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直肠肿瘤

2024-07-05

结肠直肠肿瘤(精选7篇)

结肠直肠肿瘤 篇1

结直肠癌是人类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较高,因而结直肠癌的早期检出意义重大。结直肠病变主要依靠双对比钡灌肠、排粪造影和纤维结肠镜检查。钡灌肠费用低廉,但对息肉敏感性较低,可能遗漏早期的结肠癌;纤维结肠镜对诊断结肠息肉和结肠癌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存在一定痛苦,并且有5%~10%的患者不能完成全结肠的检查[1]。CT仿真结肠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具有安全、快捷、高效等优点,临床应用逐渐受到重视,文章总结了2007年以来12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结肠癌病例,探讨CTVC在诊断结肠占位病变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12—2008-10临床怀疑结直肠占位性病变121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VC检查。其中男性78例,女性43例,年龄27~83岁,所有病例全部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并均以结肠镜和/或手术病理结果作为确诊依据。

1.2 检查方法

1.2.1 肠道准备

患者于检查当日凌晨行清洁灌肠,然后饮水2 500 ml以充分清洁肠道。检查前常规肌肉注射10 mg 654-2,以降低肠道张力,减轻肠道痉挛和减少肠道蠕动伪影。患者右侧卧于扫描床上,用肛管经肛门注入气体1 500~2 000 ml,以患者腹胀能够耐受为止,充分扩张结肠。

1.2.2 扫描

采用GE Lightspeed 64 pro VCT机,所有病例CTVC检查前先做腹盆部平扫,以观察结肠充气情况。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40 mA,准直器宽度64×0.625 mm,螺距0.969∶1,重建层厚5 mm,FOV 30~40 cm,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一次屏气连续扫描,范围从膈顶至盆底,扫描时间约为5 s。

1.2.3 图像后处理

扫描完后以0.625 mm层厚、0.625 mm层间隔重建,送Advantage Workstation 4.3工作站进行仿真结肠镜后处理。

1.3 图像分析

由2位放射科医师和1位技师对重建图像共同读片分析,参照横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的MPR图像,调节CTVC的观察区域,从直肠开始,逆行观察至回盲部后,再从回盲部向直肠顺向观察,发现病变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并保存图像。观察内容包括肠管显示情况、病变部位、大小、形态。通过横轴位全面观察肝、胰、脾、双肾、盆腔器官及腹膜后淋巴结情况。重点观察有无腹盆腔实质器官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肿瘤对肠壁的侵犯情况。观察时结合二维和三维图像,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调节窗位和窗宽重建三维表面覆盖显示(SSD)和透明显示(raysum)图像,利用切割软件去除不必要的部分,获得感兴趣区的肠段图像,再行局部放大和多角度旋转充分显示病灶,以观察肠腔和肠壁的情况。

2 结果

本组121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大肠癌(其中9例为多发癌),肿瘤分别位于回盲部11例、升结肠30例、横结肠14例、降结肠35例、乙状结肠及直肠31例。其中溃疡型21例、蕈伞型65例、浸润型26例、混合型9例。术后病理Dukes分期,本组病例CTVC癌检出率100%,DukesA、B、C、D、淋巴转移、远处脏器转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44.2%、44.7%、100%、47.4%、100%。

3 讨论

3.1 CTVC图像质量

CTVC是指利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功能,将螺旋CT或MR容积扫描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对空腔器官内表面具有相同像素值范围的部分进行三维重建,再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导航技术进行腔内观察,并赋予人工伪色彩和不同的光照强度,最后连续回放,即可获得类似常规结肠镜行进和转向直视观察效果的动态重建图像。64排螺旋CT提高了容积扫描的速度,使层厚更薄,扫描范围更大,全结肠扫描可在1次屏气5 s左右得以完成,避免了呼吸运动伪影的干扰。此外,各向同性的空间分辨率完全消除了CTVC的阶梯伪影,保证了诊断的准确性。

3.2 CTVC影像与病理对照

本组CTVC与病理诊断及分期符合率分别达到100%、44.2%、44.7%、100%。对B、C分期符合率较低可能与浆膜面受侵致CT影像表现为浆膜面模糊不清,或伴有浆膜面的条索状影,肠周脂肪间隙消失,对于此影像特点不排除炎性浸润的可能,应特别注意结合临床。CT能确认大于1.5 cm的淋巴结为转移淋巴结,但对不同部位淋巴结肿大识别能力有差异,对肠旁及大血管根部淋巴结较易发现,而对与肠管重叠的淋巴结则不易发现。此外,大肠癌尤其是结肠癌淋巴结转移多为小淋巴结(31%小于4 mm),反应性和炎性肿大淋巴结与转移淋巴结常难以鉴别[3]。CTVC虽然不能显示淋巴结,但结合腔内征象结合轴位及MPR影像仔细观察可以判断转移性病灶或淋巴结。

