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发展成功模式(精选7篇)
产学研发展成功模式 篇1
坚持产学研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近年来, 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实际, 扬长避短, 在产学研合作机制、切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就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现实意义及发展模式作进一步探索。
1 高职教育实施产学研结合的现实意义。
产学研结合发展既是高职教育深化改革、办出特色的必然要求, 也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可靠保证。高职教育走产学研发展之路具有以下现实意义:1.1有利于专业发展和建设。高职教育必须主动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学校才能有活力。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能更好地把握企业脉搏, 掌握企业需求, 主动实现人才供需平衡。1.2有利于制定更科学的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首先取决于教育培训计划方案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因此, 只有企业紧密结合, 才能更好地促进专业改革和课程建设。1.3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 促进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和新教材开发要求学校必须紧密联系企业, 把现场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及时补充到教材中去, 离开了产学结合, 这是很难实现的。1.4有利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提高教学质量。高职教育在教学环节上更突出实践性, 实训、实习所占比例较大。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仅在校内是无法完成的, 必须走出校门, 在企业中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 充分利用企业技术、设备资源, 完成实践、实训教学任务。1.5有利于促进科研的发展。高职学院的科研项目更多是对企业的技术服务, 离开了与企业的结合, 脱离了一线生产, 就很难找到合适的课题。1.6有利于“双师型”和专兼职队伍形成。“双师型”师资和专兼职高职教育队伍的基本要求。通过产学研结合, 可以促进老师实践技能的提高, 选择更合适的兼职老师。1.7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就业。“订单教育”本身就是校企联合办学的有效形式, 学校与企业联合育人, 共同发展, 促进了企业双方的了解, 促进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同时也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1.8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两种资源办学, 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一是现场先进而昂贵的设备, 不可能都建在学校, 而一些工艺复杂的专业, 实践教学必须在现场完成、校企联合办学, 实现了资源共享。二是以走“依托专业办产业, 办好产业促专业”的路子, 利用自己的优势专业办好校办企业, 同时为学生实践教学服务。
2 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几种发展模式。
总结近几年各地高职教育的办学经验和教学实践, 认为高职教育走产学研发展之路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2.1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近年来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一种新形式, 相对而言, 这种形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具体而言, 校企合作模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形式:2.1.1企业合作培养人才。这种形式对提高教学质量, 办出特色极为有利。一方面, 企业方得到了需要的人才, 降低了运营成本, 间接地提高了效益;另一方面, 学校能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 利用社会资源, 提高人才质量, 真正办出特色, 同时解决就业难的问题。2.1.2校企合作, 在建设实训基地。由于当前国企正处于改革的关键阶段, 在接受学校合作办学方面积极性不高, 除非有某些特殊需要。因此, 在高职院校内建立现代化的实训基地是解决学生实践教学难得的有效途径, 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基本建设工作。2.1.3合作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与企业双方签订协议, 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 学生在实习中得到了锻炼, 公司也提高了效益, 最终达到了“双赢”的目的。2.1.4学校与企业集团合作。这类合作具有绝对优势, 企业集团财力雄厚, 这有利于办学单位改善办学条件;当然, 学校也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投资企业集团给予经济上的回报。而作为投资方的企业集团, 一是提高了知名度, 二是获取了一定的利润。2.2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模式。这种企业参与模式是指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实行校企联合, 共同培养人才。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 而且参与实施和产业部门结合的那部分培养任务。院系均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由来自企业的技术专家、高校学术专家共同组成,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提供专业建设的咨询, 及最新的技术发展等重要的信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六个方面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有计划地开展行业重点人才需求的滚动调查;校企共同制定和修订高职专业教育计划;学校与企业合作编写高职教材和聘任兼用工作, 以保证高职教育的稳定性。2.3“订单教育”培养模式。所谓订单教育, 就是高职院校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 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 搞好课程开发, 按照企业要求组织教学活动, 并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 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 逐渐实现招生、培养、就业一条龙。订单教育的做法有几种, 一种是企业从一开始就要求进行订单培养, 单独组班, 教学计划是企业共同协商制订的, 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学校的正式课程之外还加入了企业要求的课程, 如企业文化、生产技术等。第二种是从二年级或三年级的学生中抽取学生单独组班, 脱离原来的班级, 将企业所要求的课程排入正式课表中, 替代专业课程。第三种是非单独组班, 从某些二年级或三年级的学生中抽出一部分进行订单培养, 这些脱离原来的班级, 而是利用课余的时间和节假日学习企业的课程。