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多元

2024-10-13

数字·多元(共8篇)

数字·多元 篇1

1有线电视盈利模式的现状

早在20世纪初很多学者就认为我国电视单一化的经营结构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在当时我国有六成以上的媒体八成以上的经营收入来源于广告。时隔若干年这样的情况并未得到好转。据统计,我国广电95%的收入来自广告收入,来自节目的收入比例在3%~5%之间,此外多元收入比例仅为1%。这种严重的依赖性造成了传统电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和威胁。因为中国广告市场从最初的低起点,到随后的高速发展,再到后来逐步向平衡发展过渡的发展趋势,注定了广告市场的发展空间已经接近饱和。其次,广告市场本身具有很强的经济依附性,经济形势的波动会造成更大的广告市场波动。比如2001年网络泡沫的破灭以及2003年的SARS事件都造成了广告市场的低迷,所以将电视产业的发展基础押宝在不稳定无潜力的广告市场之上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因此,新兴的数字电视产业的盈利模式不能仅仅满足于在传统模拟电视盈利模式上的些微拓展,必须打破原有的盈利模式,依据自身特点,发展全新、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

2数字电视盈利模式分析

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曾对《金融时报》的记者说:“我国付费电视的主要模式还是频道订阅,也就是以拓展用户为主,开展增值服务、视频点播为辅。靠向用户收取服务费实现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中国还没有建立多元化的付费电视的盈利模式,其他更丰富的盈利方式还有待探索。”

现阶段,有线网络运营商在传统模拟电视的盈利模式的基础上转换后增加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节目收视费及基本收视费提价及付费频道的销售,部分地区将有线收视费提高到近30元每月,甚至不如一般的网络运营商宽带的费用;第二售卖机顶盒,由于机顶盒的消费是一次性消费,且本身机顶盒所带的成本与安装费用也是不小的一笔支出,所以依靠售卖机顶盒来增加收入不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第三增值服务,电视短信、电视缴费、宽带接入等数字电视的增值服务,是数字电视增加收入的主要卖点,但由于起步较晚,相较于网络宽带并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3更加多元的数字电视盈利模式

3.1拓宽广告渠道

从2004起,长沙广电结合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技术和广电资源,率先在出租车以及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平台上增加了一些小块的液晶显示屏,用来播放实时电视节目和广告,由此开拓了新的广告收入方式。通过数字电视技术的跨平台运用,多样化广告展现形式对于拓宽数字电视盈利具有很好的效果。

3.2强化收费电视概念

央视风云的艺术总监杨继红在解释央视为什么将部分体育赛事放到付费频道中去时说到:“看电视不再是休闲行为而是消费行为。”随着越来越多转播节目转播费用的增加,广电单位如何在不将拓展节目变成运营负担的基础上,拓展更多的节目,电视付费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与此同时,也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途径。

3.3视频点播服务

传统的视频服务是单向线性的,观众难以发挥主动性和参与性。但是,在数字电视双向传播的技术支撑下,增加视频点播服务,让观众根据自身需要在电视上自由点播节目库中的视频。这样的服务在数字电视发展较早的欧美国家早已开始运行,在观众群体巨大的中国具有十分大的盈利潜力。

3.4多形态信息服务

数字电视实现了多媒体的信息交互,包括数据广播、交互的功能,为数字电视为观众提供更有特色的服务打下了基础。广电可以基于数字电视技术使用交互或者单向的方式向用户发送多种形态的信息,根据信息量的多少以及信息的作用不同收取不同的费用。

3.5电视信息增强服务

电视信息增强服务是指在播放正常的视频时通过链接等可选方式附加一些信息。这是在原来传统电视的基础上进行的信息增强,并不完全属于互动电视的范畴,虽然交互方式较为原始但是增强信息较为专项,比如在球类比赛时可以通过数字电视直接了解到比赛的球员信息、场地信息、球队信息等观众比较关心的信息。数字电视在进行信息链接的时候既不离开正在播放的电视节目又能利用互联网浏览到相关信息,增强电视节目的可视性。

参考文献

[1]郑宝玉.中国电视的盈利模式初探[J].现代试听,2009,(S2)..

[2]陆屹.《有线电视网络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式的探讨》.2005年7期

数字·多元 篇2

[关键词]Pad 小学数学 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06

“数字·多元”课堂的核心就在于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引领学生多元发展,“Pad进课堂”是重要的载体。值得注意的是,Pad进课堂不是简单地将书装进移动设备,而是一种“技术与学习”的整合,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那么,如何真正实现“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呢?现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教学为例,谈一些思考与做法。

一、课前思考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性质,学习了角以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本节课教学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对于例9,安排了两个层次的学习活动:第一层次,让学生充分地感知相交与不相交;第二层次,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平行线。对于例10,则通过组织富有针对性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探索画平行线的主要方法。练习环节注重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对相关现象作出一些简单的解释。教学重点是认识两直线的平行关系,能借助工具画平行线;对于平行线概念中“在同一平面内”的理解和画平行线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由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组对边所在的直线都是平行线,所以平行线的建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针对本班学生基础不错,空间思维好,会使用Pad的情况,决定放手让学生应用Pad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学生从直观到抽象有困难时,及时应用教学资源库帮扶;在学生学习需要注入活力和动力时,应用Pad学习的互动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与合作交流,理解及掌握新知识,学会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掌握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二、课堂实践

1.操作导入,注重问题分析,引领学生形成初步认识

(1)师:你们会画直线吗?请动手在平板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学生应用“小画家”功能在Pad上操作。)

(2)展示:教师抽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直线图进行展示。(白板显示并实时点评)

(3)初步认识平行

提问:刚才我们都画了几条直线?(两条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都相同吗?

