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个人发展计划

2024-06-04

高效课堂个人发展计划(共12篇)

高效课堂个人发展计划 篇1

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算得上是高效课堂?很多教师都有着各自的看法。笔者认为, 高效课堂是指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主动的学习、思考与交流, 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师生共同得到发展的教学过程。那么, 如何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

一、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1. 巧妙导入新课。

打造高效地理课堂要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为中心, 应通过巧妙的导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如, 在导入有关“信风”的内容时, 首先, 我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古代的航海家和外贸商发现, 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有一种风常年吹着一个方向, 一直很守“信用”, 就将其称之为“信风”。在信风的帮助下, 很多商船得以往来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 因此, 这种风又被称为“贸易风”。然后, 在学生急于了解有关信风知识的基础上, 我提出哪些纬度地区的风可以被称为“贸易风”, 为什么海岛上的树会形成旗形树冠等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做, 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 合理利用学生认知冲突。

当学生发现新授知识与原有经验不一致时, 会产生认知冲突。教师如能合理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 则可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如, 在学习“时区与日界线”时, 首先, 我对学生说:“如果有一艘远洋客轮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时, 客轮上的一位孕妇恰好在客轮穿越日界线前后生下一对孪生姐妹。那么, 先出生的为妹妹, 后出生的为姐姐。”然后, 在学生对这一说法争论不休时, 我适时地告诉他们:“这都是日界线惹的祸。”最后, 运用多媒体呈现相关知识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创设良好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不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 都具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为此, 教师要注重创设民主、和谐、宽松与愉悦的教学氛围, 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1.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及“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 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而且可以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如, 在学习“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时, 教师可在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教材文字、图表材料后, 为他们播放有关商业网点布局的录像片段, 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使其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2. 地理问题回归生活。

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并组织他们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如, 在教学完“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课后, 我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是否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呢?大家能否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学生不仅结合自身体验例举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而且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了治理措施, 一些学生则在课后进行了社会调查, 并将所撰写的调查报告交给环保、城建等政府部门。这样既拓展了地理教学内容, 又提高了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采用科学评价方式

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 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个性发展。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 不能只看他们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情况, 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反应, 如, 思考是否积极, 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 能否倾听他人的意见, 有没有创新精神等, 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同时, 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 把学生自评与互评、组评及教师评价等结合起来。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习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

高效课堂个人发展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目标,理清教学改革思路,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水平,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效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得到最有效的教育,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内容与措施

(一)、组织学习,提高认识,明确实施“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为高效课堂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了解不同学科“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学习,在对“高效课堂”的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组织教师根据高效课堂的要求通过自评互评找出自身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二)、立足常规,夯实基础,增强“高效课堂”的内驱力。

1、优化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规范备课、有效备课。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高质量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程序、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性地开展有效备课,逐步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内容精当,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2、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提倡“两个高效”,即每一位学生的高效和每一分钟的高效。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课堂上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让学生自主却不自流,让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神投入,紧张而愉悦地学习。

3、优化作业设计,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少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教师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

4、规范学生学习习惯,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等学习过程的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以导学案和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实践“高效课堂 ”模式。

1、编好、用好导学案。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教学的第一抓手,导学案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使用导方案,可使教师和学生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充分的互动和合作。所以教研组应统一组织,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试验班级语文每课至少使用一次导学案、数学、英语每周至少使用1次,三、六年级每学期语文、数学至少16次,英语至少10次。

2、抓好学习小组建设。小组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学会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没有管理、利用好,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在实践摸索过程中教师要多反思,首先,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分好小组,每组学生各方面情况要相对平均,每小组要有响亮的名字。其次,培训好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再次,创新小组评价机制,用恰当的评价培养小组积极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学习的精神,把评价变为一堂课的作料,自然顺畅。

三、具体安排

1、本学期(20XX年9月---12月)

下一页更多精彩“教师个人高效课堂实施计划”

★ 初探高效课堂

★ 音乐高效课堂个人工作计划

★ 小学高效课堂阶段性总结

★ 高效课堂解读

★ 高效课堂论文

★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 高效课堂实施感悟

★ 读《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 构建高效课堂论文

关注学生发展 打造高效课堂 篇3

1 了解——开启心灵的钥匙

学生初步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或多或少有好奇而又担心学不好的心理,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何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思考,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已然成为教育者参与教学的首要任务.

本人将对新知识初步了解过程总结为以下三种途径:

一是阅读了解.阅读的过程其实是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接触” 教材的内容,这是了解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的过程.通过对物理课本和辅助学习材料的阅读,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物理现象,还可以通过现象去层层发掘新规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有所收获,但更会产生很多困惑,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差异,预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侧重地对新知识进行初步了解.如:在学习苏科版《压强》这一课时我给学生提出如下一些导学要求:仔细阅读活动10.2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仔细观察图10-2,小明和小华站在沼泽地上的效果相同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图中的差异?

(2)利用手边的器材完成图10-3中的体验活动,并记录下你的感受及思考.

(3)猜想: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利用图10-4提供的器材验证你的猜想吗?想想看,或许你会发现方法可能还不止一种,整理一下,以备课上交流.(用身边的其他器材也可以)

二是调查了解.通过实地调查、收集有效信息等途径,及时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所反映的共性问题,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与物理密不可分,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在学习《磁现象》这节课前,本人让学生调查了解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用到磁性物体?学生经过调查得出:在冰箱封条及门上、在有些皮包扣子上、在电视和广播的扩音器等物体上都有磁性物体.

