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现象(精选4篇)
病态现象 篇1
张爱玲是中国二十世纪的文坛上的一朵奇葩。她生于、 长于上海这片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并存的土地上, 通过文学这个小窗口,来张望、洞察整个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体现出了与传统文化不一样的特性,她们一反传统文学中善良、慈爱、 坚强等种种美好的形象,变得尖酸、刻薄、自私、冷漠、狠心等。张爱玲并非故意要丑化女性,而是决意要通过这种赤裸裸地写照来展现隐藏在女性柔弱外表下挣扎呐喊的灵魂。 数千年的封建主义已经给女性施加了太多的枷锁,她们在重重桎梏下丧失了自我、扭曲了灵魂,个性在不知不觉中趋向病态发展,本文就在深入研究张爱玲作品的基础上,剖析其作品中女性的病态现象。
一、女性的病态现象之悲——自我的丧失
西蒙 · 波伏娃认为,女性并不是生就的,而是逐渐形成的。女性是在长期的外在力量压制下,逐渐成为第二性的人、 丧失自我的人。这种外在的力量是文化、道德、传统习俗等等。而这种自我的丧失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表现为三个方面 : 对于自身的无知、对于自我的蔑视,对于同性的排斥。首先, 女性对于自我的无知而导致她们的自我丧志。在传统的社会道德和社会习俗中,男性是无可争议的主导者,而女性则被排挤到了社会的边缘,成为了社会的边缘人,她们生活在以男权至上的环境中,早已没有了自我的存在。她们的身体包括她们的思想都被一种看不见的思想文化所控制着,早已到了迷失自身的程度。例如《沉香屑》中的愫细,因被剥夺了教育的权利,而对于人性极端地无知,间接地杀害了深爱自己的罗杰。其次,女性的自我蔑视而导致的自我丧失。因为自身的无知,所以女性就缺少了自尊和自爱,她们以服从男人的意志为活着的标志,没有了自己的权利和需求,以满足男人的需要为生存的意义,没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例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孟烟鹂,就是自我蔑视的典型。她嫁给振宝,就是振宝的附属,凡是都要过问振宝的意见后才敢去做,仿佛没有了自我决断和思考的能力。最后,对于同性的排斥而导致的自我丧失。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女性本来就举步维艰,再加上缺乏自我和自尊的女性之间的互相倾轧,就更使得女性的生存雪上加霜,令人窒息。如《金锁记》 中的曹七巧,嫁给了姜家残废的二少爷,由于出身不好,不仅仅妯娌,就连女仆都瞧不起她,排挤她,言语举动中充满了轻视和不屑。
二、女性病态现象之痛——角色错位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女性在社会上几乎不承担什么责任,但是在家庭中,女性常常要扮演一定的角色,如妻子、 母亲、女儿等。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的角色严重错位, 妻子不再相夫教子,而是挤兑虐待家人,女儿不再孝顺双亲, 温柔和顺,而是利益当先,自我中心。女性的角色错位几乎到了惊人的地步,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的角色错位主要表现在妻子、女儿、母亲角色的错位。首先,女儿角色错位。 传统的女儿应该是温柔的、和顺的、乖巧的,但是再张爱玲的笔下,女儿更多地沾染了世俗恶习而变得刻薄寡恩。例如 《心经》中的小寒,为了自己的扭曲爱情,拆散了双亲。其次妻子角色的错位。在传统文化中,妻子本来应该是丈夫的贤内助,帮助丈夫打理家事,孝敬老人,爱护兄弟。但是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妻子却成了帮助丈夫行凶施暴的助手。例如《半生缘》中的曼璐,《连环套》中的霓喜、《茉莉香片》 中的冯碧落、《留情》中的淳于敦凤等等。最后,母亲角色的错位。张爱玲在解构了妻子、儿女的角色错位之后,将笔触延伸到了最为崇高伟大的女性主题——母亲身上,母亲英爱是慈爱的、包容的、伟大的、乐于奉献的,但是张爱玲笔下的母亲走下了神坛,展露出了人性恶的一面。她们有的狡黠自私,有的恶毒怨恨等等,例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千方百计地把女儿留在身边,为此不惜剥夺她接受教育和正常恋爱的权利。为了达到控制儿子的目的, 她用鸦片来摧残儿子的身体和心灵,不断里间儿子和媳妇的感情,将儿子的两个媳妇都折磨至死。《沉香屑》中的密秋儿太太,在丈夫去世之后,由于极度缺乏正常的感情, 所以想方设法将亲手女儿留在身边,她刻意将女儿培养的天真无邪,连男女间最常见的情欲都不知道,使得女儿在新婚之夜将丈夫的正常需求视为禽兽行为,并亲手扼杀了女儿和女婿之间复合的希望。
