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血管脂肪瘤(共4篇)
结肠血管脂肪瘤 篇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55岁, 农民。自诉于入院前半年余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 呈间歇性胀痛不适, 以脐周最为明显, 疼痛无明显规律, 无恶心、呕吐, 无嗳气、反酸, 食欲正常, 未予重视及治疗, 于入院前3月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次数增多, 便中带血, 偶有黏液血便, 在当地诊所按慢性肠炎给予口服诺氟沙星等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入院前1月患者腹痛加剧, 呈持续性胀痛, 伴腹胀、恶心、呕吐, 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在外院住院治疗, 诊断: (1) 肠梗阻; (2) 横结肠息肉。经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此后因症状反复发作, 故来我院求治, 以“结肠肿瘤并不全性肠梗阻”收住。入院查体:营养中等, 全身一般状况良好, 心肺无异常, 腹平软, 左侧腹部轻压痛, 左上腹可触及6 cm×5 cm大小肿块。入院后行腹部CT检查示:结肠脾曲可见肠管壁环形增厚, 结合临床考虑降结肠脾曲结肠癌。钡灌肠检查:降结肠上段肠管狭窄, 钡过受阻, 黏膜消失, 诊断为降结肠占位病变 (结肠癌) 。根据病史及相关检查, 术前诊断考虑结肠肿瘤并不全性肠梗阻, 经充分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手术, 术中探查见:腹腔无腹水, 横结肠中部偏左可触及6 cm×5 cm大小实质性肿块, 向肠腔内突出, 致肠腔部分狭窄、梗阻。病变周围肠壁柔软, 弹性好, 肠壁无明显僵硬及增厚, 结肠旁淋巴结及结肠系膜淋巴结无明显肿大。术中诊断横结肠良性肿瘤可能性大, 行横结肠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恢复顺利, 病愈出院。术后标本病检, 肉眼观察:横结肠肠腔内见一凸向肠腔的乳头状突起, 大小为5 cm×5 cm×4 cm, 包膜完整, 切面灰黄, 均匀一致, 病理检查诊断为结肠血管脂肪瘤。随访至今, 术后3年无复发, 患者恢复良好, 消化功能正常, 排便习惯恢复正常。
2 讨论
脂肪瘤 (lipoma) 是源于脂肪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 全身任何部位的脂肪组织均可发生, 通常是单个、圆形或分叶状柔软的肿块, 边界清晰, 生长缓慢, 极少发生恶变。临床常发生于肩、背和臀部的皮肤下面。如成熟的脂肪组织与异常增生活跃的血管组织混合形成的则称为血管脂肪瘤, 血管分布常不均匀, 属于错构瘤的一种[1]。脂肪瘤发生于结肠者罕见。发病年龄多>40岁, 女性多见, 可能与炎症刺激致结缔组织变性, 淋巴血液循环障碍致脂肪组织沉积有关, 或者与先天性发育不良、全身脂肪代谢障碍及肠营养不良有关。结肠、直肠脂肪瘤直径在2 cm以下者, 多数无明显症状;2 cm以上者, 常有便秘、腹泻、腹痛、黏液血便、贫血、体重减轻、腹内肿块等, 常伴发肠套叠、肠梗阻、肠坏死等。有1/3的患者可发生肠出血, 临床多表现为黏液血便。大肠各段脂肪瘤的发生率由近向远逐渐降低, 多为单发。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 病理分为黏膜下型、浆膜下型、黏膜浆膜间型。脂肪瘤需与胃肠道间质肿瘤、肉瘤、结肠癌、畸胎瘤、血管瘤等相鉴别, 由于均为结肠来源的实质性占位病变, 术前易误诊。诊断主要依靠肠镜、超声内镜、CT、MRI, 内镜或超声内镜 (EUS) 对大肠黏膜下肿瘤的诊断非常有价值[2], CT可进行肿瘤的密度测定及血供测量, 能基本区分肿瘤的良恶性, 明确和周围组织及血管的关系, 有利于术前手术范围的选择及风险的估计[3]。术后病理检查为明确诊断的最可靠指标。
结肠脂肪瘤一旦被发现或出现并发症则应尽早手术探查, 术中视肿瘤位置和梗阻情况行相应肠段切除, 术后效果良好。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 可行结肠镜下检查, 对低位的结肠脂肪瘤, 特别是带蒂者可于结肠镜下行剔除术, 从而避免手术开腹切除和术中创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然而, 临床上的结肠脂肪瘤常在有便血、梗阻、肠套叠、感染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多数患者不能在早期检查发现并行剔除术。因此, 临床上如有反复间歇性腹痛、腹部肿块、大便习惯改变及有黏液血便者应尽早进行结肠镜检查, 从而提高结肠脂肪瘤的术前诊断率, 避免和减少结肠脂肪瘤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施钰岚, 闻丽, 章敏.1例颈部巨大纤维血管脂肪瘤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5) :48-49.
