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及应用(精选12篇)
渗透及应用 篇1
一、超前注水机理
对于超低渗透油藏, 采用超前注水, 在超前时间只注不采, 提高了地层压力, 当油井投产时, 可以建立较高的压力梯度, 当超前注水时间达到一定值后, 油层中任一点的压力梯度大于启动压力梯度, 此时便建立了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
边界条件:
p (r, t=0) =pi初始条件:
在非达西流、超前注水条件下, 其压力分布规律为:
二、注采参数对压力场的影响分析
1. 累计注入量对压力场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 随着累计注入量的增加, 油水井间的压力剖面向上平移并趋于平缓;
从图3可以看出, 相同累计注入量时, 平均地层压力>油井压力;即超前注水压力的波及需要一定的时间。
2. 超前注水时机对压力场的影响
从图4可以看出, 随着超前注水时间的增加, 地层压力提高幅度越大, 考虑到经济因素的影响, 超前注水存在最佳超前注水时间。
三、应用效果评价
利用注水参数计算公式以及图版, 得到了xx油田xx区块超前注水参数:累计注水量0.7%PV;合理的注水时机为超前6个月, 合理的注水强度为1.5m/ (d.m) , 单井日注水为20-25m3。
1. 压力保持水平高
xx油田通过整体超前注水, 地层能量保持较好, 地层压力变化有以下两个特征。
(1) 超前注水油井初期地层压力较高, 压力保持水平高。xx区2003-2004年实施超前注水油井, 压力保持水平达到110%以上。 (图5)
2.单井产量高, 产量递减慢
超前注水油井单井产量高, 产量递减慢, 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生产 (图6) 。超前注水油井初期产量递减小, 仅9.6%;而同步注水和自然能量开发井初期递减较大, 分别达到35.8%和44.16%。
3.油井见效明显
xx油田通过整体超前注水, 油井见效周期短, 油井见效后产
量上升, 含水稳定, 有以下两个特征。
(1) 超前注水油井见效后产液量和产油量上升, 含水保持稳定 (表1)
(2) 超前注水油井见效周期较短, 见效后产量上升幅度大xx区块, 超前注水曲线来看, 超前注水油井见效时间较短, 3-6个月后油井开始见效, 油井见效后最高产量达到初期产量的98.45%;而同步注水和自然能量见效时间较长, 分别达到5-7月和9-12月, 油井见效后最高产量分别达到初期产量的72.53%和74.48% (图7)
结论及认识
1.超前注水能提高地层压力, 有利于超低渗透油藏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
2.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 累计注入量, 超前注水时机, 注水强度, 注水方式对超低渗透油藏压力场影响显著。
3.利用注水参数计算公式以及图版, 得到了xx油田超前注水参数:累计注水量0.7%PV;合理的注水时机为超前6个月, 合理的注水强度为1.5m/ (d.m) , 单井日注水为20-25m3。
4.上述参数对xx油田适应性较好, 压力保持水平高达到110%以上;单井产量高, 产量递减慢;油井见效明显。
摘要:为了提高超低渗透油藏的单井产能和建立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 xx油田创造性的提出了超前注水技术即在超前注水的时间内, 只注不采, 提高地层压力, 在开发之前就建立起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 达到高效开发的目的。本文给出了超前注水的数学模型, 并从数值模拟的角度分析了各参数对压力场的影响, 并在xx油田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对其它油田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超低渗透,超前注水,机理,注水参数,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李忠兴赵继勇等.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理论及其应用.石油学报, 2007.11, 28 (6) :78~86.
[2]孙丽颍杨冬梅.超前注水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吉林石油科技, 2004.2, 23 (1) :34~36.
[3]闫健, 张宁生等.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增产机理研究.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9, 23 (5) :43~45.
渗透及应用 篇2
制药工程中反渗透技术的应用
介绍了反渗透的基本原理、反渗透系统的工作运行原理,反渗透系统的组成;分析了影响反渗透系统运行的`最主要因素;阐述了如何有效控制sDI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以案例介绍了反渗透技术在制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作 者:张跃民 作者单位:哈药集团制药六厂,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7) 分类号: 关键词:反渗透 反渗透技术 SDI值制药工程渗透及应用 篇3
【摘要】本文简述了磁粉探伤法与渗透探伤法的基本原理,并与超声波探伤和射线探伤法进行比较.通过对盾构机盾体对接焊缝无损检测的实例,说明应用磁粉探伤法和渗透探伤法检验对接焊缝的重要性。
一、磁粉探伤及渗透探伤的基本原理
1、磁粉探伤原理
磁粉探伤的基本原理是将被检工件通入大電流或磁力线,使工件磁化,则试件中产生或通入的磁力线过到缺陷时,特别是与磁力线垂直正交的缺陷,扰乱了磁力线的正常分布,并且缺陷的磁导率远比基体低,从而使表面或近表面的缺陷产生漏磁,形成了N极和S极,吸附磁粉,显示了漏磁,也就显示了缺陷。
2、渗透探伤原理
渗透探伤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了有色或荧光渗透液,能浸润被检试件表面,并对表面开裂性缺陷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由于表面张力作用和毛细管作用,经过渗透、清洗、显示处理,用目视法直接观察缺陷的形状和大小。渗透探伤法主要有着色探伤法和荧光探伤法。我厂目前采用着色探伤法。
这两种方法都是用于检查工件表面缺陷的。磁粉探伤只适用于铁磁性金属,而渗透探伤对于除多孔材料外的结构均匀的材料都适用。但只能检查被检工件露出表面的缺陷,而磁粉探伤法对于未露出的近表面缺陷也能检验,而检验缺陷的深度也可随电流强度加大而加深。
二、磁粉探伤法和渗透探伤法在对接焊缝探伤上的应用
对接焊缝主要缺陷有气孔、夹渣、未焊透、未熔合、裂纹等到。对于气孔、夹渣、未熔合、未焊缝、裂纹等缺陷,采用超声波探伤或射线探伤来检查很有效。而对一些近表面或已露出工件表面而且肉眼直接观察不到的缺陷,例如裂纹、气孔等,采用磁粉探伤或渗透探伤来检查就更为简便易行,安全可靠。
对于对接焊缝的技术要求,一般都要进行超声波探伤或射线探伤。例如北方重工生产的重点产品盾构机盾体的技术要求,对于探伤有如下规定“用X射线轴查筒体焊缝不小于全部焊缝的25%,超声波探伤为100%检查,要求焊缝内部质量为DIN EN 1714-1712Ⅱ级。验收标准为《1103SD00004B》B级,所有焊缝不得有裂纹。”而不作磁粉或渗透探伤要求。
