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收藏投资分析

2024-05-24

艺术品收藏投资分析(共12篇)

艺术品收藏投资分析 篇1

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在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以后, 逐步开始追求精神文化领域的消费。购买艺术品来收藏作为一种能够带来艺术享受的投资理财方式, 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收藏品又有其独有的特性, 相对于一般商品有着很大的不同, 很值得我们深入探析。

一、收藏品的价值

收藏品的价值自古就有定论, 先秦时期一块“和氏璧”需用一座城池交换;春秋时期一把“湛庐”宝剑用车载满金珠尚不可购得;明代陶瓷十八世纪在欧洲即与黄金等值;一张古画民国初年要用数十两乃至百两黄金方可购得。到今天收藏品价值更是惊人:一尊秦兵马俑, 美国人出价1亿美金, 一件明代洪武年间釉里红牡丹莲花纹大盘卖价4370万新台币, 一幅张大千山水画售价816万港币。收藏品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二、收藏品投资的特性

(一) 艺术家及作品

艺术品市场的介入, 除了要把握与其它投资市场有共同的运作规律, 又要有对艺术品鉴赏能力和掌握的有关知识。艺术家是精神产品的创作者, 是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 不同时代的艺术家, 均以非凡的人生探索, 渊博的知识积累, 积厚的艺术技巧, 开拓的时代精神, 创造出众多闻世的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艺术家思想、观念、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特点和社会的、经济的、历史的、审美的价值取向。

艺术品的生产本质是精神生产, 是一种艺术世界的创造, 这种精神生产按其艺术创造的方式来看, 在多数情况下又以个体劳动为其主要存在形式。艺术品价值同其他商品价值一样, 由创作艺术品时所耗费的原材料价值形成艺术品的物质成本;艺术家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艺术品创作主体必要劳动之外创造的价值部分组成。但艺术品由于劳动主体在创造作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无法量化;而作品创造的非重复性, 决定其艺术品的产生有个人的、群体, 甚至前人等的学识能力的综合反映, 导致了价格对价值不完全表现的矛盾特性。

(二) 收藏品市场

收藏品市场从整体上看, 与物质商品市场一样都存在着生产、经营到消费的流通环节。但在某些方面又区别于一般市场。收藏品市场构成的主要载体;画廊;拍卖行;民间收藏;展览等。这些艺术品的交易渠道共同构成艺术品交易的有形市场。然而馈赠、交换、抵押等又构成了交易的无形市场。作为艺术交易的中间环节———收藏品市场的存在, 又连结着艺术家完成艺术品产生价值目的一条“线”, 也连结着消费者收藏、处理、宣传, 获利于艺术品的另一条“线”。因此, 收藏品市场或市场中介, 为艺术家、收藏者、投资者实现各自理想及获取交易成果, 承载着完善目的的价值使命。

(三) 收藏品的回报周期及收益规模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萧条, 七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的两次石油危机以及这个世纪中另外的几次经济不景气, 致使在此期间, 国际生产量、消费力、预算、贸易额、投资额、股票和债券市场全面下跌, 许多国家赤字、利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骤增, 使得那些富商巨贾和艺术品投资人无钱也无心购买艺术品, 全球艺术品市场如经过狂涛巨浪, 价格亦随之滑落。1985年后世界经济全面复苏, 艺术品市场大放异彩, 频频向世界传报成交最高记录, 世界艺术市场日益兴盛, 欧、美、日各国银行、股市、房地产暴涨, 一夜之间产生了数以百计的财产。这些人一时间拥有了大量的资金, 当股票和债券市场崩盘, 美元贬值, 房地产交易萎缩, 甚至黄金和白银等硬通货也不能保值之时, 收藏品就成了最高明的投资。但早在世界经济危机发生之时, 已有眼光敏锐的人觉察到了艺术品投资这一途径。1955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即预言“收藏品将会是世界上最赚钱的投资”。世界公认的艺术品获利周期是七至十年转手获利。这种观点是对世界艺术品拍卖的投资, 对于目前我国的国情有些不符, 但毫无疑问艺术品是一种远线投资, 目光越远获利空间越大。

收藏投资的收益水平, 在当今来看, 回报率远远超过其它投资的平均水平, 是高回报的投资品种之一。其原因有:艺术品的单个不重复性;艺术品的历史鉴赏性;艺术品的优秀稀缺性;艺术品的工艺技术包含性;艺术品的宣传炒作声势性;艺术品的个性认同性;艺术品的收藏价值增值性等。所以, 艺术品的回报率平均在30%/年, 最高可达180%/年。

(四) 收藏品市场的壁垒

不同于其它一般商品, 艺术品市场的介入, 除了要把握与其它投资市场有共同的运作规律, 又要有一定的对艺术品鉴赏能力和有关知识的掌握。

艺术品常规的收藏因市场和交易的分散, 基本上没有大的竞争。而艺术品竞争有宣传力度和交易场所规模等因素影响, 竞争也局限在一定的小范围内。所以一般的投资者很难了解拍市上和其他交易场所上竞争对手以及其竞争目的。而且收藏品市场相对来讲所需的资金比较大,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也是困难重重。

三、收藏品投资的风险

(一) 艺术品的真假优劣

艺术品的真假优劣风险是收藏品投资理财的最大风险, 也是初入门者首先会碰到的难题。由于艺术品具有很大的特殊性, 目前还没有一个官方的权威鉴定部门, 甚至还存在很多鉴定上的争论。而且, 任何拍卖公司都不保证所拍艺术品绝对不是赝品, 这给艺术品投资带来很大的风险。即便刨去真假问题, 由于艺术品的商品特性, 对其进行估值也没有官方权威, 只能参考近期相似物品的成交价。

(二) 艺术品的自身特性风险

由于艺术品自身特性而导致的投资风险主要有: (1) 流通性差。除了节假日外, 股票和债券等金融资产每天都能交易, 且买卖十分方便。相比之下, 艺术品的流通性远远弱于股票和债券等金融资产, 成交不活跃, 最要紧的是很难碰上合适的接盘者。 (2) 保管难。艺术品属于娇贵的物品, 对保管条件要求很高。且不说名家字画、珍贵邮票等纸类艺术品的保管对湿度、温度、光照、空气流动等有很高要求, 就是瓷器、玉器等非纸类艺术品, 也要小心翼翼, 防止腐蚀、磕碰甚至摔坏。

(三) 收藏品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艺术品并非是一个稳赚不赔的投资市场。实际上, 只要是投资活动, 就伴随着风险, 艺术品投资也不例外。如在1990年5月美国纽约艺术品拍卖会上, 日本人斋藤了英分别以8250万美元和7810万美元的惊人天价, 买下凡高的《加歇医生的画像》和雷诺阿的《红磨坊街的舞会》这两幅不朽名作。当时世界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大肆宣传, 美术作品一时被富贾巨商称为“挂在墙上的土地”。但到了1997年, 两幅名画的主人想按原价出售却无人问津, 后来有一位美国收藏家对《加歇医生的画像》开价7000万美元, 对《红磨坊街的舞会》开价3500万美元, 与名画主人成交。又如, 傅抱石的力作《云中君和大司命》在1995年4月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以396万元成交。5年后, 该画又在2000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亮相, 估价只有250~350万元, 最后出现了无人竞买的场面, 拍卖流标。显然, 艺术品蕴涵着巨大的价格波动风险, 投资者以什么价位买进艺术品至关重要。

(四) 潜在投资者艺术偏好变迁风险

艺术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其功用是满足人们某种精神文化上的需求。虽然人们在精神文化和艺术欣赏方面的偏好相对稳定, 但时间越长, 艺术偏好转移的可能性就越大, 艺术品投资的风险相应就会增加。以北京、南京等地的古玩市场为例,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 人们喜爱深红色, 因此, 红色碧玺、红色珊瑚的价格特别昂贵。到了同治、光绪年间, 官员们所佩碧玺为浅红色, 人们争相购买“双桃红”、“胭脂红”等名目的碧玺, 一块“双桃红”碧玺价值白银上千两。到了光绪帝和西太后去世时, 由于接连举行“国丧”, 朝廷禁用红色, “双桃红”、“胭脂红”等碧玺的价格一落千丈, 无人问津。再如, 清朝时用来制作官员帽子上顶子的青金石, 颜色美观, 价格很高, 一个顶子值几百两银子。清朝覆亡后, 青金石一钱不值, 只能作为蓝色颜料的原料了。

四、艺术品收藏投资的人文精神

20世纪初的中国, 战乱频繁, 国宝大量流落民间, 因而掀起一股民间收藏热。于是收藏界涌现了诸多收藏大家———庞元济、溥儒、关冕钧、罗振玉、叶恭绰、刘靖基、吴湖帆、徐悲鸿、黄宾虹、张大千、张伯驹、张珩、钱境塘、刘海粟、钱君匋、张学良、金城、夏衍、张宗宪、王己千等。他们收藏的目的一方面是本着一种最原始的情感诉求, 另一方面是站在民族大义上尽力让凝结着人类文明的艺术品不致流离失散。如张伯驹为保护书法名画等国家级珍宝文物不致流散国外市场, 倾尽自己所有财产来收藏。后来又慷慨地把这两件国宝连同自己多年积累的珍贵文物全部无偿献给了国家级博物馆、图书馆。张伯驹曾说过:“不知情者, 谓我搜罗唐宋精品, 不惜一掷千金, 魄力过人。其实, 我是历尽辛苦, 也不能尽如人意。因为黄金易得, 国宝无二。我买它们不是卖钱, 是怕它们流入外国。”在动荡的社会变革中, 在波涛汹涌的市场大潮中, 很多事物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但是在收藏界中, 像中流砥柱一样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就是文人收藏。正所谓“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每件文物凝结着历史的风雨沧桑, 折射着民族文化的灵魂, 闪耀着古老文明的霞光。这些国家级的美轮美奂的珍宝都是值得人们爱护的, 同时过去那些文人大家为保护珍宝不顾一切的道德情操、人文情怀更值得人们珍惜与追随。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还有几个人会像王世襄那样为国追缴文物被审查入狱仍无怨无悔, 会像过云楼主人顾文彬那样殚精竭力一生收集海内善本呢?如果文人收藏家的精神也随着他们一起逝去, 收藏就真的失去原有的意义了。收藏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载体, 延续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收藏家不仅独善其身, 亦当兼济天下。对待中华民族的文明物证和文化遗产, 收藏家“人生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除了满怀敬畏, 还应恪守护持。因此选择收藏事业, 头上的天空和心中的道德将是终身的责任和担当。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在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以后, 逐步开始追求精神文化领域的消费。购买艺术品来收藏作为一种能够带来艺术享受的投资理财方式, 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文章通过对收藏品的价值、特性、风险、人文精神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从而让人们建立起正确的收藏品投资价值观及方法。

关键词:收藏品,投资价值,风险人文

参考文献

[1]栾布.艺术品市场投资探析[J].企业经济, 2004, (08) :50-51.