2.4董事会合作模式。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 为更好与企业界加强合作, 学校成立了教育发展董事会, 聘请企业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以董事单位的身份参与学校的培养, 主要职责是研究学校新专业开办、人才培养规格等重大方向性问题, 提出决策咨询意见, 筹措经费建立学校发展基金。学校根据董事单位委托, 发挥自身优势, 组织实施对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客户的职业培训、岗位轮训及其他业务进修学习;学校根据自身和企业需要, 优先选择与董事单位合作建立二级学院, 合作开办新专业;董事单位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可优先使用图书馆资料, 使用学校的实验实训场所;董事单位作为学校实习场所, 并接受和指导学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实习实训活动。2.5成立研发、培训中心合作模式。双方联合成立研发中心, 即企业或科研院所提供部分实际生产设备、研发设备、双方共同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在合作中研发新产品的知识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有计划地选派到科研院所、企业工厂现场学习锻炼。学习锻炼时带着问题和任务, 主要任务是对本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和能力结构进行调查, 对相关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实习和知识更新, 对相关岗位操作技能进行训练和取证, 同时学习生产管理相关知识,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随着一些新兴行业的出现, 企业与高职院校联合成立培训中心, 合作培训本行业急需的专业人才, 一方面满足本企业扩张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将培训本身作为一项专业来做。在合作中企业与高校发挥各自的优势, 企业以设备和资金入股, 高校以师资、校舍及其他无形资产折合入股, 双方共同进行人才培养, 共同承担与分享办学的收益与风险。2.6围绕优势专业发展校办企业模式。依托专业办产业, 办好产业促专业。高职院校与校办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校办企业中的技术问题需要学校专业教师参与解决, 同时需要专业教师的技术创新与技术开发来拓展新的市场, 教师在为企业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能力。院校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专业, 按照生产和教学双重需要, 创办自己的校办企业, 既充分利用有效资金和设备,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创造经济效益, 弥补教育经费不足, 又在办好产业的同时, 更好地为实践教学创造条件。形成“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部分院校本身就具备进行产学研结合的条件, 如农林院校这类学校本身就拥有相当完善的生产、科研设备, 可以自主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可以接触到生产、研发的各个环节。这类学校也拥有依托专业而建立的校办产业, 较易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摘要:坚持产学研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 产学研合作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高职教育的产学研发展模式进行了的探索。
关键词:产学研,高职教育,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夏建国.产学研合作机制初探[J].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4) .[1]夏建国.产学研合作机制初探[J].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4) .
[2]吴启迪.本科院校如何办好高等技术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 2001 (8) .[2]吴启迪.本科院校如何办好高等技术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 2001 (8) .
[3]王明伦.产学研结合: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理想选择[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 2001 (6) .[3]王明伦.产学研结合: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理想选择[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 2001 (6) .
产学研发展成功模式 篇2
(七)----改革办学模式 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通过多种方式,探索为社会直接服务、与企业共同实现技术创新、培养优秀人才的新途径。与此同时,建立大学科技园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国家高新区的重要基础。
但是也要看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软肋,例如行业企业参与高等教育动力不足,高校应用学科结构体系仍与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存在差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这是高校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使高等教育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要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要进一步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还要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高校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高校要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要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积极参与决策咨询。
产学研发展成功模式 篇3
关键词动漫产业;发展模式;产学互动;分析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179-01
动漫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动漫产业原以美国一枝独秀并创造了唐老鸭、米老鼠等一批全球闻名的动漫形象。日、韩等国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将经济发展重心转向动漫产业,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行,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大大缓解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从而世界动漫产业形成美、日、韩三足鼎立的局面,可见动漫产业在现代卡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全球动漫产业的产值已趋近10000亿美元,日本的动漫产业已成为日本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我国的动漫业与美国几乎同时起步,上海美影厂的历史甚至比美国迪斯尼公司还要长。但是迪斯尼一年的产值300亿美元,而2007年中国动漫产业总产值不过317亿元人民币,2009年动漫产业总产值也仅为400多亿元人民币(相当一部分是外商支付的加工费),中国动漫市场还有1000多亿元人民币的产值空间等待开发。研究中國动漫产业发展模式及产学互动的影响其价值巨大。
