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测试改革(通用12篇)
高职英语测试改革 篇1
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 语言测试是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全面检测学生个体发展和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 它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20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 语言测试不断吸取语言学、语言教学法和学习论中的科学内容, 用心理测量学作为科学手段, 俨然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学科。另外, 语言测试又与教学密切相连支配着语言的教与学, 并随着外语教学法的发展日趋完善。科学合理的语言测试, 一方面可以用来了解和检测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则可以用于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 使之总结教学经验, 改进教学方法。因此, 语言测试是教学工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也是检测与评价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规格及其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今, 在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 许多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高职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然而却很少关注在优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新模式下如何运用测试的相关理论来改善英语测试体系, 以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笔者作为高职英语教学队伍中的一员, 通过对语言测试的理论学习、研究以及多年的教学实践, 将在本文中深入探讨高职英语测试的改革出路, 为今后的探索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 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及其与语言测试的关系
(1) 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
与基础教育和高等理论性、研究性教育不同,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以就业为导向, 为社会培养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实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以实用为原则, 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为基本点和出发点, 强调训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强调语言学习的实用性。
(2) 高职英语教学与语言测试的关系
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学与测试的目的不同, 又相辅相成, 紧密相连。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国际交流, 而语言测试则是为教学服务的, 它为英语教学提供科学的测试工具, 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 积极反馈教学效果, 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而服务。因此, 语言测试本身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唯有通过认真的教与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2 高职英语测试的现状
英语测试是高职英语教学工作中一个关键性的教学环节。它不仅是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手段, 而且更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更新教学手段的有效方法。目前在大学学习阶段, 高职院校学生主要会参加两种类型的英语考试:第一类是由学院或者老师组织的课堂小测验、技能考核及期末考试等;第二类是由英语权威部门组织的英语四六级、公共英语等级、应用能力A/B级等证书考试。无论是第一种类型还是第二种类型的考试, 它们都存在很多的弊端:其一, 考试形式过于单一, 仅以单次考试分数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其二, 考试方法单一, 采用的都是闭卷笔试, 注重的是学生笔头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三, 考试内容单一, 过多注重考核学生对外语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而忽视考核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这些弊端直接导致了教师在教授英语的过程中只重知识的传授, 而轻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用人单位和家长们又过多地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依据, 将分数视作学生成功与否的唯一准则, 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能否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则漠不关心, 从而导致教师们为了让学生在语言测试中取得高分, 将课堂教学变成单边的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这样不仅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课堂变得呆板乏味, 死气沉沉, 而且更严重地背离了高职英语的教学目的。
3 对高职英语语言测试的探讨
通过多年的探索研究, 笔者认为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英语能力测试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以促进英语教学。
3.1 高职英语测试应适应新的社会需要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迫使教师们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必带动测试方法的改革。目前, 高职英语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以及培养方向都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其中旧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缺乏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最为突出。究其根本原因有二:1) 高职英语教学多重视理论教学, 而轻视能力应用;重视书本知识, 而轻视实际操作;2) 各高职院校全然忽视了社会对高职毕业生外语能力的要求。21世纪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球化时代, 新的社会形势对高职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将更加紧贴实际, 注重实践性, 突出实用功能。因此, 为高职英语教学服务的语言测试也应顺应新的社会要求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 就是语言测试改革的方向。
3.2 高职英语能力测试应适应新的教育功能
语言测试通常由权威部门或者英语教师组织, 按照特定的教育目标, 运用系统的科学的方法对英语教学进行有价值的测评。科学合理的语言测试能使教师不断提高并完善其自身的教学质量。以往高职英语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什么, 现在它的功能和重点应与其他学科一样转向学生如何学。换言之, 即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内容的同时, 还要更认真地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 所以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师能做到以下两点:
(1) 转变教育观念, 加强语言测试理论学习
第一, 高职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特别强调“应用性”和“实用性”, 因此高职英语教师首先从职业教学的特点出发,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第二, 教师必须树立英语课程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的教学理念, 确保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别于普通本科。第三, 在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下, 教师应不断加强语言测试理论知识的学习,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及教学能力, 做到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最后教师还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从整体上有所突破。并根据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应高职英语教学的方法、计划、内容等, 确保测试的内容和技巧与教学目的一致。
(2) 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语言测试评价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而测试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显示、反馈和导向等功能, 因此要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并建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考试模式。
1) 高职英语测试作为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的一项手段, 可建立“三结合”的考试模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第一结合为采用多形式且重形成性的评价体制, 即将期末终结性测试与平时的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 这一结合要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 加大课外作业和课外作业指导的比重, 随时了解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 以便施以有针对性的有效指导。第二结合为实施基础知识和能力相结合的考试, 这一结合要侧重多种形式的会话训练, 加大听说活动的比重, 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可以完成从一般简单会话到就工作相关内容进行正常交际的跨跃。第三结合为实行开卷和闭卷考试并行的考试模式, 这一结合要侧重以多个时间段的开卷考试, 可在教师指导下, 用不同时间 (主要是课外时间) 按要求完成。“三结合”的考试模式, 一方面不仅能考察学生是否掌握教学目标所设定的英语知识, 检测他们的交际能力, 另一方面则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人努力和进步情况。此外, 考核形式也丰富多变, 可采用开卷、闭卷、笔试、口试、实地调查、现场辩论、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 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
2) 高职英语测试应突出英语实践技能, 扩大命题内涵。在命题过程中, 教师不能过多地依赖教材, 而应该力争使试题的内容和范围更贴近于社会实际, 突出语言的实践技能。同时, 可设定必答题和选答题, 合理搭配试题的难易程度, 增加主观试题数量, 并在试题分数和时间分配上向主观试题倾斜, 提高主观试题在总体成绩中的比例。笔者建议主观试题的分数与时间分配应控制在65%~70%或以上, 以此突出实践技能的考试。
(3) 建立考试的反馈机制
考试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英语学习的终结。教师应通过对考试成绩及试卷的分析获得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情况, 找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发挥考试的预测及诊断功能, 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使学生从中受益。
4 结语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 而测量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则是语言测试的主要内容。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使21世纪的高职英语教学再上一个台阶, 满足社会对学生英语素质的要求, 高职英语测试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高职英语测试改革, 一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各专业特点, 以考核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 将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二应将听说技能纳入考核范围, 并将终结法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相结合。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对被测试者的语言综合能力进行客观、准确和公正的评价,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目的, 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胡春洞, 王才仁.英语测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3]刘小明.大学英语测试对教学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4]刘润清, 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 (修订版)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5]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6]谭玲.高职英语测试对高职英语教学反拨作用之反思与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8.
[7]杨惠中.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J].外语界, 1991 (1) .
