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

2024-06-22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精选12篇)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 篇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 促使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广泛的语文阅读, 从而积累大量的课内外知识。因此, 就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而言, 语文阅读无疑是小学教育的基石, 是小学教育工作开展的根本内容。根据国家教育部对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内容的制定, 以及各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 笔者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工作经验, 主要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并针对重难点教学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以期能进一步落实和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 全面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工作效率。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剖析

(1) 重点与难点要区别对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关于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这两个概念, 不能模糊地一概论之, 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来区别对待。教学难点主要是指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学生难以理解的生词生字、句式结构、情感内容等知识;教学重点则是指语文教学内容中, 学生需要着重学习、记忆, 并将其运用到语文阅读学习中的知识点。所以, 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的时候, 必须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明确区分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知识, 使小学生奠定扎实的语文阅读基础。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概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于培养学生基础阅读能力, 使之可以将阅读能力运用到更多的学习科目中, 从这一点上来讲, 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必然包括了对最基本的语言、句型、文章的认知与活学活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促使小学生从语文阅读学习中掌握大量的汉字、生词与句式, 二是要通过阅读学习来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思想感情与人生价值观, 三是要以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来打开小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是要促使小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应试教育模式。

(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概述。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而言, 应当分为教师与学生这两个部分来讲。在学生层面,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是一大难题, 且小学生对于书本内容中的知识阅读是一知半解的, 在进行语文阅读的过程中, 会出现各种问题;在教师层面, 语文教师如何全面地把握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实际情况, 根据语文阅读实情和教材教学要求, 有方式、有策略的解答、阐述教学难点, 同样非常重要。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正确把握重难点的合理策略

(1) 全面解读教学大纲, 深刻挖掘阅读教学重难点。语文教师作为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引导者, 必须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要求和教学大纲进行全面、详细的理解, 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从而更好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对于小学各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教材, 语文教师首先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阅读与理解, 结合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 细致区别阅读教学内容当中的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 形成详细的教学备案, 并通过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

(2) 结合新课改要求,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新课改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要重视阅读情趣和习惯的培养, 二是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是要注重阅读体验, 做到能够合作交流。因此, 结合新课改要求,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上述要求, 合理地制定语文阅读教学内容, 同时要牢牢把握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 层次分明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引导, 从而实现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3)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突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从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 绝大部分语文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 逐步摆脱了照本宣科的错误方式, 合理地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进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不仅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同时也更加鲜明地突出了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 使语文阅读教学的工作效率获得提升, 学生收获的阅读知识也更加丰富。

(4)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加深师生之间的阅读教学重难点讨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 不能只由教师说了算, 小学生作为语文阅读学习的主体, 在学习过程中, 能够切身体会到学习的难点部分, 因此, 笔者认为,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应该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小组交流等方式, 促使学生之间就语文阅读体会和重难点内容进行交流, 然后教师再与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重难点知识讨论, 这样不仅使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会遇到哪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识, 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内容,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握重点知识与难点内容, 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主体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语文教师应当全面解读教学大纲, 深刻挖掘阅读教学重难点, 合理结合新课改要求,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加深师生之间的阅读教学重难点讨论。

参考文献

[1]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1.

[2]李霓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7.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 篇2

湖北省竹山县麻家渡镇小学李艳

湖北省竹山县深河小学李云

识字教学是小学一二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更是难点。一二年级每一课都有十几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当然每一课老师都认真地教了,学生也认真地学了,结果呢?学生当堂记住了,过后就忘了。让这么小的孩子记住这么多的生字,确实不容易。怎样才能让这些刚入学的孩子将这些枯燥、难学的方块字学得会、记得牢呢?我谈几点我个人的经验:

一、有效的结合恰当的识字方法,让学生牢牢的学习生字,掌握生字识认真学习掌握教材上的生字。老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教学识字。比如猜谜语、做动作、讲故事、分析字形、换偏旁、熟字带新字、图片识字、象形字、会意字等。老师在教学时要根据生字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教学生字。

二、识字教学不应当只局限在课本上,老师可以在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生字的同时,走出教材,注意积累身边的字。

(1)做游戏。比如,老师在黑板上上画一个大大的人,让学生把老师事先准备好的词语:胳膊、眼睛、鼻子、嘴巴、头发、眉毛、耳朵、腿………贴在对应的位置上,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试一试,然后再给以适当的奖励。还可以让学生认一认我们吃的水果名字、各种颜色、我们身上穿的等等,相信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

会更容易记牢这些生字。

(2)开发班级的内在资源。举行“谁认识的同学名字多”比赛,让学生说一说“教室里都有些什么东西?”老师事先将一些词语写在纸上,学生说一样,老师拿出一张。“这就是教室、窗户、黑板、老师、同学、课桌…….贴在黑板上,对照着让学生掌握,还可以让学生把纸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相信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活动当中就能记住好多词语。还有教室里的墙报、板报、格言、课表、时间表等,都可以让学生比赛读一读,记一记,让学生在玩玩学学、不知不觉中就能认识不少的字。

(3)活动识字法。比如,举行“小书包里的秘密”活动,让学生认识自己所有书的名字,作业本上的字,甚至文具盒、小书包上的字。千万不要小看这样的活动,认识的字可不少呢!

用这样的方法识字,比老师正儿八经得教,效果强多了,学生还掌握的更牢。

(4)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识字的意识和习惯,提高教材中生字的出现频率,从而巩固识字。比如找找路边的广告牌、标语、包装纸,有哪些我们学过的生字,课外书上有哪些我们认识的字。我还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慢慢读,不认识的字多问,查字典。虽然他们读不懂,但相信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会为自己找到了认识的字,又会认识了一个新字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识字教学不能只是语文的教学,而应当是语文数学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经常和数学教师沟通、协调,让数学老师也能随时随地的教学生识字,对于学生不认识的,或忘了的字多一点提示,顺便教读一下就行了。数学作业的字写错了,老师也应该指出来,让学生有一个印象,以后就会少写一些错字。比如第一册数学里就有“高矮、长短、最大、小,前后左右”等一些字,数学老师多费点心,多教读几遍,相信学生会记的更快。

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识字教学不能枯燥无味。教师要多一点耐心、细心,多给学生识字的空间,教给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相信识字教学就不会太难了。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的强化重点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强化 高效 重点

