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职业教育(精选12篇)
IT职业教育 篇1
1、引言
在信息产业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 IT职业英语越来越显出它的重要性。懂英语又懂技术的复合型国际IT人才的在我国仍然严重缺乏, 而这就制约着我国信息产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以软件外包为例, 在人才需求增长的前提下, 目前的软件外包公司仍然感到很吃力, 因为实用型人才非常稀少。具体来说, 一是有经验的实用型、工程化的软件人才;二是既懂软件开发又懂外语的人才。为了适应社会需求, 培养更具特色的IT人才, 我院将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进行改革, 引入了IT职业英语教学。
2、《IT职业英语教程》的特色之处:
2.1 教学学时饱满。
计算机专业英语一般是在大学三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课, 学院一般为它分配的学时是30个学时, 平均每周2个学时, 共15周讲授完毕。大学三年级, 大学英语已经学完, 每周仅仅2学时的专业英语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起不到像大学英语那样的学习效果也引不起学生的重视。而IT职业英语 (一级) 的学时基本是68个学时。我院为《IT职业英语》定了60个学时的教学计划, 较比以往的30个学时增加了一倍的量, 保证了IT职业英语教学量的需求。
2.2 内容丰富多彩。
传统的计算机英语教学被学生称为“古典英文美文欣赏”, 内容以阅读文章、翻译文章为主, 注重长句难句、科技词汇的讲解;而《IT职业英语》教材每单元都分为商务对话、技术对话、技术阅读和电邮写作。商务对话部分以一个实际的IT职业工作场景为主, 练习在IT职业中常见的英语对话。技术对话部分主要以技术支持电话热线为场景, 帮助学生实战练习用电话帮助客户解决计算机方面常见问题的。技术阅读部分的文章都是计算机相关知识, 涵盖计算机组成部分、操作系统、数据库、电子商务等多个主题的内容;电子邮件写作主要讲授常用电子邮件和其他应用文如便条、通知的写作。总之, IT职业英语能对学生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进行训练。
3、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探讨
3.1 有趣的课题导入
教学的起点, 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这一重担放在课堂导入这一重要环节上。高尔基在谈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 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 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教学也是如此, 人们经常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趣导课, 必然会先声夺人, 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相反的, 在开课一开始没有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兴趣, 很难保证整堂课的质量。我们在开课之前, 一般会以一些英美电影片段、励志故事、科技英语短片、有趣的英语笑话等, 引起学生的兴趣, 带领学生进入英语语言环境。
3.2 实际场景模仿
《IT职业英语教程》教学以实用为主, 所以在教授商务对话、技术对话部分, 我们尽量避免传统的老师读, 学生听的教学方法, 而采用学生场景模仿练习, 组织学生分角色。内容以课本题材为主, 在学生表演完书本内容之后, 鼓励学生发挥, 举一反三地练习。学生通过亲身实践,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3.3 利用多媒体资源, 调动学生积极性
《IT职业英语教程》的阅读短文沿袭了科技英语文章的特点里面也有比较枯燥的长句、难句、科技词汇因此讲授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1) 结合实物或图片。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组成部分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网卡、硬盘等实物或。
2) 相关视频、动画。收集并给学生播放一些与科技短文相关的一些视频、动画, 帮助学生明白一些步骤、概念。生动课堂教学。
3) 口语练习。针对科技阅读内容,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做口语练习。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口语形式来阐述一个概念或相关内容。
3.4 为学生的IT职业英语学习提供完善的后备服务。
最理想的方法是能建立一个教师能与学生随时交流的空间, 例如QQ群, 使学生能通过网络自由地与老师进行IT职业英语或计算机专业知识等学习方面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以达到最终提高英语水平、专业技能的。
3.5 开展丰富多彩第二课堂
IT职业英语是旨在帮助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实践证明, 第一课堂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 很难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则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在课外用英语进行交流, 使学生巩固和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们组织学生模拟IT职场编排话剧, 在排练表演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不断复习强化,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
3.6 完善测试与评价体系,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测评以考查形式为主.学生在课程结束的时候以翻译文章、写作文的形式进行测试。总体来说, 效果不太好, 学生应付现象比较严重。我们将IT职业英语的测评方法做了改革。测评分为口试和笔试两部分。口试以商务口语、客服支持电话为主, 考核学生实际口语能力;笔试部分分为词汇、阅读和写作, 考核学生读写能力。除此之外, 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全国IT职业英语水平考试, 帮助学生取得一些资格证书, 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
4、IT职业英语教学对老师的要求
对于从事IT职业英语教学的老师, 需要有以下的要求
4.1、过硬的专业知识。
IT职业英语教学是围绕着IT知识展开的, 所以教师首先得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
4.2、熟练的英语应用能力。
从事IT职业英语教学的老师可以不是英语专业类的教师, 但却应是一位英语爱好者。只有教师具备丰富的英语知识, 在教学时才能做到旁征博引;只有当教师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一样过硬, 才能将教学活动组织得得心应手。
4.3 特色的授课风格。
IT职业英语相对大学英语较枯燥、难懂。因此, 教师课下应花大量时间备课, 授课时能做到幽默诙谐, 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手段亦应丰富多彩。
5、结束语
我校对计算机专业英语进行改革, 引入IT职业英语教学的这几年,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锻炼了学生的IT职场使用英语的能力, 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 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但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需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进一步的完善IT职业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东方, 牛翠平, 吴艳红。浅谈IT职业英语教学[J]。网络财富, 2010 (5) 。
[2]李霓。IT职业英语教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5) 。
[3]曾艳。高职IT职业英语教学法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4) 。
[4]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组编.IT职业英语教材 (EnglishCourse for IT Professionals) [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0
IT职业教育 篇2
摘要:中国每年毕业的IT专业的学生数量远高于美国和印度,但供求矛盾依旧突出。很多IT企业苦于实用型IT新生力量的缺乏,而大量的IT专业学生却为就业问题烦恼。什么样的人,才是IT企业青睐的人才?在刚刚结束的微软院校IT课程“校园之星”大赛上,担当评委的多家IT企业老总聚集一堂,纵论企业用人之道。“对于软件外包行业来说,对人才的要求有三点。”微创(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欣简明扼要地指出:“一是职业素养,二是语言表达能力,三是技术。”
关键字:职业素养 就业
正文:
“现在的毕业生最欠缺什么素质?企业重视新进员工什么素质?外语流利、专业知识扎实还是计算机应用熟练?”这些问题应该由人才市场上的买方——企业来回答更具有说服力。最近,上海某高校向8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反倒是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等传统指标逐渐退居二线了。
什么样的人才是当前中国IT业最需要的呢?哪一类型的人才是各大企业竞相争夺的?清华软件学院教授穆彬在论坛上讲道,一流的软件工程师应有两种基本素养: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职业素养包括是否有责任心、能够对自己准确定位、对企业和行业文化的认同、具有管理水平———管理别人和被人管理、沟通与合作的能力等等。区别于其他行业所要求的就是专业素质,这些要求更深而且难度较大。要有足够的知识面,IT是多变的行业,知识面广对工作大有好处,而且目前国内IT行业还处于发展不稳定时期,所以知识面宽可塑性就大;有突出的专业和技术方向,能够胜任不同阶段的本职工作;要有一定的行业背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所从事行业的背景是IT从业人员应必备的素养;掌握IT学习方法,包括快速学习和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迅速掌握行业动态;了解软件开发过程,注重编程规范和文档写作;了解软件行业技术的特点、职业规划的意识、沟通与团队合作。要具备这些能力是要有长期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这是学校教育和个人塑造的结果,而现在具备这些素养的人明显缺乏。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才是职业素养呢?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专业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所以,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职业素养量化而成“职商。”英文career quotient 简称CQ。也可以说一生成败看职商。
职业素养概括的说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职业道德,二是职业思想(意识),三是职业行为习惯,四是职业技能。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
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企业通常将二者的比例以6.5—3.5进行划分。前三项属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从出生到退休或至死亡逐步形成,逐渐完善。而后一项,是通过学习、培训比较容易获得。例如,计算机、英语、建筑等属职业技能范畴的技能,可以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令我们掌握入门技术,在实践运用中日渐成熟而成专家。可企业更认同的道理是,如果一个人基本的职业素养不够,比如说忠诚度不够,那么技能越高的人,其隐含的危险越大。所以,用大树理论来描述两者的关系比较直接。每个人都是一棵数,原本都可以成为大树,而根系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枝、干、叶、型就是其显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养表象。要想枝繁叶茂,首先必须根系发达。
