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理想照进现实

2024-08-31

科技让理想照进现实(精选5篇)

科技让理想照进现实 篇1

在当代语境中, 无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 还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这些具有国家发展战略意义的话语落实到具体实施层面都会首先指向教育。因为,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而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必定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经历了规模上的快速发展后, 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内涵发展上, 这反映在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中, 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着重提出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即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 而不仅仅是培养大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 这其中, 更重要也更紧迫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在谈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时, 曾有教育研究者认为:“创新能力在个体身上的形成是溢出了教育界面后的一种个体发展的后续行为。形成创新能力这种结果和教育有

关, 但不形成一种培养与被培养的直接关联。”不可否认, 对于

大学生个体而言, 创新能力有“天资”的因素, 但我们更应重视

教育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的作用。因为, 在我们无法确定一名大学生“是不是有创新能力的天资”时, 给他提供一个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制度和文化氛围显得更有实际价值和现实意

义。特别是在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 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现代大学的精神内核就是创新精神。高校只有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到它应有的位置, 才是真正符合高等教育的规律, 符合高校发展的规律, 符合社会发展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我们民族的理想。要实现这个理想, 切实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必由之路。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河南教育中旬

科技让理想照进现实 篇2

今年11月12日是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逝世70周年纪念日,他的光辉业绩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值此之际,重温白求恩同志的生平和毛泽东同志《纪念白求恩》一文,灵魂再次受到洗礼:白求恩,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曾任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胸外科医师和圣心医院外科主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月抵达延安。来到晋察冀前线后,发现八路军医疗条件十分艰难,缺医少药。为解决急需医疗物资,他自制手术器械、手术台;自己编写卫生教材,培训八路军医务人员。在抗日前线的日子里,白求恩日以继夜的工作着,手术、查看病人,昼夜不停的运转。1939年11月1日,白求恩为了救治一位患颈部丹毒合并蜂窝组织炎的伤员时,手套被划破,病毒侵袭了他受伤的左手中指,当他知道自己来日无多的时候,淡定细腻地写下遗书,字里行间似乎没有忧伤和恐惧,倒像是远行前安排一些未尽事宜。他或许是坚定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我更愿意相信他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人,否则不会放弃加拿大优越的生活而来到贫瘠危难的延安。理想主义是延安的灵魂,白求恩在遗书中写道:“人生确实很好,很值得活上一回,但也确实值得为了某一目标去死一回。”我能深刻体会到,一个身为上流社会知识分子却怀着共产主义理想的人,要经历怎样的孤独和磨砺,而从不放弃,也不向现实让步,直到为理想献身,需要多纯粹的信仰,需要多坚定的决心,需要多伟大的爱。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但是在70年后的今天,面对社会的浮躁,功利和诱惑,面对医护工作付出与回报的失衡,面对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对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信任危机,面对经济与体制的弊端,面对媒体对医生过分的口诛笔伐,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对医生来说似乎比七十年前更难,不是吗?!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在白求恩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还是涌现出华益慰、赵雪芳、吴登云、李素芝等一大批视病人为亲人、视事业如生命的好医生,他们和白求恩一样为了病人的利益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心血。在抗击洪水、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和应对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无数医疗卫生人员更是不避艰险、迎难而上。很多人为此甚至付出了鲜活的生命。

