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学生感恩教育

2024-07-24

高校医学生感恩教育(精选6篇)

高校医学生感恩教育 篇1

1. 医学生的感恩教育现状

“感”和“恩”都是由心而发, 既是一种心理, 又是一种行为。感恩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每个人都存在有感恩之心与行。在高校里, 对于医学生的感恩教育却不容懈怠。感恩教育指的是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 实施一些感恩教育内容, 以培育被教育者的感恩意识, 促使其采取感恩行动。“在一定意义上,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感恩教育更是如此, 它通过以理唤起、以情感化、以德强意、以生命影响生命。这种感恩教育有助于启蒙他们的感恩之心, 使之内化, 感悟社会和自然的恩赐, 感谢家庭、学校与国家的给予, 学会担当、合作和珍惜, 更好地成长为合格医生。

2. 医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物质条件充足的年代, 较少受到挫折, 常常容易得到满足;而他们的自主意识、权利意识比较强烈, 但自律意识、责任观念比较淡薄。有的学生对父母的养育不知感恩, 反而埋怨不能“拼爹”;对老师的教育不在意, 认为理所应当甚至缺乏最起码的尊重;对社会和国家的帮助表现冷漠, 得到资助却没有心怀感恩甚至缺乏诚信拖欠贷款。医学生中不仅存在以上当代大学生的共性, 还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一方面, 很多医学生认为, 医学专业学制长, 学费高, 学习负担重, 感觉自己根本不像大学生, 内心不平衡并充满抱怨和冷漠。另一方面, 由于竞争激烈以及对于医生的要求不断提高, 医学生宁愿“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专业书”, 不愿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对于感恩教育也产生了抵触, 造成医学生感恩意识和行为的缺失。同时, 由于高等教育受到教学评估影响, 过多地把重心放在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上, 造成感恩教育被淡化, 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流于形式与表面, 并没有真正对医学生形成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的内化作用。

3. 医学生感恩教育的行动策略

俗话说:“德不近佛者不能为医, 术不近仙者不能为医”, 对医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进而培育其职业道德, 是当今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 广西医科大学, 在2012级临床医学生入学时开展系列主题感恩教育活动, 通过对此活动进行分析, 了解其如何进行启蒙医学生的感恩意识, 提升医学生的感恩认识, 引导医学生表达感恩, 并以实际行动感恩父母、回报社会, 从中发现不同主体的互动过程与教育效果。

3.1 实施方向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德准则, 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追求, 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 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 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而在教育活动中, 感恩教育采用了自上而下的实施方向。年级辅导员从医学生感恩教育的目的出发, 策划、组织并实施了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 包括阶段性的安排设计, 以及贯穿始终而有层次的活动, 无不显示了自上而下的管理意志。这样对于刚入学的医学生来说, 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感恩教育, 能帮助他们较快进入感恩教育的情境, 在低年级中就产生感恩的萌芽, 有助于其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另一方面, 由于自上而下的安排, 医学生也较容易出现抵触和烦躁, 把感恩教育活动与其他活动混在一起, 消极对待感恩教育, 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任务式对待或形式化, 使感恩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3.2 构建合理有效的医学生感恩教育框架

对于医学生的感恩教育, 要重点与生命教育、责任教育等相结合, 遵循“知、情、意、行”的逻辑分阶段进行, 搭建多种多样的平台, 以丰富有趣的活动贯穿其中, 动员多个主体参与其中, 构建合理有效的感恩教育框架。如在低年级通过影视教育、活动体验等, 注重启发和培育感恩意识;在二、三年级结合关爱弱势群体的实践活动, 引导医学生感恩品行的养成;在高年级通过专业的临床见习活动, 体悟患者的需求与生命的珍贵, 将感恩引向良好医德的培养。同时, 要动员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中实施感恩教育, 从解剖课的大体老师到动物实验的白鼠、青蛙、兔子等, 再到临床见习课的患者, 都值得医学生尊重与感恩。此外, 还可以与家庭教育相联系, 多方协力完成医学生的感恩教育。通过合理有效的感恩教育框架, 形成整体合力, 科学利用资源, 让医学生懂得感恩家长、感恩老师、回报社会, 引导医学生树立自爱、博爱、仁爱之心, 培育学生强烈的医学人文精神, 从而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 并付之于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 培育良好的医学人文精神与职业素养。