[8]张宏献.高职高专英语测试改革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
[9]张晓霞.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影响[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10]邹申.英语测试——理论与操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高职英语测试改革 篇2
关键词: 高职商务英语听说测试 商务英语听说期末试卷 分析
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为教学提供目标,检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授课手段和方法的效果。
在高职商务英语听说教学中,听说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听说教学的方向、内容和方法。
要使商务英语听说测试能更好地为学生商务英语听说能力的发展服务,就必须在测试的内容和设计方面不断探索。
下面我就来分析我校的一份商务英语听说期末试卷。
一、试卷分析
1.试卷特点
从试卷结构来看,本试卷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听力测试,共5大题,题型分别为:听写、判断正误、填空、多项选择和一道视听题,总共60分;第二部分为口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口述,第二部分是对话,共40分。
试卷题型丰富,考查方式灵活。
2.试卷内容
本试卷覆盖的内容包括商务活动的各个方面,既体现了商务性,又考查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试卷的第五部分是一套《大学英语应用能力B级》的听力测试题。
因为高职高专学生要求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B级》,所以在听力测试中加入这部分是符合大纲要求,也是符合学生需要的。
3.题型分析
(1)词汇听写。
本题所涉及的词汇都是商务英语对话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学生对其较为熟悉,因此,要完成本题难度不大。
就分值来看,本题8分,分值偏少,可以上调到10分左右。
将本题放在试卷的第一大题,从心理角度来看是比较科学的,因为本题可以作为考试的热身部分,从语言较小的单位词汇开始过渡,能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考试状态。
(2)判断正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篇听力文章的整体理解,所涉及的内容为工作描述。
听力材料的难度中等,答案并没有全部在原文中直接出现,但学生通过所听到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分析能较容易地对所给的句子作出正确判断。
但应将本题放后一些,因为听力内容应从词汇过渡到句子或短对话,再到短文理解,这样的顺序更科学。
(3)补全对话。
本题的两段对话涉及的内容为电话用语,其中包括电话找人和电话预定。
本题要求学生熟悉电话用语和预定房间时涉及的饭店用语,并在只听一遍的情况下将所缺的词或者短语补充完整。
就难度而言,本题相对容易,因为所缺的词或短语为电话和酒店英语最常用的,学生对其比较熟悉。
但是听力材料不应只放一篇,而应稍微增加难度,要求学生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及笔记能力。
(4)视听题。
本题所涉及内容为商务接待,分为两个部分:多项选择和连线。
多选题部分要求学生看懂并听懂视频内容,并能了解其中的细节,连线要求学生对视频中人物所提的问题找到相应的回答,这不仅考查听力,而且要求学生熟悉商务接待的流程和各种情形下的用语。
本题所选的材料结合声音和图像,具有真实性的特点。
(5)B级听力。
本题选用了6月B级真题的听力部分作为考试内容。
因为《大学英语应用能力B级》是高职高专学生必须通过的能力考试,所以平时上课教师会将这一内容结合到教学中去,因此将B级的听力放进期末试卷也有一定的意义。
(6)口语题。
本题分为两个部分:Statement和Dialogue。
第一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商务知识的掌握情况和他们组织语言的情况;第二部分不仅考查学生对商务用语的掌握情况,而且考查学生对商务礼仪的熟悉程度和商务交际的能力。
本题所涉及的话题都是本学期学过的内容,学生都进行过类似的操练,所以难度不大。
4.综合评价
本套试卷总的来说,内容覆盖了本学期的内容,题型灵活,难易适中,符合大纲要求和学生情况。
但是在题型顺序的安排上不够科学,在听力题型的设计上可以适当增加问答式和总结式,以便更好地测试学生的听力水平;口语部分采取的主要是直接口试,虽然这一方式能直接反映学生的口语能力,对教学也有良好的反驳作用,但是这种方式比较耗费资源,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采用直接和半直接结合的口试方式。
本套试卷依然采用传统的模式,创新不多,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听说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而作为技术学院的需要掌握语言的技能,并培养实际操作、实地运用的能力,所以在测试中如果能设计一些相关题型,改进测试的方式就会更好。
二、对高职商务英语听说测试的思考
1.对听力测试的设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界普遍认为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
听是接收口头语言,只有听懂对方的口头语言,才能表达自己的语言,同时,只有表达得正确才能使自己被对方理解,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
这就为听力和口语测试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师在设计试卷的时候,可以将听力测试与口语测试结合起来。
鉴于听力与口语测试各自的特点,笔试与口试两种形式都是必要的。
教师在结合听说设计试卷时,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听对话录音,用口语回答教师所提出的与对话有关的问题,或者听短文录音,用口语回答短文后所提出与短文有关的问题或复述短文内容。
一般的听力测试基本上采用的是听录音,然后从试卷上找到相应问题的答案。
这是单纯的听力测试,不涉及口语部分。
当我们采取了让学生用口语回答教师的问题的方法时,就不仅仅要求学生听懂录音的内容和问题,还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在理解语音信息后组织语言,以语音的形式对问题作出回答。
这样,既对学生的听力理解作了测试,又对口语能力作了测试。
当然这种测试的方法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测试时需要用到的设备和人力也比一般测试要多,但是预测这种形式的测试效果,是值得一试的。
(2)两个学生分别准备同一个主题的内容,然后进行对话,或者,教师将同一主题的资料分为两部分,分别发给两个学生,要求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记熟,然后以口语的形式与另外一个学生交换信息,将这一主题的所有信息补充完整。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尽可能地集中注意力,理解对方的口语内容,然后从自己已有的信息中组织相关内容进行对话。
这种方式可以同时考查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交际的.目的,是英语听说教学的目标所在。
2.对口语测试的设想
大多数英语口语测试,尤其是学校的英语口语都是在教室内进行的,这样就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语境,也很难判断其测试是否达到相应情景下英语口语的相应水平。
从口语测试的原则来看,我们要做到:真实性原则,即测试者为被测试者提供真实的交际场景,贴近被测试者学习英语的目的,在这种特定的语境中,判定其测试是否能达到相应情景下英语口语的相应水平;交互性原则,即被测试者之间、测试者与被测试者、被测试者与特定场景信息进行充分交流和互动,从而将被测试者的能力充分外显,为评分提供一个客观、公正的依据。
这两个原则都要求在进行英语的口语测试时,尤其是在进行商务英语口语测试时,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语境或场景,以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本身的语言和交际能力。
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建立了语音试验室,在一些大学,特别是高职院校还有模拟实训室。
这些设备的建立为教师们在进行口语测试时设计仿真的场景创造了条件。
教师在测试前可以对这些实验室进行布置,使其看起来就像真实的场景一样,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他们能力的发挥有一定的作用。
教师们如果有机会,可以将学生带到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测试。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会有一些实训基地,如公司、工厂、酒店,等等。
这也是很好的一种资源,不仅是测试的时候可以到这些场景里去,在平时的教学中,涉及相关的内容时教师也可以将学生领入实地,进行实地教学。
3.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测试的积极反拨作用
英语测试对英语教学的正反拨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反馈。
英语测试的信息是师生掌握教学两方面成功与不足的最直接也最有说服力的材料,可以对英语的教与学起到检测、反馈和指引的作用。
(2)确立目标。
测试结果提供的信息可以给师生一个参考,从而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答卷情况,适当调整以后的教学计划并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和弱点,对其进行分析,鼓励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学生则可查漏补缺,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
(3)教师自我评估。
英语测试检测的是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及英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因此,教师通过英语测试可以了解自己的能力,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充分结合“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
英语听说测试由于其考试的形式,主观因素较多,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有可能受到考试内容、本身心理素质和教师评分时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学生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商务英语听说由于其实践性较强,更需要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结合各方面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一次终结性的考试。
形成性评估有利于全面整体性地评价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主观性极强的终结性口语测试。
它还可以诊断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发现教学活动的症结,及时调整教学,所以在整体的教学活动中它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在商务英语听说的测评当中,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的比例可以尽可能拉近。
平时成绩算入测试成绩,尤其是口语测试。
教师还可以建立学生的个人口语活动档案,对学生在口语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必要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再将这些平时成绩与将期末考试成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估,从而更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
三、结语
英语听说测试需要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在试卷的设计和测试的方式上,如何体现测试的科学性、客观性、创新性、交际性和真实性,是英语教育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先进教育设备的不断发展为语言测试的完善提供了越来越有利的条件。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思想要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使测试能更好地检测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也能更好地发挥其对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
参考文献:
[1]邹申.语言测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9.
[2]赵科研.大学英语测试中的口语测试[J].辽宁财专学报,.2.
[3]李莉,弥沙.大学英语测试中的听说分离式测试[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2005.9.
[4]张筝.学期测试对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
[5]郭革玲.英语测试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2.
