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教学模式

2024-11-06

“135”教学模式(共12篇)

“135”教学模式 篇1

一、“135”教学模式内涵

“135”自主课堂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 是以导学案为统领, 以小组合作为抓手,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 以“三维目标”为纲领, 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为方向的新课堂。具体说明如下:“1”是指突出一个主体, 即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这个主体。“3”是指狠抓三个环节, 即课前充分准备、课中有效实施、课后巩固提高。“5”是指把握五个步骤, 即课堂教学分五步推进: (1) 创设情境, 引入问题; (2)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3) 成果展示, 同学点评; (4) 教师点拨, 总结提升; (5) 纠错反思, 当堂检测。

二、“135”课堂教学模式在化学课上应用及反思

下面, 我以化学苏教版选修三《离子晶体》为例, 谈一下对“135”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

我把本节课分成准备阶段、展示阶段、检测阶段。在准备阶段, 完成的是“预习案”、晶体模型的组装及“探究案”部分内容, 在自习课提前讨论完成的;展示阶段主要针对“探究案”中内容, 由学生在黑板前板书、展示、点评、质疑完成;检测阶段, 做“检测案”习题及课件中习题完成。

(一) 预习部分处理

离子晶体与离子化合物有密切关系, 因而, 教师可先从学生熟悉的离子化合物的构成微粒、性质特点、类型入手总结出有关离子晶体的类型等。通过反馈, 我把学生出现的问题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学生看到自己熟悉的人的笔迹及出现的问题也很“卖力”的挑错、改错, 这对他们的“刺激”比干说知识点强许多。

附预习部分:

判断下列化合物的类型, 并分析它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

NaCl HCl Na2S CaO CCl4NH4Cl

(二) 探究部分

在这部分, 我分成准备阶段、展示阶段、练习阶段, 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 分别在用橡皮泥、牙签组装的过程中, 通过边讨论边制作来解决。在组装过程中, 有的组揉了13个红球, 14个黄球, 找到了氯化钠中微粒的连接顺序。但在连接时, 有学生认为是Na原子、Cl原子, 也有的学生认为分别是Na+、Cl-。这使他们的认知发生冲突。学生组内展开讨论、寻找依据, 最后找到答案。在找距离Na+最近的Na+、Cl-时, 学生有通过肉眼观察的, 也有从数学角度分析的。我觉得第二种分析比我单从化学角度说得更明白, 更清晰。

附探究部分:

请你参照课本40页, 利用橡皮泥、牙签组装Na Cl的晶胞。并分析以下问题:

①通过组装你发现两种微粒是如何排列的?____________

③在Na Cl晶胞中, Na+的位置有哪几种:每种位置共有多少个:______

Cl-的位置有哪几种:___每种位置共有多少个:______

④在一个Na Cl晶胞中, 实际占有Na+个数为______, Cl-个数为___, Na+与Cl-个数比为___, 所以, Na Cl表示的是食盐中Na+与Cl-个数比为1:1, 不能称“Na Cl”为分子式, 只能称之为___。

(三) 检测阶段

在这部分设计的题型以基础为主, 对本节起到总结、应用的作用。学生应在5分钟内做完并解决。

附检测题:

1. 下列化学式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 (考点:构成微粒)

A.Na OHB.SO3C.Cs ClD.Si O2

2.认真分析Na Cl和Cs Cl的晶体结构, 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考点:Na Cl和Cs Cl的晶体结构)

A.Na Cl和Cs Cl都属于AB型的离子晶体

B.Na Cl和Cs Cl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 所以阴、阳离子的配位数相等

C.Na Cl和Cs Cl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分别为6和8

D.Na Cl和Cs Cl都属于AB型的离子晶体, 所以阴、阳离子半径比相同

三、总结

通过“135”课堂教学模式在化学课上应用, 使我深切地感觉到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在化学探究过程中, 应该以自己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 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融洽、宽松、平等的合作氛围, 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浓厚兴趣,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前提, 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 以促进学生智能发展为核心, 把学生当成课堂的真正主人,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才能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摘要:“135”自主课堂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 是以导学案为统领, 以小组合作为抓手,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 以“三维目标”为纲领, 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为方向的课堂。

关键词:预习,探究,创新

参考文献

[1]河北任丘一中.“135”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草案) 实施手册.2012-5.

[2]曾清意.初中绪言课设计[J].化学教学, 1995 (4) .

[3]宁松蕾.小学数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州今古杂志社, 2006 (4) :54.

[4]文兰森主编.百部中外教育理论专著导读.重庆出版社, 2002.

“135”教学模式 篇2

一、情景导学,提出问题 1.情景导学

说明: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手法,精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2.提出问题

说明:教师明确当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让学生明白当堂课的主要任务。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1.自主学习内容

①学生掌握相关作家、作品、文体知识、背景材料

②学生初读课文,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处理生字、词的音、形、义。③学生再读课文,形成初步阅读体验,记录学疑,写出感悟收获。2.尝试解决

①把需要识记的内容、阅读体验、学疑记录在导学卡或笔记本上。②学生个体自学过程中的学疑,小组内尝试解决。③小组自学任务完成,小组长到组间交流、订正学习答案。④各小组出代表到黑板听写需要重点识记的内容(字、词、义、文学常识等),各组成员同时在下面听写。小组成员间互相检查,教师强调特别重要的内容。

⑤对各小组有争议的学疑,教师重点释疑。

⑥分享阅读收获。可在全班展示,也可在几组间分享。这便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学情,针对学情调整教学计划。

三、讨论交流,合作解决

1.教师用导学卡、小黑板、多媒体等出示合作探究题。

说明:教师要考虑时间、学生基础、问题难度、知识的前后衔接等因素统筹安排学习任务。合作探究题要合理适当、不贪多。2.学生带问题精读课文

说明:学习小组各组员独立完成研讨题。3.小组研讨、合作学习

说明: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讨论,达成统一答案,并记录。

四、展示研评,归纳总结 1.展示评研

①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认真倾听,补充或修正自己的答案。

说明:让各小组充分发表意见,教师的重点是把握方向,必要时点拨以引领思路,以防偏离方向。同时要确保不形成无效的争吵。

②对于观点分歧较大,且具普遍性的,教师组织集中聚焦展示。

说明:这一环节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通过点拨、分析消除分歧,形成共识。

2.归纳总结

①教师或学生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②除归纳知识点外,教师要总结出答题方法和技巧。③对归纳总结的内容,学生要记录。