虽然,这些事也许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身边却从未缺少过白求恩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在我们病房里,以孙冀主任为领导的全体医护人员恪尽职守,为病人解除病患。记得有一次,一个颈部巨大脂肪瘤的病人刚下手术台不长时间,突然出现术后出血,压迫气管造成进行性呼吸困难,出现呼吸窘迫,时间就是生命,如果延误哪怕只有1分钟,病人都可能有死亡的危险,刚刚查完房准备下班的孙冀主任和裴荣主任第一时间冲到病人身边,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果断打开切口,排出淤血,护士积极迅速反应,将抢救车和切管切开包准备到位,在病房光线不足,出血点不明确,病人呼吸困难不缓解的情况下,孙主任和裴主任积极寻找气管准备紧急气管切开,此时患者已出现乏氧紫绀,呼吸抑制,项丞副教授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为患者做人工呼吸,为孙主任和裴主任的气管切开争取时间了,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动容……三分钟后,气管切开顺利完成,病人血氧回复正常,生命体征平稳,病人意识清醒,没有因乏氧造成脑部损伤,家属还没有从惊恐中回过神来,感谢的话还不曾说一句,孙主任、裴主任和项丞副教授已经安排好后续工作,回到办公室一如平常一样洗净自己手上,脸上的血渍,下班了。这对他们来说只是一次工作中普通的抢救,没有什么值得夸赞和炫耀,这就是医生的职业精神。我们病房的医生承担着全院的急诊气管切开工作,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有病人需要,我们的医生就会出现在病床旁为他解除危险,我们的医生都曾在半夜时分或是凌晨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或敲门声叫醒,而且无论晚上经历了怎样的辛劳,第二天仍然要正常完成手术、查房、换药的工作,一样要耐心细致,一样要精神饱满,因为医生是病人的依靠,在病人眼中,再年轻的医生也是长者,还记得有一次,苗素生医生值夜班时,一名舌癌联合根治的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而且牙关紧闭,口咽通气道无法放入,血氧急速下降,苗医生果断行进紧急气管切开,排除堵在气管中的粘稠的痰液,病人转危为安,而第二天早晨,苗医生举重若轻般交接班后,又投入到新一天的手术中,至于几点下班已经习惯不去考虑了,这些只是我们科医护工作的缩影,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的医护人员尽职尽责,只为让病人早日康复。

据有关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80%的医护人员在一天的工作中喝不上一口水,37%的医务工作者经历过身边的同事因为过劳而猝死,而一项针对大众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人认为医生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职业。然而,是什么让他们无私无畏,是什么让他们无怨无悔?我想,是他们对于自己事业的忠诚,是他们自进入医学院校,对着希波克拉底的誓词宣誓时所树立的心中救死扶伤的理想。虽然,近年来不断有媒体爆出医生的失职,医院的失误,但是这绝对是极少数的事件,但就是这些报道,使很多医生现在已经放不开手脚积极诊治,因为医生的职业关乎生命,风险太高,越来越少的医生敢冒着前途甚至性命尽毁的风险去治疗病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现在,我们重温白求恩的事迹,不能不说是给医护人员打的一支强心剂,我们医护人员无力改变社会的氛围,但是我们能尽自己本分,坚守自己的职业精神和最初理想,正如雷锋曾经说过:“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如果我们是医生,我们是否解除了病人的痛苦?

让理想的阳光照进现实 篇3

一、建设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一个教师没有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就难以用正确的、先进的思想观念去教育、影响和带动学生,从根本上讲,就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建设高职业道德素质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应该努力成为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努力成为优秀道德情操的楷模。否则就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更甚者,会让学生从心底里鄙视。

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敬业精神。教师的工作是育人,它需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它需要全身心、“全天候”的工作投入。哪里有学生,哪里就需要教师的工作。人们常说,教师的工作是个“无底洞”,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都不算多。正是这个“无底洞”显示了教师工作的光荣。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阳光下最美好的职业”。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应该努力使自己具有“金子般”的灵魂、品质和作风。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担当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学生面前,我们不仅是抽象知识的化身,还是学生最崇拜、最直接的榜样。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学生灵魂的塑造、世界观的生成、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创新意识的形成,这一切一切无不受教师品格因素的影响,它时时处处都在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对学生形成巨大的辐射作用,影响学生的一生,进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教师这种职业的特殊性,就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备更高的思想境界和师德修养,更精的专业能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要求我们忠诚教育事业,刻苦钻研,任劳任怨,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要求我们自尊自重,为人师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

二、培树对学生的爱心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学生性格的形成。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和认可之中,他就会自信和自强。有学者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优秀教师的写照。试想,一名有着“爱心、诚心、耐心、信心、真心”的教师,用博爱去关怀学生,用真诚打动学生,用毅力感染学生,用自信鼓舞学生,自然会换得一颗颗幼小心灵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学会宽容,不求全责备。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不纯粹以学习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学生。尤其是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多注意照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当他们在学习上需要帮助时,就适时提供耐心的辅导。平时,多和这些学生接触,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学习情况。他们有了点滴进步时,多表扬、多鼓励,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达到最基本的要求,不使每一个学生掉队,不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指责、训斥学生,不以教谋私;不擅自缺课、调课,撤离职守。