病态现象 篇2
早上起来的时候头就有昏昏沉沉的感觉,天旋地转,伴随着一丝微微的疼痛感。不知道是昨晚睡得太晚还是如何。
或者说我感冒了,我病了。最后也得到证实,流鼻涕打喷嚏不慌不忙地接踵而至。之后各种恹恹情绪也跟着一起来凑热闹,一个上午我都无精打采,伏在桌子上不言不语。该做的事也一拖再拖,旁人也看出端倪。不闻不问,小情绪疯长,你的眼睛告诉了我一切。
我在想是不是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把我也给传染了,让我也跟他一样地一副病怏怏的样子,让人讨厌。不是怜惜不是关怀更不会是善意的动容。
冷漠无情是你的`并发症,就像我打喷嚏流鼻涕一般,看似不严重却是最折磨人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小学六年级作文《作文 病态》。当然,这人,也是有些人。之于我。
我不想说你究竟现在的状况有多么地糟糕,唯一的期盼就是你能好起来。
你吃药了吗?没有吧!要不然你怎么老是不会好呢?我觉得你该像我一样,得吃药,吃药才能治病呀。我相信你不会到病入膏肓的时候。因为那时候想救也救不了了呢。
哦,对了,你知道该吃什么药吗?我猜你一定知道的,聪明如你,我也相信你!
病态现象 篇3
孔乙己虽然皓首读经, 可就连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手, 并且满脑子都是“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的歪曲理念。尽管他穿着长衫和“满口之乎者也”, 标榜自己是圣人门徒, 并在表面上似乎已经把自己和短衣帮的做工的人界分开来了, 但是他又因为“站着喝酒”和偷窃的陋习, 甚至连短衣帮都有点瞧他不起。并且他现实的境况却又是“青白脸色, 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 这又使他和读书进学的人远远地区别开来。孔乙己的人生悲剧性就深深地体现在这种极不和谐的状态之中----自己渴望同“下层”劳动人民界分开来, 然而自己的陋习和穷困潦倒的经济状态却又使得他不得不和这些“下层”劳动人民捆绑在一起;自己渴望同“上层”读书人接近, 却同样因为不齿的现实境况被这些“上层”读书人所抛弃。
孔乙己诚然是善良的, 却又过于迂腐而卑琐。他的关于“回”字四种写法的学理, 自然可以说明自己是知识里手, 却也是装腔作势聊以自慰。而这反而更能揭露封建教化和科举制度对人的戕害。文章中有这么一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 可是没有他, 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就说明孔乙己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多余人。他的到来只不过是让人快活一点, 而他的离去, 则不会“带走任何云彩。”在小说结尾, 人们之所以还提起他, 仅仅因为粉板上记载着他“还欠十九个钱”, 待到粉板上将他的名字擦去, 人们就将他完全忘记, 以至于他的结局, 人们只能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是“大约”死了还是“的确”死了, 已无人能弄得清楚, 更无人过问、关心了。
二、“所有喝酒的人”都是一群病态的灵魂