五、巩固达标,拓展深化 1.达标性问题

① 紧紧围绕学习目标与相关的知识点紧密相联。

说明:巩固达标性问题课时特点很明显,以2课时的课文为例,第1课时的达标性问题音、形、义、文学常识、文体知识等要有所体 2

现。第2课时,字、句、段的品读、写作方法、技巧等要有所体现。

②学生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达标性训练问题。

③小组长组织小组内交流,对错误进行讲解分析,组内达成统一答案。教师指定小组汇报,各组补充、修正,形成最终的统一答案。

2.拓展深化问题

①紧紧围绕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能力设计问题

说明:这类问题主要包括同类文阅读、相关中考题、综合运用题、小练笔等。

②学生先自主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学疑,小组长寻求组间帮助或请教老师。

③简单的问题,教师指定小组汇报统一答案。共性学疑,教师重点讲解。

④小练笔要形式多样。

说明:小练笔不一定是小作文,可让学生一句话(如仿句)、一段话……可描写、可说明、议论、抒情等。但要与所学课知识点相关。

“135”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135互动课堂 学习小组 交际支架 反馈达标问题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152

“135互动课堂”教学理念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直接经验。英语课程标准也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135互动课堂”教学理念注重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巩固延伸三个阶段。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地运用这种教学理念,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做到了以下几点,也从中感受到了新课改的实效。

一、建立科学的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135互动课堂”教学理念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提倡学生之间的两两交际,课上给每个学生提供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注重小组的合作交流,提倡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在教学中我把6人的小组再进一步具体地划分为3个更小的合作组。

本着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建立6人学习小组。每组里面的6个组员分别进行编号,编号越小学习基础越好。每组里面6个组员1号、2号、3号为第一层次,4号、5号、6号为第二个层次,分别组建1号和4号、2号和5号、3号和6号三个合作组。在小组交际中,每个合作组中的第一层次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帮助第二层次的学生。另外1号和4号这个合作组也完全有能力帮助其他两个合作组完成学习任务。而教师在评价时仍针对于6人小组,所以组内的成员为了集体的利益,不仅要帮助自己合作组的同学,还要在6人组内充分合作,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协同合作精神。

教师在课上针对于不同问题和话题的难易度,有意识地指定每组里面的几号同学来进行抢答。这就给每个组员提供了展示的平台,避免了那些基础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强的、爱表现的学生总能有机会展示,而那些基础差、语言组织能力差、不爱表现的学生越来越不爱表现的现象。如果合作交流问题的话题,难度不大的话,可以指名每组的5号同学抢答,展示的则是每组里的2号和5号这个合作组。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5号会得到2号的帮助,同时也可能会得到1号和4号合作组的帮助,因为他们代表的是整个6人的学习小组。每组成员每次获得的奖励也是不同的,1号每次1面小旗,2号、3号、4号每次两面小旗,5号、6号每次3面小旗。引进竞争机制,组与组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局势。这样,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搭建合理的交际支架

“135互动课堂”的互动对话阶段,要求组织学生开展唱编歌谣或对话活动,将所学习的新知应用到交际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在支架的框架内开展交际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的实效性,让学生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巩固新知。支架搭建是情景交际的关键,学生能不能进行有效的交际、能不能主动进行交际关键取决于支架的质量。我认为支架的搭建要符合以下四点:

1.支架的搭建要具有递进性。初级支架是本节课的对话中心(句子);二级支架是重点词组(单词);三级支架为提示性词语。

2.支架的搭建要具有延续性。每一个支架的设计不是孤立的,和前后的支架从内容上要有关联,使其出现更自然,学生更能把它变成语言能力。

3.支架的搭建要具有层次性。每一个支架的搭建过程都是在前一个支架或上节课支架的基础上,交际语言不断得到丰富与完善的过程。

4.支架的搭建要与情境高度相关。课堂上学生在支架的框架下进行语言训练,不是单纯地背诵对话(句子),而是把其变成交际能力,所以语境(交流情景)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要求教师设计的支架必须置于一定的环境中,而且是最仿真的情景。

三、设计有针对性的的反馈达标问题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中达标性问题设计的要求更注重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达标与巩固。我设计达标性问题时,在达标巩固的基础上也注重了学生拓展听读和写作训练。拓展听读材料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既能进一步巩固应用本课的重点知识,同时也拓展与本课知识相关的内容。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听读和运用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the story of rain》第四课时的达标性问题设计为例,在本课的达标检测中,我设计了连词成句、拓展听读和写作训练三个题型。

本课重点内容是如何在花盆中种植有种子的植物,拓展听读材料1选择了一篇介绍如何栽梨树的短文。从内容上是相关的,但又涉及到了一些新的词汇和单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凭语感和生活常识比较容易理解。还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小问题—They are talking about how  to  plant。让学生带着简单的问题来大声的自由读,跟读短文,学生兴趣盎然。拓展听读材料2,我选择的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故事中幽默风趣的语音语调,生动形象的卡通形象和荒诞搞笑的故事情节都让学生非常感兴趣,同时也自然地在听的过程中跟读模仿。

本课教学我适当地渗透了写作训练。本课的写作训练,设计了一篇叙述太阳花种植过程的小短文。正文部分提供了first,second,then,next等关键词,让学生补充完成短文。这在很大程度上既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同时又是对本课学习重难点的巩固和运用。

通过建立科学的学习小组,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每个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通过搭建合理的交际支架,创设生动逼真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交际活动,把学生带入一个充满生机的英语课堂。设计有针对性的反馈达标问题,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达标与巩固的基础上,注重了学生拓展听读训练和拓展性写作训练。

总之,通过教学中的这些尝试,我的英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听说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空前高涨。作为英语教师,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也切身体会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欣慰和喜悦。但这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还需要不断学习和研读新课改的有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充实我们的英语课堂!

“135”教学模式 篇4

“135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是转变教育理念, 把以教师为主体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 把课堂还给学生。“135自主课堂”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 以导学案为统领, 以小组合作为抓手,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 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方向的课堂。

135课堂的含义是:突出学生这一个“主体”, 狠抓课前充分准备, 课中有效实施, 课后巩固提高这三个环节, 并把握好五个步骤。我以高中英语Book6 unit l的reading“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这篇课文的整体阅读为例, 详细介绍一下“135”课堂五步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创设情境, 引入问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是思维的起点, 好的导入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我先在多媒体屏幕上打出两个英语美句让学生大声朗读几遍, 争取多半学生能够背诵:1.Painting is silent poetry, and poetry is a speaking picture. (画是无言的诗, 诗是有声的画) 。2.Good painting is like good cooking;it can be tasted, but not explained. (好的画犹如佳肴, 可以品其美味, 却无法解释。) 然后又打出几幅美丽的画, 这些画是各个时期杰出画家的作品。接着提问:Do you know how many styles of western art there are?Do you know which period do the beautiful paintings belong to?Now let’s come to the passage。通过这样新颖富有美感的导入, 学生就会对这节课兴趣盎然, 并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 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探究中。

