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危机传播管理

2024-10-25

校园危机传播管理(通用11篇)

校园危机传播管理 篇1

一、引言

危机是由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管理不善, 造成可能破坏正常秩序规范和目标, 要求组织短时间作出决策, 调动各种资源加强沟通管理的一种威胁性形势或状态。危机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 由于其突发性的特点, 往往会对组织产生意想不到的打击。进入信息时代, 危机传播更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关系学者们的关注的对象, 巨大的危机上负面传播的扩大效应, 则会造成对组织雪上加霜的巨大伤害。较之于危机的负面传播造成的伤害, 危机本身所带来的损失却往往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故而部分学者指出, 危机如果没有被传播, 那就不称其为危机。这个论断是否正确我们暂不讨论, 但它至少告诉我们一件事实, 危机传播管理对于危机本身的环节和转化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如果能够良好运用, 危险的情况, 也能转化成为机遇。校园作为当代社会独特的社会组织, 也会时而遭遇危机状况, 而由于校园自身的特性, 其危机处理的好坏则直接关系到学生, 也间接关系到一个个学生背后的家庭, 所以校园危机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校园危机虽然有不同的分类, 但是既然称其为危机, 就一定存在着危机管理的办法, 校园危机运用良好的处理手段, 同样可以转“危”为“机”, 从而有利于学校各个方面的发展。

本文将通过校园危机的分类、校园危机假设案例、针对假设案例的危机传播管理办法、结论四部分的阐述, 来探讨校园危机传播管理中的转“危”为“机”。

二、校园危机的分类

危机是有、由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管理不善, 造成可能破坏正常秩序规范和目标, 要求组织短时间作出决策, 调动各种资源加强沟通管理的一种威胁性形势或状态。针对危机的这一定义, 我将校园危机分为内发性危机、外发性危机以及社会危机的校园延伸三种。

1、内发性危机

指由于学校内部管理不善, 导致校园内正常秩序受到干扰, 不得不由校方作出反应来处理危机的情势或状况。根据以往的一些校园此类危机的案例分析, 如校园暴力、群体性食物中毒、学生自杀等都属于校园内发性危机。

2、外发性危机

指由于校园外部环境变化和外部因素影响导致校园内正常秩序遭到干扰, 或对学校造成了不良影响, 而学校必须出面维护校园秩序, 消除不良影响的事件。同样根据以往案例分析, 外发性危机主要有媒体负面报道、师生群体在校外的安全事故、校外犯罪分子针对学校的犯罪事件等。

3、社会危机的校园延伸

是指社会上产生的一些危机状况在校园里的扩散和延续, 可能包括自然灾害 (汶川地震) 、流行性疾病爆发 (SARS) 、恐怖袭击 (车臣校园屠杀案) 、游行示威活动等。其中游行示威活动需要作出特别说明, 即若是社会群体事件中的有学生参与的游行示威, 则属于社会危机的校园延伸, 但如果是只有本校学生组织参与, 针对学校内部事件的游行示威, 则属于内发性危机。

三、校园危机假设案例

以下我将假设一个校园危机案例 (本案例纯属虚构, 如有雷同, 实属巧合) 。

时间:2013年7月15日星期三

城市:青岛

学校:R高校

案例综述:7月中旬, R高校刚刚进行了期末考试, 2008-2009学年即将结束, 学生们正在准备离校, 一切看起来和往常一样平静。

7月15日, 青岛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半岛都市报》用1/2版面刊发深度报道, 题为《R大期末考试用纸450000张, 考试奈何变“烤树”》, 并配发评论《知识的代价?》。此篇报道及评论在岛城引起巨大反响, 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话题, 网上部分论坛开始就此事发帖议论, 环保主义者也拿这篇新闻大做文章, 个别环保网站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转载, 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的教育频道也也对此事予以传播, 一时间高校铺张浪费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而R高校作为此次事件的风暴中心, 更是遭受了巨大的压力, 社会各界在探讨高校铺张浪费问题的同时, 也不免对作为新闻当事人的R高校投来批评, 一篇校园新闻的报道, 成了有关学校的一起危机事件。

四、针对假设案例的危机传播管理办法

遭遇了案例中所描述的典型外发性危机事件, 使R大的校领导感到措手不及, 校方万万没有想到, 一则小小的新闻报道引起了这么大范围的社会讨论, 而这次危机仍然有扩大的趋势, 如不及时作出反应, 是太可能会继续向着对学校不力的方向发展, 最后就算事件平息, R大也会因为此事而名誉受损, 后果严重。

针对此次危机事件, R大党委宣传部立即开展危机处理工作, 开会部署应对危机。所做工作如下:

1、迅速收集媒体资料, 以及负面报道。知己知彼。

2、咨询有关环保专家, 论证纸张消耗与环保的细节关系, 以及真实数据, 以备反击该篇新闻报道。

3、提高危机应对级别, 由校长办公室起草道歉信, 针对此次危机向社会大众表示诚挚的歉意, 并表示以后会加强管理, 变革考试方式, 厉行节约。

4、由校长办公室或者校长本人起草倡议书, 向全国高校提出节约用纸环保考试的倡议。

5、道歉信和倡议书均通过媒体, 最好是《半岛都市报》向社会发布, 并接受媒体反馈。

6、一系列措施需要整体运行, 做出快速反应, 争取时间快速平息, 并力挽学校形象。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措施, 此次危机开始向对于学校有利的方式转变, 《半岛都市报》先后对道歉信和倡议书予以发布, 部分网络媒体予以转载, 对于R大的非议也渐渐平息, 虽然人们仍然还会讨论高校浪费的问题, 但已经并不以R大为谈资。一周后, 教育部有关部门发出文件, 号召全国高校响应R大倡议, 厉行节约, 环保教学。R大的名誉不仅没有受损, 反而因为在危机中的良好表现赢得了许多赞誉, 提高了知名度, 而且提高了社会各界对这所“985”、“211”高校的信心, 成功实现转“危”为“机”。

五、结论

著名公关顾问专家游昌乔先生提出危机公关5S原则:

shouldering the matter承担责任原则

sincerity真诚沟通原则

speed速度第一原则

system系统运行原则

standard权威证实原则

对于校园危机, 以上5S原则同样适用。在上面的案例中, 对于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处理, R大的处理办法, 就体现了5S原则。其中快速反应掌握主动权, 出动出击就能够快速掌握全局, 不会使得事件再次扩大恶化。

提高了危机处理的级别, 并通过专家权威证实危机事件的影响, 并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对外表现出积极努力的姿态。

敢于承认错误, 与社会舆论真诚沟通, 也容易得到道中的原谅。

最后, 整个危机应对措施在统一的系统之下, 使得危机管理快速有序, 最终扭转局势, 使得学校不仅没有受到损失, 反而成了提高声望的机遇。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 校园危机和社会危机同样需要学校认真应对, 在信息时代, 对危机放任不管就是对自己组织的不负责任, 最终则会导致不可估计的损失。而如果积极应对, 则会利用危机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转“危”为“机”。

摘要:SARS是危机, 汶川大地震也是危机。对于国家来说, 在处理两次严重危机时采取的不同策略得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危机, 有“危”亦有“机”。对于学校来说, 道理是一样的。学校在危机管理中也需要转“危”为“机”。本文将通过假设危机案例来分析校园危机管理中如何才能实现转“危”为“机”。

关键词:校园,危机管理,假设案例

参考文献

[1]承正义.学校呼唤危机管理——由几个案例谈开去[J].教育科学研究, 2004 (8) .

[2]何元庆, 姚本先.论学校危机及管理策略[J].教书育人, 2005.

校园危机传播管理 篇2

学 院: 公共管理 学院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 班 级: 公事131班 学 号: 1302010110 学生姓名: 杨璨 任课教师: 安志放

2016年06月01日 听了安志放老师的课程,感到受益良多、体会颇深。安老师的课程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信息丰富、解读深刻,系统讲解了危机的内涵及特征、新媒体时代传播环境的变化、危机传播管理的实施步骤和危机传播管理原则与策略等内容,既有高屋建瓴的科学理论,又有生动具体的典型事例,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同学中引发了强烈共鸣。使我对危机类型、传播途径、处置措施及善后处理有了深入了解,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传播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下面,结合自身实际,对如何应对新媒体环境下危机谈几点想法。

一、居安思危,树立危机意识是前提。新媒体技术使社会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所有人都变成了信息发布者,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可以随时进行,信息变得越来越不可控,给危机传播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近年来,一些企业因各种原因遭遇危机,由于应对不力,造成了不良后果,严重影响了自身发展。但是,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突发事件的“突发”并不全然是突如其来,出现之初,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迹象。企业危机处置陷于被动,主要是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缺乏认识,对可能产生的影响缺乏敏感,我们要增强危机忧患意识,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在思想上深化对策研究、熟悉情况,在工作中锻炼见微知著能力,才能在第一时间及时了解动态,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做到思想敏锐、反应灵敏、驾驭大局、应对挑战。

二、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是基础。

无论是地方政府、机关部门,还是企业单位,在常态管理中,都要建立一套危机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监控和预警,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应该包括危机监测、危机评估和危机预报三个子系统。要建立信息监测系统,与新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可能引起危机的各种因素进行监测,广泛搜集网络、社会舆情,掌握企业危机变化的第一手材料,及时警示企业相关部门或人员给予重视。要建立危机评估系统,及时对搜集到的危机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和处理,科学识别、去伪存真、准确分级,保证危机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及早发现危机征兆。要完善危机预报系统,及时制定应对危机预案,为处理潜在危机制定对策方案,安排危机应对的措施、步骤和人员,尽快将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置在萌芽状态,从源头消除危机。

三、积极应对,快速高效处置是核心

在当今网络时代,热点事件从发生到热炒持续时间平均在三天左右,必须迅速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危机的扩散蔓延,最大限度减少危机带来的危害破坏,切忌反应迟缓,错过处置最佳时机。要建立统一指挥体系,在危机发生后,要建立一个统一指挥体系,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危机公关领导小组,紧急部署各类力量和资源投入危机处置。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要求,既分工又配合,做到有序高效,实现资源整合共享与综合利用,把个体、部门力量转化为合力,发挥整体资源优势。要提高危机处置效率,坚持反应快速、高效运转的原则,在危机发生时第一时间深入实地、了解事实,努力做到着眼大局、准确判断、指令明确、迅速行动,根据态势变化作出妥善的处置决断。今年“3.15”晚会上,大众汽车DSG变速箱、苹果在华售后政策存歧视等问题被曝光,面对危机,两个企业应对截然不同:德国大众在晚会当天就承诺会给消费者答复,并在5天后宣布了召回计划,相关问题并未进一步升温。苹果则反应迟缓,导致相关事件持续升温,《人民日报》质疑苹果傲慢以及售后服务“中外双重标准”,央视新闻联播等多个栏目持续跟进,苹果公司直到4月2日才发表致歉声明,对其品牌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市值一天内蒸发129亿美元,付出了“傲慢的代价”。要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导致危机发生、处置危机不力的相关责任人员,应及时进行责任追究,确保尽快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危机处理顺利进行。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一度在全国造成恐慌,与处理危机不力有关。对这起危机的发现、处理,都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决策,错过了危机处理的最佳时间。后来中央果断决策撤换对管理不力的领导干部,很快扭转了危机处理的被动局面。

