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资产

2024-05-22

会计资产(共12篇)

会计资产 篇1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及38项具体准则, 其中第5号《生物资产》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 (IAS41) 部分标准并结合我国特点制定。《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也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目前, 相关学者针对以上哪个准则为基础制订仍存在不同意见, 我认为无论以上述哪个准则为基础制定, 林木资产的核算还应以《企业会计准则——生物资产》为基本依据。这样才能体现林木资产不同于一般固定资产的特点, 才能准确反映林木资产的价值。

一、林木资产核算的基本内容

(一) 林木资产的特点、会计分类和计量属性

林木资产具有生命力, 分布广、成长期长、内容多样、难以计量等特点。应将其归属不同类资产进行会计核算: (1) 按经营目的划分:商品林, 公益林; (2) 按林种划分:用材林, 经济林、薪炭林, 防护林、特种用途林; (3) 按初始起源划分:人工林 (除公益性的) , 人工林 (国家重点林业工程营造) 、天然林 (停止采伐) 。

历史成本法与其他计量属性相比操作更简单、更高效, 并考虑了林木资产生长期间发生的全部支出的优点, 是核算林木资产时经常使用的方法。《生物资产》准则也规定使用成本法计量。

(二) 核算期、支出资本化范围的确定及计量

1. 自行营造林木资产初始计量

公益性林木资产的核算期, 为林木郁闭 (指郁闭度达0.2及以上) 前的年限。因此, 在此阶段前产生的支出项目必须进行核算, 这些支出项目包括的费用支出项主要有林木土地购买费、调查设计费、造林费、抚育费等一些必要支出。而在此阶段后所产生的费用就须计入当期损益。

生产性林木资产的核算期, 进行此阶段核算的目的, 就是达到经营管理者的预定收益的要求。所以, 该阶段的核算项是产生在从林木营造开始到预定收益前的期限。其主要支出项包括林木土地购买费、造林费、营林设施费和良种试验费等一些必要费用。通常情况下, 核算期是3年, 3年内发生的支出资本化, 3年后发生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消耗性林木资产的核算期和支出资本化范围可参照公益性林木资产处理。

2. 外购的、天然起源的林木资产初始计量

林木资产初始计量包括外购的和天然起源的林木资产。其中, 计入外购的林木资产成本项, 主要由以下项产生:林木实价、运费、关税等相关的其他支出。天然起源的林木资产按1元的名义金额入账。

3. 林木资产的后续计量

生产性林木资产主要是达到生产管理的目的, 期间产生的项就须按期计提折旧, 但须合理设计其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 采用合理的折旧方法。将当期的费用项目分类目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其中, 不计提折旧项是消耗性林木资产和公益性林木资产。

由于自然灾害、病虫或是市场变化等因素, 在生产性林木资产中, 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因上述原因而产生的可变现净值或低于生产性林木资产预定的账面价值, 须将产生的差额分别计入计提跌价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 并按当期损益计入, 减值准备一经计提, 不得转回。而消耗性林木资产因上述因此产生的账面价值, 应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 计入当期损益。公益性林木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

(三) 林木资产的会计核算对象

会计界对林木资产核算对象做了大量研究, 以小班或林班按树种核算是大家首推的。小班与林班相比其优点是小班更细致准确, 但在实际工作中, 以现阶段科技和管理水平, 将小班作为林木资产成本核算对象工作量太大。而以林班为单位, 业务部门可通过GPS卫星定位和计算机提供林班生产资料, 财务部门借助会计电算化手段实现管理目的。

二、林木资产主要业务核算

(一) 消耗性林木资产的核算

设置“消耗性林木资产”科目。外购或自行营造的消耗性林木资产按应计入的金额或实际发生的支出, 择伐、间伐或更新性抚育采伐而补植林木类发生的后续支出, 借记本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天然林按名义金额借记本科目, 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郁闭后的发生的管护费用等支出借记“管理费用”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 发生减值借记“资产减值损失”, 贷记“存货跌价准备”。日后恢复的, 作相反会计分录。

出售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账面余额, 借记“主营业务成本”, 贷记本科目。同时结转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借记“存货跌价准备”, 贷记“主营业务成本”。

(二) 生产性林木资产的核算

设置“生产性林木资产”科目。外购或自行营造的生产性林木资产, 按应计入的金额或达到预定目的前发生的支出, 择伐、间伐或补植林木类产生的后续支出借记本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生产性林木资产达到预定目的后发生的管护费用的处理同消耗性林木资产。

生产性林木资产处置时, 实际收益当计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已计提的折旧项当计入借记“生产性林木资产累计折旧”, 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 由其他因素产生账面差额当计入借记“营业外支出”或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提减值准备的, 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三) 公益性林木资产的核算

设置“公益性林木资产”科目。外购、择伐、间伐或抚育采伐以及天然起源的会计处理与消耗性林木资产处理方法相同。公益性林木资产不提折旧和减值准备。

摘要:随着我国林木资产市场逐步扩大和完善, 人们迫切要求对林木资产价值量进行准确核算。本文以《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作为依据, 结合林木资产的特殊性, 对林木资产部分会计业务的核算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物资产准则,林木资产,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魏远竹, 陈钦, 陈念东.论森林资源资产的会计确认与计量[J].财会通讯, 2016 (4) :28-32.

[2]马经旺.林木资产会计处理问题之我见[J].中国总会计师, 2016 (5) :38.

[3]陈环宇, 关于林业企业贯彻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研究[J].绿色财会, 2014 (3) :13.

会计资产 篇2

基本信息

姓 名: YJBYS

性 别: 女

民 族: 汉族

目前所在: 广州

户口所在: 广州

年 龄: 29

婚姻状况: 未婚

身 高: 157 cm

体 重: 48 kg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yjbys.com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会计、出纳员、固定资产会计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工作经历

广州××皮具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 -06 ~ 2015-10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 服装/纺织/皮革/鞋业

担任职位: 资产会计

工作描述: 1、各项固定资产、生产车间设备、办公设备、生活设备等申购、报销单据的审核、整理汇总工作

2、各项资产购入、安装工程完工等的验收工作

3、年中各项资产的盘查工作

4、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及月末计提折旧账务处理工作

5、涉及资产的其他相关工作

离职原因: 个人原因

广州××机械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 -09 ~ 2014-11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 机械/机电/设备/重工

担任职位: 税务会计

工作描述: 主要负责公司销售开票管理,按要求开立相应的增值税发票、建安发票、服务发票等,按月汇总统计销售数据,报送相关部门;协助完成相关发票的收取工作,及时将可抵扣的票据进行扫描认证;严格管理各类发票,定期清点库存发票,保证满足业务用票的需求,按期装订和保管票据存根;编制各类税务月报表,按期计交各项税费。

离职原因: 个人原因

广州市××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 -11 ~ 2014-05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 其他行业

担任职位: 会计

工作描述: 负责公司一般纳税人的账务处理、报税流程、银行结算,各项工商证照年检,编制各种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有效地控制公司各项成本、费用并协助公司各部门之间的行政事务、资源管理日常事项等。

离职原因: 单位停业关闭

广州市××服饰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 -09 ~ 2012-09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 服装/纺织/皮革/鞋业

担任职位: 出纳

工作描述: 1、负责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的登记

2、负责现金管理和支票管理

3、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办理好日常的费用报销单据

4、公司的其他相关财务会计工作

离职原因: 单位搬迁,交通不便!

广州市××贸易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 -07 ~ 2010-05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 家具/家电/工艺品/玩具/珠宝

担任职位: 成本会计

工作描述: 主要负责公司门市部的销售材料进销存登记及成本计算、销售员的月销售业绩提成计算,应收应付款的往来对账等工作.

