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和对策

2024-06-04

障碍和对策(共12篇)

障碍和对策 篇1

近年来, 中等专业学校所招的学生, 大多数是初中毕业后没有考入普通高中的学生, 有少部分是高中毕业没有考入大学的学生, 中专是不需要经过任何考试就能上的, 所以, 在学习和纪律等诸多方面, 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存在的问题是最多的。怎样扫除中等专业学校的学习障碍和采取怎样的对策, 已经是摆在中等专业学校领导和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本文对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学习障碍和对策进行了研究。

一、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学习障碍形成的原因

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学习障碍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有学生本人的原因, 有心理的原因, 有中小学及中专教师的原因, 有家庭的原因, 也有社会的原因等。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 学生自身的原因

1. 电视、电脑和手机的影响因素。

现在大多数学生喜欢看电视, 白天上课没有时间看电视, 就利用中午和晚上看, 有的甚至从晚上一直看到天明, 而在学校上课时, 就导致没有精力学习, 而趴在课桌上睡觉, 久而久之, 造成了恶性循环;同样, 有的同学痴迷于电脑游戏、网络聊天, 而对课本中的内容和老师的教育全然没有兴趣, 他们上课精力不集中, 放学后很快跑回家中, 开始玩电脑与手机。因为现在智能手机的特点兼有电视和电脑的功能, 携带方便, 随时上网, 很方便学生随时随地使用。

2. 中专生沾染了许多不良的坏习气、坏习惯。

许多中专生坏习气、坏习惯随处可见, 比如说脏话、骂人、吵架、说风凉话、打仗、上课吃零食、抽烟、饮酒、上课睡觉、迟到早退等。

(二) 心理原因

对于中专生来说, 许多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没有考入高中或大学的学生, 他们从小学到初中大多数成绩不好, 他们受到的批评多受到的表扬少,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情绪低落, 抑郁, 对教师的抵触心理很大, 一看见书本就头疼, 一上课就瞌睡, 甚至对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抵触心里。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 要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 难度最大, 所需的精力多, 耗费的时间也长。

(三) 社会原因

在中专生中, 有许多是留守儿童, 显然这是由于社会原因造成的。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 特别是城市的发展速度大于农村, 许多城市由于经济的发展, 不得不吸纳农村的劳动力, 而进城务工的农民, 许多人没有条件和能力把孩子带到城市, 孩子只能让爷爷和奶奶来带。一般来说, 由于历史原因, 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 有的根本没有文化, 而且爷爷奶奶往往过于溺爱孩子, 疼爱有加, 管教不足, 对于孩子总是自由放任, 在这种情况下, 孩子很容易沾染上一些毛病。再加上由于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 农村的学校生源减少, 学校萎缩, 教学质量低, 农村的留守儿童就接受不到好的教育。

(四) 家庭原因

有人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行为影响孩子的一生。的确, 如果父母总爱跟别人吵架, 哪怕是因为一点点小事, 也要吵个不可开交, 那么子女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也会这样。可见, 许多学生的一些坏习气、坏习惯, 根源在他们的父母。

二、解决中专学校学习障碍的对策

面对中专生的学习障碍, 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校为后盾、家庭为基础、国家和各级政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文明行为的倡导者的基本理念来进行综合治理, 并对每一种具体的学习障碍, 采取相应的对策。下面, 从几个方面讨论。

1.对于看电视、玩儿电脑和玩儿手机的学生的对策。首先, 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电视、电脑和手机, 告诉他们, 电视、电脑和手机是现代科技的结晶, 它们的发明能极大提高生产力, 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 它们是人们可以利用的最好的工具, 而游戏只是一种附加功能, 是科学家为了使人们在劳动后放松一下而设计的, 如果整天沉醉在游戏当中, 就是捡了芝麻, 丢了西瓜。然后, 可以因势利导, 利用玩儿游戏的同学对电脑的许多功能比较熟悉的优势, 让它们学习办公自动化和常用的应用软件, 当他们有了一点进步的时候就及时进行鼓励。实践证明, 这种做法对于许多同学还是有效的, 能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

2.对于说脏话、串话等不良行为的学生, 可以采用“老师引导教育和学生帮助相结合”的方法。对于爱说脏话、串话的学生, 在安排座位时, 在他的前后左右都安排好习惯的同学, 只要他说了脏话, 周围的任何一个同学都会善意地提醒他, 并且把他和这几个同学安排在一个宿舍。这样, 在学生的熏陶下, 老师的教育下, 该学生改正了说脏话、串话的行为。

3.解决留守儿童的对策, 希望国家尽早提出相应政策, 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4.解决学生家庭原因的对策。学校可以不定期召集家长进行培训, 让家长学会教育孩子的方法, 使家长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这样, 学生的学习也会提高。

总之, 教师应结合学生具体情况, 解除学生的学习障碍, 结合适宜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才会很快提高。

障碍和对策 篇2

目 次 引言 „„„„„„„„„„„„„„„„„„„„„„„„„„„„„„„„ 1 2农民工城市进程中的主要障碍

„„„„„„„„„„„„„„„„„„„„ 1 2.1劳务门槛过高,进城农民工求职关卡多

„„„„„„„„„„„„„„„„„ 1 2.2户籍制度限制,农民工进城定居难

„„„„„„„„„„„„„„„„„ 1 2.3各项社会保险制度设计不完善,农民工参保率低

„„„„„„„„„„„ 2 2.4执法力度不大,法律法规难落实

„„„„„„„„„„„„„„„„„„ 2 2.5清欠农民工工资,政府不作为或作为不到位

„„„„„„„„„„„„„ 2 3 应对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的对策 „„„„„„„„„„„„„„„„„„„ 3 3.1取消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 3.2提高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工合理有序向城市转移

„„„„„„„„„„„„3 3.3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竞争能力„„„„„„„„„„„„„„„ 4 3.4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维护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 4 3.5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治理欠薪的社会合力 „„„„„„„„„„„„„„„„„5 结论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8

摘要: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在农村,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如今在中国,农民工已成为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是城市建设与繁荣的生力军,作为城市化先头兵的农民工,农民工市民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民工市民化也必然成为城市化的主要途径,但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就业、福利歧视等原因,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还面临诸多障碍,本文试图就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障碍作出阐述,并就此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民工 城市化 障碍 对策 引言

农民工,是“农民”和“工人”的结合,是指身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户口的工人,据有关方面测算,2009年末我国在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数量已达1.4亿人,农民工作为当代中国产业工人的一股主力军,城市的社会财富、高楼大厦都凝聚着农民工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扎实推动农民工城市化进程是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解决农民工困境的现实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桥梁,只有真正解决了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才能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地位,才能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动农民工问题的最终解决,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然而农民工市民化工作任重而道远,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对城市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在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政府的职能地位、管理理念、行为方式以及传统的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也亟需作出相应变革和调整。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障碍

2.1 劳务门槛过高,进城农民工求职关卡多

户口决定了人的身份,城里人和乡下人在一些城市里显得格外泾渭分明,进城民工由于没有城市户口,无法取得与城市人同等的劳动资格,城市人所从事的许多工作,尽管农民工也能干好,但就是不让干。目前,一些大中城市只看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就业上的竞争性,而看不到彼此互补性。为保证城市居民就业,有的城市对进城农民工在总量上进行控制,提供就业岗位“本地户口优先”,有的还强制性收取管理费、用工调节费,要办理名目繁多的证件等等,使农民工为了谋到一个职位往往要付出城里人多许多的努力。

2.2户籍制度限制,农民工进城定居难

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是进城农民工所面临的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差别与歧视的制度基础。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农民工在就业单位里只能是临时工,没有提薪和晋升的机会,在城市居民眼中他们只是外来者,农民工能够获得的仅限于工资和奖金,而市民则可以获得社会福利、医疗补贴、住房补贴、养老金等等,户籍制度已经成为阻碍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制度。许多城市还设有各种有形或无形的限制农民进入的障碍,“城门紧闭”或“城门

半开”现象仍然很普遍。实际上,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相对稳定,具备条件在城市安家落户,但由于城市户口身份的不同,致使他们仍然被城市排挤在外,在工作地和户口所在地两头奔波,他们因为受身份所限、在婚嫁、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面临一系列困难。

