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语教学实践论文

2024-11-05

高校双语教学实践论文(精选12篇)

高校双语教学实践论文 篇1

1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经开始双语教学的实践工作, 其中一些重点大学的双语教学开展的较早, 有些学校早在2001年教育部出台相关双语教学的指导意见以前就开始了双语教学的试验工作, 还有一些学校已经在某些课程中已经开始全英文教学与双语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但在很多非重点普通高等院校, 双语教学的起步较晚, 并且大都面临以下众多问题:第一, 教材的运用存在一定问题。没有国外原版专业教材, 也没有适合学生使用的规范化的国内专业英语教材。第二, 教学方法存在一定问题。目前的课堂教学方法基本上采取的是填鸭式教学方法, 课程的内容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英文资料翻译, 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第三, 师资力量缺乏。双语教学需要的是既有较高外语水平同时又必须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目前我校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匮乏, 现有的老师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第四, 专业知识的运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专业英语与其它课程之间缺乏一定的对应关系, 专业词汇与专业术语在其它课程中得不到巩固与运用。上述问题严重阻碍了专业课中英语教学的发展。这样, 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仅从有限的角度上提高了本专业的英语翻译水平, 掌握了有限的专业英语词汇, 对本专业理论的英语表达也仅仅有了一个较为肤浅的了解, 缺乏有效的运用, 难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 通过实践探索适合普通高校金融专业的双语教学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高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2.1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需要

从1995年开始考试至2006年底, 全国报考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的共有21万多人。大大促进了金融系统职工培训工作与国际专业培训的接轨。可以预料, 我国金融保险业对双语人才的需求量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大, 目前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本难以满足金融业日益发展的需求。

2.2我国金融学科发展的需要

在中国内地从事金融教育的人几乎都认同, 我们的金融教育偏重于所谓的“宏观金融”, 而忽视了“微观金融”, 这实际上等于承认, 我们过去对finance的理解是片面的。真正的finance有三层涵义:首先, 是指货币资金的管理, 特别是指由政府、公司和大型组织对大额货币资金的管理;其次, 是指货币资金, 特别是指由银行或类似的机构所提供的用于帮助企业经营或购买的货币资金;第三, 是指为公共活动、组织和企业等提供货币资金, 特别是大额的货币资金。这意味着把金融理解为“货币资金的融通”其实是片面的。因此, 对于金融专业教育来说, 推行双语教学的意义, 不仅仅在于它能使我们跟上世界金融迅猛发展的步伐, 还在于它有利于我们对现有金融专业教育的改造, 使之与发达国家的金融教育接轨, 从而有利于我们培养出更加务实的金融人才。

3我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情况

3.1学生的选择

我校的金融专业大一、大二的学生主要接受基础英语的教育, 大三、大四有少量的专业英语的课程, 学时仅为32个。因此学生的水平大多在大学英语四级左右, 为了有效地与基础英语衔接,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只能选取大三的学生进行双语教学的实践。

3.2课程的选取

《保险学原理》是金融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 我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是必由之路。首先, 在加快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步伐, 接受外资保险公司资本投入的同时, 中资保险公司也会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或者购买外国保险公司的股份, 甚至收购一些外国的保险企业;其次, 在业务经营方面, 我国的保险业不断通过再保险分入分出或国内外公司相互代理等形式加强与国际保险 (再保险) 市场的技术合作和业务合作, 积极开展国际保险业务。鉴于保险业与国际的日益接轨, 其对双语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为此, 我们选择以《保险学原理》这门课程作为双语教学的试点。

3.3教材的选择

双语教学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是选用一本合适的英文版教材。由于国内出版社引进出版的英文版教材《保险学原理》几乎是空白, 而通过进口国外教材的方式引进教材的成本非常高, 学生难以承受昂贵的书价, 因此, 我们选取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业英语系列教材之一的《保险学原理》。这本教材的课文全部选自各领域在国际上非常有影响的报刊、杂志及教科书, 其题材广泛, 内容翔实。但是, 就双语教学而言, 它的内容的严重的缺乏系统性。因此, 在备课过程中, 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对内容做出了较大的调整。

3.4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采用了以授课为主, 讨论为辅的教学方式。对于多数内容, 我们尽可能使用英文教学, 而对于重要的专业术语, 我们则以英文解释加中文准确定义为主。在课堂讨论时, 我们引入了情景教学法, 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很感兴趣。但是, 由于全部用英文表达尚存在一定问题, 因此, 学生普遍认为, 加强课前准备工作尤其重要。

3.5考核方式的选取

本课程采取了笔试加口试的考试方法。在笔试过程中, 我们为学生选取了二十个专业问题,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其中两个问题用英语答题, 在口试过程中, 我们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笔试的答题情况用英语简述自己的主要观点。根据笔试和口试的综合表现实行10分制。这种考核方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和大力配合。

3.6调查反馈

在课堂教学实践结束之后, 我们向学生发放了调查表, 发放表格30张, 收回28张, 占参加课程学生93.3%。调查表明:在教学内容方面, 有78.6%的学生认为内容的难易程度适中;在授课方式上, 认为本课程做到了讨论与授课结合的占到了78.6%;在教材的可读性上, 认为可读性适中的占60.7%;在课程考查方式上, 赞同口试的占82.1%;在教学方式的可行性上, 认为可行性较强的占53.6%;其余的均认为可行性一般。

4高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发展对策

4.1选择适当的双语教学模式

我国双语教学刚刚起步, 受教材、师资和学生现有水平的限制, 双语教学开展的程度并不相同, 也存在着不同的教学模式。现有的主要模式有:一是渗透型, 即在正常的学科教学中适当穿插使用英语——有的是使用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 有的是将一些名词术语讲给学生, 并适当辅以汉语解说;二是穿插型, 即交替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 或以中文为主, 在理解中文的基础上适当用英文补充;或以英文为主, 在教学的同时, 适当辅以汉语解释和说明;三是示范型, 即某个学科中, 大部分时间是用中文教学, 选择一定的内容, 用一定的时间用纯英语进行教学;四是选修型, 即开设某个学科的选修课, 用纯英语进行教学, 或将相关学科整合在一起, 设置新的课程, 用纯英语进行教学。

4.2运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

没有合适的原版教材, 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与国内教材相比, 国外教材有以下优点:一是国外教材的实践性教强, 更新快。二是信息量大, 内容新。三是案例较多而且很有时代气息, 很有参与性。因此, 实施双语教学首先要有合适的外文教材。

4.3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 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双语教学的一个基本点。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作深入讲解, 并辅之以习题训练, 帮助学生加深认识理解。对容易理解或需要较多时间去思考的内容, 则提出纲要布置给学生自学讨论, 然后由学生归纳总结。另外, 要采用积极的教学方法。

4.4进行及时的师资培训

要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 需要既精通本学科知识, 又精通英语语言的教师来担任双语教师。从长远发展来看, 我们只有本校教师能承担大部分课程的双语教学, 才能长久解决师资问题。因此, 学校应该选取一部分具有良好的英语功底并对双语教学十分热诚的教师担任双语教学任务, 并且应该创造条件派他们到国内一流的大学进行双语课程进修, 有能力的话, 应该派他们到国外大学进修。为了帮助这些教师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学校可以与双语开展的较好的其他院校合作, 请相关专业的教授担任指导, 定期向我们的双语教师传递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 解决教师们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5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双语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教学质量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可以从教学基础文件建设和教学效果两方面进行, 教学效果又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成绩评定和专家、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整体评价。对学生的评价除了检查对课程内容本身的掌握情况可以运用书面试卷考试外, 还应当通过对学生的语言技能的进步情况进行必要的考核, 学生在平时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也应充分考虑。另外,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和获取学生对双语教师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不过, 双语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 必须把现行的结果性评价与过程监控结合起来, 不能盲目套用原有评价标准, 要充分尊重教师在授课中的自主权和个性。

参考文献

[1]王义伟.外商投资在金融业逐步升温[N].中华工商时报, 2009.

高校双语教学实践论文 篇2

高校管理类双语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面临着许多阻碍.如何使双语教学不再流于形式,使专业课双语教学实现专业和语言的双目标,成为双语教学工作者们一心想要解决的`论题.本文以高校管理类双语课程为例,通过从分析目前该类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障碍,引入案例教学,阐述了其对管理类课程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建立了双语案例教学的语言理论基础,从而提出双语案例教学实践的关键要素,以期提高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效果.