1动漫产业的行业特征
动漫产业有两大基本行业特征:一是动漫产业的高投入、高利润和高风险特性。动漫产业的源头是动漫形象的创意和动漫形象的塑造,这是一个资本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的行业,动漫产业的成效和产业链能否拉长均取决于源头行业的成功与否,往往花了很大的人力和财力塑造的动漫形象或没有艺术感染力或没有持续冲击力,最终归结于没有市场影响力而导致市场失效,构成巨大的经营风险。相反动漫形象一旦征服了受众,占领市场就可派生出一系列衍生产品,拓展市场空间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
动漫产业的另一个行业特征是个性化和社会化。动漫作为一个创意产业凝聚着原创者的形象创意、动作创意、语音创意、剧情创意等集成创意的功力。个性化既包含原创者的艺术风格和素养等个性特征,又包括动漫形象的个性化,但是个性化动漫形象必须获得社会化的认同方能形成一个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产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动漫产业不是一个孤立的商品,从生产到传播再到衍生产品开发,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循环链,才能使动漫产业的结构完善和合理。从市场角度讲,动漫市场分三个层次:1)动画片本身的播出市场:2)相关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3)形象的衍生产品,包括服装、玩具、游戏、饮料、生活用品等。其中,最后一个层次比前两个层次的周期更长,市场反响更为深远。既然动漫产业存在这三个细分市场。那么,其产业及产品就应该覆盖这三个市场,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在日本,动漫业与娱乐产业有机融合使之成为全球最大的动漫大国。大力开发衍生产品,也是动漫融入社会、走近受众的明智行为。日本动漫衍生产品的制作相当发达。比如人偶、模型、餐盒、镜框、电话卡、日历、钥匙链、音乐钟、相册、衬衫、手提袋、圆珠笔、纸巾、打火机等,这些衍生产品都为制作商带来丰厚的回报。日本动漫在其国内已经是良性发展且盈利无忧,同时其国际市场开发也显得从容自得。
3产学互动影响——剖析重庆模式
动漫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板块,对其技术和人才的要求非常高。重庆充分利用四川美术学院、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以及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大专院校艺术专业院系的人才资源和视美、天健、茶园、高新四大动漫产业基地的产业资源,形成产学互动的方式,这些艺术院校、媒体集团、高新技术企业,在动漫影视创作、平面动漫、数字动漫以及动漫衍生产品开发等方面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为重庆动漫产业链的完善和产业聚集效应的发挥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方面,重庆视美动画公司的探索在全国走在了前列,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它通过与产业基地、传媒集团、艺术院校三方合作,形成了产、学、研三个环节的良性循环。其主要做法是:1)重庆视美动画公司入住重庆南岸区茶园新区动漫产业基地,从而具有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以及一流的硬件平台,同时,视美公司还与多家动漫制作公司展开合作,采取共同投资、分工合作等方式,在动画片的生产和产业环节上进行了拓展。2)视美动画公司由重庆广电集团参与投资,依托于重庆广电集团,视美动画公司创作的动画作品拥有了自己的发行平台,目前,“重庆广电集团参与投资的视美动画公司每年完成了全市原创动画片产量的90%左右。”3)视美动画公司在四川美术学院设立产学研基地,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的领导同时也是视美动画公司高层管理,除了专门的创作人员外,川美动漫专业的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际项目得到了锻炼。这一桥梁,还疏通了大量的四川美术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向影视动画转向的可能。2008年10月22日,由四川美术学院携手14所高校联盟创建的动漫产业人才培训基地正式在四川美术学院挂牌。运行近两年来,视美动画基地与各大高校、企业的互动交流,产学互动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4结论
动漫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其产业的自身特征决定了其采取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而其投资大、见效慢、回收周期长等特点,需要我们探索新的产业链发展模式,缩短动漫产业链循环周期,更加重视核心衍生品生产环节,把动漫专业教学科研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互动推进,必然是政府政策在动漫产业发展中可以着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庞井君.中国动漫产业自主创新实现路径与政策机制[J].传媒经济,2006.
[2]胡忠清.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动漫产业崛起策略[J].影视评论,2009.
[3]彭民安.论促进动漫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
[4]李芹燕.基于SWOT对区域动漫产业的分析-以重庆动漫产业为例[J].新闻界,2008.
[5]唐小茹.从日美风格看中国动画的出路[J].中国电视,2004.
[6]陈柳钦.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J].南京社会科学,2005.
[7]周兵,冉启秀.产业集群形成的理论溯源[J].商业研究,2004.
产学研发展成功模式 篇4
1 常州科教城产学研创新发展现状
常州科教城独特的创办与发展模式源于常州市的自身特点和经济发展现状。由于历史原因, 常州区域内缺乏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大学, 高水平的科技资源相对匮乏。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近些年, 常州的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 面临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的需要, 对科教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鉴于此, 中共常州市委、市政府从自身实际出发, 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策, 并积极建设以常州市科教城为主体区域的常州市大学科技园。常州科教城坚持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以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 逐渐形成了“政府引导、多方合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企业化运作、滚动式发展”的建设模式。走出了一条“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发展路子, 2009年1月, 温家宝总理来常州科教城视察后充分肯定:“常州的这条路子走对了!”