二、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整节课的灵魂

在这一环节, 我对整篇课文的问题设计多样化:有每段大意的连线, 课文内容的填表, 课文细节的选择和判断正误等。我把班上学生分成六组, 给学生20分钟的时间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 教师要在现场指导, 掌握学生们讨论情况, 控制好讨论的时间, 维持好课堂纪律。通过这种小组讨论, 先进生帮助后进生, 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其中。通过这一环节的锻炼,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也省了教师的“口水”。

三、成果展示, 同学点评——对整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通过学生讨论, 所有问题都找到了答案。虽然各个组的答案是统一的, 但到底谁的答案对呢?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结果如何呢?我们在第三个环节见分晓。对这一环节的操作是这样的:6道题, 6个组, 采用现场抽签的形式决定各个组的展示任务, 那么各组谁要上台展示本组答案, 谁又上台点评呢?起初我是指定各组中英语书写好的学生展示本组答案, 英语成绩好、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点评, 并提前对这些学生进行培训 (英语口语, 教态等) , 过段时间再换其他学生, 争取做到每组中的学生都有机会上台发言展示。渐渐地, 学生的书写规范整齐漂亮了, 英语口语熟练了, 用英文组织语言的能力提高了, 而且集体荣誉感也增强了, 也不用老是指定学生上台展示了, 因为每个学生都可以承担这个任务, 这一环节丰富且升华了整个教学,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真正做到了“了然于心, 后了然于口, 再了然于手”。

四、教师点拨, 总结提升——对整节课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环节, 学生找到了答案, 又通过成果展示, 同学点评环节, 学生质疑答案, 清楚明白了正确答案。但学生毕竟不是教师, 有的学生不完全相信别的同学, 对教师还是有点依赖性, 加上英语的知识点非常多且琐碎, 学生用英语甚至用汉语表达的能力还不是很高。基于这些原因, 教师在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及时点拨, 最后总结, 给出标准答案, 同时也帮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概括, 形成知识框架, 对新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记忆。

五、纠错反思, 当堂检测——给整节课画一个完美的句号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大多都是“满堂灌”, 几乎不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 学生对课堂的知识是否掌握, 掌握多少, 教师不得而知。“135课堂模式”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我还是以book 6unit 1的第一篇课文为例。在学完这遍课文后, 我把整篇课文按时间发展的顺序, 设置成了短文填空的形式, 让学生填上关键词或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 以此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检测结果表明学生掌握得很好。一节课有讲有练, 从理论到实践, 由记忆、纠错到反思, 问题都在课堂上解决了, 课下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

“135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不仅给英语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挖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课堂效率, 又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锻炼了自己, 提高了能力;把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交回到学生手中,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讲学生所需, 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摘要:传统的英语教学培养的是“哑巴英语”和“高分低能”的学生, 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对人才的需要。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135课堂教学模式”,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课堂效率,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更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各种能力, 也把教师从“满堂灌”式的课堂解放出来, 把课堂交回到了学生手中。

关键词:135自主课堂,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纠错反思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Book6.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工作总结 篇5

本学期的工作又落下帷幕。本学期我校按照县教育局和总校的工作思路与工作重点,紧紧围绕“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依靠全体教师,积极进取、努力开拓、奋发拼搏,学校的各项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校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创一流”为总体目标,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通过一年半的“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各种组织,并依据县局“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步骤及时制定出实施方案,组织培训,在期初会上进行模拟演练,查找问题,开学后及时进行班级和小组文化建设,目前师生正以满腔的热情践行着“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但就“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现实推动情况看,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对模式的理解和运用;二是对导学卡的编制和运用;三是小组合作交流的有效性的问题;四是对有序有效的学生展示的研究;五是对评价标准的确定,如何评价班级学习小组和小组内成员的评价等。依据县局通知要求,现将我校推进“135”互动课堂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造有利于“135互动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的条件

1、更新教学观念

观念决定行为,要改变教师固有的观念是很难的。为此,开学初,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通识培训》。对“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详细解读,对导学卡及教案编写工作做了细致解说。为营造课改的氛围,学校形成了会会讲课改,人人研课改,堂堂落实课改的局面,让教师形成课改的理念。通过培训引领,老师们对“135”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此外,学校又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意识到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广大教师理解了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改变了教学方法,把握了自己的角色定位,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并要求科任教师用新课程的理念审视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

2、组织建立: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教学处——教师,前勤——后勤信息畅达,,理到位,组织有效的管理机构。

3、制度健全:建立健全了保障课改运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边实验边调整,边运行边规范。

4、物力保障:学校教室从环境布置到课桌摆放和黑板的增设,小组文化建设,教师外出学习等学校都给予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5、措施得力:开学初学校就以组织为牵制,以制度为约束,以财力为保障,以方案为统领,形成了全面铺开,稳步推进,科学实施,强化规范,保证成效的一系列措施,确保“135互动课堂”顺利实施。通过教研带动,使教师更好地消化理解和吸收接纳新理念、新方法,总校及各校领导与教师一道同研究、同反思、同成长。

学校领导多次到年级组、班级参与“135”互动课堂班级建设,从环境的美化到小组的命名。参与指导“135”互动课堂,查导学卡,看导学卡,听互动课,和讲课教师座谈,和学生座谈,及时发现课堂内引发的新问题、新矛盾,设身处地,站在师生的角度来分析困难,设法尽快解决突出问题。通过这些举措,强化了师生对“135”互动课堂的认识,争取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

认真落实教育局“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步骤,组织教师深入学习“135”内容,充分发挥教研组功能,利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加大研讨力度。

二、“135互动课堂”改革实验初见成效

1、教师观念转变了:确立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服务者、引领者、组织者、鼓励者、合作者。

2、教学模式更新了:由原来的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的中心变了,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主体。

3、学习方式自主了: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了“我要学”。

4、评价方式换位了:原来是以教评学,教师主导。现在是以学定教、学生主体。

5、学生思维解放了:原来课堂是教师思维主导,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牵着走。现在学生的思维按学案走,按知识的生成走,学生思维得到了活跃。

6、课堂氛围活跃了:原来课堂是少数精英学生的天地,大多数学生课堂闲置、思维呆滞,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的互动方式,造成个别学生反学、弃学。现在是学生小组间按照导学卡自主探究,合作研究,群学共究。学生思维解放,活动空间解放,话语权解放,互动形式开放。课堂成了知识的超市,学生在涌动,生命在狂欢。

三、比较突出的典型事例

在课堂教学达标验收中,所有教师积极参加验收活动,能够使用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讲课,在讲课中出现了像周秀峰、宋秀清等一大批讲课较好的老师,为其他班级做出了表率„„

四、目前学校在课堂“135”教学改革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育观念转变的不彻底,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教师,突出表现在校点的教学上。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强弱不一,目前学校课改的步调还不足以奏鸣强音。