作 者:张春霞 Zhang Chunxia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刊 名: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年,卷(期):29(12)分类号:G642.0关键词:案例教学 双语教学 不完全沉浸法 课堂互动

高校双语教学实践论文 篇3

[关键词]双语教学实践问题思考

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许多高校开始了双语教学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实践中,双语教学成绩并不那么让人乐观,尤其在众多的普通高校内,许多因素制约着双语教学的深入开展。笔者结合所在院校开展的双语教学实践,对当前双语教学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双语教学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根据学院发展的要求以及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需要,笔者所在专业选择了大一第二学期的专业基础课《管理学原理》实施双语教学。经过两年的试行,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由于《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内容多,涉及学科较广,知识点配套的案例也很多,单是中文授课,课时也较为紧张,加上大量的英文资料,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很快就消退了。缺乏学生的回应,教师的积极性也迅速下降。课程尚未过半,双语授课已面目大改。讲解、讨论、回答都不再使用英语,只剩下课件及阅读资料还是以英文的形式呈现。课程结束后,再次对学生进行了解,学生一致认为“本课程适合双语教学,但目前实施效果不好”;“教師的双语教学设计不现实,起点过高”等,学生提出了很多理性的建议。

笔者从失败的双语教学实践入手,结合他人的研究,认为如果不能对双语教学中以下几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双语教学的作用是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如何提高双语教学可行性

双语教学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是有意义并不代表现实中的可操作性。

仅从某些地区、高校情况出发、而不是根据具体校情进行科学的研究,就片面的宣布双语教学是可行的,这并不严谨。研究者更应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思考,如哪些课程更适合开展双语教学,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更有效等,以切实提高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在笔者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提出了与国际发展联系密切的学科,尤其是基础理论首先发端于西方国家的学科最好采用双语教学,如管理学、经济学、国际贸易等。一些传统的、强调思辨的课程并不适合。

授课时间也要认真选择。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尽可能选择与学生过去的认知结构相接近的课程,可以较好地完成知识的迁移,有利于知识的深化和扩展。根据实践,笔者认为安排在大二下学期或是大三上学期比较合适。这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由于备考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可以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

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可以事半功倍。单纯的以百分之几十来划定中英文的比例并不恰当。各高校情况不一,不宜一刀切。一些研究者进行了较好的尝试。如成晓毅提出了以下几种双语教学模式:逐步渗透型(逐步加大英语的使用比例,最终达到全英语授课);穿插型(中英文两种语言可以有所侧重地交插进行);开设选修课型(学生自己选择,教师因材施教);渐进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推广,应用英语的课时逐步加大,直至全英语授课)。这种划分能适应不同的学校,尤其是对于双语教学师资条件和学生素质不算上乘的普通地方性高校,还是比较现实的。

只有遵循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原则,从学生出发,从学校出发,双语教学才能不仅有意义,而且有实现的可能。

双语教学目标应该是什么

对双语教学目标的清晰界定,可以帮助研究者理清教学实践中的许多误区。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局限,经常出现将双语教学误等于汉语教一遍、英语再教一遍,或反之的现象。有的教师抱怨学生英语差,上专业课还得承担教单词、讲语法的任务。更有学生抱怨面对以英语表达的专业知识,常常是顾此失彼。究其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双语教学的目标。从而对教学形式的选择不当。

简言之,双语教学有三个目标需要教育者关注。一是语言目标。从教学实践来看,笔者认为,在双语授课中,应依次重点关注学生听、读、说、写的能力。即能听懂该学科的英语授课,读懂英语教学资料,进而能用英语就该学科的问题进行口头与书面交流。二是知识目标。即学生掌握学科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三是思维目标,即师生共同具备对该学科的双语思维的能力,达到对学科知识原汁原味的理解。

这其中,知识目标应该是主导目标。如果要刻意实现语言目标,可能会舍本逐末,毕竟英语只是教学手段,而非目的。思维目标是最难以达到的,也是师生长久努力的方向。

选用何种教材更合适

通常使用的教材有原版教材、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三种,各有优缺点。比较受关注的是原版教材,一般认为这有助于我国高校更新专业知识、了解学科最新成果和进展;有助于学生在获取最新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外语思考与表述学科内容的综合素质。根据对各届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更加欢迎原版教材,对其评价也较高,但是在实际上课进行选择时,却不太愿意使用。理由主要是:内容多、课余自学时间少、自己英语水平差、自主学习难度大、价格较高负担重。

的确,与国内教材相比,原版教材有诸多优点。但由于写作方式的差异,一些内容结构不够清晰,中心不明确,对于习惯了在教材中寻找清晰的要点和结论的中国学生来说,这是原版教材的一大缺陷。

随着双语教学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应该对教材进行优化整合。双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英文水平。在深刻理解原版教材的基础上,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兼容中西方教材的长处,在有限的课时内实现双语教学的多重目标。例如,笔者在授课时,并没有按照原版教材的编写形式进行,而是以中文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主线,有选择性地使用外文原版教材的内容。授课时,按照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把原版教材的内容以章节点的形式进行板书,便于学生做笔记和课后学习,对此学生反映较好。

另外,教师在选择双语教材时,不能忽略了价格因素。对于生源多是农村的地方院校的学生来说,教材费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应尽可能想办法让学生以低廉的价格获得优质的教学材料。例如可以对教材循环利用,由学生租用学校购置的教材;或者是发放教材补贴,从鼓励双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学校对使用原版教材的学生进行一定的经济补贴。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教材,只有学生愿意用、能够用时才能发挥它的教学作用。

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双语学习不仅需要某种认知能力,还需要一种积极的态度。有效开展双语教学最关键的因素应该是激发学生的主观意愿、学习兴趣。

对于生源定位基本是立足本地区,学生多来自农村的普通地方高校,学生英语能力不一、基础较差的问题尤为明显。一些学生会觉得学院开展双语教学只是为了评估“装面子”,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抱有抵触情绪。英语差的学生会认为双语教学的种种优势毫无用处,毕竟语言障碍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大负面因素。即使是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的高年级学生,由于没有语言环境、学习动机不强等原因,对双语学习热情也不高。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只有学生主动自愿地选择了双语课程,才能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自愿原则也能照顾到学生英语水平差距较大的现状。

目前比较适合的方法是按学生的能力分级编班,实行“语言分流”,采用不同的双语教学方式。或是为有能力的学生开设双语选修课,同时还开设相应的中文选修课供其他学生学习。或者采取学生自主选修的方式,并借助测试,从中选拔合适的学生开设双语试点班,可以避免全体参加时一些学生的厌学情绪。或者考虑班级设置方式的更改,如大班上课、小班辅导、小组讨论,适应不同学生的英语能力。

总之要帮助学生使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并愿意克服更大的困难。即使是学生的基础条件差一些,也可以借助科学、合理的安排提高教学效果。

高校双语教学实践论文 篇4

双语教学目标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当地, 知识文化素养一般, 英语水平有限。并且我校开设的专业多为应用型, 学生毕业后较多从事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技术性工作, 所以在重点大学以学术为主线的双语教学在我校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我校双语教学主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在专业工作中的运用技能, 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在英语环境中开展一般工作的能力即可。

就具体课程而言, 双语教学的目标分为学科目标和语言目标两种。目前, 其定位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认为双语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种延伸。第二种往往采取“汉英整合, 不分主次”的授课模式。第三种则通常采取“以汉语为主、英语渗透”的授课模式, 以保证知识的传授能够准确和到位。

我校工科开设的双语课程, 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科目标, 原因是理工科课程的内容有独特的逻辑体系, 揭示的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中英文的符号系统相近, 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学科目标, 也就是说首先是学科教学, 其次才是语言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受制于教学目标的规定。我校工科开设的双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汉语教学相同。理工科双语教学中, 有两个教学难点:学科难点和语言难点。为了避免学科目标的打折, 应尽量避免两个难点同时出现。笔者具体的做法是:在双语教学刚开始时, 学生还不太适应双语教学方式, 且教学内容上出现大量不易理解、介绍性强的专业术语。所以, 刚开始的双语教学重点放在语言难点上, 暂时放缓学科教学的步伐。等学生适应了这种教学方式, 找到了合理的学习方法, 调整好学习心态以后, 再多花时间和精力在学科教学方面。

关于英语原版教材的选择, 既要注重本课程所需的基础, 又要对比分析教材内容, 避免教材选用出现偏差, 影响教学效果。适合中国国情的原版教材极少, 绝大多数的学校都是根据学科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中文教材为纲要, 从多套国外优秀教材中选编内容。根据我校目前的现状, 有些课程直接采用原版教材, 笔者所授流体力学双语教学引进原版教材, 对有关内容进行筛选、删减和改编。在编排顺序上, 与中文教材相同。在每一个章节后面, 对专业和语言的难点加上注释,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制作电子教材、视频教材, 逐步形成了以先进教材、电子教材、视频教材、原版教材和自编教材结合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教学模式