[2]冯跃, 于恩达, 孟荣贵, 等.结直肠脂肪瘤13例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2, 17 (4) :244.
[3]孙雪峰, 张晓鹏, 唐磊, 等.恶性胃肠道间质瘤CT影像特点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29 (4) :327-330.
乙状结肠脂肪瘤一例 篇2
2讨论
结肠脂肪瘤是大肠良性非上皮性肿瘤, 发病率低, 好发于50~69岁, 女性多于男性, 好发部位为右半结肠, 尤以盲肠最为多见[1], 其次为升结肠、乙状结肠、横结肠与降结肠。多单发, 呈息肉样生长, 有包膜, 绝大多数生长在粘膜下[2], 仅个别长在浆膜下[3]。本病发病原因及机制不明, 可能与下列因素[4.5]有关: (1) 炎症刺激; (2) 全身和局部脂肪代谢缺陷; (3) 激素内分泌作用; (4) Whipple病 (肠脂肪营养失调症) 。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其是否引起临床症状取决于肿瘤表面是否有溃疡形成和是否并发肠套叠, 与肿块的大小及其所在位置关系不大。肿块直径一般大于2 cm以上时才可能出现症状, 主要表现为腹痛、便秘或腹泻、血便或黏液血便等非特异性症状, 当肿块较大或发生套叠时腹部可触及肿块, 偶有全身表现如贫血、消瘦等。少数结肠脂肪瘤患者可自肛门排出黄色团块状脂肪样组织, 系部分瘤体自行离断, 脱落入肠腔所致, 这是结肠脂肪瘤较为特征性的表现。结肠脂肪瘤常见并发症为不全性肠梗阻和肠套叠, 少数患者可发生肠坏死、穿孔致急性腹膜炎。结肠脂肪瘤的钡剂灌肠X线表现为发生肿块的肠段有明显充盈缺损区, 其边缘多不规则, 缺损区大小及形态随体位改变而变化。CT平扫显示与肠管关系密切、位于肠腔内具有脂肪密度 (CT值:-30~-120 Hu) 的团块, 密度均匀, 相邻肠壁不增厚, 注射对比剂后肿瘤无强化, 被认为脂肪瘤的特异性表现[6.7]。肠镜下结肠脂肪瘤常表现为向肠腔突出的有蒂或无蒂的橘红色黏膜下隆起, 表面光滑, 顶端可有浅糜烂或溃疡, 对肿瘤表面施压, 可呈现出黏膜下脂肪特异性的淡黄色;活检钳轻推后凹陷, 放开后随即复原 (枕垫征, cushion sign) ;活检钳揪起表面黏膜, 内部脂肪组织可随之隆起 (帐篷效应, tenting effect) ;于瘤体同一部位反复取活检, 内部脂肪组织可从黏膜破损处突出 (裸脂征, naked fat sign) [8]。由于90%脂肪瘤位于黏膜下, 内镜活检不易取到肿瘤组织。超声内镜有助于确诊并确定肿瘤在肠壁的层次。结肠脂肪瘤的治疗小于2cm的可以考虑内镜下切除, 但因脂肪是不良导体中心脂肪很难发生凝固, 出现出血或深部损伤的危险较大;大于2cm的脂肪瘤、伴有临床症状、或诊断不明、不能排除恶性者, 应外科手术治疗。术中探查见肿物位于胃肠腔内, 通过胃肠壁扪及光滑, 质偏软活动度较明显, 界限较清楚, 胃肠浆膜正常等。切开胃肠腔, 肿物位于粘膜下, 圆形或椭圆形, 有蒂或无蒂, 息肉状。肿物切下, 剖面黄白色外观, 包膜完整,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冰冻切片可明确诊断。本例患者结肠脂肪瘤堵塞管腔, 并出血, 故行手术切除治疗, 嘱患者随访复查。
参考文献
[1]Panagiotis K, Grigoris C, Christos Z, et al.Cecal lipoma with pseudomalignant feature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7May7:13 (17) :2510-2513.
