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管理系统(共12篇)
会展管理系统 篇1
一、我国旅游会展的现状分析
自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于1993年首次成功举办以来, 旅游会展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推进器”, 得到了我国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重视, 使全国各城市形成了一股大办旅游会展的热潮。目前每年全国举行或组织参与的的各种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展览会不下20场次。
纵观历年全国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展览会, 从表1可以看出, 我国旅游会展具有以下特点:
1. 类型多样, 层次众多
每年全国举行的各种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展览会种类繁多。
2. 主题多样, 形式不断创新
随着携程、51766网站为代表的第四类旅游网站的出现, 旅游会展形式不断创新, 出现了虚拟旅游会展—网上展览会, 这种形式使旅游展会更具推广效果。网上博览会所采用的是“自助式旅游大卖场”模式, 运用这种模式, 博览会将会搭建一个资源共享, 供需双赢的信息流平台与交易平台。换言之, 展商借助这样的博览会可以完成从收集市场信息, 产生销售线索, 到制定销售方案, 实现销售目标等完整的营销体验。
为了更好地推介各具特色的旅游商品, 具有鲜明的主题的旅游展会也相继亮相, 如红色旅游博览会、森林旅游博览会、民俗文化旅游博览会等。
3. 展出规模不断扩大, 展台搭建更具特色
以历届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为例, 从表2可以看出, 随着业界参展需求的增加, 各种类型的旅游会展的场馆规模都有进一步扩大趋势。
为了取得更好的展台视觉效果, 各展团及参展单位积极组织, 认真筹备, 注重突出自身特质, 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计, 使展台设计更加新颖、展台搭建更具特色。
4. 旅游会展的管理模式以“政府主导型”为主
目前我国的展览会管理模式还停留在“政府主导型”阶段。根据“2006年全国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展览会目录表”, 2006年我国举办的旅游会展, 除了上海世界旅游资源博览会的主办有公司参与运作外, 其他的主办方都是各级政府部门, 在承办单位中, 政府承办的比例为45%, 公司参与承办的比例为55%。可见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及其直属部门、机构仍是办会办展的投资主体。
二、我国旅游会展存在的问题
从全球会展业的发展情况来看, 中国会展业还处于市场化、产业化的初级阶段, 但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 会展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1997年, 我国全年举办的各类展览会数量为1000个, 2006年, 这一数字跃升至3800多个。然而, 当前我国会展业存在着管理法规滞后、准入制度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目前中国市场的展会真正形成规模和品牌的展会还不多。作为我国会展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会展除了具有上述共性之外, 仍存在自身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 展会规模偏小, 层次较低
一般认为, 大型展览的展出面积为5万平方米以上。从表2我们发现, 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作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旅游盛会, 除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展览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以外, 其余的都小于5万平方米。到目前为止, 我国还没有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旅游会展。国际旅游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旅游交易会—德国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 2007年展览面积为15万平方米。
2. 市场化运作的比例很低
随着旅游会展产业的逐步成熟, 我国的旅游会展逐渐向市场化、商业化转型, 在很多项目上采取面向社会招标的运作方式。而在由政府总体掌控的大型国际旅游展会的运作中, 企业或社会各界也开始承担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子项目。这反映了我国旅游会展办展主体的创新和转型趋势。但是, 如前所述, 各级政府及其直属部门、机构是仍目前办会办展的投资主体, 企业介入的非常少, 即市场化运作的比例很低。
3. 旅游会展品牌影响力有待提高
国际展览会同盟 (UFI) 是展览业最重要的国际性组织之一, UFI对申请加入的展览会的规模、办展历史、国外参展商比例、国外观众的比例等都有极严格的要求。UFI认证对展会的市场推广、品牌意识的增强、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经UFI认证的展览会是高品质展览会的标志。截止到2006年年底, 我国内地已获UFI认证的43个国际品牌展览会中, 只有国际酒店餐饮设备展一个是旅游展会, 这与有着类型、主题多样的旅游会展是不相称的。
4. 专业人才缺乏,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中国“入世”, 许多新开放行业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 会展业也不例外。目前我国会展人才的状况表现为:专业人才缺乏,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流失率大, 会展经理人极不成熟, 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相对滞后。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 目前中国有会展从业人员100多万人, 其中从事经营策划的各级管理人员约15万人, 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 没有经过系统的展览专业学习和培训, 各地都缺乏真正懂得会展业的人才。
三、大力发展我国旅游会展的对策分析
有识之士认为, 会展经济应该沿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合资源、打造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本着这样的原则, 笔者认为, 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旅游会展经济, 可着力做好如下工作:
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企业与协会各司其职, 是构筑会展业管理模式的三条不可缺少的路径。对于政府而言, 应跳出会展活动的微观运作, 发挥宏观调控、政策支持、产业导向和市场监督作用。
加强法规建设, 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国当前要进一步完善会展业管理办法, 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对会展管理体制、会展主、承办单位的资格和职责、报批程序、会展市场秩序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 指导会展业健康发展, 加强行业自律, 防止同行之间不正当竞争行为, 促进会展业健康有序发展。
2. 加强会展人才的培养
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吸引各地优秀会展专业人才, 同时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引进和培训双管齐下,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会展人才队伍, 也是政府需要加以促进的工作。
国外把会展管理人才划分为核心人才、辅助性人才与支持性人才三类。在核心人才中, 项目策划、营销和运营管理人才尤其重要。他们在行业内层次最高, 专业操作能力最强。辅助性人才包括设计、搭建、运输、器材生产与销售等人才;支持性人才则包括高级翻译、旅游接待员等。从中国的客观情况来看, 会展支持性人才的培养已具有相对较长的历史, 许多高校开设了外语、旅游管理专业, 而且教育层次、方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这使得支持性人才相对充裕, 而会展核心人才和会展辅助性人才缺乏。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人才培养提供保证
要加强会展人才的培养, 必须先有一个较强的师资队伍。但是, 中国高校目前专门投身于会展教育与科研的学者不多。
要加强会展教育与科研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应给予相关人员到会展先进国家培训的机会, 以便了解国外会展业最新发展状况、研究成果以及会展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支持相关人员到会展企业挂职锻炼;应对会展教材编写和出版给予资助;在科研项目立项、资助额度和研究时间保证方面, 也要给予帮助。
4. 提高旅游会展的市场化程度
在会展业发展成熟的欧美国家, 展览会很少由政府直接出面主办, 完全融入了市场化机制, 而极少数由政府主办的展览会, 也是以招投标方式授权中介机构或展览企业承办。从中国目前会展市场的实际来看, 政府不应该也不可能在现阶段完全退出会展项目的投资领域, 完全依赖现有会展企业来办展, 但由政府主办的展览会可逐步逐步以招投标方式授权中介机构或展览企业承办, 先实行“官办民营”, 最终实现“民办民营”。
5. 整合资源, 打造旅游会展品牌
与实施成功的品牌战略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一样, 展览会也要有自己的品牌。
众所周知, 中国不缺展览会, 缺少的是展览会品牌。为促进中国旅游会展的健康、持续发展, 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整合资源, 打造旅游会展品牌。
从国内外成功展览会来看, 品牌展览会要有六大要素支撑:一是权威协会和行业代表的坚强支持;二是代表行业的发展方向;三是提供专业的展览会服务;四是配合强势的媒体宣传;五是获得国际博览会联盟的资格认可;六是坚持长期的品牌战略。要想把更多的参展商和观众吸引到展会上来, 组织者一定要牢固树立品牌观念, 制定品牌战略, 对照上述品牌展览会的六大要表, 从主题选择、管理服务、场馆设计、展览会的宣传与推广模式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并加以实施。
参考文献
[1]立青:国内外成功展览会的经验及借鉴[J].发展研究, 2004年第4期, P7~9
[2]苏文才著:会展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出版
[3]王春雷陈震著:展览会策划与管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年出版
会展管理系统 篇2
D.战略级、策略级、作业级 答案:D 6.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两个方面 A.信息传输系统 B.信息接收系统 C.信息保存系统 D.信息分类系统 答案:A 7.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对信息进行()以达到人们使用信息的目的。A.采集、处理、存储、归类、检索、传输 B.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
C.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传输 D.采集、处理、存储、管理、传输 答案:C 8.现代展览会已经快速发展为()的中心,可以最快地传递和接触到各类信息。A.展示产品 B.推销产品 C.推介新品
D.交流和获得信息 答案:D 9.总体规划过程中,需要对来源于各个部门的大量复杂的数据,按照()进行明确合理的定义。
A.各部门标准 B.统一的标准 C.国家标准 D.地方标准 答案:A 10.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可以作为将来考核()工作的标准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施 D.系统开发 答案:B 11.观众在展览会上进出各场馆、参加研讨会、访问各展台留下的数据是观众的()A.基本信息 B.购买信息 C.需求信息 D.行为信息 答案:D 12.观在登录大厅,观众信息采集系统对观众信息的进行采集,实现了()的转换 A.从纸质到电子文档 B.从零散信息到电子文档 C.从零散信息到分类信息 D.从纸质到电子名片 答案:A 13.()是解决展商联络的关键之道.A.经理直接联系 B.多个联系人
C.最高级领导直接联系 D.主管联系 答案:B 14.招展代理费用=
A.参展合同费用×代理合同佣金比例+/-调整费用 B.摊位面积单价×摊位面积+/-调整费用
C.展商所有服务项目单价×服务合同数量×折扣的和+/-调整费用 D.展商所有摊位价格的和+/-调整费用 答案:A 15.“公共信息管理系统
