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骶部肿瘤

2024-06-14

腰骶部肿瘤(通用3篇)

腰骶部肿瘤 篇1

摘要:目的 探索前后路联合全脊椎切除手术治疗腰骶椎肿瘤有效方法。方法 我院骨科2007年至2011年间收治的30例腰骶椎肿瘤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全脊椎切除, 并通过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 30例均随访12~28个月, 根据VA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6.7%。结论 前后路联合全脊椎肿瘤切除并通过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腰骶椎肿瘤的有效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骶椎肿瘤,前后路联合手术全脊椎切除,稳定性重建

现代脊柱外科经验水平的提高使得手术切除成为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的主要手段, 预后尚令人满意[1]。本文探讨了前后路联合全脊椎切除手术治疗腰骶椎肿瘤30例的经验,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0例, 男19例, 女11例, 年龄15~71岁, 平均32.3岁。其中腰椎24例, 骶椎6例。其中骨巨细胞瘤17例, 脊索瘤10例, 细胞瘤2例, 多发性骨髓瘤1例。

1.2 手术方法

前后联合入路全锥体切除, 病人取府卧位。先行后路手术, 沿病变椎体阶段作正中直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 直到到达棘突。由棘突向下沿椎板向外侧剥离, 直至暴露出双侧椎板、椎间小关节。切除棘突、椎板、上下关节突、横突直及双侧椎弓根, 可同时后路钉棒固定, 我们采用SINO。再进行前路手术:患者需要变换体位为仰卧位, 经腹膜内或腹膜外入路, 其中前方外侧入路经腹膜外可以到达L2~L4。正中经腹膜入路可到达L4~S2。显露腹膜后间隙.游离腹腔大血管并轻柔的牵向一侧, 显露椎体前面和椎体侧方节段血管, 分离并结扎病变椎体节段性血管。逐渐切除病变椎体, 并同期予以骨水泥或植骨材料行稳定性重建。

1.3 疗效评估内容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 [2]对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功能情况进行评价 (复发、转移或死亡者为术后无瘤生存状态下的末次随访, 中途失访者为失访前末次随访) 。观察术后及随访期间植骨融合、骨折、上下节段终板间距离及内固定断裂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访12~28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3例于随访1年后失访, 1例于随访2年后失访。2例患者于随访过程中死亡。

2.1 测量指标

(1) 椎间高度差, 30例病例中有24例测得重建病例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高度差, 详见表1。 (2) VAS:术前VAS为 (6.2±2.2) 分, 末次随访时VAS为 (1.8±1.3) 分, 2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046, P<0.05) 。末次随访时疼痛改善情况:优18例, 良8例, 中3例, 差1例, 疼痛改善优良率86.7%。 (表1) 。

2.2 手术并发症

切口感染2例, 经过清创、引流联合抗生素治疗后愈合。肿瘤复发、转移导致死亡2例。髂骨取骨的患者术后均诉取骨部位疼痛术后半年逐渐消失。除复发病例外, 植骨全部融合, 无植骨骨折植骨吸收者5例, 术中、术后无严重神经损伤并发症。

3 讨论

腰骶段前方结构复杂, 腹主动脉分叉及髂静脉的汇合处通常位于L4椎体下缘或L4/5椎闻盘前方.并且腰骶段血管分支繁杂, 这些都给L5椎体显露带来困难。为切除L5推体, 常需牵拉前方大血管, 而牵拉引起的的血管分支撕裂可能是术中大出血的重要原因。Yoichi等报道术中因牵拉血管致右侧髂腰静脉损伤, 引起大出血, 手术出血约6900mL。有学者在尸体上对髂腰静脉的解剖走向进行了观察, 发现髂腰静脉解剖走向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但所有类型在大血管反向牵拉时更容易出现撕裂。因此在游离腰骶段大血管对应先切断髂腰静脉、结扎, 以减少因髂腰静脉撕裂引起术中大出血。我们在实施手术时亦将髂腰静脉游离结扎切断, 术中未出现血管损伤引起的大出血。

L5肿瘤切除后腰骶段重建时, 我们主张先从后方固定稳定脊柱, 再行前路肿瘤切除、椎体空缺处支撑。L5切除后, 为保证支撑物的稳定。需从L4固定至S1。由于腰骶段前方大血管妨碍内固定的置入。目前尚无适合于L4~S1前方固定的器械, 大多学者主张后方固定。L5切除后重建, 需在空缺处置入支撑物, 常用的支撑物有骨水泥、自体三面皮质髂骨块、钛网、可撑开型融合器等。本组主要采用钉棒系统后方固定联合前方钛网重建的技术, 亦取得了较好的稳定重建效果, 在近期随访中均未发生内固定失败及置入钛网松脱, 但最终结果仍需长期随访。

参考文献

[1]韦峰, 党耕町, 刘忠军, 等.脊柱原发肿瘤切除术后复发原因的探讨[J].中华外科杂志, 2005, 43 (4) :221~224.

[2]韦峰, 刘忠军, 党耕町, 等.胸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术后的重建方式[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6, 16 (11) :807~811.

