为教师队伍的优劣,决定着学校工作的优劣。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实施课程教学的阵地在课堂,提升校长对教育教学的领导力,就是要求校长加强对课堂的管理。要建立教学督导与巡课制度,将课堂教学纳入到教学管理的可控视野之内,充分利用课堂督导改进教学,保证课程落实和教学秩序的稳定性。学校要成立教学督导组,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学校领导为督导组成员,教导处制定“教学督导方案”。主要形式是听课、讲课、交流、抽查二次备课、教后反思和学生作业批改等,坚持督与导相结合,重在交流。督导结束要形成督导工作报告,在校园网BBS上公布督导结果,奖先励后,形成良性循环。
学校不仅是校长的舞台,更是教师大展身手的舞台,校长的角色不是主角,而是搭台,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更好的表现和发展的机会,教师的成功才是校长的成功。从上年度开始,我校就从数学教研组开始实施教师教学工作人才培养计划——磨课活动。我校一直以来都是村小,教师队伍老化,区、市的各种教学比赛很少有参加的机会,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过于程式化,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长此以往,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提起上级来听课、调研,只有担心,没有信心。学校应该帮助每一位教师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因此,我们一改以往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教师上课、课后交流反思的陈旧模式,变成个人选定内容先说课后上课,教研组集体评课修改教案上第二遍,学科组长、备课组长、分管校长参与讨论修改上第三遍,再由年级组、学科组长、备课组长、分管校长参与讨论定稿录象上第四遍,最后反思、修改定稿存档,所有程序都在两周内完成,既锻炼了教师的意志品质,又积累了模拟大赛的经验,经过紧张的体验更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挑战自我的信心。张萍萍老师上的《认识物体》、《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周敏燕老师上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费来老师上的《升和毫升》、蒋俊梁教导上的《物体的放大和缩小》等,分别受到了来学校指导教学工作的特级教师凌国伟、区教研员等的好评。2011年4月下旬在扬州举行的江苏省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优质课评比中,我校苏明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获一等奖。
注重挖掘每一位教师拥有的巨大潜能,达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自我超越。
二、制定规划,梯次培养,将人才培养纳入学校的整体建设
为拓展我校教师进取的空间,开发我校可持续发展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校教学改革深入持久地开展,我们将拟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训计划,计划在五年内使我校二分之一的学科拥有区级教学新秀或学科带头人,三分之一的学科拥有市级学科带头人或名师,占教师总数的15%以上。培养方式主要是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科研机构组织的有关培训班、研讨班,群策群力,在区、市级的各类评比中努力争先。
作为学校分管教育教学的校长,要在教师的成长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要善于采取“走动式”管理,勤倾听、勤调研,平常多到教室、办公室走走,及时与教师沟通想法,认真吸纳好的意见建议,了解教师和学科组工作上遇到的的矛盾和困难,想方设法及时解决,为学科在“减时增效”的工作上,做好教学工作的服务员。对于教师间出现的一些矛盾要及时化解,并注意发展并维持与学生、教师、家长的积极关系,做好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凝聚合力,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一个温馨的人文环境,确保教师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激情燃烧的工作状态。对学科教学质量的推进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坚持“通过数据看问题”,“透过数据看变化”,“依据数据看发展”的质量分析思路。重视学科团队的整体捆绑式评价,带领教师攻坚克难,善于制定整体科学的教学活动安排,让教师沿着既定的轨道和目标有序推进。
同时我们还按市、区教育局培训计划,积级安排有关校领导及中层干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领导能力。
三、建立机制,规范运作,努力形成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长效机制
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吸引教师关注教育、投身教育,让教师了解当前的教育热点、教学动态,让教师把专业的提高与自身的利益联系起来,让教师看到美好的教育发展形势背后对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让教师认识到绩效工资改革后不断上升的待遇将会吸引更多的人才,人才济济必然引起竞争,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教师必须增强自己、完善自己,改进课堂,不断提升专业水平。而要提升专业水平,读书必不可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这条清渠就需要各类教育专著、教学杂志以及各种引发人们积极思考的书籍这些清水不断浸润滋养才能充满活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读书活动,我们尝试“指向性阅读”,每学期由学校指定阅读一本理论书籍,让老师们站上一定的高度,然后交流心得,在一定理论高度的引领下联系实际工作进行探讨,有所思、有所悟;我们进行“专题化阅读”,激励老师自己选定读书专题,进行文本阅读、网络搜索、报刊摘记,明确自己的专题研究方向,有所感、有所得。除此之外,我们每周都发一篇校长推荐的短小精悍而又颇有启迪的文章供全体教师学习、评议,其乐无比。当然,学校的阅读吧也不闲置,随时恭候每一位老师忙里偷闲,光顾一番。从教育资讯到教学案例;从天文地理到时事聚焦;从经典名著到艺术驿站……各种书刊包罗万象,大家可以各取所需,在阅读中提升自己,在工作中锤炼自己,有效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塑造教师人格魅力。
要办好学校,必须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对教师的限制太多、过严,就会挫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因此,我校结合学校自己的特点,制定了切合学校实际的基本要求和做法:一是从“要我”走向“我要”为主的管理;二是从“他律”走向“自律”为主的管理;三是从“分工”走向“合作”为主的管理。这三个方面是一所学校管理的整体,从“要我”走向“我要”是前提,是人的角色定位和需求主体的转变;从“他律”走向“自律”是关键,是被动到主动、主体意识到主体行为的具体体现;从“分工”走向“合作”是发展,是个体劳动走向团队合作、传统管理走向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在学校“人”的发展中,我们并没有忽视对自身的要求和制度的规范。我们就学校的自我管理的实施,组织了专题学习班,通过“干部修政德;教师修师德;学生修品德”的主体活动,始终保持干部队伍的德才兼备。
学校管理 篇7
程凤春教授的《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1]一书精选了50个有关学校管理的典型案例, 涉及学校发展、用权与用干部、人事管理、德育管理和教学管理等五个方面。书中每一部分都遵循先描述案例内容, 再提出思考问题, 最后对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出参考答案这样一个体例。虽然每个案例都设有思考题、问题解答与案例分析, 但都只是引玉之砖, 其意图并不是给出标准答案, 而是希望引起读者深入思考。
在实践中, 有的校长喜欢用规章制度管理学校, 有的校长凭借人格魅力管理学校, 有的校长则用人文关怀管理学校……无论用怎样的方式, 确定无疑的是:一位好校长可以带出一个好班子, 一个好班子可以带出一群好教师, 一群好教师可以带出一批好学生。好校长、好领导班子、好教师、好学生共同构成了一所好学校。那么, 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学校管理者呢?