三是实验了解.要求学生能根据自身经验、课本知识,利用生活中的日常生活用品制作器材,并设计一些小实验,让他们在课堂上适当的时机展示自己的成果,以此来享受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后产生的成就感.通过这种自主探究的方式,充分调动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本人要求学生学会用生活中日常物品设计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系的实验,如,在学习《声现象》时,有学生用两只一次性口杯和细线做成了一个“土电话”;在学习《光的反射》时,有学生展示了万花筒等等.

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能基本掌握一些基本概念,也能顺利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但学生在预习中往往会集中带有一些疑问,对于这些疑问作为教者绝不能忽视,因为这是我们组织学生预习的关键,更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2 理解——展示心灵的平台

叶圣陶先生在《晴窗随笔·讲和教》中指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发展,将会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在事事物物中,随时随地能够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学生如果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中,他们就会有目的地参与学习,主动的思考,也才会与老师和同学产生心灵的碰撞,进而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只有形成这样一个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才会有高效的课堂.

因此,作为我们教师要围绕学生普遍凸现的问题,精心策划和构思一些教学环节,有效启发和帮助学生思考,以满足他们探究的需要.本人体会到课堂提问要相对集中,不能凌乱,要有指向性.探究问题的设计,要紧扣课本内容,围绕学习目标,将初拟的零散问题聚焦到切合主题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例如,在学习《物质的比热容》这节课时,书上提出问题:夏天中午海边的沙子热,海水却很凉;傍晚海边的沙子凉,海水却较暖和.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呢?如何引导探究小组设计实验去验证?在实验前本人预设了以下一些具有指向性的问题:

(1)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请学生在实验桌上准备好的器材中选择.

(2)引导学生想办法用什么来替代中午时分的太阳?

(3)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可以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得出?

(4)在你们探究的过程中都用到了哪些物理方法?

课堂这个展示自我风采的主阵地,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平台,更是展示老师教学智慧的大舞台,笔者认为,老师的教学智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所教班级学生状况的了解;

(2)对教材宏观和细节的掌控;

(3)课前对探究问题指向性的预设,课堂上对学生提出新问题的处理及时到位.

3 见解——升华心灵的台阶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人对他乐知事物总有神往之心,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情结,见解由此而生,故而新知识得以生成,新技能得以提升,情感态度渗入心智,心灵也因此升华到新的台阶.

3.1 学生想法多多

在完成知识点的探究后,本人总会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自己的收获、分享探究的过程,并让他们讨论探究过程中存在的疑惑.通过这样一个特别的课堂空间,沉闷的课堂不再沉闷,活跃的课堂更加活跃,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动起来了,他们大胆自由地交流自己的所惑、所思、所得,长此以往,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得到了真正有效地培养.

3.2 学生评价切切

在评讲当堂训练时尽量将机会都留给学生,由他们评析,再请一些学的好“小专家”点评,要求他们的点评不仅要说出别人的对错,还要说出错在何处,以及自己的见解等等.长期以来,在本人的课堂上涌现出许多名副其实的“小专家”,这样的一种评析方式,充分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对物理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外,有一点需要值得注意的,那就是在学生交流当堂训练时,作为教师应耐心倾听,并适时作出合理评价,以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被赞赏的喜悦.

总之,“三解”的教学流程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建构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关注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火花、灵光一现的思维碰撞才会无比完美地表现出来,也才能最终实现课堂的高效.

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共同发展 篇4

一、研究学生, 对症下药

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 要切实提高初中科学教学质量, 首要工作就是要深入研究学生, 将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状况系统地掌握起来。了解哪些学生学得好, 哪些学生学得差, 他们的心理特点怎样, 有无心理障碍, 时间投入多少, 是智商问题还是兴趣问题, 或是学习方法问题, 等等。可采用问卷调查、走访调查或单独谈话等手段, 为每一个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档案。然后, 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类, 编为A组 (优等生) 、B组 (中等生) 和C组 (学困生) 三个小组 (即三个层次) , 而这不同层次小组的学生不是长期固定的, 而是可降组 (除学困生外) , 也可升组 (除优等生外) 。让师生都明确某一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所处层次的同时, 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坚定的学习信心。正确对待分组方式, 明确教师分组的目的和意义, 防止优等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学困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鼓励学生你追我赶、力争上游、不甘落后, 既调动课堂教学氛围, 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提高。

在备课时, 要突出教学的层次, 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 围绕主体参与这个中心, 尽可能做到让学困生跳起来摘果子, 让中等生“吃好”, 让优等生“吃饱”。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包括确定课时、目标、重点、难点、教具选用、实验安排以及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等, 教师经过精心设计, 最后写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案。

二、以“标”导学, 培养能力

教学是一种有具体目标的师生活动, 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能在教学活动中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或不切合学生实际, 会在教学中产生盲目性和随意性, 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 展示目标是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前提, 只有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了学习的目标后,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热情。毋庸置疑, 以“标”导学, 对促进科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了催化作用。例如, 笔者在教学《光的反射和折射》第二课时时, 设计了下面的学案。

【学习目标】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理解虚像的意义, 能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虚像, 找出像与物的对应关系;体验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课前准备】

1.观察思考。站在大平面镜前, 看看自己在镜中的像, 想一想, 人站在什么位置能够在平面镜中成像?站在什么位置能够看见自己在镜中的全身像?人在镜中所成的像有哪些特点? (位置、大小、距离等)

2.活动探究。取一个小平面镜, 将画有一个“F”字的卡片放在平面镜前, 改变镜面和卡片的位置, 观察镜中“F”字的像, 并记录下来。

【课中解决】

1.分析交流。要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特点 (位置、大小、距离等) , 需要哪些器材?怎样操作?

