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实践性

2024-06-10

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精选12篇)

数学教学的实践性 篇1

自古以来, 教材就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最重要的依据和资料, 它决定着教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传统的数学教学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 强调学生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师只是简单的复制教材内容, 把教材作为一种指令, 照本宣科将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学生, 忽视学生的感受兴趣和想象力、逻辑思维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是要将学科教材知识激活和活化, 并经过自己内化传授给学生。激活知识“种子”的过程, 可以看作是教师设计整合新教材中知识来编写教案的过程;将激活的知识“种子”“播种”到“沃土”之中的过程, 正是教师教学传播知识激活学生思维的过程。前一过程是后一过程的前提、基础, 后一过程是前一过程的延伸发展。只有把这两个过程有机结合、紧密配合, 教师才能将激活的知识“种子”“播种”在学生大脑的“沃土”里生根发芽。

一、整合教材内容, 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这门学科, 具有逻辑性强, 知识体系严密的特性。要学好数学, 作为教育者应清楚一所学校中不同的班级甚至相同班级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肯定不尽相同, 因而教师在使用同样教材时, 既要结合数学这门学科的特性, 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设计和整合好教材内容,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翻开新教材, 认真研究后, 你会觉得新教材的编排从总体上看是注重了知识的逻辑顺序, 但在细节上还是脱离了教学实践的现象。此时就需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教材作出及时而准确的调整, 对一些知识块的学习作有效而恰当地提前或置后, 使学生能轻易迅速地“消化”和接受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点, 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联系实践,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传统教材, 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多, 学生很难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觉得学数学“无用”。其实不然, 数学, 由于实践活动的需要, 在古代便已产了, 现在已发展成为一门分支众多、体系庞大、用途极广的科学, 并且它具有抽象性的特征。数学的抽象性, 保证了它的应用的广泛性。数学所研究的量及其关系, 不只存在于某一特定的物质运动形态中, 而是普通存在于各种物质运动形态之中, 因而它必然地能够应用于各种物质运动形态的研究, 成为各门科学发展的共同工具。正如已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其《数学的用场与发展》一文中所指出的:“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 化工之巧, 地球之变, 生物之谜, 日用之繁, 无处不用数学。”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单纯地学习, 而是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学以致用。新教材注意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增添了不少有现实生活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 挖掘学生数学潜能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新教材与旧教材有着本质的不同, 教师要迅速走进新教材, 理解新教材, 活化新教材, 将教材中许多现成的、静态的、无矛盾的概念、定理、命题及方法表现为“做出来的数学”, 即未完成的、动态的、不够清晰的、结论或操作程序是未知的。亦即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和数学史的再现等手段激活教材, 把数学知识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材虽然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最重要的依据, 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 但它不是唯一教学资源。据笔者所知目前最有效地活化和激活新教材的教学资源应是信息教育技术, 即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软件可以制作有利于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有效的学习方式, 有利于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各种“形形色色”能最大效率地提高教学效果的课件。

随着多媒体的引入, 教学手段的不断变化, 使用多媒体教学成了“时髦”。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教学所提倡的。多媒体教学能直观地表述所传授的内容, 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然而, 多媒体不能代替教师, 电脑不能代替人脑。在设计整合新教材上, 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内容, 就不要使用多媒体教学, 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有时不仅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反而浪费课堂时间, 影响了教学效果, 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

设计整合新教材是教学发展的需要, 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途经。面对不断发展的教育事业, 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在教学中不断钻研新教材, 研究学生, 使教师、教材、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结合实际, 深入研究新教材, 补充、设计、整合、活化其内容, 才能以高专业水平的姿态站在课堂上教学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 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发学生的智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数学教学的实践性 篇2

葫芦岛市连山区职业教育中心 常浩

【摘 要】通过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对中职美术教育来说十分重要。改革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把实践性教学贯穿整个职业美术教育的始终,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合格人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培养职业技能、提高专业素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关键词】职业美术教育 强化 实践性教学 【正 文】

一、职业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

作为一名美术高级技术人才,具有对美的欣赏力和鉴赏力是必备素质。学会发现事物的美的方面,对美进行分析和把握,把看似平常的东西转化为美并且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形成科学的、健康的审美观。

(二)让学生掌握美术的实用技能

美术可分为纯艺术性和实用性,纯艺术性美术要求表现人的个性,传达人的思想和情感,突出的是艺术性;而实用性美术则要求把艺术个性蕴于普遍性之中,面向大众,服务于社会生产实践,突出的是实用性。职业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美术的实用技能,真正学到为社会服务、适应市场需求的实际本领。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创业能力

注重对学生实践、创业素质的培养,重点培养他们融入社会、表现自我、动手动脑的能力,让他们走出校门后能够积极主动地以自己的创新开创理想的事业、寻求理想的职业。对职业美术教育来说培养职业技能、提高专业素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而职业技能的掌握主要是靠实践来完成的。理论知识是技能形成的基础,但它不能代替技能技巧。

二、强化实践性教学的主要途径

(一)教学内容要与市场需求接轨

当今社会十分需要富有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求他们既有头脑又会动手。为此,职业美术教学的内容要强调美术设计性、美术劳技性、社会服务性三大特点,并兼顾学生基础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把实践性教学溶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以问题、案例、项目为中心组织教学。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将来面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和解决该问题的具体要求,让学生从多种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归纳出一个最实用、最优秀的解决方

案;或者以一个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为内容,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使学生从中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或者给学生一个项目,根据完成该项目的要求,让学生合作或独立完成,以便积累实战经验。在教学中,着重强调实用性美术设计教学、理论教学与工艺劳动技能训练和具体的应用设计项目相结合,重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为此,要建立多种实验室:如材料与工具教室、机械加工教室、手工制作教室等,让学生有好的设计、想法能够很快动手做出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二)美术基础教学要与实践需要相结合

职业美术教育强调的是美术的实用性。在美术基础训练中,要大量压缩室内素描、色彩等美术基础课训练的时间,着重强调速写式素描、色彩的训练,重视对学生快速造型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快速造型能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和要求学生使感知物象的角度与表现对象的方式做到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进承袭多年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多一些,教学手段要活一些。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一些如构图式、组合式、人物动态式、特写式、结构式、写意式、装饰式等多种多样的造型训练形式,做到对学生的每一项训练都有明确的功能指向和具体的应用性。在技能训练的同时,教师要注意把学生的心理导人到创作、设计的状态之中,从而有序地刺激、强化学生的创造欲望和思维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表现能力和实践需要相结合。

(三)建立具有“双师” 素质的教师队伍

“双师”素质:就是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技能与经验和娴熟的动手能力。作为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让自己的所学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学有所用;作为学校,要有目的的对教师进行实践培训并且要有具体要求,教师的实践技能达到什么样的技术等级才能上岗。工作本位学习是近年来国际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向,工作本位学习是在工作现场进行学习,把工作现场设计成学习情境。这样,教师如果没有熟练的实践经验是不能胜任工作的。