用于对公司()进行管理或()进行发布。” A.部门交流、部门信息 B.项目交流、财务信息 C.项目进度、人员调动 D.公共事务、公用信息 答案:D 16.()是用网状图表安排与控制各项活动的方法,一般适应于工作步骤密切相关、错综复杂的工程项目的计划管理。A.网络计划法 B.甘特图 C.线条图 D.集成法 答案:A 17.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水平考察不包括: A.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规模与先进性 B.会展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范围与层次 C.会展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与深度 D.企业内部与外部信息的比例 答案:D 18.决策过程的四个阶段是()A.收集、情报、选择、实施 B.情报、选择、实施、评价 C.情报、设计、选择、评价 D.情报、设计、选择、实施 答案:D 19.()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行动方案,并准备组织实施的活动过程 A.商议过程 B.评价过程 C.决策过程 D.确认过程 答案:C 20.()假定在前段时期发生的情况在不久的将来仍然会发生。A.比率法模型 B.季节分析模型 C.加权平均模型 D.平均法模型 答案:A
21、信息化是()A.推动工业化的动力 B.工业化的基础 C.代替工业化 D.向工业化发展 答案:A
22、一个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好坏主要是看它()A.硬件先进、软件齐全 B.是否适合组织的目标 C.是否投资力量最省 D.是否使用计算机网络 答案:B
23、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是()
A.数据集中统一,应用数学模型,有预测和控制能力,面向操作人员 B.数据集中统一,应用人工智能,有预测和决策能力,面向高层管理人员 C.数据集中统一,应用数学模型,有预测和控制能力,面向管理和决策 D.应用数学模型,有预测和决策能力,应用人工智能,面向管理人员 答案:C
24、下面关于会展决策支持系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会展决策支持系统是解决结构化和半结构化问题的信息系统
B.会展决策支持系统中要求有与MIS中相同的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 C.会展决策支持系统不仅支持决策者而且能代替决策者进行决策 D.会展决策支持系统与决策者的工作方式等社会因素关系密切 答案:D
25、管理信息是()
A.加工后反映和控制管理活动的数据 B.客观世界的实际记录 C.数据处理的基础 D.管理者的指令 答案:A
26、按照不同级别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的需要,通常把管理信息分为三级()A.公司级、工厂级、车间级 B.工厂级、车间级、工段级 C.厂级、处级、科级
D.战略级、策略级、作业级 答案:D
27、会展决策支持系统的工作方式主要是()A.人机对话方式 B.键盘操作方式 C.交互会话方式 D.非交互会话方式 答案:A
28、会展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不包括()A.建设环境的复杂性 B.用户需求的多样性
C.建设内容和技术手段的复杂性 D.编写程序和文档的复杂性 答案:D
29、计算机输入的是()A.数据,输出的还是数据 B.信息,输出的还是信息 C.数据,输出的是信息 D.信息,输出的是数据 答案:C 30、会展决策支持系统支持()A.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决策 B.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 C.半结构化非结构化决策 D.半结构化与风险型决策 答案:C
31、信息是()A.形成知识的基础 B.数据的基础
C.经过加工后的数据 D.具有完全性 答案:C
32、信息流是物质流的()A.定义 B.运动结果 C.表现和描述 D.假设 答案:C
33、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设计工作的完成阶段是()A.系统分析阶段 B.系统设计阶段 C.系统实施阶段 D.运行和维护阶段 答案:A
34、决策过程的四个阶段是()A.收集、情报、选择、实施 B.情报、选择、实施、评价 C.情报、设计、选择、评价 D.情报、设计、选择、实施 答案:D
35、()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行动方案,并准备组织实施的活动过程 A.商议过程 B.评价过程 C.决策过程 D.确认过程 答案:C
36、()是决策支持系统(DSS)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人与系统的中间纽带。A.对话管理 B.模型运行 C.数据管理 D.人机界面 答案:D
37、成功的决策支持系统,需要应用适当的()A.管理模型 B.数学模型 C.物理模型 D.人文管理 答案:B
38、()是用网状图表安排与控制各项活动的方法,一般适应于工作步骤密切相关、错综复杂的工程项目的计划管理。A.网络计划法 B.甘特图 C.线条图 D.集成法 答案:A
39、展览馆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承担了信息平台的(),是系统正常运转的保障 A.后台数据库建立功能 B.后台数据库更新功能 C.后台数据库管理功能 D.后台数据库传输功能 答案:C 40、()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是信息系统的概念形成时期。A.系统战略规划 B.系统实施规划 C.系统分部规划 D.系统总体规划 答案:D
41、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的长期规划一般是()A.一般既包含3~5年 B.一般既包含1~5年 C.一般既包含1~3年 D.一般既包含2~4年 答案:A
42、总体规划过程中,需要对来源于各个部门的大量复杂的数据,按照()进行明确合理的定义。
A.各部门标准 B.统一的标准 C.国家标准 D.地方标准 答案:B
43、招展代理费用=
A.参展合同费用×代理合同佣金比例+/-调整费用 B.摊位面积单价×摊位面积+/-调整费用
C.展商所有服务项目单价×服务合同数量×折扣的和+/-调整费用 D.展商所有摊位价格的和+/-调整费用 答案:A
44、考虑到信息技术更新迅速,展览业务竞争激烈,对信息化的要求很高,系统设计应该保持相当的()A.适用性 B.易用性 C.先进性 D.可扩充性 答案:C
45、(),最大程度地促成会后的交易。A.为参展商提供更加有效的买家信息 B.为参展商提供更加有效的卖家信息 C.为参展商提供更加有效的观众信息
D.为参展商提供更加有效的竞争对手信息 答案:A
46、观众在展览会上进出各场馆、参加研讨会、访问各展台留下的数据是观众的()A.基本信息 B.购买信息 C.需求信息 D.行为信息 答案:D
47、在国际上规范的展览会中,举办者的主要精力是()A.为参展商寻找竞争对手 B.为参展商寻找专业买家,C.组织参展商参展
D.活跃现场,造声势。答案:B
48、在展览会上,所有的服务都最终作用于这个价值链的顶端:()A.主办方和主办城市 B.承办单位和参展商 C.展览专业观众和参展商 D.展览专业观众和潜在观众 答案:C
49、()是展览会现场信息收集与管理的重点 A.参展商信息 B.主办方信息 C.组展方信息 D.观众信息 答案:D 50、观在登录大厅,观众信息采集系统对观众信息的进行采集,实现了()的转换 A.从纸质到电子文档 B.从零散信息到电子文档 C.从零散信息到分类信息 D.从纸质到电子名片 答案:A
51、()是解决展商联络的关键之道.A.经理直接联系 B.多个联系人
C.最高级领导直接联系 D.主管联系 答案:B
52、参展合同费用= A.展商所有摊位价格的和+/-调整费用 B.摊位面积单价×摊位面积+/-调整费用 C.摊位费用×折扣比例+/-调整费用
D.参展合同费用×代理合同佣金比例+/-调整费用 答案:C
53、()展览广告资源,利用广告销售系统进行销售,同时可将户外广告、门楣、拱门、路牌、门票广告等项目发布到网上,参展商查询相关图片,以获得最佳展览会广告销售成绩。A.参展商统一管理 B.场馆经营方统一管理 C.承办商统一管理 D.主办商统一管理 答案:D
54、用户基本信息和账号的维护包括密码和()A.有效期 B.升级 C.共享 D.权限 答案:A
二、多选
1.信息具有以下性质()A.事实性 B.时效性 C.不完全性 D.等级性 E.变换性 答案:BCDE 2.作业信息系统主要包括()A.业务处理系统 B.过程控制系统 C.办公自动化系统 D.战略控制系统 E.战术控制系统 答案:ABCDE 3.展览活动中展览观众的信息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增加现有参展商的满意度 B.挖掘潜在参展商
C.甄别展会的专业观众,提供更为深入的服务 D.为下届招展作准备
E.实现和参展商的更有效互动 答案:CDE 4.系统的特征包括()A.集合性 B.目的性 C.相关性
D.环境适应性 E.等级性 答案:ABCDE 5.信息是()
A.物质资源配置的信号
B.关于客观世界某一方面的知识 C.经济活动决策的依据
D.一种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并具有其自身价值的一种资源 E.经过加工并对人们的行动产生影响的数据等。答案:ABCDE 6.展览观众信息可分为()A.基本信息 B.需求信息 C.行为信息
D.社会交往信息 E.性格习惯信息 答案:ABC 7.展览活动中展览观众的信息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增加现有参展商的满意度 B.挖掘潜在参展商
C.甄别展会的专业观众,提供更为深入的服务 D.为下届招展作准备 答案:ABCD 8.门禁系统的展后信息查询作用()A.观众基本信息查询
B.观众调查表查询分析管理 C.观众行为信息查询分析 D.观众数据对比校核 E.观众数据导出 答案:ABCDE 9.参展商信息的主要来源()A.政府
B.参展商参展调查表 C.参展商发放的产品资料 D.参展商公司网站
E.相关行业媒体的介绍和评价 答案:BCDE 10.“个人信息管理系统
主要包含()等用于公司员工的个人事务处理的相应功能” A.个人邮件
B.日程安排和工作计划 C.工作总结 D.名片管理 E.密码维护 答案:ABCDE
11、组展商、参展商通过查询展览计划,可以在网上进行 A.场馆、摊位等的租赁 B.相关文件的办理 C.展会的预定
D.专业观众的预约
E.展位的装修、展品的运输预定 答案:ADE
12、展前展览会策划及项目运营管理包括()A.展前展览会策划及项目运营管理 B.项目决算管理 C.展会信息管理
D.展台销售合同跟踪及尾款收取管理 E.服务合同管理 答案:ABC
13、展览馆发展战略()A.以展馆经营为核心 B.以发展组展业务为重点 C.适用性、先进性、易用性
D.齐头并进方式将展馆经营、主办商业务、展览服务业务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E.安全性、可扩充性 答案:ABD
14、会展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A.制定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
B.制定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安排项目开发计划 C.分析会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可行性
D.制定会展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 E.分析最终利润多少 答案:ABCD
15、展览馆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维护和数据安全主要包括 A.数据的备份和恢复 B.备份策略分析 C.批量录入
D.数据有效性管理 E.用户组管理 答案:ABD
16、展馆销售管理系统包括()A.场馆基本情况管理 B.场馆设施情况管理 C.场馆分配管理 D.展期安排系统 E.销售优化管理 答案:AB
17、会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工作计划的编制项目工作计划首先要确定 A.开发阶段、子项目与工作步骤的划分; B.子项目之间的依赖关系与系统的开发顺序; C.各开发阶段、子项目与工作步骤的工作量。D.工程项目计划方法制定出具体工作内容与要求 E.确定用甘特图还是网络计划法 答案:ABC
18、下列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A.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 B.信息是可以通讯的 C.信息形成知识 D.信息就是数据
E.时间越长,信息对越策越有效 答案:ABC
19、系统的特征包括()A.集合性 B.目的性 C.相关性
D.环境适应性 E.等级性 答案:ABCD 20、下列属于展览行业信息的是()A.国内外展览场馆的信息 B.专业展览会信息 C.参展商和厂商信息 D.展览观众信息 E.展览服务商的信息 答案:AC
三、判断
1.展览会没有信息管理,同样可以发展壮大。错
2、决策支持系统一般比管理信息系统规模大。错
3、因为信息不因共享而减少所以要大力提倡信息的无偿共享。错
4、主办商业务是高附加值和高利润的业务。对
5、展览馆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实现高水平管理、高效率、无纸化办公为最终目标。对
6、事务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对
7、在会展活动中,会展主办单位采集的观众信息可以为参展商所利用。对
8、事务处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对
9、决策支持系统一般嵌入到管理信息系统中。对
10、人是信息化的社会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对
11、所谓人造系统,是指人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一系列的要素作出有规律的安排,使之成为一个相关联的整体。对
12、系统开发是系统建设中工作任务最为繁重的阶段。错
13、信息使空间变小,距离对经济活动的约束日益弱化。对
14、管理工作的成败,取决于能否作出有效的决策,而决策的正确程度则取决于信息的数量。错
15、会展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错
16、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对
17、所谓业务外包就是将组织的一些非主业业务或工作承包给外部的专业公司,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对