当前,整个社会都在谈论大学生就业难,但我们在与毕业生接触中却发现,相同的学生由于进入了不同的企业或单位,由于受不同企业文化的熏陶,事业发展也不同。优秀的企业理念成就了优秀的员工,要让自己在现代职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人,就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秉持先进的工作理念去开拓自己的人生理念。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尤其必须在学校教育中将优秀企业的员工标准融入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课中,加以培训和历练,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
曾经有一位IT届的总监表示,企业在选择人才时一般基于两个方面的考核:专业化+职业化。所谓“专业化”是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动手的实践能力。而“职业化”是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其中,基本的职业素养是所有企业考核人才的重中之重。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如果想得到步入企业的第一张门票,具备以下七项职业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素养一:做事先做人。道德品性是一个企业考核人才最为看重的一项,道德操守好的人才即使专业知识上有所欠缺也丝毫不影响他的求职。进入一个企业,一定要分清什么是企业的,什么是个人的,在企业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在任何时候道德的底线都不能突破。
职业素养二:心态归零。现在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期,有很多人暴富,大学期间高额的学费,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时心态非常浮躁,不务实,总是再想下一个要“跳槽”的地方是什么。这样的学生即使学历再高,企业也是不会录用的。而一个优秀的人才心态是平和的,这样才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在学习中提高自己。
职业素养三:学会倾听。只有会倾听的人才会不断进步。把心打开,学会去听取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人身上学习优点,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快地成长。
职业素养四:积极主动。做事主动积极,不是被动完成。这样遇到问题,才会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回避。领导一般都会喜欢主观能动性强的职员。
职业素养五:敢负责任。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遇到事情很少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这是不可取的。犯错并不可怕,失败是成功之母,敢于在失误面前承担责任的职员,才是企业垂青的对象。
职业素养六:敢于承诺。这一点是考核人才的执行力。每个企业的领导都希望自己的下属的执行力强,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领导的意图。因此,一名优秀人才就是要敢于把事情承担下来,愿意主动地承担下来,这样才能更快地成长起来。
职业素养七:创新意识。每个企业的高管都希望自己的职员能在自己分配任务的基础上做得更好,这就要求职员具有创新意识。优秀的人才就要做到在管理、技术等方面不墨守成规、不被以往的经验所束缚。
大学生如果具备了以上七项职业素养,再掌握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那么就能很快很顺利地得到进入企业的首张入场券。
参考文献:
威迅 职业IT培训从这里开始 篇3
上海威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威迅教育)成立于1998年8月,多年来,在真诚、服务、价值的经营理念指导下,建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推进了上海、华东乃至全国的IT专业培训的市场化进程,威迅的培训群体包括学生、待业及失业人员、渴望晋升的IT专业人士、以及希望在IT领域谋求发展的非IT从业人员。成功实现了“培训一流IT专业人才,实现个人、企业、社会价值”的企业使命。
软件开发工程师培训
威迅教育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专业数据分析基础上,开发出软件工程师培训课程——“微思软件工程师3.0版”,将市场占有率低、实用性能差的一些开发工具和模式淡化,同时突出和加强XML、JAVA、.NET等主流技术,增强了网页设计、JSP、ASP.NET系列课程体系,将基于Internet的企业级应用作为课程主流。
微思3.0所使用的编程语言都是在企业中大量使用的,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员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掌握程序设计上。此外,还在课程中引入算法、数据结构等计算机科学研究开发人员基础知识,帮助学员成为真正学有所成的IT软件人才。不但如此,威迅在保证培训质量,保证课程进度的同时,还招收零起点学员,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员在短时间内熟悉基本的程序操作,实现零的突破。
特许加盟——打造行业品牌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简称CCID)的调查显示,2006年整个IT教育和培训服务市场销售额超过了60亿元,并仍然保持着年增长率30%以上的发展势头。由此可见,IT培训投资将有可能成为加盟市场的又一个“大金矿”。据威迅教育市场总监肖键介绍,2007年威迅教育将全面进入高速扩张期。威迅以授权培训中心的方式在全国各城市发展合作伙伴,而且会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以特许加盟的方式寻找合作伙伴。
一个加盟者说他是2006年花了大约100万进行投资的,如今一年过去了,现在每月的净利在7万元左右。也就是说投资已经全部收回。他说:“投资IT培训让我过了把当教育家的瘾,而且IT人才市场缺口越来越大,所以每个月的盈利还会不断增加。”
2006年中国IT教育与培训用户最熟知的品牌有北大青鸟、上海威迅等,其中威迅短短一年时间就从一个地方性的品牌快速成长为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培训品牌。而从调查结果来看,威迅用户的综合满意度得分达到85.93,是调查培训机构中满意度最高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威迅的快速发展。另外,威迅教育在用户教材评价、课程设置评价、就业项目评价等方面的得分也位列全国先进行列,不仅反映了威迅教育在同行中的市场定位更准确、课程专业更集中,也反映出用户对威迅信任和支持的态度。威迅教育凭借特许加盟的模式在这两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良好的口碑使得威迅教育的品牌快速成长。
IT职业教育 篇4
1 国内计算机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国内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4点:1教育模式落后。计算机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 而计算机专业教学理论知识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大, 教师在课堂上教学采用的方法也比较传统,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2考核制度不完善。目前, 考核方式仍比较单一, 主要参考期末考试成绩, 学生多会为了成绩而应付考试, 导致教学“重成绩、轻实践”, 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3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虽然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发展, 但职业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始终采用同一版本的教材, 内容落后、知识点更新不及时, 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无法满足IT行业对人才的需求。4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计算机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都必须与时俱进, 因此,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开展计算机课堂教学。
2 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方案
2.1 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应基于IT行业的特点, 制订专业的培养方案, 主要可从以下4点入手: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堂设计, 学习领域应与工作领域相匹配, 应由学科教育转变为能力教育, 调整课堂教学内容, 比如传统的算法设计、进制转换等内容可适当缩减或删除, 增加OA软件开发、企业网站设计等内容。2科学配置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 注重将理论融入实践教学中。3教学计划规范化。计算机教学计划应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而修改, 不应是一成不变的, 计划更新周期应为1年。4建立需求模式的教学体系。根据教学计划设置知识模块, 对学生进行单元实训, 实训应从用人单位的需求出发, 项目内容应面向企业。
需求模式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2.2 开展项目式教学
IT行业的软、硬件技术更新周期短, 这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解决院校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情境脱节的问题, 应针对IT行业的特点开展项目式教学, 该教学方法在计算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也应适当调整。IT行业的工作过程并不稳定, IT行业工作导向下的教学设置也应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作出必要的改变,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 还应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一些自我学习的方法, 使其养成自学的习惯, 主动接触计算机领域的内容。开展项目式教学时,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领域, 使其对这一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以项目为手段、作品为载体, 提升学生对IT行业的自信心;应加强计算机专业实训室的建设, 使学习情境尽量与工作环境一致, 即为学生营造工作氛围, 场景布设应创设一种归宿感, 可设置多个独立工作区域, 并划分小组, 小组成员可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开发, 还可以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2.3 重视行业参与和资源整合
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方案要想取得预期效果, 仍要依靠教师。因此, 职业院校办学应以人才为本。从IT行业发展的现状看, 高素质计算机人才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都在行业内, 而并非在院校内。通常情况下, 院校计算机教学比IT行业发展滞后, 因此,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不应局限在院校范围内, 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1补充行业内的兼职教师, 同时, 还要保证专职教师能深入企业学习。2构建年轻的教师骨干队伍。IT行业是一个年轻的行业, 最前沿的技术往往掌握在年轻人才手中, 因此, 应多采纳年轻教师的意见, 这样有利于计算机专业的发展。3保证教师团队梯度的合理性。新旧结合、优势互补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3 结束语
现阶段, 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 其中, 计算机职业教育更是如此, 且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 固守传统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计算机职业教育的发展, 导致与时代脱节, 不利于IT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 有必要对计算机职业教育进行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明华.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的研究[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0, 24 (8) :110-111.