观察:你想怎么分类呢?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形成统一分类意见。

汇报分类情况,并述说理由。教师相机点拨:根据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性质来判断。

【教学意图:利用Pad的小画家功能,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学习过程,实时点评及时呈现了全班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认识,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直观感知任意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合作探究,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对平行的认识

(1)认识平行线

过渡:数学来源于生活,同学们刚才画的图其实就在生活中。(出示例9)

想一想,你能很快把它们分成两类吗?哪些相交,哪些不相交?(生讨论)

设疑:第一组的两条直线现在没有相交,但延长后会怎样?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操作,选取直线直接延长使其相交。)

教师指着两组平行线(第二组和第三组):“这样的两条直线永远不相交吗?延长以后也不相交?想象一下,两条直线延长,再延长,相交了吗?”(不相交)

(2)深化认识

师: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情况?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白板动态演示)

(3)揭示概念

师:数学上,像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4)巩固练习

出示93页练一练第1题:下面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为什么?

【教学意图:教师将题目发送给学生,瞬间到屏,学生在Pad终端书写并提交答案。教师通过预览,能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而更好地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3.演示操作,加强检测辨析,激发学生深入认识平行

(1)找平行线:想一想,我们教室里有互相平行的例子吗?(用平板拍照,再提交)

答题结束,教师随机抽取4张展示。

(2)拓展:课件展示例题图,让学生借助白板讲解:黑板上下两条边互相平行;秋千架的两根立柱互相平行;五线谱的横线互相平行(两两平行)。

(3)巩固练习:全体答题——主观题——点击选中——选4名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教学意图:新课程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选择性体验,然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关注到部分学生,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Pad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由点扩展到面,教师能实时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及时予以指导。投票功能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得评价方式多元化,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自主探索,在多层次练习中,拓展学生对平行的认识

(1)让学生自学例10后回答问题“你能想办法画出一组平行线吗?”

(2)教师问:“你是怎样画的?”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分享,然后集体交流。

(3)请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两组平行线。(P93(2))

(4)请学生完成P93(3),画好后拍照上传。

(5)思考: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1条吗,你认为有多少条?

【教学意图:Pad的瞬间到屏,信息化平台自动统计数据能大大节省课堂时间,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挖掘数据背后蕴含的内容。Pad的拍照功能清晰地展示了学生的思维结果,为全班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5.全课总结,跟踪评价,为学生搭建对平行的系统认识

1.说说你的收获与疑问。

2.请欣赏在我们身边的平行线(视频)

师:平行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世界中无处不在,不仅因为它的美,更因为它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优美的图片,并找一找平行线在哪里。为什么很多事物要排列成平行状态?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思考。

【教学意图:利用白板中的视频播放功能,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碰撞,开阔了学生的视角。投票功能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得评价方式多元化,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电子白板和Pad的配合使用下进行教学的,在完成传统课堂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运用互动电子白板、Pad文本中标注、小画家、实时点评等课堂交互手段,结合文字、图像、视频、声响的交互控制,实现了数学教学范式的技术创新,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1.应用Pad实现了知识间的交互与呈现,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解决了用PPT呈现时学生无法看清内容或记忆不深等问题。

由于学生每人一台Pad,教师可以在平板电脑与电子白板之间实行最优化的互动,及时进行抢答与随机抽取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玩”中思考、质疑、学习、发展。比如在教学伊始,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用小画家功能在Pad上任意画两条直线,然后上传观察,实时点评全班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在亲历中直观感知任意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Pad的使用,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相契合,让学生将资料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外化,让学生真正产生学习兴趣,自主参与,这些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本节课,教师最大化地利用视频播放、拉幕、聚光灯、网络连接等功能展开教学,始终坚持让学生在交流探索中学数学,通过随机抽号及抢答等功能,让学生最大化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引导学生画平行线时,不是直接教给学生画法,而是让他们自学课本,后在探索与交流中掌握平行线的画法,充分运用Pad的各项功能体会平行线的意义、掌握画平行线应注意的问题等,从而更好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凤凰云智慧课堂平台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建构了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联”,加快了信息传播和处理的速度,课堂评价更具多元性和开放性,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分析、借鉴和诊断学习问题。

传统的课堂练习,教师或是让学生做纸质的练习卷,或是在大屏幕上出示。用纸质的卷子,只有在进行批阅之后才能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用大屏幕更是难以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往往是几个反应快的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此题就跳过去了,反应慢的学生可能根本就没有发言的机会,当然,教师也无从了解到这些情况。但是,运用了Pad教学手段,每个学生手中就像掌握着一个答题器,每个人的答案很快就可以传送到管理平台上,教师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全班的答题情况。这样教师可以有重点地讲解全班学生掌握比较困难的知识点,而个别学生的错误就可利用小组合作的作用,以组内互助的形式来解决,这样既节省了教师批改卷子的时间,又减少了学生学习的负积累,真是一举两得!

数字·多元 篇3

关键词:字体设计,数字媒体,多元化发展

近20年以来字体设计被广泛应用在平面设计及其他领域。尤其在网络中流行的一些另类字体设计, 形态千姿百态, 主要表现在语言、服装、音乐、设计、装饰等方面, 他们充满活力, 彰显个性, 大量的使用同音字、音近字以及特殊符号来表音的文字。将数字、英语、日语、简、繁体汉字、现、古代汉字混合使用, 字词句之间组合自由性极高, 具有一定的暗语功能, 以多元化的形式变化发展着。究其根源文字设计的存在, 归根结底还是视觉审美疲劳的原理, 人们在不断追求新事物、创新意识, 需求的本源。字体设计在传统与现代、设计与艺术、字体与图形中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充满趣味且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让人过目难忘。

字体设计已变为一种新的视觉传达的手段, 给平面广告设计带来了新的刺激。现代字体设计分为两类:一种是字库文字;另一种专用字体设计。很多人分不清楚什么是字体设计的概念, 往往错误以为是在设计字库。字库的设计难度很大, 需要专人进行开发和研究。其主要特点有两个方面:

一、彰显个性, 形态多变

文字在虚拟网络社会交流中形态变化万千, 以其独特的形式发展变化着, 彰显个性。比如大量的使用同音字、音近字、特殊符号来表音的文字。数字、英语、日语、简、繁体汉字、现、古代汉字混合使用, 字词句之间组合自由性极高, 具有一定的暗语功能, 在90后年轻人中特别通用。

二、借鉴传统, 大胆创新

在网络里也流行着一些非主流的字体设计, 他们和艺术设计的密切联系, 都表现于对传统的颠覆、反动和再创造, 呈现出不朽的生命力。回顾历史, 原来在清朝就已经有一些书法艺术家对文字进行有意“设计”的了, 当然那时还没有“设计”的观念, 这些书法艺术家是凭着自己对造字六法的了解对传统书法进行的艺术处理。比如借助阴阳八卦、风水观测、民间剪纸、瓦当图案等等。

综上所述, 目前字体设计正以多元化发展, 其变化是有规律可遵循的, 应做到几个融合:

(1) 文字与图形象征的融合

文字本身就是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 是记录人类生存方式的一种语言, 凭借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世界、认识自身, 也可以更直接和透彻地表达情感。主要表现在将字体与图形同构、文字和中英文混合组合、拼接, 让形象在空间、比例上面出现戏剧性的变化, 视觉流畅, 主次分明, 节奏感强, 激发出了主题前所未有的感染力。将字体与图形相结合效果, 将其应用在广告海报中, 打破传统海报形式, 追求艺术设计作品的自由性和创造力结合富有冲击力, 让海报更具有现代设计意味和审美意味, 并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字体设计从静态和动态变化结合

电脑技术正在不断地升级, 并逐步普及到千家万户,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 数字媒体已经成为当今设计界的主流发展方向。借助多媒体技术, 将声音、文本、图形、视频、动画融入字体设计中, 通过影像合成、结构成组、拼贴透叠或方向旋转、移动变化等形式形成一个多维空间的版面, 已不单是平面的、纯粹的构成关系, 而是构成了多视点、矛盾性空间层次的立体化。比如网页编排、影视片头、以及通过LED和高端多媒体技术3G调光膜、3G投影膜进行广告展示推广, 其视、听效果非常好等。凤凰卫视中文台就非常重视台标及各节目的片头动画, 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形式对你字体进行由静态到动态变化, 根据不同的栏目内容来组织不同的版面, 形成了自身的风格特点。

(3) 字体设计与广告市场相结合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 大力促进了字体设计的发展。广告设计以包豪斯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设计主义和强调商业利益的“商业设计”逐渐成熟化, 字体设计以及应用与市场结合更加紧密, 为市场发展起到促进消费、流通、生产的作用。平面广告多采用分割、重复、大小渐变等方法以突出广告宣传主题, 把要传达的内容采用非常单纯的形式凸显在画面中, 简洁的文字、色彩, 以中轴线为依据, 对称的版式结构, 给人庄严、稳重、典雅之感, 使得画面整体庄重活泼,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2009年8月12日, 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对44个汉字写法作出调整”[1]2009年8月12日, 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对44个汉字写法作出调整”

[2]沈卓娅王汀著《字体与版式设计实训》, 东方出版中心, 2008年1月[2]沈卓娅王汀著《字体与版式设计实训》, 东方出版中心, 2008年1月

[3] (日) 杉浦康平编著, 杨晶、李建华译《杉浦康平与亚洲同人的对话——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 三联书店, 2006[3] (日) 杉浦康平编著, 杨晶、李建华译《杉浦康平与亚洲同人的对话——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 三联书店, 2006

数字·多元 篇4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信息服务 著作权 价值 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 G250.76 D9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2-0088-05

Dialectical Analysis of Multiple Values of the Copyright Legisla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multiple values of the copyright legisla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 such as freedom, justice, order and efficiency, The use of dialectics theory such a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theory of identity and struggle of contradictions , the role theo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ings between identity and struggle of contradictions, the uneven princip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radictions ,and the discipline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tc. To explore the value choice of copyright legisla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 , to provide the advice and suggestions about drafting the copyright law suited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

Keywords Digital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 copyright; value; dialectics

加快发展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但由于我国著作权立法的不完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和用户的著作权保护意识淡泊,使得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着诸多的著作权侵权风险。对于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过程中的著作权立法问题,国内外各界专家和学者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各抒己见,始终未达成统一。深入剖析不同观点的矛盾冲突,其实质即反映在不同价值观的问题上。因此,笔者认为,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法,以解决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过程中的著作权侵权问题,要从立法的多元价值取向的辩证关系和各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权衡利弊各种价值取向,并选择一种适合各国国情的最佳价值选择方案。

所谓价值取向是指一定主体基于价值观念,面对价值冲突进行价值选择时所采取的行动方向。法的价值取向是一定的主体在法的活动中,面对法的价值冲突,进行法的价值选择时所采取的行动方向[1]。本文将主要从完善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立法的角度,探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我国著作立法中的自由、秩序、效率、正义、安全诸多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并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阐述各种价值取向之间存在的逻辑辩证关系,以及在著作权立法过程中,如何合理、有效和科学地把握各价值取向的价值选择问题,以期为完善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立法提供参考。

1 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我国著作权立法中的多元价值取向

在法律的诸多价值取向当中,自由、秩序、效率、正义是法律价值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它们分别或共同为各种法所追求,成为各种法在建设和完善过程中的指导原则和发展方向。然而,由于各部门法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使得诸价值取向在具体体现时,各有不同的侧重,表现为不同的价值选择。