一、实现角色转化,实行有效指引

小学语文和其他学科一样是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认知的过程,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相互沟通。学生是具有比较强个性的独立个体,教师不应该一味地面向学生强制性地传输知识内容,而要站在发展和活动的角度分析学生的特点,要把学生看成是主动学习、生动灵活的人之主体,将传统的教学变成引导学生学习发展,将传统的教师主导变为现在的教师引导的角色。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身传统的操纵者的角色,由主导变为引导,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接受知识的角度发展。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更大的学习自由和空间,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自行阅读,分析知识内容,进一步提出学习问题,并且独立分析解决总结知识规律;另外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教无定法,通常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引领学生展开学习。首先就是自主式,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识,同时结合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思考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就是讨论式,教师可以提出讨论的内容,向学生提供定向阅读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之后全班展开交流。这个教学形式重点在于强调班级学生的互动,重视其集体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增强集体意识和成就感,还能强化学习兴趣。最后就是辩论式,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辩论内容,分出正反两部分学生,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新的知识内容、独立查找资料,之后在课堂上辩论,最后教师做出教学总结。

二、认真设计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有几个步骤,各个步骤的组成部分几乎一致,教师一定要明确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详略得当,适当安排。虽然不同的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会有些许不同,但是不管如何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一定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要突出重点的文章和内容,要做到快速、高效、重点的展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其次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保证内容具有递进性的难易程度以及启发性的思考内容;最后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设计课堂训练习题,在设计练习内容的时候要保证习题具有代表性、难度适当,并且切合新的教学思想,要保证学生的训练时间,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三、讲解适当,强化实践训练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过于注重内容讲解,讲解过程使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在实际训练方面就会有所忽略,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把作业留到课后让学生完成。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增大了学习负担,也没有实质性的教学效果。新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讲解重点、难点和知识混淆点,不要在课堂上将那些学生已经掌握的、学生自学能够掌握的、还有讲了学生也不能掌握的内容。要强化实际训练的实践,引导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认知。所以,要根据教学内容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以此巩固并提升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要保证内容合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并提高其学习效果。首先,要布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作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按时完成。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布置课后训练,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不断变化的内容,教师要紧抓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强、有极强的训练价值的课后练习内容;再有教师要通过一些多变性并且有挑战性的题目,结合教学重点,布置一些数量少内容精的课后训练;另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语文课堂上重点训练的内容,进一步反馈学生的训练效果,分析教学训练的实施效果;要强化学生高效的作业完成时间。要实施精讲多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训练获得更多的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发现并指出学生的不足,进一步强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重视强化实践,提升创新水平

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教师的深入引导才能实现有效发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方法的掌握能力,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获取语文知识,进一步理解知识内容,实现知识的消化吸收,学会运用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结论

小学语文教学想要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强化自身的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角色,重视教学指引,要通过有效的课堂设计强化教学效果,结合适当的讲解强化学生的实际能力,通过教学引导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为其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吴诗岚.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现代阅读(教育版),2 011(13).

[2]罗红艳. 语文阅读教学中“讨论”的运用——叶圣陶教学思想对阅读教学的启示[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11(06).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 篇4

一、调查数据统计

此次调查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 每个备课组先确定一篇阅读课文,再由每位老师对这篇课文独自进行教学设计,形成“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最后由课题组成员集体研究评议——依据新课标,从单元导读、课后能力检测题及教材特点等方面对每位老师的教学重点设计是否准确进行评估。

本次一共有39位老师参与了阅读教学重点的设计,其中54% 教学重点设计基本明确、恰当;33% 教学重点设计准确、恰当;13% 教学重点不准确。(见表1)

二、调查数据分析

1.“两极”偏差大

“两极”指处于第一学段的一、二年级和处于第三学段的五、六年级,这两个学段的执教老师对重点的把握存在偏差。究其原因,执教第一学段的教师容易拔高对学生的要求,而执教第三学段的教师却还不肯放手,仍把教学重点定位于低段的教学目标。

【例1】在教学小学一年级课文《聪明的小白兔》一课时,某位老师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兔兄弟脱险的原因。依据新课标,这位教师显然拔高了对刚入学几个月的一年级学生的要求, 以“理解课文内容”为教学重点,摒弃了低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低段阅读教学中的重点, 同时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感受阅读的乐趣。(见表2)

【例2】一位六年级老师在对课文 《大卫》的教学设计中,要求学生识字、 写字,这位六年级教师显然没有把握住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识字、写字虽然在每个学段都要重视,但识字、写字教学属于低段教学的重点,不是高段的教学重点。新课标指出高段阅读教学应重在使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见表3)

2. 第二学段对重点把握的准确率高于其他两个学段

从数据来看,执教第二学段的教师对重难点的把握准确率高于其他两个学段。执教四年级的教师把握教学重点的准确率是54%,对教学重点基本明确的教师,也达到了46%;执教三年级的教师对教学重点基本明确的,达到了100% 。

这是因为第二学段的教学重点相对于其他两个学段有着许多语文教学目标的共性。如新课标中指出的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因而大部分教师能基本把握。

3. 不能准确把握教学重点的原因

教师教学重点设计有欠缺或教学重点设计不准确有以下几个原因:

(1)未“吃准”学段目标。许多年轻教师对新课标定位的学段目标不熟悉,缺少正确引导,有的按照《教学参考书》的去抄,无自己分析的目标可言; 有的追求“创新”,形式花哨,却不知丢掉了基本重点。而老教师的通病就是拔高对学生的要求,例如,学生语文刚入门就要求其背诵、理解课文等,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忽视单元导读。不管何种版本的教材,每组教材都有对本单元的简明提示。有的是概述本组课文的基本内容,有的是提出本组教学的重点目标。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导读提示: “阅读本单元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体会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而个别老师在设计本单元的《小草之歌》 的教学时,把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重点,显然加大了单元导读的要求,误解了教材编者的意图。

(3)重点过多。通过本次调查, 有的老师把重点设计得过多,有的达到了3个及3个以上,教学重点应该“少而精”,重点多反而觉得重点不够突出。 教学应由点及面,准确把握,对总体目标合理取舍,抓住重点,有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学解决或点到为止。