这条产学研创新发展的常州之路, 充分挖掘了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智力资源, 把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较好地弥补了常州市科教资源不足的问题。这条“常州之路”, 是紧贴本地产业发展需求, 以企业为主体、平台建设为载体、项目为纽带, 推动校地紧密合作的科技创新之路, 是在科教实力相对薄弱地区有效集聚优质资源、构筑创新后发优势的跨越发展之路, 是立足市情实际, 大胆探索、奋力开拓,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之路。
2 科教城产学研创新发展模式探索
科教城的产学研合作要创新发展, 一方面, 要把现有成功的做法稳定保持、巩固下来;另一方面, 在提升合作内涵, 塑造合作环境上继续大胆探索, 创新前进。努力做到全面共享、加快开放、柔性灵活、鼓励多元。
科教城产学研创新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 合作创新———新型灵活的形式促进产学研有效合作
科教城现有的产学研合作形式多为专利许可与转让、共建开发机构、企业孵化器等, 在这些常用的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一对一模式的基础上, 应尝试采用新型合作形式, 如大力促进技术创新基地、研发平台等的合作共建, 这些研发和创新基地有利于多个科研院所和高校群策群力、联合攻关、取长补短, 开发行业关键技术, 为多个企业提供帮助。
还可以采用共建经济实体的模式来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 各主体以自己稀缺的资源为合作目标寻求合作伙伴。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优势和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科技开发能力, 集研发、中试、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 组建紧密型的产学研联合体, 最终形成一种新型的科技企业, 优势互补, 风险共担, 利益一体化。这种模式对企业来说, 是在降低了技术开发成本的同时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或专利技术;对高校或科研机构来说, 既是新的科研基地又带来了长期经济效益。
创新的合作模式有利于产学研合作各方密切合作, 各展其长, 分享利益, 共担风险, 可以全面提升常州各产业的核心竞争。
2.2 融资创新———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产学研创新发展需要的保障措施之一就是资金支持。因此, 要进一步加强科教城产学研合作, 应为常州科教城的产学研合作建立起创新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首先要确立企业在产学研多元化投资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用经济杠杆手段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功能, 以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 调动企业风险投资的积极性。其次, 加大政府科研开发的投入。一方面, 政府资金应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另一方面, 政府可设立产学研专项贷款或专项基金。再次, 吸引学校、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投资, 这些投资资金介入产学研活动, 不但分担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学校与科研机构进行研发活动也更有动力。最后, 建立健全产学研的风险投资机制。
2.3 服务创新———建设新型产学研合作服务体系
加强科教城的产学研合作服务体系建设, 在服务范围、服务层面、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创新建设。
(1) 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 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健全和完善科教城的中介服务体系, 使之能够胜任行业管理、扶助中小企业成长、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管理国家科技项目等重任;承担对企业进行咨询、信息服务、技术交易、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市场化等一系列服务。
(2) 完善科技信息网络建设, 为产学研合作提供高效的信息环境
为加强产学研各主体的沟通与交流, 科教城应进一步完善科教城网络信息平台的以下功能:将最新科研成果、科研资源、政策法规等介绍给企业;将企业的人才需求、技术难题等及时反馈给高校与科研院所;建立科技信息资料库, 使产学研信息渠道更加畅通, 更适应市场瞬息万变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3) 建立科技咨询服务体系, 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完善的咨询体系
可以成立高新技术评估认定机构, 建立一套完善的科技咨询服务体系。加强产学研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市场竞争情报分析、技术评估等咨询工作。
2.4 孵化体系创新———建立人才、项目、企业三重孵化体系
常州科教城人才孵化工作应以人才市场为导向, 实现培训资源的共享与整合, 提高院校培训效益, 加快工学交替平台和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 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效果。
注重合作开发与引进一批优质的科技项目, 科教城在项目孵化中要加强公共技术平台、资金支撑体系、技术支持体系等的跟进, 力争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
借助常州投资界、产业界等优势资源进行企业孵化, 健全创业企业服务体系, 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市场策划、风险评估、资金支持、法律咨询等服务。
3 常州科教城产学研合作发展展望
综上, 常州科教城应以提供产学研合作资源和支持为核心, 以营造合作环境为手段, 以整合资源为重点, 以制度完善为保障, 做好发展战略、模式、方式三个提升, 促进校企合作、长三角合作、国际合作三级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 转变思维, 革新理念, 积极探索校地多赢、校企互动的合作良性发展模式, 共同推动产学研结合迈上新台阶。
摘要:大力发展与创新产学研合作是我国加快地方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 文章以常州科教城产学研合作为例, 研究了常州科教城产学研的创新发展现状, 从合作创新、融资创新、服务创新和孵化体系创新四个角度分析了常州科教城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常州科教城,产学研合作,创新
参考文献
[1]罗建锋, 刘毅.高校企业产学研结合机制分析——以广东省部产学研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20) :100-102.
