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石油行业

2025-01-10

海外石油行业(精选12篇)

海外石油行业 篇1

一、中国和世界油气资源现状分析

1、中国目前油气消费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中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量在飞速的增长, 据统计, 世界能源增量的三分之二都被中国消耗了, 可见中国的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到了什么程度。根据bp提供的数据资料显示, 2010年中国消费石油为4.286亿吨, 占世界消费量的10.4%, 净进口量为2.630亿吨, 进口比例总消费比例为61.36%。在天然气方面, 中国2010年消费天然气为1090亿立方米, 比2009年增长21.8%, 占全世界消费量的3.4%, 净进口量为125.2亿立方米, 占国内消费的11.49%。

2、中国油气储、产情况分析。

截止2010年底, 中国探明石油储量为20亿吨, 占全世界储量的1.1%, 天然气探明储量为28000亿立方米, 占世界的1.5%。就国内已探明的储量而言, 无论是石油还是天然气都已经很难满足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 根据bp提供的数据, 中国油气资源目前的储产分别为9.9和29, 可见中国的油气能源危机已经到了一个很大的程度。所以,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中国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只会越来越高, 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 到本世纪末, 中国的油气对外依存度将超过70%, 这么高的对外依存度就意味着, 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油气能源, 如果中国还没有世界油气资源定价、议价权或者定价权不大的话, 中国势必将付出高昂的代价。所以, 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海外油气能源战略格局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见表1)

3、世界石油公司油气储产量分析。

据《油气杂志》报道, 世界上国家级石油公司占世界石油储量80%, 但开发投资相对较少。而私营公司占世界石油储量20%、天然气储量30%, 最大的5家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壳牌公司、BP公司、道达尔公司、雪佛龙公司都在不断加大在储量方面的投入, 不断加强和国家级石油公司的合作, 特别是近几年, 他们的油气储量得到了很高的提升。根据中石油统计的有关资料显示, 世界上超巨型油气田和巨型油气田的分布如表2所示。

从表2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 中东、欧亚大陆、非洲和美洲地区超巨型和巨型的油气田较多, 在中国目前油气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的情况下, 这种分布也直接决定着中国海外油气资源战略重心。可以预见的是, 在这几个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 将会见到越来越多中国石油企业和资本的身影。但这几个地区是欧美日石油能源巨头的大本营, 他们的石油公司掌握了很大部分的油气储备, 同时还在不断地收购当地国家石油公司的油气储藏和公司股权, 不断抢占着整个世界的油气资源, 甚至通过政治霸权的逐步涉入, 进而达到垄断世界能源的目的。

二、中国目前存在的资源困境

1、需求高产出低, 对外依存度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 越来越多的地区更倾向于用燃料油和可燃烧气等清洁燃料来代替煤等传统污染较重的燃料, 同时为了支撑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油气资源稳定供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中国几大油田的产油量几乎都在连年下降, 有的油田只能勉强维持目前的产量。根据上述中国石油储产比数据, 我们可以预见, 在国内没有新的大的油气储藏发现, 甚至在不久后这些油气田都会面临着减产的局面的情况下, 我国的油气能源就会加速地依靠海外油气资源的输入, 到本世纪末我国油气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很可能突破70%, 接近80%。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 由于国内油气资源消耗量太大, 而在某种程度上, 我国还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制定者, 只要国际油气资源的价格出现小的波动, 对我国消费者而言都是一种考验, 所以追求产量稳定、长期供应、价格合适的油气资源供应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战略思考。如果没有充分意识到这种危机, 没有采取很好的海外能源战略, 我国在能源供应量和价格上将会面临极大的风险。

2、国内储产量底, 国际市场占有率低。

根据bp提供的数据显示, 中国石油储产比是9.9, 天然气是29, 即在没有大的国内储藏发现的情况下, 国内油田按照目前的产量平均开采不到10年就会面临枯竭, 而天然气也只需要29年。所以, 国内油气资源对于我们经济发展的制约显而易见, 也逼迫我们石油企业不得不加大走出去战略。面对这样的局面, 我们的石油企业更应该主动走出去, 开拓更大的海外市场。但从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案例中, 我们可以看出, 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我们石油企业不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石油公司, 他们在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都拥有着很大的储藏量, 已经或者正在收购拥有丰富油气资源的公司。埃克森美孚连续19年, 其油气储量替代率高于100%, b p公司的储量替代率也连续1 3年超过100%, 壳牌和雪佛龙虽然前几年的储量替代率有点低, 但分别从2007年和2009年开始, 他们的储量替代率都大于100%, 即每年新发现或者收购的油气储藏量都大于他们的开采量。而以中国石油企业的三大巨头, 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每年的储量率不到100%, 从而加大了我们能源供应依靠海外的风险。

同时, 在我国国内油气资源储量增长有限的情况下,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的储量也有限, 例如中国石油, 在海外的项目很多, 涉及的国家也很多, 除了苏丹、安哥拉、沙特等几个国家的项目外, 大多数都是中小型的油田项目, 而且大都是欧美日石油巨头开发意愿不大地地区, 或者储量低油品不好, 或者开采成本太高政治风险大。所以, 目前我们的现状是在欧美日石油巨头的夹缝中寻找油气资源, 而且国际市场自有储量占有率低, 是国际石油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这也是我们国内油气价格较高的原因之一。

3、开发成本及操作成本高。

在我国石油的海外市场中, 我们的开发成本基本上都大大的超过了欧美日石油巨头, 一来是我们不占有优质超大型或者大型油气田的开发权, 二来我们的项目分布较广, 项目较小不能形成规模优势。我们海外的近十个项目都比不上欧美一个项目的储量和产量多, 导致我们进口的石油价格高居不下。

由于我国的石油企业的海外战略起步较晚, 在世界主要的大型优质油气资源被欧美日别人瓜分的情况下, 我们只能进入他们不愿意进入的市场, 这样就直接造成了我国油气资源的高价格的局面。同时, 我国石油企业的开采技术比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 这样导致了我们成本的上升。所以, 由于我们只能在欧美日石油巨头的缝隙中寻找资源, 低质的油气资源使得我们开发成本不得不背上先天性的高成本开发的劣势, 同时由于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技术有限, 导致操作成本也较高。这样综合起来, 就导致了我国油气资源的高价格的局面。

三、策略分析及建议

1、通过各种途径, 着眼于子自有油气储量增长。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 (EIA) 发布的《2010年国际能源展望》, 2007年到2025年, 非经合组织 (OECD) 国家的能源消费将增长118%, 其中中国和印度的增长最为强劲, 而发达国家的能源需求已经达到饱和。面对目前国内储量有限, 国外自有油气储量有限的情况下, 我们必须突破这个瓶颈, 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海外市场的油气资源储量

从上述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 世界上大多数的油气资源储量都掌握在国有石油巨头手中, 而发达国家在油气资源需求趋于饱和的情况下, 对这些资源的收购和需求都充满了激情, 他们通过不断和这些国家合作, 不断开发新的项目, 通过资金注入、收购股权或者资产收购的形式, 不断提高自身的储量, 就埃克森美孚、bp、壳牌、雪佛龙、道达尔等私人石油公司都在世界各地攻城略地, 他们都制定了自己清晰的市场定位、战略重心和利润中心。而我们中国的石油企业也同样需要有自己清晰的海外战略定位, 不断通过收购其他国家国有石油的股份或者油田项目来调整自己的布局, 或者通过国际投标、项目合作或者其他形式不断参与油气资源丰富国家的油气项目的开发, 或者集中国内民间资本, 引导他们走向海外的能源市场。

在目前各国抢占资源的情况下, 收购拥有战略意义的油气储量和公司股份是比较敏感的事情, 这就需要运用我们国家的软实力, 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 在不破坏双边友好关系的前提下, 通过战略合作、技术服务、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及公司兼并等形式, 获得已有的海外大型油气田储量或未来的大型油气田储量。在某种程度上, 国际油气价格定价权的大小取决于国际油气资源的占有率, 即资源拥有者决定价格, 和消费量的大小无关, 所以欧美日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国际油气资源的价格, 除了政治和资金因素影响外, 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在世界上油气资源的储量较高, 世界市场的占有率高。

前几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 我们收购海外油气资源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 但是我们还是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求收购与合作的机会, 不断地去尝试, 特别是利用经济危机和我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及巨大的民间资本, 把巨大的资金优势变为资源优势, 从而达到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把欧美日石油巨头通过寻求控制世界储量来控制中国未来油气资源价格的美梦提前击碎。

2、通过合理布局, 到达海外能源供应的均衡。

近几年, 在国际新增油气资源生产开发上, 欧佩克组织占据了80%以上。由此可见, 中东地区的油气资源在世界来说还是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所以, 我们的能源布局必须开拓中东市场, 由于目前中东地区处于欧美的政治控制范围,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地合作, 不断地利用我们的国际影响力, 更深层次地参与中东油气资源的开发上。尽管中东地区比较动荡, 正是这种动荡给了我们机会, 如果待欧美都把资源瓜分完了, 我们就只能感叹了。所以在中东国家的油气资源还不是完全地落入欧美国家的时候, 我们需要国家政府搭台, 石油企业唱戏, 以资金为主线, 寻求更多的项目合作, 在乱中抓住机会, 在乱中取胜。从整个世界来看, 中东地区巨大的能源储量, 注定是我国未来油气资源潜在的最大的供应市场。

同时, 我们和欧亚大陆的国家组成了上合组织, 也建立和战略伙伴关系, 我们需要稳定欧亚大陆的能源供应, 不断加深和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欧亚大陆国家的传统双边友好合作关系, 为我们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随着非洲地区油气能源的不断发现, 非洲的能源对世界的市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和非洲大陆各国有着几十年的传统友谊, 一方面, 我们稳定传统非洲能源合作国如苏丹、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的关系;另一方面, 借助国家和政府的实力, 石油企业通过多种渠道, 利用我们的资金和技术优势, 加大新能源国家如尼日尔、乍得、利比亚等能源投资, 不断开拓非洲能源市场。

尽管我们和中南美洲距离较远, 但我们和拉美国家的友好关系, 为我们中国石油企业进入他们的市场, 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所以我们也应该不断深化与中南美洲国家如委内瑞拉、巴西等国的能源合作。

所以, 我国未来对于油气资源的布局, 第一需要不断地深入、渗透中东市场, 不断收购或者进行各项合作, 保证油气资源的稳定供应, 因为中东的资源优势能大规模持续地为我们提供能源支撑;第二, 稳定和深化和欧亚大陆等国的能源合作, 通过战略伙伴关系、双边睦邻友好关系及上合组织等平台, 稳定并增加其地区对中国的能源供应;三是不断开拓非洲市场, 利用我们和非洲各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和资金技术优势, 抢占先机, 不断扩大非洲市场;第四是平衡美洲市场。所以, 我们只有通过均衡的海外能源布局, 才能在目前的世界格局下保证我国长期稳定的油气能源供应。

3、着眼于技术和管理创新, 努力降低开发和操作成本。

根据bp提供的数据显示, bp现有生产区开发成本为6~7.5美元/桶油当量和操作成本约为5美元/桶油当量, 两者的成本为国际油价的15%左右, 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成本显然要高于这一比例。bp利用其的强大陆上及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形成五大利润中心, 即墨西哥湾 (深水区) 、特立尼达 (天然气) 、阿塞拜疆 (环里海石油) 、安哥拉 (深水区) 和俄罗斯 (TNK-BP) , 通过不断技术创新有效降低了资本支出, 提高了资本回报率。