一、灵活决策, 促进学校发展
在学校发展方面, 很多问题都需要进行决策。校长的决策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在管理学中, 决策风格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管理者的决策风格主要分为命令型、分析型、长远型和行为型。命令型决策者追求效率, 通常只考虑少量信息或评估少数方案就作决定;分析型决策者会在决策之前了解更多信息, 评估更多方案;长远型决策者关注决策的长期结果, 广泛收集看法和意愿, 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案;行为型决策者关注下级对决策的想法和态度, 愿意了解并接受下级的意见, 常常以会议方式进行沟通, 达成决策。
校长使用哪种类型的决策风格最有利于学校发展呢?实际上, 上述四种决策风格各有优劣, 校长在面临不同的问题时可以使用不同的决策方式。以“学校店面该不该出售”这个问题为例, 该书作者认为, 学校出售店面是在财政拨款不足这一背景下产生的特殊情况, 不属于学校的常规事务, 因此校长宜通过行政会议的形式与教职工沟通, 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会议形式进行讨论, 可以为校长决策提供更多的决策信息和更多的备择方案。所以, 此案例采取长远型和行为型的决策风格可以减少决策失误, 赢得教职工的支持。但在“办公楼设计方案的选择”上, 上述决策风格显然就不适合了。因为建设学校办公大楼是学校事务, 并非教职工的个人事务, 讲求科学性是关键, 所以在办公楼设计方案的选择上, 更应该尊重建筑专家的意见, 而不是教职工的看法, 分析加命令型的决策风格在这件事情上显得更为适宜。总之, 校长在进行决策时, 要因事制宜, 灵活决策, 着眼于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适当放权, 信任领导班子
学校的大小事务都由校长说了算吗?校长经常插手教学工作合适吗?很多时候, 校长的工作不在于自己做了些什么, 而在于引领和鼓励自己的领导班子做什么。
在一些学校中, 学校政策的制定基本都是校长说了算, 中层领导几乎没有发言权。学校的中层领导干部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 是校长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实际上, 大部分中层领导都希望参与学校决策。校长在日常的管理中不可能事事亲历亲为, 在管理上要学会适当放权, 为学校中层领导干部提供一个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充分给予中层干部自主决策的权利, 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工作满足感, 激励他们为学校管理献计献策。
在管理工作中, 校长要适当放权、放手、放心, 让信任成为一种管理状态。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 任何人都难以独立胜任。作为一校之长, 如果不舍得放权, 事事皆由自己说了算, 不但自身疲惫不堪, 还会使学校长期固守僵化的管理模式, 阻碍学校的长远发展。
三、以人为本, 尽量满足教师的需求
管理领导班子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纲”, 管理教师是抓好学校工作的“目”。教师的职业很神圣, 但教师也需要更高的薪水、更好的生活和更大的成就。作为学校管理者, 要时时处处为教师着想, 尽量满足不同教师的多元需求。
1. 提供合理薪酬
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一样, 提升生活质量, 改善生存状况, 是教师的首要需求。因此, 校长要在学校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待遇, 尽最大努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 满足精神需要
教师辛勤工作, 除了希望得到合理的薪酬外, 最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领导的欣赏和学生的认可。如果得到学校或上级的奖赏, 教师便能获得精神上的安慰和内心的满足, 这是物质无法替代的。
一些校长高高在上, 凡事喜欢下命令, 让教师觉得自己像执行命令的机器。学校管理者应当懂得爱护和赏识自己的教师, 满足其精神需要, 让他们有归属感。对教师多一点理解、支持、认可与鼓励, 少一点苛求与指责, 不但可以满足教师高层次的需要, 还可以让他们有愉悦的心情去工作。
当然, 对教师也不能一味的支持与鼓励, 对其缺点和错误要适时适当地指出, 但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例如, 教师的教学成绩若颇不理想, 可以单独找教师聊天了解实际情况, 一句“某某老师, 你付出的努力大家都看见了, 这次考试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让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 相对于在全体教师会议上点名批评或指桑骂槐, 更能引起教师的重视。某教师为了私事忽略了教学工作, 一句“某某老师, 谁家都有有事的时候, 这段时间你家里比较忙, 学校工作也很多, 两头平衡不容易, 哪头出差错你都会担心”比起当着其他同事的面否定教师的工作态度更委婉, 更让人心悦诚服。
美国著名的女企业家玛丽·凯·阿什曾说:“管理者要体谅其他人的困难, 而体谅别人的最好办法是生活在他们中间。”校长应该多与一线教师接触, 在生活上多一点体贴, 在工作上多一些支持, 使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3. 创造发展平台
教师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得到满足后, 会更加渴望拥有自身成长与发展的机会, 挖掘自身潜能, 实现职业理想。如果他们感觉到学校无法为其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自身的发展受到限制时, 就会主动去寻求能够施展其才能的、与其能力相适应的工作。案例“刘老师为什么不走了”中, 化学骨干教师刘老师想要调离工作岗位的原因正是如此。所以,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 为教师搭建展示个人能力的平台, 如定期开展各种竞赛、评比、才艺展示活动, 召开先进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会, 为他们提供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 使他们有前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四、关爱学生, 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在学校日常管理中, 管理一词充斥在学校的各个角落。校务会议上谈的是如何管理学校和班级;教师之间谈的是如何管理学生和课堂。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 学校常常施以惩罚。这种管理方式不利于学生自觉性的培养, 因为学校管得越严, 学生的自觉性就越没有用武之地, 渐渐地, 学生就会形成这样的心理:既然学校管理的目的只是为了让校长和教师满意, 那我立刻让你满意不就行了吗?