三、提高教学能力是实现我们工作夙愿的关键

人们常将教师称为“教书先生”。这里面有个“教”和“书”的关系问题。不懂“书”,不可能“教”;只懂“书”,不懂“教”,也教不好。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学问,而且要懂如何教这些学问。教师应该懂教育、懂教学。从某种角度上看,我们应该更重视对“教”的研究和改进。高明的大师是能用最简单语言阐明最复杂道理的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知识水平并不一定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成正比,例如:我们学校就有许多学历并不高的老教师教学能力相当高,教学效果非常突出。只有在教师的知识水平低于某一关键值里,才会影响到教学。因此,学习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我们最忌讳“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要把教学技能的培养与掌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加上一定的教学技能和技巧,是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的关键。

四、努力钻研业务是做好教师的有力保障

人们对“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的说法,意见不一。但对这句话所反映出的教师应该具有精湛的业务素质,是没有异议的。业务精是保证教学质量、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努力了解本学科最新的学术成果和教学方法,尽力汲取一切现代科学知识的精华,打好扎实的基本功。同时,努力学会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教学的实际能力,使之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做一名好的教师,应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应该广泛地阅读,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最新动态。如:要具备一定的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具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以下四个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转变。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会教,还要会学、会研究。我们应该不仅仅把教师做为一种职业,更应该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要积极向一些老教师请教,吸取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虚心向同行学习,探索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大数据应用:理想照进现实 篇4

例如,通用汽车正在测试在雪佛兰混合动力汽车Volt上使用的一款移动应用程序,该程序可以帮助驾驶员们监测汽车电池和远程管理充电。事实上,为数众多的车主都希望汽车制造商们可以缓解“里程焦虑”(担心电动汽车还没到开到目的地时已耗尽电量),所以目前,包括日产和福特在内的汽车制造商也已在提供或打算提供监测电动汽车的类似功能。Liedel说:“除此之外,客户对车辆驾驶情况、驾驶模式和燃油经济性等分析数据也非常感兴趣。”

并非只有电动汽车的用户想通过安吉星服务更深入地了解车况,通用汽车内部的业务部门用户和外部的合作伙伴也需要这些数据。Liedel表示,可靠、安全、灵活地提供数据,这项任务落到了IT部门的肩上。他说:“关键在于认识到数据和分析的重要性。”

除了这些掌握PB级信息的CIO要琢磨如何管理数据,那些仅仅收集GB级数据的公司也看好利用自有系统之外的信息。拥有处理“大数据”的能力和有效分析大数据的工具,正成为一种必需的竞争优势。

埃森哲首席技术创新官Gavin Michael说:“每家企业都在竭力利用自身拥有或可以访问的数据,希望获得比以往更有成效的数据支撑。不过,由于许多公司的分析人员数量很少,他们从未把大数据当做一种企业资源来利用。CEO们需要从企业的角度看待数据,了解如何整合和分析数据。”

交易和分析不混搭

随着硬件和存储成本不断下降,有些CIO会认为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添加容量以支持数据分析是经济高效的举措。但一些人则认为,分析大数据时,交易系统和分析系统单独维护是搞好这两个流程的必要条件。

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在过去两年中部署了25个数据仓库,用于分析大数据。该部门为2200万名退伍军人提供健康福利,其CIO Roger Baker表示,分析来自退伍军人电子健康档案(EHR)的数据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能否更有效地使用该系统,隐藏在数PB的临床和遗传数据中的宝贵信息有望带来更有效的医疗方法。退休军人事务部甚至启动了征集DNA样本的一项计划,补充退伍军人的健康档案。

Baker说:“我们有一大堆二三十年间收集起来的宝贵信息,涉及病人的症状、治疗情况和治疗结果。”

Baker表示,EHR系统包含“面向交易速度的层次数据库,所以临床医生在门诊时,需要数据库快速反应。”另一方面,分析数据库会根据临床主题来加以组织:药剂信息在一个地方,血液数据在另一个地方。“我们希望为研究人员提供重要的关联数据和计算能力,让研究人员可以弄清楚需要什么样的数据。”

