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科学化

2024-06-30

党的建设科学化(精选12篇)

党的建设科学化 篇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针对党目前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站在总结历史和面向未来的高度,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称《决定》) 。该决定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理念, 要求“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成效,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里的党的建设专指以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思想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类型的政党在各种条件下进行的领导人民建设国家、改革经济社会和提高自身生机与活力的理论和实践的活动。所谓科学化, 是指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 针对现实进行正确的调查研究, 做出正确的判断, 得出符合客观实际并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结论的做法。所谓“党的建设科学化”, 即党要认识和把握规律、运用规律, 按照党的活动规律办事。当前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 最重要的是认识、把握和运用执政规律, 实现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这对于党的现代化和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为什么要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命题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发展自己的优秀的政党。毛泽东同志在井岗山斗争时期, 针对当时党内出现的一些错误思想, 提出要“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1], 这是我们党对“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命题最早的探索。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出党要“采取科学的态度”, “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 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命题。江泽民同志提出了“要按照科学精神来观察、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 “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等思想, 使我们党对于“党的建设科学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胡锦涛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具体可行的思想, 并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重点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命题。可以说, “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的提出, 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

当前, 在国际上, “和平、发展、合作”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日渐明显, 各国经济力量的竞争逐渐以科技水平的竞争为主要表现,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没有完全消退,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质量上占有优势, 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文化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我国, 在经济、政治和思想等领域都产生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与之相比, 在我国国内, 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仍然没有变, 虽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建设正在全面推进, 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仍然处在生产力链条的最底端, 迫切需要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各种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侵入, 给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年学生甚至青年学者的思想造成混乱, 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大行其道;个别党员干部缺乏良好的作风,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比较严重, 贪污腐败、奢侈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影响极其恶劣。我们党作为执政党, 面对这些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 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想要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增进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带领全国人民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必须因时应势地积极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 这正是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最主要原因。

二、如何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

对于“党的建设科学化”应当如何理解, 笔者认为,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 应当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理解该命题。即坚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以及全面的观点。首先, “党的建设科学化”要联系世情国情党情、内政外交国防以及党自身的特殊性来理解。片面地认为发达国家的政党制度是最优等的制度, 全然不顾本国国情, 拿来就用, 标榜着“拿来主义”实则是右倾投降主义, 这种理解方式必然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这不是党的建设科学化。其次, “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坚持以发展的视角来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 是对党建的一种合理状态的要求, 它不是一个终极目标, 而是党随着社会现实的发展变化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各方面的适度调解的正确的工作方式, 认为“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建立一套一劳永逸的规章制度是不正确的想法。再次, “党的建设科学化”要坚持全面的观点, 即不能单单就党的建设的某一个方面来确定党的建设是否科学化。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以及执政能力建设、党内民主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 强调某一方面的科学化必然挂一漏万, 畸形发展的结果势必得不偿失。就党建工作来说,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整体性的命题, 任何一个方面、领域或者要求都不能偏废。所以, 全面发展、全面科学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党的建设的科学化”。

三、“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要求是什么

根据《决定》精神, 对于“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要求, 可以总结为几点。首先, 全党必须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 必须深刻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新时期党建的重要工作, 务必在思想上重视, 并在实践中使其成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正如文件中提出的, “全党必须牢记, 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 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 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 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2]其次, 必须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党建工作经验。正面的经验应当保持、发扬并且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改进, 反面的经验一定要认真研究, 坚决克服, 不使历史重演或者他人的教训发生在自己身上。正面的经验, 如坚持理论创新、党要管党、集体讨论学习、提高执政水平、推进党内民主、精兵减政、反腐倡廉等等应当坚持不懈地发扬;反面的经验, 如上纲上线、阶级斗争扩大化以及苏共党建的失败等等必须在党建工作中积极防止并时刻警惕勿使发生。再次, 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以科学的思想指导党建工作。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党的建设工作中的指导地位的前提下, 要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注重理论创新。因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理论上的先进性。”[3]有了正确的理论的指导, 党建工作会更得心应手, 工作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更得民心。因此应当着力建设学习型政党, 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总之, “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求全党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并去积极实践, 认真总结经验以之协助实践, 坚持理论创新以之指导实践, 不断完善制度以之促进实践, 这能才能在党的各项工作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

四、怎样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水平

“党的建设科学化”, 最直接的目标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水平。《决定》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 该总体要求完全可以指导全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水平。即: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以科学制度为保障, 以科学方法为动力, 通过各种积极实践促使党的建设能够越加符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规律、执政规律, 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体现党的先进性, 使党能更贴近人民、代表人民。

首先, 必须以科学理论指导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实践。列宁曾经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 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4]列宁提出的“先进理论”实质上就是“科学理论”。在不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根本不可能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水平。党自她诞生那一刻起就高度重视党的理论的科学性的要求, 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创新,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步伐一刻都没有停止过。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再到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包容性增长等, 党总是在新情况出现后及时地创新理论以指导实践。也正因为如此, 中国共产党才在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的时候, 甚至是国内外条件极其恶劣的时候仍然能排除各种困难, 战胜各种挑战, 带领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决定》指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 强调“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 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5]这一要求体现了党一直以来坚持的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党的建设并加强全党的政治思想水平的正确理念, 必将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水平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 必须建立科学的制度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保障。党的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几乎涉及党的建设的所有领域。只有科学的制度才能为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提供保障, 制度上的保障是根本保障。制度的科学化, 主要体现在科学地设计制度、不断地完善制度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等方面。建立科学的制度, 做到有法可依, 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的因素对党的建设阻碍,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水平。