关于高职英语测试的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 高职英语测试改革 测试方法
职业教育,面向社会职业的具体工作需要,以职业技能为主。培养的是百步穿杨的神箭手、福尔摩斯式的侦探能手或熟练操作者。高职英语测试作为高职英语教学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不断实践改革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
为了了解我国高职院校中经历各种英语测试的学生而不是我们熟知的研究者或者教师对这些测试的感受,笔者在学生中进行了一项调查。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广东省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96级非英语专业的400名学生。其年龄从19到22岁不等。所学专业包括:经贸、机械、印刷、电子、图文等。
二、工具
研究采取了问卷和面谈两种形式。问卷(见附录)是一份包括16个问题的调查表。笔者于2007年5月向调查对象发放了400份问卷,收回398份,其中有效问卷368份。回收问卷后,笔者任选了20名愿意合作的被调查者进行了面谈,请他们就其问卷调查的内容进行具体说明。
三、数据分析
笔者利用WINDOWS下工作的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对问卷进行了相关分析。本文的目的是找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普遍观点,这里只提供了调查学生对高职英语学习中各种测试的态度的一种基本方法,不完善的地方很多,与同行互通信息是本文的宗旨所在。
四、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关于学生对教学中各种英语测试是否对英语学习有帮助方面(1-3题)
虽然大多数学生认同测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有接近一半的学生(48.9%)却认为这些测试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帮助不大,24.5%的学生认为这些测试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完全没有帮助,这一矛盾正反映一方面社会、学校越来越需要对学生的英语进步及水平进行评估,强调测试存在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人们也在质疑测试对英语学习有何作用。有人甚至认为测试是“Corrupt education”(Els,1984),“Pollute the whole atmosphere of education”(Hopkins,1998)。
2.关于测试能否达到其测试目的(测试的效度)(4题)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些测试不能或者不完全能反映出其英语水平。实用英语等级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应该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目前许多学生对这种测试的目的不理解,对其测试效度持批评态度。
3.关于测试题型和内容(5,6,10,11,12题)
31.1%的学生认为主观测试能反映出其英语学习状况和水平,只有20%的学生认为客观测试能反映出其英语学习的状况和水平。而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客观试题比例远远高于主观测试。这也是目前社会、学校对大学英语测试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原因之一。问题6是对问题5的进一步论证。结果表明,30.4%的学生认为复合式听写比多项选择式题型更能反映其听力水平,认为多项选择式题型更能反映出听力水平的只有15.4%,这与上题中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第10,11,12题的数据所反映的内容,有些与我们(教师或教育专家)对目前英语测试中存在的问题看法一致。而在阅读和翻译题量方面学生的观点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有31.8%(表中的最高值)的学生认为还应该增加阅读量和分值,只有7.3%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翻译的题量和分值,有10.5%的学生认为应该减少翻译题。这反映出,在学生看来(特别是理工科学生)阅读依然是英语学习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听力、口语次之。主张增加口语测试的学生仅占调查对象的19%。只有8.4%的学生对所参加的实用英语等级考试(测试卷为2005年12月实用英语等级考试真题)试卷表示满意,而大多数同学对实用英语等级考试试卷基本满意或不满意,说明我们的考试试卷质量有待改进。
4.关于测试试卷难度(7题)
13.8%学生认为试卷很难,26.3%的学生认为试卷难,这表示近40%的学生完成次等试卷尚有一定难度。这表明实用英语等级考试命题难度系数方面还要针对社会就业要求实际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加以适当调整,不能急于求成,另一方面也表明高职院校生源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我院部分学生英语入学水平还不很理想。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归因类别与归因维度的关系,当学生认为试卷过难而把考试成绩的好坏归结为外在的不可控的因素时,他们就会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望而却步,所以我们只有调整好试卷难度使学生认识到考试成绩的好坏归结为自身的能力和努力(即内部的和可控的因素)时,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才会更有信心,同时学习动机也会更强。
5.关于学生参加各种测试的应试手段(14题)
只有少数学生对各种测试不做任何复习准备。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为实用英语等级考试全国统考,有24.2%的学生会大量做题,39.4%的学生会抛开课本,适当做题。这表明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题海战术对参加实用英语等级考试有效。尽管这些年社会、教育界一再批评题海战术,认为这样做会冲击正常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高,但实际上,由于测试题型的单一性,题海战术仍在广泛地使用。这也说明实用英语等级考试全国统考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加以改进。
6.关于学生参加各种英语测试的动机(15题)
认为不得不参加测试,或者说是被迫地参加测试的学生在测试比例中是最高的,达到40.5%。这也说明许多学生对这种测试有一种抵触情绪,至少是他们不愿意参加。在面谈中,许多学生讲到,他们对英语学习并不感兴趣。由于我国高校的课程安排中,英语学习都是必修课,加上社会上对英语技能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才不得不学。这也是对我们英语教师的提示: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对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7.关于何种英语能力对将来工作最有帮助(13题)
很大一部分同学认为口语能力,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对将来工作最有帮助,比例分别为53.%,26.6%,尤其重视的是口语能力。但目前实用英语等级考试全国统考中口语测试方面是最为薄弱的环节,这一点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如果一种测试不能做到客观地、准确地评价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或者不能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成就和不足,则必定不会被学生所接受。从调查中看到,我们目前的各种英语测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提高。为了能通过测试手段达到全面、客观、准确评估学生的英语水平的目的,只有进一步调整测试结构,完善测试体系,提高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实现科学化测试。在此基础上,本课题拟根据调研结果及进一步系统研究,提出新的高职英语测试体系,新体系体现知识型测试向技能、运用型转变的现代语言测试发展趋势,以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注:(本报告是2006年广东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立项资助课题大学英语测试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果之一)
附英语测试问卷
请选择你认为最能反映你的观点的一项选项
1. 你认为平时英语测试,期中英语测试,期末英语测试对你英语学习有帮助吗?
A.帮助很大B.帮助不大C.没有帮助
2. 你认为实用英语等级考试对你的英语学习有帮助吗?
A.帮助很大B.帮助不大C.没有帮助
3. 你认为哪种考试对你的英语学习最有帮助?
A平时英语测试和期中英语测试 B.期末英语测试
C.实用英语等级考试 D.其他测试
4. 你认为实用英语等级考试对能反映出你的真实英语水平吗?
A 能B不完全能C不能
5. 你认为英语测试中客观题(如多项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如写作题)更能准确反映出你的英语水平?
A.主观 B.客观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能
6. 你认为听力测试多项选择、复合式听写题型哪个更能反映出你听力水平?
A.多项选择题型B.复合式听写题型 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能
7. 你认为试卷难度如何?
A很难 B难 C中等D不难
8.你认为哪一部分最难?
A 听力 B口语.C.阅读D 写作 E语汇与结构F 翻译
9. 你对所参加的考试试卷质量是否满意?
A 满意B 基本满意C 不满意
10. 你认为实用英语等级考试应该增加哪一部分的量与分值?
A.听力 B口语.C.阅读D.语汇与结构E写作.F.翻译
11. 你认为实用英语等级考试应该减少哪一部分的量与分值?
A.听力 B口语.C.阅读D.语汇与结构E写作.F.翻译
12. 认为实用英语等级考试应该增加口语测试项目吗?
A.是 B.不是 C.增不增加均可
13. 為高职高专学生你认为哪种英语能力对你将来工作最有帮助?
A.听力能力B.口语能力 C.翻译能力 D.写作能力E.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14. 你参加实用英语等级考试采取哪一种应试方式?
A.复习课本 B.大量做题 C.适当做题而不复习课本 D.不做任何准备
15. 你参加实用英语等级考试的原因是什么?