(四)把实践性教学贯穿到整个职业美术教育过程中去

1.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

学习实践是最基本的重要实践,要使学生完成系统学习的任务,把前人的积累的知识、经验、成果学习继承下来,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在注重美术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十分注重实践环节。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实干”。有时候仅用语言描述,很难说清事物的形成、结构和变化过程,而如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亲自操作完成实践过程,亲自观察、记录变化进程与结果,则对学习、掌握有关知识就直观得多,并通过操作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既可以防止重理论学习轻实践环节的偏向,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2.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 努力参加社会实践,是了解社会、透视人生的重要途经。当代青少年思想敏锐、求知欲强,文化知识比较丰富,这是十分

可贵的。但脱离实际,缺乏实践则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这对学生将来踏上社会观察、分析和解决各种复杂问题不利的。因此,必须在学生时期尽可能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社会实践要紧紧抓住“产”、“学”、“研”三个环节,与企业联合,把学校特有的技术力量同企业实践经验紧密结合,利用企业这个平台,让学生充分施展在学校所学的专业技能。这样,学生既在实战中得到锻炼,又为企业解决了所遇到的技术难题,使企业、学校、学生都能从中受益,达到“多赢”。利用专业技术优势开发一些经营项目,为学生营造实战平台,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让学生在实战中学习专业技能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这样,学生既能够把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生产实践当中,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市场;还能多角度观察社会,透视人生、增长见识。

3.在创造实践中培养学生 时代需要创造型人才,职业美术教育不但要培养好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创造实践包括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两个部分。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是创造实践的开端,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另外,要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性格,在解决问题时有充分的自由和独立,不迷信权威和循规蹈矩,敢于尝试新办法。要让学生更早的接触社会,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在社会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还可鼓励他们自己开发短期的美术经营项目,这样,学生在通过劳动赚钱的同时,更能体验生活的艰辛,从而树立自立、自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信心。这些创造活动的意义并不在于学生多少科研成果,而在于得到一个方法,为同学们今后的创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工作本位学习初探[J].教育科学,2005,(4)

[2]汪勇刚.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7)

.2017年3月4日星期六

浅谈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的加强

名 单位名称教学专业日

葫芦岛市连山区职业教育中心

幼儿教育专业(美术)

2017年3月

大学数学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构建 篇3

关键词:大学数学;实践性教学;教学模式

对于21世纪的工程人才来说,价值判断能力、工程知识能

力、工程实施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工程设计能力都是他们应该具备的。而数学知识与这些能力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高等学校一门基础学科的数学,对培养学生思维素质以及各科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从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数学所处的位置已经越来越重要,这就给高校数学教育提出一个难题,必须要进行改革,以紧跟时代的步伐,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开设大学数学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地变化,这也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紧跟时代步伐,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高校数学开设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

1.过去的数学是按照“定义—定理—推导—结论”这个教育模式进行的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不知道定义产生的原因,又不知道要怎样来运用得出的理论,这种模式造成学生的数学学习呈现出纸片算数的现象,并且学生对数学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兴趣,也不知道怎样去实际应用,数学整体水平不高,这就要求,高校的数学教育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2.随着数学教育理念的变化,它也为高校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数学意识、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等目标的教育层次

对数学来说,实际生活产生问题的根源,所以,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动手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对得出的结论加以验证,以对学生开拓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提高。这就要求高校的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增加实践的机会,亲自体验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这就是大学数学实践性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二、大学数学实践课的课程结构设计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这就要求高校在开设数学实践性教学时,既要培养社会的适用型人才,又要从学生的管理、创新以及动手能力方面入手,培养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所以,在大学数学的实践性教学中,应该采取多模块、多层次的教学模式,比如,将课程结构分为理论应用和能力培养两大模块,下面就分别来谈一谈这两大模块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1.理论应用模块教学

所谓理论运用模块就是要将对各专业数学需要进行满足作为基本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内容,老师应该将其分为若干个小块,认真讲解每一个小块的内容,让学生对内容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之后,再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以及社会的实际需要等角度出发,然后建立一个建构工程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知识的教学体系。

2.能力培养模块教学

所谓能力培养模块就是指在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时一定要将学生工程实施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工程知识能力等作为基本前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多的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对数学原理和理论进行学习时,能够更真切、更直观,从而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实践课的内容。采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升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大学数学的实践性教学课程,不仅要让学生真正学习到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更应该对学生数学思维、创新和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对工程中经常会用到的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工具有一个大致了解和掌握之后,一方面可以满足以后各科课程数学知识的需要,另一方面学生在具备初步的数学知识分析能力之后,也有助于学生对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三、大学数学实践课的内容设计

一般来说,高等数学、概率统计以及线性代数等就是构成大学数学实验课的基本内容,问题在经过浅化、线性化处理之后,就变成了简单的形式。其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往往介于数学建模和课程之间,属于应用教学的过渡性内容。在对实践课内容进行设计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在教授微积分时,要在保留课堂教学、日常作业布置等这些常规的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新增加计算机数学实验

也就是在对求积分、求极限等运算过程中,利用Mathematica、Maple等教学软件来进行,以对函数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从而画出验证定理、曲线等。在数学实践性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可以对学生计算微积分的能力进行培养,熟练运用计算机,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遇到的数学问题运用计算机来进行解决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对计算机方法的基本方法、概念以及理论进行讲解时,应该充分地结合数学软件来进行

比如,“Mathematica和Mapla”等。提高学生对于程序的编制以及设计算法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要真正学好数学,解决数学中所遇到的函数及其用法的问题,就一定要对计算方法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进行熟练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够独立的运用数学软件包来处理各种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编制程序的能力。

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分点列条地给学生讲解使用数学软件包的方法、数学建模、数据处理以及实用数值方法等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大学数学中采用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老师和学生双赢局面的形成,一方面,老师在进行数学改革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探索,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数学技能,不断充实自身,还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起到了提高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不再厌烦乏味枯燥的数学,对数学真正产生兴趣,并且可以通过亲自实践的方式去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全校学生的数学水平,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结构的需求。

参考文献:

尚春虹.数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学报,2002(11).

