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践性教学

2024-05-11

专业实践性教学(共12篇)

专业实践性教学 篇1

农学专业是实验性极强的专业,因为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验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必须过硬。实践性教学,是指培养学生具有基本实验和操作技能,应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实践活动。加强实践性教学,是职业高中农学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笔者根据多年来自己的教学体会,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农学专业课的实践性教学。

一、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既要有专业理论教师,又要有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力求建立起一支既能胜任专业理论课教学,又能指导农学专业实习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想实践性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双师型”教师是关键。同时,也可在科研单位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农学生产一线的生产能力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以强化农学专业课的实践性教学。

二、根据规划教材,编写校本实习教材,改革教学实习方法

专业教师应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教学法改革,依照现行教材,根据农学生产季节、农时和教学实践需要,编写切实可行的分散实践性教学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要以学生形成系统农学知识和技能为主线,制定技能训练计划,设计技能实训台历和具体日程表,尽量使理论教学由教室移到田间,移到生产场所,使教师的口授、示范、学生模仿等教学环节紧密结合。

三、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增加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是培养农学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条件。农学专业要开辟一定面积的实验实习基地,满足开展林果、花卉、蔬菜、粮食等教学实习的需求。在建设管理上,尽可能与农学生产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的生产环境,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新模式。要注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它有利于完善实习课题和实习项目,扩大实习品种范围。与生产单位对接,按照互惠互利原则,签订联合协议,让学生参加生产实践,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组织农学专业师生共同参加科研课题小组。学校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科研课题,还要结合本校和当地农学生产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急需解决的课题或者疑难问题,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柿树落花花果综合因素及保花保果措施”课题,师生对柿树品种、温度、光照、肥水、药物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及解决办法,有力地促进了农学生产,同时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在实验室开放方面

鼓励学生带课题到中心从事科技创新活动,职专学生可以无偿使用中心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而且通过公布“中心”的仪器和实验内容,积极为社会提供相关服务。职专农学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实践性教学,则是指培养学生具有基本实验和操作技能,应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实践活动。在实验室的开放方面加强实践性教学,是职业高中农学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六、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

操作技能有多种层次:一是行为层次较简单的操作技能,这种技能的掌握主要靠动作的重复,反复的练习。如学习喷雾的使用方法时,要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让他们反复练习,从中寻找规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二是认知层次的操作技能,这也是教学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技能。培养这种技能,既要动手,又要动脑,手脑并用。如在实践农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中时,要求学生不能单纯参考书本知识,将书本知识死搬硬套,要在实践中,发挥大脑的作用,以书本知识为依据,根据农作物的长势长相,作出判断,制定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

七、开发第二课堂,强化实践教学

开展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利用形势政策课、业余党校、邓小平理论读书会等方式,强化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利用心理健康研究会和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利用文学社、书画协会、艺术社等学生社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成立外语协会、计算机协会、演讲协会、营销兴趣小组等组织,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成立学生创新实践中心、配备创新指导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科学研究计划、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利用学术报告会和请专家作报告等多种形式,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通过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专业素质的要求,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毋容置疑,在十年时间内,农业领域的投资价值总体上不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IT、互联网等所谓热门行业竞争已经白热化,而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才刚刚开始。未来三十年,伴随着土地流转、人口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中国农业将发生史无前例的变革,中国需要一大批通用性农业人才。农业学校拥有数以百万计的莘莘学子,学生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交给学校,家长也为学生倾注了物力和财力,工商等社会组织也为学校提供奖学金等各种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拥有资源却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犯罪”。中国要成为一流的农业强国,不可能没有一流的农业专业。今天的农业院校的办学水平直接影响着中国农业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面对千年一遇的农业现代化历史机遇,期待中国的农业院校能够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华章。

专业实践性教学 篇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行业的发展形势也逐渐明朗,这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职业类教育,这其中主要体现在表现在加强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其中的机械类专业的应用实践性对于我国的当前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加重要。所以说,积极的摸索分析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策略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中等职业;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加强“科教兴国”的战略,从而将加速科技进步置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明确指出“要将国民经济建设真正意义上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以及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面对如此的环境,我国的职业教育行业同样也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为了及时的适应当前经济和科技发展形势,符合企业的岗位和战略要求,近些年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职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方式,不断加强教学改革,改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们的技能训练,满足当前企业的需要。

一、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教学的质量才是教育有效性的根本所在,而学校要想明显改善教学的质量,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具备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同时结合实际的情况及时的改革创新教学方式,保证实践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当前,对于中职学校的机械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很有必要,这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传统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方式十分枯燥,导致了学生的积极性普遍较低。结合目前的机械制造专业的现状来看,这种落后的传统的机械类专业教学手段的综合效果比较有限,这样就无法充分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授的教学内容脱离与实际情况。目前,机械类专业具备一定的先进的教学工具以及设备,但是大多集中在理论教学的方面,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其地位仍然处于低位,这导致目前机械类专业开展的实践教学的内容比较有限,明显与学生毕业以后接触的实际工作脱离。3.教学的评价方式不合理。以往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依靠试卷检测的方式,这些学生参加考试答卷,然后教师根据答案进行评定。对于中职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的评价方式具有不合理性,其忽视了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的需要。

二、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措施

1.开展专业课程改革。对于机械类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结合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彻底打破传统的职业教育建立的学科体系,完善职业化的工作任务。可以按照未来学生所从事的具体工种的不同,对其进行合理得划分课时比例,这样不仅提高其技能,而且还改善了未来就业难的问题。另外,必须要有适合其专业的配套教材,可以组织一批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编写职业化教材,结合学校现有设备和实施,按照实践的主线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整合。

2.加快中职师资队伍建设。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优秀的机械类专业的人才越来越多的被那些资金雄厚以及实力扎实的各型企业所吸引,这就导致了目前中职院校的机械类专业的优秀的师资数量的紧缺。另外,机电一体化等某些机械类的专业技能属于新兴的技术产业,这就对中职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一些原来的中职教师的知识面较窄,面临着知识需要更新而且年龄越来越大等多方面的问题。所以,对于中职的师资培训等方面,中职院校必须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不断提高中职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也要注意不断地加强教师们的实践能力与技能的培训提高;对于一些中职教师来说,可以选拔一批在其业余工作期间到大型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并通过考核后给予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有利于加快建设具有合格的教师资格以及机械专业技术能力的“综合型”的教师团队。最后,在学校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聘请一些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专家或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从事对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开展授课、讲座以及实习等教学任务。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中职机械类专业必须要及时的适应当前经济和科技发展形势,着重加强对这类专业的学生的实践性教学,这不仅符合我国工业经济的深入发展的要求,而且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深入的探究中等职业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我国培育工业发展需要的机械行业应用型人才,也有利于我国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

3.加大实践性技能的教学环节的比例。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其必须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实践性教学又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必要方式。中职教师们要认真的指导学生积极地开展多项实践的教学活动,尽最大可能的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同时学校管理层要注意积极的与本地区的企业进行交流,联合建立一批较好的实习基地,有条件的也可以将中职学生们送到企业去开展一定时期的实践锻炼,这样能够加强他们在学习过程充分的结合理论与实践,同时也为他们积累一点的工作经验,从而加大了他们未来就业的机会。

高校雕塑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高校雕塑专业;实践性教学;教育研究

随着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大面积扩招,高校雕塑专业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培养出一大批专业人才。而当前高校艺术教育也正处于教学转型期,如何调整教学方案才能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在这个经济迅速发展、艺术空前活跃的氛围中,高校雕塑专业应该从哪些方向进行成为本文的重点所在。本文针对高校雕塑专业面临的新局面和新动向,在分析以往高校雕塑专业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教育教学探索。