再次, 必须坚持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水平。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不解决方法问题, 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6]因此一定要坚持科学方法的使用, 只有方法科学, 才能确保党建工作更有成效。我们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科学方法, 如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等等。要向各个领域学习经验, 如市场领域现代企业制度中管理方法的经验完全可以学习并掌握, 以之提高党的工作的执行力。此外, 借助现代媒体宣传党的政策、了解民生、贴近民众, 同样是党适应现阶段新变化的科学方法。要多向他国政党学习, 不过多地考虑意识形态的差别, 只要适合我国国情而且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方法, 我们就应当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 事半功倍, 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水平有着极强的推动作用。

摘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理念。为什么要提出这一命题?如果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要求是什么?怎样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入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命题, 并将其作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

关键词: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求,途径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92

[2][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 2009-09-28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 622

[4]列宁选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12

[6]毛泽东选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39

党的建设科学化 篇2

九十年风雨砥砺,九十年党旗更红。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辟分析、深刻阐述了我们党九十年来加强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是指导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文献。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讲话的精神,持续加强党的建设。

高瞻远瞩指明航向,殷殷重托使命在肩。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我们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战略眼光、战略思考,体现了我们党面对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体现了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先进性的高度清醒、高度自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深化对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建立健全选人用人的公正机制和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着力转变思想观念、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作风,a提升素质、增强能力、推动领导方式转变,抓好基层打好基础,锤炼作风树立形象,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把创先争优活动融入自身工作实践中去,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全面推进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关键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我们一定要肩负起历史使命,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树立起对人民负责的形象、推动工作的形象、清正廉洁的形象,通过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篇3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丁晋清 何晓华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际国内环境、党的建设状况等迫切需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厘清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思路,并要不断深化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认识。

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基本思路;深化认识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立足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的重要历史节点,首次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关系党的生存和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际国内环境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些竞争和较量归根结底是政党政治的竞争和较量。当前,我国呈现出新旧矛盾相互交织,长期性矛盾和阶段性矛盾相互交织,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矛盾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一切能否顺利发展,就取决于党的建设是否成功有效,因此必须把党的建设科学化放在一个极高的位置来谋划。

(二)党的建设状况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只有提高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效,才能切实解决党自身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更好地适应党建工作目标、任务、对象、环境的新变化,才能够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必须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三)增强党建工作的科学性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目前我们的一些党建工作,由于还没有实现科学化,虽然也做了不少努力,但成效不够显著,在一些领域、有些地方和部门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这就难以增强党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要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形成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理论体系、制度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身建设的科学化,使党的建设不断适应党的事业的发展要求。

(四)党的历史经验与启示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我们党孜孜不懈的一贯追求,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始终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科学化问题,形成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和成熟的工作方法,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团结和带领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多次经历关系自身前途命运甚至生死存亡的历史关节点,经受住了多次严峻考验。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特别是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实践,我们已经作出了许多新探索。但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执政党的建设,比没有执政的政党要艰难得多,深入研究共产党的建设规律,有很多重大课题需要去思考、攻关,需要不断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思路

(一)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首先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首要任务就是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党的建设,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我们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积极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突出抓好理论学习,特别是要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不断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不仅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也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中,同时作为检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

(二)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历来是党的自身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保证。我们党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不少成效,但在一些领域、一些地方和部门,有些制度形同虚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制度本身存在问题,或者说制度的科学化水平不高,如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要环节,把制度建设作为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大力推动制度创新,不断增强制度和制度体系的严密性、科学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的高度,对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作出了具体安排,在提高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我们要立足实际,推进各方面的制度建设,逐步形成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制度体系,在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上取得实效。

(三)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增强方法的科学性,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至为关键,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环节。党的建设还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破解。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我们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创新党建工作方法上提出了大量创新举措,如提出“办好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加强党员动态管理”、“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等。我们要积极运用这一系列党建工作新方法,在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取得实效。

三、深化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认识

(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适应时代和实践的变化,不断运用党的建设规律,调整自身结构、完善功能机制、改进活动方式,从而使党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实践过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制度和科学的方法来加强党的建设,把加强党的建设建立在更加自觉地运用理性和规律的基础之上。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有许多客观规律需要我们去认识、去把握,有大量的复杂课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研究。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归根结底就是要更加自觉地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使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要在实践创新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深入研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认真总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经验,不断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建设理论,在理论武装、制度建设、工作方法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党的建设新的实践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珍视和运用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从执政党建设的角度概括了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六条基本经验。这些基本经验的概括总结,贯穿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涉及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各个领域,概括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这些基本经验体现执政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既是对我们党长期形成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系统总结,也蕴涵着其他一些国家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吸纳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执政党建设方面形成的新鲜经验,是对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和发展,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党在新阶段里开拓进取指明了根本的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把握和遵循规律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本前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必须长期坚持和充分运用好这些经验。

(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明确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和主要任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基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瞄准更远大的目标,提出“四个着眼于”的总体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就是党的建设要始终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是党的建设要始终把握两大主线;“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党的建设要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党的建设要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四个着眼于”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再动员”和“再出发”,展现出我们党不辜负人民重托、担当民族希望的高远理想,为我们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指明了方向。围绕这一总体要求,全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六大重要任务,即着重解决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问题。“六大任务”全面概括了影响和制约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更加突出体制机制建设,更加突出系统性和有效性,体现规律性、富于创新性,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主线分明,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确定了基调。落实和完成好这六大任务,就能把党的建设科学化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党的建设科学化,关键在坚持改革创新。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建设也要讲究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方法。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工作方法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使改革创新这一根本要求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始终和各个方面,使党的建设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富有实际成效。针对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局面,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党建工作的新方法,不断提高党建工作实效。立足新的实践,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把实际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定下来,上升为制度,形成新的工作机制。要把中央的部署与各地实际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创造性。