A不得不参加B.想检查自己的英语学习状况 C.为了促进自己的英语学习 D.其他原因
16. 你认为实用英语等级考试对教学的影响是:
高职公共英语测试改革探讨 篇4
一、高职英语测试现状
目前, 高职学生参加的英语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第一种, 学生参加全国性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A级和B级考试。该测试体系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面向高职高专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以及成人大专生, 以“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宗旨, 选择与现实生活极为相似的情景, 或提供交际过程中真实的语言材料, 在测量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的同时, 测量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重点考核学生在工作层面使用英语的能力。该测试对高职英语教学起着引导作用, 愈来愈受到高职高专院校和用人单位的重视。第二种, 学生参加全国性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该测试面对非英语专业本科大学生, 测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在国内的影响范围较大,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学生的通过证书也深受用人单位的重视。该测试侧重于语言技能的测试, 着重于听、说、读、写能力的测试, 有利于检验学生掌握基本语言知识和牢固程度。第三种, 某些高职学院涉外学生参加的托业、托业桥或雅思考试。考试的成绩被涉外院校直接采用, 决定着学生在国外留学时间的长短。这种测试在高职院校中面对特定的群体, 不具备普遍性。但随着高职学生就学和就业的国际化发展, 这种测试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第四种, 校内终结性测试, 即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 通常采用的是“一张试卷”的测试方式, 这是学生最常参加的测试, 也是直接检查教学效果和反馈教学的一种测试。这种测试由校内教师命题。有些学校是由任课的教师出题, 任课教师阅卷;有些学校实行教考分离, 即由校内教师命题编成试题库, 从试题库出题, 并由校内教师阅卷。
二、现行高职英语测试的基础与方向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 高职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服务的。学生学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性交流, 而是为了提高基本人文素养或从事有关的涉外业务工作。其教学重点有二:一是注重应用能力, 特别是实用能力的培养, 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 组织课程教学和项目训练;二是突出实践环节教学, 让学生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 根据就业岗位的需要, 开展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践训练。因此, 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就要从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 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核功能及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的的考核制度。
三、高职英语测试的评分改革
在上述基本原则的指导下, 我们确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 将平时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平时评价, 适当加大平时评价的成绩比重, 平时评价包含基础训练与能力拓展两部分的评价内容, 各占50%;采用自评 (20%) 、组评 (30%) 、师评 (50%) 三维度的评价方式 (见过程性评价评分表) ;终结性评价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 以评价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共有主题汇报、编排英语戏剧剧目、英语演讲、影视配音四种类型的评价内容, 具体考核内容由任课教师针对不同班级特点任选一项;采用自评 (20%) 、组评 (30%) 、师评 (50%) 三维度的评价方式 (见终结性评价评分表) 。
从改革的初步成果看, 我们的理念和方向是正确的、可行的, 对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进行了改革, 突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特征, 充分发挥了考试的积极功能。科学全面的评价可以为教学的改进提供可靠的反馈信息和质量监控的导向, 更可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诊断、鼓励和强化的作用, 同时也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促进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摘要:高职英语测试研究要在测量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为高职学生就业提供依据的同时, 为贯彻高职英语教学目标服务。本文报告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英语团队近年来测试制度改革的理念、措施和初步成果。此次改革的目的是从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 并结合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 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核功能、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的, 以及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制度。
关键词:高职英语应用能力,公共英语,测试,改革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标准化考试:理论, 原理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
[2]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制订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和样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刘润清, 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5]刘润清, 胡壮麟.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王汉澜.教育统计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
高职英语测试改革 篇5
高职高专物流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随着国际物流形式的.飞速发展,物流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特别是英语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高专物流专业毕业生在物流从业人员中占据重要地位,快速提升高职高专物流专业的英语教学水平,培养一批精通专业英语术语,又具有较高英语交际能力的物流英语人才势在必行.
作 者:刘东方 LIU Dong-fang 作者单位:青岛港湾学院,山东,青岛,266404刊 名: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年,卷(期):200826(2)分类号:H319.1关键词:高职高专 物流 英语 教学改革
高职英语测试改革 篇6
关键词:英语语言测试;交际能力;考核评价
中国分类号:H31
语言测试是对高职高专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规格及其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检测与评价方法之一,也是教学工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英语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以及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程度,相对于教师本身而言,通过语言测试,我们明白了英语教学的方向以及我们完成英语教学任务的质量,语言测试能够系统地将这些信息进行反馈。语言测试是英语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系统地获取学生个体发展和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
一、英语语言测试研究发展概况
交际语言测试在在90年代被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Bachmann提出,他认为交际能力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结合起来,它主要由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一生理机制三部分组成,这使得对交际能力的认识更加客观、全面、深刻.。在此之前,语言测试还经历了结构主义语言测试模式,这一学派的语言学家提出“语言是一套形式结构,一套符号系统”的论断。与此同时,心理测量学理论对语言测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心理测量学坚持语言能力可分说,认为语言可以分解为语言技能和语言成分,人们运用这些语言技能和语言成分的能力就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力。
Bachman等为代表的新模式与旧模式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旧模式把语言看成知识或一种体系,而新模式则认为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和处理事务的手段。第二,旧模式认为学生语言知识掌握得越多、越全面,其语言运用能力就越强。而新模式认为,语言能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仅包括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包括交际时对所掌握的知识的运用。这就是实际的交际语言测试,其特点是对被试进行直接测量。Bachman的语言测试理论模式为行为测试,强调测试任务和测试过程的真实性。
交际语言测试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考查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首先,其对语言的“得体性”的测试显然比只注重语言知识且以准确性来评判语言掌握程度的传统测试法更胜一筹。其次,交际语言测试将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符合语言的社会需要,而且顺应语言教学的发展趋势。第三,外语测试是外语教学过程中对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反拨作用(backwash effect)。
二、高职院校英语测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测试的现状看,客观多想选择题还是占很大的比例,这种标准化的测试时本着交际语言测试的目标却完成着传统语言测试的任务。
(1)目前高职院校语言测试的效度低
就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测试方法其目的性与真实的测试目的有着很大的区别,多项选择题已经将语言的各个要素分割开来,而交际语言测试却是一个综合的测试。在做多项选择题时,正确答案的选定带有较大的偶然性、学生做这些题目采取“多项猜测”的方法。猜题的概率都是25%以上,而且如果试卷图答题卡,使学生有抄袭的嫌疑。
(2)命题的主观性
职业命题人一般通过“采集样题—预测—反馈—修正—命题”这一程序进行多选题的设计、但是,普通教师所设计的多选题,违背命题原则的屡见不鲜。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英语测试的命题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同年级同教材的几位任课教师根据课本共同商定测试的内容和题型,然后分头命题,拼成一份试卷。另一种是推举一位任课教师统包整个命题工作、这两种命题方法都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具体表现为:(1)试卷的质量常取决于命题教师的英语水平。(2)测试的范围、重点和试题的难度往往会缺乏稳定性。