一 高校雕塑专业面临的问题

(1)教大于学

随着改革的春分,高校雕塑专业也在不断的尝试的转换方式进行教学,但在此之时,往往形成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缺少认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大多只注重教学过程而忽略学生的兴趣,在课堂生往往能看到学生聊天、睡觉、看其他书籍的状况,没有引起学生的自主性及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把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好的运用,教师的教学也停留在教的过程中。高校雕塑专业是艺术的整合,不仅仅是二维的空间,而表达着三维、四维的空间性质。高校教学中应多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更好的对设计进行分析、理解并制作的过程。同时在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类设计比赛,以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若摘取相应的奖项也是对自己学习过程及能力的肯定。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往年学生的获奖作品或者是国内外优秀作品时,可进行分析以了解优秀的设计理念与手法,增加学生的见闻、开阔视野。

(2)学难以致用

现在高校与社会最普遍的一个现象为校企脱离,学生在高校学的知识不能很直观的运用于企业,不能很快速的适应社会,导致很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不认真上课、逃课的现象发生。高校雕塑专业多年以来一直延用以人体写实为主的课程理念,以便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但是在现代材料的多样化以及城市化的进程使得学生在步入社会时很难快速的适应对现代雕塑语言的掌握。高校雕塑专业各个专业方向要求不仅相互,各有侧重,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教学中加强不同专业特色的专业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雕塑实践性教学中,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性,兼容并顾、持续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现。

二 高校雕塑专业实践性教学体验

针对当代高校教育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改革以适应当代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高校雕塑专业的转型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造性意识为主,让学生更具有创造能力。

(1)增强教育的自由性

高校雕塑专业在材料的选择上应有更多的选择空间,除了传统雕塑泥之外应增加新型材料,如精雕油泥、金属工艺等。在教学上应该从传统泥塑教学中只进行人体构造的写实主义,向多思维模式转化,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传统高校雕塑的教学任务相对比较单一,认为雕塑应该对着模特进行头像或人体的写生。这在学生初学阶段有一定的优势,就是能让学生对头骨及面部肌肉以及人体比例形象有相对的了解,但是也不乏有很多的缺陷,如作业都千篇一律、创新性比较小、学生的积极性相对较弱等,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与其他艺术相比,雕塑更注重空间和量感的体现,结合绘画艺术的同时,又突出平面和立体的形态特征。因此,雕塑在视觉与触觉,形式与内容等方面带给观众以全新的审美体验。在此特征的基础上,加强教育的自主及自由的力度,利用材料与发挥其特定造型相适应的质地特征,因材施教、因才施艺,增强其审美价值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性

当今高校教育中,教与学是一直以来延续的话题,也更是一场博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是如何让传统的“要我学”改为现代的“我要学”的模式。笔者认为,在当代教学中,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先入手,可由传统的“我教你学”的方式,转变为“互学”即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一种互动性,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授课的过程,这样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气氛。在雕塑课堂中可把学生的作品进行相互的点评,先让学生互相观摩,然后每人指出一个优点及缺点,以提高自己的眼力,让学生自己成为别人的老师增强自信。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自主创造和表达能力,在雕塑设计中追求开拓、创新的能力。当学生的雕塑设计作品展现于人们面前时,可以带动大家的欣赏及艺术水平,从而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一个过程。这使得学生的作品很好的进行展现,及相互间的交流与提高。

(3)加强校企联合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校雕塑专业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类专业,这要求学校及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实践的过程。在教学中注重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同时使得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保持紧密的联系性。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生动性与实践性。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并可以把相关课题带到课堂上与同学相互制作,且当遇到问题时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完成。高校应鼓励高校教师多承接工程或项目,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同时可以上学生参与其中,在设计中把课堂的学习更好的运用于实践,以具体的实践项目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及操作水平。不同于以往传统雕塑教学的“假题假作”的手法,在校企联合的手法中帮助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手法。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进程实地考察、分析,对雕塑的整体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使得作品建立在理论与实践的整体之上,从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及学习认知能力。

三 结语

高校雕塑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及实验手法,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充满理想与追求,对自己的学业及工作都有着恢弘的规划,对自己的专业有宏伟的蓝图。在教学与实践中可以让学生在天马星空的设计中挥洒笔墨,毫无顾忌的展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同时在实践中也可以使学生提前接触社会,认识到社会的残酷与现实的压力,接受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异。在实践中认识到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其再学习中加强学习的自主性,从而认识到理论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服从于现实且结合现实的特征。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 翟小实,张丹.雕塑[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9.

[3] 刘英红,马卫兴,李艳辉,等.大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甘肃科技, 2009.

[4] 程元刚,精雕油泥创造的动漫世界─高校动画雕塑课程教学新探[J] .装饰,2011.

作者简介:许英英(1984-)职 称: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加强新闻专业教学的实践性 篇4

加理论为的发展, 先导往往, 更多的并非以强众是需以求社为会先实导践。和因受新此学为, , 先应导新当, 闻注让专重学业以生的实从教践实闻律践。中任课老发现师并要掌探握讨规专的课题是课时里, 通:过怎样的在有限的业高□方的专业式理理将论念抽化和象作素的学、养生陌, 的进生教东方而式和职业规范化作他们的思;如维学何的必用方备近式的乎将知纸新识上闻技谈专能兵业传的授给学生操之能战, 的成职为业他专们实长己。通过改本文主进要课介堂绍教自践学学连方博接式客实、, 践建让、立理课网论堂上密直教切接性连法考并和批做评法接社会, 的指供正一。大家些参想

课堂理论教学要密切连接实践, 在“密切”上下工夫

让理论活起来。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 它既反映了实践的规律, 又能对未来的实践指明方向、作出提示。在大学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 理论课都是必修课。我们当然不可以回避理论, 但是不要空讲理论。

在理论的教学中 (尤其是对一些形态模糊、结构复杂的理念) , 应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讲述, 而应更多地采用从实践回溯到理论、将抽象蕴含在形象之中的诱导方式。理论是鱼, 实践是水, 把鱼儿放到水中, 鱼儿就活跃起来了。

譬如, 对于“新闻与宣传的区别与联系”, 老师如何抓住这一理论问题的关节点?从关节点下手,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个关节点就是“宣传”的本质属性。不要急于去解释宣传的概念、宣传的原则和宣传的规律, 可以先讲述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报纸的宣传方式和宣传案例, 讲述可口可乐与麦当劳的宣传模式和宣传竞争———然后请学生思考讨论:上述年代有别、党派不一、立场不同、目的迥异的“宣传”有哪些共同点?经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提示, 宣传的本质特点已经昭然若揭。“新闻与宣传的区别与联系”也就其义自现了。

让课堂动起来。我们常见的一种课堂教学状态是, 教师在讲台前讲述, 学生一动不动地坐在下面听。学生的动, 最多是动笔, 有的连笔都懒得动。显然, 对于新闻专业而言, 这不是一种最佳的教学状态。

在新闻业界, “腿勤, 嘴勤, 脑勤”一直是公认的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这种基本素质的培养, 应当从课堂教学做起。