离职原因: 个人原因辞职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

获得学位: 学士学位

毕业日期: 2008-07

专 业 一: 财会电算化

专 业 二: 国际经济与贸易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09 2008-0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财会电算化 会计证/会计电算化初/中级证/珠算证/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应用中级证

-06 2008-07 广东省外语外贸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粤语水平: 精通

国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熟悉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应用操作以及金蝶、用友U8等财务软件。

自我评价

论无形资产会计改革 篇3

一、现行无形资产会计存在的问题

1、无形资产核算范围过窄。根据现行准则和制度的规定,我国纳入现行无形资产核算体系的无形资产仅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和商誉;而对于自创商誉和非专利技术等由于其具体成本的不确定性而不于确定。核算内容局限在很小的范围,许多新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具有无形资产特性的项目没有列入无形资产的范围。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无形资产包括计算机软件、专利、版权、电影、客户名单、抵押服务权、捕捞许可证、进口配额、特许权、客户或供应商的关系、客户的信赖、市场份额和销售权等,其范围明显比我国大。因此,我国应扩大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以便全面反映企业资产状况和真正价值。

2、无形资产确认原则存在不足。我国无形资产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企业才能确认:(1)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产的成本能可靠地计量。按照这一原则,企业自创商誉不能加以确认。由于商誉是由各种因素(如所处地理位置、品牌知名度、经营管理人员能力或售后服务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没有哪一笔支出能够确定是为创造商誉而支出的,同样也难以确定哪一笔支出创造了多少商誉以及这些支出的受益期为多长。因而,在会计实务中,一般只对企业外购商誉即并购商誉加以确认入账,而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入账。显然,对外购商誉计价入账而对自创商誉不予以确认,有悖于一贯性原则。

3、无形资产计价存在问题。(1)无形资产计价不宜采用历史成本,也不存在成本归属与流转观念的问题。由于历史成本是通过交易形成的,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因而一直被广泛用于资产的计价,相应产生了成本归属与流转观念,从企业购入设备和原材料开始,直到产出产品,随着实物的流转,成本也在流转。为了确定企业收益,根据配比原则从现时收入中扣除已耗用资产的原始成本。但是无形资产不同于实物资产,其存在的基本前提是能产生“超额利润”。因此无形资产价值不会因其使用而发生流转。所以无形资产价值不能采用配比原则进行摊销,只能根据未来可能创造的超额利润重新评估确定。(2)自创无形资产计价时没有将附带费用资本化。现行《无形资产准则》缺乏合理性,不能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使得企业自创无形资产成本不能得到全部确认,同时也不符合收益和费用配比的原则。大多数无形资产在尚未开发成功的会计期间里可能不产生任何收益,却要负担大量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而在开发成功以后,受益的会计期间仅负担少量的申请、注册费用,这显然很不合理。因而,忽视这类商标、品牌、商誉、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计量显然是失策的。

4、无形资产在会计报表中的揭示不够充分。在现行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中只列有“无形资产”一个项目,反映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在现金流量表中,仅仅设置了“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和”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这样把除长期投资以外的全部非流动资产合并到一起反映,根本无法看到无形资产的变动情况。投资者和债权人只能通过会计信息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无形资产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推进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利润,投资渴望从财务报表中了解公司拥有的无形资产状况,一些上市公司到底拥有多少无形资产,投资者研究开发资金又是多少,投资者无法从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全面了解,无疑增大了投资风险,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投资权益。

二、无形资产会计改革的内容

1、扩大无形资产要素范围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知识成为生产力要素的主要成分后所引发的一系列新概念、新法律、新变革,这从客观上要求我们拓展无形的核算范围,知识环境下企业无形资产要求应主要包括:

(1)市场资产:指一个企业通过其所拥有的与市场相关联的无形而可能获得的潜在的利益总和,包括企业名称、产品品牌、顾客信任、长期客户等。

(2)知识产权资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和科学试验等创新过程中,所发明的高新技术和技术诀窍,而形成的精神产品的一种产权形式,包括专利权、版权、商标、商业秘密等。

(3)人力资源:指凝聚在企业员工身上的知识、技能及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其所能创造的其他资产的价值的多少,包括员工教育状况、业务素质、心里测试等。

(4)组织管理资产:指企业管理层在组织协调、管理、沟通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如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方法、信息技术交流、网络工作系统、融资关系等要素。

2、对现有无形资产计价进行调整

目前资产评估机构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三种:①成本法。将历史成本按照评估基准日的计价标准计算,再减去应扣损耗和贬值来确定无形资产的价值。这种方法比较客观,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随意性。但是有些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难以确定甚至与实际价值相差甚远,因此,该方法在无形资产的评估中用得并不多。②现行市价法。以现行市场价格为计价标准,据以确定无形资产的价值。这种方法要求有一个充分的市场条件,而目前我国的交易市场还不够活跃。同时,无形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来说有很强的个体特征,这在客观上限制了这种方法的使用。③收益法。通过估算被评估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并将其折算成现值,据以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这种方法比较能体现无形资产的意义,只是评估过程中的未来收益需要预测,内含报酬率也需要操作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因此收益法的主观性比较强,但在实际的无形资产评估中使用得比较多。以上几种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无形资产。对于自创无形资产,应根据不同种类区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计量:

(1)专利权、商标权等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确认的无形资产,可采用成本法,其最终入账价值不仅包括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登记费、律师费等相关支出,还包括研究与开发费用。在会计处理时,为防止开发项目可能遭受的失败,在相关无形资产没有正式取得之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可以设置“研究开发费用”科目,用以核算为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等所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注册登记费、律师费等全部费用,待开发成功后再予以资本化,转入“无形资产”科目;开发失败则予以费用化,一次或分期转入当期损益。

(2)对于非专利技术,由于无须经有关部门批准承认,因此最初入账价值应以研究与开发费用为准,具体操作可参照(1)的程序。

(3)对于商誉,由于其与企业整体资产不可分割,对其成本费用也无法单独准确划分,但商誉的本质是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资产,因此可比照收益法估价入账,也可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量:企业商誉=(企业年利润总额÷行业净资产利润率)×预计使用年限-企业账面净资产。

(4)对于知识产权等可按收益法进行计量。

3、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披露

对无形资产重视不仅仅应准确的加以确认,而且还应有一种较为完整的披露体系,以全面的提高无形资产的利用价值。在目前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无形资产的披露部分规定如下:(1)各类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2)各类无形资产当期期初和期末余额,变动情况及其原因;(3)当期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及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成本和取得方式。然而,在当前知识资本的比重日益提高的今天,仅仅披露这些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伴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剧,许多新兴的无形资产种类将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在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过程中应更加完整地披露无形资产信息。所以,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应更明确指出各类无形资产的种类;(2)其摊销年限应分别披露,且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采用有不同的摊销方法;(3)期初,期末余额应包括“在建无形资产”部分;(4)如有可能还应明确指明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数额是多少,以表明该公司潜在的创新能力。当然,考虑到无形资产成本和收益的原则及自身唯一性的特点,如果把无形资产披露的过于详尽,这就会给竞争对手提供更多的信息而危害到本企业的利益,也会使的成本和收益问题存在着严重的失衡。所以,我们在具体披露过程中应把握适度。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个公司、企业都将重点放在了高新技术的开发与研究领域问题上,因此,无形资产这一概念对每个企业而言将不再陌生,它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也越来越重要。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技术管理者,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将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企业自身的新技术开发上,所以我们就更应该用更详实的信息资料来记录计量无形资产,更加准确的来披露无形资产的相关信息。

会计资产 篇4

1.1 医院实行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1)资产减值会计的必要性

新技术的采用使原有设备很快被淘汰,使得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发生严重背离,特别是电子设备,如果对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加确认,必将导致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这不符合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2)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重要性

医院确认资产价值,不仅可以消化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而且还可以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医院未获取经济利益的实力。同时,实行资产减值会计可以使医院根据其实际情况合理地预计可能带来的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

1.2 医院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概述

(1)资产减值的概念

资产减值的本质是资产的现时经济利益预期低于账面价值,在会计上体现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历史成本。

(2)资产减值准则的适用范围

资产减值准则的适用范围包括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油气资产;无形资产和商誉。

(3)资产减值的迹象与测试

一是医院外部信息的迹象。

医院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医院产生不利影响;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二是医院内部信息的迹象。

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资产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另外,对于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由于其价值具有不确定性,也需要定期进行减值测试。