(五)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核心价值。执政60年来,我们党始终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核心理念和价值标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和发展了先进性。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目前,党内还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党的建设的最终成效都要体现到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因此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核心价值,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D26

A

1009-928X(2010)02-0006-03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篇4

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内涵

科学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化强调的是对规律的认知、把握和运用。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本质要求,就是按照执政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方针和举措更加符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内在规律。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运用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过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更加自觉地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用科学理论武装党的建设

二、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意义

( 一) 加强党的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变,内涵着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基础上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量化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强大动力, 也是巨大压力,必须真抓实干,攻坚克难。要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 二) 加强党的建设是克服前进道路上困难和问题的迫切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推进,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任务更加繁重。新形势下, 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为复杂严峻,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的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 只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得到不断加强,才能切实增强党应对各种风险考验的能力, 确保党立于不败之地。

( 三) 加强党的建设是当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从我们党的自身情况来看,阶级基层、群众基础以及党的自身的队伍状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基本结构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基本社会结构是二个阶级一个阶层。但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这是社会发展趋势但同时也使党所面临的重大而且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不断增多和扩大。从党的阶级基层来看,一方面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特别是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积极力量。另一方面现代分工的急剧变动,产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工人阶级的范围在扩大、内涵在丰富。从党的群众基础来看,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与市场的有机结合使农民走出土地从事不同的行业。从党的自身状况来看,党的队伍空前壮大,已经由成立仅有几十名党员的小党, 发展到今天拥有87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这些变化给党的建设带来新的挑战。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围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提出了推进党的建设的总部署: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思想的多样化、差异性,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更为重要,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风建设,是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三是“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四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干部问题是党的组织路线的核心问题,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培养造就优秀人才,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五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要保证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就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广纳人才,要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 六是“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基层组织在推动地区发展、 服务基层群众、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七是“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立场。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八是“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中国共产党是靠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对如何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中央作出了“八项任务”的总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只有完成这“八项任务”,才能全面提升党建的科学化水平,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2.

[2]陈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M].人民出版社,2015.2.

党的建设科学化读本学习心得 篇5

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可划分为党的创立、第一次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共五个时期。自1840年以来,中国仁人志士寻找着一条又一条解救中国的道路。而历史证明,唯有走中国共产党带领的道路,才能使中国人民走向富强独立自主的国度。建国以后,党领导各族人民继续前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安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又作出了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决定。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过去,也照亮未来。通读《读本》,就是在读一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书。学好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我们的未来。 中国共产党,在浴血奋战中壮大,在曲折中前进,它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走着一条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始终坚信着,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才能实现民族复兴。

历史的年轮已走过90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中国,或许已经和平太久,远离战乱的我们似乎没有了当初的激情。但是,每当想起,是那些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染红我们的国旗,内心,就有一把火在燃烧。这火,是督促着我们向前,向前,向前的力量之火!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们必须始终如一的支持党的建设。因为,党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位共产党员。为了更好的支持党的建设,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首先要对我们的党有深刻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其次,我们要坚定不移的拥护党的决策。

近年来,党在全国上下号召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这是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并富有成效的一种活动形式。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是口头,而应落实在行动上,而“创先争优”活动就为这种行动提供了载体。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当为成为“优秀共产党员”而行动、努力。

坚持党的建设,我们也要加强我们的理论学习、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做为一个学生党员,我们更是要应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的历史方位与党的建设科学化 篇6

一、科学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逻辑前提

党的历史方位,是中国共产党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国社会发展、党的自身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坐标和走向。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党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是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的一大关键,也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根本走向的一大关键。从党的历史经验来看,把握党的历史方位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至关重要,只有准确地把握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我们党才能发展壮大;一旦把握不好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党的事业就会遭到挫折。因此,准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是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逻辑前提。

20世纪初,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矛盾和危机,使帝国主义之间为争夺殖民地而进行了激烈的战争。战争引起革命,社会主义运动得以发展,中国共产党也在此时成立。新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对自己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非常明确,立即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了利用国民党当时的影响壮大自己的力量,党的三大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从而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胜利发展。但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后,中国共产党没有准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遭到了巨大损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所犯的三次“左”倾错误同样与某些领导人没有很好地把握准党的历史方位有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科学分析了国际形势,认清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以及我们党的具体状况,准确地把握了党的历史方位,明确了革命目标和革命任务,才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也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地位变化,客观上要求我们党意识到自身历史方位的改变。应当说,建国前后,我们党对所处历史方位的认识还是比较清醒的。建国前夕,毛泽东就指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①在从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转变时期,毛泽东根据党所处历史方位的变化,相应地制定了新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仍处于高潮,世界革命风起云涌,社会主义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建设给予支持,而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建设进行遏制,因此,毛泽东认为中国应当选择社会主义,工作重点应该转移到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上来,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实力。进而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设方针,其中之一是“向外国学习”。针对中国国情的变化,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已经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由此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要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工作重点由革命战争转向经济建设。同时指出,与指导革命战争相比,进行经济建设的任务更伟大、更复杂、更艰巨,不但要善于领导政治、军事、文化、外交,还要善于领导经济建设,因此,他号召全党“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②。正是由于我们党对历史方位的正确认识,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使我们党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到1956年底就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党的八大决议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但是,这一时期,对于什么是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我们党还缺乏充足的理论准备和思想准备,更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运作机制。“党对自身历史方位的认知还只是浅层次的,还没有牢固地确立执政意识,没有完成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角色转换,而是沿袭了革命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③由于受冷战思维的影响,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以及“国际上反对中国的势力,反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势力,迫使我们处于隔绝、孤立状态”④,致使我们党对历史方位的判断一度出现偏离和失误。从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开始,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就出现了曲折,没有很好地执行八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没有从执政党的角度来认识自身的地位和任务,而是在实际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延续了革命党的思维定势,从扩大民主返回到过分集中,从强调宪政和法制建设返回到依靠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甚至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制造了无数冤假错案,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害。这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虽然已是执政党,但没能实现好党的角色转换,对执政党的执政规律还不能自觉把握,不能明确地意识到,作为一个执政党所应承担的历史任务、所应采取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已不同于一个革命党。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出发,科学地判断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方位,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根本任务、外部条件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这一理论的提出,才使中国社会主义的面貌焕然一新。1997年邓小平同志逝世,中国再一次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后,庄严宣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大全面科学地概括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刻定位,我们党于2003年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的执政方位又做了更为详细、更为全面的表述: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这表明我们党对历史方位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把握越来越准确。这就为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

