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广告语的翻译策略(通用11篇)
中英广告语的翻译策略 篇1
摘要:外贸交往中, 英语广告的翻译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英语广告翻译出来的语言应唤起消费者的注意力, 具有商业特征。英语广告的翻译还要符合各种习惯。
关键词:广告,消费者,商业特征,差异性
商业广告的发展有很长的历史记载, 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 这些地区当时的贸易比较发达, 已经有了各种形式的广告, 如叫卖、陈列、招牌、音响、诗歌等。在内容上有推销商品的广告、悬赏告示、文艺演出等。近些年来, 随着各国之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越来越多的公司想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广告作为信息的传递者在宣传一个产品的品牌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英语广告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广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企业要求翻译者忠实地、精美地翻译广告, 从而达到推销产品、树立公司形象的目的。
1 英语广告的翻译要唤起人们的注意力
英语广告一词:Advertise源于拉丁语“Advertere”, 意为“唤起大众对某事物的注意, 并导入一定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英语广告的翻译不是简单地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 因为商业广告的目的都是为唤起消费者对其产品的注意力以达到推销的效果, 所以, 英语广告的翻译要考虑到人们的心理因素。
一则成功的商业广告的翻译关键在于它能够运用广告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去吸引消费者。如, “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 rest and play.”直译为:一天吃一块马斯牌巧克力, 让您工作、休息和娱乐。此种翻译平淡无味, 也不具备广告语言的艺术。我们可以用适度夸张的方法进行翻译, 译为:一天一块马斯巧克力, 工作休息倍感轻松。又如, A deal with us means a good deal to you.按照字面意思, 译为:和我们做生意意味着一笔好生意。“mean”虽然准确地翻译成“意味着”, 但这种翻译缺乏广告语言所要表达的自信力, 起不到宣传的作用, 可译为:同我们做生意, 保证您回报丰厚。
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因此, 翻译者要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必须了解两种语言的特色。英语广告在用词方面灵活多变、不拘一格, 要求翻译者根据实际情况去掌握。如一则英语广告“Each transfers weight advantage and power into real, all round performance at prices we know won’t freak you out.”在翻译中要明白英语广告的创作者为了吸引观众用了“freak out”词组 (英语的俚语, 意为吸毒后产生的噩梦般的幻觉) 翻译成汉语时, 可以译成“极度恐慌”, 同样可以吸引观众的目光。
英语广告的翻译要坚持创意这一原则, 有创意的广告翻译可以吸引住消费者的眼球, 让他们在享受着广告美的过程中去接受这一产品。翻译者的构思要新颖独特, 善于抓住语言的特征。如, “Tender tailoring, feminine but for from frilly…gentle on your budget too.”译为“做工, 精致细巧;式样, 娇美自然;价格, 合理宜人。”这是一个公司推销服装的广告, 为了使广告具有创意性, 制作者用了多个形容词:Tender、Feminine、frilly、gentle, 翻译时要抓住这一特点, 既能烘托产品的优越性能, 又能吸引观众。又如, “Coooo!A fabulous sort-of-sort drink that’s light with Kahlua, fresh with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赵霞
cream or milk.”酷!一种极好的软饮料, 轻快中带着Kahlua, 新鲜中带着奶油和牛奶味。用创意的原则误拼cool一词, 意思是“绝妙的”。“酷”是青少年的流行语, 吸引了更多青少年的目光。
2 英语广告的翻译须具有商业特征
广告是商业活动的一种形式, 所以, 英语广告的翻译应起到动员人们去购买某一产品的商业效果。翻译时尽量采用自信的语气, 词汇选择上用褒义词而不用贬义词。下面讲一下英语广告翻译的具体实例。
德国“宝马”有一则广告“The Ultimate Driving Machine”最优越的驾驶工具。“ultimate”按照词汇的含义应翻译成“最终的、最后的”, 但体现不出商品的特点, 所以翻译为“最优越的”。又如, “Start ahead.”这是洗涤用品“飘柔”的广告语, 如果直接翻译则有点突兀, 翻译者巧妙地添加了“成功”一词, 译为“成功之路, 从头开始”。众所周知, 在商业圈内人人都追求成功, 这样翻译可以体现意想不到的商业价值;另外, 中国有句谚语“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如此翻译也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 做到了一举两得。
3 英语广告的翻译应注意“差异性”
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 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英语广告的在翻译时必须注意到这些差异, 否则翻译的内容不会被人们接受, 更谈不上商业价值了。
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中西方价值观念差异最主要表现在中国人是将群体放置在个体之上, 而西方人则是将个体强调在群体之前。中国人更注重群体效应, 而西方人更注重个性张扬。中国很多广告词出现“某某产品大家都说好”这样的句子, 在英语广告上不能出现这样的词汇, 因为他们不会迷信和盲从所谓的权威, 而是追求“个性”、“独立”。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西方国家, 人们往往习惯于抽象的思维方式, 而中国人则习惯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基本单元是概念, 而形象思维的基本单元是感性形象。如一则汉语广告:“蓝天六必治, 牙好, 胃口就好, 身体倍儿棒, 吃嘛嘛香”, 非常形象地宣传了蓝天牙膏。又如可口可乐的广告语:Things go better with CocaCola.翻译成汉语时根据形象思维习惯可以译为:饮可口可乐, 万事如意。
中西方审美心理上的差异。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自己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在英语广告翻译中如果忽略了民族心理的存在, 会致使翻译出来的内容不受人们的欢迎, 从而影响产品的销售。有的汉语的广告词有美好的形象与象征意义, 但直译成英语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如汉语广告词经常出现“鸽子”, 有美好和平的象征, 翻译成英语为“Pigeon”, 意思是一种又小又弱的
参考文献
[1]耿秉均.商用英文与国际实务[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9.
[2]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3]付龙飞.英语变异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J].现代广告, 2009.
中英广告语的翻译策略 篇2
针对模因理论的模因需靠复制和传播得以生存的特征,将模因理论引入广告翻译中,分析了强势广告模因语言的语言简洁、独特新颖、顺应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模因理论的广告翻译策略(重复、类推),并通过实例分析表明用模因理论来指导广告翻译具有可行性.