1.1 自由价值

自由作为法律所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是相对的,是被理性所控制的自由。在信息自由方面,对于信息所有者、信息持有者和信息使用者来说,针对信息自由的价值追求来说三方是一致的,但这三者在同时作为主体的人,并行使各自自由权利时存在相互对立、相互影响的关系,对其中一方的完全自由,就等于剥夺另一方的全部自由。例如,在信息社会中,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产生,提高了信息处理、利用和传播的效率,使人们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但同时由于网络具有的无限复制性、全球传播性和交互性,又使它与传统的物理空间不同,致使有相当一部分人把这个虚拟空间称为无主管、无疆界、无警察的三无“自由世界”。与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相比,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中,著作权的侵权行为更加难以识辩和控制,如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其所造成的严重侵权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自由是有限度的,是永远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如果信息利用者恣意行使自己的所谓“自由”,结果会影响到其他人的自由,这也正是著作权法作为一种平衡机制,实现公民自由的根本目的之所在,也是其重要的价值追求。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保护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这项规定既体现了在立法过程中所秉承的著作权使用者信息获取自由的价值取向,又体现了其自由价值取向是有一定限度的。该法条中虽未明确提及到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但这一条款已被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依据而广泛使用。如CASHL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在通过网络发送给用户的每一篇文献中,都注明了这一条款,以提醒著作权使用者遵守著作权的规定。

1.2 正义价值

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现法的正义,是著作权保护立法的最高价值追求。在法的价值中,正义价值含有公平、公正、公道、平等权利等内涵,成为立法中首要的和最高的追求目标。一定的正义观念是一定时代法律的基本思想基础和精神内核,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并主导着法律的状况[2]。

在我国著作权保护法的制定过程中,法的正义价值应是其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通过规范信息所有者、持有者和使用者在信息的占有、使用等方面应遵循的行为规则及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使人们能够根据法律的指导去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处处体现着正义的价值取向。对于保护著作权使用者合理使用的“正义”价值取向,在第二章第四节“权利的限制”中充分体现出来;对于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正义”价值取向,在第二章第一节“著作权人及其权利”中得以充分体现。但两者的正义价值取向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在第三章“著作权许可使用和转让合同”的相关规定中,为解决两者正义价值的对立统一性,采取一种中立的态度,从而更好的发挥正义价值取向的应有作用。

1.3 秩序价值

在众多的法律价值中,秩序是法的基础价值,没有秩序,法所追求的正义、自由、效率等价值就无从谈起,秩序是法的直接追求,其他价值是以秩序价值为基础,没有秩序价值的存在,就没有法的其他价值。

著作权法是保证各类原创作品有序传播,并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是信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制定著作权保护法,就是著作权人和作品使用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搜集、利用信息的行动指南。这个指南在社会上确立起一种秩序,使人们搜集、利用信息的行为有组织、有规律地进行,由此,个人从对秩序的信赖中获得精神安抚,而政府和企业则得到他们孜孜以求的信息使用权,双方的利益都得以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立法的初衷即是通过立法规范受著作权保护作品的合理使用,平衡著作权人与使用者的利益,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利用秩序,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各条款中对著作权人应享有的权益、著作权使用者的合理使用、相关转让合同等具体问题进行详细规定,充分体现出对“秩序”价值的选择与应用。

1.4 效率价值

效率并非法的传统价值,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律经济学的诞生才把效率观念全面导入法律之中,提出法的宗旨是以效率价值得以极大化的方式来分配和使用资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第一章第一条即充分表明著作权立法的效率价值选择,即: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此外,在提高解决著作权问题的效率方面,在第一章第八条中规定: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可以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被授权后,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为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主张权利,并可以作为当事人进行涉及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诉讼、仲裁活动。通过这一条款的规定可以大大提高解决著作权授权的效率问题。

2 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我国著作权立法多元价值取向的辩证思考

在著作权立法过程中自由、正义、秩序和效率诸价值取向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的现象,每一价值取向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其他价值取向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从系统 论的观点来看,可以把诸价值取向看作在一个统一的大系统中。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系统的整体性来看,诸价值取向作为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其性质、功能要受该系统整体的影响和制约。从系统的结构性来看,诸价值要素的结合方式即结构,对系统的功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系统的层次性来看,系统中诸价值要素在系统中具有依次隶属的层次关系,不同层次的要素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由此可见,要适度选择自由、正义、秩序和效率诸多价值要素在系统中的最佳价值取向,要把握它们之间的普遍联系,并站在系统的角度,权衡诸多价值要素之间的关系、诸多价值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诸多价值要素的结构方式和诸多价值要素的层次关系,把诸多价值要素放在活的有机整体中进行分析论证,以寻求系统的最大效益。在这里,系统可特定为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立法,研究如何处理好该著作权立法系统中的诸多价值要素的关系,以发挥该系统最大功能是本文要论证的主要内容。

2.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正义、秩序、效率和自由体现了著作权立法时所遵循的不同价值准则和观念,并且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可以把其看作是在著作权立法这一统一体内部的诸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同一性是指自由、正义、秩序和效率诸价值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自由、正义、秩序和效率诸价值要素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在著作权立法过程中,秩序和自由价值取向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其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作为法的内蕴价值的自由是理性所支持的自由,其所奉行的公式不是“人人想怎样就可怎样”,而是“人人应当怎样就可怎样”,与之相一致,法的秩序有利于公民充分享有其应有的行为自由[3]。其斗争性表现在:自由强调的是主体个性的发挥,而秩序强调的是有序状态的建立和维持,自由难免有打破既有秩序的倾向,秩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压抑自由以维持平衡。例如,为了尊重著作权人的基本权利,建立一个安全的信息使用秩序,必须规范著作权使用者在收集、处理和应用著作权人的原创作品等各个环节的行为,用一定的规则约束著作权使用者的自由。