2.3各项社会保险制度设计不完善,农民工参保率低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省进城务工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不足10%,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80多万,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均不足15%,之所以造成农民工参保率低,一方面,有些地区出台违反国家法律的规定,如对待不同的企业执行不同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和费率、按比例参保等;有少数单位大量使用以实习生的名义的民工或劳务派遣人员,以达到不缴或少缴社会保险费的目的;一些企业强调农民工流动性大、民工自己不愿意参加或不愿负担个人缴纳部分为由拒绝为民工参保。另一方面,国家社会保障政策只考虑到城市职工,对城市职工进行了强制性保险,在制度安排上没有把农民考虑进去。城市职工普遍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障,生活无后顾之忧;而工作更辛苦的农民工却无法享受社会保险,甚至连保障人的生命健康的工伤保险,一些企业都不愿意办,出现工伤事故伤害而又没有办理工伤保险的进城民工,他们的命运是悲惨的,有的人财两空,有的终生残疾,生活无保障。

2.4 执法力度不大,法律法规难落实

应该说,国家和各级政府在维护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也出台了不少政策法规,但总的来看,一些政策法规措施还不够配套,执行难;有的在处罚标准上过轻,对违规当事人威慑作用不大。比如,按照有关规定,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务合同,劳动监察部门可以处50元罚款。对用人单位来说,50元根本不算什么。又比如,按规定,克扣和拖欠劳动者工资逾期不支付的,劳动监察部门可对用人单位处以1000元至5000元罚款。相对于几万元的欠薪来说,这点罚款又算得了什么?

2.5 清欠农民工工资,政府不作为或作为不到位

提高农民工收入对扩大消费需求,对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变,对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更多的现实情况是农民工在付出艰苦的 2

劳动之后其合理合法的应得的工资有时却竟然没有着落,种种迹象表明,农民工的讨薪成本往往比他们实际要得到的要高出许多,为什么出现了讨薪难、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主要反映在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存在着“行政不作为”或作为不到位的现象比较严重。当出现侵犯农民工权益时,有关部门没有积极履行查处职责,听之任之,惩罚力度不大,刚性不足。更没有建立健全预防机制,甚至有些政府机关还在带头侵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据了解,当前拖欠农民工工资最严重的是建筑工程领域,首先是房地产开发项目,其次是政府投资工程,二者分别占拖欠总额的40%和25%左右,政府投资工程竟然成为“欠款大户”,这不仅使政府形象受损,而且在拖欠现象中起到某种“示范效应”。应对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的对策

应该说,“农民工”属于法律上的“劳动者”的范畴,《宪法》和《劳动法》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保障有明确规定,对农民工权益的保障问题并不存在明显的法律空白。因此,积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真正为农民工提供包括收入、福利、住房、医疗和人文关怀在内的平等待遇,关键在于狠抓制度落实。

3.1 取消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取消对农民工进入城市就业的不合理的规定,对走出乡村在城市寻找工作的农民工,用人单位要在应聘机会、工资待遇等方面一视同仁,只要在城市工作和居住的所有人口,都可都应享受同一城市均等和公平的公共服务,逐步建立城乡劳动者自主择业、平等就业的新型就业制度,要通过发挥市场在调节就业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以便为他们在职业、城市意识等其他方面与原有城市居民差距的逐渐缩小奠定基础,增进农民工向城市社会靠拢和融入的动机和效率,3.2 提高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工合理有序向城市转移

任何社会群体活动的盲目性和合法权益被长期侵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府管理方面的漏洞。目前,绝大多数农民外出属于自发状态,基本上是以同村、同族或亲朋为伍,自找门路。政府和社会要在多方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的同时,按照商品生产、销售的内在规律去经营“劳务”这个特 3

殊商品,实行有组织地输出,减少农民工流动的盲目性,降低农民工的外出成本。特别要加强与流入地政府的联系与沟通,共同解决好务工人员的卫生保健、人身安全、子女就学、工资待遇、计划生育、法律服务和治安管理等服务管理工作,为农民工就业提供全程服务。

3.3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竞争能力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持之以恒地对他们开展技能培训,积极整合教育资源,立足现有培训设施,提供质量较高、有特色的职业中学等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以实现招生、培训、就业输送有机衔接,增强其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建成一批农民工就业综合服务基地。突出政策法规、安全生产、城市生活和公民道德规范等培训内容,通过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有助于他们尽快适应城市的发展和生活,引导农民工提高法律意识,更好地融入城市。

3.4 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维护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

要依托现有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系统、法律援助系统、劳动争议仲裁系统,加大安全生产监察力度,严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做好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的工作,生产事故要严格追究事故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并保证在事故中受到损害的农民工依法享有各项权益。探索农民工参加保险等项工作的具体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务工就业期间的医疗等特殊困难,严惩随意延长劳动时间、侵害农民工人身权益等违法行为。

在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同时,尽可能为农民工提供包括法律咨询、政策解答、督促查处等在内的服务,尽可能给以平等的国民待遇和城市居民待遇,首先在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等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分配上,健全以养老、医疗、伤残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鉴于农民工数量大、素质相异、农民工的情况大不相同的现状,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情况建立有差别的又具有发展性、长远性以及可操作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其次是建立针对农民工的住房保障制度,从当前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看,住房保障制度除住房公积金外,主要通过经济适用房来体现,农民工处于非正规就业状态,不享有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农民工作为低收入阶层,其住房问题正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如 4

果仅仅在市场的调节下,绝大多数农民工很难解决其自身的住房问题,政府应对农民工的住房供应提供多种方式的支持,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规划建设一批相对低廉但符合基本安全卫生标准的住房,使广大进城农民工住得起买得起,改善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落到实处,构建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才能让他们更好更快地市民化。

3.5 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治理欠薪的社会合力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一直是社会呼声很高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农民工城市化的进程,按说,买东西要付钱,雇劳动力要给报酬,为什么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反倒成了年年清、年年欠的“老大难”问题?这里固然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不仅包括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信用缺失,而且也包括深刻的社会根源,如长期形成的对农民工的歧视,农民工自身保护意识不强和行政不作为,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进行综合综合治理,除了运用法律武器追讨外,关键在于政府主导条件下具有社会关系协调功能和各类社会组织共同承担起职责,形成清欠的社会合力。比如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事实也证明,工会在维护城市职工各项合法权益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于大多数农民工而言,“工会”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因此,当务之急应当在广大农民工之中建立起工会组织,由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个别劳动关系转变为工会与用人单位的集体劳动关系,使农民工在签订劳动合同、解决劳动争议、依法追讨欠薪以及提高自身法律素质等方面紧紧依靠组织,实现包括治理欠薪在风的农民工权益的制度性维护。在整个清欠过程中,政府部门责无旁贷,政府部门只有将法律法规“硬”起来,站在根治欠薪的第一线,以机制来捍卫法律尊严和劳动者权益,才能从根本上攻克欠薪顽症,才能让农民工更好地享受城市生活,提高他们的城市归属感。

结 论

农民工市民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需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2006年3月27日《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逐步地、有条件地解决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居住农民工的户籍问题,这无疑为农民工城市化带来了福音。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农民工权益,让农民工真正获得城市身份和公平的待遇,让农民工获得真正城市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势必会大大加快农民工城市化的进程。

致 谢

写作本论文的期间,我的老师、同学、同事、家人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与支持,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障碍和对策 篇3

关键词:绿色生活方式、绿色消费、绿色市场

引 论

当前,低碳已成为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以低碳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路径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叫响全球。在实施低碳生产,实现可持续生产模式的要求下,时代呼唤科学发展观与绿色经济,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了时代的需求。绿色生活方式体现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它把环境的保护至于首要地位,将环保、健康、简朴、方便相结合,既有利于环境净化,又有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

一、绿色生活方式的定义和内容

绿色生活方式以健康、环保、简朴、方便为生活理念,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基本原则,节约资源、废物循环利用、理性消费,从而达到回归自然、保护自然这样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生存、和谐发展的状态。绿色生活方式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包括吃、穿、住、用、行等方方面面,比如尽量购买棉麻制成的衣服、选购绿色食品、少乘电梯多步行、多用环保购物袋等。

三、绿色生活方式所面临的障碍

虽然人们现在越来越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绿色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得到了推广,但这种方式还是受到了现实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形成大气候,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障碍。