至于校长和教师不在的时候, 我的行为就和你们无关了。所以, 校长应该懂得教育的根本目的并非为了管住学生, 而是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要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首先要做到心中有爱。泰戈尔曾写道:“只有我才有权去骂他, 去责罚他, 因为只有热爱人的人才可以惩戒人。”如果仅仅为了纪律的维护和学校表面的和谐, 那么对学生的惩罚一定是不理智、不合理的。因为教师心中缺少爱, 看不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也不会费尽心思去了解学生犯错的真正原因, 这就会离学生的心灵越来越远, 为日后的班级管理埋下隐患。在对每一次事件的处理中, 校长和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 意识到学校的管理是善意的, 只是为了让自己改正错误。惩罚既要以爱为出发点, 又要以爱为终结点。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活动中, 逐渐学会自我管理。
五、结语
半个世纪前,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做一个学校校长, 谈何容易!说得小些, 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 说得大些, 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时代、社会对校长的期望和要求。校长是学校的灵魂, 是学校管理的规划者、决策者。一校之长, 不但要把握学校的发展方向, 增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凝聚力, 更要以教师为本, 关爱学生, 这样才能获得全体教师的理解与支持, 才能得到学生的青睐与认可, 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最终获得家长、同行和社会的认同。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融会了程凤春教授三十多年来在学校管理方面的科研、教学和实践经验, 是一本学校管理的操作指导手册。它不但能够帮助读者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学校管理问题, 还能引发读者的思考。认真研读此书, 相信大家能从中得到启示, 获得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
参考文献
强化初中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发展 篇8
新课改的深入贯彻实施, 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要求学校在管理时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发展中不断深化初中学校管理改革, 促进学校发展。但是在学校管理中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制约学校管理效果, 管理者需要针对这些问题, 强化初中学校的管理, 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
一、初中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学校规章制度管理滞后
初中学校在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已经较为完善, 但是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和管理相对滞后, 其中缺少必要的学校督管机制, 学校在做某方面的重大事项时, 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影响了对重大事情的及时解决和处理, 甚至有些事情不了了之, 缺少学校监管的机制, 在事情结束后, 缺少对事情的反馈与相应总结, 对于重要资料的整理和收集不规范、不科学, 需要用到这些重要资料时, 往往临时拼凑, 导致敷衍的情况发生。学校应该加大对规章制度的监管力度, 保证制度的执行性和有效性。
2. 学校在强化师资力量方面薄弱
师资是教育的重要保障, 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学校管理时, 需要加强师资的建设工作, 要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特别是欠发达地区, 初中学校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 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初中教育水平, 教师作为学校的主体之一, 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不断加强师资建设, 才能保证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 学校管理不重人文关怀
学校管理中, 没有充分地重视人文的关怀。第一, 管理中重视学校的控制和学生的约束, 轻视学校的规划与学生的培养。这导致老师和学生缺乏相应的自由度, 严重制约主观能动性的正确发挥。使得整个学校管理过于死板, 这与新时代的创新趋势和新课标的改革要求相差很远, 阻碍了学校发展。第二, 在日常学校管理中, 轻视了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关怀, 不能正确地认识到学校在管理中要以人为本, 强调学校校园文化, 彰显同学的个性, 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和塑造。
二、强化初中学校管理的措施
1. 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 落实制度实施
第一, 建立健全学校各种规章制度。要明确岗位责任制, 做到各自分工和权责明确, 保证学校管理的计划性和可控性;建立对制度落实的监督机制,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教师管理中要制定考勤签到制度, 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强调教师责任;强调学校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二, 认真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工作。把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督导检查上, 鼓励教学探索创新;对于在教学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个人和集体, 学校应该积极地表彰, 并号召各位老师积极学习借鉴。
2. 加强“三个管理”建设, 塑造高素质教师团队