[2]霍妍, 王幼芳, 姜文达.基于成果转化的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8 (12) :224
产学研发展成功模式 篇5
政产学研“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提要] 政产学研四位一体模式是“三螺旋”理论的衍生,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政府、企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无缝对接,这既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种三方的合作模式。对这一模式进行探究,就是要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关键词:政产学研;培养模式 课题项目: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JB880035)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政产学研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高职商务管理专业为例 收录日期:10月7日 人才培养是一个多层次的需求,既是企业的现实需要,也是院校科研机构的内在要求,更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来源于美国学者埃兹克维兹的“三螺旋”理论,它指出创业型大学的成功得益于政府、企业和高校的相互紧密合作。因此,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即是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通常意义上所讲的政产学研四位一体,指的是政府、企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有序循环和科学运用,在政府的政策倡导和市场的引导下,根据不同的社会职能和分工,对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和分配,使价值链环节上的企业和科技资源进行无缝对接,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一步创新。应用到高职人才培养中,就是要正确理顺政产学研之间的关系,并以其为指导,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商务管理专业因其同时具有商务属性和管理属性,所以其就业面临的岗位选择较宽,专业范围较广,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与商贸、营销、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与此同时,因其属性上的宽广特点,学生容易出现学习内容杂而乱、多而散的现象,影响了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引入政产学研四位一体合作模式,可有效增强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科学性,从而提高其质量和层次。 一、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政府要在提升人才培养的“软实力”上下功夫 在政产学研培养模式中,政府的角色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服务者,其最大的职能就是为产学研的合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人才的生长需要适合的土壤,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才。“政”就是环境,就是土壤。政策本身不直接参与生产经营,也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其根本职能就是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为人才培养制定方向,努力使管理的土地更肥沃、环境更和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通过宏观调控决定“产”的发展方向和速度,从而决定“学研”中相关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深度。人才的培养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企业发展又是以政策允许为最大尺度的。因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既要遵循市场规律的要求,又要与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不能盲目挥动政策“大棒”,政策的绝对超前与滞后都是有损实体经济发展的,都是有悖于人才培养规律的。商务管理专业虽然有着就业岗位点多面广的优点,但各企业对不同岗位的需求是不同的,对各专业技术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商务沟通和市场营销,不但需要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通过政策引导政产学研有序循环、科学互动的局面。政策本身是务虚的,只有通过推动和落实才能显示其效益;而其显示效益的.途径就是在其发挥报务和保障作用的过程中。因此,政策引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彻底打破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割裂、各自为政的局面,努力在政产学研之间搭建一个沟通、交流、协作的平台,使各个系统之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职能,推动相互之间的合作。具体的就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使科技成果向产品转化;发挥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前沿技术,解决企业科技力量薄弱、缩短企业新产品开发周期长等问题,打破利益主体的局限性和科技成果的孤立性。商务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开展现代商务活动所需的能力素质,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及时把握关于经济商务活动政策层面的灵敏的嗅觉,这就需要政产学研合作与培养模式的经常化和高效率。 二、权责相当,学工结合:企业要在强化人才培养的“硬环境”上下功夫 这里更多强调的是企业的责任,因为政产学研四位一体合作模式的出发点就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在政产学研合作中紧紧把科研院所和企业联系起来,也是为了让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中的真正主体。在政策的引导下,企业为人才培养营造的“硬环境”就是要让学生在还没有真正走出校门的时候,体会权与责的相互转化,在学工结合中体会企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使企业既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孵化器”,又成为推动人才辈出的“助推器”。 (一)建立“教学工厂”,让教学对象在“学生”转变为“工人”的过程中,激发素质恐慌。教学工厂的建立一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一是院校联合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企业成为学生的实习场所,或由企业提供师资、场地等教学资源;二是建立毕业实习基地,主要承担学生假期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三是引厂入校,利用院校的场地等设施,由企业实施主体经营和教学,员工以学生为主。