课堂要动起来, 一是要动脑思考, 二是要动嘴发言。教师要用一些手段来激发学生动脑, 引导学生的思维做到与教师的教学同步进行, 达到交流、共振的效果。笔者在讲授《新闻编辑学》及《新闻评论学》等课程时, 每堂课开始时都会首先提出一个预先设计好的小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比如:请给形形色色的“炒作”现象下一个基本定义;请分析一下生产鞋与生产报纸有什么共同点;你是否赞同处罚违法广告时代言明星负连带责任。通过这些小问题的讨论, 学生一上课就进入思考状态。不仅如此, 在接下来的正课中, 教师还会结合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小问题请学生发表见解, 并进行小型讨论。让课堂始终处在“动态”之中, 教学效果自然会得到保证。

让学生多实践。课堂教学固然难免纸上谈兵, 但新闻专业的教学, 尤其是新闻业务课程的教学, 要尽可能做到最接近实战的纸上谈兵。新闻采访, 新闻写作, 新闻编辑, 新闻评论, 如果仅仅进行课堂上的照本宣科, 不关注时事, 不观察社会, 不瞄准媒体进行训练,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媒体后, 往往还要从学徒工做起, 既耽误了时间, 也会失去很多机会。

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给学生灌输专业理念和专业知识的同时, 更要培养学生专业的新闻价值意识, 超人的新闻敏感, 面对困难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敬业精神。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 就要建立一个带有模拟性质、与社会媒体接轨的教学机制。我的做法是:模拟社会媒体采编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 组织学生进行各类新闻的策划、采写和编排, 向社会媒体发稿、报道。课堂上辟出一些时间, 将教室临时转变成编辑部, 由学生报选题、谈选题, 然后由教师讲评, 最终确定报道选题。适合学生采写的则布置有关学生去操作, 不适合学生采写但具有价值的选题, 则传送给相关媒体供他们参考选用。比如“大学生校外兼职现象”、“上海人为何吃不起玉米棒子?”、“连锁加盟小店真的能赚钱吗?”, 等等, 就是课堂讨论的成果并付诸实施。

新闻实践教学要直接连接媒体, 在“连接”上下工夫

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师的课堂讲授和学生的书面作业上, 要将即时新闻观察、选题策划、采写报道作为课堂教学的要素和标的, 用新闻媒体的实战标准来要求和评判学生的作业。建立一个渠道和平台, 将课堂教学及学生实践直接与社会媒体的活动连接起来。为此, 我在东方网上创建了博客“高东的新闻教学课堂”, 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也是直接连接社会、连接新闻媒体的平台, 在新闻实践教学中达到了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

用博客平台沟通新闻媒体, 展示学生成果。这个博客建立后, 就意味着整个课堂都向社会开放了。所授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问题讨论、学术研究、作业布置、师生讨论、授课笔记、练习题及试卷等都刊登在博客上, 在方便师生交流的同时, 也赤裸裸地接受了社会大众尤其是同行的检验和评判。

开放课堂的目的是让社会关注我们的学生, 尤其是关注我们学生的新闻实践成果。汶川大地震后的全国哀悼日前夕, 由师生共同策划完成的一篇倡议文章《让亿万手机为大地震死难者哀鸣》在博客上发表后, 立即引起社会热烈反响, 短短几小时, 该篇文章的点击量达到了8000多次。在全国哀悼日当天下午, 东方网记者根据我们的这个策划, 在上海书城一楼大厅现场报道了手机齐鸣的真实情景。课堂策划成了新闻报道的现实,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新闻课堂”博客经常推荐同学们的优秀习作。新闻专业2006级学生詹佳佳在汶川地震后写的《新闻晨报抗震救灾报道研究报告》在教学博客上发表后, 随即被东方网博客频道推荐至首页, 新闻晨报国内新闻部编辑看到后立即在该报网站上予以转载, 作为该报人员参考资料。该报记者编辑点击量达600多人次, 并附有留言评论。暑假期间, 詹佳佳同学受到新闻晨报“特邀”, 进入国内新闻部实习, 发表了新闻报道作品30多篇, 因此获得2008年国家级奖学金。最近, 2007级新闻专业本

DV即数字格式一体化摄像机, 是在现有模拟摄像一体机的基础上研制出的更高质量的数字摄录一体机。

DV系统易于掌握, 投资不多, 是一种易于普及的数字摄录一体化的视听工具。DV系统摄像机的优势主要有:图像分辨率高;色彩及亮度频宽比普通摄像机高6倍, 色彩非常纯正, 达到专业级标准, 同时可在较暗的光线下拍摄;可无限次翻录, 影像无损失;价格低、轻便灵活;进入拍摄现场贴近环境中的人与物, 对被摄对象干

DV系统摄像机是一种贴近生活最能真实记录生活的新型摄录一体化的影像工具。它的方便性具体表现为:DV对拍摄

科班丁荣同学采写的《经营连锁加盟小店其实并不容易》, 由于选题贴近现实, 采访材料扎实, 在“新闻课堂”博客上刊登后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由于同学的积极参与, “新闻课堂”博客也成了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思想交流的平台。有一次, 老师在课堂上批评了本校某校刊存在的一些问题, 使办报同学感到委屈。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了“严师出高徒”的结论, 不愉快的心情得到释放, 业务上也有了提高。

受老师的影响, 多名同学也在东方网上开了博客, 先后有十多篇文章被该网在不同版面上转载, 有两位同学还收到东方网的约稿, 并有意聘为兼职编辑。“新闻课堂”教学博客开办一年多以来, 刊登作品数量已有140多篇, 总浏览量达29000多次。博客加强了师生的业务交流和思想沟通, 为学生搭建了解疑释惑的平台, 成为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教学新天地。

通过网络观察社会动态, 参与新闻实践。学生很少有时间在校外活动, 接触社对象干扰最小, 可以直接进入生活现场且不影响被摄者的情绪, 所以DV容易捕捉到最真实的东西;DV方式是一种真正来自于自己眼睛, 出自于自己手中的“个人方式”, 就像人们的影像日记;个人DV作品的剪接跟个人的DV拍摄方式匹配, 建立一个“个人非线型工作站”, 只需一台普通PC电脑配上一个视频卡和相当容量的硬盘, 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待在家里以私人性的方式实现个人的影像剪接;DV视频后期制作可以实现专业编辑大众化, DV可以通过增加特技创造性使用素材, 比直接简单堆砌或修改拍摄的原始素材好得

DV技术与方便性为高校大学生打开

会的机会很少, 而新闻专业的学生一旦脱离社会实际, 囿于校园生活, 则很难在新闻实务上有大的长进。因此, 充分利用互联网, 延伸课堂的触角和学生的视野, 连接社会现实和新闻媒体, 就是一个切实可行而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新闻业务基础的课程, 比如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课程, 尽量安排在可以上网的机房上课。教师可以采用即时的新闻动态和媒体报道作为教学素材进行讲授, 在时效和步骤上与社会媒体的新闻报道脉络完全连接在一起, 避免了使用老教材上的陈旧案例, 既有针对性, 也容易出成果。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时上网观察最新社会动态, 了解新闻媒体即时报道内容, 结合课程教学要求进行业务训练, 既有新鲜感, 也容易激发亲身参与的激情。例如上海浦东一加油站刚刚发生爆炸事故, 学生上课后立即上网搜寻相关报道, 然后提出后续报道以及关联报道的思路。此后, 再与社会媒体实际进行的后续报道和关联报道相比较, 从中对比得失和优了高校校园DV新闻及专题创作与制作的大门。特别是在全国有几百所高校有传媒与新闻类的专业, 加之非专业的大学生的爱好与兴致好学, 使得高校大学生校园DV新闻及专题创作与制作方兴未艾。