2.实验探究。

(1) 将一张画有中线的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 在白纸的中线上竖直架起一块______。

(2) 取两支长短、粗细相同的蜡烛, 点燃其中一支放在______前, 可以看到______后出现蜡烛的像。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 看看这个像______ (“能”或“不能”) 映在光屏上。

(3) 把另一支______ (“点燃”或“未点燃”) 的蜡烛在______移动, 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4) 改变物距, 重做上面实验。 (至少做不在一直线上、距离不等的三个位置)

(5) 用直尺在白纸上画出物像连线, 并测量连线与白纸中线的位置关系, 以及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

3.得出结论。

(1) 平面镜里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 它们的连线跟镜面______, 它们到镜面的距离______。

() 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没有实际光线通过像点, 这样的像称为______, 即平面镜里所成的是______, 其特点是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显示在光屏上。画图时用虚线表示。

4.反馈练习。

这节课学生在课前观察和活动探究后, 教师用“你们想不想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引入,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 教师先让学生说说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生说出以下几种猜想: (1) 像应该是只能看而不能用手去接触的; (2) 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可能与镜面垂直; (3) 像有可能是“近大远小”; (4) 像和物体可能是左右相反的; (5) 像与物体可能是等大的; (6)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教师尝试着让学生说出猜想的理由。再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去验证猜想, 也就是学案中的分析交流。在实验设计时, 学生可能对“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感到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大小是否相等?我们应该怎样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学生充分讨论后终于明确:探究该问题的关键就是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与所成的像进行比较 (替代物可以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在选择器材时, 有学生选择了平面镜, 我们可以让学生试一试能否成功, 再通过教师的启发, 有学生就会想到“薄而透明的玻璃板”。通过前面的分析, 学生心中有数了, 接着开始实验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实验探究后, 学生自己就能比较容易地得出结论, 教师只需要强调画像时一定要用虚线表示。然后, 师生一起通过做光路图说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成虚象的道理。可见,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结构安排上可以在同步教学中渗透异步教学, 即:不应把目标教学单纯地作为一种方法, 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高效课堂的灵魂应该是“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思维训练为主线”, 应该围绕“导、学、思、练”多下工夫。

三、分层实施, 全面提高

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个体性格特点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实施分层教学必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 应该从严要求;对于学习认真而成绩不好的学生, 要启发他们注意学习方法;对于反应慢、动作缓的学生, 多鼓励他们勤思考, 提高作业速度与动手能力;对于思维能力较强, 但学习不够勤奋的学生, 要给他们压担子, 要求做到一题多解;对于语言表达较差的学生, 要多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要及时地进行疏导。除了提出不同的要求外,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公开量化目标, 应用目标激励的方法来促进他们勤奋学习。需要注意的是, 所设置的目标必须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就是让他们“跳摘”, 最终使各层次学生都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 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导体电阻的测量方法再研究”的探究中, 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主观意愿, 分成“基础组、提高组、发展组、创新组”四大组, 各大组又分为三小组, 各小组进行相同内容的活动。这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够循序渐进, 既有利于整体基础的夯实, 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实验探究简述如下。

1.实验器材。以下器材每组一套:学生电源 (1台) , 电流表 (2只) , 电压表 (2只) , 滑动变阻器 (1个) , 电阻箱 (1个) , 开关 (2只) , 导线若干, 待测电阻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 (1只) , 如果学生有要求, 可以及时从实验准备室提供, 实物投影仪。

2.知识背景。请“提高组”的一位同学对《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导体电阻》的实验原理作简单的回顾。

3.明确任务。根据各组学生的程度, 安排不同任务: (1) “基础组”的同学可任意选择桌上的仪器。 (2) “提高组”的同学不得使用滑动变阻器, 其他仪器均可使用。 (3) “发展组”的同学只能单独使用电流表或电压表, 其他仪器均可使用。 (4) “创新组”的同学只能单独使用1只电流表或1只电压表, 其他仪器均可使用。 (5) 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 还可以用提供的仪器进行检验, 然后,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的方法。

4.小组讨论。研究实验方案, 教师巡回观察, 并引导学生从常规实验出发, 发现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提醒学生提高讨论效率。

5.各小组代表讲解本组的研究结果。经过学生积极讨论和实验, 设计出十几种电路, 有的还富有创意。例如“发展甲组”同学提出“双安法”来测定电阻时, 丙组同学马上联想电压表, 提出“双伏法”来测定电组的方法, 这样的良性竞争, 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创新精神。教师要求学生详细叙述整个思维过程, 并且点评整个思路中所包含的思想方法 (如逆推法、比较法、演绎法、实验法等) , 有意识地渗透自然科学思想方法,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而“基础丙组”由学困生组成, 经过多次连接和摸索, 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 终于完成了“伏安法”测定电阻的实验, 教师有意识地让他们介绍摸索经验, 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提高了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6.小结和拓展。虽然电路形式各不相同, 但这些电路中有无必然联系?师生归纳出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以上方法能否用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由此可见, 以“标”导学, 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使教师和学生产生了共鸣效应。同时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间距离得以缩短, 出现了“比学争优, 你追我赶”的喜人场面。

另外, 教师应该适时、科学地做好科学学习过程中“分化点”的转化工作, 帮助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研究“分化点”的目的, 是为了弱化分化过程, 推迟分化, 缩小分化面, 致使“分化点”消失, 全面提高初中科学教学质量。以化学部分学习内容来看, “三个分化点”的转化应放在这样的基点上: (1) 化学用语的学习。分化的症结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上。一是要根据实验和反应规律判断所写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名称;二是正确书写它们的化学式。目前, 学生化学式的书写能力提高较快, 而判断能力较差, 所以, 化学用语的分化主要暴露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突破这一分化点, 要继续抓好化学式书写的教学, 同时更要抓好根据实验和反应规律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式的教学。 (2) 溶液计算的学习。分化的症结在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灵活理解上, 尤其是对溶质、溶剂、溶液量及量的变化的分析上, 而主要暴露在溶液计算上。突破这一分化点, 主要应抓好各种“量及量的变化”的分析。 (3) 无机物相互关系的学习。分化的症结在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选择和生成物的判断等规律的掌握, 主要暴露在无机物的相互关系上。突破这一分化点, 关键是熟练掌握置换反应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规律。