二、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准确把握党所处历史方位的有力保障

为了更好地把握党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推动党的建设创新,确保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成效,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就是以符合并体现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理论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对行为的指导性,有了科学的理论,才有科学的行为。坚持党的建设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领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正是以这一理论体系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依据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战略策略,大大推进了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推动了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全面创新,探索和开拓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只有确立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坚持用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并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发展这一理论体系,才能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增强把握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2.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就是使制度建设科学化,建立完整科学的制度体系以调节党的行为,规范各级党组织的关系,整合统一社会力量,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促使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科学理论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但党的建设要沿着科学理论所指引的方向顺利前进,就必须有科学的制度做保障,构建与科学理论相配套的制度体系,使党的建设不偏离正确的方向。对此,我们党早就有所认识。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验教训时特别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反复强调,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党的十七大,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吸收历届领导集体关于制度建设理论的基础上,把制度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并列正式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确定下来,并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与此同时,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也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及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党的建设中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制度。不可否认,这些制度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起了应有的作用,但到目前为止“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⑥。这就要求我们党在制度建设上继续创新,不仅要注重制度建设,而且要使制度建设科学化,建立完整科学的制度体系,使制度建设可以在实践层面上帮助党很好地解决目前党内存在的问题。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使党的制度建设走向科学化的轨道。这标志了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体现了我们党在制度建设上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对今后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3.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就是根据党的建设发展规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符合实际的方式方法和艺术,从事党的工作和领导活动。方式方法是党履行使命、实施领导、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载体和依托,是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发挥的制约因素。方式方法是否科学,关系到党的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关系到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效。努力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环节。从目前状况看,党的领导的方式方法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基本上是适应的,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在加强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建设中,把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方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又不包办代替或过多干预政府和其他社会团体的具体事务,支持他们依法独立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既要重实际、说实话、出实招、求实效,努力使各项工作把握规律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又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的实践创造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的主张,使作出的决策、采取的举措、推行的工作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注释:

①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1481页。

③黄志高:《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的演变与认知》,《学术论坛》2004年第6期。

④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2、333页。

⑥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4日。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问题研究 篇7

一、把握党建布局主线树立党建全局意识

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与党的总纲领和工作总要求息息相关, 它集中反映党在自身建设中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脉络和实践成果。我们党的建设在规划部署上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布局到现代布局的发展过程, 党的建设传统布局主要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这个党”展开, 而党的建设现代布局主要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 怎样建设这样一个执政党”展开。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党的建设现代布局。概括起来党建的总体布局是“一条主线、一个目标、五个重点”。

一条主线就是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全面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一个目标就是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求真务实、改革创新, 艰苦奋斗、清正廉洁, 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五个重点就是: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正确理解党建的整体布局, 分清问题的逻辑层次, 是明确党的建设思路的首要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主线, 凸显了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在党的建设新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处于根本性的地位, 是连接党的组织、思想、作风、制度等各方面建设的枢纽和主线, 因此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及其他方面的建设在整个党的建设新格局中所处的地位是不相同的。作为主线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相比, 不是平行的, 而是统帅、围绕、贯穿的关系;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通过党的组织、作风、思想、制度和反腐倡廉等方面建设来落实、深入、展开, 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与这些方面的建设具有内在的相融性。

二、注重党建重点问题研究优化党建教育内容

围绕党建主线, 把握主线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就在于在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下, 一是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功能转变, 即使之具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基本功能;二是改革创新党组织管理方式和活动方式, 包括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以适应社会结构变化;三是全面推进党内各项制度、工作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四是为党的领导的合法性提供理论支持。新的形势和任务, 确实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 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试验, 总结经验, 进行理论概括。

三、探索党建运行机制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机制是“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在任何一个系统中, 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性的作用。在理想状态下, 有了良好的机制, 甚至可以使一个系统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 也就是在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 能自动地迅速作出反应, 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 实现优化目标。只有形成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 才能实现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机制的建立, 一靠体制, 二靠制度。党建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领导机制。可以通过开展党政干部党建论文评选表彰工作并将结果纳入干部的年度考评指标体系等这样的举措, 要求并引导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参与、积极参与党建研究, 从而带动党员群众参与研究并较好地实现党建研究成果的转化, 以此促进党建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监控机制。一方面要注意增强党建研究工作的计划性, 加大中期检查落实力度, 努力克服党建研究“两头紧、中间松”的现象, 以规范全程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注意从当前基层要解决的问题出发, 把影响大局的、群众关心的问题作为与中心工作结合的突破口。