DG1120422(1-1)台,DG1120422(2-2)台,DG110423(1-1)台的盾体,材质为Q345B。对接焊缝坡口为X型,其对接焊缝总长度为60m以上。(见示意图)
我们在用超声波探伤法检查焊缝质量时,发现在某些环焊缝的表面有缺陷波反射。由于反射波出现的位置与焊缝底角反射波的位置很相近,不易观察,很难确定。我们决定打破常规,采用磁粉探伤法进行检查。检查的结果发现焊缝表面上有条状磁痕显示。为了证实它们是否是开裂缺陷,我们又采用渗透探伤法进行检验。结果证明缺陷的性质是裂纹。我们先后对产品号为DG1120422(1-1台)、DG1120422 (2-2台)、DG110423(1-1台)的,三台等三节盾体的部分环缝进行渗透探伤。发现有的环缝上存在大量的裂纹缺陷,在一条环缝最多存在有20条裂纹。这些裂纹走向大都沿垂直环缝走向,少量与环缝走向平行。(见照片)
说明:中间白色部分为显像剂白色底色,深色为显示缺陷的红色渗透剂。图中深色条状的痕迹即为裂纹缺陷显示。
我们用于磁粉探伤的主要仪器有射阳产的CYE-5000型电磁轭探伤仪和日本产“携带用极间磁粉探伤器N-1BS型号为等。这些仪器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性能可靠,适用于现场对焊缝的检验。我们用于渗透探伤的主要有DPT-5牌HD型着色渗透探伤剂。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灵敏度高,很适于检查裂纹等缺陷。上述仪器和探伤剂都符合 NB/T 47013标准的要求。(见附录)
具体操作方法也按照NB/T 47013标准中的——磁粉探伤”,“及——渗透探伤”规定进行。
三、几种探伤法的比较
检查对接焊缝内部缺陷时,采用超声波探伤来检验盾体对接焊缝内部的缺陷很有效。但对于上述表面缺陷,就容易产生漏检。其原因之一是用斜角探头检查时,其各种缺陷反射波和焊缝上下焊角反射波很难区分开,并且焊缝所产生的最有危害性缺陷--裂纹,大部分多为横向裂纹,且平行于超声波声束方向,因此很难有缺陷波出现。使超声波对焊缝近表面及表面缺陷的检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采用X射线探伤方法对盾体对接焊缝进行检验时,则不管是劳动强度、还是检验成本都要大大提高,单就按每张片长300mm,检查一条焊缝至少需要40张片子。检查一节盾体至少需要2天时间。总之,这种探伤方法操作起来更复杂、工作量更大、检验周期更长、费用也更大。
因此,磁粉探伤方法和渗透探伤方法对检验盾体近表面缺陷与其它检验方法相比较而言,它有很大的优越性,其主要优点有,设备简单,现场操作方便,工作起来安全可靠,并且检验表面缺陷灵敏度高。只要我们检测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探伤,对焊缝的近表面缺陷就不易漏检。
作者简介
渗透及应用 篇4
河口油区中浅层低渗透油藏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罗家油田罗17块、罗10-x1块、罗34-21块,大王北油田大80块、大65块,埕东油田埕91块等区块,油藏埋深在2500m以下,需要压裂提高产能。常规压裂存在着投入大,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利用压裂模拟软件优化压裂规模,优选合适的支撑剂和压裂液,选择合适的压裂工艺和方法,进行压后裂缝监测、指导压裂设计等一系列压裂配套技术优化与应用,显著降低了压裂成本,提高压裂效果,保证中浅层低渗透油藏高效低成本开发。也为其他同类油藏提供宝贵的借鉴作用。
一、压裂规模优化设计
压裂规模包括裂缝的长度、高度、宽度、砂量、排量等参数。压裂规模是否合适直接决定了压裂的效果和有效期。压裂设计主要是压裂规模的优化,目前主要采用压裂模拟软件进行压裂规模优化。该技术是在测井、试井资料基础上,通过细致描述储层岩石力学剖面、地应力剖面、物性剖面、压力剖面在空间的变化,可以考虑储层天然裂缝开启、重复压裂、垂向与水平相渗透率的差异等因素对水力裂缝延伸的影响,提高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影响裂缝扩展敏感性因素的研究,很好的消除了处理方法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压裂工艺设计与实施的水平。目前的压裂施工设计都是基于该软件模拟设计,保证了压裂成功率和有效率。
二、压裂液体系优选
压裂液体系作为压裂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对有效裂缝长度、裂缝导流能力以及施工作业费用等有着显著的影响,根据中浅层低渗透油藏条件和压裂需要,经室内实验,优选出合适的压裂液配方,具体配方为:0.55%GRJ+0.2%FP-Ⅱ+0.2%SL-P+0.2%甲醛+0.1%纯碱,交联剂是有机(SB-1)。
粘温曲线和粘时曲线如下
中浅层低渗透油藏压裂液体系能够较好的适应油藏的需要,具有良好的性能。
三、中浅层低渗透油藏压裂工艺技术改进与应用
(一)、压裂管柱及参数改进与应用
罗17等区块油藏埋深较浅,为提高油井供液能力,降低压裂成本,采用中浅层压裂,沟通地层和井筒,降低渗流阻力,提高油井的产能,节约压裂成本。
1、压裂工具改进与应用
在压裂工具方面,优选了Y531B型压裂封隔器,适应了高压施工的需要,避免砂卡封隔器的风险。
2、压裂管柱
采用的压裂管柱自下而上:31/2"压裂油管+31/2"(母)×27/8"(公)变扣+Y531B封隔器+27/8"油管+球篮
3、支撑剂优选:
中浅层井油层深度较浅,闭合压力较低,采用段塞支撑剂技术,选用低强度0.45-0.9mm陶粒和0.4-0.8mm的石英砂,先加入石英砂,后加入陶粒封口;石英砂和陶粒的比例根据油层深度的不同加以优化,油层深度越大,陶粒的比例也越大,既降低了压裂成本,也满足了压裂后裂缝导流能力的需要。
4、施工排量改进:
根据油层厚度的不断增加和压裂需要,增大施工排量的选择范围,使排量从3.0-3.2m3/min增加到3.0-4.5m3/min,增加小规模压裂的使用范围。
5、
压裂车组使用900型压裂车组,施工限压50MPa,在满足压裂需要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压裂成本。
6、
与常规压裂相比,组织方便,占井时间短,可以有效增加开井时率。
7、
采用600型压裂简易井口,在保证施工安全的情况下,显著降低了压裂成本。
(二)、特殊压裂工艺改进与应用
1、限流压裂工艺:
针对大北油田大80块储层多而薄。主力油层为沙二段,井段长,多薄层,划分为7个砂层组63个小层,一般单砂体厚1.2-3.5m,平均2.45m,最厚13.7m,最薄0.6m;针对渗透率低、非均质较强的特点,进行限流压裂,提高压裂的效果。
限流压裂是通过严格地限制炮眼的数量和直径,以尽可能大的排量进行施工。利用压裂液流经孔眼时产生的炮眼摩阻,大幅度提高井底压力,迫使压裂液分流,使破裂压力接近的地层相继被压开,达到一次加砂同时处理及各层的目的。
压力损失与施工排量的平方成正比,与孔眼数量的平方和孔眼直径的四次方成反比。因此要增加孔眼的压差可以通过提高施工排量,减少孔眼数量和减小孔眼的直径来实现,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压裂设备的限制提高排量是非常有限的,而减小孔眼的直径对加砂是不利的容易,研究证明要加入一定浓度砂浆必须保证孔眼的直径大于加入(支撑剂)颗粒直径的6倍才不会因为桥塞作用发生砂卡现象。因此要增大孔眼的压差调整孔眼的数量是简单可行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2、控缝高技术