关于双语教学有一种误解, 认为双语教学中英语用得越多越好。实践证明双语教学中两种语言如何搭配使用, 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难度而定。在我校, 采用三种教学模式, 全外型:即所开课程直接用外文讲授;混合型:采用外文教材, 教师可用中英文讲授交错进行;半外型:即采用外文教材, 用中文讲授。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是国家精品课程, 生源好, 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高, 教师英语口语素质高, 所以该专业开设的双语课程采用全外型, 效果较好。大多数双语课程采用混合型。混合的程度也要视学生情况不同而有区别。如我校民办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低于公办生, 所以给公办生进行双语教学的英语比重高于民办学院学生。工科双语教学不能以牺牲教学内容为代价, 否则, 双语教学将流于形式。不同的教学内容, 英、汉比例也应有区别。如笔者所授的流体力学中流动的基本概念和水静力学部分的内容, 其难度相对低一些, 可进行全英教学。微分形式的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推导有难度, 这部分内容适合英文板书, 中文讲解。对于流体力学研究前沿CFD有关知识, 引入英文研究成果, 混合型介绍, 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最初进行流体力学双语教学中, 笔者曾经就相同的内容用英语说一遍, 再用汉语翻译一遍, 带来很多不良后果, 如教学进度不能完成, 内容讲不透, 思路被打断, 缺少用英语去思维的动力等等, 这是失败的教学模式。

我国工科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几方面, 相对来说比较擅长读、写、译的能力, 这三种能力都是使用书面语言的能力, 在听说的口语能力方面极其欠缺, 而且听说能力对现场的反应速度要求比较高, 如果课堂上没听懂, 课后就很难补救, 我校学生也不例外。因此, 笔者在教学中采用“所听即所见”形式。所谓“所听即所见”, 就是在重要的内容上, 学生在听到英文的同时也可看到英文, 这就要求英文课件同步跟上老师的讲解, 但切忌“照本宣读”, 否则, 课堂会变得索然无味。关于作业, 采用全英文格式是没有太多困难的, 原因是有了例题作基础, 本来就擅长读、写、译的学生有了用武之地。据学生反映, 英文作业可使学生有成就感, 建立了自信心。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 它有引入、展开、结束三个环节。不同的环节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同, 教学方法也各异。教学常用的引入方法有平铺直叙、演示实验、科学史实、认知冲突、温故知新等。常见的展开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自学法、观看法等。常用的结束方法有归纳法、练习法、问题法等。

与汉语教学相比, 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扩展了, 教学内容丰富了, 教学难度增大了。因此更需要讲究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工科双语教学选择教学方法时, 要将学科教学方法与语言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考虑。首先考虑的是要有利于学科教学, 其次考虑有利于语言教学。如引入方法中的平铺直叙、科学史实、温故知新等以听说语言教学方法为主, 演示实验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流动现象, 思考问题, 所以重点是解释关键的英文专业术语。在用讲授法进行双语教学展开过程中, 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如何搭配使用, 如前所述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难度而定。讨论法展开教学时, 显然以听说为主, 这也是最难实施的教学方法, 大多数学生不愿开口。笔者调查发现学生不愿开口原因有二:一是学生觉得自己口语不好, 缺乏自信心交流;二是学生对讨论内容的正确性没把握, 羞于开口。针对这两种原因, 笔者的做法是让学生发言前有时间准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适应,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让“说”的内容要浅易些, 激励学生开口是较好的办法, 每当学生开口说英语, 教师就给予鼓励, 让他们感到自豪, 有成就感。即使说错了, 也要表扬学生的勇敢精神。万事开头难, 只要学生能够“说”起来, 再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得体的英语词语来表达。演示法和实验法的教学方法在双语教学中易展开。练习和自学法的教学方法主要应用学生的读、写、译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的展开所遇的困难是较易克服的。

教学中, 笔者发现在双语教学初期, 学生的畏惧心理较严重, 主要原因是长期的“聋哑英语”让学生无信心。为了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 在双语教学初期, 笔者先向学生中文介绍有关的专业术语, 然后再将教学重点放在语言难点上。每次课的“引言”就是前一次课的“总结”, 英文的“总结”与“引言”将每次课串成整体。有了前一次课的英文“总结”作基础, 学生对本次课的英文“引言”有了亲切感, 畏惧的心理逐级衰退。在这一阶段, 对于教学语言难点的克服主要是正确处理英文语言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英文讲义, 借助数理逻辑推理和对插图的形象化思维分析, 正确理解内容。英文阅读以一个完整句子为最小语言单位, 一大段阅读完成后, 老师再讲解语法关系、句子结构、文体规律、科技英语构词法等, 点到为止。

在双语教学中, 学生学习心理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比较突出, 及时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调查, 积极帮助学生调整心理很必要。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 它们可以极大地增加书面语言的传输量, 弥补口语听说以及课堂教学的不足。多媒体课件是最常见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现在使用的多媒体课件以Power Point课件为主。课堂上使用课件, 可以减少板书时间, 提高课堂效率, 增加课堂容量, 还可以展示逼真的画面, 增加教学效果的直观性。多年的实践发现:Power Point课件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 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手段。比如关键的推导运算过程必须要在黑板上板书, 这样学生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 过多地使用Power Point课件, 并不受学生欢迎。实验还是要让学生亲手操作, 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这是课件无法做到的。此外, 实物或模型还是要展示, 其效果远高于课件。

教学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是检验教师业务水平、工作态度、教学方式方法及学生学习与知识掌握情况的必要手段, 是检验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措施和方法。由于双语教学自身的特殊性与规律性, 对双语课程进行科学评价与建设, 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推动双语教学并提高其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我校定期组织教学督导进行表1所示的双语教学评价, 通过评价, 使教师获取双语教学的反馈信息,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 以促进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综合评价, 可使学校及时掌握双语教学课程的实施情况, 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 改进双语教学管理, 促进双语课程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激励机制方面, 在我校凡获批准立项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 学校给予一定的双语教学基金资助其开展工作;凡参加双语教学的教师, 其教学工作量按2倍计算, 这大大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摘要:省属工科高校, 在资金投入、师资力量、学生素质等方面都与重点大学存在较大差别, 在重点大学以学术为主线的双语教学在省属工科高校不切实际。本文结合我校双语教学实践, 指出省属工科高校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学科目标, 采用全外型、混合型和半外型三种教学模式, 教学中了解、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 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科学评价教学效果, 建立激励机制。

关键词:双语教学,省属,工科高校

参考文献

[1]张同利.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5) :90-92.

[2龙琪.理科双语教学的实践现状与理论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文, 2006:116-137.

[3]红.双语教学在非重点普通本科院校的实践探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8 (2) :95-98.

[4]陈志国, 蒋玲.理工科大学双语教学的探讨[J].现代大学教育, 2005 (2) :107-109.

[5]蒋隆敏, 凌智勇.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江苏高教, 2006 (3) :87-88.

民族高校双语教学的探索 篇5

民族高校双语教学的探索

介绍了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分析了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民族高校的.特点,提出了强化双语教学的措施.

作 者:姜慧明 郭静 张阳 高帆 朴升权 JIANG Hui-ming GUO Jing ZHANG Yang GAO Fan PIAO Sheng-quan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605刊 名:大连民族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年,卷(期):10(1)分类号:H319.1关键词:双语教学 高校 实践 探索

高校双语教学实践论文 篇6

关键词: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

一、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的意义

近年来,双语教学在一些高校中方兴未艾。由于受英语水平的制约,部分双语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并不高,即使一些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双语课程教学的质量仍然令人堪忧。尽管如此,双语教学作为了解和沟通国内外现状的一种教学模式,仍然受到广泛关注和推崇。

(一)开展《美术鉴赏》双语教学是开阔视野和丰富审美经验的需要

《美术鉴赏》作为高校通识课程之一,以培养大学生审美思辨能力、人文素养为目标,以中、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绘画、雕塑等为学习脉络。通过进行双语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外美术史上有名的优秀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陶冶情操、涵养性情,还能使其提高人文素养并获得美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二)开展《美术鉴赏》双语教学是融入国际社会和教育国际化趋势的需要

随着教育的国际化,国内外各高校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而双语教学的实施,正适应了这种趋势。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目前该校致力于引进国际项目,已与澳大利亚、法国、日本、韩国、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3+1”“0+4”中外校际交流项目及各类假期文化语言短训项目,招收各国来华留学生,同时选派优秀学生出国学习。在笔者所承担的几乎所有与留学生相关的课程之中,特别是《美术鉴赏》,基本都需要进行双语教学,原因之一就是外国留学生仅从字面意思上很难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进行双语教学就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原因之二则是一些刚入学的外国留学生汉语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另外,对于国内的大学生来说,一方面,进行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可以延续大学生外语学习的动力,提高外语掌握能力;另一方面,目前,书画艺术品投资市场方兴未艾,懂得书画鉴赏知识和精通外语的艺术品投资人才本来就少,进行《美术鉴赏》双语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中外美术史上有名的画家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感情,而且还能了解书画的鉴赏知识,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参考和帮助,拓宽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渠道和就业方向。此外,从学习的角度看,掌握一种语言就多了一种对接世界的工具。在《美术鉴赏》双语教学过程中,既学习了相关的书画鉴赏专业知识,又了解了外国的文化,这对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毕业后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打下基础。