作 者:周晓君 ZHOU Xiaojun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刊 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0(6) 分类号:H059 关键词:模因理论 强势模因 广告翻译
中英广告语的翻译策略 篇3
关键词: 功能翻译理论;广告语翻译;翻译策略
【分类号】H315.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以及国际贸易飞速发展,广告作为产品最好的宣传手段,在推动产品销售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广告翻译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本文以具体广告翻译为基础,以一个新的视角即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分析探讨最常用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创译。功能翻译理论的出现使得翻译行为更加贴近实际,对其研究对象广告语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广告翻译的现状
广告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商品销售的最重要的媒介和方式。据统计,一个好的广告能为生产者和销售者带来更多的利润,企业越来越重视翻译好自身的广告语。然而,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广告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作为翻译学中的一个分支,广告翻译有着内在规律,因而需要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研究局限于翻译原则或者翻译技巧的研究,缺乏真正的理论研究,很难指导翻译实践。
据中国知网统计,迄今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讨论广告翻译的文章及硕士论文有77篇,鉴于这种情况,他们之间确实有着的至关重要关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必要的。
二、功能翻译理论
1971年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e Reiss)在其论著《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翻译质量评价的类型及标准》中第一次提出把“功能类型”引入翻译理论,并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她提出翻译应有具体的翻译要求和基于原语和译语功能关系的功能批评模式,有时因具体需要,要求译文与原文具有不同的功能。然而,她的这种理论观点仍是建立在以原文作为中心的“等值”基础之上的,其实质指的是寻求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她的论著也被视为是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形成的起点,对该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赖斯的学生汉斯·威密尔(Hans J. Vermeer)在其论著《普通翻译理论的框架》中首次提出“目的是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标准”,创立了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其核心思想是: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翻译的过程。在“目的论”中涉及三个主要概念:翻译行为,委托人,翻译委托。它们各有区别,但紧密相连,都是为了实现最终的翻译目的。另外,“目的论”确定了翻译实践中目的原则(Skopos rule)为最高总则,“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两个从属原则。前者指译文必须内部连贯,在译文接受者看来是可理解的, 后者指译文与原文之间也应该有连贯性,即譯文对原文的忠实程度。不过,这一理论过分强调翻译目的,忽略了原文的一些具体特征。威密尔提出的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进而使之成为有影响力的一个译学流派。
之后,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 Holz Mantari) 进一步发展了功能翻译理论,提出了翻译行为论,即“翻译是一种用于达到特别目的的复杂行为”。她提出区别“翻译”和“翻译行为”。翻译行为(translational action)指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设计的信息传递过程;而翻译只是一种文本形式上的跨文化转换活动,翻译是翻译行为的具体操作。此外,这一理论将翻译行为看作是由各方参与的交际行为,它明确了各参与方的角色,如翻译发起人、委托人、原文作者、译文作者、译文使用者和接收者。就这样,功能派翻译理论从译者的全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使翻译从原语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
1997年,克里斯汀娜·诺德(Chritiane Nord)在其英文专著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中系统地整理了功能派各种学术思想,阐述了功能派复杂的学术理论和术语,以及介绍了自己的功能翻译观点。针对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不足,在《翻译中的语篇分析》中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的法则,作为对目的论的补充明确了原文在翻译中的地位。这一法则要求译者在翻译行为中对翻译过程中的各方参与者负责,竭力协调好各方关系。“翻译是创作使其发挥某种功能的译语文本”,它与其原语文本保持的联系将根据译文预期或所要求的功能得以具体化。翻译使由于客观存在的语言文化障碍无法进行的交际行为得以顺利进行。从此,“目的论”从译者的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为翻译理论界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
功能派翻译理论以目的文本及目的语文化为导向,并有权选择最适合实现译文预期功能的翻译策略。
三、广告翻译的策略
英语广告的词汇、句法、修辞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给忠实于原文的翻译带来很多困难。广告翻译作为一种目的,与广告生产者渴望的促销目的一样,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兴趣和需求,最终购买该产品。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广告翻译提供了合适的理论支持,译者在翻译广告语时应根据译文与其要达到的目的或功能,使用符合译语文化观念和习用语言结构模式的表达方式,使译文翻译在接收者群体中产生极大的影响力。本文从广告翻译策略的角度对三种最常见的英汉广告翻译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是把原来语言的语法结构转换为译文语言中最近似的对应结构,但词汇依然一一对译。一般运用直译后,在译文中既保留原文内容又保留原文形式,包括原文的句式修辞等表现手法。直译以传统的方式对广告作语义忠实的翻译,能很好的再现原文的风格,传达原文的意思。endprint
例1:飞利浦(Philips)广告语
[原文] Lets make things better. [译文] 让我们做得更好。
例2:西铁城手表(CITIZEN)广告语
[原文] Make the most of the time. [译文] 充分利用时间。
例3:七喜(英文原名7-Up)广告语
[原文]You like it, it likes you. [译文] 您爱它,它爱您。
例4:卡迪拉克汽车(Cadillac)广告语
[原文] Standard of the world. [译文] 世界的标准。
例5:德国西门子(Siemens)广告语
[原文] We are Siemens. We can do it. [译文] 我们是西门子,我们能办到。
显然,无论其结构、句式、深层含义,甚至是原句的功能,上述所有的广告语翻译都采用了直译。直译主要用来处理一些原文意思较明确、句法结构较简单,译文能按字面意思直接翻译就能表达出广告的表层和深层意思,读起来比较流畅,其传达的信息和原文非常的一致。
(二)意譯(Free Translation)
意译通常只取原文内容而其形式有所改变,是一种“语内翻译 ”,但原广告语的信息保留。尤其是我们汉语广告语偏好并列结构,讲究工整对仗,翻译过程中考虑到译文接受者因文化而产生的阅读和理解上的差异,采用这种译法比较灵活,从接受者角度看译文比较地道,可读性强。
例1:汇丰银行(HSBC)广告语
[原文] Your future is our future! [译文] 与你并肩,迈向明天。
例2:麦当劳(McDonalds)广告语
[原文] Every time a good time. [译文] 每时每刻,欢乐时刻。
例3:百达翡丽手表(Patek Philippe)广告语
[原文] Begin your own tradition. [译文] 代代相传,由你开始。
例4:七喜(英文原名7-Up)广告语
[原文]Fresh-up with Seven-up. [译文] 痛饮七喜,清心爽气。
例5:佳能(Canon)广告语
[原文] Delighting You Always. [译文] 感动常在。
上面的例子使用了意译。为了达到最终目的,译者可以采取一些不同的方式来满足接受者的要求。只要使用得当,虽然句子的结构形式译文与原广告语截然不同,但通过意译也表达出原广告语的简短精练的效果,使得译句与原句同样精彩,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三)创译(Creative Translation)
创译是指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及当地的语言或风俗习惯给译入语广告注入与原语广告完全不同的创新理念,给接受者留下耳目一新的印象。创造性翻译要求译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大胆的想象和广阔的思维。译者不再局限于字面意思,而善于挖掘深层含义,翻译广告语时大胆地进行创造性翻译,最终起到推广品牌的作用。
例1:奥迪汽车(Audi)广告语
[原文] Advancement through technology! [译文] 突破科技,启迪未来。
例2:福特汽车(Ford focus)广告语
[原文] Live with focus. [译文] 生活有“焦点”,才是真正享受。
例3:苹果电脑(Apple)广告语
[原文] Apple Thinks Different. [译文] 苹果电脑,不同凡“想”。
例4:爱立信(Ericsson)广告语.
[原文] Make yourself heard. [译文] 理解就是沟通。
例5: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广告语
[原文] Non-stop flight, non-stop comfort. [译文] 拥抱天地,写意飞翔。
以上例句中,我们如果把译文再直译回去,很难再看到原文的影子,但从译文中我们可以体会产品广告的创意。总之,运用这一广告翻译策略翻译后的译文可以说达到了与原广告相似甚至更胜一筹的效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译者的智慧和创造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作为一种促销手段广告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对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因此,广告语翻译要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实现不同文化间的促销目的,必须充分考虑广告语的语言特色,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以展示广告语所特有的语言魅力。
参考文献:
[1] Arens, William F. Contemporary Advertising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0.
[2] 陈小慰. 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对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 [J].中国翻译, 2000, (4).
[3] 冯修文. 应用翻译中的审美与文化透视[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4] 李克兴. 广告翻译理论与实践[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 梁婷.英文广告实用手册[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5).
[6] 沈向怡.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广告翻译研究. 硕士论文, 2007.
[7] 盛美金. 从文化视角看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 [J]. 考试周刊, 2008, (23).
[8] 谭卫国.英汉广告修辞翻译[J]. 中国翻译,2003, (23).
[9] 相春艳. 功能翻译理论探讨. 硕士论文, 2006.