2、导学卡问题的设计简约,缺少中心问题,有的问题太大或太琐碎,问题主线发挥不到位。

3、小组合作学习有形式,但常出现合而不“作”、作而不“合”。

4、如何提高小组的展示效果

5、如何做好小组评价

6、教学管理层面的工作人员,在学术涵养和知识水平等方面有待提升。

五、改进措施

1、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通过中青年教师的课堂改变、学生的改变,让那些彷徨的人看到教育的希望,给他们带去挑战,在面对压力的同时去改变自己。

2、教育是爱的事业,是充满阳光的。为此领导指导工作时要多带笑容,多表扬少批评。使师生们能在和谐的条件下获得一丝快乐与阳光。

3、加大集体备课力度,在设计问题前认真备好教材、学生,使问题的设计合理,层次分明,能调动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

4、进一步明确分工,确保合作学习一开始人人都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确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

5、想方设法增加学习小组的展示和评价形式,创新评价机制,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经常性的开展优秀学习小组学习汇报会等活动。

6、加强“135”教育理论的培训,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善待你手中的135相机 篇6

现在市场上除了那些质量很差的镜头外,许多135相机用的镜头都可以在正确使用下获得相当好的影像。如果你爱用变焦镜头,我的建议是:不要买变焦比太大的变焦镜头,这样的镜头往往在广角一端还可以,但在长焦一端都较差。而一些好的成熟的变焦镜头的变焦比都不会超过2-3倍。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大变焦比镜头的质量已达到了相当好的水准,但还不足以代替所有的镜头。关于镜头,杨大洲先生在《中国摄影》杂志1999年第6期上的一篇关于镜头使用的心得《懒得用定焦》一文,很值得135相机的用户们一读。但如果你的财力负担得起,买几只好定焦镜头也是很有用的,尤其是微距镜头。然而相机镜头的质量只是获得高质量照片第一步,如何正确地使用照相机和胶卷,并且精心正确地制作照片则是你获得高质量照片的关键所在。下面,我就谈谈我在摄影与制作中的一些经验。

谈到使用照相机,许多人可能认为说这个问题是多余,现在的135照相机既能测光也能对焦,人人都会用。其实,现在的135照相机的功能和质量使许多人忽视了照相机的正确使用。事实上,许多时候大相机和小相机的使用原理是一样的,尤其是你在拍风光和一些严肃题目时,如果你用135照相机时象用大片幅一样认真,你的照片质量一定很棒。135相机的另一大优点是包围曝光。即使你的相机没有这个功能,但是你有足够的胶片去完成包围曝光。负片和幻灯片都需要有正确的曝光,但是,拍幻灯片时包围曝光就显得尤为有用。对于幻灯片来说两张相差l/3或1/2档曝光的片子可能都是好片子,并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情调。而负片在曝光稍有误差时还可在暗房中校正。有时当你面对一个比较复杂的光线环境时,你可以用点测光或矩阵测光加包围曝光的方法,以确保得到满意的幻灯片。这种方法称为买保险。

携带一只稳定的三脚架和一根好的快门线。如果你是一名非常注意照片质量的人,你应尽量多使用它们,三脚架的稳固最为重要,但太重的三脚架会影响你在野外的行动。在风景摄影中不要过分相信你的手持技术,特别是在使用长镜头时,因为当你想把照片放大到相当尺寸时,你在拍摄时的任何细微抖动都会使你前功尽弃。快门线在你使用长镜头拍风景时非常有用,应选一根好用而且结实的。必要时还应锁上相机的反光板。我曾在野外因快门线坏了而不得不在用长镜头时用手按快门,而造成片子不实。现在我带两根快门线在包里,以防万一。另外,不坚固的三脚架和不结实的云台很容易引起单反机的机震。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放一个豆袋在三脚架上,把相机架在豆袋上就可将震动降至最小。

在三脚架上,根据你自己的需要去选择胶卷。现在许多人都爱用幻灯片,虽然周围的专业人士都在用,但未必就是你的最佳选择。如果你只想把你的得意之作放成大照片,你可以试一试用负片。现在最细腻的幻灯片是富士PROVIA 100F,柯达CHROME25,柯达EKTARCHROME E100S、E100SW和富士VELVIA等,而一些好的负片的细腻程度也达到类似的水平了,如柯达的EKTAR25和ROYAL GOLD25、100,爱克发COLOR ULTRA 50和HDC100,柯尼卡IMPRESA50,富士SUPER G PLUS100、200,SUPERIA100、200,POLAROID HD200等。而负片相纸的优点是易于控制。负片相纸的反差比正像相纸小,颗粒表现也比较细腻,在控制暗部细节方面优于正像相纸,在放大时能表现出更多的层次,比较容易放出好的风光片。我自己的135相机是用幻灯片为主,因为我喜欢用幻灯机将幻灯片打在屏幕上看。但是放大时,正像相纸的反差较难控制,有的品牌的正像相纸反差太大,根本无法用来放风光片,我个人认为富士的正像相纸反差较小,层次较丰富,较易于控制。但是,用幻灯片放照片的成本较高,约是放彩色负片的一倍。

预备一个好的8至10倍的观片放大镜。当你拿到底片和幻灯片时,在观片器上仔细地检查你的杰作是否拍实,不要相信你的扩印片和你的幻灯机。以前我曾用过一个便宜的放大镜,结果老是看自己的片子不实,还怀疑是否是自己的镜头不行,后来我换了一个好的放大镜问题就解决了。有时幻灯机也会欺骗你的眼睛,十几年前我的有一台柯达4600幻灯机,在看幻灯片时老觉得虚,换了一只柯达的平面镜头也不行,后来我换了一台徕卡幻灯机配了一只禄莱的镜头,从色彩到锐度都得到了彻底的改观。我以为,如果你是用135相机的,在检查你的幻灯片和底片时,你需要一个好的8到10倍观片放大镜。而中片幅以上的大底片,只需要一个好的4至5倍的放大镜就可以了。

