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创新绩效

2024-05-22

绿色创新绩效(通用7篇)

绿色创新绩效 篇1

一、研究背景

自20 世纪90 年代起,经过20 多年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显著增长,以及中国从“温饱”型社会向“小康”型社会的成功转型,人们对农产品和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要求。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程度也越来越高,绿色食品的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比较深厚的市场消费基础,因此,积极探索提高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创新绩效至关重要。2012 年,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国内年销售额达到3178 亿元,出口额为28.4 亿美元。2013 年,我国共认证绿色食品企业3 229 家,产品7 696 个。全国累计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为7 696 家,产品总数为19 076 个。2013 年,国内绿色食品年销售额达到3 625.2 亿元,出口额达到26 亿美元。显然,绿色食品已经成为21 世纪人类的主导食品,国内外对绿色食品青睐程度明显提高。据调查,77%的日本消费者只选择符合生产标准的产品;80%的加拿大消费者宁可多付10%的钱也愿意购买绿色食品;84%的荷兰消费者、89%的美国消费者和90%的德国消费者在购买食品都会考虑质量标准和环境标准。因此,绿色食品企业如何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创新绩效、保证绿色食品质量就变得非常重要。

二、理论基础

“社会网络”最早是由国外学者提出的,将其应用在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行为理论和社会学中的组织管理理论等领域。直到20 世纪60 年代后期,国外专家和学者才广泛认同社会网络理论,各种观点和理论层出不穷,并且已经完成许多有价值的成果。目前,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研究企业创新绩效是国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企业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Elizabeth Rosenthal(1997)[1]利用分层线性模型研究社会网络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社会网络的异质性与团队绩效变动呈显著相关关系,指出企业可通过个人网络把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联系起来,对提高企业团队绩效具有重要作用。Bat&Batjargal(2007)[2]通过比较中国和俄罗斯企业家的社会资本,发现企业家的社会网络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中国国家农业部于1989 年最早提出了“绿色食品”的概念,紧接着在1992 年设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刘连馥(1998)出版了《绿色食品导论》一书,系统地论述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绿色食品的概念、标准、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如何构建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体系和未来发展战略。李志纯(2014)[3]认为绿色食品产业是一项民生产业,从开发绿色农业、建立专业流通市场、创新绿色科技、实施流通全程监控以及建立企业联动机制5 个角度提出了绿色食品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蔡镭(2004)[4]通过对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的实证研究,提出绿色食品企业要适应新形势、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就应该创新思路,加强绿色食品企业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这是绿色食品企业开展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式,强化公共服务和管理的重要职责。赵大伟(2007)[5]认为,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已进入成长阶段的中期,客观上绿色食品企业要求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以促进其整体上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才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在绿色食品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科研机构和政府政策的导向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网络对绿色食品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绿色食品企业社会网络是绿色食品企业获取创新资源和创新信息最直接的渠道。绿色食品企业构建的社会网络是指由具有社会关系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零售企业、批发企业等众多绿色食品企业构建的网络,这些网络成员拥有庞大的信息流和知识流,能为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提供巨大帮助。绿色食品企业社会网络是网络成员之间为了获取新资源和了解有关绿色食品创新发展的最新动态而自发组建的保持长期稳定联系的动态组织,其网络中存在多种社会关系,网络成员之间通过直接方式或间接方式建立的社会网络关系有利于企业间知识传播和技术扩散,从而能够强化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通过企业之间联系构建的社会网络,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相互分享经验,主动消化吸收知识及进行创新学习,使企业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尤其是在竞争非常激烈的绿色食品市场上,更需要绿色食品企业增强创新学习的动力,开拓创新思维,从而提升绿色食品企业的创新绩效。相对发达国家而言,虽然我国绿色食品产量较大,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缓慢、生产技术相对落后、流通效率低和创新能力薄弱。所以,我国绿色食品企业之间有必要联系起来共同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知识,从而利用积累的资源和经验使企业开展持续性创新及突破性创新,进而全面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笔者分析了绿色食品企业社会网络中的网络密度、网络关系强度及网络中心性作对绿色食品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一)网络密度对绿色食品企业创新绩效影响

绿色食品企业社会网络作为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的重要途径,必然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影响作用。企业社会网络密度是网络中行动者与其有关系的行动者之间联系的频繁程度,绿色食品企业网络密度越大,表明企业成员之间的联系越频繁,就越容易分享和探讨信息。比如,企业之间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建立技术创新联盟战略、制定企业管理创新机制、开展“公司+基地”的绿色食品运营模式等等。而企业网络密度恰好可以为企业提供创新合作的平台,这对于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和管理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作用。

(二)网络关系强度对绿色食品企业创新绩效影响

网络关系强度是衡量企业社会网络中网络成员之间关系紧密程度的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绿色食品企业获取知识和资源的质量和多少,进而影响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强网络关系代表着网络成员之间关系紧密,相互之间了解更透彻,比其他网络成员更熟知对方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方式,有利于企业之间分享新知识和新资源,从而开展合作进行共同学习和互助学习,缩短知识获取时间、增加共享知识广度及提高知识利用效率。再者,强网络关系意味着网络成员之间的信任度较高。企业之间的关系强度不仅仅是通过频繁联系建立起来的,更重要的是有彼此之间的信任才可以构建强网络关系,使知识、资源在网络中传递和分享,将其与本企业资源进行整合。高频率关系的社会网络提高了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速度,增强了网络成员之间的信任,是保证绿色食品企业市场地位和推动开展创新活动的主要动力。

(三)网络中心性对对绿色食品企业创新绩效影响

绿色食品企业社会网络中心性是指企业在网络中的位置,通常用于评估行动者在网络的重要程度,这种重要程度一般指行动者在网络中的信誉度、社会地位、影响力等。其绿色食品企业网络中心性越大,表明在网络中的信誉度、社会地位、影响力也就越大,所支配的资源和信息量就更大,自身就具有支配力量,掌握着先进的管理经验,借鉴和学习拥有较好的管理模式和较高管理水平的绿色食品企业的机会越大,对其自身的管理创新绩效和技术创新绩效提升就越有利。

四、结论

社会网络是企业获取有效资源和信息的关键路径。提升创新绩效已成为绿色食品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绿色食品企业仅凭自身资源和优势提升创新绩效是很难成功的,必须要与社会网络中的成员保持频繁的联系。绿色食品企业社会网络掌握着丰富的资源和知识,这些资源和知识在网络中流转,尤其是像管理经验及管理模式等显性信息,对提高绿色食品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影响作用。企业社会网络作为企业对外沟通的桥梁,要与其他网络成员分享本企业的资源,不仅可以获得网络中潜在信息,还可以得到隐含信息,其中,隐含信息及技术对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是最有价值的。企业社会网络为企业之间更好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平台,增进了企业之间的关系密度,无论是竞争关系还是合作关系都能给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带来机遇。

参考文献

[1]Elizabeth Rosenthal.Social networks and team performance[J].Team Performance Management,1997,3(4):288-294.