中英广告语的翻译策略 篇4
企业为使营销手段多样化, 常常费尽心机, 而英语在广告营销中的出现和使用, 正迎合了现代社会人们求新求变的消费心态和视觉需求。企业广告营销英语在日常广告中的使用规则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 因此覆盖范围可以说是相当广泛, 百无禁忌的使用法则一方面让英语爱好者倍感亲切和增加新鲜感, 一方面又在潜移默化中扭曲了英语的正确含义和使用范围, 虽然说企业广告营销英语的使用给人们生活带来丰沛的语言色彩, 但模糊性的英语使用及翻译也确实带来了不少麻烦。
二、企业广告营销英语的模糊用词类别
1. 形容词
广告用语的目的不同于其他一般性的商业用语, 如果没有独树一帜的特色, 广告也会因此黯然失色, 可见, 一则恰到好处的广告用语对于发挥广告的宣传推广功能来说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一个商品的好坏评价常常被消费者以第一视觉的直观感受最为明显, 比如有着精致包装的小礼盒总是会让人感到贴心和舒适, 而这样的感受在企业广告用语中则被归类于形容词。正是形容词才让商品变得充满活力和吸引力, 那些硕大的公路广告招牌上旗帜鲜明的形容词正是一语点睛般地“戳中”消费者的感官, 产生出的连锁反应可以以扣人心弦的力量促使消费者尽快做出消费决策。
在一则美瞳广告中, 广告语这样写道:Watch your eyes attracted too much attention.广告语中的watch以一种警示性的语气故作模样地警告消费者不要吸引太多人的注目, 这是一种典型的欲擒故纵式的广告营销用语。把使用结果夸张到一个有点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 首先是让人产生质疑, 其次就是有购买尝试的念头, 这种夸张到极点的广告用语也侧面地印证了商家对自己的商品很有信心, 经得起任何考验和质问的态度自然而然地招来很大一批尝试“破解”的人, 虽然没有在广告语中与任何商品作对比和分析, 但“反其道而行之”的风格语言不能不说是一则刺激消费欲望的广告用语。
2. 名词
在广告营销英语中常常会使用名词来修饰商品, 通过直观的语言来向消费者提供关于所宣传产品的各类信息, 以此来和其它商家的宣传产品来做一个区别。其实, 很多时候, 企业广告营销中所使用的英语对名词的修饰关系有着比较明确的划分, 用来区别不同商业价值的产品宣传意义。
比如在这个防盗门的广告语The Strong steel door plank.这里面的steel和door之间的关系十分明显, 用steel来彰显door的用材。这样一种简简单单的语句所提供的信息其实相当有限, 有限到让消费者第一眼看到这则广告的时候不知道其他更重要的信息了, 很难做出第一时间的判断, 总是会想到还有其他什么更多的关心和顾虑会是这则广告没有体现出来的, 这就等于给商家所要宣传的产品埋下了销售心理隐患。巨大的词语模糊性在这里就是一种信息的缺失和遗漏, 如果有商家执意要一直采取这样缺少关联性的广告用语, 也可以说是商家的疏忽和营销广告策划的不力。
The road, the road leader.作为一则专为汽车做宣传的广告, 很容易就让人把目光聚集在road和leader这两个词汇上, 思索这个词的搭配有何含义。而在知道其是为汽车做的广告宣传之后, 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很多关于“road”的景象, 比如宽阔的大马路上, 一览无遗的泊油路面热气蒸腾, 让人想要去一个地方却举步维艰的样子。Road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马路之外, 还隐喻了我们的人生, 暗含了我们生活的道路, 生活的选择, 在这些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的处境中, 做一个领头羊显然有坚持不懈、不屈不挠、苦尽甘来的人生哲学思想在里面。广告在不经意之间把道路这一个宽阔的概念抛出来, 启迪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愿景的期盼, 激发了人们克服现在道路上困境的勇气, 有一个有领导风范的领导者能够在身心上都带领我们通往人生最正确的道路, 是再好不过的了。而汽车就是这样一个座驾, 不仅仅可以是马路是无所不能的先驱者, 也可以是人生路途中必不可少的一件珍贵的必需品, 如此一来, road这个普通的用来指代“路途, 道路”的名词模糊掉字面意思后, 可以被升华成更有广告宣传价值的意义, 这和人们第一感官接收到的信息和后续联想中的指示作用不无关系。
3. 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模糊化使用
企业在广告宣传中, 为了更加突出商品的某些特性和甄别和其他同类产品, 一些比较级的形容词则常常用来当做美化商品舆论外表的必要法宝。例如为了形容食品的安全健康, 常常会用到诸如healthier或者much green等等比较级的形容词。
有一则广告是这样形容它所代表的果汁———If you want to be more healthy body will have to eat more natural food, More natural than ordinary suburban orchard.这则广告中, 商家特意用到了more healthy和more natural这样带有比较意义的英语, 意在表示出自己的果汁是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元素的, 这样的概念看上去是很能抓住眼球的, 健康是现代人追求的一个必要的生活食品标准, 而能够健康到比普通郊区果园还天然的水果就像一级比普通水平面更高的阶梯一样, 永远让人想要去尝试。这样一则广告将新时代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渴求尽情地展现在广告用语中, 将人们对于日常健康的初步概念进行了升级加强, 把一般意义上的还算天然的郊区果园做了一个比较, 提出了更高更天然的健康要求。与人们传统意义上的固有印象作对比, 使得这则果汁的广告效果宣传达到了更高的一个阶段, 从而有利于商品的销售以及树立更完整积极的形象。
当然, 如果只是纯粹地使用一物比一物的形容词汇还不够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的话, 最高级的形容词也许是很多商家运用在广告营销英语中的“杀手锏”了。例如有一则化妆美容系列的广告用语是The excellent craft, the most authentic quality, the most can meet the nutritional needs of human skin.这则广告给人以一种毫无招架还手之力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 纵然它没有与任何其他的同类商品进行比较, 但是这种接二连三的气势很难说它不是一种最直接的肯定。因为最高级的形容表示的是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超越的, 即是在彰显它是最高品质的商品, 绝无仅有的独特性质。可是, 这种商品的宣传广告语在一定程度上让人很难有一个心理上的对比和参照, 也就很难有一个直截了当的相对稳妥的初步评估, 没有任何与之相较的事物, 虽然说感觉上会少了很多直观的印象和生活的周边感受作辅助, 但是简单明了的肯定语气也迎合了现代的主流思想价值观———做到最好, 绝无二致。
4. 模糊运用的修辞手法
在文学领域中, 修辞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成分一直扮演着区别优劣的重要标准而存在, 缺少修辞的文章读起来令人乏味, 没有适当修辞技巧的文章读起来令人倒胃。在广告营销用语中, 修辞的运用可谓是相当普遍, 到处可见的修辞广告充斥在我们身边, 混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修辞手法一般具有独特性, 用来修饰商品的特有属性尤其到位, 因为一些商品的卖点并非如其他大众商品的使用感受一样, 普通的形容词描绘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商品宣传的需要, 所以, 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法应该适用于一种独特商品的一种独特属性, 达到淋漓尽致的宣传效果。另一方面, 作为消费者, 也希望从更多的角度和层次来了解商品的各个属性和特点, 特别是当大多数商品都属性功能雷同的时候, 这种“求新求变”的渴望就愈加强烈, 他们希望能够有一种新的商品带着全新的属性, 给消费者带来焕然一新的使用体验, 在此之前, 最好能有别具匠心的广告用语疏通他们的心理管道, 让他们无怨无悔地接受自己当下的这一个消费行为。
例如We just bring the pure nature feeling to your side.这则矿泉水广告很好地将矿泉水的品质作了一个美妙的描绘, “the pure nature feeling”用来形容水质的优越, 作为矿泉水的广告, 很容易就把这种自然纯净的情感和从唐古拉山上融化的冰汩汩流淌下来汇聚成河的渊源, 这种追溯长江母亲河对整条长江沿岸的滋养根源的想法, 本来就是一种回忆和联想, 让人不忍拒绝这份宽容仁慈的情感, 同时也是对运送矿泉水过程的一种侧面描述, 因为这样完全天然的品质长途跋涉运送到消费者手中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表示商家企业始终坚守品质的原则和专注好水的一贯理念, 无论如何都不会添加任何添加剂和掺加其他水源地的水。这种带有一语双关的广告词修辞语, 很有效地将商家所要传达的商品意义都呈现了出来, 独特的修辞方式用到了恰当的地方, 就有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又比如Give your body a fresh start.这样一则有关于沐浴乳的广告。利用商品清洁身体的功能, 衍生出多个含义, 最终是让身体成为一个崭新的开始, 听起来就很令人心动, 把婴幼儿那种初生嫩滑的肤质找回来将会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商家利用这则广告也传达了一个商品信息, 就是该商品的其他添加剂是很少的, 甚至是没有的, 因为只有天然的材质才有可能滋润出天然的肤质。并且, 此广告还蕴含了一个现代人都希望拥有的功能, 那就是希望有从头再来的机会, 希望能够通过一次沐浴就把现实中的烦恼统统洗去, “崭新”一词寓意着过去的推翻和拥有未来的无限可能, 那也是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能力。这同样也是一种双关的修辞, 意义的多面性拓宽了广告的受众理解层面, 可以说是极大地促进了当代消费者对此的购买热情。
三、企业广告营销中英语模糊性词语的使用价值和意义
广告营销英语用语有众多的分类, 除了一般性的名词, 形容词, 动词意外, 还有比较级最高级以及其他的相对复杂的修辞方式。到底这些广告描述是否是真的符合客观情况, 一般的消费者其实很难分辨。但是作为一种现代经济背景下的产物, 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不仅是迎合现在消费者的心理文化诉求, 同时起到了描述商品内涵、促进销售的作用, 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企业广告营销中常用的英语模糊性词语不是曲解英语原有的正常释义, 而是通过将几个英语词组之间进行合理的搭配组合, 造就出一种全新的英语体验。而广告中的英语为了使所宣传商品更富有感召力, 往往不按常规出牌, 是从多个方位进行全面的考虑和丈量, 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为最终目的的一项商业活动。
模糊性词语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人对于事物认知的多元化, 因为人的教育程度越来越高, 对细节的感知和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简单直接的描述已经很难满足他们对于更高生活的文化需求了, 只有在词语的固定搭配中留出一个适当的距离, 像修饰一件艺术品一样, 给人留出想象的空间, 才能有更多的选择。因此, 模糊性词语在如今社会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广告营销英语的使用在现今社会拥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不单单涉及到现实社会景象和地方文化, 民族精神, 还包括风俗习惯已经众多的传统文化等等的人文特征。众多易变的活性因素交织在一起, 还有人自身的英语能力差异, 很容易就造成对广告的理解偏差甚至是误解。丰盈文化的内在是丰富多彩的, 但同样也是形态各异的, 不同的文化差异与不同的教育背景造就了每个人对广告营销中的英语理解都有所不同, 对其中的偏差和艺术化使用的模糊性有时很难辨别和理解, 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有在日常的生活中坚持英语阅读的习惯和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把英语的认识真正落到实处, 拓宽自己的学习范围, 这样循序渐进地进步才能够在英语的任何使用的状态下, 都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车丽娟.贾秀海.商务英语翻译教程[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2014 (14) .