18、信息系统的部分委托开发,顾问聘请等不是上外包的形式。错
19、一般甘特图的横方向表示时间,纵方向列出工作。对
20、公文收文管理将基于浏览器提供对上级来文管理功能,建立收文的登记、查询、催督办及归档管理功能。对
21、信息系统的开发侧重于场馆人力资源管理,围绕人力资源层面整合和管理信息。错
22、公司外部网站的全局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所有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查询。错
23、信息、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对
24、“现场大量的信息化设备的使用,能提升观众的心理感觉,使他们认为这个展会注重服务,档次高。” 对
25、参展商历届参展史是参展商管理中重要的部分,几乎所有的组展商都在收集参展商的展史资料。对
26、展参展商决定参展后,选择合适的展位是需要和主办商进行两次交流的重要事宜。错
27、利用合作单位合作招展能扩大展览会的销售力量,同时也增加了不可控的因素。对
会展主题策划与管理探究与策略 篇3
【关键词】会展 主题 策划
我国作为一个后发的会展国家,如何将其会展业做大做强,实现会展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是我国走向会展大国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而这取决于我们有多少品牌会展和品牌会展公司。培育国际知名的品牌会议和展览,离不开成功的企业策划,尤其是会展主题的策划。从市场需求出发,新颖独特的主题展会是一个展会走向成功的关键,同样也是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严重的重复办展、无序竞争等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会展主题与策划二个概念的界定
对于什么是会展主题,学术界至今没有明确定义。笔者认为应该包括这样二层含义:首先,会展主题即会展的精髓,是会展的指导思想、宗旨、目的要求等最凝练的概括与表述,是贯穿于整个会展过程所反映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内容的中心思想。其次,它是会展的主办者传达给参展商和公众的一个明确的信息,同时也是社会了解展会的首要方面。会展主题策划是策划会展主题并围绕主题策划会展活动的过程。从这个界定出发,对会展主题的策划的理解,不仅仅是一个构思,一个“点子”,而是一个对于会展的整体的策划过程,它贯穿于整个会展策划之中,统帅着整个会展策划的创意、构成、方案、形象等各个要素,并把各种因素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会展主题信息的传递,刺激并约束参与者的行为,使他们能够依循策划者的信息去完成。无论是会议还是展,都需要明确的主题,会展主题鲜明是会展运作专业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无论会展主题具有什么样的特色,会展主题策划都应避免几种倾向。第一,同一化:会展主题与别的主题类似,使公众混淆不清。第二,扩散化:主题太多,多主题意味着没有主题。第三,共有化:策划主题没有鲜明个性,同一主题有时为一个策划服务,有时为另一个策划服务。所以,一个策划必须有明确的主题,策划如果偏离了主题,就成了一些无目的的拼凑。
二、会展主题策划的三个要素
1.会展策划目标
会展策划目标是根据会展策划人员所代表组织的宗旨、行动方式、社会角色设定等因素确定的。项目策划主题只有服从和服务于项目策划目标策划才不至于无的放失,不至于与组织的根本目的相违背。由于会展策划目标又分为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所以在进行主题策划时要坚持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原则。经济目标是对经济效益而言,追求高效益,因此会展策划时必须坚持可行性原则。在现有的人力、财力、物力及技术条件下,有实现的可能,才是策划,否则再好的策划均属空谈。社会目标是在经济目标的基础上追求展会的社会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培育展会品牌,扩大影响等社会效益。因此,策划时要坚持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切忌不符合实际的提法和空洞的豪言壮语。
2.会展策划对象的信息个性
会展策划对象的信息个性是指这种策划对象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只有把它与一般事物区别出来,才能抓住参与者的兴趣。
3、会展参与者的心理需求
会展参与者的心理需求是指潜藏在人心底里的欲望与追求。一个成功的会展主题策划能够迎合参与者的这种心理需求,引起参与者强烈的共鸣,策划便能得以顺利实施。当然,并非将策划目标、信息个性、心理需求三者简单拼凑便能叠加成会展策划主题,这三个要素应该有机地融合,相互结合和渗透。策划目标构成策划主题的基础和依据;信息个性使策划主题针对特定的策划对象;心理需求使策划主题有了生动的活力。
三、会展主题策划的四个要点
会展主题的策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智力密集型的工程,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投入和操作过程,需要大量的知识和直接经验的投入。一个成功的会展主题的策划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1.结合宏观形势的变化
会展主题的策划就是谋求一种有利的形势,综合利用政治、经济、文化及国际等各方面的有利因素,使所策划会展项目的地位、规模和成效都得到提高。宏观形势在不断变化,会展主题的策划要在形势的不断改变中寻求和建立优势,发挥优势,保持和强化优势。此外,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决定行动的最佳时机,对会展主题进行时间筹划。
2.突出会展举办者的竞争优势
每年我国有几千个展会举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站稳脚跟,需要努力挖掘和正确评估自己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对于策划者而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突出会展举办城市的特色。另一方面,策划者要明确自身的办展目标和资源。办展机构必须清楚认识自己的优劣势:如果自己在某一行业内毫无优势可言,那么,即使该,厅业再适合办展,该办展机构进入该行业也需要慎重。
3.注重资源的整和
会展策划者在策划新项目时,必须更新资源观念,重新认识现有的会展资源,在充分利用、挖掘其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推动会展资源的优化组合。目前,我国的展会项目呈现日益专业化的趋势。专家指出,展会越专业化,相应的观众数量就越少。倘若能在强化展会专业化的同时,注意研究各专业展会间的内在联系,将相关主题的展会进行整合,是一件使各方都能受益的事情。会展本身就是将多种要素结合在一起创造产品的过程。而主题策划就是在资源的重组中创造机会。
4.综合灵活使用多种思维方式
会展管理系统 篇4
目前,会展业已经成为现代新兴的服务贸易产业。会展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会展专业的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对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国家教育部在2004年专业目录外设置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各高等教育学校也陆续开设会展相关专业。现阶段,会展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专业课程设置也应该体现实际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会展物流管理》作为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一门必须课程,现就该课程中实验教学研究内容与教学方法做一些初步的探讨,目的是凸显实验教学在该门课程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会展物流管理》课程定位
所谓会展物流是指为参展商展品展览提供需要,具体包括将展品及时准确地从参展商所在地转移到参展目的地,待展览结束后再将展品从展览地运回,以及在展销过程中销售出去的商品如何送达到客户的手中,包括展览前后的仓储、包装、运输、装卸、搬运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信息流动。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在会展策划、营销、设计以及会展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会展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安排在第三学年,其前置课程有《会展概论与实务》、《会展经济学》、《管理学》等,后置课程有《会展项目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等。
课程阐述会展物流的基本原理、基本功能,在分析会展物流项目的运作流程和方式后,组织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环节的训练后,提供相关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
《会展物流管理》课程实验教学目的
在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中,几乎没有涉及到物流的相关概念,学生对物流管理相关理论几乎没有基础,对单纯理论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并没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因此通过设定相关的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对会展物流管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也加强了学生对理论教学的学习效果。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在高等院校开设,学生的就业途径有会展策划和会展物流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无论是本科专业学生还是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会展物流管理》课程是既强调理论知识的积累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的深化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体会。
现场作业和实验环节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是加强技能训练的环节,结合《会展物流管理》课程的特点,建立和完善适合本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体系,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具体包括对案例进行分析能力、模拟会展物流策划、实地调研(根据课程的要求草拟相关的问卷调查等)、模型仿真等。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以理论课程居多,且由于专业建设时间不长,课程设置还在不断的完善和探索中。而理论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参与性低,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教学中,教学的目的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改变过去被动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与中学阶段的教育有本质上的区别。
实验过程与理论学习有很大的区别,实验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增长学生的创新技能。在《会展物流管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设定的实验环节让学生掌握实地调研、如何建立模型以及学会使用软件工具等方法。
《会展物流管理》课程实验教学内容
在《会展物流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收集参展商在参加展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运输过程中包装破损,包装材料不符合要求,展品仓储不符合规范,展品运输延迟导致不能准时参展,出国参展进出口报关失败等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结合教学中的理论知识,逐渐学会处理物流服务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案例教学作为沟通现实环境与学习环境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教学情况与实际工作环境的差距,培养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过程中的挑战。但案例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不明显,提出的解决方案忽略了部分现实过程中对问题的影响因素,且不能在工作过程中得到验证。
物流供应商为会展举办方和各参展商提供物流服务,物流服务包括了运输、存储于保管、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环节。作为会展物流服务提供商在提供各项物流服务的同时,需要与会展举办方和各参展商之间相互协调与沟通,起到连接各方的纽带作用,因此从事会展物流服务的工作人员需要在不同角色中具备相应的技能。