[2]阎焰.艺术品的投资与经营[J].浙江金融, 2005, (01) :64-65.

[3]王立.我国收藏市场发展思路探讨[D].西南交通大学, 2002.

[4]常华兵.艺术品投资理财的风险与防范[J].财会通讯 (理财版) , 2006, (03) :36-37.

[5]胡凌虹.收藏, 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J].上海采风, 2013, (01) :4-16.

艺术品收藏投资分析 篇2

仁寿县坝达初级中学 李博***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索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艺术品的收藏,一部分是艺术品的拍卖。本课力图通过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这一现象,让学生了解一些美术现象的来龙去脉,从而学会看待这些现象,分析这些现象。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模拟的艺术品收藏和拍卖活动,使学生了解艺

术品收藏的一般知识,了解艺术品拍卖的有关程序,继而对艺术和市场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

(2)隐性内容与目标:提高学生对艺术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能力,锻炼拍

卖活动中的组织能力,体验艺术品收藏和拍卖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艺术品收藏的有关知识,了解艺术品拍卖的主要程序。

2、难点:组织好模拟拍卖活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加深对收藏和拍卖的进一步的认识。

教具准备: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拍卖牌,拍卖锤,拍卖目录等。教学过程 :

导入:同学们,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要模仿一段著名主持人的开场白,大家仔细听,看哪位同学能说出是哪个栏目:跟着佳明来寻宝,七分故事三分宝,大家好,我是佳明。(学生回答)说的很对,是《寻宝》栏目,这个栏目是中央电视台专门为收藏爱好者鉴定收藏品价格和进行市场价格评

估的一档栏目,今天同学们能很快说出来,说明同学们对收藏方面的事情还是相当的关注的,今天,老师也要和同学们上一节《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的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猜猜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首先我们来澄清一下概念,什么叫收藏?收藏就是收集整理就叫做收藏。(板书)

启发讨论式导入

新课:教师启发提问:1 你喜欢收藏么?2你收藏过哪些物品?3收藏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乐趣?4你能为收藏找个理由么?学生回答。(爱好,希望能赚钱,升值保值)。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看大屏幕。(演示教学课件)

教师:如果我要收藏艺术品我要考虑哪些因素?试举一两种影响艺术品价格的因素?(小组讨论)教师小结:1 你会选择哪些艺术家? 你会选择哪些艺术品? 你是否需要了解艺术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哪些艺术家 会选择有名气的艺术家(齐白石大师在绘画书法,篆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

2去世的艺术家比在世的时候要更有升值潜力。有艺术功力的年轻艺术家从长远来看好。(二)选择哪些艺术品 艺术品的抉择应具备四个条件:真 精 全 稀

(1)赝品的概念:采用同样的材料和技法模仿某个艺术家的风格所制造的复制品。

真:艺术品的真假是投资的前提。

(2)精:高品位的精心之作,而不是应酬之作。

齐白石作品中,价值高的是九十岁以后画的花卉、山水、人物。及中晚年画的带工笔草虫的作品。

(3)稀:在艺术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品。

从梵高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生前只卖出一幅画的梵高,在贫寒中默默离开了人世,现在他的画卖到了7500万美元。历史上的代表作品。

1995年在拍卖市场上,创55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位。(播放拍卖会视频录像,让学生了解拍卖会的实际情况)

――设计意图:设置收藏的情境进行教学,将枯燥复杂的知识进行分类,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了解名画背景的同时也了解了收藏的知识。

引出拍卖的概念:买东西的人要把东西卖给出价最高的人,这样的一种竞买过程叫拍卖。四 你参加过拍卖会吗?

1、拍卖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首先要广而告之:广播、报刊、电视、网络……

2、印发拍卖品目录:

3、展览拍卖品:

将拍卖品公布于众,使竟买人做到心中有数。

五、竟拍之前组成小组,每组5-6人。

1、竟拍前的讨论:假如我有20万元人民币,我能出的大致价格是多少?我怎样购得我喜欢的艺术品。

2、竟拍后的交流:我为什么选择这件艺术品?在以后的收藏与拍卖中我会注意什么?

模拟拍卖还需要拍卖师、记录员、公正员等人配合。

六、模拟拍卖(体验一下拍卖带来的乐趣)

1、竟拍开始

2、拍卖师宣读拍卖规则

3、竟相报价

4、落锤成交

5、拍卖公正

6、付款交割作品 学生演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小组探究拍卖的过程,模仿拍卖的各个工作人员,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尝试,让学生最大程度地体会拍卖的乐趣。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避免老师满堂灌的被动教学,学生对知识是否掌握在拍卖的过程中就可以清晰地了解到。

教师对拍卖进行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举行了一场非常成功的拍卖会,大家拍卖了很多大师的作品,但是这些大师的作品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渴望而不可及的,也许我们积累一生的积蓄也买不起一件大师的作品,所以老师希望大家能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入到我们松原本土艺术家身上,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放幻灯片,其中也包含有教师本人的主要作

品以及松原市内著名的剪纸艺术家李艳玲的剪纸作品,生平的主要成绩的介绍,著名书法家傅凯的主要作品及成绩。)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关注从昂贵的,普通人买不起的大师艺术品引导到松原本土的艺术家身上,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松原本土的艺术家。同时展示教师本人过硬的业务水平,让同学们对教师本人产生敬佩,为今后美术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同学们,其实收藏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品,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我收藏,下面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每个人在视频中要找到三种以上自己熟悉的东西,并谈谈自己的感想。(播放视频)学生谈。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视频老师有个感想,收藏不是有钱人的专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进行民间收藏,民间收藏的意义在于陶冶我们的情操,而不在于投资。比方说这是老师二十年前在北京马路上捡到的银杏叶子,其实树叶本身是没有什么经济价值的,但是老师特别喜欢树叶漂亮的颜色和外形,所以这片树叶一直珍藏了二十年。(展示树叶)可以这样说,喜欢就是收藏最好的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拓展对收藏范围的局限,让学生体会到收藏是无所不收,无所不藏的。

教师:谈到生活用品的收藏,我们前郭蒙古族自治县是蒙古族聚居的地方,我们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搞收藏,因为我们这里的生活用品都是很有特色的(放幻灯片)比方说我们开那达慕大会时戴的帽子,我们吃烤全羊时候用的蒙古刀,这是什么?(学生答:马头琴,前郭县是马头琴之乡)同学们,马头琴不但是我们前郭县的骄傲,而且是我们松原,乃至中国的骄傲,因为在2008年的时候曾经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是什么啊?(学生答:

2008人共同演奏马头琴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对了,那是我们故乡人的骄傲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把收藏从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变成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的身边物,让学生体会到收藏离我们如此之近。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只要你能抱着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态度去收藏,只要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拍卖会的活动中去,我相信你一定能体会到收藏带给你的知识和快乐!

投资房产用收藏艺术品的眼光 篇3

找房先找景

一个平常的周末,Inger和她的丈夫在上海中环广场的一家早餐厅饶有趣味地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炒房”经历和独特的投资理念。

Inger是台湾人,丈夫在台湾是一位有名的牙医,经济上比较宽裕。对建筑和房屋天生有着浓厚兴趣的Inger闲暇时就爱上了投资房产。Inger在台湾和加拿大各有一处房产作为居住,但经常到世界各地旅行的她,最后却选择了上海作为她投资房产记录的开始。

“我们是2002年8月份决定到上海来居住的,来上海之前我们读了很多关于上海历史文化的书籍,上海独特的建筑文化和人文历史非常吸引我们,而且上海正逐步向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发展,我们觉得来上海投资房产再好不过了。” Inger在兴奋地描述完她在加拿大的房子所处的美丽景色后,这样向记者解释她来上海的理由。