[2]黎千驹.模糊语义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49) .
中英广告语的翻译策略 篇5
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快,国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动了广告业的腾飞,英语广告翻译日益成为翻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翻译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不言而喻。广告是商战中的有力的武器,广告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他与普通英语有着较大的差别,本文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广告英语的语法特点、句法特点和修辞特点三方面分析了广告英语的特点,并浅析了其翻译策略。英语广告翻译作为翻译学的一个新的领域,引起了众多的翻译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注意,发展仍然不够成熟和完善,这篇论文正是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英语广告的特点和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等重要意义的课题。从而为英语广告的翻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众多的翻译工作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同时也推动广告业及广告翻译事业的长足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国际商品贸易发达的今天,广告也日益具有国际性。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广告的翻译既要保留原文的精华,又要符合消费者的心理。与其他翻译不同的是,上述目的要在对一个广告语的翻译中实现,这就需要运用语言,营销以及美学方面的综合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应根据广告的特点,选用适当的表达方法,使译文在表达出原文全部信息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原文风格和表现形式,再现原文风貌。
目前,英语广告的翻译比英语文学的翻译起步晚,发展不成熟,随着国际品牌打入国内,英语广告的翻译成为翻译领域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对英语广告的翻译有了广泛的研究,《文学及语言巨献》杂志中多次刊登了中国的诸多学者关于广告英语翻译策略的文章,并且通过大量的鲜活的例子对具体的翻译方法做出了说明,虽然英语广告翻译的研究已经在国内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国内市场上,有的商家谋利心切且翻译人员也只是粗制滥造,使的众多品牌广告的翻译不够准确有的甚至偏离产品原本别具匠心的宣传口号,实际上是不利于商业和广告翻译事业的发展。因此了解英语广告的特点,提出并发展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是迫在眉睫。
二、主要内容:(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思路)
英语广告的翻译是翻译学的重要领域,因此英语广告翻译策略也是翻译领域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本论文从英语广告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不同的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力求寻求最佳的翻译策略,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处理不同类型的广告,使译文收到同原广告词同样好的宣传效果力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的进一步加强,广告在国际市场上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对应于广告翻译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因为英语广告的翻译水平直接影响着商品在消费者心目当中的形象,进而直接遏制了商品的流通和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严复根据自己翻译的实践在《译例言》一书中对翻译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标准,基本要求是忠实、通顺,英语广告的翻译亦然如此,通过准确的翻译达到对产品广告的二次创作,从而达到广告的宣传作用,由于国际交流和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广告事业迅速发展,对英语广告的翻译需求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英语广告的翻译理论的改进和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英语广告的诸多特点,提出了英语广告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直译,意译,音译,增译,缩译,转译……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英语广告的翻译水平和准确程度。
三、论文提纲:
1.Introduction
2.General Knowledge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2.1 Definition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2.2 The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2.2.1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
2.2.2 Cultural Advertisement
2.2.3 Conceptual Advertisement
3.Characteristic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3.1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3.2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3.2.1 Characteristic in Rhetoric
3.2.1.1 Parallelism
3.2.1.2 Personalization
3.2.1.3 Alliteration
3.2.1.4 Repetition
3.2.1.5 Simile
3.2.1.6 Pun
3.2.2 Characteristic in Syntactic
3.2.3 Characteristic in Syntax
4.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4.1 Literal Translation
4.2 Liberal Translation
4.3 Addition
4.4 Omission
4.5 Conversion
5.The Strategy to Avoid the Mistake in Translation
5.1 From the Viewpoint of Unequivalence
5.2 From the Viewpoint of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
6.Conclusion
四、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1.第七学期 第9周 选定论文题目
2.第七学期 第10-18周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3.寒假期间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4.第8学期 第1--7周 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论文提纲
5.第8学期 第8--10周 完成论文初稿
6.第8学期 第11周 完成论文二稿
7.第8学期 第12周 论文三稿/定稿及答辩
8.第8学期 第13周 复答辩
五、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作者、书名论文题目、出版社或刊号、出版年月或出版期号)
[1] Catford, J.C.A.(1995).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England Oxford Press.[2]冯庆华,2007,《实用翻译教程》,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
[3]金惠康,2002,《跨文化交际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4]柳琼颖,2002,《广告人的目标在英文广告中的体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5]李秀平,2006,“英语广告翻译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中国翻译》第一期。
[6]黄乃圣,2003,《英汉广告的文化语境与翻译》,江西社会科学出版社。
[7]王金,2001,“广告标语口号的套译”,《山东外语教学》第一期。
[8]汪滔,2001,《广告英语》,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9]杨小燕,2000,《广告英语中常用修辞手法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0]钟丽君,2004,“广告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中山大学学报论丛》第三期。
[11]张培基,喻云,1988,《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广告英语单词的特点与翻译策略 篇6
【关键词】广告 英语单词 语言特点 翻译策略
广告作为产品的宣传媒介,是商品市场繁荣的标志之一,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助推剂,它构建了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告语言作为一门新兴的商业应用语言,逐渐开始发挥自身的语言特色,帮助企业的商品带来更高的价值。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不同,广告通过语言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就有了不同的解读。
一、广告英语单词的语言特点
1.简明易懂的广告词汇。广告的特点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从而达到成本最低化和效益最大化,尤其是设计简约的广告更会给人过目不忘、意犹未尽之感。比如,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想做就做)它虽然是一句粗口,但是简短有力、指向明确,和商品所传达出来青春叛逆、我行我素的风格不谋而合。
2.创新的广告词汇。广告商为了创造销售额,在广告的创意和设计上总是想方设法。这就体现在根据原词所创造出来的富有意义的新奇词汇。比如 The Orangemostest 是将Orange、Most和est连起来,表现饮料在质量和纯度上的高标准,给人无与伦比的感觉。
3.语义双关的广告词汇。利用英语中一些单词同音或是同义的关系,把他们放在特点的语言环境中,使这些单词拥有了双重的含义,表达出产品的宗旨,是广告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比如Weight-Watcher冰淇淋的广告语:Spoil yourself and not spoil your figure.(放心吃吧,别担心体重。)将spoil作为一个双关词汇,一方面向消费者传达了尽情享受的产品理念,又解除了消费者对于甜食所造成的体重困扰。尤其是对于女生,这种轻松幽默的气氛化解了保持形体的艰辛感。
4.关键词汇的重复使用。广告中将单词进行重复使用可以增强产品的力度,加深消费者的印象,从而在潜意识中引导消费者做出选择。比如Deliciousiy simple!Simple delicious!(美味的简单!简单的美味!)将delicious和simple重复运用,朗朗上口,使人情不自禁的留恋唇齿间的味道。还有Train of kings.kings of trains.(众王之车,众车之王)仅仅用了三个单词就体现出了非凡的气势。
5.指向明确的广告词汇。产品的所有功能不可能在几十甚至十几秒的广告中都得到充分的阐释。因此要想吸引到消费者,就要抓住产品最主要的特点,用明确的语言进行表达,使得消费者在有相关需求的时候,脑海中首先浮现的这个产品。比如七喜饮料的Fresh up with Seven up.产品的名称和广告语合二为一,明确指向饮料的特点,通过积极正面的能量传递,使其在同类饮料中脱颖而出。
6.词性灵活的广告词汇。在广告中运用一些词性灵活的单词,可以使产品和消费者在内心的距离更贴近,使产品更富有人性。比如fresh作为一个形容词,运用在实物产品广告中,给人以新鲜又美味的安心感;还有The most sensational place to wear satin on your lips.将口红比作丝绸,既表达了口红的质感,又传递出一种诱惑力。
二、广告英语单词的翻译策略
1.认识到发音的差异化,在翻译的过程中融入本土化思维。汉语和英语的发音机制完全不同,同意语往往不会产生同一感,自然对它的心理反应也就不同了。比如Cocacola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国人对它的翻译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几经周折定下了“可口可乐”这四个字,既保持了英语中单词的平仄,又遵循了国人喜乐吉祥的人生追求,才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变成年轻和活力的标配。从此打开了中国市场。
2.尊重文化差异,重视单词传递的文化含义。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国与国之间的传统差别,这些都是客观的存在,他们既是民族的象征又是历史的积淀。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对这些文化习俗给予充分的尊重。比如英语俗语中用white feather形容临阵脱逃,那么在对“白翎”翻译的时候就不能直接译成white feather。还有黑人牙膏被直译为Darkie,这个单词在西方文化重视对黑人的蔑称,由此引发的种族歧视问题会对品牌有毁灭性的打击。在对文化差异的尊重上,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将原文的文字完全舍去不用,采用对应的形象效果,永阳可以达到目的。比如中国人将红色看作是喜庆的标志,但是西方却认为这是暴力和危险的标志。因此“Shining Star ”的效果显然要比“Red Star ”好。
3.深度挖掘单词的含义,注重创造性的翻译。广告本身的特点就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因此,在对文字词语的翻译过程中,按部就班、一一对应只能说是一个最基本的工作。如何在保持广告原意的基础上,對其进行二度创作,从而使产品大放异彩,这才是一个成功翻译的意义所在。
结语:广告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交流中已经从地位渐重变为无处不在了。它在成本效益比、流通性和跨文化能力方面都是其他工具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对于英语中单词的使用技巧和深层次含义我们要有一个灵活多样的认识与理解,使语言在我们的处理下超越表面的含义,发挥出其作为语言独有的特点与魅力,这也就是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所说的策略。恰当的策略运用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加深了品牌认可度,从而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交流。
参考文献:
[1]童琼.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
[2]刘宝才.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5.