数学教学的实践性 篇4

一、创设问题情境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茫然, 产生认知冲突。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做到: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情境可以不创设;不能科学有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境可以不创设;不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协调发展的情境可以不创设。学生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时, 难以用现有的认知水平解决, 出现了困境。我认为只有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认知、心理、情感、行为、价值等方面的因素, 充分尊重学生人格, 关心学生的发展, 真正做到以问题为载体, 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 这样的创设才有价值。如在“数的混合运算”数学中, 在进行了必要的讲解练习后, 创设问题情境:比一比谁最快, 利用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 用一种“24点”的扑克牌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规则是:任给4张牌, 用各张牌上的数列一个算式, 先得计算结果为“24”者获胜。这就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熟练地运用四种运算进行“24点”的计算。

二、培养问题意识是创设数学情境的根本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 决定着思维的方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 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 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在教学时, 首先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意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标尺。教师要在教学中, 选择学生身边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情, 创设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的时候, 我联系本班实际情况, 让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课堂上学生根据知识点中提供的信息, 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 探索出解题方法;对于用已有知识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就口头解答, 使学生感到“问题”就存在我们的身边, 拉近了数学问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

三、创设有价值的情境, 使学生获益最大化

(1) 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中。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数学教学的必要条件, 而逼真或真实的情境可以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方式, 数学来源于生活, 而又服务于生活。例如, 在“循环小数”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循环现象, 如一星期七天的循环、一年四季的循环、一年十二个月的循环、日出日落的循环等学生熟悉的现象, 再迁移到数学中的一些特殊的数字, 如0.333…, 1.6232323…, 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总结, 从而认识循环小数, 以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目的。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 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之中。多媒体技术集声、光、色、动等于一体, 在教学时,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 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时, 举例23-8, 计算机画面上先出现小棒, 两捆和三根怎样减去八根, 学生可以先自己操作, 试一试怎样减, 探求方法, 然后按一下正确答案, 出现画面:画面上有两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 按照学生摆的方法, 小熊把一捆小棒拆开, 然后和三根小棒合在一起, 去掉八根小棒, 等于十五根小棒。小熊边做边说, 再加上适当音乐。这个过程借助多媒体的色彩、闪烁、声音、动画演示,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表象, 促进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创建引发认知冲突的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开放思维, 参与“发现”, 主动“发现”, 参与“创造”和主动“创造”。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 是认知矛盾运用的过程。教师要能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 以旧引新, 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展示的问题要把握学生的逻辑起点, 既要有一定的深度, 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有利于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又要是学生经过努力能解决的。

总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 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 发挥其创造才能, 使学生体验真实世界中数学的应用价值, 从而在数学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雪群.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之我见[DB/OL].http://hi.baidu.com/cxxmxx/blog/item/be4af0186e56d9b74aedbce7.html, 2007-09-05.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实践性研究 篇5

——计算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

主讲人:胡国金

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标指出:教师应充分应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摸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如何创设一个好的数学情境呢?

一 根据学生实际,选择现实生活中更有价值的情景替代教材中情境图,激发学生的学习举趣

教科书中情景图提供的只是一种教学时的方向,一种思想,而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重新确定材料,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发现、探索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当教师认为书上的情境不适合学生学习时,或者有了比教材更有价值的情景时,可以重新设计,只要情景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更有利于学习的探究都是有效的,教师应有活资源意识。在这节课中,选取学校正在举行的小歌手选拔赛为题材,让学生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情景的创设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低年级学生在实际教学时往往采玩游戏、讲故事、摸奖牌等有趣、更易吸引学生,富有童话色彩的情景引入,让数学变的可爱。而高年级学生则要以数学的魅力来吸引他们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

学活动,而且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情境的创设并非信手拈来,情境需要准确地把握教材和学生,并且使情境创设常变常新。只有这样学生积极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才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实践性研究》的研讨活动

——在自主探究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主讲人:葛青

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全面提升的数学素养。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课程形态和一种极富挑战性的学习方式,无疑是当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点、亮点。就小学阶段的探究性学习而言:一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努力使他们的探究能够获得成功;二是要让学生发现或创造概念;三是学生探究的成果不仅体现在问题的解决和发现的结论上,而且探究的经历对他们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来说是一种更大的收获。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们研究的主题是计算数学,其中影响小学生运算准确率低的因素之一就是学生的基础。数学本身是一个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数的运算自然也存在基础问题,而这种基础几乎民学生的智力无关。再聪明的孩子,如果没有牢固掌握,熟练运用前面所说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新知识的学习中都会比较困难。结合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在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的前提下,如果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那么它就具有了进一步学习的良好基础,而这种基础的具备如果是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中自主探究而理解和掌握(特别是算理),那学生不不会出错或出错甚少。因此,本节课的自主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也是学生有能力探究到的。

在这节果的探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探究性

学习教师的和行为;二是对学生行为的要求;三是教师相应组织策略的选择。具体的来说就是:

(一)教师的角色首先是一个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不时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三)要适时地组织探究活动。(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学生的障碍处)

(四)合理地利用学生的错误,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都学资源。

(五)既注重探究过程,又要注重探究所形成的结论。

例谈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尝试 篇6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数学;实践;变式实践

众所周知,数学是培养一门理性思维的学科,因为其特殊的学科性质自然铸造了学科教学一定的抽象性. 在历史长廊中,但凡科学、理工、医学、天文等方面卓有成就的学者都对数学有着极大的赞赏和倾心的认知. 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完全合成塑料的缔造者化学家贝克兰是这样评价他学习的数学:中学时代老师让我在数学课堂中不断动手研究为什么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构造,这第一次的动手让我毕生难忘,让我在后来的化学研究中永远记得动手才能得到最真的认识. 今天,我们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在不断致力于数学实践的探索和尝试,致力于学生如何将数学理论的研究通过一定的非形式化手段去实现,这非常符合中学生认知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从我们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来看,实践性的数学学习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以笔者亲身作为学生和教师的不同年代来看,作为学生时的中学数学学习完全是满堂灌的概念、公式、性质,无论你理解与否接受的都是一堆形式化的结论,你只要记住这些结论然后不断地去解数学题,造成了数学实践性的缺乏和兴趣的缺失;今天的数学教学,特别是在新知认知阶段,教师已采用多元的实践方式让学生去体会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得到的前因后果、性质归纳的种种缘由,这一教学理念的改变让数学学习与中学生心理认知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其真正成为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用图1表示教学实践应该进行的流程:

概念教学中的实践性

数学概念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理解其抽象的本质、形式化的内涵?那种传统讲述定义结合指出注意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势必需要将非形式化的手段进行合理的渗透.对于中学生而言,这种合理的非形式化方式结合形式化的结论是最恰当的,足以支撑学生在概念教学中突破抽象性.

案例1:教材《映射》概念的导入实践,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践.

教师网上下载flash新射雕英雄传游戏:某人拿着弓箭在山顶上,射飞来的雕,努力闯关,还有一些道具可以帮助玩家过关,其中“射信封”——可以使用一次三重箭,即一箭多雕.

师:谁来尝试?

生:我来,我来. (学生争先恐后,教师请学生操作,众学生全神贯注. 直到操作的学生闯关失败后,全班一声叹息!箭用完了,某人被雕叼走了,真可怜!看学生余犹未尽,又请了一位学生操作:一剑射中了一雕!全班一片掌声!)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映射与射雕有关!(学生一脸疑惑)

师(趁热打铁):“一箭一雕”,即一对一,单射;“多箭一雕”,即多对一,多射,这些都是映射.

生:那一次三重箭呢?

师:问得好!“一箭双雕”“一箭多雕”,即一对多,不是映射了!

教师板书定义,此时教室里气氛异常活跃,兴趣盎然,教师用非形式化手段类比映射的概念.