转化机制。党建研究工作要出成效, 就要不断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 努力形成“研以致用, 用以促研”的优良风气, 努力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观点、理念、思路、对策和方法, 发挥好指导实践的作用。因此, 对党建研究既要看成果, 更要看过程, 成果不能停留在文章上, 要积极达成研究成果向实践成效的转化, 要在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展示和验证。

摘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任务, 迫切需要使党建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着力加强党建研究必须明确党建主线, 研究党建重点问题, 探索党建运行机制,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论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路径 篇8

一、弘扬科学精神, 树立科学理念

(一) 弘扬科学精神

加快党的科学化建设进程, 应该全面弘扬科学精神, 注意运用科学精神去观察、思考和解决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方面的问题, 确保党的理论与实际工作, 能够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命运。全面弘扬科学精神, 应该做到使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充分把握世情、党情与国情, 尤其是能把握改革发展的实际, 做到立场坚定, 在平常工作中, 真正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二) 确立科学理念

建立科学理念, 应该采用科学发展理念来不断武装个人头脑, 掌握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做到和时代发展相匹配, 全面进行理论创新, 在社会实践的整个过程中去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实践。确立科学理念, 要做到与时俱进, 坚持真理, 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着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这是提高党的科学化水平的现实需要。

二、全面完善党的制度体系, 强化制度的执行力

(一) 全面完善党的制度体系

首先, 创建党的制度体系。一是, 对党内制度建设存在的疏漏与空白之处, 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 全方位预测党内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让国家制定的基本法律与党内制度相和谐;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相匹配;实现制度各大要素之间的和谐统一, 让制度的制定、执行与监督全方位结合;二是, 全面整合党内的每一项制度, 对重复、繁琐制度进行修订整理。

其次, 党的制度建设做到与时俱进。党内制度建设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全面推进党内的民主化进程。比如“两票制”等基层党内选取改革取得的进展, 就充分证明了制度建设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二) 强化制度执行力

制度体现权威性的关键是制度执行刚性。制度的科学性, 不仅是制度内容方面要科学, 在制度贯彻落实方面也要做到科学。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就是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强化制度的组织领导, 确保制度得到执行。此外, 为了强化制度执行力, 还可以不断强化宣传教育, 突出制度意识, 确定遵纪守法的重要基础, 也能将制度变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因此, 必须强化制度的执行力, 让制度落实到位、执行到位。

三、坚持科学的方法, 进行科学管理

(一) 坚持科学的方法

在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过程中, 坚持科学的方法意义重大。方法是全面落实科学理论的重要要求, 是制度得以执行的重要方式, 只有依靠科学的方法, 才能在实践过程中全面落实理论。所以, 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关键是需要坚持科学的方法。党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需要在全面适应当前形势变化的基础上, 勇于进行创新。我们不仅要探索现代新方法, 也要继承并发扬长期积累的成功方法, 提升党的建设的科学水平。

(二) 进行科学管理

进行党建管理是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进行科学管理, 具体来讲, 提升科学管理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一是, 将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命题展开全面的研究, 确立党自身管理的科学地位。二是, 进一步确定党开展自我管理的方式、范畴, 加快党自身管理科学化体系建设步伐, 在全面贯彻实施的进程中, 理顺关系, 确定自我管理职能范畴, 科学管理调控机构。三是, 从和党建结合的视角出发, 全面协调整合管理资源。从实际情况出发, 进一步加强管理部门自身职能, 调控管理好主体, 保证党内资源、对象在开展党的建设进程中起到建设性作用, 能归入到党务管理范畴内。

此外, 不断进行科学管理, 不仅要全面维护党的统一以及治党的水平, 并注重以党内民主为基础, 加快实现党内民主, 实现五位一体建设目标。进行科学管理, 始终贯彻落实党的建设工作责任制, 解决党内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 做到真正保持我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

四、小结

总之, 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全面丰富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要求, 更是全面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路径。具体来讲, 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需要坚持科学的方法, 进行科学管理, 弘扬科学精神, 树立科学理念, 全面完善党的制度体系, 强化制度的执行力等措施, 为党的建设科学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摘要: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是为了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更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步伐, 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因此, 能产生深远的意义。文章全面阐发了大力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路径, 以期能推动党的建设实现新突破。

关键词: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方式

参考文献

[1]朱宗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的新进展[J].党政干部学刊, 2011 (02) .

[2]康晓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述评[J].社会主义研究, 2011 (01) .

党的建设科学化 篇9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 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高校党的建设, 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要求,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把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校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干部的要求, 组织党员干部和师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 加强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优良作风的学习教育, 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坚定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民主法制和诚实守信意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围绕教育主题举办“大论坛”和征文演讲比赛, 通过校园网络、社团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 利用微博、微信、飞信、QQ群等新兴媒体,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弘扬主旋律, 增强感召力。要着力加强学生日常行为和心理健康教育, 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在成长、成才、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师的作用, 对十八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行深入研究, 结合教学情况和高校事业发展, 推出一批有价值、有深度、有分量的理论研究成果, 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为重点, 切实提升办学理校水平

