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老年人

2024-11-06

离退休老年人(精选11篇)

离退休老年人 篇1

近2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年龄的增大,某些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亦随之逐年增加。而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早期常常无任何表现,容易被忽视,尤其是老年人到了疾病的中晚期,出现典型临床症状时,才去医院就诊,延误了疾病的诊治。因此,对老年人定期进行体检,是发现诸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常见病的有效方法[1]。通过对体检资料的分析和定期随访,对一些疾病的发病趋势进行预测,对有效预防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对3167例离退休老年人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12月,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 167例老年人,年龄均大于60岁,将其分为3组:60~69岁组;70~79岁组;80岁以上组。

1.2 体检内容

眼科、耳科、内外科常规(身高、体重、血压、一般查体等)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包括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蛋白(TP)、清蛋白(ALB)、尿酸等]、乙肝五项、尿常规、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彩色多普勒等项目,血液标本均为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所得。各项检查结果汇总后由副主任级职称以上的医师进行主检、复核后由专人总结上报。

1.3 判定标准

体检发现常见的异常为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等几方面。笔者按照如下标准进行复查确诊:(1)高血压按照2003年美国高血压研究组织第7次报告[2]诊断标准:BP≥140/90 mm Hg(1 mm Hg=0.133 k Pa);(2)高脂血症按国内诊断标准:TG>1.69 mmol/L或CHOL>5.19 mmol/L;(3)空腹血糖按照>7.1 mmol/L为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

2 结果

2.1 性别及年龄构成

参加体检的老年人共3167例,其中,男2012例,女1 155例,男女比为1.7∶1。其中,60~69岁1 333例,70~79岁1 212例,80岁以上622例。

2.2 疾病检出情况

共体检3 167例,健康者169例,占5.3%,检出患各类疾病者2 998例,占94.7%。其中脑动脉硬化、白内障、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冠心病、脂肪肝、前列腺增生排于前几位,结果见表1。

2.3 各年龄组患病情况分布

(1)脑动脉硬化检出率普遍偏高,70岁以上均高于95%,各年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增生、白内障检出率以70~79岁和80岁以上组为高,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越高,脑动脉硬化、前列腺增生、白内障检出率越高。(2)高血压病、高血糖、高脂血症、脂肪肝、冠心病检出率,各年龄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3 讨论

老年人是社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其健康状况受各种因素影响;老年疾病是困扰老年人生理、生活质量的最常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器官功能逐渐衰退,体内各种激素分泌失调,抗病能力减弱,患病率逐年增高,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体检数据表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3]。

本资料结果显示,高血压、高脂血症、脑动脉硬化、高血糖和前列腺增生是本市老年人患病率较高的疾病,与国内报道相似[4]。其中高血压、高血脂均与冠心病的发病相关[5],而高血脂、高血糖又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甚至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随着年龄的增大,高血压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并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长期的高血压可造成心、脑和肾等靶器官的损害[6],这种损害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可使患者致残,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增加负担。及时有效地控制血压,可减少心脑血管的并发症[7]。

有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许多慢性非传染性发病率的增长,与心理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良的习惯密切相关[8]。精神长期高度紧张和过度疲劳,吸烟和大量饮酒,高脂肪、高热量、高食盐、高糖、高胆固醇而少维生素、纤维素的饮食习惯,肥胖且不从事运动,忧虑、恐惧、愤懑、烦恼、暴怒等不良的心理情绪,都是导致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这些疾病又往往成为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促发因素。Stamler等[9]通过改进生活方式进行高血压一级预防,如减轻体重、限制钠盐摄入、平衡膳食、戒烟限酒等,使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因此,适当的健康教育使老年人改进生活方式是预防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老年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最主要的防治方法[10]。

本组针对老年人疾病特点,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1)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授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知识和简单的自救互救方法,并做好心理护理,善于自我调控,保持开朗、愉快的精神状态,稳定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开展戒烟、不饮烈性酒的宣教,提倡低脂、低胆固醇、低盐、低糖、低热量饮食,控制肥胖,多吃鱼类、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11]。(3)多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如跑步、骑车、游泳、练气功等,坚持每年到医院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检查。

老年人只有持之以恒地做到合理的饮食、合乎卫生的生活起居、适当的劳动与锻炼,平衡的心理状态才能促进身体健康,预防老年性疾病。

离退休老年人 篇2

据了解,南山集团老年大学学员众多,大都是退休之后的南山老人。在以前的采访中,老两口有阿姨是学员的,有叔叔是学员的,但这次在怡志小区采访,主人公王仁玺、王淑华老两口都是老年大学的学员。

南山集团老年大学办公楼

王仁玺大爷今年70岁了,退休前是监理公司的副经理,说白了就是为建筑的质量把关、审核。干了一辈子建筑工作的王大爷说:“基本上南山所有的建筑我都参与过,远的不说,就说这南山大佛,从一开始动工我就参与了。” 2005年王大爷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是退休并不等于完全离开了工作岗位,只要公司有需要,王大爷还是会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去年服饰办公大楼改建,我又回去上了大概5个月的班。”王大爷笑呵呵地说。

退休后,王大爷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给了他的爱好——书法。2010年6月老年大学成立后,王大爷作为第一批学员报名。先前由于没有老师教,王大爷的书法没有流派,都是自己琢磨,自己练。进入老年大学之后,王大爷学起了欧体,现在王大爷的字有了很大进步。闲暇之余的王大叔,邀上三五老友共聚家中,点评对方的书法,交流心得,搞搞创作,生活好不惬意。