IT职业素养心得 篇5
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我们这个学期对我们加了一门课:IT职业素养。对于这门课我们一上来持疑惑的态度,为什么要开这门课?社么是职业素养?这门课讲的是什么?我们在这门课能学到什么?这门课老师会怎么上?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老师给了我们答案。现代社会的现况。
中国每年毕业的IT专业的学生数量远高于美国和印度,但供求矛盾依旧突出。很多IT企业苦于实用型IT新生力量的缺乏,而大量的IT专业学生却为就业问题烦恼。什么样的人,才是IT企业青睐的人才?在刚刚结束的微软院校IT课程“校园之星”大赛上,担当评委的多家IT企业老总聚集一堂,纵论企业用人之道。“对于软件外包行业来说,对人才的要求有三点。”微创(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欣简明扼要地指出:“一是职业素养,二是语言表达能力,三是技术。
所以我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情况下还要学好职业素养。毕竟这就是社会的现况,我们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才是职业素养呢?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专业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所以,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职业素养量化而成“职商。”英文career quotient 简称CQ。也可以说一生成败看职商。
职业素养概括的说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职业道德,二是职业思想(意识),三是职业行为习惯,四是职业技能。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而老师则告诉我们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及职业道德、职业思想和执业行为习惯。
在课上,老师利用多媒体给我们阐述了礼仪的重要性,还有金正昆教授让我们在笑声中,懂得了一些礼仪。
金教授认为,“礼仪者,履也”,照《说文解字》的说法,礼就是车轮压的印,即前人定的规矩、家法和行规,做人的规则。比如说公共场所不宜高声喧哗,会尝影院不宜接听手机。金教授指出,荀子讲“礼者,养也”,“礼由心生”,一个具有良好文明意识的现代人,礼是必备的基本教养,必须表里如一。“文明礼貌服务,怎么对待别人?那就要做到‘待客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不仅要形式美而且是心灵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很重要的。金教授称,“有道德才能高尚,有修养才能文明。”讲礼仪要有阳光的心态,学会理解、欣赏别人、包容别人,而非挑剔别人,有容乃大;因为世界不完美、世界觉有多样性,“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礼者,敬也”,懂得尊重别人、尊重自己,每个人都是天使,这样生活、工作就会变得美丽可爱。
大致上礼仪所体现的就是尊重。我自己认为尊重又分为自尊和尊他。而自尊又包含了二个层面:
1、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金正昆教授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激发出自身的潜力和创造力,实现人生价值。如果上班时无精打采,对工作心存不满,怨天尤人,又怎能创造价值,升华自我呢?
2、尊重自己的单位。一个人的工作单位,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机关,都是他的背景和依托。如果不尊重自己所在的单位,就等于不承认自己得以存在的基础,也就是不尊重自己。
通过读了金正昆教授的《服务礼仪》后,让我感受颇深,我进一步认识到加强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清了以往对于文明礼仪的肤浅认识和模糊观念。服务礼仪是指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是服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通过言谈、举止、行为等,对自己所服务的对象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和惯例。简单地说,就是服务人员在工作场合适用的礼仪规范和工作艺术。服务礼仪是体现服务的具体过程和手段,使无形的服务有形化、规范化、系统化。良好的礼仪可以赢得陌生人的友善,赢得朋友的关心,赢得同事的尊重。
不仅仅是IT 职业,还有各种职业,都需要职业素养来武装自己。
在这门课,我不仅知道了许多IT职业素养,还有各种礼仪,同时,在课上,我们在游戏中还懂得了团队的重要性。
求职时要按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思考。求职是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应该独立勇敢地迈出去。
用个性化态度和用人单位交流,用落落大方的举止、衣着、谈吐,实实在在地体现自己的内在“个性”。着装吻合自身气质,举止切忌紧张与慌张,自我介绍重点突出,肢体语言表现自身风貌等。
日新月异的今天,愿所有的高职毕业生都能很好的培养综合素养和提高能力,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IT科技让素质教育更多“彩” 篇6
激光彩打的美术教材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是一所具有50多年历史的京城名校。学校操场旁边的艺术楼,彰显了这所学校的素质教育绝非纸上谈兵,而位于艺术楼四层,占用了整整一个楼层的四间美术教室,也预示着该校的美术教学必有过人之处。原来,八十中美术课的最大特色,在于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选科目,灵活创作,而彩色激光打印机因其可以让教师灵活自主又便利高效地为不同学生制作“图文并茂”的个性化创作素材、课程讲义,也就成了实现这套教学方法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以该校著名的美术教师徐德义老师的课程为例,他在每次课上进行简短的讲解之后,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油画、素描、雕塑等不同的创作形式去制作自己的作业,每种创作形式都会在专门的教室进行,这也就解释了为何美术教室会有四间之多,而个性化的讲义和素材意义正在于此。学生在前往各个教室前,都会领取相应的教学资料。这些资料都是徐老师事先在电脑上编辑完成,再用彩色激光打印机输出,方便学生随堂携带。讲义内既有对当堂所学知识的讲解、素材的示例,也有针对不同创作形式的丰富理论阐述,图文结合的讲义形式,让学生有的放矢,既能满足自己的创作兴趣,又能按照教学要求学到应该掌握的知识。
徐老师说,美术作品创作形式多种多样,每个学生的兴趣也不同,从兴趣出发因材施教分班教学,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在发挥特长的同时,再引导他们去尝试不同的创作形式,实现掌握知识和发挥特长的统一。而随着电脑和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普及,让教师可以轻松突破以往统一的教材,可以轻松灵活地编写所需教学资料,仅需少许工作量,就能把美术课上得有声有色,学生不仅乐于接受,关键是动手能力和美术修养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风景画里的游记作文
写作文是学生的基本功,但也是让很多学生头疼的问题,如何教会学生写出一篇篇言之有物、文字优美的作文,更是很多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挑战。与五颜六色的美术课不同,作文始终难逃白纸黑字枯燥单一的印象,但经过一节史家小学分校的“看图选景”写作课,让人不禁感慨,把IT设备与语文教学结合,写作文也能让学生们有着像画画一般的积极性。
作文课刚开始,没有出现以往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奋笔疾书的情景。四年级的莫老师正在给学生展示一张张带有彩色景点图片的精美作文模版纸,每张纸上分别设计有鸟巢、香山、长城等彩色图画,以及供学生写作的文字格。教师一边展示,一边问学生们去过哪里、喜欢哪里。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去过,或更喜欢的景点,选择相应的主题模版,来完成一篇“图文并茂”的游记作文。学生挑选好后,莫老师马上用彩色激光打印机给学生们打印,不一会儿,四十几个学生就拿到了印着自己选择的景点图片的模版纸,开始安静地写作了。
与传统的作文教学相比,彩色的看图选题作文是否更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们最有发言权。一个选择香山作为游记主题的学生说:“以前我很害怕上作文课,不知道该怎么写。现在不一样了,看着景点图片眼前就浮现出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香山玩的情景,感觉有很多话要说。后来就慢慢愿意写作文、喜欢写作文了。”
莫老师告诉记者:“游记本来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以前很多学生写的游记读起来缺乏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更善于形象思维,需要一些风景图片来激发他们的回忆。课本上自然没有这些素材,所以老师们尝试用电脑自制,再用彩色激光打印机输出,这种带有彩色图片的作文纸模版用于作文课,效果出乎意料得好!”莫老师还表示,这些“图文游记”在讲评之后,还会装订成册,以供同学们互相分享和借鉴,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以便实实在在地提高写作能力。莫老师在作文课中创新使用了彩色激光打印机,其生趣盎然的课堂氛围也引起了听课嘉宾及教师代表的共鸣。课后,丰台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中心苑向阳副主任由衷地说:“莫老师今天的课让我开了眼,用一台打印机把作文课上得如此生动、有趣味,真是不简单!”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李英杰教研员也很认可:“作文课本是学生很头疼的课程,莫老师却能让学生在这节课中从始至终兴趣盎然,显示了她自身扎实的教学功底,这种教学手段的创新我们也希望可以出现在更多其他的学科教学中。”
八十中的美术课和史家小学分校的作文课,只是通过IT设备应用实现教学手段创新、让学生的兴趣成为动力的缩影。素质教育的深度落实,离不开教学手段的创新,而像彩色激光打印机这类能够实现自主创作、展示的现代化工具,则为教学手段创新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方法。一台电脑,一台彩激,加上教育工作者无边的创意和想象力,换来的是高昂的学习热情和不断提高的教学成绩。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渴望着更多的学校和教师,都能将IT科技与素质教育相融合,以创新的手段和教学模式给学生们的兴趣插上“七彩翅膀”!