在学校建设过程中, 要坚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学校主要通过“三个管理”来实现“以师为本”的要求:第一, 加强“情感管理”。学校要重视积极情感的重要作用, 把精神的力量化作一种内在的推动力;对教师的光荣性和重要性, 积极地加以肯定和鼓励, 切实维护教师的利益;树立优秀典型, 鼓励其他老师学习借鉴。第二, 加强“制度管理”。把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充分体现民主和规范;对于制度的施行过程, 要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 鼓励教师树立自觉观念。第三, 加强“人才管理”。积极引进吸收高素质人才, 充实教师队伍, 努力打造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施行岗位竞争制, 加强教师的再培训和知识拓展, 切实保证教师的与时俱进。
3. 构建和谐校园、美丽校园
学校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校园维护。学校在加强校园管理的同时, 要积极建设和谐校园、美丽校园, 在校园建设中, 积极开展各种文娱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 互帮互助,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完善和提高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学校的植被覆盖率, 建设高水平美丽校园。
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管理 篇9
随着教育体制深入改革,学校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促进了现代学校科学管理的发展,而且通过成功的学校管理又不断丰富着学校文化的内涵。总的来说,学校文化对于学校管理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学校文化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粘合剂和指示灯。
“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三流的学校靠物质”。学校文化为学校的教职工树立了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能够协调师生行为,并可以保证为了激发师生的创造性而采取的措施不会导致混乱。学校文化还为师生指明了奋斗的目标和行为准则。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一所誉满社会的名校是靠精神文化站立的。靠精神站立起来的教育充满力量,这力量深入骨髓。
第二,学校文化在学校管理中起到重要的激励和控制作用。
学校文化就像社会道德一样,是一种内在价值理念,是一种内在约束,也就是人们在思想理念上的自我约束,是对外在约束的一种补充。学校管理首先是依靠制度,但对于发展中的学校来说,制度也有不合时宜需要不断完善的。那么,一旦制度失效,学校靠什么来约束师生的行为?这就需要学校文化这个力量来帮助管理学校,引导或约束师生的行为。学校文化通过建立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学校精神,形成一种群体意识,产生一种集体激励动力,使师生自觉为争取学校集体荣誉感而奋发努力。同时,学校文化还通过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师生个体行为,这种力量没有权力的强迫、威慑和物质的利诱,而是和师生做心灵上的沟通、交流和引导,使师生时时处处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对师生的行为控制更为持久、更为有效。
第三,学校文化能帮助学校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学校不在大小,有了学校文化才能提升学校品位。一所学校的人文精神、校容校貌、校歌校训、典礼仪式、文体活动以及师生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规范都能反映和折射出学校的形象。笔者所在学校干净整洁花红柳绿;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处走廊都传情;师生着装充满活力,见面相互问候。整个校园步步有景、处处育人,优美的自然景色与浓厚的文化氛围,构成了和谐校园的人文环境。学校文化建设给学校塑造了内容丰富、广泛认同的学校形象文化。在现代学校管理中,良好的学校形象是一所学校的无价之宝,是学校赢得优势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将文化品牌的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作为系统管理来规划实施,已经成为许多优秀学校的自觉选择。
让学校文化真正深入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学校文化管理的构建,使师生员工产生认同感,成为学校文化自觉的执行者和推动者,主要要抓住三个方面:
第一,以人为本,不断激发学校文化管理的新活力。
学校作为社会重要的主体,对我国建立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以人为本是学校文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作为学校管理的主要议题,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足师生需求,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以人为本,尊重师生的自我价值,引导师生自我管理,便能激发师生的创造力,从而体现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要树立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取向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以和谐的思想认识问题,以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以和谐的方式处理问题,进而促进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完善制度,不断健全学校文化管理的保障度。
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学校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学校制度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师生员工做什么、怎么做都应该在学校的相关制度中有明确的规定。可以说,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也就是学校管理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学校制度落实的过程,也就是学校文化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所以在建设学校文化时,必须按照学校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学校的有关制度,真正实现制度和文化的协调统一,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协调统一,从而使师生既有价值化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
