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危机管理(共12篇)
学校危机管理 篇1
筅江苏盐城工学院马益平
近年来, 学校危机事件时有发生, 这给学校管理和学校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学校危机管理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在学校危机管理方面, 美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 在学校危机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并以此建立了一套成熟、有效的管理模式。对于我国来说, 学校危机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没有形成一套管理体系。为此, 我们要正视自己与美国在学校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 在积极向美国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同时, 总结并构建我国学校危机管理体系, 提高学校危机管理的能力, 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
构成学校危机管理体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本文主要从组织行为方面进行阐述, 从学校危机管理的机构、法律、阶段以及沟通机制这四个角度来分析中美学校危机管理的差异。
一、学校危机管理机构的差异
总体上来看, 美国在学校危机管理上处理紧急事务的是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 而中国学校危机管理的单位是危机管理小组, 这可以看出美国和中国学校危机管理在实质上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危机管理的机构设置上。
美国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是学校危机管理的核心部门, 也是美国学校危机管理的直接机构和最高权力部门。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的任务主要有:统领地方紧急事务所, 为其提供资金保障, 提供技术支持, 提供业务培训等等。地方的紧急事务管理部门对学校危机管理也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例如, 其可以为全国学校危机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为学校提供进行危机处理的各种培训, 为危机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等等。学校危机管理小组是危机管理的直接单位, 其危机处理职责是进行学校危机管理的干预, 进行学校危机管理的评价, 进行学校危机管理的沟通等等。
对于学校的危机事件来说, 通常实行分级管理, 而分级管理要有相应的机构参与管理。一级一般就由学校负责, 二级就要由学校以外的救援机构负责。无论哪个级别进行危机管理都要有危机处理的技术人员参与, 他们经过了危机技能的培训, 掌握了危机处理的技能。在美国, 危机管理通常采用“政府主导、地方为主、学校核心”的方式进行危机管理, 美国的这种管理模式, 在管理过程中可以使不同地区在进行危机管理时, 权力分配相互协调。这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地方危机管理机构的优势, 有效地对学校危机进行预防、处理和恢复。
在我国, 危机管理的核心机构是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各级地方应急管理办公室。而这些机构都是以政府办公厅和办公室的值班室为依托而建立的, 可以说是一个新增的机构, 因此在职能上显得非常有限。只有遇到特大危机事件, 才会由国务院危机处理机构成立临时的危机处理指挥部, 指挥部起统领作用, 其对危机事件进行全面的掌握和指挥。所以, 我国的这种危机处理模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目前, 我国在学校的危机事件管理中, 具体的执行单位是临时的危机管理小组, 但是危机管理小组都属于临时机构。同时, 临时危机管理小组的成员范围较小, 成员也不固定, 缺乏必要的危机处理的专业知识, 职责意识薄弱, 任务划分不明确, 并且临时工作小组在工作上没有一定的连续性, 不能对危机处理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与此同时, 当危机事件发生后, 临时管理小组要进行危机的沟通, 这样就把危机处理的最佳时机错过了。此外, 临时危机管理小组在立法上存在缺陷, 从而影响危机处理的时效性。
当前, 我国学校危机管理的体制还不健全, 危机管理的职责还不明确, 很多学校在危机管理方面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而政府利用自己的行政职权来对学校危机管理进行干预, 这就使得学校在危机管理过程中不能发挥自己的权力。因此当学校出现危机时, 首先进入我们视线的是政府, 而不是学校。不过在我国的学校危机管理中, 也有好的一面, 比如可以及时进行人力资源调配等等。
二、学校危机管理法律的差异
对学校危机管理的研究, 我国多趋向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而美国则对危机立法研究较多。可以看出, 美国对学校危机管理的法律建设比较到位, 各种各样的危机立法非常全面, 例如联邦法律、总统令、州法律、地区法律等等, 形成了一套危机处理的法律体系。并且在法律法规中明确地写出了联邦、州、学校、教师在危机管理中的职责和责任。如法律规定危机管理的资金支持要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负责, 危机管理设备及危机管理的安保人员要由学校负责。
美国学校危机管理的机构和危机管理计划都要根据法律来建立和制定。学校危机管理机构按照法律规范进行建设可以有效地对各种危机事件进行早期发现, 并在第一时间内对其进行遏制。因为危机管理机构的权力是法律赋予的而不是某个管理机构, 当危机事件发生时, 危机管理系统会自动启动, 而不用行政出面。
目前, 我国的学校危机管理法规意识在逐年增强, 相应的法律法规也相继颁布实施, 基本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基础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学校基本具备危机管理的应急措施, 但是处理危机事件的法律还不健全。在我国, 各类法规并未把危机事件纳入其中, 而只是对部分危机事件有效。一般来说, 我国学校很难利用法律武器来处理学校的危机事件, 更多的只能依靠上级行政部门来进行处理。另外, 法律职责不明, 当前法律法规对教育部门的责任分工并未作出明确的划分, 当发生学校危机事件后, 找不到相关的责任人。例如, 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学校发生危机事件时, 要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虽然提出了救护的对象是未成年人, 但是其法律责任人却不明确, 是学校、教师还是其他, 法律并未说清。所以, 目前我国学校危机事件中, 法律对教师责任的规定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三、学校危机管理阶段的差异
在美国, 学校危机管理已经建立了全程管理的模式, 当遇到危机事件时, 学校能针对危机的情况和所处的阶段进行各种危机的处理和救援。从现实来看, 美国学校危机的预防、应对、初期处理等都做得非常的到位。我们可以从美国的联邦、各州、各地区和学校的危机管理计划看出来, 其各个环节和部门都对危机管理作出了详细的规定。特别是对于危机管理的培训和演练, 不定期地对师生进行危机预防教育, 增强其危机防御的能力。例如, 美国很多州都组织学校学生进行地震演练, 其中有几个州还专门建立了中美地震联盟。美国西部地区处在地震带上, 所以西部地区各州十分重视地震的防范预演工作, 政府规定在校学生要接受自然灾害教育以及地震到来时的演练。有些学校为了有效预防学校危机事件, 还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灾害的演习活动。总之, 美国在学校危机管理方面有一套完善的计划, 计划涉及危机管理的各个角落, 使得危机管理有条不紊, 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学校危机管理人员带来了便利, 也减轻了其压力, 节约了危机处理中的时间, 使危机的处理变得简单易行。但是危机的不确定性是其自身的特点, 有时候不可能按照预期的危机处理计划来进行危机的处理, 而是要因地制宜, 根据危机发生的性质、危害等综合因素来考虑处理方法。美国的危机管理计划虽然完善, 但是有时候却给管理人员造成了束缚, 也给学校危机管理措施的实施带来了麻烦。美国在危机事件后重建工作中做的更加出色, 特别是无形情境的建设。有形情境是指学校中的各种有形资产, 包括建筑、设备、道路等等, 无形资产是指学校的形象、声誉、师生心理等方面。经过学校危机事件的学校, 一般情况都会积极地对师生进行人文关怀。例如, 骇人听闻的弗吉尼亚枪击事件后, 学校立即做出了停课的安排, 并对学生们进行心理安抚, 经过一段时间, 在恢复上课, 并且上课的第一天,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抚慰, 以便给学生减轻心灵上的创伤, 教育其遇到危机事件要如何处理、如何应对危机。学校对学生的恐惧和悲伤表示理解, 并且允许学生不参加考试。
在我国, 学校危机管理的核心机构是不明确的, 所以不能很顺利地实现学校危机的全程管理。第一, 我国传统的教育危机管理模式是典型的刺激—反应模式, 所以一些潜在的危机不容易被发现。第二, 在危机管理计划和预防上学校也不能做到位, 缺乏必要的危机管理的指导, 危机事件处理起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当遇到学校危机事件后, 学校只能根据现实情况对学校危机进行摸索解决, 这样就会造成危机管理的资金浪费和成本增大。另外, 我国学校危机演练系统相对落后, 演练也存在缺陷, 演练只是形式主义, 不能真切地包含学校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事件。总体上, 我国在进行学校危机的预防、预警方面还不到位, 演练、宣传等也都做得不够。虽然如此, 在我国处理危机事件的效率还是与美国不相上下的, 我国的临时应急小组, 临时应急指挥部等临时危机管理部门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危机作出决策, 可以短时间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应急、救援和重建, 效果明显。
在美国, 处理危机事件的理念是, 预防是最好的危机解决的办法, 可以说是重在预防, 花少量的钱预防。从美国处理危机事件的理念上可以看出, 预防工作是学校危机管理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同时, 进行学校危机管理时, 每个管理部门和成员都分工细致、脉络清晰, 从而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危机管理工作。所以, 在学校危机预防、预警等最初处理方面有很明显的优势。我国和美国在学校危机管理上进行对比发现, 我国的的学校危机管理没有计划, 也没有专门的危机管理执行机构, 学校对危机处理的意识不强, 危机演练也不足, 这使得我国学校危机管理在危机监测、预防、预警等前期工作的缺口较大。但是我国是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国家, 当学校遇到危机事件, 政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调用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同时, 由于危机处理没有既定的规定约束, 可以随时根据危机状况调整危机处理的方案, 从而尽快解决危机。
四、学校危机管理沟通机制的差异
对中美两国的学校危机管理进行纵向比较可以发现, 其管理模式都是由中央到地方的逐级领导。从横向来看, 美国在学校危机处理上常常借助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私人组织等来协调处理学校危机。而我国在处理学校危机方面则只是与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和沟通。
学校危机管理的核心机构在美国通常由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承担。实际上, 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确立了学校危机管理的主导地位。而其他的部门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一些非政府机构和组织等在学校危机管理中也起到联系作用, 是学校危机管理的有效补充。在我国, 国务院是学校危机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 然而其专门进行危机管理的机构却不足, 从而导致行政部门在行使权力时, 各司其职, 出现了各自顾各自的现象, 降低了危机管理的效率。此外, 在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处理学校危机方面发挥的作用较小。只有在政府的指挥下才能使非政府组织行动起来。
此外, 美国始终都非常重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 学校还设立专门的家长协会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学生家长在学校危机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的学校在制定危机管理计划时常常让学生家长参与其中, 非常尊重并会充分考虑家长的意见和看法。就这方面而言, 我国与美国相比略显逊色, 我国学校在制定学校危机管理计划时, 并没有与家长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 我国的法律法规虽然涉及到家长在学校危机管理中应该担任职责, 但是没有明确家长在危机管理中的具体职责, 所以家长在危机管理上基本没有话语权, 即使家长向学校提出一些危机管理的意见或者想法, 也很少被学校重视和采用。很多学校虽然建立了家长委员会, 但是家长委员会的职责是为学校提供经费和赞助, 而对于学校的危机管理根本不参与, 家长委员会变成一种摆设。有时候学校通过家长会和家长交流, 但是家长会每个学期只有一次, 达不到随时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而且家长会虽只是讨论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情况以及学生的思想动态, 很少涉及到学校危机管理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澳]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王成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1.