本课程设置的角色模拟实验教学内容有:要求学生模拟物流服务提供商与参展商就展品物流服务进行洽谈与合同签订的过程,具体包括客户提出要求、报官方回应、草拟合同文本、协商签订合同、货物交接验收准备等;模拟为参展商办理出国参展手续,具体包括展品包装、喷唛头、办理交接手续、展品文件的整理、检查所有手续是否备齐、编制参展准备工作日程表等。
由于会展业的发展起步比较晚,与之相匹配的物流服务更不具规模性。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专业的会展物流服务公司屈指可数,对于可借鉴和查阅的资料更是少之又少。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学生如何获得第一手原始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在实地调查完成以后,如何将所有收集到的资料加以编辑、组织、分类以及制表,让一堆杂乱无章的数据、文档成为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会展物流属于项目物流,以服务项目为目的,项目结束,项目物流也随之结束。一般性质的物流活动存在的问题在不断的重复过程当中凸显出来,而项目物流中存在的问题会随着项目的结束而结束,很多矛盾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为此通过实地调查环节,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具体有问卷调查的方式、询问交谈的方式及在会展物流公司见习等,了解为展会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物流服务在会展业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会展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等。
本实验环节要求学生参与各种展会,对会展举办方、各参展方针对物流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会展物流市场前景、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实地考察的结果形成调研报告。
在举办展会过程中,物流服务涉及到众多环节,但是参展期间展品的配送分拣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比较集中,问题也比较突出,对展品将仓储中心分拣配送至展柜过程的建模仿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会展物流与管理》课程的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建立配送中心系统模型和传送带分拣系统模型,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展开分析,尝试运作过程中产生的瓶颈,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会展物流管理》课程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中,教学改革专家认为实验教学是一种最直观、最形象的教学手段,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对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会展管理本科意义 篇5
1、会展自考本科最基础的作用是给我们带来一张本科证、学士学位、还有会展业的市场准入证书会展职业经理人高级证书,那对于在这个以学历工资为考核基点的社会,从事本专业的工作的话,本科学历比我们专科学历多带来的300-500/月的工资也不会不受到大家的关注,可以用长远工作年限核算总额差距讲解。对于文科经管类专业而言,会展带来的效率和工商管理基本等同,讲述比较简单。而对于功课专业来说,车间的工作环境都熟知的情况下,能否进入办公室行政工作就是一个坎,一个管理类的毕业证可以帮到大家去更换这样的岗位,同时因为拥有技术能力和管理知识,晋升会有所帮助。
2、会展管理因其是专科期间专升本的一个重要方法,所以对于对专科在读学校存在不满意的同学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在大学毕业后参加研究生考试,不耽误额外时间,争取和自己高中考上本科同学一起参加研究生考试,为自己的未来多争取一点砝码。而这里注意的是要讲述清楚不耽误考研的前提是最晚在大三4月份考试中必须全部通过所有科目并提交毕业论文答辩申请,这样申请毕业时间比较宽松,毕业证可在考研现场报名验证之前拿到手,方便报考研究生考试。更为严格的学校来言,需要同学在上半年的学位外语考试中顺利通过,获取学士学位,那样方可参加报考该校研究生考试,否则只能选择单证可报考学校的专业。
3、考公务员在近几年成为很多大学生毕业的重要选择,那拿到会展管理自考本科的意义在于哪些地方呢?首先说经管类专业的话拿到会展管理毕业证后,可以专科经管类专业报考专科允许的岗位,也可以会展管理专业报考管理类职位招考(岗位要求只说明本科,未要求全日制应届等),切记讲述有部分职位不招考的原因,其次呢,工科专业可直接以会展管理报考管理类岗位,限制条件同上。
4、企事业单位的普通职位就业。一般的办公室行政人员(女生居多)、销售、客服等,毕业证可以享受本科学历工资,其余的专业要求基本不限,所以就业选择相对宽松,以销售、客服、公关、行政办公为主。
会展管理系统 篇6
会展场馆及设施是举办国际会展活动的物质载体。场馆的运营管理直接关系到国际活动举办的效果和社会影响。而场馆的运营管理则涉及到政府、专业会展企业、参展企业、设计布展企业和场馆自身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投资方)、场馆(管理方)和运营公司(承包经营商)三方利益关系。
在我国各地,会展场馆运营管理非常复杂,运营模式多种多样。一般认为,国内较为成功的展馆经营模式基本有四种形式:一是政府建造,委托企业经营;二是政府出资,由政府经营管理;三是中外合资,单一经营,企业化运作;四是中外合资,集团化多种经营[1]。这里,我们从管理和运营两个方面来研究北京会展场馆的体制。
一、北京会展场馆管理体制
会展场馆的管理体制与投资主体密切相关,场馆的投资建设主体既有政府又有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既有公共部门、行业组织也有私营企业。会展场馆建成以后,投资主体可以自行负责管理和运营,也可以委托企业或专业组织运营和管理。在我国,早期的场馆一般实行政府投资、建设并负责运营的管理体制。随着政府体制改革和市场对外开放,场馆投资建设主体多元化,场馆的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变化。从北京的情况看,北京现有的会展场馆绝大部分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场馆建成以后的管理体制也经过了较大的变化。目前,北京的会展活动场馆有四种管理体制。
(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采取事业单位体制的主要是举办以公益性活动为主的场馆。一般来说,历史、文化、科技、教育性质的展出场馆(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航空博物馆、艺术展览馆等)以及配合政府重大活动主题的展馆(如,北京规划展览馆等)都由政府投资建设,建成后一般采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如,国家博物馆、北京科技馆、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等就采取了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管理人员纳入事业单位编制控制,人员经费、管理经费、举办活动的经费等由财政全额拨付。
这种体制体现了场馆的公益性质,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体现。其优势是政府举办活动有保障;展出活动一般实行免费或低票价开放,社会效益显著。这种管理体制的缺点是缺乏活力和经营意识,冗员较多,财政负担较重。
(二)事业单位性质、企业化运行的管理体制
事业单位性质、企业化运行的管理体制一般都是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演变而来的,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产物。如,北京工人体育馆和工人体育场,是由北京市总工会投资建设的专业化体育场馆,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实行的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上世纪80年代以后对管理体制逐步进行改革,目前仍然实行事业单位性质、差额拨款的管理体制,但采取企业化运作的方式。
这种体制的优势体现在:一是国家作为投资方的收益较有保障,政府举办的各类活动,特别是公益活动的档期较有保证,可以发挥场馆经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有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和保障;三是可为本地锻炼培养大批会展专业人才;四是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策略与城市发展战略能保持高度统一。
这种体制的劣势体现在:一是在划分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的关系上,不容易分清理顺,政策性经营与市场化经营混在一起,难以准确判断经营绩效,容易导致场馆吃国家的大锅饭;二是对人才要求较高;三是对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四是存在人员负担包袱。如,工人体育馆离退休人员包袱比较沉重,他们近年来一直呼吁希望政府能从场馆中剥离离退休人员,将他们纳入社会养老体系。
(三)事业单位改制企业体制
北京一部分建设时期较早的场馆都经历了这种体制的转变过程,这也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结果。如,建设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北京展览馆,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1984年,北京展览馆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正式注册成立北京展览馆展览服务公司,并完成了企业法人执照的办理。1998年2月,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成立,北京展览馆划归首旅旗下,成为首旅集团公司下属的国有独资企业。1999年2月,北京展览馆集中优势资产加入首旅股份实现资本上市,完成了向股份制企业改造的第一步。
事业单位性质改制为企业性质,彻底割断了场馆与政府的行政和经济隶属关系,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使场馆成为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的法人企业。有的场馆还逐步实现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在保持国有股份的同时引进社会资本或境外资本,使场馆真正成为面向市场的现代企业。
(四)企业化的管理体制
近年来,北京市一些新建设的会展场馆则普遍采取了企业化的管理体制。其中,有三种情况:
一是政府投资建设场馆,建成后组建新的运营公司或委托社会上的公司负责管理和运营。如,国家会议中心、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会议中心等。由于这些场馆由国家或北京市政府投资兴建,所以这些场馆一般采取的是国有独资的企业管理体制。
二是由行业协会(组织)投资建设的场馆,建成后成立专业公司负责管理和运营,如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简称新国展)。新国展由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所属的北京中展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建成后由北京国展国际展览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管理和运营,该公司完全按照现代公司制度运行,下设四个职能部门,公司经营管理人员仅50多人。新国展在管理体制上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彻底分离,使场馆成为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企业。
三是由民营资本或境外资本投资建设场馆,并由他们全权负责管理和运营。如,五棵松体育馆,由于是民营企业投资建设,采取的是民营化的企业管理体制。五棵松体育馆是由民营企业华熙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2个亿建成的。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五棵松体育馆面临着自身的转型。2010年,华熙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总部位于美国的全球领先体育和娱乐推广公司AEG之间达成的协议,拥有18000个座位的五棵松体育馆更名为“万事达中心”,冠名模式为5+3,(五年的独家冠名,3年的联合冠名)。作为业主华熙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重要战略伙伴,NBA和AEG与业主的场馆运营公司合作,为“万事达中心”的管理和赞助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和支持服务。
二、北京会展场馆运营体制
会展场馆的运营体制是场馆具体经营形式、经营方式的总称。据笔者调研了解,北京会展场馆运营体制主要有场馆出租型、场馆自营型和场馆分包型等三种运营形式。