三、当前高职院校英语语言测试的弊端及其影响
目前的高职英语考试大多采用单一模式。其弊端在于:一是考试方式单一,以期末成绩决定英语水平的高低;二是考试方法单一,一般是闭卷笔试,忽视了英语本身这一交际功能;三是考试内容单一,只注重学生对外语知识的掌握程度,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背离大学外语的教学目的。语测试的这种偏向在应试教育的作用下,阻碍了英语教学培养交际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英语学习者往往经过多年的学习可能以较好的成绩通过考试,但其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却很低下,助长了学生盲目追求高分的心理,出现哑巴英语的现象。
四、改革测试手段的几点建议
目前高职院校的语言测试表面上是考察学生的语言能力,实际上只是考察了学生的考试能力,测试的内容局限,测试的方式也不妥当,所以,笔者对英语测试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1)进一步权衡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重
在考试中增加半客观题的比例,在评分方面比主观题省时,信度高。命题也较容易、避免猜测、作弊可能性小。,
(2)提高测试的一致性与实用性
Bachman & Palmer指出,设计或开发一项新的考试时,应注重考试的一致性与实用性原则、要保证考试内容和考试目的一致,还要保证测试有的放矢,要讲求实际,应注重考生能不能使用这门语言。
综上所述,英语测试题型的多样化可以充分体现语言测试的本质,不仅测试了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英语学习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测试在教学中的作用,使测试的反拨效应很好地和教学结合起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Bachman Lyle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2)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美国心理学会、美国国家教育测量学会(2003)教育与心理测试标准,燕娓琴、谢小庆译,沈阳出版社
(3)张敏强(1998) 教育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Bachman ,Lyle F&Palmer ,A.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高职英语测试改革 篇7
1 测试改革意义
1.1 理论意义
1) 通过形势多样的测试方式,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改变学生只为“混文凭”的学习现状。
2) 测试改革在教学中的反拨作用, 必将给英语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客观上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改变部分教师“跟学生一起混到毕业”的不良思想。
3) 探索符合和高职教育的英语测试方法, 从而影响英语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向有益的方向发展, 推动符合中国国情的素质教育理念的探索, 促进教育测试制度的完善。
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培养健康的学习氛围, 为以社区教育提供有益的和必要地参考。促进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
1.2 实践意义
改革后的测试内容和方法更加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是解决当前学生厌学, 教师厌教, 考试作弊严重等诸多问题的当务之急。
1) 改变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学习被动, 学不能致用, 考试作弊严重的现象。
2) 改变家长对老师不满, 对学校不满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影响学校声誉和招生的状况。
3) 改变教师教学质量不高, 教学心情郁闷, 工作没有成就感的现状。
4) 改变学校教务人员组考困难、监场头疼, 与学生发生冲突的现状。
2 测试改革的类型、方法和过程
2.1 测试类型
从测试的类型看, 不外乎以下几种:
潜能测试:旨在了解学生学习某一课程的能力;
成绩测试:旨在考查学生某一学习训练阶段或终结阶段的成功程度;
诊断性测试:旨在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及其原因;
水平测试:旨在考查学生一般的英语运用能力;
结业性测试:形成正规的考试, 可决定学生能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信度和效度是评判测试质量优劣的两项重要指标。目前, 大多数高职高专英语测试制度沿用了多年来的常规测试体系——结业性测试, 影响了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在实际的课程测试组织过程中, 由于测试覆盖面不够全面, 测试题型选择不够科学, 测试内容定位不够准确。反应在学生学习上, 就是学生不再重视课堂知识的全面掌握, 不注重语言的运用和灵活输出, 听说读写能力极差, 以至在考场上作弊现象严重。由于学生及格率太低, 教师往往不得不提前划定“考试范围”, 造成教、学、测的恶性循环。
2.2 测试方法
国内高职英语教学测试大多沿用传统的测试方法。近年来, 为保证生员数量而不断降分扩招, 导致学生质量大幅滑坡, 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普遍较差, 各校大多在教材、课时、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些改革来应对这种局面, 很少在测试改革上下功夫。另外, 教师对于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认识不够, 所以, 在测试方面, 改革的范围和力度都很小。只局限于期末的书面考试, 原有期末测试题型也很传统, 包括:1) 短语的英汉互译 (占20%) , 2) 句子的英汉互译 (占30%) , 3) 语法知识选择 (占20%) , 4) 阅读理解选择 (占30%) 。改革后的公共英语测试新体系与原有体系的不同体现在两个方面:1) 增加听力、口语的测试。此部分作为形成性考试, 分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共6次, 每两周一次, 每次满分5分, 按学生实际表现如实记分, 占期末总成绩的30%。2) 测试题型和分值比例的变化。减少选择题的比例, 增加主观题的比例。题型为:A:句子的英汉互译 (占20%) , B:语法词汇选择 (占20%) , C:短文英汉互译 (40%) , 此部分为开卷考试, 学生可以查阅字典。D:阅读理解选择 (占20%) , 比原来减少了10%的分值比例。卷面分值数占期末总成绩的30%。3) 平时考勤及作业占期末总成绩的20%。
2.3 测试过程
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 对于这个特殊的高校群体, 教师不能按照教育普通高校学生的方法来要求他们, 否则就会出现上述教、学、测的恶性循环结果。教师在进行与教学相关的一切活动时, 都从“以人为本”的宗旨出发, 遵循“有教无类”的原则, 把他们看成需要帮助的孩子或自己的弟弟妹妹。教师可以在第一节课的前二十分钟合理安排一些朗读、听力、对话等测试内容, 作为对按时到校学生的一种奖励, 既保证了课堂出勤率, 又保证了由于正常原因迟到的学生听到新内容;有的学生不擅长学习语言, 有的学生工作中的确用不到英语, 教师要承认学生存在“个体差异”, 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于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按不同标准要求, 只要学生有进步, 就给予表扬、鼓励;期末的书面测试结果, 只计算期末总成绩的30%, 避免一张试卷定乾坤的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 作者对该校的英语测试进行了改革。首先, 把测试内容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在学生课堂学习中进行, 作为形成性考试, 占期末总成绩的50%;另一部分是期末进行的书面考试, 占期末总成绩的30%。其次, 在测试方法上有所改变。在日常教学中增加对学生听力、口语的测试, 以满足和促进爱好英语或在工作中使用英语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测试改革的结果
作者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并分别进行了相关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 事实证明, 改革后的测试信度和效度较改革前大大提高。
3.1 学生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1) 75%的学生希望提高英语水平, 2) 80%的学生对改革后的测试方式和内容感到满意, 3) 78%的学生对于课前小测验和增加听力、口语的课堂测试满意, 4) 7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英语听、说、读、写基本功上有所提高, 5) 90%的学生认为测试改革体现了老师“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对学生更理解, 更加为学生着想, 更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英语的需求。
3.2 教师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1) 85%的老师认为学生希望提高英语水平, 2) 90%的老师对改革后的测试方式和内容感到满意, 3) 82%的老师对于课前小测验和增加听力、口语的课堂测试满意, 4) 95%的老师认为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基本功上有所提高, 5) 86%的老师认为测试改革使教学过程轻松愉快, 工作有成就感, 有助于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
3.3 结果分析
通过对课堂测试的分析, 可以发现, 老师带有感情的理解、鼓励和赞扬, 使学生出勤率得到保证, 迟到、早退的现象有所减少;学生逐渐敢于在课堂上张口读英语、说英语, 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他们在英语基本功上有了很大进步。改革虽然增加了老师备课难度, 但是学生的进步, 使他们享受到工作的成就感。
通过对书面测试的分析, 可以发现, 学生测试成绩普遍提高。句子的英汉互译可以检查学生对教材每章节中语言点的掌握, 正确率为70%;语法词汇选择可以促进学生平常注重英语词汇积累, 正确率为60%;短文英汉互译可以考察学生书面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正确率为65%, 此部分为开卷考试, 学生可以查阅字典, 考察学生的翻译能力;阅读理解选择可以考察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 正确率为70%。学生期末总评成绩大幅提高, 不及格率大大降低, 师生矛盾得到缓解, 学、考、评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测试改革, 是促进英语教学质量提高, 推进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
测试改革的内容和方式还可以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 比如形成性测试部分可以增加英语口语比赛, 英语歌曲比赛、英语短剧比赛等多种形式;书面考试方式可以逐渐发展为以考察综合能力题型为主的全开卷形式。作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改进, 使英语课程测试更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
摘要:提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效果, 一直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 而英语测试改革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测试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崇爱.后现代主义视域中传统课堂教学的缺失及其改革走向[J].当代教育论坛, 2005 (5) .
[2]曾水兵.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教育的解构和重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 (4) .
[3]吴维宁.二十世纪西方教育思潮述评[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5, 21 (1) .