二、理论依据或现实问题

《美术鉴赏》双语教学课程作为一门通识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应用型大学改革的背景下,如何结合地方特色,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水平的、能够把握国内外美术动向和前沿的《美术鉴赏》双语课程可以说难上加难。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困难: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

(一)教学内容

目前的《美术鉴赏》教材主要是采用汉语编写,其内容多为中外美术史,对古今中外著名的美术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作进行赏析评述较少。也就是说,现在的《美术鉴赏》和《中外美术史》区别不大,基本上分为中国美术史和外国美术史两部分内容,这种编写很有条理,但是作为只有一个学分的课程,如果都照本宣科进行讲授显然不可能完成。那么既然是使用汉语都无法进行完全地讲授,那么使用双语教学就更加不可能了。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就尽可能选择那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作品或者具有重大贡献的画家进行评述,并尽可能多地参阅一些书,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The Festival of Pure Brightness onthe Rive》)[1],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民风民俗等进行评述,让双语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二)教学环节

一般来说,教学环节可以分为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等。其中备课是前提,上课是重点,备课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上课的效果如何。从老师层面来说,当前,一些老师对于《美术鉴赏》双语教学课程的备课无从入手,原因之一是一些老师外语是硬伤,尽管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者六级,但是实际运用的机会不多,从而导致在使用双语教学时无法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精髓。另外,尽管有时候备课很充分,但是有时候自信心不足,在实际上课时困难重重。而从学生层面来讲,选择该课程的学生来自各个专业,有些专业的学生外语水平确实不错,但是有些专业的学生则不敢恭维,因此上课的时候也是困难重重。连上课都困难重重,可想而知布置、批改作业和辅导的时候有多困难。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美术教学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实现美术教学目标,传授和掌握一定的美术教材和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2]在《美术鉴赏》双语教学中经常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参观法和欣赏法等。讲授法是任课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和解释,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美术相关理论知识的方法。如在讲授和欣赏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Traveling Amid Streams and Moutains by Fankuan)时,应该从作者创作背景、作品的构图以及笔法、皴法等方面进行讲授和欣赏。又比如参观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需要,组织和安排学生到相应的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艺术场所,参观、学习文化艺术作品。在参观中老师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广博的知识和外语能力,就很难做到。

由此可见,教师要上好《美术鉴赏》双语教学课程确实比较难。尽管如此,目前一些高校认识到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积极鼓励教师特别是具有英语特长、专业知识较为牢固的青年教师开展双语教学。如有些学校对于双语课程教学在教学工作量中给予提高,上一个课时的课按一个半课时或者两个课时算。尽管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措施,但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老师还是偏少,双语教学任重而道远。

三、解决策略

(一)关于《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的《美术鉴赏》教材主要是采用汉语编写,双语编写的教材少之又少。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关系到双语教学的内容和质量。如果完全是汉语版本的教材,作为任课老师来说还要翻译为双语教材,这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因此,在双语教学上使用什么样的教材和教什么知识给学生变得非常棘手。另外就是教材的征订费用学生是否可以承受,目前,各种《美术鉴赏》教材价格参差不齐,大多数教材费用在30~80元之间。价格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教材的征订,而目前很多学校对教材征订不做统一要求,也就造成学生手中的教材五花八门,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基于此,笔者根据自身的从教经验和经历,打算采用自编教材。教学内容参考中外美术史的内容,结合当下的实际,尽量做一些筛选,同时注重体现时代精神,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精选各个时期著名画家的经典作品,力求教学内容和教材结构的创新。尽管这还是一种尝试,但是值得去做。

(二)关于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一方面,绝大多数从事艺术类专业的教师英语普遍比较差,而《美术鉴赏》双语教学由于涉及的内容和范围比较广泛,因此能够担当双语教学的老师比较稀缺;另一方面,进行双语教学花费时间比较多,如讲授李唐的代表作采薇图(Caiwei(Picking Thornferns) by Li Tang)时,如果是直接采用汉语授课,十分钟左右可以完成,但是变成双语教学之后,要花双倍的时间还不一定能够讲得好,因而教师在备课时所投入的工作量大为增加。此外,由于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造成有时候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原本能够旁征博引精彩纷呈的环节,变得淡然无味。

针对这些情况,一方面,在遴选任课教师的时候尽量选择那些理论知识比较深厚,且对美术专业英语有一定研究的老师;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双语教学的难度,任课教师所付出的劳动量比其他课程的劳动量大,建议教务处在计算教学工作量的时候适当增加双语教学任课教师的工作量,以此鼓励老师进行双语教学。除此之外,针对选课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建议在选课系统中说明,哪些学生才有资格选修该门课程。这样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不再花费那么多力气,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三)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由于《美术鉴赏》双语教学难度比较大,为了实现知识、能力和思想等方面的统一,任课教师应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法、问答法、欣赏法、参观法、演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在课堂中着重培养以引导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让学生自发、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学习效果就会好很多。当然,美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没有统一标准,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任务、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学情,恰当选择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造和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美术鉴赏》双语教学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但是作为一门新的课程,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美术鉴赏》双语教学仍在路上。

注释:

[1]许渊冲. 精选宋词与宋画[M].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1:135.

[2]李庆云,罗克中. 中小学美术教学法[M].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78.

参考文献:

[1]尹少淳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2]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4]薛永年,邵彦.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美]高居翰.山外山:晚明绘画[M].北京:三联书店,2009.

[6]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高校双语教学实践论文 篇7

一、双语教学的历史背景和实施意义

双语教学在国外历时一百多年, 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双语国家 (官方语言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国家) 一般都具有特殊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 出于维护政治稳定、缓解民族矛盾和种族文化认同等多方面考虑才选择了双语模式。如加拿大、美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我国的香港、澳门等地。20世纪后半叶加东法属魁北克省的法语沉浸课程 (The Canadian French Immersion Program) 成效显著, 至今魁省人仍以精通英、法双语而著称。印度也是著名的双语大国, 借双语教育 (母语+英语) 迅速崛起, 成为世界第三科技大国。此外, 一些单语国家如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匈牙利、保加利亚等都实施过双语教学。可见许多国家都注意到了双语教学对提升国民素质和国家实力的重要作用并付诸实施。

我国传统意义上是个以汉语为主的单语国家, 个别地区和特定历史条件下小规模存在过的双语教学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解放前外国殖民者开办的教会学校, 曾引进英语教科书, 用英文授课, 殖民色彩浓厚。第二种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 目的是推广汉语, 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的双语教学性质与上述截然不同, 它是依据我国国情, 适应新时期全球化教育背景, 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专业+外语, 知识+技能) 而进行的一场长期艰巨的教育改革。在我国目前使用的语种主要是汉语和英语。英语在我国较为普及, 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地适用性。国际会议、技术交流、科技资料、文件电邮等绝大多数都通用英语, 掌握英语意义重大。通过双语教学培养学生在两种语言之间自由切换, 在国际交流中面对不同环境和人群自如表达, 以双语教学提高全民英语水平, 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按照外语使用程度的多少, 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沉浸式 (immersion model) , 即全部用外语, 不用母语, 通过建立独特语言环境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过渡式 (transitional model) , 即学生入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 逐渐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教学;保持式 (maintenance model) , 即学生入校时使用母语教学, 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 有的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1. 理论依据是开展旅游双语教学的前提

双语教学理论众多, 代表性的阈限理论 (the Thresholds Theory) 把学生的双语水平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 阐述各层次与学生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精通双语者对认知发展产生正面效应, 非精通双语者则产生负面效应。教育学研究也表明, 语言课的内容越接近学生的功能需要, 语言教学就越可能取得好的效果。以语言应用为动机, 学习的过程也是语言应用的过程, 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使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合理而轻松, 方法科学, 效果明显。理论和实践研究证明人具有精通两门或两门以上语言的能力, 旅游双语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2. 政策支持是旅游双语教学的重要保障

教育部2001年8月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4号文件, 明确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力争开设5%~10%的双语课程, 特别是一些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的专业应尽快与国际接轨。旅游管理专业涉外性、实践性强, 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旅游服务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灵活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过硬的语言功底。双语教学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有利途径。它从专业入手, 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灌输英语, 通过全面熟悉英语在旅游业中的表现来掌握英语, 达到语言和专业双赢的目的。中国旅游业蒸蒸日上, 是全世界注目的焦点,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在新世纪的全球旅游领域里, 既精通汉语和中国文化又通晓外语和外国文化的双语人才必将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旅游高等教育应抓住机遇, 积极探索与实践双语教学, 为旅游业输送大批精通外语, 精通专业, 既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 又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高品质人才。