而中国石油企业所拥有的海外油气田区块, 一是开采难度大, 二是开发技术较欧美石油巨头有差距, 三是规模小, 在所有的方面都和发达国家有着天然的差距。但我们对于这样的差距并不是无能为力, 我们石油企业的个人营业额和利润率的创造只是bp及壳牌公司的几分之一甚至是十几分之一。这么大的差距, 可见我们有可为的地方, 通过集约管理和技术创新, 能不断提高我们的单位生产率, 通过陆上开发技术的创新、深海技术的引进, 我们有理由和能力不断降低我们的开发和操作成本。

深海技术的创新对于缓解我们油气资源来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东海与南海地区的巨型油气资源不断被发现, 我们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技术的短板就体现无疑。就目前来说, 中海油在渤海地区的油气项目都是与世界巨头合作, 只凭自身的技术力量很难进行深海资源的开发利用。所以, 通过深海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对我国油气资源的储量增长有着巨大的实际和战略意义。

再者, 需要我们通过管理的创新, 不断压缩我们已有技术下的开发和运营成本, 大型油气田可以利用规模优势降低成本, 小型油田可以利用集约和信息自动化的管理模式降低成本, 学习别人的已有成功经验, 在海外市场上开发出低成本和油气资源。

4、通过国际区域合作, 加强国际能源定价议价能力。

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 在国际事务决策中有着天然的优势, 加强各国的能源协调与合作, 增强国际能源价格的稳定, 应该作为中国的一项国际任务, 通过各种平台例如双边战略友好关系、中非论坛、上合组织等多层次多领域建立和各国的长效能源协调机制, 从而减弱欧美国家油气资源定价能力。中国可以建立和欧佩克协调机制, 建立定期的国际组织能源磋商机制, 积极主动的掌握一定的话语权, 不要到了油气价格高涨, 再被动的去应付。

日本是中国的邻国, 90%以上的油气能源都依靠进口, 但他们通过和国际石油公司的主动合作, 积极参与储量丰富的国家的资源开发, 通过提供巨大的资金投资等, 赢得的很大的海外油气储量和油气议价权。所以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 为我们自己服务。国际区域合作不仅仅是公司之间的事情, 更应该是国家政府的事情, 因为海外能源战略不仅仅是中国石油企业的长期战略, 更是国家的长期战略, 只要稍微懈怠就可能吃大亏, 所以我们应该推进以国家首脑为排头兵的全球能源外交战略, 通过政治上的巨大影响力来引导国际区域合作, 从而使我国的能源议价权和定价权能力得到夯实。

综上所述, 在中国目前油气能源消耗日益增加及国内油气储量有限的情况下, 增加海外油气储量、合理布局能源供应市场、努力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及增强我国油气能源的定价议价能力是我国石油公司和我国政府的必要的战略之举。

摘要: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耗国的并且节能降耗还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的情况下, 我国海外油气资源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在中国海外油气资源储藏率不高, 对外依存度又较高的现状分析, 得出中国必走的海外油气资源战略。

关键词:油气储量,海外战略,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徐腾, 邓景澜;石油公司上游投资结构与储量替代率关系实证分析[J];中外能源2010.12.

[2].罗东坤;油气勘探投资风险探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06.

[3].张立伟;杨宪一;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比例与储量接替率关系探讨[J];资源与产业;2009.03.

[4].武薄谷, 陶宇;浅论美国石油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8.8

[5].周文赵安坤周秋媚;中国石油战略问题思考和对策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9.

海外石油行业 篇2

2009-3-17

摘要:开拓海外市场是石油企业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本文总结了我国海外石油项目税收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海外石油项目税务管理环境,对石油企业海外市场税务管理和税务筹划模式进行了研究探索。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建立稳定的海外原油生产基地,多渠道、多形式地获得油气资源,已成为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必然的战略选择。近年来,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巨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运用成熟的配套技术,参与资源国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目前我国石油海外项目的合作范围已扩展到中亚、东南亚、中东、中南美洲和非洲等地,内容由单一油气合作开采发展到石油工业一体化运作,并步入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阶段。但是,海外石油市场要实现持久拓展,石油企业必须全面掌握并精妙运用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其中研究探索并建立针对海外市场的税务管理和税务筹划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石油企业巩固海外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石油集团海外项目税务管理现状

1.海外项目税收政策问题

(1)缺乏系统的海外项目税收促进法律体系。为了引进外资,我国对外国投资者和外资企业实施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与其他国家签订税收协定,我国主要考虑收入来源地的税收利益,对海外项目发展中关于对居住地的税收利益保障机制则相对忽视。目前我国的税收政策,对海外项目从投资产业到投资地区、投资形式等方面都没有体现出政策导向。税收支持方式形式单一,主要是减税或免税,没有采用国际通用的国际投资储备金制度等形式的税收支持。为海外项目纳税人的税收服务滞后,在为纳税人提供税收信息服务和投资国税收权益的保障方面,尚未形成健全的制度体系。

(2)对石油企业海外项目征收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等。目前,对海外项目所得的课税政策主要包括采用抵免法消除国际重复征税和海外项目在东道国所享受的减免税待遇实行税收饶让抵免。与国内投资相比,企业对外投资需承担国内和国外两部分所得税。与引进外资的税收优惠政策相比,海外项目几乎没有税收激励政策,无论是否从事跨国经营,一律适用统一的无差异性的税收政策。这种政策体系既不利于石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也不利于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争取有利地位。

2.海外项目税务管理环境问题

目前,境外投资所得与境内所得汇总合并纳税存在操作上的问题。在《企业所得税法》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只规定了纳税人来自于境外投资的所得应在我国汇总纳税,没有明确主体是母子公司还是总分机构?其所得是指分回利润的相应所得,还是实现的所得?税法规定对境外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准予扣除,但扣除额不得超过其境外所得按照我国税法计算的已纳税额。而我国对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是在审计后的会计利润基础上经纳税调整确定的,根据所在国的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报表,要调整为按我国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难度很大。在境内外所得汇总合并纳税中,还有一个障碍就是各国的会计年度不同,纳税年度也不同。企业所得税是一个实行年终汇算清缴的税种,结果导致对境外所得的税款抵扣计算复杂且不科学。对境内外所得在同一张所得税申报表中申报,也造成了国内所得税政策中一些概念界定的模糊,如以应纳税所得额为依据确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税前扣除项目的限额扣除标准是否包括境外所得等。

3.缺乏涉外税务管理人才和对项目所在国的税务研究

国际工程承包业务要求管理人员至少具备语言、对外税务合同管理经验、相关国际经济贸易知识等能力,而中国企业包括石油企业在内,具有此能力的人才极为匮乏,这自然导致中国参与国际工程承包竞争时的先天不足。另外,我国企业在人才培养上也存有误区,许多企业向外输出人员不是本着培养人才的目的,而是将之变相为一种待遇,员工轮流出去,花钱不少,却始终无法形成一股进行对外工程承包的核心力量。只要石油企业不解决这些问题,在海外拓展中就很难承担大规模的国际合作项目。对项目所在国的税制和相关法律知识缺乏了解。目前石油企业对海外石油市场的税务研究普遍存在认识不足,对合作方的税务管理研究不够细致,比如在出口退税和国际税务筹划方面,都存在认识和操作上的失误。

二、海外项目税务筹划的基本策略

1.筹资过程中的税务筹划。筹资过程中的税务筹划主要是通过选择筹资方式,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来发生作用。一般说来,企业筹资方式主要有股权式筹资、债权式筹资、租赁筹资等。对企业而言,不同的筹资方式会形成不同的税前、税后资金成本,实际操作中,企业应根据企业的整体情况综合权衡进行选择,尽大可能减轻税负。

2.投资过程中的税务筹划。投资过程中,在选择企业组织形式方面,首先是对投资设立公司还是合伙企业进行选择,通过事先对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其次,是对分公司与子公司的选择,由于大多数国家对在该国设立的子公司与分公司在税收上有不同的规定,并且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也有差异,所以这也是税务筹划必须考虑的问题。在选择企业投资地方面,实施全球化战略的企业应把世界各国在税收政策方面的差异作为选择投资地点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选择企业投资方向方面,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应尽量与国家产业政策相适应,选择税负较低的行业和项目。

3.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税务筹划。企业会计核算中的税务筹划主要是通过对收入和成本费用的控制来实现。收入税务筹划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对购销活动进行筹划,在购销活动中利用增值税购进扣税法延缓纳税,为企业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创造条件。成本费用纳税筹划方面,主要考虑存货计价方法、折旧和利用会计中的跨期分摊账户,通过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来调节损益。

4.海外项目内部化。在国际税务筹划实践中,其根本仍是以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的来源能否在不同国家税收管辖权范围之间得到转移为宗旨。海外项目要大规模成功进行税务筹划,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海外项目内部化及内部化优势,使税务机关在避税与反避税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内部化市场的最大优势就是转移价格的运用。在以股权控制关系为纽带的母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间运用转移价格可灵活有效配置公司要素资源,以达到全球范围内的利润最大化。实现内部化优势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不断提高内部化的程度。

第二,世界各国税制差异及税收优惠政策,为海外项目税务筹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于世界各国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存在一定差异,且还有为数不少的避税港存在,以及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为吸引投资而进行的税收竞争,都为海

外项目内部化充分运用转移价格和信息不对称优势,最大限度避税提供了条件,使海外项目在国际避税与反避税博弈中处于优势

三、完善海外项目税收政策的建议

1、根据国际惯例和WTO规则完善相关税收政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各国不断对本国税制进行评价调整,改善投资税收环境,减少资本流动的税收障碍。建议我国在处理国际税收关系时应遵循国际税务关系处理方法的一般规则。同时,在与其他国家签订双边税收协定时,既要保护引进外资中我国的税收权益,也要保护企业境外投资中对我国税收权益的维护,做到两者并重。对于较早签订的税收协定,则通过协定的不断完善来解决过去较少考虑海外项目这一问题。

2、完善税收抵免办法和税收饶让制度

建议对石油企业来源于海外项目的所得,已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准予在汇总纳税时,从其应纳税额中抵免扣除。对企业从境外子公司或投资人的股份公司取得的股息,并拥有支付股息公司的股份不少于10%的,其税收抵免额可以包括支付股息公司就该项股息相应的公司利润额所缴纳的公司所得税税额。对企业在境外设立全资子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投资设立地区级子公司,并拥有该地区级子公司股份不少于10%的,可以延伸税收抵免,其税收抵免额可以包括全资子公司就股息相应的公司利润额所缴纳的公司所得税和对地区级子公司抵免不足的税额。

扩大税收饶让抵免的适用范围,凡是纳税人从与中国已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国家取得减免的所得税,不论在协定中是否有减免税,视同已征税款给予税收抵免,都可以办理视同已全额征税抵免。对纳税人从对方国家得到的减免所得税,不论对方国家是否与我国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都可以由纳税人提供有关证明,经税务机关审核后,视同已全额缴纳所得税进行抵免。

3.明确海外项目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完善申报制度

(1)规范境外投资收益的概念。应在我国纳税的境外投资收益,对于海外项目分公司应是其实现的所得,而对海外项目子公司可以考虑只就分配给境内投资者的投资所得纳税。但为了避免海外项目纳税人出于税务筹划动机而不进行利润分配,在国内税法中应体现对分回利润的鼓励政策,并就不合理的保留利润采取必要的限定措施。对海外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建议按各国的税法规定计算成本费用和损失,确定企业所得税的应税所得,以经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会计报表为依据,这样,对海外项目所得是否需要在我国补税,只考虑海外项目的税率差异,而不再考虑税基的差异。