“你知道吗,我们一到上海就马不停蹄的找房子。我们一开始想在有水的地方买房,因为有山有水才会有好风景。我们知道上海除了外滩,市内还有一条苏州河,就打算沿着苏州河找房子。那时候是夏天,天气热得要命,我们却热情高涨,让出租车司机带着我们在那一带转悠。结果你当然知道,苏州河一带不仅没有房子可买,而且河水污染严重,周围的建筑也杂乱无章,和我们想象的大不一样。” Inger在讲述她找房的经历时,特别注重景色,不管是自然景色,还是人文景色,对她来说,房子周围的景观是投资房产时首要考虑的因素。这一点,很多普通的炒房客都不会考虑,对于他们来说,房子所处地段的升值潜力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至于风景好不好,人住得舒服不舒服就管不了这么多了。对于这个问题,Inger说:“一般炒房客只追求短期利益,只要短期内房价能涨,说不定他就会买,就像炒股票一样,但我仍然认为,房子和股票毕竟是不一样的。上海是一个接受外来文化非常快的城市,随着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他们在购买房子的时候就会更加注重房子周围的景观是否优美舒适,这些外在的因素会成为房子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处房产净赚200多万

苏州河找房未果,Inger夫妇并没有气馁,他们对上海的历史文化情有独钟,他们的目标就是要找到既能领略上海独特的历史文化又能享受现代都市生活的房子。于是他们把目标锁定在卢湾区的几条著名街道,比如永嘉路,茂名南路等。

一开始,Inger先在肇嘉浜路和陕西南路附近租了一套公寓做为临时落脚点,然后就开始了她搜房买房的历程。

“我们一开始急于想买一套房子作为居住,有趣的是,我们买的第一套房产却是办公房。那是2002年11月份的时候,有一天我从永嘉路经过,发现一栋商住两用的大楼。这栋大楼有20多层,周围都是一些较矮的老洋房,我立即觉得无论在这栋大楼办公还是居住,视野都一定很开阔。于是我上去看了看,发现从这栋大楼的窗户往外看,远处外滩的景色净收眼底,近处周围的老洋房则增添了一些历史文化的色彩。刚好我发现这栋大楼的五楼整层都空着,没有租出去,本来这栋楼的开发商并没有想卖,但看我们确实有意购买才卖给我们。这层办公房约720多平方米,买时价格为7800元/平方米,最后这层办公房转手卖出,卖时价格为 11111元/平方米。”

花500多万投资一处办公房不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即使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在心理承受方面也得有过人之处。但Inger买这层办公房时,不仅毫不犹豫,而且买过之后并不担心没有人租或很难脱手。其中原因也许是一方面Inger是抱着投资艺术品的心情而买下这层办公房的,就像一个任性的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把它买下来;但另一方面,Inger说她并不是非理性的,从这栋大楼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来看,在这层办公楼办公是很舒服的,她相信一定会有人看上。果然,Inger买下不久就有人前来询问租赁和购买事宜,这一转手,Inger就赚了200多万。

同一小区买了四幢房子

一个偶然的发现买了一套办公房,但在上海定居的房子仍没有找到,Inger继续搜索。不久,Inger夫妇把家搬到了茂名南路某小区的一套公寓里,这套公寓一开始是租的。这个小区有两栋大楼,也是高层,周围环境比永嘉路的那幢商住大楼还要好。“站在客厅的窗前可以看到东方明珠等众多的上海标志性建筑,那种感觉真的很好;而且这个小区的旁边就是上海一家著名的宾馆,周围环境非常幽雅,这家宾馆的绿化条件特别好,绿绿的草坪让人看着就是一种享受,平时空闲的时候我会去那里用餐、散步,或者躺在草坪上看书,真的很舒服,这家宾馆就像这个小区天然的后花园。”

说起这个小区的房子,Inger夫妇眉飞色舞。只可惜一开始房东只肯租不肯卖,Inger夫妇只能先租着,但却一直注意这个小区的房产动向。机会终于来了,2002年底,Inger夫妇发现这个小区另一幢楼有房子出售,他们当然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这套房子有160多平方米,周围景观也不错,但视野没有我们租的那套开阔,所以我们没打算搬过去,但想先买下存着做备用。等到2003年三四月份的时候就陆陆续续有人来询问想买房,于是我们就决定卖了。这套公寓买的时候花了160万元,卖出价是200万元。”仅三四个月的时间,Inger夫妇又赚了近40万元。

“到了2003年7月,我们租的那套公寓到期了,于是我试探着问了问房东,问他是否愿意把房子卖给我们,没想到他竟然同意了。我们自然赶紧买下,这套公寓150多平方米,买入价格是160万元。” Inger夫妇终于如愿以偿,买到了心目中的房子。但Inger并没有就此罢休。

才过一个月,2003年8月份,Inger又买下了同一幢楼的另一套公寓,买进价格190多万元。2003年11月,Inger再次买进了这幢楼的一套公寓,买进价格200多万元。这两套公寓和Inger目前居住的公寓是同一朝向的。Inger说,只要是和她家同样朝向的公寓她都想买,而且她有一个计划,就是把这些公寓进行统一装修,变成既开放又富有个性情趣的居住空间,这些装修好的房子可以租给外籍在沪的工作人士,相信一定会很受欢迎。

在同一个小区买了四幢房子,Inger自有她的一番见解。“卢湾区是最能把上海的历史风味和现代都市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区域,这是我们在这个区域投资房产的重要原因。其次我们所投资的房产周围的建筑风格、绿化环境和房子密集度都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在找房子的时候非常注重考察周围的环境,除了景观好、视野开阔外,我们会选择周围房屋规划已经比较稳定且房屋密集度较小的区域。”说到周围房屋规划,Inger认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一个区域的房屋布局和土地规划不稳定的话,投资那里的房产风险就比较大,说不定哪天就在你眼前盖起一幢大楼,把你的景观全给挡住了。对于卢湾区一带,Inger认为那里的房屋规划基本上是比较稳定的,上海市政府不可能在那里大动干戈,破坏那里的历史文化。

但是卢湾区位于市中心,那里的房子价格已经比较高,似乎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了。对于记者的这个问题,Inger说:“任何一个大城市的市中心房子永远都有需求,虽然市中心的房子可能流动的空间不是很大,但总会有一些在流动,既然有需求、有流动就一定会有涨价的空间。”

投资房产就像投资艺术品

Inger买的第六处房产是在漕西路的一个高层小区里。“看中这个房子也很偶然。有一天我们去那里办电力扩容手续,正好旁边有一个售楼处,进去后看见有新的楼盘在销售。这个小区和上海很多小区一样是高层而且比较密集有8栋楼,栋距不到30米。一般情况下,楼层越高,价格越贵,我却发现在这样的小区低楼层的房子反而比高楼层的房子好。因为这样的小区由于栋距窄,楼层高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因为再高也会被前面的高楼挡住景观,这时倒不如选择第二或第三层的房子,这样还可以看到地面的花草树木。于是我们就决定买下那里一幢低楼层的房子,150多平方米,买进价格160多万。”

对Inger来说,买房子真的有点随心所欲,只要有感觉的房子就会买。对于一些普遍的房产投资规则,Inger其实并不是很在意。例如,在人们的观念中,朝南的房子比其它朝向的好,俗话说“坐北朝南”嘛,所以朝南的房子价格一般都比其它朝向的贵。但Inger却认为朝北朝南无所谓,重要的是在这个朝向你能看到怎样的景观,如果朝南的房子前面是一幢高楼挡住视线,或者环境污七八糟,还不如选择其它朝向但看到的景观却好得多的房子。但Inger投资房产并不是完全只凭感觉,不讲规则的,她也有自己的一套规则。例如,她说:“我很看中一个房子的产权是否清楚,我只投资产权清楚的房子。因为我是台湾人,对上海的一些政策毕竟不是那么了解,所以投资产权清楚的房子就省去了很多麻烦和隐患。此外,投资房产时我会注意看这个房子的结构和管道铺设位置,看这个房子可改造性有多大,因为我觉得上海目前很多房子的房型结构都不够人性化,需要改进。”

也许Inger从人本身的居住感受出发、从人的审美的角度去投资房产正好印证了某种规律性的东西,Inger也因此从中获得了收益。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一家公司的股票,如果这家公司质地优良、业绩良好,尽管暂时行情不好,但最后总能胜出。一句话,好的东西总是有市场的。因此那些过于关注房产价格涨跌趋势的炒房客们是否可以暂时跳出所谓的房产投资技巧,尝试着用一种轻松的心态、用一种观赏艺术品的心态去投资房产,说不定反而能取得更好的投资效果。

艺术品收藏投资分析 篇4

刚刚过去的2015 年对于国内艺术品市场而言, 既有激情欢歌, 也有黯然悲调。比如2015年春天, 潘天寿的《鹰石山花图》在中国嘉德以2.79 亿元成交, 着实提振了艺术品市场的士气, 各大“夜场”人声鼎沸, 但同时, 很多中小艺术品拍卖公司难以为继, 或歇业或转行。市场萎缩了吗?大多数业内人士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观察2015 年美国艺术品市场, 无论是行情还是作品价格均屡创新高, 而在中国艺术品市场调整的同时, 中国藏家并未“蛰伏”, 他们屡屡走出国门, 在海外市场高调举牌。

国内艺术品市场迫切需要转型、创新, 这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 但如何转型, 在哪些方面创新才是问题的关键。在第六届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上, 来自国内的一线拍卖公司、画廊代表, 艺术界领军人物及资深藏家等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调整下的2015:艺术品消费的力量正在显现

1 月17 日的北京在新年首场雪后经历了入冬以来的气温新低, 虽冷却无霾, 这似乎映照了当前的中国艺术品市场。“2015年对中国艺术品市场而言, 不仅是一个调整年, 甚至可以称为‘熔断年’。”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勇之所以这样说, 是因为在他看来, 2015 年, 国内艺术品市场遭遇了断崖式的调整——从画家来看, 很多年轻画家以往手里有很多订单, 但进入2016 年, 他们手里几乎没有订单;从画廊来看, 很多画廊陆续休业、停业;从拍卖市场来看, 2015 年大部分中小拍卖公司只是象征性地拍一场, 甚至干脆一年都没有举槌。“这种‘熔断’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并非坏事。”刘尚勇认为。