DV新闻与专题片的特点

平面记者可以通过现场亲历者述说、电话采访现场群众和查看拍摄素材等手段了解新闻见报出稿, 相比之下, DV记者更要辛苦、更要专业。为了采集电视新闻活动图像、现场同期声和解说等, 必须要求DV记者第一时间拍到现场画面, 而DV的普及使得我们能够较容易地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 把身边发生的新闻即时记录下来, 拍到原汁原味的鲜活的新闻素

劣, 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再例如, 有新闻报道称部分家用电器的金属材料检测出有致癌物, 教师以此为素材, 要求学生由此提出新的追踪报道思路。教师在课后根据课堂上讨论的内容, 撰写了《身边的电子产品有没有致癌物?》的选题思路和报道方案, 在博客上发表后立即被东方网、新浪、网易等网站转载, 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反响。

笔者所主讲的《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等课程, 基本都做到了安排在电脑机房上课, 实践下来的效果表明, 课堂教学中通过互联网直接与社会生活连接, 与媒体的新闻报道活动连接, 是新闻业务教学的有效方式。当然, 这也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新闻职业素养, 熟悉媒体新闻报道的流程和节奏, 时时关注社会动态和新闻报道脉络, 这样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 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为上海建桥学院文化传播系新闻专业主任、副教授)

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论文 篇5

相关数据统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会选择直接就业,而企业招聘时都会把有无工作经验作为人才录用的重要参照指标,怎样使会计专业学生毕业以后能够直接就业,提升毕业生就业率是会计专业加强实践性教学首先应考虑的问题。

一、明确教学思想与目标

会计专业加强实践性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满足企业用人需要。教育工作者应对会计实践性教学有足够的重视,毕竟会计教学最终要为企业提供服务。会计学专业教学要求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这也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学专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当前会计职业要求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人员除了要有核算技能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还要具备财务分析、提高投资回报率、为决策筹资提供建议等多方面能力,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妥善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根据会计学专业教学目标,制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案,并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形势的转变做出调整,保证所选用的教材先进实用,尤其要注意核心课程教材的选择,一定要选用有关教育部门认可的优秀教材。合理选用与理论知识相匹配的实训教材,通过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条件和能力的院校,可以根据教学的侧重点自主编写实训教材,将教师科研成果编入其中,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手段

加强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方法上应该打破传统,提倡创造性教学理念,通过创造性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要求教师对每堂课都要精心准备,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会计环境不断改变,会计人员应不断学习,自我完善,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设案例教学,借助一些典型会计事件进行讲解,不仅具有典型意义,还能引起学生学习与讨论兴趣,让理论知识得到实际应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施团队教学,确定一个课题,分组讨论,团队协作,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负责一部分思考内容,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进行问题导入式教学,按照提问、分析、解决的流程讲解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提问、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提升,使其对所学专业有更清晰认识,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创新教学方法要重视以人为本,将市场需求作为培养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培养方向,提升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即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符的探索式、创新式的新型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求知、探索新领域,逐步提升善于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衔接

会计教学应打破传统,向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方向发展,变革会计专业教学方法,增强创新性与多样性,做好各项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知识的衔接。会计理论基础知识学习阶段以单项实践为主,在基础知识有一定掌握的`基础上,以会计核算方法正确__运用为教学核心,对记账技能较强训练;在对财务会计进行教育学习的阶段应采用综合实践,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基础会计内容,恰当运用会计设计准则、选择典型案例,完成实训教学,使学生对各项会计业务的核算方法能够熟练掌握。在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阶段要对学生进行本核算的专项实训,对成本核算流程有清楚认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相关费用的分配归集,能够完成成本报表的编制;审计学的实训课程,可安排学生收集和了解企业背景资料和管理经营的会计数据,通过掌握的审计学基础知识,按照审计程序执行并完成审计报告的撰写,使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会做账,而且还具备审账技能,使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和法制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加强;学生通过参加综合实训,对所学的会计专业相关知识有系统、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技能,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综合分析的能力,使学生最终能够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四、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会计专业教学中可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入其中,使教学效果得以提高。在会计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做好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应用,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充分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会计教学相关软件的学习与会计实务、案例分析等具体问题相融合,举一反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的相关技能。此外,还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使学生了解各大院校的精品课程,开阔视野,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升各方面能力素质,实训实习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足够的实践经验。鼓励教师走进企业,对企业的会计业务多加了解和学习。根据市场经济对会计专业从业人才的需求,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但是也不能一味地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忽视了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应尊重学生的喜好确定培养方向。

五、结束语

略谈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篇6

一、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国家规定,高职的会计教育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会计管理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根据该目标,会计高职教育在培养方向上尤其要注重实践教育。会计高职毕业生只有既具备会计专业的实践技能,又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适应这种变化,也才能在会计工作的革新中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高职教育中已基本成为共识。

二、提高对会计实践教学的认识

应该将实践性教学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传统的实践性教学,就其形式一般是指课后练习和校外生产实习,其目的主要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高职教育应把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些教师,甚至有的学生也认为,实践性教学主要是会计专业课,这种理解是片面性的,除了会计课程外,其他专业课如统计、审计、证券、金融、税收等课程,也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采用不同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只有全方位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发挥高职的优势,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符合高职培养目标的会计人才。

作为会计教师在会计业务上应该是全面手,既懂会计理论,又懂会计实务,而且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教师既要熟悉教材业务,熟练掌握业务的处理方法,懂得会计工作规范的要求,懂得税法和经济法,对会计实务中的一般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均能熟练掌握,还要具备良好的口才,能说清业务关系,讲解业务实例。使学生知其理、明其道,能做到举一反三。

三、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形式

会计实践性教学应包括以下七个方面,即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校内模拟实习、校外生产实习、项目设计、撰写论文等。

1.演示教学

是指教师将某些会计理论、会计方法和会计实务,利用幻灯演示教学、多媒体教学进行辅助讲解。例如:讲述凭证、账簿的格式和填制方法,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这种动画、图片、声音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这种方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

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均可采用此种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和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财会专业的实践性特点,案例教学显得尤为必要。案例教学的实质在于它是一种启发式教学,不同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法。好的教学案例能使学生进入“现场”,充当一个“角色”,有比“旁观者”更深的体会。因此,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的好形式。同时,案例教学能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3.单元练习

这是一种在完成课程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所进行的阶段性实务训练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单元练习是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在内容设计上应系统地反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完整、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充分应用提供的资料全面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的能力;同时还要考虑不局限于某一单元内容的综合问题,以培养学生利用本课程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校内模拟实习

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以一个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内模拟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从模拟实习的内容上看,不仅包括会计核算,还应包括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从实习手段上看,既要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又要进行电算化模拟实习,一般先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后进行电算化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完善校内的手工模拟实验环境。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每门专业课程结束后,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应该针对本门课程所讲述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开设模拟实验。为了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在模拟实验开设前,教师应进行大量的调研和取证工作,模仿真实企业的情况,为学生事先准备好实验资料,事先复印出所有的模拟材料。实验不要求数据材料一定是真实的,但为了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应尽量采用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的材料进行实验,从而以逼真的实验资料进行教学模拟,使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如同置身于某一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从而达到实验目的。

5.校外生产实习

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实习一般属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税收、金融等诸方面的业务。除此之外,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校外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和培养。

6.项目设计

这是一种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亲自动手,完成某一实际或模拟的项目设计,并撰写设计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根据会计原则对某些特殊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并设计会计科目、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设计企业内部财务制度。