王淑华阿姨今年66岁,59岁那年从加油站的岗位上退了下来。退休之后的王阿姨可没有闲住,在小区里王阿姨组织了一个跳舞队。刚成立跳舞队的时候,王阿姨的儿子,现任供电公司经理的王其卫很支持,帮忙拉电灯,弄音响。当时的舞蹈都是舞蹈队里一位阿姨的女儿帮忙从网上下的视频,大家一起学。再后来小区居委会给予了大力协助,还请来专业的老师教跳舞。

老年大学成立后,王阿姨跟老伴一样,成为了老年大学的第一批学员。刚进老年大学,王阿姨报的民族舞,练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由于体力不支,吃不消,改报声乐,参加过大合唱。去年下半年,王阿姨又改报健身,现在主要学习健身操,锻炼身体。

在平时,王阿姨另有自己的安排——腰鼓、扇子。王阿姨说:“目前我们腰鼓队大概有三四十人,老年大学的老师也都知道我们这个腰鼓队,所以只要有活动,就会联系我们。扇子是另一个道具,秧歌、跳舞都用的上。”说罢,王阿姨跟另两位老姐妹为我们表演了腰鼓和扭秧歌,欢庆的鼓点和喜庆的秧歌让王阿姨乐开了花,也让我们受到了感染,喜笑颜开。

离退休老年人 篇3

关键词:离退休老年工作;情感效应;策略

当前我国归属于老年群体的离退休人员出现了很多思想上、生活上的新问题,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对离退休人员面对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成为了党和国家政府等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重视的首要问题。面对离退休老年工作的种种问题,我国政府提出采用“情感效应”的方法,不断增强老同志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使广大老同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安心的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

一、做好离退休老年工作的社会意义

随着我国老年化程度的不断加剧,我国对于离退休老年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内容。在新时期下,离退休工作对于党和政府来说都具有极其重大的社会意义。首先表现在全面做好离退休老年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因为离退休老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面做好新时期的离退休工作是党和政府的政治责任,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其次,全面做好离退休老年工作是共享改革成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新时期下,党和政府应该贴近离退休老同志的思想生活实际,切实落实老同志的政治、生活待遇,着力解决老同志的实际困难,确保老同志能够颐养天年,维护社会的和谐。

二、运用“情感效应”进行离退休老年工作的策略

(一)在进行离退休老年工作时多沟通,发挥人际交流的重要性

所谓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一个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联系的渠道,使得彼此之间思想统一、行动一致。而在离退休老年工作的“情感效应”的开展过程中,沟通总是可以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离退休老年工作的开展者应该结合老同志的生理、心理特点,充分了解离退休老同志的各种困难,考虑他们的切身利益,运用良好的沟通策略,及时了解老同志的所需所感,获得老同志的信任,消除误会,凝聚人心,避免冲突,联络感情,使得离退休老同志信任工作人员,愿意与离退休工作人员分享,进而良好的推动离退休老年工作的开展。

(二)在进行离退休老年工作时以人为本,真心实意的为老同志进行服务

在离退休老年工作情感效应的运用过程中,人性关怀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人性关怀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离退休老年工作的部门应该本着耐心的态度进行日常的离退休老年服务工作,因为大多数的老同志都陆续进入高龄区和高病发区,往往在这个时候他们的性格脾气都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因此在对待他们时离退休管理人员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子,让自己的脸皮更厚一点,切实站在老同志的立场上为他们解决其面对的各种问题。

(三)在进行离退休老年工作的时候要保证老同志的情感需要,让老同志感到亲人般的温暖

在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化更加剧烈的今天,离退休老同志正遭受着比任何时代都严重的精神和心灵的强烈震撼。在这个时候推行具有“情感效应“的离退休管理工作时候要求离退休管理人员加强对老同志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针对一些老同志存在的心理共性有的放矢地开展一些心理知识教育讲座,排解老同志的心理落差,防止老同志产生悲观的情绪,使得离退休老同志思想常新、生活常进、心情常美。此外,为了更好的给老同志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离退休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多走访、多互动的方式对老同志进行定时的交谈,通过单位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为老同志营造一个理想平和、情趣健康的良好生活心理环境。

(四)在进行离退休老年工作的时候可以多开展一些活动,让老同志享受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

在现如今一个浮躁和更新换代极快的社会中,精神享受无疑是物质生活的一种升华,这也是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这就要求离退休工作人员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的体育、文艺等多样性的爱好、才能和技能,多为老同志开展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活动,以满足老同志的精神层次的需求。此外,在开展此类活动中应该结合老同志的性格、性别和不同爱好的特点,注重挖掘离退休老同志的差异性,坚持把分类开展活动作为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灵活落实。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能够开阔老同志的视野,帮助他们掌握各种科学有效的生活方式,这对于提高他们晚年生活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束语:离退休老年工作是我国政府和我党都极其重视的工作内容之一,其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治久安。这样要求离退休工作人员在进行日常的离退休老年管理工作中,运用“情感效应“多与老同志进行沟通交流,理顺离退休工作中的各项关系,让各种关系都形成合力。这既有利于离退休老年工作的开展,又有利于提高离退休老同志各方面的生活质量,并对我国应对老年化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拥军.新时期下如何做好老年工作[J].才智,2008(10).