中英思维差异和翻译策略 篇7
1 产生中英思维上差异的原因
1.1 历史发展不同
每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和思维。英国没有经历奴隶社会便直接进入封建社会(陈治刚2009),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由最早的不列颠居民到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入侵,再到殖民扩张、帝国主义等,这样在英国的历史发展中就有“Roundhead”(圆颅党)、“Glorious Revolution”(光荣革命)、“the Great Empire”(大英帝国)、“Cabinet”(内阁)等不同于汉语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中国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进而到社会主义社会。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如儒家、道家思想等。
1.2 地理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英国是一个岛国,地域狭小,只有靠不断地征服自然、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往来中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所以英国特别重视航海业,这样英语中就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语言,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始于英国,80年代因为蒸汽机的发明和采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到19世纪中叶成了号称“世界工厂”的最大的工业强国(陈治刚2009)。在英语中就出现了“Enclosure movement”(圈地运动)、“Jenny spinning machine”(珍妮纺纱机)、“Charter movement”(宪章运动)等词语。
中国是大陆型地理环境,历史上以农业为主,所以成语中很多都是和农业有关的语言,如“众人拾柴火焰高”、“拔苗助长”、“顺藤摸瓜”等。中国改革开放后,生产力快速发展,汉语中出现了“四个现代化”、“中国特色”、“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等适合中国特色的汉语,以此表现中国人的思维。
1.3 政治体制不同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国内重大事项由内阁和议会决定,而英王的权力表面上是最大、最广泛,但不能单独行使,所以英王的权力一般只具有象征性意义。现在英国有两大党,即保守党和工党,两党竞选,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即党魁经英王任命后成为首相,首相才是英国内阁的核心,同时也是英国权力最大、地位最重要的人物(朱永涛王立礼2009)。
正因为英国的政治体制的特点,所以在英语中保守党(the Conservative Party)、工党(the Labor Party)、普选(general election)、女皇(Queen)等语言文字大量的出现。
现代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它的根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框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如:人民代表大会(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共产党(the Communist Party)、协商(Consultation)、民族区域自治(Regional Autonomy for Ethnic Minorities)等。
中国的人大和英国的议会,中国的政协和英国的下院是不同的概念,如果不严格加以区分就会出现翻译上的错误。
1.4 宗教信仰不同
宗教,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是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夏明贺兵1992)。英国人多数信奉基督,语言中有“God”(上帝)、“the Bible”(圣经)、“baptism”(洗礼)、“saints”(圣徒)等词汇。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说与宗教有关的言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God Knows”(天知道)。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主要有儒、道、佛三大派别,现在仍有很多成语与之有关。如儒家思想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民贵君轻”等。与佛教相关的有“五体投地”、“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
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必然在思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译者不仅要让读者了解异语的文化,还要让读者清楚明白作者的真实意图。
1.5 价值观不同
价值观是历史和现实的反映,那么在中英思维上也必然存在着差异。英语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是个人自由(individual freedom),崇尚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有时它又被称为“我文化”,强调个人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儒家思想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德治”、“仁政”。现在,又形成了新的文化理念,如“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等,因此有时中国文化又被称为“集体主义文化”。英汉两种语言价值观念的不同,导致人们的思维、理念的差异,翻译时要根据其历史特点、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况准确掌握。
1.6 文化不同
霍夫斯坦特认为“文化”,是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们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百度百科)。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们的心理程序之所以会有差异,是因为受历史和现实各方面的因素而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文化理念。
发生在2010年的“翟田田事件”,就是典型的一例。翟田田当时对他的老师有意见,说要毁坏这个老师的名誉,就说了“Burn your reputation”,但实际上“burn”是“烧”的意思。在英语中通常“毁坏你的名誉”,没有人说“burn your reputation”,而应该说“ruin your reputation”。这无疑是混合思维的“中式英文”。结果,翟田田这句话被听成了“burn that building down”,老师据此认为他是“恐怖威胁”,指控他“要烧学校”,官方就逮捕了翟田田。
2 翻译策略
翻译的时候,掌握好中英思维上的差异,把握好两种文化的转换,才能把原语所代表的文化色彩不折不扣地展示给译文读者。前人已经总结了直译、意译、归化、异化、形合、意合、增词法、减词法等翻译方法。下面我们结合例子浅谈一下直译、意译与归化、异化等。
2.1 直译
当遇到英、汉结构相似时,可照译,即直译。直译既忠实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的结构形式,体现原文风格。如“go through the back door”(走后门)、“to praise to the skies”(捧上天去)、“to add fuel to the fire”(火上浇油)。
在遇到一种语言中所特有的词语时,直译的方法就更能体现其文化的魅力,如在中文中就有很多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像“tai ch”(太极)、“qi gong”(气功)、“feng shui”(风水)、“tao”(道)、“yin yang”(阴阳)等,这些词汇都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这些东西并不存在于英语的语言系统中,直译的方法就比较好,更能体现中国人的思维。
同样,英语的语言系统里也有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语,如,黑死病(Black Death)等,在翻译过程中要以原语的文化为主,保留它的文化色彩,体现它的思维模式,全面、完整地向读者介绍其文化意蕴,积极创造弘扬文化的条件。
2.2 意译
意译就是在翻译时,有些译文不能或不宜直译的,也就是在无法保留原语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时,将原文的文字真正要表达的含义展现给读者,传达出原文的语用目的,译出隐含的意义。
例如汉语中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英语中虽有“As you sow,so you must reap”的说法,但不如汉语“瓜”、“豆”具体形象。又如“鸿门宴”,如果按照字面直译的话,对于不熟悉中国历史的西方人来说,是无法理解其喻义的,若意译为“a feast set up as a trap for the invited”就易于外国人理解。正如英语中“Achilles heel”若意译成“致命的弱点”就非常清楚明了,若直译为“阿基里斯的脚踝”,不懂这个典故的人就不知译者说的真正含义了。
2.3 归化
归化翻译是采用透明的、流畅的风格为译文读者把陌生感降到最小的翻译策略(Shuttle worth&Cowie 1997)。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心中不仅要想着原作者要表达的意图,还要将译文的特点尽可能的把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准确而生动的表达出来。这样,翻译出来的东西才尽可能地接近读者,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例如“To grow like mushrooms”中的“mushrooms”是“蘑菇”,原意是描述某物像蘑菇似的迅速增长,但翻译的时候采用归化的方法,译成“雨后春笋”,就更能传达了目标语的文化特点,准确地向读者展现其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语言魅力。
2.4 异化
异化翻译是通过保留原文的某些成分有意地打破目的文化的规范(Shuttle worth&Cowie 1997)。异化译法的核心,就是尽量传译原文的异质因素。具体说来,就是要尽量传达原作的异域文化特色,异语语言形式以及作者的不同写作手法。如“a Pandora’s box”译成“潘多拉的盒子”,最初的时候有人会质疑它的真正含义,但久而久之大家就知道“潘多拉的盒子”,就是指“指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