IT职业教育 篇7
1 IT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1.1 IT教育与社会需求
近几年, 伴随着中国IT产业的飞速发展, 企业对IT人才的需求持续升温。根据权威机构测算, 中国IT人才年缺口100万。据国家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 目前我国IT业仅软件开发人才的缺口每年约24万~28万人, 而以我国“十一五”规划的设计, 每年应培养软件人才达34万人, 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1]。
而另一方面我国高校每年培养了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但能够适应IT企业需要的人才, 尤其是掌握最新计算机应用技术, 具备大量项目经验的IT人才却少之又少[2]。面对大量有志于IT行业的中高级学历人才, IT职业教育机构就承担起了连接学历教育与企业实际需要的桥梁功能。相对于四年漫长的学历教育, IT职业教育以其灵活高效、目标明确等特点而深受现代人的青睐。其中, 高职IT职业教育占很大比重。因此, 必须加强IT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 完善IT职业教育过程中实践教学体系, 走校企合作办学道路, 以保质保量的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要的IT人才。
1.2 软件行业现状
2009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我国软件行业大力拓展国内市场,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产业规模继续扩大, 结构和布局不断调整, 行业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在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积极作用。2009年中国软件产业总量达到9513亿元, 同比增长25.6%, 增速比上年低4.2个百分点[3]。
其中软件产品增长稳定。2009年, 全行业完成软件产品收入3288亿元, 同比增长26.3%, 增速高于全行业0.7个百分点, 但比上年低2.4个百分点。
软件技术服务增势突出。全年完成软件技术服务收入2126.3亿元, 同比增长31.4%, 高于全行业5.8个百分点, 占全行业收入比重22.4%。其中外包服务收入307亿元, 增长35%。
系统集成增长放缓。2009年系统集成收入2202.9亿元, 同比增长23.7%, 低于上年增速26.7个百分点。随着国内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普及, 通用型系统集成业务正在萎缩, 中小系统集成企业竞争激烈;另一方面, 受益于3G建设加快、电子政务稳定增长、金融业扩张等, 一些规模大、管理较好的大型企业系统集成业务增长稳定。
受电子制造业下滑影响, 嵌入式软件和IC设计收入增长较为缓慢。全年嵌入式软件收入1673.6亿元, 同比增长22.1%, 低于全行业3.5个百分点;IC设计业收入222.2亿元, 同比增长10.1%, 低于全行业15.5个百分点。
针对我国软件行业发展的新特点, 结合学校所在地域位置, 在IT职业教育中适当增加软件外包服务项目的实践环节很有必要。
2 现行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实践教学体系标准不统一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 许多由大、中专转型过来的高职院校仍然还沿袭着传统的教育体制、教学模式、教学计划, 乃至课程设置、教材教具, 采用的仍然是“小本科”的办学思想。而一些发展快的高职院校, 在借鉴了国外同行办学经验基础上, 结合自身特点对过去的教学体系进行了大量改革, 建立了适合本校的理论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 虽然走出了本科的办学模式, 但在全国范围内同类院校专业还没有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标准, 需要在今后的办学发展中整合统一。
2.2 重硬轻软小而全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始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注重计算机等硬件设施的配置。但实践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比例还不够合理, 实验小而全针对性不够, 很多实践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 只是为了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和掌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普遍实践能力差, 很难适应要求高的实践教学;二是教学安排不当, 理论和实践脱节,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前后衔接不好, 教学内容交叉重复又有空隙, 实践项目存在重复现象, 降低了教学效率, 同时部分课程内容陈旧, 实践内容简单, 创新性不足;三是专业知识更新快, 现有专业实验相对简单, 基础验证性实验较多, 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较少, 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不利于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从而导致学生就业时专业对口率低;四是专职实践教学教师数量不足, 力量分散, 总体素质不高, 队伍不稳定。
3 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3.1 教学目标体系的建设
(1) 调整培养目标。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 把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作为培养目标, 制定以实践为主体、理论课程依附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培养计划。应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 逐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培养内容的衔接和互通。与之配套, 必须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籍管理制度。
(2) 调整教学计划。高职IT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设计教学计划时应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 同时考虑职业素质教育, 以体现高职IT职业教育特点。课程设置要与职业标准相融合, 教学内容应尽量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将学生技能鉴定与实践教学考核结合起来, 既可让实践教学考核保持职业性方向, 又可避免重复考核。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就业的需要, 调整与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计划, 设定多层次目标。
3.2 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
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为了突出能力培养, 应采用按能力层次划分的“分层一体化”构建教学模式。具体说, 就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 (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 通过合理配置, 构建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 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 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 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3.3 教学管理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管理包括机构、教学基地和人员等的管理及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等[4]。
管理机构、基地建设和人员管理通常采用校系二级互有侧重、分工负责管理模式。校级实验、实训中心可定为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教学实施单位, 负责管理综合性实验室和训练中心;系部负责专业性实训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教学组织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实践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任务的下达, 质量监督和考评由学校归口管理。校外实训基地应由校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共同管理, 按培养计划安排教学环节, 实施质量监督和考评。学校应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的实践教学行政管理机构, 负责全校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与考评等工作。
要加强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等实践教学文件资料和管理制度建设。实践教学工作涉及面宽, 要保证组织管理工作到位、教学环节合理衔接, 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规章制度, 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法可循、教学监督和检查有制度可依。
考核评价必须紧紧扣住培养目标, 重点应放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考核、评价上。教学考试要尽量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接轨, 考核重点要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考点相吻合, 加强对考核方法、考核形式和考核手段的研究, 以提高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为抓手, 抓职业技能鉴定, 促实践教学质量提高。
3.4 教学保障体系建设
高职IT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包含:以具有一定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较完备、先进的设备设施、仿真性的实践教学环境以及具有实践教学特色的环境三个重要方面。它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1) 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 高职院校致力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普遍引进了一批企业工程技术人员, 但“双师型”师资的质量, 实验、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仍然是制约各校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打造鲜明特色的关键问题。师资队伍建设也要转变观念、大胆改革。从学校的长远发展看, 加强理实一体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同样重要。学校人事部门要按照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制定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应重点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方向和培养方法的研究, 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师资继续教育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 建立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教师“双资格证书”准入制度;政策规定和鼓励教师在企业与学校间进行有序流动, 自觉深入到行业企业一线熟悉生产, 参与科研和技术开发;吸引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的加盟;改变传统的“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有利于师资结构调整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2) 教学模式创新。目前, 大多数高职院校仍延用普通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的教学模式, 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下功夫不够, 学科体系的课程建设仍占主要地位。现代职业教育已有不少可借鉴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如项目驱动教学法。该模式不受书本、课堂的制约, 学生按照项目的要求划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 通过小组的分工协作, 独立制定工作计划,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任务, 并最终提交成果、接受评价。此方法从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多角度考核评价教学等方面对原有课程结构、教材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等进行了结构性的改革。
(3) 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鉴定的基础保证。要按照实践教学体系和职业技能鉴定实施的需要进行校内基地的建设。设备添置应遵循“一个兼顾、两个同步”的原则, 即基本技能训练的常规设备添置与专业技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训练的先进设备添置兼顾;训练设备的技术含量和现代化程度要与企业生产水平同步;设备的投入与实训项目开发同步。校内实训基地除发挥其校内教学与鉴定功能外, 应具备开放性和服务性功能。高职教育要面向社会实施开放式、多样化的办学, 要从思想上拆除中国式高校的“围墙”, 努力拓展校企全程合作、互动互利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 研究合作模式, 针对各种培养模式创新运行机制, 形成学校发展资源的多元结构和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局面。要在吸纳社会办学资源, 共同建立实训基地、研发中心和校办企业等方面探索、创新, 在与企业合作中实现“双赢”发展。
4 结论
经过多年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 近几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而专业对口率也由2007年的27%提高到2009年的40%。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能在学生就业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这和计算机专业相关领域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是分不开的, 很多企业单位对我们的学生仅仅面试一两次就签订了用人协议, 这是对我们几年教学改革的肯定。
信息社会, 变化万千, 针对信息社会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我们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改革,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研究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和拓宽专业知识, 强化学生综合应用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改革是个长期过程,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研究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采取各种途径,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星云.探索IT职业课程改革新方向[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5 (10) :2667-2668.
[2]夏建川, 张秀娟, 方芸.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 2009 (2) :78-8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全国软件产业统计公报[EB/OL]. (2010-02-04) [2010-4-10].http://www.cnii.com.cn/20080623/ca610737.htm.