离退休老年人 篇4

一、调查分析

从本次调查数据分析, 被调查对象70岁以下占了35%, 绝大多数与家人生活在一起, 占90.6%, 主观感觉幸福的多, 认为幸福和很幸福的占了90.68%。从对幸福的主观认知来看, 影响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为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关系、物质与社会保障, 从影响幸福的实际因素来看, 影响的主要因素为身心健康、物质和社会保障、学习、运动。

另一组是从70岁以上的退休老年人参与活动情况来调查的, 有45.4%的老年人经常或有时与他人一起活动, 有75%的参加了活动小组, 活动主要为门球、气排球、乒乓球, 其次是棋牌。从对老年活动中心的场所来看, 感到满意的仅为85.55%, 公司的活动场所健全, 具备了一定的设施和空间, 约10%的老年人没有参与活动。

二、实况对照

加强离退休党支部思想建设, 坚定理想信念, 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 为提升离退休老同志幸福指数夯实思想基础。在漳电公司离退休职工队伍中, 党员数量不少。退休后角色变了, 部分党员心理上难免会产生诸如烦躁郁闷、不平衡、失落感, 甚至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情绪。针对这些现象, 离退休党支部突出理想信念教育, 组织大家重温入党誓词, 牢记共产党员身份, 用崇高理想信念引导党员过好人生的第三个阶段。

在服务离退休老同志提升他们幸福指数的工作中, 充分发挥了离退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离退休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离岗不离党, 退休不褪色, 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行动应该永恒不变, 要继续为党为群众做事”。还有许多离退休党员为老同志的幸福仍在不遗余力地发热、发光, 不求回报。

公司离退休党支部热情真情为老同志办事;用真心爱心, 让老同志舒心开心。赢得赞美口碑, 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多年来, 党支委员们把老同志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办, 是名副其实的优秀宣传员, 合格调解员, 勤恳办事员。由此可见, 离退休党支部在公司党委、行政、工会领导的关心支持下, 在离退休办的具体领导下, 通过支部党员的积极参与, 能够在提升离退休老同志幸福指数的服务中大有作为。

离退休党支部办公室建在聚居公司生活区, 有利于做好离退休老同志的服务管理工作。公司离退休人员居住相对集中, 其工作经历、从属关系、人际关系、共享资源相同, 离退休管理部门利用这种有利条件, 探索了发挥离退休党支部作用的办法, 建立了以三个片区为主的离退休人员自主管理、资源共享的片区服务管理模式。片区党小组、生活慰问组的建立是做好服务的好帮手, 老同志生活的环境和谐温馨, 幸福指数自然得到提升。

以公司离退休办牵头, 与工会、团委和志愿者相互配合, 建立帮扶帮困需求片区服务体系。即为离退休人员排忧解难, 提供心理疏导等各项服务。

调研认为, 离退休人员数量每年在递增, 工作量随之增大, 而离退休办工作人员少, 常常忙不过来。离退休党支部建在职工聚居的生活区, 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 协助离退休办做好服务工作, 使矛盾迎刃而解。“行业主导, 自主管理, 社区化服务”模式融合了离退休工作部门与离退休党支部两股力量, 形成了助推提升老同志幸福指数的合力,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 目前影响老同志幸福感的几个主要问题。

在经济转轨, 社会转型, 企业加大改革发展的进程中, 难免出现有失公平公正的问题, 影响人们的思想情绪, 导致心态失衡, 影响幸福感受。

1.差距造成退休职工心理不平衡。老同志与在职职工、系统较好单位的工资比, 心态不平衡。对于养老金差距大的问题, 许多老同志心存烦恼, 但又会以“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来安慰自己, 觉得作为电力系统的退休职工, 所养、所医基本上有保障, 还是知足常乐, 健康长寿的好。

2.内部退养职工有郁闷心结, 需要心理疏导, 积极引导。2001、2011年前后, 公司有一批职工实行内部退养, 划归离退休管理部门统一管理。这些职工有较强的失落感, 其郁闷心结主要有两个, 一是40多岁年龄, 正是有经验有精力的人生重要阶段, 却不让工作, 内部退养了。二是与在职职工比, 累计收入减少几十万元。11年很快过去了。现在许多内部退养职工到了退休年龄, 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但是解开心结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心理疏导和积极引导。

3. 空巢、大病重病和生活困难的老职工需要更多关爱。

(二) 关于提升老同志幸福指数的几项建议。

做好两个结合。把离退休党支部建设与打造老年人幸福模块、搭建“两个平台”紧密结合起来;把党支部创建工作与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有机结合起来。

继续“行业主导, 自主管理, 社区化服务”模式;加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 以利发挥作用;扎实搭建“两个平台” (援助中心与活动中心平台) , 明确围绕老年人幸福模块开展服务的事项, 协助离退休工作部门做好老同志的心理疏导和积极引导工作;关心培养离退休职工中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发挥网络优势, 利用电子信箱与异地居住的党员同志联系, 传送信息和学习资料。如果他们不会用电脑, 可以通过其子女, 或孙辈的电子信箱转达。

