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造口

2024-09-15

保护性造口(共9篇)

保护性造口 篇1

造口周围粪性皮炎是肠造口术后最常见的皮肤疾病, 可引起造口局部不适, 造口袋粘贴时间缩短等一系列问题, 严重影响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给本身对身体排泄途径改变而心理阴影巨大的患者更大 的打击。造口排泄物中含有消化酶, 可腐蚀肠外的组织, 皮肤被肠液腐蚀造成糜烂可导致剧烈疼痛, 红肿。尤其是回肠造口排泄物刺激性大, 其中蛋白酶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一旦与皮肤接触, 短时间内即可引起红斑, 继而引发皮肤表面溃疡。因此造口周围粪性皮炎以回肠多见。造口周围皮炎的表现为瘙痒, 红斑、糜烂。为了避免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 我们采用了造口护肤粉加皮肤保护膜涂抹于造口周围, 阻隔排泄物对皮肤的刺激, 保护皮肤, 避免皮炎的发生, 延长造口袋的使用时间,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培养造口患者的健康心理, 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08~2013年共收治不同原因导致的肠造口患者52例, 其中男34例, 女18例。年龄4~80岁, 其中乙状结肠造口32例, 横结肠造口8例, 回肠造口12例。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3~5d。

1.2 方法

将52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26例, 应用造口护肤粉加皮肤保护膜。对照组26例, 应用氧化锌软膏。操作步骤:患者取平卧位, 用比较柔软的温水毛巾擦净造口周围的皮肤, 用碘伏棉球消毒造口周围的皮肤, 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造口周围皮肤, 用无菌棉球覆盖造口, 将造口护肤粉涂于造口周围皮肤, 用无菌棉球均匀涂抹, 再将皮肤保护膜涂于造口周围皮肤待干, 用造口尺测量造口的长与宽以此裁剪造口袋底盘, 裁剪时开口稍大于造口1~2mm。造口底盘紧密粘贴于造口周围。造口周围渗出较为严重的可多次涂造口粉。此过程动作迅速, 避免消毒好的皮肤再次被流出的粪便污染。氧化锌软膏操作同造口护肤粉操作。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皮肤治疗效果, 愈合时间及皮炎愈合后再复发情况。皮炎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 治愈为皮肤完全恢复正常, 好转为皮肤潮红明显改善, 无效为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

2 结果

应用造口护肤粉加皮肤保护膜排泄物外渗两例, 出现皮肤发红一例, 经过消毒处理, 应用造口护肤粉及皮肤保护膜涂抹后痊愈。涂氧化锌软膏粪便渗漏14例, 有7例患者皮肤发红, 经过消毒处理, 多次涂氧化锌软膏后痊愈。排泄物外渗多污染衣服及周围皮肤, 给患者带来不便及心理负担。见表1。

3 讨论

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是由于造口术后肠道排泄物长时间浸渍腐蚀造口周围皮肤所致的炎性变化, 特别是小肠造口的患者, 排泄物多为稀便, 且排泄次数多, 含有消化酶, 可腐蚀肠外的组织,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及慢性皮炎刺激症状。利用造口护肤粉+皮肤保护膜可以有效保护皮肤, 避免炎症的发生。

造口护肤粉主要成分是羧甲基纤维钠, 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 可以使皮肤保持干爽, 能有效吸收排泄物, 减轻对皮肤的刺激。造口护肤粉有很强的自溶清创能力, 选择性的清除坏死组织, 吸收大量的渗液, 加速组织愈合。造口护肤粉覆盖于皮肤表面, 局部形成低氧张力, 刺激释放巨噬细胞及白细胞介素,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加速炎症消退。

氧化锌软膏, 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锌, 具有收敛、抗菌、防腐的作用。由于氧化锌软膏是膏剂, 与造口底盘粘贴不是太牢固, 有缝隙, 因此容易造成粪便外漏, 既污染衣服, 又腐蚀皮肤。而且多次更换造口袋, 既给患者带来不便, 又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

经过临床观察使用, 造口护肤粉加皮肤保护膜治疗造口周围皮肤炎与氧化锌软膏比, 排泄物不易渗漏, 减少了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 延长造口袋的使用时间。疗效明显, 发挥作用快, 且操作方法简便, 预防造口周围皮肤炎效果好, 值得临床推广。术后给予病人日常生活指导宣教, 指导病人及家属造口周围皮肤炎的预防方法, 发放健康资料, 根据病人康复状态循序渐进指导, 逐步掌握肠造口的日常护理技巧。掌握造口袋大小裁剪的时机, 适当使用护肤粉加皮肤保护膜预防保护造口周围皮肤炎, 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 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对症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造口护肤粉加皮肤保护膜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2例肠造口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应用造口护肤粉加皮肤保护膜, 对照组应用氧化锌软膏。治疗组每次换袋时涂造口护肤粉加保护膜, 而对照组每次换袋时涂氧化锌软膏。结果:采用造口护肤粉加皮肤保护膜预防造口周围皮肤炎比涂氧化锌效果好。

关键词:造口护肤粉,皮肤保护膜,氧化锌

参考文献

[1]夏卫芳.造口护肤粉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80

[2]邓世红.造口护肤粉预防治疗胃肠道术后腹泻病人肛周皮肤糜烂[J].护理学研究上旬版, 2011, 1:28

保护性造口 篇2

生命的质量是人们对生命的一种主观评价,取决于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快乐,是否为自己和家人、朋友所接受,并在心理、社交、经济、感情、文化、信仰及生活等各方面都得到满足。肠造口术是外科常施行的手术之一,往往是挽救生命、延续生命的重要手段。但造口又给患者带来心理、生理上的变化,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的人从此对

生活感到悲观失望,对前途失去信心。

什么叫肠造口?肠造口俗称“人工肛门”。由于大肠疾病(如肿瘤)或外伤,需要手术将结肠部分引到腹壁外,造一个类似肛门,以作排除粪便。据世界各国的统计资料显示,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正在迅速上升。目前,在中国各省、市大肠癌在常见的恶性肿瘤中排名第3-5位。我国大肠癌发病有两大特点:1)发病年龄较欧美国家提前约10年,青年人大肠癌约占10%以上;2)低位大肠癌多见,在我国直