探索IT职业课程改革新方向 篇8
中国的IT产业在本世纪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随着IT产业国际化合作成为潮流和国际化竞争的加剧,中国的IT业普遍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应付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除了技术、资金、管理、市场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之外,传统计算机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平衡也限制了IT业的发展。传统计算机专业教育培养的主要是理论研究型人才,它与IT业所需要的工程实践型人才之间有较大的差距。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把信息产业的发展作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软件人才。教育部的统计资料表明,“十五”期间,我国需要各类软件开发人员总数将超过300万人,而在校学习IT相关专业的学生只有十几万人。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造成软件人才的极度匮乏,尤其是缺少高级的系统分析设计人才、项目管理人才和系统测试、质量保证人才。因此,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高素质的软件分析、设计、测试与项目管理人员,必将受到国内外IT企业的欢迎。
2 高职高专院校IT课程面临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进行,与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也已经越来越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部在对中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要进行了深入的专题调研后,为缓解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现状,联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卫生部共同启动了“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人才培养是一切事业快速而健康发展的基础,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去年还专门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然而教育部的调研结果显示,国内目前需要造就和培训数十万数控技术应用领域的操作人员、编程人员和维修人员;在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中,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人左右。
3 课程改革,路在何方
来自全国各地高职高专院校的老师们在会上就各学校IT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大家一致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在于解决学生就业,这一目的明确后,就意味着学生在学校要学技术、学能力,而不是高深的理论。
目前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往往整体入学成绩低,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高职高专院校的软件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较多,有高职高专教学经验的教师不多,有软件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不多,对新软件技术的掌握不够,学校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较大。
要想改变这些现状,就必须打破现有的学科建设,寻求多方合作,进行课程改革的突破。课程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实训中心的条件与实训内容的设计、课程设置的新颖与教材的选择、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与教师传统的教学习惯的矛盾、自主开发教材体系的难度应如何确定。
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教授认为,面对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许多问题需要思考,需要探索,需要创新。当务之急是要改变观念、改革教育体制、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吸取外国先进技术。我们的教育应当为不同类型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铺平道路。决不能用单一的模式去应对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应以应用为目的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围绕应用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不是金字塔似的先学理论知识然后应用。通过应用去学习和掌握有关概念。以应用需要取舍内容,坚决舍弃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到的内容。
国内知名的IT职业教育———北大青鸟APTECH董事长杨明在谈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问题时说,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的不同就在于二者的培养目标不同,学历教育是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社会需要的顶尖级人才;职业教育则培养企业大量需要的动手能力强的基础技能型人才。比较中国和印度的教育,印度的IT教育每年能够培养多达24万的各类IT技术人才,每年为印度IT业提供200万人次的培训。这种优势对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可想而知。
4 课程改革新方向
4.1 注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IT职业输送合格的软件工程师
在强化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大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法律意识的培养,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参加项目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4.2 采用理论课程与上机课程穿插的教学模式
由于计算机程序课程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的编程能力,而理论学习又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我们在理论教学上采取“精讲”的办法,重点讲述每个理论学时所安排内容的核心概念和重要知识点,其它内容一代而过,留给学生自己思考。通过大量典型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引导,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扩展知识。学生对程序设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后,能够抓住重点构建起程序设计框架。同时,对学生强调“多练”,针对每次理论课程的核心内容给出一定数量的习题,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上机练习,鼓励学生尝试以不同的编程方法解决课堂上给出的例题,将上机练习穿插在理论课程之中,与之紧密联系,并将学生平时完成上机练习情况纳入平时成绩,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3 加强和本地著名IT企业的合作,创办实习基地
以为本地培养人才为主要目的,与本地著名IT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联合办学,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聘请企业高层次技术人员授课,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安排学生参与实际的软件开发工作。
4.4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保证专业教学质量
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提高教师师资教学质量。
总之,IT职业课程改革的步维艰,要从根本上突破其僵持的困境,走向教师教育有序发展的轨道,要多需要的是一种教育哲学理性的思考,通过弥补其薄弱的哲学根基,重新定位IT教育类课程的性质与内涵,寻找IT教育实践的根本价值的归属,探寻高职高专院校课程清晰的改革路径,以实现高职高专院校培养未来高素质科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宗智.连接经验与理论:建立中国的现代学术[J].开放时代,2007(4):3.
[2]中华人民共和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合会编著.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引导(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赵芳枝.以大学考试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5]季诚钧.试论高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调整[J].课程教材教法,2001(10):69.
[6]朱元春.对教师教育中教育实践的重新审视[J].教师教育研究,2007(5):36.
[7]吴俊升.教育哲学大纲[M].上海:上海商务出版社,1935.
IT管理干部教育培养的思考 篇9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 IT行业从起步到发展就这十几年, 各类IT企业如雨后春笋, 但行业洗牌和人员变化都较大, 笔者认为其中管理队伍不稳定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IT行业本身技术更新快, 员工思维也要跟着变。他们的情绪不稳固, 考虑问题深刻, 处理问题顾虑重重, 行动力变弱。以上所有现象, 从员工中选拔任用管理干部的难度增加, 本文作者将针对“如何培养一支高综合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这一问题, 提出自己的看法, 供同行探讨。
2 IT管理干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IT管理干部参与企业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基于他们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的重要带头作用, IT管理干部应当具备较高要求的素质, 既要做好管理者, 也要当好员工。所以IT管理干部首先应当业务精通, 其次, IT管理干部应当具备较强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高度的责任心等。然而, 在实际情况中, 这样的要求很难完全达到, IT管理干部队伍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2.1做员工又做管理者
2.1.1 IT管理干部处理不好个人业务发展和工作的关系。一般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只注重业务提升而忽视管理, 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投入业务提升中;另一种将自身精力绝大部分投入到了管理中去, 尽职尽责, 管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但个人业务受影响, 从而出现“管理能力强业务能力差”的IT管理干部或是“业务能力强管理能力差”的IT管理干部。
2.1.2处理不好与其他员工的关系。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工作的性质, IT管理干部的优越感让他们不能和身边的员工平等相处;工作方法不得当, 家长制工作作风严重, 总想居高临下地领导员工, 使普通员工不愿意服从指挥或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敌对情绪, 激化上下级矛盾。所以, 需要IT管理干部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 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员工之间和谐相处, 协调上下级关系, 争取更多员工理解并支持自己的工作。
2.1.3处理不好与上司的关系。部分IT管理干部始终觉得自己很强大, 对员工, 对公司不放在眼里。认为同事、上司不懂自己, 缺乏正常的沟通, 甚至为小事也会发生冲突。IT管理干部应该与同事和上司多沟通交流, 相互尊重, 争取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解开心结, 化解矛盾。
2.2缺乏责任心