三、提升离退休人员幸福感的思路与对策

老年人的幸福体验受多种因素影响, 诸如社会、环境、医疗、待遇、家庭、朋友、兴趣、爱好等。如果退休后及时调整心态, 适应“角色”转换, 发挥个人优势特长, 以积极的人生态度融入社会、融入老年群体, 做自己想做的事, 该做的事, 那么新的成就感将会不期而至, 有滋有味的幸福感将会油然而生。

一方面, 老年人的幸福感要靠自己用心去体验, 要通过主观努力去追求, 要持之以恒地辛勤耕耘, 要培养兴趣爱好方能品味丰富多彩的生活, 这是提升幸福指数的内在因素。

另一方面, 公司领导, 离退休工作部门及离退休党组织做好关爱、服务老同志的实际工作和关怀理解老同志的思想政治工作, 多办贴心暖心的实事, 是提升老同志幸福指数的外在因素, 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是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的根本保证。

常言道:要进步找组织, 党组织始终是群众幸福的桥梁与纽带。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结束语中明确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是人心所向, 打造幸福老年人圈, 让老年人度过一个幸福、安宁的晚年, 自然是我们党支部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第一, 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坚持舆论引导, 及时发现培育树立离退休工作各个方面的先进典型, 开展“幸福老年人讲坛”活动, 使大家学习有榜样、工作有标杆、努力有方向。开展以“学习好、身体好、品德好、发挥作用好、团结互助好”五好为标准的“文明健康老人”评比活动, 激发离退休职工“争先创优”的热情。

第二, 倡导老有所乐的乐活理念。

在老同志中积极倡导“快乐活动、健康生活”, 鼓励广大离退休老同志积极参与文化体育活动, 强化沟通交流, 丰富文化生活, 愉悦性情。依托老年文体协会和各类球、棋、书、画、牌、拳、剑、舞等分会及各类兴趣小组, 举办知识讲座,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不断吸引更多的老同志加入进来。

第三, 鼓励老有所为。

上海城镇老年居民都能“退休” 篇5

上海市近期出台《关于完善本市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若干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通知规定,年满65周岁,在本市居住、生活满30年,现为本市城镇户籍且已满15年,未享受基本养老、医疗以及征地养老待遇的老年居民可以享受规定的养老待遇。年满70周岁的城镇老年居民养老待遇为每人每月500 元,年满65周岁不满70周岁的城镇老年居民养老待遇为每人每月400元。

享受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待遇的条件有四项:一是年满65周岁及以上;二是在本市居住、生活满30年;三是现为本市城镇户籍且已满15年;四是未享受基本养老、医疗以及征地养老待遇。其中“未享受基本养老、医疗以及征地养老待遇”是指未享受本市规定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小城镇社会保险、征地养老等待遇以及外省市规定的养老保险待遇。年满65周岁的城镇老年居民在年满70周岁的次月起,养老待遇自动调整,不需要办理申请手续。如果已按沪府〔2006〕81号文件规定纳保的高龄无保障老人,那么老人的养老待遇可按本通知规定享受,不需要个人再行申请,医疗待遇仍按原规定执行。

上海高龄无保老人纳保政策一经公布,这实在是民生问题中影响面相当大的政策。代表着 10万户家庭,这 10万户家庭大多都有三代,所以直接和间接受益面多达几十万人。

离退休老年人 篇6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人,体检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程序中, 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经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 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21世纪中国将进入老年化社会, 而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健康及心理问题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保障离退休教职工的身体健康, 有效预防离退休教职工的心脑血管等老年性疾病, 我院于今年5月份对沈阳理工大学离退休教职工进行了健康检查。我院的护理人员在整个体检过程中根据这些老教工不同的年龄、经历、身体状态及心理需要等有的放矢的开展心理护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沈阳理工大学离退休教职工体检总人数为62人, 其中男职工41人, 女职工21人。

1.2 方法及内容

本次体检主要分为化验检查、内科检查、彩超检查3个环节。我院每天安排10名老教工体检。根据需要我院在3个环节处各安排护士1名, 以便及时观察发现老教工在体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和随时解答他们在体检中的疑问。我院的护理人员以真挚的感情接待这些老职工, 以晚辈尊重长辈的态度取得他们的信任, 并通过自身良好的语言、表情去影响他们, 避免他们的不良情绪和心理状态对身体产生影响。

2 结果

老年人存在肥胖、血管硬化等问题, 大部分受检人员对静脉穿刺感到紧张, 担心自己的血管走行看不清楚, 穿刺一定很困难, 也许会被穿两针、三针。针对这种心理状态, 这个环节的接诊护士耐心讲解验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讲解老年人的血管特点, 外观虽然看不见, 但只要在穿刺时与护士配合, 穿刺也不会太困难。通过讲解, 大多数人解除的紧张情绪, 积极配合抽血工作。在内科检查及彩超检查环节, 护理人员耐心倾听候诊的老职工的诉说, 对谈话的内容表示出兴趣, 消除他们在等待中产生的焦虑、恐惧等情绪, 设身处地的地理解他们的处境和感受。而体检完毕的人员, 护理人员又根据他们查出的疾病给予相应疾病的康复指导, 对于体检正常人员给予一些适当的保健指导如服药小常识、促进睡眠的方法等。通过以上方法使这些老职工在整个体检过程中感到了我院护理人员给予他们的温暧、关心与帮助, 变担心、疑心为舒心、安心。