但是,数据分析并不容易,需要将某一病人的档案和其他病人的档案进行比较,同时也要和同一病人多年前的档案进行比较。由于数据量很大,Baker打算在明年添置超级计算机以便更快速地处理数据。他说:“数据访问速度越快,信息带来的价值就越大。”

不过,并非所有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的公司都决定投资超级计算机,要不要投资于超级计算机取决于用户对获得查询结果的速度的需求。一般情况下同使用超级计算机获得查询结果只需几小时或几分钟,使用传统服务器从庞大数据集获得结果可能需要几天。

波士顿儿童医院的信息学主管兼哈佛医学院的教授Isaac Kohane表示,获得数据分析结果的速度也是因人而异的。目前,他负责哈佛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和医生之间的合作,开发用于处理临床和研究数据的技术。他表示,需要花这么长时间的查询所处理的工作并非优先级很高的业务事项,所以没必要花钱购置更强大的处理能力,来加快获得结果的速度。

重点在数据

在大数据处理的过程中,CIO们面临的一个更大的问题是,确保数据本身可用性和可靠性。大数据加大了数据治理、确保数据质量和访问控制方面的难度,因为它既涉及IT技术,又与业务部门密切相关。埃森哲的Michael说:“共享整个企业的数据未必是件容易的事,很难让整个企业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

2011年,罗得岛蓝十字蓝盾保险公司重组后精简了业务。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人员认真分析了企业自身处理利用这些数据的情况。这家保险公司原CIO现CEO Bill Wray说:“我们的数据资源非常分散,每个部门各行其是,财务分析人员、保险业务受理人和保健分析人员建立各自的数据集,且没有中央治理机制把数据汇集起来。”

由于受联邦医疗保健改革的推动,蓝十字/蓝盾保险公司希望改变原有仅仅处理医疗赔付的方式,通过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经济激励以促进病人的健康,同时鼓励病人与初级保健医生建立更密切的关系,以降低现在每月处理100万笔索赔的压力,当然这需要企业级的分析功能做决策后盾。

Wray说:“如果更好地利用初级保健医生的资源,在疾病预防上下功夫,会让病人更健康,医疗赔付的成本也会随之降低。但是,人们在就医的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纵向分析和趋势分析,这些分析让这个问题变得错综复杂。”

目前,罗得岛蓝十字蓝盾保险公司有一个企业数据库,但建立数据库的目的主要是收集数据,报告给用于横向比较的全美蓝十字蓝盾商业智能系统,本地分析人员并不使用该数据库。这样一来,要完成新业务模式所需的分析工作,该数据库就缺少来自公司理赔系统的信息,同时也缺乏可整合的外部市场数据。

科罗拉多州教育部在大数据应用方面也有着自己的遭遇,对他们来说,确定新的数据治理做法是开发全州纵向数据系统(SLDS)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该项目旨在把来自178个学区和28所公立高等院校的学生数据与福利、收入和劳动力等数据整合起来,建立统一平台,用于分析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成绩。

科罗拉多州教育部CIO Daniel Domagala介绍,该项目的25个目标中有9个涉及获取数据,包括建立一套通用的课程和项目编码,以及确定整合幼儿园收集的数据的方法等。

nlc202309031015

该项目的目标是,让地方行政官员和任课教师都能够通过该系统了解学生与该州其他学生表现的长期比较结果,并且明晰收入水平、学前教育和中学课程等因素给学生上大学或找工作带来的影响。这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最终将涉及数TB的数据。

与Domagala之前从事的石油天然气行业相比,这个项目的范围小了不少。他说:“它更多地涉及数据广度,连接不同的数据源。”但是这需要科罗拉多州在信息管理和使用方面进行重大改变。

“州政府部门原则上希望共享数据,但单就学区而言现有报告信息的方法和渠道并不统一。”Domagala说,“一般来讲,教育部门和机构都会建立一套系统来监控和跟踪,该系统有自己的数据要求和访问控制,同时,每个学区也都有各自的系统和优先事项。”