3. 双语教学是旅游学科深入发展的要求

旅游学科在我国属于新兴学科, 发展历史不足三十年, 在理论体系、学科框架及实践领域很不成熟。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旅游业起步早、发展快, 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育体系并总结出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近年来我国旅游学术研究日益活跃, 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频繁。旅游学科的深层次发展决定了我们不能满足于闭门造车, 需要及时借鉴西方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解决当前我国旅游业面临的问题, 避免失误, 少走弯路, 缩小差距。双语教学英语+专业双管齐下的教学方式优势显著。它能够扩大学生视野, 拓宽思路, 将语言和专业学习同步进行, 以外文旅游文献做为语言学习的材料, 从而一举两得, 使学生在语言取得进步的同时也掌握了西方旅游业严谨的工作程序和旅游学术研究的框架模式, 通过了解国际旅游业发展成功经验, 把握旅游业最新动态, 迅速接近世界学术前沿, 把我国的旅游学科建设和旅游教育推向深入。旅游双语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提升综合素质, 使学生游刃有余地游走在中西文化之间。

4. 双语教学符合学生语言学习和就业的要求

旅游专业的服务性决定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高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入校时的英语水平和学习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双语课一般开设在三年级或四年级上半学期, 这时学生基本已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具备了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双语教学的适时开展一方面在公共英语学习结束后继续提供一个平台, 保证语言学习的连贯性, 避免学生因通过考试而放松要求, 降低学习动力, 将英语束之高阁, 造成前期学习成果严重退化;另一方面将学生的语言学习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从日常交际英语转入专业领域, 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强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活学活用彻底解决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问题, 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会用英语助力工作。教学实践证明, 进行过双语教学的学生在概念形成、知识迁移、扩大视野和思维能力方面都远远优于未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生。双语教学还为学生就业创造了良机。目前旅游业人才缺口达200多万, 旅游企业急需高素质管理人才, 但旅游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和旅游企业用人制度之间仍存在一些障碍。据统计, 三成左右旅游本科毕业生由于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限制, 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职业生涯的落差, 导致旅游人才流失。造成旅游本科生就业率低、生源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双语教学在语言方面的优势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更自信, 机会更多, 缩短与企业的磨合期, 满足旅游企业对高级涉外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

5. 双语教学是锻炼教师队伍的有利形式

我国旅游业是政府的重点扶植产业, 做为窗口行业的旅游业最先融入全球一体化的洪流。目前国内外旅游业的合作与交流日渐增多, 国际旅游学术研究和院校间的互访和合作项目非常频繁。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对旅游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语教学是使旅游师资得到锻炼的有利途径。它促使任课教师课前查阅大量外文文献, 及时捕捉学科最新动态, 不断更新积累理论知识, 课上使用双语授课, 课后进行网上辅导等,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综合技能, 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 避免教师的英语水平因长期搁置造成退步, 达到师尽其能, 教学相长, 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培养优秀的师资。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具体问题

双语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涉及到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评价标准等多方面, 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就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

一部好的双语教材应体例完整, 内容丰富, 语言地道并能充分反映本课程特点和最新研究成果。目前可供选择的有原版教材、翻译教材和自编教材。笔者认为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材形式, 并根据授课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以笔者为本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北美旅游业概况》双语课为例, 选用原版教材Passport—An Introduction To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North America。该教材是美加旅游专业的权威教材, 语言纯正, 内容翔实, 介绍了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的北美旅游业发展的整体状况。穿插形式多样的作业和思考题及旅游业背景知识介绍, 极大地开阔学生眼界, 了解西方旅游教材的写作风格和思路。经过四轮以上的授课实践证明, 学生对该原版教材兴趣浓厚。深入浅出的教学内容, 流畅简洁的英文表达和新颖的作业设计吸引学生课前主动查阅资料进行预习。通过接触地道的英文培养了语感, 提高了阅读分析旅游文献的能力, 增强了自信心和创造力。合适的教材对双语教学的成功实施功不可没。

2. 旅游双语课程设置要合理选择

不是所有的旅游专业课程都适合进行双语教学。目前旅游双语教学采用保持式模式比较合适, 即选定几门课进行双语教学试点, 其他课程仍使用汉语教学。一些较抽象的理论课和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中国特色鲜明的课程如统计学、西方经济学、中国旅游文化、邓小平理论等, 用中文讲授效果更好, 就没必要盲目跟风。各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师资状况和培养方案, 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 选择与旅游市场结合紧密, 实用性、操作性强, 国内外研究资料丰富且具有前瞻性的课程优先进行双语教学。如饭店管理、旅游地理、涉外导游、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管理、旅游学概论、旅游规划等。

3. 明确母语、外语和双语的关系

任何时代只有尊重本民族文化知识的人才能得到全世界的尊重。开展双语教学不是要弱化汉语, 舍本逐末, 而是强调一主一辅, 互不偏废, 两两促进。旅游从业者代表着国家形象, 从事旅游业的前提是熟悉本国本民族的历史和语言。因此旅游双语教学强调以汉语为基础, 以外语为工具, 以双语为途径。立足中华文化的深厚根基, 走双语教学之路, 运用外语工具为中国旅游业大发展服务。

4. 师资是开展旅游双语教学的根本

教师的语言水平和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成败。世界各国都对双语教师的语言和专业能力有明确要求。目前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是影响旅游双语教学规模和质量的主要因素。双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流利的外语表达能力, 精深的专业水准, 还要了解双语教学的相关理论, 具备良好的教学管理能力。为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各旅游院校应根据自身情况, 采用多种方式解决双语师资的不足。比如外聘旅游业内专家, 聘请国外院校旅游专业教师, 对旅游专业感兴趣的英语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加强校际合作实现旅游双语师资共享等。目前我校的做法一种是利用原有师资, 每年安排一定时间的校内英语培训, 强化教师语言能力, 为双语教学长期开展储备师资。其二是选派部分教师到国外旅游院校学习一到三门课程, 按照规定修完课程, 取得对方院校颁发的开课资格证明, 回国后在此基础上开设相应课程。面对双语教学的高要求, 旅游双语教师尤其要有紧迫感, 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刻苦钻研英语和业务, 努力将国际先进的旅游理念带进课堂。

5. 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旅游双语教学的桥梁

双语教学的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 教师的角色也有别于传统的一言堂, 而更侧重于启发引导和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宜采用灵活多样、新鲜活泼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如练习 (exercise) 、讨论 (discuss) 、角色扮演 (role play) 、团队作业 (team work) 、课上演讲 (presentation) 等, 使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专业认知能力大大提高。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各个环节往往有出人意料的出色表现, 说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的确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旅游双语教师要学会“上穷碧落下黄泉, 动手动脚找东西”, 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如实物、图片、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光盘、外文书报、网络资源等。课堂上教师要精神饱满, 具有亲和力, 善于启发和组织讨论,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并注意观察学生的接受情况, 及时调整讲解内容和节奏, 从专业词汇、段落理解、篇章分析到撰写专业论文循序渐进。课堂教学中注意以掌握专业知识为主, 以学习外语为辅。不能因为双语模式的使用影响专业学习效果。对较浅显的内容和专业术语使用英语, 较深的旅游理论知识, 用中文详细讲解, 或者中英文对照且放慢速度, 不宜盲目追求外语使用量。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主要靠课后阅读原版教材和使用外语完成作业来实现。

6. 外部支持是开展旅游双语教学的重要保障

旅游双语教学牵涉面广, 关联性强。需要政府、企业和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共同参与推动。从经费投入、设备支持、师资培养、教学体制、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考虑。目前双语教学已列为本科教学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各旅游院校积极支持双语教学, 旅游企业也纷纷为双语教学提供实践基地, 中国双语教育研究会、华东师大双语教育中心等机构还举办了全国双语教学研讨会, 并于2006年8月公布了高校双语教学协作组章程, 提出推广双语教学成果, 共享资源, 技术指导等措施, 目标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能在专业领域直接、自如达意地进行口头和书面学术交流和研究的学科型双语人才。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旅游双语人才的培养铺平了道路。

四、结语

双语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母语教学到双语教学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勇于开拓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 有利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对提高综合国力意义重大。各级各类旅游教育和研究机构应该抓住机遇, 立足本土, 面向国际, 不断从实践中提炼总结, 走有中国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之路, 为实现新世纪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摘要:双语教学是近年来教育改革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及在教材选用、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教学方法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以期为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依据。

关键词:旅游管理,双语教学,师资,教材,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卢丹怀: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 2001, (10) :55~59

