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带教(共3篇)
以赛带教 篇1
摘要:本文讲述了如何从课程前期准备、理论课讲授、实际调查、数据分析、书面报告撰写及口头报告等各个教学环节根据参赛要求进行课程设计, 达到以赛带教的目的, 使教学、比赛相互协调、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关键词:市场调查,实践教学,以赛带教
市场调查类课程是经济类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最紧密的课程之一。近来很多学校实施了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但是学生不能真正参与调查实践, 容易产生仅为了完成一个调查报告而忽略真正的调查目的的情况。尽管能够真正参与一个市场或是社会调查中是最理想的状况, 但这种情况并不现实, 就算能够参与一次真正的市场调查, 学生常常仅仅是负责实地调查的环节, 并不能自主地掌控市场调查的全过程。为此, 在讲授几年市场调查课程之后, 探索出让学生参加市场调查类比赛, 并通过参加比赛, 对每组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的形式带动课程教学, 我称这种教学方式为“以赛带教”。
一、市场调查课程前期准备
以赛带教的教学方式第一个要求是针对老师提出的, 授课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能够参加的比赛有所了解, 现在在校大学生能够参加的比赛有全国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大学生“三创”大赛、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等, 根据这些赛事的作品及比赛形式要求, 教师可以对市场调查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把教材中死板的理论与比赛要求相互协调和渗透, 既传授教材内容, 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比赛的规则。例如, 在市场调查课程导入部分要强调调查者的诚信和职业道德, 这一项在任何比赛中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数据和结论, 调查都不允许造假, 一经发现, 必然取消参赛资格和所得荣誉, 这样可能比单纯的讲解诚信的重要性更有说服力。如此, 教师在课程的一开始就可以告诉学生, 我们的课程可以帮助大家参加哪种类型的比赛, 按照课程的要求完成各个环节, 学生就可以用自己的期末成果参加自己想参加的比赛。
在学生对市场调查课程有简单的了解之后, 需要对学生进行组队和编组工作,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兴趣及性格等因素自由地组成小组, 每组三五人, 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有自己的分工和角色, 而且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 强调团队的力量和作用。每队的人数不宜低于3人或是高于5人, 少于3人, 每个成员的工作量太大, 而多于5人, 又会造成小组成员的冗繁, 在后续的工作中可能会存在成员偷懒不积极参与调查的可能性。
二、围绕比赛消化市场调查理论
书面调查报告和口头报告是相辅相成的, 基本顺序是先有书面调查报告, 再形成口头报告, 即调查报告的展示环节。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离不开市场调查理论的指导, 根据课程的进度, 要适当安排课时讲授理论课程。一般情况下, 要至少安排课时的一半来介绍调查理论, 以便更好地指导市场调查实践。
首先, 在学生分组之后要求每个小组选定一个调查题目, 只有调查题目选定了, 学生在学习调查理论的时候才有方向, 思考自己的调查应该如何完成, 这个环节必须在学期之初就完成。让学生选择调查题目的时候, 要清楚地交代给学生, 如果准备以市场调查课程的结业报告参加各类比赛, 那么题目一定要符合大赛的要求, 市场调查还是社会调查应该有针对性。对于那些不想参加、只是学习一门课程的学生来说,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题目, 完成整个过程, 像其他理论课程一样, 通过课程了解市场调查课程的基本内容, 用期末调查报告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然而, 对于要参加比赛的学生来说, 调查题目的选择要经过精心挑选最终确定。调查主题确定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热点类, 即在当年国家和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出台的政策等, 这类问题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 通常会因为题目新颖而入选。另一类是社会公众面临的问题, 可能这个问题由来已久, 但是并没有解决, 这样的题目是很好的一个选择, 尤其是社会边缘问题、边缘群体、特殊人群的调查不失为好的选择。市场调查类的主题都有很鲜明的特色, 和学术论文存在很大的不同, 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区分。市场调查类的主题主要是通过调查了解社会公众对某类问题的态度、感觉或是反映, 明确用变量进行度量和反映的题目适合学术论文。学生对社会现象了解少, 对很多领域的事件并不敏感, 教师要在授课的时候把热点和好的选题推荐给学生, 引导和帮助学生选题。当调查主题确定之后, 要对调查题目的措辞仔细斟酌, 在可能的情况下, 要寻找一个比较能够吸引人的题目。比如在调查儿童安全座椅的时候, 可以在前面冠上“椅爱之名”, 在调查青年公寓的时候, 可以加上“置青春”等, 增强调查题目的生动性。