[2]Bat,Batjargal.Comparative Social Capital:Networks of Entrepreneurs and Venture Capitalists in China and Russia[J].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2007,3(3):400-413.

[3]李志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创新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1):21-23.

[4]蔡镭.创新思路,加强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7):60-61.

[5]赵大伟,基于绿色食品产业成长期的技术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管理,2007,(4):13-15.

绿色创新绩效 篇2

本文研究的难点问题是技术创新的绿色绩效评估模型的构建,该模型内含创新效率模型与绿色效率模型。在创新效率的研究方面,关于研发投入与产出效率的研究较多,余泳泽分别研究了我国技术开发及技术成果转化两个阶段的技术投入产出效率,他发现这两个阶段的效率都比较低[1];史修松等和白俊红分别从我国总体和省域视角出发,研究了这两个视角下的研发投入与产出效率,他们的研究表明我国整体的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较低,并呈现东高西低的区域化特点[2,3]。在绿色效率的研究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主,而关于指标的选取和处理方面,如何将环境因素引入模型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问题,Mohtadi、Ramanathan和陈诗一等学者将环境污染要素作为投入要素[4,5,6];胡鞍钢、涂正革和肖耿、陈诗一和Fre等学者[7,8,9,10]在Chung研究的基础上[11],将环境污染要素作为非期望产出要素纳入到绿色效率模型中;在评价模型方法方面,国内学者普遍采用的是DEA模型,该模型经过了十多年的改进,相关的研究从最初的径向的、角度的DEA模型到非径向、非角度SBM模型,后者已经在学术界得到广泛的运用[12,13,14]。此外,也有一些学者如韩晶、张江雪和冯志军等在创新效率模型的基础上[15,16,17],分别建立了包含研发投入、能源投入与创新产出及环境产出的绿色创新效率模型,并对我国工业总体及不同区域的工业进行了研究,主要考虑的是研发部门的绿色产出效率,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研发效率整体偏低。

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将着重考虑装备制造业的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联合效率问题,与冯志军和韩晶等研究不同,本文的研究方法将采用DEA-RAM方法,该种方法能够克服DEA-SBM的不足,将创新效率与绿色效率相融合,得出本文所研究的技术创新的绿色绩效模型。

1创新与绿色发展效率模型构建

Zhou和Ang、Sueyoshi等对DEA模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8,19],他们都将能源要素纳入到要素产出效率的评价模型中,后者创立了联合效率的评价方法。在这两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分别构建了包含绿色效率和创新效率的技术创新绿色绩效模型。

1.1创新效率模型

与韩晶和冯志军的研究不同[15,17],本文构建的创新效率模型是基于非径向和非角度的DEA方法构建的,假设使用W种创新投入要素k=(k1,k2,…kw)∈Rw+,得到I种创新期 望产出p= (p1,p2,…,pI)∈RI+。假定t时期第j个对象(j=1,…,J)相对于新产品生产前沿投影的投入与产出松弛变量分别为skw≥0,w;sip≥0,i,本文构建的期望产出的创新效率RAM模型:

借鉴Sueyoshi的求解方 法[19],可以对式 (1)求解,第t时期第j个对象的RAM创新效率(IE)指标可以转化为:

1.2绿色效率模型

假设使用M种能源投入要素e=(e1,e2,…,em)∈Rm+,得到V种环境非期望产出h=(h1,h2,…,hv)∈Rm+。在非期望产出的绿色效率模型方面,本文借鉴了Zhou和Ang、Sueyoshi及李涛的 研究成果[18,19,14],在非期望产出模型中设定了两个能源松弛变量(se-m,se+m),本文构建的非期望产出的绿色效率RAM模型。

根据韩晶的研究成果[15],先将所有的污染物去量纲化后,构建成一个污染度指标来代替污染产出水平,然后对式(3)进行求解,可以得到第t时期第j个对象的RAM绿色效率(GE)指标:

1.3技术创新的绿色绩效评价模型

根据Sueyoshi等[19]构建的联合效率模型,可以将创新效率与绿色效率纳入到一个模型中,该模型同时考虑了一个期望产出和一个非期望产出,构建了创新产出的最优实践边界和环境产出的最优实践边界等两个最优实践边界,从而得到一个新的效率评价指标,本文将该指标命名为技术创新的绿色绩效指标。

式(5)同时考虑了创新期望产出及环境污染的非期望产出,从而建立了两个最优实践边界,第一个是创新产出的最优实践边界;第二个是环境污染的最优实践边界。根据李涛和Sueyoshi的求解方法[14,19],可以得到第t时期第j个对象的技术创新的绿色绩效(IGE)指标:

2变量选取、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2.1投入与产出指标的选取

按照上述分析,本文主要选取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体及各分行业的研发人员投入、研发资本投入及能源投入量作为投入指标;在产出方面,本文选择了装备制造业新产品产值、装备制造业环境污染水平值分别作为创新产出指标及环境产出指标。

在研发资本的计算方面,本文借鉴了余泳泽的计算方法[12],以2000年为基期,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Kit表示第i个装备制造业子行业第t年的装备制造业研发资本存量;Pit表示第i个装备制造业子行业第t年的装备制造业研发新增投入量,d表示研发资本存量的折旧率,一般设定为15%,其中其中vi表示装备制造业2005至2012年第i个行业研发投入量的平均增长率。

在装备制造业污染水平值的计算方面,本文采用了韩晶的计算方法[15],将装备制造业及各子行业的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等“三废”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其量纲的影响,然后分别将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赋予权重,将标准化之后的工业“三废”值与各自的权重相乘,就可以得到工业环境污染水平值,本文计算的权重值借鉴了韩晶的结果。

在其他投入与产出要素的计算方面,本文采用化石能源消耗量的标准量衡量能源投入的水平;利用装备制造业及各子行业研发人人员的数量来表示研发人员投入水平;以新产品产值的平减值(以2000年为基期)衡量创新产出。

2.2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05年至2012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7个子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化石能源消耗量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科研人员、研发经费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装备制造业污染物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3实证结果分析

3.1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体的技术创新的绿色绩效评价

2005年至2012年间,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绿色绩效 呈现缓慢 上升趋势。 其中,2005年至2009年,装备制造业总体技术创新的绿色绩效呈现波动性的变化,平均变动率约为0.115%,上升趋势不明显;2009年至2012年,装备制造业总体技术创新的绿色绩效上升幅度比前一段时期明显,平均变动率约为4.399%。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绿色效率与技术创新的绿色绩效水平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2005年至2009年,我国装备制 造业的绿 色效率的 平均变动 率约为0.097%,2009年至2012年的平均 变动率约 为5.011%,但其总体水平远低于创新效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效率一致处于上升趋势,其中,2005年至2009年创新效率的平均变动率约 为4.561%,2009年至2012年的平均变动率约为8.716%,其波动水平远高于绿色效率,从图中还可以观测出2009年之后,我国创新效率的变动趋势与技术创新的绿色绩效的波动趋势保持一致,前者对后者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而在2009年之前,创新效率对技术创新的绿色绩效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这可能是由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偏向性所导致,即该时期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并不偏向于节能与环保。