河口油区的一部分中浅层低渗透油藏目的层上下存在水层,在压裂施工时需要严格控制裂缝的垂向延伸,提高压裂后效果。采用变排量施工技术,变排量施工,适用于上下隔层地应力差值小的薄油层的压裂改造,在控制裂缝垂向延伸的同时,可增加支撑缝长,提高裂缝内支撑剂铺置浓度,从而可有效地提高增产效果。该工艺应用5井次,成功率100%。
3、斜井水力压裂工艺
近年来,由于受开发调整、地理条件等限制,河口油区中浅层低渗透油藏中定向斜井和长井段射孔井日益增多,对水力压裂施工造成了很大困难。
斜井压裂施工加砂困难的原因是大斜度井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近井筒效应。压裂液和支撑剂从井筒内进人主裂缝时,往往存在着附加摩阻,它经常会造成提前脱砂,使压裂施工在裂缝长度、裂缝导流能力等参数上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影响压裂后的产能,甚至造成砂堵。
斜井水力压裂近井筒效应解决方法:支撑剂段塞技术是在前置液中加入低砂比的支撑剂段塞,其作用在于含砂液体可以造成很强的水力切割作用,在不完善的射孔孔眼处和近井地带的复杂裂缝中,这种高速含砂流体形成的水力切割作用可以帮助液体对各种因素形成的节流环节、迂曲构造及粗糙表面进行水力切割、打磨,使流通路径趋于完善、光滑,降低摩阻,节流作用越大、迁曲曲率越高、表面越粗糙,这种效应越强,实施效果越明显。对于近井带的多裂缝,这种低砂比的支撑剂段塞可以堵塞些缝宽较小的裂缝,有利于造出一条具有较大缝宽的主裂缝。斜井水力压裂工艺应用:实施了22井次,成功率100%,累增油16520吨。
四、结论
渗透及应用 篇5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流-固耦合理论及应用
作 者:刘建军 作者单位:武汉工业学院土木系,武汉,430023;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430071刊 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年,卷(期):200322(4)分类号:O3关键词:流-固耦合 渗流 孔隙度 渗透率 裂缝扩展 数值模拟 裂缝性油藏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应用意识” 篇6
一、情景教学是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前提条件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首先必须让学生入境。而入境必须通过合理、形象的情景教学,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绝对值概念”抽象难以理解,新课导入时,设计在车站两辆出租车载乘客向相反方向行驶同样路程,收取相同的车费,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只考虑其距离而不考虑其方向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引出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绝对值的定义,并认识到学习它的必要性。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数学的趣味性和奇异美
在教学中要紧扣教材,多设计或引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颖有趣而富于思考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如讲授圆的有关性质前提出问题: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是圆的?利用多媒体分别模拟安装有三角形轮子、正方形轮子、椭圆形轮子和圆形轮子的汽车行驶的状态,并分别配各种颠跛沉重的声音及轻快的声音。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圆形轮子能使汽车平稳地前进,这是“圆”这种形状所特有的性质决定的。然后指出:人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圆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然后把这些特殊性质运用到运输工具上,这样制造了圆形轮子,轮子的形状与生产以及日常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可初步体会科学来源于实践又还原于实际生活的道理。
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展示数学外在形式与内在结构的和谐美、奇异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体验到数学学科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图形欣赏与操作》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将一些美丽图案作成动画,可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图案的画法,并且学生会惊奇地看到:六角雪花图案绕中心旋转,速度由慢到快时,可另产生各种各样效果奇特的图案。在美的熏陶中,学生会感到几何图形变换无穷,妙不可言,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从而对几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还可结合教材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引人入胜、富有智力价值的数学游戏,它有利于培养数学意识和数学观念,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例如:在《图形操作之七巧板》的教学中,利用一个七巧板的拼图软件(可以在电脑上通过鼠标自由操作旋转拼图),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拼图游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优化教学过程。
三、精心编制习题,让学生认识数学
“工具性”数学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当地实际,适时地编写与生活、市场经济等有关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学生可以看到,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进而体会到数学应用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编发展题,然后从中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全体学生解答,逐步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四、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