此外,在著作权立法过程中,秩序和正义价值取向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同一性表现在:创造一个良好的秩序,有利于信息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也是法的正义所追求的目标,而离开了正义作为基础,秩序也会失去其维持的根基,难以为继。其斗争性表现在:秩序和正义之间有时也会产生冲突,人们有时为了秩序不得不牺牲一点正义,或者为了正义,也不得在一定程度上放弃秩序。例如,尊重著作权使用者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护其为了科学研究等非经济利益,通过公益性数字图书馆实现对著作权作品的使用权利,是法的正义要求。另外,著作权作品是信息社会的一种重要社会资源,也是著作权人的一种智力性的劳动成果,对其实行有效的保护,同样是法的正义要求。但如果过于强调对著作权人利益的保护,则形成极少数人垄断的状况,不利于信息的交流和社会的进步。同理,如果过于强调著作权使用者的正义要求,将会使著作权人的正义要求受损,造成信息获取的无序状态,从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著作权立法中,不得不限制著作权人及著作权使用者的部分正义要求,以满足有利于信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秩序需求。

另外,在著作权立法过程中,正义与效益价值取向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同一性表现在:只有追求正义的法,才能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一个不讲求效益的社会不是一个正义的社会,因为没有了实施正义的物质基础,也不可能维护正义。但二者中间也存在矛盾,主要表现在:效益相对来说,倾向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正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关注的是他人和群体利益;两者从不同的出发点作用于同一对象,自然会产生矛盾。例如,正义要求法律赋予著作权人对其著作权作品占有、控制更多的权利,但著作权人享受的权利越多,可供共享的社会信息资源就越少,不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从而阻碍各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快速发展。

综上可见,自由、正义、秩序、效率既有同一性的一面,又有斗争性的一面。在著作权立法过程中,既要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又要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要对诸要素进行辩证的思考,要根据实际情况,多角度地或从相反的方向去逆向思维,并且进行“换位思考”,以探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要全面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既要重视斗争性的一面,也要善于调和与妥协,寻求一种最佳的平衡机制,以达到双蠃的目的,这将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立法应秉承的首要原则。

2.2 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

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既斗争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构成事物的发展。斗争性和同一性都是矛盾所固有的基本属性,矛盾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结合中才能实现。斗争性和同一性在矛盾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作用。有时同一性起主要作用,有时斗争性起主要作用。事物的发展既“相反相成”,又“相辅相成”,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立法过程中,要自觉利用矛盾的这两种力量,促使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著作权立法这一统一体内部的诸多价值取向,其所具有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推动着立法向着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不断完善和演变。因此,在立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诸多价值取向在同一性和斗争性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不要片面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要权衡利弊,协调差异,化解冲突,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尽最大努力创造“双赢”的局面。

2.3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是指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一个矛盾统一体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性作用,非主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立法的过程中,对于诸多价值取向的选择要有所侧重,既要坚持有两点的重点论,又要坚持有重点的两点论,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以及主次之间的辩证关系。应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不要把两者等量齐观,更不能主次颠倒。

把著作权立法看作是由诸多价值取向组成的矛盾统一体,效率、正义、自由和秩序等各种价值取向作为统一体内部的各种要素,在立法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各国的实际国情,区分统一体内部诸多价值要素之间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笔者认为,对于我国来说,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立法,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以明确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及次要方面,从而合理地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立法策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更加注重又好又快的和谐发展,并已深刻认识到只追求效率而忽视其他价值取向对我国后续发展的危害,建立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公民的著作权保护意识也将日益加强,著作权保护将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音符之一。鉴于此,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应把正义、秩序作为著作权保护立法统一体内部的主要矛盾,把自由、效率作为著作权保护立法统一体内部的次要矛盾来权衡利弊,并以又好又快协调发展的大政方针为指导,科学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著作权保护法。

2.4 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时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渐进过程的中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适度原则是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

在著作权立法过程中,对于自由、秩序、正义和效率等各种价值取向的把握上,应遵循量变质变规律,坚持适度原则,平衡各种价值取向的利益得失。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各种价值取向的重要性及发展态势也在不断地发展,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各种价值取向将产生一定的质变,应及时判断质变发展的结果,并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著作权立法,使之更加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社会[4]。

3 结语

法的各个价值之间在本质上并不相互排斥,相反,只有彼此相互平衡、相互促进时方能实现终极目标[5]。价值选择的结果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6]。价值选择的未来倾向,是一种开放性思维模式,价值选择要能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注重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7]。笔者认为,自由、秩序、正义和效率各价值取向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立法之本,诸项价值在不同国情、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献出不同的组合方式,诸项价值在著作权立法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等,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这也正是应用辩证法理论视角研究著作权立法的价值选择问题的意义之所在。此外,运用辩证法理论视角研究著作权立法中的价值选择问题,将更有利于保证著作权立法在价值选择上的科学性与正确性,便于我们更好地均衡自由、正义、秩序和效率诸多价值取向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制定出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法,为保障我国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征.“法的价值”与“法的价值取向”概念研究述评[J].东方论坛,2009,(6):95.

[2]孙美丽.美国和欧盟的数据隐私保护策略[J].情报科学,2004,(10):1266-1267.

[3]付子堂.法理学进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19.

[4]肖光等著.知识产权法的辩证法思考[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98.

[5]余雅风. 论我国教育立法的价值选择[J].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10(7):105.

[6]胡晓萍.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诚信成本和价值选择[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81.

[7]曾志琼. 科学发展观价值选择的未来性和整体性[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42.