(一)场馆出租型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北京大多数场馆采取了场馆出租的运营方式。场馆方作为业主,与活动举办方(举办者或展览公司)签订场地承租协议,双方明确责、权、利关系。业主方提供场地和必要的服务,收取租金;举办方取得场地使用权后,委托展台搭建商展开布展等一系列活动。由于北京会展场馆资源相对短缺,大多数场馆位置优越,北京会展经济发达,展会资源充裕,基本上处于卖方市场,因此,场馆出租型就成为北京大多数会展场馆主要的运营方式。特别是一些以经营会议业态为主的会议中心主要就是依靠会议场馆的出租。
场馆出租型经营方式的好处是:经营者压力较小,经营获利相对轻松。但前提是必须有稳定的会展资源和需求;会展场馆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条件。缺点是容易形成场馆经营懒惰,不思进取,缺乏发展会展经济、提升会展服务水平的动力。
(二)场馆自营型
场馆自营型即场馆自己经营、运营,不对外出租场地。这种运营体制与场馆管理体制有关,也与场馆本身条件相关。一般来说,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规模较小的场馆或专业化的场馆都实行场馆自营的经营方式。如,国家博物馆、工人体育场、工人体育馆、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五棵松体育馆等,就是自己运营,自己招展,不委托社会上的公司运营,一般也不对外分包业务。
(三)场馆分包型
场馆分包,就是将会展活动中的某些业务分包给社会上的专业公司来经营。分包就是将会展业务流程分解并进行合理的专业化分工,委托不同的专业公司进行运营,将相关业务分包给设计商-供应商-配货商-搭建商、营销商-劳务商等专业化公司,共同参与会展活动。
场馆分包型的运营模式是现代会展业的发展方向,是现代会展经济综合化、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新趋势的必然要求。要适应现代会展经济的发展,仅靠场馆自身力量或个别的展览公司是不可能办好会展的。必须借助专业化公司的力量,通过专业协作才能完成一次成功的会展活动。
北京新国展建成后,就采取了场馆分包的运营体制,它们将大量的操作性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公司来进行。如,市场调查交由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来进行,客户维护雇佣专门的公关公司来进行,展台设计和搭建交给专业的设计公司和布展公司,场地的维护、劳务的派遣以及服务的保障都由专业公司来进行运营,分包运营方式取得了显著的运营效果。
场馆的管理体制与运营体制之间存在紧密关系(参见表1),运营体制一般是由管理体制决定的。一般而言,事业单位性质管理体制的场馆与市场化距离较远,一般都采取场馆出租或自营的经营方式,而企业化管理体制的场馆一般都采取场馆出租或分包经营方式。据笔者统计调研,北京场馆运营体制与管理体制之间存在如表1所示的相互关系。
三、北京场馆运营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北京会展场馆的管理和运营体制来看,管理体制比较陈旧僵化,经营机制不活,市场化程度偏低,制约北京会展活动场馆经营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有:
(一)事业单位性质管理体制的场馆占全市会展场馆半数以上,市场化程度偏低,服务水平不高
从全市会展场馆来看,一半以上的场馆仍然实行事业单位管理办法,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展馆(如,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体育馆等)面临自身定位和发展转型的问题。过去,我们一般把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等笼统地视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这些场馆因而都实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要求对事业单位进行清理和分类,要求“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即便是公益事业,也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公益事业领域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也明确指出:“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探索通过转换内部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途径,不断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劳动保障制度改革。”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全市实行事业单位管理办法的会展场馆进行科学分类,一部分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场馆设施可以继续实行事业单位管理办法,但要“强化其公益属性”;另一部分可以实行市场化经营或可以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场馆设施则要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从事业单位性质改为企业性质,促其走向市场。
(二)场馆运营体制单一,场馆出租型的运营方式成为主要经营方式
据笔者调研,北京会展场馆大多数采取出租型的运营方式,说明北京这些活动场馆的运营、管理能力还不够强,主要依靠坐等客户上门,靠出租场地、“吃瓦片”、“吃地皮”过日子。现在,有很多场馆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或场馆稀缺资源,坐在家里就不愁业务,基本上不需要去开拓市场,坐地起价,垄断经营,这不是现代场馆运营方式,也不利于场馆的长远发展。
(三)场馆专业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经营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北京会展场馆专业管理人才奇缺,这是目前导致部分会展场馆经营管理不善的首要原因。会展场馆的经营管理要将科学化、专业化作为首要标准, 要有专业化的指标来衡量运营绩效,包括场馆的使用率、场馆单位面积的租金、客户回头率以及客户和观众的满意度等。目前,缺乏这种量化的考核评价方法。
四、提高北京场馆运营效益的主要途径
(一)对会展场馆运营绩效进行科学评估
目前,人们一般从场馆利用率、场馆每平方米收入、每平方米毛利润率与场馆总毛利润率、市场渗透率和顾客回头率等指标[2]来衡量场馆的运营绩效。场馆每平方米利用率,是指在特定的某一时间段,如一天、一个月、一个季度或一年内,已出租的或计划出租的平方米数在可供出租的平方米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它的计算公式是:场馆每平方米利用率=已出租的或计划出租的平方米÷可供出租平方米总数。每平方米收入,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如一天、一个月、一个季度、一年等,场地可供出租的每一平方米的平均收益率。它的计算公式是:每平方米收入=(已出租或计划出租的每平方米的实际租金×已出租或计划出租的平方米数)÷(每平方米台面租金×可供出租平方米总数)。这一指标将场馆经营收入细化到每平方米,反映了场地创收能力。市场渗透率是指场馆在所在地区市场中所占的市场地位。它的计算公式是:市场渗透率=场馆实际出租平方米总数÷所在地区实际出租平方米总数。市场渗透率指标可以帮助经营者明确自身市场地位,龙头会展企业、大型会展场馆的市场渗透率一般较高。如,北京新国展的市场渗透率能达50%以上,说明它的展出面积占全市展出面积一半以上。顾客回头率是指场馆的使用者有无再次使用的意愿与实际行动。场馆的顾客主要包括:组展商、参展商、搭建商和观众。目前,顾客回头率是通过顾客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来计算。据笔者对北京有关场馆的实地调研,北京场馆每平方米的利用率都达到了50%以上,场馆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笔者认为,场馆运营绩效除了反映场馆自身经营状况以外,还应当反映场馆经营的社会绩效、生态效益等,应当综合评价场馆绩效。现在,迫切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来评价会展场馆的经营绩效。
(二)积极培育场馆会展活动外包服务市场
培育外包市场是提升北京会展场馆效益的重要途径。会展企业要盈利,会展产业要发展,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而成熟的会展产业外包市场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会展企业运行的各种成本,提高企业效益。通过外包服务价格能反映出各种要素的稀缺程度,最大限度地向会展企业传递行业信息,使得会展企业及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经营方向、规模、结构安排等,进而培育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行业内部的良性竞争。更为关键的是,外包市场还可以培育出完整的会展产业链,为会展价值链的构成奠定基础。
(三)建立顾客导向型的会展活动服务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的会展业主要是通过组织专业观众去参加会展,比如利用学会、企业联合会、行会组织、商会、俱乐部等稳定的顾客需求去拉动会展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会展企业的进步。换言之即大力培育会展业的“买方市场”,利用需求去创造供给,实现会展业的良性运行。
因此,提升会展业运营管理绩效,就要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顾客群,实现顾客群的专业化、固定化与高层次化。应大力发展与各学会、企业联合会、商会的公共关系,做好客户营销工作。了解客户对于会展业的实际需求,从消费层面去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创造出会展发展所需的强大“内需”,实现会展产业的“内生增长”。
(四)明确场馆定位,走专业化、品牌化的场馆经营之路
场馆要明确自身定位,在办展过程中逐步确立自己场馆的定位和特色,走专业化、品牌化的场馆发展之路。在北京,除了像新国展这样综合型、特大型的场馆外,大多数场馆体量并不大,可供展出的面积有限,加之展览业市场竞争激烈,所以应当确立专业化的场馆经营之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场馆的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方华,过聚荣.中国会展经济研究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 梁文.国际会展中心的经营与管理[J].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3] 施昌奎.发展中的北京会展业: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界,2005(2).
会展物流系统的运作模式 篇7
会展物流的特征
会展物流, 是指展销产品从参展商经由会展中转流向购买者的物理运动过程, 它是展销活动供需双方以外的第三方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后勤保障功能的服务, 由会展组织者在综合会展现场多个供需对应体的信息要求后, 统一指挥、统一安排、统一协调的会展物资流通体系。会展物流的主体是会展组织者, 客体是参展商和购买者。现代物流业与会展服务业互为依托, 相互促进———会展业为物流业带来客户和订单, 物流业则为会展业提供仓储和运输。高速发展的物流业无疑将成为助推会展业发展的动力。
会展物流与一般物流不同的是, 不涉及原料采购与产品生产, 仅指参展物品的运输, 因此较传统物流体系的供应链较短, 但是线路更复杂。与一般企业商品流通的“单一输出模式”不同, 会展物流是发生在短期内、同时与多个参展企业发生关联的物资流通活动, 而且在短暂的会展期结束后又有返回物流。
1.过程控制的复杂性。会展期间的物流组织与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明确了会展主题、功能与层次等方面的定位后, 需立即依据项目策划书中对会展场馆内部的布局和风格设计, 购置或租借用于室内外装潢的材料和用于搭台摆台的设备物品。同时, 还要尽快与参展企业取得联系, 核定其参展产品的申报单, 然后协助进行这些产品的运输, 并安排好仓储。
2.高度及时性。高度及时性表现在及时将展品运至场馆以及参展结束时的返回物流。一般性的展览在一年前就已预定好日程, 为了保证会展如期举行, 展品按时运达成为关键。展会结束后, 展品必须尽快撤出场馆;外商参展的展品也应及时运出境, 就算转为正式进口, 也需办理进口手续, 其消耗的时间及费用不亚于开始时的展品流动, 这就要求物流服务商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3.组织管理的专业性。会展业的各项组织管理工作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才能突出个性、保证质量, 尤其在会展物流方面, 对专业化的要求更高。为了做好这项工作, 必须拥有具备物资管理专业技能的人才、通畅的物流渠道、有效的物资配送手段和功能齐全的物资转运与仓储中心作为支撑。
4.物流信息的实时性。信息化是我国会展产业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也是会展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会展物流的组织与管理过程中, 物流信息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会展组织管理者应会同各参展企业的有关人员对各种物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 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物流过程中的具体行动措施。在构建现代化的会展物流体系时, 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形成完备的信息网络。