在新教材的编排中,《新课程素质教育基础训练》(湘教版)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阅读与思考”栏目。其中的“笛卡尔的故事”、“‘代数’一词的来源”、“中国古代的魔方”、“从勾股定理到费马大定理”等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图案设计”、“完美的正方形”、“黄金分割”、“课题研究:电池的利与弊”等内容起着对课本知识引深拓广、消化应用等重要作用,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数学意识的重要素材。
五、重视实践作业,抽象数学模型,学以致用
学生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概念与过程的相互作用后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思维能力才能进一步发展。
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笔记本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又如在《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科书》118页课题学习:《包装盒的分类、设计和制作》中,综合运用长方体表面积展开图的知识,美术、生产常识等知识,引导学生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包装纸盒,将所学知识变成“产品”,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让学生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旗杆高等,当他们需要解决一些感兴趣的又与他们的实际能力相适应的问题时,他们便发现需要数学知识,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抓住学习要点,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辅导支持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网络作为学生阅读或查找大量的资料来进行学习的工具,学会大量信息的收集,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渗透及应用 篇7
一、油田的概况
其中在油田中储层岩中的成分主要是以细砂岩为主要构成,并且存在着中值粒度、储层物性较差的特点。其中低渗透层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次生孔隙的发育。一般情况下这些孔隙度为10% 到20%,有着较好的储层含油气性, 并且存在着30%—50% 的石油饱和度。在这些含油层当中特征为低电阻特征,具有这种特征的就是低阻油气层,但是却因为在油田中的渗流阻力过大就造成了压力传导能力的不足,最终也就会导致在油田中的自然产能过低。如果在进行油田的开采的话就会造成油田底层的压力快速下降,最终就会造成石油产量的飞速下降并且这种现象是难以恢复的。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就会采取超前注水技术来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基本原理
超前注水技术是在油田开采之间运用注水井进行水量的投注,这种方法的运用就是通过将泄油面积中的含有饱和度高于原来的石油含油饱和度,从而增加底层的压力,使得其比原来地层的压力高,在最后有效的建立起哟中驱替系统来对石油进行开采。
在低渗透油田当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启动压力梯度以及非呈线性。但是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发现在低渗透油田中, 一单其储层的渗透率过低,就会使得石油的渗透方式就不在符合达西定律的特点。简单来说,石油当中的驱动压力过小导致其流体不能够进行很好的流动,如果想要其恢复正常的流动方式就必须要使得驱动压力的梯度要达到一定的高度, 这样才能有效的恢复流体流动的驱动压力梯度。
在石油当中的得非达西定律指的就是直线段中的延长线不经过原始的起点。如果储层中的压力梯度一旦超过原始的标准值后就会使得梯度和流苏出现线性关系。在低渗透油田当中有效的使用超前注水方式可以使得油田中的油层具有弹塑性的特点,使得其储层中的石油渗透率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具体应用措施
(1)准确合理把握好超强注水的时机
在渗透油藏的开采过程中,超前注水时机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可以更好的把握时机进行超强注水使得油藏的开采更为有利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超前注水的时候, 一旦使得注水时间过长,就会使得其注水量高于标准值,从而引起了地层的压力的增高,这时如果在地层下原先就储存了大量的水,就可能会引起油田在开采过程后出现问题。如果超前注水的时间过短,就会造成地层的压力没有达到标准值,在开采的过程中就会导致石油出现喉道系统以及隐形的裂缝、渗透率降低或者是人工压裂缝的闭合或者堵塞等不可逆转的问题。
(2)准确的把握超前注水量和强度
在对超前注水当中的时间进行准确把握之后,就要对其技术的注水量以及注水强度进行把控。对其注水量以及注水强度的把控是对后期的石油开采工作的难易程度和能否保持稳定的产量都会造成影响。
结束语:在进行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有效的运用超前注水技术可以使得地层压力得到明显的增加,从而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了石油渗透率的降低的问题并且有效的对启动压力梯度的流速进行加强。超注水技术在我国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是一项非常具有实用性和可用性的技术,为我国以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摘要: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关于油田的各项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超前注水技术是用在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的一项新技术。它可以有效地解决低渗透油田启动压力与节制定形等缺点。从而达到提高石油开采效率。本文章就是根据某一油田的低渗透油藏开发为例,分析并且讨论了超前注水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超前注水技术,低渗透油藏开发,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家晓.西峰特低渗油藏超前注水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政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7.
[2]范小军,孙涛,高文学.解析某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中超前注水技术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4,27:73.
[3]陈磊,王志伟,任艳子,古志英.超前注水技术在吴旗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12:80-82.