说明:教学是指教师以适当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中心问题是围绕学生而展开的,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指出有意义的学习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其一,学生必须是亲身参与的;其二,学习是自发的、受外界刺激进而从内部领会的;其三,学习具备渗透性,通过某种学习实践获得一系列的类似解决方式. 根据罗杰斯的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条件与刺激,在这些刺激的作用下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数学实践恰好提供了这些舞台. 学生可以从生动的实践动手出发,认识这些数学实践所反映的数学本质,从而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解题教学中的实践性

数学问题也是具备抽象性的,特别是具备诸如无限项的数列、集合问题,空间几何中的想象问题,抽象的函数问题等,这些问题有时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实践的方法进行指导,加强学生通过实践解决问题.

案例2:三个平面最多把空间分成几部分?

学生作业中这一问题的答案比较多,有4,6,7,8等. 针对这一现象在课堂上设计这样一个实践:一些事先准备好的马铃薯切成的正方体(看成一空间模型),刀一把(看成一平面模型,切三刀). 让学生自愿上来对自己的答案做具体的演示实践,要求其余学生认真观察、总结,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容易得到正确答案是8. 演示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兴趣盎然,而且学生的兴趣不只停留在观察事物的表面上,也包括主动地自主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

说明:空间几何最好的实践方式是直观操作,因此解题中我们用切土豆这种直观的实际操作解决了学生空间几何新知中三个平面如何将空间分为8部分的疑惑.

案例3: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说明:奇偶性是函数的第二大性质,学生学习奇偶性即简化函数图像的分析,通过对称来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教学中设计的三个解题实践,从基本问题的判断出发,到进一步问题的分析,再到分段函数和抽象函数的解决,层层递进式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这里的实践操作全部由学生通过学案式学习进行解决,这种解决既是对定义的思考也是对定义更高层次的运用,有助于通过解题实践性来提高教学有效性.

研究性教学中的实践性

数学教学还需要引入一些思考性的实践,笔者认为做一些相关知识的研究性学习比较好. 数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得多问得少的现象,学生跟着教师的问题走,只有回答“是”或“不”的權力,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的空间,缺少实践、大胆质疑的机会,显得呆板、枯燥、乏味,很多学生都是为了应付高考而被动地学习. 而研究性的思考,往往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入实践阶段,使得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操作有趣,让数学不滞留于理论,而与实践紧紧结合.

案例4:“数学归纳法”引入环节

在数学归纳法的引入教学中,说明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果的正确性探讨中,学生有点疑惑.于是笔者设计了下面的实践:在一只布袋中有12只红色的乒乓球,袋口扎紧.

师:袋中的12只乒乓球都是红色的,你们相信吗?(学生半信半疑)

师:是不是真的,你们会怎么去验证?

生:一个个摸出来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嘛!

师:不错!现在我来摸,每次摸一个,你们来统计、验证. (一连摸了4次,都是红色的)

师:是否可推出里面的乒乓球都是红色的?

生: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不一定.

师:这就是不完全归纳法,它得出的结论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若要证明它的正确性还需继续验证.继续摸,直到全部摸完.观察到都是红色的,得出结论“袋中装的12个乒乓球都是红色的”是正确的. 这就是完全归纳法,它经过一一验证得出的结果肯定是正确的,不用再证明.

说明:实践性地认识数学归纳法,理解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对于学生获得学习乐趣和知识是一种探索性的尝试,值得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进而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改革,需要不断与时俱进的更新,无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还是从理性思考的层面,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唯有实践才是检验学习的最真标准,也是知识获得的最好途径.

实践性教学在两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7

一、实践性教学环节在高校“两课”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与其他学科相比, “两课”教学有其特殊性, 它既进行能力的培养又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科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因此, 组织社会实践就成为搞好“两课”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1.“两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其本质特征是理论联系实际, 这就要求“两课”教学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 提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应做到坚持“一个中心, 三个着眼于”, 即“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 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也是对“两课”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两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两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两课”教学不仅要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而且要培养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两课”实践性教学中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在实践体验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把知识内化为道德情操, 从而提高学生的品性修养。如果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面对社会现实而展开, 不能圆满解释社会变革时期表现的种种现象, 不能正确有力地阐明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 不能使学生真正在“知”的基础上达到“信”, 那么,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现实生活面前就难免会显得苍白无力。而社会实践则为学生关注、思考、研究现实问题创造了条件, 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同时, 坚定了学生的理想信念, 能促进其品德修养的提高。

3.“两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调动学生学习“两课”主动性与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两课”理论教学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传授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学术性, 而当代大学生已不满足于课堂讲授这一种形式, 他们希望有直观的环节, 喜欢新的形式与手段, 希望能有自己的参与。“两课”实践性教学则注重知识传授的应用性、经验性和综合性, 实践教学也是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进行实践设计、调查研究等, 学生创新能力、交际与组织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 由“配角”成为“主角”,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热情, 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增强消化和运用知识与经验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不仅能在实践中通过分析、讨论获取第一手的知识和经验, 而且能学会真实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观点和思想, 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两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就要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坚持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它通过综合多样的实践活动, 使学生获得经验, 培养兴趣, 锻炼能力, 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 从而实现“两课”的教学目标。在“两课”教育中, 如果把学生置于整个思想教育活动的前台, 引向社会这一广阔的课堂中, 引导他们了解国情民情, 增进对人民的感情, 培养他们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精神和建设祖国、服务于民的责任意识, 更能激起他们强烈的参与感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二、“两课”社会实践方案的设计

1. 社会实践主题的确立。

首先, 社会实践的主题应当鲜明, 应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教育方针, 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一原则。其次, 社会实践的主题必须具有可行性。要根据实践主体的客观和现实条件来选择活动主题。从实际出发, 按照“两课”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学生特点,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来设计主题。教师根据“两课”实践性教学计划和要求来确定实践性教学的方向和选题范围, 并为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做一定的知识储备, 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愿望。

2. 社会实践内容的选定。

对社会实践内容的选择, 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社会实践的内容应是“两课”教学活动的延伸、补充和完善。“两课”社会实践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政策宣传等, 它以进行思想教育, 提高学生政治素质为主要目的。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老区、访问革命前辈、追寻先烈足迹, 组织学生参观考察重点建设工程和取得显著成就的工矿企业及农村, 进行生动具体的改革开放的形势教育, 还可以结合大学生的暑期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环节, 利用节假日时间, 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 到基层去, 到工农群众中去做社会调查,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自考察, 去了解和体验社会, 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 社会实践的组织实施。

高校要把“两课”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 在学时上给予保证, 进一步制定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政策, 可参照实习的办法计算工作量和学分。在社会实践的时间上, 做到假期与课内时间相结合。难度大的、任务重的活动, 一般应安排在假期为宜, 其他活动课内进行。在安排社会实践过程中, 应把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结合起来。可以是负责“两课”教学的部门统一联系实践单位 (一般应选择那些便于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的单位) , 然后学生们以自然班为单位进行参观或考察;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 调查结束后组织大家交流体会。

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要注意实践基地的选择。

实践教学基地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如革命历史事件发生地、历史人物的活动地, 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企事业单位等。选择这样的基地, 内容丰富、代表性强、有典型意义, 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大, 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 要有周密的计划和严密的组织。

学校要将实践教学像对待专业实习一样纳入教学计划, 学校要对实践教学做出统一安排, 即时间安排、教师的安排和分工及后勤保障等, 确保实践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3. 要认真检查考核。

对教师的考核是:教师对实践教学是否进行了认真的准备与落实;教师对学生是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对学生是否进行了认真的考核。对学生的考核是:学生是否缺席、逃避实践教学;学生对实践教学是否认真;学生实践报告或总结完成情况及质量情况。

4. 要注意交流总结。

对写得较好的实践报告要安排专门的时间在学生中进行交流。实践教学一个阶段结束后有关部门和人员要进行一次总结, 包括计划任务的安排、时间的安排、人员的分工是否合理, 等等。通过总结, 发现好的做法相互交流, 同时找出存在的不足, 以便改进。

参考文献

[1]王圣祯.“两课”实践教学的探索.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3.06.