建一个自己的暗房,如果你有这个财力和地方的话。现在许多人都用上了尼康F5,徕卡R8,佳能EOS-1N,哈苏或林好夫,但是自己有暗房或彩色暗房的人越来越少了。在美国,搞艺术的摄影师或那些认真的业余玩家都建有自己的暗房,而且他们的投入都很大,一点也不亚于摄影器材上的开销,他们在暗房中所追求的正是摄影艺术的真谛与乐趣。放照片有两个方向:一是忠于原作,二是再创作。亚当斯即使在成名之后仍然坚持自己放照片,以追求他自己所希望的效果。想想20年前我们的发烧友中间有多少人在自制的放大机下陶醉。而今相机已不能与过去相比,但人们用在暗房里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事实上只有自己在暗房里精益求精,你才能获得自己满意的照片。现在市场上的“随意放”机器的质量很有限,而人工放因价格与成本的问题商家也不可能给你精到哪儿去。所以有些时候人们把放大的照片质量问题归咎于片幅的大小上是片面的。其实,现在一张好的135底片放大到50厘米甚至60厘米的照片时,质量是毫无问题的,关键看你如何选择器材和如何去放照片。至于暗房的器材,你首先要有一台布光均匀的放大机,这对于135放大机来说是相当容易的。一只好的50毫米的放大镜头是必须的。但是,这只镜头要多好才够,我的经验是买你财力所能负担的最好的,如果你准备自己放彩色照片的话。我在我的暗房中首先买了一只50mm的德国耐德COMPONON-S型专业镜头,放黑白照片还不错,但放出的彩色照片到了30厘米以上就感到不行了,我甚至怀疑过我的摄影镜头。后来我的美国朋友,一位“玩”了几十年的“玩家”极力劝我去买了一只APO的放大镜头。当我用那只施耐德的APO放大镜头放出它的第一批照片后,我在美国就再也没去店里放过60厘米以下的照片。

至于什么片幅的相机最好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了,各种片幅的并存就说明不同片幅在不同领域里的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相机的大小才是明智之举。在美国,人们最关注的是好照片,杂志社的编辑最关注的是照片好而且有新意。美国《大众摄影》杂志1997年年赛上的66000张参赛作品中的最后入选得奖的作品全部为135相机所摄。杂志总编在关于相机片幅评语中说“在进入我们最后的评选时仍有一定数量的照片是中片幅和APS相机所摄,但是,他们没有一幅进入最后的获奖圈。为什么?我们评委们在评选获奖作品时完全是基于照片本身,事实上,评选当时也并不知道那些照片所用的是什么相机或胶卷。”当然,这次年赛是一次巧合,但是他们的影赛的98%的获奖作品为135相机所摄。

药疹135例临床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3月—2012年10月住院及门诊就诊的药疹患者135例, 诊断标准依据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用药史、发病与用药的关系、临床表现等, 其中男72例, 女63例。年龄1~70岁, 平均35.5岁。

1.2 方法

对确定的药疹患者详细记录年龄、性别、致敏药物、潜伏期、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用药等。并对所有患者的皮疹进行分型。

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 均数比较用t检验。P<0.05示差异有显著性, P<0.01示差异十分显著。

2 结果

2.1 致敏药物

排在第1位的是抗生素类, 共计71例 (52.59%) :其中头孢菌素引起的药疹26例;青霉素类引起的药疹20例;喹诺酮类引起的药疹8例;大环内酯类引起的药疹5例;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疹9例;磺胺类引起的药疹3例。第2位为解热镇痛类药物, 共18例 (13.33%) 。第3位为中成药, 共11例 (8.15%) 。第4位为抗癫痫药物9例 (6.67%) 。痢特灵引起的药疹为3例 (2.22%) , 胰岛素、利多卡因、胸腺肽、造影剂碘、别嘌醇引起药疹各1例。同时使用2种以上可疑药物, 无法确定致敏药物者18例 (13.33%) 。

2.2 药疹类型

135例药疹中最多见的疹型为发疹型药疹, 共61例 (45.19%) , 其余依次为多形红斑型药疹34例 (25.19%) , 荨麻疹型药疹14例 (10.37%) , 固定型药疹10例 (7.41%) , 紫癜型药疹5例 (3.7%) , 湿疹型药疹2例 (1.48%) , 重症药疹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6例 (4.44%) ,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2例 (1.48%) ,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1例 (0.74%) 。

2.3 药疹类型与致敏药物的关系

引起发疹型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依次为头孢菌素类12例 (19.67%) 、青霉素类10例 (16.39%) 、解热镇痛类药物8例 (13.11%) 。引起多形红斑型药疹的主要为青霉素类7例 (20.59%) 、头孢菌素类6例 (17.65%) 、解热镇痛类5例 (14.71%) 。引起荨麻疹型药疹主要为中成药5例 (35.72%) 、青霉素类2例 (14.29%) 、服用2种以上药物的2例 (14.29%) 、喹诺酮类1例 (7.14%) 、解热镇痛药1例 (7.14%) 、胰岛素1例 (7.14%) 、利多卡因1例 (7.14%) 、抗癫痫药1例 (7.14%) 。引起固定型药疹主要是解热镇痛药3例 (30%) 、头孢菌素2例 (14.29%) 、磺胺2例 (14.29%) 、痢特灵2例 (14.29%) 。引起湿疹型药疹主要是青霉素类1例 (50%) 、喹诺酮类1例 (50%) 。引起紫癜型药疹主要是头孢菌素类2例 (40%) 、喹诺酮类1例 (20%) 、大环内酯类1例 (20%) 、服用2种以上药物的1例 (20%)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共6例, 其中头孢菌素类3例 (50%) 、抗癫痫药3例 (50%) 。

2.4 性别比例

135例药疹患者中男性76例, 女性59例, 男女比例为1.29∶1;非重症药疹中男性70例, 女性56例, 男女比率为1.25∶1;重症药疹中男性6例, 女性3例, 男女比率为2∶1。两组比较男女发病差异无显著性 (χ2=0.09, P>0.05) 。

2.5 年龄分布

135例药疹患者中发病年龄段在21~50岁之间者居多, 小于10岁及大于70岁的发病率较低。非重症组的发病年龄为 (37.5±19.47) 岁, 重症组的发病年龄为 (22.44±16.26) 岁。非重症组与重症组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值=2.26, P>0.05) 。

2.6 潜伏期

药疹的发生有一定的潜伏期, 本研究中潜伏期最短的为15min, 最长30天, 非重症药疹的潜伏期为 (5.36±4.36) 岁, 重症药疹的潜伏期为 (8.67±9.33) 天。两组潜伏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值=1.06, P>0.05) 。

2.7 发热 (T>38℃)

135例患者中发热 (T>38℃) 的有44例 (32.59%) , 其中非重症药疹患者中发热的有37例 (29.37%) , 重症药疹患者中发热的有7例 (77.78%)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6.8932, P<0.01) 。

2.8 粘膜损害

非重症组5例 (3.97%) , 重症组8例 (88.89%) ,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确切概率法, P<0.01) 。

2.9 肝肾功能损害

135例患者中肝功能损害者15例, 非重症组7例 (5.56%) , 重症组8例 (88.89%) ,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确切概率法, P<0.01) 。

肾功能损害者共11例, 非重症组5例 (3.97%) , 重症组6例 (66.67%) ,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确切概率法, P<0.01) 。

2.1 0 治疗方法

在135例患者中非重症患者126例, 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后治疗上给予抗组胺药, 同时给于10%葡萄糖酸钙及维生素C静点治疗, 必要时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用量为 (0.75±0.58) mg/ (kg·d) 。重症药疹患者治疗上主要给于糖皮质激素, 平均 (1.85±1.05) mg/ (kg·d) , 同时给予联合应用抗组胺药、抗生素, 有肝肾功能损害的同时给予美能等保肝治疗, 患者有粘膜损害的给予皮肤、口腔及眼护理, 同时加强支持治疗。