3.3 CTVC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对于结肠癌,尤其是晚期结肠癌可以十分清晰地在CTVC图像上反映出来。在结肠癌的定位上,传统的结肠镜检查要求操作者经验丰富,以避免技术上的失误,但在CT的2D和3D图像上能够简单准确地显示出肿瘤的部位,并且准确地显示出肿块有无阻塞肠腔、浸润肠壁以及肠腔外转移情况等。对于肠腔严重狭窄,结肠镜不能完成全结肠检查和部分不能耐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CTVC能够观察梗阻近段及远段结肠的情况。本组病例有11例患者因结肠癌致肠腔高度狭窄,结肠镜不能持续通过,采用CTVC均能满意观察到整个结肠的情况。本组病例结肠癌大小的显示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100%,与文献[4]报道一致。

3.4 CTVC与肠镜检查的互补

在常规的纤维结肠镜检查中,有5%~10%的患者因不能耐受结肠镜检查而失败。CTVC操作简便安全,能够有效补充上述检查的不足之处。CTVC将CT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重构出结肠的3D和2D图像,各种图像形式相互补充,有助于发现结直肠病变。CTVC不仅可以模拟纤维结肠镜的检查方式,而且更加灵活,可以从梗阻的近端和远端分别观察,以利于全面评价结肠癌。

3.5 CTVC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CTVC具有无创、无痛,操作简便得特点,但要使它真正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还需解决一些问题:(1)每个病例分析时间较长(0.5~1 h),难以适应普查的要求,有时由于肠腔内残留钡剂、粪块、肠腔未充分扩张的肠皱襞等可引起假阳性结果。(2)必须提高CTVC对病灶识别敏感性和精确性,这有待于CT分辨率的提高和工作站软件的进一步完善及检查方法的改进。(3)费用降低,以适应临床普查以及大肠疾病的随访需要。

参考文献

[1]McFarland E G,Brink J A.Helical C T colonoscopy(virtual colonosc-opy):the challenge that exists between advancing tech-nologyand generalizability[J].AJR,1999,173(3):549-559.

[2]Amy K,Hara M D.The future of colorectal imaging:computed to-mo2graphic colonography[J].Gastroenterol Clin N Am,2002,31(1):1045-1060.

[3]张晓鹏.结肠肿瘤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1,7(2):103-110.

[4]Hara A K.Extracolonic findings at CT colonography[J].Semin Ultra-sound CT MR,2005,26(1):24-27.

结肠直肠肿瘤 篇2

关键词:腹腔镜,结肠镜,双镜联合微创术,结直肠良恶性肿瘤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腹腔镜和结肠镜双镜联合微创术在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疾病治疗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在该次调查中, 我院重点分析了腹腔镜和结肠镜双镜联合微创术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100例,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19例, 患者年龄41~60岁, 平均年龄 (53.0±2.5) 岁;良性肿瘤患者28例、恶性22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 患者年龄42~60岁, 平均年龄 (53.5±3.0) 岁;良性肿瘤患者29例、恶性2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以腹腔镜和结肠镜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法进行治疗, 具体如下:对于良性患者, 若其肿瘤部位较为特殊, 使结肠镜无法有效切除肿瘤时, 以腹腔镜进行辅助治疗。若治疗过程中出现穿孔、出血等情况时, 则需进行缝合加固处理。对于重度不典型增生或浸润范围未超过肠腔1/3的患者, 以结肠镜对肿瘤部位进行定位, 后于腹腔镜下切除肿瘤。对于结肠多发息肉患者, 以腹腔镜进行监视后行结肠镜手术, 后加以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则以常规外科开腹手术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感、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行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a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术后情况对比

术后疼痛感以VAS评分进行评定, 观察组术后疼痛感低于对照组,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a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切口感染患者1例,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对照组切口感染4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吻合口出血2例,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结肠镜与腹腔镜手术均具备诊断与治疗的作用, 临床优势明显[1]。但结肠镜手术主要适用于肠腔内瘤体较小的患者, 而对于恶性肿瘤疾病等, 易发生穿孔等并发症, 并易导致疾病复发[2,3]。而腹腔镜则可应用至恶性肿瘤疾病治疗, 其具有手术视野清晰、解剖准确等临床优势, 可达到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当的临床效果。但由于腹腔镜手术缺乏触觉反馈, 无法对病变情况进行确诊, 因此可导致误诊或漏诊事件的发生[4]。