肠癌约占大肠癌病例的70%左右。

90多年前,麦尔氏先生首创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治疗直肠癌,这种方法要求将直肠、肛门连同肠周组织、肠系膜淋巴结广泛切除,然后将乙状结肠从左下腹壁拉出作肠造口术。由于手术范围广,大大提高了直肠癌外科治疗的效果,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

造口人有哪些困扰?据统计,我国每年施行人工肛门手术和其他造口术不少于10万,目前已有造口人大约100万,而且这个数字呈上升趋势。虽然肠造口术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但肠造口的合并症以及其他不便又使造口者陷入困境,例如造口周围皮肤炎症,人工肛袋溢出臭气和粪便等,使病人不敢接触他人、不敢远行、不敢参加运动和必要的社交活动,逐渐使自己孤立、脱离亲友,继而忧郁、苦闷、烦恼或暴躁,失去生存信心。

谁为造口人解困?为帮助肠造口者互相交流护理经验,使造口人得到精神上的安慰,重返社会,恢复做人的自信心,世界各地相继建立了许多协会或俱乐部,为“造口人”排忧解难。早在1961年,美国学者Turnbull首先提出造口治疗是一门新的学科,并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造口学校,培养肠造口治疗师为造口病人服务。在他的倡议下相继成立了国际造口协会、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由于他的突出贡献,他被誉为“世界造口治疗之父”。我国的造口治疗康复事业起步于1988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造口联谊会。此后,造口联谊会如雨后春笋在中国大地相继诞生,目前全国已成立28个造口联谊会。联谊会成员以造口人为主,部分为医生、护士及造口器械公司代表。每年各地联谊会均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有关造口康复问题。造口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需要作造口手术的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护性造口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2011 年3 月~2013 年9 月我科共行肠造口术患者54 例, 其中结肠造口46 例, 回肠造口8 例, 男性35 例, 女性19 例, 年龄30~87 岁, 平均年龄 (62±0.85) 岁,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 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造口类型及疾病危重度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4]轻柔清洗待干后, 再涂抹氧化锌软膏以保护造口周围皮肤。

1.2.2 观察组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待干后, 用皮肤保护膜袋内纱布均匀地将保护剂涂抹在造口周围皮肤上以形成一层保护膜, 再挤出适量防漏膏, 沿着造口周围涂抹一圈, 并用湿润的手指或压舌板将其抹平, 最后再贴上造口袋, 指导患者正确卧位, 每日观察造口及周围皮肤情况并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

1.3 观察指标根据造口周围皮肤受损情况分为3 度[5]:Ⅰ度为造口周围皮肤潮湿、发红、瘙痒; Ⅱ度为造口周围皮肤表皮破损直径< 5 cm;Ⅲ度为造口周围皮肤破损深达肌层或表皮破损直径>5 cm。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皮肤受损发生情况比较, χ2=5.46, v=2, 查 χ2界值表, 0.1<P<0.05, 观察组发生皮肤受损的数量及受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效果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 皮肤保护膜联合防漏膏的应用, 对于预防造口周围皮肤受损有显著效果, 这可能与皮肤保护膜及防漏膏的成分能与皮肤形成隔离效果有关。氧化锌软膏虽然对皮肤有滋润和保护作用, 但吸水性差, 亦不能阻断排泄物与皮肤的直接接触, 因而不能有效的避免皮肤受损发生的诱因。而皮肤保护膜为异丙醇配方, 无色无味, 涂抹后迅速干燥, 形成可见膜, 在皮肤与排泄物之间形成一层保护屏障, 且防水性能较好, 可有效保护皮肤免受粪便浸渍, 并且氧气能渗透至膜下, 而膜下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也可通过该膜挥发, 保持造口周围皮肤干燥。防漏膏可以有效填平造口周围皮肤的凹陷处, 有效阻挡肠内容物对造口袋内缘长期浸泡而引起的渗漏现象, 从而减轻排泄物对皮肤的刺激, 减少因皮肤受侵蚀所造成的炎症, 且有效吸收皮肤及造口水分, 保持造口周围干爽的作用。防漏膏是一种膏状糊剂, 可以密封及填平造口周围皮肤的凹陷处, 既可以使造口袋粘贴牢固、有效延长造口袋的使用时间, 防止因频繁更换造口袋对皮肤的撕脱刺激, 又可以有效阻挡粪便对造口袋内缘长期浸泡而引起的渗漏现象, 从而减轻排泄物对皮肤的刺激, 减少因皮肤受侵蚀所造成的炎症, 另外防漏膏可以吸收皮肤及造口水分, 起到保持周围皮肤干爽的作用。本组数据亦显示, 皮肤保护膜联合防漏膏的应用, 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屏障, 减少粪便的浸渍, 保持皮肤干燥, 减少机械性及化学性刺激, 能有效防止造口周围皮肤受损, 且操作简单易学, 值得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皮肤保护膜与防漏膏联合应用在预防造口周围皮肤受损中的效果。方法 将54例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予清洁造口后应用康乐部公司生产的皮肤保护膜及防漏膏平整地贴于造口周围皮肤上, 对照组应用氧化锌软膏涂擦, 待干后再贴上造口袋, 观察两组造口周围皮肤情况。结果 观察组造口周围皮肤受损例数及受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皮肤保护膜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屏障, 能有效减少排泄物对皮肤的直接刺激, 防漏膏有较好的防渗漏和收敛作用, 两者联合应用能有效防止排泄物的浸渍, 减少皮肤受损的直接诱因, 从而有效预防造口周围皮肤受损, 且操作简单易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大肠癌,造口,防漏膏,皮肤保护膜

参考文献

[1]喻德洪.我国肠造口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6) :415-417.

[2]许瑞华, 文艳秋.265例结肠造口患者出院后造口情况的调查及护理干预[J].现代护理, 2007, 13 (17) :1593-1595.