(2)明确国内与海外项目所得合并纳税的范围。建议汇总合并纳税的范围只局限在海外设立分公司的形式,即在境内外总分机构之间合并纳税,并允许境内外之间的盈亏互补。海外子公司应在我国进行纳税申报,但不与境内母公司实行合并汇总纳税。因为海外子公司与境内母公司之间不能盈亏互补,合并纳税并没有实际意义。事实上,既然境内外之间的盈亏不能互相弥补,海外项目所得不能享受境内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否属于免于补税的境外投资收益对境内企业的税收待遇应该没有影响,那么,对征纳双方都有效的方法是将境外投资收益的纳税申报采用单独设表计算。

(3)鉴于企业所得税在各国的会计年度和纳税年度的起止时间不同,且调整会计年度比较复杂,建议按各国的纳税年度对海外项目所得进行纳税申报。

4.建立海外项目投资储备金制度,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为了加大海外石油战略的实施力度,引导帮助更多的石油企业“走出去”,建议由国家财政建立“海外项目投资风险基金”,从各级外经贸发展资金中统筹安排部分资金,建立起公共的“海外项目投资风险基金”,专项用于对企业海外投资的项目资助。同时,根据海外投资是否属于国家鼓励类项目,根据投资总额规定不同的提取比例建立储备金,允许企业直接从境外所得中扣减。通过以上两级储备金保障制度,为“走出去”企业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并提供资金支持。

5.规范税收管理,优化对海外项目的税收服务

对于开拓海外市场的石油企业,在全新的税制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不但需要优惠的税收

政策,同时也非常需要政府提供税收方面的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税收信息服务。企业在进行境外投资决策时,需要熟悉投资国的相关税收政策,了解我国对境外投资的税收规定和我国与投资国之间的税收协定。目前,企业要及时完整地取得这些税收信息难度不小,无论是税务部门还是社会中介机构都不能及时完整地提供,作为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税收信息服务体系。

(2)税收保障服务。我国已经与八十多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但在国际税收协定的履行过程中,在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之间,在税务机关和海外项目之间,还有许多纠纷和矛盾出现。为此,需要我国建立政府之间的税收协调机制,在税务机关内部机构的设置上,建议将国内企业的境外投资纳入国际业务部门,由国际业务部门统一管理国际税收事务,落实国际税收协定的执行,协调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解决协定执行过程中的矛盾和争端,维护我国海外项目投资者的利益,为海外项目企业提供良好的税收服务。

石油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外部税务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可以通过内部调整逐步加以克服,内部税务管理劣势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不但进行改善。只要掌握和运用好国际通行的基本合作模式,研究确立出海外项目税务管理策略,石油企业完全可以有效实施外闯国际市场战略。

海外石油项目党建工作思考 篇3

关键词:项目  党建  石油工程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201-01

党建是对一个组织的员工在思想上的把握与指引,在我国,任何一个组织或团体都必须重视党建工作,它关系着集体的稳定与发展。海外项目工作使员工长期生活在异国他乡,远离国内政治环境,接触国外各种势力和思想,容易受到其他思想的干扰和分化,所以加强海外项目的党建工作更是不容忽视。党建工作虽然是在思想上的引导,但是可以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表现出来,其教育形式也可以多元化、丰富化,根据项目的特色创建不同特色的党建文化,让海外石油项目的工作者感受到党建的人性与温暖。

1 建立基层党组织,加强人文关怀

我国的海外石油项目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不乏一些偏远贫困的国家,员工常年居住在国外不仅生活条件艰苦,而且远离家人和故乡的心情也难以体会。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我国的海外石油项目工程量大,对国家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员工身上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使他们愿意坚持这样一份事业。加强海外石油项目的党建工作要深入了解员工的心理特征,积极建立起基层党组织,使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增强人文关怀,营造温馨的氛围。

在海外石油项目中建立党组织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首先,基层党组织成员要结合项目规模和施工生产实际进行设置,不能出现机构臃肿或过于庞大的现象;其次,基层党组织组成人员要有高水平的个人素质,尤其要是要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作为带头人,能够使所有的员工信服;最后,基层党组织的组建并不是只有举办讨论会、思想培训或民主生活會之类的活动,要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举办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员工乐于接纳。由于员工长期在外生活条件艰苦,常年不能回家容易有情绪低落的现象,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不仅是对员工进行思想上的引领,更多的是给漂泊在异国他乡的员工亲人般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海外员工的休假,医疗,伙食,营地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此来促进对于海外员工的人文关怀。基层党组织要在生活中多关心组内员工,尽可能为其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同时注意加强对党组织成员的观察,及时纠正或疏导员工的不良思想,保持员工心情舒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海外石油项目的建设中来。

2 创新党建教育方式

一般的党建教育方式会采取讲座、思想培训、民主生活会或者先进人物生活地参观等方式,对于海外石油项目的党建工作来讲,一方面上述的党建教育方式过于枯燥无味,更主要的是海外并没有可以实施上述教育方式的条件。党建的教育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几种,虽然党建的目的是为了让海外员工思想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但是在形式上可以多样化、丰富化。党建工作的教育方式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随时开展,并且以不同的形式开展。

首先,基层党组织要有严格鲜明的组织纪律,每一个员工都要无条件的服从组织的纪律要求,包括作息时间、工作安排、学习任务、培训安排等,这是任何活动和工作得以有序开展的基本保障。其次,根据实际情况活跃教育方式,比如在休息时间举办党建教育文艺汇演,让党员们将党的思想以小品、话剧、歌曲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不仅可以丰富员工的生活,还宣传了党的思想。通过广播等形式了解国家动态,关心国家的时事政治,认识到各种问题对国家发展的利弊,以此来反省自己的思想。

为了体现党建的公平公正,要以实际行动来向员工证明党员的基本素质。比如开展民主生活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或者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让党员们选出自己认可的领导者,这些都是对员工思想上的引导。与此同时,广大员工常年在外接触其他国家的思想和宗教,要通过正当的渠道让他们客观地认识到每一种宗教或思想的渊源和利害,避免海外石油项目员工轻易受到其他思想的影响改变对组织的初衷。

3 强化奖惩机制

虽然海外石油项目的党建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员工的思想,使其不被国外的其他思想成分所干扰,仅仅依靠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多样的宣传教育方式不容易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海外工作条件艰苦,员工生活单一,但在闲暇的时间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党员不主动学习党的知识,因此,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的奖惩机制势在必行。通过严格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员工的表现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惩罚,在一定程度上会督促项目员工积极参与到党建工作当中,长期坚持会形成良好的习惯。

海外石油项目的奖惩机制与我们日常所运行的形式有所差别,无论在奖惩标准上还是在方式上都要因情况而异。首先,海外石油项目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海外作业,保证我国石油安全,因此这要在奖惩标准上占很大的比重。其次应该认识到,海外石油项目的员工工作辛苦,业余时间也有限,所以进行思想学习安排的机会比较难得,每一个员工必须珍惜这样的机会积极参与,其表现情况以及个人思想提高程度也应着重考量。与此同时,对于他们的惩罚也不能与国内一致,要根据情况酌情进行惩罚,但要让员工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自觉遵守规定,情况特别严重者遣送回国。

4 结语

海外石油项目的工作辛苦而光荣,海外党建工作更是一项考验,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总结,在海外党建工作中,绝对不能有任何的松懈,需要我们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党建的宣传教育方式,以多元化党建工作为依托,尊崇“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海外党建工作,在工作中让我们的员工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照顾,使员工的思想自然向党靠拢,在潜移默化中促进生产,强化工作的时效性与有效性,使得党建工作越发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徐永超.浅谈如何发挥党建工作在海外项目建设中的作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4(2).

[2] 天星.党建:海外发展的坚强保证[J].中国石油企业,2011(10).

传统设计行业的海外总包转型之路 篇4

随着我国经济在全球范围的影响日益增大,中国通信服务公司作为中国电信的兄弟支撑单位,在“走出去”和“主实业联合拓展”战略的指引下,也迈出了国际化步伐。通信设计院作为中通服系统的技术主导单位,在国内通信业务日趋饱和,增长有限的局面下,也开始放眼全球,开始了海外拓展。

由于国际工程项目中业主对(EPC)总承包方需求日益增加,而国内通信行业仍停留在设计、采购、施工和监理各专业细分的阶段。因此,国内传统的设计企业要走出国门,采用全新的项目模式,各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加快自身转型才能应对海外的总包工程需要。

2 传统设计行业转型的方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满足顾客的需求,并力求顾客满意才能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顾客对服务商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希望服务企业能提供一站式服务。

所谓“通信业产品生产全过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包含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决策、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生产过程;二是指上述项目管理过程。从满足顾客需求出发,提供上述全部创造过程或管理过程服务的项目可以成为总承包项目。有以下不同的工程总承包方式:

(1)设计、施工总承包(D-B):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2)设计、采购总承包(E-P):承包商对工程的设计和采购进行承包,施工则由其他承包商负责。

(3)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承包商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全过程的总承包,并负责试运行服务(由业主进行试运行)。

(4)交钥匙总承包(LSTK):承包商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和试运行服务全过程,向业主交付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

包商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和采购,并负责施工管理。施工承包商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但接受设计、采购、施工管理承包商的管理。EPCm承包商对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全面负责。

(6)设计、采购、施工监理承包(EPCs):承包商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和采购,并监督施工承包商按照设计要求的标准、操作规程等进行施工,并满足进度要求,同时负责物资的管理和试车服务。

(7)设计、采购承包和施工咨询(EPCa):承包商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和采购,并在施工阶段向业主提供咨询服务。如图1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国内的传统建设模式下,业主(建设单位)需要和监理、施工、设计、设备商等多个实体接口,管理、沟通复杂,业主管理成本高。

而国际上的通用的总包模式则大大减少了业主(建设单位)的管理难度,从多头管理变成了单头管理,业主只需要和咨询管理公司接口即可;而咨询公司也只是管理总包商,其他的各项目参与方全部归总包商进行管理,管理线条简单明晰,降低了业主的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

设计院开拓总包项目,有天然的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由设计院牵头进行工程总承包,可以从设计源头开始,就对建设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技术等进行全面控制,并在概预算和设计上进行精细化管理,使项目投资控制在合理水平,有效提升项目的效益,形成双赢的局面。

设计院从事工程总承包有很强的人才优势:设计院是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企业,有专业齐全的技术人员,了解国内外技术动态,掌握产业链核心技术,并具备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设计院的人才优势很容易延伸到设备采购和施工领域, 特别是高素质的技术人员能够很快地适应工程总承包建设的需要。

由于总承包项目与传统设计行业有诸多不同之处,设计院转型工程服务总承包包商,也存在诸多短板和挑战。设计院需要从企业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业务流程、绩效考核等多方面实现相应的转变。

3 行业转型遭遇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3.1 管理架构:从职能式到强矩阵式调整

国内传统的设计院往往是职能式或者不健全的弱矩阵式组织结构。但是,从国内外勘察设计单位的发展经验来看,取得成功的工程企业多采用强矩阵生产组织模式。强矩阵模式具有如下优点:

(1) 资源利用率高,整合灵活,人员可以根据项目需要合理调配;

(2) 通过合理授权进行流程化和制度化运作,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3) 高层可以从业务管理中脱离出来,更多思考企业战略问题或其他重大问题。