(一)绿色观念和绿色意识淡薄

价值观通过激励性的行动或作为个体或组织判断他们自己、他人、事件或事物的标准来增加个体或社会实体的利益。一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他对个人或社会的利益产生作用的行为。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人们也大体知道其危害,但是因为没有真正威胁到个人的切身利益,或者即使有影响也会转而去寻找其他物美价廉但不一定是绿色产品的商品,所以对环保和健康的意识还很薄弱。

(二)市场机制不健全

市场经济体系还存在着以下方面的缺陷。首先,核算机制有漏洞。现在市场上的商品都是以货币来衡量其价值,没有核算其生态价值,忽略了商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其次,没有生态税制度。生态税,是指国家为了调节环境污染行为、筹集环境保护资金、实现特定的资源与环境保护而对有环境污染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征收的一种特定税。我国虽有专家提出建议征收生态税,但是国家一直都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最后,缺乏从环境角度对科技进行评价。科技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可能给我们带来暂时的便利性,但是另一方面却有可能给环境带来灾难性的损害。

(三)绿色产品供需不平衡

从供给方面来看,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产业链。绿色产品企业的成本高、风险大、技术难度大,供给就相对不足。从需求方面来看,绿色产品的价格较高,很多居民都消费不起,而更青睐于物美价廉的商品,这就很难形成绿色消费群体,造成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不足。所以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各自为了利益最大化,难以形成绿色产品市场的供求平衡。

(四)收入差距大,购买力弱

绿色产品由于成本高,与一般的产品相比,却属于奢侈消费。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有愈演愈烈之势。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绿色产品也只有这部分人能够消费得起,低收入人群尚未形成足够的购买力,绿色消费很难进行大范围推广。

四、发展绿色生活方式的途径

绿色生活方式的推广现在在我国确实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那我们应该如何加以解决呢?我们从以下六个方面做具体的说明。

(一)价值观

绿色价值观在生态价值观、生存价值观和发展价值观的基础上,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促进、和平相处,以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我们需要在生活中逐渐形成这种观念,然后落實到行动中,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每个人做好表率,影响周围的人,使全社会都形成保护环境、理性消费、崇尚自然的氛围。这样才能真正过上绿色舒适的生活,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二)建设绿色文化, 开展绿色消费知识教育

绿色消费知识教育, 是针对消费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以传播科学消费知识、倡导绿色消费观念、提高科学消费素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教育活动。而且这种教育应该纳入到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之中。特别是要对后代灌输这种绿色价值观,父母和学校在孩子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要加强父母在绿色生活方面的言传身教和老师在绿色环保的教育。另外也要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在全社会积极宣传这方面的知识,使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更绿色。

(三)塑造示范阶层, 推进绿色生活运动

在环保方面,民间组织的作用不可或缺,一方面可以帮助政府做公益活动,另一方面也可对政府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带头示范作用,到基层动员、组织和推广绿色生活方式的经验知识,提高消费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促进绿色市场发育,推动供需平衡

在绿色市场中要推动供需平衡,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价格。价格过高,消费者没有足够的购买能力,虽然会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但还是会抑制总需求。所以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应尽量改进技术减少研发成本,还需寻找合适的区位减少运输成本,然后压缩管理成本及其他的成本。另外企业应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加大对环保和绿色产品的宣传,唤起消费者的道德需求。最后,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适的价格,使消费者易于接受。

(五)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制度,创造良好的绿色环境

任何一个社会系统的有效运行,只靠自发的道德伦理的约束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法律、规章等强制性措施。因此我们需要首先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又因科技是一柄双刃剑,科学技术的不适当的利用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政府也需在技术方面做出相关的规定,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另外,我们还需要建立良好的监督评价体系,营造有益的制度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政策环境等。

(六)加强国际合作, 营造全球的绿色氛围

要真正采取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发展模式,不是单一的某个地区、某个国家、某个民族能够独立完成的。因此,在构建绿色生活方式的问题上, 我们必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学习, 积极借鉴别国的有益经验, 总结他国的挫折教训, 扬长避短, 立足国情, 走一条以绿色消费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发展道路,并且和其他国家一起共同保护地球环境,营造一个更适合人类生存的氛围。

结 语

综上所述,我们虽然对绿色生活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践行着这种方式,但其推广却面临着很多的困难,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进行消化、吸收和落实。这就需要我们全社会的三大部门政府、企业和公民各司其职,并相互团结协作,加强环保意识,才能共建一个对环境友好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廖晓义.绿色生活适度消费.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专题论坛二:维护环境权益与环保NGO发展,2005,108—113

[2] 杨玉玲.珠三角地区居民绿色生活水平研究——以广州、中山、东莞为例.全国优秀硕士论文

[3] 闵浩宇.论建构绿色生活方式的社会化途径[J].新西部,2009(24):29、31.

[4] 开彦.未来住宅的设计[J].城市开发,2001(9):36—38

[5] 廖晓义.绿色生活与民间组织的功能[J].产业与环境,2003:133—137

[6] 林然.用绿色生活打造生态文明[J].生态文化,2008(4):25—26

障碍和对策 篇4

1 阅读障碍的成因

(1) 传统教学法的弊端

传统教学法, 即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只注重学生试卷上的分值, 而忽略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老师们经常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对知识点的讲解和单词、语法、句法的记忆上, 而对于专门的阅读训练, 尤其是以语篇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为核心的阅读能力训练往往只占有很小的比重, 而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学生们也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 而全然不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长此以往, 必将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产生不良的影响, 学生的成绩也得不到质的突破。

(2) 学生的兴趣不能与阅读有效结合

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这样的学生, 他们英语成绩一般或是很差, 但他们对体育、文艺、天文等领域特别感兴趣, 并对相关领域知识的掌握也达到了一定程度, 可以说, 他们的课外知识面很宽很广, 但就是学习成绩无法提高。对于这样的学生, 我觉得教师应该布置使他们的兴趣与阅读有效结合的任务, 也就是说, 对于这一部分学生, 教学要体现出针对性, 比如, 某个学生对体育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 教师不妨就以此为契机, 让这名学生从阅读体育知识方面的阅读入手, 这样不仅可以慢慢培养起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而且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3) 语言因素限制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

一定的语言知识是形成语言能力的基础。阅读者具备一定的词汇量, 对英语语法句法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形成英语阅读能力的前提。当我们在阅读英语文章的时候, 头脑中要同时进行两种活动, 一是在所给文章的信息中进行对词、句、短语语言的字面分析理解, 二是在理解字面语言信息的基础上, 利用自己原有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重建信息。因为在阅读时, 仅凭字面意思而望文生义, 可能会贻笑大方, 所以阅读者必须对多个信息进行重新整合。比如It rains cats and dogs, 就不能翻译成下小猫和小狗, 而是下倾盆大雨的意思。语言方面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上, 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输, 不能单一地就知识讲评知识, 而应先营造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传授知识, 学生更容易接受。

(4) 非语言因素限制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

1) 不良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 有一部分学生在阅读时有着一些极其不利于阅读能力提高的习惯, 例如, 指读, 即为了在阅读时能集中注意力, 学生们常常用手指、铅笔、尺子等指着一个个的词或放在这些词的下面阅读, 这样不仅不利于阅读速度的提高, 而且长期下去, 阅读能力非但得不到提高, 而且还会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受制于这一不良习惯。还有一些学生, 喜欢出声阅读, 即边阅读边默念的习惯, 而一般说来, 默读的速度要比出声阅读的速度快两倍多, 所以, 要想提高阅读速度, 必须要克服这一习惯。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 即回读, 又叫返读或复视, 如果学生在阅读中多次返回重读, 不但会影响速度, 也会影响理解。阅读时碰到关键词或长句理解不清, 适当回读是可以的。但如果没有生词或难句, 只因不放心而回读, 就会大大降低阅读速度。

2) 贫乏狭窄的背景知识

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识, 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必备条件, 对于阅读者来说, 具备一定的背景文化知识, 会使阅读难度大大降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会给阅读者带来一定的理解障碍, 但如果阅读者能理解或基本理解一些文化背景差异, 这些问题都能轻易解决, 由此可见, 具备一定的背景文化知识对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 提高阅读能力的对策

(1)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 而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必须摒弃这一想法, 教师在课堂上要强化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训练, 并且要做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让学生的兴趣爱好真正与阅读相结合, 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逐渐对阅读感兴趣, 而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 阅读分数也自然会提高。

(2) 重视英语词汇和习惯用法的积累

词汇是阅读的最基本元素, 要想提高阅读能力, 必须掌握一定的词汇量, 否则再多的方法都是空谈。但目前大部分学生的词汇量远远达不到要求, 对于单词的记忆只是机械背诵, 这样不仅不利于词汇的增加, 还很容易遗忘, 那么该怎么样有效地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呢?