[3]彭秀琴, 陈洁.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 (4) :276.

[4]吴碧静, 郭惠珍.95例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病因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04 (19) :2669~2670.

造口人发言稿2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医务工作者:

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患病以来的心理路程。

首先我代表我们在座的造口人士向一直支持帮助我们的各位领导、医生、护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一直默默陪伴在我们身边的家人、朋友真心的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正因为有你们无私的奉献和真诚的关怀才使我走出了那段人身中最黑暗的时光,才使我的生命又重新丰富了起来。今天你们又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温馨的场所,使我们能彼此相互支持、鼓励、积极勇敢地迎接未来。

癌症,这个对许多人来说都很恐惧的疾病,却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病人都切入肌肤,痛入骨髓。当它悄悄地在我们的大肠里孕育,就注定我们的人生将与众不同,更多的患难与挣扎,更多的绝望与盼望……不管怎样,我只想对每一个做了造口的病友说:也许得病与否我们无法选择,也许病情轻重我们无法决定,但面对它,永不言弃却可以使我们透过泪水看到幸福,透过悲哀看到希望。因为上帝一定会帮助尽心努力的人,也一定会给我们开辟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我于今年X月被确诊为直肠癌,当我第一次听到癌症这个词时我就绝望了,我的梦想也瞬间破灭,我感到我可能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曾经我性格开朗,爱好广泛,可是突然我觉得自己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经过反复的思想挣扎,有了家人的陪伴和鼓励我最终勇敢地接受了手术而成为了一名造口人。术后没多久便出院了,当时没有人给我提供心理辅导和护理知识,心中只有恐惧。手术后生活质量如何也是个未知数,真是前途茫茫。在那段时间我非常非常渴望有人来指导我一下,哪怕是医护人员的一句话我都会视为金玉良言,谨记心中。我相信在座的各位病友很多和我一样,出院初期不敢冲凉,只是每天抹抹身体,到夏天热不可耐的时候,就用保鲜袋把造口包起来,再用保鲜纸沿腰围住底座才去冲凉。皮肤发炎了,就用消毒药膏涂抹,再粘贴造口袋的底座时怎么也粘不牢,不知浪费了多少底座,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讲也讲不完。

我觉得,光是在住院期间了解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病人出院后康复期工作更为重要。因为住院期间,医生提供了足够的医疗技术服务,护士提供的是住院期间术后护理。病人出院后的路才是他们自己要走的,而且是漫长的。我们会不断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及时提供援助,及时解决问题,才能使我们能正确树立面对现实信心,才能以最短时间回归正常生活。

现在我已经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娱乐,并且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相信今后的人生道路会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我也希望德阳市人民医院今后继续举办类似的活动让我们造口人都能顺利走出康复期回归正常生活,让我们除了了解更多的造口知识外,我们之间也能相扶相助,共同迎接人生的挑战。我相信我们会因为有了这样的挑战而活的比任何人更加坚强、更加勇敢,我们脚下的生命之路也会不断延伸……

今天我愿意把这段特殊的人生经历记录下来,成为我人生的财富和今后生活的动力。也希望它能有益于他人,特别是与我有同样经历的病友们,愿您们在分享我的悲伤与喜乐时,也能带给您们启发和参考。

保护性造口 篇5

关键词:腹膜外结肠造口,造口旁疝,价值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的常见恶性肿瘤疾病, 近年来, 该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临床上主要以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作为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该种术式可形成永久的腹壁结肠造口, 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1]。此外, 该种手术治疗还可引发造口旁疝这一并发症, 部分患者需再次进行手术治疗, 更进一步加重患者内心的压力。为了改善这一情况, 临床上一直致力于相关研究, 旨在降低造口旁疝的发生几率, 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近年来, 不断有报道提出腹膜外结肠造口的运用可降低造口旁疝的发生几率, 在该次总结中, 该研究将重点分析腹膜外结肠造口预防造口旁疝的临床价值, 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 该研究方便选取5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 (肿瘤距肛门均≤4 cm) , 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对患者进行分组, 每组25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9例, 患者年龄为41~67岁, 平均 (55.8±2.4) 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8例, 患者年龄为40~67岁, 平均 (54.8±2.5) 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该分组情况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对于分组情况知情, 愿意配合治疗。同时该需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 患者自愿留取相关联系资料以供后期随访。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造口方法, 于取得的造口处作2~3 cm的切口。对该部位的皮肤及皮下脂肪均切除至显露腹直肌前鞘, 于其上作“十”字切口, 钝性分离腹直肌。按照相同方法对腹直肌后鞘及腹膜切开处理, 切开长度控制在2~3指。自切口处引出近端结肠, 对造口肠管、腹膜、腹直肌后鞘及前鞘等均作间断缝合固定处理, 对造口肠管黏膜切缘及皮肤真皮作间断缝合。

观察组造口方法详情见下:之前操作同对照组, 钝性游离腹直肌后, 无需将腹直肌的后鞘切开, 而是对后腹膜进行钝性分离至造口肠管出侧腹膜处, 但在分离过程中预防对输尿管进行损伤。于自测腹膜分离处沿隧道将造口结肠引出, 观察肠管系膜有无扭曲症状等, 可对侧腹膜进行松懈, 对后腹膜及盆底筋膜进行重建。对左侧侧腹膜及造口肠系膜间隙进行封闭, 固定造口肠管及腹直肌前鞘, 缝合黏膜切缘与皮肤真皮。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手术情况,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对患者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 了解该时间内患者的造口旁疝发病率。

1.4 统计方法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 形式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造口旁疝发病率