第三,突出个性,不断增强学校文化管理的竞争力。
不同的学校具有不同的学校文化,有的具有古老深厚的底蕴,有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有的讲究科学、严谨,有的讲究学术自由、兼容并蓄。不同学校文化的价值内涵和基本类型各不相同,构成了学校文化的个性化特色。尽管各个学校的学校文化个性特色不同,但都是学校的灵魂,是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学校发展进步的原动力。因此,学校文化管理应该特别注重表现出自己独具个性的文化色彩,从而才能体现出学校文化的鲜明个性和特征。只有个性化充分的学校文化才是真正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学校文化,才能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最终成为学校的无形财富,成为学校发展的源动力。
学校管理中的管理智慧 篇10
关键词:学校管理,管理智慧,管理艺术
邓拓说:“所谓智,便是指人们的聪明智慧,所谓谋,便是指人们对问题的计议和对事情策划。智是谋之本, 有智才有谋,所以智比谋更重要! ”校长对学校的管理,不是事必躬亲的力气活,也不是人盯人的劳苦活。管理学校,讲的是智慧。没有智慧融入的管理,只能是疲于奔命的管理,是只能事倍功半的劳作。
学校的目标是育人,育人牵涉的是方方面面的工作。不讲智慧,不注重统一协调与协作,那么,教育就最终会成为害人的工具。因此,学校管理必须融入智慧,对学校的发展、师生的成长进行切实规划,扎扎实实地执行,智慧地反思,使规划执行有力,执行有果。拉罗什富科说:“智慧之于灵魂犹如健康之于身体。”管理者千万别放弃用智慧管理学校。
1.以 人为本
学校要想 做到智慧 管理 ,首先要尊 重、关心、信 任每一位教师。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学校承前启后的重要力量。只有教师切实发展,才能真正贯彻管理者的思想,执行教育方针,落实学校的管理制度,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由于每位教师的个性、生活阅历、性格、情感等存在差异,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存在差异。学校应帮助教师挖掘潜能,为教师的生命成长提供可能,学校尤其要重视人文管理,重视情的投入,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可能,点燃他们的工作热情,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
对教师管理,必须融入人性,融入智慧,让他们树立信心,用自己的努力工作促进学生的成长。在管理中,管理者必须深入一线,多多了解教师的个性特长,真切把握教师目前的教育教学处境,善于“给猴子一座山,给巨龙一条江”,搭建成长的平台,一是让他们的特长有所发展,二是通过其特长的发展助力学校的发展。很多时候,发展教师的个性特长,反过来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这种能力,使教师对教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反过来培养教师对教育的责任感。同时,管理者智慧地对教师进行管理,还在于鼓励教师拥有良好的心态,引领他们以平常心对待教育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 思考这不和谐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教育的幸福。教师能感受到教育的幸福,更便于管理者落实管理目标,提高管理能力。
2.集 思广益
“集思广益”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夫参署者 ,集众思 ,广忠益也。”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意见。
以人为核心的学校管理,立足发挥广大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除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外,还非常重视通过各种途径集思广益,汇集教师智慧,让他们参与学校管理与决策。
“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让每个班子成员发挥聪明才智,在涉及学校的重大事务和决策时,能提出建议。校长应建立行政议会制度,通过行政班子成员的定期聚会交流,碰撞思想,凝练智慧。校长对集中起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筛选,或交由班子群体讨论,从而获取更接近于学校实际的管理方案,使学校的发展少走弯路。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切勿搞个人英雄主义,不要以为自己是校长,是能人,可以主宰学校的一切,自己的一切思考、一切做法都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可以永久执行。抱有这种思想的校长,注定前途灰暗,注定会让教育走向失败。学校不是校长一个人的,校长永远不能孤芳自赏地管理,不能顽固地执行所谓的计划,不能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校长在管理中,应该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
3.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根本来说,是集体众人之力,又接受众人的监督,使管理公开透明,行事公平公正。校长在“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下,科学地对管理思想进行传播,协调校内各部门各类人的各种行为,从而达到管理目的。
学校的发展满是动态与艰巨的, 学校的工作满是繁重与复杂的,这都要求管理者多多思考,抓住民主管理的切入点,敢于放下身子,不搞特殊化,尊重职工(包括尊重他们的人格、情感、差异、不同的意见等),与他们平等相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民主管理成为学校的需要,成为全校上下的需要,自然才能激发全校上下共同参与的意识。
4.有效沟通
善疏则通, 能导则安。校长不能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管理者,而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沟通者”,主动走到师生当中去,在与师生沟通上下工夫、花力气、做文章。校长如果能把“有效沟通”融入到骨子里,能够和师生多交流,就能够及时掌握各种信息进行规划、决策,就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就能够凝聚起全校上下的意见,管理目标自然就会落到实处。在学校管理中, 作为一校之长, 应和师生多沟通并充分发扬民主,鼓励教职工、学生及其家长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博采众长,集思广益,让他们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只有多沟通和民主管理,才能使学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在现实中,某些校长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把校长负责制理解成了“学校家长制”,大事小事都是校长一言堂,势必造成学校事无巨细,校长都要亲力亲为,一切都要等校长定夺 ,下属放不 开手脚 ,遇事拿不 定主意 ,甚至产生 推靠思想。这样,造成校长高高在上,做事不民主,自己说了算,家长作风严重,不能和教师打成一片、有效沟通,更不能听取教师的反面意见。