3 讨论

药疹在各科临床诊疗过程中时有发生, 一旦发生, 对原发病的诊断、治疗会带来一定困难,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本研究通过对135例药疹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发现最常见的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 其中尤以头孢菌素类引起过敏反应最常见, 其引起的药疹类型多为发疹型药疹及多形红斑型药疹, 同时由其引起的重症药疹也最多, 这与头孢菌素类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且与青霉素类存在一定的交叉反应有关。近年来新疆地区结核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抗结核药物的使用也随之增多, 且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常需联合长期用药, 由其引起的药疹的发生率也增高[1]。随着人们对磺胺引起的不良反应的认识和警惕, 临床上磺胺使用数量下降, 故其药疹发生所占比例也减少。本研究中解热镇痛药物引起的固定型药疹位列第一, 主要与其近年来应用广泛有关, 此类药物存在严重的滥用现象。中药引起的药疹在本研究中位列第三, 其引起的药疹类型多为轻型药疹。本研究中抗癫痫药物引起的药疹以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为主, 与丁学开[2]的报道相符, 其主要原因为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目前临床上除用于控制癫痫发作外也被广泛用于止痛, 且价格较低, 故在临床上使用卡马西平止痛治疗应慎重。

本文通过对135例药疹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潜伏期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均无显著差异, 重症药疹与非重症药疹的患者在发热、粘膜损害及肝肾功能损害方面均有显著差异性, 这说明重症药疹患者不仅皮疹重, 且还会造成系统损害, 尤以药物性肝损害及药物性肾损害为主。

药疹的治疗首先应停用一切可疑药物, 非重症药疹的治疗一般给予抗组胺药物、葡萄糖酸钙及维生素C, 不用或小剂量使用激素。重症药疹的治疗目前国内仍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首选, 本文中两组使用剂量有显著差异性 (P<0.01) 。重症药疹患者除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外同时联合使用不易致敏的抗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支持疗法, 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积极给予美能及阿拓莫兰等保肝治疗。重症药疹患者有粘膜损害的应加强眼、鼻及口腔等粘膜部位的护理。

虽然大多数药疹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但有些药疹是可以预防的, 临床医生在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史及过敏史,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尽量减少药疹尤其是重症药疹的发生。

摘要:目的:了解常见的易致敏药物及药疹类型, 了解重症及非重症药疹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的差异性。方法:对135例药疹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结论:引起药疹最常见的药物为抗生素类及解热镇痛药, 最常见的药疹类型为发疹型药疹及荨麻疹型药疹, 重症药疹与非重症药疹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潜伏期上无差异性, 在发热、粘膜损害及肝肾损害方面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药疹,致敏药物,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梁远飞, 罗晓云.抗结核药物致药疹24例临床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9 (2) :116-117.

“135”教学模式 篇8

(1)品种:优良品种一般指外二元、外三元杂交猪,效果极佳。内二元、内三元效果稍次;

(2)乳猪初生体重:初生体重要求达到1.35kg以上,在1.5kg以上效果特好;

(3)饲料要求:优质的诱饲料、优质饲料是保障乳猪63天达到26kg体重的关键保障;

(4)温度:全程温度最好是32℃降至23℃,由乳猪期到育肥期逐渐降温;

(5)光照:乳猪一天光照达15小时以上,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达23小时。

2 方法

2.1 饲养好母猪

要想乳猪出生体重达到1.35kg以上必须饲养好母猪,母猪是出生乳猪个体达标的关键,要求母猪在配种后80天开始给母猪饲喂母猪饲料,一直喂到母猪产出乳猪(娘壮儿肥,这就好比农村栽洋芋,选较大的芽眼长得出壮苗,选太小的,不管你施多少肥长出来的总是弱苗),因为母猪配种后80天,乳猪在母体内生长发育旺盛时期,不饲喂好母猪料母猪由于食入营养不足便有厌食、便秘、采食时两后脚原地交叉动,就好像后脚不力,撑不住后躯的样子,严重时还会引起母猪卧地不起,用手摸母猪身体母猪尖叫,好像有疼痛感。要想得到好的初生体重必须喂母猪专用浓缩饲料。只有这样才能有理想的健壮乳猪,并且初生体重是乳猪成活的关键。一般初生体重达到1.35kg以上育成率可达99%。初生体重越小,育成活率越低。初生乳猪体重对断奶体重和后期育肥起着决定性作用(即出生差一两,断奶差一斤,出栏差十斤)。一直喂到产仔前,产仔后母猪不要急于喂食,应先喂水(用生姜2两,红糖2两,煎水喂母猪服下)后再进食。限制饲喂量,按体重的1~3%饲喂,逐渐增重,7天后喂到产前饲喂量。

2.2 母猪接产

母猪接产用浓度为0.2~0.4%的高锰酸钾擦洗母猪乳房,母猪羊水破裂时就不要惊动产仔母猪,产下第一只乳猪用消毒布把乳猪嘴内粘液擦去,再断脐,血往乳猪方向挤(注意:极个别出现断脐不好出血死亡)。若是产出一头乳猪就不再产仔时,因及时助产,用手抚摸母猪背部,轻微摇动几下,待母猪振缩时用右手从胸部往腹部方向用力压缩一下,以给母猪产仔助力,自己感觉不行时,建议找专业技术人员及时接产或电话咨询。

2.3 乳猪及早诱食

乳猪及早诱食是提高断奶的关键所在。乳猪在28日龄采食越多,到后期断奶的体重越重。母猪产仔7天后的奶水随着乳猪的增重不能供足乳猪的正常生长,乳猪只能从诱食料中获取部分养分供给生长,这就要求诱食料质量要好、易消化吸收(建议使用安佑101、102,因为我们做过实验,初生3天的乳猪此料全部成活,初生5天的乳猪也全部成活)。诱食料的使用方法:在诱食盘中撒少许诱食料在乳猪出入的地方,乳猪进出能闻到饲料味,因为猪的嗅觉很敏感(据资料介绍,猪能嗅土三尺),同时要补充饮水,补水之前建议使用泡菜水10ml兑水500ml让乳猪先饮用以刺激胃,产生胃酸。后用清洁饮水一直饲喂到28天左右断奶,在乳猪20日龄时给母猪驱虫。

2.4 乳猪断奶后母猪的饲养管理

乳猪断奶开始给母猪少喂饲料3天,以后加量到产前喂量以恢复母猪体况、发情、配种、促进母猪排卵多产仔。配种后7天内多喂青饲料以补充维生素,利于胚胎着床。以后按常规饲养至80天补充母猪料。