1年随访, 观察组患者的造口旁疝发生率为4.0% (1/25) ;对照组患者的造口旁疝发生率为32.0% (8/25) ,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271, P<0.05) 。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的常见恶性肿瘤, 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早中期低位直肠癌患者, 临床上主要以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并可取得较为可观的治疗效果,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术后可引发造口旁疝等并发症的发生, 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有关报道指出, 该种术式治疗术后的造口旁疝发生几率为31.1%, 与该调查32.0%基本相同[3]。导致造口旁疝的发生原因较多, 笔者总结为3个方面, 包括患者自身因素, 如恶性疾病、肥胖等;手术因素, 如造口位置选择不当及术后因素, 如造口感染等[4]。造口旁疝可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部分患者甚至需接受二次手术治疗。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 临床上一直致力于相关研究, 并认为腹膜外结肠造口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造口旁疝的发生几率[5]。此外, 也有相关报道证实[6]。由该次调查结果可知, 观察组患者的造口旁疝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笔者分析其原因, 并总结如下: (1) 经腹膜外引出造口结肠肠管及其系膜, 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内疝的发生; (2) 术后腹腔具有完整性, 腹腔内的压力均匀分布, 无腹膜薄弱处, 进而可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7]; (3) 治疗过程中不损伤腹壁肌层, 预防疝气发生[8]。由此可见, 腹膜外结肠造口的确具有众多的临床优势。

此外, 该次总结结果提示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 组间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等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该种手术治疗无明显的手术风险, 不对患者造成额外的损伤。

综上所述, 腹膜外结肠造口可有效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 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显著。该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王青兵, 王雁军, 黄天臣, 等.腹膜外结肠造口预防造口旁疝的前瞻性研究[J].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3, 25 (9) :625-626.

[2]WANG Qingbing, 王青兵, WANG Yanjun, 等.腹膜外结肠造口预防造口旁疝的前瞻性研究[C]//2012全国普通外科新理念新技术研讨会暨海南省医学会第15届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

[3]吴卉, 花荣, 陈锦先, 等.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造口旁疝病因的病例-对照研究[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 15 (6) :632-635.

[4]李文.功能锻炼对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排便信号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 (15) :162-164.

[5]杨召金.腹膜外结肠造口在直肠癌Miles术中的临床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 (6) :640-641, 642.

[6]周建平.结肠造口旁疝的预防[J].临床外科杂志, 2009, 17 (3) :159-160.

[7]吴新军.两种乙状结肠造口术对比分析及造口并发症预防[D].苏州:苏州大学, 2014.

保护性造口 篇6

关键词:前庭大腺囊肿,高频电刀,可行性,优势

前庭大腺囊肿在临床上是妇科常见病, 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分泌物积聚于前庭大腺管所致, 以局部肿胀、疼痛、灼热感为主要临床表现[1]。其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有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前庭大腺囊肿切除术、前庭大腺脓肿切开术等[2], 首选为造口术。本人于2010年5月-2012年10月期间使用高频电刀治疗前庭大腺囊肿43例, 操作简便, 疗效满意, 临床应用较传统造口术有很明显的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5月-2012年10月, 将本人在妇科门诊接诊的前庭大腺囊肿和脓肿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研究组43例, 对照组40例, 囊肿大小直径为2~5.5 cm, 均为单侧, 合并感染的研究组28例, 对照组24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囊肿大小及复发所占的比例经t检验,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外阴、阴道常规消毒, 局部侵润麻醉后, 在小阴唇内侧中下方与处女膜之间的皮肤黏膜交界处用电刀做一纵行切口, 直达囊腔, 长约1 cm, 切口边缘电凝止血, 切口底部相当于囊肿底部水平, 使囊液或脓液充分外流后, 以0.9%氯化钠液和甲硝唑液反复冲洗囊腔后, 放置引流条。引流条保留20~24 h, 取出后常规行会阴坐浴, 早晚各一次, 连续一周, 有合并感染者给予抗菌素治疗。本手术操作简便, 耗时短, 出血少, 平均2 mL, 不需缝合, 患者痛苦少。

1.2.2 对照组

体位、消毒、麻醉及切口选择同研究组, 以普通手术刀切开囊肿至囊腔, 排液及冲洗也同研究组, 用6号可吸收线将囊壁切口边缘与皮肤黏膜切口边缘做包埋缝合, 切口放置引流条, 引流条20~24 h后取出, 行常规会阴坐浴, 方法同研究组, 合并感染者给抗菌素治疗。因需缝合, 手术时间长, 约8~25 min, 出血量平均约6~8 mL, 术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1.3 术后随访情况

术后24~48 h及7天复查, 6个月~1年随访1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切口感染率的比较见附表。

3 讨论

前庭大腺囊肿也称巴氏囊肿, 是由前庭大腺导管堵塞, 分泌物滞于腺腔形成的, 其治疗方法有多种:囊肿穿刺注射法, 前庭大腺囊肿切除术, 前庭大腺脓肿切开术及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等等。穿刺注射法因注射的药物不同, 或易复发或因破坏囊壁上皮组织造成前庭大腺功能的被破坏。切开引流方法由于炎症造成的局部肿胀使得引流不畅或切口再闭合造成复发, 而且局部换药处理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比较不易被接受。囊肿切除术因创伤面大, 且不容易剥离干净, 术中及术后都较容易出血等原因已基本被造口术取而代之。由此看来, 造口术是治疗前庭大腺囊肿的最佳手术方案。

使用电刀进行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 操作简便, 容易掌握, 省去了止血、缝合等手术步骤,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创面开放时间少, 局部创伤小, 不易发生局部感染, 术后疼痛消失快, 易恢复。痛苦小患者容易于接受, 不需要住院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高频电刀造口术与传统冷刀造口术相比较优点较多:出血少, 会阴局部血运供应丰富, 易出血, 电刀可以封闭细小血管, 达到止血效果。减少出血的同时, 保证了术野的清晰, 方便手术操作。其次, 手术时间短, 高频电刀可以使切口处组织蛋白凝固变性, 造成缺损, 达到造口作用, 无需缝合, 简化手术过程, 缩短手术时间。第三, 局部疼痛较轻, 疼痛消失时间短。第四, 发生炎症少, 感染率低, 愈合快, 患者易接受[3,4]。

手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手术时机要选择月经干净后3~7天。 (2) 切口要充分, 切口的低点要在囊肿的低处, 以便于囊液的引出。 (3) 电凝止血适当, 不可过度灼烧, 避免副损伤。 (4) 术后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避免感染。

综上所述, 电刀造口术与传统冷刀造口术相比有操作简便, 易于掌握, 副损伤小, 安全性高, 疗效确切等优点, 值得、尤其是在基层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78.