如Domagala所说的,像丹佛这些大型城市的学区在为每一所学校提供信息方面做得更好,而小型乡村学区则“提供信息方面的能力有限或没有”,这些系统间共享数据很难。

Domagala说:“不同学区间系统的差距让信息的处理、验证和核实变得很难,我们引入越多的标准就越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因此,IT部门的工作将更多地放在帮助教职人员使用数据上,而不是收集和监管数据。”

关键在控制访问

处理医疗保健、金融和教育等信息的企业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明确不同类型数据的访问权限,这需要每家公司通过身份管理的方式牢牢控制数据的分发。虽然,从技术上来说这种做法的实现难度不大,但大数据分析本身的需求特点为需要规定谁在何时允许进行哪一种访问的企业提高了分析门槛。

“例如,允许访问退休军人事务部的庞大数据归档超出大多数企业在过去所要处理的任务范畴。”Baker说。事实上,一方面,Baker要确保每个退伍军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访问该政府部门所拥有的关于自己的所有信息。另一方面,他又要确保个人身份信息没有公开发布给研究人员。

Baker表示,数据分析要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提供这些供研究用的大量不含个人身份信息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信息泄密的威胁基本已经消除,身份管理的需要就不那么迫切了。”

如果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CIO就可以让分析人员放手分析数据,并且不用告诉他们应该运行哪些种类的报告、何时运行,也不用规定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工具。IT部门变得更像是顾问和管家,而不是看门人。

为此,退休军人事务部不仅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些“重量级”的工具,同时鼓励研究人员使用自己开发的分析工具。Baker说:“尤其是在我们研究开发的领域,研究人员会使用专门为所从事的研究项目所设计的分析工具。”

罗得岛蓝十字蓝盾保险公司的Wray改组了该公司的数据分析人员团队,设立了一个“实践社区(community of practice)”,分析人员可以在这里共享工具和技术。“分析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别人开发的应用程序,工作人员会跟踪和宣传这些应用程序,这样其他分析人员就更容易了解其他人开发的分析工具了。”

弗雷斯特研究公司的分析师Brian Hopkins表示,数据分析的灵活性至关重要。数据量在飞快增长,随之需要新的分析技术。如果按照传统的商业智能方案的做法,首先业务领导人要明确自己需要什么,然后由IT部门建立一个系统来满足其需要,这种模式对大数据分析来讲行不通。

大数据需要一种全新的态度。Hopkins说:“没有哪一个群体能解决所有问题。不同于传统的商业智能环境,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需要业务分析人员、数据整合专家,以及业务部门走到一起,开展通力合作。”

为了设定正确的基调,Liedel选择了一名有业务经验的经理掌管其数据报告团队:“这名经理没有数据库管理员的背景,过去这个条件是我们在考察IT管理者时必备的一项考量标准。这点对我们来说是个大变化。”

链接

中国联通借大数据提高服务水平

7月,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纷纷披露2012年上半年用户数据。其中中国联通6月份净增3G用户302.6万户,截至6月底,中国联通3G用户总数达到5753万户。

3G用户量的增加,除了给中国联通带来了大量非语音业务的收入,还带来了“困扰”。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黄文良表示:“用户数量的激增,也带来了客户服务的压力,特别是对于基于3G网络的数据服务。过去对于语音通话的客户服务内容,只是通话时间、通话时长几个方面,现在需要涉及上网时间、地点、访问了哪些网站等诸多信息。由于此前难以向用户提供详尽的上网记录查询服务,中国联通曾一度为3G服务客户数据流量所引发的计费争议所困扰。”

一直以来,在中国联通自身看来,手中的“3G牌”是“提升其行业地位的惟一出路和必然选择,是加快经营模式转型、改善用户结构,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突破口”。客户服务能力如果不能跟上中国联通3G业务的发展,势必会影响用户对中国联通高速数据网络和创新内容应用的体验,“将3G打造成为中国联通收入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也就成为了空谈。

在黄文良看来,大数据不是一个新兴事物,过去也有大数据,只是没有响应的手段和方法来解决集中存储、集中分析的问题。黄文良透露,目前中国联通正在通过采用基于至强平台及英特尔发行版Hadoop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来构建移动通信用户上网记录集中查询与分析支撑系统。“这一系统可为我们的客户服务人员提供客户上网记录的快速查询服务,也可为客户本人提供高效的异常大流量上网记录自助查询服务,这将有助于解决流量投诉问题。”黄文良说。