2.5 保育乳猪的温度

乳猪断奶后要保持26~28℃下保育,乳猪睡觉的地方垫木板或厚垫草以防止乳猪肚皮着凉引起腹泻或拉稀。在乳猪吃足2.5~5kg人工乳的情况下逐步过渡到使用保育料喂至30~35kg后,就使用仔猪浓缩料喂至75kg后使用大猪浓缩料。

建议配方:7~35天使用人工乳,35天后使用保育料(10斤浓缩料拌30斤玉米),一直喂到35kg后使用仔猪浓缩料(10斤浓缩料拌玉米60斤),喂到75kg后用大猪浓缩料(10斤浓缩料拌60斤玉米),一直喂到出栏。全程玉米要求无霉变(玉米粉碎越细越好,这有利于肠道吸收利用),让猪自由采食、供给充足饮水。

彩135井区合理地层压力的确定 篇9

根据彩135井区不稳定试井成果, 三工河组储层对地层压力较为敏感, 地层压力下降, 储层有效渗透率损失明显, 生产条件变差 (图1) , 当地层压力低于17.0MPa, 有效渗透率快速下降, 地层压力回升, 渗透率有所上升。因此, 合理地层压力下限为17.0MPa。

2 无因次采液油指数和采油指数法

依据2006年-2010年测压资料, 统计彩135井区压力保持程度与无因次采液指数、无因次采油指数关系曲线上 (图2) 发现, 压力保持程度94%以上, 可保持相对较高的采液和采油指数。

3 合理地层压力数值模拟论证

彩1 3 5井区油藏原始地层压力为17.86M P a, 饱和压力为15.86M P a, 属于高饱和程度的未饱和油藏, 从水驱开采的经验来说, 合理地层压力应大于饱和压力, 为了确定油藏合理的压力保持水平,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 通过计算不同压力保持水平下的开发指标来研究这一问题。合理的压力保持水平研究是在目前井网基础上进行的, 计算了压力保持水平分别为95%、100%、105%、110%四种方案的开发指标:方案采取平稳过渡到目标压力后, 保持注采平衡开采。从开发指标看 (表1) , 压力保持水平越高, 十五年末累积产油越少, 而且含水率也越高。

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压力保持水平越高, 注入水越易从高渗透带和油层突进, 造成层内干扰越严重。从不同压力水平时, 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图中 (图3) 可以看出, 当压力保持程度在0.95~1.0, 含水上升速度控制平稳, 采出程度相对较高, 压力保持水平由100%提高到110%, 在相同采出程度的情况下, 含水上升较快。同时考虑到, 当油藏进入开发中期后, 随着油井含水不断上升, 产油量逐渐递减, 为了保持必要的原油产量和速度, 低渗透油藏往往靠放大生产压差来提高油井排液量等措施, 这些都要求油藏保持较高的压力水平, 保持较高压力水平有利于今后的开发调整。

4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 彩135井区合理地层压力在17~17.86Mpa, 该油藏2010年下半年地层压力为17.56MPa左右, 在合理的地层压力界限内。

参考文献

[1]罗承建, 徐华义, 李留仁.地层压力水平和注采比与含水率的定量关系[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9 (04) [1]罗承建, 徐华义, 李留仁.地层压力水平和注采比与含水率的定量关系[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9 (04)

[2]杨海涛, 寸向玲.地层压力评价新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 (02) [2]杨海涛, 寸向玲.地层压力评价新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 (02)

[3]王富平, 黄全华, 杨海波, 赵长征, 陈林.利用生产数据计算气井地层压力方法优选[J].断块油气田.2009 (01) [3]王富平, 黄全华, 杨海波, 赵长征, 陈林.利用生产数据计算气井地层压力方法优选[J].断块油气田.2009 (01)

135MW汽轮机设计改进 篇10

NZK150-13.24/0.245/535/535型汽轮机为超高压、一次中间再热、双缸、双排汽凝汽式机组。它的结构特点是高、中压汽缸合缸, 通流部分反向布置;低压缸采用分流式对称布置, 以缩短机组轴向尺寸, 平衡轴向推力。根据该机型汽轮机的结构特点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优化和改进, 使汽轮机结构更能满足机组的运行要求, 提高机组效率。

1 汽轮机喷嘴的结构改进

该机组控制进汽量采用喷嘴调节法, 调节级有4个喷嘴组按圆周布置嵌装在喷嘴室内, 喷嘴室由上、下两半组成安装在高压内缸中。每个喷嘴组靠近垂直中心线的一端用定位销定位, 另一端留有足够的膨胀间隙, 使每个喷嘴组都能自由胀缩。为了减少喷嘴组与喷嘴室之间的周向泄漏, 在每个喷嘴组的一端设有密封键密封。调节级的径向汽封体有4个弧段与每个喷嘴组焊接在一起, 如图1所示。由于喷嘴组这种结构特点, 使新蒸汽通过喷嘴组后沿圆周方向经过每2个径向汽封体之间的间隙有泄漏, 降低了调节级的效率。针对于喷嘴泄漏的问题, 对喷嘴结构进行了优化。调节级径向汽封体采用不与喷嘴组焊接在一起, 与第二级隔板焊接在一起的新结构。这样调节级径向汽封体与第二级隔板焊在一起分为上、下两半, 没有了径向汽封体弧段间的间隙, 减少了蒸汽的泄漏, 提高了调节级的效率。由于调节级汽封体与第二级隔板焊接在一起, 原来通过高压内缸的上半测量调节级后的温度和压力, 改进后的喷嘴结构使调节级后的温度、压力不能测量。因此在第二级隔板径向汽封体的圆周方向开了4个宽35 mm的环槽, 让调节级后的蒸汽可以通过环槽进入腔室A, 以便进行调节级后压力、温度的测量。

1.高压内缸测调节级后的温度、压力测点位置2.第二级隔板的环槽3.现场动平衡槽

2 高中压转子增加现场动平衡

该汽轮机高中压转子的高压和中压末级叶轮的外侧沿圆周设有燕尾平衡槽, 是为了在厂内进行转子动平衡时加装平衡块。但是高中压转子没有设置现场动平衡结构, 为了不揭缸即可在现场做轴系的动平衡, 在高中压转子的中压后汽封与中轴承箱挡油环之间设置了现场动平衡槽, 以便现场动平衡时加装平衡块, 如图1。高中压转子设置现场动平衡结构, 提高了机组轴系的稳定性。为了便于现场平衡块的加工与安装, 平衡块采用整体式结构。