2 医院资产减值准则与国际准则之间的差异

2.1 会计准则适用范围的差异

IOS36适用于除存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资产、雇员福利形成的资产、包括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披露和列报》范围内的金融资产以外的所有资产减值。我国资产减值准则规定,除了应该适用于八个具体准则的八项资产外,都应适用于《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号———资产减值》。

2.2 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差异

IOS36规定,医院在前次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以后,只有在计算资产的可收回价值中所使用的估值发生改变时,才能冲回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资产减值准则第17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定有利于抑制利润操纵,但是又有损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

3 医院资产减值准备

3.1 计提医院资产减值的理论依据

《医院会计制度》将资产定义为预期未来的经济利益。从理论的角度讲,如果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那么,如果账面价值与市值存在巨大差异,不能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和资产的真实价值,也就不能反映医院的市场竞争力。而当账面成本高于该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时,记录一笔资产减值损失是符合逻辑的,这就是医院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

3.2 医院资产减值的形成

(1)技术进步、设备更新换代引起减值。医院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医院产生不利影响;设备更新换代加快,原有设备不仅不能适应现代医学诊断的要求,而且其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2)资产的年维修价格过高形成减值。资产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损坏;资产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如早期的头颅CT等设备,不仅功能少,而且由于零件稀缺,维修价格昂贵,已属无维修价值的设备。

(3)长期闲置不用且无价值的资产形成减值。医院除了开展正常的医疗活动外,还承担着诸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等任务,如“传染病”期间所建的临时建筑,将面临拆除或停用,其资产价值已削减。

3.3 提取医院资产减值是改革的需要

医院应定期或至少每年年终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3.4 新旧医院资产减值准则的比较分析

(1)准则适用的范围比较

《医院会计制度》要求在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基础上,增加减值计提范围,要求对药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卫生材料四项资产也计提减值准备。尽管要求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范围有所扩大,但旧准则体系只是规定计提“八项准备”,并没有单独的资产减值准则,只是在各项具体资产准则中对资产减值作了相关规定,在适用范围上仍存在较大局限。

相对于旧准则体系而言,新准则体系单设了一个《资产减值》准则。规定:“本准则适用于固定资产、无形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以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存货,投资,建造合同资产、生物资产和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委托金融资产的减值,相关准则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由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新准则明确了所有资产减值处理的一般适用原则,并对其具体规范的范围作了进一步界定。

(2)资产减值损失转回比较

如果医院当期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高于已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应按其差额补提减值准备;如果低于已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应按其差额冲回多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但冲减的资产减值准备仅限于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冲减已提的减值准备。上述规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之处。

4 医院资产减值准则存在的问题

4.1 新准则下医院财务信息失真问题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对于适用于《资产减值》准则的资产,其减值损失一经确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账务处理。该做法导致医院存在两个方面财务信息失真问题:首先,减值损失一经确定不得转回的规定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医院利用减值准备转回操纵利润,但计提的资产减值在以后期间得以恢复时不能在账面上进行体现,而只能在以后资产处置时得以体现,违背了会计上的真实可靠性要求;其次,对于不适用于《资产减值》准则的资产,其减值准备在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价值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可予以转回,也就是说,医院依然可以通过存货跌价准备、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调节,从而导致医院财务信息失真。

4.2 可收回金额难以确定

虽然新准则中对可收回金额的计算有明确说明,即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由此可以看出可回收金额的计算关键是资产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确定。而现实中这三个数值都是较难确定的。无论是未来现金流量还是折现率,都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操作起来问题会比较多。

4.3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问题

医院财务对医院的内部控制出具专项鉴证意见,但受授权审批机制不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减值的确认计量和审核未能严格执行职位分立原则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医院财务部门不能及时、动态地掌握资产的使用现状。

5 对医院资产减值准则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5.1 进一步完善相关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

资产减值准则在科学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较旧准则体系有了较大的提高,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但新准则对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的规定仍较为原则化,实际操作上有一定难度。

5.2 建立健全医院资产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不仅有助于规范医院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而且有助于提升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为正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奠定基础。

5.3 加强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

可以利用社会审计、外部评估部门、财政、税务等政府部门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予以监督。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资产在判断其减值与否时,应当聘请外部的评估机构对相关的事项进行评估并要求出具评估报告,要求医院将相关的评估报告作为判断资产减值的依据。

5.4 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自律性

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医院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通过岗位继续教育等方式来加强对会计人员在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方面的业务能力培训,另外,也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度和自律意识,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6 结论和展望

在对资产减值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新旧资产减值准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如下:(1)在适用范围上,新准则明确了所有资产减值处理的一般适用原则,并对其具体规范的范围作了进一步界定;(2)在资产减值迹象判断上,新准则明确了医院是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取决于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3)在资产减值损失转回上,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医院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调节费用的行为。

摘要:医院对资产的会计计量长期以历史成本为主,初始计量后,其价值基本不变。文章通过对资产减值准则概述,医院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比较,医院资产减值准备,新旧医院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以及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而提出完善医院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院资产,减值准备,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侯常敏.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资产管理[J].中国医院,2011(6):68-72.

[2]韩芳.医院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建议初探[J].财经界,2012(2):26-30.

[3]黄彬.新资产减值准则及其对医院利润操纵的影响[J].医院导报,2012(2):110-112.

会计资产 篇5

一、单项选择题

1、基金预算存款在以下哪个账户核算。()A、国库存款 B、其他财政存款 C、银行存款 D、其他存款

2、财政部门借给所属预算单位的款项使用哪个账 户核算。()A、暂付款 B、与下级往来 C、其他应收款 D、在途款

3、借给下级财政部门有偿使用的财政周转金使用哪个账户核算。()A、财政周转金放款

B、借出财政周转金 C、财政周转基金 D、应收账款

4、允许财政部门购买的有价证券是()。A、股票 B、企业债券 C、国库券 D、长期债券

5、其他财政存款核算的内容有()。A、一般预算存款 B、基金预算存款 C、财政周转金存款 D、上解的预算收入

6、财政性存款属于()资产的构成内容。A、事业单位会计 B、行政单位会计 C、收入征解会计 D、财政总预算会计

二、业务核算题

习题一 目的:练习财政性存款的核算。

1、目的:练习财政性存款的核算。

2、资料:某市财政局发生下列经济业务。(1)收到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内列本日一般预算收入360 000元(2)收到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内列本日基金预算收入180 000元(3)收到国库转来的有关结算凭证,当日收到上级预算补助款80 000 元。(4)根据预算向本市某单位拨付一般预算资金250 000元。根据预算向本市某单位拨付一般预算资金250 000元(5)根据预算向本市某单位拨付基金预算资金100 000元。(6)收到上级财政拨入的专用基金120 000元。(7)贷放给某用款单位财政周转金200 000元。

3、要求:根据以上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习题二 目的:练习有价证券业务的核算。

1、目的:练习有价证券业务的核算。

2、资料:某市财政局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用一般预算结余购买有价证券100 000元。

(2)用基金预算结余购买有价证券80000元。

(3)收到用基金预算结余购入的有价证券的利息5 000元。

(4)收到用一般预算结余购入的有价证券到期兑付本金和利息共计 60 000元,其中利息7 200元。

3、要求:根据以上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习题三 目的:练习暂付及应收款项的核算。

1、目的:练习暂付及应收款项的核算。

2、资料:某市财政局发生下列经济业务。(1)借给所属某预算单位临时急需资金300 000元。

(2)借给本市教委临时用款280 000元。(3)在财政体制结算中,某县财政应上缴款项160 000元。(4)在财政体制结算中,应补给所属某县财政款项70 000元。(5)经批准借给所属某县财政局款项500 000元。(6)继(1)借给所属某预算单位临时急需资金300 000元转作预算拨 款。(7)继(2)借给本市教委的临时用款项160 000元转作预算拨款,其 余收回。

(8)继(5)经结算借给所属某县财政局款项500 000元转作对其补助 收入。

会计资产 篇6

摘 要 新会计准则中因为资产减值事项本身的特殊性,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各种问题仍层出不穷,尤其是资产减值及其公允价值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先从资产减值计量的理论问题入手,对资产减值计量的完善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资产减值 公允价值 协调统一