1) 构词记忆法

英语当中有很多前缀和后缀, 如果能明确这些前缀和后缀的意义, 那么无形当中词汇量也扩大了不少, 如:后缀ist有“人”的意思, 知道了这点, 我们就可以猜出scientist (科学家) 、artist (艺术家) 、pianist (钢琴演奏家) 、physicist (物理学家) 等词的意思。

2) 联想记忆法

由一个词联想到和它有关的词, 如看到present['prezənt]用作名词指礼物时, 就要联想到它用作形容词时的用法;当它做前置定语时, 译成“当今的, 现在的”;做后置定语时, 译为“到场的, 出席的”。除此之外, 它还有动词的词性, 译为“赠与, 交给, 颁发, 授予”。但做动词时, 读音发生了变化, 重音落在了第二音节[pri'zent]。

3) 广泛阅读记忆法

要大量的阅读, 这样频繁出现的词汇就会不断刺激读者的记忆神经, 从而不知不觉记住了一些高频词汇, 并且大量的阅读还有助于语感的形成。

(3) 牢固掌握语法知识

虽然现在的考试不断地在弱化对语法的考查, 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法不重要, 是可以不用掌握的, 这只是表面现象。其实, 不管考试是否对语法进行考查, 对英语学习者来说, 对语法的掌握都是必须的, 因为如果对基础的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 就会直接影响到对语句的理解, 从而影响到对篇章的理解。近年来高考试卷的阅读理解短文的句式结构趋向复杂, 语法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已经突显出来。

当今社会, 可以采取许多方法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首先, 传统的方法, 即来自书本的知识, 也就是通过让学生阅读大量的书籍来扩展知识。其次, 借助网络媒介, 即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介获得相关背景知识。最后, 还可以通过班级内部的活动或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讲出来和大家分享, 这样也可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增加学生的知识含量。

(4)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精彩段落和文章的背诵, 同时, 多记多背也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除此之外, 上述的不良阅读习惯要克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如略读、跳读、生词猜测等。

总之, 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 只有坚持不懈, 克服困难, 扩大词汇, 掌握良好阅读技巧, 才能一点点提高阅读能力。

摘要:现代英语教学中, 阅读占有不可替代的比例, 然而许多高中生都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 本文就常见的阅读障碍成因及解决对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帮助师生在教学和学习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排除障碍, 使阅读真正成为一种乐趣。

关键词:英语阅读,障碍,成因,对策

参考文献

[1]孟庆元.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培养[A].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优秀论文集 (第2卷) [C].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7 (7) .

培训体系运行障碍及其对策 篇5

作者:姚绍龙

一位正在搞内部培训体系建设的企业HR经理给我反映这样一件案例:一天,公司的总经理、也是内部高级讲师怒气冲冲跑到董事长办公室说:气死我了,我再也不写教材了!原来,该企业正在进行培训教材库建设,要求所有高层干部都要写培训教材,这位老总化了2个多月时间写了一本专业的工艺技术教材,写完后就发给各部门主管先看,再给各自下属进行培训,但发下去快一个月了,那天一个部门主管过来向他请教一个技术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但因为经常发生,也早就被老总作为案例写到教材里边去了。于是就叫主管把教材拿过来,直接告诉他翻到第几页。但后来却越想越气——自己费尽心思写出来的教材几乎都没人去看,干脆不写了!

其实这种问题并不是培训系统流程本身问题,而是培训体系运行中的常有障碍——大家都不按培训体系的流程要求去做。

这个问题在培训体系中式这样规定的:所有内部专业教材编写完成后都要到人力资源部登记入库集中管理,然后由各部门主管依据各自培训需求到HR部门借用教材并按要求开发成标准课件,然后人力资源部依据年度计划及培训制度之规定进行过程控制,如要求内部讲师上交课件和设计考题,组织进行培训考试、依据结果进行培训评估和实施奖罚等等。在这种模式驱动下,内部讲师必定会想法熟悉培训教材、培训学员也必定会用心听讲,因为这都关系到他们的业绩和利益了啊!那么,高层的管理思想、公司的优秀技术都将得以系统化的层层沉淀。

这位老总系科班出身,文笔非常厉害,专业也十分精湛,对内部所有生产工艺及技术问题都了如指掌,在行内颇有名气,教材也写得非常精美。但对培训体系流程却不了解,也没有按流程要求去做,而是按照传统的指挥方式交代下去,缺乏系统化的追踪和推动,自然没有效果。要是他将写好的培训教材交给人力资源部进行统一安排,非但省力,还一定会事半功倍,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障碍和对策 篇6

一、能力要求变高,心理压力较大

初中物理以表浅的定性研究为主,所研究的物理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大部分内容要求以识记为主,需深刻理解的内容相对很少;高中物理研究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比较抽象,概念、规律本身多数需要科学抽象、逻辑推理才能得到,多数解决的问题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同时要求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部分实际问题。例如抽象的物理模型——质点以及与极限知识相关的即时速度、曲线运动涉及到了抽象的切向、法向加速度等概念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从标量运算过度到函数、图像、向量、极值等运算。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应用数学能力以及与之对应的优化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质量,这对于刚上高中的只有形象思维或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思维方式中质量上的飞跃。高中物理难学是确实存在的现象,大部分的学生觉得成绩比初中退步了,对现在的成绩感到不满意,而且对学习高中物理有较大的心理压力。

二、刻板的学习方法,阻碍了高中物理学习

在学习物理时,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还受到以往学习方法的影响。初中时,多数孩子都是听从老师的安排,几乎没有自己安排学习的习惯,着重记忆老师讲课的内容包括习题,很少预习,很少及时复习,解题时经常是一套用公式就可以解决问题,几乎不需要分析物理过程、不需要建立较复杂的方程组、不需要建立物理模型、不需要等效思想。进入高中后,对学习方法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学生的适应能力的提高又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在适应高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迫切要求提高成绩的心理要求与现实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如果他们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将随之而来,这种焦虑的不断增长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及学习效果,从而陷入到学不好物理→不想学物理→更学不好物理→越不想学物理的死循环中。其实学习上产生困难,往往并非学生思维水平或智力的问题,而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必然要求学生要改进原来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新的要求。

三、应注意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学生如果有了想学习的愿望,他就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达到自己的最高水平,所以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渴望程度极大地影响着物理学习的效果。

首先、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导向,培养并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刚进入高中的孩子,不应该立刻用高考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如果老师为了让学生在物理这一科目上多花些精力或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而一味地加大题目的难度、数量,过多的超出学生现时的能力,那么長期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打折扣,学习也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浅析大学生求职心理障碍和对策 篇7

一、大学生求职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一) 个人角色定位偏差产生的自傲心理和自卑心理。自傲是过高估计自身实力而产生的一种自我认知的偏差。由于有自傲心理的人非常骄傲、自得, 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最优秀的, 因而, 在求职时容易产生过高的期望, 好高骛远, 自命不凡, 思想严重脱离实际, 而当求职目标不能实现时, 则无法承受打击, 产生失落、烦躁、抑郁等消极情绪。自卑心理则是与自傲相反, 是由于过低的评估自己而产生的一种自我认知的偏差。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过于注重自身的缺点, 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 因而在求职中表现出没有信心, 不敢充分展示自我, 缺乏积极竞争的勇气, 从而错失就业良机。

(二) 长期被保护所产生的从众心理和依赖心理。由于家庭教育等原因使得当代大学生在各方面都受到严格的保护和一定程度的溺爱, 这使得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从众心理和依赖心理。例如, 有的大学生在求职中表现出缺乏主见, 不能在客观分析就业形势和就业需要以及自身的实际条件的基础上去求职, 而是人云亦云, 认为只要是“大家觉得好, 肯定错不了”的盲目跟随, 结果往往四处碰壁。另外, 一些大学生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心理, 不能主动的求职就业, 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 推销自我, 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和家长的安排, 从而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二、大学生产生求职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

(一) 学校教育原因。教育理念陈旧, 没有切实进行素质教育, 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受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切实进行素质教育, 结果使得大学生与社会相脱节, 缺乏在实践中磨练自己、检验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机会, 从而导致理论与实践不能完好的结合, 进而不能良好的适应社会。