[2]白玲.加强两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尝试和思考.现代教育科学, 2003.02.

数学教学的实践性 篇8

一作业设计多样性

作业的设计不是对知识的重复模仿和机械记忆, 应当打破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 针对教学内容和聋生的身心特点, 设计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 让聋生产生作业练习的兴趣, 从而变被动应付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

第一, 设计趣味性作业。对缺乏学习自主性的聋生而言, 枯燥繁琐的作业更容易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因此, 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聋生的生活实际和求趣的心理特征, 挖掘“趣味”元素, 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元、角、分”后, 课堂作业设计一个名为“小超市”的练习情境, 让聋生扮演“小营业员”和“小顾客”的角色, 用人民币道具来“买东西”, 学生在“问价买卖”的有趣情境中进一步认识了“元、角、分”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这样的作业活动使枯燥的计算变得有趣易懂, 更激发了聋生多方面的感官体验, 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锻炼了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 还获得快乐而难忘的生活体验。

第二, 设计生活化作业。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实践性作业, 让聋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大课堂中, 从而提高聋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厘米和米的认识”一课时, 对思维能力尚处于具体形象阶段的聋生来说, 理解概念有一定的困难。因此, 在教学长度概念后, 可布置一道生活化的数学实践题:量一量你身边的物体长度, 课桌的长、宽、高, 课本的长、宽, 黑板的长、宽, 想一想它们应用什么长度单位, 并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生活化作业, 不仅加深了他们对长度单位概念的理解, 也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而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乐趣。

第三, 设计操作性作业。让聋生动手操作, 亲身体验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体系物化和内化的桥梁的过程, 这不仅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更是对数学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培养。因此,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聋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性作业, 如认识三角形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 先让各小组准备木条、铁钉和锤子, 合作动手制作一个任意三角形, 完成后再展开, 用两边的和与另外一条边进行对比。通过实践, 不仅巩固了他们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认识, 又培养了聋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作业设计层次性

由于聋生的身心存在一定障碍, 聋生之间的知识和能力方面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 如果用“一刀切”的方式, 容易使成绩好的聋生因作业简单而厌学, 成绩差的则能力不足, 以致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长此下来, 就会使聋生失去完成作业的乐趣。因此, 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 针对聋生的个体差异性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 让每位聋生都能参与到作业练习中, 使不同层次的聋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如在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时, 给成绩最好的聋生布置了“比一比看谁快”的作业, 让他们进行竞赛;给程度中等的聋生布置了课本上的巩固练习题;对学习困难的聋生, 则要求他们通过摆小棒、数手指等方法来完成基础计算题。让聋生根据不同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 使不同层次的聋生都能参与到学习当中, 从而获得不同的发展。

三作业设计创造性

作业设计的创造性, 是聋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创造性的作业, 让聋生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充分思考和探索,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如在教学了应用题后, 布置学生改编应用题: (1) “商店购进肥料300千克, 卖出140千克, 还剩几分之几? (2) 商店购进肥料300千克, 卖出140千克, 卖出了几分之几? (3) 商店购进肥料300千克, 卖出140千克, 剩余的比卖出的多几分之几?……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作业, 诱导聋生的发散性创新思维, 让他们在改编各种不同应用题的过程中自由地展开创新思维活动, 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向纵深处发展。

总之, 教师应有意识地拓展聋生数学实践的活动时空, 摆脱数学作业的形式主义和机械繁琐, 设计贴近聋生生活的数学作业, 使聋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数学、认识数学,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祁红霞、沈建岭.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11 (3)

网络教学在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 篇9

一、网络教学在实践性教学中的特性

网络教学课程主要是以网络为基础条件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实践教学中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网络教学在实践性教学中能有效拓宽和延长教学时间, 同时不受空间的限制, 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方式, 这种网络教学方式使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得到了改善, 从而使许多的信息资源集中起来, 可以让学生快速查找和利用,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 非常方便、灵活地学习。这种网络教学使教师和教材、视频资料和学生有机联系于一体,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自由掌握学习的进度, 还可以进行有效地单独辅导和学习, 使网络教学的实践性得以协同化。

2.网络教学的另一特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同时使教师也参与主动讲解, 使学习和教学高效统一。在网络教学过程中,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对于一些选修课、网上作业和有关作业都能认真学习完成,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 同时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再充当中心作用, 而是成为学习的引导人,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 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加强。

3.网络教学在实践中的另一特点在于网络知识更新及时, 能够使学生学习到最新、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目前, 网络资源在海量存储中, 不断更新知识, 学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跟进网络教育, 使自身的知识水平不断地更新, 学习到先进、前沿的知识, 对本课程的最新知识点有充分的掌握。

二、网络教学模式分析

网络教学的模式有多种, 主要是采用个别学习的模式, 以及一对一的辅导模式和相对应的多人学习模式。首先, 个别学习模式, 主要是通过网络查询和了解的方式, 利用有关数据库资料, 同时再运用一些网络教学软件进行模拟教学和听课。这种学习模式能够使学生自由地进行选择性的学习, 通过接入互联网随时随地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 随时在网上查找有关信息和资料, 并下载后学习, 有疑难问题随时向老师请教, 这种学习方法由于是学生根据自身环境来决定的, 有很大的随意性, 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角度有较大的随意性, 不能有效地和教师进行实时沟通和讨论, 即缺乏实时性交流, 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邮箱或者离线信息做交流, 使师生得到有效的互动, 便于问题的讨论。

另一种网络教学模式是一对一辅导模式, 运用这种学习模式对于师生的交流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使教学质量得到最优保障, 而教师通过对大纲知识的运用, 与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进行具体指导, 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呈直线上升。

最后一种网络教学模式属于多人进行的, 这种多对多的网络教学模式, 其设计和创建人主要是从构建一种全方位的学习和教学理念出发, 对网络学习的虚拟性有了很大的突破。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实现一个教室对多个学生的教学, 还可以进行一对一的教学, 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上的同步操作, 进入共同的学习空间, 同学之间展开良好的合作和学习竞争, 同时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加强,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众多的网络教学模式中,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自身条件, 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得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 使学生乐于学习。

三、网络教学在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 网络教学在教育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应用。