[2]康青主编, 徐蔚琴等编写.管理沟通教程.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0.
[3]孙华.美国大学校园危机管理模式及其启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 (3) .
[4]尹晓敏.美国如何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中小学管理, 2007 (4) .
[5]冯润民.中外高校校园危机管理研究现状及反思.思想教育研究, 2008 (10) .
[6]方展画, 王东.美国校园危机管理的组织架构分析.高等教育研究, 2008 (9) .
学校危机管理 篇2
一套好的危机预警机制有利于学校快速有效的收集危机信息,加快应对的速度,减少应对危机的成本,提高危机管理的效率。要完善学校危机预警机制,首先需要建立危机预警小组。其次,树立学校管理者和学生的危机意识。管理者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着一颗警觉的心,坚持以人为本,把师生安全放在第一位。
4.2建立和完善学校危机应对机制
建立一套良好的危机应对机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1)提升管理者能力。管理者应该首先熟悉专业知识,其次管理者应该通过模拟演练,不断锻炼自己的应对能力。(2)提高组织反应速度。危机应对的首要原则就是“迅速反应,有效应对”,在危机发生的瞬间,要第一时间掌握危机的信息,第一时间到达危机发生地点,缩短危机发生与采取措施的时间差。(3)合理分工。避免组织结构臃肿和功能重叠,避免出现相互扯皮,相互推诿的.情况。(4)建立有效快速的信息渠道。我们在建立危机应对机制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信息的作用。不仅要保证在平时信息的快速流通共享,更要保证危机发生时,信息能够迅速传递。
4.3完善法律体系
有了相应的法律体系保障,才能调动校园管理者对机制构建的积极性,一旦有任何学校危机发生,管理者可以更好地进行应对和善后处理,真正可以做到有法可依。
4.4健全学校危机恢复机制
学校危机恢复机制的构建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善后处理机制。危机过后的首要问题就是对受害者进行安抚,但对受害者的安抚不能仅限于在身体财产,还要重视受害者的心理恢复。第二、恢复重建机制。管理者应该根据现实情况一步步取消在危机发生时采取的一系列应急措施,并且通过掌握的信息对危机中造成损害的各种资源进行恢复,让学校回归正常的生活。第三、形象重塑机制。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危机,都会给学校的声誉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学校在危机过后应该迅速作出应对,首先对造成的损害,学校要尽量弥补。其次校方应该在危机过后吸取教训,改变策略并且通过各方面的媒体发出声明,充分表明自己的诚意,重塑自己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刘巍巍.学校危机管理的内涵、基本原则及应对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校学报,(09):141.
学校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3
摘要高校危机事件频频发生,使高校危机事件的应对研究愈显迫切。本文在介绍学校危机、学校危机管理含义的基础上,探讨学校在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学校危机管理的策略,从建立健全危机预防、危机应对准备、危机处理、危机后的恢复等方面,构建起高效、完备的学校危机管理体系,以此促进学校危机管理不断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危机学校危机学校危机管理
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加速了高校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我国高校内外部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危机事件出现了新的特点,时有发生,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如云南大学马加爵连环杀人事件,北大、清华食堂爆炸事件等。
一、校园危机的涵义、类型和特点
1.校园危机的涵义:通常指发生在校园内未曾预料的、突发的,足以对学校整体或者重大部分构成严重消极影响的事件。通常包括严重伤害或者死亡、集体骚乱、恐慌等。
2.校园危机的类型:第一类是自然灾害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第二类是人为灾害事件,包括火灾、漏电事故、建筑事故、校园交通事故等;第三类是卫生性灾害事件,包括传染病流行、食物中毒、其他中毒等;第四类是群体性聚集事件,包括游行、非法集会、集体骚乱等;第五类是校园伤害事件,包括师生自伤、校园暴力伤害事故、师生冲突互伤、恐吓、劫持、群体斗殴事故;第六类是公关危机事故,包括因各类事故、丑闻、传媒报道引发的损害学校信誉、形象的危机。
3.校园危机的特点:一是突然性。尽管现在许多高校已制定和完善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但稍有疏忽,某个偶然的原因就能使校园危机事件迅速发生。二是破坏性。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危机事件,都必然会给学校的财产、声誉和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甚至可能影响到高校的安全稳定。三是敏感性。作为开放性的文化组织,高校拥有大批思想开放、思维活跃的大学生,他们关注社会动态,一旦某一社会矛盾被激化,大学生就有可能立即响应,并迅速扩展,难以控制,并很快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目前校园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危机意识淡薄
学校普遍认为危机管理就是在危机事件发生以后所进行的处理,其实,危机管理应包括危机前的预防危机阶段、危机后的学习与创新阶段,最成功的危机管理应该是在危机潜伏期预防和解决危机。学校现有教育管理理论和学校管理理论中极少讨论校园安全和危机方面的问题,在学校文化中缺乏危机管理的元素。学生与教师相比,更缺乏危机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意识。
(二)预警体系不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不健全
危机预警体统由信息预测系统、决策子系统、警报子系统等组成,是为了在危机来临时尽早地发现问题而建立一套能感应危机来临的信号,并判断这些信号与危机之间关系的系统。现行的应急管理组织多为临时性的松散组织,基本的处理模式是危机出现时成立临时工作小组,校办或者学生处。但是这种临时成立的工作小组在工作内容上和人员构成上不具有延续性,危机处理后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够有效保留和存储。
(三)学校危机信息沟通反馈渠道不畅通
目前,学校没有建立及时、准确、全面、透明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信息难以实现互通和共享。当危机来临之时,学校和政府通常是持有“报喜不报忧”的心态和“捂、瞒、盖”的观念,从自身利益出发封锁消息、回避媒体,结果流言小道消息满天飞,学生胡乱猜测甚至采取冲动行为,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造成危机情况的恶化,加大危机处理的难度。
三、美国、日本学校危机管理经验借鉴
2003年制定的《危机计划的实用资料:学校与社区指南》认为,危机管理包括3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危机的缓解与预防。这主要包括对大学校园的环境审查和安全设施的加强;对相关学生的监控与心理干预;校园警察实时监控和反应等。第二个环节是对危机的准备,包括危机预案的制定以及具体的环境与物资准备。第三个环节是对危机的反应。包括成立一个紧急反应命令中心;证实并评估危机级别;报告危机;指定控制区域,理性接待媒体并指定媒体报道专用场所等。
2005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发表的一份调查结果表明,在全日本5.4万所学校中,有76%的学校已对学生进行过如何应对天灾人祸等突发性危机的教育,有67%的学校已对学生进行如何防范和应对突发性危机的训练。与此同时,45%的学校已建立了防范监视系统,有的学校还利用卫星定位系统给每个学生配备了可以随时显示学生所在位置的联络装置。
四、校园危机的应对策略
(一)危机的预防
危机一般都历经三个阶段:潜伏期、爆发期、恢复期。很多危机的发生,事先是有征兆的,在危机管理的早期,对环境的分析和判断很重要。
1.在人的方面。要注重师生员工生命意识的教育,树立人的生命至高无上的观念,增强自我安全、自我保护的意识;要注重培养师生的危机意识、危机处置能力和应对能力;要注重结合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氛围,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人文关怀之中。
2.在环境方面。引进专业管理的模式,设立专业管理队伍,明确管理职责,形成有序的管理机制体制。如设立各类规范化的交通指示标志,齐备与维护交通管理设施,完善交通管理措施及专业化管理道路基础设施等;又如高度关注并有效管理校园人群聚集、人流众多或潜藏危机的重点区域。
3.在制度方面。制度化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制度制定、实施等各个环节,不仅需要制度本身的公平和完善,更需要在程序上的公平、透明和完善,以此避免因制度本身不合理或是在实施环节上的不完善所引发的危机。
(二)危机的处理
1.危机早期的紧急施救与控制。在保护人员生命安全为第一目标的前提下,采取最迅捷的途径和最有效的急救措施,控制危机的发展和蔓延;采取隔绝措施,孤立危机,封闭现场。
2.危机发展中期的控制与处置。一方面,评估危机的性质和类型、危机影响的范围,掌握事件发生的全貌,估计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提供可供选择的应对方案。另一方面,通盘考虑与判定轻重缓急及相应对策,并在不同方案中权衡利弊进行优选确认,并迅速地投入实施。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第一时间介入,对事件进行调查。出现危机事件后,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应第一时间介入,了解危机事件的各个方面,收集关于危机事件的综合信息,并形成基本的调查情况报告,为处理危机提供基本依据。分工协作,实施方案。有关部门制定出对策后,要积极组织力量,实施既定的消除危机事件影响的活动方案,這是危机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