7.撰写论文

这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撰写论文一般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撰写论文等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即综合知识、综合技能运用和发挥的过程。撰写论文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力加强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篇7

1 加强实践性教学是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迫切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面对新的会计环境, 如何办好中职会计专业, 是摆在会计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职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毕业生应具有基本知识适度、技能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由于学生一毕业就面临着社会, 面临着就业, 因而职业能力是中职学生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要办好中职会计专业, 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是中职会计教育的重要特征。在新的时期,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面对新的经济环境, 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加强专业技能训练, 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 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技能高手、管理高手。也只有这样, 才能使中职会计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 实践性教学的好与坏, 是影响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环节, 是中职会计专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2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状况

尽管中职会计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的会计技术人才和合理人才。但从目前的教学过程看, 多数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 尤其是在实践技能方面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 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仍然重视会计知识的灌输, 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实施的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组成的课程体系, 仍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没有摆脱知识系统性、连贯性和完整性的制约。

2.2 实践性教学的课时偏少。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用什么学什么”。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相应职业所需的最实际、最基本的知识, 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以够用为度。然而目前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上仍重视理论性教学, 轻视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等的比例仅占总课时的20%以下。这种教学计划下的人才培养, 根本达不到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而注重培养应用技能恰恰是职业教育的特点。

2.3 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 基本上是以行业会计为主干, 采用封闭式的训练形式。即按着教学进度计划, 首先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 然后期中、期末或基础理论全部学完之后, 利用一段时间在教室或模拟实验室完成所谓的实践技能训练。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会计环境带来的新变化, 要求会计人员具有高素质、高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 不少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就很难做到了。这样势必造成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际的脱节, 其后果是既满足不了社会需求, 又浪费了学生的宝贵的时光。

2.4 教师队伍现状会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职业学校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师德水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而且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目前, 会计专业师资状况是动手能力不强, 大部分教师没有亲自参加过会计实践, 有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据有关部门调查,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平均仅达30%左右。而国外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则十分重视教师实践操作能力, 无论是专业理论教师还是实训教师, 一般都是“双师型”。

2.5 资金投入不足, 使得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不能适应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目前, 职业学校已开设会计专业但没有专门的会计实践、实训基地, 或几个专业共同使用一个实践、实训 (或实习) 场所。缺少相应的实训、实践基地已成为提高会计教育质量的瓶颈。

3 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建议

3.1 更新观念, 强化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会计专业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思想与社会需要相脱节, 教学工作中仍存在重理论知识, 轻实践技能的弊端。因此, 中职会计专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首先要更新会计教育观念, 拓宽会计教育思路,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确立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和指导思想,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不断改善实践、实训环境, 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的需要。

3.2 建立以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中职的会计专业教学, 应充分结合会计职业岗位对培养对象的要求, 以此进行分析、确定课程内容。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采取综合课程体系, 打破学科界限, 以能力为本位, 以培养会计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安排课程体系, 把相关学科合并为一个整体, 或实行会计模块教学, 其中基础课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 专业课教学要加强实用性和针对性, 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在建立课程体系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从教学计划改革人手, 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 在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 尽量增大实践、实训的课时比重, 应达到50%以上, 以增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训, 突出职业学校会计教育的特点。第二、从教学内容改革人手, 对会计专业的若干课程内容,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对会计人才市场需求, 适当予以调整, 简化、删除空洞的或与本专业不密切的内容, 增添会计实践中应用性较强的内容。通过学习和实践, 培养出专业理论知识扎实, 实践应用能力强的会计专业人才。第三、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人手, 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等形式, 对教学计划的实施进行不断完善, 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更新和补充, 以便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3.3 加强会计专业的教师综合能力建设。

作为担负着培养一线会计人员的教师, 既要有合理的理论知识结构, 又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需要会计专业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要求专业教师经常深入企业会计一线进行调研, 并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 使教师及时了解实务发展情况, 积累实际经验, 在向学生传授会计知识的同时, 及时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在会计教学中, 教师首先在思想上应注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并且需要贯穿于日常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 时刻提醒学生, 并从教材、教学和实践等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系统的培训。随着会计教学改革的深入, 相信职校培养的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 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会必将得到大的提升。

3.4 加大会计实践、实训资金设入, 加强学校内、外实践的实训基地建设

会计模拟室、实训基地, 都是会计的基本硬件设施, 它是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的保证。鉴于目前职业学校实训基地明显不足的现状, 加大资金投人力度, 加快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就显得非常迫切。

3.5 重视对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更应重视会计的实践实习教学, 会计实习形式可采用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岗位实习两种。通过校内手工核算实验室了解和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通过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掌握电算化核算的操作方法;校外岗位实习包括假期社会实践和学年毕业实习。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调查和实习, 同时, 应加强与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联系,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社会实践。

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探究 篇8

职业教育也可称为职业技术教育,它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类教育类型之一。职业教育在我国教学领域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社会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同时它也是人类文明发展以及人自身发展的产物,因此职业教育对于我国的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它是一中和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社会也可从职业教育中获取自身需求的成果,从职业院校招收一批批拥有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人才,可以说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内涵,同时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

目前,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制造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机械类专业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据的位置明显得到了上升。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对于机械类型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同时为中职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基于此,为了提高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了针对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方案,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为促进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培养更需要的人才。

1 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深入改革,人们改变了传统的思想观念,从而关于人才价值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如今,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衡量标准不再是传统的“顽固型”人才,关于人才的衡量标准更为灵活、多变。但是,无论观念怎样改变,拥有专业性的“真才实学”始终是社会进步需要的人才。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因此实践性教学应用于中职教育教学中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社会上的各个企业对机械类人才“零培训”上岗的新要求,使得院校学生在毕业前需要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因为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选择不再是仅凭借一张文凭来做决定,更多的是要看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型技能。这就要求中职教育要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重新思考如何进一步强化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形成职业岗位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中职机械类专业的特点

以培养机械制造业及相关方面的技术型人才是中职机械类专业的主要任务,通常情况下机械类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他们工作在生产加工第一线,主要任务是实施已完成的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等。从教学的角度分析,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型人才,机械类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需要与大量的实践操作实验相结合,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演示与生产实际相关的操作实验。同时相应的实践教学更需要与理论教学相呼应,在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注意强化机械类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的内容。从知识的角度分析,机械类专业课程逻辑性严谨,覆盖的学科广泛,包括物理、数学、化学等基础学科理论知识,且实践性、理论性都较强。从学习角度分析,任何的理论学习都不能离开生产实际,为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成功的应用于社会实践中,机械类专业课程理论的学习必须和生产实践紧密的联系,如此才能看到实践性教学真正的成果。

3 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现状

近年来,由于院校的扩招致使学生人数较多,而授课教师较为缺乏。而且在授课教师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对于机械类的专业知识把握并不充分,缺乏企业、行业的实际操作经验,并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机械加工专业训练和学习,或是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却缺乏系统培训等。总之,严格上符合要求的教师资源相对较缺乏。此外,学校的正常运转、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始终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在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中,中职院校缺少一定的资金支持,因而在实践硬件、软件的投入上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因而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受到了实践条件缺失的影响。对于一些机械零件的配备,由于价格的原因,中职院校对其数量购置有限,可能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少零件等,影响学生独立动手的实现效果,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最终导致,中职学生在毕业之后达到社会企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