网络教学在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网络教学适应了教学改革的需要。在当今时代的发展过程中, 社会对教师提出了一些更高的要求, 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体同学, 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教育, 而网络教学的出现, 适应了这一需要, 对教学的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社会条件下, 网络资源和学习资源应有尽有, 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和个性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其次, 网络教学在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还体现在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目前, 网络资源的更新非常迅速, 一些新方法、新知识和新思维层出不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图画和文字, 以及各种音频、视频来增加学习的乐趣。网络中所提供的许多资源, 不仅有丰富的有益资源, 也有有害资源, 教师应合理地加强引导, 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力合理地调动起来, 在学习各类知识的同时, 注重网络资源的应用。网络资源的合理应用, 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网络教育在教学中,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方面学习能力, 例如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以及自学、解决问题和分析概括等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利用网络查询资料的同时, 发挥了自身动手, 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进行复杂的学习和逻辑推理以及整理材料中, 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在网络教学的学习中, 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比较形象的引导和分析, 使学习效果更加明显。最后, 网络教学在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还体现在对师生的平等性方面。现代化网络技术的发达, 使教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 变成现代意义上的师生相互交流方式。在网络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得到提高, 教师可以从中进行有效的引导, 运用教学手段使教师和学生都从中受益。在实践的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在网络教学时, 促进和加强了一种良性的师生关系, 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维持着一种和谐状态。

四、结语

网络教学是现代化教学一种理想的教学方式, 对于网络资源和信息的利用, 教师和学生应充分把握, 使网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 网络应用能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许多新颖的思想和理念, 如对新知识的应用、对学习方法的掌握等等, 使现代化教育事业得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海波.网络环境下高校实践性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策略[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7:47-50.

[2]曹跃, 梁晓, 李毅超等.网络攻防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8, 6 (4) :97-99.

[3]黄炜倩.浅谈基于网络环境的会计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153-154.

数学教学的实践性 篇10

1 完善临床带教组织管理体系

1.1 在护理部统一领导下, 成立医院临床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即护理部主任—护理教学干事—教研组组长—带教老师组成的四级临床教学网络;护理部根据各个学校的教学实习大纲, 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 把任务分解到各临床科室小组落实。以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实习片区为单位分别设立教研组, 主要负责医院护理实习方案的审核, 科室不同实习阶段护理教学目标的制订落实和该科系实习生的全程教育, 出科考核与指导等。各临床科室成立护士长-教学干事-带教老师组成的带教管理小组, 负责各专科带教工作管理的实施, 使临床教学层层有人管理, 确保实习计划的落实[2,3]。

1.2 规范教学记录

统一设计制作《临床科室教学工作手册》、《教研室工作手册》、《教研组工作手册》, 便于带教老师有目标地检查各项教学进度的完成情况及动态掌握护生的实习状况。

2 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养

2.1 带教老师的选拔

选好教学干事及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的根本保证。为此, 我院规定科室副护士长担任教学干事, 带教老师通过自荐、科室推荐及护理部统一考核等评价程序, 选拔了一批对带教工作具有高度的敬业心和奉献精神, 大专以上毕业的护理骨干任带教老师。

2.2 教学能力和技能培养

要保证教学质量, 师资队伍是关键。为此, 我院着重对带教老师从增加她们的教学理论、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进行培养。具体分3个阶段进行, 初始阶段:聘请高等医学院校教授进行教学原理、教学方法的专题讲座, 使带教老师初步了解和掌握护理教育的基本理论、临床带教方法、教案的书写、教学目标的制定及运用。基本阶段:在第一阶段培训的基础上, 开设护理新知识及技能的培训项目, 如整体护理、健康教育临床指导、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进行临床教学管理, 深刻领会及运用目标教学的方法, 使带教老师的教学理论与技能得到进一步培养。成熟阶段:在上两个阶段培养的基础上, 为带教老师提供多渠道的学习机会, 选送外出学习, 参加各类短期培训班的学习、参加学术论文交流会议, 增强带教老师的认知力, 提高创新能力[4]。

3 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3.1 认真做好护生岗前培训

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 护理部采取集中培训的方法, 由护理部教学干事采用讲课、视听、示教、练习等教学方法对护生进行为期2周的岗前培训, 包括医院介绍、工作环境、职业道德、各项规章制度、职业暴露防范、护患交流技巧、护理风险防范等基础理论知识培训, 同时请我院获得过全省“护理技术操作状元”称号的老师进行口腔护理、无菌技术、氧气吸入、密闭式静脉输液、心肺复苏 (CPR)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及经口、鼻吸痰等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召开由学生组织的实习前讨论会,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并及时反馈给各教研组。

3.2 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护理临床教学

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带教, 实行“一对一”“分层次”的带教, 每位护生与带教老师共同分管约15张床位, 从新入院病人接诊到住院及出院指导全面负责。要求护生主管1例或2例病人, 要求其掌握病人“十知道”, 学会收集病人资料, 应用评估、提出护理诊断, 制订计划并实施及效果评价对病人进行入院、住院、手术前后、出院前后全过程的整体护理。

3.3 开展多形式的护理教学活动

3.3.1 定期安排专题讲座和科室内小讲课

每2个月举办1次专题讲座;组织护生参加医院的各种学术报告会, 及时为学生增补新知识, 传授新技术, 开拓眼界, 扩展思维。另外, 科室必须在护生到达科室2周后进行科内小讲课1次, 内容为专科疾病知识、健康教育知识及疾病预防知识等, 使护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提高对专科技能的认识。

3.3.2 个案分析护理教学查房

由带教老师选择本科室1个或2个较为典型的病例开展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个案分析护理教学查房, 由护生自己主持分析讨论, 带教老师给予补充指导。让护生深入了解该疾病的病理生理、解剖特点、疾病的护理常规、治疗及健康教育等, 使护理程序这一科学的工作方法以查房的形式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同时也使护理教学查房更具目标性、针对性, 提高了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水平, 也使护生对护理教学查房过程有了一个感性认识。

3.3.3 以PBL为基础的护理教学查房

每2个月进行1次。由护理教学干事、教研组组长组织。根据护生不同特点, 选择不同病种, 轻重不一的病人为病例, 运用问题-措施-评价的方法, 使护生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 锻炼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放手不放眼。

3.3.4 进行角色扮演, 让护生在情景模拟中参与教学

本年度根据“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处理程序, 将其改编为短剧, 并以“小品”的形式让护生自编、自导、自演。通过情景教学, 护生进行角色扮演, 既演示了护理工作的内容, 也培养了护生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水平, 同时也让护生学到了与病人沟通的技巧。

3.3.5 开展互学互教的教学活动

在本科实习护生中采取由护生担任小教员的形式, 面向所在实习科室的全科护士进行小讲课。内容自定, 教案由带教老师修改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结束后师生进行点评。此项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3.3.6 加强操作技能训练

在临床教学时采取“一看二练三放手”的临床技能带教, 即先由老师进行操作示教, 护生看;再由护生动手反复练习;对操作流程熟悉后, 再在老师带领下放手对病人进行实际操作。