3 讨论

通过这次在体检过程中对受检的老职工的心理护理结果可以看出, 老年人的情绪活动抑制作用减少, 对环境处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这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心理护理可以恰当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需要, 有效地解除他们的各种思想顾虑, 保持心理平衡, 增强了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总而言之, 心理护理在老年人体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离退休老年人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位于兰州市市区的10家单位,根据各单位登记的离退休人员情况,随机抽取578人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312人,女性266人,平均年龄(70.36±4.32)岁。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设计调查问卷,统一培训调查员,调查对象由各单位统一集中,现场进行问卷调查,对未能参加集体调查的进行入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慢性病患病情况、睡眠状况、膳食营养状况及主观生活满意度等。

1.2.1 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采用美国膳食协会、美国家庭医生研究会和美国国家老年化研究会编制的营养初筛量表,对离退休老年人群膳食营养状况进行分析。0~2分表示膳食营养状况良好,3~5分表示膳食营养状况中等,6~19分表示膳食营养状况差[3]。

1.2.2 主观生活满意度调查:

选取中华医学会老年学流行病学组编制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对离退休老年人的主观生活满意度进行评价,评价标准:3分为满意,2分为一般,1分为不满意。总分30~33分表示生活满意度良好,22~29分表示生活满意度中等,11~22分表示生活满意度较差[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双录入数据并纠错,使用SPSS 17.0统计分析;定性资料使用χ2检验;多变量间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578人中,有配偶者占90.66%,离异、丧偶或分居者占9.34%;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者占4.36%,初中程度者占30.23%,高中或中专者占44.24%,大专及以上者占21.17%;经济收入<1 000元/月者占23.36%,1000-2 500元/月者占51.21%,2 501~5 000元/月者占17.47%,>5001元/月者占7.96%;患有慢性病者占90.31%。

2.2 慢性病患病情况

选择离退休老年人群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胃肠道疾病、肿瘤和骨关节疾患等13种慢性疾病进行调查,总患病率为90.31%。患2种以上慢性病者占79.42%,其中,高血压患病率最高为59.26%,其次是高血脂为47.32%,骨关节病患病率为20.65%。

2.3 睡眠情况分析

离退休老年人群中,睡眠定时有规律的有411人,占71.11%;睡眠无规律的有167人,占28.89%。睡眠情况在性别、是否有配偶和是否有慢性病的离退休老年人群中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4 膳食营养状况分析

离退休老年人群中,营养状况良好者181人,占31.31%,营养状况中等者231人,占39.97%,营养状况差者166人,占28.72%。膳食营养状况在不同经济收入、是否有配偶和是否有慢性病的离退休老年人群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5 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主观生活满意度是反映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主观生活满意度良好者占46.19%,中等者占38.58%,较差者占15.23%。以主观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将生活满意度为良好和中等定义为1,生活满意度较差定义为0。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是否有配偶、是否患慢性病、睡眠状况及膳食营养状况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较好、经济收入高及有配偶的离退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好,而患有慢性病、睡眠质量差及膳食营养状况不良的离退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低。

3 讨论

生活质量是衡量老年人实际生活状态的测量指标,对生活质量的评价实际就是对生活满意度的评定,因此,生活满意度是反映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5]。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兰州市离退休老年人主观生活满意度较高,这可能与调查对象均为市区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医疗等各方面均有保障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兰州市离退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存在多种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

睡眠是影响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因素[6],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离退休老年人睡眠规律,但仍有28.89%的老年人睡眠欠佳,其中,女性、患有慢性疾病、无配偶的老年人与男性、无慢性疾病、有配偶的老人相比睡眠质量差。睡眠不好会导致老年人白天精神欠佳,从而使得生活能力下降,最终导致身体机能出现问题,甚至引起一系列疾病,降低老年人生活质量。

膳食营养不仅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评定指标,同时与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调查显示,有配偶、经济收入较高及无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营养状况较好,可能原因是经济收入较高的老人,其文化素养较高,对养生保健重视,且有配偶照顾,因此,营养状况较为良好;反之,无配偶相互依靠,经济收入低,导致老年人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各种慢性疾病使得老年人进食困难,生活不能自理,直接影响膳食质量,最终影响其生活满意度,使得生活质量降低。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经济收入、配偶情况、慢性病、睡眠及膳食营养是影响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与国内外研究报告结果一致。上述影响因素之间关系密切,文化程度与经济收入相关,经济又与膳食营养相关,营养状况好坏与慢性病有关联,睡眠与营养、慢性病均有一定关系,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离退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注意膳食指导和干预,对提高兰州市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针对性地制定老年人卫生保健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摘要:目的 了解兰州市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现况,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兰州市578名离退休老年人,使用相关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兰州市离退体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90.31%;主观生活满意度良好的占46.19%,中等的占38.58%,较差的占15.23%;文化程度、经济收入、配偶情况、慢性病、睡眠和膳食营养是影响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结论 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注意膳食指导和干预,对提高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针对性地制定老年人卫生保健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流行病调查

参考文献

[1]张磊,史开喜,邵晨,等.西安地区空军与陆军的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7):624-627.

[2]史文丽,高霞,魏守刚.基层离退休干部营养保健与慢性病防治状况调查[J].河北医药,2011,33(22):3473-3475.

[3]孙晓春,王琼,黄芬,等.安徽省军队离退休干部膳食习惯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5,23(5):352-353.