[2]曾剑平 曾 翔:双语教材研究[EB/OL].高等学校双语教学资源中心网, 2006年10月27日

[3]张志远:构建中国特色汉外双语教学体系, 2006年4月26日在第二届全国双语教学研讨会 (上海) 的讲话[EB/OL], 天津教研网, 2006年5月8日

[4]王斌华:学习双语教育理论, 透视我国双语教学[J], 全球教育展望, 2003, (2) :8~13

[5]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10月

[6]邓 俊 蒋 昕:论旅游高等教育中的双语教育实践[J], 旅游学刊.旅游人才与教育教学特刊, 2003, 38~41

高校双语教学实践论文 篇8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为了适应国内就业市场对具备双语能力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双语课程,展开了双语教学实践。笔者所在的河南省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以下简称S学院)是一所较早开设了双语课程的民办高校。随着双语教学在S学院的推广和深入,对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讨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所关注的课题。笔者曾担任过S学院《货币银行学》课程(双语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收集了一些感受和看法,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索和研究,为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改革提供参考。

1 双语教学实践中相关问题的探讨

1.1 教材选用

适宜的双语教材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前提。一般来说,双语教材有原版教材、自编教材、改编教材等几种选择。具体使用哪种类型的教材,要根据课程的性质来决定。例如,笔者所教授的《货币银行学》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很多中文教材其实就是国外原版教材直接翻译过来的,所以这类教材非常适合充当双语教材,因为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接触到最原汁原味的学科知识。同时,对于《货币银行学》这门课而言,国内很多教材的知识点讲解都过于晦涩,缺乏生动的例子。而笔者通过大量相关著作的阅读,发现国外学者大都喜欢用一些贴近生活、浅显易懂的例子来讲解生涩的学科知识,深入浅出,难度适中,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学科理论的理解。所以,教师应该在遵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讲解清晰、案例丰富的原版教材,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接受度和理解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1.2 教学实践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双语教师可以根据双语课程的特点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来细化进行:

(1)课前准备。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主动进行课前预习,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因为原版教材的阅读量一般比较大,很多学生由于恐惧外语而不愿意主动进行预习。就拿笔者所教授过的《货币银行学》来说,一次课的时间可能需要讲二三十页的内容,而且是全英文的,这么大的阅读量,学生还没有学就先是担忧,带着这样的情绪上课,也使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低。那怎么样能改善这种情况呢?第一,双语教师在授课前应合理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第二,在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双语教师应以此为基础充分准备教学资料,这些教学资料不仅应该包括教材和教学大纲,还应该包括授课知识点提要、相关案例、课程习题以及辅助阅读材料等,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料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2)课堂讲解。作为双语课程的教师,肯定要花费比其他课程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教案。在《货币银行学》的双语教学中,笔者一般会在备课时就积极寻找与课程相关的案例及阅读材料,以案例引出每节课的主要内容,并且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解答,课下还会发放一些相关的资料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另外,双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注意中英文教学的比例,教师应尽量用英文授课,但在讲授课程重点难点时也应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辅以中文,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课下互动。笔者发现,在双语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其实能够看懂文章,也能够听懂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但仍不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是有些学生课后的练习题会做,但如果让他们去解决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但又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时,学生们便不知如何下手。其实这还是说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灵活。为了保证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双语教师可以在每堂课的最后留出一定时间进行集中答疑,当然,答疑也可以在课下借助于网络平台完成;答疑既可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也可以由教师安排一些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来指导其他学生学习。例如,笔者所在的S学院下属的国际教育学院就设置了“学习角”,专门请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一帮一”的辅导答疑,而辅导答疑也主要针对全英课程和双语课程来进行,学生面对学生,更少了一些隔膜,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1.3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注重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的灵活运用。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中很多教室都安装了现代教学设备,如果双语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利用一些多媒体资源例如视频、音频、动画等,就可以更轻松的将难于讲解和理解的知识及案例表现出来,这样不但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丰富,也能够集中学生课堂的注意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一味强调多媒体课件的重要性,而应该注重多媒体与板书形式的并用。例如,在讲授《货币银行学》这门课时,某些案例可以结合视频、动画来进行讲解,但有些计算或推理过程用板书讲解会更为清晰。

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的网络资源,鼓励学生浏览各种专业网站,了解所学学科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理论。笔者所在的S学院已经启用了教师门户,教师门户分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提纲”、“作业提交”、“共享文档”、“教案课件下载”、“师生课程讨论互动平台”、“调查问卷”等多个板块,教师在课后可以将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资料通过教师门户发放给学生,引导他们进行课堂内容的预习和复习,还可以通过互动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2)注重各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在双语教学中,授课教师可以采用更为生动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知识竞答等等,这些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货币银行学》是一门注重实际应用的课程,书本中很多的理论、公式、图表看似死板,但很有可能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得到运用,案例教学恰恰可以成为连接知识点与实际业务的桥梁,可以帮助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当然,双语教师在这其中所扮演的作用更加重要,所承担的任务量也会更大,双语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教学态度和相当的知识储备,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保证双语教学的有效实施。

(3)注重学生成绩考核方式的转变。笔者在从事《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曾询问过学生有关考试形式的问题,发现更多的学生倾向于选择主观考试形式。很多学生认为,客观考试形式确实能够考查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客观题也会使得他们过于依赖书本,不由自主地形成死记硬背的习惯,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双语课考试就是考验背单词、背文章的能力。相反,如果考核能以主观题为主的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慢慢养成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的习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双语教学的效果。另外,双语课程学生成绩的考核应该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个人成绩与小组成绩结合考虑,从而更加公平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双语教学实践的配套支持体系

2.1 严格的师资选拔体系

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学校一定要重视双语教学师资的招聘和选拔。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双语教师基本上来自于两类人员:一是外语教学教师,二是外语水平较好的专业学科教师。而S学院更多的是采用招聘外籍教师和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专业人才的方式来建设自己的双语师资队伍。在招聘过程中,符合基本条件的教师一般会经过一轮笔试和两轮面试,最终成为具备讲授资格的双语教师。其实,学校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把英语基础扎实的专业学科教师培养成双语教师,丰富双语教师团队。

2.2 灵活的师资培养体系

除了注重双语教师的招聘和选拔,学校还可以设立灵活的师资培养体系,通过校内或校外培训、国内外进修等形式提高相关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既可以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接受外语培训,同时还可以鼓励优秀的外语教师去学习专业知识,扩展教师知识储备。为了提高S学院员工的学习能力和英语交流能力,学校相关部门已经开了教职工英语口语培训班,这也对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2.3 公平的教学评价体系

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由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其教学评价机制相比其他课程来说应该更为全面和客观。学校应该建立一个多方位的绩效评价体系,从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与教学工作量以及相关部门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等多个角度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真实评价。与之同时,鼓励双语教师的教学创新和改革,建立有效的教学激励机制,奖励双语教师教学实践的成果,这些举措也能够调动双语教师的工作能动性。

2.4 畅通的经验交流体系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有关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改革还处于不断探索和推进的阶段。因此,学校应该为双语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提供平台,规划组织一些跨专业、跨年级的双语教学教研活动,以此来加强不同阶段、不同专业间双语教师的沟通交流。当然,学校还可以定期邀请双语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或国内其他高校的优秀双语教师来校讲学,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双语教学实践与改革。总之,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学双方共同的努力,更需要学校对双语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和相关体系的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晓娣.新加坡双语教育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4(2).

[2]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3]杨劲松,雷光和.关于构建双语课程“学.教”评价体系的思考[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高校双语教学实践论文 篇9

一、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目标与现状分析

高校双语教学需要达到学科目标、语言目标和思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其中学科目标应放在首位。通过在非语言类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采用外文 (英语为主) 传授知识, 训练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能同时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思维, 达到专业技能、英语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的全面提高。强调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英语工具接触最先进的学科知识, 促进专业知识的获得, 在开放的外语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 使其具备从事高水平专业工作和专业研究的能力。随着高校双语教学的不断深入, 各种矛盾也凸显出来: (1) 师资。当前高校双语师资严重短缺, 大大制约了双语教学的平衡发展。 (2) 教材和授课模式。由于国内外高校学科设置、教学大纲和内容要求不同, 对原版教材和内容取舍需要精心筛选。在授课环节上, 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纯英文讲授模式难于推广, 课堂双语使用比例需要教师灵活掌控。 (3) 教学效果。学生英文水平能否胜任双语课程, 直接影响其专业知识的接收程度, 单纯依赖学生评教并不适宜, 需要综合考量学生主体水平、教师主导模式和课程教学组织等诸多方面。专业课双语教学融合了学科知识和英语综合运用的特点, 授课者如何灵活管控课堂,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使双语教学在学科课程体系架构内具备好的教学效果, 达到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的新要求

当前, 随着国内外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发展和国际交换学生数量的增加, 英文已成为很多学科基本的通用语言, 这对高校开设双语专业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1. 教学活动参与者的语言要求。