3.3 创新医学生感恩教育的评价体系

要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 必须创新医学生感恩教育的评价体系。第一, 通过问卷调查, 了解医学生对感恩的认识, 对感恩教育的需求, 感恩表达的倾向性等, 结合医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感恩教育。第二, 自上而下规划, 自下而上行动, 充分发挥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 从而使感恩由内向外而发, 形成合理的感恩意识和实践方式。第三, 将感恩与奖助学金评定、评优评先、思想品德评定等日常管理有效结合, 把感恩教育与医学生公共思想课、专业课有机结合, 形成考核医学生感恩意识与道德行为的评价体系, 从而实现医学生感恩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的过程, 这是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记者.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叶澜教授访谈录[J].教育研究, 2004, (2) .

[3]高长丰.大学生感恩调查研究:你需要对方感恩吗·[J].社会心理科学, 2010年第6期.

[4]陈海娟, 周祥龙.高校感恩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0年12月.

高校医学生感恩教育 篇2

2.老师,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

3.您用生命的火炬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我要衷心对您说一声:谢谢您,老师,教师节快乐!

4.一生不忘师恩,十分感动在心,百折不回前行,千金难买真情,万众祝福园丁!

5.忘不了您和风细雨般的话语,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您浩荡东风般的叮咛,鼓起我前进的勇气。老师,我终生感激您!教师节到了,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

6.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无知走向文明、。是您,亲爱的老师,您用生命的火炬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7.大地播下种子,成就了果实;云朵挥洒雨露,汇集了湖泊;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了光明;老师辛勤自己,耕耘了希望。祝老师节日快乐。

8.每一道难题,都有您耐心细致的讲解;每一次失落,都有您真情流露的安慰;每一次成功,都有您的最美笑容的陪伴。尊敬的老师,我永远爱您!

9.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分用心,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

10.教书育人,兴国科教。尊师重道,步步登高。淳淳教诲,人生映照,感恩我师,桃李含笑!

11.今天的节日让我又想起了你,不在身边往事总是一次次提起,我们的故事注定成为了永远的回忆,你我已不再孩提,已不再任性,人生路上,良师益友,朋友,我们共同欢畅,只为你我,只为教师节。

12.人生旅程上您为我点燃希望的光芒,丰富我的心灵增添我的智慧谢谢您!教师节快乐!

13.多想再一次注视您的目光,多想再一次倾听您的讲课,多想再一次紧握您的双手,衷心道声谢谢,用我所有的真诚。教师节快乐!

14.教师节,庆师节,谢恩节,感谢老师的培育,感谢老师的教导,感谢老师的默默奉献,成就了我们的一片天。愿师恩永记,祝教师节日快乐。

高校医学生感恩教育 篇3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即是使医学生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选择与继承,内化为医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良好的内在品质,对医学生的发展具有潜在、长远的作用和影响。它是以塑造人的精神境界、人格品位乃至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智、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最终使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多维知识视野。人文素质教育以人文学科为主要内容,但人文素质教育不等于人文学科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人文知识的灌输,更是人文学科中内含的价值———以爱国主义和高尚医德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向个体身心中的内化,这正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所在。

二、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文明与时代的要求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让科学具有高度的人文关怀,是时代的要求和趋势,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需要。人文素质教育的最大作用是使人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格品质,而完善的人格品质会使人具有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会使人对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医学生也不例外,以生物医学为主导的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医生及未来的医生———医学生除了具备精湛的医术外,还要有厚实的人文基础,有关注人类价值与精神的能力,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能力。