3.危机后期启动调查程序。在危机得到控制后,危机处理人员要立即展开对危机范围、原因和后果的全面调查,这是平息危机,恢复常态的重要前提。
(三)危机后的恢复
1.要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危机事件后,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渠道,让学校教职员工、学生或者学生家长了解学校发生了什么,学校是怎么处理的以及危机事件处理的结果是什么。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2.评估总结,改进工作。学生工作者在平息危机事件后,一方面,要注意从校园效应、经济效应、心理效应和形象效应诸方面,评估消除危机的有关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以后处理类似的危机事件提供参照性依据;另一方面,要认真分析危机事件发生的深刻原因,切实改进工作,从根本上杜绝此类危机事件的再次发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反应迅速、调控灵活的学校危机管理体系一旦建立和完善起来,高校学生工作就能遇变不惊,处之泰然。综上所述,在高校普遍建立多校区的形势下,在学生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复杂化、繁重化的今天,只有通过正确完善的高校学生工作危机管理机制,把学生危机预防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与分工;优化校内外环境的,提升校园应对危机的能力,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安定、团结、有序的校园,才能有效预防和处置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危机事件。
学校危机管理 篇4
1 美国学校危机管理分析
1.1 美国学校危机管理管理机构
美国大学无论私立还是公立均被认为是公共领域, 因此, 大学的危机管理自然就是国家公共危机管理的组成部门。经过多年的经营, 美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其核心机构是FEMA, 即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 (The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rcy) , 其使命是“领导美国针对灾难, 进行预防、反应和恢复”。这是一个直接向总统负责、报告并处理国家灾情的独立政府机构。根据美国联邦应急计划 (Federal Response Plan) , 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有处理危机的主要责任。当大学出现危机事件时, 州政府或地方政府的先期处置权优于联邦政府, 即只有在危机的严重性超出州或地方政府的处理能力, 并在地方行政长官向联邦政府发出请求, 经总统宣布危机要发生后, 联邦政府才能介入。此时, FEMA将会担当起危机管理的协调机构。
1.2 美国学校危机管理法律保障
FEMA与各州教育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应对危机指南。如2003年下发全美的《危机计划的实用资料:学校与社区指南》就明确规定各种危机的类型、阶段以及对危机预防和反应的措施。1994年制定的《校园禁枪法》即GFFA, 要求所有接受联邦教育基金的州通过《改善校园环境法案》即LASA法案, 任何州到1995年时若仍没有类似LASA法的法规出台将被取消领取联邦教育基金的资格。以此方法, 联邦政府得以在处理大学校园危机方面对各州立法施以一定程度的控制。
“9·11”事件以后, 美政府对大学校园的危机监控和管理更加严格。联邦教育部 (2002-2007战略规划) 特别强调建立学校的安全目标, 为响应联邦号召, 各大学普遍加强了学生品格、公民意识和爱国主义教育。
1.3 美国学校危机管理程序
美国联邦教育部认为, 学校危机管理的核心是学校的全面安全。2003年制定的《危机计划的实用资料:学校与社区指南》认为, 危机的发展包括3个阶段:潜伏期、爆发期和恢复重建期。危机管理包括4个环节:危机的缓解与预防、针对危机的准备、对危机的反应和危机后的恢复。教育部强烈建议按这4个阶段制定安全计划, 同时鼓励各大学制定每所校舍的安全计划。
第一个环节是危机的缓解与预防。这主要包括对大学校园的环境审查和安全设施的加强;对相关学生的监控与心理干预;校园警察实时监控和反应等。
第二个环节是对危机的准备, 包括危机预案的制定以及具体的环境与物资准备。危机预案的内容要求必须涵盖危机的类型及各类危机的应对措施;处理危机必须坚持生命第一的原则;需要联系的关键机构和人士的电话号码、备用号码学校的详细平面图、各建筑物及其临近区域的地图;如何关闭, 封锁学校或建筑和撤离人员的指导方案;与媒体、内部人员、公众进行沟通的指导大纲等。预案制定并获得后须定时演练。
第三个环节是对危机的反应。危机一旦发生, 危机预案自动激活。包括成立一个紧急反应命令中心;证实并评估危机级别;报告危机;指定控制区域, 理性接待媒体并指定媒体报道专用场所等。在这个阶段, 学校必须随时准备向媒体和公众公布危机的信息。
第四个环节是危机后的恢复。将根据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影响大小采取合适的善后措施, 包括恢复正常的教学工作, 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对危机的周期性回顾与评估, 修改原有预案等。
2 日本学校危机教育分析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全民危机意识的教育普及和避险自救互救技能的训练。日本的危机教育首先在学校做起。日本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基本上都编写了《危机管理和应对手册》或者《防灾教育指导资料》等教材, 指导各类学校开展危机预防和应对教育。2005年1月, 日本文部科学省发表的一份调查结果表明, 在全日本5.4万所学校中, 有76%的学校已对学生进行过如何应对天灾人祸等突发性危机的教育, 有67%的学校已对学生进行如何防范和应对突发性危机的训练。与此同时, 45%的学校已建立了防范监视系统, 有的学校还利用卫星定位系统给每个学生配备了可以随时显示学生所在位置的联络装置。
日本各地设有许多防灾体验中心, 免费向市民开放, 供人们亲身体验发生灾害时的实况, 了解避难方法。走在日本各地, 随处可见的是将校园、公园、缓冲绿地等公共设施作为避难所的指示牌, 这种做法有利于居民在突发灾害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安全地带避难。
3 国际学校危机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3.1 推行法治
美国危机管理的各种机构都是依法建立起来的, 其权力来自于现行法律, 而不是某个行政机构, 一旦危机事件出现, 相应的危机管理系统可以立即自行启动, 无须哪一级行政部门专门赋予相应的权利。
日本作为重灾大国是全球较早制定灾害管理基本法的国家。其防减灾法律体系是一个以《灾害对策基本法》为龙头的相当庞大的体系, 这个体系共有52项法律构成。从宏观到微观, 多角度地对政府危机管理作出了规范, 一旦发生危机, 各个部门可以马上找到相应的法定的解决途径, 从而保证了危机管理的有条不紊和及时有效。
3.2 普及危机教育
众多的危机积累的经验教训使日本认识到, 使民众具有较高的防灾意识和正确的防灾知识, 对于提高民众的自护能力, 减少灾害所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是非常重要的。日本对防灾减灾宣传普及活动非常重视, 有很多制度化而又丰富多彩的活动, 他们有众多的宣传活动日, 多样化的防灾训练, 在学校开展防灾教育, 并努力促使居民自主防灾组织的形成。因此, 日本国民的忧患意识很强, 遇到危机并不恐慌。
3.3 系统管理
学校作为一个单位, 本身是相对独立的, 但同时也是社会这一大系统的子系统。大学校园危机管理必须在整个社会的公共危机管理系统中开展工作才有成效, 否则学校一旦面临突发事件, 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使危机管理事倍功半。
3.4 建立专门的危机处置机构
危机处置需要依靠经验的积累, 同时危机管理经验也十分重要。要保持这一领域人员职务的一贯性。如美国的危机管理机构是一元化领导, 由FEMA完全负责。而在FEMA中, 建立有专门的培训制度。此外, 这些国家还十分注重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危机管理的社会网络。在美国, 已形成了非政府组织及市民参与的危机管理社会网络。
3.5 以预防为主
应对危机事件强调的都是“预防第一”。如美国教育部在2003年5月向全国下发的《危机计划的实用资料:学校与社区指南》、《美国国家威胁预警系统与学校行动指南》、日本编写了《危机管理和应对手册》或者《防灾教育指导资料》等, 这些计划和指南对各类危机发生时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都作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 这一方面对于危机事件的发生有很好的防范作用, 别一方面也有利于危机发生后的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4 结论
面对日益增多的学校危机事件, 作为管理者, 我们更应采取勇敢面对的态度, 加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在工作中, 可以借鉴有益的经验, 如美国和日本在学校危机管理上强调推行法治、普及危机教育、系统管理、建立专门的危机处置机构、以预防为主等做法, 同时结合本校校情, 制定更具操作性的危机管理措施, 努力建设高效有力的学校危机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汪永清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解读[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7.
[2]薛冲.加强高校危机管理的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2.