高校应紧紧围绕中心工作, 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着力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 充分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要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是事业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要负一方管理责任, 在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要不断加强学习, 强化修养, 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不断提高履职尽责能力。系部领导班子要推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实行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班子成员要增进团结, 分工协作, 同舟共济, 形成共谋发展的合力。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 特别是加强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教育, 切实提升领导干部把握方向、谋划发展、推动工作的能力, 更好地适应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要着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 积极探索在实验室、教研室、教学团队、科研信息平台、实践实训基地、学生公寓、学生社团设置党支部或党小组, 实现党建工作与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有机结合。认真抓好主题教育、民主评议、“三会一课”, 推进和完善党员干部联系学生制度, 积极创建服务型党组织, 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注重在青年教师和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 把各类优秀人才吸引和凝聚在党的周围。坚持党员主体地位, 扩大党内民主, 健全党员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 保障党员知情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广大党员必须积极贯彻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 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勇挑重担, 积极作为。

三要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高校人才队伍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动力, 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主力资源。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大力实施“人才兴校”工程, 重点加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中青年学术骨干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在培养好、使用好、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的同时, 注重引进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 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制度环境, 营造鼓励竞争、宽容失败、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学术环境, 营造民主平等、积极进取、相互关爱、和睦共处的人际环境, 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水平上乘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优秀人才队伍。

三、以改进作风为突破口, 切实加强校风建设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作风建设, 是高校应对国际形势新变化、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也是解决高校党的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作风建设, 必须密切联系师生。组织师生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上级相关文件精神, 结合高校教育教学实际, 制定实施方案,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密切联系师生。制定实施校级领导联系教学系、领导接待日、定期听课等制度, 实行职能部门联系班级、党员干部联系困难学生等制度, 坚持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深入系部处室, 下班级、下宿舍、下社团、下餐厅、下实训场所, 了解情况, 倾听师生意愿和诉求, 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制度, 着力规范提案办理程序, 不断健全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的申诉机制。全面落实党务、院务公开制度, 充分利用信箱、邮箱、意见箱、座谈会等渠道, 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建议, 多为师生办实事、解难事, 大力营造关心师生、服务师生的良好氛围。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作风建设, 必须厉行勤俭节约。勤俭节约办教育, 建设节约型校园,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促使广大师生树立勤俭节约意识, 养成勤俭节约习惯, 促进高校节约能源资源, 降低办学成本, 提高办学效益。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精神, 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 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自觉做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自觉抵制奢侈浪费行为。修订完善公务接待、车辆管理、物品采购、经费管理制度, 完善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节约办公用品、节约经费等办法, 倡导和推行绿色低碳办公。大力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主题教育活动, 积极举办节能环保科普知识讲座, 组织开展“文明餐桌”活动, 积极参与节约型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广大师生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着力打造节约型校园。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带头学习、执行制度, 努力形成“崇尚节约、摒弃浪费”的校园文化风尚。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作风建设, 必须致力优化校风。校风是师生员工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 体现在干部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上, 校风建设对于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校风建设, 摒弃和克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以更加优良的作风抢抓机遇, 应对挑战, 与时俱进, 攻坚克难。在党员领导干部中, 着力解决不负责任、不敢担当的问题, 做到大胆履职、敢于担当;解决推诿扯皮、效率低下问题, 做到积极主动、快速高效;解决作风疲沓、应付差事问题, 做到务实重干、争创一流。在教师职工中, 要着力解决工作热情不高、敬业精神不强问题, 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解决责任意识淡薄、只教书不育人问题, 做到履职尽责、教书育人;解决改革创新意识不强、钻研业务不深问题, 做到勇于创新、严谨笃学;解决学术不端、功利浮躁问题, 做到潜心治学。在学生中, 要着力解决学习态度不端、勤奋刻苦不够问题, 做到奋发向上、自主学习;解决纪律意识淡薄、自我约束不强问题, 做到严于律己、品学兼修;解决理想信念模糊、好高骛远问题, 做到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四、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为保障, 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新时期高校反腐倡廉工作, 要做到严明政治纪律, 强化廉政风险防控, 为教育教学营造风清气正环境。

一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切实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教师的政治纪律教育,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引导和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维护党内团结统一。加强对课堂、论坛、讲座和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的管理, 认真做好应对、处理和控制突发事件及复杂局面的工作, 着力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三个决不允许”和“五个不允许”的要求, 做到令行禁止, 勤奋敬业, 务实廉洁, 保证高校党政决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二要大力开展廉洁执教宣传教育。古人云:“志正则众邪不生。”加强廉洁教育, 就是要增强廉洁意识, 从思想源头上遏制腐败蔓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通过正面宣传、典型示范和警示教育, 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把反腐倡廉要求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 使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一种美德。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弘扬淡泊名利、廉洁从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优良风气, 提倡诚信治学, 反对弄虚作假, 摒弃学术不端行为, 使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此外, 还要创新方法载体, 大力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 推进廉洁文化进课堂, 使廉洁文化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自觉遵守《廉政准则》等规定, 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和腐蚀, 保持清白清正清廉形象。

三要切实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加强监督制度, 就是将权力置于阳光之下, 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风险防控机制。认真执行党内监督条例, 落实好“三重一大”制度, 把招生录取、基建项目、物资采购、财务管理、科研经费、后勤服务、学术诚信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 作为推进风险防控的重点, 加强监督管理, 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学校各级“一把手”的责任意识、监管意识, 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事项亲自督办。认真落实《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 完善与师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的公开制度, 切实畅通师生员工直接监督各级领导班子和学校管理工作的渠道, 诚心实意地接受群众监督。

党的建设科学化 篇10

端正司法机关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

对于司法机关来说,强化服务意识和发挥服务职能是决定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这也是我们开展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要牢固树立从大局出发、服从大局的思想,要在司法机关党建工作中大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司法机关的各项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司法机关的党建工作就会得到重视与支持,就会得到全体党员群众的拥护与欢迎。司法机关党建工作的健康、蓬勃发展,又会进一步激发党员群众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促进司法工作得到更好的完成,促进司法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从而不断开创司法机关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找准党建工作与司法业务工作的结合点