按照强矩阵项目管理组织结构来调整生产组织模式是设计院的转型方向,其要点是在形成公司管理、项目管理、设计管理三层生产组织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定位纵向专业职能部门与横向项目经理部(设计项目/总包项目)的角色分工,明确经理部作为项目实施主体,而专业职能部门作为资源提供者的责任。

但是,对于多数设计院而言,目前80%以上的业务量仍然是来自国内。如果转型一步到位,按照强矩阵项目管理组织结构调整生产组织模式,会影响占比较高的国内营收,并不可取。因此,设计院在组织架构转型过程中需采用逐步过渡的模式,对专业职能部室主任与项目经理之间的责权关系进行了一定的切分,通过一到两个项目团队的打造和运作摸索更加合适的方式。

3.2 部门整合,明确职责

根据设计院的转型需求,需要对一些部门进行调整和归并,并明确每个部门的权责,以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设计业务单元在EPC总承包项目中虽然只构成一个业务组成部分,但其对于项目前期谈判、采购管理以及与业主沟通等过程关系非常密切,在EPC项目中对于项目价值与风险控制影响十分重要。在传统的设计院对总承包项目缺乏全新认识的情况下,经常出现割裂设计业务单元与EPC总承包项目管理的情况,这样的组织运作模式很难发挥EPC项目的管理与协调优势,进而影响项目的价值创造。

因此,将设计单元和项目管理单元合并,由合并后的项目管理部统一进行所有的项目管理,不仅可以强化项目的统筹协调安排,保障总包项目中各环节间的顺畅衔接,而且可以促进总包项目经理队伍的建设。

3.3 项目管理体系的调整

其次,在特定的业务战略之下,组织架构的模式必然影响企业的内部分工与业务流程。与传统的设计院工作不同,EPC项目的管理体系之下,要求项目之下的整个组织必须对项目能够及时做出有效的反应,而且这些反应必须建立在对合同与业主需求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这就要求工程总承包商内部必须围绕EPC项目本身,建立起能够紧密协调配合项目相关资源的管理流程制度。

具体而言,在项目管理部内部设立总包项目目标、进度、费用控制等职能,同时分别单独成立施工管理部和采购部,以强化对总包项目的规范化管理以及总包项目专业化管理能力提升。待条件成熟后,项目控制相关职能可以从项目管理部分立出来,成立单独的项目控制部。

3.4 人力资源的调整

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也是支撑企业业务战略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设计院的主要业务骨干都在设计领域工作很多年,而对EPC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经验却不是很丰富。对于转型的设计院而言,大量外聘EPC项目管理人员是不现实的,采取内部培养相关人员的方式是比较可行的。

结合设计院的具体情况,需要拓宽员工的发展通道:

(1) 增加设计项目管理序列、总包项目管理序列和营销管理序列;

(2) 细化并明确各序列人员分级评定具体标准;

(3) 形成合理的序列之间的流动机制

通过员工发展通道的优化,拓展了各类人员特别是技术人员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通过明确各序列、层级人员的分级评定要求及流动规则,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员工向公司期望的发展方向发展。

3.5 经理权责和员工激励

在生产组织的转型过程中,对专业职能部室主管和项目经理之间的责权关系进行了一定的切分,对于项目员工的激励政策也随之进行调整。原有的激励分配办法是根据专业分配比例分配到各专业职能部室,再由专业职能部室主管分配到个人。调整后,一部分激励由项目经理根据员工考核业绩进行项目组内部分配,另一部分根据专业分配比例分配到各专业职能部室,再由专业负责人分配到个人。奖金分配办法调整后,赋予了项目经理及专业职能主管相应的奖金分配权限,有利于双方在各自的权限内进行灵活调整和激励。

除了赋予项目经理及专业负责人以项目奖金分配权限外,还赋予项目经理及专业负责人项目考核权限。

4 转型案例分享

广东某设计院在多年的海外市场开拓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海外策略,逐步向国际化的总承包工程公司转型,并成功在B国承接了光纤网络建设的总包项目。

该院的海外市场的策略主要如下:

精确定位:在确定市场介入前,安排人员到项目现场进行长期、全面的市场情况调研,全面了解项目业主的核心人员和管理层决策链条,以及相关外围影响力量,并在充分分析当地市场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

深度售前:利用设计院自身咨询专家身份的优势,在项目前期通过技术专家交流把握机遇,摸清客户的项目需求概况,在项目招投标之前引导业主的招标思路,精确把握客户需求。

品牌营销:面度每个新市场、新客户,如何取得新客户了解、认可和信赖,才是市场拓展的关键所在。通常采用由小及大的原则,通过小项目的高质量交付赢得口碑,进而赢得大项目机会。

一体化团队:在项目拓展前期,就形成技术+市场+商(法)务的“铁三角”联合团队,由市场经理统一指挥。在项目交付期,项目经理组有权组建项目团队,根据职能、专业进行部门设置,获取所需人力资源。项目经理对团队成员有考核权和奖金分配权。

本地化运作:要做到持续发展,项目必须实现本地化交付,其中质量管控成为重中之重。在项目各个阶段建立对应的质量管控体系,发挥专业化管理能力,通过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制订了大量的模板和操作指导书。并通过大量的培训、过程管控和后评估确保了分包商的交付质量。

5 结论

上述案例中的设计院在海外的成功案例,仅仅是实现了战略转型的第一步。正如文中提到,要想较好完成设计企业向工程公司的战略转型,必须实现从企业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业务流程、绩效考核等全方位变革。该过程注定是一个渐变的、漫长的过程,必须把握好尺度,过于激进的转型策略也势必给公司带来经营风险。

如何在转型之路上,成功规避各种风险,保证公司运作正常且盈利,是一个深刻的课题,需要众多战略转型先锋共同去探索。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成为全球工程承包商,通信行业中的设计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国际项目机会。如何抓住这些机会,成功交付项目并获取盈利,成为国内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指出了传统设计院海外转型的方向,并分析了转型的困难和对策,最后通过案例介绍了某设计院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银行业为何要去海外上市 篇5

日期:2005-8-2来源:金融经济

2005年6月18日,交通银行(3328.HK)的IPO(首次公开招股)定价尘埃落定,每股2.5港元,募集资金总量达到146.5亿港元,成为目前为止今年香港市场第二大IPO。

6月23日,交通银行(3328.HK)火爆上市。此前统计表明,散户的超额认购倍数为205倍,机构为11倍,集合竞价时,由于市场热烈,交行开市即大涨——一开市价格为2.8港元,随后徘徊于2.8~2.9港元之间,一度上冲2.9港元。

早在2005年5月1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在《财富》全球论坛上说,尽管中国的商业银行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但它们都会考虑海外上市并一直在积极做准备。他指出,海外上市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非常重要。

那么,中国的银行去境外上市,除了融资之外,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形成一套机制

上市并非目的,转制才是关键。

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不能只为上市而上市,最重要的应是通过上市来建立与完善银行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国内不少上市公司及银行股份制改革中所发生的许多事例表明,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坦率地讲,就财务状况而言,国有银行境外IPO已不是问题,但问题潜伏在未来。比如,由于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各个志在上市的银行在“临门一脚”前频繁出事,中行、建行更是大案频发。甚至,被聘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的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除了很高的不良贷款率,银行业案件高发态势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这暴露出银行内部管理不善、部分制度形同虚设等问题。

如此,中国的银行上市主要目的就不仅仅是为了筹资,其目标是建立一整套新的市场激励和约束机制,强调投资者利益,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制度,彻底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准官僚体制”,改变“官本位”,通过合理的、符合商业银行营运要求的绩效激励机制、充分的风险控制和资本约束,将国有商业银行变成真正的市场主体。

为了保持一种压力

中国银行的人事风暴最近很是引人注目。一是要废除“官本位”,即所有分行不再有类似处长、科长等行政级别;二是有20多名二级分行的行长因责令辞职、引咎辞职等原因“集体下岗”。这两件事放在一起颇耐人寻味,这表明中国银行已把人事制度改革作为解决金融大案

频发的“猛药”。

对中国的银行而言,上市之前后,必须接受来自市场的压力和对透明度的要求,并应该做好非常充分的准备,要对今后的投资者负责。

对此,刘明康对中国准备上市的银行的忠告是:“不要匆忙进入市场。上市只是抑制官僚作风、强化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并提高监管的一个武器。”刘明康说,“至于应当何时上市,我们没有作出任何规定——你必须先把自己的屋子打扫干净,先完成你的家庭作业。”刘明康表示,“我们不想在上市后听到任何丑闻。”

2005年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关键的一年。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水平的扩大及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金融产品的创新日益丰富,金融市场愈来愈呈现出多样性,存在于金融领域的各类金融风险也随之更加突出,更加复杂。

此时的中国银行业则处在一个改革的非常时期。数个银行系统发生了几千万甚至几十亿元的非常损失,令人触目惊心。诚然,银行业是一个经营风险的行业,业务本身有其正常的风险,但现在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借助上市而对银行系统形成经营压力。

压力一是用来保证国有银行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在委托人设立的目标内行动。

而现状却是,一些国有银行的工作人员不断利用其制度漏洞来侵蚀国家财富,这些问题仅仅通过短期打击是无法完全克服的,必须施以长期压力。这是上市的主要目的,其次才是提高效率等等。

压力二是为了促进上市以后内地银行能够在低利差的空间里继续赢利,在赢利模式雷同的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增长。现在,不少银行业者的经营思路和市场意识还远不能达到与国际金融巨头竞争的水平。

就此而言,笔者建议中国的银行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因为,与伦敦证券交易所、中国香港联交所和新加坡交易所相比,在纳斯达克上市后,要受到严格的《萨奥法案》的制约,公司管理层需要为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负刑事责任。

达成一种突破

无论是从国有银行在整个银行业的地位,还是银行业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来看,几大国有银行的改革都是中国金融业改革的重中之重。温家宝总理在谈到四大国有银行改革时曾指出,只许成功不可失败。正因为这样,近年来国内金融业改革无不围绕国有银行改革进行。从不良贷款的剥离,到国有银行改革的注资及股份制改造,再到择机上市,无不如此。就目前情况来

看,银行占整个融资比重在90%以上,而几大国有银行在银行业的信贷比重又占70%以上,这样一种金融结构,国有银行改革必须有大的突破,以求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影响。而去境外上市则被看作是形成突破的契机。

突破之一是引入境外股东。2005年6月17日,中国建设银行和美洲银行在北京宣布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最终协议。美洲银行以30亿美元购入建行9%的股权。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行长也在公开场合表示,计划出售20%现有股份给包括境外投资者在内的投资人,并将在上市前6个月选出几个战略投资者。其他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也都在进行改组和引入海外战略性投资者。

分析人士表示,随着以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四大国有银行的外资伙伴纷纷敲定,2006年至2007年很可能将形成一个新的“增持股权高峰”,而多家外资银行持有中资银行的股权后,不仅可以避免管理层被单一股东过分控制,也可以将管理经验改善得更为多元化,这对中国银行业改革亦是好事。

突破之二是对银行财务进行重组。

很多境外投资者认为,中国一些银行在技术上已经资不抵债,接二连三的坏账危机使其负债累累,需要国家为其注资。

更严重的是,中国银行业的问题根深蒂固,已有过多次政府注资并剥离不良资产,但2002、2003年的贷款狂潮无疑积累了一批新的坏账。所以,通过上市以重组银行财务显得十分紧迫。总之,正如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副部长卜永祥所言,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面临着七大挑战:1.所有者缺位。2.软预算约束。3.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困难。4.建立合理内部控制系统困难。5.完全国有更容易引发道德风脸。6.财务报表没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所需的透明度和可信度。7.组织问题。