其次, 编写调查方案, 在这个阶段, 调查方案只是个雏形, 根据调查方案理论介绍调查方案的各个组成部分。学生在这个时候对调查没有完整的概念、对所要调查的数据、调查的内容和分析的方法都没有具体的了解, 所以只能做概括性的描述, 很多内容要在后续的学习中补充和完善, 但要在正式实施调查之前全部完成。在这个阶段, 最重要的问题是写清楚调查目的。调查目的的撰写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概括的调查内容, 二是明确的目的。只有把调查内容和调查目的写清楚了, 整个调查才会有明确的方向, 用来指导调查的进行。调查内容要清晰地概括几个方面, 并且各个方面之间应该存在明显的逻辑, 在调查内容的基础上达到调查目的, 使调查内容和调查目的环环相扣。
再次, 问卷的设计是整个调查中最核心的部分, 各种教材都会浓墨重彩地介绍如何设计问卷。问卷是一种测量工具, 用来测量调查对象的态度、心理、反应和感觉。在课堂教学中要把问卷设计的各种技巧传授给学生, 但是仅仅是理论的讲授远远不足, 如果仅仅是书本上技巧的传授, 结果就是学生把一堆问题罗列在问卷上, 不能使问题与问题有机结合, 看不出逻辑, 直接影响最后的调查结果。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调查实践经验, 指导学生根据本小组的调查题目设计问卷。调查问卷的问题与问题之间是有逻辑的, 问题应该根据调查内容分模块设计, 基本遵循需要了解什么问题, 获得什么样的数据, 转化成什么样的问题得到的思路完成, 问卷的顺序要与调查内容的各个方面相对应。一般调查问卷的问题数以30个左右为宜, 因为一般比赛的调查报告要求8000字左右, 太多或太少都不太能够支撑这样规模的一个调查报告。被调查者的基本状况和背景资料要放在问卷的最后, 这样被调查者的隐私问题被泄露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 这是对调查问卷的内容要求。另外, 还有对问卷问题形式的要求, 这主要与后续问卷的数据分析相联系。在课堂上讲解问卷设计的时候, 要和学生强调, 问卷问题的形式决定了将来问卷数据分析能够采用的方法, 要使用哪种方法, 问卷的问题必须和数据分析方法所需要的数据格式一致。如果没有考虑后续的分析方法, 就可能导致要使用的方法无法使用。所以, 在问卷设计之前应该大致确定将要使用的方法。
最后, 抽样方式、调查组织方式的选择。在理论讲授中, 抽样方式和调查组织方式的相关内容要详细讲授, 要让学生了解各种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使用领域。但是在实践中学生们采用不重复的简单随机和分层抽样方法比较普遍, 所以这两种方法在教学中要着重强调。
三、调查实践的开展
市场调查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当相关的理论知识讲授完毕, 学生们就要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本组的调查目的开展实际的调查。在学生调查开展之前, 要完善调查方案, 对整个调查过程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题目, 无论是在校园里, 还是走出校园调查, 教师都要做出适当的监督和指导。
通常在正式的调查之前, 要先进性试调查, 既可以确定调查中的某些参数的估计值, 比如总体的标准差和总体比例的估计值, 又可以用来发现问卷和调查方案中的问题, 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调查的目的是市场调查课程的结课报告, 调查的样本可以少一些, 但是对于目的是参加比赛的报告来说, 样本容量要大些, 最好达到1000份以上, 甚至更多些, 可以采用线上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学生做调查报告的最终目的是参加比赛, 积极性会更高, 而且学生在调查的时候会更加认真, 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在实际调查过程中造假、随意填写问卷的可能性, 保证了调查实践活动的质量。
在问卷完成收集后, 进入数据分析阶段。数据分析方法要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调查分析问题的需要选择。数据分析方法不是越高级越好, 而是越适合越好。无论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 能够达到调查目的, 揭示所调查的现象就是好的分析方法。最理想的状态是分析方法难易搭配, 用较难的方法来解决核心问题。
四、书面和口头报告
在完成数据分析之后, 根据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结构可以与问卷的结构和逻辑呼应, 并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循序渐进、层层递减地分析问题, 得出结论, 提出解决方法。课程的结课报告格式要与大赛要求的一般格式一致,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参加比赛的时候更熟悉比赛要求。报告撰写完成后要让学生准备10分钟左右的PPT, 对调查过程、调查结论进行浓缩, 汇报给同学和老师, 这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锻炼。口头汇报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可以由一个人或几个人来汇报, 也可以由组员共同通过表演等形式展示调查的结果。
通过市场调查课程的学习, 学生对市场调查理论和市场调查的整个环节有了了解, 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 能够顺利地完成调查、报告撰写及口头汇报。在课程设计的时候把课程的要求和各种大赛的要求相结合, 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一门课程的同时, 有参加各种比赛的材料和素材。在所有的学生中, 经过筛选和比较, 精选出适合不同比赛的调查报告, 既解决了各种比赛学校的选择参赛选手的问题, 又让学生能够提前准备, 参加比赛准备更充分。可见, 以这种以赛带教的形式开展市场调查课程实践教学, 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参考文献
[1]何伟, 刘英姿.层次分析法在市场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 (01) :54-55.