[3]朱晓斌.美国学校危机管理的模式与政策[J].比较教育研究, 2004, 12.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篇5
根据《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的精神,为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财产、健康损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根据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 落实基层 预警为主 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一套初级中学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二、工作原则 1.生命第一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本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珍惜学生生命——“生命第一”的理念出发,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面向全体师生原则。
为全体师生提供心理危机辅导、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从而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关注,并提高师生的心理危机觉察能力、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
3.预防和预警为主原则。根据“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运行:干预、预警和应急”,提倡“预防为主,及时预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本着理解、关怀、尊重和共情的咨询理念,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知识宣传、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
5.个别性对待原则。根据不同师生心理特点和个体背景,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措施。
6.协调合作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需要学校全体领导、老师及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危机干预对象
1.在校心理健康普查及“学生心理档案”中筛选出来的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
2.由于学习基础和能力差,从而导致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3.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新生适应不良者、就业困难的毕业生。
4.生活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父母下岗,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的学生。
5.性格内向孤僻、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6.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当众受辱、受惊吓、与同学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而被排斥、受歧视的学生、与老师发生严重人际冲突的学生。
7.青春期情感问题,如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8.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9.已诊断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10.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二)组织机构
根据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及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实施计划,成立“鲁山县第六初级中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郭建强
副组长:张浩亮
张广伟
郭谱亮 学校核心组成员:葛红义
王向峰
任俊豪
徐志勇
付滨滨
叶广文 七年级:李耐凡
徐佳佳
王凯旋 八年级:张秋芝
邱新娜
姚萌萌 九年级:代朝辉
叶圣飞
景现朝
领导小组要负责好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全面实施,成员之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同时互相沟通和互相学习,合理的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可以促成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具体实施
总体而言,根据本校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具有新城特色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其中,以心理健康、心理危机知识的教育为立足点,以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预防、预警”为重心,建构全方位、各个部门协调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1.教育与预防系统
“立足教育,重在预防”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点。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教育与预防工作理念:要在学生中大力开展生命价值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大力开展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大力开展危机应对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危机的辨识和应对能力;组织引导各班委会、团支部开展主题教育,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协会,通过学生心理危机协会,进一步深入开展心理危机知识普及、宣传与调查;校教导处、教研处、学校德育处及相关部门应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针对本校中小学生开展以下心理危机教育及预防工作:(1)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团队建设。
该小组成员包括学校德育处负责人、班主任等,负责我校学生心理危机知识宣传和教育危机干预工作的总体策划和实施;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辅导提供政策、人员、物质、经费等方面的保障;同时,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我校中学生心理特点、心理危机处理情况,制定心理危机干预实施计划,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
相关教师继续参加市省级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鼓励其他教师参加培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管理一线工作者、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普查筛查出来的高危人群做到早了解、早预防、早控制、早化解;班主任逐步开展撰写“班级心理日记”,积淀相关案例,逐渐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卡资料;组织有关成员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评估,包括对危机干预学生的康复状况进行鉴定,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建议;对危机干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并跟踪个案,建立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档案。
2.预警系统
建立学校三级预警系统:
一级预警系统以班级为单位,主要由班主任、心理委员、寝室长和学生家长组成,旨在及时发现和预防心理危机;
二级预警系统以各年级组、教研处、德育处负责人,把握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三级预警系统主要指专职心理老师,做好心理危机知识普及、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学生心理咨询及危机处理,必要时并做好转介工作。
在学校三级预警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构预警工作:
(1)班主任、教研处、心理工作室等负责人需时刻关注学生心理档案跟踪或周边师生反应具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帮助具有心理困扰和问题的学生,缓解心理危机冲突,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心理问题批判及心理危机解决对策。
(2)建立起通畅的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反馈机制,做到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学生心理危机动态:对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周围同学应予以理解、关心和帮助学生,并及时向班主任或心理老师反馈情况;对有行为异常或近期情绪、行为变化较大的学生,班主任、心理老师、班心理委员等应给予及时的关注;对问题严重的学生需转介到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由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进行预诊和危机风险评估,提出危机干预措施和初步的治疗建议。
(3)及时做好预警报告。发现学生危机情况,周围同学和各班心理委员应立即向班主任、心理老师等报告,心理老师等在采取必要措施并迅速赶往现场的同时向领导报告,做到及时预警、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3.应急系统(1)及时报告。
班级以最快的速度通知班主任、心理老师,有班主任、心理老师根据危机严重程度考虑及时通知领导,并及时通知家长来校。在紧急情况下,可采取直接送至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等相应处理措施。必要情况下,对学生强制采取治疗措施或派人将学生遣送回家,并视情况为其办理休学或退学手续。
(2)进行阻控。
对于可能造成危机扩大或激化的人、物、情境等,进行必要的消除或隔绝。对于学校可调控的可能引发其他学生心理危机的刺激物,各系应协助有关部门及时阻断。
(3)实施治疗。
对经专家组确认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发现有自杀意念以及出现自伤自残等行为的学生,学校应立即通知学生家长来校,商议处理事宜。在将学生安全移交给家长之前,学院应对学生实行24小时特别监护。必要时可实施隔离,或送往安全环境监护,并派人协助保卫人员进行24小时监护。若出现心理障碍急性发作,应立即送往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接受治疗。学生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辅导员应与主治医生保持联系。
(4)应急救助。
得知学生有自伤或伤害他人倾向时,相关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采取救助措施,紧急情况下应先拨打110、120等紧急电话求助。
(5)事故处理。
当学生自伤或伤害他人事故发生后,学工处负责现场的指挥协调;德育处负责保护现场,配合有关单位对当事人实施生命救护,协助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取证,配合各系及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安全监护;校医务所负责对当事人实施紧急救治,或配合相关人员护送至就近医院救治;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负责制订心理救助方案,实施心理救助,稳定当事人情绪。
4.监护和跟踪
(1)因自杀意念强烈或自杀未遂休学而复学的学生,应有家长陪护。
学院要安排学生干部、学生心理委员、或室友密切监护,制定可能发生危机的防备预案,随时防止该学生心理状况的恶化。并对学校范围内能诱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人、事、情景等刺激源,领导小组应督促有关部门及时阻断,消除对高危个体的持续不良刺激。“心理咨询中心”要组织专家定期对其危机程度进行评估。
(2)对中小学生危机事件处理完毕后,心理咨询中心应对危机事件卷入人员进行心理康复干预。
通过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方法帮助大学生及其相关人员,如辅导员、学生管理人员、同学、家长等人正确处理经历、目睹或干预危机遗留下来的心理问题,尽快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尽量减少由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
5.备案
事故处理结束后,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事件的成因分析,对事前征兆、事发状态、事中干预、事后疏导等情况认真梳理,尤其对那些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手段和措施认真总结,以备今后参考。
另外,心理咨询中心要形成危机信息备案制度,建立《心理危机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及时更新心理危机干预人员信息和资料。其中,心理危机信息管理系统还应包括:
(1)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中筛查出来的高危学生名单;(2)心理咨询教师的咨询与访谈记录;
(3)学生因心理障碍需退学、休学、转学、复学等,或重大违纪处分或违法等处理详细材料复印件;
试论现代学校图书馆的危机管理 篇6
一、图书馆危机管理及其必要性