[2]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妇产科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99.

[3]谢佩霞.高频电波刀治疗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 2009, (29) :88.

保护性造口 篇7

目前, 最常见的下消化道功能障碍的手术包括临时回肠造口和临时结肠造口。以往的研究中, 有支持临时回肠造口[8], 也有倾向于结肠造口[9]。临时回肠造口因排出的粪便含渣量较少, 患者的生活质量比结肠造口的患者高[8], 而后者的手术方式较简单[10]。但以往的研究并未就这2个手术方式在重症患者中进行比较。因此, 本研究比较回肠造口和结肠造口对重症下消化道梗阻病人的疗效, 以期为此类病人的合理救治提供依据。

1 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因重症下消化道梗阻需行肠道转流 (回肠造口或结肠造口) 治疗的病人。入选标准:被诊断为急性下消化道功能障碍且保守治疗无效, 年龄18~85岁, 需实施粪便转流的患者。急性下消化道功能障碍的诊断满足以下诊断: (1) 由非上消化道梗阻的胃肠功能障碍所致的肠内营养不耐受, 或经由鼻空肠管给予肠内营养; (2) 小肠扩张表现为在腹部X线平片或CT扫描上结肠直径>6cm (直肠>9 cm) 或小肠直径<3 cm[11]。肠内营养不耐受表现为肠内营养不能在<72 h每天达到20 kcal/kg[12]。排除标准是机械性低位肠梗阻 (包括癌性肠梗阻、粪石性梗阻、肠扭转、嵌顿性疝等) , 经口或全肠外营养。

粪便转流的术式由高年资外科医师决定。肠扩张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来诊断。收集患者的数据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 (BMI) 、临床资料、入ICU住院原因[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腹内高压或腹腔室隔综合征 (IAH/ACS) 、腹腔内出血、急性肾损伤 (AKI) 、严重败血症、胃肠出血或其他原因]、住院时间 (LOS) 、监护病房 (ICU) LOS和血管升压类药物的使用如4代阿片、镇静镇痛药、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CRRT) 和机械通气。记录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估测 (APACHEⅡ) 评分[13]、败血症相关的器官衰竭评估 (SOFA) 评分[14]、胃肠衰竭 (GIF) 评分[12]、胃潴留、腹内压 (IAP) 和术前1 d的肠内营养供给情况。通过住院记录获取出院前的造口相关的并发症, 包括皮炎、造口旁疝、肾功能不全、造口脱垂、回缩、坏死、狭窄、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和再次手术。肾功能不全定义为血尿素氮升高>50mg/dl或肌酐>1.2mg/dl。高钾血症定义为血钾>5.1 mmol/L, 低钾血症定义为血钾<3.6 mmol/L, 低钠血症定义为血钠<135 mmol/L, 低钙血症定义为血钙<2.1 mmol/L。首次通气时间定义为腹部造口术后首次排便的时间。

1.2 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连续变量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分类变量用百分数来表示。组间差异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 若有明显差异则用Mann-Whitney检验来确定。数值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共有63例患者入选, 35例患者接受了回肠造口, 28例接受了结肠造口。2组在年龄、性别、合并症、入住ICU的原因、接受机械通气、连续肾脏替代疗法、4代阿片及血管升压类等药物的应用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 。2组造口前BMI、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GFI评分无显著差异。见表1。

2组患者的术前1 d临床表现比较显示, 在腹胀、呕吐、胃潴留、胃残留量、腹内压和肠内营养不耐受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见表2。

2.2 2组患者预后和并发症的比较

患者术后的预后及并发症如表3所示。2组的28 d死亡率、总LOS无显著差异。回肠造口组的ICU LOS明显长于结肠造口组, 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明显晚于结肠造口组, 术后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时长明显低于结肠造口组 (P<0.01) 。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回肠造口组的皮炎、低钾血症和低钙血症发生率比结肠造口组高 (P<0.05) 。

注:与结肠造口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论

胃肠功能是影响重症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一些研究表明, 62%的患者存在>1种的胃肠道症状[15]。重症患者出现胃肠功能障碍与不良预后相关[16]。ICU中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胃肠动力障碍的重症患者和术后出现胃肠麻痹的患者。非手术治疗失败后可选择回肠造口或结肠造口。本研究比较了2种手术方法对重症患者的影响, 包括院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2组手术方式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既往史、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GIF评分、造口前肠内营养不耐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接受CRRT等无统计学差异。回肠造口组因造口周围皮肤受小肠排泄物侵蚀而更容易出现皮炎。结肠造口组的造口脱垂发生率较回肠造口组高, 与以往的研究相似[9]。对粪便转流的患者, 应该预防性监控皮肤状况。在结肠造口中发生了更多的筋膜缺损, 被认为是胃脱垂高发生率的原因, 但结肠造口组造口旁疝的发生率低于回肠造口组。造口术后患者的肠内营养状况在2组中均有所改善。但是回肠造口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和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时间均明显低于结肠造口组。这可能是因为回肠造口切断了从结肠到末端回肠反流的通道。结肠回肠反流是钡灌肠的一个常见现象[17]。

人类的胃肠道栖息着100万亿个微生物, 至少有3000个物种[18]。微生物的密度从远端肠道向近端肠道逐渐降低:结肠每克粪便包含1012个微生物, 然而回肠仅每克107个微生物[19]。以往的研究表明结肠回肠反流可以影响末端回肠动力[20], 重症患者胃肠运动障碍和肠道菌群的改变有关。结肠回肠反流与小肠细菌过度繁殖有关。另外, 可能是残余的周围结肠在结肠造口之后仍旧功能障碍, 导致术后肠内营养不耐受。回肠造口组术后总LOS并未缩短。这可能是由于回肠造口后低钾血症和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更高、液体流失过多导致的脱水。