四、难易结合, 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进行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分层次教学是使所有学生通过教学都有所学、有所得, 逐步向各自的“最近发展区”递进, 从而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但整体水平提高后, 并非不存在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 只不过此时比原先有所提高。一个班级内学生的差异始终是存在的, 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互促的作用,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

作业、练习、检测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 更是学生掌握、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分层教学打破了旧格局, 就必然要求教师在作业、练习、检测的选择上体现出层次性、多样性, 做到有难有易、难易结合、合理安排, 使成绩好的学生有刻苦钻研的劲头, 差的学生也有认真完成的习惯,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作业之前, 教师应提出明确的要求:C层次学生完成基础题, 使他们有较多的思考和练习机会, 要尽力避免因独立作业困难而抄袭作业的现象发生;B层次学生在完成C层次、B层次的练习题后, 再做一些能力题和提高题, 鼓励他们积极赶超A层次。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真正发挥了作业的作用, 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在检测考试时也应该体现层次差异, 如, 从试卷中挑几题作为选做题, A组学生必做, B、C组学生可以选做。在批卷过程中, 对C组同学, 适当提高试卷中基础题的分数。这样既不会使后进生因为考得太差而灰心丧气, 也不会使优等生因为考得太好而骄傲自满, 更不会使中等生觉得无所谓。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教师教的效果、学生学的效果如何仅靠作业反馈是不够的, 因而, 教师还可以采用每章复习后由学生自己拟一套自测题, 不同层次的学生按时完成不同的题目, 并要附参考答案, 然后同层次学生交换互答。最后评比出A、B、C层次中最佳试卷, 予以表扬。这样做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又促使他们全面复习所学知识,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讨论研究的风气。对达标较好的学生及时调整层次, 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始终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

高效课堂 个人自查报告 篇5

高级中学

李晓成

通过一段时间高效课堂的实践,总体感觉课堂气氛很好,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也增强了,但同时把学生放开课堂时间不够,不能够将高考所考的知识点全面的呈现给学生,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段时间我主要我主要做了以下实践,一并将感受和困惑呈现。

一、导学案的制定和应用

做法:通过 “设计学案”与编制“导学案”过程,将讲学稿分为学前案、课中案和课后案三位一体的编写方式,课前下发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前抽批一部分,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和效果进行二次备课,这样做真正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做到了二次“备学生”。

感受:导学案和传统的教案相比将更多的讲解式方式变为引导学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学习。

困惑:学生在预习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学生根本不会预习。阅读课本时,不会做笔记,找不到关键词,抓不住重点。二是学生面对各科学案的预习,时间安排上不适应。课余不仅要把各科作业、习题完成,还要把第二天的课全都预习一遍,导学案全部完成,学生在时间上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差生跟不上,忙的焦头烂额但成绩越来越差。

二、小组建设

做法:每8——10人一组合作,明确成员分工,加强小组管理。

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另外还考虑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的差异。每组选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组长(不一定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一名副组长和两名组员。组长负责安排合作学习任务,调动本组积极性;副组长负责收发、检查作业;一名组员负责记笔记。

感受: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能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困惑:小组内分工不同,优生挣着做组长或副组长二后进生就想当组员,久而久之对学生的能力提升不同,学生发展距离会越拉越大。

三、小组合作学习

做法:在备课时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学案,准确把握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避免将小组合作简单地理解为小组讨论,不管问题合适与否,都让学生合作讨论。合作学习之前,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方法、步骤和任务分工,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标准。创设必要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生活体验,去认识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感受:讨论前一定要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学生才可能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纯粹的学生“自

主自议”的过程,它必须在教师精心设置问题,精心组织下进行,有必要小组合作才进行合作,合作中教师必须深入合作小组中,做好“平等中的首席”,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指导,这样学生中“假学”、“假听”现象才能遏制,否则,就容易出现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的情况。

困惑:

1、由于小组参差不同,对问题的认识和见解不同,很多时候就变成了优等生给后进生讲解了。

2、有些学生课前不按教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上课无所事事,课堂上也不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游离在小组之外。甚至学习过的课本不留痕迹,全是空白。

四、展示环节

做法: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让小组发言人讲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以语言、文字等形式展示出来,先组间进行补充或纠正答案后老师补充完整或给出争取答案。

感受:能通过学生的展示捕捉到学生的“软肋”,及时地点拔、精讲。

高效课堂个人发展计划 篇6

一、合理构建学习小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着力点

开学第一周就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智力水平、行为习惯、性格等方面特点,把学生平均分成三个小班,六到七个小组,每组六到七人。小班长协助制定班名及班训,由小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成员,一起动手制作代表小组个性的组牌。小组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自己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各小组选出评判组长(记分员)、文体劳动组长、饮食卫生组长、纪律组长、学习组长、作业组长、文明礼仪组长各一名。小组每个成员都是小老师。

小组编排原则是:组内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便于互助合作;组与组之间要求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力求均衡,并无明显差异,便于全班各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竞争。根据小组内成员各方面特点为小组成员编号,小组成员按照中优差成“U”或“T”型对面而坐,便于学生面对面交流、肩并肩帮扶。