图12005-2012年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效率、绿色效率及创新与技术创新绿色绩效变动趋势

3.2分行业技术创新的绿色绩效评价

注:表中的装备制 造 业 子 行 业 的 代 码 及 名 称。1 金 属 制品业;2 通用设备装备制造业;3 专用设备装备制造业4 交通运输设备装备制造业;5 电气机械及器材业;6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装备制造业;7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 公 用 机械装备制造业。

如表1所示,2005年至2012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各分行业的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联合效率存在差异,但差异程度不大,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装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装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绩 效分别为0.546,0.583,0.559,0.574,0.569,0.576和0.587。

按照创新效率和绿色效率的高低可将装备制造业各分行业划分为三种类型,创新效率和绿色效率均较高的行业有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装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较高而绿色创新效率较低的行业有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装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业;创新效率较低而绿色效率较高的行业有通用设备装备制造业。

3.3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联合效率的差异分析

本文利用李涛及Cooper等的研究方法[14,20],基于创新投入、能源投入、创新产出及绿色产出等因素,通过分析不同投入要素相对于最优边界上投入量的距离值,对技术创新绿色绩效中的待改进部分进行了分解,所用的分解公式如下所示:

式(7)中的DEK表示研发资本投入与人力投入等创新投入的非效率;式(8)中DEe表示能源投入的非效率;式(9)中的DEp表示创新产出的无效率;式(10)中的DEh表示绿色产出的无效率。

根据式(7)—式(10),对2005年至2012年的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的技术创新绿色绩效的待改进部分进行分解,得出了各个行业的投入与产出要素的非效率占所有要素非效率的比重,取其平均值绘制成图2。从图2可以看出,在装备制造业的各个行业中,研发资本投入的无效率与能源投入的无效率所占的比重超过了50%,其中能源投入的无效率的贡献均超过了27%,而研发资本投入的无效率的贡献率平均为23%。

从各个分行业来看,通用设备制造业研发资本投入的无效率部分比重超过22%,远高于其他行业,这表明这些行业的研发资本投入相对不足,而创新产出的无效率部分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这表明这些行业的创新水平相对滞后;而在专用设备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装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的能源投入及绿色产出的无效率部分所占比重较高,这表明这些行业的绿色发展水平是提高其技术创新绿色绩效的源泉。

4结论

本文利用DEA-RAM模型构建了包含绿色效率及创新效率的技术创新的绿色绩效评价模型,并根据此模型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体及各行业的技术创新的绿色绩效进行了测算。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体及各行业的技术创新的绿色绩效水平偏低,各个行业间存在差异,本文还对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的技术创新的绿色绩效的待改进部分进行了分解。分解的结果显示,研发资本投入不足是造成通用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绿色绩效低下的主要原因,而能源投入冗余程度较高则是专用设备装备制造业及交通运输设备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的技术创新绿色绩效低下的源泉。

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 篇3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获得飞速发展, 可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给我国带来了许多压力, 很多地方因为环境的破坏而使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倒退的现象, 一些地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国际上, 我国也面临了绿色贸易壁垒, 许多企业遭受损失, 特别是农产品和轻工产品受损尤为严重。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很好地改善我国目前的状况, 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所以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建立绿色供应链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势在必行。

一、相关理论

1. 绿色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最早于1996年在美国国际科学基金资助进行的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的研究中提出这个概念, 认为:在供应链的发展中要综合考虑对供应链周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 其目的是提高资源的优化和利用同时又使整个供应链对周边的环境影响最小。在管理流程上, 绿色供应链改变传统供应链的开环结构, 增加了反向物流环节, 实现物料和能量的回收和再利用, 从而形成物流“闭环”。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还减少了废旧产品对环境污染和影响。同时也降低了制造商的经营成本, 提高了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的竞争力, 最终实现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最优化, 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2. 平衡计分卡思想

平衡计分卡思想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和诺朗诺顿研究所所长诺顿首先提出, 他们构建了一个全新考核体系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经营过程层面、学习和成长层面四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1. 绿色供应链绩效指标体系的设定原则

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设计时即要考虑到指标的涵义、量化方法及各指标之间的联系, 又要根据绿色供应链系统性、科学性的特点来进行设计。设计这些指标时应遵循一定原则, 本文认为构建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2) 系统性原则。 (3) 通用性、可比性原则。 (4) 关键性原则。 (5) 经济性原则。

2. 绿色供应链绩效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

本文依据了传统的BSC理论加入环境因素, 形成了五个维度的绿色供应链平衡计分卡, 从环境保护角度、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业务流程角度、创新与成长角度五个方面入手来综合考虑建立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即计算方法如下:

(1) 资源利用率, 资源利用率= (1-未进入产品组成的剩余资源可变现净值/资源总价值) ×100%。

(2) 环境影响度, 三废总量 (吨) =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气体废弃物。

(3) 环境声誉, 环境声誉为定性指标, 用4、3、2、1分别表示好、较好、一般、差。。

(4) 利润率, 利润率= (净利润/总资产) ×100%。

(5) 资产周转率, 资产周转率= (销售总额/净资产) ×100%。

(6) 净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 (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 /本期净利润]×100%。

(7) 客户满意度, 客户满意度为定性指标, 用4、3、2、1分别表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8) 市场占有率, 市场占有率= (产品销售数量/行业总销量) ×100%

(9) 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满足突发需求的总时间。

(10) 存货周转率, P2存货周转率= (销货成本/存货平均占用额响) ×100%。

(11) 质量合格率, 质量合格率= (合格产品数/产品总数) ×100%。

(12) 产能利用率, 产能利用率= (运行产能/最大产能) ×100%。

(13) 信息共享度, 信息共享度= (绿色供应链共享信息/绿色供应链总信息) ×100%。

(14) 新产品、技术研发周期, 新产品、技术研发周期=新产品、技术研发的统计平均值。

(15) 市场预测准确率。D3市场预测准确率= (预测正确次数/总预测次数) ×100%。

三、基于模糊评估的绿色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

前文已述及, 本文应用BSC方法选取了15个经典样本指标来架构绩效评价体系, 显然, 各指标对于整体绩效评价的贡献各不相同。为此, 需要对这15个反映绩效特性的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另外, 所构建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测量指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因果关系, 这使得供应链的绩效评价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 模糊综合评估方法为处理这种不确定性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因此, 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 (AHP) , 即通过求重要性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进行指标一致性检验得出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 建立各个历史时期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模糊关系矩阵, 利用模糊评估法求出供应链在以往各个历史时期的绩效综合评价等级, 最后用马尔科夫对以后的绩效进行预测。