2.2.1工作动机不明确, 功利心重于责任心。IT管理干部承担的责任首先应当是为员工们服务, 这需要IT管理干部积极主动地为员工们着想, 为整个部门, 甚至是整个企业着想, 但部分IT管理干部没能端正担任IT管理干部的动机, 他们当干部的出发点不是为企业和员工们服务。一旦这些IT管理干部被选中并任命, 他们在工作中很难真正为其他员工考虑, 只专注于为自身谋取个人利益、荣誉和人际关系, 从而获得不少好处和实惠, 表现出较强的功利色彩。
这样一来, 管理工作将很难落到实处, 员工对IT管理干部和组织的信任度急剧下降, 部分IT管理干部还会争权夺利、拉帮结派, 为后续的工作带来了更多的障碍。
2.2.2忽视自我管理, 个人表率作用不够。管理工作很大部分都是员工管理工作, 但有很多IT管理干部在管理其他员工的同时, 没有做好自我管理。主要体现在:高标准要求其他员工, 低标准要求自己, 不注重自身的行为;拉帮结派, 利用不正当手段解决人事、竞选和评优等事关员工荣誉问题;在其他员工面前摆架子, 指手画脚, 缺乏脚踏实地精神;有的IT管理干部甚至违反规则, 出现考核作弊现象。最终引起其他员工反感, 造成管理工作的失败, 在群体中造成不良影响。这需要企业管理者加强对IT管理干部的思想素质教育和理论知识的培训, 并监督指导IT管理干部端正工作动机, 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2.3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IT管理干部大部分时间都长期在上司的安排和布置下工作, 所以很多IT管理干部缺乏工作经验, 工作方法不佳, 缺少工作艺术。不能主动完成任务, 只是机械地应付, 缺乏主观能动性。对于工作中的一些复杂问题, 考虑不周, 做事过于程序化, 缺乏创造性。对于这样的IT管理干部, 企业管理者要耐心引导, 鼓励他们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学习, 在工作成绩有起色时, 要及时地鼓励和表扬,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2.3.1合作意识薄弱。IT管理干部应当是一个集体, 是一支队伍。但部分IT管理干部嫉妒心强, 不能很好地与比自己优秀的同事合作, 缺乏整体的团队精神, 使整个队伍变成一盘散沙, 给集体造成恶劣的影响。
2.3.2缺乏毅力和恒心。有部分IT管理干部在担任管理干部初期, 信誓旦旦, 但随着工作中问题的增多, 遇到困难时, 不是克服困难, 而是选择放弃, 或者逃避、消极怠慢。
3突出IT管理干部的管理作用
IT管理干部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依靠力量。
IT管理干部一般都是企业骨干, 组织管理各项企业活动, 干部的综合素质影响整个企业拓展。需要IT管理干部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能协调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能了解员工思想变化、开展各项工作。因此发挥IT管理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对各项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
3.1发挥IT管理干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助管作用
IT管理干部与普通员工在一起工作, 他们面临着和普通员工一样的实际问题, 他们同普通员工在思想、情感上更容易沟通。他们是企业了解员工实际的状况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要注重对IT管理干部道德提升, 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从而使他们坚定地追求健康、向上的东西, 摒弃那些颓废腐朽的、丑陋的东西, 由他们引领身边广大员工, 保证员工思想发展方向。
3.1.1发挥IT管理干部的自我管理能力。IT管理干部不仅要协助上司管理其他员工, 更要及时把群体的各种信息和动态反馈给上司。虽然IT管理干部是从员工中选拔出的, 但是他们本身也是员工, 也要接受管理, 自我管理能力对于他们来说特别重要。IT管理干部拥有了良好的管理能力, 才能容易获得其他员工的信任和支持。
3.1.2注重发挥IT管理干部的合作约束能力。IT管理干部手中的管理的权利是双刃剑, 既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展开, 也存在潜在的危害。如果IT管理干部不能正确地使用这些权利, 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 滥用权力, 将会给整个集体带来负面的影响, 失去民心, 给企业带来危机。
3.1.3发挥IT管理干部的协调沟通能力。IT管理干部有双重身份, 既是被管理者, 又是管理的实施者。他们本身是员工中的一员, 与员工们共同工作, 对员工的问题以及员工的建议要求, 如果能够及时地反映给上司, 对企业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产生积极作用。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会议精神, 通过IT管理干部的宣传、解释, 能很快在员工中得到贯彻落实。所以, 如果IT管理干部的工作比较得力, 那么企业的管理工作就能够做到信息通、效果好。如何加强IT管理干部工作能力培养, 使其成为加强和改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迫在眉睫。首先, 要增强IT管理干部对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 要加强IT管理干部的全局意识;再次, 要让IT管理干部学会抓住工作重心。
3.2发挥IT管理干部社会责任感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稳定作用
一般说来, 一个合格的IT管理干部应该在员工中享有较高威信, 这就体现出IT管理干部一定程度上的个人先进性, 自然而然地起到一种示范作用。干部是集体的中坚力量, 他们如果能各司其职, 积极工作, 以身作则, 广大员工将在他们的带动影响下, 奋发向上, 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也会大大增强, 进一步推动良好企业风气的形成。反之, 如果IT管理干部自身, 言行不端, 自律不严, 那他就起不到带头作用, 在员工中就没有应有的威信, 甚至还会起到副作用。因此, 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IT管理干部在集体中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 以及业务上的示范作用。
员工来自不同的地区, 学历和家庭背景各异, 使得员工的性格特点和习惯有差异, 他们一起工作难免产生一些误解, 有些心理比较脆弱、适应能力差、情绪不易稳定, 同事之间摩擦产生, 矛盾也就出现了。这些是正常情况, 关键看IT管理干部如何在中间协调, 如何化解。解决不好会给企业稳定带来威胁。而IT管理干部是员工中的伙伴, 他们理所应当成为融洽和疏通人际关系的最佳角色。所以, 教育管理者应当加强IT管理干部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使他们能更容易捕捉到员工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及时地积极疏导, 从而将各种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3.3发挥IT管理干部综合素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示范作用
一般说来, 一个合格的IT管理干部应该在员工中享有较高威信, 这就体现出IT管理干部一定程度上的先进性, 自然而然地起到一种示范作用。IT管理干部是集体的中坚力量, 他们如果能各司其职, 积极工作, 以身作则, 广大员工将在他们的带动影响下, 奋发向上, 团结一致, 班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也会大大增强, 进一步推动良好企业风气的形成。反之, 如果IT管理干部自身业务不精, 言行不端, 自律不严, 那他就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 在员工中就没有应有的威信, 甚至还会起到副作用。因此, 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IT管理干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 以及工作上的标兵作用。
4加强针对IT管理干部的培育及管理
针对当前企业IT管理干部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必须加强对IT管理干部的教育、培养和管理, 促进IT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形成良好循环。
4.1 IT管理干部的选拔是保证其队伍建设的基础
选拔IT管理干部要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 不同岗位设立有不同的要求, 选拔时要采取竞争的形式, 鼓励他们奋发向上, 发挥自身的最大潜力来推陈出新, 让广大员工把那些有能力、业务好、热心为员工服务的优秀员工推选到IT管理干部岗位上。
4.2 IT管理干部的培育管理是实现其队伍建设的途径
精心选拔IT管理干部之后, 精心培养教育IT管理干部也很重要, IT管理干部产生后, 要不断地对其进行培养和教育, 科学地管理其他员工。
4.2.1引进竞争机制。创造能让大部分员工企业都能得到锻炼的良好条件, 选拔出优秀的IT管理干部后, 应当通过IT管理干部在一定期间的工作实践后, 及时地对IT管理干部进行考评, 并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采取必要的调整, 打破IT管理干部“终身制”的做法。
4.2.2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发挥群体的作用包含两个方面内容。第一, 要发挥干部群体的团结协调作用, 个人能力再强, 如不注意团结其他干部, 往往会发展成为独断专行;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 但完全由“能人”组成的班子, 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班子, 只有协调一致, 优势互补, 才能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同时, 也为个人的才能的发挥创造出良好的环境。第二, 要注意发挥广大员工群体的作用, 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才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2.3对IT管理干部进行各方面的工作技能培训。IT管理干部作为群体中的领导, 不仅应当具备优良的业务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质, 同时还应具备相应的领导能力素质, 如组织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决策科学化能力等。领导能力素质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IT管理干部个人之间及其个体自身诸要素的不平衡性, 客观地要求在培养其能力素质的同时, 争取全面培训与重点培训, 集体培训与个别培训, 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通过定期培训、以会代培、工作咨询、组织和参加各种讲座、研论等活动, 使IT管理干部各方面参与企业各项工作, 以深化自身的主体建设为中心, 大胆地在工作中开展自治自理、自我教育与自我提高等活动, 培养他们相对独立的工作能力。
4.2.4心理素质培训。IT管理干部任务重些, 责任大些, 个人心理问题也要多些, 这类因心理问题引起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 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尤为必要。主要是培养IT管理干部良好的素养,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克服困难, 勇往直前的毅力和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
5结语
IT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需要新鲜的血液不断补充。在IT管理干部的流动中, 要发挥以老带新的作用, 老管理干部积累了一些经验, 可以手把手地教新IT管理干部。同时, 要分析研究以前在IT管理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过程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 努力探索出一条IT管理干部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 真正发挥出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 不断提高其整体水平, IT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陈雅萍.全球化对IT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以新加坡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03) .
[2]王林.职业技术教育IT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02 (28) .
[3]杨梅.北大青鸟IT教育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1
[4]黄明明.优化人才培养环境突出培养高端人才[N].科学时报, 2011 (04) .
[5]李智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人才观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供理论支撑[J].求是, 2011 (11) .