(4)忽视语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很多教师在设计重难点时, 把全部的力度放在了人文理解上,对于语文的工具性却完全摒弃了。特别是第三学段应重在学法引领,可个别老师仍然把重点放在“感悟课文内容”上,对于“领悟、学习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却置之不理,这完全违背了新课标指出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

三、对应策略

1. 学习新课标,把握学段目标

一定要认真阅读新课标,把新课标的理念、思路、内容、和建议熟记于心, 这是抓住阅读教学重点的前提。同时要把握好学段目标,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但各个学段阅读教学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如“读”,低段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中段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高段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从一些动词变化可以看到要求在变化, 从“学习”到“用”到“能用”,道出对朗读的学段要求,从“学习”到“初步学会”到“有一定速度”,指明默读的学段目标。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 在新课标指导下,就可以针对不同教材的特点和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确定每课的重点。

2. 认真阅读教材教参,吃透教材

新课标告诉了我们教学重难点的大体方向,而针对具体课文来说,教学重难点又有所不同,又如何在具体课文教学中把握这些重难点呢?

(1)必须认真阅读教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特色。我们阅读教材,要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对照。 新课标的要求,明白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应该从中学到些什么,重点突破口在哪?并把内容进行细化,分不同课时来确定课文具体的教学重难点。例如在设计《小草之歌》时,有的教师就依据文章特点设计了以仿写训练为重点的课堂教学,可见老师抓住了《小草之歌》 与其他课文的不同之处。

(2)从“单元导读”入手抓重点。 每个单元的前面部分都有单元导读。每个单元导学除了给出单元主题外,还特别讲了本单元的学习要求,也就是单元教学的重难点。所以我们在教学课文时要抓住单元训练重点,再依据单元训练重点来抓每一篇阅读课文的重点,这样才能实现高效教学。

(3)从“课后题”入手抓重点。 课文后都设有“课后练习”,教师在通读课文后必须看这个部分内容,在没有看这个部分内容之前不能盲目地备课。 实际上,这个“课后练习”就已经给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如本次设计的阅读课文三年级上册的《年的来历》,课文后边有几个问题。从这几个课后题,我们一下就能看出,这篇课文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白胡子老头儿是用什么办法把“年”赶跑的?他的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这就是文章要解决的重点,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详细理解、体会, 解答疑问,并从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学有所悟。

3. 实实在在定重点

在本次教学重点的设计中,很多老师一口气设计出几个重点。如在设计《小草之歌》的教学时,一位老师设计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一课一得,重点过多,就变成了花架子,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重点”的作用。

同时,真正定重点,要把学法引领融入到重点设计中去,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实实在在学会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4. 在灵活中定重点

教学要“因材施教”,教学重点也要“灵活而定”。教师所教学的班级不一样,每节课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根据新课标、教材等确定教学目标外,更重要的是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重难点。如低年级的教学重难点和高年级的不同,成绩优秀的班级和成绩欠佳的班级的教学重难点也有差别。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需要学生的不断反馈和教师的积极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 篇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突破教材重点和难点?这个问题一直是一线教师最关注的问题,下面以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浅析一些个人看法:

一、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课前的充实准备,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藏新,又不断化新为旧,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能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连结,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并没有固定模式,实际教学中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一些特点,当新旧知识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或所学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特例时,教学时就以原有知识为生长点,直接由旧到新,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因为学生获取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下进行的,脱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进行教学,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无法参与,而新旧知识连结纽带的断裂,必然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使其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正因如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三、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突破重点和难点。

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领会新知识。如,在教学认识厘米时,要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小尺子,先认识尺子上1厘米、2厘米、„„的长度,再用尺量一量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个手指的宽度约1厘米。通过这些实际量的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概念。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加强个别指导,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量法。

四、采用直观教具突破重点和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应用直观教学传授知识,学生容易接受。又如在教学“6加几”时,手指就是直观的“教具”、“学具”,学生就可以用扳手指的方法计算。比如计算6+8=?,先伸出6个手指,在8的后面接着9、10„„,数一个数,屈一个手指,当数到10时。屈了2个手指,当数到14时,屈了6个手指,手指屈完了,得14就是6+8的结果,即6+8=14。对于反应较慢的学生还可以用实物来数一数,使他确信6+8=14。

五、采用求证法突破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的难点,采取恰当的验证方法,也是突破难点的一种重要途径。对于判断题,一般学生很难判定,若教师教会学生根据题目采用相应的求证方法,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如“判断43700÷24=1820„„2”是否正确,可引导学生利用求证方法来验证。1820×24+2=43682与原来的被除数不符,所以是错误的。进一步求得出18200×24+20=43700,这样学生就明白了正确的答案是43700÷24=1820„„20。

六、以板书设计为突破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揭示教学重点难点的示意图,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它是在吃透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要求、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把提纲性、艺术性、直观性融为一体,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认真选择突出重点的板书内容,精心设计板书,并力求做到板书的形式新颖、布局合理、有层次、别具一格,突出重点。

从板书的内容上体现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从板书的形式上,要比较直观,对比性强,对学生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并通过学生与板书内容的沟通,真正理解本课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如何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板书内容,合理设计板书格局是突破重点难点的途径之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要抓住的重点 篇6

一、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了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好习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对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大好处。教师要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当中,感染观听的学生,使学生深入其境,不但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唤起了师生对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我们的自然美丽,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也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是很关键的步骤。因为作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的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拟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板书的设计、运用

教学中板书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现在大多数教学中必备的一种教学方式。板书不仅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辅助方法,也是一门艺术,教师需要懂得正确运用它。在书写时,第一要注意书写的字体要正确端正,其布局要合理明朗,这样才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学生也会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做好笔记。第二要按照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板书。使学生全方位掌握系统的知识技能。三要用言简意?的语句概括课文中的难重点再结合课题进行分析。第四板书要具有启发性、简洁性、灵活性。设计操作时不仅要明确目标,还需灵活多变。因为教师板书时的一条线、一个符号、一句短语,都具有其丰富含义。设计时要明确目标、灵活多变。要注重板书的布局、字形。布局要合理、明朗、标准,字形字体要正确、干净、端正,这样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学生也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做笔记。