四、公开信息,及时沟通交流是关键。

危机面前,应在信息公开上做好“主动、及时、准确、适度”四篇文章,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发挥好新媒体“传达政令、调节情绪、澄清谣言、稳定社会”的作用,创造危机处置的良好社会环境。要保持对内部信息畅通,一个单位发生了危机,相关人员担心承担责任,千方百计掩盖事情真相,不愿向上级如实报告,从而误导上级的正确决策,这是十分有害的。要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和准确的信息源,及时向上级报告危机发生原因、发展情况,为上级决策提供有利依据。要保持对公众信息畅通,危机事件发生后,必然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区域内造成恐慌,公众恐慌主要就是因为信息缺失,不知道危机发展情况,会造成多大的影响,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信息公开有利于防止谣言的传播,使人们最大程度了解真相,有效消除恐慌情绪,有利于公众在危机关头做出准确判断和决策,支持配合政府和企业处置措施。今年出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因为信息透明、发布及时,公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疫情传播、病员治疗等相关情况,所以并未造成社会恐慌。要保持与新媒体良性互动,新媒体是社会公器,代表公众行使监督职能。危机来临时,市民最想听到、最信赖的是权威媒体。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在危机传播管理中的作用,畅通信息发布渠道,消除人们恐慌心理、有力疏导社会情绪,共同推动危机处置顺利开展。

五、沉着冷静,良好心理素质是保证。面对突然发生的公共危机,需要处置公共危机的领导人具有优于常人的心理素质,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正确决策、指挥得当,给群众以信心,稳定人心、稳定局势。在“9·11”事件中,美国总统布什和其它高层官员,始终保持处事不乱、沉着应对、果断决策。当世贸大楼被撞后,仍有一架满载乘客的客机距离白宫80英里处,助手问是否派战斗机拦截,切尼肯定回答:是。切尼后来承认,这是一个很痛苦的决定,但必须坚决这样做,他说,要清醒地认识到飞机被劫持,就成了敌人的武器。这说明处置紧急危机,最高长官应具有经验、智慧、胆识和勇气,要敢于决策,敢于拍板,敢于承担责任。

校园危机管理的机制 篇3

关键词: 校园危机管理 含义 机制运行

安全是个人或组织最根本的基石,小到个人身体的健康状况,大至地球的生存发展。校园也是如此,倘若缺乏有效的校园危机管理,安全稍有闪失,就会影响校园的教学、稳定。因此,要如何有效确保校园安全、预防危机产生与化解危机冲击是当前校园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

一、校园危机管理的含义

要说明校园危机管理问题,首先要了解何为校园危机?以下分别列出国内外学者对校园危机的界定:Shrestha(1990)认为校园危机是指发生在个人和组织上的经历,是与学校有关的创伤经验或灾难;Batsis(1994)提出校园危机是指任何会导致校园正常运作与停滞的人事物。

本研究将校园危机管理定义为:针对潜藏在校园内外的威胁,于事前预防、事中化解及事后善后采取一连串的因应措施,并进行预测、规划、检讨、改善与调整,借由长期规划、不断学习与回馈的动态历程,以达有效预防危机、处理危机及消弭危机于无形。

二、校园危机管理的阶段

另外,校园危机管理(Campus Crisis Management)构成的核心要素包含美国联邦危机管理局(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t,FEMA)所规定的四大阶段。

(一)舒缓阶段(Mitigation)

是指确定校园危机的所在,并采取实际行动,减少或减轻人为或天然灾害对校园造成的危急状态。

(二)战备阶段(Preparedness)

是为发展有效响应紧急事件的执行能力,借助事先的预警系统、经由指挥中心的沟通协调及不断模拟演练对抗并解决校园危机[1]。

(三)应变(Response)

当校园危机爆发后,确实执行危机管理计划,以解救生命保护财产设施,减少二度伤害,让响应工作进行顺利[2]。

(四)复原(Recovery)

是为重建一切伤亡与损失,恢复危机前的状态,通过检讨过程找出改善的因素,不仅能避免校园危机的再度发生,而且能提高应对危机效能。

三、校园危机管理的机制运行

依据以上论述,建构出一套校园危机管理机制,共分三个时期九个阶段,如下所示:

(一)危机发生前

虽然任何危机都有其征兆可循,但危机的爆发却是瞬间、紧急与无预警的,因此这个时期的关注焦点在于预防危机工作[3],正如《左传》所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即是这个道理,该时期分为三个阶段,如下所示。

1.成立校园危机管理团队

校园危机管理团队是校园安全中心的枢纽,是一个高度弹性的有机组织,有精简有效的决策小组和咨询委员会(张明辉,2002),其成员应该包含校长、主任、教师、行政人员、家长委员与小区代表。此外,应明确团队的职称与工作职责,团队主要工作是针对单位特性及业务性质,并随时发现可能的危机,预防可能发生的危机,针对各种可能状况拟定必要应变计划,并实施定期与不定期的演习和操练[4]。校园危机管理团队应该包含以下成员:

(1)队长:由校长担任,负责现场指挥、召开会议及沟通协调团队互动。

(2)顾问:由家长会长担任,负责提供建议与支持学校协助处理相关事宜。

(3)执行长:由教务主任担任,统筹并分配所有成员的任务。

(4)发言人:由教导主任担任,代表学校提供信息并对外发言。

(5)财务长:由总务主任担任,负责危机管理所需资源的购置。

(6)医务组:由学校护士负责紧急医疗处置。

(7)资料组:由文书组长担任,负责危机管理资料搜集与汇整并向上级通报。

(8)辅导组:由辅导组长担任,负责有关受创人员的心理辅导。

(9)小队长:由各班级任导师担任,负责带领该班学生处置危机。

(10)队员:由全校学生、教师与小区人士组成。

2.建立危机管理预警系统

危机管理预警系统(sensing system of crisis management)的建立其实就是指拟定危机计划书,其是指在事前对可能发生的潜在校园危机,预先研究讨论,并设置一些标准发现危机,进而发展出应变的相关措施。一个完整的危机管理应变计划,必须有明确的书面数据,因为书面数据有许多功效:包含避免遗忘、公布周知。而且书面数据的内容应包含仿真危机状况、任务编组、职责分工、行政支持与沟通协调。校园若针对初期危机预警加以注意,并采取适当应对措施遏止其发生,那么便能将危机消弭于无形而达到零伤害的最佳境界[5]。

3.对各种危机进行模拟演练

进行危机模拟演练的真正目的在于使校园成员培养出危机管理能力,模拟演练一共有三种层次:第一层次是沙盘推演(Table Top),是指将危机管理计划中的剧本内容,放置在简单的图上或模型上,让上级(校长与主任)危机管理团队领袖知悉,共同讨论检讨改进并找出合理可行的方案;第二层次是干部指挥演练(staff simulation),是指让中层干部(组长与组员)在真正的时间与地点,依下达的虚拟状况具体进行操练各项指挥、管制、沟通与协调的工作[6];第三层次是全员参与演练(full-system simulation),是指让校园中的每一份子(包含学生)都参加,依照自己扮演的角色在设定状况中实际处理危机的应变工作,这种演练是建立校园整体危机意识最好的方法。应注意的是在每一次所进行的每一层次操练后,都要在事后检讨演练过程中的缺失与不足之处[7]。

(二)危机发生中

当危机已经爆发出来时,依靠校园危机管理团队平时的操练,要如何有效处理危机,这个时期关注焦点在于化解危机工作,该时期分为三个阶段,如下所示。

1.启动校园危机管理团队

危机发生时,第一时间的分析与处置十分重要,此时校长应立即启动校园危机管理团队,在临场指挥中更应该确实掌握五个关键点:分别为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合作(Collaboration)、沟通(Communication)与协调(Coordination)。

2.成立临时指挥中心

当危机发生时,在状况还未明朗化与信息尚未完整化的情形下,很容易让外界猜测并做出不正确的报导,为避免校园内不知情成员随意对外发言,造成处理的困扰,所以成立临时指挥中心时,马上设立发言人制度,能迅速提供确实信息给媒体,并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以正视听及争取处理时效[8]。

3.进行紧急处置

当危机降临时,不可逃避与推诿,应该在第一时间冷静沉着应对,并立即掌控场面将伤害降至最低防止影响层面进一步扩大与恶化。

(三)危机发生后

当危机过后,接下来的善后工作仍是不能忽略的。因此,应马上召开会议检讨处理危机时的缺失并加以改善,以供下一次危机管理参考,这个时期关注焦点在于善后危机工作,该时期分为三个阶段,如下所示。

1.加速复原工作的进行

校长应扮演安定人心的角色,并在短时间之内抚平校园成员心理上的创伤,接着透过全员的努力加速复原工作的进行。

2.持续追踪与监控危机

危机告一段落后,还得透过追踪方式检视发展情形,并监控危机以防止其再度爆发。

3.召开危机检讨会议

最后,召开危机检讨会议,调查及评估整个危机管理活动的流程,以供未来学校修正危机管理计划时的参考。

四、结语

本文指出校园危机来自多方面,包括天然灾害、意外事件、学生违规、教师犯罪、校园冲突与自我伤害。校园危机管理的灵魂人物是校长,面对校园危机时要指挥校园危机管理团队化解校园遭遇的危机,在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纽约市市长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是一个危机管理领导者的成功典范,所以校长要有危机管理视野并教导学校成员认识危机管理的精髓,校园危机管理不只是口号,正如孟子所云:“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合作,才能有效协助校园预防及处理校园种种危机,使校园和谐安静,让教师专心教学,使学生安心上课,维持校园正常运作。

参考文献:

[1]朱敏.北京市大学生危机管理意识调查[J].青年研究,2005,(2):12-22.

[2]叶金福.建立和完善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1):78-81.

[3]郑玮华,庞小宁.试论高校危机事件的基层应对[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06,(1):90-94.

[4]杨新起.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思考[J].社会主义研究,2006,(5):115-117.

[5]彭学君.大学生群体危机生成演化机理与控制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6.

[6]毛静燕.学校危机管理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7]Kibble D G.A survey of LEA guidance and support for the management of crisis in a schools.School Leadership&Management,1999,19(3),373-385.

[8]Petak W J.Emergency management:A challenge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85,45,3-7.

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传播策略 篇4

我国在公共危机事件管理过程中,政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在处理事件的方式以及程序层面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并要注重传播措施的科学应用。在当前的政府危机管理中,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使得整体的管理效果不佳,通过对政府危机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化,对政府在公共危机处理效率上的提升比较有利。

1. 政府危机管理中传播特征及传播的重要性

1.1 政府危机管理中传播的特征分析

就当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传播来看,有着比较鲜明的特征,在传播的环境方面呈现出复杂性特征,在非正常状态的影响下,就会造成传播渠道的拥挤,这些影响因素会对政府传播带来比较大的困难。还有就是在传播的时间方面相对比较紧迫,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出现的混乱以及无序性的破坏等,促使政府在危机管理中能够在信息的传播方面体现出及时性。①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传播特征还体现在方式特殊性层面,危机发生后,政府在这一管理中有着比较大的作用,在传播的要求上也比较高,这就需要有比较特殊的方式来进行传播。

1.2 政府危机管理中传播的重要性分析

在政府危机管理过程中,信息的传播有着重要价值,通过传播能够对不同的信息需求加以满足,并能有效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政府在这一管理中的透明度以及民主性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政府只有在信息管理方面得到加强,在面对危机事件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将信息进行发布,才能够有助于对社会秩序的稳定。再者,加强政府危机管理的传播,对政府调动社会力量比较有利,这就对解决危机事件有着比较好的作用。在危机事件发生后,需要面对的不只是政府一方,民众在这一方面也比较重要,在进行实际的危机管理过程中,政府在信息的传播方面得以完善,比较有利于对社会资源和力量加以调动,这就对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②从而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损失。另外,政府危机管理的传播,能为政府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政府也能及时收到民众的反馈信息,这就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正确引导事件的解决提供有效决策。