数字·多元 篇5

1. 在PC机平台上利用多种软件实现 “数字信号处理” 课程中主要概念和过程动态可视化的程序仿真

MATLAB是用于科学计算的可视化高性能语言的软件环境[1]。它包含数值分析、矩阵计算、信号处理和图形显示于一体,拥有友好的界面。其信号处理工具箱包含了各种经典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理论和实验教学中,通常采用MATLAB进行仿真验证。以下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在MATLAB上验证采样定理: 分别取三个不用的采样频率对连续信号xa( t)= ( Ae- at) sin ( Ω0t) u ( t) 进行采样,对不同采样频率的采样信号做傅立叶变换求得其频谱。从程序仿真图形上可明显看出,当采样频率大于等于原信号最高截止频率2倍,采样信号的频谱与原连续信号的频谱基本一致; 当采样频率小于原信号最高截止频率2倍时,采样信号的频谱与原连续信号的频谱不一致,因为频谱混叠而发生失真。在课件制作中使用的Flash动画具有生动、逼真的模拟效果,广受师生的喜爱。它包含逐帧动画、运动动画、变形动画等[2]。为促进学生对 “数字信号处理”中主要概念的丰富内涵和各变换计算过程中的本质物理意义的理解,对其中一些重点、难点做成Flash动画演示。主要内容包括: 模拟信号的采样过程、序列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和z变换、离散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系统的响应等过程的动态展现; 以音频、视频信号为代表的各种数字信号及其频谱的可视化展现。

2. 编写以概念和过程动态可视化为特征的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课件

本人从任教以来,一直完善并修改课件。课件内容丰富,覆盖了 “数字信号处理”的大部分内容,已实际应用到了本人的 “数字信号处理” 教学活动中。课件色彩生动,清晰醒目,对难点采用动画方式模拟,PPT演示步步深入, 逻辑性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跟踪已上该课程的学生对课程概念的深入理解及对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初步体验

运用所编写 “数字信号处理” 多媒体课件在南华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进行教学; 通过反馈信息完善多媒体课件。 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等方法对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效果调查, 并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和完善教学方案。

数字·多元 篇6

一、“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由心理学家皮亚杰最早提出的, 他所创立的学派被称之为日内瓦学派, 在此基础上, 科尔伯格对建构主义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该研究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并通过与老师、 同学的相互作用而来的;并不是通过刺激学习者被动接受而来的[1]。在这种理论下, 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者转变为主动构建知识者, 而教师则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

2.自主学习理论。自主学习是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自我意识上的 “能学”;学习动机上的“想学”;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学习努力上的“坚持学”。因此, 自己必须制定学习计划, 确定学习目标;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 选定学习的时间、地点、方式、策略和内容, 控制物质设备条件、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对自己学习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 不断修改和调整学习行为, 以实现学习目标。但是, 在教学中, 自主学习模式并未充分体现。数字技术环境下“多元互动”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学习场所、设备、技术等资源,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所体现的原则

1.互动性原则。互动分为显性互动与隐性互动, 显性互动与隐性互动是相互交融的, 在教学中, 生生、师生、学生和互联网、互联网和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学内容等互动形式是相关联的。“多元互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互动为一体, 化抽象教学为具体操作, 促使学生进行判断、感受、适应、调整学习行为, 从而呈现复杂性、多变性和丰富性的“多元互动”课堂教学局面。

2.多向性原则。“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具有多向性, 不仅表现在教师和学习者之间, 还表现在信息内容、学习者、需要完成的目标和信息语言结构等多层次之间。这种教学模式以数字技术为依托, 进行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和分层辅导, 体现了学生互动学习的差别性, 因而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

3.主体性原则。“多元互动”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作用的教学过程。它强调学生和教师都是主体, 只不过教师以教为主体, 而学生以学为主体[2]。因此, 在教学模式中提出“多元互动”不仅没有弱化老师的教导作用, 反而把他列为活动的主体, 继续发挥着他的指导作用;同时 “多元活动”教学模式也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事教学工作的实践者和研究者, 更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因此, 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三、数字技术环境下“多元互动”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1.自主学习。数字技术是学生利用网络系统进行自主学习英语的 “资源平台”、“共享平台”。学生可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度, 它不受时间、空间和老师的限制。英语自主学习主要包括阅读材料、视听资源和电子档案三种, 阅读材料可提供文体多样、时代感强、针对感强、内容丰富的文字材料, 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开阔视野, 提升阅读技能。如:“aggressive”这个单词的含义, 在查单词后, 学生把它释义为“好斗的、侵略的”, 但是在阅读材料时, 这个意思是解释不通的, 这时, 可以把它可以理解为“上进的、进取的”。视听资源内涵和时序性强、传递信息更形象具体, 因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课堂教学。课堂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利用“教学平台”进行课堂设计, 有利于保障课堂教学效果。在当前数字技术环境下, 更应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的促进、指导和激励作用, 进而活跃课堂氛围, 增强师生互动。数字技术环境下“多元互动”课堂设计可从内容设计、授课过程设计两个方面进行。一是, 内容设计。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对网络信息资源认真筛选, 并将其存放在授课课件中, 同时, 课堂内容的选定要体现“个性化构建”的原则, 让学生在课堂中挖掘新思想, 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在Einstein compass的授课中, 可引入英语智力题, 构建思维。二是, 过程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依托投影仪和超链接等数字技术, 将英语知识更形象、直观的展现给学生, 同时, 要用5W1H创设情境模式, 进行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 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启发他们的思维。如:What is the topic sentence of Para 4?Why did Einstein believe that beauty lies in the simplistic?

随着教育信息现代化、数字化的发展,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成为其发展的主要方向, 这种教学模式,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但也要认识到,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因此, 在教学中, 要科学运用 “多元互动”教学手段, 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摘要:随着以网络与计算机为特征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多元互动”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者和信息资源的受益者;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帮助者、活动的参与者和教学的促进者。

关键词:数字技术,多元互动,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何荔.数字技术环境下“多元互动”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山东外语教学, 2009, 04:63-68.