异化保留了对原文的忠实,又丰富和完善了原语的表达力,使表达意思的手段更准确。另外,在促进文化交流和吸收外来语词汇方面起了积极性的作用,为我们了解双方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所以在异化过程中不仅掌握原语的深层含义,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表达方式,还要尽量选择与其相匹配的词语,否则不能完整地表达原意,还容易造成误解。
2.5 注释
由于中英思维的差异,在对待一些分歧较大的问题时,可采用加注释的方法,来增强译文的准确性。如中国文化的发源地—殷墟,在很多地方都翻译为“Yin Ruins”,而“ruins”是“废墟、遗迹”的意思,这没有表达出中国的历史特点和文化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加注释为“Yin Xu殷墟(the capital of Shang Dynasty)”,就更为明确了。
总而言之,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章的翻译,都要注重英汉思维上的差异,根据其所处的场合、条件、对象而定,不可拘泥于一种翻译方法,必要时,几种翻译方法可以互相结合,这样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使译文得其形,传其神,形神兼备。
3 与时俱进,翻译到位
翻译工作是一门综合性科学。不同的文化就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语言认知,进而影响到翻译策略和效果。中英思维的差异是历史、现实社会等诸多因素形成的,它不仅在历史上存在,在现代社会中存在,而且将来也会存在,这就给译者提出一个永恒的课题,即译者一定要学习历史、把握现实、着眼未来,也就是了解当今世界形势,了解当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当代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了解当代人们的语言习惯,并且及时掌握中英思维差异、时代的发展及其对翻译的影响,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在译文中全面、如实的反映原文的思想、特点等,更好地起到交流的作用。
摘要:形成中英思维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有历史、地理、生产力、政治体制、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在翻译过程中,不管运用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等哪一种方法,或综合运用,都要了解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把握英汉翻译的策略,并且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既忠实于原意,又能传其神。
关键词:思维差异,翻译策略,“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编委委员会.辞海[M].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85.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6.
[3]陈治刚.英美概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4]朱永涛,王立礼.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夏明,贺兵.党的群众工作大辞典[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6]百度百科[2012-03-12].http://baike.baidu.com/view/1351245.htm.
中英习语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篇8
汉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 分别是英汉两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以及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并受各自民族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社会习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等的影响。下面主要从思维方式的不同和文化差异方面来说中英习语差异的原因。
1、思维方式的不同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会受到职业、性别、教育程度、自身性格的影响而不同于别人, 但生活在同一国家的人其思维方式会有很多相似。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大背景的不同, 人们的思维方式相似点较少。中国人民重伦理, 西方人重认知。中国人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几千年可谓已根深蒂固, 这从中国人日常使用的很多习语中可见一斑。如“顺其自然”“听天由命”等等。西方文化更看重的是对自然本质的认知, 他们对天文学和地理方面这些自然界具体存在的事物更感兴趣。中国人重直觉, 西方人重实证。中国人重直觉深受儒家文化, 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的影响。从如下几个习语中可看出。如“恍然大悟”“了然于心”等等。西方人更注重通过对知识的认知、分析和实证来得到合理客观的结论。所以英语习语中有很多有关自然和科学的。
2、文化差异
中西方历史文化的不同。我们都知道习语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很多洗浴烙上了历史的印记。要真正的理解习语的深层含义需考虑到特定的历史背景。如汉语习语中“不为五斗米折腰”就要知道这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一个典故, 很多习语都有历史典故在里面, 英语习语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中西方地理文化的不同也是造成习语差异的很重要原因。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 气候和地貌特征使一国人们在面对同样的自然现象所产生的感受也有所不同。在航海事业发达的西方国家, 有很多习语都与航海相关。就形成了很具特色的航海文化。英语习语中有“Still water runs deep”等习语。而中国一直以来都是把农业放在重要位置的国家, 所以很多习语都与农业不无关联, 诸如“力大如牛”“对牛弹琴”等可谓比比皆是。宗教文化的不同也是习语差异很大一原因。西方国家多信基督教所以很多特定的习语都出自《圣经》如“an eye for eye, a tooth for tooth”“apple of one's eye”等习语都与《圣经》有着渊源。中西方价值观上存在有很大不同也是习语差异的一大原因。中国人备受推崇的是集体主义, 坚信的是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 诸如“一根筷子易折断, 十根筷子硬如铁”“众人拾柴火焰高”等习语有很多。而西方国家是个崇尚自由与自我的地方, 独立与个人意识很强烈。此类崇尚集体主义的习语颇为少见。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有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 这些典故结构简单, 意义深远, 往往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和翻译。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等。英语中的“a dog in the manger” (占着茅坑不拉屎) “egg in the beer (得寸进尺) ”“a Pandora’s box” (潘多拉盒子, 泛指灾难、麻烦、祸根的根源) 。
二.翻译策略
说到习语翻译中中的策略, 异化与归化是出现最早的也是翻译界一直存有争论的。接下来将主要从异化归化的定义, 习语中的异化策略及其主要分支, 习语翻译中的归化策略及其主要分支谈起。
1、异化与归化的定义
异化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 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 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归化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 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
2、习语翻译中的异化策略
异化最常用的策略便是直译。对于中英习语中很形象很易于理解的习语, 在采用直译策略可行的情况下要优先考虑直译。因为直译一方面保留了源语言中习语的形象, 还丰富了目标与读者的词汇量, 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向目标语读者传播异域文化很有帮助。诸如习语“笑掉大牙”则可直译为"to laugh off one's teeth", 而不会对目标与读者产生歧义。在直译不能完全传达习语含义的时候, 直译加解释这一策略便发挥了作用。例如英语习语“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在被翻译成把煤运到纽斯卡尔时很多人很困惑, 倘若在后面加上多此一举, 意义便很明显, 此类例子还有很多, 如汉语例子“五十步笑白白”再翻译成英语的时候也要采用此等策略。用的很多的还有仿代策略, 即对于中英习语中很多在形式上很相似, 翻译后意义大体相当的要考虑此策略。因为这类习语已被人们所熟悉, 仿代的话很容易在目标与读者哪里产生共鸣。如我们汉语里有一个歇后语“说曹操曹操到”就可以翻译为“Talk of Tsao Tsao, and he will appear”在仿代了英语习语“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之后。这产生的效果要好很多。
3、习语翻译中的归化策略
归化策略里用得最多的是意译策略, 所谓意译指的是在原语习语形式得不到保留的情况下要注重将它的深层含义传达出来。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之大, 很多时候习语的有一定的不可译性。归化策略下常用的还有同义习语借代, 省略还原等。
三、结论
归化异化策略无好坏之分, 在翻译过程中要以翻译的文本, 翻译的要求, 翻译的目的, 目的与读者的可接受程度作为考虑条件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异化归化在习语翻译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摘要:习语是文化的载体, 最能体现一国文化的特质。在习语的翻译过程中, 文化层面的翻译给中外很多译者都造成了困扰。怎样在最完整的保留源语言习语风姿的同时, 在目的语读者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最大限度地给目的语读者介绍源语言的文化特色成了众多译者追求的目标。本文注重介绍了习语翻译中的用得较多的异化规划策略。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异化,归化