[2]朱兵, 贺昌政, 郑明翠.市场调查数据分析方法发展评述[J].统计与决策, 2007 (15) :139-140.
[3]李林梅.试论市场调查中问卷设计的几个基本原则[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0 (02) :45-47+59.
[4]陈璇.市场调查方法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12) .
[5]许桂英, 米志鹃, 尹莹.浅析市场调查的方法[J].农业与技术, 2008 (04) :116-117.
以赛带教 篇2
1 “以赛带练”训练理念的本质分析
“以赛带练”这一训练理念是随着高水平运动员所面临的年度比赛次数大幅度增多这一情形而提出的,因此可以确定这一训练理念主要是针对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运动成绩而言的,这一点在之前的相关研究中已经得到了一致的认可。明确这一范畴,有利于避免在研究过程中对于相关范畴以外的各种实际训练和比赛情况与这一理念所出现的不适应现象进行纠结,从而更好的分析“以赛带练”训练理念的实质。
关于“以赛带练”与“比赛训练法”的关系,陶于、周兵认为“比赛训练法”包含了“以赛带练”,“以赛带练”是“比赛训练法”的内容之一。而本研究认为,二者之间并不能认为是单纯的从属关系。“比赛训练法”是运动训练方法中的一项具体操作方法,而“以赛带练”是一种运动训练理念,其不仅涉及到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而且还涉及到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管理的安排等各个方面,因此应该从全面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以赛带练”这一运动训练理念,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促进和发展现代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和竞技水平。
在分析“以赛带练”的本质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以赛带练”是以比赛来带动训练,而非代替训练。虽然这一认识比较浅显,且已经被普遍认可,但在此提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以往相关研究中“以赛代练”这一名词的出现。“代”容易使人理解为代替,如果这样理解就完全违背了“以赛带练”的本质,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避免使用。
2 “以赛带练”的运用分析
2 . 1 不同运动项目之间的运用分析
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繁多,项目之间在致胜因素、竞赛规则、竞赛组织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具体运用“以赛带练”这一理念时也必然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本研究主要分析不同致胜因素的项目在运用“以赛带练”时的具体形式和注意事项。
对于竞技体育项目来说,其致胜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体能、技战术和心理。这三个方面的因素虽然在任何项目中都同时存在,但不同项目之间的侧重点不同。
首先说体能主导类项目,如田径、游泳。这一类运动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以往年度的比赛比较少,但如今随着竞技体育商业化的运作,各种黄金联赛、大奖赛也是层出不穷。因此运动员传统的训练模式被打破,训练与竞赛的关系也就必然发生变化。具体从“以赛带练”这一角度来说,体能类项目的运动员在竞赛中的训练因素主要体现在对于高强度体能消耗的适应方面。因此教练员在运用“以赛带练”这一训练理念时,首先,必须要有科学的技能诊断作为基础,从而通过竞赛来挖掘运动员的潜能,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其次,参赛的数量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参赛的级别需要适应运动员的水平,从而能够激发运动员的潜能。最后,体能类项目运用“以赛带练”作为训练手段时,其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尤其在大赛前(如奥运会)的“以赛带练”要谨慎使用,二者之间的间隔时间不能过短,以免出现过度疲劳。
对于技能主导类项目来说,“以赛带练”的运用最为广泛。如同场对抗性项目(足球、篮球、排球)和隔网对抗性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如今已经形成了长期的联赛和系列赛制度,因此“以赛带练”的运用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其比赛中的训练因素一方面是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团队间的技术配合和个人的技术风格培养;另一方面是战术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针对不同对手、不同比赛场地和不同比赛条件下战术的合理运用,或者说是比赛经验的积累。技能主导类项目在具体运用“以赛带练”训练方式时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比赛对手,如世界杯前各个国家队的热身赛都会选择技术风格与其正式比赛对手相近的队伍来进行。其次应根据所参加大赛的比赛条件来选择“带练”比赛,如法国网球公开赛前运动员都会选择相应的红土赛事进行热身。最后要有具体的训练目标,且训练目标的内容不宜过多,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以赛带练”的效果。
对于心理方面而言,“以赛带练”主要是依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来进行。而单从训练效果来说,“以赛带练”对于心理能力的提高或改善是最为明显的。大致来说心理能力的改善主要包括心理应激水平、心理稳定性、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战术运用等几个方面。心理能力的培养必须在具体比赛场景下来完成,因此“以赛带练”的训练模式就成为了最佳的选择。在运用时首先根据个人特点要制定明确的心理能力培养目标;其次在比赛后要及时进行心理总结,善于运用意念训练法、诱导训练法等心理学方法巩固和强化训练效果;最后在具体运用“以赛带练”来提高心理能力时要细致观察运动员的心理反应,避免引起运动员的心理负效应。