2. 政府危机管理中传播的主要问题和优化策略探究

2.1 政府危机管理中传播的主要问题

从当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传播的现状来看,还有诸多层面存在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的速度比较迟缓,造成危机事件发生后,对相关的信息收集相对比较缓慢,以及在联运的机制方面没有有效完善化,并且有的政府部门在对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存在着侥幸的心理,故意对信息的发布进行拖延,③使得传播的效率比较低下。再者,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对信息的传播比较缺乏说服力,通过信息传播稳定社会秩序,这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尤其是在面对比较紧急的危机情况下,人们的心理状态都不稳定,这就对信息传播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只是提供信息而没有重视信息传播的说服力,这就不利于危机事件的有效处理。在实际的政府危机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信息传播说服力不强的问题。另外,在具体的危机管理过程中,信息的传播源不足问题也比较突出,政府有着比较丰富的信息,并且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以及发布者。在危机事件的发生过程中,如果没有对信息进行及时以及全面地掌握,就很难使信息传播作用真正有效发挥。在实际的信息传播中,信息源的不足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就是信息的专门收集人员比较缺乏,以及信息收集的渠道相对比较窄,信息传播的渠道没有通畅。④这些方面的问题造成了传播的整体质量不高。

2.2 政府危机管理中传播的优化策略

为使政府危机管理的传播效率得以有效提升,要注重传播的多样化方法的运用,这样才能保障危机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笔者结合实际对政府危机管理的传播措施进行了探究。

第一,对政府危机管理传播措施的科学实施,要注重观念的及时转变更新,政府在这一方面要和时代发展的潮流相跟进,使信息传播的理念及时性地转变,要充分重视社会公众的集体利益,在面对公共事件的时候要及时地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让公众的知情权得以充分的实现。

第二,政府危机管理中传播的预警控制措施要注重实施,通过预警机制的良好实施,对信息加以及时地公布,就能保障传播效率的良好呈现。在具体的措施实施中,要确保预警信息的简洁性,要注重语言的准确,对预警的原因以及含义和告知的内容能够明确化。⑤还要对消息的来源以及面临的威胁和防范措施等进行详细化的呈现。

第三,为了政府危机管理中传播措施的良好实施,就要构建完善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这一措施的实施比较重要,要将日常的工作机制得以良好建立,在具体的分工上明确化,同时也要构建相对规范化的媒体记者资料库,对一些基础性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以及构建舆情跟踪分析以及新闻发布后的评估机制等,要对实际问题加以充分的重视,如此才能保障传播的效率提升。

第四,加强对政府危机管理传播措施的实施,注重处理措施的传播控制。要使事件处理组织工作得以完善化,对事态的发展能迅速得以控制,要将公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实质性问题上来,从而对事件的全局加以处理,通过正确舆论导向来争取观众。⑥不仅如此,也要对传播中的噪音消除机制加以科学建立,对一些不良的信息及时地进行消除,使传播的质量得以保证。

第五,政府危机管理的传播渠道要不断加以拓宽,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内部渠道的有效实施,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加强信息的反馈以及决策支持等,如此才能真正有利于政府对危机管理效率水平的提升。

3. 结语

总而言之,对政府危机管理传播措施的实施,要从多方面加以重视,在措施的实施上注重针对性,通过危机管理质量水平的提升,对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威望和政府的形象良好树立有着积极作用。

注释

1苏剑.突发公共危机中情报互通的障碍与解决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6(09)

2祁志伟.我国公共危机补偿机制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5(01)

3邬心云.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务社交媒体传播策略的心理学分析[J].新闻知识.2014(10)

4祁志伟.我国公共危机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4(05)

5孙静.新世纪以来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J].宜春学院学报.2014(05)

危机公关中的传播管理对策 篇5

Yantai Nanshan University

公共关系学论文

题目:危机公关中的传播管理对策

院 系: 商学院 专 业: 市场营销 班 级:

市场营销1201

姓 名: 袁帅

学 号: 201207011045 指导教师:

于晓梅

烟台南山学院教务处 二0一五年七月

危机公关中的传播管理对策

摘要

危机与风险有密切的关系。所谓风险,是指发生对组织不利事件的可能性。对风险防范不善,造成的危害达到较大的程度时,危机就会发生。也就是说,风险的存在是导致危机发生的前提。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管理,可以防范危机的发生。企业如果对各种风险熟视无睹,或者对于已经认识到的各种风险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今天的风险就会演变成明天的危机。同样,危机蕴含着机遇。先哲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一定条件下,福祸是可以转换的。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化为危机。

一、危机的概说

所谓危机是由突发事件引起的威胁组织生存发展。必须及时回应的一种情境状态。突发事件是指突然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关系的危机管理,具有独特的工作重点,它不仅积极投入要处理突发事件本身,如救火,减灾等,更重要的职能是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对组织形象的塑造、维护与修复。

(一)危机的特征与类型

危机有很多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突发性;难以预测性;严重的危害性;舆论的关注性。

危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不同类型的危机,处理的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危机进行分类,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危机并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危机预案,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危机最简单的分类可以分为天灾和人祸两类。天灾包括: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人祸包括: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二)危机的预防与预测分析

危机的预防是日益被人们重视的新课题是组织主动出击、战胜危机的有效手段。要做好危机的预防,要做许多方面的工作。进行危机管理与预防需要树立的三个意识:要居安思危,具有危机意识;要有自律意识;要具有法律意识。

危机源于风险,风险是危机的前奏,危机是风险的爆发。如果风险管理的好,危机就不一定会爆发。建立科学的报警系统需利用各种信息采集手段,以便及时采集到各种潜在危机的信息。除外部预警之外,还要具备组织自查制度,定期进行自律性检查。找出全部问题后,可将问题进行排队分析,列入风险矩阵图,分出轻重缓急。

(三)制定危机管理计划

在危机发生之前做好准备--制定完善的危机管理计划,以便一旦出现危机,能即刻做出反应,这是减少危害的有效措施。下面介绍危机管理计划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制定说明性内容正文及附件;成立危机管理委员会;印制危机管理手册,开展培训;确定组织发言人;事先同传播媒介建立联系;建立处理危机关系网。

二、危机中的管理和恢复期的管理

危机处理时,要迅速掌握危机的全面情况。危机得到初步的处理往往可以暂时渡过难关,但是,如果恢复期的管理工作被忽视,就会产生一系列后果。首先,可能导致危机再次爆发,其次,已经造成的形象损失难以弥补,再次,损失变危机为“良机的机会”,因此,一定要重视危机的恢复工作管理。

(一)危机处理的方法

1.首先要搞清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事故的原因是什么。2.迅速拿出原定计划付诸实施。

3.考察事故现场,看危机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若危机还在发展,要迅速查明原因,找到危机处理的方法。

4.预测危机发展前景、现有解决方案实施的效果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如不能制止危机就要预测危机还将如何发展、会引发什么样的新问题。

5.同事故见证人保持联系,记下其姓名、单位、地址及证件号码,必要时可以请公安机关予以协助。

6.保护现场,收集证物。

(二)危机发生后的一般公众对策

危机发生后将会触及各类公众的利益,对此要分别处理。

对内部公众:首先,应把事故情况及组织对策告诉全体员工,动员员工,依靠员工,使员工同心协力共渡难关。其次,如有人员伤亡,应及时通知其家属,并提供条

件满足家属探视、吊唁的要求,组织周到第医疗和抚恤工作,并由专人负责。如果是设备损失应及时清理。

对事故受害者:首先,对受害者应明确表示歉意,慎重的同他们接触,冷静地倾听受害者的意见和他们提出的赔偿要求。其次,应该同他们坦诚、冷静地交换意见,同时谈话中应避免给他们留下推卸责任、为本组织辩护的印象。

对上级领导部门:危机发生后,应及时向组织的直属上级领导部门汇报情况,不能文过饰非,不允许歪曲真相、混淆视听。

对社区:如果是火灾、度无泄漏等确实给当地居民带来损失的公关危机,公关部门应登门向当地居民道歉,根据事故的性质也可以挨门挨户道歉。必要时可以在全国性或地方性报纸上刊出致歉广告,直到给予经济赔偿。

(三)危机中的媒体策略和处理危机的原则 1.准确认识媒体与记者

记者是在媒体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的工作人员。记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代替广大的民众前往事情发生的现场,或是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并将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义,通过报道呈现于媒体之上,协助媒体达成守望、教育、讨论、娱乐等功能。由于记者拥有话语权,所以业被称为“无冕之王”的雅称。

新闻理论有各门各派,但是通常新闻的突出特色是“人咬狗”是新闻,“狗咬人”不是新闻。所以,媒体往往根据自己的看法发稿件。

“谣言都是‘飞毛腿’”,所以应对策略是:要先发消息,先声夺人,使谣言没有市场。

媒体是个“放大镜”,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所以应对策略是:对记者要积极引导,全程陪同,专人服务。

记者的兴趣点在:事件的突发、对事件分析、组织目前的计划、危机的背景、希望现场调查、典型的人物、事件中的趣闻轶事。所以要多提供相关信息。2.十个应对突发事件中媒体的黄金法则

(1)必须清楚--记者要什么?(2)必须清楚--你要说什么?(3)兵贵神速,及时回应

(4)临危受命,稳健行事(5)只传达精准和被授权信息(6)让记者引用你的话

(7)“满足”记者需求,亦善于过渡(8)避免模糊,有问题,不留遗憾(9)要尊重记者,发言有礼有节(10)全程参与,尊重法律 3.发言人的语言艺术

(1)提炼核心信息

(2)三简原则(简要、简单、简短)(3)举例(4)运用数字

(5)对比是增强信息发布效果的有效方法(6)搭桥法(7)旗帜法(8重复法

(9)永不说“无可奉告”

处理危机的原则:及时、诚恳、准确、专门化、积极,处理危机要善于抓住根本。

(四)针对式和拓展式恢复管理

所谓针对性恢复是指针对引起危机的原因进行恢复性管理工作。古语说:“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恢复性危机就是亡羊补牢。虽然这项工作可能比危机爆发期管理所需时间还要长,但却十分必要,问题解决的好,会得到长治久安的效果,是企业得到全面提升。

虽然公共关系主要是进行形象管理、传播管理、关系管理,但是事物是互相联系的,如果危机的根源不得到铲除,关系就难以恢复,形象就难以重塑,因此要想重塑形象,修补关系,就必须从堵塞危机的漏洞开始。

拓展式恢复管理指在恢复工作中不仅仅恢复到危机前的状况,而且借此机会实现新的超越,使组织的面貌达到新的高度。危机爆发往往可以提高知名度,处理得好可

以借助危机管理,拓展市场,化为危机,实现前所未有的超越。

小结

校园危机传播管理 篇6

摘 要:俄勒冈大学的校园危机管理由风险服务部门下辖的危机管理办公室、环境健康与安全办公室、紧急情况处理及持续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运行和突发事件处理遵循增强组织韧性的理念,遵守全盘考虑、积极应对、风险驱动、整合资源、紧密合作、协调一致、灵活创新等有效应对危机的原则,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突发事件指挥系统、重大活动行动小组等。这些措施不仅保证了俄勒冈大学的日常运行,而且保证了大学内各机构规范而高效地应对突发情况。我国高校可以借鉴俄勒冈大学在校园危机管理与应对方面的具体做法,提高危机应对能力。

关键词:美国;俄勒冈大学;校园危机管理

校园危机指高校内外环境所引起的对学校改革和发展具有威胁性的情境或事件,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事件、校园暴力、校园冲突、自我伤害等[1]。大学作为典型的公共场所,美国将其纳入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当中。目前,美国大学校园普遍采用联邦紧急事态管理局(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的危机管理模式,构建起危机干预工作框架[2]。该模式包括预防、保护、缓解、应对、恢复5个工作领域,涵盖31项核心能力。在FEMA制定的危机管理模式指导下,美国大学校园危机管理体系中的事前预防、事中应对、事后处理形成了协调统一的整体,从而实现了真正的全面危机管理。

一、俄勒冈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系统

俄勒冈大学的校园危机管理主要由风险服务部门(Enterprise Risk Services)负责,主管财政和行政的副校长担任部门领导。风险服务部门下辖危机管理办公室(Office of Risk Management)、环境健康与安全办公室(Offic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 Safety)、紧急情况管理和持续办公室(Emergency Management & Continuity),三者各有不同功能。风险服务部门为俄勒冈大学提供大量的风险应对服务,愿景是与学校其他部门通力合作,以保护师生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减少大学的脆弱点,从而使大学顺利完成教学、科研和公共服务的核心目标。[3]