对此,经合组织专家、OECD金融与公司事务主管汤普森认为,中国要实现有效的银行改革,海外上市是必经之路。他指出,欧洲,特别是中欧许多国家的银行,通过上市引进国外投资者,公司的治理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

进行海外石油投资莫忘风险 篇6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消耗也同步快速增长,石油进口猛增。2006年,中国石油净进口16287万吨,同比增长19.6%,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7.0%。近年来,中国在海外对石油进行了大量投资。通过国际投资寻求海外石油资源,是中国未来石油战略的重要步骤。2007年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科威特、卡塔尔、阿曼、摩洛哥、利比亚、尼日尔、挪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9个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海外投资被列入其中。显而易见,随着中国海外投资的快速增长,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以及变化莫测的石油市场,海外石油投资风险也不断加大。

国际石油投资面临价格风险

一般来说,石油投资的开发成本是相对固定的。其盈利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石油市场价格水平变化。如果未来价格水平趋于上涨,则投资收益水平会越来越高。反之,收益水平不断下降,甚至会出现亏损。从1900~2000年世界主要商品价格变化历史轨迹和发展趋势看,世界市场结构是不对称的。世界市场非石油商品价格总体呈现长期下降趋势,石油价格则呈现总体波动上涨趋势(参见图1)。

进入21世纪,全球石油短缺不断加剧。如果以1990年价格指数为100计算,1970年石油价格指数仅为19,2004年增长上升到157,涨幅826%。非石油商品价格指数从1970年的156下降到102,相对下降34.6%。(参见表1)。石油商品的有限性和难以替代性,决定石油商品市场形态是总体短缺,价格上涨是基本趋势。因此,通过国际直接投资获取海外石油资源总体是有利的。换句话说,海外石油投资的价格风险和市场风险比较小,是相对安全的国际投资。但这并不表明,国际石油投资是一劳永逸。相反,短期市场震荡和价格波动是世界石油市场的基本特征。

国际石油投资面临政治风险

在发改委的产业导向目录中尼日利亚、科威特、卡塔尔、阿曼、摩洛哥、利比亚、尼日尔、挪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国家,多数都面临严重的政治风险。一旦出现政府更迭或世界政局变化,一些国家可能难以保证投资协议的履行。当世界市场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时候,这些国家可能要求提高投资价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们普遍担心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控制东道国相关产业,并最终控制其国家经济,因此,东道国普遍采用国有化控制跨国公司,国有化浪潮再次掀起。2006年5月1日,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签署最高法令,宣布对本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实行国有化。法令规定,玻利维亚国营石油矿业公司将对全国所有油气田实行全面控制,所有外国公司必须在180天内重新签订合同。如果外国公司不愿接受这样的条件,就必须离开玻利维亚。

莫拉莱斯早在2005年竞选总统时,就指责外国公司掠夺玻利维亚的天然气资源,承诺上台后实现天然气资源国有化,使玻利维亚人能充分享受本国资源带来的财富。莫拉莱斯总统颁布国有化命令后,军队和工程人员开始控制和接管全国53座主要能源设施,包括气田、输气管道和炼油厂等,但没有没收这些外国公司的财产。

在委内瑞拉,政府从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和美国雪佛龙公司等外国石油公司手中购得32个油田的控制权,并强制这些公司转换为合资公司。毫无疑问,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石油投资也面临同样风险。

国际石油投资面临汇率、经营和管理风险

世界石油市场是以美元交易的,国际石油投资面临汇率波动风险。中国在海外进行投资,不但涉及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变化风险,也面临美元与东道国货币汇率变化风险。今天,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对外投资用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数量比较少。将来获取的美元收益换取人民币也会比较少。今天和将来的汇率变化对国际直接投资似乎总是不利的。因此,国际直接投资必须考虑这种客观存在的汇率风险。培养熟悉世界外汇市场和汇率机制的优秀人才,建立有效的汇率监控机制,是降低投资汇率风险的基本手段。

目前,包括中国海外石油公司在内的国有企业大都是在国内垄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通过垄断获取超额利润。进行海外投资意味着要和美国埃克森、英国石油公司这些全球跨国石油巨头进行国际竞争。中国企业能否竞争过这些跨国公司仍是未知数,国际石油投资面临经营风险。因此,中国企业必须制定更加国际化、全球化的经营战略。

中国石油企业是计划经济条件下依靠垄断成长的。不但原有企业管理体制存在相当多的缺陷,并且相当一部分领导缺乏良好的教育训练,更缺乏国际企业管理的经验。体制缺陷、人才匮乏是中国进行海外石油投资的最大风险。其中,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体制是防御国际贸易投资风险的前提条件,而选拔培养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应对国际投资风险要预先评估

对国际投资风险的預先评估是中国企业进行国际贸易投资的基础。北京工商大学季铸教授主持编制的《全球100个国家国际贸易投资风险指数》提供了国际直接投资的战略指南。其中,中国计划投资的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分别列在58位和55位,低于100个国家国际贸易投资风险平均值,国际贸易风险相当大。排在最后10名的国家贸易投资风险更大(参见表2)。企业应当根据不同国家国际贸易投资风险状况制定不同的风险策略。其中,政治风险和政策风险尤其值得关注。因此,中国企业必须设计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才能应对变化莫测的国际贸易投资风险。

中国进行石油海外投资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投资的关键是完善良好的公司管理体制,选用具有全球眼光和管理能力的优秀管理人才,建立新的经营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发展。

中国企业必须注意的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世界石油资源的总体短缺。根据国际能源机构估计,世界石油还可供使用40年,中国只有将经济结构转移到依赖人力资本的服务经济上,才能减少对石油的依赖,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海外石油行业 篇7

我国海外业务存在的时间较长, 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已经存在。由于对外贸易一直是出口创汇的重要途径, 早期的对外贸易一直由中央和地方的外贸局管理。为了打开我国特产商品的国外市场, 从事外贸业务的人员一直千方百计地营销, 来提高我国特产的知名度, 如茅台酒在国外展销现场被打碎, 利用酒香吸引外国厂商等事迹一直广为流传。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 一些与外贸局有关的企业和个人开始独立进行外贸业务。由于外贸业务利润较高, 且有国家相关政策扶持,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参与到外贸活动中。这些企业的发展历程都有相似之处, 即开始时对外销售我国特产品, 这类特产品由于只有我国产出, 在国际市场拥有很好的竞争力;在初步了解国外市场情况后, 发现了我国人工成本的优势, 因此开始做非特产品的外贸生意。由于有成本, 即价格优势, 我国的非特产外贸商品在国际市场依然拥有竞争优势;而电力行业的海外业务发展的重头戏出现在出口了一些质优价廉的电力设备后, 有些厂商在销售设备的过程中发现了海外项目的机会, 如果可以把产业链做大做长, 中间的利润和竞争优势会更加明显, 因此出现了外贸企业联合多个设计、施工企业做海外项目的现象;最后就是被整合的企业不满足借船出海的现状, 在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后, 自行开拓海外市场, 呈现了目前外贸业务遍地开花的局面。我国的海外业务发展, 各企业基本都经历了学习经验、借船出海、自建航母和扎根海外这几个阶段。截止到2010年, 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96年“九五计划”第一年的82.97亿美元, 增长到2010年“十一五计划”收官年的822.01亿美元。十五年间增长近1000%, 可以说硕果累累。

二、电力行业海外业务发展趋势

目前国际上电力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来自业主的高标准严要求, 欧美等发达国家公司的技术壁垒, 发展中国家公司的价格竞争, 以及国内企业的无序竞争, 都使得海外市场的开发存在很多困难。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电力行业海外业务发展的趋势也呈现出了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首先, 传统的水电火电项目受资源及环境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少, 与此同时新兴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市场开始壮大。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 以及海上风电等类型的项目在各国均有相当的市场。同时此类项目还能得到当地政府政策的支持, 是优秀的市场增长点。

其次, 项目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倾向于总承包类型。总承包类型的管理模式省却了业主多方联系的麻烦, 不论从项目沟通还是问责上都比传统管理模式要方便可靠。此外, 总承包管理模式整合了管理的深度和广度, 使项目的管理成本减少, 从而增加了经济效益。

再次, 越来越多的项目业主希望总承包方可以提供投融资服务, 即传统的EPC总包方不再是简单的承包项目, 而是更加深入地参与到项目中, 甚至成为整个项目的核心。总承包的发展方向是成为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为业主提供该项目的全套解决方案。

三、海外业务发展规划

第一, 根据公司业务特点, 以及战略定位, 充分利用所处的地理位置优势, 优先进行就近的、辐射周边的市场开发部署。其次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市场梳理工作, 力图找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竞争不太激烈的目标市场。在市场开发工作中, 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品牌资源和平台资源, 打造自身品牌优势, 力图以优质品牌效应占领市场, 而不是只能开拓不能守成。

第二, 在市场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应借助窗口公司的力量, 需找合适的项目切入市场。同时应大力培养企业国际人才队伍, 走高端切入的路线来进一步拓展市场。在市场经营中要时刻注意培养自己的人才, 摆脱对外部公司的依赖, 形成自己的市场开拓风格。

第三, 把握现在国际电力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 顺应国际趋势, 大力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类项目, 如传统风电、海上风电、垃圾发电、生物质发电、光伏发电等类型的项目。与传统电力设计企业展开差异化竞争,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从而打开国际市场。

第四, 认清目前海外电力项目分类、分专业项目少, 而总承包项目多的现实, 努力将业务向海外总承包业务方向发展。一旦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工程公司成型, 由于内部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 加之管理的优势, 可以使企业项目管理的成本大大减少, 同时加强了业务间、产业链间的沟通和联系, 使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行处于一体化的监控之中, 提高了项目建设的质量。这样不仅可以加强自身的竞争优势, 同时可以提升经济效益, 打造产业链整合的品牌优势和平台优势, 进一步占有市场份额。

海外石油行业 篇8

一、海外油气开发合作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一) 影响合作模式决策的因素分析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进入模式决策是非常复杂的, 这是因为影响海外油气开发合作模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据海外油气开发的特点, 本文认为合作模式决策需要重点考虑三大方面因素:投资环境、石油企业自身竞争力、投资项目。

1. 投资环境。

国际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投资成败, 在决定合作模式时必须仔细分析东道国的投资环境, 具体包括六个方面: (1) 石油政策导向因素, 由于油气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石油资源国政府基本上都制定专门石油政策。石油政策导向性指分析并预测东道国对合作开发本国油气资源的态度, 一般可以分为完全开放、局部开放和完全封闭三种。 (2) 自然环境与资源因素, 主要指项目所处区块的油气储量, 包括可采储量与剩余储量等, 油气资源的开发潜力等, 以及所在地区的地质与工程作业状况。 (3) 总体经济发展状况, 指东道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 这些因素与企业产品在目标国家的市场容量密切相关。 (4) 外资政策因素, 这里着重考察资本外调程度和容许外国投资的比例。资本外调是指资本 (包括利润和利息收入) 能否自由出入国境。东道国容许外国投资者在该国境内设立的股份公司中掌握的股份的比例, 决定投资者掌握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程度。 (5) 地缘政治因素, 指区域位置对于解决我国石油短缺, 保障石油安全, 并加强石油企业海外布局的重要作用。 (6) 石油市场因素, 指东道国特定石油行业市场, 体现在东道国对本国石油工业的市场开放程度、投资者获得经营资源的难易程度、市场结构及其在东道国油气资源市场上的竞争态势。