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 使得大学生的心理能力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高校都没有有效的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开设专门的就业心理指导课程, 从而导致了大学生在就业心理方面认知的欠缺, 不能有效的调解自己的求职心理, 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 大学生的自身原因。生理发育与心理素质发展不同步形成的心理矛盾。大学生满怀激情, 追求理想, 但是由于知识与经验的不足, 缺乏对社会现实的了解, 造成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从而产生了过高的就业期望值, 因而当求职目标不能实现时, 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 造成心理障碍。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造成求职的从众心理。由于大学生大多数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导致进入社会后茫然而无目标, 不知道该从事哪一种行业, 因而产生了一定的焦虑心理和从众心理, 影响求职就业。

三、解决大学生求职心理障碍的对策与方法

(一) 各高校应注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加强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择业竞争能力。学校应当在加强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 引导大学生利用学习的空闲时间, 多涉猎一些人文素质类的知识, 阅读一些人文素质类的书籍, 例如文学、社会科学等, 拓宽自己的只是面, 开阔自己的视野,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 也应为大学生多创造一些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 使大学生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丰富阅历, 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准备。

开设专门的就业心理指导课程,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 与大学生的社会阅历、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关系, 这就要求学校有关部门、系部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开设专门的就业心理指导课程, 对大学生进行有关求职择业的心理知识培训, 调整他们的择业心理, 帮助大学生走出择业心理误区, 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 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正确认识自我, 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这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对策。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 是进行自我调适的基础。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个体, 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 在求职择业前, 首先应认清就业形势, 了解职业对择业者的要求, 同时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我, 要学会自我调适, 主动自觉第适应环境, 与环境保持协调, 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 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碍, 从而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 达到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健康成长的目的。

保持健康的情绪, 培养乐观的心态。首先, 应学会合理宣泄, 找到充分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 既不要压抑自己, 也不要放纵自己。在生活中, 人们难免会遇到不良后果, 所以, 一个人应该在自己情绪剧烈变化的过程中, 及时予以控制, 以避免愤怒情绪的最终爆发。其次, 要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派遣的方式。当遇到一些忧愁和烦恼时, 要学会倾诉, 这不失为一种调整机体平衡的方式, 长期压抑情绪是有害于心理健康的。也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物上, 而游离当前令人沮丧的事, 如看看电影, 听听音乐, 使忧闷派遣出来。同时, 幽默也是一种很好的调节方式, 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

总而言之, 只有通过高效、大学生的共同努力, 才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消除求职心理障碍, 走出择业误区, 顺利就业。

摘要:对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时表现出来的自傲、自卑、从众、依赖等心理障碍进行分析, 并尝试提出克服求职心理障碍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求职心理障碍,对策

参考文献

[1]张莉.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调适[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0 (2) .

我国房地产税法改革的障碍和对策 篇8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我国内部经济形势的日益严峻化,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 主要表现为房价居高不下, 泡沫较为严重而迟迟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 长期下去, 将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 为了既确保房地产行业为国民经济做出的财政贡献, 又要能够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 我国开始对房地产行业进行相关税法制度的改革, 想通过宏观调控来逐步完善房地产税法, 改变原先那种看似全面、完整的税法体系, 改革其中不尽合理的税法结构等多种问题, 从而为房地产行业与房地产企业提供一个更为科学、合理且完备的税法保障体系。

二、当前我国房地产税法改革的障碍分析

我国房地产税法改革正式开始于2012年元月, 但是, 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遭遇了多方的质疑与非议, 这就给房地产税法改革的深入推进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通过试点状况,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 整个房地产税法的试点改革工作推广并不顺利, 整体改革收效甚微, 在短期内无法真正遍及全国。这就使得房地产税法改革陷入到了一种困境当中, 这主要是其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障碍, 具体分析如下:

1. 我国当前的房地产税法改革程序不够合理

这主要是说我国房地产税法制度改革的过程中, 其履行的程序违反了相关的税收法定原则。事实上, 税收应该是立法者根据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法律来进行具体征收的。如果失去了法律前提, 国家是不可以进行征税的, 公民也没有纳税义务。然而, 我国房地产税法改革却并没有完备的法律保障, 仅仅有几个有限的暂行条例, 比如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等, 其他的仅仅是一些规范性文件, 并不符合税法基本原则, 甚至国家开设的税法改革试点工作更是直接违反了基本原则;

2. 现行的房地产税收立法中也有不少问题

具体来说, 我国房地产税收立法的法律地位偏低, 立法的实际内容较为落后, 很多暂行条例已实行了几十年, 但是却并没有一部真正的法律条文出台并实施。这实际上就是我国房地产税收立法的普遍状况。因此,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房地产税收立法体系表现出了诸多的不足之处与问题所在:我国房地产的税收立法中的税收集中在流通环节, 保有环节征税较少;税、费体系混乱, 重复征收现象严重;税基狭窄, 在地方财政中所占收入比例不高;实行内外有别的两套税制, 有违税收公平原则, 比如说, 两套所得税制, 两套房产税制和土地税制,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内外有别, 耕地占用税政策内外不统一等, 从而使得房地产税法改革的宏观调控效果大打折扣, 无法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我国房地产税法改革的完善对策

既然我国房地产税法改革的进程并不是很顺利, 还遭遇着各种困境与障碍, 比如说, 税种设计不合理, 税负不公平, 内、外资房地产企业税收政策不统一以及税收征管的配套制度和措施不完善等问题, 造成了房地产税法改革的推行过程异常艰难, 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改革效果。因此, 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有效的完善对策, 从而切实提升房地产税法改革水平。接下来, 本文将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完善建议:

1. 重新调整税法改革进程, 尽量使其符合税收法定原则

一般来说, 税收法定原则包含了税种法定、税收要素法定、程序法定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中的税种法定是指税种应该由法律进行明确的规定, 并对应于一种税种法律, 征税主体才可以对纳税主体行使征税的权力。税收要素也同样需要经由法律进行明确规定, 要让法律对征税主体、纳税主体等相关要素进行法律方面的规定。程序法定则是说各种税收关系的实体权利义务的最终实现应该也要经由法律进行明确的规定与认可, 还要让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进行双方的确认并依据法定程序进行办事, 从而让房地产税法改革有一个较为完善的法律依据与保障;

2. 尽可能的做到房地产税法改革的立法技术科学、合理且可行

我国房地产税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改革当前房地产税法体系中与市场经济体制不够符合的地方, 尽可能的理顺房地产税法制度, 让其能够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与市场经济实现有效接轨, 从而为国家财政贡献出房地产业应有的功能与作用。然而, 在现实的房地产税法改革过程中, 实际的改革立法技术并不成熟, 从而严重制约了房地产税法改革的效果。因此, 我们应该根据已有的改革目标, 从立法技术上把“重流转轻保有”变为“重保有轻流转”, 明确划定税费关系, 拓展税基, 取消内外有别的两套税制, 从而真正让房地产税法改革在立法技术上实现公平化, 有利于真正消除房地产税收不均衡现象与问题, 进一步规范房地产税法改革的立法技术;

3. 严格遵循税法学的理论依据, 让房地产税法改革具有明确且合理的科学立法

我国房地产税法改革的进程中, 应该要根据实际的困难与障碍, 认真研究并分析税法学相关理论, 并以此作为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与指导, 从而获得更为明确的科学立法方向与目标。具体来说, 我国房地产税法制度改革过程中, 可以依据税法学基本原则来获得自身改革的基本行动准则, 要尽可能的做到税收公平、税收效率高, 并尽量符合一定的社会政策, 从而不至于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遭遇各种阻力与抨击。此外, 房地产税法改革还应该从相关税法学理论成果中获取直接的改革理论指南, 努力实现税法学中的所提到的税法四个基本功能, 即财政税收功能、调节收入分配功能、资源配置功能与宏观调控功能, 这样的税法改革才可谓是真正成功的。当然, 税法学通过对国外房地产税收立法经验的研究, 也为我国房地产税法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不仅可以丰富我国的税法学研究内容, 还可以切实提供真实可靠的税法改革路径, 有利于我国房地产税法改革取得实际成效;