1.利用AHP计算供应链关键绩效指标的权重

绿色供应链的五维平衡计分卡, 包括环境、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创新与发展5个维度, 共由15个关键绩效指标组成, 它们构成了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

第一步, 对于环境、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创新与发展5个维度根据专家打分结果建立重要性判断矩阵。

第二步, 对五个维度分别建立重要性判断矩阵, 然后经过软件计算便可分别得到五个维度下各个指标的权重。

第三步, 结合前两步便可以得到15个指标对于绿色供应链的权重。

2.模糊评价

假设根据历史经验或供应链行规, 把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结果划分为G1、G2、G3、G4四个等级, 分别对应优、良、中、差。选取合适的隶属度函数和隶属度标准值把绿色供应链的指标值代入便可以计算得到绿色供应链的模糊关系矩阵, 从而得到绿色供应链当期的绩效。

3.马尔科夫链绩效预测方法

假设去年某绿色供应链12个月的绩效如图1

对于图1表示的某绿色供应链, 其状态空间E={G1, G2, G3, G4}根据2009年1—12月间的绩效整体价结果, 我们可以得到该供应链的状态一步转移概率矩阵P:

如果把该绿色供应链在2009年12月的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测基准P (0) , 令P (0) = (0, 0, 0, 1) , 则应用马尔科夫链状态转移法可以预测2010年1月的绩效评价结果:

P (1) =P (O) ·P= (0, 1, 0, 0)

由此可以预计该绿色供应链2010年1月的绩效评价为G2, 即良好。同理可预测以后的月份的绩效。

四、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对于商业领域来讲, 绿色供应链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基于此, 本文研究了绿色供应链, 应用于平衡计分卡思想建立了一个绿色供应链的评价体系。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平价并用马尔科夫链进行未来的预测。以期能对绿色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借鉴和指导。

摘要:本文采用平衡计分卡思想构建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 并且应用模糊评估法评价绿色供应链的绩效, 最后应用马尔科夫链进行绩效预测。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模糊评价,平衡计分卡

参考文献

[1]王能民杨彤乔建明: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工业工程, 2007

绿色冷链综合绩效指标设计研究 篇4

传统工业文明给人们带来了优越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衍生了温室效应、资源短缺、异常气候频繁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进一步认识,提出了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等,这些概念的提出指出了将来经济的发展趋势是绿色环保的。基于此,对绿色冷链的绩效进行探讨是必要的。

1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为保证绿色冷链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科学性,在指标设计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除了系统性、经济性、可操作性原则外,在绿色冷链的指标构建时我们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绿色供应链我们可以理解为:它是指以资源优化配置、增进福利、实现与环境相容为目标中所实施的一系列活动的集合,是由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零售商、消费者、环境、规制及文化等要素组成的系统,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等运动的集成[2]。冷链是一种特殊的供应链,它需要链上各个环节都处于规定的温度下。对绿色冷链研究需要结合绿色供应链的共性,同时突出冷链的特殊性。

(2)关键性原则。影响和反映绿色冷链绩效的因素和指标有很多,我们不能一一罗列,并且这些因素和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所以在指标设计时应进行筛选,选择那些能全面充分反映绿色冷链整体绩效的指标也就是关键性指标。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绿色冷链绩效考核中会有些指标不易做定量化分析,但如果在绩效考核时对其忽略不考虑,则造成评价结果的偏颇性,只有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才能反映绿色冷链的全貌,确保评价的准确性。

2 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指标的选取

在进行绿色冷链绩效评价时,需要考虑的第一个也是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选择评价指标。构建绿色冷链的绩效评价指标时需遵循上述指标构建原则,综合考虑冷链的特点,并以绿色供应链绩效研究为参考。

绿色冷链综合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中我们把一级指标分为:冷链价值指标、客户价值指标和绿色环保指标,二级指标则由经济指标、作业流程指标、竞争和未来发展指标、绿色环保指标、客户服务指标组成,将二级指标细分后,分为24个子准则层指标。下表1为绿色冷链综合绩效评价的指标。

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Satty于20纪70年代提出,是几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决策算法。AHP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人的判断以决定决策诸因素相对重要性总的顺序[3]。这种方法适用于计算多层绩效评价指标权重因子。而绿色冷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可以细化为多层,一直到最底层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所以我们选用AHP作为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为了确定评价体系第i级的第j个因素指标的权重Aij(i=,1,2,3,4;5j=,1,3,2,4,5)6我们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生产领域、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领域内的专家,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判断,同时考虑权威因素的影响,在收集专家意见时采取Delphi法。

2.2.1 指标体系各级权重的确定

(1)一级评价指标权重

依据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原理,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首先构造出判断矩阵,下面给出一级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A-Bi(其中i=1...)5。如表2所示,各准则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采用1-9标度法。

一次性检验:

(2)二级评价指标权重

同理,构造经济指标、作业流程指标、竞争和未来发展指标、绿色环保指标、客户服务指标判断矩阵见下表3-表7。

经济指标判断矩阵B1-C1i(i=1…5),见下表3

一次性检验:

作业流程指标判断矩阵B2-C2i(i=1…)6,见下表4

一次性检验结果:

竞争和未来发展指标判断矩阵B3-C3i(i=1…5)见表5

一次性检验:

绿色环保指标判断矩阵B4-C4i(i=1…4)见下表6

一次性检验:

客户服务指标判断矩阵B5-C5i(i=1…4)见下表7

一次性检验结果:

2.2.2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根据上述经济指标、作业流程指标、竞争和未来发展指标、绿色环保指标、客户服务指标权重的确定,求出的层次单排序权重,求出层次总排序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如下表8所示。一次性检验得出CR=0.0122<0.1,检验合格。

3 结论

以专家评判数据为依据,结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在构建绿色冷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计算每个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了排序,目的在于使冷链成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冷链的发展和将来的趋势,使各成员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两者的共赢。从上文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得出:

(1)一级评级指标权重中,B1=B2=B5>B3>B4,经济指标、作业流程指标、客户服务指标最重要;竞争和未来发展指标次之;最后是绿色环保指标。

(2)24项指标权重的确定与排序,不仅显示出它在本层中的位置,也显示出它对总目标贡献的大小。其中最重要的是库存周转率、客户获得率、销售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

(3)绿色环保指标中原材料及能源再利用率、产品回收收益率两项指标与竞争和未来发展指标中的研发的投入回报率、新产品销售收入百分比两项指标的排名较为靠后。

通过以上计算和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冷链的发展我们较多重视内部运作、经济利益和顾客服务,而忽视了冷链的竞争力和绿色度。内部运作与调度顺利既保证了有力的响应能力又保证了客户服务,最终会使冷链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但是这种利益是短期的。从冷链整体运作来讲,随着冷链的发展,竞争环境会更加激烈,要获得长久发展,冷链必须在新产品研发上技高一筹;从外部发展环境来讲,冷链的发展必须综合考虑政策、人文、环境等因素,而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绿色冷链则是这种形势下的产物,所以冷链管理者和成员必须转变观念,用生态环保的理念指导企业的发展,才能进一步降低成本,拓展利润空间,增强企业的发展和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万秋.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改善[J].物流储运,2006,(12):36-38.