2. 中国石油企业竞争力分析。

任何投资项目即便具有很高的预期收益, 如果投资主体本身没有实力承担该项目, 勉强承担也不会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考查中国石油企业的竞争力状况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1) 企业技术优势与相对市场力量, 指企业的核心技术优势、研发与创新的能力以及企业获得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能力; (2) 企业发展战略, 中国石油企业大力开发海外市场, 为了企业的发展必然要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发展战略, 对于具体项目的合作模式选择也必然要服从自己的战略; (3) 企业总体资金实力, 国际投资活动过程中, 需要面临外汇资金一系列管理问题。外汇资金的丰裕程度影响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对外经济合作, 特别是从事国际投资活动更需要充裕的外汇资金支持。

3. 投资项目。

投资项目是影响合作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需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考虑: (1) 项目可直接获得储量程度, 中国石油企业进行海外油气开发除了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为了丰富我国石油资源来源, 解决越来越严重的国内石油危机。 (2) 投资总成本, 石油项目成本涉及非常多的因素, 这里取一个比较宏观概念, 如可以选择项目初始建议书的投标额。 (3) 项目被控程度, 项目在确定了某一模式进入后, 其被石油公司控制的程度和灵活程度呈反向变化, 这一因素可以反映出石油企业影响一项跨国经营活动的组织和运作方面的能力。 (4) 投资预期利润率, 项目投资获取利润是重要目的, 投资预期利润率是指投资所得预期净利润与投资总额之比, 投资利润率反映单位投资的利润额, 反映资金的利用效率。 (5) 投资风险, 海外投资项目需要面临很多风险, 比如政治风险、汇率风险、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等[4,5], 在选择合作模式时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这些风险因素, 尤其是要项目总体风险水平。

(二)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依据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油气开发合作模式的诸多影响因素, 按照性质分组, 构建了合作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的构架共分为三个层次。 (1) 目标层, 此层明确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进入目标市场的动机。在投资决策支持系统中决策目标应为方案的综合评价选优。 (2) 主题层, 此层目的是明确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油气开发合作模式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投资环境, 中国石油企业状况, 投资项目。 (3) 指标层, 在指标体系中既有定性指标, 也有定量指标;既有常数指标, 也有变量指标, 全面地反映了各影响因素对综合评价产生的作用。

二、海外油气开发合作模式评价模型

(一) 理论模型的建立

由于指标体系中大部分因素都比较宏观, 很多都不是完全确定的, 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构建模型。模糊综合评判法包括基本因素集、评价集、权重集、考核集, 是解决定性和定量问题的经典方法[6]。根据本文研究内容, 由于因素数量较大, 而且评价对象具有多层次指标, 因此宜应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具体构建步骤如下:

1. 确定因素集。

最上层的因素集为:U= (u1, u2, u3) 这里即主题层, 分别代表投资环境, 中国石油企业自身情况和投资项目情况。ui (i=1, 2, 3) 的因素子集为ui= (ui1, ui2, ui3, …, uim分别代表指标层相应基础指标。

2. 确定评语集。

备择集 (即评语集) 代表各种可能的评价结果, 这里将可能的评价结果分为5个档次V= (v, v2, …, v5) , 分别对应执行情况“优”、“较优”、“一般”、“较差”、“差”。

3. 确定权重集。

权重集是为了反映各因素的重要程度, 需要对各个因素赋予相应的权数, 在这里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得出各个指标对应的权重。主题层指标为A= (a1, a2, a3) , 指标层权重为A′= (ai1, ai2, …, aini) 。

4.确定模糊评价矩阵。

其中R= (rij) m×5 (式中rij (i=1, 2, …, m, j=1, 2, …, 5) , 是第I个指标对于备择集第j个元素的隶属度) 是进行评价的关键, 它反映评价系统的客观真实情况。确定模糊评判矩阵的基础数据来自于专家调查, 专家调查的基本方法是让每个被调查专家对各基础指标按指标体系的内容和要求做出判断, 然后按一定的方法进行统计, 形成的模糊评判矩阵。

5. 对基础层因素进行模糊评价。

给定权数Ai= (ai1, ai2, …, aini) , 则相对于对因素集ui= (ui1, ui2, …, uim)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评判。ui的模糊综合评判集为:

式中, 这里得到的是主题层各因素相对于评语集的隶属度向量。

6. 主题层模糊评价。

运用同样方法对因素集U= (u1, u2, u3, …, um) , 就可以构造因素判断矩阵为:

记权数A= (a1, a2, …, am) , 则相对于U的模糊综合评判集为:

式中, 这样就得到了石油企业海外项目合作模式评价的目标层结论。

(二) 综合评判

对于得到最后的评判指标bj (j=1, 2, 3, …, 5) 后, 有很多方法确定评判对象的具体结果。本文采用最大隶属度法。这种方法是取与最大的评判指标max bj相对应的评语元素vi作为评判的结果, 即:

至此, 对于采取某种模式的特定项目, 已经有了完整的模型对其进行评价并得到相应的结果。在指标权重体系维持不变的情况下, 对于基本条件相同的采取不同模式的项目的影响因素会有不同的得分, 而且每位专家对同一种影响因素的评价分值也会稍有差异。因此, 对于该项目可以利用上述的评价模型, 对于给定的若干类模式, 可以采取一种渐进的评价思路。首先确定大的方向, 即应该采用投资还是契约式, 若确定投资式之后, 再用同样的方法进一步确定是采用兼并与收购, 还是采用创建方式, 还是采用非股权安排模式。同样道理, 如果确定为创建方式, 可以评价并选择究竟是采用合资还是独资的方式, 分别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得到相应的评价向量, 利用最大隶属度原理进行择优, 从不同投资项目或者投资方案或者合同模式中选择出最佳的投资进入模式。

三、戴文能源公司印尼区块转让项目合作模式评价

本文选择中石油参与的戴文能源公司印尼区块转让项目的合作模式问题进行实证研究。首先进行数据搜集与整理, 通过查阅文献总结该公司的基本状况与发展战略, 分析项目所在地区与国家情况, 再加上项目本身相关数据, 制定成资料集。本次评估通过对中石油大庆石油管理局等几个相关部门的实地调研, 选取的20位调查人员包括曾长期在印尼从事海外项目的管理人员和法律顾问以及若干部门中上层管理者, 通过专家调查问卷, 得到指标权重调查表和合作模式隶属度调查表。利用调查资料, 经数据处理得出:指标层中“石油政策导向因素”、“自然环境与资源因素”、“总体经济状况”、“外资政策因素”、“地缘政治因素”、“石油市场因素”对应的权重向量为:T1 (0.275, 0.190, 0.145, 0.135, 0.105, 0.150) ;“企业技术状况和相对市场力量”、“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总体实力”对应的权重向量为:T2 (0.23, 0.38, 0.39) ;“投资风险直接获得储量程度”、“投资总成本”、“项目被控程度”、“投资预期利润率”、“投资风险”对应的权重向量为:T3 (0.170, 0.245, 0.190, 0.200, 0.195) ;主题层“投资环境”、“石油企业状况”、“投资项目情况”对应的权重向量:T (0.405, 0.290, 0.305) 。

对项目采取该进入模式, 对应投资环境、企业状况、投资项目主题的基础层模糊评价矩阵分别为:

主题层“投资环境”模糊评价为BU1为:

“石油企业状况”模糊评价BU2为:

“投资项目”模糊评价BU3为:

对于目标层G的模糊判断矩阵即为:

目标层模糊综合评价BG为:

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得出采用该种进入模式的结果是“较优”, 为体现出模式选择的意义, 本文假设存在另外两种备选模式, 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 设为合资购买区块和工程承包服务, 对这两种模式, 分别做同样数据调查与处理, 经计算得到它们的判定结果为:

由于该项目采用工程服务这种契约式进入的效果“较差”, 但是对于独资和合资模式的评价等级都是“较优”, 接着作进一步分析可把各评语等级赋予确定的分值, 用此分值乘以相对应的评价值, 再把其结果相加得到综合得分, 最后比较不同的得分得到更进一步的结果: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对于该项目的合作模式选取上, 各自的优劣程度为:

独资收购区块>合资收购>工程服务契约

可见采用独资购买是当时情况下最适合的模式, 尽管本文所作的是对该项目的一种模拟前评价, 但是所建立的模型的确可以作为模式初选时的一种辅助因素。当然, 应该看到如今世界产业格局的复杂, 东道国越来越重视资源, 更强调维护国家主权的态势。对于主观上认为应该采用的模式在相应国家的政策中没有可能实现的条件, 但是随着双边关系的递进, 双方在多领域的接触合作的加深, 以及中国石油企业实力的壮大, 在谈判桌上越来越有向相对中国更有利的方向努力的条件。因此, 本文开展的模式评价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

摘要:在对海外油气开发合作模式决策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油气开发合作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来构建评价模型, 并应用该模型对中石油参与的美国戴文能源公司印尼油气区块转让项目的合作模式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海外油气开发,合作模式,模糊评判

参考文献

[1]童晓光.实施“走出去”战略, 充分利用国外油气资源[J].国土资源, 2004 (2) :6-10.

[2]薛久亮, 靳凤兰.国际石油合作分成模式经济评价研究[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 2001 (6) :94-97.

[3]徐振强, 王育红.国际石油合作合同模式的特征及演进[J].国际经济合作, 2003 (6) :21-30.

[4]李树芳, 潘懋.海外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的风险及防范[J].商业研究, 2005 (1) :114-117.

[5]王桂荣, 李小飞.境外勘探开发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2 (3) :12-16.

海外石油行业 篇9

我国各大石油公司的海外技术服务在在思想观念、运作方式、人才队伍等方面, 仍然存在一些影响海外市场业务拓展的制约因素, 如果不正视这些因素, “走出去”的步伐就会受到一定的阻碍, “走出去”的效益就不能更大规模地实现。石油工程服务收入在我国石油公司整个海外业务总收入中占据较大的比重, 加大石油工程服务公司海外业务拓展的力度, 对各大石油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逐步转向高端市场业务

通过对整个海外市场的分析可知, 目前世界石油市场的低端市场竞争正越来越激烈, 中资石油工程服务公司在一般技术含量不高的石油工程服务市场缺乏竞争优势的情况下, 需要逐步转向石油工程服务高端业务。建议中资石油工程服务公司在资源国开展项目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石油工程服务公司装备应向高端逐步转型, 例如对已有的机械钻机进行升级, 配置顶驱, 更新为全电动钻机, 以扩大复杂钻井技术的市场。 (2) 利用拥有的石油工程服务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 继续技术创新, 支撑市场开发, 获得更有难度的项目。 (3) 通过提供地震、钻井、固井、修井、测录井等一体化服务打开石油工程服务市场。 (4) 注重开拓在资源国的西方大型油气业主公司高端市场。积极向在资源国的西方大型油气业主公司推介中资公司石油工程服务能力, 不断改进质量体系, 积极参与其石油工程服务项目投标。 (5) 加强与在资源国的西方大型石油工程服务公司的合作, 借助其在资源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领域的优势和经验, 组成联盟体, 共同参加资源国西方油气业主公司的大型石油工程服务项目的竞标, 特别是寻求参加投资巨大资源国的油田开发的石油工程服务项目的机会。 (6) 采用合作、并购等多种形式与有优势的当地公司合作, 利用其与资源国西方油气业主公司的关系优势, 增加市场竞争能力。 (7) 不断改善沟通交流能力, 加强与资源国西方大型油气业主公司、当地人员的沟通和交流。