4 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4.1 理论内涵

通常情况下,实践教学包括两部分,即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同时指导学生在实践操作教学活动中能够实际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实验教学主要是在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过程可控。而实习教学是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学科可分为基础实训、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等。将上述各实验实习环节加以规划并统筹安排,制定成专门的教学计划和实习大纲,便是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2 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

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也需要细化为具体的实践教学目标,形成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据此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形式体系、教学保障体系以及管理体系等,如图1所示。

4.2.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以及德育目标,这三方面是实践教学本质上应达到的标准。目标体系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它在整个体系中起着驱动作用,因此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管理体系以及教学保障体系的结构。基于此,机械类各个专业在制定本专业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时应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标准。

4.2.2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通过合理配置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呈现具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具体体现。因而,学校在对实践教学内容具体设置时,应做到与时俱进,体现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先进性,突出与机械类专业领域相关的各类新技术、新工艺,并做到对课程设置的及时调整,尽量不要长期按照一种套路对学生实施授课,而是使课程内容灵活、多变,丰富起来。

4.2.3 实践教学形式体系

实践教学过程中,机械类专业教学内容以何种形式展现给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形式是机械类专业教学内容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的具体活动方式,它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中,它的顺利实现有助于实践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4.2.4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中的任何企业、单位都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于高校而言,也应完善其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对整个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信息反馈和调控,从而协调整个系统能够高效地运转。

4.2.5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是保障中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能够按部就班顺利的运行下去,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显著效果,达到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

5 完善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5.1 实践教学方法需创新

在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将相关知识传递给学生只能说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一半内容,若是学生不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就意味着教师的传授方式不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相关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需要借助互动式、启发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使其形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教师可将其应用于课堂上,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以及课堂情景模拟等形式来促进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发挥。

5.2 教学内容需优化

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最为重要的便是教学内容是否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任何事物都存在新旧交替的现象,机械类专业的教学为了达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需要不断优化实践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引入实践新知识,以此来提高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要不断优化各个理论课程中的课外实践项目,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试验、演示、参观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强化,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3 提高复合型实训教学的比例

中职机械类专业若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提高复合型实训教学的比例,根据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拓宽专业技能,使学生掌握一些与专业技能相联系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提高复合型实训教学的地位,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的综合实践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6 结语

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 篇9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意义

近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中小企业快速崛起, 加大了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企业需要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 要求中职毕业生能迅速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角色, 实现“零距离”就业。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 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竞争环境, 因此实践教学应该是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重点。在会计专业教学中, 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强化实践教学, 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其一, 会计实践教学是社会化需求, 中职教育目标定位就是培养生产及服务一线的初中级技能人才。这种定位要求中职教育要适应社会, 贴近企业。会计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必须放在实用性上。在组织教学时, 教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将理论与实际相互渗透, 加大实践课的教学力度, 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

其二, 会计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寻找发现问题的首要条件。学生在学习会计理论的时候, 由于缺乏生产实践体验, 很多涉及到实际生产和管理的案例对他们而言都是陌生虚拟、公式化的。通过实践性教学, 创设模拟生产情境, 可以让学生处于仿真的企业环境中, 遇到许多理论学习中无法涉及到的问题, 实现“做中学, 学中做”, 促发他们的思考力, 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随着社会用工对会计人员要求的提高, 许多中职学校也逐渐认识到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加大了校内及校外实践教学的比重,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一) 校内实践教学与社会用工需求脱节

首先是仿真性不足, 实践教学所采用的道具, 大多较为简单, 一般都是普通的教材加上几份空白凭证及账页, 缺乏真实感。其次是涉及面窄, 往往是一个班级的学生都使用同一个案例, 所有的学生都担任记账员, 模拟的对象只针对某种类型, 模仿的范围极其狭窄。另外是完整性不够, 在校内实践教学中, 不能多方位地考虑到企业可能发生的种种状况。在企业实际操作中, 会计工作的过程是一个封闭的循环流程:银行—采购—生产—销售—银行, 会计人员对每个环节都要了解甚至熟悉。而在校内实践中, 会计实践却往往由一个个单独的项目所组成, 一般只涉及到采购、销售这些简单的流程, 如企业中的会计筹划、出纳管理、纳税申报、筹资活动等其他会计活动一概不提。单纯依靠这些简单的校内实习, 很难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工作流程。

(二) 校外实践教学达不到效果

从目前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情况来看, 也有不少中职学校设置了会计学生校外实习课程。但是笔者发现, 这样的学生校外实习计划并没有达到学校预期的效果, 往往流于形式。首先是学生实习岗位不对口, 许多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了企业就变成车间流水线工人。其次, 一些企业对实习生持有消极应付的态度, 只让实习生做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所以绝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校外实习计划与学校的预期相差甚远。

(三) 师资实践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 各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师绝大多数是科班出身, 从学校到学校, 很少有企业经历, 会计实践教学水平相对薄弱。有些教师只会纸上谈兵, 根本不具备企业工作水平, 缺乏组织实践教学的能力。而学校方面又不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 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脱节

目前好多中职学校虽然同时开展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实习, 但二者相对独立, 由不同的教师任教, 使用两套不同的案例, 手工会计教学与电算化会计教学之间没有进行良好的衔接。

(五) 实践课程安排不合理

目前绝大多数中职学校都把会计实践教学放在最后, 先学习理论, 后进行实践, 这样的做法直接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致使先前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为后来的实践操作服务。

三、改进会计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 提高师资水平

提高师资水平是改进会计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可以从内部选拔优秀教师担任实践指导教师, 同时努力创造条件让教师到企业生产经营一线挂岗或兼职学习。如果条件不具备, 可以在节假日将教师安排到各企业去顶岗训练, 以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另外学校也可以适当提高兼职教师比例, 从社会上招聘一些实践经验丰富, 技能突出的中高级会计人士到校内授课。

(二) 改变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针对上文所说的会计教学与社会用工相脱离的情况, 我们可以改变教学模式, 把传统的教师授课改为角色模拟。学生分别扮演出纳、总账、往来、资金等不同的岗位角色, 教师则充当银行及税务人员, 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掌控, 同时对不同环节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加深学生对各个环节的印象。通过角色模拟, 可以让学生切身体验企业生产经营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 将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库存等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同时, 还必须对会计实践内容加以完善, 使其与企业会计实务更为贴近, 不仅应该包含简单的记账, 还要涉及银行、税务、筹资等横向内容, 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帐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践演练, 使会计实践更接近社会需求。

(三) 更新会计实践教学教材

会计实践教材的编写对会计实践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中职学校可以让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教材进行改编, 也可以聘请校外成熟人士对教材的改编提出建议。大体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会计模拟必须覆盖完整的一个会计年度, 这样才能涉及到所得税预交和年度汇算清缴的知识;要减少重复会计处理, 增设一些复杂的非频繁的会计处理事项, 比如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清理等;补充一些错误的修改案例, 比如开具红字发票, 更正错账的账务处理等;重视纳税业务处理, 综合考虑各个税种, 进而增加模拟的难度, 使之与企业会计更为接近。

(四) 改善会计实践教学条件

在进行校内实践教学时, 可同时使用手工模拟实验室和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先让学生了解手工模拟的原理, 再让学生接触电算化, 以便于学生清晰准确地了解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学习, 可以将手工模拟与会计电算化模拟的不同展示出来, 分析和研究会计电算化对传统手工会计的冲击和影响, 以便于在教学中做好二者的有效衔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发一套集筹资、银行、采购、生产、销售、税务、社保为一体的综合实验室, 这样能更紧密地与社会企业会计接触。

在校外会计实践教学方面, 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密切合作, 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岗前实习和上岗培训,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企业会计工作。对于不愿意内部财务人员流动的企业, 学校可以适当拨出一部分经费补贴企业, 以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从目前的学生实习情况来看, 大多数学生选择到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去实习, 因此, 学校也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会计师 (税务师) 事务所, 主要目的不是盈利, 而是通过事务所的建立, 让学生更真实地去了解不同的企业状况,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实际案例, 同时可以解决部分学生的实习问题, 一举多得。

由于会计实践教学牵涉到许多方面, 应注意处理好学校与企业、学生和企业财务人员、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使会计实践教学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有效地进行, 并实现其目标。

总之, 改进会计实践教学是每个学校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学校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不断改进, 从而提高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 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会计人才。

摘要: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各个层次教学的关键, 是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必要途径。在中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引领下, 应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强调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目前在中职会计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要提高其教学有效性, 必须努力提升教师素质, 改变教学模式, 逐步改善会计实践教学条件。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

参考文献

[1]林燕飞.我国中职学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探讨[J].商业会计, 2010 (6) .