(一)危机管理办公室

危机管理办公室的任务是与校内外不同机构合作,管理和维护一些可以降低俄勒冈大学的风险和脆弱程度的项目。危机管理办公室的工作领域主要包括免责文档签署、索赔、保险等方面。例如,在免责文档签署方面,俄勒冈大学明确指出,成年人的日常教育活动不需要签署免责文档,而对于有未成年人(小于18岁)参与的过夜旅行,特别是到外地的旅行,参与者必须签署免责文档[4]。俄勒冈大学的各院系在举办各类活动前,需向危机管理办公室提交一份关于活动的简要说明。危机管理办公室会评估院系是否需要签署免责文档,并准备好需要签署的材料。在活动结束后,举办活动的部门需要保留已签署的免责文档6年。危机管理办公室在俄勒冈大学校内积极营造风险认知文化,可以帮助师生认识到存在的危险。

(二)环境健康与安全办公室

环境健康与安全办公室主要解决学校日常运行中遇到的环境问题、学生和教职工的安全问题,其任务领域主要包括环境管理、火灾与生命安全、职业健康与安全、科学研究安全4大类[5]。例如,在科学研究安全领域中,环境健康与安全办公室针对学校在科学研究中面临的生物安全、化学品安全、危险品运输、放射性安全、实验室安全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和指导手册。环境健康与安全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基本涵盖了俄勒冈大学各机构日常运行过程中面临的所有安全问题,为大学的平稳运行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紧急情况管理和持续办公室

紧急情况管理和持续办公室的任务是协调并整合资源,使学校有能力缓解灾害(包括自然灾害、恐怖主义袭击和其他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使学校的日常工作不受影响,并且从各种各样的灾害或突发事件中恢复。紧急情况管理和持续办公室每学年都会推出一份年度报告,呈交给负责财务和行政管理的副校长。

二、俄勒冈大学校园危机应对机制

(一)应对理念

俄勒冈大学校园危机的应对理念就是提高学校的组织韧性(Resilience),降低学校的脆弱性,增强抵御危机的能力。一所有韧性的大学即使在困境中也能达到核心目标。如果想做到这一点,大学就必须做到减少脆弱点,减少灾害发生的次数,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俄勒冈大学设立了风险服务部门,对学校在日常运行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和突发事件进行有序管理和全面应对。

(二)应对原则

1. 全盘考虑原则

全盘考虑原则指要考虑各种各样的危害,包括地震、停电、恐怖袭击、生化安全、工作环境中的不友善行为等。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危机应变的不同阶段,即从危害辨认到应对、缓和、持续,直到平复。全盘考虑原则贯穿危机管理的整个过程。

2. 积极应对原则

积极应对原则指人们要有一种积极向前看的态度,预计将来可能会面临的危险,并且能够采取防范措施,主动地应对危机,从而可以让学校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变得更加有韧性。

3. 风险驱动原则

风险驱动原则指要随时考虑到不同危害产生的影响。危害的类型不同,其产生的危害程度也不同,因此,需要对危害的类型进行辨认,对危害的大小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4. 整合资源原则

整合资源原则指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整合。为了更好地应对危机,危机管理部门需要与大学里面各管理层和各部门的人员团结合作。

5. 紧密合作原则

紧密合作原则指在个人和组织之间创建和维持一种广泛的、诚恳的关系,营造互信的团队气氛,凝聚共识,促进交流。[6]

6. 协调一致原则

协调一致原则指大学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要密切合作,达成共同的目标。俄勒冈大学的危机服务部门成立了危机管理指导委员会,该指导委员会成员来自不同机构和部门,包括尤金市政府,学校的研究部门、图书馆、教务长办公室、学生处、教务部门、财务部门等。不同部门人员需要在协调一致的原则下制定明确的计划和分工,以应对危机。

7. 灵活创新原则

灵活创新原则指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具有灵活性。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需要灵活的、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法。

(三)应对措施

1. 数据共享机制

校园危机管理的基础就是了解大学系统的脆弱点以及辨认危害。为了共同应对危机,俄勒冈大学建立了各部门数据共享机制。俄勒冈大学开发了一套校园危机管理软件系统,该系统利用学生注册系统的数据制作俄勒冈校园实时人口动态分布地图。在地图上,每个圆点代表一位俄勒冈大学的学生或者教职工。通过地图上标注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学校师生各个时段在尤金市以及校园内的分布情况,暴露学校师生居住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脆弱点。此外,该系统还利用后勤系统的数据制作了校园道路安全系统。在地图上,黄色部分表示晚上有路灯的道路。在遇到风雪天气时,实时地图会显示校园中已经清扫干净的和还有冰雪覆盖的道路,提醒学生和教职工注意安全。数据共享机制的建立使俄勒冈大学的危机管理系统能充分地了解校园内的建筑、道路、公用设施、人口等方面的脆弱点,从而为制定有效的危机应对计划奠定基础。

2. 突发事件指挥系统

俄勒冈大学在应对校园危机事件时,采用了突发事件指挥系统(Incident Command System,ICS)。该系统将各部门现有危机预案、设施、装备、人员及通讯组合进一个组织结构中,从而实现对危机事件的联动应对。ICS系统的领导层包括公共信息官员、安全官员、联络官员3类。公共信息官员负责与媒体沟通,安全官员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联络官员负责和不同组织沟通。在ICS的执行层面,有4个小组:一是行动小组,参与具体救援操作,如灭火、救人、追捕罪犯等;二是计划小组,帮助行动小组制定行动计划;三是后勤小组,帮助行动小组准备好所需物品;四是财务和行政小组,为行动的开支付费。总之,俄勒冈大学ICS系统的领导层主要负责与媒体沟通、救援人员的安全、联络协调工作,有利于快速有效地对突发事件做出应对决策;执行层人员分工明确,组织高效,为规范而快速应对突发事件奠定基础。

3. 重大活动行动小组

几乎每届美国奥运会田径预选赛都会在俄勒冈大学所在的尤金市举行。例如,俄勒冈大学先后承担了2008年和2012年的美国奥运会田径预选赛的保障工作。俄勒冈大学为保障重大活动的召开特别成立了重大活动行动小组。该行动小组共有195名成员,来自市、州、联邦政府和大学。行动小组可以对重大活动中的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响应,保障大型活动能够顺利安全地进行。

三、启示

(一)营造具有风险意识的文化氛围

危机的发生并非毫无征兆,也不是所有灾害的风险都是一样的,危机应对预案应基于对大学系统脆弱点的深入了解。校园危机的应对并不仅是某一群体或某一部门的责任,我们应仔细研究校园内各种危机的征兆、诱因,营造具有风险意识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努力辨别学校系统的脆弱点。从俄勒冈大学的风险管理来看,首先,要了解在灾害发生之后学校各部分受危害程度,包括学校有哪些资产会受到影响,波及哪些建筑,覆盖多少人口等。其次,我们要评估这些风险的敏感度。比如,在地震中,旧楼比新楼更容易垮塌,年轻人比老年人跑得快等。最后,提高组织的韧性。所谓组织的韧性就是风险管理的能力,针对潜在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风险对策。

(二)建立危机应对的常设机构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全国性的公共危机管理常设机构,一旦危机发生,往往临时成立应急机构,或者临时指定某个政府部门为责任单位,开展危机救援[7]。目前,我国高校一般由保卫处承担校园危机管理任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社会意识形态变迁和社会控制体系的变化,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因素相互交织,显性与隐性社会风险的增加,都使得校园危机管理越来越超越传统意义上的保卫处的职责。因此,我国高校有必要建立类似俄勒冈大学风险服务部门的常设机构。常设的危机管理机构有利于指导学校开展风险评估、危机预警、危机应对演练、危机预案制定、危机应对的协调指挥等工作,从而避免危机的发生或将危机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将财产损失降至最低;有利于校园危机管理的规范化,减少因沟通、程序等的不一致而给危机救援带来的延误,从而迅速恢复校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注重应急预案的实效性

自2003年的非典疫情之后,我国十分重视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应对实践,一些高校也认识到建立危机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和意义,纷纷建立应对公共危机的预案。然而,在许多高校中,只有保卫部门参与建立危机应急预案,广大师生对预案不是十分了解,且在制定预案的过程中也没有针对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取证,只是简单制定一份草案,甚至直接模仿别的学校的预案,没有认真思考预案的实效性。俄勒冈大学的动态地图系统能够把大学的系统脆弱点直接可视化呈现,在校园危机管理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该动态地图系统是由俄勒冈大学地理系和计算机系的教授和学生共同开发出来的,这从侧面说明,国外大学师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维护校园安全的工作之中,提高预案的时效性,使预案做到全面周到。

(四)建立校内外的协调联动机制

在校园危机的应对中,校内外的协调联动是高效应对危机的保证。俄勒冈大学的危机应对协调联动机制主要表现为大学与社区、政府安全管理部门的信息分享机制,以及大学危机服务部门的标准化应对程序。从校外层面来看,早在20世纪60 年代初,美国各州就已立法建立了校园警察制度;后来,联邦政府又制定了《校园安全法》。在校园里,俄勒冈大学安装了紧急电话系统,学校的中心处理系统和当地社区警察局实现了联网。学校里一旦有警情发生,拨打紧急电话,社区警察局会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与学校联手处理问题。从校内层面来看,俄勒冈大学危机服务部门下辖的三个办公室对俄勒冈校园可能面临的危害都做出标准化的描述,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危机发生时,在突发事件应急系统的统一指挥下,参与处理事故的不同组织、不同层面、不同级别的人通力合作,共同有序、高效地进行危机应对。可以说,校内外的协调联动机制为校园危机的解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才领. 美国大学校园危机应对机制及其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2010(9):37.

[2]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EB/OL]. http://www.fema.gov/mission-areas,2015-01-20.

[3][6]ERS Unit strategy plan(2013-2018)[EB/OL].http://ers.uoregon.edu/sites/ers.uoregon.edu/files/uploads/ERS-Strategic-Plan-Book-final-forWEB.pdf, 2015-01-20.

[4]Office of Risk Management[EB/OL].http://orm.uoregon.edu/content/waivers, 2015-01-20.

[5]Environment Health & Safety [EB/OL].http://ehs.uoregon.edu/about-us, 2015-01-20.

[7]方展画,王东. 美国校园危机管理的组织架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8(9):101.