4. 完善房地产税法制度, 充分发挥出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与作用

我国房地产税法改革的起步较晚,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仍然处于摸索与试探阶段, 在实行的过程中显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障碍。因此, 我们就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尽快完善相关房地产税法制度。具体来说, 我们应该将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合并在一起, 在财产税体系中统一设置房地产税, 计税依据可以根据国际惯例来进行规定, 并把征收范围扩大到所有的房地不动产, 税率可以由地方政府自行确定, 但是应该分成不同的档次, 切不可一刀切。此外, 我们还应该在房地产税法制度改革中, 统一内外房地产税制, 让外资企业与外籍人员也成为房地产的纳税义务主体之一, 并针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土地增值税征收阻力较大的问题而暂时停止征收土地增值税, 并通过其他相关所得税来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控, 必要的情况下甚至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调控。当然, 在计税依据方面, 我们也应该扩大不动产税的征税范围, 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政策与措施来进行范围的扩大, 要让各地的税负更加公平与合理化。只有在较为完善的房地产税法制度体系下, 我国房地产税才可以真正做到扩大税基, 规范管理, 充实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 并有效降低房地产企业的开发建设成本, 还可以完善土地租、税、费立法, 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现行土地税法与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整合重构, 避免矛盾与重复现象的再次发生, 这样有利于实行统一的房地产征税制度, 从而通过科学界定租、税、费的内涵, 建立合理的租、税、费体系, 还要强化房地产产权登记制度, 完善房地产价格评估制度, 建立房地产评税机构, 理顺城市土地和房屋管理体制, 建立一个“精简、高效、权威、统一”的房地产管理体制, 从而切实加强房地产税收的征管力度。

摘要: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 使得房地产领域出现了房价高居不下的过热局面, 这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为了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我国开始从房地产税收体系进行着手来改革房地产税法, 以此来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公平竞争, 并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合理稳定, 一方面抑制过快上涨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势头, 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房地产税法改革来调整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结构, 引领我国房地产行业向着更为健康、稳定且长期的方向发展下去, 确保我国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性地位不受影响。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热,税法改革,障碍,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Z].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9号, [2001-4-28].

[2]王诚尧.重视房地产持有环节税的作用, 积极推进房地产税制改革[J].涉外税务, 2011, (3) :16-20.

障碍和对策 篇9

1 充分利用语义群的划分来更好地理解口语化英语

听力理解的障碍之一往往是学生平均地关注话语中的每一个词而妨碍整体理解。在书面语中, 我们有条件把句子作为基本的组织单位。子句是语言的基本构成成分, 但是子句中的片语更容易记忆理解。在口语中, 由于记忆的限制我们倾向于进行语义群的划分, 我们通常把整句话分解为更小的片语来理解。因此, 教师在教授听力理解时, 要帮助学生挑选出能够掌握的语义群, 并随着时间的推移, 逐渐增加语义群的长度。这样可以逐渐避免学生平均地关注话语中的每一个单词而妨碍整体理解。

比如这句话“Who is the tall man-with white hair-standingin the middle of the crowd?”就可以划分为四个语义群。

2 充分利用口语冗余现象进行听力理解

口语有许多的冗余现象, 因此并不是每一句话语都一定提供新的信息, 这一点与书面语不同。口语中的冗余现象既有利于学生的听力理解, 但有时过于繁杂的冗余信息也会干扰学生对听力的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积极利用冗余信息进行更好的听力理解, 提醒学生注意口语交谈中不时出现的措辞的修改、重述、详述以及不时插入的“I mean, ”“you know, ”这些冗余现象。因为, 这些冗余现象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 提供额外的信息补充,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意义。

3 要不断地学习归纳口语中的简略形式

虽然口语中存在许多冗余现象, 有助于学生的听力理解, 但是, 口语中还包括许多的简略形式。而简略形式是构成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简略形式通常包括语音方面的, 如“Did you eat yet?”可以简略为“Djeetyet?”;词形方面的, 如缩略语, I'd like to, We'll等;句子方面的, 如“When will you be back?”“Tomorrow, maybe.”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学习的大都是英语语言的完整形式, 而这些简略现象可能会给学生的听力理解造成很大的障碍。因此,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归纳口语中的简略形式, 以便于学生的记忆和听力理解。

4 教师平时要教授给学生一定数量的英语口语化语言

我们的大学听力课本选取的大都是经过筛选的正规的标准英语。听力的录音资料也往往是特定的几个人朗读, 学生平时所接触到的大多是正规的书面语言或称课本语言, 当学生听到口语化的对白或独白时会感到惊讶, 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因此, 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要多教授一些英语口语中的惯用语、俚语、俗语、典故、谚语和委婉语等等, 并且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英美人士的口语对话或独白。

5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选取不同特点的口语化听力材料

在初期听力训练阶段, 学生大都会感到英美本族人说话太快, 听力理解根本跟不上语速。而学生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能够听懂正常语速的英美本族人的口语对话或独白。所以, 在初期听力训练阶段, 教师就应当尽量选取有特点的听力材料, 以利于学生的听力理解。比如, 对话语速稍慢的材料, 对话背景清晰简单的材料, 对话或独白中有很多稍长停顿的材料, 包含有较少方言俚语的材料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教师可以逐渐过渡到语速加快的材料, 对话背景稍微复杂的材料, 较少或几乎没有较长停顿的材料, 包含一定方言俚语的材料等等。经过语言材料不断加深的阶段训练, 让学生最终能够听懂英美本族人正常的口语化语言。

6 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单词的重音、句子的节奏和语调的知识与技能

英语的语言具有韵律的特征, 这也构成了中国人学习英语的一个难点和挑战, 因此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对听力理解十分重要。比如, 句子的语调除了可以直接表达疑问、陈述和强调以外, 还可以表达更微妙的信息, 比如讽刺、亲切、爱慕、羞辱、引诱、赞扬等等, 学生不经过大量的接触和练习, 就很难确切地理解说话人的真正含义。

7 听说结合, 进行互动式教学

互动教学在听力理解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互动中, 我们常常涉及到进行协商、说明、参与交谈、交谈的轮换、话题的提出、维持和结束等等方面, 而口语听力理解中也常常涉及到这些方面, 所以听力理解的过程就是一系列连续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听力良好的人也应该是一个能够做出良好反馈的人。因此, 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进行互动模仿练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8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 要多教授学生英美文化、风土人情以及行为习惯方面的知识

导致学生听力理解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对英美文化、风土人情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知识的缺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含,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没有充分的英美文化知识, 听力理解就很难跨越中英文化差异的障碍, 很难正确理解说话人语言背后的确切含义。

最后, 口语化英语的听力理解障碍是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 因此, 教师单从某一方面入手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采取多种措施, 从多方面入手,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进行长期艰苦的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摘要:本文分析了口语化英语的特点及可能对学生的听力理解造成的障碍, 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若干解决这些障碍的对策和教学建议, 以期提高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口语化英语,听力理解,对策

参考文献

[1]Douglas Brown.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to Language Pedagogy.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Research Press, 2001.

[2]Littlewood.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An Introduc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3]Leo Jones.New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Beijing:HuaxiaPublishing House, 2010.

[4]张彩凤.影响英语听力提高的因素及提高英语听力的方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2, 6.

[5]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障碍和对策 篇10

关键词:电子健康档案,产品认证,隐私权

美国在电子健康档案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EHR) 的理论研究、标准制定和政府推进等方面, 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国EHR的推进相对滞后, EHR的采用比率远低于美国。回顾美国在推进EHR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以及推进EHR实施的策略, 有助于我们加深对EHR推进工作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 对我国EHR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一、美国EHR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美国对EHR的理论研究十分深入, 但其应用却相对滞后。根据哈佛大学等机构2009年调查统计, 美国医院应用综合性EHR系统和基本EHR系统的比例分别只有1.5%和7.6%。分析阻碍EHR应用的障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 只有弄清了问题的症结, 才能“对症下药”。已有很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主要的障碍总结如下。

1. 高额的费用。

使用EHR的费用包括2个方面:启动费用和后续费用。启动费用包括购买硬件和软件, 选择和签约费用以及安装费用。后续费用包括系统维护、升级和修理的费用。Fleming等指出, 每个医生使用EHR的硬件投入为$32, 000, 购买软件的费用是$14, 700, 第一年的系统维护费用为$2, 400, 因此每位医生第一年使用EHR的总费用为$49, 100, 以后每年还要支付一定的维护费用和培训费用。高额的费用是医生采用EHR的一个大障碍, 尤其是对于规模较小、资金较少的诊所来说更是如此。