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基础是一致的,但是两者的出发点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导致它们的会计处理结果也不一样。这样的结果与会计改革的趋向,即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要避免这种结果,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而不是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并且允许长期资产提取的资产减值准备予以转回。

一、依据公允价值计量标准计量资产减值

通过比较期末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判断资产减值准备提取工作是否发生,其中若期末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时,应基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之上对期末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调整,之后对未实现的收益予以科学合理确认,并及时计入利润表;若资产的账面价值价值大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时,应对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直至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保持一致。所以,资产减值会计即为公允价值会计的单向行为,或者说是资产后续计量的减值行为。从本质意义上讲,资产减值会计表现为对不对称公允价值的计量,其中这种不对称现象主要源于市场管理与公司经营者博弈行为。从市场管理者层面讲,若有足够的证据证实经营者存在依托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实现盈余管理的行为,此时要求管理者采取有效举措规制资产减值准备提取与转回行为;从经营者层面讲,严禁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现象的发生,如此以来虽能够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但大大损害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因此无论从市场管理者层面看还是从经营者层面看,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实质均表现为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补充。

市场活跃、公允价值已获取状况下,应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形式开展资产减值会计活动;反之则需要以调整减值会计的形式开展资产减值会计活动。另外,资产减值会计关键在于对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属于公允价值的估计,其中该环节涉及到以无风险利率表示的折现率的确定与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两方面,这两方面均应考虑到风险要素,切勿重复考虑,即若前者已考虑风险要素,则后者无需考虑;反之亦然。

二、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结果的会计处理协调统一

公允价值计量背景下,若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期末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对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调增,然后将其差额直接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利润表;若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期末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应对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调减,然后将其差额直接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利润表。

资产减值会计计量背景下,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时,应将差额直接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而期末计入利润表。所以期末资产发生减值时,若期末資产的公允价值与可收回金额保持相等,除将其差额计入不同会计科目外,对利润表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可见,资产减值会计即为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处理的一个特例,其核心的计量基础无差异。

三、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的目的协调统一

公允价值会计的主要出发点是使资产更符合资产的定义,从而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而资产减值会计的出发点是资产应当等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有资产的价格等于或者高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资产才是真正的资产。从会计学的角度看,就是不应当高估资产,凡是无法可靠计量的资产都不应当计入资产当中,从而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更具可靠性。可见公允价值会计的目的是强调信息的相关性,而资产减值会计的目的是强调信息的可靠性。这种会计理念的分离导致资产减值会计只是公允价值会计的单向行为,它只计量资产减值行为,而不计量资产增值行为。所以笔者认为,长期资产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与FASB所提倡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思想是背道而驰的,IASB就认为允许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将使提供的会计信息更为有用,更具相关性。

确保资产达到资产标准,保障企业披露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公允价值会计的切入点,而资产减值会计的切入点表现为保证资产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相等,若资产的价格不小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才能够实现资产价值意义。 从会计学视角讲,切勿高估资产,不允许将无法可靠计量的资产直接计入资产之中,以确保企业所披露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所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公允价值的终极目标,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资产减值会计的终极目标,以此势必造成资产减值会计体现为公允价值的单向行为,仅实现对资产减值行为的计量。

参考文献:

[1]杨继红,杨敏灵.浅析公允价值对资产减值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商场现代化.2009(03).

[2]高学余.关于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刍议.企业家天地.2009(08).

[3]王京.浅谈公允价值在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的有效应用.财经界(学术版).2010(09).

[4]陈宋生.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与公允价值.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12).

[5]王建新.公司治理结构、盈余管理动机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07(05).

健康资产会计探析 篇7

1. 健康会计的含义

(1) 健康会计定义。健康会计是以健康状况为主要衡量标准, 以健康水平为主要依据, 借助于个人日常所呈现出来的信息, 对个人健康变化活动进行综合、连续、动态系统的核算与监督, 向有关方面提供健康及管理健康信息, 提高健康水平的一种新的会计理念。

(2) 健康会计与其他会计的关系。健康会计是一种个人会计, 是个人价值观的体现。健康会计作为一个新的会计理念, 其会计目标, 会计对象, 会计假设, 会计职能, 基本内容分类等方面有不同于其他会计学的一些特点, 这些特点构成健康会计学的基本理论。

①健康会计与宏观会计。宏观会计是以整个社会或国家为主体, 系统地、连续核算和监督整个社会资金运行过程和运行结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是企业会计的发展和延伸。而健康会计在整个社会中带有普遍性, 比如, 心理健康会计、健康与环境影响因素会计等。所以健康会计理论是一门集会计、心理等诸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②健康会计与企业会计。企业会计是核算和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 分析得失,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与健康会计不同, 企业追求在竞争中获取利润而发展, 而个人追求的是健康成才。

③健康会计与家庭会计。一定意义上来说, 健康会计是家庭会计的分支, 他们都是以家庭或个人价值观最大化的会计研究, 要求尽早开始, 重视规划, 及时行动。两者不同的是, 健康会计更多的是以自身为载体的规划;而家庭财务会计遵照“保障为本, 投资为稳, 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 调度家庭成员进行家庭财富管理规划。

④健康会计与心理健康会计。心理健康会计指的是在生活实践中, 能正确认识自我, 自觉控制自己, 正确对待外界影响, 从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并且可以依据标准自我诊断的会计理论。心理健康会计是健康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左右着健康会计, 也是健康会计的一种引导方法和解决途径。

2. 开展健康会计的意义

(1) 健康会计有助于通过健康报告等提供健康状态的信息, 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度, 规范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健康会计通过反映职能, 提供有关个人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情况和就业情况方面的信息, 是包括用人单位和其他各方面进行判断的依据。比如, 用人单位为了招聘、择优选用优秀的员工、创造人力资源价值, 会重视有关个人健康情况的信息及其人际关系状态;对社会大众来说, 很多人会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朋友, 关注对方的性格、心理等意识形态;对于学校来说, 更多的是追求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有这一切, 以个人为载体的健康报告都会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通过提高个体对健康的重视程度, 赢得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2) 健康会计有助于个人加强健康管理, 提高健康效益, 促进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个人健康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个人的身体素质、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比如, 健康会计通过分析有关身体素质、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方面的信息, 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个人创造价值的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和分析未来发展前景;可以通过发现个人过去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找出存在的差距及原因, 并提出改进措施;总之, 健康会计通过真实地反映个人的健康信息, 调整健康管理方式, 为个人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提高自身健康价值奠定基础。

(3) 有助于考核个人某段时间对健康的维护情况。个人发展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 若想求得持续发展, 就要按照预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 重视健康, 加强管理, 提高健康效益, 接受考察。健康会计信息有助于评价个人发展潜能。比如, 用人单位为了选择最优秀的员工, 会通过对参加应聘的求职者对比, 以反映个人发展态势的信息进行应聘人员筛选;培养人才的学校需要了解学生健康水平和抗挫折能力, 需要将健康会计报表中所反映的实际情况与预计情况进行对比, 通过反映学生个人以及整体的情况应才施教, 避免对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混淆不清。所有这一切, 都需要依赖健康会计提供的信息。

二、健康的资产属性分析

1. 资产的属性

资产之所以能够提供未来的经济利益, 不外乎以下四种理由:

(1) 资产的形成是事后的, 也就是说资产是由过去某种投入而形成的储备; (2) 资产所有权属于一个组织或企业, 即其被一个组织或企业拥有或控制; (3) 资产的价值可以用货币计量, 而且价值的确认时间是事后; (4) 从本质上讲, 资产是一种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即经济资源, 而且预期它可以带来大于投入的收益。

2. 健康的资产属性分析

健康之所以能列为健康会计上的资产, 健康的资产特征主要表现在:

(1) 健康资产是由个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所形成的。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是形成健康资产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每个人的家庭、学校、社会关系的差异呈现出每个人健康资产量和质的区别。

(2) 它为某一特定的个体所拥有或控制, 使个人受益的期限较难确定, 因为影响个人的因素比较复杂。个人拥有健康资产, 控制着健康资产的数量和质量, 重视健康资产才能提高自身未来的服务潜力。