“危机也是转机, 市场越冷静, 反而会让真正希望做收藏的朋友回笼。”羲之堂总经理陈筱君认为, 精品掌握了目前市场的话语权和亮点, 要关注价值, 研究变化, 挖掘中国艺术的特性, 市场才能发展得更好。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则从危机中看到了一股新力量的显现。“艺术品消费、艺术品收藏和艺术品投资或将成为未来5 年的三驾马车, 而在后两者总体处于低迷的状态下,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 艺术品消费或许会支撑中国艺术品市场未来的转型和结构, 改变过去以收藏市场或投资市场为主要属性的状况。”赵力认为, 这种改变会使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一个具有广泛参与度的大众化市场, 博览会的交易、画廊的交易会成为未来市场增长的力量, 并且进一步扩张成为市场交易份额的显性表现。

这一推断在大学生艺术博览会创始人李亦非给出的数据中得到了印证。4 年前, 李亦非针对城市中产阶级的艺术品消费在广州创办了首届大学生艺术博览会, 2012 年, 首届艺博会个人买家占总成交额的30%, 2015 年, 这一比例已上升至50%, 成交均价则从8000 元上涨到1.4 万元。“这是目前国内中产家庭能接受的一个价格。现在大艺博有一半是散客, 自己来看自己来买。”李亦非透露, 这一项目最初是半公益性的, 而从去年开始, 做博览会的公司已经盈利。“艺术品是特别的商品, 中产阶级是推动艺术品消费的新力量, 拍卖、博览会将成为推动城市中产阶级参与艺术品消费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放眼2016:市场需从多方面调整与转型

在艺术品收藏和投资市场处于低谷期的同时, 画廊、艺博会或将面对日趋蓬勃的消费市场, 这无疑带来了新的机遇, 但同时也将倒逼行业做出更多创新。在赵力看来, 由于长期针对收藏或投资的市场环境, 以及局限于个体小规模经营的艺术策略, 画廊和艺术博览会的行为和观念亟待彻底改变, 模式亟待多元化创新。他认为,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格局下, 画廊的新发展方向有两个——或是连锁性的主题画廊, 或是单体的“巨无霸”, 而其经营内容将日趋当代化。“此外, 艺术和商业结合的项目也将成为未来几年的趋势, 这反映市场从各个角度与产业结合, 各种各样的点在形成, 这种有效的结合才能真正推动整个市场未来的发展。”赵力说。

新常态下, 艺术品拍卖行业同样需要转型和创新, 对于转型和创新的方向, 业界的看法不尽相同。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赵旭看来, 2016 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要把握三个方向:开发新买方、新平台, 找到新的艺术品来源;发展艺术品金融, 希望专业的行业领头羊来支持, 给市场提供流动资金;发展艺术品电商, 非标准商品电商空间无限。

苏富比亚洲资深顾问温桂华则认为, 2016 年艺术品市场可能会出现分化, 高值的小众收藏与中产审美消费, 以及投资保值将给更多拍卖公司和画廊一个定位的机会。“如果定位准确, 未来将平稳发展, 反之2016 年将充满风险。同时, ‘互联网+’在2016 年会有更多的拓展空间, 传统与‘互联网+’结合将冲破传统的购藏体验, 使市场更先进、更精彩。”温桂华表示。

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学军十分看重一些指标性的变化。“比如王健林、王中军、刘益谦他们去买毕加索、莫迪里阿尼, 这是非常重要的标志, 对国内的业者是非常重要的提醒。我们的供给出现了问题, 我们的品种是如此的单一, 我们的模式是如此单薄, 所以, 这方面我们就需要做出调整。”

“互联网+”时代:艺术品金融当量力而行

不久前, 北京拍卖协会的成员单位围坐讨论如何解决互联网带来的冲击, 身为北京拍卖协会会长的甘学军认为, 艺术品拍卖行业发展到现在仍未完全摆脱单一模式、单一品种, 应该把互联网的冲击当成一个机遇。“中国艺术品拍卖发展20 多年来, 不管是‘千元时代’, 还是‘亿元时代’, 总体统计下来90% 以上的拍品成交价在50 万元以下的, 平均价位是3 万元左右, 这个价位对于现在的网上交易来说完全不成问题, 相信未来技术革命也将解决艺术体验的问题, 而且不会太远。”

“互联网+”为艺术品市场带来的影响更多体现在艺术品金融上。艺典中国CEO邱童认为, 艺术品金融的关键在于数据。“目前可以确定的是, 互联网将给艺术品金融带来很大的突破, 因为只有借助互联网, 才可以最大化地拿到数据。”北京保利是国内最早开展艺术品金融的企业之一, 保利文化艺术融资租赁公司负责人郭建巍认为, 保利拍卖近10 年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采用了“金融杠杆”——为买家融资, 解决买家参与高价艺术品竞购的资金流动性;为藏家提供预先资金, 方便前期征集;为藏家做艺术品抵押, 解决艺术品长期占用资金问题。

参观唐祥元根雕艺术收藏展 篇5

参观唐祥元根雕艺术收藏展正文:

今天,妈妈带着我去了常熟博物馆,让我领略到了艺术的魅力。

一进博物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卧在大门口的两只大狮子。一只张开了血盆大口,凶神恶煞似的;另一只则温柔可亲,笑眯眯的,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们径直来到展厅,看见了许许多多的根艺品。这些根艺品都是唐祥元伯伯收集的。展厅门口的“海底世界”赫然跳入我的眼帘,它可是用产于武公山的木榴雕刻而成的。千变万化的海底世界令人心旷人怡,那万紫千红的珊瑚和那神情悠闲的金昌鱼动静相宜,丰富的海底世界,在艺术家的精心耕耘下沥沥展现在我的.面前。

在“海底世界”左侧,一位悠闲垂钓的老者把我的视线吸引了过去,不用说他就是《封神榜》里的那位足智多谋的姜太公了!他正悠闲地坐在河边垂钓。看着他那坦然自如的神情,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句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展出最多的根雕品要数套椅了,下面我就说说“香樟木套椅系列”吧!这组套椅系列是由产于九万大山的一级黄香樟木雕刻而成,是根艺组件的一个整体,融观赏和使用价值于一体。我情不自禁地坐上了沙发,感觉好像是被拥进了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觉得心旷人怡。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茶几的两端。茶几的一端铺有一张大荷叶,坐着两个穿着肚兜笑容可掬的胖娃娃,一个娃娃两手捧着莲蓬,另一个娃娃右手扶着扛在肩上的大莲蓬,左手却牵拉着一串铜钱。茶几的另一端活跃着一条正在滔滔海浪里跳跃的大鲤鱼。

唐伯伯收藏的根艺作品还有许多,有“万花聚瘿”、“冰峰”、“海浪”、“牡丹仙子”等。每一件都令我赞布绝口。

艺术品投资莫和收藏相混淆 篇6

近一段时间以来,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艺术品投来关注的目光。的确,近年来许多老百姓日渐富裕,更多的个人与企业开始关注并参与艺术品投资。“乱世黄金,盛世古玩。”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从中国人到外国人,从社会名流到寻常百姓,从文化人士到地产商,“艺术品”已成为重要的投资方向。但与此同时也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人们常把艺术品投资和收藏混淆起来,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而从投资理财的角度来说,艺术品投资就应该走出收藏的误区。

总体来看,艺术品投资与收藏的确有相同之处,艺术品投资多数不是短期行为,投资者一般会中长期持有艺术品,常表现为收藏的形式。有时投资者和收藏者之间还会相互转化,尤其是早期艺术品收藏者,藏品无意间在艺术品市场中获利,在此激励下,使之转向有意识的艺术品投资,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投资者被迫成了收藏者”的情况发生。所以,艺术品投资与收藏之间差别还是很大的,艺术品投资和其他投资项目一样,投资者是以回报逐利作为主要目标,投资时必须考虑艺术品的升值潜在可能性、流通性、税收等问题。收藏艺术品则以喜好、怡情为主要原因,有时甚至把收藏提高到“要收藏,先修身”的程度,当然收藏也可能会有经济回报,但未必是初衷。具体表现为:投资者与收藏者在交易艺术品时,在交易的品种、投入、途径上都有不同特征。

投资种类区别不小

“你是一个交易者,不管交易的是什么东西。”艺术品投资者首先是目的明确的交易者,必须要研究艺术品的“商品特性”、“受众”、“流通性”等营销问题。主流的艺术品种比较适合投资,如中国画、油画、书法、瓷器等。从艺术品种的“商品特性”来说,参与主流艺术品创作的艺术家人数众多,艺术品产量就大,由于艺术品有非常高的沉淀率,稀缺性固然重要,但任何市场都是要有一定数量商品支撑的,满足投资者交易需求更为要紧,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市场参与者,并不断吸引新的艺术品投资者加入。主流的艺术品种一般发展得比较成熟,各水平层次的作品均有,技法、风格与题材亦多样,作品的“受众”面广。相当多的主流艺术品种群众性基础很好,几乎没入不知道郑板桥的兰竹、吴昌硕的桃、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主流艺术品种“流通性”较好,购人比较容易,将来亦容易转让,如拍卖行征集这些主流拍品很频繁,还常举办某类艺术品单项拍卖专场。

如果投资非主流的艺术品种,并非没有投资回报,有时回报甚至会超过主流艺术品种,但不可预知的市场因素太多。非主流艺术品“盘子”小,价格很容易被人为操控,投资新手尤难把握。而且参与者较少,“流通性”亦差,即便是大拍卖行,一年亦未必会办一次与之相关的拍卖会。