二、精心培养小组长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点

优秀的小组长胜过好老师,因为他们与同学朝夕相处,熟悉每个人的性格脾气、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因此,精心培养小组长是推动小组教学的关键。实际教学中每个学习小组设置两名小组长,并且各学科教学时共享这两名小组长。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小组内的干部多了,他们也会推卸责任。因此,要精心挑选小组长,并进行精心的培养。老师要指导小组长有效开展小组工作,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刚入校,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不熟悉,开学初用一个月时间抓小组建设,第一周组织专班对班主任进行班级建设、小组建设以及小组编排等方面的培训;第二周对副班主任、小班长和小组长进行培训;比如告诉他们怎样帮扶潜能生,怎样组织探讨疑难问题,怎样监督并带动组员进行复习和预习等,第三周对学生课堂语言的表达、“四学”过程以及小黑板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培训;第四周对小组建设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完善运行机制。这一系列问题,老师们都要和小组长们有一个充分的沟通,最终达成默契,小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始终贯彻小组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点

既然合理配置了学习小组,就要充分地运用它,让它真正服务于教学,而不是把它仅仅当做摆设。有人听课了,老师就让小组活动一下。平时自己上课时,便置小组于不顾,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这样会给小组教学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每位老师主动做到“三个一”,即每学期听所有教师一节课、每月参加一次教师或学生经验交流会、积极参加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为促进课改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对讲课活动制定了几项规定动作:每学期先由名师、学科骨干教师讲“引领课”、年轻教师讲“拜师课”,接着是全体教师讲“达标课”,最后选拔教师讲“优质课”。同时定了《师徒结对方案》,严格实行“同奖同罚”的约束机制,把“徒弟”的工作绩效与“师傅”密切挂钩。这种举措极大地促进了新教师快捷“入门”,也激发了老教师不断进步与创新的激情。并且能真正改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的状况。

为了保障小组教学贯穿课堂始终,学校成立巡课领导小组,每天组织专人对全校所有班级的每一节课进行巡查,主要巡查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效果等。并做好巡课记录,认真填写“巡课登记表”。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梳理,并在教师备课时进行讨论并提出整改意见。

四、落实小组评价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促进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认为只要按照预先设计的步骤完成教学任务就够了,往往忽略了贯穿教学始终的一个重要环节——填写课堂流程评价表,认为浪费时间,其实不然。课堂流程评价表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情况细化、量化的体现,具有直观性、阶段性,容易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学习的持久性。这个环节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真正体现班级自主管理,发挥小组作用,鼓励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班级每周周末由学习委员对这一周的小组和个人课堂得分情况统计好后展示在教室内专用的展板上。得分最高的小组评为这周的优秀小组,该组的组长即为优秀小组长;得分最高的个人即为本周的展示之星。并在下周一的班会中对展板中的小组和个人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学校每月对每班的优秀小组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把这些获奖的小组和个人制作成展板在全校展示。

课改先进典型奖励机制为全面推进“小组教学”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大胆改革,每年以宣传栏形式表彰一批课改带头人,并按照级别给予一定资金的奖励,且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同时,在评价教师教学业绩时,把课改效果和最终成绩放在同等位置上给予评价。

总之,“小组教学”的教学改革,课堂上,教师将话语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取得学习的进步和能力的提升,学生在成长,教师在成长。学生是自信的、快乐的,教师是轻松的,课堂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1]李立.高效课堂模式的反思[J].生活教育,2014(S1).

[2]邹贵波.新课程标准下高效课堂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学园,2013(26).

微课破解高效课堂发展瓶颈 篇7

在落实杜郎口高效课堂模式的过程中, “导学案、黑板 + 粉笔”的“套餐”高频率地使用成为了其标志性体现, 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渐渐淡出课堂。高效课堂的发展出现了瓶颈。如何解决“导学案、黑板 + 粉笔”的“套餐”所制约的课堂效率, 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深度融合?答案是将微课与高效课堂相结合。

微课,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视频形式出现, 短小精悍, 一个议题, 一个重点, 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设计, 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地通过网络下载或点播, 满足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需求及个性化学习需求。高效课堂依据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学习金字塔”理论, 这种现代学习理论充分证明了采用主动学习方式的优越性, 学生的知识保持率能达到50%-90%。这与微课的使用依据是完全吻合的。微课在高效课堂中的使用以“学习任务单 + 微课”的形式出现, 这一“套餐”恰好弥补了“导学案、黑板 + 粉笔”的“套餐”所衍生出的问题, 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便捷地采用主动学习的方式, 更好地优化学习过程。具体流程如下图:

1学习任务单与导学案的结合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 所以其编写水平直接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情况, 教师的思路和设计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 甚至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障碍。因此, 将导学案的编写以“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呈现, 能很好地达到学生学习人性化、个性化的目标。高效课堂中的导学案一般以纸质形式下发, 而学习任务单的呈现方式更多以电子形式借助网络出现, 问题设计是“学习任务单”的核心。

2微课与“黑板 + 粉笔”的互补

高效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一块黑板 + 一支粉笔”的情况, 取而代之的是教室内“四壁黑板 + 每组一盒粉笔”的情况, 这个改变实现了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书写速度、借助黑板的展示水平,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课堂的容量、密度, 导致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高效课堂上渐渐淡出。很多课改教师感慨, 高效课堂中预设的学习任务完不成, 并且这种情况成为了高效课堂的一种常态。