三、作文教学把握的重点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一、可以告诉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可以告诉学生从那些方面积累。例如: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二、通过写日记来积累,我们都知道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因为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三、注重作文的评价。我们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乐于学习,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四、讲授时的要注意的重点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规定的教学任务、教材和学生特点,合理设计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解答疑难问题。教师要通过讲述、讲解、讲演组成的讲授进行教学。课堂中提问和讲解一定要精当,提问讲解的时间总量力求控制在10分钟左右,……少问或不问那些简单的是非问概念,讲解学生不懂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力求言简意骇。少在语法、修辞上兜圈子。这样,在时与质上对教师的教有适当的控制,学生的学与练有相应的保障。要注意传授与练习的结合。要想实现学与教的统一,可以在传授和练习的关系上下功夫。在教学过程中,传授有利于学生理解,练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运用、巩固、理解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如二者能相互配合、补充,就能取得联好的教学效果。要想真正使传授与练习有就机结合起来要注意:“二者要在内容和要求上保持一致。二要把二者的关系优化处理,练习可以穿插在传授中,各补不足。”如果传授与练习得到有效结合,那么学生可以同时实现两次飞跃,它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灵活,知识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五、作业练习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 篇7

想要上好阅读指导课,首先要想方设法地诱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从低到高的过程,需要教师给他们基本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进入阅读的大门。在阅读中,许多学生常常走神分心,不能坚持阅读,这样就大大影响了阅读的质量。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尽量减少或避免分心,我们可以运用“四到”的方法,即眼到、心到、口到、手到。也就是说,在训练学生阅读能力时遵循从出声读到无声读,这样一个不断内化的阅读能力发展规律,用出声的朗读克服“眼睛串行,心神涣散”的情况。具体方法是能读完一段或一页就暂时停下来,问这段说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等,这种阅读方法之初阅读速度相对较慢,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便可养成聚精会神、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并能通过问题问答锻炼其记忆能力。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采用逐段阅读或逐页阅读相结合的方法较适宜; 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 则可采用逐页阅读,这样让学生眼到、心到,从而保证无声阅读的效率。多数学生是喜欢读一些课外读物的,教师在没有培养出学生的阅读兴趣时, 一定不能硬性规定必须读哪一类读物,这样做就会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读物进行阅读,逐步把他们的阅读兴趣或是阅读能力提升了,再给学生推荐或规定一些对学生学习有益的读物,这样做更人性化一些,也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开展。

二、要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应做到“手到”

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活动而言,有外在动作辅助效果会很好,教会学生用嘴,用手配合眼睛、大脑去读,也就是在阅读中注意边读边在材料上圈点勾画,从而突出重点,加深理解和记忆。运用这种方法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几种符号,如需要一般性注意可在行下划“ ~ ”,较为重要的可在行下划“△”,非常重要的可用方框圈,有疑问的可在一旁画一个“?”。圈画时也可用彩笔,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但种类不宜过多,两种左右即可,否则满篇花绿,反而会影响阅读质量。但要提醒学生不要随意圈点勾画,要突出重点,以免失去阅读的意义。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时动手是有必要的,因为他们的年龄特点,很多小学生在阅读时会用手或尺子之类的东西在阅读的文字下方指点标记自己读到的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能力逐步提高了,这个阶段也就度过了。另外,符号或笔记都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时要注意这些良好习惯的培养,长期坚持,不能半途而废,这个能力是学生时代甚至是整个人生来说,对其成长都是有所帮助的。“手到”除了“画圈”以外,还应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做好摘录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通过摘录笔记,可以帮助小学生积累大量词汇、句子等语言素材,于小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都极为重要。 为了实施这一方法,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精美而便于携带的笔记本,把阅读材料中重要的话摘录下来,贯穿成一个简要提纲,便于今后重读; 或摘抄文中优美精辟的词句或段落,便于以后反复欣赏体会。当学生面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就会对摘录产生极大的兴趣。

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找重点,教师找重点更是关键所在

如果教师的指导缺少策略或是指导不当,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厌学或是成绩下降。教师找重点,是指要在阅读的教法与策略上要深入研究,不能只是布置阅读任务那么简单,要对学生阅读的方向、方法、兴趣、经验等全方位的了解掌握,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在导上下功夫,兴趣培养出来后,还要对每名学生的阅读进行跟踪,观察每名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不同特点及兴趣爱好,通过这些设计出适宜的阅读教学策略。在学生逐渐掌握以上基本阅读方法的同时,教师更应注重课内阅读的指导。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的基础和方法积累的重要途径,如果课内阅读缺乏正确的指导,让学生感到空洞乏味,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想在阅读教学中有所突进,必须改变教学思想,放弃繁琐分析。 古人云: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之文,我之文也。”也就是说,熟则能悟,悟则能化。也就是说,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激励下,学生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教师对于学生是“导”而不是“牵”。 教师的“导”,要在导读的过程中来导悟,学生能不能读出感情,往往跟学生感悟的到不到位有关。检验学生是不是感悟了课文的语言,只要听一听他们的朗读就知道了。引导学生感悟还要顺应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生的思维带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因此教师的“导”就应以形象思维为支撑,经常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如即兴表演、画简笔画等,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等,因为作者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字去表达心中的某个情境的。反过来,一旦学生看到了作者所描绘的那个情境,自然能领悟用以表达这一情境的语言文字。也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联系上下文字,也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有效方法。学生感悟了范文的语言文字,便可继之以熟读、背诵、复述等活动,使范文语言输入大脑,形成语言积累,以备随时提取和运用。

学生在熟读了课本之后,对范文语言经历了感知、感悟和积累,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自然会对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方法去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将学到的语言运用到日常的语言交际中,使其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若持之以恒,学生便能够掌握更广泛的知识。

摘要: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不仅是开发中小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方面,也是提高中小学生的识字质量、学习能力,锻炼其思维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学熏陶。因此,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习与心理发展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阅读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内容又不能全部被学生接受消化,学生们没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也没有那么高深的理解能力,那该怎么办呢?这就是教师们要积极面对,且要重点提出的阅读教学中“找重点”的策略研究。阅读过程中既然不能把全部内容消化,也不能阅读过后一点收获没有,那么,阅读过程中就应该把自己觉得是重点的内容或是认为对自己有用的内容重点掌握一下,做到学以致用。问题是重点是不是容易被学生找到,有的学生因为学习能力水平有限,在读过文章之后找不出重点来,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指导,让学生长期坚持阅读,大量阅读后逐步积累阅读经验,从而能够找出重点内容,达到提高自身能力水平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 篇8

从“教什么”的视角来看,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 首先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上。低水平的教师, 只会照本宣科, 看到什么就教给学生什么;高水平的教师, 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在教教材中显性知识的同时, 能挖掘出其背后的隐性知识, 教一些别人教不出来的内容, 那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什么呢?