[2]姜旭.卢晓君.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与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04):76-77.

绿色创新绩效 篇5

19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的经济高速发展,CO2排放量迅速增加,从而导致全球变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CO2排放迅猛,我国政府已经深层次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从“随势”转变到“谋势”,开始从全局性谋划遏制与解决这一问题。酒店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响应低碳经济,建立绿色营销绩效评价体系与建立绿色营销体系,可以促进我国酒店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良好的酒店形象,引导旅游绿色消费, 促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二、响应低碳经济的酒店营销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一)响应低碳经济的酒店营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响应低碳经济的酒店绿色营销绩效评价的基础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传统的企业营销绩效评价以企业内部财务衡量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人们发现企业与社会、生态环境是一个大系统,彼此之间不断的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企业不能孤立生存,它的发展对社会、生态环境有深远的影响; 随着管理者素质的提高,企业的责任也在不断延伸,从当初只对企业利润负责,延伸到对企业员工负责,对包括顾客、供应者在内的利益相关者负责,延伸到对社会、生态环境负责。在新的背景下,企业绿色营销绩效评价的指标应当既要考虑促使企业经营成功的内部组织运行的各个方面与环节,也要考虑企业的经营对外部环境产生的各方面重要影响。因此响应低碳经济的酒店绿色营销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总体分为三大类,一是体现酒店绩效指标体系,表征在其经营过程中对本身的贡献大小,二是体现酒店经营带来的社会效应即社会绩效,表征其在经营过程中对社会健康与文明促进的效果,三是体现其在经营过程中对生态的影响即生态环境绩效,表征其在经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情况。

根据响应低碳经济的酒店绿色营销的内涵以及其绩效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对酒店绩效、社会绩效与生态环境绩效三大类指标进一步分解。企业绩效评价可综合财务效果、营销效果、竞争效果、酒店内部绿色管理效果、产品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其中财务效果包含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绿色管理成本回收率等指标,营销效果包含广告效果、市场增长率、绿色产品推广率等指标,竞争效果包含市场占有率、企业知名度、企业美誉度、顾客忠诚度等指标,酒店内部绿色管理效果包含管理者绿色管理意识、员工绿色意识、工作环境绿色度、企业绿色活动增量、设备优化配置率、原材料的再生率、原材料的使用率等指标,产品效果包含产品适销率、产品储销率、绿色产品的研发率等指标;社会绩效可综合服务效果、贡献的社会福利与教育责任等方面进行评价,其中服务效果包含产品退换率、承诺履行率、服务项目投资率等指标, 贡献的社会福利包含支持下岗员工就业度、顾客满意度、 社会示范率(包含产品、管理、技术等社会示范率)等指标, 贡献的教育责任包含公益活动参与率、社会环境教育计划、战略中社会问题关注度等指标;生态绩效可综合环境效果、资源效果、服务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其中环境效果包含水污染度、大气污染度、固体废物污染度、噪音污染度、土壤污染度等指标,资源效果包含资源利用率、产品回收率、绿色能源使用率等指标,服务效果包含绿化措施、生态环境教育计划、消费者健康重视度、战略中生态问题重视度等指标。

(二)响应低碳经济的酒店营销绩效评价模型

许多学者用多层次(AHP)法评价营销绩效,然而,层次分析法虽然识别问题的系统性较强,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在评价时由于信息不完备易于导致信息失真。而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 “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能解决信息不完备所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因而把多层次(AHP)法与灰色评价模型结合起来即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用于响应低碳经济的酒店营销绩效评价能起到较好效果。评价时,应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将原始指标转变为不受量纲和数量级影响的标准化指标。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是采取层次分析(AHP)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级各类指标权重,构建评价样本矩阵,确定评价灰类与灰色评价系数,然后计算灰色评价权向量及权矩阵,最后通过建立灰色集成评价模型计算受评对象的评价值,根据评价值确定受评对象响应低碳经济的酒店营销绩效等级。

三、响应低碳经济的酒店绿色营销路径

(一)完善政府绿色政策

一是制定与完善酒店相关标准。这需要制定酒店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的排污标准、排碳阀限,完善酒店建筑建设的环保标准,酒店运营过程中的节能标准,为国家相关部门对酒店管理有完善、清晰的行为标准;推进酒店质量与环境认证工作,国际标准化组织相继出台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标准, 在其基础上,我国也须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消费标准、绿色产品标准、绿色客房等绿色服务管理体系,推进酒店的环境与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制定与完善绿色酒店的评定标准。这些可提高酒店经营与管理过程中的产品质量与环境认识,提高产品质量与环境管理水平,强化其节能、降耗、减污、减排。

二是完善相关法规与政策体系。强化酒店经营与管理的监督工作,根据相应的法规标准,对酒店质量实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并与暗查方式相结合,以保证质量检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遏制酒店经营与管理过程中的负外部性;完善相关税收体系,如建立环境税、包装税、排污税、碳排税,通过税收杠杆促进酒店绿色经营与管理水平;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健全与维护酒店绿色经营的市场秩序;建立与完善酒店绿色经营与管理补偿机制,对酒店购置新型、清洁、高能效、低排放的硬件设施实施减税,或降低贷款利息,对使用这些硬件设施的酒店适当补贴,以降低其绿色经营与管理的成本。

三是强化技术创新,建立包括科研单位、政府、企业在内的高能效、节能、降污、减排的技术研发平台与机制,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发,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大力有效的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使酒店绿色经营与管理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二)实施绿色管理

一是确立酒店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的绿色管理原则。 这要求酒店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构建与坚持“5R”的绿色管理原则。Research(再研究)原则,要求在经营与管理过程中不满足现有的技术与工艺流程,不断创新,创造出更好经营与管理的硬件与软件条件,开发出更好的低耗能、降污与减排、节能的酒店运营环境,创建出更多的低碳、绿色产品体系;reducing(减量化)原则,在不影响酒店运营与消费者权益的背景下,尽量减少能源与原材料的使用数量;reusing(再使用)原则,在不降低服务标准与不影响消费者权益前提下,增加有些物品的使用次数,以减少浪费;recycling(再循环)原则,通过开发与引进先进技术,可将某些材料循环使用,以节约成本提高利益;replacing(替代)原则,在不降低消费者满意度前提下,使用替代材料生产产品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污染威胁。