参考文献
[1]陈宏薇,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葛校琴, 当前归化/异化策略讨论的后殖民视阈[J], 中国翻译, 2002 (05) 。
[3]李明, 汉英互动翻译教程[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4]邵志洪, 汉英对比翻译导论[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5]田传茂、杨先明, 汉英翻译策略[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中英广告语的翻译策略 篇9
一、“黑”与“Black”在汉英互译中的文化对等与不对等
(一) “黑”与“Black”在汉英互译中的文化对等
首先, 二者都是代表悲哀、死亡、黑暗、不幸的颜色。死亡是一件令人伤心落泪的不幸的事情, 中西方都以身着黑色的服装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14世纪各地区流行的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的黑死病, 用black death表示;英语中in a black mood说人的精神低沉、心情不好;a black dog是用来指伤心的人。就连我们常说的black comedy (黑色喜剧) 和black humor (黑色幽默) , 也是源于black的这层含义, 它们体现出来的虽然是情节上的幽默, 但实际上反映的是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汉语里, 我们也有“乌漆麻黑”“黑不溜秋”“黑色的心情”等表达方法。
其次, “黑”的派生词在一些方面与坏的、肮脏、灾难、邪恶等意义相联系。汉语中, 我们说某人“一身黑汗”, 英语里则用black sweat表示。汉语里说的“黑水”和与之对应的black water, 都是指脏水或是被污染的水。汉语中类似“黑道”“黑手”“黑社会”“黑名单”等说法, 也都表达了邪恶、违法之意。最后, “Black”与“黑”都是表示暴怒、愤怒的颜色。汉语里我们说“气得脸铁青 (指黑色) ”在英语里也有相对应的表达turn black with rage。
(二) “黑”与“Black”在汉英互译中的文化不对等
“黑”与“Black”在中西文化中除了上述说的意义对等之外, 还有其意义不对等之处, 现对此做以下几个方面的简要分析。
汉语里, 黑色在特定的时期被赋予了特殊含义, 这是一种由于历史文化原因所引起的不对等。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黑是与红相对的, “黑”被用来指反动的、反革命。所谓的“黑线”, 并不是指我们说的黑颜色的线, 而是指错误的政治纲领。另外, 在中国一定的历史时期管老百姓叫“黔首”, 这是因为古代老百姓戴黑色或青色的帻, 黔即是黑色, 因而用“黔首”代指百姓。而在英语中, black还有某种文化意义上的限定, 自从19世纪60年代, 随着美国人权运动的兴起, black取代了negro来表示黑人, 由于negro一词一直带有贬义色彩用来指黑奴、黑人, 因此用black来代替negro, 在英语中就有work like a black这一带有褒义 (或中性) 的短语来形容人们工作努力, 这与西方人的历史文化相关, black people历来都是勤奋努力工作的一个群体, 它是black词义的延伸。
二、“Black”与“黑”在汉英互译时的翻译策略
通过对“Black”与“黑”的对比分析, 我们发现, 造成其对等和不对等的原因主要是社会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方面。对此颜色词的翻译我们建议采取以下翻译策略:
(一) 直译
所谓直译, 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之下, 既忠实于原文的内容, 又保持原文的结构形式, 语言流畅易懂, 行文规范的翻译方式。就黑色这一颜色词的翻译来说, 如黑白电视叫black and white television;黑板叫blackboard。又如, You Call never believe what he says;he will swear black as white, 我们可以将其直译为“你永远不要相信他, 他会把黑的说成白的”。这种译法更为形象生动, 不用解释, 我们大家也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当然, 直译不是字对字的死译, 而是按照字面翻译, 不做太多的引申和注释。比如black humor, 我们通常对其的翻译便是“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产生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 繁荣于70年代, 是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的。但是在翻译方面没有人会对此做长篇大论的解释, 因为这个词的引申义对我们来说已经形成一种共识, 不言自明。所以类似此种情况, 我们也是采取直译的方法。
(二) 意译
与直译相对的另一种翻译方法是意译。所谓意译, 即从意义出发, 不受原文词语的限制, 不拘泥于原文句子结构, 但依然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 做到自然流畅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在某些情况下, 为了避免直译造成的民族语言及文化的蒙蔽或不可理解性, 我们可以适当采取意译的翻译策略来弥补直译之不足及维持原作完整性。例如:
1. black sheep
直译:黑马
意译:害群之马
2. paint somebody black
直译:把某人漆成黑色
意译:说某人坏话
很显然, 上述两例中, 若采取直译的翻译方法, 很难将其真实内涵表达出来, 相反, 意译的策略则让人能够体会出其真实内涵。因此, 意译能不拘泥于原文字词顺序和形式, 能更加自由运用、表达更加灵活。当然, 这也并不是说, 意译可以让人为所欲为, 随便进行翻译。我们追求最切合原文的翻译, 即使是在颜色词的引申义方面也应注意这种对等。比如to look black at someone, 这时我们就知道black肯定用的是引申义, 而非原意“黑”, 这时只能采取引申义对等方面的意思, 即“怒目而视”。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尽量地贴合原文, 而不至于瞎译乱译。
(三) 替代
替代就是用目的语中类似的词汇和结构来表达源语言中相应词语的意思。由于社会文化、民族习惯的差异, 人们对某些相同的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联想, 不同的事物也可能产生相同的联想, 这一点在颜色词的翻译上很明显。在此种情况下, 只有采取替代的策略才是最好的翻译方法。比如说经典的“红茶”的翻译, 译成英语就成了black tea, “红糖”是brown sugar。替代法的翻译中保留了词语基本名词的义, 这主要是因为不同文化中人们对颜色具有不同的认知和理解, 因而就采取了相应的替代策略, 从而达到翻译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四) 零翻译
零翻译是一种为克服语言间不可跨越的障碍, 来保证翻译的真实性而采取的一种策略。它是指并不使用译入语来翻译原语, 而是仅仅从发音而非字义上来翻译。它可以用于翻译某些人名、某个地方, 直接音译即可。比如说:David Black译成“大卫布莱克”。翻译方法保留了源语的风味, 但是我们发现这只适合某些特有人名地名的翻译, 因为它们属于特色的民族文化。因此, 我们在做翻译时, 应兼顾各种翻译策略的使用。先弄清楚两种语言在表达某一概念时是否存在认知上的对应, 若存在, 可采取直译或意译的翻译策略, 若不存在, 则可考虑加注、零翻译或替代等策略, 此点根据情况而定。
三、结语
颜色词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 人们对颜色词的不同感知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反过来, 不同的中西文化背景也影响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能力。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更是从一个生动的层面让我们体会出了这种世界感知差异。语言的差异、文化的差异, 都是由于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地理、思维方式等差异造成的, 但差异并不代表完全不同。人们对世界事物也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的感知能力, 重建巴别塔式的欲望让人们相信他们之间虽有差异存在, 但仍然有一种“共享知识”, 因此, 跨文化交际成为一种必然。颜色词表现出的文化独特性体现了文化之间的差异, 文化翻译便成为一种必要。而作为译者, 只有在深入了解英汉民族广阔的文化背景并深入掌握了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的深层含义之后, 才能在翻译中驾轻就熟, 做出真正优质的翻译。
摘要:语言是文化重要的载体。作为语言重要的表现形式, 颜色词渗透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颜色词不仅反映出一个民族对自然界的理解, 同时也展现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和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比法研究英汉两种语言中黑色颜色词的差异, 分析英汉黑色颜色词的对等与不对等之处, 阐述其在英汉中的不同联想意义和文化历史根源, 继而探讨其在跨文化背景下所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颜色词,黑色,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2]冯少芬.英汉颜色词的语用意义及翻译[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 (1) .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不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4]鲁苓.视野融合——跨文化语境总的阐释与对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中英广告语的翻译策略 篇10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大量优秀的外国影片被引入我国,成为我们了解世界文艺的一个重要窗口,新生代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喜欢欣赏外国影视,而且注重影视台词的翻译效果。 然而,影视翻译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导致影视翻译市场混乱, 翻译的作品质量也十分令人担忧。我国著名翻译家钱绍昌教授在 《中国翻译》2000年第1期上发表的《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一文中,分析了影视语言与书面语言的不同特点,并将影视语言的特点归纳为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它认为译语应逼真、自然、随意、通俗、易懂、地道,所以,影视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需要将一种文化环境里产生的作品,经过加工,移植到另一种文化环境里,使语言与文化产生一种和谐美。正是影视语言的这些特点使译者在考虑电影翻译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应当慎重看待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给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译者不仅要译出原作中的语义信息,而且还要译出原作内在的文化信息。