那么, 基于高效课堂中的这一现状, 适时引入微课, 将微课与“黑板 +粉笔”的展示互补使用, 能很好地解决课堂的容量、密度的问题。微课的使用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交互式电子白板、班班通投影等多种方式。随着未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智慧教室”等融合“电子书包”概念的新教室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通过电子白板连接学生手中的数字化终端, 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基于微课的使用平台, 开展网上交流互动等活动, 学生间更大化地进行合作互助, 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 达到效益最优化。微课为高效课堂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打开了一个更加宽广的空间, 而这个空间恰恰是学生成长中必须要面对的、接受的, 否则, 我们可能看到学生在高效课堂中信息素养的倒退。

高效课堂将任务单与导学案结合、微课与“黑板 + 粉笔”的展示互补, 实现了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全程参与学习, 更好地满足了学生差异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使得课堂最大化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微课以其制作简单、形式新颖、方便快捷等多种优势, 将引导高效课堂的改革走向更专业化。增大课堂的密度与容量,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成为破解高效课堂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

摘要:以杜郎口中学为源头的高效课堂, 开启了中国课改的新篇章, 各地学校纷纷效仿杜郎口中学的课改。但随着“导学案、黑板+粉笔”的“套餐”出现,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却渐渐淡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发展出现了瓶颈。如何解决“导学案、黑板+粉笔”的“套餐”所制约的课堂效率, 从而实现高效课堂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深度融合?“微课”的使用将破解高效课堂这一发展瓶颈。

关键词:信息技术,微课破解,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黎加厚.让教育主题网站在变化的时代中成长[J].信息技术教育, 2005 (2) .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

[3]韩清林.微课导学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课堂[M].石家庄:河北省电化教育馆, 2014.

[4]张海晨, 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0.

高效课堂个人发展计划 篇8

一、实现突破———用政策支持高效课堂改革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是市政府改革创新的一项工程,为此,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课改。如《关于评选阜新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先进校》,此举面向所有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著名的杜郎口中学就是通过课改,改变了贫穷,改变了落后,由薄弱学校成为全国课改的楷模。那么,作为同样的薄弱校,我们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改革”。几年的课改实践,让这些薄弱学校改出了学校精神,改出了教师活力,改出了高效课堂,提高了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众多的实验学校中,他们由原来的各项竞赛活动中的“名落孙山”转变成名列前茅,实现了跨越发展。

二、生源回流———用机制强化高效课堂改革

为了强力推进自主高效课堂实验改革,我们用“机制”这个有力方式对实验学校实行“三优先”:

一是实验学校考核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如在《阜新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先进校》评比、《阜新市校本研训示范校》评比等活动中,我们加大对实验学校分数量级权重,用资金重奖实验学校。

二是实验教师培训培养优先。根据《阜新市中小学教师学习深造提高工程》的文件精神,我们组织实验教师开展“百人千天”赴杜郎口中学学习的活动,使实验教师先行一步,多学一点,少走弯路,推动高效课堂的深入开展。

三是实验教师“三评”优先。从自主高效课堂改革伊始,我市在教师评聘过程中,明确规定“倾斜课改实验教师”,优先评聘高级教师岗位,优先推荐省级学科骨干,优先组建市名师工作室。

在各种“机制”的促进下,这些起步较早的课改实验校,通过各种政策的扶持,使教学环境得到了改观,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广大家长在开放自主高效课堂上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孩子,认可了课改,认可了教师,认可了这个之前的“薄弱学校”。家长不再去择校,让孩子重新回归本校区学习,使薄弱学校保证了生源。

三、改变四择———用措施推动高效课堂改革

分组围坐合作式学习是自主高效课堂的最基本形式,既呈现了自主高效课堂基本形式,也体现自主高效课堂的教育教学思想。这种“软着陆”方式,起到了“硬”效果,缓解了中国教育世纪难题,限制了择校—择班—择师—择座。

限制了择校。由于自主高效课堂改革,学生已逐步习惯了自主学习,习惯了开放式课堂。他们在转入所谓的名校时,已不适应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更不适应传统封闭式课堂。

限制了择班。为了净化自主高效课堂改革大环境,市教育局在实验点校采取“阳光分班”形式,限制大班型,方便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实验学校班级人数相等,均衡分班有效限制了择班现象。

限制了择师。实验教师经过先期的培训和实验过程中的培养,极大提高了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确保实验教师质量”在社会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实验教师已等同了名师”。课改名师有效缓解了找人择师、花钱择师的现象。

限制了择座。自主高效课堂采用分组围坐式学习方式,学生每个座位都是中心位置,每个座位都与教师讲课的距离相等,每个座位的展示空间都相通。因此,自主高效课堂上没了以往的“中心座”“贵族座”。

四、缩小差距———用软件建设高效课堂改革

薄弱校与强校最大的区别就是校际之间的软件建设。自主高效课堂实验改革,不同程度地缩小了这种差距,有效地提高实验学校文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文化建设。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这所学校长期积淀的精神财富。自主高效课堂实验改革有力推进了实验学校的文化建设,促进了学校的长足发展。如实验学校兴起的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厅廊文化,折射出了实验学校自主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所以,文化建设的高端,就是教育的内涵。

队伍建设。“人才兴校”是薄弱学校迈进强校的必由之路,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自主高效课堂改革,使教师提高了职业道德,让自己更加爱岗、爱生、爱课堂。高效课堂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杜绝了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的现象,更新了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学科教学的能力。在我市举办的“教学标兵”和“市长杯”竞赛中,实验教师占获奖人数的85%。

五、跨越发展———用硬件保障高效课堂改革

薄弱学校之所以薄弱,既有软件的“软”因素,更有硬件的“硬”原因。因而,我市对自主高效课堂改革实验学校采取“四项”措施加大其建设。

首先,我们优先对实验学校配置多媒体,给实验班级上“班班通”“电子白板”,使自主高效课堂呈现现代化教学感觉。通过优化教学资源,学生获取的知识更快捷、更生动、更高效。