本研究的组间特征无明显差异, 但因为由2位放射科医师根据腹部X射线或CT扫描而诊断的肠扩张, 我们不能排除人为偏差。研究的样本是住在外科ICU的患者, 因此研究的结果可能不适用于其他的ICU病房。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且并未包含造口还纳的部分。目前仍需进行一个研究粪便转流后肠道内菌群改变的大样本、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 来评估重症患者造口和造口还纳的并发症发生率。

保护性造口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病理确诊为低位直肠癌或肛管癌准备行腹腔镜Miles术的患者86例, 所有患者及家属接受相应的造口方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1.急诊手术、复发或继发病例;2.既往有腹部手术史;3.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 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TNM分期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1.2 手术方式

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 头低脚高截石位, 建立人工气腹, 压力维持在10-14mm Hg, 脐右侧缘置入10mm Trocar用于放置腔镜, 右麦氏点处置入12mm Trocar用于主操作, 平脐右侧约锁骨中线处及左麦氏点处各置入5mm Trocar用于辅助操作。高位游离结扎肠系膜下动静脉, 按照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游离降结肠下端、乙状结肠、直肠至肛提肌水平 (注意保留自主神经丛, 防止损伤输尿管) , 使用腔内切割缝合器闭合离断乙状结肠。在左下腹术前确定的造口位置切除直径2.5-3.0cm皮肤及皮下组织 (左麦氏点戳空位于其内) , “十”字切开腹外斜肌腱膜, 钝性分离腹内斜肌和腹横机, 显露其腹膜, 但不切开, 在腹膜外与腹壁肌之间向左和后腹壁方向钝性分离腹膜, 直到腹腔内乙状结肠外侧的壁层腹膜切开处与腹腔相同, 形成一约2-3横指宽的腹膜外隧道, 把乙状结肠的近侧断端从此隧道拉出腹壁外, 长度5-6cm, 确认乙状结肠的血供好并无张力和扭转后, 分别将乙状结肠与腹外斜肌腱膜、皮肤手工间断缝合。

对照组:手术过程与观察组基本相同, 只是直接从腹壁切口提出其腹膜内的乙状结肠, 分别将乙状结肠与造口内口腹膜、腹外斜肌腱膜、皮肤手工间断缝合, 并缝合关闭乙状结肠与侧腹壁间的间隙。

两组患者术前均由专业造口治疗师依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造口位置, 手术由具有10年以上外科治疗直肠癌经验的副主任或主任医师担任。

1.3 疗效评价标准

1.随访3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便功能恢复情况 (排便刺激感、产生排便至有效排便时间、每日排便次数、大便性状) 。2.随访6-36个月,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造口并发症 (造口缺血、坏死, 造口回缩, 造口狭窄, 造口内疝, 造口旁疝, 造口脱垂) 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完成手术, 无中转开腹, 无手术死亡,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 (4.3±1.7h比3.9±0.9h) 、住院时间 (15.8±7.7d比14.7±4.8d) 及术后造口排气时间 (4.6±3.5d比3.7±1.3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1 造口排便情况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共有5例失防, (观察组3例, 对照组2例) , 随访率94.2%。观察组术后3个月有排便刺激感和大便成形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产生排便刺激感至有效排便时间较对照组长, 每日排便次数较对照组少,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2.2 术后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随访6-36个月, 平均24个月, 观察组术后共有3例患者出现造口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7.3%, 对照组术后共有11例患者出现造口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27.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注:*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3 讨论

在腹腔镜Miles术中, 传统的腹膜内造口需在腹腔镜下缝合关闭结肠与侧腹壁间的间隙, 增加了手术难度[3], 且腹膜内造口较高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也一直困扰着肛肠外科医师, 造口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因此如何在腹腔镜时代提高造口质量、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成为目前研究的又一新课题。

腹膜外隧道结肠造口使造口的肠段通过腹膜外隧道开口于腹壁, 形成一弧形弯曲, 有类似乙状结肠贮留粪便的作用, 使粪便易于成形, 结肠在隧道内与腹膜紧贴, 壁层腹膜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当肠管内粪便或气体造成肠管膨胀时, 可刺激覆盖在造口肠段上的腹膜, 产生特殊刺激信号, 逐渐即可形成特殊排便感, 产生新的排便反射[4,5,6]。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腹膜外隧道造口患者大便规律成形, 排便时感觉能力准确, 从有便意到开始排便的时间长, 每日排便次数少, 通过腹压控制排便的能力强。与腹膜内造口相比, 腹膜外隧道造口患者的排便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强于前者, 很大程度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且对术后造口护理也提供了很大便利。

本研究中, 腹膜外隧道造口患者的造口缺血、坏死, 造口回缩, 造口狭窄, 造口内疝, 造口旁疝, 造口脱垂等术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腹膜内造口的患者, 结合以往研究考虑原因如下[7,8,9,10]:1.腹膜外隧道造口的造口肠段虽然在腹壁内长度增加, 但取消了腱膜与肠管的固定, 减少了腹内压对造口的直接牵拉, 因而造口缺血、坏死的发生率低。2.造口回缩和造口狭窄常继发于造口缺血, 腹膜外隧道造口不易发生造口缺血、水肿, 且腹膜外隧道对肠管有固定作用, 腹压增加不能直接作用于造口, 因此造口回缩和狭窄的发生率较低。3.传统的腹膜内结肠造口时, 其造口肠段与左侧腹膜之间有一间隙, 若此间隙关闭不全则可能使小肠进入此间隙引发腹内疝而出现肠梗阻。而腹膜外隧道造口的造口肠段经腹膜外走行, 造口结肠与腹壁无间隙, 故很少发生内疝。4.由于腹膜外隧道有5-6cm长, 隧道腹膜与肠管发生粘连, 加强了造口肠段的固定, 避免了腹膜内造口对近侧肠管的过度游离, 减少了腹腔内压力对造口的直接作用, 因此腹膜外造口可减少造口旁疝的发生。同时由于造口肠段与腹膜的粘连固定也减少了造口脱垂的发生。

综上所述, 腹膜外隧道结肠造口不仅简化了腹腔镜下Miles术的手术过程, 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术后造口并发症, 促进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恢复, 这种造口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我们认为在腹腔镜Miles术中腹膜外隧道结肠造口要优于传统的腹膜内造口。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Miles术中腹膜外隧道乙状结肠造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6例行腹腔镜Miles术的低位直肠癌或肛管癌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 行腹膜外隧道造口, 对照组42例, 行传统腹膜内造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便功能及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排便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术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腹腔镜Miles术中行腹膜外隧道造口可显著减少造口并发症, 并能促进患者排便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腹膜外隧道造口,腹腔镜Miles术,造口并发症,腹膜内造口

参考文献

[1]王青兵, 王雁军, 黄天臣, 等.腹膜外结肠造口预防造口旁疝的前瞻性研究[J].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3, 25 (9) :625-626.