二、文化翻译观及其对影视翻译的指导意义
1、文化翻译观的概述
文化翻译观认为,译语文化是决定翻译的因素,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语言以及语用之间的变化最重要的通常是对译语文化进行满足,注重信息传递所出现的效果,也就是重视读者接受的程度。作为文学翻译的特殊形式-影视翻译,应该以文化作为翻译单位、以文化研究的视觉来进行翻译研究,因此文化翻译观在影视翻译中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2、文化翻译观在影视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功能等值”的原则和“以文化作为翻译单位“的主张。不同的文本,在一定的文化里都有自己的功能,以文化为翻译单位,在翻译过程中使源语文本在译语文化里发挥跟在源语文化里一样的功能,否则,即使是一字不漏,字字对等的翻译,也无法达到功能对等的效果。
影视作品是一门声画结合的艺术,其翻译语言在逻辑性、艺术性、感染力等方面有更高要求。影视翻译虽然属于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但它不同于单纯以文字出现的文学体裁。影视翻译不单单是语言的换码过程,而是两种文化信息的交流和传递过程, 所以影视翻译工作者在翻译时必须坚持巴斯奈特的以文化作为翻译单位的主张,努力将原作品的文化信息、艺术意境传达出来, 使译语观众与源语观众在接受性上和谐统一。
三、文化意象的处理策略
1、文化意象及其在字幕翻译中的体现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文化意象由具体的物象和寓意组成,物象是信息的意义载体,是形成意象的、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存在的具体事物,是文化意象中的客观部分;寓意是物象在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中的引申意义,是文化意象构成中的主观部分,而不同民族由于生存环境、文化传说、历史传统、价值取向不同,文化意象也会不同。 翻译时对此不加以处理很容易造成文化意象的歪曲。如在东方 “龙”代表皇帝,是高贵神圣的象征,而在西方“dragon”则是凶险魔鬼的代名词;而影视翻译既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更是两种文化的碰撞、融合和交流。因此,字幕译文应根据影视字幕文本的特点,与不同国家的文明相结合起来,避免文化误解,使观众更易理解电影内涵。
2、文化意象通常的处理办法
影视翻译中对文化意象的处理方法通常有5种,第一是直入式,通常是对词语进行直译或者音译;第二是阻断式,通常是源语文化的词语被省略掉;第三是连释式,提供相关的语言情景; 第四是融合式,主要指的是文化自身以及译入语表达形式,以一种新的语言形式进入译入语;第五是归化式,主要指的是采用译入语的词语来代替源语文化的词语。对一些具有相应理解能力的观众通常采用直入法,这样做能够尽可能保持对文化的特点的同时,还能够充分借鉴外来的民族语言。此外,如果汉族观众对于一些民族文化内容无法理解的话,此时一般采取融合式或者连释式或阻断式及归化法酌情处理。例如:例如,在电影“人性的污点”中,One man said:Clinton,he should feel lucky she(Monica Lewinski)did not go straight to Operah. 奥普拉(Operah)是美国一个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在美国很出名,但是在中国很少有人知道奥普拉和她的谈话节目,如果把这句话翻译成“她(莱温斯基)没有直接找奥普拉,克林顿应该感到幸运”。那么中国观众就会感到迷惑,不知道奥普拉跟这件事有什么关系,失去了电影翻译的真正意义。为使中国观众明白,使原文中所涉及的那些特殊文化意义得到理解,译者应在电影翻译过程中采取诠释法翻译,加上解释性的文字如“她没有直接上奥普拉的谈话节目,克林顿应该感到幸运”。
四、结语
广告语翻译的策略研究 篇11
一、广告语翻译的三原则
广告语的翻译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 广告语翻译的简洁。
广告语作为一种信息传达的方式有其特殊性, 比如, , 通俗易懂, 容易被消费者记住。广告出现的时间比较短暂, 可能只有几秒或者十几秒。在短暂的时间里, 如何能够让消费者记住, 就必须从语言上入手。如运动品牌“李宁”的广告语就非常简单, 只有一句话, “Everything is possible.”, 翻译成“一切皆有可能”。很多消费者都能够一口就说出来, 这不能不归结于其语言的精炼和经典。
(二) 广告语翻译的归化。
广告语的翻译涉及到将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在语言转化的过程中, 也是一种文化的转化。将产品从一个市场打入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进行市场的开发和产品的销售, 必须要考虑广告语翻译的归化。语言上要符合当地的习惯, 考虑到当地消费者的思维方式, 生活方式, 情感和心理。广告语的翻译只有符合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 商家才能达到销售商品的目的。
(三) 广告语翻译的美学效果。
广告语翻译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广告词的语音美和结构美。语言上的美感能够带给消费者美的享受, 让他们在了解商品的同时, 也能够以愉悦的心情来欣赏商品, 感受舒适的购物环境, 认同和接受商品, 继而产生消费的欲望, 最终达到购买商品的目的。例如, 有一款著名的钻石广告语, 第比尔斯的“A diamond lasts forever”, 译者巧妙地将其翻译成了“钻石恒久远, 一颗永流传”。语言精炼, 通俗易懂, 结构对称, 朗朗上口。无不体现了语言的语言美和结构美, 紧紧地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钻石如同爱人的情意会永远流传下去, 这也深深地打动了消费者的情感。
二、广告语翻译的策略研究
(一) 直译
直译是翻译中常见的方法之一, 也适用于广告语的翻译。直译时应该注意将译文与原文在词义、句式、结构等方面要保持一致。例如某环保公益广告“One world, one earth”可直译成“一个世界, 一个地球”。这样直译的广告语言简意赅, 也深入人心。
(二) 直译与意译的结合
直译与意译有效地结合起来, 也经常用于翻译文体中。两种翻译方式能够将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 使广告词的翻译更加生动。众多的广告语翻译都采用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消费者都熟悉一款咖啡“麦斯威尔”。麦斯威尔有一句经典的广告语是这样讲的, “Good to the last drop”。从字面上看, 该广告语可以理解为, 哪怕是喝到只剩下最后一滴的咖啡了, 其味道仍然是非常的好。原文简洁明了, 让消费者对该款咖啡充满了期待。如果该广告语直译成“到最后一滴都是好味道的咖啡”, 虽然意思表达完整, 但是结构上看, 拖沓冗长, 无法体现出广告语的特点:语言美、结构美。因此, 译者将直译与意译有效地结合起来, 将该句广告语译成:“滴滴香浓, 意犹未尽”, 无不体现出了广告语翻译的语言美和结构美。
(三) 修辞手法的运用
经典的广告语创作离不开修辞手法的运用。文体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如比喻、拟人、双关、押韵等, 也经常用在广告语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有效地传达出商品的信息, 更能够从另一个层面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最终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请看下面的例句。
前面提到过第比尔斯钻石的广告, 第比尔斯的“A diamond lasts forever.”, 译者巧妙地将其翻译成了“钻石恒久远, 一颗永流传”。这则广告语的翻译就采用了押韵的修辞手法, 将押韵巧妙地融入到了广告语中, “远”与“传”都是在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 读起来朗朗上口, 韵味十足, 让消费者难以忘怀。
再请看下面的例子。“Featherwater:light as a feather”。这是一款眼镜的广告词。Featherwater是眼镜的品牌。这款眼镜有什么特点呢, 这句简单的广告词已经告诉消费者了, 那就是“as light as a feather”。眼镜戴在鼻甲上, 消费者们当然是希望镜架轻便舒适, 那么这款眼镜的特点就很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一下子就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因此, 该句广告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眼镜的特点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了消费者的面前, 译者将其译成“轻如鸿毛”, 无不增添了广告语美的享受。
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 广告语的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 更是文化上的交流, 美学的体现。因此, 在广告语的翻译过程中, 要注意文化因素的融入, 多种翻译方法的结合, 修辞手法的运用, 这样, 广告语的翻译就会更加的生动, 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进一步地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最终达到商品销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 上海外语出版社, 2002.
【中英广告语的翻译策略】推荐阅读:
全球经典广告标语,广告语(中英文)09-06
中英文广告传播差异12-08
广告行业常用词中英文对照08-17
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06-07
中西广告的翻译策略10-02
广告公司职位头衔及专有名词中英文对照11-07
广告语翻译策略07-20
英语广告的修辞特点及翻译策略05-22
英汉广告翻译策略10-09
国际广告翻译策略论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