二、研究目标市场资源配置要求, 拓展赢利空间

石油工程服务公司充分利用管理资源, 发挥我国石油工程服务公司装备门类齐全的优势。依托海外工程集中管理的平台, 统一调度石油公司的人才、技术和设备等资源, 展示我国石油公司专业齐全、人才丰富、技术雄厚、设备先进的实力, 扩大EPC总承包项目的份额。项目投标和施工过程中, 不但要发挥专业内的专业施工优势, 更要强化专业间的联合施工优势, 从一个更高的高度和更宽的广度来谋划项目, 使双方都能优化赢利方式, 丰富赢利手段, 拓展赢利空间。从而, 进一步增强石油工程服务公司市场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三、运用高新技术, 稳定盈利市场

石油工程服务公司要突出技术在市场中关键作用。建立市场、技术联动快速反应体系。根据目标市场研究技术对策, 根据竞争对手实力找出技术优势, 根据合同执行中遇到的难题拿出技术方案, 这些都是在市场运行中与技术密不可分的工作。海外市场开拓可重点在水平井、欠平衡钻井、提高采收率、开发地震、地震资料处理等项目领域抓突破, 逐步向综合技术服务领域展开。

四、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高效经营

海外市场队伍走出去是基本要求, 通过开拓海外市场取得效益是根本要求。海外石油工程服务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汇率风险、公共安全风险等都是有目共睹的, 以输出劳务为主的项目是很难规避这些风险的。输出管理和技术为主的项目就可以改变合同运行模式, 实现用工当地化, 降低生产成本, 大幅度提高项目效益。

五、创新市场开发模式

市场需要超前运行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 但市场开发的不确定性、多变性, 海外石油工程服务公司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操作。市场开发者不仅要认识这个规律, 而且要从中找出应对措施, 才能在市场开发中取得主动权。石油工程服务公司必须先为目标市场准备所需要的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海外人才队伍、施工设备和资源国的施工标准及规范等。石油工程服务公司还要分析海外目标市场的实际情况, 根据面临的目标市场的实际情况创新市场开发模式。石油公司要分析目标市场的情况, 并根据分析形成初步的施工标准和要求, 为海外石油工程服务公司开拓海外业务提供指导, 并逐步建立新开拓市场的施工标准及规范, 从而起到指导全局市场开拓的作用。

摘要:我国各大石油公司的海外技术服务在海外目标市场开发上具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 石油工程服务收入在我国石油公司整个海外业务总收入中占据较大的比重, 加大石油工程服务公司海外业务拓展的力度, 对各大石油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就我国海外石油工程服务公司的实际, 提出逐步转向高端市场业务、研究目标市场资源配置要求, 拓展赢利空间、运用高新技术, 稳定盈利市场、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高效经营、创新市场开发模式等拓展海外业务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滕睿, 孙竹.国际石油公司管理模式的发展[J].中国石化, 2009.6

论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中的风险 篇10

1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1.1 政治风险

石油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 往往与政治活动密切联系。在海外投资石油项目, 企业将面临着由于项目所在国的政治条件发生变化和政治活动而给项目带来的损失, 甚至导致项目的失败。中国石油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主要是由于东道国的政治环境发生变化和第三方国家-尤其是各方面实力强大的第三方国家-干预而导致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和贸易活动受到影响, 最终使其遭受损失。

1.1.1 石油资源密集的东道国动荡的政局和政治纷争加大了投资风险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区主要分布在中东﹑中亚﹑北非和南美等地区, 这些地区是各大政治, 经济和军事集团相互争夺的焦点地带。比如:占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的中东地区, 巴以冲突已持续多年;伊拉克多年来战乱不断。最近, 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引起的内部战争也使利比亚陷入政局不稳的态势。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前不久获得了利比亚“大象”油田三分之一的开采权, 如今北约轰炸利比亚, 俄罗斯石油公司的人员撤离回国, 他们是否会重回利比亚, 何时重回, 还是个大问题, 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也不可估量。

1.1.2 东道国不连续的政策法规加大了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

由于资源国大幅度地制定和变更对外资的政策, 给投资方所设想的正常经营模式造成阻碍。如2008年委内瑞拉政府宣布, 把外资控股或独资的石油等能源类企业收归国有, 外资方不能控股。这使得在委内瑞拉投资石油等能源项目的外国公司蒙受损失, 中国企业也不例外。

1.1.3 第三方国家的干预与竞争增加了投资风险

贸易双方中如有一方被第三国视为现实或潜在的敌对国家, 那么这种贸易往来就有遭遇第三国干预的风险。早在2004年初, 中石化集团在参与竞争伊朗阿扎德干油田时曾受到美国的阻挠。最终, 日本与伊朗签订了联合开采该油田的高达20亿美元的协议。又如近年来的俄罗斯远东石油输油管道之争, 由于日本的强行介入和恶性竞争导致这项1994年由俄罗斯最早向中国提出的, 且原计划于2003年动工修建的石油管道项目几经波折。最后, 以俄罗斯舍近就远, 选择了经过折中的“泰纳线”方案。

总的来说, 目前我国海外石油投资的政治风险主要表现在石油资源密集的东道国动荡的政局和政治纷争上。此外, 这些地区由于历史的、宗教的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以及各国利益争夺问题, 多数长期处于冲突之中, 这给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1.2 经济风险

当今世界政治形势千变万化, 引发产油国和跨国企业经济波动, 带来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指在石油勘探开发中有关经济因素导致的收益损失风险。海外油气资源投资的经济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1 石油价格风险

海外石油投资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就是国际石油价格的跌宕起伏。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成败由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决定。原油价格呈上升趋势, 企业生产有利可图, 对外投资则“成”;而价格过低时, 企业无法则收回投资成本, 利益受损, 投资决策也受到质疑。国际油价不稳定的特点决定了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面临的巨大价格风险。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规模、力度和程度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 这类投资的强势发展是伴随着国际油价一路攀升的态势而快速前进的, 如果油价长期居高不下, 那么投资收益可能较大。就在金融危机爆发后, 国际油价一路暴跌, 不仅导致国内外石油公司的对外投资急剧锐减, 也使石油投资企业自身蒙受了巨大损失。

1.2.2 石油汇率风险

在以美元作为交易货币的世界石油市场上, 国际石油投资面临巨大的汇率波动风险。中国在海外进行石油投资, 既涉及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变化的风险又涉及美元与东道国货币汇率变化的风险。因此, 跨国投资必须要考虑这种客观存在的风险, 以此稳定金融市场。

1.3 运输风险

中国石油跨国企业能源的运输通道存在安全隐患, 表现为:运输线路单一主要采用海运。中日韩三个东亚能源进口大国的能源运输通道都是以马六甲海峡和南海这两条航线为主, 运输线几乎是完全重合。马六甲海峡既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 又是海盗案重灾区, 每年因马六甲海峡海盗活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160亿美元以上。对于中国原油运输来说, “取道这些又窄又浅且交通日益阻塞的海峡运输石油, 有可能因为事故、恐怖袭击或中美两国围绕台湾问题发生的敌对行动而中断”。

除上述三个主要风险外, 还存在文化风险, 并购风险, 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风险因素。笔者认为最重要的风险因素是海外投资所面临的政治风险。面对如此多风险, 我们需要有良好的防范措施来规避这些风险, 下面谈谈对于风险的防范措施。

2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2.1 结合我国外交政策, 实施政治风险评估

政治风险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宽广的涉及面, 产生后果的严重性以及不可抗拒性。因此, 中国石油企业在进行投资前应在结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前提下, 对相关国家的政治环境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评估, 重点考虑投资环境完善且与我国有良好双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

2.2 完善金融市场, 合理利用金融工具规避价格风险

组织严密性、竞争高度性以及合约标准性是期货市场的特点, 同时这成为市场能够有序组织的重要标志, 重要的是它们也是应对价格风险的重要方式。然而, 目前全球仅有100多家期货交易所, 商品期货和期权也只有九十多类商品, 共两百多个合约品种上市。中国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期货品种, 这与我国作为能源需求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为此, 中国必须尽快建立并完善期货市场从而降低价格风险。

2.3 加大石油运输保护措施, 增加护航舰队

加大石油运输保护措施, 增加护航舰队, 以保障我国跨国石油企业能源运输更加安全。近年来, 我国在索马里海域派出众多护航舰队维护海洋运输的和平就是一项重大举措。

3 结语

总之, 通过认真分析研究, 总结经验教训, 可以对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估。这样的分析评估不仅能够更好的识别出其在跨国经营中的各种风险, 指导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实践, 而且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提高企业海外经营的赢利性与安全性, 最终实现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石油与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5%以上。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和实施跨国经营是21世纪中国能源外向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处于复杂的投资地区和多变的国际市场, 在海外中国石油企业进行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将远大于在国内投资的风险。将从中国石油海外投资面临的三大风险以及面对风险中国应该采取的防范措施这两大方面讨论。

关键词: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舒先林.跨国石油投资的经济风险及其规避[J].湖北社会科学, 2005, (7) :78-79.

[2]舒先林.中美石油安全态势与环境比较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 2009, (10) .

[3]戴祖旭, 舒先林.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政治风险模型论纲[J].中外能源, 2007.

[4] (新加坡) 迈克尔.理查森.北京亟须解决石油安全问题[J].南华早报, 2004-08-06.

[5]舒先林.东南亚区域能源安全与东亚共同体构建[J].东南亚纵横, 2010.

[6]常城, 舒先林.基于能源安全的石油进口大国关系浅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07-15.

[7]舒先林, 韩可卫.俄罗斯能源外交与中俄油气合作[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 2006, (6) .

海外石油行业 篇11

单纯从收购契机而言,此次建行出手可谓恰逢其时。经过金融危机和欧洲债权债务危机的连续冲击,欧洲银行业可谓风雨飘摇,亟需外部援手。这从一些欧洲银行开始挂牌出售就可以看出。从资产规模而言,早在2010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就趁金融危机对欧美银行业强烈冲击之际,一举荣登世界银行市值排行榜前三甲,将此前的世界前三大银行美国花旗银行、美国美洲银行和英国汇丰银行远远撇在身后。但单凭上述因素还不足以成功地将欧洲银行纳入囊中。中国银行业进行海外收购的难度和风险是难以想象的。从这点而言,我对建行在现阶段收购欧洲银行并不看好。

首先,是政治和安全因素的掣肘。虽然欧洲主要商业银行并非国有,但各国政府对域外银行业收购本国的银行不仅警惕而且设置了种种法律限制。毕竟,一国的金融安全并不次于一国的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各国政府对此都高度重视。尤其是欧洲各国本来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就对中国抱有天然的敌视和警觉。在欧债危机高峰时期,欧洲朝野各界尤对中国出手援助怀有疑虑,担心中国趁机介入欧洲核心经济利益。所以,无论从政治和金融安全考量,还是顾及舆论与民意,欧洲对中国的“巨无霸”银行收购其银行均是怀有很深的戒心,这种戒心无疑将对收购交易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二是即便收购交易完成,我方能否成功掌控仍是问题。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理念和模式与欧洲银行有着极大的差异。不客气地说,在经营方面,两者的关系如同学生与老师。曾经听过一个笑话:中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之所以不像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那样受到严重冲击,主要是两个因素:一是中国银行业与国际银行业之间设有一道人为的防火墙;二是中国银行业不懂国际银行业的游戏规则,我们不敢玩那些杠杆游戏,人家也不带我们玩。结果,西方国家的银行玩过了火,导致引火烧身;而我们因为不会玩,所以才得以幸免。如果在不深谙国际通用的游戏规则的情况下贸然将欧洲银行收购,我们将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派不出称职的高管去管理;二是仍将经营和管理交予外方,我们只是拿些干股,有时甚至连红利也拿不到。这样的收购对于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呢·从过去几年的收购实践来看,用《金融时报》评论员的话形容,就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海外交易给中国金融业留下了伤痕”。即便如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这样财大气粗的巨无霸型银行,其对英国巴克莱银行的投资也遭受了大幅的账面亏损。有业内人士称,这种亏损属于战略性亏损,不要在乎一城一地得失,要放眼于未来。我宁愿相信这种战略性亏损是暂时的,宁愿相信他们这种乐观和信心是有客观依据的。