文化管理:学校管理的新追求 篇11
一、求源———追问审视理念先行
文化是有根基的,根在历史中,在人们的心灵的需要中。我校建校于1906年,是一所百年老校,我们通过对学校100年的回顾反思,解决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优势问题;明确了小学教育的本质功能:“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重视孩子的生命成长”。我们提出了“为生命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文化校园润泽生命”成为学校的经营策略。更为重要的是,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办学理念变成了大家的共同愿景,“徜徉经典,崇尚研究,倡导活动,习惯养成,奠基人生”成了我们自觉的追求。我们的战略定位是创建“一所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以传承民族文化为特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学校”。以此办学理念为旗帜,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工作格局与思路。
二、塑形———主题彰显德润人心
1.确立文化主题
学校文化是有灵魂的。实践证明,一所学校有了个性鲜明的文化灵魂,生命就会旺盛,就会生生不息。这个灵魂要求校园文化要有主题,有凝聚点,也就是主题文化。学校的主体物语是中华经典文化,学校的墙上、栏杆上、角落里,处处都是诗书乐章。这就是整体氛围的营造。只要走进学校,就可以看到它的亲切、平和,感受到它的诗情、画意,品味到教育的和谐、温暖。
2.建设环境文化
优美的校园环境会给师生以美的享受,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师生的情操,激发师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学校小巧玲珑的特色环境文化,把“以美立校、以美育人”作为文化主调,彰显人文特征,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风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厚积薄发,其光熠熠;兼容并包,其华茫茫。
(1)“希望”雕塑———启迪理想的标志
一踏进学校大门,一座熠熠生辉的雕塑———《希望》便展现在我们面前。以胸怀理想自由翱翔为主要设计意象,以学生、书籍、钥匙、星星为设计元素,采用汉白玉雕成。一眼望去,在厚重的钥匙之上,以地球、月亮、星星为代表的宇宙星空中,三位少年儿童,一位托着飞机模型抱着篮球,两位捧着书本,凝神静气地望着远方好像要凌空翱翔。带给我们的是空间的辽远和哲思的悠长,象征着学无止境的浩瀚星空,靠智慧和勇敢去探索。让我们油然而生一种向往,寓意勇于探索的莘莘学子———有理想就能飞翔,更让我们心中充满憧憬和希望。
(2)走廊文化———开启心灵的窗户
文化墙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出自古今中外名家的格言警句给学生以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升华。
(3)书香教室———激活智慧的乐园
利用教室的板报、壁报展示国学精粹、古典诗词等,让书香墨韵弥漫教室。每间教室都张贴古代文人肖像和国学经典格言,再加上学生的软、硬笔书法作品、国画作品等,使教室更具文化韵味。
三、铸魂———行走研究追寻理想
再好的理念如果没有实践的依托,没有内化为每位师生的行动中,也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好的环境如果缺乏紧贴地面行走的主题行动,也只能是没有灵魂的空壳。为此,我们通过系列活动,引领全校教师学生认真领会学校理念,深化内涵发展,秉承着为孩子“生命发展奠基”的宗旨,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切入点,在经典诵读、实践活动、校本研究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上进行了有效探索,拓展了素质教育内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实现了教育理想。
1.徜洋经典提升文化底蕴
为使师生积淀国学底蕴,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生信念,弘扬民族精神,近十年来,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我们开展了全员性国学教育活动,将国学精粹引入校园,让国学经典走进课堂,让师生享受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的快乐。在历经由被动到主动、由自发到自觉、由零散到系统、由局部到全面的国学教育探索之后,我们发现校园的文化底蕴有了厚重的质感,师生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我们欣喜地倾听着遥远的黄钟大吕穿越时空弥漫校园,兴奋地感受着幽香四溢的华夏经典带给师生们无以言表的愉悦和教益,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是国学让我们找到了华夏文化的尊严;是国学让我们听见了生命成长的声音。
2.实践活动尽享探究乐趣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展示师生才艺的舞台,是夯实优良校风的基石。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展示特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运动场上,有矫健的英姿;烹饪教室里,有美味佳肴;跳蚤市场上,有商品竞卖;音乐声中,有美妙的歌喉;故事会里,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艺术节的文艺舞台上,有活泼动人的舞姿……这一切,既展现了学生应有的才艺,又为我们的校园文化增添了靓丽的色彩。实践活动把娱乐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的文化氛围充盈到学校的每个角落。
3.校本研究挖掘发展潜力
校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变革与改进,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的智慧,让教师具备“研究促变革、变革促发展”的行动意识和行动习惯。因而,学校的校本研究不再停留在表面现象的研究上,而直指教育教学事件的内核,研究其状态呈现的成因及其对策,以便真正地去改进之、优化之。使学校逐步走上了一条以关注每位学生成功、师生共同成长的内涵发展之路。