高职英语测试改革 篇8
由于中国高等教育往往落后于企业的实际发展, 所以在很多高校重开发、轻测试的思想十分严重。许多学生对测试工作存在偏见, 其中对软件测试工作有三个认知误区尤为突出:一、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完成之后才进行的, 只是软件编码的最后一个阶段。二、软件测试无需具备很高的技能, 是没有前途的工作, 工作枯燥, 不具创造性。三、软件发布后如果发现BUG就是测试人员的责任。这些认知缺陷导致软件测试人才缺口进一步扩大, 影响了企业对测试人员的招募工作, 继而影响到中国IT产业的发展。同时, 国内软件业因对软件质量控制的重要作用认识较晚, 尚未形成系统的软件测试人才需求供应链。因此, 高职院校有必要对此进行思考。
1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
根据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来看, 目前还没有高职院校设置软件测试专业, 因此还没有专门培养专业的软件测试人才的体系。根据目前软件企业对软件测试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 对于以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的高职院校来说, 应该增加软件测试专业的设置和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
目前,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增加了《软件测试》课程, 但在教学方法上一般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枯燥地讲解测试理论和方法, 使学生产生抵触和厌学情绪。软件测试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它包括许多理论知识并要求测试人员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 缺少这些知识和经验, 测试的深度和广度就不够, 测试工作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因此在该门课程教学中需要提供丰富的实例和习题, 并且采用实际软件项目的测试案例, 增加实训环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的教学, 把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融汇于教学中。
2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目前软件企业对软件测试技术人才的能力需求, 我们给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其一, 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规范化的软件开发流程和软件测试理论;其二, 能进行一般的软件测试, 能编写测试用例, 能掌握至少一种软件测试工具。因此, 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主要包括: (1) 掌握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性能测试、功能测试等测试方法。 (2) 熟悉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技术。 (3) 能够制定测试计划和设计测试用例。 (4) 掌握常用的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能够编写系统测试总结报告
3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3.1 修正学子对软件测试的认知误区, 提高对软件测试重要性的意识
传统的瀑布模型中, 软件项目主要有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和运行维护这几个阶段。软件测试处于运行维护阶段之前, 仅仅是软件产品交付用户使用之前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
随着软件业的发展, 瀑布模型日益暴露出如下缺点:项目之间极少有反馈, 在项目后期才能看到结果, 这给经常发生需求变更的软件研发工作产生很多不便, 一旦在编码阶段结束才发现设计和需求阶段的错误问题, 修复的成本就会很高。因此测试人员应该在项目早期就介入, 进行测试需求分析、制定测试计划等。软件测试应贯穿于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以保证各个阶段工作产品输出的正确性。这要求测试人员有很好的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同时还必须对该软件服务的行业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须结合软件测试的最新趋势, 向学生普及新知识, 新技术, 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展学生视野, 提高对软件测试岗位的理解, 增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 将“要学生学习”变为“学生要学习”。
3.2 改革教学内容, 强化实践教学, 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统一
关注新技术的发展, 及时更新教学大纲, 在课程内容安排上, 注意理论与实践并重, 将《软件测试》课程划分为二个模块组织教学。《软件测试理论》课程是理论模块, 占60个学时, 《软件测试实训》课程是实践模块, 占60个学时。其中《软件测试理论》课程涵盖软件测试的各项基本技术和知识, 以学生较熟悉的应用背景和业务流程的项目开发和测试实践为主线进行讲解, 提供丰富的实例和习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安排上由易到难, 深入浅出。为了验证理论, 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安排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的UML建模、单元测试、WEB系统的性能测试、系统集成测试等实验。软件测试实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实验的设计, 既要考虑满足教学的条件与要求, 又要实现与实际测试工作的对接, 并体现出软件开发和测试的过程。
理论课和实训课的讲义, 由参加了项目开发的专业老师和一些软件公司的项目负责人编写、整理出开发过程的所有文档, 包括用例图、用例描述文本、时序图、类图、源代码以及单元测试和系统测试的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等。
3.3 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企业实习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 深化教学改革
学生到企业实习是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校周边的软件公司合作,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让学生在软件开发队伍中从事真正的软件测试工作。学生在实习中不但能亲身体会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流程中的作用, 提高测试技术, 而且可以培养测试人员必须具备的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名好的测试人员必须能够同软件测试涉及的所有人进行沟通, 具有与技术开发者和客户、管理人员等非技术人员的交流能力, 这种能力在课程教学上无法培养的。
让学生到企业实习还可以实现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工作岗位的“零距离”, 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爱好选择自己在测试团队的具体方向。掌握相关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学生可以把自己定位于自动化测试人员, 编程功底扎实的同学可以定位于脚本撰写人员, 对相关测试中最易发现问题的地方敏感的同学可以定位于手工测试人员。
4 结语
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对实践能力的高要求上, 我们引入案例教学, 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 将课内学习和学生兴趣融为一体, 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软件测试能力, 当然软件测试教学改革方案还需要不断根据软件技术的发展和学生的特点不断进行改进和调整, 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探索。当前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已是软件项目成败的关键环节, 当它的重要性已经被各家公司提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 高校学子们也应该与时俱进, 对于有志从事IT岗位的高校毕业生来说, 充分了解各个职位的真实情况, 对于将来职业的选择和规划都有着莫大的好处。通过对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 可以看到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的理论课成绩显著提高, 毕业设计阶段能够应用软件测试理论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进行测试, 实验课教学质量提高了, 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摘要:分析了软件测试课程的特点和当前教学现状, 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对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提出了几点针对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以适应社会对初、中级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需要。
关键词:软件测试,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王中凤.开放式实验教学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合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2) .
[2]钟元生.软件测试实践教学特色的构建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 2006, (10) .
[3]程宝雷.基于Rational的软件测试课程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12) .
[4]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2) .
高职英语测试改革 篇9
(1)资格准入机制的取消,导致就业竞争加剧。首先,由于报关人员需要掌握英语专业知识、国际贸易、海关实务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尤其是分类和计算进出口税涉及的商品,并填写海关申报单据和审核,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便更好地规避风险。其次,在申报文件的填写和审查过程中,所有涉及的文件都是英文标注,这就要求报关从业人员有较为良好的专业英语基础。再次,在申报过程中涉及的部门、企业,在比如保税加工货物进出口通关程序的教学过程之中,各种税和费的支付,除了理论教学之外,更需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报关员管理制度的改变,企业招聘渠道将会拓宽。报关员资格考试制度改革以前,海关规定企业自理报关必须至少聘用一名获取资格许可的全职报关员,业务负责人要有5年以上行业从业经历。另外,在实行报关资格考试制度的情况下,报关资格许可的获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理论知识的储备过程,获取资格的多数人技能水平仍处于较低状态,外贸企业自理报关会因报关员技能水平较低导致报关差错而遭受行政处罚。代理报关模式下,报关企业受规模较小的局限,一般很难推行订单人才培养,但在自理报关模式中,生产型外贸企业不受此束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会有所拓宽。
企业用人标准的转变,对报关岗位技能要求更高。由于报关员资格考试带有非常强烈的应试性质,因此参考人员一般通过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反复训练各种题型去应对考试,在备考过程中没有进行相关的报关技能训练,出现能考却不会干的尴尬局面而在实行报关资格许可制度的前提下,企业却只能将获取报关员资格证书作为人员选取的首要前提。新人员工实践能力的不足,一方面影响其报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对新人员工进行再培训。报关员资格考试取消以后,企业出于提高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的考虑,必然会将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作为报关岗位招聘最重要的考量指标。
2 报关水平测试下高职院校报关实务课程存在的问题
(1)未结合报关水平测试要求,对报关实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报关水平测试通过对报关人员进行报关基础知识及报关业务技能水平测试,提供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并且颁发报关水平测试成绩分析报告书。其中报关水平测试中的报关基础知识以考题的形式考核学生掌握国际贸易中相关单证知识,熟悉海关监管制度的基本内容,了解报关员行业要求等知识。报关业务技能主要考核熟悉报关前的准备工作,掌握报关的现场作业流程和后续作业流程;熟悉保税货物的特点,掌握保税加工货物和保税物流货物的报关要求;合理地进行进出口商品的归类;熟悉报关单填制规范,合理地选用税率等内容。报关水平测试更加强调实践性操作,旨在提升报关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提高报关质量。