渗透及应用 篇8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储层,分级评价,方法,应用
随着低渗透石油储量的逐渐增加,其占总资源的一半以上,该资源逐渐成为新区产能建设与油田生产的主体,通过对石油资源进行优质储量筛选,并制定出相关开发利用规划方案,引进科学技术,以便充分发挥出石油能源的作用。通过对低渗透油藏储层进行评价分析,可以对其表征参数进行了解, 从而为石油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低渗透油田藏储层评价表征
1.1主流喉道半径
主流喉道半径主要指的是喉道在渗透率中所做出的贡献累及到80%以上的时候,其喉道半径为主流喉道半径。在表征低渗透储层中是微观孔隙结构的重要参数之一,对渗透能力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特地渗透储层与低渗透储层中, 会受到喉道的限制,并且主流喉道的半径会对储层流通性造成直接的影响,从而会对石油能源的开发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1]。
1.2可动流体百分数
可动流体百分数主要指的是在核磁共振T2图谱中,可动流体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在低渗透储层中的孔隙流体中,以一项重要的参数,也是对石油资源开采潜力的评估参数之一。在低渗透或者特低渗透的油藏储层中,其岩心喉道存在细小之处, 孔隙面与表面积相比,明显较大,从而促使在孔隙壁面中的束缚流体含量随之增大,继而导致可动流体百分数对其渗透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在不同的区域中,即使存在相同的渗透率条件,可动流体的百分数比值也会随之不同;同时,不同油区中, 不同的渗透率所对应的可动流体百分数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1.3设置压力梯度
在低渗透油藏储层中,其孔道需要细小,流体在渗流的时候,会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从而会呈现出非线性渗流的现象, 其主要特征之一为设置压力梯度。设置压力梯度可以对低渗透油藏储层的渗流装了进行有效的评价。在不同区块中,其渗透率相同,设置压力梯度也会不同[2]。
1.4原油黏度
在低渗透油藏储层中,原油黏度程度会对油藏储层的开发与利用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储层标注流体物性中,原油黏度是其中一个特性参数,对压力的传播与油藏储层流体的渗流情况具有较大的影响。在低渗透油藏储层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原油黏度的影响因素,以便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1.5黏土矿物含量
在低渗透油藏储层中,必然会含有一定的黏土矿物,这些物质的成分、含量以及分布方式等均会对低渗透油藏储层的流体渗流情况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黏土类型以及含量等均会对储层的敏感性与注水难易程度造成较大的影响[3]。
2低渗透油田藏储层表征参数的分级界限
在低渗透率的范围之内,岩心的驱油效率与可动流体的百分数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中可动流体百分数可以明确的反应出油藏储层的开发效果与作用。通过对我国多个低渗透油藏储层的注水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明确注水波及系数通常会控制在0.047~0.86之间,而平均系数为0.69,而采收率主要是注水波及系数与水驱油效率的乘积。并根据采收率的等级分配情况可以对可动流体百分数进行分级。并且,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对主流喉道半径、压力梯度、原有黏度、黏土矿物等参数设置分级界限。其界限如表1所示:
3低渗透油区综合油储层评价方法
由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需要对各种评价参数进行分析,因此,在现场应用存在较大的困难。并且,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主流喉道半径与流动液体的大小数量,对区块的开发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而原油黏度与黏土矿物的成分越高,区块的开发效果会越差。根据上述的相关内容,需要对低渗透油藏储层进行评价。通过对主流喉道、可动流体百分数、设置压力梯度、原油黏度、黏土矿物含量等因素与低渗透油藏储层的开发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制定相关的计算公式,对低渗透油藏储层进行评价,从而以便更好的开发石油资源,促进石油企业的发展。
4结语
通过对低渗透油藏储层的表征进行细致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在低渗透油藏储层的开发效率中,主流喉道半径、可动流体百分数、原油黏度、黏土含量、压力梯度等均会其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上述各项因素进行分析,明确掌握之间的关系与相关性,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低渗透油藏储层评价方法,对石油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杨正明,张英芝,郝明强,等.低渗透油田储层综合评价方法[J].石油学报,2014,23(18):183-184.
[2]王学武,杨正明,刘霞霞,等.榆树林油田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28(12):791-792.
渗透及应用 篇9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采收率,技术,研究,应用
我国低渗透油田的储量很大, 随着以中、高渗透层为主的老油田逐渐进入中高含水期开采, 低渗透油藏的重要性将日益增加。提高对低渗透储层的认识, 对我国石油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低渗透油田开采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与技术难点
1) 在低渗透油田开采中, 面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层间、平面与层内等方面, 在目前的开采技术条件下, 主要的开采矛盾为生产能力急剧递减、注水井的压力持续升高、吸水能力不断下降、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采油井见效差, 以及开采速度、产油量、注水量、与采收率都相对较低。
2) 在我国的低渗透油田开采中, 采油工艺技术与实际情况不适应的问题也较为突出。目前, 国内的多数油田任然采用较为落后的杆式抽油泵,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抽油系统机械效率低、地层供液不足、泵效低及供采不平衡等问题, 所以, 在低渗透油田开采中不可避免的可能出现较多的“低产井”。
3) 在现阶段的低渗透油田开采中, 裂缝问题是较为常见的技术难点之一, 主要表现为沿着裂缝的方向水窜、水淹现象较为严重, 距裂缝较远的两侧生产井的实际注水效果则不是十分理想。
2 我国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与技术研究现状
2.1 低渗透油田开发前期的技术评价
在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前期必须进行系统的油藏评价, 即在油田预探过程中计算出其储量, 通过必要的工艺与技术手段, 将其转化为可以经济、有效开发动用储量的实际过程。在国内的低渗透油田开发前期的油藏评价中, 主要是从单井、区域储层与开发等阶段入手, 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进行具体的评价, 具体情况为:1) 单井评价, 主要是从成岩作用、岩石学研究、沉积相分析、储集空间与物性评价、温度与压力分析、含油性评价、综合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2) 区域储层评价, 其主要目的是寻找高产富集区, 进而达到储量高、探井少及效益高的开发目的, 提高效益的目的;3) 开发评价, 即对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可行性、编制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方法、开发管理等进行详细的评价。
2.2 低渗透油田的技术研究现状