2. 不确定的投资回报。

尽管EHR系统的卖家声称“使用EHR经济效益非常大”, 但是短期内医生看不到EHR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 究竟多少年才能收回投资的回报, 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面对巨大的前期投入, 很多医生不愿意冒险。

3. 医生的时间成本增加。

使用EHR的时间成本包括:选择、购买EHR系统的时间, 学习EHR系统的时间和录入数据的时间。医生认为如果把这些时间用来接待更多的病人, 他们能收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而使用EHR只会让他们的工作负担更重。

4. 医生缺乏电脑技能。

许多研究者指出医生没有充足的电脑技能来处理EHR, 使得工作效率变低。由于EHR需要大量的文字输入工作, 因此打字速度慢的医生会更加排斥使用EHR。

5. 扰乱了医生与病人的沟通。

在Pizziferri等的研究中, 92%的医生感到使用EHR干扰了他们和病人的交流, 因为医生在会见病人的时候必须转向电脑来完成电子表格。Shachak等的研究指出, 使用EHR增加了看电脑屏幕的时间, 这个时间占据了25%到45%的问诊时间, 这必然导致医生和病人目光接触和对话减少。

6. 病人隐私问题。

许多研究者认为使用EHR可能对病人的隐私造成威胁。医生不确定EHR是否是病人信息和记录的安全储存场所, 担心这些数据会被没有授权的人获得而暴露病人的信息, 从而导致法律问题。Simon等认为医生比病人更关注隐私保护问题。甚至在使用EHR医生的内部, 大部分医生认为使用EHR比使用纸质病历有更多的安全和机密性危险。这表明对病人数据隐私性和机密性的关切是使用EHR的一个障碍。

7. 数据的安全问题。

数据的安全性对于处理病人信息的系统非常重要, 许多医生关心如果电脑死机、病毒侵染或者停电会导致暂时无法使用病历。此外, 一些医生担心由于系统不明的技术缺陷会导致记录丢失。

8. EHR系统本身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医生反应最多的是许多EHR系统之间不能很好的兼容, 导致病人的数据无法交换和共享, 而数据共享是EHR与纸质病历相比最大的优势之一。虽然美国已经制定了很多有关EHR的标准, 但是不经认证的系统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不符合标准的地方, 造成不同系统之间不能互通互联。另外, 许多调查显示医生不采用EHR的原因是他们不能找到一个满足他们需求的系统。Gracy等指出, 一般的EHR难以满足儿科医生的需要。比如说,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儿童的年龄需要精确到天、小时, 甚至分钟, 但是常见的EHR是按“岁”来计算年龄的, 这给儿科医生使用EHR带来了很多不便。

9. 缺乏完善的售后服务。

许多医生抱怨卖家的售后服务, 例如, 缺乏随访和缺乏与EHR相关问题的培训和支持。Ludwick等也指出, 医生认为卖家应该提供适当的技术培训和支持, 因为医生不是技术专家, EHR系统对他们来说很复杂, 医生需要合适的技术培训和支持, 否则他们不愿意用。

二、美国推进EHR采用的策略

2009年美国经济复苏和再投资法案正式颁布施行, 作为该法案的附件, 同时颁布了医疗信息技术促进经济与临床健康法案。该法案专门拨付270亿美元用于推广EHR。为配合该法案的执行, 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服务中心在2010年7月13日正式颁布了EHR“有意义使用”评价第l阶段的最终版评价指标。EHR“有意义使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是为了鼓励美国70万独立执业的临床医生和5000多家医院积极有效地使用EHR系统, 从而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和效率。HITECH以及EHR“有意义使用”评价指标的颁布, 极大地影响和推进了美国EHR的发展。

1. 资金支持。

在HITECH中, 包含2个激励医生和医院使用EHR的项目, 分别是医疗保险EHR激励项目和医疗救助EHR激励项目。医生和医院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申请1个项目的奖励, 合格的医生和医院可从这2个项目中其中1个当中拿到不菲的经济奖励。参加医疗保险EHR激励项目的医生最高可以在5年内拿到$44, 000的奖励, 参加医疗救助EHR激励项目可以在6年内拿到最高$63, 750的奖励。医院最高可以拿到$2, 000, 000的奖励。

两个项目有效地解决了医生的资金问题。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 一个医生第一年使用EHR系统的费用 (包括硬件、软件和维护费用) 是$49, 100, 使用6年的总费用是$61, 100。以受众面更广的医疗救助EHR激励项目为例, 该项目第一年将为使用EHR的医生提供$21, 250的资金, 将极大地缓解医生的经济压力。6年总额为$63, 750的奖金与6年的总费用基本持平, 还略有盈余。两个激励项目有效地解决了医生使用EHR的经济障碍, 也消除了“投资回报”的担心, 为EHR的大面积推广使用扫除了最大的障碍。两个激励项目同时也会促进EHR系统卖家之间的良性竞争, 卖家只有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更优质的售后服务, 才能得到医务工作者的订单。

2. EHR系统认证。

2010年6月, 美国国家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开始实施暂时认证程序, 医生和医院只有使用了经ONC—授权的检测和认证机构认证的EHR系统, 才有可能获得CMS的奖励。从2012年10月开始, TCP被ONC HIT Certification Program取代, 由授权的检测实验室和ONC授权的认证机构2个部门完成对EHR产品的认证。在ONC的认证程序中, 卖家将EHR产品提交给ATLs检测, ATLs根据ONC制定的有关EHR系统安全性、兼容性和机密性的标准来检测送检产品。然后, ONC-ACBs基于认证标准认证测试过的EHR产品。一旦1款产品被认证, 这款产品将出现在认证的健康信息技术产品目录中。医生和医院可以在CHPL中选择适合自己的EHR产品, 然后依照“有意义使用”的评价指标使用EHR产品, 最后证明“有意义使用”并且从CMS获得奖金。认证给医务工作者和病人带来了信心, 因为他们使用的EHR系统是安全的, 并且可以和其它系统分享数据。

三、美国推进EHR使用的成效

据美国HIMSS Analytics调查统计, 按照其8级应用水平分类, 美国医院EHR应用水平在4级及以上的医院在2010年只有19.2%, 2011年28%, 2012年38.3%, 2013年第3季度的数据为49.3%。在美国政府推动下, 4级及以上的医院的比例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 说明美国政府制定的政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对我国EHR应用的启示

美国EHR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1991年, IOM曾预言10年后EHR系统将能普及, 至今尚未实现, 因而EHR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美国EHR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我国很可能也会遇到。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 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来促进EHR的使用。另外, 由于两国医疗体制的不同, 我国在推进EHR的过程中, 存在一些与美国不同的障碍, 比如说:EHR在共享过程中, 如何协调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利益;如何承认EHR的合法性等问题, 需要我国相关人员努力探索,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袁浩.美国电子病历“有效使用”评价指标体系[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3 (34) .

[2]http://www.gpo.gov/fdsys/pkg/FR-2012-09-04/pdf/2012-20982.pdf

[3]http://www.propublica.rg/article/ucla health system pays 865000 to settle celebrity privacy allegations

认清障碍 找准对策 篇11

一、高中学生学习新课标化学的障碍

1.学习习惯因为依赖等心理而滞后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初中升重点高中的低升学率导致升学竞争加剧。为提高分数,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的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也没有了,家长的辅导能力跟不上了。但是学生长期形成的依赖习惯却没有改变,学习上的障碍也就自然地产生了。

2.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增加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一个明显的不同是在知识内容上“量”剧增。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比初中增加了许多,这对高一学生也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同时,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度、广度明显加强,由描述性知识向推理知识发展,知识的横、纵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提高,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

3.思维方法由感性向理性层次深入

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障碍又一个原因是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与初中不尽相同。初中化学大都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感性知识。例如,实验现象的描述,化学仪器的操作等。高中教材要求学生对所掌握的化学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例如,钠与水反应,为什么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不停地游动、并啧啧作响?故此,高中化学在思维形式上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的存储,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这种思维能力的变化使部分学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化学成绩下降。

4.学习机械,不能灵活运用化学知识

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记忆型。这类学生主要是通过记忆来学习。看、听、读、记,为他们学习的主要手段。记忆型学生学习成绩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这也是学生学习化学障碍的原因之一。