从表象上看,中国的几大银行在市值排名榜上具有无可动摇的优势。但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巨大优势背后潜在的问题。一个是我们的银行业是被国家保护的,享有巨大的政策优势;二是国内的金融市场尚未或者没有完全向外资银行开放,国有银行尚未直接面对国际银行的正面竞争;三是我国的银行在赚取巨额利润的同时,其不良资产也在与日俱增。尤其是庞大的地方债务对中国的银行业是个沉重的负担,这是它必须付出的代价;四是随着国内外经济增长的同步放缓,贷款需求减弱明显,这也让银行的日子日益难过,由此带来的利润增长放缓已接近五年来的最低水平。

既然海外扩张和收购的风险是巨大和难以回避的,那么我们不妨先从国内开始练兵。譬如不妨将我们对外的防火墙适当开条缝隙,慢慢将国际竞争引入国内,给发达国家的银行以更多的运营空间和机会,让我们的银行业在竞争中求生存,学会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进而可以积累更强的软实力和硬功夫,能够早日走出国门,去迎接国际上更大的挑战。

海外石油行业 篇12

所谓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行业,就是对科技/媒体/通信行业的统称,包括互联网行业、媒体行业和电信行业以及其他的电子行业。一般而言,TMT行业是以IT技术、互联网及新媒体的手段为基础,将高科技企业和通信业等行业连接起来的新兴产业。TMT行业与现代网络技术和高新科技的发展紧密相随,它不仅仅是先进技术的代表性产业,也是国家大力扶持的战略性产业。

根据晨哨集团于2015年4月发布的《2015年一季度中资海外投资并购报告》显示,按所披露的并购金额统计,TMT行业在第一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业排行榜上位列榜首,交易总披露金额为175.28亿美元,占当季总披露金额的43.74%;按当季所发生的并购交易宗数统计,在TMT行业领域的并购最为活跃,交易宗数由2014年第四季度的14宗增长到29宗。根据晨哨网研究部监测,TMT行业在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业排行榜上仍位于首位,该行业的交易总披露金额占当季总披露金额的41.42%。根据晨哨研究部监测,2015年截至11月底,发生在TMT行业的海外并购交易共90宗,总计约802.34亿美元的披露金额,占2015年前11个月披露总金额的33.54%。中国企业在TMT行业的海外并购交易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而目前这种急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尚未出现放缓的迹象。

2 中国TMT行业进行海外并购的动因

2.1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1977年,日本国际经济学家小岛清教授在《对外直接投资论》中提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小岛清得出了其中一条重要推论,即将“比较优势原理”作为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共同的基础。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投资国应该从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开始进行投资,从而使对方国家因缺乏资本、技术、经营能力而没有显现出来的潜在的比较优势突显出来或者增强起来,扩大两国间的比较成本差距。

虽然我国近几年在科技、电信等行业的发展比较快,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仍然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因此在TMT行业,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用资本来改善本国企业的劣势现状,例如,2014年华为企业收购麦格理银行旗下的一家悉尼电信网络管理厂商Fastwire公司;同年,凤凰传媒集团旗下子公司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收购美国童书生产商PIL及其相关产业。从行业发展的宏观条件来看,中国企业积极参与TMT行业的海外并购活动,其实是一种进取的趋势。

2.2 投资周期发展理论

J.邓宁于1979年在美国檀香山首次提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他认为,一国国际直接投资流量的决定因素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系统的关系。通过对67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1967年-1975年期间国际直接投资流量的实证分析,J.邓宁发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后,就会引发该国国际直接投资流量的同步增长,这种关系就是投资发展周期。根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J.邓宁将投资发展周期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400美元以下的发展中国家,净对外直接投资为负值,此类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第二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400-2000美元之间的国家,此类国家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有限,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还不够充分,对外直接投资处于较低的水平,净对外直接投资为负值;第三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2000-4750美元之间的国家,此类国家的企业形成了较强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上升,但净对外直接投资仍为负值;第四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4750美元以上的发达国家,这类国家的企业具有强大的所有权优势,净对外直接投资为正值。

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635910.0亿元,而到2014年年末,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6782亿。按此数据计算,2014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4.66万元人民币。根据2014年12月31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6.1190元,将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折算约为7615.62美元。我国投资周期发展已处于第四阶段,但由于全国各省市的经济发展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均衡现象,所以表现出来的第四阶段特征并不十分明显。从投资周期发展理论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处于较高水平,所以国内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总体规模与数量呈现高速上升趋势。

2.3 国家政策支持因素

在宏观政策的背景下,企业海外并购所涉及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政策支持,对并购活动将会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中国是作为投资方的并购国,政府为国内企业境外投资活动颁布并实施了许多有效的政策,大力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资源,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2012年,外管局联合商务部、发改委和另外10个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承诺在中资银行贷款方面提供政策扶持,以促进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2014年3月24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对除“借壳上市”以外的上市公司其他并购重组业务均取消行政审核,再一次放松对国内企业并购的审核力度。2014年9月9日,商务部在其网站发布了新修订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确立了“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取消了对特定金额以上的境外投资、在境外设立特殊目的公司实行核准的要求,该办法的实施大幅节省了由于核准管理造成的不必要的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同时加速提升了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的效率。

在TMT行业,我国政府同样也出台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为行业内的海外并购活动给予了更大的支持。2015年中国TMT企业发起的海外并购交易中,最突出的是半导体行业,而其浪潮是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被掀起的。2014年6月24日,国务院发布《国家集成电路发展推进纲要》,从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高度强调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出了包括设立国家产业投资基金等在内的8项推进措施。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中国企业在半导体行业的海外并购热潮刚刚起步。

3 中国企业TMT行业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交易中表现非常活跃,但是并购后的进程并不顺利。2008年,我国因境外并购经营失败损失的金额已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仍存在很多问题。

3.1 并购动机模糊,战略匹配性差

海外并购应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基于企业的长期规划,与企业目标相一致。而我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往往是盲目跟风,并购动机比较模糊。一方面,不少企业在选择目标公司时,无法抵制廉价资产的诱惑,在关键时刻宁愿放弃深思熟虑的收购目标,将企业的战略目标抛诸脑后;另一方面,有些企业过分重视国家出台的鼓励政策,过度追求政策带来的优惠,对企业的发展目标欠缺考虑,进行不理性的并购投资决策。如果企业无法树立正确清晰的并购动机,没有坚定的战略目标,那么在外界的影响下,很容易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导致并购所获资产与本公司资产的战略匹配性差。

3.2 企业跨文化整合能力不足

境外并购交易完成后,并购双方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跨文化管理方面产生的冲突。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国内企业在收购国外企业后,往往会因为跨文化管理存在的矛盾冲突而面临整合困境。这种跨文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人事管理、领导、积极性管理、焦急管理、决策管理、组织管理、监督管理等七个方面,由此而导致出现管理理念、价值判断、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冲突。我国企业在处理跨文化管理方面,经验不足,缺少国际化专业人才,加之部分企业对并购后整合过程的不重视,导致不少企业的海外并购以失败告终。

3.3 对目标企业的评估不当造成并购风险

在并购过程中,投资者需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准确而全面的评估,但实际状况下,出于国家经济安全、公司机密等方面的考虑,投资者处于信息劣势,难以直接对目标企业进行充分了解。在对目标企业没有进行全面准确评估的情况下,并购企业在整个并购的过程中则显得较为被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本企业海外并购活动的实施。

4 对中国TMT行业海外并购的建议

根据前文并购动因的分析以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对中国企业在TMT行业进行海外并购提出以下建议:

4.1 树立正确的并购动机,制定科学合理的海外并购战略

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动机非常多元化,可以是市场扩张的需要,也可以是寻求管理或经济上的协同效应,但是海外并购绝不能仅仅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度地追求政府的政策优惠和目标企业的战略性资产,不考虑企业自身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这样往往会得不偿失。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应将并购动机与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相结合,寻求契合点,关注并购所带来的长期利益,使并购效益最大化。

4.2 重视并购后文化整合工作,制定并完善整合规划

完成并购交易只是开端,后续的并购整合才是决定并购成败的关键。海外并购的整合过程中,会面临由于并购双方的文化差异和沟通方式不同,导致的文化冲突、核心员工及客户资源流失。在进行并购交易之前,企业应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深入了解与调查国外社会、经济、法律和政治环境,尊重并购双方的文化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整合计划,引进具有跨国公司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营造具有文化包容性的工作氛围,降低后续的整合成本,从而促进目标企业的融合,提高海外并购的成功率。

4.3 聘请相关服务机构,降低并购风险

为准确评估目标企业的基本状况,并购企业可以聘请权威的、富有相关经验的服务机构,对目标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实,并扩大调查范围,改善当前信息不对称的局面。这些服务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根据服务机构对目标企业全面调查的评估结果,企业可以合理地规避海外并购的风险,更有把握地进行对外投资。

4.4 熟悉并购双方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从并购的宏观动因来看,并购双方国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对海外并购活动的发生有着较大的影响。并购双方应深入了解和熟悉对方国与本国的相关法律政策,包括境外并购的审批程序、外汇管理、税收政策等,充分利用政策所带来的优惠,并合理规避政治风险,在国家政府创造的积极的政治环境中,顺利开展海外并购交易。

4.5 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有利于并购后资产整合

我国企业在TMT行业海外并购多呈现逆向并购,即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进行投资,目标企业以发达经济体为主。很多学者把这种逆向投资的战略动因归纳为学习型动因、获取专有资产以及快速进入新市场等战略选择。逆向并购需要并购企业将目标企业的专有技术与资产内部化,那么拥有优秀专业的技术人才则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国TMT企业既然选择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引进国外资产,就应该重视优秀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并购双方知识技术的交流,加速并购后技术资产的整合。

摘要:近年来,中国企业不断掀起海外并购的浪潮,对外直接投资的热点也逐渐由制造业、资源类行业转向TMT行业。通过研究中国TMT行业海外并购现状,从宏观角度分析TMT行业进行海外并购的动因,发现当前中国TMT行业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对我国TMT行业实施海外并购的五点可行建议。

关键词:海外并购,TMT行业,并购动机,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尔华.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1-43.

[2]崔新健.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政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63-6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家数据报告[EB/OL].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201&sj=2014,2016-1-2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4年12月3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EB/OL].http://douala.mofcom.gov.cn/article/sqfb/201412/20141200854769.shtml,2014-12-31.

[5]林慧文.中国海外并购展望[J].中国海外并购纵览,2013:12-13.

[6]王莹,陈青松.中企海外并购全面松绑:境外投资备案金额限制取消[EB/OL].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40922/131520378136.shtml,2014-09-22.

上一篇:钻具组合下一篇:扩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