校园危机传播管理 篇7

一、危机传播——对台传播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危机事件具有不确定性, 面对危机事件, 媒体不能回避, 而应当积极应对危机的挑战, 把危机转化为机遇。

1、从“三鹿奶粉”事件看对台传播面临的挑战

何谓“危机”?台湾学者吴宜蓁认为:“危机就是在无预警的情况下所爆发的紧急事件, 若不立刻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 将状况加以解除, 就可能对企业或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造成重大的威胁。” (1) 从这个定义上, 可以尝试总结出危机事件的主要特征:突发性、破坏性、紧迫性。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除了具备危机事件的主要特点外, 还有着区别于其它危机事件的特点:

(1) 直接性:危害人的生命

“三鹿奶粉”事件的这一特征, 是由奶粉的特性所决定的。奶粉流通范围广泛、流通速度快、直接被摄入体内, 事关人体健康, 一旦发生问题, 将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

(2) 相关性:影响相关行业

奶粉行业所能辐射到的其它相关行业非常多, 奶粉与各相关食品业之间的联系也非常紧密。“三鹿奶粉”事件就直接影响到整个奶制品包括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消费等诸多行业。

(3) 广泛性:危机波及范围广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 奶粉商品的跨国、跨地区流通日益增多, 奶粉危机直接影响到境内外的广大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造成社会动荡以及公共事务危机。在“三鹿奶粉”事件中, 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 台湾当局卫生署署长林芳郁也因处置不当辞职下台。

“三鹿奶粉”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危机事件, 牵涉到海峡两岸。无论是危机事件本身, 还是岛内政治、社会生态, 抑或是受众心理, 就对台传播而言, 情况十分复杂, 如何更好地处理好这起危机事件, 做好危机传播, 无疑是十分巨大的挑战。

2、危机传播为对台传播媒体提供机遇

危机传播, 就是“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前、之中以及之后, 介于组织和其公众之间的传播”。 (2)

(1) 危机传播是对台传播媒体充分发挥自身功能的机遇

目前, 对台传播媒体主要有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 以及新兴的第四媒体——国际互联网络。媒体具有“环境监督”功能, 对于公众生存环境的报道是受众对媒体的必然要求。因此, “危机传播”是媒体自身的责任和基本要求。媒体在危机事件报道中应抓住机遇, 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和影响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单一企业危机事件很容易演变成全球性危机事件。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2) 危机传播是对台传播媒体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对台传播媒体面对的受众是台湾同胞, 深化对台传播媒体改革, 更新观念是关键:一是对台传播媒体必须充分认识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社会良性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充分认识隐瞒突发公共事件的巨大危害, 充分体察社会公众对于媒体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寄予的厚望;二是要从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高度去认识危机报道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第三, 对台传播媒体记者在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敢于担当的勇气。

(3) 危机传播是媒体竞争的制胜武器

中国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目前正处于关键的转变时期。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为媒体的危机报道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综合素质日益提高的海峡两岸公众对媒体的危机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海峡两岸媒体之间激烈的竞争也使得危机报道成为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提高竞争力的一个必然选择。

(4) 危机传播是对台传播媒体体现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

在危机时刻, 政府和媒体如果都保持沉默甚至刻意隐瞒, 在媒体渠道多样化的条件下, 就等于主动放弃自己的舆论引导权, 因为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不仅损害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 而且很容易激发公众的逆反心理。而逆反心理可能促使台湾公众对大陆的媒体报道进行选择性理解, 也可能促使他们寻求新的渠道满足自己的新闻需求。

事实上, 奶粉事件的爆发, 媒体不仅仅是记录者和传播者, 同时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台湾民众可以通过媒体传播的路径还原事件发生发展的完整链条, 以此解读奶粉事件背后更复杂的社会生态, 对台传播媒体在危机事件的报道中可以全面地展现媒体的责任感与公信力。

加强对台传播媒体危机传播管理, 在祖国政府、企业与台湾民众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回顾对台传播媒体对“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 可以看出媒体的危机处理应变能力正在加强, 效果显著, 达到了“化危为机”的目的。

二、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1、危机报道意识的缺失

长期以来, 大陆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着“统一口径”、“报喜不报忧”的现象。体现在突发性新闻的报道上, 为了强调新闻的真实性, 只报结果, 不报过程, 违背新闻传播的规律, 而失去了及时报道的最佳时机。对台传播报道尤其如此。大陆对台传播媒体对“千岛湖事件”的报道就是典型的事例。危机报道意识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到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影响到政府的形象, 也会损害两岸同胞的感情以及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

(1) 危机报道中“一元化”的新闻观。过分强调新闻纪律, 采用通稿, 千篇一律。一旦牵涉到政治敏感问题, 新闻规律往往会被冷落或抛弃, 从而出现危机报道被排斥的情况。

(2) 媒体危机传播经验的缺失。长期以来, 祖国大陆对台传播媒体对于“危机管理”十分陌生, 2003年, 当SARS危机来临时, 媒体才突然发现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因为缺乏危机报道意识, 相关的报道经验也必然缺乏, 因此对台广播媒体的危机报道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的突破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形成相对完备的策划、操作体系和理论体系。

2、社会生态环境的制约

就实际的危机报道中, 媒体会受到各种权力和利益集团的限制 (尤其是涉及地方利益, 黑恶势力以及腐败官吏时) , 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往往难以正常实施。

3、媒体职业道德的问题

某些不良的媒体经不起金钱的诱惑, 做出违背媒体道德、社会责任、新闻规律的不法行为。严重影响了危机传播的实际效果。

三、对台传播的危机传播管理

“三鹿奶粉”事件刺激了公众对相关信息的需求。公众对相关信息的获取主要通过媒体获得。对媒体而言, 对奶粉危机事件的报道内容和报道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公众对危机的看法和态度。

面对危机事件, 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行危机传播管理。所谓“危机管理”, 就是组织为了避免或减轻危机事件所带来的严重威胁, 针对危机前、中、后所做的管理措施和因应策略, 以期对危机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实施有效的控制;危机管理应该是一种长期性的规划、适应和不断学习的动态过程。 (3) 对台传播媒体的“危机传播”是整个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

1、营造良好的媒体传播环境

在海峡两岸, 媒体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渠道。对台传播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 媒体传播的积极性与它们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分不开的。对台传播媒体在报道奶粉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尽量满足台湾公众对相关信息的需求, 监督企业生产, 利用媒体丰富的资源, 在民众与政府、企业、专家之间建立密切的传播关系, 组成一个传播的互动网络。

(1) 政府优化管理制度, 发挥媒体积极作用

首先是制定危机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最近几年, 政府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规, 规范了政府、企业、媒体和公众在危机事件中的行为。

其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面对奶粉危机事件时必须注意引导和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健全和完善新闻发布和信息公开制度, 全面而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 调节社会心理, 从而缓解危机事件带来的社会动荡。

对奶粉危机事件的报道, 属于突发性负面新闻报道, 媒体的报道既要及时准确, 又要严格遵守宣传纪律。

(2) 让专家说话, 通过媒体向公众解疑释惑

专家是社会的精英, 他们具有某一方面的高深的专业知识, 具有权威性。媒体通过专家访谈向公众解疑释惑, 可以增加报道的说服力。

(3) 媒体应密切关注相关企业的危机公关

奶粉危机事件发生后, 企业和媒体不能以敌对的关系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作为企业, 明智的做法是主动面对危机, 公开事实真相, 配合相关部门调查, 召开新闻发布会, 这样有助于企业在消费者中恢复形象。作为媒体, 可以善尽社会责任, 达到正确引导舆论的目的, 同时也增加传播的透明度, 获得更多的受众认可。

(4) 邀请台湾媒体赴祖国大陆采访, 借台湾媒体的传播平台把祖国大陆真实的情况展现在台湾同胞面前

(5) 公众参与, 实现媒体与受众的信息平衡

公众参与是媒体达到传播效果的最有效途径。目前, 电子媒体的热线谈话节目、网络媒体的BBS等都是实现海峡两岸公众参与的最好形式。

2、整合不同类型媒体的传播优势

新闻媒体具有“报道新闻, 传播信息;表达意见, 引导舆论;服务社会, 指导生活;传播知识, 普及教育;提供娱乐, 裨益身心” (4) 的社会功能。由于各种媒体各有各的特点, 作为媒体管理部门, 面对三鹿奶粉之类的危机事件, 对媒体传播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一般而言, 根据危机事件周期的特点, 媒体传播报道阶段可以分为危机预防期、危机发生期、危机后续期。

(1) 危机预防期: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

危机事件没有发生时, 社会各界要有危机感, 要做到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媒体在这一阶段的传播主要是发挥其“传播知识, 普及教育”的功能。通过媒体的报道, 丰富公众的食品知识, 提高公众对奶粉产品的鉴别能力, 增强企业的科学意识。这是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广播、电视媒体可以充分发挥生动形象的优势, 制作通俗易懂的科普节目。网络媒体可以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受众开辟专门网页, 通过新颖活泼的形式向公众传播科普知识。纸质媒体的权威性、真实性比网络媒体高, 可邀请专家撰写文章在报刊上发表。

(2) 危机发生期:临危制变, 沟通引导

危机事件的发生期持续时间一般较短, 但对社会的冲击和危害很大, 这是媒体能否成功协助危机处理的最关键阶段。此时, 人们的心理状态从安全变为危机, 巨大的心理逆转要求本能地释放恐慌表现为一系列的非理智行为。

这一阶段, 除了政府要及时出动干预外, 媒体要充分发挥其“报道新闻, 传播信息, 表达意见, 引导舆论”的功能。具体策略如下:

一是整合媒体的优势, 及时发布信息, 搭建组织与受众沟通的管道

网络媒体应率先发布信息, 电子媒体进行现场直播, 纸质媒体进一步深化报道。最近几年, 许多突发事件都是网络媒体首当其冲, 于第一时间发布相关消息, 吸引公众注意力, 引导公众舆论。广播、电视媒体应及时插播相关报道, 必要时进行连续现场直播。公众通过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得知危机的信息后, 会企盼从报纸上得到更权威的信息, 获取更详细深入的内容。

二是媒体传播要形式多样化, 进行全方位报道, 正确引导舆论

危机事件发生时, 媒体要尽快报道应对突发事件的成功范例或典型, 公开相关信息, 正确引导舆论, 达到用科学道理稳定人心的目的。

目前, 祖国对台传播的传统媒体已拥有了稳定的采编队伍, 新闻来源非常广泛, 原创性内容丰富。而网络媒体扮演的是信息整合的角色, 它不断收集汇总传统媒体信息发布到网络上。网络媒体除了建立专题外, 还可发挥互动功能, 通过公众舆论给不法分子施加压力。广播可邀请官员、权威人士、专家进直播室, 通过短信平台、网络聊天室、热线电话等形式与受众沟通, 解疑释惑。纸质媒体可连续发表评论, 正确引导舆论。

(3) 危机后续期:深化传播, 转危为安

危机后续期, 危机得到初步控制, 人们开始以理智和现实的眼光看待目前的危机。公众的心理虽然表现为焦虑、沮丧等, 但危机已不可避免, 人们开始主动去适应改变了的环境, 期望迅速摆脱危机。

这一阶段, 媒体传播要突出“服务社会, 指导生活”的功能, 深化传播, 重新树立起公众的信心。对台传播媒体的目标是:逐渐消除公众恐惧心理, 重建对祖国大陆处理危机能力的信任。

虽然网络媒体是一个强势的信息平台, 但是, 信息容量大、观点杂, 过多的介入容易使公众认为危机尚未退去, 为此网络媒体传播的强度要减弱, 充当传统媒体的配角, 当好“二传手”。即:传递事件进展信息, 建立知识教育平台。

这一时期的广播、电视媒体、纸质媒体传播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专家对危机形成的原因进行总结, 提出解决办法, 及时报道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结果。

同时, 纸质媒体还要继续加强舆论引导。媒体在反思危机的同时, 应把台湾受众的关注点引向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未来。

对台传播媒体是一种重要的公共资源, 应当为增进海峡两岸公共利益发挥最大效用, 尤其是在关系到两岸公众生命财产安危的危机事件中, 媒体应承担起社会责任, 帮助政府、企业和公众克服困难, 战胜危机。目前对台传播媒体在危机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仍然有需要提高的空间。不同受众对于不同类型的媒体偏好各不相同, 不同类型的媒体都具有各不相同的优势和特色, 这就为不同类型的媒体在危机事件报道中的协同作战奠定了基础。组织在危机事件中应通过媒体整合, 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 及时把正确的观点和信息传达给不同需求的受众, 以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我们有理由相信, 随着危机传播管理手段的成熟与创新, 在危机中进行报道的对台传播媒体能够迅速搭建起一座桥梁, 实现台湾受众与相关企业、祖国政府的良性沟通, 尽快消除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 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推动两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处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单一企业危机事件很容易变成全球性危机事件。三鹿奶粉危机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面对危机事件, 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行危机传播管理。对各种传播媒体进行整合, 充分发挥媒体传播的最大效用, 以消除公众恐惧心理、迅速果断地处理危机、建构和谐社会、推动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对台传播,危机传播,三鹿奶粉事件

参考文献

①吴宜蓁:《危机传播》,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5年

②廖为建、李莉:《美国现代危机传播研究及其借鉴意义》, 刊于《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年8月