建立“教学工厂”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实现情境转换,以正式员工的要求对照自身的能力素质,找出差距,明确不足,激发内在的本领恐慌或素质恐慌。从近几年商务管理专业毕业学生应聘到“一般管理类岗位”的发展前景来看,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从履历上来看,应届商务管理毕业生大多没有经验或经验不足,相对于项目策划管理师、企业管理咨询、战略规划管理咨询师等岗位,他们多数会应聘此类岗位。课堂上学习的各种专业理论,虽然相对抽象,但授课教师在课堂上会进行大量的案例分析,这些有效地帮助毕业生提高实际工作技能。加上企业一般会安排此类新员工下基层接受相应的锻炼,以积累进入管理层所需的经验,其发展前景看好。如果在校内的正常教学中加大此类教学的比重,无疑会加重学生就业的砝码。 (二)实行实习与就业联动,让教学对象在从“临时工”转变为“正式工”的过程中,激发责任意识。这需要企业与院校的高度信任与合作,在政策的层面上,建立企业与院校的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体制与机制。一方面企业要敢于“接手”,这考验企业领导层的胸怀、气魄与眼光,选中的苗子能不能成才,自己参与培养的学生能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岗位,这其中充满了变数与风险,接手就意味着权力与责任;另一方面院校要敢于“放手”。院校有着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育人模式,也有着较为丰富的培养经验,让企业接手培养,同样需要胆量和气魄。当然,院校的放手并不是撒手不管,当甩手掌柜。毫无疑问的是,在放手和接手之间,触动最大的莫过于学生,因为在这种实践锻炼过程中,自己已经是这个企业的一分子了,这不再是单纯的实习,也不是体验生活,而是实实在在的要为企业创造价值,并且在这种创造活动中体现自身的价值。这就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三、畅通上情,连接地气:院校要在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上下工夫 无论是政策层面的积极倡导,还是企业的主动配合,都基于学生在院校受到系统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育,受到较为完整的专业技术课的培训。这是吃透上情、灵活运用政策的前提,也是与企业实施有效合作的基础。因此,有效实现政产学研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准确地把握政策走向和可利用政策的程度,又要紧密知悉对象企业的性质特点和人才需求,还要在扎实打牢学生学习基础上狠下工夫。 (一)丰富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丰富不仅需要在全面了解教学对象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精选公共基础课,注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塑造,还需要针对未来的就业方向遴选必要的专业基础课,注重综合性比较强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在具体的专业方向上,要进行更细致的划分,以平台或模块的形式开设相关的课程,做到有统有分,统分结合,重点突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成为系统性强、专业性强、操作性强的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与发展规划。具体到商务管理专业上,要保持传统重点课目稳定,如市场营销、市场调查、国际贸易等,也要保持时效性强的课目的更新,如现代商务管理、商务策划等,还要保持与边缘学科课目的紧密联系,如资金融通、团队建设等。我们仍然从学生就业的现状和前景的角度出发,以此来反推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物流管理类岗位是商务管理专业学生重要的就业取向之一,目前物流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服务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压缩物流成本的诉求已经转化成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因此,物流管理岗位的这一特殊性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物流、法律、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外语的要求也比较高。这些都需要院校从课程体系上着眼,而不能仅仅要求教学对象通过自学来完成。 (二)强化实践研究,打造专家型师资队伍。学生在接受基础知识教育阶段,教师始终是教育成果的最大影响因素。只有把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提上去了,教学对象的知识水平才能水涨船高得到提升。首先,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理论先行,才能指导实践;实践的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理论的不断前行。院校要鼓励教师尤其是专业技术教师大胆地向理论前沿探索,追逐日新月异的理论创新;一线的教师更要立足教学的工作实际,反观教学理论的适应性与科学性,以推动理论的与时俱进,进而实现实践的科学发展,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其次,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创业实践。创业活动是集技术、管理、组织于一体的有机体,无论是对于院校的主办企业还是合作企业,都要形成一整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吸引教师主动参与产学研的合作过程中来,到学生就业岗位的一线上了解学生的短板与不足,了解用工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强化教学的针对性。第三,引导和鼓励教师进行岗位流动。在政策引导的层面上,院校要与紧密合作的企业定期进行教师与员工的岗位流动,并形成制度,通过环境的转变让教师以“企业人”的身份对相对应的院校教育“挑刺”,查找软肋,弥补短板。 现代商业社会经营与销售的好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兴衰。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有专业知识的商务管理人才。“市场营销类岗位”是商务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相对于其他专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商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市场营销相关的市场管理和项目策划领域更能有出色的表现。这与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有关,更多的则在于他们在院校接受过该行业的销售模式、销售渠道的系统培训以及经典的营销案例分析等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会有目的地对其进行心理承受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主要参考文献: [1]亨利・埃兹科维茨著,周春彦译.三螺旋[M].北京:东方出版社,. [2]黄土力.创新政校企合作模式,打造师范产学研基地[A].宁波市高校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汇编[C].北京: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3]陈丽金.高职院校商务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措施[J].教育科研,.1. [4]张桂春.高等学校学生创业教育的若干问题探析[J].教育科学,.4.