一是要在服务司法业务工作上找准结合点。司法机关的业务工作按照其职能要求,就是要强化法律服务,提供法律保障,司法机关党组织必须要围绕司法工作的中心和总体要求,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积极投身于司法职能发挥的主战场中去。要把各项业务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中心内容,教育党员干部正确理解和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与服务广大群众、服务全区中心工作的关系,把法律服务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二是要在做好党员思想政治工作上找准结合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利益和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司法机关党组织要加强全体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其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要切实抓好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把政治理论学习摆到突出位置,采取各种形式,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拓宽理论学习的渠道,增强学习效果;要认真做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帮助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党员干部理直气壮讲正气,旗帜鲜明扶正气,以身作则树正气,端正服务思想,树立服务意识,练好服务本领, 搞好服务工作, 使全体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思想统一, 同心协力, 爱岗敬业, 遵纪守法, 无私奉献, 在全区树立司法机关良好形象。

三是要在勤政廉政中找准结合点。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而勤政廉洁不仅关系到全党工作大局,还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广大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司法机关要把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勤政廉洁、反腐败与职能发挥结合起来,做到旗帜鲜明,态度坚定,积极支持和参与反腐败工作,逐步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廉洁自律、防微杜渐,在政治上做个坚定的人,经济上做个清白的人,作风上做个正派的人,工作上做个能干的人,用自己的榜样作用、人格力量去影响和带动全体党员。

四是要在司法机关基层组织建设上找准结合点。加强支部党建工作,完善各项制度,发挥支部委员会作用,认真组织支部各项活动,把党总支和各支部班子建设成为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坚强、业务上过硬、思想上求真、作风上务实、政治敏锐性强的战斗集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保障作用;要注意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党组织的权威,切实保证政令畅通;要培养和壮大非党员积极分子队伍,按照新时期“十六字”方针,积极发展新党员,把发展的重点放在那些政治上进步、思想素质好、业务上是骨干、纪律上严要求的积极分子身上。

五是要在各项公益活动和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上找准结合点。党组织要以机关党建工作为中心,采取积极措施,开展党建活动。可以面向社会开展有利于经济发展、有益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公益活动,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制宣传进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爱心助学、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等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使党员和积极分子受到教育,向社会展示司法机关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完善司法机关党建制度建设

党建工作,从根本上要靠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来保证。建立健全党建制度,是党组织保持生机和活力的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形成一套好的制度并得到认真执行的党组织,也不可能是一个坚强、具有生机与活力的战斗堡垒。依靠完善的制度来加强司法机关党组织建设,是多年党建工作实践中的一条经验。因此,制度建设要做好“三抓”:

一是要抓制度的制定与完善。要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廉政准则》等文件的同时,根据司法机关内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党支部工作制度、学习制度、民主生活制度等配套制度,并在实践中根据出现的问题不断予以发展和完善。

二是要抓党员的教育管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任何时候,放松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就会从信仰上产生动摇、就会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迷失方向。在新形势下,要求我们的党员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一定要”的要求,以在工作岗位上的勤恳劳作、无私奉献来不断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

三是要抓制度的监督与落实。不断完善的党建工作制度只是做好党建工作的一个方面,要保持和不断增强司法机关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关键还要看制度是否得到有效的监督,是否真正落到实处。不仅要通过平时的考核、学习笔记的检查、年底的综合考评等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监督措施,更要通过长效机制来保证党内民主生活会的定时召开,保证学习的质量,保证谈话、戒勉制度的开展,保证严格按标准发展党员等,从而使司法机关的党建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

充分利用活动载体,提高司法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

党建工作必须依托于载体建设。以活动为依托,充分发挥载体作用,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这是增强司法机关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的有效途径。

一是要抓好争先创优活动。通过开展争创“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等活动,结合实际,开展党建工作,并把争创活动贯穿于具体的党建工作中,充分调动党支部、党小组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广大党员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司法机关的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是要注意发现、培养和树立典型。对在争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模范人物,要及时加以培养和宣传,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从而进一步带动其他党员群众创先争优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争创环境,进一步增强司法机关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党的建设科学化 篇11

关键词: 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047—0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重要论断,标志着党的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论断,是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发展。所谓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指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使我们国家实现了三大历史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按照党的建设的规律加强党的建设。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按照党的建设的规律,科学推进党的自身建设。

从本质上说,党的建设也是一个发展的问题,也要实现科学发展,也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前提是,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理所当然地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指针。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实质上就是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党的建设领域,以科学发展观蕴含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的建设科学发展。

二、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坚持改革创新

《决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论断,是对党的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我们党在执政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实事求是地说,在历史上,党的建设存在着许多不科学的地方。比如,“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党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教条主义盛行,导致党的建设出现重大曲折,严重违背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党的建设的规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不完全适应新的形势与任务的要求。只有在坚持和运用好党的建设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才能进一步发现和掌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党的自身建设的科学发展。

改革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奋斗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适应党的历史方位和目标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党的理论、丰富党的实践、完善党的制度的历史。我们党已经成立八十八年,在全国执政六十年,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队伍得到了发展壮大,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以新中国成立为标志,我们党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开始向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执政党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开始向对外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转变。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我们党执政以后党的建设比没有执政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比在封闭半封闭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情况也要复杂得多。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党的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要适应新变化、经受新考验、解决新课题,就必须在党的建设中进行改革创新,促进党的建设制度、机制和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创新。