③姚惠忠:《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第353页

校园危机传播管理 篇8

一、媒介身份识别与角色分析

作为一个社会组成部分并且是很有影响力的部分,媒体要发挥其社会功能,必然要具有某种社会地位和“身份”,同时,媒介在营运中也会产生对自身身份的界定和认可,并通过其传播行为反映出来。

1、公众的媒介依赖症要求媒介身份识别

研究媒介在危机传播管理中的权利与责任,首先是基于媒介对社会公众具有的巨大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背后的理论支撑点是“媒介依赖理论”,美国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提出了“媒介依赖论”。(1)认为受众对媒介的依赖有两种情况:一是日常依赖,为满足一般信息需求而习惯使用某些媒介;二是异常依赖,社会发生重大变化,情况不明,急于从媒介了解情况,依赖明显增加。在危机事件中,公众处在一种非常态的集合行为中,容易受到群体暗示、群体感染等传播机制的影响而产生非常态行动,因此,他们更需要对媒介的依赖。

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把媒介的身份与其所承当的角色相混淆,认为媒体所承担的这些角色包括政府喉舌、经营主体、全球媒介、社会公器、传播角色等。但角色并不等于身份,这些媒体的基本角色和功能角色要求背后的具体物质现实基础和媒体自我认同的倾向(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将决定媒体身份性质。就“身份就是一个个体所有的关于他这种人是其所是的意识”这个概念来说(2),角色要求的真实物质现实基础就是“其所是”;媒体的自我认同倾向就是认为它“是其所是的意识”,两者合一构成媒体身份。如果媒体自我意识能够和角色的物质现实基础协调一致,那么媒体的身份就是统一的;如果媒体的自我意识和角色不统一,那么媒体的身份就是分裂的、就会产生身份危机。这种危机必然会蔓延在媒介作为社会组织的作用释放中,导致其在危机传播管理中的缺位与失语。

2、国家传媒、商业传媒、公共传媒的内涵与角色分析

媒介一方面要监控社会,履行自己作为社会瞭望器的作用,另一方面,媒介作为独立的经济组织,又必须追求利益最大化,因而,为平衡社会利益既得者各方的需求而平衡政府、媒介、公众之间的关系生态,所以,我们认为中国传媒市场必定是由国家传媒、商业传媒、公共传媒构成的互补与共生的和谐整体。媒介的角色就是媒介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的功能作用,虽然国家传媒、商业传媒、公共传媒各具身份识别,但它们的共性都是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彰显价值点,所以,从媒介的信息传播载体的功能出发,三种传媒都需要在社会生活中承当共同的媒介角色,正如拉斯韦尔所提出的:监视社会、教育孵化、传承文化以及娱乐功能。

而个性角色是媒介在承当共性化的传播功能之外,由其身份内涵决定的自我个性。从身份识别来看,国家传媒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社会言论的主渠道,是为维护现行制度服务的。所以,国家传媒的身份决定了其首要角色就是“社会工具”。

在我们看来,所谓国家传媒,指的是为执政党服务的,以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组织目标,在思想上与执政党保持高度一致;在舆论上代表着社会的主流,把控着社会信息传播的宏观方向的特定媒介群。它包括各级党委、政府团体所属的机关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它们的官方网站。它们在危机传播管理中的角色主要表现在教育者的角色、危机化解的角色与形成社会主流意见的角色,同时,它还必须对商业传媒与公共传媒进行正确引导。

我们认定的商业传媒首要职责是传播信息,也充当着社会嘹望哨的职能,但从组织结构上看,他们更多的是一种经济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组织目标,在内容的生产上远离意识形态,在运作中遵循市场规律,经济属性超过政治属性。这类媒介群体包括:都市类报纸、财经刊物、娱乐传媒以及各种商业网站等。它们虽然分属不同类型的媒介,但是共同的特定是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采取的是企业化运作,以迎合与满足传播对象的信息需求为生存的立足点,在市场扩张中呈现明显的资本营运的特点。

商业传媒的问责主要在表现在人为危机事件的传播管理中,由于这类传媒与组织、公众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利益联系,一方面充当者组织,特别是赢利性组织与外界沟通的窗口,将组织新情况、新变化、组织结构变迁等信息及时传播给与组织有关的公众,以树立美名与形象认知;另一方面,它们又是公众的代言人,随时将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态度、看法、认识反馈给组织。它的这种直接参与性赋予其个性角色,就是商业性传媒在人为危机事件中必须承当如何化解危机的责任。当人为危机事件发生时,商业传媒的责任应该是首先帮助企业组织识别危机,通过信息的深挖掘分清危机的性质与相关公众的类型与利益表达,然后,将企业组织解决危机的方法、策略、态度变化及时传递给有关公众,消解企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对立与冲突,最后,通过信息的不断双向传播,恢复公众的组织的信心,为企业组织重塑形象发挥作用。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所谓公共领域是指“政治权利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3)

在此平台上,平时不可能只存在一种意见,在重大危机事件发生时更是如此。各种意见共存、碰撞,这是一种正常状态,所有类型的媒介都具有作为公共领域的角色功能,只是这种功能释放的程度各一,但公共领域并不等于公共传媒。我们认定的“公共传媒”指的是不以赢利为目的,在传播内容上寻求各种意见、观点的交融,在形式表达上偏重“个我”的空间话语,是一个开放的、平等的、单纯的意见集汇地。这类媒介大都是依傍新技术的“个媒”,如“博客”、“BBS社区”等。之所以将它们认定为“公共媒介”,首先是这类媒介的传受是平等的,没有门槛设置,参与者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每个具有行为责任的“理性人”都可以参与言论的传播与生产,由于没有特定组织身份的背景预设,所以,媒介场的参与者可以就各类事件阐述自我的观点。其次,媒介载体是公开的,新媒介的特点就是它的公开性,它可以免费向社会不同层级的人群开放信息空间,通过意见的交融,成为社会的一种影响言论。

公共传媒在危机传播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就是必须广开言路,保证公众基本的表达权利,形成没有级差的意见空间。但正是由于公共传媒的意见交融且在平等的空间里传播,所以如果我们缺乏“理性人“的合理建构,也容易因为言论的广开与无顾及而导致媒介的失职。因此,三种传媒必须互相协作与交流合作,才能保障和谐的传播生态。

二、危机传播管理中媒介问责

危机传播管理的第一要务就是在最恰当的时间通过最恰当的途径将最佳的信息传递给最需要此信息的群体成员。突发性公共危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疾病传播等,如SARS和汶川地震;另一种危机是由于人类社会活动不适当所引发的冲突和灾难,如由于利益失衡导致的经济危机、食品中毒事件、物质泄露、桥梁倒塌等。由于此类危机主观性强,涉及不同层面的利益群体,因而,在危机传播各方由于自身所处的利益位置,必定要对信息加以取舍,营造利己的舆论与管理环境。媒介的不同身份很明显地在此类危机中释放张力。

1、从危机传播的信息博弈中解读媒介问责

在发生公共危机时,信息成为组织、媒介和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围绕着信息的控制与管理、信息的识别与筛选、信息的接受与传播,组织、媒介和公众之间形成一种博弈关系。组织是危机事件的责任人,危机传播管理的执行者与利益的既得者,他们掌握着信息的源头,把控着信息流动的进程。正是由于利益攸关,他们往往会主动“屏蔽”或“刻意营造”舆论导向。以突发性危机为例,一些自然灾害性发生前往往会出现种种先兆,出于社会稳定和多方面的考虑,政府很可能会对其中的某些信息暂时不公布,而在危机爆发后,出于控制风险和减少损失的考虑,倾向于对关键信息进行筛选,尽量防止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传播或在特定的情况下,对某些信息视而不见。而公众是危机事件中最直接的利益受害者,他们处在信息源的下端,迫切希望获得最完整的最新动态发展变化的信息。

媒介最基本的职能是监控社会,要求它如实、客观地展现现实生活实景。然而,中国媒介天生的政治依赖性使它不能实现独立、公正与信息的完全开掘与释放。这种组织、媒介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博弈消解了媒介作为化解危机的责任。以2005年黑龙江省水污染事件为例,(4)《黑龙江日报》、《吉林日报》、《北京青年报》、《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严重缺位,11月13日发生爆炸事件,在11月14~18日间,这四家媒体的报道仅限于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件本身;第二阶段,11月19~21日,因无新的新闻源,四家媒体处于共同的沉默期,其中《吉林日报》的沉默持续到11月23日;11月22~28日为第三阶段,三家媒体的报道对象由吉林转向哈尔滨,关注哈尔滨宣布四天停水的事件,并逐渐与吉化公司的爆炸联系起来。《吉林日报》在这一阶段报道主题是吉林的环保和支援哈尔滨的情况。12月3日公布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后,报道进入第四个阶段,关于松花江污染段的流向和沿途的防范情况逐日公布,信息基本公开化。

2、从危机管理成本的分摊上解读媒介问责

人类社会的很多重大灾难和危机都是由于公共危机传播管理的缺失所造成的,而危机管理缺失与失败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由于人们不愿意承担公共危机管理成本尤其不愿意承担危机预防、预警和预控的成本。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和成本分摊机制,那么就必须对危机传播管理中涉及的组织、媒介与公众之间的责任与摆位厘清。

人类在突发性自然灾害面前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可抗拒性,但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一定的预兆,如果我们建立良好的预警机制,就可能把灾难扼杀在萌芽期或降低可控限度内,在这样的事件中,政府是最大的责任人。预警机制的缺失是印度洋“12·26”地震海啸灾难悲剧的主要原因,由于地震震中在海底,震波传递到海岸一般需20~120分钟,而那次海啸从劳门达腊到斯里兰卡用了30分钟,到泰国60分钟,到印度用了90分钟,到马尔代夫120分钟。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跑到安全的地方只要几分钟。所以,如果印度洋海啸沿岸各国建立有效的海啸预警机制或与国际海啸预警系统发生密切的联系,就可以获得预警信息、可以挽救30余万人的生命。(5)很明显,要减少自然危机损害,让民众的认识跨越传统危机应对的思维惯性,要使危机管理的重心“前移”,让预防为主、准备在先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就必须形成危机教育管理的理念。而这种危机教育的管理成本支出应由媒介特别是作为公共资源的国家传媒来承当。也就是媒介必须利用其时间和版面,投入人力资源普及危机教育,他们的教育传播是投入成本进行社会有效管理的行为表达。很遗憾,现实媒介似乎淡忘了自身作为社会组织细胞的要责,不是义无反顾地参与到社会危机预警管理的建设中,而仅仅单纯地在事件爆发后以一个历史记录者的身份出现,这种对危机教育管理的缺位是媒介失责的一种表现。

媒介规避自身社会危机管理成本承担者的另一种表现是在人为危机传播管理中,媒介通过巧妙的语言编排与角色置换,在有意、无意中主导舆论,使社会公众淡化当事者的责任力。以前不久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为例,因食用毒奶粉,有的孩子还在医院检查,有的孩子还找不到医院检查,有的孩子根本还没有查出来。但所有媒体都有意将毒奶粉的后续报道或完全撤消,或轻描淡写,或干脆用铺天盖地的篇幅报道“神七”,以重新燃起接替奥运51块金牌之后的民族主义热潮。这种刻意屏蔽信息的传播导向也是媒介失职的一种表现。

3、从政府——媒介——公众的关系生态平衡中解读媒介问责

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组织,媒介处在政府、媒介、公众的关系生态中,西方学者秉承“天赋人权”的哲学逻辑,认为媒介作为社会组织由“天赋”,而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则是对立的,因而,在他们看来,媒介天生的责任就是监督政府。而在中国,政府、媒介、公众之间利益是同构的,认为政府的权利是民主赋予的,媒介监督民权,秉承的是社会学上称为“自然委托”的哲学理念。