[2]宋在科, 张莲苓.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4) .

[3]卜华, 朱学义.会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 .

旅游服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探究 篇10

然而,从用人单位尤其是一些旅游企业反馈过来的信息看,似乎旅游服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尤其是实践性能力还不能至少是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要求。白天鹅宾馆总经理杨小鹏曾谈到: “我们每年招聘的学生不下100名 , 但是发现学生的实践水平一年比一年差, 是不是大学的教育质量出了问题?”“酒店业需要的人才要求务实性比较强,需要实干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在酒店内不同层次、不同位置、不同角度,对人才有不同的要求。在目前,部门经理这个层次就要求知识型和实干型人才, 所以提拔部门经理是看实干,干出成绩来再培养。因此,学生要树立起真刀实枪地实干的思想。”

显然,他所谈到的实践性能力正是目前学生所缺乏的。

一、对实践性教学的认识

实践性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其重要意义可以从其近期功能和长远功能两个方面来体现: 从长远看,实践性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毕业后有实际的本领和工作能力,能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和工作实践;从近期来看,它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好理论,真正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两者统一于培养实用人才,前者是目的性作用,后者是手段性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服务实用人才必须具备实践的意识、 实用的知识、技能以及实际工作的能力等素质。实践性教学体现了教、学、做的统一。 它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根本途径,它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为实践为工作而学习的意识,而且通过参与了解经济和社会生活,增强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也可以使教师改变单纯的理论知识指导,使学生改变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将实用知识的学习、实用技能的训练和工作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进而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并把能否服务于未来的工作实践作为检验自己学习成效高低的根本标准。

本人认为,如果把实践性教学和理论教学综合起来进行思考,那么实践性教学是以实践为目的的教学, 同时,又是以实践为手段的教学,它与理论教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第一,实践性教学是以实践为目的教学。中职旅游服务专业办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并能直接在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实用人才,从而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就要求中职旅游服务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 的选择和教学方式上,都要以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发展和实际工作为出发点, 除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外, 还须加强实践的针对性,改变原来纯粹的理论教学,使实践和理论教学融合起来,统一起来。

第二, 实践性教学是以实践为手段的教学。根据中职旅游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文化与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但也不能忽视其实践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实际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学习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必须是实践中所必需的、实用的。 怎样获得实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怎样培养实际技能和能力呢?除了学生自身从实践中去体会、检验、分析和掌握外,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也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置。没有实践教学手段,学生掌握的知识和理论就是空洞的,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就缺乏一定的基础,也会为其未来的工作埋下隐患。

因此, 实践性教学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学生应既在实践的指导下学习理论知识,又在理论的指导下参与实践。毕业生除了具备本学科相应的知识体系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外, 实用知识、实用技能和实际能力也是构成其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思考

专业的教育思想、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加以落实。旅游服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 强的一个专业,其课程教学除了相应的课堂理论教学外,还应当注意强化实践性教学和操作技能学习,从而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旅游服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第一, 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理论性相对较强,在教学中多以课堂教授为主。但要力戒“满堂灌”的授课方法,而宜采取“启发式”教学。同时,尽可能地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样不但可以使教学过程形象逼真,妙趣横生, 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国际、国内旅游业务,提高其未来的职业适应性。

第二, 由于本专业大部分的专业课和某些基础课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因此,应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主要可以采用课堂内的模拟实践性教学方法。 如:①案例分析法。案例教学的过程应遵循以下步骤:出现了什么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谁的责任,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此案例中吸取的教训。案例教学着重启发和挖掘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 案例学法还可以和演示法或模拟训练法同时运用,效果更佳。②管理学习法。管理类课程中的许 多问题,都可以在限定条件下的模仿练习解决。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些外部条件, 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愿的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分析和决定,然后进行比较,在小组之间决出胜负。③角色训练法。教师可以把旅游 企业事业中的某些工作岗位,尤其是管理工作岗位的要求搬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加深理解,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职位表现。

第三,实训、实习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实际,感受现实。这主要是课堂外的实践性教学。如:①校内实训。利用学校本身的设施、设备和环境地进行教学实 训,如实验酒吧、客房、餐厅、导游等。这需要学校自身具备较好的仿真经营条件。 如果学校有自己托管的企业则可更有利于学生的实践锻炼,也更有利于实践性教学的完成。②假期见习。利用假 期去旅游企业实习。主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与企业联系,可为学生自己毕业后选择职业奠定基础。③校外企业实习。学校与一些大的旅游企业建立良好 的协作关系,组织学生轮流去企业中的各岗位实习, 使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实际,积累经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实际工作能力。另外,由于旅游服务专业的技能性课程多偏重操作性,因而教学方法应以示范法为主。示范法要求由专业教师按照岗位规定的标准和程序操作 示范,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作的程序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如饭店餐饮服务、客房服务技能的培养等。

三、实践性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搞好实践性教学,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性教学的意义和作用。二是要在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障,将理论教学时间与实践教学时间调整到比较恰当的比例。三是要提高教师实践性教学的 能力,高素质的指导教师是培养出高质量学生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四是要建立扩展实践性教学的基地,这是改善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基础。五是规范考核方式,做到既考理论又考实践,既考技能又考能力,实行口试、操作、笔试相结合,学校考核,实训基地考核和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考试的成绩可以考虑采用比例成绩制,即口试、操作、笔试以及其他考试方式的成绩各占一定的比例, 使成绩能全面反映学生各方面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最终以用人单位的满意程度作为评价学生质量的依据。实践证明,明确的学习要求、具体的实习岗位、适当的实践教学进度、可行的考核方法、高水平的指导教师等因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

四、 实践性教学应注意的 事项

第一, 坚持实践教学“不断线”的原则。调整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顺序, 将专业技能的培养渗透到每学期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打破传统的“先学基础理论再进行实践练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体现多实践,早实践,实践与理论教学不脱节、不断线的方针,将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个人暑期见习等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其专业技能和适应社会企业要求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与就业力争实现“零距离"。

第二, 加强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服务技能和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职业意识、行业、企业管理环境的熟悉,最终使毕业生能真正胜任旅游行业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因此,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应注意实习时间的长短、岗位轮换的安排等方面。

专业实践性教学 篇11

【关键词】会计;实践性教学;问题;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特征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中、初级实用型会计技术人才,是摆在我们会计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改变会计教育观念,加强和改进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办好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育、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

一、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还应当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但从目前的教学效果看,培养出的人才,在实践技能方面往往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尚未转变