2.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处于医学教育弱势地位的要求

由于受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选择的前苏联单科性医学院校办学模式的影响,这种过分强化“专业”意识、专业教育的模式,导致了许多学生知识面狭窄、人文素养较差等。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起,各高校都开始意识到加强人文教育的必要性,特别是1995年原国家教委在50多所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试点工作后,各试点院校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开展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不可否认,目前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医学院校,其教育思想、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与现代医学发展不相适的问题。[1]反观西方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就非常重视人文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许多国家明确提出在教育中给予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的地位。我国传统医学教育重医学轻人文,较少考虑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随着实践的发展已暴露出严重的弊端。现代医学高等教育不得不重新考虑医学中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整合,追求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融合,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3.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对人才评价的要求

一个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人,必定是拥有较深人文底蕴的人。人文底蕴是一个人内在生命中文化积累的深度和厚度,是生命发展中最重要的潜质,它能加深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沟通和理解。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学生就业方式。在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就业不仅需要从事某一行业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文素质,如人际沟通交往能力、自我表现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工作责任心、意志品质、行为合作能力等。这必然要求现代高等教育注重大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认真研究与实践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无疑具有深刻的意义。[2]

4.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新时期什么样的医师才是合格的?许多国家在通过对未来卫生服务需求的预测和对现行医学教育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得出的共识是: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医学人才。合格的医生不但在价值观、知识和能力、思维方式、体魄和心理等方面的素质达到新的水平,而且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1995年我国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医学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2001年又出台了《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明确指出:“发展医学教育,提高我国医学科学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专业卫生队伍,使卫生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这既涉及到每个家庭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医学生的教育,除专业知识教育外,还必须加强与健康、医疗有关的社会科学、哲学、文化、环境和伦理等人文素质教育,从而培养健康人格的优秀医学生。[3]

三、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医学生是未来从事医疗活动的主要力量,他们的人文素质如何,不仅显示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水平,而且折射出我们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唯有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使其在医疗实践中关注人的生存质量、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关心人的生活环境,自觉地尊重患者的人格和自尊,才能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病人。

1. 人文素质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高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应充分发挥业务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而教师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是营造人文氛围的重要方面,教师的行为常常对学生影响很大。因此,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加强业务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应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哲学观。一是不断加强专业教师自身的人文功底,对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人文素质培训。同时,鼓励他们参加各种高层次学术活动,扩展教师视野,要求他们重视自身的人文修养,克服重专业轻人文的错误倾向,并鼓励教师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育之中。二是对于人文课程教师,要求其多学习和了解医学知识,寻求更多的医学和人文的契合点。在这一点上,我校始终倡导将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融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从而不断推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人文素质教育必须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相结合

对于医学生而言,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知识,不仅有利于促进他们在专业内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能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获得一种对生命更深层次领悟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医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首先要按新的医学模式改革现行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构建以医学人文课程为基础与医学专业相结合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新体系。其次,在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大胆地、充分地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作为医学生成长的源泉,凡一切有利于他们塑造博爱、高尚、健康人格的知识和理论,都应积极吸收,为其所用。最后,在教育方法上,应倡导课堂讨论、角色扮演、话剧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 人文素质教育必须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支系,是一种具有引导性的亚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旨在通过各种文化载体活动,使人类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核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从而成为维系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除了校园景观的美化外,首先应开设一系列的人文讲座,诸如我校开展的名家讲坛、“科学人生”系列讲座、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诗词鉴赏讲座、高雅艺术进校园讲座等,拓展医学生人文知识,开阔其视野。其次,应以优秀传统文化、事实和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例如,我校通过开展“中华诗词名篇朗诵会”、“红色赞歌”大型晚会、“军歌嘹亮国旗红”大型广场歌会、“母亲赞歌”等群众性活动,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既使民族精神得到了发扬光大,又培养了我校医学生健康、高尚的优秀品质,使优雅灵秀的校园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4. 人文素质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情感的体验、实践的熏陶、生活的磨炼。要使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真正有所提高必须让学生走出校园,在实践中启发思考,培养学生关注人、关注社会,从情感上体验到对人文素质的渴求。社会实践是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医学教育特点决定了医学生必须参加见习、实习教育过程及其它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对他们不失时机地进行历史、文化、服务意识、医德医风、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除此之外,应结合暑期“三下乡”活动、“为民服务活动”、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充分培养、锻炼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逐渐内化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服务社会中感悟和实践医学的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使医学生真正成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保护神。