收藏者交易的艺术品几乎可以涉及所有的品种,内容极为繁杂,如竹木牙:角、印章、鼻烟壶、珐琅器、古琴、刺绣、文房四宝、邮币卡、宣传画、连环画、烟壳等。其中,不少收藏品种甚至很难分清是艺术品还是日用品或是其他 如连环画收藏,有人认为赵宏本、贺友直、王叔晖、程十发等名家绘制的连环画就是艺术品,亦有人认为连环画并非原作,只是印刷品而已,邮币卡收藏也有同样情况。好在艺术品的概念本不清晰,收藏者自己喜欢就行。

成本计算有重有轻

艺术品投资者和收藏者在投入的成本上,都有“经济成本”和“精力成本”。艺术品投资者要尊崇“大经济成本,小精力成本”的原则。艺术品收藏者在投入成本上几乎没有什么原则,特别在“精力成本”方面。

投资者交易的艺术品单价不可能很低,原因特别简单:一、投资者不会为一件单价很低的艺术品大费周章,投资是资本的运作,低价艺术品即使收益率很高,获得的收益绝对数还是较小,艺术品投资者经济上多数比较宽裕,要是“精力成本”投入太高,那就实在不划算。尤其是一些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对艺术品投资亦极为热衷,提高企业文化形象固然算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是艺术品购买后可以纳入企业生产成本,使企业少交所得税,并且艺术品作为“经营工具设备”,每年还可以折旧,最终使之消耗为零资产,但艺术品价值却依旧,甚至还会有意外收获,出于这种目的,更不可能投资低价位艺术品。二、值得投资的艺术品通常价格不会很低,“真、精、稀奇”的艺术品从来不便宜,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基本谈不上艺术市场的时候,有名头的画家的一幅作品价格亦要一个普通劳动者月工资的二至三倍,甚至更多。

收藏者交易的艺术品价位总体偏低。据2005下半年至2006上半年艺术品市场最火爆这一年间,内地艺术品拍卖年成交额约200亿元,艺术品收藏者与投资者约7000万人。虽然200亿元不包含其他渠道的成交额,但从200亿元资金和7000万人这两个数字推算,大致可以得出的结论是:7000万人中绝大部分人是收藏者。如果扣除艺术品投资者的那部分,收藏者年人均投入艺术品市场的资金少得可怜。

交易途径各有侧重

艺术品投资者交易艺术品的途径,一般以拍卖行为主,专业级画廊为辅,其他途径很少。投资者交易艺术品的主要场所也几乎没有低价位艺术品出售,稍有规模的拍卖行是不太会愿意接收几百元甚至几十元的拍品,单价低佣金就低,拍卖行效益就无法保证,同样拍卖一件拍品,拍卖行当然愿意选择单价高的。专业级画廊亦正在树立自己的形象,与销售大众化价位艺术品的画店有所不同,市场定位使之经营的艺术品价格必然不菲。正好符合“大经济成本,小精力成本”的原则。

艺术品市场愈热,艺术品卖家就愈愿意把高价位、中价位艺术品送到拍卖行。尤其是高价位艺术品,拍卖会能把这类艺术品的稀缺性尽可能发挥出来,拍得一个相对有利于对卖家的价格。即便是艺术品拍卖从2007年5月1日正式开始由拍卖行先代征收个人所得税,多数卖家还是会选择拍卖行交易。今年艺术品市场总体较平稳,但嘉德、保利、荣宝、匡时和诚轩这五大北京的拍卖公司的春拍,居然有18亿元的总成交额,而去年这5家拍卖公司春拍的总成交额为14亿元。其实,专业级画廊亦是不错的选择,画廊会对艺术家进行筛选,积极寻找“潜力股”作为经营对象,对于艺术品投资者来说,大部分投资者对艺术品并不内行,自己去发掘实在太难了。加之现在赝品的制作越来越呈现专业化、批量化倾向,要让艺术品投资者都成为鉴定专家显然不可能,拍卖行和专业级画廊虽然亦有种种不规范行为,但买到赝品的概率相对其他交易场所还是要小,通过它们买入或卖出相对比较稳妥。而且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目前准备向商务部提出申请,由国家标准委立项制定拍卖行业的管理标准,来规范行业行为。

收藏者涉及的艺术品种类太多,“淘宝”的地方自然就不局限于拍卖行、画廊等处了,从路边地摊到古玩市场的小铺子,以及藏友间互通有无,甚至通过网络都是获得藏品的途径。收藏者在获得艺术品时更多感受到的是“淘宝”的乐趣。收藏者“经济成本”投入相对较少,经济回报考虑亦相对较少,在艺术品“真赝”问题上也就比较豁达。

艺术品收藏投资分析 篇7

唐山市恒瑞瓷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科研、开发为一体的技术含量较高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公司的主导产品为高档骨质瓷和瓷用匣钵,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专业陶瓷生产企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高新技术的开发,努力创造品质超群、卓尔不凡的产品。恒瑞骨质瓷具有薄如纸、声如磬、白如玉的特点。

恒瑞瓷业注重技术创新和多种经营模式,2009年公司成立了“陶瓷艺术创作基地”,聘请了陶瓷工艺美术师在此长期创作,还定期邀请著名书画大师进行陶瓷艺术创作,恒瑞艺术瓷的特点在于,所有烧制成功的艺术瓷均为釉下彩,这一创新的工艺填补了唐山只有釉上彩的空白。其艺术作品画面颜色饱满,水墨淋漓,彩墨交融,图案无论人物、山水、花鸟都活灵活现,使陶瓷精美的造型设计与绘画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不仅有很强的欣赏价值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欢迎陶瓷收藏家和艺术收藏家以及书画家朋友来公司洽谈合作。

收藏热线:13931590208 13933360097

艺术品收藏投资分析 篇8

唐山市恒瑞瓷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科研、开发为一体的技术含量较高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公司的主导产品为高档骨质瓷和瓷用匣钵,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专业陶瓷生产企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高新技术的开发,努力创造品质超群、卓尔不凡的产品。恒瑞骨质瓷具有薄如纸、声如磬、白如玉的特点。

恒瑞瓷业注重技术创新和多种经营模式,2009年公司成立了“陶瓷艺术创作基地”,聘请了陶瓷工艺美术师在此长期创作,还定期邀请著名书画大师进行陶瓷艺术创作,恒瑞艺术瓷的特点在于,所有烧制成功的艺术瓷均为釉下彩,这一创新的工艺填补了唐山只有釉上彩的空白。其艺术作品画面颜色饱满,水墨淋漓,彩墨交融,图案无论人物、山水、花鸟都活灵活现,使陶瓷精美的造型设计与绘画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不仅有很强的欣赏价值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欢迎陶瓷收藏家和艺术收藏家以及书画家朋友来公司洽谈合作。

收藏热线:13931590208 13933360097

红木艺术品的收藏探究 篇9

如何选择到自己心怡的艺术品, 首先应了解红木艺术品的材质, 材料是构成红木艺术品价值的元素之一, 红木材料以酸技术为主, 俗称“老红木”, 从广义上讲有小叶紫檀、黄花梨、红酸技、花梨木、鸡翅木、乌木等, 黄花梨又分越南黄花梨和海南黄花梨, 以海南黄花梨最受人们的喜爱, 其升值的空间最大, 其次是越南黄花梨、小叶紫檀、红酸枝等。同时还要看红木艺术品的做工, 所谓做工即是红木艺术品的品像、艺术性, 了解红木艺术品的制作方法, 对于收藏到心怡的红木制品非常重要, 下面简要的谈一下红木艺术品的取材和设计制作。

红木艺术品的制作方法因材而意,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雕刻的难度也不一样, 其核心就是巧妙的构思, 形象的思维、深厚的雕刻功底。

谈到木雕的取材与设计, 首先要从2000多年前中国第一部有关设计的理论著作《考工记》谈起, 其设计思想包含有注重内在的统一、顺应大局、与自然相融合。文中讲到:“天有时, 地有气, 材有美, 工有巧, 合此四者, 然可以为良.”。所谓“天有时”就是天有季节、气候、时令的变化, 设计时要顺应天气的变化, 这是在家具的设计中尤为重要的。“地有气”指地理条件, 设计不能违背大自然的规律, 地域的差异会影响到木雕作品的成败。“材有美”是指木雕作品的取材, 材料是工艺美术文化的载体, 通过这个载体来传达作者的设计理念。“工有巧”是指人的创造能力, 一个好的木雕作品与巧妙的构思是分不开的, 只有投身于自然, 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把“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运用到木雕实践中, 才能做出优秀的作品。