政府可以利用媒介管理社会,从而降低自己管理社会的成本,所以,“工具论”是这种思想的显著表现。社会结构决定价值取向,中国是典型的政治主导性结构,媒介的身份差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取消与漠视,而以角色论代替了身份识别,因而,在危机事件中,媒介无法界定自身的市场定位而导致另一场危机的爆发。2005年可以说是中国食品卫生的危机年,一系列的食品卫生问题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中国食品卫生监控的质疑,不同类型的媒介从各个角度了报道了食品卫生的缘由、危机的解决过程以及公众的态度反映,基本上履行了作为信息传播者的角色。虽然媒介尽可能地揭示了危机事件的信息过程,但媒介的集中报道却引起了另一场关于国家形象的危机,中国食品卫生屡屡出现问题,引起了美国、英国、泰国等国的恐慌,它们决定限制对部分中国食品的进口,大量的中国食品因此而被迫撤柜。这说明媒介在解决一个危机问题时又制造了新的危机。因此,媒介的身份角色必须细化才能在危机传播管理中释放应有的价值能量。

三、国家传媒在突发性危机传播中的到位与缺位

奥尔森在其《集体行动的逻辑》中指出,一个国家首先是一个为其成员——公民提供公共物品的组织。国家传媒的身份决定了这类媒介群体是社会的公共资源从而化解危机。因此,我们将围绕国家传媒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危机化解责任与舆论引导责任解析其在突发性危机传播中的到位与缺位。

1、国家传媒在突发性危机传播管理中的到位表现

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这种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人类社会存在三种为社会所接受的合法权力:传统权力(Traditional Authority),由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超凡权力(Charis m a Authority),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法定权力(Le gal Authority),由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我们从组织理论的视野考察国家传媒的定位,正好契合了社会公众对这三种权利的心理期待。国家传媒首先是政府授权的,所以它是法律规定的权利。其次,它与政府利益的同构性,代表了社会主流,是意识形态的代言人,这种权利是社会机制赋予的,是一种社会既定,因而,国家传媒的责任与力量成为社会守则必须尊重,是一种习俗。另外,由于国家传媒的权威性,被国家赋予的超越地位,是社会言论的主要表达地,所以,这种至尊地位,决定了公众对它的崇拜与追随。

突发事件性因其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后果的严重性等特征,更需要国家传媒在危机处理中处在一个恰当的位置,扮演好自己肩负的责任,善用权力。2001年7月31日,《人民日报》驻广西记者站以“任桂瞻”为笔名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上发表了原创性报道《广西南丹矿区事故扑朔迷离》,揭开了广西南丹矿透水事件真相的第一幕。广西南丹矿透水事件发生以后,矿主和当地有关部门企图隐瞒灾情、掩盖真相,但死难矿工家属坚持要为死去的亲人讨回说法。如果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社会怎么可能稳定?在透水事件发生以后,人民日报社记者亲临事故现场,排除阻力、克服艰险,深入调查采访,在此基础上对事故作了如实报道,从而产生了巨大反响,促成了危机事件向良性方向发展。网友纷纷在强国论坛上贴帖子发表对此事的看法,表达对《人民日报》记者的敬意和对舆论监督的厚望,国家传媒在化解该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知,这是一起人为原因引起的危机事件,事件的责任主体是少数利益熏心的矿主,因而,作为国家的权利媒介与法定媒介,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国家传媒理所当然地站在事件的第一线,以其独有的影响力揭示事件真相,赢得了社会公众的信赖。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国家传媒在危机传播管理中的责任到位是政治与媒介利益同构所向。

2、国家传媒在突发性危机传播管理中的缺位表现

面对不同的危机,媒体和政府的关系是复杂的,当双方形成某种共识时,会表现出高度的合作和默契,当双方的立场和出发点存在差距甚至相互对立时,双方会相互掣肘甚至成为对手,因而,作为社会主流的国家传媒常有缺位表现。

2006年6月3日,新华社发布消息,在安徽某地失事坠毁的军用运输机上的40名人员不幸全部遇难。安徽“军机失事”是一则典型的突发事件,不仅引起国人公众的极大关注,同时,境外媒介纷纷发布消息。遗憾的是综观整个事件的发生,媒介的语言特别是国家传媒的报道几乎是千篇一律。首先是报道的规模很小,能够找到的就是两三条消息,而且都是新华社的通稿,文字极其俭省,新闻要素不全;其次是报道的内容单薄,人们能够看到仅仅是军机失事、主席通电吊唁、召开追悼会三则消息,而看不到对事故现场的描述、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对事故责任的追究,以及各个方面的看法和评论。国家传媒在此次重大突发事件中的集体失语,不仅是媒介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失职,也是它作为社会主流话语丧失舆论导向的表现,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失败。因此,在一个阶段内,社会公众纷纷利用自有的渠道,发表对事情的态度、看法与猜测,言论四起。这种言论渠道的失语现象增加了风险社会更多的不确定性。从媒介的身份识别来分析,在“军机失事”事件中的缺位不难发现其中的内在逻辑,整个事件关系国际事务与国家形象,其传播信息的选取必定在政府认可的尺度范围内进行,所以作为国家形象工具的媒介当然要选择国家利益作为参与危机传播的首选标准,而公众的利益需求必定要为此让路。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政治之手遮住了媒体之门。

媒介问责并不是问责媒介,而是希望通过对媒介身份识别厘清传媒在危机传播管理中的定位与作为,这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传媒的角色作用,协调与平衡社会。当然,制约传媒责任的因素是很多的,本文没有一一阐释,只是希望就媒介身份识别的一个点入手,阐述应对传媒主体分层的必要性,特别以国家传媒为典型例子分析其在危机传播中的作为与不作为,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政治、媒介、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解释在中国现有的传播机制下,我们应对媒介的多重角色给予更多的包容。

注释

1梅尔文·德弗勒、桑德拉·鲍尔·洛基奇:《大众传播学绪论》,新华出版社,1990,P.251

2邵培仁、邱戈:《论当前中国媒体的身份危机》,《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2007-2

3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196页

4陈力丹、陈俊妮:《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信息流障碍分析》,《新闻界》,2005年第6期

校园危机传播管理 篇9

1 医疗纠纷中的患方传播因素及分析

医疗纠纷对医院形象的损害主要是通过患者和现场围观群众的对外传播造成的,为了解这两个群体对外传播的情况,制订相应措施来实施危机管理,我院对前来就医的250名门诊患者进行了随机访问并成功填写了233份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和表2。在医疗纠纷中,经常出现患方人少而围观的人群居多的情况,这些围观的群众对医疗纠纷的态度以及其以后对外传播的可能性是影响医院形象的重要因素。

1.1 发生医疗纠纷后围观者的传播行为

从表1中可以看到,医疗纠纷后非当事患者中有23%的肯定会向家人传播,而50%可能会向家人传播,二者相加比率高达73%,远远高于可能对邻居的传播(46%)和可能对朋友的传播(47%),这说明医疗纠纷发生后非当事患者主要还是对家人进行传播,毕竟直系亲属朝夕相处,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情感上都易于传播。在时间跨度上面,一年内肯定向他人传播的占23%,远远大于5年内会向他人传播的比例,而5年后没有人选择向他人传播,这说明医疗纠纷事件的时间性还是比较强的,短时间对医院形象有影响,时间稍长这种负面影响也会减轻很多。选择5年内不大会向他人传播的占81%,而5年后更高达89%,说明医疗纠纷随时间的过去负面影响也会快速下降,如果在发生纠纷的时候和发生后进行适当的危机管理,是完全可以消除医疗纠纷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

1.2 发生医疗纠纷后当事者的传播行为

表2中是发生医疗纠纷后当事方的传播态度,有80%的患方肯定会向家人传播,可能会传播的也有18%,二者相加高达98%,选择肯定不会传播的是0,说明绝大多数患方在医疗纠纷后都会选择向家人传播。肯定会和可能会向邻居传播的比例为14%和55%,合计比例为69%;肯定会和可能会向朋友传播的为21%和44%,合计比例为65%,也明显高于围观患者。在向他人传播方面,有81%的患方肯定会在1年内向他人传播,17%的可能会传播,合计高达98%,说明1年内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过了这个时间段,只有15%的患方会在5年内向他人传播,而5年后仅有5%的患方当事人会向他人传播。5年内可能不会和肯定不会向他人传播的合计有43%,5年后这个数字为60%。值得注意的是,患方当事者中仍然有高达43%的和35%的选择5年内和5年后向他人传播,如果患方人多势众,持续对外传播对医院不利的消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这也要求在医院危机管理中要想得更远、做得更多,尽量与患方一次性地解决问题,否则时间拖得越长,患方及围观群众向他人传播的机会就越多,传播动机也会越强,给医院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会越大。

2 医疗纠纷与医院形象

医疗纠纷是现在所有医院都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它的发生既有社会转型期大的背景,也有医疗体制中的深层次问题,还与医疗业务管理和医患沟通密切相关,后者也是可以着力解决的方面。每当医疗纠纷发生的时候,总会对医院形象产生各种负面影响,这种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患方对他人的传播上,让其他人对医院有不好的印象,降低对医院的感觉、认识和评价。每一次医疗纠纷对医院来说也是一次程度不等的医院危机,对一些大的医疗纠纷,处理的好可以顺利度过危机,而处理不好不仅会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也会使医院的形象下降。面对危机,需要针对性地制订一些措施来预防、控制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危机事件对医院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不断提高医疗工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从本次调查来看,直系亲属是最主要的传播媒介,不仅传播的确定性大,而且传播的持续时间长,这也启示,当医疗纠纷发生的时候应当尽早地去安抚家属,减少他们对外传播的可能性。有时候尽管医院觉得自己有道理,从危机管理的角度上来考虑,也需要去做解释工作,不能认为反正他们告不赢就不去理会,这样会有充分的时间和理由让患方去向外传播对医院不利的消息而损害医院的形象。

3 医疗纠纷中的危机管理

要将医疗纠纷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首先,要尽量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在这方面,不少研究已经提出了一些有效、实用的方法和经验。其次,应妥善处理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尽可能地消除医疗纠纷对医院形象的损害。通过研究有学者建议:要建立医院的医疗纠纷预警系统,尽早介入医疗纠纷的处理;要有相对远离患者密集区域的医疗纠纷处理地点,以局限医疗纠纷的对外传播;要在院内、院外加强医院正面形象展示和宣传,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网络[4],抵消或降低医疗纠纷的负面影响。美国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的联合委员会(JCI)曾开发了一个自愿的医疗事故报告系统,通过对10年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70%的案例与沟通不畅有关系[5],这说明充分有效的沟通是危机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危机爆发阶段,需要我们甄别事实、深度分析、控制损失、加强沟通,在有限的时间约束下做出关键性决策和具体的危机应对措施。此外,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信息传递越来越便捷,媒体在危机的传播和扩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危机管理也包括和媒体的沟通,其对控制危机、化解危机、转危为机都有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医院管理中应给予足够重视的问题[6]。

参考文献

[1]左建辉.浅谈医院形象的设计与塑造[J].现代医院,2005,5(3):101-102.

[2]关鸿军.医院文化与医院形象塑造[J].现代医院,2011,11(9):94-96.

[3]符壮才.医院形象建设与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5):74-75.

[4]高晓兰,朱丽丽,张静波.试论公共关系对塑造医院形象的作用[J].中国医院,2004,8(4):51-54.

[5]Rooney AL.医疗服务过程中服务连续性与沟通的重要性[J].中国医院,2010,14(1):14-17.