(3) 它蕴藏着未来收益, 即具有未来服务潜力或效益, 所代表的未来经济利益也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企业通过健康评估等程序在劳动力市场上招聘录用职工, 是在衡量个人能为企业提供的价值是否可靠。

(4) 它可以用货币计量。健康既然是个人培养、调节后得到的, 就有其成本价值, 这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健康资产也有流动性, 在一个人成长发展中是动态变化的。如果不能得到重视, 健康便会损失。健康还长期反映生活、工作、婚姻, 人际呈现的状态产生价值。健康的成本和价值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

总之, 个人健康是一项特殊的资产, 从理论上看, 与传统的资产概念不矛盾, 有着共同的本质特征——为某个实体提供未来的经济利益。从现实看, 将其作为一项有服务潜力的健康资产进行会计上的处理也有其必要性。

三、健康资产会计理论框架

健康会计等式的公式为“健康资产=健康负债+健康净资产”。健康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健康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 它揭示的是各健康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健康会计恒等式改革了会计原恒公式, 取而代之以能够体现个人作为健康会计的权利和义务的会计恒等式:

健康资产=健康负债+健康净资产

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健康资产收入-支出)

首先, “健康资产=健康负债+健康净资产”揭示了各健康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 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及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在健康负债不变时健康资产与健康净资产同方向变化, 健康净资产不变, 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 而当健康净资产与健康负债都变化时, 健康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健康资产和健康权益是一物的两面, 是对立的统一。有一定的健康资产, 同时就有一定的健康权益;反之, 有一定的健康权益, 就有一定的健康资产。健康资产同健康权益的关系是:互相联系, 互相制约, 互相依存, 互相平衡。

再者“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健康资产收入-支出) ”这一等式综合了健康状况和健康管理成果之间的关系, 揭示了个人健康的健康状况与健康管理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健康资产会计计量与核算

1. 健康资产会计的职能

健康财务会计主要有核算与监督的职能, 健康管理会计主要有预测、分析与决策职能。

(1) 核算与监督。健康财务会计的核算职能, 是运用心理健康测试表等计量方法对健康某一方面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利用健康测试反映健康的“财务”状况。心理健康财务会计一旦建立起来, 其会计核算反映的是连续的、全面的、事后的某一个人健康的总体情况。

健康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 主要表现在监督健康投资的安全和完善, 对健康投入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使其按照预定的健康发展方向使用, 并监督其使用效果。健康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是对健康投资的全过程的监督。

(2) 预测、分析与决策。健康管理会计的预测、分析与决策职能, 主要表现在预测健康价值, 预测健康的需求量, 分析健康收益, 健康的管理决策。

预测职能是在制定健康管理或投资决策前, 通过预测健康供给和需求、预测健康价值等, 确定个人对健康投资、个人健康价值, 为制定健康管理决策服务。预测健康价值的目地是为了确定健康发展方向及评价收益。

分析职能是根据健康供给和需求预测、发展规划等信息, 对健康投资进行效益分析, 确定投资方案, 并对健康投资结果和利用效益进行评价。通过分析确定健康投资效益, 进行投资决策;分析以前健康投资效益, 总结健康管理经验, 发现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改进健康的管理方法, 提高个人健康投资效益等。

决策职能是在健康投资预测和健康投资效益分析基础上, 根据个人健康状况, 制定健康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决策。通过决策确定健康投资规模, 决定健康需求策略和投资方向, 使个人的价值得以保值和增值。

2. 健康会计账户设置

(1) 健康会计账户设置的原则。设置健康会计账户是健康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是为信息需求者提供健康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设计和选用健康会计账户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健康会计账户应根据健康会计科目设置。②结合个人自身的健康管理特点, 选用和设计个人健康会计所需健康会计账户。③健康会计账户体系的设计, 应有利于加强健康会计核算、加强调节管理和健康会计账目结算。④健康会计账户设置应为提供信息需求者所需要的健康会计信息服务, 满足对外报告和对内管理的要求。

(2) 健康会计账户内容。为满足个人健康管理要求, 健康会计账户不仅要能提供总括的信息指南, 还要能具体反映健康问题。比如, “健康应收账款”账户可提供个人全部健康情况形成、可收回的总括信息, 但不能提供具体健康应收账款的增减变化情况。为满足各方面要求, 健康会计核算还需要提供一些详细的信息内容, 要求在反映总括信息账户基础上进一步分层细化, 形成相对明细的账户, 以便提供各类健康管理活动的详细资料。为满足内部健康管理需要, 保证健康会计核算的准确, 个人在健康会计核算中既要设置和登记总分类账户, 进行总分类核算, 又要设置和登记明细分类账户, 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五、健康资产披露与评价

1. 健康资产负债表

健康资产负债表反映特定时点健康全部资产、负债及其他构成情况 (见表2) 。

健康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 单列健康资产项目, 在该项目下分为流动健康资产和非流动健康资产, 两者之和等于健康资产账面额。健康资产负债表的权益方由健康负债和健康净资产构成, 其中健康负债分为流动健康负债和长期健康负债;健康净资产分为健康资本预测、健康福利、健康股本和健康分红。健康资产负债表满足健康会计恒等式, 即健康资产=健康负债+健康净资产。

2. 健康会计损益表

健康会计收入、费用要素填制健康会计损溢表, 将个人健康收益分为健康收入和非健康资产要素实现的价值, 分别计算其创造的价值。根据损益表计算个人的健康净收益, 将健康资产费用和非健康资产费用区别开来, 作为健康收入的减项, 并将健康资产损益、本期健康资产实现价值分别记入个人健康收益, 最终计算出个人健康的净收益。个人健康净利润分配可以分别根据个人健康的要求, 编制健康分配表 (见表2) 。

六、总结

健康会计是以财务会计方法为参照, 以提供健康会计信息为主要目的, 进行健康成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健康财务会计是通过设置账户, 复式记账, 编制凭证, 登记账簿, 成本计算, 最终编制财务报表, 进行健康成本会计信息的收集分类汇总等工作。健康财务会计是由健康成本会计和健康社会保障会计两部分组成。由于健康财务会计主要提供健康资产成本, 所以健康财务会计主要是健康成本会计。

健康会计信息往往是健康需求和健康状况共同作用的结果, 健康会计信息披露是联系个人和用人单位、学校各方的重要纽带。用人单位、学校可根据个人披露的健康会计信息进行决策, 个人健康管理则通过披露健康会计信息传递个人的创造价值、持续发展和健康问题等信息。用人单位、学校、个人自身作为个人健康的关键因素, 是健康会计信息的需求方, 他们彼此利益并不完全一致。现代社会环境下, 更多的是追求可持续发展, 要求满足自身经济需求, 是一种以健康状态良好的可持续性的创造自身价值。健全完善的健康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可以保证用人单位、学校各方获得真实、充分的信息, 以利于做出正确决策;也能让个人有效调节健康水平, 迎合发展需要。从教育监督角度看, 还能为学校通过健康会计信息对学生心理健康实施监管提供依据, 以引导学生信息披露向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

总之, 健康会计有利于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本积累, 它是管理会计的一种, 能为健康管理提供一种发展研究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张文贤, 高伟富.人力资源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2]阎达五, 徐国君.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框架——以劳动者权益会计为中心[J].会计研究, 1996 (11) :19-24.

[3]李靠队, 张华, 徐惠珍.人力资产的构成、时间难题与公允价值计量[J].会计与经济研究, 2012.2:62-69.

[4]刘仲文.人力资源会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 (第2版) .