危机管理是指个人或组织为了预防危机事件发生,减轻危机事件发生所造成的损害,尽早从危机中恢复过来所进行的策划和安排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图书馆危机管理,就是指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针对可能面临的或已经面临的危机,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加以预防,使之化解,甚至使危机变为机遇。
现代图书馆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社会系统其他部分的联系日益紧密,因此必须要学会应对危机和管理危机,这样才能维持组织的正常运作。然而,现阶段我国图书馆的危机管理状况不尽人意。据了解,我国图书馆管理者们相信危机不可避免,多数图书馆有针对危机的应急措施,如防火、防盗计划等,但是大多数图书馆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不仅如此,大家对危机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阶段,认为危机管理就是危机爆发之后的危机处理,对危机管理缺乏统一的全面的认识和领会。其实,危机管理是一门科学的系统工程,它是遵循一定的思想和原理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现代图书馆在我国当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延长图书馆的生存寿命,将危机管理引入我国图书馆领域,是十分必要的。
二、现代学校图书馆可能面临的危机类型
1.安全危机
任何可能导致图书馆的馆舍、设备、资源、人员等受到毁灭性损失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图书馆的安全危机,如火灾、自然灾害、网络安全等。
2.形象危机
如果图书馆在日常工作中缺乏与用户和媒介的沟通,不能正确处理与读者的纠纷,不能获得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就不可能获得良好的公众形象,就会丧失用户和社会的信任,进而引发一系列危及自身生存的后果。如社会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下降、对图书馆的投资减少、从业人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用户日益减少等,这种危机我们称为形象危机。
3.内部管理危机
(1)人才危机。从整体上看,现阶段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广大师生已经意识到了图书馆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图书馆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沟通机制,很难引入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致使学校图书馆人多“才”少,整体素质偏低。我们知道,缺乏高素质人才的图书馆,难以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开展服务,也不可能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缺乏人力支持的图书馆,只会逐步走向衰落。
(2)服务危机。服务项目危机包括:新的服务项目没有开展或者开展失败,新的信息产品没有开发或者开发失败等;服务质量危机指:由于缺乏新的服务项目,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条件残缺等原因,而造成图书馆服务不能满足用户的多层次需要,导致读者流失,无法体现图书馆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
(3)管理危机。管理思想陈旧落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管理体制不完善,责、权、利不明晰;图书馆管理人员不“适应”,居其位而能充分履行其职责的管理者不多等。管理质量和水平决定着图书馆的日常运作能不能正常开展,落后的管理必然会使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大的威胁和挑战。
(4)资源危机。信息资源是现代图书馆开展工作的基础,也是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根源。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面临着信息污染的巨大压力。信息爆炸使大量的垃圾信息湮没有用信息,信息资源得不到高效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图书馆不能利用自身在信息收集、检索、整理、加工等方面的优势,积累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便不可能拥有吸引力和竞争力,也不能很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5)经费危机。虽然各学校都在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但是由于书刊价格的上涨以及图书经费管理不善,致使图书馆购买力锐减,难以购置新的可高效利用的信息资源而开展新的服务。由于馆藏的增加,使很多学校图书馆的馆舍发生严重危机,有的已经到了影响正常服务的地步,这必然导致图书馆业务的萎缩,直接危及图书馆的生存。
三、现代学校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具体措施
1.树立危机意识,培育危机文化
树立危机意识,就是图书馆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将危机纳入到中长期的战略规划中来,时刻保持应对危机状态的心态,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做好物质上和思想上的必要准备,以有效防止在危机爆发时,由于不能积极、迅速地作为而损害自身形象,甚至威胁自身生存。可以说,危机意识的培养是现代图书馆进行有效危机管理的基础。图书馆只有真正树立起危机意识,保持对危机的高度敏感性,从关系自身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才能采取科学的措施,搞好预防、规避和应对危机状况的工作。因此,现代图书馆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危机教育,增强他们对危机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具备危机处理的基本知识,明晰其在危机应对过程中为维护图书馆整体形象应承担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把危机消灭在萌芽期,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在文化建设中融入危机文化。如果人们没有危机感,就必须创造一种环境,让他们产生不稳定感。要引导人们走出无所谓文化,一定要确保他们明白当今的现状中潜伏着的威胁,时时刻刻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面对竞争要不断进取,做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2.制定危机管理计划,加强周期预测功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危机管理过程也要遵循这一规律。现代图书馆应结合本身情况根据内外环境变化,借鉴其他行业先进的经验,依照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出适宜的危机管理计划,以使危机管理工作有据可依,运行有条不紊。计划中应该将可能发生的危机加以说明,并根据危害程度划分一定的等级,分别指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3.设立危机管理机构,确保内部信息畅通
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能为图书馆在危机爆发之后的危机公关铺平道路,保证图书馆在第一时间对危机事件作出处理。按照危机公关程序,如果一个危机发生时不能在24小时之内对其及时处理的话,最起码也应让消息透明化,否则极易造成真空地带,产生各种误会和猜测。当然,危机公关的最终目的是把危机转换为契机。危机事件处理得当,可以为图书馆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良好的声誉,与读者保持一种相互信赖的真诚关系,有益于图书馆日后的长远发展。所以应该设立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专门处理危机事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应对计划和工作流程。这些机构的主管一般由图书馆馆长兼任,机构中的绝大多数成员应该由部门主管以上人员和外聘顾问组成。
4.做好善后工作,挽回声誉
危机后处理是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主要任务就是做好形象和声誉的弥补。在平息危机事件以后,图书馆应该调动一切力量,尽力弥补危机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和负面影响,把善后工作踏踏实实地做全做好,最大限度地挽回因为危机而失去的声誉,重新树立现代学校图书馆的美好形象。
学校图书馆危机管理必须纳入学校管理者的工作日程,在现有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危机管理体系和可实际操作的危机管理机构。这个危机管理机构可以与现行的学生工作处、校办等机构有机统一起来,集日常管理与危机管理于一体。这样在危机事件爆发时,便可启用危机管理程序。同时学校的危机管理系统必须形成制度,广泛宣传,使全校师生知晓并积极投入到反危机知识的学习和危机事件应对能力的训练之中。学会不仅能保护自己而且会救助他人的基本知识,在危机事件中保持冷静,积极互助;学会与学校默契配合,从容应对,尽量降低危机造成的损失。
学校危机管理 篇7
一、美国的学校危机管理
1. 学校危机管理政策
美国在处理危机方面有一整套成熟的模式。它的危机管理体系是通过法制化手段将完备的危机应对计划、高效的核心协调机构、全面的危机应对网络和成熟的社会应对能力包容在体系中。在学校的危机管理方面美国的各级政府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并附有详细的操作指南。
美国教育部认为,学校危机管理的核心是学校的全面安全,即全体师生的健康、安全和幸福。教育部在2003年5月向全国下发的《危机计划的实用资料:学校与小区指南》中明确指出了危机的定义、特征与常见形式,并将危机的发展划分为潜伏期、爆发期、恢复重建期。同时指出了危机的发生是有征兆的,事前的预防远胜于事后的救济,并提出最成功的危机解决办法应该是在潜伏期解决危机这样的以预防为主的理念。美国的教育部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学校危机管理的四阶段模式,具体为:危机的缓解与预防———针对危机作出准备———对危机的反应———危机后恢复。而且这个四阶段模式可以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根据所得经验和研究成果不断进行完善和修正。根据这个模式,美国教育部为各类各级学校制定了危机管理的政策指南。
2. 学校危机管理计划和管理框架
因为学校危机事件具有难以预料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在危机爆发时救援措施必须迅速及时。学校危机管理的头等目标是要尽最大的努力保障学校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美国教育部要求各学校所制定的危机管理计划必须要针对处于危机状态下的教师和学生,而且政策的实施也必须直接服务于师生。
联邦政府的有关危机管理政策为学校的管理提供依据和框架,而有效的危机管理,则更要依赖于各个学校的具体计划。由学校领导组成的危机反应小组是一个高效的组织领导部门,主要应对和处理多种危机。这个小组在以下三个层面运作:学校、小区和地区的危机管理中心,并在每个层面上形成网络。根据美国教育部《危机计划的实用资料:学校与小区指南》中的有关规定,美国学校制定有效危机管理计划的原则为:(1)以保障师生生命健康安全为第一要务;(2)领导层是危机管理的关键,学校应建立危机反应领导小组,使领导层的各个成员明确职责和任务;(3)学校危机计划的制定要适合各自学校的具体情况并考虑到师生的实际需求;(4)学校危机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要与小区组织,包括法律机构、消防机构和紧急卫生机构(如专业的医学、心理卫生组织)紧密结合;(5)学校要制定一套危机来临时所使用的特定术语,这些术语应是大家所熟悉的;(6)任何类型的学校都要制定危机计划,要使学校中的教职工理解危机计划,并能采取相应的行动;(7)危机计划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
学校的危机管理计划主要涉及学生安全,如师生意外事故造成的伤亡、疾病、自杀或交通事故等;也包括危急事件管理计划,如恐怖事件等。另外,针对危机的培训是各学校必不可少的,包括危机后的事例讲解、周期性回顾、更新有关材料等。许多学校利用课程和特定的危机训练程序使师生能够预防有害的行为。例如,了解自己学校的建筑物,包括学校建筑物旁的车道、停车场等;了解学校所在的地区,包括地区性的自然灾害、化学事故以及主要的交通路线和设施;缓和与预防工作是整个区域、小区和学校共同的工作;形成有序的学校安全计划以及可靠的安全措施。同时,建立有效的通讯网络也很重要,有效的通信能够快速地恢复平衡,缺乏通讯沟通会使危机状态进一步恶化。通讯网络主要包括: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家长、小区之间以及学校与媒体之间的通信。
二、日本的学校安全管理教育与宣传
岛国日本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历来就是一个灾害多发的国家,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灾难随时都可能发生,这就造成了日本这个民族极强的忧患意识。
在安全管理方面,日本是从深刻的教训中不断完善的。1995年发生的阪神大地震给日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6000多人死亡及失踪,受伤人数高达4万多,房屋损坏近25万幢,而政府在此次突发事故中的应对不利也引起了公众和舆论的强烈指责。阪神地震之前,日本政府的安全管理受其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非常重视管理的法规和程序,从机构设置到具体的对策实施,都是通过法制化手段来实现的。阪神大地震暴露了日本政府安全管理机制的僵化、欠缺快速反应和统一协调、安全管理分散、信息传递缓慢、管理系统建设滞后,正是这些致命伤导致了日本政府在阪神大地震中的应对不利。灾难过后,日本政府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与反思,并以此为教训和改革的契机,加大了日本的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的力度,重新调整了安全管理中的权力配置关系,突破各种纵向、横向行政结构的局限性,进而增强了政府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效率。