3.3.7 严格出科考核

考核是评估护生掌握知识技能的一种方法, 也是督促护生看书、练习操作的有效手段。因此, 各科在护生本科实习结束前必须进行操作技能的考核;各教研组负责组织本科系出科理论知识的考核。

4 教学质量评定

4.1 病区护理带教质量检查

护理教学干事与各教研组组长不定期检查各病区的护理带教质量, 内容包括科室内小讲课、教学查房、护理技能操作训练与考核、护生对分管病人病情的掌握情况、护患沟通、健康宣教、护理病历书写等几方面, 将质量评分高的病区作为医院的优秀护理带教病区。

4.2 动态的教学评价

4.2.1 召开座谈会

定期分层次召开实习生与带教老师座谈会, 广泛征求护生和带教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改善和提高护理教学。

4.2.2 加强护理部-带教老师-护生间的沟通

护理教学干事定期下科室落实带教情况, 了解护生的学习需求和工作表现, 解决科室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并每月举行1次护理教学会议, 及时收取信息,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5 体会

5.1 提高了带教老师的素质

在临床教学中,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正确地解答实习护生提出的问题, 要求临床带教老师对相关学科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同时专职带教的责任也促使他们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他们积极钻研业务, 坚持业余学习, 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 探索先进带教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5.2 巩固护生的专业思想, 提高了护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 多种途径的有效训练, 整体护理观念的不断深化, 使护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专业思想得到了强化, 职业信念更加牢固。通过加强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临床教学, 培养了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掌握了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

5.3 提高了教学质量

各科室严格按照实习计划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实习内容重点突出, 实习环节衔接有序, 使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使教学相长, 在提高护生的实习积极性, 增强实习护生的动手能力,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 带教老师的临床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使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得到保证[5]。

参考文献

[1]方秀新, 郝玉玲.护理临床教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4:2.

[2]张蔚, 吴彤, 李景辉.PDCA管理法在本科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15) :84.

[3]尹心红, 高向荣.规范临床护理带教提高护理教学质量[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 10 (8) :129-130.

[4]宋美燕, 蔡兰妹.护理教学查房现状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26 (11) :1127.

数学教学的实践性 篇11

关键词: 实践性教学    初中英语    仁爱版

实践性教学,旨在进行有效的师生沟通和全面的语言知识学习,主张学生在参加社会化、情景化等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初中英语仁爱版教材的选择,旨在推动教师增加多元化英语学习教材的使用,从而令学生能够多方位、多途径地接触英语、学习英语,丰富英语学习的内容。教材中提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语言学习氛围,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初中英语仁爱版教材为基础,研究实践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实践性教学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目的与流程

“实践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目的在于从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活动出发,运用循环式研究、研究者和英语教师进行开放式交流与反思等方式,探究实践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二)研究资料的汇总

在完成循环式探究流程后,研究者对包括研究者与教师间的交流访谈、实践教学活动方案的实时记录(文字、影像)、研究者跟踪笔记,以及实践教学活动的全部文件(学生资料、教学课件等)等在内的资料进行全面汇总,建立完善的研究架构,探究实践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三)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

在完善的研究架构下,为全面深入对“实践性教学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我们运用了三角校正法与持续比较法两个主要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二、实践性教学的应用现状与解决方案

本次探究结果表明实践性教学方案建立的系统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英语学习氛围、贴近生活经历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全方位学习的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在多元化、有意义的氛围中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实践性教学也存在包括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教学背景与环境的局限及经费支持与行政保障三方面困难,对此,研究者与教师在探讨中寻求了相应解决方案。

第一,对实践性教学理念持续进行深入探究,并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探究基础,在将教学活动实践、师生交流沟通、教学环境营造等方面逐渐融入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同时,教师还需提高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

第二,实践性教学活动应以多数学生可以适应的方式、难易程度进行,为学生营造有趣、有意义的氛围,让学生可以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在进行仁爱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3 Section C教学时,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提出“Do you have any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English?”的问题,要求小组讨论,并在讨论中总结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代表上台演讲,由教师进行打分评价。这样既让学生主动地思考了学习英语的方法,又让教师与学生进行了有效沟通。

第三,实践性教学活动应在过程中依次对英语学习区进行开发,同时力争利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好的教学创意。教师还可以积极向教育部门提交关于实践性教学专案计划经费补助的申请。

三、完善实践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上述对于“实践性教学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探讨研究,我们得出如下建议。

(一)实践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应囊括搭建课程架构、教学活动推动实施、及时评估教学活动效果、师生有效交流沟通及构建学习环境等多个方面,同时以个人、两人、分组、全体学生等方式进行多元化英语练习,创造学生能够多使用英语的多样化教学环境。

(二)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对实践性的理念与宗旨进行持续理解、探究,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重中之重,根据教学活动效果对教学计划及时进行符合学生学习利益的修改完善。此外,教师需通过学习、研究,对自身进行教学专业能力升级,并在教师之间进行心得、学生反响等方面的沟通,共同解决实践性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三)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学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学校应给予实践性教学行政支持、环境支撑与经费支持,丰富教材、教具等教学材料,保障实践性教学的应用效果。例如,学校可以为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为实践性教学提供专门场地、教具等资源,缓解教师教学压力。

(四)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家长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助力。家长的支持、鼓励,能够让学生轻装上阵,轻松、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也会让教师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动力。只在乎学习效果的快速体现与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大希望,对教师与学生都会造成负面影响,大大削弱教学活动效果。

实践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英语教育具有积极意义。虽然在应用中还有一些需要进步、完善之处,但是其充分重视师生沟通,重视学生学习全面性、趣味性的宗旨是值得肯定的。在实践性教学的应用中,学生通过教师营造的多元化氛围进行学习,不单单从教师处获得知识,更从教师这里获得学习的方法、信心与动力。实践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独立思考提供了途径,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童如芳.浅谈新目标英语的语法教学[J].海外英语,2010(6).

法学教学的实践性创新 篇12

一当前法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法学教学课程过度流于形式

其实法学教学是一项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 但是, 在实际的法学教学过程中, 却存在着实践性课程无法落到实处, 课程教学过度流于形式的状况。例如, 教师采取模拟法庭审判模式进行实践性教学时, 教师不重视对学生随机应变、临场发挥能力的培养, 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的法律知识与法律单词。这种情况长期存在时, 将会一点点磨灭学生对学习的激情, 最终使实践性教学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提高[1]。

2法学教学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法学教学配套设施的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法学专业的师资队伍不齐, 与学校的硬件设施不齐两大方面。一些高校的法学专业教师并没有法律执业经历, 以及学校没有设置实践性教学的环境与场地, 将会导致实践性教学无法顺利的实施。