会展物流系统的运作模式
会展物流系统包括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前者主要包括仓储、包装、国内运输、进出口报关和清关、国际运输、展览中的装卸、搬运、布展等作业;后者指的是参展商和主办方的信息反馈、最佳运输路线的选择、全球定位系统, 通过信息系统对会展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分类、汇总、跟踪、查询等处理。相对于国际会展, 国内范围的会展除了在作业内容上没有国际运输和进出口环节外, 其它方面都是一致的。
传统会展物流模式是参展商各自寻找物流服务商, 其完成展品从参展商处至展览场馆的运输、储存、保管、装卸等作业, 以及展览结束后的回运等工作。由于单一的参展商展品物流量较少, 难以争取到较好的价格, 单位物流成本较高, 具有很多弊端。
会展物流运作模式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整个会展活动的唯一的物流服务提供方, 兼容了物流过程中必然涉及的各个领域的业务服务, 使物流过程的社会分工转为统一企业集团内部的分工, 大大增强了协调性, 有利于实现会展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化, 具有供应链成本低、信息交流通畅、服务水平高等特点。
1.会展主办方指定本次展览唯一的物流供应商, 并将此物流供应商的信息告知各参展商。
2.各参展商与物流供应商沟通, 确定参展商展品的种类、数量、启运时间、需要办理的手续、展位布置时间等信息。
3.物流供应商收集到所有参展商的物流信息后, 应根据各参展商的不同要求, 兼顾安全、快捷、经济等要求, 与各参展商共同制定最佳的物流方案。
4.物流供应商与场馆方协作, 将参展商的展品运输至展览场馆, 参展商组织展位布置。
5.参展过程中, 如有顾客购买展品, 物流供应商应与顾客充分沟通, 将展品运至顾客指定地点, 如果是国外顾客, 还需办理好出关手续。
6.参展结束时, 物流供应商应及时与各参展商及场馆方协作, 安排好展品的撤馆和返回等相关工作。
会展物流系统运作模式案例
厦门外代会展项目部系由厦门外轮代理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和厦门外代报关行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专业会展物流服务提供商, 成功代理了第五、六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六、七届“台交会”全球展品的运输、报关代理, 成为厦门地区首屈一指的全方位、专业展品物流服务商。厦门外代不仅为展商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 如境外收货、境外运输、展品通关、展馆内装卸、展品回运等, 还在展览期间为参展商提供现场咨询服务, 并对展品进行监管, 帮助参展商解决实际问题。
外代会展项目部为展商提供一站式服务。项目部就整个参展过程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 紧密联系组委会以便双方及时、方便地沟通、协调, 并保证信息畅通和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以及对外联络的一致性。
1.外代会展项目部接到组委会确定的参展商的目录和通讯方式后进行核对, 并与组委会保持密切联系并及时更新展商资料。
2.项目部根据组委会提供的参展商名录, 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多种渠道在第一时间内与参展商取得联系, 或通过基于EDI或RFID集成化信息平台联系, 确保参展商知道展品物流方面的有关事项;参展商根据自身需要按要求填写展品清单并传给项目组。
3.项目部将参展商反馈信息进行整理后, 将相关的需求信息在第一时间内通知海外代理商和国内的相关网点, 并根据展品清单做好展品通关准备。
4.国外代理商和国内网点根据参展商提供的展品清单收取货物 (如参展商要求可上门收货) , 国外代理商根据展品内容制作准确的展品清单并传给项目部, 项目部根据展品清单向海关报关。
5.国外代理商和国内网点根据项目部的安排, 可采用多式联运的方式将展品在规定时间内运抵厦门口岸, 并将展品到达信息、到达时间、运输方式、船名、航次等通知项目部。
6.项目部根据国外代理商和国内网点提供的展品到达信息, 按照接货流程做好报关工作, 并根据参展商要求提供仓储、运输、拆装箱等服务。
会展管理系统 篇8
一、旅游系会展管理专业简介
(一) 专业概况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会展管理专业于2006年开设, 首批只招收了16名学生, 其后在旅游和酒店专业相继开设了《会展概论》课程;2010年开设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 招收36人, 2011年招收56人。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群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游英语、旅行社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以及营养师等方向。
(二) 成功申报省级实训基地
2009年7月, 从“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9年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点遴选结果的通知 (苏教高[2009]28号) ”获悉,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由旅游系牵头、艺术系配合并整合学院相关资源申报的“旅游与会展”实训基地通过审核并立项。这是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继“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省级实训基地之后新增的第二个省级实训基地, 重点建设旅游会展策划 (在原办公事务实训室基础上) 、三维全景、会展综合、旅行社、会议厅、材料与工艺及会展设计 (均为暂定名) 等实训室。
(三) 成功申报“会展业重点联系院校”
2011年11月,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话活动的通知》 (教职成司函[2011]36号) , 中国商业联合会、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联合在北京举办“2011年中国职业教育与中国会展业创新发展对话活动”。会上,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申报了“会展业重点联系院校”、作为其会展专业合作单位的苏州会议中心成功申报了“全国会展业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同时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还申报了“会展职业经理人”考试点。会展业重点联系院校的成功申报, 必将推进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建设更上新台阶, 为今后该专业的稳步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会展专业是新设专业, 考虑到师资力量以及经验问题, 系部对会展管理专业工学交替采取了慎重态度, 截至目前尚未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予以明确, 但允许对工学交替先进行理论探索, 本文是基于酒店及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经验的探索阶段性成果。
二、管理机制创新设想
管理机制创新水平直接决定着工学交替发展水平。高职院校工学交替管理机制创新既是一个理论问题, 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在管理机制创新的途径和方法上, 结合已有经验, 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管理机制
1.“双融合”校企合作机制
“双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融合、教学标准与技术标准融合、教室与工场融合、学员与员工融合、毕业标准和用人标准融合、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等, 即双主体办学、双主体育人。
“双融合”校企合作不仅要考虑企业的岗位知识需求, 更重要的是该岗位未来转移能力, 要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研究, 不能企业需要什么, 学校盲目跟从, 这样无法达到深度融合。重点是整合资源, 即以资源换资源, 以服务换资源。
“双融合”校企合作建议在组织架构上可选择在行业内有影响力、声誉好的企业作为双主体成员;设立双系主任、双专业主任制度;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社区、学校代表参与的高职院校管理委员会或理事会, 统筹管理校企合作办学事宜。与企业合作可建立轮调式、阶梯式、委托式、进修式与研发式的顶岗实习制度, 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目标。
2.企业全程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交替必须有企业的配合, 会展专业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计划申请加入苏州市会展行业协会, 并择机邀请业界有影响力的企业经理人到学校召开座谈会, 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市场对人才能力的要求, 全程参与制定调研苏州市会展企业对工学交替时间、岗位和方式等的具体要求。
有别于酒店专业半年工学交替, 会展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将覆盖从第一学期到第五学期, 而且工学交替时间、岗位、方式和人数都具有不确定性, 需要学院、系部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以此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
综上所述, “校企深度融合”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企业从学生入学到就业, 全程参与教学、管理及考核。
(二) 建立数字化、动态化和公开化管理监控体系
引入行业、企业标准, 通过制定工学交替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质量保障实施办法、质量评价与反馈办法等制度, 将教学质量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 注重工学交替教学过程与质量评价要素有机结合;建立由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工作评价、教学过程质量管理、教学质量检查等环节组成的全面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评价体系;明确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规范和创新“工学交替”实践环节的质量监督。
工学交替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将本着高标准、可操作、易推广、分阶段原则, 实施院、系、专业三级管理的专业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学生、企业、学校、专业群四方共同参与的专业质量监控体系, 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 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 从校企合作机制、教师巡视、突发事件处理、会展技能培训和服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 质量监控实现的关键要素是实行数字化、动态化和公开化管理, 积极探索以企业评价为中心的评价监控体系, 实现质量监控的规范化和常规化。
(三) 重视工学交替的制度化建设
制度建设是一个根本性问题, 酒店、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中先后推出或即将推出的有“工学交替学生守则”、“工学交替教师巡视规定”、“工学交替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法”等, 学生实习期间必须完成工学交替手册和实习日志, 并加盖企业印章, 教师必须完成工学交替教师指导手册, 结合企业的评价对学生的工学交替表现进行考核等, 总体思路是把工学交替运行在一个规范的制度化平台上, 做到有据可查。
建立健全工学交替教学建设常规化和教学管理制度化机制, 重点解决执行和落实问题。制度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保障, 系部将在学院支持下, 根据建设和发展的新情况, 出台校外实习学生管理规定、顶岗实习课程 (质量) 标准、“三方”实习协议、实习安全协议等十多份文件, 为规范学院教学行为, 促进教学基本建设提供保障。
摘要:基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酒店及旅游管理专业的工学交替实践, 对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管理机制创新进行了理论探索, 提出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管理机制, 建立数字化、动态化和公开化管理监控体系, 重视工学交替的制度化建设等具体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展,工学交替,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王雅平.旅游英语“泛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成人教育, 2009 (8) .