会计资产 篇8

目前, 最权威的公允价值定义是FASB于2006年发布并获IASB认可的、“以脱手价为计量目标”的概念:公允价值是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或转让负债支付的价格;“公允价值会计”是关于“公允价值”在企业编制财务报告过程中具体应用情况的会计, 包括对企业某些资产或负债计量公允价值并在财务报表中列报或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金额等内容。在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下, 当资产价值降低或负债价值上升时企业要报告损失, 这些损失减少企业的权益或降低企业的净收益;当资产价值上升或负债价值降低时企业要报告利得, 这些利得增加企业的权益或提高企业的净收益。基于上述认识, “公允价值会计”可定义为:要求或允许企业对财务报告中某些资产和负债按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变动计入损益或权益。其特点是, 动态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变动, 使企业财务报告与市场对接。因而, 在“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下, 如果经济和市场环境不稳定, 企业财务报告的损益和权益数据会有较大幅度波动。

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2008) 的“市值会计研究报告”中对市值会计进行了阐述。SEC (2008) 认为, “市值会计准则”是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中定义公允价值和 (或) 要求或允许在财务报表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收益的相关会计准则。依据SEC (2008) 的上述解释, “市值会计”可界定为:要求或允许企业对财务报告中某些资产和负债按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变动计入损益, 它主要应用于金融工具, 包括:证券投资、衍生工具、金融资产服务和其他混合金融工具等。

“公允价值会计”与“市值会计”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者含义和金融资产计量实务两方面进行阐述。“公允价值会计”要求或允许企业对财务报告中某些资产和负债按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变动计入损益或权益;“市值会计”要求或允许企业对财务报告中某些资产和负债按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变动计入损益。两者的主要差异体现在被计量项目价值变动的处理上, “公允价值会计”包括价值变动计入损益和权益两种情况, 而“市值会计”仅指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的情况。很显然, “公允价值会计”涵盖“市值会计”。从金融资产计量实务考察,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s) 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 (GAAP) 的相关核算方法基本一致 (见表1) 。金融资产是公允价值应用的核心领域, 但该领域的应用实务十分复杂。金融资产被划分为不同类别, 据此确定后续计量是选择“公允价值”还是“摊余成本”;即使同是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 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也截然不同, 有的计入损益、有的计入权益。这种复杂的处理方式给金融机构操纵财务数据留下许多空间, 是金融机构和市场监管部门激烈博弈后的权宜之计。对于财务报告数据的波动, 金融机构也区别对待, 尤其抵触损益数据波动, 因为它影响盈利和偿债能力等财务指标, 直接影响其股票市场价格。将公允价值计量的证券投资的价值变动划分为“计入损益”和“计入权益”两种情况, 表面上看满足了SEC推进公允价值应用的要求, 但实质上仍给金融机构留有很大利润操纵空间。依据上述分析, 笔者认为, “市值会计”存在的意义是将影响损益的公允价值计量证券投资与影响权益的公允价值计量证券投资区别开来, 便于金融机构正确评估其证券投资对损益的影响, 及时采取恰当应对措施。从这个角度讲, “市值会计”是为金融机构服务的, 而不是为投资者服务的。这可能是“公允价值会计”与“市值会计”的本质区别所在。

二、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

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 (IAS36) 指出, 如果资产的账面金额超过其可收回金额, 该资产应视为已经减值, 要确认减值损失;可收回金额指资产或现金产出单元的公允价值减出售费用与其使用价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使用价值指预期从资产或现金产出单元中形成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44号《长期资产减值或处置的会计处理》 (SFAS144) 指出, 如果长期资产的账面金额无法收回且高于其公允价值, 则发生了减值, 减值金额为账面金额与公允价值的差额。依据IAS36, 只有在资产发生减值且“公允价值减出售费用”大于其“使用价值”时, 减值会计处理中才需要真正使用“公允价值”。在SFAS144中, 长期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使用公允价值的限制条件也比较多。可见, 在“资产减值会计”中, 公允价值应用受到许多条件约束。

IFRSs和美国GAAP关于金融资产的减值规范与其他资产不同。依据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 (IAS39) , 判断金融资产是否减值的根据是发行人或债务人的财务状况或违约概率, 不是公允价值;另外,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减值金额按账面金额与其初始实际利率折现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计量, 以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减值金额按账面金额与以类似金融资产当前市场回报率折现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进行计量。IAS39中的金融资产减值规范较少涉及“公允价值会计”。依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14号《债权人对贷款减损的会计处理》和第115号《对某些债务和权益性证券的会计处理》, 贷款发生减值时, 应以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按实际利率贴现的现值计量;以摊余成本核算的证券投资发生非暂时性减值时, 其账面金额减计至公允价值。

夏大慰等 (2005) 依据IFRSs和美国GAAP的资产减值规范, 阐释了“资产减值会计”的基本含义及其与“公允价值会计”的关系, 指出:资产减值是指资产未来可回收金额或者价值低于账面金额时, 减计资产的会计处理;它虽然涉及公允价值, 但是单向的, 即在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金额时确认资产的减值, 而在可回收金额高于账面金额时不确认资产的增加, 所以不是“公允价值会计”。公允价值会计强调客观性, 反映资产持有期间价值波动的负面影响和正面影响, 是双向的反映。资产减值会计蕴涵会计稳健思想, 它仅反映资产持有期间无法预料因素对其可回收金额的负面影响, 是单向的反映。“公允价值会计”和“资产减值会计”的目标和理念具有显著差异。

三、结论

“公允价值会计”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 是计量日或报告日模拟真实市场交易出售资产、清偿负债, 从而推导企业当前市场价值的过程, 是企业继续持有资产和承贷负债, 同时又急于获取市场对其评价的一种操作。“公允价值会计”的宗旨是将企业与市场对接, 使财务报告动态、及时地反映企业持有资产和承担负债的价值变动。“市值会计”从属于“公允价值会计”, 它的存在说明企业对公允价值计量变动是计入损益还是计入权益具有敏感性, 暗示公允价值应用所导致的财务报告波动是其遭遇抵制的主要原因。“资产减值会计”的目标和理念与“公允价值会计”不同, 它仅在特定条件下应用公允价值、单向反映资产价值变动, 因而不属于“公允价值会计”。公允价值会计与市值会计和资产减值会计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可用表2来直观表达。

本文的分析表明, 美国金融机构将贷款减值损失的根源归咎于“公允价值会计”是一个严重的概念性错误;《2008美国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将公允价值会计与市值会计混为一谈也是荒谬的。这样粗浅的概念性错误出现在市场成熟、会计制度完善的美国, 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资产减值会计》, 大连出版社2005年版。[1]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资产减值会计》, 大连出版社2005年版。

生物资产会计处理浅析 篇9

一是纵向比较。新准则扩大了生物资产的类别, 新准则根据生物资产的用途将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旧办法中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 无公益性生物资产的分类。新准则在会计计量属性上引入公允价值概念:新准则通常按照历史成本计量, 但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除外。旧办法规定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应当按实际成本即历史成本入账, 尚未引入公允价值概念。新增了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成本的确定方法:新准则规定天然林等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 在企业有确凿证据表明能够拥有或者控制时, 才能予以确认。新增了公益性生物资产的相关规定:新准则从环境保护这一国际共同关注的长远目标出发, 认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公益性生物资产, 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但具有服务潜能, 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获得经济利益, 应当确认为生物资产。并将其单独分类核算, 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而旧办法没有对公益性生物资产单独分类。折旧方法不同: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使用情况和所包含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 合理确定其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可选用量法等, 在旧办法的折旧方法基础上增加了“产量法”, 取消了“年限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加速折旧的方法。改变了消耗性生物资产一经计提不得转回的规定:新准则考虑到消耗性生物资产和存货的性质类似, 规定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的跌价准备在减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后, 减记金额应当予以恢复, 并在原已计提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 计入当期损益。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 不得转回, 公益性生物资产不允许计提减值准备。旧办法规定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的跌价准备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均不得转回。改变了生物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新准则全面考虑了生物资产有关后续支出的种类和性质, 特别规定林木类生物资产择伐、间伐或抚育更新性质采伐之后进行的补植发生的后续支出, 应当予以资本化, 计入林木类生物资产的成本, 此外生物资产的后续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旧办法中郁闭成林后的消耗性林木资产和公益林发生的管护费用应在发生当期计入营业费用。成本结转方法不同:新准则规定对于消耗性、生产性生物资产, 应当在收获或出售时, 按照其账面价值结转成本。比旧办法的结转方法中增加了“蓄积量比例法”和“轮伐期年限法”;取消了“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会计科目的变化:新准则对于生物资产的会计科目设置尽量按一般性企业通用的会计科目为基础, 只有在一般企业会计科目不足以说明其特点时, 才新设一级会计科目进行核算;旧办法多在一级科目中直接体现出行业的特性。增加了在报表附注中的披露信息。新准则要求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生物资产的类别以及各类生物资产的实物数量和账面价值;各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累计跌价准备金额, 以及各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金额;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的类别、取得方式和实物数量;作为负债担保物的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生物资产相关的风险情况与管理措施。披露与生物资产增减变动有关的信息, 编制生物资产账面价值变动表, 反映生物资产本年增加数和减少数。