二、高中学生学习新课标化学方法与对策

1.摸清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和素质情况。

2011年开学初本人对高一新生作了一系列的调查。从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兴趣,这些同学能否保持原有的学习热情关键看初高中衔接过程中能否调动起学习信心。因此,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调查还表明一些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这些学生也很容易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及学习成绩的下滑而改变学习态度。这些同学可能是最先放弃学习的,因此,在初高中衔接中一定要重视这些学生的思想变化。

2.制定计划抓好衔接

在进行知识衔接过程中,要注意一些问题:1.梳理知识,按需补救:对初中未曾学过或学习不深在高中必需的知识应及时告诉学生,让学生心里有底。2.注重基础,删繁就简:所衔接的知识是那些因初中与高中的要求不同而对学生高中化学学习造成困难的内容。切忌一味以高考为标准任意拔高,不能将高中各年级原本就应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一下子强加给学生。3.前引后牵,自然过渡。在进行新旧知识衔接教学时,应尽量选取初中教材出现的知识作为讲授的例子和练习材料,使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4.循序渐进,注意知识学习的心理强度。有的知识高一学生可以接受,而有的则要求偏高而一时难以掌握。我们应根据知识学习的心理强度组成教学序列,在高中教学中有计划有层次的展开,切忌一步到位。

3.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安排出具体的学习任务

首先在预习、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上给予具体指导,对知识的盲点给予补课辅导;遇到学习问题采取与同学讨论或查书后,不懂再问老师,及时复习总结。其次让学生进行单元小结,形成单元知识框图,构建思维导图,易于记忆,便于提取;组建知识板块,便于灵活迁移;争取在课堂上多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理解说给老师和同学听;若出现知识的空白点,要尽快去找老师。可事先准备一个“备忘本”,把问到的知识记下来;把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理解,讲给老师听。最后要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思维方法方面的训练。严格要求学生要注意细节,养成规范使用化学语言、符号的习惯,回答问题尽量到位、清楚,注重基础的学习与掌握,养成准确表达思想观点的思维习惯。

4.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习惯、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唤起学习兴趣,诱发认知兴趣、活跃智力积极性,对于教学过程中发展知识、技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特别注意学习困难学生的兴趣调动。注意创设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导入“似懂非全懂”、“似会非全会”、“想知而未全知”的情境,避免让学生简单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去学习过分困难的东西,让学生学有所得,发现自己的学习成效,体会探究知识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结束语

影响学生化学学习效果的因素很多的,学生的化学学习障碍也是因人而异。所以,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分析课程,认清障碍,并且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才能真正落实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使化学教学呈现出创新活力和勃勃生机!

障碍和对策 篇12

一、因素

(一) 熟字生词的障碍

课文中熟字生词较多, 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句子的意思。查字典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 不过是用生词来解释生词, 而实际上词语、句子的意思, 学生还是不能理解, 学生自学的困难仍然很大。

(二) 抽象句子难理解的障碍

一些抽象的句子与学生记忆中的表象很难挂钩, 更难理解, 从而导致不能正确理解整篇课文的意思。

(三) 语法规律不一致的障碍

课文中句子的语法符合正常人的表达方式, 但与聋哑人的语法规律大不一致。聋生的语法规律是根据他们的手势语翻译过来而进行表述的。特别是一些表示动作过程的语言。例如, 他们看见一位小姑娘在洗衣服。他们会这样表述:姑娘小一个衣服洗或 (姑娘小一个在衣服洗) 。因为他们靠眼睛首先看到是姑娘, 这个姑娘是大还是小呢?经过简单逻辑判断:是小, 所以表述为:姑娘小。姑娘几个呢?一个。在做什么呢?他们凭眼睛搜索又看到衣服, 所以又先把衣服这个词语表述出来, 然后才感觉到小姑娘的动作“洗”。其中“在”字为什么容易漏掉呢?因为“在”是介词没有实际的意思, 所以在聋生印象中没有特别的意义, 他们也就忽略了。

(四) 相近手势语较多的障碍

有些地方手语相似或相近的较多 (即便两本《中国手语》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 再加上有些教师打得不到位或不标准, 导致出现很多笑话。我曾看到一位教师让四年级一个班的学生回家买洗衣粉并要求学生记下来。笔者看了每位学生的记载, 其中一位聋生这样写着:回家洗衣土买。笔者想了半天, 终于明白:因为“粉”和“土”的手语差不多, 这个学生就把洗衣粉写成了“洗衣土”了。低年级的词语量还较少并且比较直观, 到了高年级阶段, 抽象的词语越来越多, 而手势语则越来越少, 很多的词语都是用指语来打的, 这些词语在指定的文章或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出现时能较清楚地认出, 但到了一学期结束时, 有些词语的指语相同, 学生教师都混淆了, 这也就是一些高年级的聋生打出手语而教师却不能看懂, 教师打出的一些手语而学生都要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知道是哪个词语的原因, 这样大大阻碍了聋生的语言的发展。

二、对策

我在教学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使高年级的聋生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上减少了一些障碍。

(一) 教师的“翻译”功效

聋生的知识面狭窄, 思维单一, 缺乏言语基础。如何使聋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我认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翻译功能不可忽视。通常聋生有自己的一套语法, 这些语法与常人是不同的, 与课程所体现出来的语言文字的语法是不同的, 聋生能理解聋人之间的对话, 却无法理解正常人的之间的语言。如何把常人的话与聋人的话划上等号呢?这就是教师翻译的功效。学生拿到一篇课文, 先自读, 说说哪些句子不能理解?为什么不能理解? (找出有关的生字新词及熟字生词) 如何理解呢?一些教师通过先让学生查字典来理解, 笔者认为这不是对于每个聋生都能适用的方法。

1. 教师讲解。

一些词语在学生查字典后还必须由教师进行“翻译”讲解。例如, 聋校第十三册第十四课“成年企鹅、未成年企鹅”中的“成年”“未成年”学生不能理解, 查字典提知“成年”指人发育到了成熟的年龄, 也指高等动物或树木发育已经长成的时期, 只有通过教师的举例翻译讲解, 学生才能正确理解。“老师、爸爸、妈妈都是成年人, 九年级的学生也是成年人。而一二三四年级的学生是未成年人。”

2. 与聋生的表达方式时刻保持一致。

理解有些语句, 笔者联系聋人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打比方、举例子, 然后与聋人的表达方式划上等号。如, 第十三册第十五课中“小郑和都要缠着祖父和父亲他们讲故事”, “缠”字的意思不懂, 整个句子也不能理解, 查字典“缠”即纠缠, 学生还是不能理解。教者了解某个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 总拉住妈妈讲故事, 妈妈不讲故事, 就不让妈妈做事。把这个学生都知道的事情告诉学生, 并要求学生用语言来表述:我想听故事, 就拉住妈妈讲故事。教师再出示简单的语句:我缠住妈妈讲故事。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缠”的意思。再如, 某个同学想买个新书包, 非让妈妈买不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我想买新书包, 拉住妈妈买书包, 妈妈不同意, 我就在卖书包的地方不走。教师再以简单的语句出示:我缠住妈妈给自己买个新书包。这样, 学生的表述与教师出示的语句划上了等号, 学生也立即明白了课文中的句子。

由于长期的翻译, 常人的语言经过教师的翻译变成聋人思维方式的语言, 常人的语言一说出来, 聋生自动翻译成自身的表达方式来理解。学生思维敏捷、懂事知理, 这不仅弥补了学生思维的局限性,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更点燃了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长期以往, 学生的表述与常人几乎不存在差异, 与常人的交往的障碍也逐渐在减少。

(二) 教师手语的规范

我认为, 教者的手语很重要。因为手语不是花架子, 是实实在在的交际工具, 不是摆好看娇柔的姿势, 是打给聋人看的, 必须符合聋人手语的特点, 要让聋人看得懂才行, 所以必须到位、规范。阅读教学要求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聋人的阅读教学同样如此, 对聋人的语言不能按照常人语言直接翻译了事, 要注意同样的字在不同词语中字义不同, 那么手势语也可能不尽相同, 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词意也可能有变异, 那么手势语也可能不尽相同, 那么应该尽量使用直观形象的手势语, 少用指语。

(三) 多采用书面语言

与学生用纸笔进行交流, 能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又可及时纠正聋生的语句中出现的错误, 还可把语言文字与聋生的手势语划上等号。长久下去, 学生的语言和手势语跟常人的差距也就缩小了。

上一篇: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下一篇:CT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