在该次调查中, 我院以腹腔镜和结肠镜双镜联合微创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双镜联合后, 可相互弥补局限性, 不仅可对肠道肿瘤进行准确定位, 同时可对肠管内外病变进行准确判断, 明确手术范围, 减轻患者痛苦。术中以术前的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参照, 并为患者选择适应的手术方式, 对于难以切除的良性肿瘤, 可辅以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于难以确诊病灶部位的恶性肿瘤, 可辅以结肠镜手术的治疗。笔者对双镜联合诊断治疗时的注意点进行总结: (1) 手术操作需坚持无菌操作原则, 减少患者腹腔感染或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2)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 需避免手术区受到肠内容物的污染。 (3) 对于良性肿瘤患者, 其手术切除范围在肿瘤外缘1 cm左右;对于恶性肿瘤患者, 其手术切除范围在肿瘤外缘5 cm以上, 彻底清除区域淋巴结。 (4) 行以结肠镜为主的手术治疗时, 需调节腹腔镜亮度, 使其小于结肠镜, 同时应适当降低腹压, 减少气体进入小肠的可能性。 (5) 对于特殊部位的良性肿瘤, 如乙状结肠、肝曲等, 可先于腹腔镜下适当游离, 而后协助结肠镜下操作完成整体手术治疗[5]。

该研究表明, 腹腔镜和结肠镜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其中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保障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短, 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有效促进患者康复。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可见双镜联合微创手术预后较好, 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 腹腔镜和结肠镜双镜联合微创术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且该种术式具有众多临床优势, 值得广泛推广, 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傅传刚.双镜联合在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0, 13 (5) :319-321.

[2]林宗伟, 刘立, 谢有志, 等.腹腔镜与结肠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58例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 2012, 20 (5) :338-339.

[3]Sali L, Grazzini G, Ventura L, et al.Computed tomographic colonography in subjects with positive faecal occult blood test refusing optical colonoscopy[J].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talian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the Itali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2013, 45 (4) :285-289.

[4]陈斌, 林奎生, 陈进渠, 等.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切除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27) :3416-3417.

结肠直肠肿瘤 篇3

关键词:电子结肠镜,直肠息肉,临床护理

直肠息肉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是直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组织, 可以阻塞肠道[1]。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是随着人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的, 并且男性多于女性。该类疾病虽然大多数都是良性病变, 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但是仍然有癌变的可能, 而且该病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 给患者的身体造成各种不适, 因此, 还是应当给予积极的治疗。本文对利用电子结肠镜治疗直肠息肉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直肠息肉患者92例, 其中男性53例, 女性39例, 年龄为20~80岁, 平均52.7岁。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可谓是必不可少的。患者由于对疾病的不了解, 加上隐私部位的暴露, 加上病痛的折磨, 极容易产生恐惧、羞耻、烦躁、失眠、焦虑等状况, 这些都会给治疗带来阻碍[2]。因此, 在进行治疗前, 医护人员应当首先为患者讲解关于直肠息肉的病症, 以及治疗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 可能出现哪些症状等, 让患者对该病以及该病的治疗有足够的了解, 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并且还要注意告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当怎样配合, 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 还要注意多和患者沟通, 关心、体贴患者, 了解患者的需求,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以减轻患者的羞耻心理, 让患者能够放松的接受治疗。并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支持和关爱, 让患者家属了解到对该病进行积极治疗的重要性, 告诉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一些心理上的安慰与帮助, 让患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1.2.2 术前护理

(1) 详细的了解患者的病史。查看患者心电图, 并了解患者乙肝、丙肝抗原抗体情况, 同时, 还要了解患者体内艾滋病抗体的多少, 以防这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2) 对患者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术前肠道准备, 即:未食用过产气的食物和药物, 并且排出的为清水样的粪便, 保证患者肠道的清洁。 (3) 准备仪器:检查摄像头、显示器、冷光源、电切系统, 确保仪器能正常工作。肠镜消毒后用2%的戊二醛浸泡20 min, 然后冲干备用。注意准备好抓持器、活检钳、标本瓶、细胞刷、Hp反应条等各种治疗过程中所需器材。 (4) 注意室内光线强度, 避免监视器显示屏反光, 影响手术效果。 (5) 准备好防护用品以及抢救时所用药品和器械。