二是强化绿色技术研发,强化绿色设施与设备的改造。这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强化绿色技术研发,创新生产工艺与变革生产过程,使生产、运营过程降污、减排、 节能减耗;二是改造设施、设备,包括基于技能技术的照明系统、空调系统、水泵风机变频调速系统、煤炉供生活热水管道系统,基于循环利用与降污技术的水利用系统, 基于减排与降污技术的锅炉与液化气炉系统等改造,可大大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三是创新建筑系统,尤其是酒店建筑装修材料的绿色化,如客房的装修材料具有无污染、无噪声、低能耗与节约型,家具应避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合成板、塑料板或墙纸等。

(三)培育与建立绿色营销理念

一是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绿色营销意识,培育企业组织绿色文化。酒店组织文化与员工的普遍意识决定着酒店营销方式及效果。培育绿色企业文化,是使组织认识到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与能源、降污减排的重要性,系统思考,追求社会可持续发展,自觉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消费者统一。

二是通过宣传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提高其绿色消费意识。酒店消费者是酒店价值实现的最终环节,引导其进行绿色消费,提高其绿色意识,是使酒店真正实现绿色营销的重要环节。这要求酒店一方面根据顾客实际需要对顾客消费时进行善意的环保绿色提醒,在酒店提供消费者消费的产品中体现绿色寓意,体现酒店对环保的重视,对自觉、积极进行绿色消费的顾客进行积分等多种形式的奖励;另一方面通过走出酒店进入社会举行和参与各种社会环保活动,开展相关绿色广告宣传,提高社会现有消费者及潜在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引导其绿色消费。

(四)构建绿色营销组合

一是制定绿色价格。价格是调节市场的重要手段,建立绿色价格机制,才能使绿色营销得以健康发展。绿色产品成本组成中除了原有的成本因素外,另外还包括生态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指为了保持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企业付出的环境成本,例如“废”的处理成本; 引进环保技术和设备成本,企业为了避免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进行的技术改造和安装环保设备所支出的费用;减少或不使用可能造成污染的原材料而导致的损失成本。消费者消费的酒店绿色产品价格应体现资源价值、技术价值、环境成本或环境补偿等方面价值,通过这种价格机制调节其消费结构,引导其科学、合理、健康的绿色消费。

二是开展绿色促销活动。通过推销人员向消费者宣传产品绿色信息,讲解示范其绿色功能,宣讲现代生态环境、健康生活方式趋势,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同时通过优惠、试用、馈赠等方式激起消费者兴趣,促使其购买, 提高公众的绿色意识,强化企业的绿色形象,增强酒店绿色营销的社会基础。

摘要:建立科学的绿色营销绩效评价体系与绿色营销体系,可以促进我国酒店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现代酒店环境发展的要求,响应低碳经济,建立了包括酒店绩效、社会绩效与生态环境绩效在内的酒店绿色营销绩效评价三大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提出包括完善政府绿色政策、实施绿色管理、构建绿色营销组合以及培育绿色营销理念等系列酒店绿色营销策略。

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 篇6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灰色关联评价

钢铁企业作为能耗大户和污染大户在制造业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有必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与钢铁企业现状发展结合起来,以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作为管理手段,加快实现工艺装备绿色化、制造过程绿色化、产品绿色化,不断拓展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消纳处理等功能的绿色供应链,从而建立起一套全面、有效、可行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和方法模型,是推动钢铁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

1 文献综述

钢铁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资源消耗大户和环境污染大户。目前,中国钢铁工业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主要包括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其中煤炭的使用量占到70%,电力使用量占到26%,能源结构过于单一。此外,钢铁企业的炼铁系统是能源消耗高的真正源头,整个系统的能源消耗约占钢铁工业总能耗的78.87%,因此,炼铁工序肩负着钢铁工业节能降耗的重任[1]。

马姗姗[2]等认为绿色制造是钢铁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完善的绿色制造评价体系是实施绿色制造的有力保障,并且从环境负担、资源消耗、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建立了绿色制造指标体系和评价系统,最后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18个大中型钢铁企业进行了绿色度评价,提出了改进方向。绿色制造评价体系的提出,有利于对钢铁行业的监督、管理和改进,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这更加坚定了企业决策领导者从整体或部分环节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信心。张培从钢铁企业出发,分析其供应链管理的现状,探讨钢铁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归纳以及问卷调查,构建了基于突变级数法的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最后通过案例研究检验了该模型的准确性,为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提供新方法[3]。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查阅及分析,发现现有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目前可以量化的、操作性强的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方法相对较少;第二,大多数学者采用专家打分法来确定指标权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第三,主要从传统财务绩效视角展开分析与评价,评价内容不完整。

2 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构建思路

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对钢铁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的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逻辑路径为:

首先,确立目标层。为了定量反映钢铁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状态和发展差异,本文设计目标层——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该体系是钢铁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企业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的综合体现。

其次,建立一级指标层和二级指标层。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是一条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协调发展的供应链,所以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包括三个方面:企业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4]。

最后,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节能减排、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和社会影响6个方面分析影响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的因素,并根据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及特点、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内容、影响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的因素分析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参考《2009年~2010年中国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报告》、《2010年世界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可持续发展的钢铁工业2010年政策和指标》内容,结合武汉钢铁集团、宝钢集团、太原钢铁集团和鞍钢集团4家钢铁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以及钢铁企业各自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等内容,识别出了影响钢铁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指标[5]。

2.2 评价指标的确定

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由三部分系统组成。经济绩效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两方面进行评价,共细分为10项评价因子指标。环境绩效从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三方面进行评价,共细分为12项评价因子指标[6]。社会绩效从社会影响进行评价,共分为4项评价因子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26项因子指标(见表1)[7]。为方便下文分析,将指标层变量依次定义为:X1,X2,…,Xi(i=1,2,…,26)。

3 灰色关联评价模型

灰色关联评价模型是从样本中确定一个理想化的最优样本,以此为参考数列,通过计算各样本序列与该参考序列的关联度,对被评价对象作出综合比较和排序。

3.1 确定参考序列

设有m个被评价对象,每个被评价对象有p个评价指标。根据各评价指标的经济含义,在m个被评价对象中选出各项指标的最优值组成参考序列x0={x01,x02,…,x0p}i=1,2,…,m.