(2)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在报关员资格考试背景下,报关实务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多、范围广、内容复杂,有海关及海关管理、报关及报关管理、对外贸易管制制度、进出口货物报关业务流程、进出口税费的缴纳和计算、报关单填制等基础知识。一般都以考试教材为依据,突出理论,实务案例拓展较少,没有兼顾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背景下,课堂教学基本就是传统的传授式。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总是在讲、听、记、练的过程中不断循环,这种方式主要通过教师讲解不断灌输知识,学生是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课堂效率不高。
(3)实训教学环节薄弱,教师欠缺实践经验。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有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也是流于形式,在实际操作中以多媒体代替实践教学。由于实践课时较少,通过一两次填制外贸报关环节设计的单据完成,或者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实训任务设计简单、案例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任课教师对报关行业了解不深,忽视报关实务的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点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缺少实践环节的操作性。在教学中让学生浏览各种通关单证的样本,忽视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各种单据只能直观地识别,不能独立地完成各类单证的缮制。
3 报关水平测试下报关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更新课程内容设计以适应就业竞争压力。实行报关水平测试以后,要使自己的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首先必须使课程设计有不同于别人的特色,保证学生有自身的优势。学生不仅只是报关岗位的劳动者,更是一个思考者,与以前参加过资格考试未获通过的待业人员相比较,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报关岗位实践技能的培养,可以按照报关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项目化课程设计,引入报关岗位的真实业务作为项目训练载体,从课程设计上解决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使学生取得优势而立于不败之地。报关实务课程中教学中单元设计要明确所要掌握的具体报关知识,以及要掌握的报关技能,明确教学目的后进一步安排教学内容。实际报关中经常会遇到在特殊情况下货物报关,比如货物出口后,要返回境内修理,这种情况下如何报关要掌握不同类型货物报关中,对于税费的具体要求,需要提供的单据,报关的时间要求等,从而快速进行货物的报关。
(2)变更教学模式以适应岗位用人要求。实行报关水平测试后,企业报关岗位的选人标准发生变化,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要随之进行改革。实行报关员许可制度时以考证为中心的讲、记、考、练的理论教学模式必须彻底废弃,要构建以锻炼学生报关岗位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结合报关实务课程的实际情况,一些可以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开展任务训练的教学项目,比如进出口税费,可推行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进行独立训练,以有效提升其实践技能,让学生在思考中自我构建知识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可以采用典型案例法、启发引导法、实训练习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过程中强化相关报关知识点的理解采用分组讨论教学和案例讨论教学相结合,目的是两者结合后,将学生不易理解、容易出现的问题在现场讨论中发现自身的错误,同时把已经出现自己也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3)开展校企合作以适应报关单位需要。报关资格许可制度取消以前,由于报关行业主要以代理报关模式为主,报关企业因规模较小无力进行校企合作,另外考证为导向的应试型教育也没有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实行报关水平测试后,情况完全与之相反,开展校企合作具备了一定的可行性基础。学校一方面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开发,借助企业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天然优势,使得报关课程建设的方向不偏离报关岗位的技能要求;另一方面,可以适度推行基于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模式,既可保证课程的建设与教学符合企业要求,也可给学生开辟新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对口就业率。报关实务课程改革结合报关水平测试大纲,了解行业动态后,了解海关对报关的最新要求,掌握报关理论知识,注重报关的实践,技能性操作。明确报关业务前的准备,报关前的准备工作中重点是提供哪些单证,合理地进行商品归类等。然后熟悉具体的报关流程。货物的报关程序中首先进行进出口商品的申报、接着配合海关查验、然后缴纳相应的税费,最后是提取或装运货物。同时,明确报关中具体申报的时间,怎样进行税费减免等内容,后期管理工作中特别强调后期的监管工作,从时间和地点上进行延伸,通过掌握报关流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顾美玲.报关员资格考试取消下的高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新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5).
[2]王皓洁.新形势下《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市场,2015(7).
高职英语测试改革 篇10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软件技术逐渐渗透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这就加大了社会对软件技术人才的需求。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软件技术专业, 并且也增加了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的开设, 如《软件测试》课程, 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时, 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此必须注重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下面就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详细分析。
1. 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对于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利用理论课程学习, 初步了解软件测试的作用, 并了解软件测试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地位, 掌握软件测试在面向对象时的方法、特点、主要模型等;利用实践课程学习, 了解软件测试的过程、基本准则, 掌握基本的软件测试技术, 并且能根据软件具体需求进行软件测试设计、实施、管理;利用职业技能学习, 明确软件测试工作的职业素养和工作内涵, 能在实际中, 利用软件测试技术解决问题。
2. 当前《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1) 学生对软件测试认识不全面。对于学生而言, 受个体差异的影响, 在学习软件工程相关理论时, 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的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软件工程理论时, 就开始学习软件测试课程, 从而造成学生对软件测试课程的认识不全面。在很多时候, 学生会认为软件开发比软件测试更加重要, 软件测试只是简单的寻找问题、错误, 因此, 在学习中, 学生偏向于软件开发, 忽视了软件测试, 从而对《软件测试》课程教学造成很大影响。
(2) 师资力量不足。对于教学活动, 其本质就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互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 而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从当前的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情况看, 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力量显然有些不足, 对于担任《软件测试》的教师, 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还应该具有充足的实践经验, 而当前的《软件测试》教师, 有的理论知识丰富, 实践经验不足, 有的教师实践经验丰富, 理论知识体系不足, 这就对高职《软件测试》教学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3) 教学实践不足。对于软件测试课程, 其实更加依赖于实践教学, 但是从当前的高职院校《软件测试》教学情况看, 不管是软件测试的实践环境, 还是软件测试设备都难以满足软件测试课程的实践教学需求。企业在日常工作中, 所使用的软件测试工具其价格十分昂贵, 这对学校来说无疑是很高的负担, 学校只能只能利用一些解压版的软件测试工具进行实践教学, 但这些测试工具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 这就会对《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
3. 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软件测试。为深化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软甲测试课程, 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软件测试课程的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明白,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的质量保证, 贯穿于整个软件开发过程, 只有保证软件测试的准确性, 才可以确保软件开发的质量符合相关要求。软件开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反复性很强, 并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 必须通过软件测试开发现软件开发的不足, 可以说, 忽视了软件测试, 就相当于忽视了软件开发, 因此,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软件测试是十分重要的。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 教师承担着主导的作用, 因此,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提高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为全面解决教师队伍中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不兼备的问题,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不仅要注重培养软件测试教师的理论知识体系, 还要注重培养软件测试教师的实践经验。在招聘新教师时, 应该对这两方面进行全面考虑, 对于学校现有的教师, 高职院校要注重对其进行培训, 从而全面提高软件测试教师的教学水平, 为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3) 加强实践教学。对于软件测试课程教学, 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必须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力度, 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全面改善软件测试课程以往的理论教学优于实践教学的现状, 高职院校首先应该加强对软件测试实践基地的投资力度, 采购一些良好的软件测试工具, 从而满足软件测试课程实践教学需求。其次, 教师在进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备课时, 应该倾向于实践教学, 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软件测试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 高职院校还应该加强与软件企业的合作, 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让学生走出学校, 走向社会, 在社会中实践学校, 这样才能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 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 总结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质量对于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 在新环境下, 高职院校必须从实际出发, 合理的改革《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软件测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 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软件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钟久隆, 路桂明.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02) :130-132.
[2]匡青, 朱宜炳.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22 (03) :237-238.
[3]章晓勤.高职院校软件测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7 (21) :125-126.