[4]于晋林,杨超元,何慧德.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内容及评价标准建议(草案)[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6,15(5):320.

[5]黄芬,张志华,孙晓春,等.安徽省军队离退休干部的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100-2102.

浅谈高校离退休人员的老年教育 篇8

一、加强高校离退休人员老年教育的意义

我们对于高校离退休的老年人所开展的老年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因为作为老年人首先他们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并且均受过高校多年的文化熏陶, 可以说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文化和道德素养, 再通过老年教育的提高, 能够更加的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 使他们能够学会多种技能, 能发挥余热地参与到社区文化的宣传以及社会公益活动当中,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加强校离退休人员的老年教育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它能够真正的帮助老年人完善思想, 使他们在晚年仍然感受到参与社会活动的乐趣, 通过老年教育, 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老年人积极的参与到文化知识的传播当中, 而这些老年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可以说, 老年教育是践行终身教育、活到老学到老的有力说明, 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精神文化生活, 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与紧张感, 并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老有所养的层次, 更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精神追求。高校开办针对于离退休人员的老年教育, 符合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 我们不仅要满足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 更要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调查显示, 多数参与老年教育的离退休人员都表示老年教育是他们的心灵寄托, 使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只有老年人的身心状态良好才能确保自身与社会同步发展, 才能稳定家庭后方, 构成和谐的家庭局面, 并能够切实的减轻社会负担。此外, 高校的离退休人员具有深厚的文化资源, 一方面可以让这些具有专业知识并热心老年事业的老同志担任一些科目的任课教师, 另一方面, 老年人通过二次学习, 还能更好的展示自己, 并将丰富的知识感染后代、服务社会, 从而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说, 开展老年教育是一举多得的重要战略性举措。

二、高校开展老年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优势

高校本身就是开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机构, 可以说开办老年教育有着良好的优势。首先, 高校的离退休人员往往家庭整体收入较为稳定, 并没有生活上的多种负担, 并且在近些年来, 高校的离退休人员的待遇也不断的提高, 一部分离退休人员家庭经济状况十分良好, 因此, 他们将空出的赋闲时间去追求精神文化生活, 因而高校开办老年教育在生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二, 高校具备一定的人才优势, 这里人才云集, 并且在离退休教职工的群体中也饱含多种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除个别新型专业以外, 在选择老年教育教师方面选择余地很大, 比如高校内的离退休干部、职工以及教师等等, 都可以兼任老年大学的教师。这样一来, 不仅良好的展开了老年教育, 更能使这些离退休人员们回归校园, 继续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三、高校开办离退休人员老年教育的相应措施

1、打造一支先进的师资队伍

参与老年教育的任课教师首先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能够以技服人, 并具有高度的奉献精神, 要从内心深处对老年生活有所感悟, 要具备一定的老年心理学和生理学知识, 要自行摸索出一套适合老年同志学习的教学方法。课程安排要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要兼顾每一位老年学员的文化基础, 要善于鼓励和调动老年人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才能够保证较高的到课率。

2、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强化领导班组

高校办老年大学, 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学校给予支持, 比如办学用房、教室配置、设备调拨等等。院校领导必须要予以高度的重视, 并要配备一个得力的领导班子, 这是办好老年教育的基本前提。领导班子成员必须要由离退处负责同志进行直接的领导, 统一思想。其次, 领导班组人员必须是由那些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品德高尚, 身体条件较好又热心社会事业的老同志构成, 这样一来, 才能保证领导班组的执行力度。

3、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我们要结合高校的基本特点, 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意见, 深入调研, 收集老年同志的兴趣爱好, 继而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要根据老年人的作息时间安排上课时间段和时长, 不能给老同志造成学习负担, 尽量以两个小时为宜。

综上所述, 社会的进步不应该忽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作为高校, 我们更要依托我们的办学优势针对离退休人员开展老年教育, 这不仅仅能够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更是对和谐社会的切实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海兵:《上海老年教育丛书:上海老年学员艺术作品掇英》,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11。

[2]若兰:《老年人生活习惯与心理辅导》,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 1。

某企业退休老年人健康状况分析 篇9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0日, 在定点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 712名退休老年人, 分为60~69岁、70岁以上两组。

1.2 体检内容

内、外科常规 (身高、体重、血压、一般查体等) 检查、血常规、血生化 (包括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白蛋白、尿酸等) 、尿常规、腹部彩色超声等项目, 血液标本均为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所得。

1.3 诊断依据

体检发现异常项目为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脂肪肝等几方面。按照如下标准进行复查确诊。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5.20 mmol/L和 (或) 甘油三酯>1.7 mmol/L;血糖升高:空腹血糖>6.1 mmol/L;脂肪肝:以B超影像学为诊断依据[1]。

1.4 统计学处理

疾病检出率统计按不同年龄组比较, 采用χ2检验[2]。

2结果

2.1 性别及年龄构成

参加体检的老年人共1 712人, 其中男性1 018人, 女性694人, 60~69岁共1 264人, ≥70岁共448人。

2.2 疾病检出情况

健康144人, 占8.40%;检出患各类疾病1 568人, 占91.59%。其中高血压、高脂血、高血糖、冠心病、超重与肥胖、脂肪肝排前几位, 见表1。高脂血、高血糖、超重与肥胖、冠心病检出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1) 。