IT职业教育 篇10
学院坚持“人才强校”发展战略, 拥有一支政治素质好、敬业精神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结构较为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目前有教职工498人, 专任教师410人, 副高级以上职称94人, 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65人, 省管优秀专家1人, 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2人。
学院敏锐地抓住信息产业、动漫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带来的难得机遇, 按照“工学无缝对接, 校企深度合作”的教改思路和“专业融入产业、规格对接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的专业建设理念, 逐步形成了以新兴产业为依托, 以信息技术教育为主体, 全力打造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新能源电子技术四大品牌特色专业, 兼顾其他人才需求旺盛专业的专业建设格局, 构建了国家、省、院三级试点专业体系, 其中软件技术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软件技术专业同时为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3个专业为省级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 形成了服务于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兴产业的鲜明特色和优势。
学院坚持“立足高职、服务IT”的办学定位和“学院与社会零距离、学生与岗位零距离”的办学模式, 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与华为、印度NIIT、H3C、英利集团、微软、思科、苏宁、河北玛雅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办学, 并大力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与保定市高新区管委会、园区企业以政校企合作形式, 共建了集学历教育、技能与认证培训、人才与就业服务于一体的电谷学院, 组建了由政校企合作各方代表组成的理事会, 实现了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 推动了河北省高职教育在在政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与全国最大的IT技术社区CSDN合作共建CSDN学院, 成立了由校企双方人员组成的管委会, 形成了校企双主体的办学体制机制。与北京市速记协会、中国物流协会等行业协会探索校会合作模式, 开办了玛雅班、冰点蓝狐班、H3C班、CSDN班、亚伟速录班等多专业多方向企业订单班, 形成了动漫技术专业“校企直通、工学交替”、软件技术专业“校社合作、项目育人”、网络技术专业“1+2+X”、新能源电子技术专业“校谷融通、课岗对接”、计算机速录专业“校会合作”等具有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优秀人才。近三年学生在全国性IT类竞赛中获奖137项, 其中冯潇同学开发的《WINDOWS木马清道夫》软件, 荣获首届“中国原创软件大赛”新锐奖和“中国优秀共享软件奖”。2011年, 软件工程系CSDN学院学生在韩国三星公司主办的星空大赛中获最高奖项——“最佳电视应用奖”, 获得5万元奖金和免费韩国游;在第48届国际速录大赛上, 代表中国队参赛的2009级计算机速录专业学生刘婉煜同学获得青年组文本创建项目季军。
学院建有完善的实训室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 并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2个、实训室84个, 校外实习基地240个。与保定信息产业局、保定高新区管委会政校企合作创办了目前河北省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动漫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保定动漫产业园, 现已成为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国家软件外包服务基地、大学生就创业基地。
学院拥有较完备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资格鉴定体系, 建有“全国电子商务师鉴定中心”、“印度NIIT河北培训考试中心”、“MAYA河北认证培训考试中心”、“思科网络技术学院”、“H3C网络学院”等24个职业技能培训或资格鉴定机构, 可对144个岗位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及资格认证, 各类职业资格考评员40余名。这些年来, 完成各类资格鉴定15000人次;举办各类短期培训近20000人次, 先后被评为“河北省电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 (NIT) 河北省优秀培训基地和优秀考点”, 连续7年被评为“H3C全国优秀网络学院”。学院是河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 并被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保定国家高新区软件园确定为人才培训基地。学院软件工程系与世纪乐知 (北京) 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的软件技术专业培训项目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高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
学院实行全员参与的“大就业”工作机制, 建有健全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毕业生历年就业率均在96%以上,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达到90%, 成为河北省及京津地区信息产业重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在创业教育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 按照“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路, 成功培养出一批具备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的毕业生。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与澳大利亚科廷理工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印度NIIT软件教育集团、印度塔塔集团、菲律宾大智软件公司、奥地利 (UMIT) 大学、津巴布韦旅游与环境部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IT职业教育 篇11
记者:目前,“互联网+”已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华三作为互联网技术的领军企业,已在教育领域深耕多年。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参与者,请您谈下对“互联网+教育”的理解。
曹向英: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颠覆和重构传统行业,互联网+的理念和思想,已经深入融合于经济、社会中。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跨界和整合,让所有行业都孕育了创新与变革的巨大机会,使得传统行业看到了与互联网结合发展的更广阔前景。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明确指出,要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育的创新、改革和发展。互联网+教育就是通过互联网+的思想、模式,利用新IT的手段,如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来促进教育的公平化、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
传统教育信息化在教务系统、选课系统、校园网等方面,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但仍只是教育的辅助手段,并没有改变教育本身。而要实现教育模式的变革,关键的问题就是IT基础架构与教育应用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将会是巨大的应用革命、物联网+后勤服务、无线网+学生行为管理、云计算+教务管理、大数据+教学质量评估……,都会对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在传统IT架构下的信息化,只是传统商业逻辑下效率的提高,并没有改变商业逻辑本身,而新IT架构实现了从业务支撑向业务引擎的角色转变,正成为行业颠覆性力量。互联网+教育重在应用与创新,整合新IT技术和教育各业务系统的应用,将帮助我们拉开教育变革新时代序幕。
记者:对于校园信息化的变革趋势,业内专家提出 “智慧校园”的概念。目前,构建安全、稳定、节能、环保的智慧校园,已成为众多学校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您认为当前智慧校园建设面临哪些挑战?其部署的关键点又是什么?
曹向英:数字校园经过近二十年发展,从单纯的教育资源、校务流程数字化迁移、校园网络互通建设,到建立校级信息交互平台、数据中心,消除校内各院系部处应用系统的信息孤岛,已经为学校教学、办公、生活服务、决策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目前很多学校对IT基础设施的要求相对比较简单,只强调更高的性能、更好的稳定性、易于维护管理等,但实际上并没有充分发挥IT基础设施的能力。第一,没有发挥IT基础设施与教育应用随需而动的能力。比如选课季数万学生蜂拥抢课系统,造成系统崩溃,再如高考阅卷工作,大量阅卷点老师并发访问被数字切割的电子试卷,也会造成卡顿、提交困难等效率低下的问题。IT设施应该具备与业务系统压力完全自动对应的分配能力,这就是面向教育业务的随需而动。第二,没有充分利用IT系统的信息数据。IT系统自身也会产生很多信息,这些信息和教务、后勤等系统信息一样,应该被加载到校级信息交互平台,经过数据整合或大数据分析,为老师、学生、领导、家长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送和服务。比如,无线定位技术和教务系统结合,可以让学生提前知道空座率高的教室,也可以和后勤系统结合,实现空教室自动关灯关空调,实现节能减排。所以,如何让IT基础设施在智慧校园中最大程度与各应用系统整合将是非常值得去挖掘和探索的。在这一点上,华三已经与教育行业各业务系统的合作伙伴启动了大量合作方案,为这一挑战做好了准备。当然,伴随IT基础设施在智慧校园架构中的重新定位,还会带来新的信息安全防御挑战、管理挑战等问题,华三也会交付给教育客户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记者: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成熟运用,使得社会生产急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而IT技能的提升更加注重人才的实操能力,各类IT实验室已经成为职业院校的建设重点。您对职业教育的实训室建设有何建议?华三有何成熟的应用方案?
曹向英:首先是“顺势”。我们可以明显感知的是近几年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非常快,特别是云计算、虚拟化、SDN/NFV等相关技术,这一点从金融、政府、医疗、教育等各行各业建设需求角度,以及业界主流IT公司的快速转型就可以看出来。这也就意味着市场上需要的人才能力模型也在发生变化所以在实训室的建设方向上要跟得上时代的节奏和步伐。然后是“师资”。老师是保障教学质量中最重要的一环。大势在变,老师的自身能力也要跟随变化,这个过程对老师来说是痛苦的,因为他要学很多新东西,但也是必须的,因为他是知识的播种者。所以建议学校一方面要做好老师的鼓励工作,另一方面要降低老师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最后是“合作”。这里的合作指的是校企合作,这是职教发挥独特价值的重要支撑。一方面企业对市场更敏感,对技术投入更大,积累更多,同时也需要人才输入;另一方面学校拥有潜在人才,只需要作适当的培养,即可为企业服务,最终达到校、企双赢的效果。
华三在向新IT转型时,也同步进行了人才培养的转型。从传统网络实训室,扩展到安全实训室、无线实训室、云计算实训室、SDN实训室等多领域。华三的实训室建设方案不是简单的设备提供,而是将教材、师资培养、学生就业全流程贯穿起来,在每个环节全方位服务。同时通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H3C杯全国大学生网络技能大赛、奖学金、助学金等多种形式激发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记者:“三通两平台”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发展任务,对此华三取得了哪些成绩?日前,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全面深化‘三通两平台’建设”,针对这一要求贵公司有哪些相应的发展规划?