“所有喝酒的人”一见到孔乙己就“都看着他笑”, 甚至还有人“叫道”:“孔乙己, 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见孔乙己不理会自己, “他们就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并且还对孔乙己的辩解不依不饶----“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 吊着打。”非得逼得孔乙己拿出自己的“杀手锏”———说出“之乎者也”之类教人半懂不懂的话来, “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他们才肯罢休。这就是典型的“把自己的快活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病态心理。此外, 他们的这种病态心理, 似乎还与他们所承受的历史积淀下来得文化心态以及这种病态下至死不悟的灵魂有关:平时他们遭受着“上层”读书人的压迫和欺凌, 所以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身边还有一个读书不成才的孔乙己时, 他们便把往昔所受的罪和苦统统都撒在孔乙己的身上, 从这个角度看, 孔乙己的个人悲剧, 还是他所处的时代的所有的读书人的悲剧。孔乙己身上所遭受的悲凉和讪笑, 绝大部分都是替那些他自认为是“上层”读书人“背黑锅”了。
而人们的讪笑和挖苦, 其实也凝结着社会的冷漠和世态的麻木。如果联想到《药》中杀人场上“颈项都伸得很长, 仿佛许多鸭, 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 向上提着”的看客, 想到阿Q在赴刑场时所看到的“又钝又锋利”的“可怕的眼睛”, 《孔乙己》中所出现的讪笑的人群, 便构成了冷漠的人际社会。
三、丁举人是读书人的悲剧
“上层”读书人丁举人在抓住孔乙己偷窃之后, “先写服辩, 后来是打, 打了大半夜, 再打折了腿。”这情节本身就构成鲜明的照映。在科举仕途中, 像丁举人者固然有之, 他们沿着科举取仕的阶梯, 成为封建机构的成员, 从此便声威显赫, 鱼肉人民;但是更多的儒生, 像孔乙己这样的读书人, 往往耗尽毕生精力, 却只能在“学而优则仕”的幻梦中成为它的牺牲品。迂腐, 卑琐, 没落, 终于造成被扭曲的心态, 在冷漠的讪笑中, 带着残断的腿离开了人间。我们说读书人的悲哀不在于像孔乙己这样悲惨的遭遇, 而在于像丁举人那样一旦得势便猖狂的互相倾轧。因为这直接导致了社会关系的恶化, 也把读书人逼上了一条不归路———要么成为丁举人, 否则就只能当孔乙己了。
参考文献
[1]杨公骥:《中国文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5.2.[1]杨公骥:《中国文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5.2.
舌头体现病态的体现 篇4
齿痕一般是属于脾虚的症状,建议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丰富合理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可以配合饮食来调理,常见的补脾胃的食物如山药、薏米,核桃,茯苓,大枣,百合等。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上火。建议你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清火片制霉素片维生素C片维生素B2片等药物,另外配合外擦冰硼散。注意休息,多喝开水,饮食以清淡为主,禁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腻煎炸食物。注意患部卫生,保持患部清洁干燥。有的人舌面上出现许多“裂纹”,多数无舌苔,称“裂纹舌”,如无不适感,亦属生理性的,不需治疗,如在重病后出现裂纹舌,舌红无苔,且有不适感,亦属阴虚,需配合药物治疗。有的人身躯肥大,舌体也胖大,舌边有齿印,舌苔薄白,如无明显不适,则属太胖的缘故。中医理论认为“胖人多痰湿”,胖人的脾胃运化功能相对不足,食物的消化吸收易出现障碍。这些人要少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适当运动。如果舌苔白厚腻,舌边有齿印,不欲饮食,腹胀满,便溏薄,则属痰湿过盛,在进清淡易消化食物的同时应配合药物治疗。
【病态现象】推荐阅读:
常见病态08-30
病态企业09-26
病态心理11-06
病态问题分析例题05-12
警惕病态建筑综合症06-07
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09-22
社交礼仪中的病态心理08-11
经典语录:健忘是一种病态,善忘是一种境界11-12
民企现象10-20
特权现象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