由于受到低渗透油田自身特点的影响, 客观决定了其开发利用的高难度, 但是我国的低渗透油田具有数量多及储藏量丰富的特点, 所以, 对于其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引发了相关单位、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国内现阶段的低渗透油田开采中, 主要应用水平井、小井眼技术、多分支井技术、CO2泡沫酸化压裂新技术等, 常见的钻井技术主要包括:气体钻井、泡沫钻井、欠平衡钻井及雾化钻井等, 其中欠平衡钻井成为低渗透油田开发中钻井技术发展的热点, 并且逐步实现了与其他常规钻井技术的有机结合。
3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3.1 低渗透油田开发方式的优化
1) 注重天然能量的充分利用, 由于低渗透油田开发初期的压力较高, 注水困难, 充分利用天然能量进行开采, 不但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一次采收率, 而且有利于延长油藏无水采油期, 进而改善了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实际效果;2) 周期注水, 即通过周期性的提高或者降低注水压力的方法, 以达到增加油层系统弹性能量的目的。通过周期注水可以在低渗透油田的油层内产生不稳定压降, 而在不同的渗透率区间则会产生相应的液体不稳定交换渗流。国内的低渗透油田开发实践表明, 对于非均质性严重的低渗透油田采取周期注水的开发方法, 与常规注水方法相比, 波及系数可以提高10~25%, 而实际采收率则可以提高3~4%;3) 注入CO2, 在高压状态下, 将CO2注入油层, 并且溶解于原油中, 使得原油的粘度逐渐降低、体积膨胀、流动性改善, 如果在此过程中形成“混相带”或者“局部混相带”, 可以通过降低界面张力的方法, 以达到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4) 注人烃类混相驱, 低渗透油田开发中, 在高压状态下使油层与注入的天然气之间发生混相形成“混相带”, 随着压力的持续注入, “混相带”前缘将不断向前驱扫, 从而将油采出来。
3.2 低渗透油田压裂技术
低渗透油田的自然产能较低, 油井的自喷能力也相对较小, 特别是在油井见水以后, 其产油指数将大幅度下降, 所以, 人工举升大压差开采是目前常用的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之一。气举采油在国外已经有100余年的应用历史, 作为一种传统的机械采油技术, 结合现代化的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与技术, 将其加以改造形成压裂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起到较为理想的提高采收率的效果。
3.3 井网的密度、布置与调整
1) 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 为了达到提高采收率的效果, 必须认真分析井网密度与采收率之间的关系, 其首要任务是确定经济、合理的井网密度。对于不同渗流条件下的低渗透油田而言, 井网密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实际采收率的大小, 若想最终达到较高的采收率, 应尽量采用相对较大的井网密度。同时, 根据地层渗流理论进行分析, 渗流时间与渗透率、距离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在井距一定的情况下, 油田的渗透率越低, 其渗流阻力则越大, 质点流入井底所需的时间则相对较长, 即渗流距离对于渗流时间的影响越大, 对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果则影响越大。而在一定的渗透率情况下, 注采井距、渗流阻力越小, 渗流时间则越短, 从而有效改善了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果, 并且提升了采油的速度与采收率。综上所述, 在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过程中, 如果经济与技术条件均允许, 适当追求井网密度的最大化是十分必要的;2) 井网的布置与调整, 在确定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方式与井网密度后, 合理进行井网布置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由于低渗透油田的渗透率较低, 油层连续性、导压与生产能力较差, 加之非均质性严重, 所以, 低渗透油田更适宜采用正方形井网面积注水系统。在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初期, 可以采用反九点法面积注水系统, 在注水可以满足油田开发需求的情况下, 可以适当增加油田的初期产量, 并且提高无水采收率。在油田开发的中后期, 则可以根据油田的实际产量, 进行注采系统的调整, 以满足油田开发的实际需要, 进而达到较为理想的采收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的低渗透油田具有数量多与储量丰富的特点, 在其开发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尤其是要在总结以往技术经验的基础上, 加强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以促进国内油田开采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文玉莲, 杜志敏, 郭肖, 杜娟, 贾英.裂缝性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5.
渗透及应用 篇10
1 储层四性关系
所谓“四性”关系是指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性之间的关系, 研究的目的是确定适合该油田的测井解释模型、解释方法与解释参数, 为后面的多井解释奠定可靠基础。关键井的选取原则依据取心井段长、取样密度均匀、有声波时差和自然伽马曲线的井。
在四性关系研究分析的基础上, 对目标区块不同层位、不同油组建立了相应的解释模型, 并回归出了相应的公式, 以下是孔隙度、泥质含量、渗透率的计算公式, 公式中Φ—岩心孔隙度;Φ'—用声波时差计算的孔隙度;sh—岩心泥质含量;k—岩心渗透率;—自然伽马相对值。
Φ=AΦ'+B
A、B为系数;
sh=XeeYGR'
X、Y为系数;
Lgk=-Z-QLgsh+TLgΦ
Z、Q、T为系数;
2 岩性、物性及含油性的评价分析
2.1 岩性参数的确定
在课题的研究中, 目标区块分断块、分层组作了自然伽马相对值与岩心分析泥质含量关系图版, 从图1中可见随着自然伽马相对值增加, 泥质含量呈指数递增关系。
2.2 物性参数的确定
物性参数主要是孔隙度和渗透率。这两个参数求取的准确与否, 直接影响到解释结果的精度, 利用数据回归的方法重新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的求取方法。
2.3 含油性参数的确定
标准水层对比法:首先, 在解释层段从测井曲线上找出渗透层, 并将岩性均匀、物性好、深探测电阻率最低的渗透层作为标准水层。然后, 将解释层与标准水层比较, 凡电阻率大于3-4倍标准水层电阻率者可判断为油气层。进行比较的解释层和标准水层在岩性、物性、水性方面必须具有一致性。
径向电阻率法:采用不同探测深度的电阻率曲线进行对比的方法, 它依赖于储集层的泥浆侵入特征, 从分析岩层的径向电阻率变化来区分油、水层。一般情况下, 油 (气) 层产生减阻侵入, 水层产生增阻侵入。此时, 深探测视电阻率大于浅探测电阻率者可判断为油 (气) 层, 反之为水层。与标准水层法相比, 径向电阻率法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岩性、物性等变化造成的影响。但在使用径向电阻率法识别油 (气) 层时要注意: (1) 为突出径向电阻率的变化, 用于互相比较的不同探测深度的电阻率曲线, 应具有相似的纵向探测特征, 即井眼、围岩影响要相似, 因此, 最好采用具有纵向聚焦的测井系统, 如深、浅感应或深、浅侧向测井曲线的对比; (2) 油 (气) 层在Rmf/Rw比值较大的情况下, 也可能造成增阻侵入。
3 油气水层判别标准的建立
建立油层的岩性、物性及电性标准是作好解释工作的关键, 大港油田开发时间较长因此测井系列多变, 另外该油田断块多、断层多、含油层位多, 油气藏埋深变化范围大岩性多变, 因此有些区块油气水关系也比较复杂, 储层油水关系的研究主要内容是确定油田油气水关系划分标准, 因此按不同测井系列、不同断块、不同含油层位进行储层分析及油气水标准的确定。通过作AC (声波时差) —RT (深电阻率) 关系图版可以确定油气水层的解释标准。
例如, 以马东油田为例, 通过区块整体评价, 对板0油组进行了重新认识将周围生产井进行多井对比分析, 根据构造及对比分析重新确定油水层。通过多井对比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高部位的港深16-16井板0的18-20号层由于钻井泥浆侵入的影响造成电阻率降低, 因此原综合解释为水层, 而低部位的港94井和港深11井通过试油, 已经验证了板0这套储层为油层。根据试油、生产动态资料结合测井资料, 港深16-16井的18-20号层现改为油层, 港深18-18井11、12号层由原来的水层改为油水同层, 这样使板0的解释更为合理, 符合油藏规律。而向更高部位的港深14-14井由于岩性变差已致砂体尖灭。