早在古代, 劳动人民就把工艺品的审美与实用相结合, 如仰韶文化中的半坡彩陶———尖底瓶, 又如西汉的宫灯、酒器、食器等, 木雕作品也要“以人为本”。不但具有观赏性, 给人以美的享受, 还要注意其实用性。在木雕作品中, 有许多在实用性的前提下设计的工艺品, 例如竹丝番莲园多宝格, 集多种雕刻技术于一身, 设计巧妙, 让人赏心悦目, 同时又可存放各种精美的玉器、首饰等, 极具实用性。最为常见的莫过于文房用品, 如笔筒、笔架、臂搁等, 既有审美性, 也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 总之红木工艺品的制作需要审美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现代人的审美观点与时俱进, 既看重红木的品种, 也讲究做工的细腻, 手感, 更有自己对红木艺术品的审美观点, 所以在设计制作红木工艺品时, 首选名贵红木, 以小叶紫檀和黄花梨为主, 同时还要融入现代人的审美意识。一件红木艺术品可以将事物刻画的很细致逼真, 也可以抽象的刻画, 表达意境、似是而非、形象思维, 但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思想。这是一件作品的魂, 让人们在你的作品中去回味, 感悟、去思索。2009年本人制作了一件红木艺术品, 紫檀木雕“恋”, 在这里首先讲讲此件作品的材料, 这是一根很特殊的材料, 其特殊在于它是一堆废料中取来的, 品种是正宗的印度小叶紫檀, 由于大自然的风砍雨蚀, 致其干枯, 伤痕累累, 一眼看到时就有一种莫名的冲动, 一心想留住它, 由于是废料, 廉价取回后在一个很小可以动刀的地方, 细腻的刻画了一对松鼠, 几许松针, 大面积的则是大自然留下的痕迹。松鼠相知相恋, 可大自然留给其赖以生存的空间甚是可怜, 这对松鼠恋的是从前的小溪流水, 万壑摇苍烟的景象, 是对人们环保意识的呼唤, 呐喊, 是对大自然原生态的眷恋之情。此件作品在2010年中国旅游局举办的旅游工艺品大赛中获得金奖, 2012年江苏省义博杯银奖, 2014年获“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更重要的是我留住了这棵饱经沧桑的紫檀木材, 留下了我看到它时油然而生的情感。

历史上红木艺术品雕刻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手工艺, 制作者要熟练掌握传统的木雕技法, 选用好的红木材料, 因材施意, 综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 精雕细琢, 使其成为具有传承性的红木工艺品。因此, 人们在选择时应了解红木工艺品的材质、做工和所蕴藏的文化底蕴, 作者的审美情绪, 这样才能选择到有思想、有内容、具有升值空间的红木艺术品。

2 红木工艺品的保养

红木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件好的工艺品既是雕刻者精湛技术的体现, 又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 对于收藏者来说, 收藏自己喜爱的工艺品, 既能装饰自己的生活环境, 又能陶冶情操, 使生活多姿多彩。那又如何才能使红木工艺品保持永恒的光彩, 保值增值。其一, 保持均衡的干湿度, 忌过湿或过干。在过湿的环境下, 红木工艺品会局部长毛, 形成斑点。太过干燥, 红木工艺品就会出现开裂的现象。如空气湿度大, 可将红木工艺品置于密封度高的包装盒内, 在干燥的天气里, 可装若干瓶水放置在接近红木工艺品的地方, 这样可以保持空气中的干湿度, 减少红木工艺品的开裂程度, 切忌将工艺品置于有明火的地方以及阳光直接照射到的地方, 如窗口等。红木工艺品上如有灰尘可用干布擦去, 切忌用湿布, 可用纯棉布打蜡, 以保持木质。其二, 不同的红木材料有着不同的保养方式, 应区别对待。比如小叶紫檀就有别于黄花梨的保养方式, 小叶紫檀工艺品切忌上油, 可少量打蜡, 最好的方法就是平日把玩, 通过手与工艺品接触摩擦, 时间长了会有琥珀的感觉。不要人为的去制造包浆, 包浆是随着年代的久远自然形成的。同时小叶紫檀要远离酒精, 因为酒精能吸收掉小叶紫檀中的油脂。而黄花梨工艺品可用核桃油或橄榄油来擦拭保养, 如果不小心沾上水, 可用干毛巾擦掉, 不能用湿布擦, 更不能用碱水、酒精等, 不然会损坏花梨木的纤维。

人们在自己收藏的红木工艺品中, 难免有由于年代的久远而裂开残缺的部分, 这里就有一个如何修补的问题, 在通常情况下, 要找到与此件收藏品相同的红木品种, 以及年代相对差不多的木质的红木进行修补, 尽量保持原有的艺术味道。如果仅是开裂, 细小的裂缝可以置之不理, 如果裂缝偏大, 就要用同样材质的红木材料来修补, 这样可复原如初。切弃用木粉和502胶水来修补, 既不美观, 又不牢靠, 时间长了会掉下来的, 这是我从事红木雕刻三十年来的体会。总之, 修补红木收藏品要严谨, 既要美观, 又要对历史负责。

综上所述, 一件好的红木工艺品选材要得当, 以稀缺、明贵为宜, 还要着重于红木工艺品自身所蕴藏的文件价值。红木工艺品随着年代的久远, 更显得深沉典雅、古朴端庄, 我们要善于保养, 让红木工艺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留下历史、留住文化, 得到永久的收藏。

参考文献

艺术品收藏的谋与略 篇10

艺术品收藏也可以是一种投资。如果你确实为历史做过点事, 比如曾妥善选择保管过优秀的文化财产, 社会对你作出一定的经济回报, 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然而, 无论是爱好亦或投资, 这里也牵涉一个谋与略的问题, 亦即所谓“战略战术”的问题。它也像一个棋局, 当你买下、入藏第一件艺术品的时候, 第一枚棋子即已在盘中落定了, 其后的每一步态, 似乎都由一个大的逻辑关系所掌控;但每一步骤的变化, 又往往会绎生出变幻的结果。因为, 你是一个定数, 而对手却是一个变数;亦或反之。孙子说, 不做无准备的事, 不打无胜算的仗。作为同好, 我大约有三十多年的经历, 从非职业, 到半职业, 直到职业化的经验。此斗胆献丑, 也请同好诸君不吝指教。

很早听前辈说, 做古玩收藏投资这一行的, 往往会拜吕不韦为先师圣人。我后来才明白, 这是因为, 除去有史共睹的吕氏行为之外, 大概是因为他说出了一句不朽名言:奇货可居。它, 也可以说是一切商业活动中的一张胜券。常读历史的一定也听过这个故事, 说的是一个乡间小药师, 他研制出一种价廉物美的冬季防冻防裂膏, 被一位独具谋略的兵家看中而买断。这兵家因为有了这张有利之牌, 选择在冬季发动战争而取得了胜利。这也是商业活动中一种以小搏大的实践精神。所以说, 从一开局就不能落入一个导致错误的逻辑起点。

艺术品及其收藏投资, 这本身是一个颇为复杂的话题。在行为实践中, 就更需要有一个清醒、明确而简要的条理, 常记于心, 指导实践。当然, 一切的理论与实践, 它们既是一种共生关系, 又是一对不断互动变化的模型, 需要实时做出具体的调整。

下面, 我只是以个人的判断, 做出一些题要性的梳理。

一、自我的定位与判断

这个话题又可分几个层面来讨论, 这个自我当然是指当事人本身。这个自我, 首先要对自身有一种文化程度与文化倾向的判断, 一种反省的能力;否则, 至多只能算是个不入流的“好事者”。如果你只是一个“望教者”, 即所谓大众爱好者, 而不是受过洗的“教徒”, 就不要试图快速地去接触那些有高深文化内涵的艺术品类, 因为你还未能真正理会、把握它们。若硬要去做, 至多也只是落在一个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的层面。此应该回避。

其次, 这个自我要对自身的经济能力有一个冷静的判断, 这不仅是对经济现状, 还包括对经济预期的判断, 以及对行为可能失利的承当、补救能力的判断。记不清是十几年前, 有一位瑞典女实业家从伦敦拍场重金捧走了一只乾隆大花瓶, 到家没几时就被破产了, 鸡飞蛋打。如何合理, 控制好时机、节奏才是至关重要的。

其三, 对自我周边“软环境”的判断。这对任何一位单个的收藏者来说都很重要, 却大多被人忽略了。虽说收藏是一个很私人的行为, 但在现实生活中, 所有的收藏爱好者都各有其“圈子”, 即与人密切交流探讨的圈子, 因为收藏从来就是不断交流中的, 此所谓近朱者赤。此圈内人的文化水准、经济能力, 也会直接影响你的行为与判断。也是说, 如果身边一个“二半调子”的同好者总是影响你, 那你的收藏轨迹基本也会呈现出“二半调子”的趋势特征。尤其在两难的境况下, 你的性格和认知中是否有自立自主的元素。曾听老人说故事:一个赌石高手力排众异, 重金买下一块翡翠原石大料, 将之横腰一刀切开一看, 里面水、绿全无, 是一块僵尸料。当晚就跳楼了。他缺少耐心与自信。多年后他的子孙拣起那两块被抛在墙角的“废料”, 又从中竖腰一刀, 打开一看, 两边竟全是玻璃种的绿头。发大财了。

其四, 诉求的判断。购买与收藏任何一件艺术品, 必须有其明确的理由;而不是盲目与冲动。虽然, 有人往往以一个“我喜欢”来搪塞自己行为的冲动与轻率, 要清楚记得, 一个轻率行为往往令你付出沉痛的代价, 经济的、精神的。在确定入藏一件作品之前, 应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 即对自己的这一可能的行为作出反问:的确是自己真心喜欢的 (而非人云亦云) 吗?的确是有长期收藏价值的吗?是否真是一个不能错失的机会?花同等的价钱能买到更满意的作品吗?的确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如果答案大多是否定的, 那么, 这一行为就该放弃了, 无论有多大“短浅”的诱惑也不为心动。所谓明确的理由, 即你对收藏的构思及对细节的预约。此假设你对海派书画情有独衷, 那么, 在你的计划中就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与安排。