总之,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明确目标,稳打稳扎,长期坚持,必将会有可喜的进步,医学人文精神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扬。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明确目标、坚定信念、不断探索和前进,就一定能培养出新时期社会认可和需要的德术双馨的优秀医学生。

摘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是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也是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涵,必要性,途径

参考文献

[1]赵降英, 郑飞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2年第1期, 第50-51页.

[2]李敏智.浅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卷第1期, 第118-119页.

高校医学生感恩教育 篇4

一、调查对象、方法、内容、过程

(一) 对象。

对学校大一至大三年级, 临床, 护理, 口腔三个专业在校生, 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学校这三个专业学生的人数比例, 最终确定抽取临床专业240人, 护理专业150人、口腔110人, 共计500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0份, 收回问卷500份, 去除无效卷后有效卷496份, 收回率100%, 有效率99.2%。

(二) 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收集资料、专题小组反复讨论、修改, 同时参考专业人士的建议等步骤完成调查表的设计) ,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为保证质量, 首先进行预调查, 计算本次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并修改问卷的相关内容, 然后进行正式调查。所有调查员均经过专门培训, 调查对象在调查员的指导下进行答卷。问卷现场收回, 收回时, 由调查员立即审核, 发现错项、漏项, 及时订正、补填。将收回的问卷调查表数据采用Excel 2003录入, 所有数据均由双人录入及第三人核对检验, 采用Access2003与SPSS17.0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三) 内容。

包括医学生对廉洁教育必要性的认识水平和廉洁文化的认知程度, 分析大学生廉洁意识不强的原因及如何看待社会廉洁风气, 医学院领导在管理和教育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四) 过程。

搜集最近发生的官员腐败落马事件以及国家一系列反腐政策, 并广泛查阅以往研究文献, 充分了解研究背景资料;编制调查问卷, 进行预调查, 并在预调查反馈的基础上修改调查问卷;进行正式问卷调查、并使用SPSS17.0等专业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汇总分析;通过调查数据, 分析社会不廉洁现象对医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 制定相关措施提高医学生的道德素质、学习热情, 培养廉洁行医的行为准则。

二、结果分析

(一) 问题一。

大学生进行廉洁文化教育必要性 (多选) ?分析结果表明:有91.3%的医学生选择“很有必要”, 81%的医学生选择“学校廉洁文化教育有待加强”, 71.98%的医学生选择“廉洁教育是一种价值取向和追求”。这个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廉洁教育必要性的认识水平是较高的, 廉洁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 已经由过去仅仅个人的修养上升到今天社会的价值取向。

(二) 问题二。

你觉得国家对廉洁执政政策抓的严吗 (单选) ?57.3%认为严格, 36.1%认为不严格, 25.4%觉得不清楚。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 廉洁不能不说是我国以往反腐工作中的遗漏。医学生是否具有坚定的廉洁信念, 将直接影响他们如何正确看待医德医风现象, 怎样利用手中的权和钱, 进而影响中国当今的医患关系及反腐败斗争的成效, 乃至若干年之后我国的医德医风和社会廉洁风气。虽然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学习思想品德课, 但是把反腐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却始终没有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而引起各界的重视。[2]

(三) 问题三。

你认为导致医学生廉洁信念不高的原因 (填空) ?结果显示既有医疗体制和医德教育不完善的影响, 也有源自于自身的主观因素, 例如角色认知的失误, 医德情感的缺失, 意志、品质的消沉, 个人追求的降低和性格特征的消极等。

(四) 问题四。

你对社会廉洁风气的评价 (填空) ?“医疗腐败愈演愈烈”、“公共医疗机制不给力”、“医疗卫生系统不完善”、“医患矛盾加剧, 医患关系紧张”、“官官相护”等, 一系列的回答都折射出当今社会存在恶劣的廉洁风气, 廉洁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五) 问题五。