2 . 2 不同训练水平之间的运用分析
虽然说“以赛带练”训练理念是针对高水平运动员而提出的,但由于当前竞技体育专项能力发展年轻化的趋势,“以赛带练”对于不同训练水平层次的运动员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甚至有些运动项目(如网球等)中“以赛带练”已经成为了其各级运动员训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在训练中运用“以赛带练”时,要根据训练的需要和比赛的条件有选择的进行。
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体系中,“以赛带练”所占的比例不宜过多。由于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期,经常性的大强度比赛形式的训练会给他们的身体带来很大的负担,容易影响其身体机能的正常发育,同时由于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较差,因此比赛结果所带来的功利性容易影响他们的心理,从而产生不良影响。具体在青少年运动员训练中运用“以赛带练”时,应以激发运动员对于运动项目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于项目的认知水平为主要目的。
对于正处于专业化训练发展期的运动员来说,“以赛带练”训练形式的运用要强调具有针对性,主要是针对运动员个人竞技能力水平的提高和技战术风格的培养,这一时期中“以赛带练”的目的主要是诊断和检验,发现运动员竞技能力组成结构中的不足,探索适合运动员自身的发展方向,从而为提高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水平提供帮助。
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以赛带练”训练形式主要是为了丰富运动员的比赛经验,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的合理性和灵活应变性,强化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从而为在大赛中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提供帮助。因此在比赛选择时应注重比赛各因素的多样性,如不同技术风格的对手、不同竞赛环境的比赛以及不同的竞赛氛围等方面,但应注意所选用比赛的竞技对抗水平要达到能够充分调动运动员潜能的程度,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赛带练”所要达到的效果。
3 结语
以赛带教 篇3
关键词:以赛带练,广告学,实践教学,大广赛
我国广告教育自1983年发展至今, 全国有近300所高校设置了广告学专业。湖北工程学院早在1993年就开设了广告学专业, 通过22年的发展, 在广告教育市场上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 原有的教学方法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传统教学体制所存在的一些缺陷已经阻碍了对优秀广告人才的培养, 例如广告教学与市场相脱节, 缺乏与业界的沟通, 课程设置存在缺陷等等。基于以上问题, 湖北工程学院的广告学专业将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简称“大广赛”) 作为一种实践机制, 引入到广告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中, 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重新构建,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科门类目录中, 广告学属于新闻传播学科, 我国大部分的广告学专业都被设置在新闻传播学的系科或学院中。但是由于广告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特征, 它不仅具有信息传播的属性, 还具有经济性和艺术性等重要属性。因此, 许多高校按不同的系科, 依据自身专业优势, 开办了广告学专业, 确定了各自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目前国内高校的广告学专业主要隶属于三类院系, 分别为:新闻传播类、艺术设计类及经济管理类, 形成三足鼎立的现象。
湖北工程学院的广告学专业设置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按普通文理科招生, 所招学生大都没有艺术功底, 其培养目标以广告创意、策划与文案为主。2008年, 在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广告教育论坛上, 来自分众传媒、平成公司、腾讯公司、梅高传媒等广告业界的代表分别谈了他们对广告人才的看法。他们大都认为, 目前广告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写作等基础能力弱, 创新能力不够, 包括交际能力在内的人文素养弱。[1]针对这种情况, 湖北工程学院的广告学专业依托汉语言文学专业及新闻学专业的大背景, 为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传播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基础写作等特色课程, 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及写作策划能力。希望为社会培养具有国际广告视野和较高文化素养, 有强烈的现代市场意识和专业团队合作精神的广告策划人才。