产学研发展成功模式 篇6
一、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 培养计划不够创新。
目前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 培养目标不明确, 片面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与学习, 强调系统性、完整性, 忽视了企业对应用型人才职业和岗位的能力需求, 造成学校“供”与企业“求”之间的脱节, 要改变这种现状, 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计划的改革, 加强创新, 使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突出实用性。
2.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的覆盖面不够广, 针对性不够强。理论类课程开设偏多, 技能类课程开设相对较少。二是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不够新。未能及时将新标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纳入课堂, 与社会生产要求存在一定距离。要改变这种因循少变的现状, 就要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应对机制, 扩大课程的覆盖面、提高针对性, 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 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3. 师资队伍不够完善。
目前在高职院校从事一线教学、管理的教师理论知识丰富, 但实践能力不足, 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 未能及时地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造成学生“学”与“用”的脱节。要改变这种现状, 必须完善师资队伍, 加强实践性。
4. 教学改革不够深入。
新课程教学改革已在各高职院校进行开展, 但不够深入,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教学理念上。仍然保持“教师课堂”而非“学生课堂”, 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二是体现在教学方法上。仍然以“讲授法”为主, 新教学方法的应用仍停留在口号上。鉴于以上两点, 课堂效果难得体现。
二、产学研培养模式的运行
1. 共订培养计划。
在产学研培养模式中, 培养计划的制订由学校、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同进行, 共同确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共同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共同培育人才。这样的培养计划能够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成为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 满足企业需求, 解决“供”与“求”之间脱节的现象。
2. 共创课程体系。
注重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创建中, 优先设置体现职业技术和职业能力的课程, 改革优化, 重组结构, 调整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 强化主干课程和核心技能, 突出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着力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如推行双证制, 学生在毕业时除了毕业证书之外, 还可以通过职业鉴定考试获得一个工种的中级资格证书 (如道桥专业的筑路工、测量工等) 。
3. 共讨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 不片面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要加大覆盖面, 提高针对性。通过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三方研讨, 注重基础与前沿、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能力与岗位的有机结合, 共同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 并及时更新。
4. 共构师资队伍。
为弥补校方一线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 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走出去”, 二是“引进来”。“走出去”是指学校可以通过运行产学研培养模式, 鼓励教师通过产学研结合的途径到科研和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 及时了解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而丰富自己的理论与实践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引进来”是指学校可以长期聘请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 由三方共同组建专业的专兼职教学团队。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兼职教师长期在生产和科研一线从事生产、科研和管理工作, 有着较强的科研、实践能力和较多的管理经验, 可以将技能类课程交给他们来上, 能够较好地把书本理论知积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同时也能够指导学院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5. 共管教学过程。
运行产学研培养模式, 可以成立由学校、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 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 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开拓创新, 改变传统的“教本位”思想, 改“教师课堂”为“学生课堂”, 增强学生的应用及创新意识。在教学方法上, 大胆改变传统“讲授法”百用的情况, 根据课程性质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如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道桥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另外, 由三方共同成立的教学指导委员会, 在对教学过程进行指导的同时, 还应对实践和理论教学进行严格监督与检查, 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以期达到不断调整、持续发展的目的。
6. 共建科研机构。
高职院校的科研是弱项, 原因有三:一是科研意识、氛围缺失;二是科研水平较低、科研力量薄弱;三是科研设施不够完善。运行产学研培养模式, 可以由学校、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建国家及省市重点实验室、共建研发中心、共建科研实训基地等, 达到资源共用, 优势互补。这样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一方面可以提升科研意识、氛围, 提高科研水平, 涌现科研成果, 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学与生产、科研有机结合起来, 既可进行实验、实习, 又可进行岗位实践, 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深入了解现代化的工艺流程、生产环节、工程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另外, 在满足院校需求的同时, 在产学研培养模式下共建科研机构, 还可以为社会各界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职业培训、推广新技术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产学研培养模式的预期效应
1. 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的运行, 高职院校进一步明确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在课程设置中, 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重点来设计教学方案, 使学生在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 又具有很强的职业技能, 学生通过实验、实习和岗位实践, 能够将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 解决实际问题, 并且能够在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中, 针对性更强, 学习目的更明确, 学习兴趣也更高。经过产学研结合, 使学生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 同时又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2. 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产学研结合的途径, 院校教师“走出去”参与到生产和科研一线, 能够在实践中取得各种经验和素材, 使其在教学过程中, 弥补扎实理论基础上的实践缺失, 授课方式更加新颖、内容更加丰富,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加强, 整体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 教改成果涌现。
产学研结合这种新型的培养模式需要与之配套的教改体系, 需要将目前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性, 避免因循守旧, 两耳不闻窗外的现象。在面向企业、面向市场的过程中, 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将涌现出一批教改成果。
4. 科研成果显著。
通过产学研结合, 院校的科研意识、科研氛围能够得到提升, 科研水平及科研力量得到加强, 科研设施也能够进一步得到完善, 科研成果将取得显著成效。一些专业教师在参与生产实践过程中, 找到了更多的科研课题, 并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转化科研成果, 获得了更大的科研价值。
5. 企业的认可。
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的运行, 切实解决了学校所“供”与企业所“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使毕业生在就业时得到好待遇, 好条件, 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 学生在实验、实习过程中, 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能即时上岗顶岗, 得到企业的认可。
6. 政府的大力支持。
产学研结合这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能够突破常规, 将有效缩短“学”与“用”之间的差距, 即时培养社会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促进经济发展, 服务大局, 将能够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
四、结论
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的运行给高职院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培养途径, 能够促进高职院校专业的全面发展, 包括社会认可度的增大、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科研和教改成果的涌现等等。
参考文献
[1]王秀敏, 龚宇平.基于产学研战略联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11 (23) .
[2]陈伟胜, 张凤玉, 甘宏礼.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2010 (2) .
[3]赵仁发.以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促进农类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广东梅州农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2010 (12) .