你认为医学院领导在管理机制和教育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填空) ?答案如下, 行政管理方面:规章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廉洁教育工作开展不完善, 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环节薄弱, 学校领导不重视廉洁教育;教育实施方面:廉洁内容未充分融入课堂, 课程单一性、笼统性和理论性, 廉洁教育师资力量应扩大强化;高校招生录取时, 存在金钱交易;考纪考风不严格, 存在作弊现象;竞选社团和班级干部时, 存在走后门现象;教师收取学生红包。

三、思考与建议

(一)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主阵地的教育作用。

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倡廉反腐非常时期, 教育部应花大力度搞廉洁文化教育建设。高等院校合理安排与设计廉洁教育的内容, 探索提高廉洁教育实效性的方式, 对有效预防和遏制未来医务人员医疗腐败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3]在人文社会学科教学过程中, 导师给医学生灌输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公民责任意识观、法制观等, 有目的、选择性地融合廉洁修身思想教育和理论知识, 进而促使医学生形成廉洁意识, 廉洁修身。任课老师应充分利用《医学伦理学》、《人际交往学》、《卫生法学》、《行为医学》等医患沟通和法律课程对医学生进行廉洁文化教育。

(二) 构建校园廉洁文化氛围。

校团委、学生会及社团组织要围绕以“反腐倡廉, 创校园和谐”、“读廉书, 知廉事, 重廉行”、“说出你的廉洁榜样”等主题, 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活动;依靠学校广播站、校园期刊和展览栏等平台, 对古今中外医学领域的廉洁先锋和优秀人物崇高的医德素养、廉洁从医的事迹进行宣传歌颂;要求辅导员在班级召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班会;举办专题讲座和行业先进人物报告会;在学校公共场合悬挂有关廉洁名言警句的条幅;在学校网站上传学校领导对廉洁教育的态度视频。通过这些来营造浓厚的校园廉洁修身文化氛围, 形成廉洁教育的整体效应, 以增强廉洁修身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4]

(三)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机制。

教育机构应建设和完善廉洁修身教育机制, 形成廉洁修身教育的大氛围, 创新实践教育方式, 开展教育系列活动, 打造特色鲜明的制度化品牌活动, 深入而富有成效地进行廉洁修身教育。医学院校领导必须立足于党和国家反腐倡廉政策的战略布局和大纲要求上, 积极响应“廉洁反腐”号召, 准确把握学校师生的实际思想和医学的特殊职业特性, 要求思想教研室详细制定关于“廉洁教育讲堂”的实施方案, 成立校风廉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位辅导员在班级成立分小组学习廉洁思想。学校在全体教职员工间举行廉政勤政宣誓活动, 签订《廉洁从政承诺书》, 从而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廉洁自律意识, 规范从政行为。学校党委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反思过去, 扎根现实、放眼未来, 构建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长效机制, 突出重点, 多层次, 全方位系统性、“立交桥式”地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用心打造这项系统基础工程, 切忌把廉洁修身教育搞成短期工程、形象工程。[5]

参考文献

[1]王春燕, 卢翠娟, 王玉平, 等.高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调查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0, 2:217~219

[2]肖铮.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 4:164~167

[3]高校医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与路径选择[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 25 (3) :376~378

高校医学生感恩教育 篇5

一.美育

语文课教学传达了美学家们几乎想要表现的全部美。语文教材中包含了汉字意象美、语言音乐美、文章美等众多素材, 语文教育应该从审美的角度研究语文教学从而使语文教学走上审美教育之路。以语文课中“美”的素材来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 形成自己的语言美、行为美和人性美。审美要变成语文课的精神归宿, 语文课是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课程, 其授教过程也是一次审美活动的过程, 美丽的课文等待发现美的眼睛, 语文课是美的载体, 一个美的系统的存在, 医学生可以从中感受美、理解美、发现美, 从审美感知中获得一切美感, 获取知识, 同时在美的熏陶中发展了语文能。语文课在医学生发现人性之美的过程中将起到潜移默化的正迁移作用。