日本的危机教育首先从学校做起。日本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基本上都编写有《危机管理和应对手册》或者《防灾教育指导资料》等教材,指导各类学校开展突发事故预防和应对教育。2005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发表的一份调查结果表明,在全日本5.4万所学校中,有76%的学校已对学生进行过如何应对天灾人祸等突发性事件的教育,有67%的学校每年要组织学生进行如何防范和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训练。如尽量将各家的衣柜等高大家具固定在墙上以防倒下伤人,要在家中准备手电筒以及三天左右的饮用水和食品等。日本电视等媒体也经常播放如何应对突发事故的方法和训练情况,力争使家家户户了解如何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方法,尽量减少突发性事件造成的损失。除了地震等自然灾害之外,日本的各类学校还进行了应对和预防人为犯罪伤害、火灾等突发事故的教育。例如,教育中小学生不要走行人稀少、偏僻的道路,不要跟不相识的人走,不要食用不相识人给的食物等等。45%的学校已经建立了防范监视系统,严格盘查进入学校的人员。有的小学还利用卫星定位系统,给每位学生配备了可以随时显示学生所在位置的联络装置,如遇不测,一按联络装置就能够马上知道学生在何地遇到了危险。
正是由于日本在突发事故教育宣传与全民普及方面所做的努力,才使大多数日本民众在突发事故来临时都能够比较从容冷静地采取有效的自救和互救措施应对,使由突发事故导致的损伤降到最低。
三、美、日等国学校危机管理经验的借鉴价值
了解美、日等国的学校危机管理经验,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1. 借鉴日本的经验,在我国学校开展危机管理教育
(1)强化学校师生忧患意识。
日本的学校安全管理教育与宣传,对于我国学校师生忧患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要学习日本的学校安全管理方式,通过广泛宣传、学习讨论等各种渠道,向师生灌输突发事故防范的意识,使师生对不可预料的突发事故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并持续关注,真正做到防微杜渐。
强化学校危机意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下的管理体制,基本上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发展势头,政府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者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学校发展,忽视了危机意识的培养,缺乏敏锐的危机判断能力。各级教育部门也没有像日本那样将危机教育纳入日常的教育体系,民众的危机意识普遍较低。
(2)在学校开展危机管理教育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定期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突发事故防治演习,这样做对提高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十分有效,以便在危机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做到不慌不乱、有备而战。现在很多学校虽然也谈安全管理,但真正将安全管理定为制度并做出相应计划的却很少,有的即使定了计划也仅仅是碰及皮毛、草草了事。而当突发事故真正来临时,就会乱作一团,延误救治。所以学校的安全管理必须配以适用于本组织的详细突发事故应对计划和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学校管理者应组织一批专家不断进行前瞻性预防研究,针对假设危机事件进行模拟探索,从而根据危机事件不同的严重程度和不同的发生、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预防程序和事发后的应对措施。做到事先有预防、事发有预案、事后有措施。
2. 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学校要建立组织化、制度化、系统化的危机管理机制
建立危机管理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学校主要领导和可以迅速联系到的学校核心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拥有在任何危机情境下果断行动的知识和能力,以增强向心力;小组成员应该熟知学校、学生和学校所在市区的情况;有较强的预见性和合作精神,能够在较大压力下保持正确的判断能力和实施正确决策的能力。小组成员根据需要还可以扩展到心理咨询专家、医学专家、在学生中有威望的教师等。小组成员的广泛性能够保证危机计划的各个方面能尽快实现。
3.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伴随危机出现的是各种小道消息的快速传播。这就迫切需要建立沟通制度,将正确的信息通过主渠道及时传递给大众,提高师生的认同程度,以增强凝聚力。信息披露制度是学校与学生、家长、社会沟通的最有效途径。要确定比较合适的发言人,发言人要有较强地语言表达能力和亲和力,全面了解学校情况,对正在发生的危机事件有着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对危机管理机构和工作取向有清晰而完整的把握。
4. 健全后勤保障机制
后勤保障是危机管理的物质基础,必须提前准备,并按照完整严格的制度进行管理。要根据危机管理的过程确定各阶段所需的物资,然后保质保量地采购,认真保管、维护与使用;学生食堂、供水、供电等后勤部门要加强值班,保证水、电、暖等设施的正常运行,避免因此类问题引发新的矛盾。
5. 建立危机指挥系统备用力量
在遭遇爆发性传染病这样危机时,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主要部门负责人在工作中要实行轮换制,在一定时间内安排一部分人远离学校,远离家人,以防领导班子成员因不慎感染而使班子陷入瘫痪绝境,确保指挥系统后续力量的及时补充。
总之,为了保障学校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学校必须进行危机管理。我们不仅要在学校危机管理方面积极进行探索与创新,美、日等国的学校危机管理有效做法及经典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尽快建立和完善学校危机管理理论,有效应对学校危机。
参考文献
[1]何启瑶.校园危机管理.http://web.ed.ntnu.edu.tw/minfei/school crisis mana-gement.htm
[2]游达裕,陈淑仪.学校危机的处理.http://swforum.socialnet.org.hk/article/000701,htm
学校危机管理 篇8
1 危机事件的相关概念
突发危机事件是潜在的、随时可能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事件, 具有危害性、不确定性、可预见性、扩散性等特点。校园突发危机事件是指校园内外发生的对师生身体健康、学校教学秩序产生危害的意外事件或突发事件。学校突发危机事件具有突发危机事件的一般特征, 还有一些特征, 例如, 学生比较集中, 事件传播迅速、影响范围较广等。
造成学校发生危机事件的危机源是多方面的, 可以是学校内部的管理问题, 也可以是外部的社会环境、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等导致的问题;可能是学生内部的心理情感变化导致问题, 也可能是教师、家人、朋友等他人造成的问题。如果从学校安全危机事件的内容上划分, 学校突发危机事件中比较常见的危机源包括学生的食品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等安全问题, 学生情绪情感问题和网瘾问题, 校外的公共事件影响问题等。
2 我国中小学校突发危机事件的原因
中小学校发生突发危机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社会生活、网络信息传播、家庭教育等外部的原因之外, 还有中小学生自身特点和学校内部管理方式的原因。
2.1 学校内部原因
从学校内部来看, 我国中小学校突发事件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 中小学生的年龄较低, 应对危机的意识和能力薄弱, 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和监督。同时, 中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 模仿能力较强, 反叛心理较强, 但是处事能力和应变能力较薄弱, 极易受到社会生活、网络文化、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 也有部分学生会沾染一些不良习惯, 采取一些不恰当的言行举止或者处理方式, 导致学生之间的矛盾激化、自身的问题恶化、学校所处的环境压力增大等不良后果, 更有甚者, 会给中小学生的心理造成阴影、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 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二, 中小学校人员密集, 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一旦突发危机事件, 受到影响的范围就会很大, 受到舆论媒体关注之后, 传播速度会很快, 稍有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第三, 中小学校的常规管理部门中, 没有危机事件干预的常设部门, 临时设置的办事机构又缺乏相应危机处理经验, 缺乏综合协调处置危机事件的经验, 不利于及时处理突发危机事件。
2.2 学校外部原因
造成中小学校突发危机事件的外部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学生家庭环境的影响, 也有周边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其中, 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长期的、固定的性格、脾气、处事方式等比较稳定的因素影响较大, 比较难以通过短期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加以改变, 因此对于家庭环境, 学校应该间可能多的了解, 并随时保持沟通, 对家庭方面的因素采取多种措施加以应对即可。对于周边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主要体现为社会风气、偷盗行为、食品卫生、自然灾害等方面, 这些方面的影响因素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遇见、控制的, 所以, 学校方面应该通过多方面的调查走访, 收集校外社会生活方面的危机源信息, 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管理。
3 我国中小学校突发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
3.1 内部危机的应对策略
针对校内的危机隐患, 学校应该健全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机制, 提高中小学校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意识。在管理机制建设的过程中, 应该从危机的预防、危机的识别、危机的评价、危机的处理等四个阶段和方面着手。
第一, 在危机预防的阶段, 从教师员工层面, 重视教工的危机防范意识培养, 提高员工的危机防范和识别能力教育, 定期对教工进行危机防范识别教育;在学生层面, 除了校内的观察、约谈教育等形式, 还可以通过家长获得更多的信息, 通过家长会见面、通信通话聊天等形式, 不定期给安全隐患的学生家长沟通, 了解学生的家庭、社会生活情况, 以便为学生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价。
第二, 在危机识别的阶段, 学校要健全学校规章制度, 建立一套危机评判基本准则, 明确哪些行为、哪些现象是被禁止的, 否则会发生安全危机隐患。同时, 对存在突发危机隐患的行为和现象进行明确的量化, 尤其是比较不好识别的校内隐患。例如, 发现从校外购买、携带刀具进入校内使用的同学, 无论是否有伤人动机, 均应视为潜在危机源, 都应该对违规学生进行危机评价。这时候评价的标准应该提前量化和明确, 比如刀具的尺寸、数量, 存放的地点, 使用的频率, 使用的次数, 有无向其他同学炫耀 (威胁) 的言行, 有无打架斗殴习惯等等。如果是校外危机隐患就比较好辨别一些, 例如, 校外不法分子进入校内行窃等。只有将危机源加以数量化, 才能对校内学生的违规行为和校外的危机源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价, 才能进一步提高危机识别、发现之后的可操作性, 为后面的危机评价提供更多的信息。
第三, 在危机评价的阶段, 学校危机管理部门要对学生的危机隐患进行评价, 综合考虑学生的行为动机、有无实施的危害行为、是否造成危害后果等方面因素, 对危机进行评价。对于无意犯错的学生, 交给班主任批评教育以观后效即可, 否则, 需要进入危机处理阶段进行危机的应对和管理。对于校外的一些安全隐患, 在识别出来之后, 要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必要时可以考虑交由公安机关处理。
第四, 在危机的处理阶段, 对于无意但屡犯的学生、有意违纪但还没有行动的学生、对已经实施危害性行为但尚未发生危害后果的学生、对已经造成危害后果的学生等四种类型的学生, 要视情况分别采取批评教育、制止危害行为、减轻危害后果等应对方式。对于第一类危机, 工作的重点是批评教育学生,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言行给学校和其他同学的安全造成的潜在威胁, 并通过校规校纪来约束学生, 减少学生再次违纪的可能性。对于第二类危机, 危机处理的重点是教育和监督, 将学生危害动机调查清楚, 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减轻学生的再次犯错的可能性。对于第三类危机, 要及时采取措施减轻危害行为的后果, 防止危害行为的发生。对于第四类危机, 重点是减轻危害后果, 保护好学生安全, 并处理好善后问题。
3.2 外部危机的控制管理策略
对于校外安全隐患, 学校应该加强安全管理, 提高学校应对校外危机的能力, 尽量减少社会环境对学生行为的影响,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温馨的校内生活环境。由于校外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比较明显, 学生在学校上课的时候, 学校要尽可能创造良好的校内环境, 限制校外环境给校内学生带来的可能危害。例如, 在学校要严格社会人员进出学校的登记和管理, 发生公共事件的时候, 第一时间研判形势, 给教职工及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教育, 减少校外危机事件和公共事件给学生带来的可能危害。
4 总结
中小学校突发危机事件的预防和管理在社会经济生活多元化的今天, 变得日益严峻, 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从校内外两方面的危机的预防、识别、评价、应对等方面进行危机的管理, 这样才能加强中小学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辉.高校突发事件研究综述 (1979-2012) [J].高教探索, 2013, (4) :36-39.