产学研发展成功模式 篇7
一、战略联盟与战略合作的模式
1. 表现形式。
依托重大、关键项目, 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结盟, 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与战略合作的形式, 组建高技术研发中心、孵化基地、职业教育集团, 形成完整的技术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和服务链。
2. 调研实例。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依托国家973项目课题, 近五年获得财政部、教育部、山西省两千余万元资助, 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东京大学、北海道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大学以及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等一流企业建立长期战略联盟、战略合作关系, 共同从事包括纳米、光电、碳、钢铁材料的改性、硬质铝合金、功能陶瓷、复合材料、生物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合成及其加工技术的前瞻性、创新性开发研究, 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 对山西省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特点分析。
战略联盟、战略合作集项目、人才、基地和产业于一体, 形成了完整的“开发—中试—产品—商品—服务”产学研合作系统, 将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不断提升相关产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实现整体性、战略性、长期性的产学研合作, 推动整个行业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以阶梯式专利群为保障的委托开发发展模式
1. 表现形式。
高校科研中心依托阶梯式专利群进行自我保护, 将科研成果进行市场化运作, 使其技术成果与委托企业的需求相匹配, 实现“科研—开发—产品—市场”的良性循环, 既发挥着企业持续创新的作用, 又使得高校科研呈阶梯式群状发展。
2. 调研实例。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现代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多年来主要围绕一个核心项目 (延长大型轧机轴承寿命) 、两大核心产品 (滚切剪和矫直机) 进行科学技术研究, 新的科研产品以专利形式进行保护, 并将成果成功应用于国内多个冶金企业。研究中心不断对专利进行衍生开发, 实现了产品的升级与技术研发的阶梯式发展, 形成特色非常鲜明并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专利群, 为企业与国家创造了几亿元的工业产值, 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非常显著。
3. 特点分析。
以阶梯式专利群为保障的委托开发发展模式信息对称度高, 委托企业介入较深, 高校科研成果便于转化。但由于涉及合作双方未来的重要利益, 可能会产生利益分配带来的纠纷。
三、共建政产学研联动的创新研究生中心模式
1. 表现形式。
政府结合本地需求, 搭建产学研合作信息平台, 搜集企业需求信息, 并帮助企业寻找合适的技术供给单位;高校与科研机构则通过政府与企业技术合作获得的资金与项目, 为研究生提供课题研究必备的场所、设备与活动经费, 从而形成政产学研联动的创新研究生中心模式。
2. 调研实例。
从2007年起, 太原理工大学在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下, 与西山煤电集团、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山西建工集团、太原钢铁集团等20家大型企业的技术中心联合成立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教育厅每年从“高等教育强校工程”中拿出30余万元, 专门用于学校的创新中心建设, 在教改、研究生创新项目审批中予以重点倾斜;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为创新中心提供项目需求清单, 每年安排不低于100万元的人员津贴和创新中心运行费用。创新中心已先后与省内外10余家大型企业进行了近百项技术合作, 多项创新型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过程, 其中, “液压冲击破碎防堵装置研究”“变频控制的绳牵引免换装轨道运输系统”等技术通过鉴定, 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
3. 特点分析。
政府起中介作用, 为产学研合作奠定基础。高校与科研机构提供创新项目研究、实践平台, 培养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企业得到所需技术与专业人才, 实现了转型跨越发展, 呈现合作多方的共赢局面。
四、项目合作模式
1. 表现形式。
针对生产企业的某一项或数项技术难题, 企业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 学校 (科研院所) 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在约定的期限内解决实际问题。
2. 调研实例。
太原理工大学采矿研究所与兰花科创集团的太阳、伯方煤矿两分公司签订“综放面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研究”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投资120.5万元。项目的实施, 提高了掘进效率与断面利用率, 降低了支护成本, 改善了工作环境,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近年来, 太原理工大学先后与省内外近400家企业签订了长期技术合作协议, 成果项目转化累计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30亿元。
3. 特点分析。
这是一种短期的合作模式, 项目完成, 合约随即终止。这是在产学研合作初期中比较常见的合作模式。
五、共建实习与服务基地的互赢模式
1. 表现形式。
高校 (或科研院所) 针对企业生产的技术瓶颈、技术问题以及员工培训等问题,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服务;企业为学校提供必要的实习基地, 实现双方互赢。
2. 调研实例。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与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签署了《校企合作意向书》, 学院积极开展面向该公司职工的煤炭类专业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 该公司为学院的实训设施建设、实训教学、毕业生就业和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等给予大力支持。
3. 特点分析。
该模式以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职工培训为主, 科研含量相对较低, 但能解决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学院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是产学研合作中高职院校比较常见的合作模式。
【产学研发展成功模式】推荐阅读:
产学研培养模式研究09-09
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05-25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08-26
政产学研“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06-03
产学合作模式07-23
“产学结合”教学模式09-09
产学研05-10
高校产学研10-01
产学研结合11-29
产学研合作基地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