[2]Balducci G, Bocchetti T, Petrocca S, et al.Intestinal occlusion due to a giant lipoma of the cecum[J].G Chir, 2000, 21:17-19.
[3]Alkim C, Sasmaz N, Alkim H, et al.Sonographic findings in intussusception caused by a lipoma in the muscular layer of the colon[J].J Clin Ultrasound, 2001, 29:298-301.
[4]李智宇, 覃建章, 汪建平.结肠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2, 5 (4) :269-271.
[5]徐庆, 陈锦先, 崔吉吉, 等.肠道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J].胃肠病学, 2004, 9 (3) :158-160.
肾脏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篇3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含有脂肪、平滑肌和异常血管,一般可以通过平扫CT发现肿瘤内的脂肪成分而作出正确诊断[1]。但是有时肿瘤的脂肪成分在CT上无法发现,这样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被称为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术前常被误诊为肾癌而行不必要的根治性肾脏切除术[2,3]。2001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共收治肾脏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历资料
本组共12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11例(92%);年龄24~50岁,平均36岁。左侧肾脏病变5例(42%),右侧7例,均为体检超声偶然发现。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及增强CT检查,其中1例同时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了12例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及CT表现的特点,另外,选取同期收治的肿瘤大小相似的病理证实的肾癌31例,比较了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肾癌的术前CT检查结果以确定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扫描图像特点。
1.2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两组中肿瘤CT平扫和增强扫描时的CT值以及增强程度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12例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肿瘤大小为2.8~4.0 cm,平均3.4 cm,病变位于肾脏实质,向肾外凸出。超声显示肿瘤为肾脏实质性低回声或等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有丰富血流信号,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平扫CT显示病变为等密度或高密度肿块,没有脂肪成分,CT值为35~56 Hu,平均(48±9)Hu,有强化效应,增强后CT值为84~120 Hu,平均(109±11)Hu,见图1、2,增强程度为(60±9)Hu。11例病变强化均匀,1例呈不均匀强化。MRI显示T1WI病变为低信号,T2WI为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内部有强化,静脉期信号略降低。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肾肿瘤,全麻下手术治疗。CT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者术前诊断为肾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余11例因肿瘤的良恶性难以判断,而且肿瘤体积小、凸出肾表面,首先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进行冰冻病理检查,结果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保留了肾脏,术后病理与术中病理结果相符。肿瘤切开后剖面呈暗红色或灰白和灰黄相间,有的局部有出血,质地较脆,组织病理检查见肿瘤组织主要由血管、平滑肌和不成熟脂肪细胞构成,脂肪成分少,见图3;2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HMB45、CD34和actin染色阳性。
31例肾癌的肿瘤直径为2.5~4.2cm,平均3.2cm。平扫CT值为20~47 Hu,平均(31±10)Hu,增强后CT值为78~140 Hu,平均(110±23)Hu,肿瘤增强程度为(80±20)Hu,所有病变强化都不均匀。肾癌的平扫CT值低于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但增强程度显著大于后者(P<0.01)。
3 讨论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发病率为0.3%,20%发生在结节性硬化患者[4,5]。典型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超声上表现为高回声,但确诊需要进行CT检查,如病变的平扫CT值低于-10Hu说明肿瘤含有脂肪成分,可以诊断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6]。有的肿瘤在CT上无法见到脂肪成分,这样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被称为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大约占所有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4.5%,肿瘤主要由血管、平滑肌和不成熟脂肪细胞以及散在分布的少量脂肪构成,在术前常常被误诊为肾癌而行根治性肾脏切除术,目前对于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报告很少[2,3]。