[3]金山, 郝定均, 杨团民, 等.颈前路钢板系统在颈椎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美中国际创伤杂志, 2008, 7 (1) :62~63.

是什么原因导致你的腰骶部疼痛? 篇2

寻找解决你的病痛的关键是理解引发背痛的原因。这些症状听起来是否很常见,解决了这些病痛同时就能避免腰骶部疼痛变得更严重。

扭伤和拉伤

扭伤和劳损常一起成为腰痛最常见的原因。扭伤对背部的韧带来说是一种损伤,这些韧带有助于将脊椎的骨骼连在一起。拉伤对连接背部肌肉和骨骼的肌肉或肌腱是一种损伤。

▲症状:做向前或侧方弯曲躯干姿势的活动受限,背部肌肉痉挛。

▲你应该怎么做:卡茨博士说:“一定要保持进行如爬楼梯和转身等的日常活动,进行肢体活动时要避免做使情况变得更糟的运动和姿势。这样做会有一些小技巧”。治疗可能要持续几天到几周。受伤后随即冰敷受伤部位是正确的,一段时间后改用湿热敷对这些损伤有一定的帮助,这样就可以做些伸展运动了。乙酰氨基酚 (泰诺) 和如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等非处方止痛药对这些损伤有一定的疗效。但是,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引起胃溃疡和出血,肝、肾功能损害,以及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增加,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之前一定要得到医生的认可。如果你的腰背部疼痛不减轻而是变得更糟,你的情况可能比较严重,需要去看医生才能解决。

椎间盘疾病

每个人的椎骨会被称为椎间盘的缓冲垫分隔开来。年纪大了椎间盘内部胶状物的含水量会减少,而外层变薄,这种变化会导致整个椎间盘的瘪缩和向外凸出。这样的改变很少引起疼痛。然而,如果较软的内部结构通过在外层的裂缝向外突出,它可刺激到脊神经导致疼痛。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出,有时也指椎间盘“脱出”。

▲症状:腰背部突然发生的常向下放射到臀部和腿部,有时一直到脚的疼痛或麻木 (一种被称为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你应该怎么做:卡茨博士说:“这种症状出现时不要惊慌,这种情况往往会自行缓解,但可能会持续几个月的时间”。他建议这时要保持活力只需感到舒适即可。非处方止痛药可以帮助缓解腰酸腿痛。如果这种疼痛持续几个星期,就需要去你的医生那里进行影像检查了。可能需要处方止痛药和一个疗程的物理治疗来缓解疼痛。已证明硬膜外注射类固醇可减轻坐骨神经受压导致的腿痛。

椎管狭窄

有时脊柱上向下容纳脊髓和神经根的椎管因椎间盘的膨出、韧带增厚,或骨刺的发生而受到挤压或变窄被称为椎管狭窄。这种狭窄会对神经和脊髓产生压力。

▲症状:这种压力会导致站立、弯腰或步行时腰骶部特别的疼痛。疼痛可在你前倾、坐下时消失。狭窄也可引起臀部和腿部的疼痛。

▲你应该怎么做:非处方止痛药和物理治疗可以帮助你缓解背痛,硬膜外类固醇注射可以减轻腿痛。卡茨博士说:“然而,这种疼痛不可能自行消失,可能需要靠处方药和进行手术对神经根减压来治疗疼痛。”

活动项目:骨盆抬高

加强腹部肌肉可缓解背部疼痛。

腰骶部肿瘤 篇3

关键词:腰骶部,髓脊膜膨出,脊髓栓系综合征

在临床上, 脊髓脊膜膨出可表现为以下集中形式:囊性膨出、脊髓脊膜膨出、脂肪瘤型脊髓脊膜膨出和脊髓外翻, 其中骶尾部脊髓脊膜膨出具有临床治疗价值, 但疗效又不十分理想。随着年龄的增长, 脊柱在延长, 以前未出现的神经症状在快速生长期表现出来或症状迅速加重。本病例即从出生骶尾部及出现包快, 历经41年的发展成为了巨大脊髓脊膜膨出并脊髓栓系。