[2]隋晓冰.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数字·多元 篇7

展会主题突出“新”字

CCBN2013的展览主题为“新融合新媒体新发展”, 契合行业发展热点、体现不同的多元化主题, 重点展示三网融合、OTT融合创新、NGB、云计算、高清与超高清、广播影视公共服务 (直播卫星和地面电视) 、多屏融合、数字音频广播、数字家庭与智能终端、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持电视、信息化视听等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与此同时, CCBN2013将围绕广电总局部署的做好2013年广播影视科技工作的四个重点, 深入研讨和全面展示广播影视技术、产品和应用, 围绕多媒体、全媒体发展重点, 大力推进电台电视台数字化;构建广播电视现代传播体系, 大力推进传输覆盖网络数字化;提高国产电影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大力推进电影数字化;提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 大力推进监测监管数字化。于3月20日开幕的CCBN2013主题报告会, 将针对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发布最新政策和规划, 诠释行业最热门的技术和应用。

同时作为三网融合规划中具有承前启后、重要转折点的2013年, 领悟和实施最新政策, 了解和利用最新技术, 学习和推广最新应用, 将成为CCBN2013的首要亮点。

学术交流突出“最”字

经过二十一届的努力创新, 以及行业领域的偕同促进, CCBN基本实现了国家文化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国家级、国际性展会”的目标。每年共有来自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参展企业和机构前来参展, 展览面积60000m2, 全国各级电视台、电台、有线网络公司、广电局等专业参观观众达10万余人。而这些数据, 都将在CCBN2013得以新的突破。

CCBN2013除了在展览展示方面围绕展示主题、行业热点和未来趋势进行全方位展现之外, 在学术交流方面将突出几大“最”字, 全力打造行业最大会议平台。主题报告会已成为政府发布广电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战略部署的重要平台, 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发展论坛 (CCBN—BDF) 也将高屋建瓴地诠释最前沿、最权威、最高水平议题和研讨, 引领行业科技发展。论坛主题涉及:三网融合、NGB、OTT、数字新媒体、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应急广播、云计算、信息安全、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地面数字电视、3D电视、IPTV与网络电视、数字音频广播、广播电视运营管理创新等多个方向。会议将从更为专业、细致的角度诠释和分析政府宏观政策、行业长远规划、全球广电高新技术、行业运营经典案例以及行业管理新思维, 让CCBN2013成为学术交流与展览并重的年度行业盛会。

活动内容突出“精”字

作为国际性的权威行业盛会, CCBN2013将在活动内容方面全面突出“精”的特色:

首先, CCBN2013是精英云集的盛会。来自国内外电视台、网络公司、新媒体运营机构、电信和互联网行业运营商、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以及最为庞大的各大高端技术、产品引领者的企业精英们将汇聚北京、齐赴盛会。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 加大国际参观观众的组织是CCBN持之以恒并极为重视的举措, 英语、日语、俄语多语种精细化现场服务, 让与会者语言沟通不再有障碍。

其次, CCBN2013期间举行的各大评奖可谓行业中的精粹。无论是主题报告会期间隆重揭晓的“2012年度广播节目技术质量奖 (金鹿奖) 、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 (金帆奖) ”颁奖典礼, 还是开幕晚宴举办的第十届“电视美术、灯光设计工程奖”颁奖典礼, 甚或是23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 (CCBN杯) ”暨第三届广播电视科技创新论坛, 以及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1号馆前广场举行的第四届CCBN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 都将给CCBN2013增添许多光彩。届时,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领导、国际知名企业高级管理人士将莅临现场颁奖, 并就广播电视新技术、新业务以及业内新动态等内容做政策性权威发布与解读。

服务形式突出“全”字

作为行业的先锋性展会, CCBN2013仍以“坚持以人为本, 提供人性化、多元化展览服务”的服务理念, 利用全媒体将“体验”作为CCBN2013展览服务的核心理念, 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便捷的网络在线注册服务, 及时详尽的展览资讯, 多元化的展会服务。在以往的平面媒体、电台电视台宣传基础上, 继续增加网络、移动电视、城市电视等新兴媒体的宣传。借助多媒体显示终端, 实时了解最新展会新闻、展览资讯、会议论坛信息, 亲身体验科技创新带来的全新感受。

除了以上合作媒体的宣传途径之外, CCBN2013将全面报道盛会, 每日新闻、参观指南、展馆平面图手册等展览服务指南为您详实记录CCBN2013的亮点与焦点和参展商信息。CCBN官网的网络播报将用视频、图片、文字的丰富形式第一时间呈现展会的风采, 为您了解国际广播电视行业发展, 关注世界广电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分布在各展馆入口的展馆指示牌, 为您清晰罗列所在展馆的参展商和展位分布, 引导您在最短时间抵达目标展台, 节省您的宝贵时间。随手一份《展馆平面图》手册, 让您在参观同时随时了解身边的参展商信息。

数字·多元 篇8

1 媒介形态及收视行为的变化

媒介的生存依据、生存状态和传播方式及其功能特征为媒介的形态。媒介形态为收视提供了可能性, 是收视行为存在和实现的基础, 收视行为依存于媒介形态, 媒介形态的变化必然会导致收视行为的变迁[3]。媒介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口语、文字、电视形态和数字媒介等形态。通常将其分为前收视时代、传统收视时代、现代收视时代和后收视时代[4]。前收视时代主要是以符号和图像为主体, 收视内容没有固定的载体;传统收视时代是指发明纸张和电视后的收视;现代收视则是以电视技术和电力能源的出现为标志的电视收视时代;后收视时代是电子出版物、网络新媒体等为标志的数字收视时代。电视媒介主要指图书、报刊等传播载体, 数字媒介是指以网络、手机和i Pad等为传播载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数字媒介的发展颠覆了电视媒介传播的主导地位, 使人们获取信息的行为模式和文化生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 媒介形态变迁视野下收视行为嬗变