有了对以上四点 (文化的、经济的、环境的、诉求的) 基本定位与判断, 才具备进一步往下走的资格。

二、艺术品形态的定位与判断

这个话题也可分几个层面来讨论。艺术品, 它是个笼统的概念。以时态而言, 可分古代的与现代的;以境域而言, 可分中国的与外国的;以门类而言, 可分绘画的、雕刻的、铸烧的, 等等。此所有的划分, 当然都可以更为仔细深入。但有一点当事人必须清楚, 无论它们是哪一门类的艺术品, 大概都可以归纳在如下两个特征里:一种是精神性强, 个性特征重的;另种是物质性特征强, 共性特征重的。比如, 书法、绘画作品就属于前者;更多的是需要从形、神、意的抽象观念角度去欣赏阅读鉴別它们;它们即便是同一艺术家的作品, 也可能会因为创作年龄、创作心态的不同而呈现岀较大的差异性特点。而要能真正做好这一点, 又需要更多的“课外”学问作为支撑, 历史的、文学的、哲学的, 甚至政治的, 因为任何一位书画作者, 都会有各自不同的人生经验、创作技巧与世界观风貌。它更是强调收藏爱好者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所以, 根据我自己的观察、分析判断, 社会上追寻、捧场的书画收藏品, 大多集中在“悦眼”的层面上, 也是一个比较浅的层面。这是指那种由作品带来的简单而直接的视觉的、感观的愉悦, 这是一种比较容易达成的效果, 也更适合于一个大比例的收藏圏;而另种一个比较深的层面, 是“悦心”的层面, 它不仅会给爱好者带来感观的积极作用, 更会给你带来更多、更深的人文精神上的享受与观照, 引起你内心的深刻共鸣。我往往称这一类型的作品为“历史时代的心灵窗口”, 你只要稍稍用心一下所谓“元四家”或“四僧画家”这类经典概念, 就会明白所揭示的含义。

精神性强的一类, 特点往往在于其复杂、多变、偶然。再如绘画, 一个画家一生的创作及其数量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 分期漫长而技法与风格多有变数, 精神因素在其中占主导性作用。而此类作品的阅读, 更强调一个精神的互动性, 即既要猜摸创作者的本意, 又要有一种主动性对作品作出诠释。

而另种物质性特征强, 共性特征重的, 比如陶瓷和玉器作品, 其特点在于明确、稳定、普遍。它们更多是取决于一个时代在物质与技术状况方面的因素。就比如, 来自西域的苏麻离青花料不可能岀现在宋代瓷器上;原始的良渚玉器不可能取用和田玉料, 这是历史过程中的不变的物质性特征。以历史实践来说, 艺术器物的制作, 大多由匠人来完成, 因而这就决定了器物之“艺”更多在于“技艺”, 而非“心艺”;而技艺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特征是远胜于心艺的。一个年代时期, 一个物品类别, 其可把握的物质性特征, 与一个艺术家的书画作品相比, 客观地讲, 前者更明确, 更易于判断。我的意思是, 洪武、永乐、宣德的瓷釉与康熙、雍正、乾隆的瓷釉, 虽各有其本色, 但它们的物质与物相的可识别性, 远远高于其同代书画家的作品。此类作品的阅读, 更强调一个物质的被动性, 即作品本身是稳定的“规格品”, 你只要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即可阅读了。就我本人所了解熟悉的成功从事收藏与鉴赏的人士而言, 他们大多是精攻一块领域, 而不轻易跨门类涉足的。因为, 艺术品形态的特征往往与某一收藏家的心态特征存在默契, 看顺眼的事物会愈看愈顺眼, 得手应心。所以, 我强调的是, 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应先行明确自己的习惯性优势, 以自己所占据的强势姿态去进行判断、选择与收藏;而不是轻易地改弦易辙, 一山恨不另山高。更直白说, 就是要在重物质性与重精神性中, 选一倾向重点。

从另种角度与层面讲, 艺术品又可分传世与出土两大类别。前者品类复杂, 书画多以世传为主;后者多以器物为主。在这个话题里需要强调的是, 传世作品之真伪的争议性大于后者;而出土作品的法律性风险大于前者。出土作品集中在古代, 而古代作品的鉴别, 大多是以被所谓科学挖掘出的、存在于各大博物馆的器物为参照标准的, 故有意收藏出土作品, 就必须有一个深入熟悉了解博物馆展品的经验过程。

再一个话题是, 我们也需要了解外国一些发达国家的收藏历史与经验。以近现代史为例, 当一个国家经济实力足以支撑其扩张力时, 海外的艺术品也将成为其收集目标对象。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 日本经济进入快运行轨道, 而刚刚进入九十年代, 它已开始从对中国的历史性略夺而跻身世界艺术品收藏的行列;而世界艺术, 艺术品收藏, 在某种意义上讲, 永远是强者文化的象征。在目前世界艺术收藏市场活跃的, 来自中国的身影还不显著, 它需要从事者具有更远大、更活跃的野心。海外艺术品的不断渗透, 文化心理与视觉习惯的改变, 也势必改变中国收藏家、投资家们的视野与惯性。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随着我们新一代人的成长, 他们的知识结构的根本性变化, 消费趣味的变化也势在必行, 艺术品市场的份额也必将倾向他们。所以, 研究判断下一代人的行为特征, 也是未来大数据链接中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今天的人们更应该做未雨绸缪的事。

三、艺术品价值的定位与判断

寻找发现艺术的价值, 给艺术品定价, 大概是最核心的问题。所谓价值, 即是价钱的数值概念;在商品的时代社会, 所谓无价之宝是不存在的;是宝就有价, 除非它没有价值, 不值钱;不值钱又怎会是宝呢。价格在衡定我们社会的动态。然而, 不可否认的是, 艺术商品的特殊性是存在的。其特点之一就是, 很多艺术作品的创造并非为商品而产生的, 当它被成为商品后, 它的种种独一无二的特性, 无法以普通商品的模式来规范。尽管它也遵从一般性商品的商业规则, 但此规则往往因艺术的特殊性而受到变异, 即以曾经让世人看不懂的达利的作品《尿斗》为例, 达利所做出的, 大概就只是在一个拣来或买来的普通陶瓷尿斗上签上大名而已, 却成了很值钱的艺术品。世界疯了吗, 当然没有。

司马迁给我们讲过一个屠夫的故事:那时有一个杀猪的王屠夫, 竟拿出全部的积蓄去给自己捐回了一个铜铸的瓦钮印章 (汉代低等级官员所用) , 配上绶带整日佩戴在身。在你我眼里, 也许它只是个蹩脚的艺术品, 甚至都算不上, 但它所包含的特定社会语意是深刻而“值钱”的。艺术的象征或隐喻意义本身, 大概也是可以用钱来计议的。更深的问题是, 世界除了日常必须的物品而外, 又有多少什物的价格不是因其“象征”而在作祟呢。

有一点是人类共通而不可否认的:艺术品的价值只在其具有共同认知的人群范围内产生共鸣, 产生价值判断与价格认同。这就是说, 并不是每件艺术品在任何时期、任何地方都能得到认同。就像英国的弗朗西斯·培根, 其上世纪六十年代创作的人形 (表现主义) 画像《弗洛依德肖像》, 去年在纽约拍出了1.4亿多美元的国际天价, 其价值的认同会发生在东方, 尤其会发生在中国吗?我想, 铁定不会!那种“破玩意儿”弃在古董市场大概没人去拣。艺术品, 只在特定时期对特殊人群发生迷惑力。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对于艺术品投资人而言, 寻求艺术品价值的过程, 不也就是寻找并认同艺术品购买人的品味、口味吗。只有找到了这种人, 你才能判断艺术品的价格。我的意思是, 在中国也同样, 你必须对社会历史背景及其不同阶层的人先有判断, 才能判断与他们的品味相符的艺术价值。更直白地说, 如果你投资艺术品的预设针对人群是那些肚里没有墨水的土财主, 那只要瞄准那些花哨的“土品牌”艺术就对了。如果你能将自己矮化到他们一样的视平线, 那就更对了。对艺术投资而言, 更重要的是“找”人, “找”钱, 而不是找艺术;而你若一定要把那张《弗洛依德肖像》硬塞给他, 先问一声自己, 他是那个“料”吗?

《史记》里还说到过一件不太起眼的事:一位年轻书生跟他的好友说, 有两张画让我感到困惑, 一张是画的孔子圣人, 另张画的是动人美女, 理性要求我选择圣人, 感性鼓惑我选择恋人, 又该何去何从呢。同样, 所谓艺术价值的判断也是因人而异的。所以, 就此而言, 我想说:先看好你的买家, 艺术价值自然出现。在中国, 艺术收藏投资公式 (之一) :一些人看到的, 并非艺术本身, 而只是艺术的名份——一个幌子而已。在中国, 一个画家只需要将自己的某一所谓成功样式画上N次, 重复上一辈子, 竟然都会有市场。这才是我们判断和讨论艺术价值的真实语境。

所以说, 相对而言, 艺术价值的定位与判断, 既在于博物馆, 又在于市场的能动性。

鸡生鸡, 鱼生鱼。在我们一个久远的传统农业文明大国, 人们血脉里记忆的, 依旧是那一年几度的社火中, 丰收喜庆节日时的艺术享受。虽然, 戏还是那几折老戏, 人们已习惯于那戏中永远不变的程式套路, 仿佛, 那重复演示的一举手一投足才是美感的唯一来源, 仿佛, 只有那反复刻画的几支花几片叶才是画图里的唯一真神。这才是我们讨论艺术价值论的现实的语境。收藏与投资者不得不察也。

小结一下上述有些杂乱的讨论:艺术品价值的发现与确立, 并非是一代人一次性完成的, 历史的积淀是对某种既已形成的传统价值论所进行的反复确认, 只有经历过这种确认的价值才是长久的。艺术上的流行歌似的价值昙花, 其短命的绽放也会消耗殆尽于瞬间。人群, 即一定的认识观念持有者, 是某种价值形成的根本, 低劣的文化群也能营造出高调的艺术价格;高尚的文化群不一定能托举起高贵的艺术旗帜。艺术价值具有二重特征:它相对于当时, 绝对于历史, 现代中国艺术市场学来了十七世纪荷兰郁金香运作法, 往往把瞬间微弱的价值推向价格的极致, 在历史中确认价值, 在历史中发掘、预见未来的价值。