二是横向比较。新准则在保持与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 (以下简称IAS41) 趋同的大前提下又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不同之处为分类不同, 新准则将生物资产划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大类;而IAS41将生物资产分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 并按照成熟与否进一步划分为成熟生物资产和未成熟生物资产。新准则在分类上多出一类公益性生物资产, 主要是从重视环境保护上考虑, 将以防护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单独归类为公益性生物资产。计量模式不同:新准则规定, 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 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IAS41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明确规定除了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的情况以外, 生物资产在初始确认和各个资产负债表日, 均应按公允价值减去预计至销售将发生的费用计量, 并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的损益账户。在公允价值无法确定, 其他估价方法不可靠以及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一假设对初始确认无法成立的情况下, 生物资产应按其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损失计量。减值与跌价准备的处理不同:新准则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 使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 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计提生物资产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 并计人当期损益。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 减记金额应当予以恢复, 并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 转回的金额计人当期损益。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 不得转回。公益性生物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而IAS41以公允价值为依据确认利得或损失, 包括在其发生期间的损益中;只有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时, 才按其成本与损失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而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可以转回。披露内容不同。新准则规定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有关生物资产的信息以及生物资产年初、年末增减变动方面的信息。而IAS41披露的内容比我国新准则更为广泛, 分为一般要求和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时的补充披露要求。规定企业应披露当期内由于初始确认生物资产和农产品产生的利得和损失, 以及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预计至销售将发生的费用的变化产生的利得和损失的总额等。

金融资产会计处理解析 篇10

一、两种金融资产的概述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属于衍生工具(不包括被企业指定为有效套期关系中的套期工具)。

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通常是指该金融资产不满足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条件,但企业仍可在符合某些特定条件时将其按公允价值计量:

(1)该指定可以明显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计量上的不一致情况;

(2)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或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

(1)贷款和应收款项;

(2)持有至到期投资;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的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对于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金融资产,既可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也可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果该金融资产属于有固定到期日、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金融资产,则该金融资产还可能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某项金融资产具体应分为哪一类,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等因素。

二、两种金融资产会计处理的对比解析

(一)初始计量的会计处理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初始计量时,应按公允价值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相关交易费用记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企业取得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期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在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计量时,应按公允价值与相关手续费之和确认为初始计量成本,记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债券利息或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在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

[例1]A公司2007年3月10日购买B公司发行的股票300万股,成交价为14.7元每股,另支付交易费用90万元,占B公司表决权的5%,确认为金融资产;2007年4月20日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1200万元;5月20日收到现金股利。

假设A公司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利用闲置资金,准备在近期内出售,以获取经济利益(以下简称交易性金融资产),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2007年3月10日购买B公司发行的股票。

2007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2007年5月20日收到现金股利,会计处理略。

如果该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下简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会计处理如下:

2007年3月10日购买B公司发行的股票。

2007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2007年5月20日收到现金股利,会计处理略。

(二)资产负债表日的会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时调整其账面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同时调整其账面价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例2]接上例,2007年6月30日,该股票每股市价为13元,A公司预计股票价格下降是暂时的。

假设该金融资产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假设该金融资产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三)价值发生持续严重下跌时的会计处理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价值发生持续严重下跌时,会计处理与资产负债表日其价格波动的处理相同。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应当为初始计量金额与当前公允价值的差额。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因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累计损失,应予以转出。减值损失金额与转出因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累计损失之间的差额调整可供出售金融资账面价值。

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减值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而应当视为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处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后,利息收入应按照确定减值损失时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采用的折现率作为利率计算确认。

[例3]接上例,2007年12月31日,B公司因违反相关证券法规受到证券监管部门查处,受此影响B公司股票价格发生严重下跌。2007年12月31日收盘价格为每股市价为6元;2008年6月30日B公司整改完成,加之市场宏观面好转,股票收盘价格为10元。

假设该金融资产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2007年12月31日,确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2008年6月30日,收盘价格为每股市价为10元。

假设该金融资产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2007年12月31日,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

2008年6月30日,收盘价格为每股市价为10元。

(四)处置时的会计处理

处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投资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将取得的价款和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同时,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例4]接上例,2008年7月3日将该股票以每股11元的价格出售。

假设该资产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假设该资产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D7年版。

浅谈无形资产会计创新 篇11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地位有所上升。传统会计产生并发展于工业经济时代,它以有形资产为核心,而在无形资产占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若仍以确认计量有形资产的规则去套用无形资产,则有张冠李戴之嫌,将会导致决策失误和受托责任考核的混乱,本文首先对无形资产会计的问题进行了简单说明,然后重点对对无形资产会计改革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无形资产会计;存在问题;改革

一、现行无形资产会计存在的问题

1无形资产核算范围狭窄。我国纳入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中的无形资产仅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和商誉,而商誉只承认产权变动的商誉,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核算内容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许多具有无形资产特征的项目没有列入无形资产的范围。而在某些西方发达国家里,无形资产的核算项目已达到29项。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无形资产将取代有形资产成为企业拥有的主要经济资源,企业无形资产的拥有程度和质量高低,将成为在竞争中能否获胜的关键。我国应扩大无形资产核算范围,以便全面反映企业资产状况和真正价值。

2自创无形资产的确认不够全面。企业无形资产的取得主要有外购、自创和接受其他单位投资三个途径。对于许多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理论上应当包括企业为取得这些资产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但由于自创无形资产的计量在实际操作中较为困难,因此按我国会计制度规定,自创无形资产的成本仅包括自制成功并依法取得注册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支出。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支出,全部记入当期损益。这种费用化处理,使企业自创无形资产成本不能得到全部确认、价值不能全面体现,进而可能导致投资人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同时也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

3无形资产在财务报表中的揭示不够充分。在现行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上只列有“无形资产”一个项目,反映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在现金流量表中仅设置了一项“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和“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这样把除长期投资以外的全部非流动资产合并到一起反映,根本无法看到无形资产的变动情况。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列示的几项“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也不包括无形资产的内容,不能满足报表使用者对无形资产信息的需求。

二、对无形资产会计改革的设想

1扩大无形资产要素范围。笔者认为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无形资产要素应主要包括:(1)市场资产,指一个企业通过其所拥有的与市场相关联的无形资产而可能获得的潜在的利益总和,是知识资本的第一要素,包括:品牌的信誉、与客户的关系、合同等。(2)知识产权资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和科学试验等创新过程中,所发明创造的高新技术和技术诀窍,而形成的精神产品的一种产权形式。包括专利权、版权、商标等。(3)组织管理资产,指企业管理层在组织协调、管理、沟通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如企业文化、信息技术交流、网络工作系统等要素。知识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的资源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企业资产的核心和主要收益来源。

2将研究与开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科技发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上,企业对研究与开发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加,研究与开发费用和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的形成关系非常密切,而研究与开发费用是应该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处理,争议较大。笔者认为应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根据研究与开发的不同特点来确定相应的处理方法。研究活动的特点:一是为获取新知识。二是只进行初步的探索和调查分析,能否达到预期的结果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三是研究活动一旦成功就产生一种可利用的知识,但它只是初步的智力成果,若不进一步开发应用就不具有经济价值。开发活动的特点:一是开发的目的是形成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产品或工艺,可供销售或企业自用。二是开发活动是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经可行性分析可以确定未来的收益。三是开发结果一旦成功便成为企业的资产。由此可见,研究与开发费用完全费用化。由于研究费用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生产或使用及给企业带来效益的确定性程度较差,应在费用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开发费用如果能满足一些特定条件,可以作为无形资产,否则作为当期费用。开发费用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条件是:(1)有目的从事专利或专有技术开发,(2)开发产品或工艺的技术可行性能够论证;(3)企业计划生产和销售该产品;(4)该产品工艺的市场或对企业的有用性能够论证;(5)拥有足够的资源保证开发项目的完成、销售或使用。对于开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的处理方法是:设置一个“开发成本”账户,归集开发期间的费用。如果开发项目成功,将开发成本转入无形资产;如果开发项目失败,开发成本数额较小,可一次记入当期损益;如果开发失败,开发成本较大,应转入“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账户进行分期摊销。