会展管理系统 篇9
近年来, 全国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大型会展场馆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如何有效管理投资巨大的场馆硬件设备, 是场馆设备管理者需要重点思考的一项课题。会展场馆设备种类繁多、数量极大、分布范围广, 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会展是信息密集型的活动, 具有前期准备时间长、实施时间短的特点。如果采用传统型的设备管理模式, 难以做到具体设备的个性化管理, 从而不能及时、准确地处理会展期间出现的设备信息, 尤其是在临近开幕前短暂时间内涌现的大量的、高密度的信息。不但会影响会展场馆的服务质量, 而且一定程度上影响设备正常使用寿命。因此, 引入现代信息化管理模式, 利用互联网超越时空地域的优势, 是克服传统型设备管理模式固有缺点的有效方法。利用信息处理技术, 建立会展场馆设备信息管理系统, 充分发挥场馆现代化、智能化的硬件优势, 把硬件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 可以增强会展场馆的核心竞争力, 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这是大型会展场馆提升设备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二、目标系统的功能框架结构设定
会展场馆具备资产密集型的特征, 比较适合采用目前广泛应用于机场、石油、化工、港口、矿山等行业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也简称为EAM系统 (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 。但会展场馆自身业务特点决定了其无法直接应用EAM系统, 必须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大量的个性化调整优化, 才能正确进行目标系统的框架结构设定。
会展场馆设备管理部门通常负责场馆供配电、空调、电梯、给排水、通讯、公共广播、会议音像等专业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管理, 对设备的完好率和安全运行要求非常高。EAM系统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能够满足会展场馆设备管理要求, 它集中体现如下先进管理思想:
1.维修管理思想——包括预防性维修PM、预测性维修Pd 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全员生产维修TPM。
2.成本控制思想——设备管理者可以通过EAM系统, 从各种不同角度来统计、观察和分析各种费用的构成、分摊和积累情况。
3.集成化的管理思想——能够把企业的维修活动所涉及的管理部门, 通过以资产为中心, 以工作单为主线, 把相关的业务集成在一个应用系统中, 实现数据充分共享。
4.知识管理思想——EAM系统能够建立设备故障代码体系, 为设备故障的诊断和分析提供依据, 并且通过标准化维修管理, 形成标准化作业计划。
会展场馆设备管理要实现上述管理思想, 系统的功能框架结构应在充分的业务需求分析后进行设定。系统工作模式可采用目前主流的浏览器 (Browser) /服务器 (Server) 模式, 即B/S结构。参考功能框架结构设定见图1。
三、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的组织保障
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的组织保障是决定系统能否成功建设与运行的关键。会展场馆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不是单纯的软件安装、调试、“交钥匙”工程, 系统的实施主体是会展场馆管理方。系统的建设方式通常有三种:第一种是“自行开发”, 第二种是“全委外开发”, 第三种是“联合开发”。“自行开发”知识产权完全由会展场馆管理方拥有, 但开发周期长、开发经验不足, 开发出来的系统比较简单低端, 但符合实际, 能自行维护, 容易推广使用;“全委外开发”开发周期短, 会展场馆管理方不拥有知识产权, 不能自行做简单的维护管理, 开发出来的系统较为高端, 但容易脱离实际, 较难推广使用;“联合开发”会展场馆管理方与实施方同时拥有知识产权, 开发出来的系统比较符合实际, 容易推广使用, 会展场馆管理方能够自行进行一定的系统维护管理, 这是比较好的建设方式, 有实力的会展场馆管理方应首选这种方式。以下笔者仅对“联合开发”的组织保障进行表述。
系统开发启动后进入系统开发阶段, 会展场馆管理方有必要选派精干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实施公司组成项目联合实施组, 下设技术小组、调试小组、数据小组, 全程跟进项目建设直到系统完成验收, 这阶段约需2至3年;系统完成验收后进入系统推广使用阶段, 此时实施公司已经撤出, 项目联合实施组改为《系统》管理组, 下设技术小组、专业小组、数据小组, 会展场馆管理方要根据有利于推广工作开展的原则, 调整原项目联合实施组的人力转入《系统》管理组, 开展系统深度推广使用, 这阶段约需半年至1年;系统完全推广到位后就转入常态使用阶段, 此时可设一个2至3人的《系统》管理小组, 长期专门从事内部支持, 解答最终用户的一般性问题, 并进行系统维护、系统持续改进和数据的深度挖掘。系统建设与运行的组织结构进程图参见图2。
四、系统建设主要工作
会展场馆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是一项十分庞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根据系统工程的原理循序渐进开展建设实施工作。系统建设过程项目联合实施组需要完成如下主要工作:
1.前期规划——主要是做好系统的部署策略、系统建设和实施方案、项目实施策略、、统推行使用策略等。
2.流程设计——主要是引入先进的EAM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进行差异分析、业务需求分析、业务流程优化、系统概要设计、系统详细设计。
3.系统构建—— (1) 按照集中设计制定的功能选择方案, 进行系统配置, 并进行相应的模拟测试; (2) 根据会展场馆管理方开发程序方案 (接口) 进行开发与测试; (3) 进行系统功能测试、系统测试、集成测试; (4) 进行静态数据收集和准备, 确定数据录入标准; (5) 进行报表需求收集, 按报表方案编写报表程式、报表开发与测试; (6) 进行用户角色收集及权限设计, 权限系统设置、权限测试; (7) 进行系统安装、备份、重启、灾难恢复测试; (8) 进行打印测试、批处理测试; (9) 对关键骨干人员进行初步培训。
4.上线准备—— (1) 进行系统切换环境测试; (2) 进行调试数据预导入, 系统调整, 实现最终数据转换; (3) 进行静态数据导入, 动态数据收集, 实现最终数据导入; (4) 进行系统压力测试; (5) 编制用户手册和培训教材 (动画课件) , 对使用系统的全员进行多层次培训和考核; (6) 制定和颁布系统管理制度和工作细则; (7) 制定系统上线详细计划, 确定上线后支持策略、组织、程序和后勤保障。
5.上线运行—— (1) 全面监测系统的整体运行, 各功能模块的使用是否符合设计和实际要求; (2) 收集系统上线运行后反馈问题, 要区分轻重缓急逐一解决; (3) 进行系统验收确认; (4) 分析评估实施效果, 制定项目总结报告; (5) 进行项目评价和验收, 结束系统开发阶段进入运行阶段。
五、系统运行主要工作
系统运行阶段由推广使用阶段和常态使用阶段组成 (参见图2) , 系统由推广使用阶段过渡到常态使用阶段, 并持续对系统进行改进, 需要完成如下主要工作:
1.完成系统从建设开发到运行维护的工作重心转移, 推广使用阶段以系统管理组开展工作, 常态使用阶段以系统管理小组专门从事内部支持。
2.严格执行系统管理制度和工作细则, 进一步细化有关工作内容和时限, 适时推出制度和细则的修订版本。
3.要变开发阶段的自顶而下工作方式为推广使用阶段的自底而上工作方式, 以业务带动系统的功能应用趋于成熟。
4.进行关联功能模块协同应用, 发挥数据信息共享的优势。
5.对系统运行的业务审批进一步细化到合适对象, 对工作单的进程进行直观监控改进。
6.随环境和新需求的提出, 及时进行系统流程、功能模块和报表适应性改进。
7.继续进行系统数据和作业标准的完善, 作业标准的提交稿要求有编号、主题、编写负责人。
8.继续进行系统使用过程的功能改进业务培训, 培训内容要包括系统知识、IT知识、管理知识和维修理念。
9.对系统数据进行挖掘分析, 不断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10.常态使用阶段系统管理小组的工作主要是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 收集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 调研分析后适时改进。
六、结束语
大型会展场馆建设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是向国际管理模式接轨的时代要求, 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突破的是比技术转变难得多的传统观念转变。新落成的会展场馆由于人员素质较高、层次较平均, 建议可选择设备管理思想比较先进、实施周期相对较短的国外著名EAM软件作为蓝本进行个性化开发;有较长历史的会展场馆由于人员素质高低参差不齐, 建议可选择设备管理思想比较实用、实施周期相对较长的国内著名EAM软件作为蓝本进行个性化开发。项目实施过程除要严格按照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规范操作外, 还要注意做好做细项目的范围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转变管理、风险管理等工作。项目实施结束后, 系统运行过程的持续改进并没有结束, 一代的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生命周期约10年, 10年后就要进行系统的更新换代。信息化建设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
摘要:大型会展场馆设备管理信息化成为场馆管理者们亟待解决的课题。文章以EAM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首先设定大型会展场馆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框架结构, 然后说明系统建设与运行的组织结构进程, 并结合系统工程的原理, 从管理者的角度表述系统建设与运行的主要工作内容。同时指出, 大型会展场馆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与运行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工作。
《会展旅游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 篇10
会展类的课程是一门关于会议、展览、奖励旅游与节事策划和管理的基础课程, 有关会展的课程教材和专著五花八门, 但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发现, 无论教材和专著冠以何种名称, 其主要内容基本包括:一是国际会议组织与管理:国际会议的相关概念、分类与基本组织程序。二是奖励旅游的组织与管理:奖励的相关概念、分类与基本组织、策划方法。三是节事与大型活动的策划与管理:节事、大型活动的概念、分类、策划与管理及其后续影响。四是展览会的组织与管理:展览会的概念、分类、组织、策划、营销与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 旅游行业对各类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由此使传统会展类课程内容设置的缺陷也日益暴露, 主要表现在内容太过笼统, 简单, 无法通过案例和实训等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因此, 本文力图重新设计会展类课程的主要内容, 构建《会展旅游管理》的课程体系。
二、《会展旅游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 课程性质。
《会展旅游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它是以会议旅游、展览旅游、奖励旅游、节事旅游、体育旅游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 以旅游六要素的供给与需求为核心内容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是旅游管理专业与其他多学科相互交叉的一门课程。
(二) 教学目的。
通过该课程教学, 让学生掌握会展旅游发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具备从事会展旅游各项工作的理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善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为从事会展旅游各项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依据。
课程设计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 依据会展旅游市场的基本要求, 按照会议旅游、展览旅游、节事旅游、奖励旅游以及体育旅游的基本特点, 确定本课程的课程内容。
2.课程设计目标。
一是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会展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会展服务与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二是方法能力目标:使学生全面熟悉会展业各部门的所有服务项目和服务技能, 具备会展业常见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三是素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会展服务礼仪习惯, 初步树立学生在会展业中的服务意识、奉献意识、沟通协作意识。四是社会能力目标:建议学生做大型赛会服务志愿者, 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会展服务与管理能力。
(四) 课程内容。
1.会展概述。
要求学生了解会展的含义和组成部分, 掌握会展的特点, 理解会展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作用。
2.会展的历史和现状。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世界会展的历史过程和现状, 了解我国会展的历史过程和现状, 了解部分中外知名会展活动。
3.会议旅游。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会议的概念和类型, 掌握会议的申办方式, 掌握会议的工作流程, 学会制定会议工作计划, 掌握会议服务的基本方法, 掌握会议旅游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4.展览旅游。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展览的定义与分类, 掌握展览会举办及参展商参展的基本程序, 理解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 掌握展览旅游的特点和分类。
5.节事旅游。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节事的概念类型, 了解节事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重点掌握节事的策划与操作流程, 掌握节事旅游的运作与管理工作。