在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过度的重视会计知识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面对接受直接会计经验为目的.强调按照职业活动体系来组织会计教学强调会计知识的实践性、需求性和应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

(二)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实践性课时偏少

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用什么学什么”。现有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虽然明确了会计实训的课时量比例,但是对每门课程的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时间、实训效果没有很好的落实和监督。有关专家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中职学校实训教学的比例不到30 %,远没有达到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1∶1的标准。传统的会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上仍重视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不能满足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三)校内模拟实习缺乏实践性

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采用封闭式训练,很多学校都配有专业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但会计模拟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实习资料所涉及各行业的多样性仍然不足,模拟实习的效果不明显,无法将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业务有效衔接。

(四)专业教师配备不足、实践能力欠缺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大部分是高校毕业生。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具有非常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由于没有亲自从事过财务的相关工作,实践经验严重匮乏,动手能力普遍不强。

二、对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建议

(一)正确定位会计专业实用技能培养目标

应充分进行市场需求调查,确定合适的会计实用技能培养目标,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各技能目标制定出来之后再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中,制定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具体的实施办法。

(二)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有利条件,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考虑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每学期安排教学轮空,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实践基地进行实践锻炼。通过让教师到这些单位顶岗实习、理论指导等方式加强与各单位的沟通和联系,深入了解会计实务操作的流程、方法,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同时,改变多年来会计教育落后于实际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及时传授学生最新的知识与信息,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会计实践教学,促进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实践性教学,按照课堂实训、课程实训、单项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社会实训来开展。

1.课堂实训

课堂的实践性教学是指学生在平时上课中接触到的实践内容,是教师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教与学的过程,它融合在日常上课之中,较为分散,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技能。如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实践,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实践,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试算平衡表的编制,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审核等;

2.课程实训

课程实训包括了与财会专业相关的学科课程实训,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在《基础会计》课程组织简单的过程实训,实训的经济业务是最为基本的,涉及的凭证也是最常见的,目的在于突出会计核算从填制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全过程,加强学生对会计工作过程的感性认识,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

3.单项模拟实训

主要是成本核算、办税、银行业务、固定资产、工资、应收应付、成本核算等。这些模拟实训可以单独进行,也可分解到各课程中进行。

4.综合模拟实训

综合模拟实训是把一个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经过设计与加工,形成完整系统的原始资料,由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进行仿真操作演练。综合模拟实训是会计专业理论教学效果的总结,是会计专业毕业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前的“大演练”,实际操作能力的巩固与提高,绝大部分在此阶段已经得到体现和检验,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应尤其重视。

5.校外社会实训

由学校组织专人或学生自己联系到校外企业进行的毕业实习,该阶段是以前面四个阶段的实践教学以及理论教学为基础,更加突出技能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改革课程设置将“双证”培训带入教学之中

中等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来说,学生除要取得会计专业的中专学历证书外,还要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即“双证”,这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走上财会工作岗位的“敲门砖”。因此,从事中等职业会计专业教学的学校,必须白上而下高度重视“双证”的教学与培训工作,加强对“双证”教学的思想认识,集中时间、人力、精力做好“双证”的教学,为他们一毕业即到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做了良好的准备。

三、结束语

总之,中职教育的会计实践性教学一定要准确定位,即必须以企业需求为核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实践性教学改革是职教改革的必由之路。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中职财会学校要积极探索建立会计专业实践性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完善新机制,进一步推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朱融冰.“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与思考”.《中國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年第2期

[2]王印芳.“关于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思考”.《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年第4期

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初探 篇12

随着社会改革的发展和深入, 各用人单位对就业人员自主选择性也越来越强, 原来知识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逐渐被打破, 只有综合素质高、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才适合人才市场的需求。面对就业的中职学生, 用人单位不需要徒工, 而需要熟悉业务、具备实操能力的技术员, 要求上岗就能用, 尽可能缩短培训周期。新时期的中职会计毕业生必须快速适应这种能力本位的人才选择机制, 否则就没有竞争力,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就无法实现对口就业。

据本地区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够对口就业达不到20%, 即使对口的岗位大多也是超市、快餐店、宾馆等收银员, 或是电信行业的业务接待员等,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强, 不能胜任对口岗位工作。为了较好地解决这种供需矛盾, 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势在必行。

实践环节是培养职业中学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中职毕业生走入社会, 是否受欢迎取决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高低。职业学校只有让所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才能突出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 才能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关注和重视, 从而破解中职学校招生生源不足的难题。

二、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优越性

中职会计专业开设的专业课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财经法规等, 还有对应的专业技能, 如会计电算化、珠算、会计实务等, 这些科目的实用性都很强, 而会计专业本身也是一个职业化程度很高的专业。以前教学主要拘泥于课堂上的理论讲授, 学生即使学完所有的理论知识, 顺利通过考试, 走上工作岗位时还是需要重新培训, 无法体现会计专业职业化的特点。实行实践性教学, 就是把教学重点从重理论转向重实践, 重动手能力, 侧重于考查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操作的水平, 同时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特点考虑, 检测学生实际操作的准确性、严谨性和快捷性, 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实际从事会计工作的适应能力。

三、实践性教学引入中职课堂的探索

(一) 增加体验式教学,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脑游戏之所以吸引无数玩家乐此不疲, 就是因为玩家整个过程都是身临其境地在操作和体验。会计专业课由于专业性比较强, 特别入门的理论知识, 需要理解识记的专业术语比较多, 对于感性认识较多的中职生来说索然无味。

为了增强会计学科课堂效果, 专业教师要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会计从业人员必备的账簿、发票、传票等实物, 便于课堂的教学演示。也可以发给学生, 人手一份, 让学生边体验边学习。或者索性就在仿真的会计模拟实训室里进行教学, 让学生感受职业氛围。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购置会计实训教学软件, 进行会计模拟实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辟校外实训基地, 或者聘请会计专业人士来校办讲座等,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专业教师只有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 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 设置多样化的实践教学项目, 提高会计教学的有效性

项目式教学在机械、机电、电子、计算机等理工类专业已经广泛地推开, 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但是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仍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雷声大雨滴小。许多专业教师认为, 会计科目中的理论知识多, 要先理论、再实践, 先记忆、后运用。这实际上是个认识上的误区。

会计专业教师应该加强研究和探讨, 努力把会计理论教学和会计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学习的情况, 专业教师分工协作, 设计专业课教学项目展开教学。教学内容上以工业会计为主, 兼顾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在实训教学的形式上, 要合理地把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穿插其中。一套资料, 既能进行手工做账, 又能进行电算化操作, 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 切实提高专业课教学的效率。另外强调的是, 会计实训室的模拟实训尤为重要。会计实践性教学最终是要从分项目实训过渡到综合会计实务的模拟实训, 而且要能做到人机并行, 尽可能缩短会计课堂理论教学和会计实践工作的距离。

(三) 校企合作, 尽可能地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条件

模拟实训终究还是模拟。虽然在校内开设了实训课, 进行了仿真的实务操作, 但当学生真正走上工作岗位, 遇到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所学的内容仍然有差异, 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胜任工作。要让学生毕业后一进入被录用单位就能立即工作, 提高应聘成功的几率, 就要让学生在毕业前就真正实践过。所以中职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 寻找多个企业作为会计实习单位, 尽可能地给每个会计专业的学生都得到实践操作的机会, 让他们成为上岗即用的高素质会计人员。

参考文献

[1]丛森, 支芬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2010[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上一篇:纳米技术共同体论文下一篇:人教版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