曹向英:华三针对三通两平台的建设目标给出了整体解决方案,涵盖教育云、教育城域网、教育无线城域网、电子书包、中小学校园网、云学堂等,帮助各地教育机构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至今华三三通两平台整体解决方案已服务超过500个教育局/电教馆客户,同时也大规模应用于众多国家级重点中学,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杭州第二中学、衡水中学、成都七中、山西实验中学、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等。
“十三五”期间,如何更好的服务三通两平台依然是华三投入的重点。我们将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课堂端,华三通过云学堂解决方案,将学校办公、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共享、便捷”的云校园。比如老师在办公室做好了课件,不用U盘拷贝,在教室机上刷一下卡,课件将自动下载到教室机。传统计算机机房也不再需要部署几十台电脑和还原卡,一台云主机即可满足需求。二是在数据中心端,华三将继续优化教育云解决方案,一方面通过IaaS云技术降低各个学校硬件的投入,通过分布式云技术实现市、区云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利用IT基础设施在三通两平台应用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提供管理决策支撑,推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成长。三是在网络和安全领域,华三将基于传统有线、无线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引入SDN/NFV技术,优化组网模型,推进校校通建设。在安全层面通过大安全解决方案,加强网络安全的预防、监测和处理。
记者:技术的快速更新与资源的共建共享,促使教育生态系统不断完善。华三在构建教育生态圈方面有何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IT职业教育 篇12
关键词:高职生,IT职业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策略
随着社会对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高,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再只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 而是以职场交际为目标, 以应用为目的, 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学生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2000) 。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特别是职场环境中的听说能力。培养高职学生的职场口语表达能力不仅是应对当今严峻的社会竞争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职业英语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
1 我院IT职业英语口语课教学现状
IT职业英语是我院三年制高职电子电信专业群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学制一年, 采用《IT职业英语教程》 (一级) 为基本教材。本课程以“工学结合, 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强调“应用”二字, 将语言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目的是旨在通过教学, 培养出具有较为扎实英语基本功、专业英语技能全面、涉外业务知识了解并且有较强信息技术能力的商务人才。自2012年本课程试行以来, 经过不断的改革, 学生们的IT职业英语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尽管如此, 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表现在课堂上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师唱独角戏的现状仍然普遍存在。部分英语教师还是以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 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 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教学资源和时间的浪费。而通过对我院电信类高职在校生所进行的有关“IT职业英语能力”需求的调查问卷, 也不难发现, 在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中, 绝大部分学生的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能力明显强于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亟待提高。
显然, IT职业英语口语的教学现状已经极大地束缚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发展。究其原因,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多数教师缺少专业学习背景和知识储备, 教学难度大;其次, 教学内容枯燥, 教学模式单一, 缺乏真实的IT职业场景和互联网辅助教学, 对职场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等等。因此, 笔者认为, 很有必要对IT职业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
2 IT职业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2.1 更新教学模式, 营造真实语言环境
1) 注重输入真实语料.帮助建立合理知识体系
IT职业英语教学内容职业性强, 涵盖面广, 涉及各类IT从业人员在不同的实际工作场景, 如入职前、职场中、休闲社交、IT项目开发流程、IT情景实战等。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提供给学生大量真实、实用的IT英语、IT专业和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英语资料, 帮助了解各个场景下的文化礼仪和IT公司的常见业务, 扩大学生的职业文化知识面, 建立完善的IT英语知识体系,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会地道的职场英语口语表达。语料选用语言规范、表达流畅, 语音地道、纯正、内容选材新颖、广泛、短小精悍、通俗易懂。
值得一提的是, 除了专业英语语料外, 教师还可输入日常口语、商务口语、简历英语 (如英文简历模板、英文简历范文等) 、求职英语 (包括面试英语技巧、自我介绍、面试英语口语等) 、外贸口语以及职场英语写作 (如写自荐信等) 等方面语料, 帮助建立合理知识体系, 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
2) 紧密结合工作场景, 增加模拟情景训练
IT职业英语课程实践性极强, 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 适当增加模拟情景训练环节, 由浅入深地安排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在此过程中, 尤其要注意紧密结合工作场景, 通过典型交际情景的学习与反复操练, 帮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相关交际功能的语言表达, 从而达到学、练、用合一的理想效果。例如, 在讲到计算机配置及其功能这一章节时, 教师可以将工作中常见的电脑故障预先为当堂课的教学情景, 要求学生帮助检查故障原因并进行合理的处置。经过一定的语言强化训练, 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即时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之中, 即回到之前提到的解决电脑故障的问题上来。当然, 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 灵活地营造语言情景, 引导学生逐步拓展英语学习的空间, 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2.2 加强思维训练,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1) 以问题为导向激活背景知识
课堂教学要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中心, 因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要学会学习, 即学会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面对不可知未来带来的挑战, 比学会解答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问题。高职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领悟能力强, 分析问题能力强, 这就为以问题为导向的英语口语教学创造了条件。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从而激活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 温故而知新。该教学方法的核心不是为了解决问题, 而是依托这一问题的解决所进行的语言训练。
2) 运用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 又可称为“心智图法”, 是一种有效的阐释思想观点的思维模式, 也是辅助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在IT职业英语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多数高职生领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强, 且经过中、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 已经掌握一定的日常口语词汇和语法知识, 具备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 只是他们对于零星分布于课本上的专业词汇掌握不牢固, 没有形成职业英语知识网络, 更不能够比较深刻地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这已成为了学生口语交流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设计教学, 从学生们熟悉的单词或短语入手, 可以很快地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英语知识, 并且利用这些知识参与口语交流活动, 从而巩固旧知识, 学习新知识。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增强学习自信心, 同时帮助构建知识网络。
3) 克服母语依赖, 形成良好英语语感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 从学习单词开始就要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习惯, 即借助英文来理解英语词汇, 而非通过该词的中文翻译来学习。虽然借助母语进行英语学习是大部分学生必经的一个初级阶段, 但是如果始终将这个方法作为唯一手段, 势必会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陷入长期瓶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用英语进行教学, 对词汇与句子多做一些英语释义, 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分析;而对于对话和语篇, 帮助建立语篇结构模式、功能方面的分析。课后, 围绕IT英语教学开展的活动有:科普课件制作与展演、英语动画配音、知识演讲与辩论赛、专业词汇和听力挑战赛、读书报告会等。总之, 通过大量反复的听力与阅读活动, 帮助学生克服对母语的依赖, 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 最终利于英语思维的培养。
2.3 改进教学方法, 完善教学手段
1) 加强英语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侧重听说结合的教学方式
加强英语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多听、多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 注意连读、弱读、失去爆破、音的同化等语言现象, 克服错误的发音习惯。通过多朗读与背诵英语对话和文章, 多复述, 增加语速;通过多看书、读报, 与人交流辩论, 增长知识, 培养思辨能力。
教学中, 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如听说结合、读说结合、写说结合等, 尤其是听说结合的方式, 侧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如听前预测材料内容, 听后回答问题、复述原材料、进行角色表演以及根据实际内容需要进行活用语言材料的训练如配音或辩论等。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口头交际能力, 又锻炼了他们捕捉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以任务式教学为中心
无数经验表明, 推动课堂教学发展的永恒的内在动力无外乎是对知识的渴求与自我实现的愿望。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常见教法有很多, 如情境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故事链接法、句型模仿法及浸泡式教学法等。其中, 任务式的教学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 提前设计好教学任务, 如:在教学场景中突遇的重装操作系统或按要求配置网络,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完成实际操作, 而且能英语介绍出具体的步骤, 从而完成语言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提高。
3) 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间、学生间多边活动的过程, 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是培养语言交往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此过程中, 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围绕着某个主题协同学习, 最终完成语言学习和实践任务。一个流程下来, 学生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 明确学习目标, 完成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特长的分析, 自行分工、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并通过学习评价。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有利于学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增强主体意识, 激发创造潜能, 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 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技术的深入应用对构建开放的、互动的、多样的IT职业英语口语课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 在学院校园网的支持下, 教师可以将学习资料和教学课件等上传到FTP, 给学生提供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另一方面, 通过英语网络学习平台, 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 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自我探究, 促进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3 结语
随着社会对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高, 职业英语教学的目的要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中心以适应社会不同行业的需求。IT职业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英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 更新教学模式, 改进教学方法, 完善教学手段, 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工作发展打下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葛丽萍, 李燕.基于行为导向的IT职业英语教学策略应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蒋丽平.IT院校如何培养复合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J].宜春学院学报, 2013 (10) .
[3]尹扬帆.职场环境下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2 (4) .
【IT职业教育】推荐阅读:
it人员职业规划07-16
it职业英语课程总结08-02
IT职业素养论文要求10-12
印度:IT教育从小抓起10-22
职业教育不能职业化06-05
职业道德与职业教育06-06
透视职业教育职业化09-29
职业教育07-05
职业教育音乐教育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