本组病例肿瘤直径不超过4.0 cm,没有临床表现,均为体检超声检查所发现,超声检查肿瘤表现为低回声或等回声,彩色多普勒可见肿瘤有丰富的血管,由于肾癌也可以有类似声像表现,因此通过超声检查无法确诊。JINZAKI等[2]回顾性分析了6例含少量脂肪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所有病变在超声都表现为均匀的等回声,平扫CT值为41~51 Hu,增强扫描时病变有均匀强化,同时分析的100例肾癌没有这3个特点,提出具有这3个特点的病变为含有大量平滑肌和少量脂肪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OSOKAWA等[3]报告了2例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超声显示1例病变为低回声,另1例大部分为低回声,但有少量高回声。最近KIM等[7]报告了19例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中CT扫描均匀强化的占79%,本组的12例中均匀强化者11例,占92%,超声显示病变为低回声或等回声,这些结果说明JINZAKI等提出的影像学特点不能可靠地鉴别肾癌和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曾经报道有14%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CT扫描上不能显示出脂肪成分,可能与肿瘤内部成熟脂肪组织比例下降有关[6]。目前对于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I表现尚无系统报告,文献报告有5例在T2WI上为低信号,1例为等信号[2,3],本组的1例为T2WI等信号,由于病例数量少,而且都没有进行脂肪抑制显像,无法总结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I图像特点。
本组研究显示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平扫CT值为35~56 Hu,平均48 Hu,增强程度平均为60 Hu,92%的病变均匀强化;肾癌的平扫CT值为20~47 Hu,平均为31 Hu,增强程度平均为80 Hu,所有病变强化都不均匀。说明在平扫CT上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密度一般高于肾癌,但增强的程度低于肾癌,大多数病变均匀强化,这些可能是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图像特点。但是由于肾癌和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值变化范围很大,因此根据病变的CT值无法对二者进行鉴别。KIM等[7]发现在CT上79%的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5%的肾癌强化均匀,肾癌的增强程度高于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但后者的强化时间比前者长,回归分析显示均匀强化和强化时间延长是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特点。但是本组中有1例因增强CT扫描显示病变强化不均匀而误诊为肾癌,进行了根治性肾脏切除术,其他10例因为术前难以判断良、恶性而首先行肿瘤切除术,根据术中冷冻病理检查结果保留了肾脏,因此对于有上述表现的肾脏肿瘤应谨慎处理。文献报告肿瘤钙化只见于肾癌,因此可以将有无钙化作为一个帮助鉴别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肾癌的依据[8,9]。
组织病理学上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主要由血管、平滑肌和不成熟脂肪或散在分布的少量脂肪构成,本组病理检查发现了一致的结果[2]。MILNER等[10]报告,92%的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脂肪含量低于25%,而典型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脂肪含量超过了75%。另外,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血管壁通常较厚,可能具有偏心性,管腔可能较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平滑肌组织HMB45染色阳性,HMB45抗原在其他含有平滑肌细胞的肿瘤,如平滑肌瘤中不表达,是一个比较特异的标记物,有助于鉴别诊断[11]。本组2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HMB45染色均阳性。
综上所述,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主要见于年轻女性,在超声上为低回声或等回声,彩色多普勒可见肿瘤内有丰富血流;多数病变在平扫CT上密度高于肾实质,增强后均匀强化,但是强化程度低于体积相似的肾癌。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影像学检查上没有特异性表现,难以与肾癌鉴别,对于这样的病变应谨慎处理,以避免不必要的肾脏切除术。
参考文献
[1]SHERMAN JL,HARTMAN DS,FRIEDMAN AC,et al.An-giomyolipoma:computed tomographicpathologic correlation of17cases[J].AJR Am J Roentgenol,1981,137(6):1221-1226.