1.2.3 术中护理

(1) 患者首先采取左侧卧位。 (2) 镜体前端均匀涂抹利多卡因胶浆, 左手让患者肛门暴露, 右手让镜头进入肛门, 进镜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注意默契配合, 尽量避免给患者造成不适。 (3) 随着镜体的深入, 注意不断的在镜身上涂抹利多卡因胶浆, 并且还要注意患者适当调整体会来进行配合。同时注意配合医师采用拉镜法、循腔进镜法、旋镜法等进镜手法, 保证进镜顺利进行, 同时避免给患者肠道造成损伤。 (4) 进镜过程中, 让患者注意保持深呼吸, 使腹壁保持放松, 有便意者可适当向外排便。 (5) 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备好抢救物品。 (6) 如有需要, 注意留取病理标本, 并做好各种标记。

1.2.4 术后护理

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者注意及时送检, 并注意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取报告间、复查、二次手术等时间, 让患者配合进行后续治疗。术后注意观察患者一些生命体征, 并告诉患者一些注意事项, 观察患者术后排便状况, 如有极度不适及时报告给医师进行处理。患者术后24 h内禁止饮食, 无异常后, 改为流质饮食或者半流质饮食, 1~2 d无异常者, 可出院。

2 结果

本组92例直肠息肉患者经过周密的护理措施, 治愈38例, 有效53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达98.91%。

3 小结

利用电子结肠镜治疗直肠息肉的方法简便快捷, 治疗时间短, 给患者造成的伤害小, 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是, 此种治疗方法也有不足之处, 即:在手术时, 对患者的肠道要求很严格, 必须做到足够的清洁, 避免影响医师视野, 给手术造成困扰[3]。因此, 在进行手术时, 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我院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采取心理护理的方法, 使得患者减轻了心理负担, 能够放松的, 积极的配合治疗, 加上患者自身心情的变化, 使得治疗能够顺利进行,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组患者在手术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做的很充分, 首先, 患者的肠道清洁做的很到位, 即使略有异物, 但仍不影响医师进行手术操作, 这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手术前对患者病史的了解, 以及患者体内一些抗原抗体的了解, 避免了传染病的传播, 同时也保护了患者。在手术中, 通过在镜体镜身上涂抹利多卡因胶浆, 很好的保护了患者的肠道以及肛门, 减少了对这些部位的损伤。在手术中, 医师、护士、患者之间紧密配合, 即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手术后对患者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措施, 使得手术进行的更完善, 而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使得治疗进行的更彻底。

总之, 在用电子结肠镜治疗直肠息肉的过程中, 良好的临床护理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秦怡, 徐馥, 汪良芝.内镜硬化联合组织胶治疗危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配合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 (2) :33.

[2]李高岩, 杨奕, 姜东春, 等.腹腔镜结肠镜联合手术治疗结肠息肉25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 15 (3) :181.

37例青年人结肠直肠癌临床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37例, 其中, 男17例, 女20例;年龄18~42岁, 其中18~30岁13例, 31~42岁24例, 平均年龄为33.5岁;临床表现:早期症状往往不甚明显, 中、晚期主要表现为便血或黏液便22例, 排便习惯改变14例, 腹痛11例, 贫血、消瘦5例, 大便变细5例, 肠梗阻4例, 腹部肿块3例, 大便潜血阳性9例;病程30天~2年, 平均5.8个月;出现症状至经术前活组织检查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小于3个月者13例, 4~6个月者17例, 7~12个月者3例, 13~24个月者4例。本组初诊时误诊23例, 误诊率为62.2%, 其中误诊为慢性结肠炎9例、痔疮6例、溃疡性结肠炎5例、黏粘性肠梗阻3例。

1.2 手术方式

本组37例患者行根治性切除31例, 其中Miles术5例, Dix on术14例, 左/右半结肠、横结肠及乙状结肠切除术12例, 姑息性切除3例, 单纯结肠造口3例。

2 结果

术后随访32例, 5年生存率为28.1% (9/32) , 其中Miles术后5年存活3例, Dix on术后存活4例, 结肠切除术后存活4例;姑息性切除和单纯结肠造口术后的患者1~2年内均复发或死亡。

3 讨论

我国大肠癌的发病年龄较欧美国家约提前18~20年, 且青年期大肠癌的发病率较国外要高, 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国外报道青年期大肠癌发病率约占同时期各年龄组大肠癌总数的0.8%~11%, 而国内报道的占13.5%~20%。