[2]曲明.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建构及对策初探[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 :107-110.
学校危机预警及处置研究 篇9
学校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为社会输送大量有用人才, 是国家的重要教育基地。在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下, 危机事件已经给学校造成财产损失甚至生命损失, 严重影响到学校的形象和名誉。所以, 为了稳定学校的发展, 学校应科学地对危机做出预警与处置, 避免和消除危机事件的发生, 减少并消除危机对学校的影响。
所谓高校危机预警, 是指高校管理者为了能尽可能早地发现危机苗头, 通过建立一套能感应危机出现的信息报告与预警系统, 并能够判断这些信息与危机之间的内存联系, 帮助学校管理者迅速转入危机事件管理应急状态, 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消除危机苗头或阻止、延缓危机发生[1]。危机事件给学校带来许多不可预见的损害, 使学校的形象和声誉受损甚至威胁到学校的生存。学校采用危机预警及处置, 通过积极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危机事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1 学校危机预警及处置的必要性
学校危机管理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危机发生后才被动地应对和处理, 科学合理的管理是在危机还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 就将危机消灭掉。要在平常工作中适度保持危机意识, 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机制, 从而提高学校处理危机的反应速度和解决危机的能力, 最大程度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学校危机一旦发生, 既损害师生利益及学校的声誉, 又对学校的安全稳定产生一定的威胁。因此, 学校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敏锐性, 及时发现危机, 避免一切可能产生的危机事件, 应对各种各样的危机事件。
1.1 学校危机事件的突发性使得学校进行危机预警及处置十分必要
由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自然灾害、管理不当等引发的学校危机事件时有发生, 比如台风、地震、洪灾、校园火灾以及校园治安事件等各种危机事件, 因此保证学校安全与稳定显得十分重要性。防患于未然是面对这些突发事件的基础, 也是维护高校的安全与稳定的首要任务。建立合理的危机预警机制, 使危机事件得到有效处置, 既提高了学校应对危机事件的反应速度, 又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危机事件给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
1.2 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使得学校进行危机预警及处置十分必要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学生是学校服务的对象, 做好学生工作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 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存在的困难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日益增加, 导致了许多大学生产生了精神和心理疾病, 甚至发生偏激行为。而且, 当今学校的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一直有家长为其遮风挡雨, 经历的挫折较少, 抗挫能力差。近年来, 各地学校频频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 杀人事件也层出不穷,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学生没有调整好心理状态, 因此出现偏激行为, 导致恶性事件发生。高度重视学校危机预警与处置, 及时了解、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尽早发现和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把危机预警纳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 减少危机事件带来的伤害和损失, 有效保证学校教书育人基本任务的实现。
2 学校危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危机教育缺乏
危机教育缺乏表现在危机意识、危机讲解和危机实践教育的缺乏。目前学校轻视防范危机事件, 重视事后进行补救。学校普遍采用管理和控制的方法, 而不是采用预防和疏导的方法, 注重不发生事件, 忽视了对危机事件的预警控制。而且, 大学生危机意识淡薄, 缺乏危机防范知识。
2.2 危机预警机制未完善
学校的危机事件并不是无端产生, 出现初期总有迹象。但如果忽视对危机信息的收集, 则不利于发现和解决危机事件。由于受到条件和经费等的限制, 学校对危机信息的收集、整理、监控等技术还不成熟, 信息管理系统还不健全, 危机预警能力比较欠缺, 危机预警机制未完善。
2.3 危机管理协调机构缺位
表现在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准确, 危机处理流程不通畅, 解决心理问题不到位。学校的危机事件从预防到处理, 大多是学生管理部门和保卫部门为主体, 缺少一个学校、社会和家长多方面的联合体系。
3 学校危机预警与处置的实现途径
3.1 增强大学生危机意识
学校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宁静、安全、神圣的, 但是近年来,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 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危机事件也在不断地增加。学校只有具备危机预警意识, 时刻做好准备, 才能处理好危机事件。学校可以把危机意识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活动来加强大学生自我保护、自我安全意识教育。比如:教师讲解、案例分析、主题班会、知识竞赛、个别交谈等等。如果每位大学生能重视危机预警, 及时发现和解决危机, 危机将消灭在萌芽之中。所以, 建立和完善学校危机管理预警与处置机制, 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 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危机意识。
3.2 建立危机信息监测系统
危机监测是运用预测技术对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进行估计。估计是对危机起因的观察, 对信息进行处理得出的。建立危机信息的监测系统, 有利于危机发生前及时捕捉其征兆, 进一步保证多角度对学校管理进行检查, 找出漏洞, 尽快采取措施并予以纠正, 阻止乃至消除学校危机事件的发生。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 关注国家教育改革状况以及政治、经济方面政策的变化, 使学校的管理与国家相协调;第二, 学校相关部门进行危机预测, 发现可能引起学校危机事件的起因;第三, 与其他学校、社区和家长进行沟通, 收集信息, 掌握社会对学校管理的评价;第四, 保持学校与学生之间信息通畅的渠道, 建立起从舍长、班干、班主任、辅导员、学工、学院到学校这样一个自下而上的信息链, 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从而消除隐患。
3.3 建立应对危机的指挥机构
学校危机事件所涉及的范围广、影响大, 危机管理如果只依靠几个管理者是行不通的。学校必须建立危机处理协调部门, 调动一切校内校外力量, 共同处理危机事件。
首先, 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来建立危机管理机构。所谓分类管理是根据学校机构本身的职能要求和所处置的危机事件的类型来决定的, 在机构设置时应按照危机事件的类型进行统筹分工, 以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2]。根据危机事件的类型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危机小组、心理危机应对小组、安全危机应对小组、事故灾害危机应对小组等。
其次, 确定危机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责。为了应对处理学校危机, 学校危机管理小组的成员第一时间要联系到核心人员, 充分发挥危机管理策划, 辨识危机, 处理危机, 协调相关人员, 完成危机事件恢复。
学校可以成立危机管理部门, 负责学校各类危机管理, 对危害到学校安全稳定的危机事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从管理职责来说, 为了保证危机管理部门成员在管理工作中进行有效沟通, 管理部门可以设立办公室, 分为对内和对外联系协调工作。同时, 成立危机管理部门, 要进行一定的功能划分, 相应的人员具有相应的职责, 各部门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 积极与学校保持联系, 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 配合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再次, 规范学校危机管理机构的运作流程。学校危机管理机构小组应先制定管理计划, 明确每名成员的分工和职责, 以书面的形式对计划进行制定。每名成员对自己的职责要熟记于心, 对潜在的危机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和行动。学校危机管理机构可以经常召开会议, 认真分析可能存在的各种隐患和危机, 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积极研究和修改危机管理计划, 提高危机管理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重视和加强学校危机预警与处置工作刻不容缓。迅速、有效的学校危机预警及处置是预防和消除危机发生的有效途径, 是保证学校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学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立起以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为目的, 以及时处置危机事件为基础的学校危机预警系统, 及时消除危机苗头、阻止或延缓危机发生, 促进学校健康、安全、稳步发展, 维护学校的形象和声誉, 为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红.论信息工作在高校危机管理中的预警功能[J].理论月刊, 2007 (10) :88.