(一) 以大广赛为核心的课程设置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中国传媒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的唯一全国性高校文科大赛。自2005年开赛以来, 至2015年已成功举办了7届。2015年第7届大广赛的参赛学校共计1255所, 包含二级学院在内共2304所校院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到赛事创作中, 作品总数高达149103组, 近23万余件。大广赛每届的开赛时间均为三月底或四月头, 截稿时间为六月底, 这个时间段正是高校每学年中第二学期的学习时间。参赛同学主要以大二及大三的学生为主, 大一的学生在第一学年里以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学习为主, 大部分的专业主干课还未接触, 而大四的学生此时正面临毕业答辩及找工作, 没有多的时间及精力来参赛。
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作品类别非常丰富, 有平面广告、影视广告、微电影广告、动画广告、广播广告、广告策划案、企业公益广告及综合创意类等八大类别, 我校的广告专业学生最主要的参赛类别为广告策划案、广播广告、平面广告、影视广告、企业公益广告等五大类别。针对上述情况, 大二及大三学年广告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参考大广赛的参赛时间及大赛项目内容及时进行调整。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等理论课程设置在第一、二学期, 即大一学年里;数字图像处理、广告心理学等课程设置在第三学期, 广告策划、广告字体与版式设计、广告创意与表现等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 即大二学年里;网络动画设计与制作、广告效果评估、广告摄影等课程设置在第五学期, 广告文案写作、平面广告设计、CI策划与设计等课程则设置在第六学期, 即大三学年里。这样的课程设置中, 我们可以看到大三的学生是参加大广赛的主力军, 大部分的专业课程已经学习或正在学习, 在理论及实操上都具备了参赛的专业素质及能力。其次, 大二的学生也已基本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了一定的实操动手能力, 在大广赛中可以小试牛刀。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二、大三两个学年均有参加实践教学的机会, 增进与业界的联系, 提升专业素养。
(二) 以大广赛为核心的导师制设置
大广赛是积极鼓励学生们进行团队合作的, 特别是广告策划案、影视广告、广播广告等类别都需要多名学生组队参赛, 充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能力为同一个目的而努力提高效率。我校在大广赛开始之初, 就要求大二、大三的学生必须参赛, 并要求学生们组好团队, 联系好该团队的指导老师。因此我校在“以赛带练”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实施导师制制度, 导师由本院的专业教师担任。导师制制度也是实施“以赛带练”教学模式的前提。学生在参加校内竞赛的过程中, 导师随时跟进项目, 进行辅导, 解答在学习竞赛中遇到的问题。导师制制度要求导师按照指导教师职责, 负责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全程指导, 并根据所承担工作量的大小, 合理计算一定的报酬, 并在大赛结束后按照获奖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 调动导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 “以赛带练”教学模式的组织方式
在“以赛带练”教学模式中我校给学生提供“一次参赛, 三次获奖”的机会。第一次获奖机会是院内评审, 一般时间是安排在五月底六月初进行, 由院内专业教师组成评审团, 对参赛的作品进行优选, 并对优秀作品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颁发院内获奖证书。第二次获奖机会为省内评审, 院内评审的获奖作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进行修改后代表我校参加省内作品评审, 获奖后由组委会颁发省级获奖证书。第三次获奖机会为全国评审, 获奖后由组委会颁发国家级获奖证书。在全国评审结束后, 根据获奖结果, 学校会对国家级、省级及院级获奖的同学发放数额不等的奖金进行鼓励。
由于采用了“以赛带练”的实践教学模式, 湖北工程学院广告学专业学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 积极参与大广赛, 学生的广告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成绩喜人。例如在2014年第六届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由柯泽亚、张润、谭璐璐三位同学制作的《云中听世界篇》喜获全国二等奖 (广播类) , 由夏伟、杨佳昊、刘丹等创作的《冰力克之手机症候群的果味生活篇》、陈能、吴思宇、杨婉莹创作的《妈妈出差》分获影视类、广播类全国三等奖。另有学生分获广播类、影视类、广告策划类全国优秀奖6项。在湖北省分赛区共获得一等奖1项, 二等奖5项, 三等8项, 优秀奖13项的好成绩。
广告学专业实施“以赛带练”实践教学方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通过参加大广赛, 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策划能力和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尽管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 我们有信心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这种新的教学方法, 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团队建设与管理体系, 希望通过这些积极的尝试, 能够为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一点有益的启迪。
参考文献
[1]陈静, 徐利.语言文学背景下广告学专业发展刍议[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 .
[2]李丽珍.专业性设计竞赛对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J].大众文艺学术版, 2011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