[2]JINZAKI M,TANIMOTO A,NARIMATSU Y,et al.Angiomy-olipoma:imaging findings in lesions with minimal fat[J].Radiolo-gy,1997,205(2):497-502.
[3]HOSOKAWA Y,KINOUCHI T,SAWAI Y,et al.Renal an-giomyolipoma with minimal fat[J].Int J Clin Oncol,2002,7(2):120-123.
[4]EBLE JN.Angiomyolipoma of the kidney[J].Semin Diagn Pathol,1998,15(1):21-40.
[5]NEUMANN HP,SCHWARZKOPF G,HENSKE EP.Renal an-giomyolipomas,cysts,and cancer in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J].Semin Pediatr Neurol,1998,5(4):269-275.
[6]LEMAITRE L,CLAUDON M,DUBRULLE F,et al.Imaging of angiomyolipoma[J].Semin Ultrasound CT MR,1997,18(2):100-114.
[7]KIM JK,PARK SY,SHON JH,et al.Angiomyolipoma with minimal fat:differentiation from renal cell carcinoma at biphasic helical CT[J].Radiology,2004,230(3):677-684.
[8]HENDERSON RJ,GERMANY R,PEAVY PW,et al.Fat den-sity in renal cell carcinoma:demonstration with computerized to-mography[J].J Urol,1997,157(4):1347-1348.
[9]ROY C,TUCHMANN C,LINDNER V,et al.Renal cell carci-noma with a fatty component mimicking angiomyolipoma on CT[J].Br J Radiol,1998,71(849):977-979.
[10]MILNER J,MCNEIL B,ALIOTO J,et al.Fat poor renal an-giomyolipoma:patient,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d histological findings[J].J Urol,2006,176(3):905-909.
结肠血管脂肪瘤 篇4
通常HAML中血管丰富 (主要为厚壁动脉或静脉血管, 或小血管样腔隙) , CD34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记, 新近报道显示, CD34显示血管内皮细胞时, 其特异性最高, 优于内皮细胞的其他标记。笔者采用抗CD34单克隆抗体显示血管内皮细胞, 探测HAML中的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对本院近年来的34例HAML进行回顾分析, 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和MVD改变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
回顾性复习本院病理科存档的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34例HAML, 所有HAML及相应瘤旁组织均经4%甲醛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 厚4μm连续切片, 分别作HE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2 临床资料
34例HAML中, 女性24例, 男性10例;年龄31~55岁, 中位年龄45岁。1例同时伴有肝癌, 1例伴慢性血吸虫肝病, 2例局灶性结节增生, 血清HBs Ag阳性4例。所有34例患者术前均未接受其他治疗。对34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 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
1.3 病理资料
34例HAML中, 肿瘤发生于肝右叶21例 (61.8%) 、肝左叶8例 (23.5%) 、中肝叶3例 (8.8%) 、肝尾状叶2例 (5.9%) 。1例为多结节, 其余33例为单结节。瘤结节直径1.1~15.2 cm, 平均 (5.4±3.3) cm。肿瘤切面灰白、暗红或淡黄色, 边界清楚, 有时瘤组织可向邻近肝组织内扩展, 形成“浸润性边界”, 瘤内出血坏死较少见, 瘤周肝组织基本正常, 多无肝硬化改变。瘤结节有包膜9例, 无包膜25例。
1.4 方法
1.4.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石蜡包埋组织, 4μm厚切片。试剂包括HMB45、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 、CD34、β-catenin、Hep Par1、CK18、CK19, 二抗采用En Vision试剂盒 (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 操作步骤按说明书进行。经DAB显色后苏木精对比染色, 中性树胶封片。以正常一抗动物血清和缓冲液替代一抗作阴性对照, 所有抗体均配有阳性对照。