[2]Jin HY, DU YH, Wang XF, et al.Manufacture and application of laparoscopic extraperitoneal sigmoid colostomy[J].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2013, 16 (10) :985-988.

[3]曹晖, 陶元生.腹腔镜Miles术中两种结肠造口方式的疗效报告[J].腹部外科, 2013, 26 (3) :209-210.

[4]蒋雪峰, 肖宝来, 胡小苗, 等.隧道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在腹腔镜Miles术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 2013, 21 (7) :525-526.

[5]Akamoto S, Noge S, Uemura J, et al.Extraperitoneal colostomy in laparoscopic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using a laparoscopic retractor[J].Surg Today, 2013, 43 (5) :580-582.

[6]丁卫星, 杨平, 邓建中, 等.腹腔镜下腹会阴切除术两种结肠造口方式的比较[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7, 10 (4) :326-328.

[7]Lia n L, Wu X R, He X S, et a l.Extraperit one alvsint raperit one a l route forpe r manent colos tomy:a met e-a nalysis of 1071 pat ie nt s[J].I nt J Colore ct al Dis, 2011, 112 (2) :241-245.

[8]别梦军, 魏正强.两种乙状结肠造瘘方式预防造瘘旁疝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16) :2735-2736.

[9]吴卉, 花荣, 陈锦先.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造口旁疝病因的病例-对照研究[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 15 (6) :632-635.

保护性造口 篇9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42例, 女性63例, 年龄45~88岁, 平均67岁。直肠癌59例, 乙状结肠癌46例;原发灶切除术Hartmann术94例, 原发灶无法切除行近端乙状结肠袢式造口术11例。本组患者结肠造口均Ⅰ期开放, 全层肠壁与皮肤间断缝合, 乙状结肠袢式造口者肠管下方用自制支撑棒 (根据肠管宽度取一段一次性输液器管, 内撑一消毒棉签竹棒) 支撑并与腹壁皮肤缝合固定。术后结肠造口均粘接康乐宝公司LC2000增强型开口式造口袋, 术后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其他常规护理外, 观察结肠造口肠黏膜的血液循环, 造口有无分泌物、出血和坏死。

术后, 84例 (80.0%) 无与造口直接相关的早期并发症发生。21例 (20.0%) 见并发症, 术后早期出现结肠造口坏死2例, 其中1例经清创引流换药后痊愈, 1例及时手术重行结肠造口术, 术后恢复;造口出血5例, 其中1例重新结扎结肠系膜侧松脱的线结清除积血后痊愈;造口感染4例;造口水肿6例;造口内陷2例;皮肤黏膜分离2例。经相应处理后均痊愈, 未出现与造口早期并发症相关性死亡病例。

2 并发症及护理

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按与造口的关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造口直接相关的并发症, 包括肠造口出血、坏死、感染、水肿、狭窄、回缩或内陷、膨出或脱垂、造口旁疝、造口内疝或肠梗阻等;另一类是与造口间接相关的并发症, 包括粪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肠造口损伤等。继发急性肠梗阻的左半结肠癌、直肠癌患者, 造口术后出现与造口直接相关早期并发症的几率比择期手术相应的增加。

2.1 肠造口坏死结肠造口缺血坏死是最为危险的并发

症, 常发生于术后24~48h[1]。主要原因:术中损伤结肠边缘动脉, 提出的造口肠管张力过大, 或其肠管及系膜扭曲, 或缝合固定造口肠管时误扎了系膜血管, 或腹壁切口过小压迫了系膜血管等。上述术者操作因素致使肠造口部供血不足, 造成肠坏死;肠梗阻过久引起肠管水肿亦可导致肠壁坏死[1,2], 也是促进肠造口缺血坏死不可忽视的促进因素。正常的造口黏膜颜色淡红有光泽, 犹如口腔黏膜, 富有弹性, 轻轻摩擦不易损伤出血, 用力摩擦可见鲜红出血点[3]。护理措施:术后加强监护生命体征, 保证患者全身良好的氧合状态, 积极改善微循环;同时密切观察造口血供, 避免因腹带等外物的压迫而加重造口出血;及时清除造口袋内的气体和粪便, 以解除造口袋对造口的压迫及可能的污染。造口坏死主要表现为黏膜暗黑红色到黑色, 造口失去应有的光泽, 可能坏死或脱落, 产生强烈异味, 造口回缩或狭窄[4]。对于造口缺血不严重、局部边缘黏膜2/3以内呈紫黑色的轻中度缺血坏死, 在解除压迫因素后予以局部清创, 清除已确认的坏死组织, 用生理盐水清洗, 必要时局部放置皮片引流, 多功能治疗仪局部照射, 照射后局部用康复新液持续湿敷以促进创口的延期愈合;同时全身抗感染治疗, 并经静脉输入低分子左旋糖酐3~5天以改善肠壁微循环。本组1例术后第2天出现造口肠管系膜侧约1/3黏膜坏死, 深度约1.0cm, 究其原因考虑为术者在行肠管全层与皮肤间断缝合做造口时进针过深将肠壁系膜侧边缘滋养动脉缝扎所致, 经上述处理后治愈。对于造口区黏膜全部呈黑色, 伴较多恶臭分泌物, 摩擦黏膜无出血已失活的重度造口坏死者, 需急诊手术切除坏死肠段, 重做肠造口。此情况本组中发生1例, 为单口造口, 后重做造口并将造口位置向左上腹移位, 原因考虑为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致远端造口区肠管血运障碍有关。