3讨论

本次体检均为退休老年人,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 身体器官机能逐渐衰退, 体内各种激素分泌失调, 患病率逐年增高, 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本资料结果显示, 高血压、高脂血、高血糖、冠心病、脂肪肝是老年人患病率较高的疾病, 与国内报道相似[3]。体检数据表明,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4]。长期的高血压可造成心、脑和肾等靶器官的损害, 可使患者致残, 甚至危及生命,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的血压升高目前不再认为是老龄化过程中的自然生理性改变。本文结果显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7.12%, 超重与肥胖发生率为21.14%, 应引起高度重视。可通过改进生活方式进行高血压一级预防, 如减轻体重、限制钠盐摄入、平衡膳食、戒烟限酒等。本次调查显示血脂异常比率高居第二位, 早期高血脂多数没有临床症状, 这也是很多人不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原因。高脂血症直接损害和加速了全身的动脉粥样硬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脑猝死的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

医学研究发现, 在慢性病的诱因中遗传因素只占15%, 社会因素占10%, 气候因素占7%, 医疗条件占8%, 而个人的生活方式所占比例高达60%[5]。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许多慢性非传染性发病率的增长, 与精神心理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6], 而这些疾病又往往成为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促发因素。因此适当的健康教育使老年人改进生活方式, 是预防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文彬, 潘祥林等.诊断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77-382.

[2]孙娟蔻.市区299位中老年人健康体检意向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 2005, 12 (4) :338.

[3]周北凡, 吴锡桂.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106.

[4]刘力生, 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 2000, 8 (1) :94.

[5]孙琳.4583名干部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05, 2 (2) :115.

离退休老年人 篇10

对于人生的黄金期有这样一种说法:40岁是人生黄金期的开始,46岁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时刻,然后人生慢慢走向低谷。其实人进入六七十岁时最智慧,幸福感最强烈。这时的他们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阅历无限,视野开阔。这些都是青年阶段和中年阶段的人所不具备的优势。一些老年人感叹自己已成“垂垂老者”,就是没有发现自己这个年龄段的优势和魅力。

爱运动的乾隆帝

维持生命最重要的物质,不是食物,而是空气与水,因为空气与水几乎是不必花钱就可以得到的,反而使人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居住的地方一定要保证空气流通,少去人多空气污浊的地方,而运动是增加氧气吸收的最好办法,也促使身体对氧气更有效地运用。

清朝皇帝大多短命,同治去世时只有19岁,顺治23岁,咸丰31岁,光绪38岁,只有乾隆活到了89岁,他也成为中国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的皇帝。

为什么乾隆长寿?就是他特别喜欢运动。乾隆曾47次到围场打猎,而且他的射箭和骑术水平都很高。清朝其他皇帝的运动时间加起来也达不到乾隆的1/10。

高空冒险的老布什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85岁时,为庆祝太太芭芭拉的84岁生日,他亲自驾驶快艇接载明星到家中开泳池派对,还让性感女演员坐在他大腿上拍照。不但如此,老布什还两次以高空跳伞的方式庆祝自己的生日,空降高度甚至达到了3200米。这种高度即使对年轻人来说恐怕也是难以想象的。老布什就是想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还不老”。用老布什的话说:“如果你还不想整天坐在角落里流着口水,跳伞是很好的释放方式。不要因为你年纪大了,就不能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84岁的“无记龄美女”

原中科院《植物学报》英文版编辑宋书如是位85岁的快乐老人,但人们从她的容颜和艳丽的着装上看,总认为她至少比实际年龄要年轻20岁。到过宋书如家中的人还发现,她家中的窗帘、桌布等布饰都非常清雅亮丽,色彩活泼,床上的床单、被罩、枕套都是暖融融的粉红色。这个祖母级的快乐美女自称喜欢明亮的颜色,她说,家庭装饰与穿衣服一样,要有新鲜感,要让自己的心态年轻,并且她认为粉红色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

而更令人惊奇的是,宋书如曾经患乳腺癌,但是她靠着自己快乐的心态使癌肿块奇迹般消失。现在,宋书如女士每天都衣着鲜艳、略施粉黛地参加各种活动,82岁时她赢得全国金牌形象大使电视大赛季军,84岁时则获得北京市“无记龄美女”的称号。

链接

邋遢老人大都有内分泌问题

如果你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你身边的老人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穿着整洁,仪容和谐,另一种衣衫不整,形容枯槁。人的身体和精神是相互作用的,作用的结果在不知不觉中会反映到仪容上。一般来说,内分泌系统不正常的人大多邋遢。所以如果这个系统出了问题,人的精神就会陷入萎靡,通常表现为面色无光、白发增多、情绪低落。特别是女性,不但脸上会出现黄斑,而且可能引起各种妇科疾病。

退休享“三味”

一享“乐”味 退休之后,正是我们可以用欢乐来充实自己的生活、用欢笑来为生活增添亮色的最好机会。听音乐、读小说、看电视、和儿孙聚餐、参加社区文艺活动和志愿公益事业……最要紧的,是在“乐”中会心地笑出来。

二享“学”味 退休之后,要塑造一个“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新的自我。老年大学是老年朋友继续学习的好课堂,也是广交朋友的新天地、修身养性的好环境。