(1)以常规教研活动为基础落实校本教研
每周的常规教研活动,我们主要做到“三抓”。第一,抓好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不仅有利于教师之间集思广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更有利于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熟。第二,抓好每周一课。每周一课是学校常抓不懈的一项校级教研活动,每周学校提供一节研讨课,通过授课教师说课、同学科教师议课、分管领导评课的形式进行。第三,抓好教学反思。反思既可以是对自己教学的反思,也可以是对他人授课的评议,既可以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也可以是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既可以是对某节课的评析,也可以是对某阶段的教学的回顾。学校对教师教学反思作品评定等级,择优推荐评奖,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工作积极性。
(2)以课题实验为依托推动校本教研
学校不仅承担有国家、省、市级重点课题研究,而且重视以校为本的微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来源于教学中的细小问题,直指课堂教学实际,秉承问题即课题的理念,它的研究周期短,难度小,见效快,研究成果不需要长篇大论,可以是教学案例、教育叙事、千字小论文等,这样的课题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气力,又能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教师们都热衷于此,乐此不疲。
4.文化浸润涵养良好习惯
教育的本质的什么?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点和起点。学校以“文化影响习惯”为思路,尝试运用中华民族丰厚的经典浸润他们的心灵。全校师生读圣贤书,立君子品。把《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经典中的相关内容,有选择地转化为学生的好习惯指南。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将学生行为规范编成好记易懂、朗朗上口的《美德在校快乐歌》三字经拍手歌,在游戏和课余时间传唱。“早上起、晚上睡、勤问好、有礼貌;听教导、就做到、自己事、自己做、家中事、帮着做;节水电、爱粮食、不乱花、不挑食;有空余、多读书、动脑筋、做游戏……”学生不论是读起来,还是做起来,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学校还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制订了操作简便且容易评价的《文明班级考核办法》,为习惯养成指路导航。充分发挥师生的合力,以教师管理为经,以学生管理为纬,经纬交织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团队。做到“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设立“阳光监督岗”,由“扶”到“放”慢慢让孩子们自己管理,最终实现自主管理,达到习惯养成的最高境界。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我们把素质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守住自己的根,全面实施文化管理,扎扎实实,稳中求进,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一所润泽经典的学校,一所倡导活动的学校,一所注重研究的学校,一所重视习惯养成的学校。
学校管理秀 篇12
“秀出”校长的权力威望
权力是组织给予的, 而权威是一种个人影响力。作为校长, 要使教职工听令行事, 自觉执行管理制度, 以期实现总体目标, 不仅来自权力, 更重要的是依靠自身的威望。
1.“校长室”的管理文化。如果说, 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校长室”就是站在我身后那位伟大的“女性”。我能静下心来, 拜读许多畅谈管理的名著、教育教学的名著、为人处事的名著, 为我的学校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我能静下心来, 思考许多学校发展的措施、激励员工的措施、教育改革的措施, 为我的学校决策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2.“办公室”的管理文化。如果说我的工作得到了老师的支持, 教师的办公室就是我赖以憧憬的好地方。我与教师聊教学改革, 聊班组管理, 聊学生差异, 与教师搭建平等和谐的关系, 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和蔼的领头羊。我随手翻翻教师的备课本, 翻翻教师的学习笔记, 翻翻学生的作业本, 督查教师学习和工作的情况, 把自己扮演成一个严厉的牧羊犬。
3.“教室”的管理文化。我的权力靠我的威望, 而我的威望来自于教室。如果我不进教室, 就不再有威望, 我的权力就会消失。课堂是育人的主战场, 而教室则是我管理的主阵地。进教室听课是我最热爱的行当。我采用“纵横交错”的方式听课:纵向听课 (选择一个班从第一节直到第六节) 有助于了解同一班级不同学科教师上课的情况;横向听课 (同一年级相同学科) 有助于比较同一学科教师上课情况。听完课后, 对照课堂教学要求, 恰如其分并且富有真情实感地指出其教学的优劣。还记得初中部的两位年轻教师, 当我跟踪听完第三节课后, 终于情不自禁地流出了感动的眼泪。进教室上研讨课是我最拿手的。2008年秋, 我到七年级上了语文、数学、物理、历史共四堂研讨课。我虽然不是专业教师, 但我虚心请教, 我的目的十分清晰:废弃课堂教学满堂灌, 追求课堂教学高效率, 达到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发展”三结合和“动口、动脑、动手”三结合。
“秀出”校长的亲和魅力
自古以来, 以情感人, 总能让人“貌恭而心服”, 因为情感可以抵达人最敏感的地方, 可以使人如痴如醉, 可以使人奋不顾身……
教师的工作是塑造人的工作, 他们的辛勤耕耘可以说是超过任何教条, 是对奉献精神的最好诠释。在学校管理生涯中, 我施于50%的引导, 30%的赞美和20%的批评。
在学校管理中, 我时常用精辟的言语引导教师。在学校走向低谷时, 我提出了“只要精神不滑坡, 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教师工作出现困惑时, 我提出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教师工作出现厌倦时, 我提出了“如果你把教育视作无奈, 你的人生就是地狱;如果你把教育视作乐趣, 你的人生就是天堂”等等。同时, 以身作则引导教师。说普通话我带头, 公众场合戒烟我带头, 上研讨课我带头等等。充分利用身边的榜样引导教师, 榜样的力量确实是无穷的。
在学校管理中, 我十分注重赞美教师。赞美是对教师的一种文化薪酬, 是对教师精神上的一种满足和激励。当教师取得优异成绩时, 有时在全体教师会上公开表扬, 并且要求大家比、学、赶、帮;有时亲笔写张贺卡, 表示祝贺, 与其分享快乐;有时发条短信, 表示谢意, 激励其再接再厉, 等等。