3.1 发病情况

青年人结肠直肠癌年龄上限标准至今国内外尚未统一。国外学者主张定为40岁, 而国内学者有采用40、35、30和25岁等不同标准。本文采用≤40岁标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青年患者也在逐步增加。国内外多数文献报道青年结肠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多处于中晚期, 与中老年患者相比较, 青年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面尚存在许多争议。本组37例青年患者占我院同期结肠直肠癌患者的比例较高, 其中低分化、未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所占比例较高, 合计达65%。在病理分期方面, 大多报道认为青年患者就诊时多处于中晚期[1,2], 也有文献认为这与老年组并无明显差异[3]。按TNM分期本组Ⅲ、Ⅳ期患者所占比例达32.5%, 无Ⅰ期病例;肿瘤的发生部位显示出其向低位结肠高度集中的趋势[4]。

3.2 青年人结肠直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3.2.1 青年人结肠直肠癌的临床症状

血便为结肠癌的主要症状, 也是直肠癌最先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由于肿瘤所在部位的不同, 出血量和性状也就各不相同。息肉型大肠癌患者可出现右下腹部局限性腹痛、腹泻, 粪便呈稀水样、脓血样或果酱样, 粪隐血试验多为阳性。随着癌肿的增大, 在腹部的相应部位可以触及肿块。狭窄型大肠癌容易引起肠梗阻, 出现腹痛、腹胀、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 粪便呈脓血便或血便。青年患者因缺乏医学知识, 不了解该类结肠直肠癌常呈隐匿性生长, 对轻度不适及早期出现的一些症状不足以引起重视, 未及时就诊治疗, 导致疾病得不到有效处理;部分医师未作进一步检查, 只注重症状, 缺乏对病史的细致了解和全面分析, 体检也不够全面, 导致一些本可由直肠指检发现的直肠癌早期病变因不够重视或懒于进行而漏诊。青年人结肠直肠癌的临床症状不如中老年患者典型, 早期表现常不明显或无任何症状, 上述原因都可致使患者在就诊或确诊前, 病情已属中晚期, 从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因此, 提高青年期大肠癌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大肠癌早期由于缺乏特有的临床症状、体征, 往往易与“肠炎”、“痢疾”相混淆, 加之医师过分考虑年龄因素, 疏于“肛门指检”, 极易造成误诊, 以致延误治疗, 影响预后。本组病例中由于医务人员思想麻痹、部分未作肛查, 致使误诊率高达62.2%, 因此, 我们一再呼吁各级医务人员对有下消化道症状的青年患者必须重视肛门指检, “一指之劳”往往可以避免漏诊。

3.2.2 青年组、老年组结肠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

在性别分布上, 青年结肠直肠癌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但是两组在性别分布上无差别;发病部位上两组有较大的差别, 青年组以直肠为主, 而老年组以结肠为主,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结肠直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 青年人的发病率较低。

3.2.3 结肠直肠癌的治疗

迄今为止, 肠癌的根治性治疗方法仍首推外科治疗。全国第一届肠癌会议提出, 浸润性肠癌根治切除的定义是手术时将肉眼所见及扪及的肿瘤, 包括原发灶及引流区淋巴结全部清除者为根治性切除, 手术时虽能切除病灶, 但肉眼或扪及的肿瘤有残留者属于姑息性手术。青年患者结肠直肠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 但因其确诊时多为中晚期病例, 其根治率较低[5];但即使不能根治, 亦应尽量切除病变组织, 如姑息性切除、造口或单纯探查, 以重建通畅的肠道。本组37例患者中, 行根治性切除31例 (83.8%) , 其中Miles术5例 (13.5%) , Dix on术14例 (37.8%) , 左/右半结肠、横结肠及乙状结肠切除术12例 (32.4%) , 姑息性切除3例 (8.1%) , 单纯结肠造口3例 (8.1%) 。对直肠癌患者在不影响根治效果的前提下可行保肛或肛门重建术。总之, 结肠直肠癌的基本治疗方法对于Dukes’A期和Dukes’B期结肠癌的治疗就是单纯的手术切除;对于Dukes’C期的结肠癌, 6个月的辅助化疗是降低复发危险、提高患者生存期的常规治疗措施。辅助性的放化疗都曾被尝试用于预防直肠癌的局部复发, 但其研究结果却因手术方式的不同而存在偏差。

综上所述, 我们要加强宣传, 加强中青年人群对结肠直肠癌常见表现的认识及其发病特点的了解, 以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 必要时可定期复查, 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以提高手术的根治率, 从而提高生存率。

摘要:目的:探讨青年人结肠直肠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青年人 (≤40岁) 结肠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37例患者行根治性切除者31例, 其中Miles术5例, Dixon术14例, 左/右半结肠、横结肠及乙状结肠切除术12例, 姑息性切除3例, 单纯结肠造口3例;本组初诊时误诊23例, 误诊率为62.2%。术后随访32例, 5年生存率为28.1% (9/32) 。结论:青年人结肠直肠癌临床症状不典型, 恶性程度较高, 易造成误诊、漏诊, 手术根治率和生存率较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其手术根治率, 从而提高其生存率的关键。

关键词:青年,结肠直肠癌,临床特征

参考文献

[1]陈夏, 应敏刚, 林庆中, 等.青年人大肠癌73例临床分析[J].肿瘤学杂志, 2004, 10 (6) :453-454.