二.德育

前人著文讲求“文以载道”, 要求文道合一, 说明我国从古至今就把语文教育和德育紧密联系在一起。语文的教学作为工具性的学科, 它肩负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 医者仁心, 语文课教学更担负着提高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任务, 语文教学对于加强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提高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德育素材, 从古到今仁、义、礼、智、信的文章不胜枚举,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 文非道不生。”就是说作品和品德是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讲, 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课可以切实利用教材中的有利因素, “以高尚的精神鼓舞人”, 润物无声地对医学生进行德育, 积极引导医学生接受我国优秀文化的熏陶, 有利于培养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 形成健全人格。

三.情感教育

语文课是情感教育的基础学科, 有利于医学生求知增智和人格的形成发展, 在对医学生教育中需要不断的充实医学生美好的心灵和崇高情操, 语文课肩负着发展和培养学生情感的独特使命, 它赋予了学生丰厚的汉语文学知识和技能。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灌注着作者的真情实感, 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感和历史积淀, 有关亲情、爱情、友情的优秀文章一直是语文教材编写的主基调。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创设特定的情感氛围和文章中的爱憎忧惧等情感去激起学生的情感。既让医学生学到知识, 更重要的又让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思想观, 增强他们的情感感受。可以说, 语文课是一部生动的情感教育“活”的教材。

四.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具人文性和可操作性, 也更具实效性。语文学科与生俱来的思想性, 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创设符合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环境, 从而对医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充分发掘教材内容, 使用优秀的课文范例打开医学生的心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在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形势下,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具紧迫性, 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更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 语文课在医学教学课程改革中应该予以重视, 充分发挥语文课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大作用, 从而发挥出“大语文”教育的独特优势, 从而培养越来越多全面发展的人文素质较高的医学人才。

摘要:当今医患关系是个热点, 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个人素养及职业道德是一个社会亟待思考的课题, 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高校需要深入挖掘素质教育的方式。高校语文教育往往是是一个被忽视的重要学科, 其功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高校医学生感恩教育 篇6

高校档案是高校文化的积淀, 具有浓厚的历史渊源, 以传统文化、教学管理、科研成果等潜在的隐性内容参与、支持和服务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生动素材, 为构建和谐校园、提升文化品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医学生人文素质是指在医学教育过程中, 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和自身实践等途径, 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 成为医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1]。2001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发布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 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 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2]。”

如今, 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 除了有一定的社会原因、体制原因之外, 其中很大一个原因, 就是由于整个社会或者说是医学教育长期以来缺乏对人文精神的正确认识和足够重视, 加上我国长期以来的医学教育一直以重专业、轻人文为模式。因此, 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把医学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培养出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 深厚的人文素养的新型人才, 是新时期培养合格医学生的必然要求, 更是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高校档案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 利用档案资源陶冶学生情操。

高校作为引领社会文明传承和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场所, 是人才培养和知识聚集的地方。档案是知识贮存的一种载体, 无论是自然科学知识, 还是管理科学、人文科学知识, 无论是人类的知识信息, 还是系统的理论概括, 最初都是以档案的形式保存起来的[3]。医学是一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精神浓厚的学科, 肩负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人道天职。医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要面对许多的病痛、不幸和夭亡, 很容易让人忽视温情, 因而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要求更高。高校档案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高校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优良的校风学风, 使医学生的思想或心灵得到精神上的洗礼, 让思想境界有所提升, 培养美好的品德, 进而陶冶情操, 最终可内化为医学生自身的人格与品质。

2. 利用档案资源培养学生仁爱精神。

“仁爱”是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核心, 是时代和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医学学科的特殊性对医学生提出了要把人的生命置于首位的要求。从新生一入学就培养医学生形成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和观念, 通过精心设计入学教育各环节, 营造关爱融合的氛围, 充分利用学校档案资源, 为新生准备介绍学校情况的温馨礼包, 让学生从一入学就由对学校的了解进而发展为对学校的热爱, 对爱有了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从而提高医学生对爱的认识和责任意识。此外, 在大学全过程将医学理论、医学技术、人文关怀融汇在一起开展形式多样的“仁爱”渗透教育, 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医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后能正确对待生命、维护患者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3. 利用档案资源提升学生文化品位。