1.4.2 MVD结果判定
CD34阳性标准按CHOI等[9]的方法, MVD计数原则: (1) 与邻近的微血管、肿瘤细胞或其他结缔组织成分不相连的标记为棕色的内皮细胞簇均可作为一个可计数的微血管。 (2) 可能源于同一血管、只是位置不同的血管内皮细胞均作为独立的微血管。 (3) 血管腔及红细胞不是确定微血管的依据[10]。MVD的计算:首先低倍镜下找到内皮细胞和瘤细胞染色清晰、背景对照良好、微血管数量最密集的区域, 然后在×200视野范围内任选不重复的5个视野, 计数阳性血管数, 以每视野CD34阳性血管数作为微血管密度。2名病理医生采用双盲法分别对同一切片计数, 取两者的平均值作为该切片的MVD。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定量资料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显微镜检查
肿瘤形态上通常由血管、平滑肌和成熟的脂肪组织等成分按不同的比例构成, 根据瘤内的组织成分, 将肿瘤分为经典型 (10例) 、肌细胞为主型 (18例) 、脂肪细胞为主型 (6例) 。常见髓外造血, 其中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变异最大, 可表现为多种形态:蜘蛛细胞型, 胞质内可见大量空泡, 有放射状细丝与细胞核粘附, 形成所谓“蜘蛛细胞”, 具有诊断意义;透明细胞型, 胞质透亮, 核居中或偏位;多形细胞型, 细胞核具有轻至中度异型, 可见双核与多核, 可见大的畸形核细胞散在, 但无核分裂相[11]。
2.2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34例HAML中HMB45和CD34均呈弥漫性阳性表达, 32例SMA表达阳性, 5例β-catenin表达阳性, 其余标志物如Hep Par1、CK18、CK19均为阴性。
在瘤旁肝组织中, CD34主要是在门管区的小血管内表达阳性, 棕黄色血管内皮细胞呈点状、线状或半圆状形式分布 (见图1) , 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CD34阴性。在HAML内, CD34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 棕黄色细胞呈窦隙状弥漫分布 (见图2) 。
HAML中MVD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见附表, 经统计学分析, MVD与肿瘤组织的大小密切相关, 直径≤5 cm组与直径>5 cm组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4, P<0.01) , 表明肿瘤大于5 cm时, MVD明显升高。与瘤旁肝组织比较, 肿瘤内的MVD显著升高,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3.81, P<0.01) 。MVD与肿瘤的分类、肿瘤发生部位、肿瘤有无包膜、性别、年龄等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注:1) 与肿瘤直径≤5 cm比较, P<0.01;2) 与瘤旁肝组织比较, P<0.01
3 讨论
HAML大多数是在体检时发现, 目前其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织化学。其特征性免疫表型是具有黑色素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双重表达, 如HMB45和SMA等。但文献报道仅80%的病例二者同时表达, 所以平滑肌标记阴性不能排除HAML的诊断。在HAML中, 平滑肌细胞形态变异最大, 因此该肿瘤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学及相应的免疫标记特点:当HAML呈现梭形细胞形态时其免疫表型主要为平滑肌细胞特点, SMA的阳性要强于HMB45;当以上皮样细胞形态为主时, HMB45的阳性表达要强于SMA;当HAML胞质呈现空泡化, 则表现出一些脂肪细胞的特点[12]。
近年来, 关于血管生成与肿瘤的关系引起广大学者的高度重视, 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发展、侵袭和转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3], 有报道称肿瘤大于一定体积时, 其进一步的发展必须依赖血管生成, 新生血管系统在肿瘤内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因此检测MVD应选肿瘤新生血管最密集的区域 (即“热岛”) , 该区域也是产生转移灶的基地。对于HAML中血管成分的研究报道, 至今比较少见。参考ENZINGER和WEISS主编的《软组织肿瘤》, 参照瘤体大小, 将HAML以5 cm为界分成两组, 研究中发现当HAML大于5 cm时, MVD明显升高, 可见肿瘤细胞的增殖, 需要血管生成的参与。与瘤旁肝组织相比较, 肿瘤内的MVD显著升高, 说明血管生成在HAML的生长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因此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 可能对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至于其疗效还需要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