离退休老年人 篇11

退休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与原因

心理问题与原因: (1) 退休导致老年人产生落差心理:退休指的是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 男性60岁, 女性55岁离开工作岗位, 退出工作, 其中, 还包括劳动者因为年老或因病、因公致残, 从而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或者丧失部分劳动功能而退出岗位的。退休同时也是一个人的转型时期, 从工作角色变成无业公民, 从忙碌变成清闲, 从领导变成平民, 这种突然的转变就会使得老年人一时之间反应不过来, 就会产生落差心理, 心里就非常难受, 从而产生很多退休综合征。这种症状主要表现在他们常年伴随着的权威思想无法改变, 尤其是在退休之前是担任领导的人, 由于长期养成的习惯, 在退休之后还是习惯去决策、支配及命令身边的人, 如果这种期望没有得到满足, 他们就会认为是别人不尊重他们, 从而影响到老年人的心情并且为此生气, 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冲突。另一方面, 老年人在退休之后觉得自己老了, 没有用处了, 并且被社会抛弃, 带着消极的情绪, 把自己看成是社会的累赘等, 从而产生了极大的落差心理, 危害退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2) 机体变化使老年人产生不安心理:随着不断增大的年龄, 老年人生理机能也在不同程度退化, 不仅有生理性的衰老, 还有心理不安, 在生理上看来, 往往是老年人的感知能力逐渐退化, 与外界交流及获取信息的时候会变得比较迟钝, 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减退, 体力也不断下降;在心理上看来, 许多老年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害怕衰老, 而在退休之后的老年人表现尤其明显, 主要是由于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努力的奋斗过, 人生价值得到体现过, 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衰老很难接受。 (3) 收入变化使老年人产生心理压力:大部分退休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就是退休金, 由于我国当前双轨制的养老金制度, 在政府机构与事业单位的退休老年人, 他们的退休金与退休之前的工资差别不是很明显, 而对于企业的退休老年人来说, 他们的退休金就比退休之前少了很多, 而在退休后减少的收入, 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加上老年疾病比较常见, 在生病住院时有不少的开支, 这就使得退休老年人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从而危害到退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4) 空巢老人产生空虚心态:随着社会不断加深的老龄化现象, 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随之产生, 根据调查, 当前有大约30%老年家庭有空巢的现象产生, 加上普遍化的独生子女, 使得我国的空巢老人还会进一步增加, 过着进门一盏灯、出门一把锁的生活, 因此, 他们就常常深居简出, 与社会的来往很少, 兴趣爱好也几乎没有, 并且对晚年生活失去了信心, 从而导致心情沮丧、睡眠失调、食欲不振等, 严重影响到退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1]。

退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心理需求指的是个人的心理要求, 有学者提出了需求的5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层次, 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及实现自我需求。

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老年人的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主要表现就是在健康上, 健康是革命的本钱, 只有健康的身体在生活上才能更加的美好,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许多老年人不但对自己的疾病重视, 同时也对自己的健康很重视, 有许多老年人也会定期地进行健康检查、治疗或者去心理咨询获取保健知识, 对自身疾病的防治及病后康复与饮食营养等方面都比较重视, 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强壮的体魄, 满足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2]。

爱与归属的需求: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回归到家庭当中, 家庭的关爱可以有效的消除退休老年人的孤寂感,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 退休老年人患抑郁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庭的原因, 特别是对于有离异退休的老年人, 其发生抑郁症的概率会增加50%。而老年人在退休离开工作岗位之后, 与社会的交流变得更少, 缺少交流沟通的对象, 因此, 特别需要有归属感与关爱的依靠, 希望自己能够被理解与关爱。

尊重需求:随着老年人在退休后职业角色与社会联系被中断, 老年人的社会权利与社会尊重也随之降低, 从而失去了社会的肯定与尊重的场所, 除此之外, 子女在经济与思想方面的成熟与独立, 使得老年人为人父母的角色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在家庭中的权威也被逐渐降低, 这就使得老年人对于他人的尊重意识变得格外的敏感, 使得他们的尊重需求进一步提高。

实现自我需求:退休老年人在年轻时的工作与奋斗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 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对保证老龄化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老年人有着社会参与的权利, 因此, 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到社会中, 与社会共同发展, 从而使自我价值得到实现。

做好退休老年人心理保健工作的对策

团体咨询, 关爱老人:对退休老年人进行团体咨询是一种在团体的情境中给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帮助和指导的治疗形式, 在团体内通过人际关系交互的作用, 使得老年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善于观察与学习, 从而认识自我, 接纳自我, 改善与他们之间的关系, 从而防止老年人产生消极心理[3]。

提高控制感, 缩短适应退休的过程:控制感指的是主体能够知道自己对预期结果与预防不好的结果所产生的程度, 许多研究指出, 控制感在身心健康中是重要的预测源, 并且比实际控制能够可以更好地预测到自己的身心机能, 通过休闲教育与责任意识来干预老年人的控制感, 使之得到提升, 是缩短适应退休过程的重要手段, 从而促进退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引导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制定新的生活目标:老年人的自主活动可以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鼓励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 积极参加一些相关的活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同时子女要加强对老人的关爱, 让他们在家庭中有一定的权威, 相互尊重, 还要在社区建立一定的老年关爱组织, 让老年人在同龄群体中找到更多的快乐, 保证其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李志红, 王登虎, 王晓博.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7 (1) :458-635.

[2]李军玲, 马居峰.老年人的心理及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4 (19) :458-368.

上一篇:垄断机制下一篇:精英文化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