应该说, 现在医科院校对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清晰。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依然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为医学院校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 没能很好地将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融合起来, 偶或有的人文学科却单一无生气, 缺乏一个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因此, 医学院校要通过挖掘整合档案人文特色信息资源, 让静态的高校档案文化、动态的精神文化显性化, 以其生动的素材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具有人文内涵的大学生活动, 让医学生钻研自然科学同时不忘汲取人文知识的营养。此外, 还可充分利用各类网络平台把档案馆拥有的大量教学、管理、科研等档案编研资料开展馆藏文化教育, 举办讲座、报告会、作品欣赏、征文竞赛、人文知识比赛、社会热点展、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节日庆贺活动专题展进行宣传, 使网络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同时, 还注意校园自然环境的营造, 结合学校风格建造有特色、有品位的校园标志性建筑, 创造优美和谐的校园绿化环境、设置温馨的名言警句、体现医学专业特色的壁画装饰, 让学生在优美、高雅的校园中受到熏陶, 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品位。

4. 融合载体资源拓展学生全面发展。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 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使学生对价值 (即社会伦理准则) 有新的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 那是最基本的。”医学职业特点对新时期的医学生知识结构和整体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但医学专业知识需要扎实, 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 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医学院校通过各种形式整合档案资源,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建设工作, 以开发学生档案、高校科研成果、声像档案、临床实习平台等载体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医学生大学全过程, 积极探索医学发展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层次融合。一是开发学生档案资源, 发挥教育引导作用。通过建立包含有学生的基本简介、家庭情况、历史情况、在校成绩、平时表现、奖惩情况等学生信息库, 对学生档案进行专题汇编、分类、统计、分析等, 利于辅导员、班主任随时了解学生情况, 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尤其是通过一些正反典型的案例, 对学生起到教育引导作用。二是利用科研档案, 开拓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各类科研档案和科研成果, 尤其是医学长辈们的人文精神, 为医学生树立榜样, 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科学态度, 进而培养锻炼他们的科研能力, 对医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基础。同时, 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专业技能操作大赛、知识竞赛等活动, 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与意识, 促使学生临床知识的融会贯通等, 同时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4]。三是开发声像档案, 发挥档案的潜移默化功能。声像档案以其直观的优势展现在档案的舞台上, 其中的照片形象地再现了历史和当时的场景是纸质档案所无法比拟的[5]。充分利用照片档案、声像档案布置学校校史馆, 把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奋斗过程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 让新生一入学就到校史馆学习, 还可通过新生入校举行学唱校歌活动、在校园广播和网站进行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以及优秀杰出校友等资料的播放, 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奋进的校园环境, 让全校师生得到无声的熏陶, 从而起到教育、激励全校师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的作用。四是充分运用临床实习平台, 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医德。人文素质是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是医师职业的基本要求[6]。医学生在实习中, 通过不断强化人文医学精神成为内心的信念和行为习惯, 使“以人为本”的人文医学精神融入医学院的日常学习中。从首次接触临床病人开始, 就树立以医生和患者双方为本, 对病人直接负责, 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和沟通技巧, 促使医患之间心灵上的沟通, 为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盛世良医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金仕琼, 彭雷等.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2008 (3) .

[2]卫生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通知[Z/OL]. (2001-07-17) [2014-01-21].http://www.eol.cn/article/20050224/3129351.shtml) .

[3]袁晓凤.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应凸显高校档案的价值[J].兰台世界, 2013 (2) .

[4]蔡月芬.高校档案中人文精神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档案与建设, 2005 (11) .

[5]蓝皑珠, 林小义.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充分发挥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 2007 (8) .

上一篇:珠宝玉石鉴定下一篇:负债融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