师资的合理选用是推行双语教学的前提, 双语教师应当熟悉本专业相关知识, 具备流畅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中西思维切换能力。当前国内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对双语教师的满意度普遍较低, 多数学生希望双语教师具备较高的英语能力, 80%的学生认同中英文混合讲授但对课堂英语使用比例分歧较大。李霞等人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学生准入机制进行了调查, 认为学生只要通过CET-4和CET-6, 就基本具备了参加双语教学所需的英语水平, 而专业英语水平显著影响了双语课中专业知识的获取[4]。因此, 高校双语师资的认证工作、学生自身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是高校双语教学保持平衡良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 融合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国际型复合人才应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而信息技术与双语教学的有机整合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形式。专业课双语教师可采用“任务型混合式”授课模式, 通过设定课堂任务目标来组织教学活动, 借助信息技术整合传统的面对面授课和在线学习模式, 有效地激发学生运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和开展专业研究的兴趣, 培养其建立主动学习策略、学科创新和竞争能力。

3. 贯穿教学过程的课程评价体系。

新时期专业课双语教学的质量评估宜采用多元化过程评价, 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 并利用评价推动课程改进, 实现双语教学目标。因此, 评价应注重课程教学活动过程和学生专业知识的接收程度, 应涉及教师教学态度、教师素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以及学生个体学习过程评价, 包括课堂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通过从不同视角对双语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促进双语教学良性发展。

三、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实践

近年来我校针对一些专业课实施了双语教学, 如《网络通信》课程, 我们对教学过程组织和教学模式、学生评教正反馈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进。

1. 丰富教学过程和多样化教学模式。

在大量调研和选择国外优秀原版教材基础上, 重视教学过程设计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末。首先, 课堂教学形式灵活。通过演示真实网络的具体应用和动画演示难点内容, 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并结合传统黑板教学, 启发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氛围和效果。其次, 开展多样化的实践环节训练。课堂教学中穿插设立主题任务, 采取分组讨论形式, 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查阅整理专业英文资料、分工协作以及提升自我创造的能力。实验课内容采用分层次设计, 包括网络配置和网络编程实验项目, 鼓励学生掌握网络配置和基本网络编程的方法, 深入理解网络协议和原理, 逐步自主开发网络应用程序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2. 注重学生反馈,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当前国内高校大都采用学生评教系统来评价课程整体教学效果, 通常是课程结束之后进行, 不利于任课教师及时改进存在问题。我们更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评价, 采取“以学助教”策略,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教”体系。如班级设置学生小组跟踪每次课堂教学并给予评价, 通过定期听取反馈意见, 改进后续课堂教学, 鼓励学生开展自我学习评价, 使学生更好地激励自我。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学习模式,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双语课程的主动学习热情, 形成良好的“学—教”氛围。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突出培养英语运用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开展主动性学习和探索创新。通过启发、引导和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之能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 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将语言能力在课程活动中强化, 实现专业学科和英语运用的同步提高。另外, 通过提炼适合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内容, 指导学生参与到学科研究活动中。将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结合,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途径, 教学体系仍处于不断建设和探索中。我们通过《网络通信》双语教学实践, 构建了良好的教与学氛围, 为我校专业课双语教学改革和探索积累了若干经验, 有助于更高质量地完成学科双语教学任务和目标。

摘要:双语教学是我国培养专业人才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当前国内高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了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的新要求, 并在《网络通信》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多元化评价, 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专业课双语教学改革和探索提供了可操作性的经验。

关键词:双语,教学模式,课程评价

参考文献

[1]吴平.五年来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育, 2007, (1) :37-45.

高校双语教学实践论文 篇10

面对这一形势,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一些双语教学的课程,以此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本文希望通过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课程“冲压工艺及模具”的双语教学实践,总结出我们在双语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为我国的双语教学探究工作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

一、师资培训

双语教学的成败关键在师资。实施双语教学应该有批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能熟练地运用外文进行交流和教学的师资队伍。对双语教学而言,双语教师至少要有外语和学科两门专业知识,但实际情况往往是,要么教师懂外语而无法胜任学科,要么教师懂学科而外语水平又欠佳,外语和专业知识脱钩,从而对于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许多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应作为重中之重,并切实地给子政策支持和财力资助。河南科技大学注重加强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专业教师的师资队伍培养,早在20世纪80年代,河南科技大学(原洛阳工学院)从各个专业选拔专业课程和英语课程成绩突出的即将毕业的学生组建了英语师资班。在随后的两年中,聘请了4位外籍教师进行师资培训。这些师资力量为当今双语教学教师培养奠定了基础。

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是在国内学习外语的,而以前的外语教学又强调的是阅读,所以听、讲外语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薄弱项。现在要面对学生进行流利的讲课和对话,是一个新的挑战,这要求教师在外语的听讲能力上要进一步加强训练。为了提高高校教师口语能力,并能在课堂上流利自如地使用英语教学,最好采取送出去的办法,让教师多一些语言环境,强化语言沟通能力,培养复合型的教师,特别是培养青年教师中的双语教学人才,从观念上改变双语教学师资的结构。为了适应双语教学不断发展的需要,2004年河南科技大学选派26名教师到西安外国语大学进行双语教学能力培训,2006、2007年先后两次聘请外籍教师对36名教师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英语培训,一批留学回国的教师也积极开展了双语教学工作。

二、课程设置

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相当高。实行双语教学并非每个学生都可以轻松接受,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也应对学生进行特殊的培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接受能力,这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学生英语水平尚未达到一定程度时,盲目用双语教学来要求他们,那么就无异于揠苗助长。因此,需要优化课程设置,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然后逐渐地开始进行双语教学。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本科学生普通英语水平有明确的培养定位、实施计划和评价标准。河南科技大学基础英语安排在前两年,学时和学分培养方案如表1所示。一般要求学生本科期间每学期通过一级,通过大学前两年大学英语的强化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第四学期参加大学英语水平考试,目前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作为毕业能否拿到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这一英语教学体系的改革无疑是成功的,它将中国高校的英语教学水平和高校毕业生英语水平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然而,在本科高年级毕业设计(论文)的英语实践中,却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没有想象得好,远远没有达到实用的程度。当面对一些学生毕业论文章法全无的英语摘要无从改起时,指导老师们常常百思不得其解,问学生为何简单的语法结构都不能体现?答曰:快忘完了。可以理解,即使我们认为优秀的学生,在二年级通过了四级考试之后,存在着将近两年的英语学习无严格要求和无应用压力的英语学习准真空期。为了使学生在二年级四级通过后能持续不断地学习英语,并且为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打基础,必须有个过渡形式。这个过渡就是五、六、七三个学期的专业英语课程,如表1所示。其目的就是在基础英语学习之后,开设专业英语课。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掌握专业英语的翻译技巧及翻译标准,掌握常用的专业英语词汇,能够分析专业英语文献中的语法现象,能够借助科技词典熟练阅读并理解相关英文文献,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和一定的翻译能力,学生最终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得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有些专业英语教学还要求学生能够组织300个左右词汇的专业英语文摘,具有撰写专业英语文摘的能力。专业英语课程为双语教学的实施奠定了一定基础。

在大学四年级实施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是可能的和现实的。从当前学生英语总体水平和趋势而论,学生的英语水平是逐年提高,特别是在听说环节有较大的进步。双语教学大多安排在学生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以后的阶段即大学四年级,这个阶段主要是专业课教学集中的时期,安排双语教学课程从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及提高英语水平来看是有道理的。对于培养在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英语的应用型人才是有益的。河南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方向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是一门考试课,在第七学期开设双语教学,如表1所示。冲压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时要联系生产实际,对冲压工艺在生产中的应用范围和特点要有深刻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将塑性成形理论的分析方法,具体应用到各个冲压工序的分析中去,并对板料毛坯在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为制定正确的工艺方案和设计合理的模具结构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能初步掌握分析、制定冲压工艺方案和设计冲模的方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三、激励机制

不仅教育部颁发的高教文件对双语教学提出要求,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也将双语教学列为评价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双语教学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运用英文水平,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双语教学教师比一般母语教学的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因此学校应该将双语教学纳入到学校办学思想和学校战略发展的计划之中,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从政策和资金等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学校应该积极支持与资助教师和学生在国外杂志发表文章,参加国际会议。对于教学中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实施专项津贴,并购买大量的教辅和外文资料,方便教师与学生学习和科研,营造双语教学中英语学习的气氛。

为了调动广大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河南科技大学积极鼓励非语言类课程教师进修或培训,深入研究双语教学模式,以保证教学质量为前提,选择合适的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在课时津贴的发放上按标准学时的两倍计算,充分调动双语教学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改革项目立项中,学校将双语教学改革作为优先支持项目,双语教学的课程以教改立项的形式进行课程建设,不断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各种教学评估和奖励评选中,也将双语教学改革成果作为重要依据,以促进双语教学的积极开展。

由于国际交流和市场国际化发展潮流的不可逆反,它将成为双语教学改革的强劲推力。双语教学是提高我国本科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可以预见,未来精品课程中将有双语教学课程的一席之地。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培养优秀的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需要,许多高校积极开展了双语教学的尝试.本文通过“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双语教学的教学实践,对目前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面临的师资培训、课程设置和激励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双语教学,师资培训,课程设置,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赵振宇,李涛.专业课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7,(3).