论职业学校危机干预期待 篇10
一、职业学校危机的内涵
职业学校危机管理指针对突发危机事件,提高职业学校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和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恢复学校的正常秩序,从学校教育与管理策略的角度,其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三级体系、预警机制、训练机制。
二、职业学校危机的特性
1. 群体主体的单一性。
职业学校校园内发生危险,其主要群体是学生,从年龄层次、受教育层次、生活方式等来讲基本相同,对世界社会的认识比较单纯,相对社会危险发生后的主体来讲显得相对简单。
2. 影响的迅速性、广泛性。
职业学校校园内学生流动性很大,互相交流频繁,并且大学生主要是18—23岁的青年,具有叛逆思想,对难以理解的事有探索欲望、思维活跃等特征,因此校园有危险后,学生内部产生的恐慌或者学生参与各种校园游行暴动的人数都是呈几何倍数上升。如果没有一个及时的策略来应对,就会使整个学校遭受严重的财产、名誉损失,乃至人身威胁。
3. 不确定性。
职业学校的学生经常要操作各种比较复杂危险的仪器,由于学生操作不熟练或者疏忽,非常容易发生意外,学生的安全受到威胁,继而引起事故灾难,诸如火灾、爆炸等。这种危机发生很难预见,所以具有发生的不确定性。
三、危机的分类
从不同角度对相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和归纳,可以让我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研究对象,从而掌握更丰富、更全面的管理研究对象的方法。从管理的角度,我将校园内的危机分为这几类:
1. 自然性危机。
比如地震、洪水、台风、暴风雪等。天灾危害虽然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但是根据事实情况来说发生的机率还是很小的,大部分职业学校所处的地区发生此类事故机率较低。
2. 事故性危机。
比如学校里发生火灾、电器漏电事故、建筑倒塌事件等,这些都属于学校管理层上的失误。这不仅对于学校是一种名誉钱财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使员工学生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在校园内形成大范围的恐慌,以及导致家长、民众对学校的不信任。
3. 公共卫生性危机。
比如事物中毒、传染病蔓延等。食用食堂的饭菜或者学校附近小摊的饭菜造成食物中毒的学生似乎在每个学校都有发生,而且屡见不鲜。其特点在于这种事故发生其源头虽然并非一定来自于学校,但传入学校的机率却很大,且一旦有威胁性的传染性病毒传入,就会对学校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新华社2006年11月20日刊登: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发言时讲:“我国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80%以上的学校突发事件为传染病流行事件。”
4. 社会性危机。
这是由学生的主观意识产生的,当他们的意识被各种问题压迫到难以承受时,往往会使自己处于激动失控状态而引发一系列危机。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校园暴力,如恐吓、劫持、校园内爆炸等。这些字眼总会时不时地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令人触目惊心,校园暴力问题近几年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2)自身的心理问题,如由外貌、自身能力而导致的自卑带来的阴影或人际交往不顺利所产生的心理问题。
(3)外部环境带来的各种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如就业压力、感情压力、家庭压力。
四、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
1. 机构的建立。
有通畅的信息传输通道,才能使决策层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对事态作出准确判断,快速形成决策。根据一般职业学校的层级设置,可建立班→年级→校这样一个有明显归属层级的阶梯,一旦发生危机,就能通过这一体系覆盖任何一名学生,可及时将校下达的指挥、命令通知到每一个学生,从而保证信息的迅速、有效、直接、正确。
这个三级体系的最底层“班”可由班长任组长,由党员、学生干部、室长构成一个班级的工作小组。作为一个基层小组,它的作用是异常显著的,因为它应对危机的最终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体系应对危机的结果。它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对班上同学的异常行为、思想动态进行直接感知。发生异常情况后,可通过同学与同学的之间的沟通,学生干部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尽量先在学生内部予以化解。如果碰到较为严重的或沟通后仍然无法解决的情况,应当迅速直接上报,交予相关责任教师解决。其次危机发生后可根据上级指挥带领同学快速脱离危险。它的中层是由年级构成,它可由年级组长,辅导员、部分班主任、学生会干部构成第二层次的工作机构,它是承上启下的重要层次。当发生社会安全性事件的时候,如校园暴力,学生因为求职、学习、感情等遭到挫折而产生心理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教师和年级领导、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来得以解决,从而迅速遏止动荡思想的蔓延和恶性影响的扩大。“校”的应危体系是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由党委宣传部、校长办公室、团委宣传部、校保卫处、后勤处中的部长或处长等构成。它的职能是解决学校内发生的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学生暴乱、游行引起的校园动荡。当发生自然灾害时,可根据省级部门的要求和危机事件本身的情况组织学生快速脱离危险,解决从年级或其他部门的报告或请示。此外,还可根据学校的发展做出宏观调控,比如解决职业学校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消除学校的负面影响、为使学校朝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做出大范围的调整等。
2. 建立预警机制。
防范危机的重点应放在预防上,强化危机意识,观察和发现危机前兆,分析和预设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境。为此,需要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危机管理预警系统,并在各职校中组建危机管理小组。危机管理并非只是政府和社会部门的特有问题,还是职校中每一个师生的共同课题。危机管理小组的成员应尽可能选择熟知学校内外部环境、有较高职位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参加,他们应具有富于创新、善于沟通、严谨细致、处变不惊、具有亲和力等素质,以便于总揽全局,并迅速作决策。
3. 建立训练机制。
防范危机的另一个重点是进行模拟训练。职校应根据危机应变计划进行定期的模拟训练,模拟训练应包括心理训练、危机处理、知识培训和危机处理基本功的演练等内容。定期的模拟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危机管理小组的快速反应能力,强化危机管理意识,还可以检测已拟定的危机应变计划是否现实可行。
学校危机的预防与处理 篇11
学校危机管理指的是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危机管理制度和计划对学校危机进行预防、处理和复原的策略应对过程,包括危机爆发前的预防,危机爆发时的应对,危机结束后的恢复等。
对于突发的学校危机,一旦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危机管理在学校发展中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危机预防阶段
进行危机教育。危机管理的最理想状态是将危机消灭在潜伏期或萌芽期。所以,对全体师生进行危机教育,提高危机意识就显得十分必要。中小学校要把师生的反危机模拟训练列入教学计划,进行危机管理的模拟训练。模拟训练应包括心理训练、危机处理知识培训和危机处理基本功的演练等。除此之外,针对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开设一些相关课程,使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求生知识和技能,以备在紧急情况下采取自救。
建立危机应对机制和预案措施。危机发生前的预防极为重要,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危机管理预警系统是必要的。学校对可能发生的种种灾难事件,都应在总结经验教训和吸取相关预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应对机制和预案措施,并使之形成制度。为保证危机处理计划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可聘请专业人员来主持或共同制订。
二、危机处理阶段
组建危机管理小组。组建危机管理小组是处理危机情境和危机事件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当然,危机小组不能等到危机来临时才成立,在任何危机或危机事件出现之前,危机管理小组的成员就已经各司其职,并且做好了一切准备。危机管理小组应当成为学校的一个常设部门,小组所有成员都应接受正规培训。
制定危机处理计划。危机爆发后,学校领导必须冷静面对,依据实际情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理出头绪,制订一个科学的危机处理计划,并作出布置。计划要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将医疗救护、现场控制、人员安抚等环节的工作进行合理安排。
进行危机管理沟通。沟通是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运用公关手段有效建立和维系与媒体、政府、家长及普通公众的关系,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在危机显现时,学校要把握主动权,积极沟通,有效地进行信息管理。
三、危机过后的恢复
消除危机后果。对中小学校来说,危机造成的最大危害在于使学校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并带来师生心理的脆弱。所以保持稳定的教学秩序,缓解和引导师生心理是最好选择。
反思、总结和提升。危机事件总是能够为学校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和危害,但如果危机恢复工作做得好,不仅可以把危机可能造成的损害性后果降至最低,还可能为学校的新一轮发展提供契机。所以,对危机进行认真而系统的总结不可忽视。经过反思和总结,对相关工作提出整改措施并逐项落实,进而推动学校工作进一步提升。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初级中学
浅谈中职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篇12
近年来, 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很大的隐患, 有的学生存在情感障碍, 有的学生青春期教育严重缺乏,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健康良好的性道德和性意识, 有的学生行为怪异, 言谈举止不符合常人标准, 思维无逻辑, 有妄想表现;有的学生存在社会交往困难;有的学生人格发展有缺陷。以上问题均为笔者通过心理咨询工作总结出来的学生中较为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 针对这些心理健康问题, 因没有建立健全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 造成学生面对突发事件无法及时解决, 现在总结之前经验的基础上特提出建立新疆兵团职业技师培训学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立足教育, 重在预防。
二、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指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 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 使其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消失, 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 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1.建立有效的中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1) 建立中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意识。学生心理危机是可以预防的, 但必须依赖于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有效建立, 以便能及时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 尽可能地把他们的心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
(2) 建立、健全专门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构和提高从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中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工作性质要求从事该工作的人能力水平较高, 不是任何行政职能部门和人员仅凭工作热情就能胜任此项工作的, 它需要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或危机干预机构中的心理咨询员或咨询师去消除和救助产生心理危机的学生。
(3)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是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的群体之一, 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是迫在眉睫。 一是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课程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把抓手,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课程体系之中, 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心理测试、现场以及网络咨询等方式进行;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以及各种文体活动结合起来, 达到相互促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借助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引导。 如在校园网上建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 开通学生心理辅导的QQ进行心理咨询, 帮助中职学生解决平时面对面不敢说、不好意思说的心理问题, 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心理引导。
2.建立正规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程序与有关部门职责和工作程序
(1) 由心理咨询中心采用专业量表对新生进行筛查分类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于测试结果为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 由各系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帮助他们解决出现的问题, 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2) 根据测试结果筛选出有自杀倾向或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 在心理咨询中心的安排下, 由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危机干预, 必要时通知家长和转介有关医院治疗。
(3) 发现心理异常的学生, 各系须将其相关材料报送心理咨询中心备案, 并由各系领导、心理老师或学生家长等将心理异常学生带往有关医院做专业鉴定, 经诊断为心理疾病或需进一步治疗的, 由各系根据学院相关规定, 办理住院治疗、休学或退学手续。
(4) 心理咨询中心对主动来访或各系或家长推荐来的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实施紧急干预, 并及时通告学生处, 按照以上有关工作程序执行。
(5) 对因各种心理问题而发生的学生自杀、自杀未遂、自残等极端事件, 各系除了按照学院有关程序的规定做好紧急处理以外, 心理咨询中心与各系要共同做好自杀后的干预工作, 包括做好自杀未遂、自残的学生本人、自杀或自杀未遂学生的好友、舍友与同学等有关人员的心理辅导工作, 使他们的心理损伤得到尽快恢复。各系应及时将学生自杀、自杀未遂情况的书面材料报一式四份, 分别报送院办、院团委、学生科、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院保卫处备案。
总之, 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 增强珍爱生命的意识,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认知水平刻不容缓。建立中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是引导中职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危机, 理性处理危机, 适时把握转机并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边玉芳.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学校危机管理】推荐阅读:
学校危机管理办法与突发事件处置08-01
危机管理10-23
危机管理媒体管理06-06
酒店危机管理06-25
舆论危机管理06-26
环境危机管理09-02
公共危机管理09-28
“危机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的税务危机管理10-02
危机管理与护理管理05-24
现代企业危机管理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