其次,高效课堂不仅体现课内高效,还要课外高效。对此,我市给实验学校优先建设综合实验室,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让学生动脑与动手紧密衔接。如果说,高效课堂学生更多表现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而在综合实验室的学生则更多采用组内探究学习,使书本知识转化为应用知识。

第三,实验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是缩小薄弱学校与强校的重要途径。根据阜政办发《阜新市城区中小学操场建设工程》文件精神,我们对实验学校优先进行建设改造。我们总投资约1.5亿元,将现城区实验学校和农村实验学校操场进行改造,极大改善了薄弱实验校的教学条件。

最后,实验学校专项经费建设。为了推动课改的全面实施,市教育局设立了“四个”专项经费,每年设立100万元用于实验工作。各县(区)根据实验情况安排配套资金,每年设立30万元用于实验点校质量监测,设立30万元用于课改先进校评选,设立10万元用于实验教师赴外考察学习。

高效课堂个人发展计划 篇9

教育家卢梭说:“教育即生长, 生长即教育。”因此, 教育的本义也就是要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发展, 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如知识装进一个容器。懂得了这个道理, 我们就清楚了教育该做什么?课堂该以什么为主?高效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快乐为根本”的主题, 这个主题的实质就是“关注学生的生命, 唤醒生命的潜能”。在此,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关注学生生命发展,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二、关注生命, 培育情感

课堂是教育目标实现的主要场所。教育是要让每一颗心灵都得到智慧的滋润, 要让每个学生的人生都充满燃烧的激情。因此, 课堂应该是学生生命丰润的肥沃土壤。学生在课堂上应该过着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 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满足好奇心和展示欲的天赋秉性, 实现生命的逐渐丰润并最终走向灿烂美好。例如, 教学《傅雷家书两则》时, 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感知两封家信的内容, 感悟父亲的一片舐犊情深, 我更让孩子们体会如何去做父母。先引导学生研读课文, 小组合作学习, 然后全班交流、探究, 得出心得结论:

1. 做父母要有爱心, 做父母要有耐心, 做父母要有民主心。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应该从孩子小时起就培养他们做父母的义务感。”高效的课堂, 能够关注孩子生命的成长, 能把学习和生活, 知识和生命, 妥贴而智慧的统一在语文课堂上, 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 又是情感体验的丰富, 更是生活智慧的传递。

2. 关注生命, 以生为本。

课堂是什么?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场所, 是学生心智成熟的摇篮, 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地方。高效课堂“以人为本”, 就是以一个一个的“学生”为本, 关注一个一个“学生”的情感, 尊重一个一个“学生”的需要, 实现一个一个“学生”的愿望。

教育专家李镇西说:“素质教育的精髓是什么?那就是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学生学会做人, 教师必须遵循育人之道;学生学会做人, 课堂必须是民主人本的容器。真正的人需要真正的教师去培养, 真正的教师自己必然也是真正的人, 即注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感受, 容许自己也等待别人的慢慢成长, 接纳自己也理解别人的窘迫, 发展自己也欣赏别人的默默努力。

小涛是个胆小内向的男生, 适应性差。他刚转入我班时, 天天惦念着再转学回去。这样的孩子, 上课答问的情形可想而知。一次, 我们学习《斑羚飞渡》, 第一个环节是谈谈自己的初读感受。

“我认为……”后面的声音就淹没在他自己的嗫嚅里。

“请提高声音再说一遍。”

“我认为狩猎队欣赏斑羚的死亡表演是不人道的。”

“大声说话, 站直做人, 再来一次。”

反复五次。最后小涛终于大声地说:“我认为狩猎队欣赏斑羚的死亡表演是不人道的!”然后是热烈的掌声。在为他一个人放慢的课堂节奏里, 他从“省略号”到“句号”再到“感叹号”, 缓慢而迅速地打赢了一场自己的战争。

没有游说, 没有施压, 只有启发诱导, 潜滋暗长;没有训斥, 没有责骂, 只有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在一件一件特别特别小的事里, 落实以人为本, 让学生发展、成长。

三、关注生命, 体验角色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主张:“必须将学生从课堂中所学到的感觉和印象, 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观念才能表现出来。”也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会运用知识进行交际。在教学中寻找语言材料与生活的结合点, 创设逼真的情境, 在自觉和不自觉的状态中去看、去听、去说、去体验, 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提倡自主探究性学习。杜郎口流行一句话:“我听了, 我会忘记;我看了, 我会记住;我做了, 我会创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从学生“好表现, 乐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 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例如, 我在设计《音乐巨人贝多芬》时, 创设情境, 采用对话教学, 预设四个明确的步骤, 让学生充分进入角色, 和贝多芬深度对话。如:与音乐对话, 借优美的旋律亲近贝多芬;与文本对话, 用客人的眼睛观察贝多芬;与巨人对话, 听贝多芬对我们说;与自己对话, 请贝多芬听我们说。对话贝多芬, 让我深深地感到, 阅读是一种对话, 课堂也是一种对话, 生命更是一种对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和实践是教师无法代替的。在课堂上学生不仅是受教育者, 更是实践者, 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探究者, 学习就会变得其乐无穷。