媒介的发展也会影响或改变文化发展及其进程。观察人类传播史可知, 媒介从口头传播、电视及当下的数字媒介, 其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形态变化, 而其每一次形态的变化都是科技发展和推动的结果, 这也必然会使其重塑社会文化形态, 进而影响到传播者心理。由此可见, 媒介背后都蕴含着超越自身的价值和意义。麦克卢汉认为, 作为人的延伸的任何媒介都能提供事物转换的新知觉和新视野, 媒介形态的变迁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及认识方法。

2.1 媒介形态变迁视野下的收视身份主体的嬗变

与传统电视媒介相比, 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数字媒介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便捷性、开放性、包容性和廉价性, 这种独特性突破了电视媒介的信息发布特权, 使个人信息传播及发布实现了自由化。随着数字收视载体的丰富, 信息传播者和受众的界线更加模糊或消失。只要符合相关法律, 人们就可以利用手机、网络等媒介工具随时自由地传播信息, 可以利用数字媒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也就是说,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此类信息的传播及反馈提供了较为便捷的技术平台。

尽管电视媒介能够大量复制文字来提升人类分享、传播信息的能力, 且推动着文明的进步, 但其必须依附于书籍及报刊等实物载体,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传播信息的速度。加上文字代码自身的复杂性, 使受众接受信息的门槛抬高了。可以说电视媒介的收视只是一部分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群体行为。数字媒介不仅拓宽了人们的收视渠道, 也使收视的内容更加广泛和丰富, 收视已无地域、时空及身份限制, 并变得更加便捷和轻松。同时, 数字媒介形态中, 收视呈现浅显化和多元化的特征, 收视者也摆脱了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 只要拥有媒介工具和基本的视觉感知能力, 即可进行收视, 使收视得到广泛普及。而电视媒介形态的收视则需要收视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储备及文化素养, 只有如此才能领会电视媒介传播的内容及其思想内涵。由此可见, 不同媒介形态下的收视其身份主体也不同, 数字媒介形态下收视主体具有传播者和受众两种身份主体, 使收视呈现大众化的特点。

2.2 媒介形态变迁视野下收视习惯的变化

电视媒介的收视行为是单一逻辑和线性结构的只读文本, 收视者只能对编辑、作者等预先排好顺序的文本进行逐页逐字的收视, 收视方式相对单一。而数字媒介则可以向受众提供较为个性化的信息内容, 受众既可以通过数字媒介选择、检索和定制信息, 也可以接受和发布个性化的信息。信息收视者能够通过动漫、音频、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对巨量信息进行收视, 这种收视可以以跳跃式、主动性的思维模式进行。文本选择时, 受众通常从此标题迅速跳跃到彼标题, 从此网页立刻跳跃到彼网页, 也可以从电子图书的此章节跳到彼章节。这种收视方式可以由精读转为泛读, 由静态转向动态, 由一元转向多元。由此可见, 数字媒体的收视具有较强的个性化、跳跃性和非线性, 当然也是一种探索性的信息收视。收视的行为较为主动和灵活, 这种主动性和灵活性逐渐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线性的收视习惯。

3 正视媒介形态变迁, 收视行为嬗变呈现多样化

收视是文化传承的一种行为, 这种行为中收视者作为身份主体必须深入到收视内容即是收视客体中, 通过对收视客体的感知和思考来实现其共时性。在电视媒介收视中, 收视者能够将信息知识升华为思想, 并成为有效传承和交流文化的重要手段, 这种收视能使收视客体与收视身份主体共同作用在同一场域。收视与思考密切相连, 收视过程中的思考不仅是索取、利用、分析知识和信息, 也是对思想的消解和认同, 更是对文化的一种积淀或累积。

而数字媒介收视时代, 收视信息多以碎片化状态呈现, 收视主体同收视信息没有内在的对话, 数字媒介传播的信息内容非常具体形象, 想象和思考的空间非常有限, 收视者利用视听等感官来获取信息, 收视者身份主体深度参与的过程逐渐被消解, 收视者只是对信息进行潜意识的接受, 深度思考无从谈起。同时, 电视媒介时代, 收视的门槛高, 收视者不能直接参与作者的创作过程, 而数字媒介时代, 收视者能够直接参与信息创作过程, 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反馈及观点, 收视者同信息传播的边界更加模糊, 收视者具有受众和传播者的双重身份, 主客体身份逐渐统一。由此可见, 随着受众需求的多元化, 单一的传播媒介很难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和承担起各类传播任务, 只有实现收视的多元化, 实现跨媒介收视才是满足受众多样化文化需求的关键。

4 结语

收视阐释和传承着人类文明成果, 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无论哪种传播媒介, 提供优质内容永远是读者的最大需求, 只要是能够触及人类灵魂的信息内容都会受到受众欢迎。数字媒介引导着受众的收视兴趣, 以受众为中心不断挖掘电视媒介资源, 将其开发成数字产品。收视行为的嬗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应尊重收视行为的多样性, 构建合理、多元的收视环境和方式, 引导受众提高收视效果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2]高春玲, 卢小君, 郑永宝.基于个体特征的用户移动阅读行为的差异分析:以辽宁师范大学师生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 2013 (9) .

[3]徐孝娟, 赵宇翔, 朱庆华.从传统纸媒到数字媒介的用户阅读转移行为研究:基于MEC理论的探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6 (3) .

【数字·多元】推荐阅读:

多元环境07-14

多元控制05-12

多元05-23

多元空间05-26

多元因素06-08

多元供给06-08

多元挑战06-10

多元综合06-21

多元有效07-01

多元本位07-03

上一篇:T区差动保护下一篇:外墙保温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