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英特尔软件与服务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何京翔表示,大数据处理任务需要倚重开放架构平台,英特尔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打造适用于大数据应用的“芯”,而后帮助合作伙伴围绕这一基础创新打造可承载大数据应用的基础设施。

据悉,在英特尔的帮助下,中国联通将在2012年10月结束整个项目的建设,届时除了为客户服务人员提供服务外,系统还可以为中国联通的业务部门提供分析、决策服务。黄文良表示,未来该系统还有望帮助中国联通更为准确地把握用户偏好,从而让中国联通能更有效地制定市场策略和开发新业务。(文/汤铭)

科技让理想照进现实 篇5

到底“常回家看看”该不该入法,又如何入法?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年轻人多外出工作,以及探亲假期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常回家看看”能否得到实现?

“常回家看看”入法 悲情的慰藉

为满足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修订草案新增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这条建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但对其可操作性却提出了质疑。一种观点认为,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常回家看看”的道德义务不应当规定在法律当中。但另一方面,道德与法律却无法截然分开,一些道德义务可以用法律来加以规范。

这条法规也引起网民热议。一些网民认为,法律作出这样的规定有点“悲情”和“可笑”。“如此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都要用法条来维护的话,我不知道这是对我们自身的嘲讽还是社会道德的悲哀。”支持这个观点的网民认为,在有“百善孝为先”传统的中国,用法律来约束子女尽孝的义务不妥。

“谁不想回家看看呢,只是工作时间等原因不允许。知道留守在家的父母可怜,但我们这样被工作圈禁着何尝不可怜。”网民“瑞秋”说。

一位老家在云南的在杭打工者谭晓方说,他来杭州5年只回过两次家。“回来一趟夫妻两人路费就得两千,一个月工资也就两三千,怎么能保障‘常回家看看’?我们只能‘想回家看看’。”谭晓方说。

空巢老人留守之痛

得知“常回家看看”被写入草案,杭州老大爷许仁义高兴之余又深深叹了口气。“我和老伴有两个小孩,都已成家在北京,他们每年轮流着回家过年,一家人很多年没有团聚了。”许仁义说,希望子女多回来,但考虑到在外面打拼不容易,又不忍心让他们回来。

近年来,空巢老人的悲剧事件频频刺痛社会。去年,杭州两位受过高等教育的老人在家中自杀。在外人看来,两老人有高退休工资,晚年并无忧虑之处。然而事实是,由于子女常年在国外,大家忙得电话一年都打不了几个,两老难以忍受孤独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浙江省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先益说,虽然老人的生活保障水平较以往已大大提高,但精神生活的满足情况还不容乐观,“常回家看看”入法是件好事,体现社会对老年人的关心。但是法律必须要明确一些实际问题,如多少频率算“常回家看看”?国家能否强制要求用人单位为员工回家分担部分成本”等等。

法律在提倡的同时应强调如何操作和保障

“首先‘常回家看看’入法是件好事,有助于发扬敬老美德,但是如何操作和保障的确值得研究。”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副院长何文炯说。

何文炯说,虽然这个规定是提倡和劝导性的,但毕竟是法律,应该有所权威,建议有关部门出台实施细则。“最关键的是,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要为子女提供‘常回家看看’的条件,这在目前是十分不足的。”何文炯说。

何文炯认为,法律在提倡的同时,应有相应的保障性条款,如规定员工每年享有数次带薪回家看父母的假期,当父母生病的时候可以请病假。很多子女想把老人接到身边赡养,国家也应该提供相应政策,这就涉及到随迁问题,诸如住房和户籍都需要有政策支持。

王先益则认为,从可操作性的角度讲,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比如企业为员工提供带薪假期,也可以享受税收优惠。“这样整个社会的积极性就提高了,法律也落到实处了。”王先益说。

“常回家看看”需要很大的社会成本,这从我们的春运就能看出一二,但无论成本多大,都是值得的。家庭是社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织机构,家庭的幸福与否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王先益说。

上一篇:乡土知识下一篇:生活需要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