当然,对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改革创新决不是要改变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也决不是要改掉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地位,改掉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这些方面,不仅不能改变,而且必须结合新的实践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新的实践中长期坚持。我们所要改革的,是党的自身建设和党的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新形势新任务的地方;我们所要创新的,是党的具体领导体制、执政方式、组织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观念等,目的是使党的建设更加科学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更好地发挥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三、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决定》提出,党的建设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我们认为,制度建设就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这是因为,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说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是因为党的制度是在党的长期执政实践中形成并被全党所认同的,是党的行动准则和依据,是全党共同意志和共同利益的体现。制度建设更带有全局性,是因为党的制度与党的各方面工作相联系,对全党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制度的科学完善与否,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全局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制度建设更带有稳定性和长期性,是因为党的各项制度都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经过实践检验的,也是与党组织自身的性质、特点、目标和任务密切联系的,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起着保证作用,一经形成,就不能轻易变动。

完善的制度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方面,也是保证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条件。我们党是一个拥有370多万个基层组织、7 5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所面临的各种考验是异常艰巨、复杂的,确保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依靠一套完善的制度。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制度建设在“五位一体”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为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党的组织建设为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和肌体健康,既为党的建设提供纪律和作风保障,又反映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的成效;党的制度建设为党内生活提供运行机制,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重视党的制度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从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制度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形成了一整套以党章为核心的党的制度法规体系,为党的建设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从实际情况看,党内存在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仍未得到根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建设不完善。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切实按照党章确立的原则和制度发展的规律来完善制度,既要重视基本制度又要重视具体制度,既要重视实体规则又要重视程序规则,既要重视单项设计又要重视整体规划,在此基础上,把制度建设的着力点放在制度的贯彻执行上,以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来确保党的建设科学化。

《决定》提出,要“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决定》着眼于加强相关制度的协调、衔接和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提出了覆盖党的五位一体建设的40多项制度性规定。《决定》提出的各项制度,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目标相统一,与党承担的历史任务相一致,与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符合,与党的建设科学化相一致。只要把这些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就一定能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再上新台阶。

党的建设科学化 篇12

一、完善党建工作评价机制,明确党建工作目标和任务。

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如何理顺党务工作和行政工作的关系、如何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作用,更有力地服务于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等这些问题,过去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头脑里不是很明白。普遍有一种感觉:党务工作的职责原则性上清楚,可具体工作中又不好把握重点,尤其在对待行政工作的尺度把握上,常常感到茫然,找不准方向。感觉党建工作任务重,复杂程度高,原则性强,做起来不如行政工作那样容易获得成就感,常常是一天到晚忙得够呛,回过头来却仿佛什么都没干。所以很多干部不愿意从事党务工作。根据这种行情况,为了解决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问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学院专门组织召开了党建工作会议,出台了学院基层党组织评价考核办法,把党建工作内容具体化、条目化。通过党建工作的量化考核方式,进一步完善了党组织参与教学改革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机制,规范了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责,改变了过去对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职责的原则性的表述,使其更加明确、细化和鲜明,易于在具体操作中界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党组织负责人和行政负责人的具体职责内容、职责关系等。由此彻底改变了过去党建工作的状况,党的基层组织感觉到目标清晰了、任务明确了、工作有奔头了,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二、将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列入预算,加大党建工作的保障力度

党建工作经费少或根本没有经费一直是困扰基层党组织有效开展活动的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党组织的活动形式需要充分考虑到现代人的爱好和需求不断扩展思路、创新形式,以增加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时效性,这些无疑都需要经费的支持。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学院党委作出了将党建工作活动经费纳入学院预算的决定,加大了党建工作的保障力度,确保党的基层组织有钱办事。经费的保障,极大的调动了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且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受到了广大党员的欢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各党总支也在“七一”前后纷纷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最佳党日活动”,通过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到企业学习现代企业文化等活动,使党组织生活跳出了原来比较枯燥的活动模式,不论是活动内容还是活动形式都既新颖又有吸引力,深得广大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的喜欢。

三、建立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巩固创先争优的活动成果,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这是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础。高校的党建工作具有很强的特点和规律性。什么时候抓什么工作?通过什么样的载体?完全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遵循一定规范完成。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学院进一步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上级部门具体指导、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完善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等制度,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创先争优内在动力的长效机制。把创先争优活动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好的经验和做法用制度的形象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形成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在创先争优活动领导点评大会上学院党委书记充分肯定了机关党总支开展的“送制度下基层”活动;社会科学部党支部开展的走进军营、走进工厂、走进农村、走进社区的“四进”活动;要求他们长期坚持下去,同时要求各基层党组织也要依托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开发活动形式和内容,作为固定的内容长期坚持开展下去。再比如材料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数控技术系党总支推出的“分类示范型”、“挖掘———培养型”、“集中树立型”选树典型的三种模式也得到了各基层党组织的普遍认可。学院创先争优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在全院基层组织中予以广泛推广。多种形式、多种角度选树典型的模式,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党员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创先争优的积极性,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共产党员。大家普遍感到,现在的先进,不像过去那样高不可攀了,而是就在我们眼前身边。校园的各个角落都形成了立足本职争当先锋的良好氛围。再比如经济贸易管理系党总支提出的将创先争优活动延伸到学生工作、团建工作上来,通过开展卫生示范区、建立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责任区制度,推行“学生党员形象”等一系列活动;车辆工程系党总支设立的“党员提诺、组织审诺、公开是诺、报站亮诺、严格评诺”的承诺体系等也都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党委决定要在今后党建工作的长项工作加以坚持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半月谈2011年14期

上一篇:斯芬克斯下一篇:怎样提升学生的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