3.2 数据的无量纲化

由于受各评价指标量纲和数量级不同的影响,使各评价指标间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必须对各指标实际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直线型无量纲化公式,即xij´=xijx0j(i=1,2,,m;j=1,2,…,p) (1)

3.3 计算关联系数

先要计算每个被评价对象序列与最优参考序列间的绝对差序列。计算公式:△ij=|xij-1|(i=1,2,…,m;j=1,2,…,p),在此基础上,依公式△(max)=max max△ij(k),△(min)=min min△ij(k),就可求得两级最大差△(max)和两级最小差△(min)。然后计算第i个被评价对象与最优参考序列间的关联系数:ξij=(min)+ρ(max)ij+ρ(max)(2)

其中ρ为分辨系数,取值在区间[0,1]之间,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取ρ=0.5[8]。

3.4 利用变异系数法计算各指标权重

设有M个被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为N个,每个被评价对象的指标值用向量表示,从而得到原始评价矩阵为X=(xij)M×N。第一步,数据规范化处理,对于指标值越大越好的“效益型”指标采用kij=xij-min{xij}max{xij}-min{xij};对于指标值越小越好的“成本型”指标,采用kij=max{xij}-xijmax{xij}-min{xij};第二步,计算各指标的平均值

k¯ij=1Μi=1Μkij,Sj=i=1m(kij-k¯ij)2m(j=1,2,,m)(3)

第三步,计算各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公式为:Vj=Sjk¯ij(j=1,2,m)(4)

第四步,计算各指标权重,公式为:ωj=Vjj=1mVj(j=1,2,,m)(5)

3.5 计算综合评价得分

Ei=k=1mω(k)ξij(k)(k=1,2,,m)(6)

4 实证研究

本文在钢铁行业的上市公司中选取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简称武钢)、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简称宝钢)、太原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太钢)、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简称鞍钢)四家钢铁公司为样本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并且以2005年至2010年6年为研究区间,分析钢铁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变化。

4.1 数据来源

武钢、宝钢、太钢和鞍钢4家钢铁企业的环境绩效指标、社会绩效指标和经济绩效部分指标数据分别来源于《武钢集团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武钢集团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武钢集团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宝钢集团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宝钢集团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宝钢集团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宝钢集团2007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宝钢集团2006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宝钢集团2005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太钢集团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太钢集团2009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太钢集团200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鞍钢集团2010年可持续发展报告》、《鞍钢集团2009年可持续发展报告》、《鞍钢集团200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鞍钢集团2007年可持续发展报告》,经济绩效的其他部分指标数据来源于4家钢铁企业2005年至2010年年度财务报告。

4.2 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首先说明一下各指标的经济含义,经济发展中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总资产和钢产量4个指标都为正指标,指标分值越大越好,而速动比率比值为1:1时,最为合适,流动比率比值为2:1时,最为合适;技术进步、节能减排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指标都为正指标;资源消耗中吨钢综合能耗和吨钢新水能耗为负指标,指标分值越小越好,水循环利用率和固废综合利用率都为正指标;环境保护中污染治理投资为正指标,其他都为负指标[9]。现以武钢为例,根据各指标的经济含义可得理想样本X0=(1906.91,93.83,2038.27,3655,0.64,1.25,610,74.2,407,1,26.07,54.2,3800,1230,694,3.99,97.49,97.3,0.68,1.55,0.2,2.73,93.09,88.8,99.64,121.56),利用式(1)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4.3 确定各指标的关联系数

根据公式Δij=|xij-1|得出各对应指标绝对差矩阵Δij(k),可知两级最大差Δ(max)=0.9091,Δ(min)=0,然后代入式(2)并取ρ=0.5可求出各指标灰色关联系数矩阵ξij(k)(见表2)。

4.4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首先运用极差变换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使用excel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描述统计,计算各指标数据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和标准差,最后运用变异系数法求得各指标的权重(见表3)[10]。

4.5 计算灰色关联度

由公式(6)可知,武钢2005年至2010年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得分Ei=(0.6144,0.5957,0.6201,0.6704,0.7128,0.8549),即武钢参评年份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从优到劣依次为: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5年,2006年。

同理,根据上述计算步骤,可以分别得到宝钢、太钢和鞍钢2005年至2010年6年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得分(见表4)。

上述数据分析是对武钢、宝钢、太钢和鞍钢4家钢铁企业2005年至2010年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自身的纵向分析比较,但没有横向分析比较4家钢铁企业2005年至2010年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同理,根据上述计算步骤,可以分别得到2005年至2010年武钢、宝钢、太钢和鞍钢4家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横向综合评价得分对比(见表5)。

4.6 评价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2010年参评的4家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从优到劣依次为:宝钢、鞍钢、太钢、武钢;2009年参评的4家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从优到劣依次为:宝钢、鞍钢、太钢、武钢;2008年参评的4家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从优到劣依次为:宝钢、鞍钢、太钢、武钢;2007年参评的4家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从优到劣依次为:宝钢、鞍钢、太钢、武钢;2006年参评的4家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从优到劣依次为:宝钢、鞍钢、武钢、太钢;2005年参评的4家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从优到劣依次为:宝钢、鞍钢、武钢、太钢。由以上对比可知,2005年至2010年6年中4家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总体水平从优到劣依次为:宝钢、鞍钢、太钢、武钢。

5 结论与不足

运用灰色关联评价法,能够科学、准确地评价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从中可以为钢铁企业更好地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找出问题与不足,进而制定措施弥补不足。

由于钢铁企业供应链管理指标数据收集较为困难,只选择了一些较为重要的指标,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由于篇幅有限,只分析对比了四家钢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综合绩效,而没有分别比较四家钢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11]。

参考文献

[1]刘树利.谈钢铁工业的节能减排[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5):12-14

[2]马姗姗,齐二石,霍艳芳,等.钢铁行业绿色制造评价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9):194-196

[3]张培.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0

[4]肖彦.低碳生态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D].长沙:中国林业科技大学,2010

[5]吕立新,梁艳,彭灿.基于Fuzzy-AHP模型的企业绿色供应链的绿色度评价[J].科技和产业,2008,8(3):1-5

[6]黄慧婷.绿色供应链实施关键成功因素的因子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10):215-216

[7]赵丽娟,罗兵.绿色供应链中环境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2003,26(11):155-158

[8]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7

[9]唐凡,汪传雷,邱灿华.供应链管理的绿色度评价实证研究——基于安徽省企业的统计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8):121-128

[10]刘树利.谈钢铁工业的节能减排[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5):12-14

绿色创新绩效 篇7

一、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 绿色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供应链目标来看,它追求的是整个系统的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低,而绿色供应链管理则是在环保的前提下,追求其供应链的整体绩效。由此可见,绿色供应链管理把环境问题作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影响绿色供应链绩效的不仅有传统供应链的因素,核心是绿色供应链的绿色度,体现在供应链的环境绩效指标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资产管理。反映了供应链的价值增值,显示供应链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最终运营结果的改善做出贡献,供应链绩效的改善应该在该指标上得到体现。 (2) 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供应链发现成本的高低,从而挖掘出存在的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一定的依据。还可以根据成本计算的结果,为企业管理供应链、调整供应链活动和评价供应链绩效提供科学的依据。 (3) 客户服务。从客户的角度来看供应链的运作,把承诺转化为具体的可以衡量的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顾客对于供应链的要求。 (4) 业务流程。供应链应如何运作才能实现顾客所预期的测评指标呢?顾客绩效目标的实现来自于供应链业务流程的运行,供应链应明确必须如何操作,具有哪些能力,并制定相对应的测评指标。 (5) 环境绩效。它评价了供应链实现绿色化的程度,供应链的绿色化必须将绿色制造的思想融入到供应链的整个流程中,环境绩效的评价就是评价流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否绿色化,设计工艺是否绿色化,生产流程是否绿色化,包装、运输、销售过程是否绿色化,最重要的是绿色供应链的逆向环节即回收重用的过程实施是否到位。该指标的设立应对供应链的全部节点企业具有约束力,不断地改进业务流程中的污染、浪费等行为,通过改进绿色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手段,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内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和供应链系统整体效益最优的目标。