3法学教学的范围界定较为模糊

第一, 人才培养方面的模糊。从法学的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 其教学类型主要是指学术研究性教学以及职业技能性教学两大方面, 这种形势下, 对于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也自然就会有学术型人才与实践型人才两种。但是, 当前我们在法学人才的培养中, 却不能真正、正确地界定到底该怎样培养人才, 是以单一型目标为主, 还是以双重培养目标为主, 这一重点无法确定, 就会导致人才培养方面的模糊, 最终无法充分地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第二, 教学内容方面的模糊。法学教学内容方面的界定模糊, 主要是指将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性教学概念的混淆。例如, 将不属于实践性的法学内容归纳到实践性教学当中, 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摸不着头脑, 无法有效地进行法律实物的操作与训练。再或者, 将实践性法律知识归纳到了理论教学内容中来, 学生只能得到对课程内容的片面性理解, 无法了解其真正操作时的意义, 最终会导致所学知识不切实际。

4法学教学的教育学制比较紧促

从国外一些国家法学教育的情况来看, 英美等国家的法学教育均是建立在四年通识教育的基础上, 由于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对法律方面知识有着一定程度的理解, 在入学之后便可很快地学到法律专业的精髓, 为培养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打好基础, 而学生法学专业的学习时间也大多在6、7年之间。但是, 从我国法学教学的教育学制分析可见, 其只有4年的学习时间, 学生在4年期间, 不仅要完成通识教育, 而且还需要完成专业技术训练。这样一来, 就显得时间比较紧促, 导致很多法律知识, 尤其是实践性法律知识无法深入的开展, 最后给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带来影响。

5法学教学的理论知识过度泛滥

重理论而轻实践, 一直是我国教学行业存在的通病, 当然, 在法学教学中也不例外。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 均是一味的给予学生, 通篇大论地讲解, 却未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这种现象下, 就会使学生很难记住那些生涩、难懂、枯燥的法律条文, 其也无法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学习效率。当学生学习起来力不从心, 长此以往, 自然会打击其学习法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给整体的学习水平带来负面作用[2]。

二法学教学的实践性创新策略

1加强对法学教学课程的优化

基于目前教师在法学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教学效率带来影响, 我们应该适度地改变和优化法学教学模式, 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至于太过流于形式。例如, 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应用案例式教学法, 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的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发散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教师利用各种案例, 引导学生对诸多类型案件进行探索、分析、交流、讨论等一系列的学习, 并在这一过程中, 教会学生灵活地应用法律条例来解决实际案例,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实践探索能力, 并以此来规避死记硬背带来的弊端, 促进法学教学的效率。

2强化法学教学的配套设施

首先, 加强法学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校教师需在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 还需具有充分的实践经验, 才能更加科学、充分地向学生传授法学技巧, 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能够得到均衡培养。其次, 加强对学校与法学相关硬件设施的完善, 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期, 能够利用模拟法学环境以及场地, 充分地开展模拟法庭、律师实务、法律援助等实践性法学活动。通过法学硬件设施的充分提供, 使法学实践活动更加真实, 进而增强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 提高其法律职业技能。再次, 学校还应该提供给学生校外实习的机会, 使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 便能拓宽学习渠道, 得到实践性活动的机会, 保证实践性效果的良好性, 最终为学生今后就业打好基础。

3清楚界定法学教学的范围

针对具体的法学教学问题, 我们应该采取具体的对策进行解决, 而对当前法学教学范围界定比较模糊的现象, 笔者建议主要通过以下两点实践性创新策略进行加强与解决:

第一, 明确法学人才的培养方向。基于我国社会对法学专业人才的大力需求, 笔者建议在法学人才培养方面, 应该优先以实践与研究型双重的培养目标为主。例如, 在本科阶段, 可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 尽最大程度地将学生培养成为务实型人才, 也就是指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律师。而当学生经过本科学习之后, 想要更深一层学习法学时, 便可主要以培养研究型法学人才为主。侧重对学生法律体系、规则、原理等方面的教学, 使学生对法学知识有全面、充分的掌握与理解。当然, 笔者以上所述, 只是指于每个阶段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能力, 而另外一方面的培养目标也需顾及到, 在不过度侧重另一培养目标同时, 使两个培养目标能够互相结合, 使学生在具备较高专业技术的同时, 也能够拥有大量的法律实务知识, 从而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 具有“全方位工作能力的法律人才”[3,4]。

第二, 增设实践性法律教学课程。由于在实际的教学中, 容易出现将法律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弄混淆的现象, 特别增设实践性的法律教学课程, 便也显得尤其重要。例如, 相关高校可以充分地借鉴我国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法学院所开设的法律诊所课程。此外, 还可结合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 增设律师实务课程、模拟法庭课程等, 给法学专业学生提供比较真实、严肃的法律学习环境, 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 利用角色扮演、模拟审判等多种实践性手段, 充分地应用与理解理论知识的深层含义, 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 理论与实践不混淆的效果, 进而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打好基础。

4适当延长学制以促进实践性教学

通过对国外法学专业教学模式的分析发现, 其之所以能够培养出更多的法学专业高水平人才, 与学制有着重要的关系。例如, 很多欧洲国家, 先会对法学专业学生进行为期4年的法学教育, 在学生毕业之后, 还需于参加律师考试或正式执业之前, 花费大约2~5年的时间进行实践能力培训, 这样一来, 学生实践所学时间就会在6~8年左右。再如, 美国的法学教学模式, 学生实践花费的学习时间平均在7年左右。而这长期的学习与实践训练, 学生自然就会打好基础, 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基于对国外先进、有效经验的分析, 笔者建议, 我国各高校的法学专业, 也应该在考虑实际的基础上, 适当地延长教育学制, 才能促进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开展。将目前由4年学制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的现状, 可适当增加到6~7年, 通过学制的延长,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使学生在充分消化、理解海量法律知识的同时, 也能保证技能训练的有效性, 最终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

5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均衡发展

虽然法学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教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但是, 实践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因此, 在当前法学理念知识教学过度泛滥的情况下, 将实践知识充分的掺杂、融入进去,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能得到均衡的发展, 也是目前能够促进法学实践性创新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例如, 在当下法学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增加观摩审判、法律诊所、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等具有实践性特征的教学课程。在此基础上, 也应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 选择最适宜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才能确保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 针对高年级的学生, 可将其所学的大量理论知识与模拟法庭等实践课程相结合, 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充分地应用已经掌握的诸多法律知识, 并在实践过程达到综合训练的效果。而针对低年级的学生, 由于其对法律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充足, 在进行实践课程教学时, 则可优先应用观摩审判、案例教学法等实践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同时, 加深自己对相关法律内容的理解, 并进一步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5]。

总之, 实践性创新策略已经成为我国当下法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新兴途径, 因此, 我国各高校中相应的法学专业教师, 应该意识到实践性教学对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带来的积极意义。此外, 还应该针对当前法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实践性创新策略进行解决与加强, 才能保证法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完美结合, 并在促进法学专业教学效率的同时, 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全能型法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永福, 张继恒.“三位一体”教学法在商法学课程中的运用[J].南昌高专学报, 2011, 32 (4) :118-119.

[2]魏秀玲.情景教学法在民法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 (4) :91-93.

[3]冯子轩.关于行政法学教学改革的分析[J].群文天地, 2012 (12) :215-217.

[4]包冰锋.法律诊所教育视角下的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0) :274-275.

上一篇:体育场馆的建筑节能下一篇:深化平安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