在目前的低渗透率高含水地层储藏油气评价中, 人们还只是简单的沿用中低渗透率高含水地层储藏油气的评价方法或采用单一参数及方法作为评价的手段, 而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低渗透率高含水地层储藏油气评价方法。因此有必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低渗透率高含水地层储藏油气评价方法。引入测井相关参数, 通过对岩性、物性、含油性参数相关性的综合研究, 结合试油测试结果, 建立录、测井油气水层综合解释评价图板, 形成了现场半定量化快速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将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香增, 黎永, 白运台, 李星星.低渗透率高含水地层储藏油气评价技术及应用[J]测井技术, 2004
[2]杨双定.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层测井评价新技术[J]天然气工业, 2005
[3]胡文瑞.中国低渗透油气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工程科学, 2009
应用意识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篇11
一、从实际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人的思维活动是由客观存在所引起的,是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开始的。”所以,以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学生情绪,课堂气氛调控到最佳状态,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也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迫切性。
在公式、法则的教学中,可结合生活实例抽象出数学模型,对其既作出通俗的解释,又作出本质的揭示,阐明条件与结论的逻辑联系,加深正确理解。例如:学习a=bc型数量关系时,对课本的一个开放型问题作如下改编导入新课:小斌家房屋进行装修,买来一大捆粗细均匀的电线,现要确定其总长度的值,怎样做比较便捷?(使用的工具不限,可以从中先取一小段作为检验样品)学生讨论热烈,兴趣很高。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引导学生分析其中一种较便捷的方法,抽象得出a=bc型数量关系,然后再结合其它生活实例探究,发现a=bc型数量关系中,b、c和a的倍数关系的规律。在此过程中,学生对a=bc型数量关系加深了理解,并深刻体会到其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研究教学策略,自制与之配套的高质量教学软件,通过逼真的造型、丰富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活泼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更好地掌握和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挖掘教学知识点,展示数学的趣味性和奇异美
在教学中要紧扣教材,多设计或引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颖、有趣而富于思考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如在讲授圆的有关性质前,提出问题: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电脑分别模拟安装有三角形轮子、正方形轮子、椭圆形轮子和圆形轮子的汽车行驶的状态,并分别配各种颠跛沉重的声音及轻快的声音。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圆形轮子能使汽车平稳地前进,这是“圆”这种形状所特有的性质决定的。然后指出:人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圆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然后把这些特殊性质运用到运输工具上,这样制造了圆形轮子,轮子的形状与生产以及日常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可初步体会科学来源于实践又还原于实际生活的道理。
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展示数学外在形式与内在结构的和谐美、奇异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体验到数学学科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几何引言时,课后一些美丽图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成动画,可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图案的画法,并且学生会惊奇地看到:六角雪花图案绕中心旋转,速度由慢到快时,可另产生各种各样效果奇特的图案;风车图案的每一叶片可收缩为一条线段,当叶片为伸展或收缩状态时均可旋转成其它图案;紫荆花图案由鼠标拖动旋转控制点,可演示开花和结果的形态过程等。在美的熏陶中,学生会感到几何图形变换无穷,妙不可言,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从而对几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精心编制习题,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工具性”
数学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当地实际,适时地编写与生活、市场经济等有关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看到,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进而体会到数学应用的重要性。
比如在讲述函数内容时,可编写投资与消费等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光明中学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0台以上,从第11台开始每台按70%计价;乙商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并从中逐步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四、重视开展探究性活动,学以致用
数学并非仅仅是一堆知识,它更是一门活生生的学科,应把学数学作为一种过程。学生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概念与过程的相互作用后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笔记本或联欢会、文艺晚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等,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美。又如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让学生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旗杆高等,当他们需要解决一些感兴趣的又与他们的实际能力相适应的问题时,他们便发现需要数学知识,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抓住学习要点,培养数学意识和数学观念,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应用网络查找大量的资料,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利用现有教材着意渗透应用意识,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从而培养数学意识和数学观念,进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同时突出数学实践性,有利于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渗透及应用 篇12