叶圣陶先生有过精辟的阐述:“就教学而言, 精读是主体, 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 精读是准备, 略读才是应用。”叶老的话明确地点出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精读是略读的基础, 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和延伸, 它们都是阅读的方法和要求, 虽然各自所发挥的作用不同, 但就教学而言一样重要。对于这类课文的教材处理, 即“教什么”, 经过多年观察发现, 有的老师上得过详细, 费时不讨好。有的老师教学内容处理得过于简单, 过分挖掘和延伸拓展。其实对于略读课文的教材处理, 可以从学段特点、单元训练重点等方面出发, 从生字教学、内容取舍、学法教学的角度设计。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下面通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下的略读课文《牧场之国》、五下的略读课文《刷子李》的教学实践, 来谈几点体会。

一紧扣文前提示, 凸显教学重点

根据教材编写的要求, 略读课文安排的课时为一课时, 这是有依据的, 可以让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快速找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 明确“教什么”, 从而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小循环的教学整体, 更好地发挥阅读训练、迁移能力和陶冶情趣的功能。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在每一篇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提示语, 这段提示语有两大作用:一是帮助教师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二是教师可以通过提示语推测出精读课文教学重点的重要依据, 在精读与略读课文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使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更趋一致, 联系更加紧密。

例如《刷子李》的课前提示语生动活泼, 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又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性, 同时还明确提出了阅读要求。围绕这个提示语, 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首先回顾写法。“同学们,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大家回顾一下, 描写人物的方法都有哪些?”接着让学生浏览提示语, 明确学习要求。引导学生小结本课的教学重点: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 作家又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然后请同学们带着自己概括的这两个问题默读课文, 用横线画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句子, 并作简单批注。最后出示表格, 让学生学会自学课文, 完成学习单上的表格。

依托提示语, 有利于我们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 达到略读课文教学的高效, 有所侧重必有所舍弃, 同时也让学生学会迅速、准确地把握略读课文的学习重点, 明确了本课“学什么”。

二巧抓生字教学, 处理有针对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生字教学应该贯穿于小学学习的整个阶段。有的老师以为生字教学应该在精读课文中仔细教、扎实教, 略读课文可以略过。其实不然, 略读课文的生字教学自有需要侧重的地方。以《牧场之国》为例, 针对本课中的词语, 有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从字理入手, 紧扣题眼。

片段一:1.课件展示“牧”的字理图, 同学们, 你们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牛羊成群)

★从字音入手, 读通课文。

片段二:1.刚才同学们大声地朗读了课文, 老师发现有两个词, 你们读准了吗?

(出示模样, 膘肥体壮)

2.谁来读一读, 你能读出“模”的另一个读音吗?

3. 将这两个词语放入句子中, 你们会读吗?

4. 指导学生读, 什么是“膘肥体壮”?谁来描述一下。

5. 师:你懂得真多, 请看图片——辽阔碧绿的草原上, 有一群膘肥体壮的牛羊, 这一切, 让你想说什么?

6. 就是如此的膘肥体壮, 让我们感受到牛羊王国的快乐。

这两个片段的处理, 没有掉入像精读课文那样的进行分析、练写的框框, 而是去繁就简, 针对课文内容和学生第二学段中容易出现的字词错误进行点破, 再反刍到对文本的领悟, 事半功倍。

三妙解内容教学, 过程体现方法性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讲得十分深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我想, 略读教学的课堂更应该是学生积极思考的天地。略读课文作为一个单元主题的延伸, 再做处理时, 要充分考虑到教材的特点, 才能达到让孩子自发思考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习略读, 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 扩大知识面, 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些同样指明了略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事实上,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 略读能力能够更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的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 略读比精读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略读课文是孩子运用所学会的阅读知识, 利用阅读期待进行独立阅读、理解的好材料, 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重要途径。

以《刷子李》为例, 本文篇幅虽长, 却处处有亮点, 有学习点。如果按精读课文的方法, 每个点都舍不得丢, 每个点都想讲足讲透, 那么三个课时都讲不完。芝麻和西瓜如何进行取舍呢?什么是芝麻?什么又是西瓜?我觉得要先从三点来分析:第一点, 本课所在单元的主题是“人物描写方法”, 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外貌等描写如同散落在文中的珍珠, 需要老师将其一一拾起, 串成一条珍珠项链, 熠熠生辉。第二点, 本课的文章结构安排是独具匠心的, 冯老爷爷为了凸显刷子李高超的技艺, 采取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刻画人物的方法, 是五年段学生迫切需要掌握的写作方法。第三点, 本文有很多词语的使用非常精彩, “悠然摆来, 悠然摆去”“天衣无缝”等, 取舍得当, 可以达到一点就破的效果。针对以上分析, 可以这样进行设计。

1.从动作描写中体会

出示内容: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 悠然摆去, 如同伴着鼓点, 和着琴音, 每一摆刷, 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上啪地清脆一响, 极是好听。教师提问: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做一做这个动作。你能边做这个动作边读吗?在学生思想交流后, 请全班同学一起来做动作, 紧接着提问:此时刷子李在你的眼里还只是一名粉刷匠吗?读着读着, 你仿佛看到了一位……

2.从点睛之语中感悟

出示内容:啪啪声里, 一道道浆, 衔接得天衣无缝, 刷过去的墙面, 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师:天衣无缝是什么意思? (一个“天衣无缝”, 写出了刷子李粉刷的墙面十分平整, 质量很高。效果真奇呀!)