四、个人趣味的定位与判断

在艺术品收藏投资中, 个人趣味的形成也是充满偶然与必然的因子。一个人的文化艺术认知中, 必然性因素多为被动的, 是社会历史所赋予的, 就像经历过“文革”的人, 很容易明白这层含义;而其种种偶然性因素的出现与作用, 则多为主动的。在我的观察与理解中, 那些“文革”的过来人中, 一些人身上依旧保留有历史的残渣余孽, 思维与行为的习惯, 无不打上其烙印!由某种恶劣的文化思潮所激活的人类心灵深处的劣根性表现, 会在一段漫长的时间里挥之不去!当然, 这只是以例证来说明一个问题而已。

在一些场合, 我常常以这样的方式, 想向别人说明和强调这样的话题:把一百余年来的中国人在想象中分成六代人, 大约正好是晚清民国至今。我们完全可以简单回溯、体检一下生活在这一时段的这几代人, 他们所能接受到的教育和可能接触到的事物, 及对世界变化的可能反应;在文化的层面, 其中有洋务运动、五四运动、“文革”运动、改革开放、计算机时代、大数据时代。这里如果不强调去作这样的回顾, 你大概是不会去想的;而当你完成了这一反思, 你就会明白, 从"文革"至今的这三代人, 所可能具有的面貌、内心、德性、行为、爱好等等一切人文的特征与特性, 你无法脱离这样的时境与语境去猜度未来可能的一切。而需要切切记住的是:从“文革”至今, 也只刚刚不到四十年!四十年, 沧桑一瞬!想在一个瞬间去形成一个社会历史文化的大变身, 这可能吗?

艺术品收藏投资分析 篇11

近年来,我国的艺术品拍卖、民间收藏市场持续火爆,已成为继股票热、房地产热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毋庸置疑地昭示着: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正在迎来“黄金时代”。

权威部门统计,我国有组织的收藏爱好者队伍已达6800万人,若按“家家户户收藏”“自觉不自觉收藏”计,收藏者不下几亿之众。收藏的门类包罗万象,从古代的青铜器、陶瓷、玉器、书画、家具、钱币、服饰、匾额、文房四宝、古籍善本……,到现代的革命史料、钟表、根雕、书签、烟标、火花、老照片、结婚纪念……可谓应有尽有。

五彩斑斓的艺术品收藏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各地拍卖行在拍品的数量、质量和价位等方面连创佳绩。截至2004年年底,各大拍卖行的总成交额高达69亿元人民币。

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2004年,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总成交额不下100亿元,但仍有上千亿元的市场空间。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的“蛋糕”大得诱人。一个生机勃勃、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正在悄然形成。

中国收藏家协会闫振堂会长认为,当前收藏市场空前活跃,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们的文化、精神需求愈加广泛,加上人们手中有了收藏文物的活钱,使得关心和参与收藏的人越来越多。

早在几年前,就有专家预言,中国第四次收藏高潮即将来临。在我国数千年的收藏历史上,呈现出三次全国性的“收藏热”,分别为北宋末年、康熙年间、清末民初。这三次“收藏热”的共同特点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以收藏为乐;伪造的艺术品、工艺品花样翻新,并以假乱真;市场上古玩、书画交易频繁;研究成果不断问世,鉴赏水平较高。

眼下,艺术品收藏已不仅仅代表一种雅兴和品位,更成为一种投资手段。在股市持续低迷的今天,不少人将目光转向艺术品投资。一些名家书画因而被誉为“挂在墙上的股票”。统计资料显示,同样是年均投资回报率,金融证券为15%,房地产为21%,艺术品收藏则为30%左右。难怪有人说,“粮油是一分利,百货是十分利,珠宝是百分利,古玩是千分利”。

在2004年翰海春拍会上,当代国画大师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册》山水画册创造了6930万元的天价纪录,而一位南方的民营企业家则在中国嘉德春拍会上以1650万元买下吴昌硕的《花卉十二屏风》。大大小小的拍卖会,超过40%的参与竞买者都是各地的商贾,他们拥有的资金量占到60%以上。尽管对此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伴随着全民投资意识的普遍觉醒,一些机构、企业家以及部分富豪的大举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繁荣。

浅析陶瓷艺术品收藏与经济的关系 篇12

当今陶瓷的收藏不外乎三种:其一“古陶瓷”, 所谓古陶瓷, 历史学家都把“陶器”的发明作为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经历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至中华民国, 几千年的漫长发展, 这期间的陶瓷称之为古陶瓷;其二, 就是通过现代材质仿“真正的古陶瓷”称之为高仿瓷;其三, 就是现代名家陶瓷, 就是获得国家颁发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的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称之为“名人名作”。无论古瓷、高仿名家瓷, 还是和其它收藏一样, 社会经济的活跃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投资量稳定的情况下, 其中投资项目会给“陶瓷”收藏造成影响。当前房市面临宏观调控、股市崩盘、农产品投资遭到压制时, 在宏观经济衰退并不明显的前提下, 流动基金就要寻求新的去处。于是收藏方面成就了升值神话。

一、经济繁荣带动收藏的兴起

2005年7月18日,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在英国佳士得以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拍出, 成为亚洲艺术品中的天字第一号, 从而震撼了国内学术界艺术品收藏界和投资市场, 至今仍是研究和爱好中国瓷器者议论的热门话题。

据不完全统计, 从2005年──2010年陶瓷的收藏五年来长势很快, 特别是古瓷 (真品) 收藏队伍逐年扩大, 而收藏的价格也是一路上升。尽管价值不菲, 但是收藏队伍日益增长, 究其原因, 主要是“和谐社会”带动一部分人富了起来, 除了房子、车子、票子, 收藏在满足自己爱好的同时, 又可升值。所以它一定程度上既是经济繁荣的一个体现, 也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理财手段。

二、收藏是衡量经济的一个杠杆

稀少的精品是宝贝, 是有较高价值的艺术品, 是一种高档次的文化精神需求, 所以才会使人在能力许可的情况下, 愿意用其它财物去交换, 比如说元青花, 为何在2005年拍出二亿多的天价后, 才引发了巨大的收藏热潮, 所以说不用讳言, 收藏与藏品的显在或潜在的经济价值密切相关。

从古至今, 富贾、商人、文人、墨客都喜欢收藏, 而其主要是为得经济效益进入收藏领域的, 能赚钱才是最终目的, 藏品的真假或有无文化和欣赏价值本身并不重要。所以经济利益最大化并不是收藏的终极, 或最大的目的, 最多不过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或者是一种心理安慰。最理想的, 当然是莫过于既能以眼力和诚信赚钱, 又能享受收藏品所带来的欢乐。

经济的杠杆无时无刻不在其中体现, 一方面增加社会财富。它的另一面是撕破一切温情脉脉的面纱, 代之以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有些收藏者缺乏对藏品认识和了解, 常常把赝品当真品, 美术家与商人联手, 生产仿古瓷, 制造各种赝品, 甚至一些权威机构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常常违背“良心”, 以假鉴真。前不久, 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汉代白玉凳只能贻笑大方。

三、改革开放推动景德镇艺术陶瓷的蓬勃发展

景德镇是一个千年陶瓷古镇, 被誉为中国瓷都。改革开放前, 景德镇只有十大瓷厂, 主要生产日常用瓷和雕塑瓷, 颜色釉瓷、电瓷、艺术瓷、仿古瓷。从业人员不到3万人, 经济利润不高。陶瓷工人当时在景德镇社会的地位是非常低的, 工资级别一般偏低。当时整个景德镇的经济非常不发达。画得好的老师的作品售价不到上百元, 而且收藏人数少之又少。那时候的经济收入就是基本工资加微薄的奖金。景德镇的繁华地段卖陶瓷的“赛跑坦”一个店的房租也就是几百元。

1. 景德镇是中国瓷都, 品种上有“青花瓷、粉彩瓷、薄胎瓷、颜

色釉瓷、名家瓷”特别是“高仿瓷”基本上在全国各大小城市都有专营景德镇产品的专卖店。“名家瓷和高仿瓷”近几年的价格都翻了几十倍, 有的甚至翻了几百倍, 景德镇的大师作品在国内拍卖一件瓷器一千多万。所以“名家瓷”深受收藏者的喜爱。

2. 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景德镇现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教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等3000多人。直接从事和经营陶瓷生产的公司厂家上万个, 涉及到陶瓷生产的作坊也不尽其数, 现在从事陶瓷人员20多万。

3. 中央电视台2、4台经常举办鉴宝栏目深入到各省、市、县

极大的调动了收藏者的积极性, 刺激他们收藏消费。同时也给收藏者介绍了“藏瓷”和“鉴瓷”的专业知识。

4. 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不可能有“全民”搞收藏的大好形势,

这些无疑都使钱袋子鼓起来了, 选择了一种新的理财方法, 也是一种刺激经济消费的手段。

5. 经济的杠杆调节收藏的行情。陶瓷是中国文化传承的载

体和象征, 是众所周知的, 它传承中华文明,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在非流通领域中扮演着主要角色, 无论是“现代名家瓷”还是“高仿”, 收藏者都要量力而行, 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 不要盲目的投资。因为现在的投资收藏这一块“水”很深, 缺乏专业机构的公证力。

上一篇:分销服务业下一篇:困境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