2. 评价指标的确定。

指标的设立必须满足科学性、针对性和动态性原则,能全面地反映整个供应链的运营绩效,并及时地反映出供应链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事后反映不得不采取的补救措施,以免给整个供应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根据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提出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客户服务、业务流程、环境绩效五个一级指标,结合国内外专家文献中提出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从上述五个方面选了30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构建了一个二级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整体上评价了绿色供应链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它跟踪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情况,从财务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客户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以及环境绩效各个方面全方位地评价了绿色供应链运作的整体绩效,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供应链的发展趋势,并加入了绿色回收管理,为监督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依据。

二、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多指标综合评价是将反映研究对象不同属性的多个指标的信息联合起来,得到一个综合指标,由此来反映被评价对象的整体情况。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基本思想是把多个单项指标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包含各个侧面的综合指标,其实质是把多维空间中的样本投影到一条直线上,通过投影点来研究样本的特性。目前已有多种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功效系数法、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遗传算法、密切值法和因子分析法等。本文选择多级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来评价绿色供应链绩效。

1. 构建评价模型

(1) 选定评判集。V={v1, v2, v3, v4},式中v1, v2, v3, v4可以用{很好, 好, 一般, 差}来描述。 (2) 根据上文的评价指标体系, 可以得出一级指标的因素集。A= (A1, A2, A3, A4, A5) ,即A= (财务价值,客户服务,成本费用,业务流程,环境绩效) (3) 确定权重集。对以上一级指标分别根据其重要性程度给以不同的权重,得到一个权重集U= (u1, u2, u3, u4, u5) ,ui表示因素Ai在评价中所占的程度。 (4) 建立单因素评判矩阵。单独从一个指标出发进行评判,以确定评判集元素对因素集元素的隶属度。设评判对象按因素集中第i个因素Ai进行评判,为评判集上的一个模糊子集,则因素集Ai与评判集V之间的模糊关系组成一个单因素模糊评判矩阵R:它表示因素集中各元素对评判集中各因素的隶属度。

(5) 建立评价对象在评判集上的模糊子集B。,记为模糊向量,以Bi构成上一层的关系矩阵这样就得到了上一层的Bi-1。最终可以得到评价对象的评语B。 (6) 得出评判结果。对于评语集中的不同评语vi,规定各自的权重,得到权向量W= (W1, W2, W3,…,Wn) ,取C=B W T,即为对绿色供应链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

把模糊数学理论应用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定,能够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减少了人为的客观随意性,但值得注意的是,评价指标内容的全面性和权重值的合理性是该评价方法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影响绿色供应链绩效的各个因素及每一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力求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

2. 应用示例。

作为上述评价模型的应用,本文以某公司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为背景,给出了该方法的算例。在指标权重的确定方面,建议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由于本文指标数量比较多,用层次分析法计算量较大,故本文是由多个专家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用德尔菲法得出) ,然后综合给出评估结果。

评语集V=[“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并对评语集中不同评语规定各自的权重,得到权向量W=[1, 0.75, 0.5, 0.25],表示各级评语的差距。

因素集即上文给出的指标体系,现在给出各指标在评价中所占的权重。U= (0.2, 0.15, 0.18, 0.2, 0.27) ,括号内的数据表示五个一级指标在评价中所占的权重,相加为l。U1= (0.25, 0.2, 0.25, 0.1, 0.2) ,括号内的数据表示一级指标财务价值的5个二级指标所占的权重,相加为l,下面给出的是其它四个一级指标客户服务,业务流程,成本费用和环境绩效的各二级指标的权重,括号内的数据相加都为l。U2= (0.1, 0.15, 0.13, 0.15, 0.22, 0.25) ;U3= (0.15, 0.12, 0.2, 0.1, 0.15, 0.1, 0.18) ;U4= (0.12, 0.16, 0.15, 0.2, 0.18, 0.19) ;U5= (0.13, 0.22, 0.1, 0.15, 0.12, 0.17, 0.11) 。

给出各指标对评语集的隶属度,构建模糊评判矩阵R,如表1~表5所示。

表1~表5内的数据Rij的转置矩阵,它表示各二级指标被评为V的可能性。针对表中的数据,根据公式B=UR,计算每一级指标的B值,则:B1=U1R1=(b11, b12, b13, b14, b15)= (0.25 0.2 0.25 0.1 0.2)

同理可得:B2= (0.306 0.361 0.27 0.063)

B1, B2, B3, B4, B5构成了五个一级指标的评价矩阵R=(B1, B2, B3, B4, B5) T。

矩阵中的数据是五个一级指标对评语集V的隶属程度。

计算B值,B值为评价对象即该公司的绿色供应链的绩效水平在V上的隶属度。

最后,取C=BWT,得C= (0.31285 0.30939 0.29906 0.0787) (1 0.75 0.5 0.25) T=0.7141。

即该公司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为0.7141,基本评定为较好。该数据可以用来跟同类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水平进行横向比较。从上文的计算过程还可以看出,B的最终值表示评价结果对评语集的隶属度,即从概率论的角度来看,调查者中31%左右的人认为该公司实施绿色供应链的效果很好,30%左右的人认为较好,2 9%的人认为一般,只有7%左右的人认为较差。

三、结论

本文将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相结合,研究了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方法,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并以实例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摘要:分析了传统供应链相对于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不足之处, 针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给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借鉴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和绿色环保指标, 运用多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建立了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 该模型较准确、客观地度量了绿色供应链的整体绩效, 论文通过实例验证了该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侯先荣郭素金:绿色供应链管理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 2004, 8 (5) :104-106

[2]郑欢古福文吴海军: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绿色供应链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 2005, 15 (1) :34-38

[3]朱庆华, 曲英.中国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统计分析[J].管理科学, 2005, 18 (2) :1-7

[4]Zhu Qinghua, Joseph Sarkkis.An inter—sectoral comparison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China:Drivers and practice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O05, 34 (2) :134-141

[5]黄凤文吴育华: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发展前景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1 (3) :252-256

上一篇:视频烟雾检测下一篇:频谱变化类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