师:读到这, 你感受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了吗?谁来夸夸他。

当然一篇好的文本, 它的语言和思维训练点肯定不只一处。在设计时, 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 当然也不能特立独行和精读课文、本组训练重点风马牛不相及。在品味、积累文本语言的同时, 我们也要适时地设计, 去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 以更开放的形式让学生独立自由地思考。

四找准拓展延伸方向, 选择要慎重

叶圣陶先生说过:“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相比, 就课文扩展方面来说, 略读课文将更开放。”正因为这一“开放”特性, 使教师们手忙脚乱, 不知所措。略读课文到底要“教什么, 怎么教, 教到什么程度”是摆在一线语文教师面前比较困惑的问题, 迫切需要解决。略读课文自身的教材特点决定了拓展延伸的必要性, 但是发现有很多老师选择的材料过于随意, 没有充分考虑本课的单元训练点。其实, 拓展延伸做得好, 就如余音绕梁, 能够达到影响深远的效果。还是以《刷子李》为例: (1) 谈收获, 总结方法。学了这篇课文, 你对人物描写的方法又有了怎样的新认识?学生交流。 (2) 运用方法, 自学片段《泥人张》。学生读短文并完成相关练习。 (3) 交流:泥人张技艺高超在哪?作家是怎样写出来的?

五充分考虑学段特点, 设计要有切合点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各个学段的要求是明确的, 任何类型的课文都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储量、生活经验。教师在设计时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防止出现过高或者过低的目标, 达不到教学效果的情况。

略读课文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成败。所以, 对略读课文的全面把握和采取相对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语文新课程教学实施中至关重要, 西瓜和芝麻的选择——略读课文教学设计侧重点的取舍, 即“教什么”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

摘要:略读课文的教材处理即“教什么”的选择一直存在着误区, 笔者认为应该从学段特点、单元训练重点等方面出发, 从生字教学、内容教学、学法教学的角度设计。本文通过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下的一篇略读课文《牧场之国》、五下的一篇略读课文《刷子李》的教学实践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什么,不同角度,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 篇9

(1) 深入研究教材教法, 把握好教学设计环节。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找准其中的重难点, 并将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实际、学习基础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创造性运用和“二次修正”, 同时要潜心研究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力基础, 采取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设计环节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将有利因素和存在不足充分考虑进去。教学设计中, 要能够准确把握住教材的重点, 将其有效分解落实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尤其是要在引导学生在开展自主学习的思考题里面体现出来。同时, 要把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学生思维特点结合起来, 体现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启发引导促进的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过程设计, 为教学成效的提高与学生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2) 指导科学预习方法, 把握好学习准备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同时提高学生的预习方法有效性, 将指导科学预习方法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提高预习效果:首先是筛选预习重点, 针对性地开展课前预习活动, 不仅要把基础知识的解决作为重点, 还要能够对课文的主题、框架、线索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 依靠课前预习活动, 对将要学习的语文教材做到初步熟悉。其次, 要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补充信息, 这样的信息包括作者的信息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点、背景资料等, 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丰富教学内容。另外, 还要把自己预习中发现的难点整理出来, 进行下一步的重点研究分析。通过这样的科学预习方法指导,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新授之前就掌握一定的内容, 为课内的互动有效开展做好准备。

(3)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把握好课堂探究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走出“灌输给予”的思维定式, 否则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有效激发, 死记硬背的理解效果也远没有主动探究获得的效果深入。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将学生的主动深入思维作为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抓手, 从“师生一问一答”式的互动转向“教师引导思维、学生深入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这样的自主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更为自主的平台。在自主探究教学环节, 教师要抓好思维载体的科学设计, 在探究题之中要能够体现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要求以及涵盖教学要点, 学生进行独立思维的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 予以点拨引导, 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之中逐步完善与提高。通过这样更为自主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参与效果, 提升思维敏捷程度, 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4) 及时掌握学习成效, 把握好教学反馈环节。知不足, 然后才能有针对性改进和提高,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也是一样。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顾着研究教学方式的改进和优化, 却忽略了教学成效及时反馈环节, 导致教学设计与组织活动和教学薄弱环节出现了不完全对应, 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针对这样的状况, 教师一定要把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作为重要的方面, 以便于及时分析研究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 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优化。一般情况下, 教师都是采取单元检测的方式获取反馈信息, 其实采取更加细化的考核关口更加有利于反馈信息的及时传达, 教师可以以课时或者课为单位进行教学要点检测, 较为典型的就是当堂检测, 依据反馈信息进行教学活动调整, 更加有利于教学活动的优化。许多教师采取当堂教学内容检测的方式, 效果较好, 一方面可以保证教师获取的教学反馈信息准确性强, 另一方面及时性高, 能够对下一步教学活动进行及时的优化以及调整, 提高教学成效。

(5) 推广高效记忆方式, 把握好自主复习环节。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之外,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了解记忆规律, 掌握最佳的记忆方式, 提高课后自主复习成效。对于小学生而言, 尤其是在六年级语文学习中, 需要复习的语文内容面广量大:一方面, 教师要指导学生依据人脑识记构架特点, 将知识分门别类进行梳理, 提高知识系统性和条理性, 增强记忆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另一方面, 教师还要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思维记忆能力, 绘制复习巩固“最佳时间路线图”, 提高单位时间内复习记忆成效。在优化复习时间安排的基础上, 还要向学生推荐一些新型记忆经验, 例如联想记忆法、节点记忆法等, 让学生掌握一些形象记忆的技巧, 提高复习活动成效。

综上所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以上几个重点环节, 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优化改进, 以此来有效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

浅谈新时期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重点 篇10

改革和创新是当今语文教师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东西, 但是说着容易做着难。笔者在多年实际教学中, 总结了一些小经验, 自觉在教学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让学生走进自然感悟, 增加生命体验和创作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 语文教师要大胆创新, 突破传统, 利用语文活动课的机会去开阔学生的眼界, 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小学生由于其自身好动、喜欢新鲜事物、群体活动等年龄特点, 刚好可以结合语文活动课去灵活运用。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空间, 也是我们灵魂的栖息地。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怀抱, 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让学生敏感的心灵在与大自然的碰撞中捕捉写作的灵感, 从而写出立意深刻的作文来。