[2]彭健, 张阳德, 李年丰.青年人大肠癌 (附23例病例分析) [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 13 (13) :43-44.

[3]汪建平, 王磊, 杨祖立, 等.青年结肠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2, 5 (4) :256-258.

[4]王磊, 李炜, 魏晰.青年人大肠癌45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 2003, 9 (11) :979-980.

结肠直肠肿瘤 篇5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我院收治的结肠直肠癌患者中随机抽取46例典型的患者,并对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整理。本组患者男29例,女17例。年龄集中在25~86岁之间,平均年龄46岁。

1.2 随访

在患者出院后2年内每3个月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1次调查,2年后每半年1次,5年后1次/年,随访时间4~106个月不等,平均随访时间为48个月。随访方式为电话、信访和门诊复查等方式相结合,配合护士对患者病情的跟踪调查[1]。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临床病理资料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生存率计算采用寿命表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应用进风险模型中再进行多因素的分析整理。

2结果

2.1 临床症状

包括黏液血便、腹痛、大便习惯改变、贫血等其他症状,单独出现的比例为26%、31%、3%、6%。而同时合并有黏液血便的为39%,有腹痛的为42%,有大便习惯改变的为19%,有贫血的为2%。

2.2 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

可以准确评价肿瘤大小的有32例患者,其中最小为1cm,最大为19cm,肿瘤平均直径为7.8cm左右。患者均获得明确的病理学诊断,其中管状腺癌占大部分,其次为黏液腺癌、乳头状腺癌和其他类型[2]。

2.3 生存率和死亡率

本组数据在2年内、5年内和10年内的生存率分别为:43%、39%和37%。随访期间死亡9例,生存37例。

2.4 转移情况

本组诊断肿瘤时同时发生肝转移12例,占26.1%,肺转移6例,占13.0%,骨转移2例,占4.3%。随访期间发生肝转移9例,肺转移2例,骨转移1例。

2.5 因素分析

通过控制因素方法分析得出,患者年龄、病理分级、组织类型、远处转移和肿瘤部位对患者的康复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性别和血型与预后无关,将单因素的相关参数放入COX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病理分级、组织类型和转移情况是干扰结肠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3]。

3讨论

在本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性别不是预后因素。但是在临床资料中,很多女性结肠直肠癌患者和男性相比预后要好很多,这很可能与女性自身的生理特性相关,因为骨盆大,术后的恢复条件比男性要好很多。通过翻阅资料查询获得数据,年龄对预后的影响没有确切的数据,这可能与肿瘤病理类型和分化有关,而且很多年轻人轻视病情,不对病情有足够多的重视,这就造成了病情的加重。根据资料显示,30~40岁的人比60岁以上的人术后存活的比例更大些,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正值中年,对身体也有了一定的重视,身体的机能还相对较好,不容易导致肿瘤的复发,但是本次研究通过对因素的控制分析并没有得到这样的结论。

在这次的研究过程中,否定了血型和病程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由于病程较长的因素有很多,不仅因为患者本身肿瘤生长慢,也可能因为在治疗过程中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病程对预后的影响难以确定。在一些研究中的结论为肿瘤越大,预后的效果越差,因为很多人都认为肿瘤较大不仅会影响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行,还可能蔓延至其他部位,生长时间长会使肿瘤发生转移,但在此次研究中的因素不能对此说法进行有效的证实。

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中,都显示病理分级和组织类型与预后有明显的关系,在多因素的分析中显示它们为独立的预后因素。很多人建议把病理分级分为两级来便于区分差别,可是各种肿瘤自身的特点又会影响它的扩散,就拿结肠癌来说,它的大部分组织类型都是腺癌,但是往往较高恶性的肿瘤都显示出低分化的腺癌,预后也相当困难。

结肠直肠癌作为大肠癌的一种,与单独的结肠癌和直肠癌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都表现在了它的生理学特性和病理上。因此对于不同部位的不同癌症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治疗,护士在术后也应设置一些术后餐供患者参照,以免影响术后愈合。例如,多吃含维生素多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动物的肝脏等;多吃含有微量元素的食物,例如香菇、白菜、紫菜、蛋黄等。有些患者手术后会对其食欲造成影响,很难吃下东西,应该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如蜂蜜、奶油等;另外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可以抑制癌症的发展[4]。