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 41岁。因“发现骶尾部包块并进行性增大41年, 排尿不畅10年, 加重1月”入院。患者出生后即发现骶尾部约花生米大包块, 包块无红肿热痛现象, 包块逐年增大, 患者及家属均未予重视, 现患者包块增大如足球样。1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不畅, 双眼睑水肿, 加重1个月, 行腹部B超示双肾积水, 尿潴留;尿动力学检查示异常;MRI示脊髓圆锥位于L3水平以下, 可见增粗的终丝, 可及扩大的硬膜囊, 因为囊巨大, MRI不能包全, 无法测量囊肿影像下大小。给予留置导尿后以“腰骶脊髓脊膜膨出并脊髓栓系;双肾积水”入院。入院后查体:神清, 精神差, 营养差, 步行不稳扶入病房, 双眼睑稍肿胀, 双肾区轻度扣击痛, 患者腰骶尾部可及约27.7cm×29.5cm×19.6cm质软包块, 具波动性, 无压痛, 可活动, 透光试验阳性 (图1) 。腰骶部MRI示腰骶椎脊髓脊膜膨出。手术取俯卧位, 臀部垫高, 全麻成功后于腰骶椎脊髓脊膜膨出包块近基底部作圆弧行切口, 术中显微镜下见白色囊壁 (为硬脊膜) 后切开囊壁, 见囊内大量无色清亮液体, 切开一小口缓慢吸除囊液后可见增粗终丝从脊柱隐裂中穿出, 难以从囊壁剥离, 予以切断, 基底部呈一狭长状, 于囊颈近基底部作高位结扎, 切除多余囊壁, 探查L4平面未见明显脊髓栓系, 严密缝合硬脊膜, 缺损处用两层筋膜反折缝合, 严密缝合皮下各层, 放置引流管硬脊膜外。术后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脑脊液漏, 无切口感染, 双肾积水消失, 尿潴留缓解, 尿动力学检查正常, 步行较稳, 痊愈出院。

2 讨论

脊髓脊膜膨出是由于胚胎期神经轴中胚叶发育缺陷、神经管闭合不全形成脊柱裂所致.常伴有局部脂肪异常增生及合并脊髓圆锥下移[1], 终丝粗大、短缩, 尤以骶尾部巨大型脊髓脊膜膨出发生率高, 所以此类患儿出生时多已合并脊髓栓系的症状, 其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无力和大小便功能障碍, 如不及时治疗或手术方式不当会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脊髓脊膜膨出的诊断依靠典型症状:囊肿多位于背部中线, 覆盖有正常皮肤, 皮肤极薄时透光试验阳性, 可见内有马尾及其他神经组织;影像检查可作为诊断及了解病变局部的重要依据, X线检查多表现为椎板棘突缺如椎弓根间距增宽, 骨质缺损部位与软组织肿块相连接MRI, 可清楚显示脊髓的位置、形态, 增粗的终丝、硬膜囊的形态及内容物, 可以发现拴系并几乎均能找到原因, 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应该作为首选。如果伴有脊髓圆锥低位, 低于L3水平;终丝增粗;脊髓被脂肪瘤或其他畸形固定即可明确有拴系。伴有脂肪瘤时可见长T1, T2信号影, 能在脂肪抑制序列被抑制。目前认为该病诊断后宜及早手术, 手术年龄越小, 术后效果越好, 早期手术还可避免因囊膜破裂而导致的感染, 手术应在神经外科专用显微镜、显微器械和显微技术下进行, 避免了因体积小而造成的暴露、辨认以及分离的困难, 有效地防止了神经组织的损伤[2]。

如果在一期修补术的同时, 显微镜下采取游离骶囊的方法, 切断外终丝, 松解骶管内的粘连, 脊髓神经与硬膜呈瘢痕样粘连无法分离者, 须连带少量周围组织与膨出囊壁分离, 使其呈游离状态, 然后还纳椎管蛛网膜下腔, 缝合修剪后的硬膜。则会在早期制止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发生, 合并脑积水的患儿, 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安全有效, 手术是治疗此类先天畸形的有效方法, 早期治疗效果好[3];该患者自出生起就发现骶尾部有一花生米大的肿块, 后逐渐增大, 伴脊柱及下肢畸形, 排尿不畅。由于患者家境困难, 没有及时治疗及手术, 导致在患者背部与臀部间的肿块已发展到足球般大小, 使患者深受其苦, 41年来从未平躺休息并出现排便功能障碍。患者腰骶部囊肿巨大, 较罕见, 缺损大, 易溃烂感染甚至发生脑脊液漏;脊髓脊膜膨出后出现神经症状, 表现为排便功能障碍;脊柱及下肢轻度畸形, 步行不稳。尽管脊髓栓系行拴系松解术后部分患者症状能够得以改善, 但松解术很难根治大小便功能障碍, 该患者很幸运不但解除了脊髓脊膜膨出及脊髓栓系, 还解除了患者的排尿障碍和肾积水, 所以当一些巨大及晚期脊髓脊膜膨出合并脊髓栓系的病人我们还是应该积极的行显微手术治疗[4,5]。Kanev等[6]认为, 早期无神经症状者术后长期随访其功能正常, 指出1~3个月的患儿应常规手术。早期手术还可避免因囊膜破裂而导致的感染及随后出现的脊髓栓系综合征[7]。

参考文献

[1].罗永春.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伴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9 (6) :479.

[2].孙小兵, 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1 (5) :35.

[3].张家涌, 显微手术治疗小儿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35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7 (3) :278.

[4].毕博学.巨大脊髓脊膜膨出26例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 2012 (1) :18.

[5].于炎冰, 甄雪克, 张黎.晚期巨大脊髓脊膜膨出的手术治疗[C]:济南: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 2010.

[6].Kanev P M, Lemire R J, Loeser J D, et al.Management and longt erm follow upreview of chi ldren w ith lipomyelomen i ngocele, 1952-1987[J].J Neurosurg, 1990, 73:48.

上一篇: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下一篇:ERP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