在学校管理中, 批评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批评是一种激励, 是一种有效的负激励。在教师犯错误时, 批评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和适当的分寸, 只有这样, 才有助于准确清晰而又富有感染力地传播思想。针对群体问题进行批评时, 经常公开进行;针对个别现象进行批评时, 经常点到为止, 私下交流;针对严重违规进行批评时, 经常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并且巧妙地融入教育目的, 致力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秀出”校长的竞争优势
我校已有280年的悠久历史, 但幼儿园和初中部却像3岁的小孩子, 我们需要小心翼翼地呵护她。只有努力营造和谐的氛围和培养团队精神, 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 树立品牌。
1.我们确立了一条龙的战略思想:舞龙头 (初中部) 、壮龙身 (小学部) 、活龙尾 (幼儿部) , 让迁校这条保靖教育之龙腾空飞翔。在初中部我们始终坚信:起点会影响成功, 但不决定成功。在小学部我们遵循“打造教育风格, 突出教育品质, 注重教育细节”的原则, 立足“注重特长, 全面发展”的理念。在幼儿园我们始终贯彻“幼儿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纸, 教师应在这张纸上构画一幅充满幻想、充满美好的童话故事”的思想。
2.开展一条龙的系列活动:结对活动、招生活动、竞赛活动、文体活动。
(1) 结对活动。初中教师与小学高年级教师、小学低年级教师与幼儿教师结成对子, 围绕一个主题, 相互听课, 共同探讨, 相互交流, 共同提高。期末学校检查验收, 评出优秀对子。
(2) 招生活动。初中部深入小六第一线, 小学部深入学前第一线, 摸清底子, 注重衔接, 为招生工作埋下伏笔。
(3) 竞赛活动。学校精心组织了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教学赛课活动、教学技能比赛活动和教书育人演讲活动等, 在丰富的业务比赛活动中, 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更重要的是树立了教师的竞争意识。
(4) 文体活动。学校工会牵头, 艺体组具体组织了年级组之间的篮球比赛活动和文艺比赛活动。既丰富了教师业余文体活动, 陶冶了教师的情操, 更主要的是展现了教师的拼搏精神和团队意识。
3.实现了一条龙的系列成果:幼儿部好招生、小学部生好招、初中部招好生。
(1) 幼儿部好招生。我们拥有一条龙的资源共享, 促进了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2008年春季, 幼儿人数352人, 2009年春季人数增长到482人, 净增130人。家长喜欢把孩子送进我们的幼儿园, 提高了家长对学校的喜欢度。
(2) 小学部生好招。我们拥有令人满意的生源基地, 为一年级的入学提供了可靠的生源。家长信任我们的小学部, 提高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
(3) 初中部招好生。我们的初中部是“特种部队”, 学生品学兼优, 文化与特长并进, 综合素质高。家长依赖我们的初中部, 提高了家长对学校的忠诚度。
“秀出”素质教育的真实写照
育人是磨刀, 教学是砍柴, 特长是加工。我们学校构建了育人、文化、特长的和谐美,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1.我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体教师同济共舟, 形成共识, 通过学校领导值周、年级组教师值周、团委少先队学生值周, 对德育处、年级组、班级实施量化管理, 迫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 把准时机, 诱发学生的情商, 为开发学生的智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我们把教学质量视为中心。我们始终追求课堂教学最优化, 围绕课堂教学, 我们上下一条心, 反复研讨, 不断实践, 推出了课堂教学必须“六到”:圣洁的心灵 (心到) 、智慧的头脑 (脑到) 、微笑的脸庞 (脸到) 、含情的眼睛 (眼到) 、幽默的嘴巴 (口到) 、勤劳的双手 (手到) 。我们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 推出了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
3.我们把特长发展视为关键。学生与生俱来就蕴含多元智能, 我们坚决开足开齐课程, 对教师上艺体课缺斤少两的现象, 学校严惩不贷。同时, 要求教师慧眼识英才, 善于发现学生的艺体特长, 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艺体特长发展以课堂教学为导向, 以课余培训为主渠道, 每天训练量达两小时以上。我们坚信:孩子有一技之长, 将受益终身。
以过程为中心, 搭起“计划———过程———结果”三点相映的统一, 秀出学校的精致品牌
1.冥思苦想作计划。一份好的工作计划等于成功了一半, 它必须涵盖学科的目标和可行的措施。制订计划时, 围绕主线, 自上而下, 顺藤摸瓜, 反复讨论, 层层审批。实践告诉我:心有多远, 你就能走多远;心有多高, 你就能飞多高;心有多大, 你的世界就有多大。
2.毫不犹豫去执行。执行学校的工作计划、工作要求和管理制度等等。在执行的过程中, 我们将制度、情感和薪酬融为一体, 创造一种宽松、快乐的工作环境。我们不断地实践执行的十六字原则:结果提前, 自我退后, 锁住目标, 专注重复。
3.踏破铁鞋觅结果。实践告诉我: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 把简单的东西量化, 把量化的内容重点化。一年来, 学校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教学设施逐步改善。装修幼儿园, 添置幼儿玩具, 购买学生课桌, 增设师生电脑, 增购艺体器材等等, 共开资120余万元。
队伍建设有了突破。全体教职工拧成一股绳,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团结和谐, 奋力拼搏, 乐于奉献, 凝结了坚不可摧的团队精神。
学校管理上了台阶。全员参与管理意识增强了, 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忠诚度提高了。我校目前是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国家级“蒲公英行动”课题研究实验校、州级养成教育示范校 (德育工作经验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和州级学习型学校。
【学校管理】推荐阅读:
学校管理-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11-23
农村学校校长管理学校08-09
柔性管理与学校管理07-31
学校管理篇之二学校管理科学化11-04
学校民主管理学校自查报告09-01
学校能源管理05-30
学校机房管理06-19
学校师资管理06-22
学校危机管理08-08
学校人本管理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