[2]张杰涛.浅议高等教育中的双语教学[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3]贺利芳,张刚,周围.关于高等院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4]孙锦茹.关于推进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3,(6).

[5]罗来成,王建红.关于普通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9).

高校双语教学浅析 篇11

关键词::高校;双语教学;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2-0162-01

近年来,双语教学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1]。

双语教学模式分三种:一是保持型双语教学——学生刚进校时用母语教学,部分科目逐步使用外语,部分科目仍用本族语教学;二是过渡型双语教学——学生刚进校时,部分科目采用母语教学,一段时间后使用所学外语进行教学;三是浸入型双语教学——用学生所学外语进行教学,母语不用于教学之中,以便让学生沉浸于弱势语言之中[2]。我国语言环境并非中外并重,所以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我国高校进行的双语教学只能是上述形式中的“保持型双语教学”,教学效果多处于简单渗透层次。因此,从我国国情出发,双语教学的核心应该是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和理论,而外语应该是学习专业知识的辅助手段,其主要目标是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渗透外语的使用。

一、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和师资的英语水平不高

我国高校一般在大学三年级开设专业课程,这时学生已经完成近14 年的英语学习,能够比较娴熟地使用英语。但实际上,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往往不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素养。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CET4、CET6 通过率较低,英语水平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在十几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英语学习普遍产生了厌倦情绪,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最终教学效果差。根据双语教学模式的结构,可以看出,双语教学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外,还要精通用于教学语言的外语。目前,高校中一般由专业教师担任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任务。虽然教师的专业基础扎实、学术水平较高,但是其英语水平往往参差不齐,可以说对英语教学的方法与规律知之甚少,这就造成双语教学受到一定的限制。

2.教材与学时问题

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开展双语教学需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双语教材主要包括国外引进的原版教材、国内出版教材和翻译教材三种形式。原版英文教材的讲授方式与我国传统有所不同,原版教材中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引用,但也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原版英文教材价格昂贵,学生无法接受,特别是贫困学生。因此,对原版教材进行改造,组织相關学科的教育专家和英文教育专家,编写适合于我国的双语教学教材是当务之急。在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中,专业课双语教学过程中仍持原有的学时,但是双语教学的要求要高于常规教学,若仍按原有的课时开展双语教学显然课时不足,特别是在学生英语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授课难度更大。

二、解决途径

1.严抓双语师资培训

目前,实施双语教学的主要困难在于双语师资匮乏。专业学科教师的英语能力在阅读理解上问题不大,难点在于地道的英文表达和标准的英文发音。对此,邀请多年从事外语教学的老师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要求双语教师在正式上岗前接受口语培训,强化专业学科教师的口语发音和范文表达能力,并鼓励青年教师出国研修等

2.自编双语教学教材以拓展教学内容

在专业课双语教学过程中,引进了国外经典的原版教材作为教学辅助教材。以现有的中文教材和教学大纲为依托,借鉴和应用原版教材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引导式、实例式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师自行编写适合于本校学生的中英文对照教材。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为了缓和教学内容与学时的矛盾,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结合原版教材和自编教材进行取舍与整合,在有限的课时内保证专业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适当补充SCI、EI 等的数字期刊与国际会议文献,结合原版期刊上一些专业方面的最新发展动态、最新技术开展教学,力求把专业最新发展趋势和最新成就反映出来。

通过对专业课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结构、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这对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校教育思想、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双语教学,不仅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本专业建设、管理以及学术交流的国际化需求,而与此同时,也培养出一代能及时吸收国际最新教学思想、素质优良、业务精通、勇于开拓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陈向阳.浅析高校双语教学[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2]益文杰.双语教学的有关问题探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5,(2).

高校双语教学实践论文 篇12

一、教学目标

高校双语教学是在大学专业课程体系中选取具有代表性和重要的科目, 采用第二语言来授课, 并使用第二语言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的一种教学模式。“工业催化”是能源化工专业的一门双语专业课, 从石油天然气化工实用角度出发, 以多相催化及各类固体催化剂为主要讨论对象, 较系统地学习催化作用基本原理, 各类固体催化剂、工业催化剂的制备、分析、测试与操作使用方法;介绍石油炼制催化剂、石油化工催化剂、碳一化工催化剂、环境保护催化剂的基本情况和最新研究进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创造性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其成为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国际性人才。

二、课程体系

“工业催化”是一门内容广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总课程体系分为三大部分:催化理论 (Catalytic theory) 、催化剂制备与表征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talysts) 和催化技术 (Catalytic technology) , 通过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使学生对工业催化有一个广泛而深入的了解。其中第一部分包括三方面内容:催化剂分类、吸附作用和多相催化反应。首先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工业应用的各类催化剂概况, 掌握催化作用以及多相催化反应的步骤, 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第二部分涉及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以及表征, 包括催化剂组成、制备方法、性能测试、表征技术。通过这部分的讲解, 使学生了解催化剂的设计原理、制备方法和测试、表征手段, 能够通过具体分析自行设计并制备不同类型的催化剂。最后一部分是催化技术, 包括环境保护催化、能源与燃料催化、新材料合成催化和生物催化。讲述每一种催化技术的原理、特点、工艺流程以及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通过类比、交叉的方法进行创新思维, 提高其创新能力。

三、教材的选定

开展双语教学, 优秀的外文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必不可少, 目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取。双语教学一般采用外文原版教材, 但由于原版教材以下缺点: (1) 编写思维方式的差异, 国外原版教材内容丰富, 但条理性不强, 同时知识系统性不够, 不符合本专业的培养方案; (2) 与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其他连贯性差, 不利于学生理论体系结构的形成。因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教材进行节选和编辑。催化剂理论及催化剂种类选自原版经典教材:Jens Hagen主编的《Industrial Catalysis:A practice approach》以及Julian R.H.Ross主编的《Heterogeneous Catalysis: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催化剂制备部分选自原版经典教材:Umit S.Ozkan主编的《Heterogeneous Catalysts:New Approaches based on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ing》催化技术部分选自原版经典教材:Bartholomew C.H.主编的《Fundamentals of Industrial Catalytic Processes》。

四、教学改革与实践

1. 优化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效率。

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师必须正确理解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意义, 它只是起辅助作用, 要根据课文适当运用, 而不是盲目用、滥用。在设计任务时, 教师要明确任务型教学的理念、模式及其实施过程, 在PPT课件中设计明确的任务, 让学生一看就理解, 并按照老师的设计去完成任务, 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课堂学生技能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使学技能的活动和用技能的活动有机结合, 技能的训练与语言的复用有机结合, 要赋予技能训练以尽量真实的语境。

2. 加强科研训练, 提高创新能力。

工业催化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 只有通过科学研究训练等实践活动, 才能加深对催化理论和化工技术的理解, 减少理论学习所带来的理解上的偏差, 提高创新能力。 (1) 通过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 进行现场学习。如本专业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时选择的单位为甲醇厂和醋酸厂, 通过现场实际接触和学习, 让学生将工业催化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业生产进行结合起来, 让学生对工业催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增加创新性实验,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如:利用固体废弃物制备汽油脱硫脱氮催化剂, 让学生意识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我国的战略发展需要, 同时还通过制备新型催化剂进行油品清洁加工, 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节能环保,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 培训专业软件, 提高制图和读图能力。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目的是为了培养一批创新性强, 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工程科技人才,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流程图或者设计图是设计和生产人员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通过锻炼其读图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迅速地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通过提高其制图能力, 培养学生的设计及创新技能。在工业催化课程中, 通过提问、讨论、逐步引导讲解等方式的结合, 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以芳烃转化为例, 在讲清楚芳烃转化原理、催化剂类型以及工艺操作参数后, 提供反应器类型、精馏塔、泵、换热器等简图和实物图, 要求学生分析其操作方式、反应器类型以及产品分离单元操作如何实现。通过引导学生以固定床反应器为中心, 根据物料的流向和产品的分离顺序, 考虑传热方式, 经过多次反复练习, 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同时加深学生对催化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4. 多种考核方法, 客观评价成绩。

一般考试有开卷、闭卷、写作专题报告等几种方式。本门课程成绩包括以下几部分组成:学生出勤和掌握知识情况;学生学习自评成绩;教师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客观公正确定学生的定性成绩;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全面知识命题测试学生卷面成绩。并将学生的自评成绩汇总, 求出学生平均自评成绩, 与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相对比, 通过结果的差异大小反映出学生自我评价是否准确, 通过该方式提高学生自我判断能力。最终不但用分数来度量学习成绩, 还能用定性成绩评价学生的能力。

上一篇:家长应如何教育孩子下一篇: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