2. 结合社会现象, 让学生去体验感受。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这不仅是国家对每个成年公民的要求, 更要让小学生从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开始学习。以近期全国发生的重大道德事件为例, 这对于培养和教育学生的道德观, 让他们在今后写作和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 作文素材的积累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3. 走进心灵, 品味和提炼作文素材。

由于小学教育的特点限制, 多数时候教学还是要在教室的传统课堂上展开。因此, 教师只能在长期引导教育的基础上, 佐以其他手段, 不断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让他们逐渐提升思想认识层面。作为语文教师,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 不妨提醒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成长环境, 近期发生的事儿做出解读, 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分析和评价, 将这些用自己的笔尖和思想表达出来。

二、培养学生的感情朗读能力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目前, 小学生, 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与此同时,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 形象思维比较活跃。因此, 对于他们的感情朗读能力的培养, 教师更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

1. 教师要注重范读。

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 使其对字、词、句获得整体的感知。笔者认为,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 应该多做示范, 少安排齐读, 多安排个别读、分角色读、边思考边读等。同时要指导学生根据口语的节奏、停顿习惯把握课文的节奏和停顿。教师可以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 指导学生根据口语习惯把握正确的朗读节奏, 还要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语气, 才能把一篇课文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情感表达出来。

2.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朗读动力。

当学生掌握了朗读的基本功, 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之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跳出文章, 从更高的视角, 再一次审视文章, 激励、推动学生综合应用朗读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尝试进行美读, 让文章中体现出的美在欣赏中闪光。在对文章进行美读训练时, 教师一定不要忽视引导学生对美的欣赏, 欣赏文章华美的辞藻、优美的意境、精美的文句、欣赏文中的智慧与灵秀。让学生在理解中欣赏美, 同时也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欣赏自己。让朗读成为发现美、欣赏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过程, 学生就会乐在其中。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学生, 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通过这些激励性的评价, 学生才能为今后的朗读打基础, 才能更有激情地读好课文。

三、语文教学要植根生活的土壤

语文教材中援引的文章都是中国多年来文化积淀的结晶, 他们都是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的感悟。因此,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与现实生活全面结合, 让学生联想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更好地理解课文要表达和传播的思想内涵。如在教授古诗词时, 《石壕吏》、《新安吏》等故事诠释的过程, 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而且距离我们洛阳又非常近, 可以更加引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告诉学生《石壕吏》的发生地点在今三门峡市陕县, 原属古代洛阳县的管辖范围, 《新安吏》更是发生在洛阳市新安县的故事。在此过程中, 让学生也了解了洛阳古代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强大的政治环境。还可以解读作者的心理, 让学生品味杜甫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心理意境, 以及了解杜甫这个人的性格、人品, 最终因为不愿意趋炎附势, 饿死在一条破船上, 与李白“千金散去还复来”那样的为人处事形成鲜明的对比, 让学生对杜甫这类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更充满敬仰和爱戴。

摘要:小学阶段是人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 由于小学生自身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形成, 他们今后行为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跟小学教师的引导和影响有重要关联。语文学科作为任何课程都要用到的基础课程, 更应当在传承和沿袭多年来优秀教学方法的同时, 不断突破和创新,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 结合学生实际, 去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程,教学重点

参考文献

[1]王宗海.小学语文教学技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董云.让学生写出有思想的作文[J].魅力中国.2010 (3) .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 篇11

摘 要 本文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经验,围绕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由此提出了几点可行性较强的应对措施,希望可以在基层体育教师面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常见问题时有所助益。

关键词 小学 体育教学 现状 教学重点

一、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一)来自学生方面的问题

1.当前小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下降

(1)小学生肥胖问题日益严重。青少年肥胖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信心。(2)小学生近视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少年近视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3)近几年,我校学生在流行性疾病抗病能力方面也大不如前。(4)部分学生因挑食导致营养不良。以上几个问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学生群体中都是很普遍的,若不加以重视,在不久的将来这将逐渐成为导致国民整体体质水平下降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日常体育教学活动改善学生体质水平现状,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当前体育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

2.部分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不高

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不符合当前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2)部分学生体质水平较差,无法承受正常的体育运动强度。(3)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这些压力来源于文化课学习、过多的留学作业及家庭作业,以及各类辅导班特长班。(4)青少年学生过度迷恋电子及网络游戏,而无心参与运动量较大且趣味性相对较低的体育教学活动与正常体育运动。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实现体育教学活动一系列设想的基础与保障,因此,对于基层体育教师,尤其是需要面对刚接触体育教学活动时间不长的小学体育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的意义要远远大于要求学生掌握某项运动技能。

(二)来自教师方面的问题

1.体育教学活动过于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虽然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推广力度很大,素质教育也明确要求学校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但据本人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仍旧习惯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放在首位。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大致可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1)应试教育对当前的体育教学活动依然存在着较大影响力。(2)由于体育教学活动的考核机制不同于其他科目的“简单、粗暴”,相比之下,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影响并没有以体育考核成绩的形式明确体现出来,这也就导致部分学校领导与学生家长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设置意义与收效产生质疑,这样一来就导致部分教师急于体现体育教学的成果,而选择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专业体育知识与技能,而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2.课堂上对师生角色的定位不准确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要求也逐渐清晰、明朗起来,素质教育在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较应试教育体制下可谓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几乎所有基层体育教师都是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走过了我们的学生时代,因此,即使是我们当中最为年轻的教师也对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有着一定了解。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通常扮演着教学活动的中心与主导角色,在这种角色定位下,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不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与之不同的是,素质教育则要求基层教师将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体育教学活动一系列的积极意义。而受应试教育影响当前大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师生角色定位依然没有彻底转变,如不及时完成师生角色的转变也将会对之后的体育教学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二、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相关应对措施及后续教学重点

(一)以增强学生整体体质水平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学生体质水平下降的体现包括青少年肥胖率、近视率越来越高,而其抗病能力也越来越差,若学生的体质水平得不到有效改善,那么必然会对其将来的生活、学习及工作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基层体育教师要积极响应素质教育号召,将增强学生整体体质水平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为其将来良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体育教学活动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实现体育教学活动的一切美好预期与设定,而当前小学生却恰恰对体育教学活动缺乏兴趣。因此,为实现体育教学的一系列积极意义,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融入趣味性强的体育游戏、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需结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与兴趣点等,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并最终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三)充分挖掘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因成长环境、先天条件等方面各不相同,导致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为明显,这也就是说,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中“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所有学生的身心发育现状,也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失公平的,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了解學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据此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提高体育教学收效。