校园危机管理要做好“四危” 篇10

一、防“危”杜渐:形成校园危机防范组织

古希腊一位著名的医生讲过,“弄清什么样的人会得病比诊断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校园危机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危机预防是危机系统管理的首要阶段。

1. 设立校园危机防治组。

只有学校的全体成员或校外的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到危机预案的制定和实施中,才能取得最好的危机预防效果,成立一个系统化、制度化的校园危机防治组便是首要的工作。危机防治组的组成人员及分工包括:总负责人,一般由校长担任,负责危机预防、应对,监控危机管理流程,总体协调危机管理的各个方面;助理负责人,由副校长担任,协助总负责人工作;后勤人员,由中层干部如总务主任担任,主要负责危机管理所需的资源配置及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新闻发言人,由分管德育的校级或中层干部担任,负责与新闻媒介的交流对话;医护员,由校医担任,负责应急救援工作;联络员,由校长助理担任,负责校内外联络和记录整理;心理辅导员,由教育心理专家担任,负责及时帮助师生进行心理恢复和疏导;顾问,包含家长顾问和法律顾问,家长顾问由家长委员会主任担任,搜集家长的建议和协助学校处理相关事宜,法律顾问由学校聘请的法律专家担任,负责提供及时的法律支援。

2. 制定可操作性的危机管理预案。

在校园危机防治组建立以后,紧接着要做的就是着力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校园危机管理预案体系。校园危机管理预案是指提供应付、处理危机事件所需要的人力、组织、方法和措施的一整套方案。校园危机管理预案的具体内容可以在全校范围内集思广益,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评估和选择,最后由危机防治组归纳总结制定。大致可包括以下内容:危机的具体分类、危机防治管理中应遵循的原则、危机预防的具体措施、危机处理的具体措施、危机恢复的具体措施、危机的沟通渠道和方法、建立危机评估体系、危机发生到危机结束所耗费的经济预算、与危机相关的人员的奖罚惩处事宜、其他注意事项等。尽可能对危机管理的每个环节提供具体的指导,内容尽量简练易懂,方便师生去熟知其内容,确保其可操作性。

二、临“危”不惧:快速冷静应对校园危机

危机处理成功的关键在于学校尽可能缩短事故发生与开始采取应对措施的时间差。因此,危机确认之后,就要尽快启动预案,进行控制和解决,防止事态扩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危机快速应对一般包括以下基本的程序:

1. 报警。

当发生诸如车祸、自然灾害、火灾或其他伤害危机事件时,学校要立刻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拉响安全警报,疏散学生和教职人员,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2. 启动危机管理预案,形成危机管理临时小组。

总负责人迅速进行各个方面的人员调配,形成危机管理临时小组,临时小组根据危机管理预案,针对具体的危机种类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学校公共设施损毁、交通事故、自伤自杀或校园暴力等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危机管理临时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快速开展各方面救援和处置工作。

3. 安置疏散,医疗救护。

保障学校师生生命安全是应对各项危机事件的核心。在危机发生时,要迅速安置好学生和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积极疏散师生,做好后勤保障和情绪稳定工作。同时做好排险工作,防止次生伤害,减少人身财产损失。危机发生难免会有伤亡,应迅速通知急救中心,在医护人员尚未到达前进行必要的自救。

4. 采取有效危机沟通,及时发布危机处理信息。

有效的危机沟通可以降低危机的冲击,甚至可以化危机为转机,校园危机的沟通应注重时效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互动性。沟通的对象主要包括校园危机防治组之间的沟通、与受害者的沟通、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与媒体沟通等。学校要及时将事件的发展与学校已经采取的措施通知各相关方,一方面可以抵制各种不实信息和谣传,另一方面可以争得各相关方的理解、支持和信任,以便开展危机处理的后续工作。

三、转“危”为安:做好危机的恢复与评估

危机恢复能安抚学生、教职员工及家长的情绪,使学校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更重要的是,学校为了防止类似危机或其他危机事件发生,必须做好校园危机评估,即对危机事件的危害后果进行计算、评价,在评估的基础上实现恢复、补救、抚慰、反思和问责。

1. 制定危机恢复计划。

危机恢复计划包括总结危机教训、确定危机恢复对象和危机恢复目标、制定学校恢复工作的策略和方案、任命执行负责人员、确定物质准备计划和恢复完成的期限。总结危机教训就是说明学校危机的起因、发展态势、危机造成的影响、危机处理中已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果以及危机过后对学校和师生的影响等。危机恢复对象是学校危机恢复工作所指向的客体,根据目标不同,可以是校舍的重建、师生的心理状况、家校的关系、学校的形象和学校的管理制度等不同方面。危机恢复目标就是确定危机恢复工作所达到的效果。危机基本得到控制以后,学校领导要根据危机结束后的现状,制定针对各个恢复对象的恢复工作的策略和方案,使学校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危机恢复计划要落实到人,还要对恢复计划做出相应的财政预算,并确定完成时间。

2. 评估反思校园危机事件全过程。

校园危机评估要求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客观评估,主要针对危机损害程度、确定恢复费用和认定责任等。校园危机防治组要召开全校大会,对整个危机事件进行全面的回顾,对与事件密切相关的方面进行认真分析,对不足之处深刻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会议后要写出详细的危机事件调查报告并公之于众。危机防治组应对危机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全面准确的调查,查清危机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对事件中相关人员的真实表现进行评定,对于表现积极,在发现危机、处理危机过程中做出贡献的人员,进行肯定和褒奖;而对于事件的责任人,如造成危机、失职或渎职,或是在危机事件管理过程中阻碍解决危机的人员,则要对其进行责任追究。

四、人人自“危”:学习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

将危机管理纳入学校师生课程学习范围,定期开展全校范围内的危机防御技能通识培训。危机防御技能通识培训具体内容包括心理培训、校园危机知识培训和协作培训等。心理培训就是锻炼心理承受能力,使师生具有防范危机和承受危机的心理准备和良好心理素质。知识培训就是指对师生甚至对家长开展危机防范、识别、处理、恢复等方面的科学知识的培训。危机防治组各个部门之间还要进行协同行动培训,让成员学会集体思考,协同行动。培训可以采取讲座、案例、模拟演练等方式进行。

1. 专题讲座。

如知识培训可以通过讲座、自学或研讨等形式,可以请危机研究专家来为学生作讲座;请消防救生员来为学生讲解如何在火灾中自救;请医生来讲解如何处理伤口、人工呼吸等医疗救助方法;请学校专职人员把学校已有的危机预案详细讲解给师生等。

2. 案例法。

指接受培训的成员通过分析现实中的案例而得到应对危机的训练。在案例学习中,首先给成员呈现一个详细的案例,要求成员在阅读案例后根据学校特点和学生特征,回答问题或对案例进行讨论,从而促使接受培训的成员获得危机应对的知识和技能。

3. 模拟演练。

是指受训师生,在事先得到或者没有得到指导的情况下,扮演突发危机事件中的不同角色,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想法相互合作来处理突发事件。然后,训练者和受训师生一起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评论,如表演者的哪些行为做得好,哪些行为做得不好,如何改进表演者的行为,对表演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直到受训师生能熟练地掌握处理突发事件中特定问题的技能为止。

浅谈农村校园危机的管理策略 篇11

一、校园危机

1.校园危机的定义。校园危机的含义,字如其意,就是指学校管理领导的决策者要在学校平常的教育秩序中提前开展预警系统工作,以便在特定的环境中预防一些可能或已经潜伏在学校教学中的可能威胁到学校环境、教师以及学生等的危机事件。

2.校园危机的特征。在学校的系统管理中,校园危机的规划和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危机事件的出现,或者在最大程度上约束和减弱危机事件的破坏程度,防止学校隐患导致教学秩序的正常执行。其中,校园危机具有四大特点,其特点分别是:(1)预防性;(2)潜伏性;(3)针对性;(4)紧急性。

3.预防危机的基本方式。校长等学校领导在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要打破惯性思维,及时留意学校的基本安排和循环,还要细心观察学校的小隐患,并在适当的时机中,提前并有针对性地处理这些不断产生量变的危机,确保学校能在最大范围中正常健康地发展。然而,假如学校无法化解和处理好相关隐患,无可避免地突然发生一些危机事件。那么,学校的管理者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处理好这些发生质变的危机产物,调整好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管理体系,避免校园危机给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农村学校管理中面临的校园危机

(一)设施环境中存在的隐患

在学校的设施中,学校不仅仅要管理校园里的课室、运动、饮食、医务等多种场所,而且也要考虑到教学或生活过程中使用的相关事务的修改、补充和更新等。学校管理阶层要考虑以下问题:

1.课室设施的残旧与多媒体设施的缺乏。课室设施是师生进行教学教育的基本前提,而多媒体操作是教师的日常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农村学校中,师生很少有特别留意课室的相关设备和多媒体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灯泡损坏等现象。所以,学校应该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对学校内的课室和多媒体等设施进行检查和更换,最大限度地帮师生维持好健康的教学环境。

2.避免饮食安全问题。在农村,大部分学生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家庭情况或交通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很多学生会选择在学校或学习附近的小店铺里吃饭。然而,如果学校没有定期检查饭堂或找相关部门去监控学校附近的小卖部、小店铺等各种地方,很容易就会让学生过多接触一些不新鲜或不卫生的垃圾食物或过期食物,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

3.医务工作的缺乏。由于农村学校的工资比较低,所以,农村学校很多情况下都会陷入缺乏教师或者校医等僵局。相比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往往都会更加好玩、好动。他们在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或课外玩耍时,可能会造成一些意外。当意外发生以后,如果学校没有校医、医疗房间等基本医务资源,而且特殊原因不能及时将学生带到附近的医院,那么,学生的安全就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建立和完善医疗设备、条件,保证足够的工作人员,就成为学校增强校园安全环境的保证之一。

(二)师生的危机防范意识薄弱

1.教师过于研究教学,忽视校园和学生的实情。在学校的日常运行中,教师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等各方面。同时,部分教师更是把学校危机管理的责任,完全推到学习管理层方面。但客观而言,农村学生面临的问题早就已经打破了学习方面的问题,很多情况下,农村学生会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心理情况、与家庭和朋友的人际关系、城乡学生的潜意识上的分歧等。因此,教师在工作时要学会主动、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观察学生、其他教师和学校等整体情况,避免教学过程中埋下过多的隐患,导致校园危机的产生。

2.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待加强。农村学生多数是处于自给自足的成长状态。整体心理素质比较差,严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假如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或生活中自身权利受到损害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很多情况下都会选择沉默,没有及时向学校、家长和教师等去求助,很容易造成心理的畸形成长。当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的影响时,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身边的同学、教师乃至学校。

三、农村学校预防校园危机的管理策略

1.完善和执行校园危机的管理机制。为了更好地健全和管理学校的规章制度,农村学校领导者要确定好学校的具体情况,定期安排工作人员去排查学校的各项设施,如及时更新课室的设备与多媒体的相关设施,有针对性地抽查食堂饮食的安全情况,以及健全农村学校的医疗设备等。在实施对学校的各种设施的检查前,学校领导者要先确立好鲜明的奖惩管理,在程序上设立好精简的管理规范和检查监督制度等,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严格执行相关规范,而且也要灵活使用,增强管理机制,提升管理阶段的人文效果。

2.增加校园危机的宣传,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农村学校如果要加强管理层的应急条件和反应,就要高度重视对师生进行以“研究和学习校园危机管理的基本知识”为主题的教育培训等。在日常教学中,学校可以适当联合当地的消防机构,定期对师生进行火灾、地震逃生等安全演习,让学生学会使用消防工具进行灭火等,提升教师与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关于校园危机及其管理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师生学会更加主动地关注和理解校园危机的定义、范围和影响等,提高教师的危机防范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校园危机的管理系统进行良好的发展和循环。

3.主动与家长、当地政府进行联系与合作,加强农村的危机意识。学校要运用多种渠道与当地的政府合作,正确、有针对性地处理好学校与当地领导的关系,适当在乡村中开展一些与危机意识相关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从整体上提高当地的整体危机安全意识,让学生及其家人都能更多元化地接触到校园危机的相关知识,学会提前预防、日常关注和应急处理等多种方法,从而促进乡村更全面、更有效地策划和完善好校园危机的管理系统。

摘要:农村学校中存在一些校园危机,因此,农村学校管理者在统筹治理学校时,不仅要正确认识到农村校园管理中所面临的多种隐患,也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建立好农村校园危机的详细管理策略。

上一篇:舞蹈专业教育下一篇: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