通过此次研究和其他研究的数据对比得出结论,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远处转移等。在肿瘤晚期,由于持续性小量便血可引起贫血,长期进行性贫血会导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身体消瘦、精神萎靡、全身无力和恶病质。在肿瘤晚期发生转移时,通常表现为肝脏肿大、腹水、颈部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这次研究中,利用了统计学方法和精确的仪器计算法对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整理,挖掘出能体现肿瘤预后新的分子指标,为以后对患者更好治愈打下良好基础[5]。

参考文献

[1]万德森,潘志忠.大肠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129-164.

[2]王晓娜,梁寒,王家仓,等.182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4,7(6):439-442.

[3]梁君林,万德森,潘志忠,等.Dukes C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03,18(5):495-497.

[4]任静清,周志伟,万德森,等.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J).癌症,2006,25(5):591-595.

结肠直肠肿瘤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 男7例, 女5例;年龄16~73岁, 中位年龄46.76岁。所有病例均因不同程度下消化道症状就诊, 肛门指检发现直肠内肛门附近肿块9例:所有病例均行结肠镜检查, 并经结肠镜检查诊断为直肠下段低位息肉, 共计18颗, 大小为0.5cm×0.5cm×0.8cm~1.0cm×1.5cm×2.0cm, 有蒂者12颗, 蒂宽0.8~1.2cm, 无蒂6颗。经息肉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非腺瘤样息肉4例 (其中增生性息肉1例, 炎性息肉1例, 炎性并不典型性增生2例) , 腺瘤样息肉8例。所有病例均经外科会诊, 患者均要求行镜下息肉切除, 在反复交待病情、结肠镜下切除息肉的必要性和风险性, 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和签署手术同意书后, 实施手术。

1.2 治疗方法

设备为OlympusCF-Q260AI电子结肠镜和ERBEICC80型高频电发生器。将电子结肠镜插至距离肛门6~10cm、直肠第1个皱折处, 调节结肠镜方向旋钮并在适当进镜中旋转镜身, 即可实行结肠镜的直肠内U型反转, 定位息肉并尽可能将息肉调至结肠镜视野正中, 经活检孔道插入高频电电圈套器及高频电热凝器, 对有蒂息肉以圈套器圈套息肉跟部距基底0.3~0.5cm处, 收紧圈套器, 息肉变紫后, 用高频电电切切除, 对无蒂小息肉用高频电电凝切除, 术毕创面发白, 观察有无出血、穿孔。术后卧床休息, 保持大便通畅, 1周后复查肠镜, 了解创面愈合情况。对多颗息肉患者, 均在患者能够忍受并同意的情况下一次性切除。

2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成功切除, 用圈套器切除12颗, 电凝切除6颗, 除凝切时有能够忍受的针刺样疼痛外, 无其他不适。手术中未发生损伤结肠镜和息肉以外的任何组织。术后随访, 无出血、穿孔、疼痛等症状, 创面愈合时间为10~21d, 平均12.6d。患者满意、依从性好, 总体评价高, 满意度为100%。

3讨论

直肠癌的发病率高, 占大肠癌的58.4%[1], 其中大部分可由肛门指检发现肿块, 说明直肠癌下段更多见。腺瘤样息肉是癌前病变之一, 而非腺瘤样息肉也可分化为腺瘤样息肉[2], 所以, 无论是腺瘤样息肉还是非腺瘤样息肉, 都有明确的切除指征。但对于直肠下段低位息肉的切除, 目前尚未有规范的切除方案和统一的切除方法, 传统方法是以硬式直肠镜下或在骶神经阻滞麻醉下外科手术切除。内镜下治疗是医患双方都追求的目标, 但是在常规前视内镜下实施操作, 由于操作面在肛门处, 摘除息肉时镜身软管均在体外, 失去支撑而不容易控制方向, 给注气和保持肛门开放状态带来极大困难, 几乎无法实施圈套;即使圈套成功, 也因难以保持肛门开放状态而在实施电凝切时伤及其他组织, 从而进一步影响手术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所以认为直肠下段息肉不宜内镜下高频电切。结肠镜直肠内U型反转手法, 被提出可作为结肠镜诊疗必须的常规操作手法[3], 在此手法下可以克服前视镜难以观察的盲区, 对于直肠下段及肛管 (肛柱) 病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组均在无麻醉状态下使用该手法顺利完成直肠低位息肉高频电切除术, 除能够进一步证实该手法的可行性, 还说明其在直肠下段、肛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 无麻醉状态下经电子结肠镜直肠内U型反转下高频电切除直肠低位息肉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芝田.胃肠病学[J].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992:714.