6.奖励旅游。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奖励旅游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熟悉奖励旅游的操作机构和操作流程, 理解奖励旅游的发展趋势, 掌握我国奖励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措施。
7.体育旅游。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大型体育赛事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掌握体育旅游的含义、分类, 熟悉体育旅游管理的运作流程。
8.会展旅游营销。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会展旅游营销的内容, 掌握会展旅游经济涉及领域, 掌握会展旅游营销中广告宣传的内容和营销策略的运作。
9.会展旅游服务管理。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会展旅游服务管理的基本知识, 掌握会展旅游交通、游览管理、会展旅游娱乐和购物管理的基本内容。
10.会展旅游危机与安全管理。
通过学习, 让学生了解会展旅游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 掌握会展旅游危机的概念、特点和类型, 理解会展旅游安全管理策略。
11.会展业。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会展业的概念及构成, 理解会展业发展具备的条件, 了解中外会展业的管理机制, 掌握会展业发展的SWOT分析方法, 对我国会展业相关政策法规有基本的认识。
12.会展市场。
通过学习, 让学生掌握会展市场的概念及划分, 理解会展市场的运作机制, 了解国际会展市场的现状。
13.中国会展业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会展业发展趋势, 掌握中国会展业特点及现状, 理解中国会展业国际化、品牌化的重要性。
(五) 授课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教师引导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查阅资料再发现问题, 教师再解惑的教学方法, 并采用案例讨论、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六) 教学实施建议和要求。
1.考核评价要求。评价原则:全面、客观、综合、主次分明的多元化评价。评价方法:校内教师评价和督导评价与校外专家评价相结合。学生成绩评定:注重评价的多元化, 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采访宾客、课业评比、模拟演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知识竞赛等,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业。考核形式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 百分制, 考核内容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
2.教学资源要求。一是教学设备条件:学院多媒体网络;旅游管理专业精品课程;中国会展网 (http://www.expochina.com/) ;中国会展信息网 (http://www.cn-expo.com/) ;中国会展在线 (http://www.cce.net.cn/) 。二是教师团队要求:工作责任心强;团队合作精神好;职称为讲师以上, 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 建议企业相关人员参与指导。
参考文献
[1].贾晓龙.会展旅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2].Mike Weed, 戴光全.体育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3].雷鹏.会展案例与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会展管理系统 篇11
那么,合资企业的成立,会对中国的会展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会展业会不会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展会中存在的时效性不强的问题,会不会在根本上得到解决?就这些问题,《中外会展》对国富通总经理丁强,INTech首席运营官steven seei;进行了独家专访。
传统展会增添“芯”支持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会展业迅速发展。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不在于展会的数量,而在于展会的效率。”在接受《中外会展》专访时,IN?ech首席运营官steven Seet告诉记者。
目前,中国举办的部分展会已经达到世界顶级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的展览要比国外的展览效果好,原因在于大部分工厂都在中国。问题就在于,在展会中如何让买家与买家之间实现真正的互动。
“买家的问题在于时间,他们从很远的地方过来参展,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所需要的东西,若找不到也只能回去,因为公司在外地。而问题在于,现在的展会规模越来越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所需要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的这套技术,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steven seet说。
据了解,国富通与INTech签署协议后成立的这家合资企业将为中国带来新产品,是针对会展业的一种交互系统,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能够让买家、卖家以及产品三者之间很容易的进行信息的关联、互动。让信息迅速互动,提高整个展会的效率,能较快的收集数据。并把这套系统及解决方案引入中国,供出口商和参展商使用。
国富通与INTech此次强强合作,在业内被看成技术和资源的互补,科技和市场的结合。“我们想提供一些类似互联网的通讯技术,能够为会展业尤其涉及到贸易产品的销售、采购等方面的会展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会展本身的效率,提高会展业的服务水平,同时也能够提供一些延伸服务。”国富通总经理丁强告诉记者。
“在现有市场上,用技术手段来做信息互动的比较少,他们的系统,可能运用一些条码技术,数据库系统,只提供1~2种语言,质量并不高。在我看来现在展会的数据收集,做得并不好。”steven seet坦言,他们的系统能提供14种语言,达到国际化的水准,而提供的服务系统也是中国市场所需要的。
据了解,这套服务体系融合了全世界的技术,软件来自于以色列,硬件来自韩国,然后在中国进行推广,特别为中国的展览业提供服务。
应该说,任何展销会的主办方都希望提升科技含量,提高效率。通过一个技术手段,或科技产品,在展览会上去推广,等于增加展览会的科技含量,增加展会的特色。展会主办方,都希望有企业去做这样的研究与开发,并且也愿意与这样的企业进行合作。
在谈及具体如何来与主办方合作时,steven seet表示,他们并不是做展览的,而是提供产品是为展览服务,所以一定会与主办方进行合作,具体如何合作,明年推出产品时,会做相应介绍。
据了解,如今这套系统的概念设计已经完成,目前处在研发测试阶段,可能明年就能投入中国市场。
从量变到质变技术应市场而生
2003年非典期间,在会展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网上展览会,即把产品的图像、价格、颜色等各方面公布在网上,通过网上的沟通,尽快实现买卖互动,买家不需要去现场,就可以完成交易。那么这套系统出现后的展会,与网上展会是否雷同呢?对此,steven seer说,这套服务系统投入使用后,交易方式既有别于传统展会,也有别于网上展会。
据了解,很多公司在国外也试过网上展览,但是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为展览有以下特点:一、较短的时间内实现销售,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二、有些产品不容易在网上实现交易,因为不能当面接触。大部分产品还需要传统展览,靠展览来发展,网上展览只是个辅助手段,所以不能因为有了网站就不需要传统展览。“中国的一些工厂为何发展这么快,原因在于政府支持他们在国内外办展,因为展览是最好的销售。”steven seer说。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这套电子解决方案的出现,会对中国的会展业带来哪些变化?对此,steven seet表示,目前中国的会展业发展迅速,硬件条件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欠缺的主要是软件条件。“我20年前就参加过展览会,而广交会进行了10年,母展生出太多的子展,我觉得我们的这一产品很有市场,对整个涉及商贸交易的展会提供一个广泛的技术支持。中国会展业的发展需要这套服务体系的出现,中国的很多展览也将随之达到一个国际水准。相信中国有这个潜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展会经济大国。”丁强介绍说,中国会展业的下一个发展阶段,必将注重实效性。利用服务体系在现场瞬间收集足够的信息,再通过电子传输的形式,直接送到自己的“资料库”中。
“参展商最需要的专业观众增加,也便提高了展商参展的积极性,展会质量随着提高,公共设施及服务设施跟进,这样便形成了会展业的一个良性循环。”丁强说。
国际会展业海关风险管理研究 篇12
关键词:国际会展业,海关,风险管理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深入, 国际展会业正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中成长最快、前景广阔的重要行业之一,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也日益增强。尤其是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筹办, 为海关探索完善国际展览会的监管工作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
一、我国国际会展业海关监管概况
(一) 海关监管发展历程
世界博览会这一世界性的展览盛会, 从其进入中国之日起就与中国海关结下了不解之缘。自清同治六年 (1867年) 巴黎世博会起, 迄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 比利时列日世博会止, 38年间我国先后共参加了29届世博会。其间, 中国政府的一切参展事宜皆由清政府授权给海关总税务司赫德 (英国人) 负责组织筹办。其中, 博览会信息的对外发布、宣传, 展品征集、采购等事宜, 都由各地海关具体经办, 晚清海关与世博会折射透析了近代中国由封闭无知到认识世界走向世界并逐渐融入世界的曲折、艰辛和痛苦历程, 也是中国人走出封闭走向世界文明的历史。
(二) 海关监管现状
20世纪80—90年代, 国内新建的会展场馆约相当于目前会展场馆总数的20%, 国内会展业建设开始起步。据海关不完全统计, 举办和参加会展的数量不断增多, 2004年我国会展项目数量超过3 000个, 出国办展近800个;参展企业500多万家, 参会专业观众近2 000万人次。
二、海关监管的现实困境
1.以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贸易新方式、新产业的不断涌现与脚步滞后的监管政策之间的矛盾
由于我国目前会展整体规划不够理想, 各自为政, 条块分割, 以省及城市的行政区域为基础制定会展发展战略规划, 使海关在通关监管上面临更多难题。
2.国际政治形式复杂多变, 对国际会展业的国际贸易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国际安全形势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9·11”事件后, 贸易安全成为海关关注的重点。如何从海关管理层面降低国际会展业在组织、举办和承办过程中的人流、物流风险, 正在成为海关等边境管理部门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
三、国际会展业存在的风险
1.偷逃国家税收风险
偷逃国家税收风险的表现主要为价格风险、数量风险和税率风险。每一风险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见图2) 。
2.逃避国家管制类风险
逃避国家管制类风险的表现主要为证件风险、减免税风险。该项风险的来源数不胜数, 有些来自组织外, 如通货膨胀、公共卫生, 时常接受度、汇率、政府监管。实践中, 这些风险事件称为“威胁”。
3.逃避国家禁止类风险
逃避国家禁止类风险主要包括禁止进出口风险与侵犯知识产权保护风险。
4.其他类执法风险
其他类执法风险包括报关单逻辑风险、通关数据逻辑风险和企业管理风险。
四、海关风险管理
1997年, 世界海关组织在修订《京都公约》时正式将风险管理纳入“京都公约海关监管指南”, 作为简化和协调海关手续的一项具体措施。海关风险管理的内涵, 即对海关工作领域存在的各类风险, 系统的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技术, 有效进行识别、度量、分析、评估、处置和监控。
(一) 实施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
以风险管理机制为中心环节, 将风险管理的科学方法与实际展览会监管业务相结合, 通过风险分析和评估, 查找出易发生走私违规等执法风险的重点商品、重点企业和海关执法管理的薄弱环节, 对高风险企业、商品进行重点管理, 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二) 作业流程设计
风险式监管主要作业流程包括:展会信息管理、展会风险评估、风险监管实施、风险评估反馈四个环节。
1. 展会信息管理。
依托信息化手段和现代网络技术, 将目前相对分散的展览会监管场所、展会企业相关数据加以整合管理。
2. 展会风险评估。
在风险分析决策理论的支持下, 确定实施监管的重点企业或重点货物。
3. 风险分析处置。
根据可能性和结果分析风险并决定对其采取监管措施。
4. 风险评估反馈。
对展览会监管工作总结并反馈, 并进行调整, 对各个阶段定期进行风险管理绩效评估。
(三) 风险控制
对展览会监管存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后, 必须对采取适合的反映作出决策, 对风险的反应可以分为降低、转移、分担和保留, 展览会海关监管风险要求在风险发生前对能预见的事件的替代性补救方法加以评估 (见表) 。风险管理过程的最后一步是风险控制—执行风险反应战略, 监控风险引发事件, 启动应变计划。
参考文献
[1]克劳德·塞尔旺, 竹田一平.国际级博览会影响研究[M].魏家雨, 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
[2]刘大可.会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3.
[3]应丽君.21世纪中国会展经济与会展产业[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
[4]2006—2007年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R].2007.
[5]赵春霞, 等.会展概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7.
[6]郑建瑜, 等.会展场馆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7.
[7]松茂萃.晚清海关与世博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2005.
[8]郑建瑜.会展业场馆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