参考文献:

[1] 李静静.上海市杨浦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小学篮球教学应重点突出游戏特点 篇12

一、小学篮球传统教法的弊端

传统篮球教学方法主要是先从基本技术开始学起, 虽然技术动作练起来比较专业化, 但是有一部分学得慢或者运动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就很难在单一的技术训练上获得满足和信心, 直接导致大部分学生对单一的篮球技术训练失去兴趣。

案例:在给六年级学生上原地双手胸前传球一课时, 我先找一个学生帮忙一起示范原地双手胸前传球, 重点是动作要规范, 起初学生听得比较认真, 接下来是男女生分组练习。但是重复枯燥地练习, 没多久就让学生产生了懈怠思想, 由于场地比较大, 我在操场上顾了这头顾不到那头, 课堂教学效果甚微。

分析:在学习传球技术时, 如果教师对传球技术规范要求高, 注重细节, 那么要想在短时间内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很难的。如果一味让学生练习枯燥乏味的技术动作, 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即便对篮球有一定的兴趣, 对这样的教学也会失去兴趣。结果女生站着拿球聊天, 男生则背着老师玩起了自己的篮球运动。

这说明原本学生是喜欢篮球运动的, 但是不喜欢老师这样的教法。原因是教师认为要学好篮球运动就要从基本技术动作练起, 教学时我们要稍微改变一下, 先教基本动作, 再把原地双手胸前传球的练习改成截住空中球的游戏, 那么学生有了兴趣, 即使老师不在身边, 也会投入到游戏中, 自己练习、学习。

二、从实际出发, 突出游戏特点

小学篮球教学应突出游戏特点, 但并不是不学篮球的基本动作方法, 可以重点突出游戏特点, 以游戏为平台, 在游戏中学习。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常用的篮球游戏很多,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 可以运用一些量比较小的, 游戏性比较强的篮球游戏。

比如有以下游戏方法:

1. 跑线追人:

追逐类游戏, 在篮球场的线上追跑, 每一步都必须在线上, 不许跳线。提高了学生对篮球线的熟悉程度、应用能力和控制能力。适合年级段1-3年级。

2. 运球接力:

接力类游戏, 分为2-4个组, 每组一个球,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路线内完成运球, 并交给下一个同学, 在运球过程中球不可以滚丢, 以最先完成的组为胜。锻炼了学生运球的技术和团队协作的能力。适合年级段3-6年级。

3. 拨球接力:

接力类游戏, 游戏方法和运球接力相似, 锻炼了学生手指拨球的感觉和对球的控制能力, 还锻炼了腰腹和腿部力量, 强度比较大。适合年级段4-6年级。

4. 截住空中球:

分为2-4个组, 每组一个球, 以组为单位, 围成一个圈, 圈内2-3个人跑动抢球, 围圈的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原地传球, 谁抢到球就换人。锻炼了学生的传球技术和战术运用能力, 抢球的学生锻炼了抢断能力和判断能力。适合年级段4-6年级。

5. 投篮比多:

比赛看谁投进的多, 一般都很喜欢玩, 锻炼了学生投篮的技术和心理调控能力。适合年级段5-6年级。

6. 端线篮球:

与篮球比赛有所不同, 不同点就在投篮的篮筐换成一个接球手, 接球手主要负责站在规定的位置上, 接住自己队员传过来的球, 接住了就算投篮成功并加两分。这样降低了投篮的难度, 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享受得分带来的喜悦。

像这样的篮球游戏还有很多, 都可以在游戏中锻炼篮球技术和能力。特别是在教学方面是很好的手段, 利用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传授, 方法从容易到难, 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由于篮球游戏是非正式的篮球比赛, 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可以交互的平台, 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它不仅把运动和情感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 而且视为直接目的。

三、因材施教, 灵活应用

以游戏为主的篮球运动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更容易接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他们更乐于主动学习。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可以采取不同的调控方法。

方法一:六年级组织一场篮球教学比赛, 由于小学生的篮球水平差距比较大, 投篮的命中率很低, 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组, 使不同水平学生的组协调起来, 既降低了运动的难度, 又提高了学生比赛的兴趣。两队进行篮球游戏可每队设一名学生为接球手, 在规定的区域内接住本队投来的球。

另外, 还可以在篮球游戏中采用小场地, 低篮筐和大篮圈。

方法二:三年级学生在玩运球接力时, 由于学生身高和力量相对高级的学生来讲都比较薄弱, 因此可以以半个篮球场为游戏场地, 设置几个比较低、篮圈比较大的篮球架, 让低年级学生也进行象征性的投篮, 学生的兴趣更高, 比单一的运球接力效果更好。

根据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规则, 教师可以灵活应用已有的条件, 对课程进行整合, 去粗取精, 再加上适合这节课的教学元素和游戏。调整教学套路, 结合教学实际情况, 创造性地进行篮球教学, 突出游戏特点, 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 有利于培养体育能力, 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的需求上。把体育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 有时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并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四、结语

重点突出游戏特点, 使学生提高篮球运动的兴趣, 通过游戏调节体育学习过程和锻炼行为, 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和谐的情感与气氛;通过游戏教学, 教师可以教得更轻松, 学生可以学得更快乐;通过游戏创建平台, 使得学生敢于大胆尝试, 技术水平快速提高, 对篮球运动产生向往, 从而喜爱篮球运动, 并追求实现更高的运动目标。

摘要:篮球运动本来就是一种游戏, 由于独特的游戏特点, 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1891年12月初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 该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发明了篮球这项运动, 当年的篮球规则只有13条。后来在两百多个国家流传, 而且至今美国篮球还誉满全球。经过多年的发展, 它从一种游戏演变成为现代篮球运动, 并且随着技术、战术水平的提高和规则的应用, 更具观赏性。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篮球教学质量作探讨。

关键词:小学篮球教学,游戏,教法

参考文献

[1]张丽莉, 王大志.篮球教学中讲解与示范的运用[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01) .

[2]李鹏程.示范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 (05) .

上一篇: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下一篇: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