2.2 肠造口出血

早期常发生在术后72小时内, 原因多为肠造口黏膜与皮肤连接处的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出血, 肠系膜小动脉未结扎或结扎线脱落[3], 后期与肠造口感染水肿及摩擦因素有关。护理措施:少量出血用棉球或纱布稍加压迫即可;若出血较频繁, 可用1∶1 0 0 0肾上腺素纱布压迫, 较大出血时应拆开肠壁与皮肤缝线数针, 结扎出血点, 彻底止血后重新缝合;黏膜破损出血, 可用纱布压迫止血后凡士林纱布覆盖保护。平时更换造口袋及处理粪便时应避免用硬纸等, 以免损伤造口区黏膜, 引起出血。本组中1例因肠系膜结扎线松脱致局部血肿形成, 经重新结扎清除积血后痊愈;另有4例局部黏膜破损渗血, 与肠腔梗阻、肠壁水肿有关, 经棉球压迫止血凡士林纱布覆盖后即愈。

2.3 肠造口感染

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原因往往是皮肤切口感染, 开始表现为潮红、肿痛, 继而形成脓肿, 部分自行穿破流脓, 愈合后形成瘢痕, 导致造口狭窄;也有由脓肿变成瘘管, 长期不愈的病例报道[3]。护理措施:术后及时清洁造口及更换肛袋, 尤其是结肠梗阻患者术后早期会有大量稀便;造口周围用碘附纱条围绕, 可有效防止造口感染[5];局部皮肤涂抹氧化锌软膏预防粪性皮炎, 可预防感染。对于袢式双口造口患者的预防尤为重要, 因袢式肠管造口放有一支撑条, 易滋生细菌。若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红肿等早期感染表现, 可予以局部拆除1~2针缝线以引流, 同时加强抗感染治疗;脓肿形成者尽早切开排脓;已形成瘘管则做瘘管切除或重做肠造口。本组4例术后第3天出现造口周围皮肤局部红肿, 均为袢式双口造口患者, 予以拆除2针皮肤黏膜缝线及引流等处理后愈合, 未发生造口狭窄。

2.4 造口水肿

结肠造口初期可有不同程度的青紫和水肿, 是局部回流障碍所致, 一般数天后水肿即消退。对于结肠梗阻患者, 因肠管本身已存在扩张水肿, 其消退过程相对缓慢。造口水肿是指长时间不缓解者, 与创缘周围组织包裹过紧、感染、结肠造口狭窄致静脉回流受阻有关[6], 这种情况在结肠袢式造口术后尤应注意。如遇造口黏膜水肿加重, 呈灰白色, 则应检查造口血运是否充足。护理措施:分析原因, 密切观察, 尽可能解除外物对造口的压迫, 可用10%高渗盐水湿敷, 效果较好;必要时加用生物频谱仪外照射;若由皮肤切口过小过紧造成, 则积极切开部分皮肤以解除压迫。本组1例乙状结肠袢式造口术后第2天因腹部皮肤切口相对过小致卡压水肿明显, 予以腹部皮肤局麻下切开2cm并适当扩张后次日肠管水肿明显消退;另有5例造口肠管水肿经1 0%高渗盐水湿敷2~3天后消退。

2.5 肠造口回缩

肠造口回缩是指肠管黏膜平面低于皮肤, 可导致急性腹膜炎, 局部或全身感染, 后期可因周围组织皮肤或肉芽组织增生, 导致造瘘口狭窄、梗阻。回缩的原因可能与术中造口肠段游离不够、未充分固定、提出的腹壁张力太大及腹壁太厚有关。另外, 术后严重腹胀、过早强行扩张、袢式造口支撑棒拔出过早等, 都可致造口肠段回缩。护理措施:术后严密观察造口情况, 观察外置肠管血运及外置肠管与腹壁附着是否牢靠等情况;支撑棒应在肠管与腹壁之间黏附并稳妥固定, 防止脱落, 术后2周左右方可拔除, 以免造口肠道回缩。对造口边缘黏膜尚可见的轻度回缩, 可予以换药或轻柔手指扩张;而对重度回缩, 已不能见到造口边缘, 或造口周围已出现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局部腹膜刺激症状者, 需再手术重建造口[2]。本组未发生造口回缩重做造口病例, 有2例出现造口内陷, 给予积极换药、创面康复新纱条湿敷后痊愈。2.6皮肤黏膜分离皮肤黏膜分离多发生在术后1~3周, 是由于肠造口开口端肠壁黏膜部分坏死、黏膜缝线脱落、腹压过高、伤口感染、营养不良、糖尿病或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导致肠造口黏膜缝线处愈合不良, 使皮肤和肠造口黏膜分离形成开放性伤口[7]。除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外, 还要注意造口黏膜分离处的护理, 保持造口周围清洁, 避免粪便污染, 局部敷用碘附纱条或涂搽防漏膏保护。本组2例因腹部皮肤切口过大使皮肤黏膜缝线撕脱分离, 经腹部皮肤间断缝合以缩小皮肤切口并局部敷用碘仿纱条换药后痊愈。

参考文献

[1]黄金明, 王立义, 郭建功, 等.Miles术中乙状结肠造口并发症的防治探析[J].中原医刊, 2004, 31 (4) :17.

[2]汪建平.大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 (8) :460.

[3]万德森.肠造口的并发症及其处理[J].实用肿瘤杂志, 1998, 13 (4) :195.

[4]郑爱荣.结肠造口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 11 (12) :789.

[5]万德森, 陈功, 郑美春, 等.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3, 6 (3) :154.

[6]Lasser P, Dube P, Guillot JM, et al.Pseudocontinent perineal colosto my following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technique and finding in49patients[J].Eur J Surg Oncol, 2001, 27 (1) :4953.

上一篇:酒驾入刑下一篇:数字档案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