高效课堂个人发展计划 篇10

一、 乐教引领乐学

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友善、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体育课堂的基石, 也是乐教乐学的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营造活泼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力图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块与内容,把每一节课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融于教学之中。其次,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个阳光、快乐、真诚的教师形象,关爱全体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与学生平等交流,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个别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轻视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体育教师不尊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更要展现出敬业乐教的品质。学生的无知和不懂礼貌,正是体育教师需要引导的地方,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认识,是体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体育教师要树立自己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理念,应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教促学,互教互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积极利用自身的知识、技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消除学生的学科偏见。最后,虽然有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做到敬业乐教,但教学内容不切合学生发展实际,授课方法陈旧。在这种情况下,高效课堂教学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则难以实现。为此, 教师要把握好乐教与乐学的关系,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进而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功能,使教师的乐教引领学生乐学,从而为善教与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善教引领善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课程理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和兴趣爱好,积极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善学是善教的目标,只有善教才能引领学生善学。为此,体育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认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运动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体育课堂上的主人,教师应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运动能力。体育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越强,运动能力发展水平越高, 在练习中的自我表现欲就越强烈,也就越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合理利用外部条件去发展自身的运动能力,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锻炼。最后, 善教还体现在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理论知识掌握及组织教法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等方面。倘若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渊博的理论知识及精湛的教学能力,能生动活泼地组织教学,合理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优美的示范动作,就能唤起学生练习的欲望,激发他们体育学习的兴趣, 使其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通过善教引领学生善学,可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树立“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

高效课堂个人发展计划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有效策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最终获得全面发展。首先,发展就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即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具体而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中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创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

1、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重视师生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学生普遍喜欢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接近生活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思维的主动权和自主发现问题的机会,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教师的关心和赏识并在心理上产生莫名的愉悦和满足,增添他们的勇气,促进他们积极上进。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就会使学生由厌恶老师进而厌恶学习,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2、在互动中保持对每个学生的充分关注,适时转变教师的角色

保持对每个学生的充分关注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注重那些思维活跃、性格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后进生也要保持足够的关注,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幫助。

二、精心设计教学任务,照顾各个层面的学生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新课标》指出:由于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英语课程教学设计不但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例如,教师可以为同样一篇阅读理解文章设计三种不同层次的题型,分别针对后进生、中等学生、优等生。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相应的成就感,维持他们对英语的浓厚兴趣。

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给学生以新鲜感

即使是好的教学方法,经常反复使用也将失去它固有的魅力。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创设开放式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巩固学习热情。如在进行词汇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同义解释、情景等不同的形式来呈现,让学生理解词的意思。然后再通过句式、对话或是情景等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反复操练并学会使用。例如library一词,可以通过图片来呈现,也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情景来引入。又如教句子,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部分内容,像I want to(be/do)…这一句型,学生可以造出不同的内容来。如:

I want to be a doctor/teacher/scientist….

I want to go toBeijingtomorrow.

学生通过思考与众不同的句子内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点燃了学习的热情。

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实践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与统一,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发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达到让学生“教为了不教”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似乎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目前我们的班级规模较大,无法全体兼顾,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预知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 effective tasks

2、积极创设教师的示范空间,有效获得students’ output

3、主动寻求生生互动的契机,合力形成learning community

五、科学地运用评价手段

教师的评价手段也是新课标中的重要内容。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在评价时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并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注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六、对自身的教学进行不断反思,用以指导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

叶澜教授说过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这么一句话,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反思与教师成长的关系。教师通过反思积累更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在教学后进行自我评价,同时记录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奇思妙想和自己的教学研究。这些第一手材料,不仅是教师成长的宝贵财富,也是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力保障。可以说,反思是成就教师、发展教师、完善教师的必经之路。

总而言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这样教学才能有序、高效地进行,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和统一。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个人发展计划 篇12

一、优质活动单的设计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与保障

教师要设计出优质活动单, 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更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 锻炼自我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活动单的设计可采用课前预习单、课堂活动单、课后巩固单三单一体的模式。这样的设计可使教学有序化、知识系统化, 很好地完成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为了促进学生优质均衡发展, 活动单的设计还要注重分层设计, 在设计训练题时, 可分为基础题、提高题、思考题。基础题人人做, 提高题中等生、优等生完成, 思考题只要求优等生完成。这样分层设计, 有利于学生人人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促进学生优质均衡发展。当然, 要设计出优质活动单, 必须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教师与学生一样存在个体差异, 因而首先必须让教师队伍达到优质均衡。如何让教师队伍达到优质均衡呢?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是最有效的途径。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布置任务, 主备教师研读教材, 参阅资料, 形成活动单草稿, 本周集体备课时间组内成员就主备教师的活动单草稿各抒己见, 提出修改建议, 然后主备教师进行修改, 形成定稿。上课教师在上课前要进行二次备课, 对已形成的活动单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和个人教学特点进行适当变更。平时备课组长要善于发现组员的长处, 集思广益, 互补不足, 真正促进教师队伍的优质均衡发展。只有建设优质均衡的教师队伍, 才能设计出优质活动单, 才能为促进学生优质均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体会成功快乐的源泉

教师在根据活动单进行教学时要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充分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 让每个组员都得到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讨论的基本形式, 也是提高学习效益的有效途径。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品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平时, 我们教师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 让小组长学会如何组织组内讨论, 如何融洽组内成员关系, 如何进行组内作业的批改与评价, 如何掌握组内成员的学习动态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了解小组合作的情况, 确定讨论时间的长短, 掌控全局, 并要作适时的点拨与指导, 纠正错误, 完善方法。在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时, 教师要给予恰当的点拨和鼓励, 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 以更大的热情、快乐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最大化。教师要注意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 能让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 决不包办, 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强化知识基础、提高学习能力。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人人都体验, 个个有收获。每节课均要评选优秀小组和优秀答题人, 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有效地促进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课后教师要及时与不够积极的小组和个人交流,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 并形成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的对子帮扶, 以促进学生与小组的优质均衡。

三、让爱的阳光照亮每个学生的心灵

上一篇:新型建筑材料特点分析论文下一篇:关联交易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