[2]李荣洲, 郑超秀, 蔡积武, 等.内镜下高频电电凝电切摘除大肠息肉142例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3, 15:231-232.

结肠直肠肿瘤 篇7

结肠癌、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 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因此, 围手术期的护理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中尤为重要, 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手术直肠癌、结肠癌138例, 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做好入院宣教

患者住院后, 责任护士安置患者于床上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介绍患者的主治医师、医院环境和规章制度, 以及基本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遵医嘱、采集血尿标本、心电、彩超、胸片、胃肠镜、CT等相关检查。做好心理护理患者大多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表现为悲观、恐惧、焦虑的心理。术前应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类型将病情向患者或家属做详细的介绍, 让他们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 以取得合作。同时。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保持情绪稳定。腹壁需做永久性人工肛门术者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心理负担较重, 护士要给予高度的同情和关心, 耐心讲解手术的必要性, 以最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1.2 术前肠道准备

1.2.1 术前3d进少渣饮食, 口服番泻叶6g、代茶饮每日3~4次。

1.2.2 术前1d通知患者术晨禁食水。

根据医嘱补充水、电解质以及高营养物质并于上午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加入2000~3000m L温水, 2h以内服完以排空肠道粪便。并分别于13时、14时、21时口服甲硝唑0.6g, 庆大霉素16万, 以抑制肠道细菌。对伴有不完全梗阻的患者采取术前3d进要素饮食, 口服缓泻剂和每日清洁灌肠。

1.2.3 术前晚和术日晨用温皂水1000~2000m L为患者做清洁灌肠。

1.2.4 术日晨为患者行胃肠减压、留置导尿遵医嘱输入抗生素和营养物质, 并给患者带好腕带。

1.2.5 术前常规准备:采血、备血、术后备皮。

2 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术后24h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护和氧气吸入注意有无内

出血的发生, 观察腹腔和骶前引流是否通畅、以及颜色性质和量, 并记录。观察会阴部及切口敷料情况。

2.1.2 生命体征平稳后取斜坡卧位或半卧位以利于引流, 引流管每日更换一次。

人工肛门术后的患者应取侧卧位, 人工肛门一侧在上避免粪便污染伤口引起感染。

2.1.3 持续胃肠减压48~72h, 禁食3d, 每日两次口腔护理。

术后3~4d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或造瘘口开放后, 拔除胃管进清流食, 若无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可进流食, 1周后为少渣半流食, 2周后少渣普食。避免刺激性及胀气性及便秘食物, 注意饮食营养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的食品。

2.1.4 留置导尿期间每次早晚2次尿道外口护理, 每日更换尿袋一次, 防止泌尿系感染发生。

2.1.5 会阴部切口术后4~7d每日2次用碘伏棉球消毒, 防止发生感染。

2.1.6 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

2.1.7 术后卧床期间每隔1~2h让家属给患者按摩双下肢, 以防止卧床期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特别是老年人大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更易发生。

2.1.8 术后卧床期间, 每隔1~2h给患者按摩背部和骶尾部以及皮肤受压部位, 防止发生褥疮。

鼓励并协助患者在床上活动, 促进肠蠕动避免肠粘连。

2.1.9 指导做患者深呼吸运动, 帮助患者叩背、咳痰。

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行雾化吸入每日2次。

2.1.1 0 指导患者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 术后10d做提肛运动, 加速肛门盆底肌功能的恢复。

2.2 结肠造瘘的护理

2.2.1 结肠造瘘口开放前应用凡士林纱布或盐水纱布外敷保护。

2.2.2 开放造瘘口后, 及时清除造口分泌物和渗液。涂氧化锌软膏保护造口周围皮肤, 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2.2.3 术后3d内, 观察造瘘口、肠道粘膜血运情况, 造口肠段有无回缩、出血、坏死等, 如有情况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2.2.4 如患者出现腹胀、腹痛, 注意观察有无肠梗阻的发生。

2.2.5 肠造瘘口由于瘢痕挛缩, 可引起狭窄, 造口拆线愈合后用戴指套的食指、中指定时扩张造口。

2.2.6 术后1~2周教会患者自我保护造瘘口和使用人工肛门袋。

3 出院指导

3.1 生活起居有规律,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2 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 吃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大便干燥和腹泻、避免腹压过高、预防感冒, 指导人工肛门袋的使用, 定期门诊复查。

上一篇:城市美学思考下一篇:农机购置补贴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