小议资产减值会计 篇12

“资产减值”也就是impairment of assets, 指的是财产以后进入公司的所有利益不高于现在这个资产所代表的表面上的价值。出现这个状况可能是因为内部或者是外部发生了一些变化, 让资产失去了原有的价值。通常而言, 出现这样的状况是无法预测的, 是突发的状况。该财产所代表的表面上的价值因为过去收购的时候付出的资金太多, 所以它现在的价值就比之前的价格相比有所降低, 于是就出现了资产减值的状况了。

1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有关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资产减值准备缺乏可操作性, 需要会计人员的判断。《准则》并未涉及资产减值准备确认的数量标准, 需要会计人员加以解决。比方说, 存货、长期资产会不会存在“市价持续下跌”的情况, 被投资单位的经营情况会不会被恶化, 固定资产在可预见的将来能不能继续使用等等, 会计人员都需要对其进行主观判断, 这样利润故意操纵的现象就很容易发生。

1.2 计提比例无确切标准

从目前来说, 中国还没有完善的市场机制, 要让制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各大公司会从自己的实际状况出发来规定计提范围和比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人为的选择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对于公司来说, 自由选择的空间非常大。管理者会因为诸多的因素而做出自己的判断, 这些因素包括企业的经营方式, 对资产的持续使用以及处置方式, 所以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主观的因素比较多, 也很容易出现公司造假信息的情况, 所以在管理过程当中会面临不少的难题, 无法保证结果的正确性。因为规定里面有提到如果公司两年都一直亏损就会被ST处理, 三年一直亏损就会无法上市, 甚至还有可能被退市, 所以不少企业虽然亏损了但是依旧闭口不谈亏损的事情, 这样就可以不被ST处理了, 有的公司三年以来都在亏空, 到了最后关头的时候他们才会提起资产减值的事情, 想要借助这样的方法来扭转乾坤, 让自己的公司获得利润不再被退市。

1.3 资产减值损失禁止转回存在不合理性

从新资产减值准则里面我们可以知道, 如果某一资产被认定为减值了, 那么之后在对此进行计算的时候不能转回, 这就有效地避免了企业作假的情况, 就不会出现因为资产回转而产生的虚假金额数据。但是站在会计的立场而言, 这样的规定并不实际, 公司在计提金额上可以随意地对经济利益进行调高, 这就非常考验审计人员的判断力和洞察力了, 而且企业领导也很可能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而且, 这样的规定和权责发生制原则是相冲突的。还有, 该准则的相关规定对于非流动的资产来说是可以实行的, 但是对于其它的一些可流动资产, 应收账款、存货、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来说, 这个规定是无法通行的, 不少企业也许会借助这个漏洞从而让自己公司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这就让信息使用者无法正确判断和正确选择。

2 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的建议

2.1 培养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在实际实务中, 倘若是需要使得企业实行资产的减值会计制度得到较大范围的推广和认可, 绝不能忽视会计人员其自身所必须具备的职业判断能力素养问题, 否则将会对企业对于资产减值会计制度的顺利推行以及良好使用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从而对国内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的顺利衔接产生较大的影响。就如何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问题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

首先是计教育方面: (1) 高等会计教育务必做到满足市场要求, 尤其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还需要积极涉及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各项课程:进行案例分析, 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实践活动以及专业岗位的实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为该专业的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做好会计职业的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 就会计人员强化岗位的继续教育。促进在职人员对于比如说财税、金融等各项知识的学习, 促进在职人员理论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 实现会计从“算账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在会计环境方面: (1) 要加快具体会计准则建设。 (2) 要进一步完善资产市场、证券市场等, 为资产减值计量标准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保障。 (3) 要加快会计人才市场的培育和完善, 规范会计职业体系, 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良好的外围环境。

2.2 完善我国会计制度及准则

新准则增加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具体准则, 在就资产的减值处理一般使用性原则做出相关规定的同时, 也就其执行范围给予详细说明。尽管如此, 新准则仍旧有有待完善的地方: (1) 就会计的政策选择权问题, 准则的制定部门需要慎重地给予企业选择权。 (2) 对于国外的优秀经验进行充分的吸收以及借鉴, 再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具有可行性高以及可操作性强的资产减值准备会计政策。务必保障相关的资产减值所涉及到的相关计提方法、计提比例更够更加的科学以及合理, 从而避免出现非科学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处理方法。除此之外, 还需要就会计的估计以及判断范围进行缩小, 以此达到降低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主观随意性的目的。

2.3 完善审计准则, 规范独立审计

资产减值准备通常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依据有关因素作出的估计, 存在客观的利润调节空间, 与此同时错报风险系数较高。借助外部审计, 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对此类风险的控制。为了使得资产减值会计的处理更加的规范, 需要对中介机构尤其是审计师的职责进行强化, 与此同时快速的制定出独立的审计准则以实现对于各项减值准备审计程序的明确确定, 此时实现资产减值会计审计的规范化, 以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实现对于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的遏制。审计工作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经验以及专业的判断, 故而注册会计师应有专业的职业精神以及周密的审计工作计划, 甚至可以在需要时启用专家工作, 取得充分审计证据, 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当局对于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合理,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资产减值会计更好的发挥作用, 才能保证资产减值会计制度更好的在我国推广。

2.4 进一步规范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

若出现了减值迹象显示资产发生减值需要对减值的损失进行确认, 若是迹象表明以前年度已确认减值损失不存在或已减少时, 需要主体对资产可收回金额进行重现估计, 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合理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资产减值转回进行禁止时会出现滥用的现象, 需要在允许资产减值损失转回时对其进行严格规范。

2.5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企业治理结构

进行减值准备独立稽核以及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过程复杂, 其中任意环节的疏忽均会影响到减值准备计提的非公允性, 需要由独立的稽核人员就减值准备的审批、计算等的正确性展开核查。公司内部的审计部门应对减值准备的计提展开专项的审计, 并进行专题的报告。内部的审计部门就减值准备所开展的审计工作, 需要重点的关注:资产减值准备所参考的资料、假设与计提的方法;资产减值准备计算的正确性;前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数与实际发生数;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核销的批准程序;资产减值准备披露的充分性。

2.6 制定商誉公允价值的确认方法

有效的信息和价格市场是顺利实施资产减值准则的重要保障。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探讨商誉公允价值的确认方法, 提高商誉的可操作性, 使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章可循, 增强资产减值信息的公允性和客观性。准则制定机构应该颁布更加详细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解释和讲解, 进一步规范企业价值分配的行为。

总之, 在经济发展这一大趋势下, 资产减值会计应用问题面临的隐患已经刻不容缓, 长此以往, 注定会成为一大经济漏洞。所以, 我国应完善相关规定, 企业自身也要完善管理, 健全相关制度, 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 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 使我国资产减值会计逐步走向完善。从根本上断绝公司对资产减值的不合理运用。

摘要:从2006年第8号准则-资产减值出现在人们面前开始到现在,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资产减值上有了很大的发展。笔者对国内和国外的资产减值政策做了调查和分析, 认为必须要重视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 对我国当下的资产减值存在的多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 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国际会计标准,上市公司

参考文献

[1]邵天营.我国资产减值的会计确认[J].财会通讯, 2014 (01) .

[2]谢诗芬.公允价值、现值和现行价值关系辨析[J].财务与会计, 2013 (09) .

[3]李明辉.试论资产减值会计[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3 (04) .

[4]顾德民.浅谈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J].上海会计, 2014 (07) .

[5]谢诗芬.会计计量中的现值:国际动态和我们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13 (07) .

[6]黄世忠, 刘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大举措——感悟《企业会计制度》[J].会计研究, 2014 (02) .

上一篇:企业管理软件的未来下一篇:实践技能素质拓展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