高职英语测试改革 篇11
【关键词】中考改革 终结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08-01
中考成绩已不再是学生升高中的唯一依据,这已经给我们敲响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警钟。那么中考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一、中考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困惑分析
许多家长埋怨不是推行素质教育了吗,怎么还要中考?并且准备中考的难度比以前也增大了!学生哪里是在减负啊!家长之所以感觉孩子的负担在增加,原因主要是目前还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渡期。本文认为致使应试教育无法真正向素质教育转型的主要原因如下:
1.一些老师的观念无法短时间改变。“推行素质教育,最终还不是要中考?教学水平怎样,还不是看学生的成绩?……”这些是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老师的真实想法。这种思想的背后就是老一套的应试教育和毕业班的题海战术。
2.家长的观念尚未真正转变。家长只是通过孩子带回家的考试成绩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成绩提高了证明孩子进步了,成绩下滑了证明孩子倒退了,很少有家长用综合素质衡量孩子的发展状况。这种现象遍地都是。所以,此时素质教育根本没有容身之地。
3.科学的评估形势需要探索。在现行的中考制度下,上级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还是以升学率为准,学校对老师教学水平的评估也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准。这些都不得不让学校和老师把目光转向考试成绩。再者,如何测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采用怎样的形式才是信度和效度高的测评形式,这些都是老师们在探索的问题。
4.新的教学方法仍在探索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6页)。但是英语始终是第二语言,语言的应用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语言的使用也只是局限于课堂模拟的情景。此外,因为学困生的存在,常会出现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无法顺利进行的现象。许多老师都在探索如何进行英语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其实,中考本身没有错,只是应试教育的“顽疾”仍然存在。若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那么应试教育还会继续,若把学生其它方面的综合素质真正纳入评估范围并逐渐提高所占的比重,那么不久我们就会看到素质教育的花朵真正地绽放。
二、面对中考改革,英语教学中的测试与评估应该如何进行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测试与评价的三个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可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给我们的英语教学评估提出了新的要求。按评价功能我们把教学评价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形式,在此我们尝试性地探索一下,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那些评价形式才能适应中考改革的要求。
1.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性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氏在“教学评价”理论新教法中指出:“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与现实的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界上能学会的东西。”并且“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进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方面会变得十分相似。”布鲁姆氏的这一理论,提醒了我们在进行教学内容之前,若学生有学习动机,而欠缺学习的条件(这里指知识储备方面),教师应该及时弥补这一缺陷,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从而保留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诊断性评价是课堂教学各个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这里提供几种常用的形式。
(1)摸底考试。新学年初,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考试。因为分班的原因每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都是不同的,通过摸底考试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有助于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
(2)做调查问卷。以鲁教版初一下册Unit 5为例,这个单元主要是谈论学生如何上学。我们可以就此围绕学生上学的方式做调查问卷。从而根据调查结果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并引入相应的环保教育。
(3)在课前和课中进行小测。这是老师们常用的形式,它是根据中考的要求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诊断。测试的题型可以分成单词拼写、句子翻译、重点语法检测等,主要为反馈学生知识上的疏漏并及时地进行补偿。
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就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 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基础上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一个人的智能不能仅以他在学校中的表现为依据,而要看他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结合加德纳的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以及课后任务的完成等情况来记录学生的变化,挖掘学生的潜能。
3.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某一种学习经历结束之后进行,即学习者不再继续这项学习了。这种测验是为了帮助学习者看到自身的实力和弱点,同时也会提醒教学者,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以及时地调整教学措施。
中考改革后,英语考试内容以客观与主观题相结合的形式出现,许多内容与生活情境相关联、能体现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反馈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程度。经过教学实践和理论的研究,结合中考的要求,本文认为不管是单元小测还是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形式都应该包含对英语学习四项技能(听、说、读、写能力)的考查。
三、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考也随之改革,面对这些挑战,传统的测试与评价的观念已经无法适应改革的潮流,这要求我们英语教师改变传统的观念,科学地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评价。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让我们牢记这一理念,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高职英语测试改革 篇12
近年来, 国内外软件市场越来越大, 软件企业也逐步朝着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这就对软件工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前软件企业的发展情况看, 软件测试人才是软件企业发展急需的人才之一, 因此, 加强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重要任务。由于当前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对此, 必须立足于实际, 全面推进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
1. 软件测试课程概述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软件在社会各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同时人们对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从当前的软件产品质量看, 还存在很多问题, 即便是非常成熟, 已经得到广泛使用的软件产品, 还会出现一些问题, 这时就需要通过软件测试来对这些问题进行寻找。所谓的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 将软件中隐藏的缺陷、错误寻找出来, 确保软件的质量符合相关规定。近年来, 随着软件产品的复杂化程度加强, 软件测试也越来越受欢迎, 同时各个高校相继开设了软件测试课程, 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软件测试人才。对于高职院校的软件测试课程教材, 其内容大多是简单的介绍关于软件测试的理论方法, 并没有详细的介绍软件测试的方法、实现过程, 也没有通过具体的案例详细的讲解软件测试过程, 从而导致学生无法灵活的应用学到的软件测试知识, 因此, 注重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十分重要。
2. 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
对于当前的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 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是在教学过程中,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比较少, 从而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在软件测试课程中, 有很多知识是关于测试理论, 这部分知识如果让学生单纯的进行理解, 学生会感觉很苦难, 但是通过实践练习, 则可以让学生很轻松的理解这些知识, 但是当前的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 缺乏充足的实践训练项目, 使得学生实践练习不足, 从而造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其次, 在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 还存在学生错误理解软件测试的现象, 在学生看来, 软件测试是比软件开发低一个层次的, 学生错误的认为自己是没有能力做软件开发, 所以才会做软件测试, 所以, 学生对软件测试课程的兴趣很低, 认为学习软件测试没有什么前途, 最终对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3. 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 1)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在新环境下, 高职院校必须积极的推进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 这样才能为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对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 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是影响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 在新时期, 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合理的改革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内容。对于软件测试课程, 其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 并且这些知识点需要经过多次实践练习, 才能让学生全面掌握, 对此, 高职院校可以将软件测试课程的内容分层设置, 如分成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自动化测试技术知识、系统测试、设计测试、可靠性测试等多个层次,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确保学生能全面掌握软件测试课程中的知识。
另外, 在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设置一些软件测试的其他课程, 如 《软件测试理论、方法》、《软件测试系统训练》等, 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 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软件测试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 2) 加强实践训练。对于软件测试课程, 其实践性非常强, 有很多知识学生只能在实践中掌握, 因此, 在进行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中, 要特别注重软件测试实践训练的加强。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 实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 实习环节的合理组织对于激发学生对软件测试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软件测试技能有极大的帮助, 此外, 通过生产实习, 还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中, 因此, 在高职软件测试教学中, 要特别注重实习环节的合理安排, 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 保证学生能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并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 加以弥补, 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 3) 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对于高职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师, 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 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实践经验, 因此, 在推进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时, 高职院校还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 这样才能为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师资资源。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在校教师的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 对于理论知识丰富, 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 引导其多进行实践学习; 对于理论知识不足, 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引导其进行理论知识学习, 确保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师能满足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需求。
4. 总结
在新时期, 软件测试课程已经成为高职软件工程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 为全面促进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 高职院校要结合实际情况, 推进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 不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全面提高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质量。
摘要: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一门新课程, 软件测试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这就对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对此, 本文从软件测试课程的概述出发, 分析了当前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教学现状, 并提出了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的改革方法。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宋亮.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 2013 (31) :231.
[2]廖远来.高职《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2 (25) :39-42.
[3]张趁香.高职高专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福建电脑, 2011, 27 (10) :207-208.
【高职英语测试改革】推荐阅读:
高职英语教育改革11-18
高职英语课程改革12-22
高职公共英语改革01-06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工作07-15
高职大学英语改革讨论05-13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06-03
高职大学英语改革思考07-02
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08-22
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09-02
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改革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