**超低渗油藏区域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 属半深湖-深湖相沉积环境, 主要发育湖底滑塌浊积扇沉积, 以中扇亚相为主, 可分为浊积水道、浊积叶状体两种沉积微相, 其中浊积水道是主要沉积微相, 砂体基本上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储层岩性主要为粉细~细粒长石砂岩, 碎屑成份以长石为主, 岩心分析平均孔隙度12.0%, 平均渗透率0.35m D。油藏埋深1975~2345m, 平均油层中部深度2130m, 砂层平均厚度29.3m, 油层平均厚度11.0m。
**超低渗透油藏渗透率仅为0.35m D, 属典型的致密油藏, 与已开发的特低渗透油藏对比, 岩性更致密、孔喉更细微、应力敏感性更强、物性更差, 开发难度更大, 开发过程中面临单井产量低、递减幅度大、裂缝见水严重等矛盾。自2010年开始, **超低渗转变开发方式, 进行水平井开发试验。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实践, 初步认为水平井是提高**超低渗单井产量、实现效益开发的有效途径。
但随着水平井的规模开发、水平井见水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判断水平井出水点成为治理高含水水平井的关键。2012年开展了水平井找水测试试验, 采用的是水平井产出剖面测试 (井下电子牵引仪输送) 技术和储层参数评价测试 (硼中子+氧活化测井技术, 水力输送) 技术。本文就这两项技术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1 技术原理
1.1 水平井产出剖面测试技术原理
1.1.1 测试技术简介
产出剖面测试是生产测井的一项重要内容, 主要监测油井投产后, 各产层产出状况、含水高低, 从而为油田实施卡堵水、调整注采方案等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据。我部开展的水平井产出剖面测试是产出剖面与中子寿命测井相结合的测井方法, 输送方法采用的是井下电子牵引仪输送法。
中子寿命测井通过测定脉冲中子源造成的热中子空间分布随时间的变化, 计算俘获截面或中子寿命, 对产层内的含水饱和度、水淹状况进行判断;产液剖面测井则可以获得各层的产出及汗水状况。两项测试相结合判断出水层。
1.1.2 测试仪器简介
采用的仪器是英国SONDEX井下仪测井系列, 其中主要包括爬行器、三参数系列、中子发射器、中子探测器及集流流量测试仪。
爬行器:牵引井下仪器串在水平井进行前行或后退。
三参数系列:包括伽马、磁定位、压力三项参数, 主要作用是对井下仪器所在位置进行校深定位。
中子发射器:通过接受地面发出的电信号, 在井下发射快中子。
中子探测器:俘获中子发射器发射的中子, 用于计算俘获截面或中子寿命。
集流流量测试仪:对各层的流量及汗水进行测试。
1.2 水平井储层参数评价测试技术原理
1.2.1 测试技术简介
在超低渗油藏开展的是储层参数评价测试 (硼中子+氧活化测井技术) 技术, 输送方式采用的是水力输送方式。
主要采用中子寿命测试方式获得产层内的含水饱和度、水淹状况, 结合氧活化测试计算出分产层的吸水量。通过产层的油水分布及分层吸水量反算产出能力及含水高低, 测试结果均为定性判断、不能准确判断各层产出及含水情况。
1.2.2 测试仪器简介
采用的仪器主要有循环器 (单向阀) 、中子发射器、中子接收器及伽马探测器。
循环器:单向阀, 保证水流从油管流向油套环空, 防止倒流。
中子发射器:通过接受地面发出的电信号, 在井下发射快中子。
中子探测器:俘获中子发射器发射的中子, 用于计算俘获截面或中子寿命。
伽马探测器:用于接收快中子在水中激发的伽马射线, 结合源距计算水流速度, 最终计算出流量。
2 现场应用
2012年对**油田水平井开展了1口产出剖面测试 (井下电子牵引仪输送) 和2口储层参数评价测试 (硼中子+氧活化测井技术, 水力输送) 试验, 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了机械堵水, 平均单井日增油2.34t,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1 水平井产出剖面测试技术应用
*平3井2010年11月30日投产, 投产初期日产液15.96m3, 日产油2.45t, 含水81.7%。为判断其出水点, 3月8日开展产出剖面测试。本次测试为超低渗油藏的首例水平井产出剖面测试。测试过程中, 在第二喷点与第一喷点中间遇阻, 但测试发现第一喷点不出液, 测试不受影响。
根据产液剖面测试资料分析:第三喷点与第五喷点为主产层, 产液量为5.30m3/d、3.82m3/d, 占总产量的35.07%、25.28%;第七喷点与第八喷点为次产层, 产液量分别为2.43 m3/d、2.16 m3/d, 占总产量的16.08%、14.29%;第一喷点无产出;其他喷点均有产出, 但产出量较少, 为微产层。
根据中子寿命测试资料分析:第三喷点、第七喷点为高水淹, 第七喷点原始物性较差, 含水基本为束缚水;第六喷点、第八喷点为油层, 水淹程度较低;其他各层均为低水淹。
结合两项资料分析认为第三喷点为主要出水点。
5月20日, 采用Y445-110型上下双水平井封隔器, 隔第三喷点, 生产稳定后日产液11.33m3, 日产油4.92t, 含水48.3%, 液面726m。与投产初期相比日产油增加2.47t。
2.2 水平井储层参数评价测试技术应用
2012年开展硼中子+氧活化测试试验2口, 分别为*平1、*平15, 其中*平15井测试结果经验证不准确、*平1井测试较为准确。本文就*平1井进行简要分析。
*平1井2011年1月3日投产后一直高含水, 2月22日实施机械堵水, 措施后日产液8.52m3, 日产油6.51t, 含水9.0%, 日增油4.72t;3月31日含水升至73.6%, 打压验证该井桥塞未失效, 说明第1喷点出水已被成功封堵。3月31日, 含水升至73.6%, 打压验封, 堵水工具完好。4月22日对该井进行硼中子氧活化找水测试。
根据中子寿命测试资料分析:第二喷点与第四喷点存在水淹情况, 第二喷点为中水淹;第三喷点与第五喷点为油层, 无水淹迹象。
根据氧活化测试资料分析:第三、四、五喷点均吸水, 其中第三喷点吸水量较大;第二喷点不吸水。
结合两项资料分析认为第二喷点与注水井连通性较好, 地层能力充足, 应为主产水层。
5月20日, 对第一、第二喷点进行二次机械堵水, 并打压验封完好, 第二次堵水桥塞位置1660.24m。目前日产液15.67m3, 日产油4.33t, 含水67.1%, 日增油2.2t。
3 结论
3.1采用水力输送会造成地层吸水, 从而改变喷点周围近井地带的油水分布, 造成中子寿命测试失真;但该方法是在油管内进行仪器的输送, 不会造成井下事故, 危险性较小。
3.2采用爬行器输送是在套管内进行作业, 井筒状况对爬行器的性能影响较大, 且施工风险较大;但该方法不会改变喷点周围近井地带的油水分布, 对测试结果没有影响。
3.3采用产出剖面测井判断水平井出水点, 流量及含水测试均在水平段进行测试, 测得的含水误差较大;结合中子寿命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可准确判断出水点。
3.4采用储层参数评价 (硼中子) 测试地层油水分布, 受水力输送过程中注入水的影响, 所测油水分布存在一定的误差;通过氧活化测试反推地层产出情况, 受解释模板的限制, 效果也不是很好。通过现场试验发现其测试资料存在一定的问题。
摘要:水平井技术作为油田实现效益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 在超低渗油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水平井来说, 受其井身结构的影响, 生产过程中的动态监测找水技术亟待解决。2012年在**超低渗油田开展了水平井产出剖面测试和储层参数评价测试试验, 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了措施治理,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为后期水平井找水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水平井找水,产出剖面,储层参数评价,硼中子+氧活化测井
参考文献
[1]任孟坤, 赵玉萍, 黄莉, 安红梅.经济合理井网密度确定方法[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2 (03) .
[2]任孟坤.水平井技术在濮城油田高含水开发期剩余油挖潜中研究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2012.
【渗透及应用】推荐阅读:
反渗透工艺技术应用08-23
双级反渗透设备的应用07-10
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应用05-08
XCT扫描成像技术在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机理研究中的应用09-10
渗透发展07-20
深度渗透10-14
渗透路径10-16
科学渗透10-18
文化渗透10-19
一个渗透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