3 低压内缸增加疏水孔

为了减小低压湿蒸汽中水滴造成的湿汽损失和冲蚀, 缩小低压缸上、下半的温差, 在低压内缸底部增加了疏水孔, 安装了疏水节流孔塞。该机组低压缸采用双层缸结构, 低压内缸下部有2处设置低压回热抽汽口, 分别在低压3级和4级后各2个。由于该机组低压只有3级后抽汽, 低压4级后抽汽口便用法兰盖封堵。在4级后抽汽口法兰盖的中心、低压内缸容易积水的死腔室底部、低压内缸安装末级隔板的环槽和环槽前分别开了疏水孔, 在低压内缸底的位置还增设疏水节流孔塞, 位置见图2。这样能够把低压内缸底部容易积聚的水滴引出流向排汽装置。

4 润滑油箱的结构改进

针对原高压启动泵启动时间长、出口振动大等问题, 提高高压启动泵的自吸能力, 并将原启动泵出口安全阀改为自力式高压溢油阀, 缩短了启动时间, 降低泵出口油压波动。润滑油系统的油箱底部布置了去油净化接口、事故放油口和去储油箱接口。油箱底部的去油净化装置接口与射油器的吸入口比较靠近。油净化装置是与供油系统并联运行, 连续不断地对从油箱中抽出的润滑油进行过滤和净化处理, 以提高润滑油油质。在机组运行时, 射油器要从油箱底部的吸入口吸入大量低压油, 由于射油器吸入口与去油净化装置接口靠近, 容易产生相互的干扰, 使油箱中润滑油易产生气泡、波动, 引起射油器出口压力不稳等问题。通过把去油净化装置接口移到远离射油器端的油箱底部, 使机组运行时, 射油器和油净化装置互不干扰, 运行安全、稳定。

5 顶轴装置的结构改进

顶轴油系统为一运一备的运行方式。原顶轴系统的2个供油装置采用分开布置方式, 这样的结构易使供油装置布置不下, 现场安装、连接供油装置间管路时也复杂、麻烦。为了简化顶轴油系统的现场安装和方便管理, 顶轴油系统的2个供油装置采用整体集装式。具体结构见图3。

顶轴油系统的高压顶起油自顶轴油泵引入调整装置的集管, 由集管引出各支管通向各轴承顶起管路接头。每个支管均设有节流阀和单向阀用以调整各轴承的顶起高度, 防止各轴承相互影响。原设计在通向各轴承的每个压力油支管上设有一个高压控制器。在机组盘车前确定转子顶起的最低值, 高压控制器整定在顶起转子最低值时的压力值, 每个控制器如果有1个显示轴径没有顶起也不得盘车。但是机组在启动时, 各压力油支管若有瞬时的压力波动, 使高压控制器显示没有顶起转子就不能盘车, 影响盘车装置的投入, 延长了机组启动时间。因此调整装置的各压力油支管的控制器取消, 在集管上设置1个高压控制器, 使各压力油支管有压力瞬间波动时, 不影响盘车。同时为了保证各压力油支管能有稳定的油压, 增加了去各轴承支管的管径, 使集管和各支管压力相同, 保证高压控制器正常工作, 机组按时盘车, 节省机组启动时间。

6 结语

通过对135MW机组结构设计的改进与优化, 使机组能更加安全、稳定运行, 减少启动时间, 增加机组效率等。

摘要:对常规135MW汽轮机组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对部分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

“135”教学模式 篇11

“Océ VarioPrint DP Line已取得了很高的市场认可度。它凭借卓越的图像品质在2012年德鲁巴印刷展中荣获‘低容量专业级黑白生产打印型设备杰出成就奖’,也是第一台被BLI专业实验室评为5星级大奖的专业打印设备。基于它一直以来被市场高度认可的专业品质、稳定性和生产能力,此次推出的产品系列能够进一步满足快印店、商业打印用户和企业文印中心的生产需求,提供更加先进的打印服务。”佳能(中国)商业打印产品部市场营销高级经理康品德(Pieter Kraan)说。

Canon varioPRINT 135 series系列打印系统不仅集成了奥西先进的引擎和控制器等技术,而且整合了佳能在扫描和装订方面可提供的完善解决方案,在中低端容量级生产型打印设备中极具生产力。它的核心优势在于它的创新理念和独有的OcéDirectPress技术,使其成为在黑白打印市场能替代传统技术的更为可靠的打印技术,集恒定的图像品质、即时生产力和多功能装订选购件为一身。

Canon varioPRINT 135 series系列是综合型专业打印设备。它支持本地IPDS打印和流式打印功能,操作员可以在文档管理和票据印刷之间瞬间切换,同时客户无需增加投资并且维护多个系统,就可在设备上通过创建多个本地的AFP(Advanced Function Printing高级功能打印)作业,如账单、报表、账单广告、直邮、信件和财务报表,来完成不同的作业类型。

专业的大容量堆叠器也使其更具生产力。另外还有连线折页器、插页器和鞍式装订器供选配。此外,Océ DirectPress技术采用稳定的一次性数码处理来代替传统打印技术的多项处理步骤,可输出高度稳定、始终如一的画质,而不会产生条纹、色条或色带。因采用低温定影,在折叠或压痕时不会导致碳粉开裂,纸张也不易卷曲,可实现精确装订。PRISMAsync控制器带给操作人员直观的工作流程,并方便用户即时高效地管理复杂作业。所有的系统功能和设置都可在彩色触摸屏上完成。用户界面上可显示全部生产计划以及作业结束的时间。

Canon varioPRINT 135 series系列同样可以帮助客户减少环境负担。其应用的HeatXchange技术最少可比其他同级设备节能30%,并且在工作中不产生臭氧,可为客户提供更加清洁的工作环境。

“135”教学模式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04~2014-04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135例, 均完全符合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诊断标准, 并且存在发热、惊厥等临床表现。样本中男童74例, 女童61例, 平均年龄 (1.8±0.6) 岁, 1岁以下31例, 1~3岁62例, 3岁以上52例。本组患儿的生理与智力发育情况均无异常, 无其他脑内功能障碍疾病或遗传性疾病。

1.2 急救护理方法

1.2.1 院前的紧急护理

当患者发生高热惊厥症状时, 首先在场家长需要保持镇定, 切忌不可在惊慌失措的情况下用力摇晃患儿, 应立即让患儿保持平卧体位, 将头部偏于一侧, 防止口腔分泌物误吸入气管导致窒息, 必要时用吸痰器或注射器吸出, 松开衣物, 疏散周围人群, 保持呼吸畅通[3]。用压舌板 (若没有, 可用木块或布条) 置入口腔, 防止患儿在惊厥状态下咬伤唇舌。

1.2.2 惊厥控制措施

惊厥现场立即展开就地急救措施是防止患儿发生缺氧性脑损伤的关键措施, 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或消除患儿抽搐情况, 避免惊厥现象反复出现, 将大大降低发生脑细胞损伤概率。日常在家可储备苯巴比安或地西泮等药物, 在惊厥发生时, 根据患儿情况和医生嘱咐适量给予服用, 达到镇静目的, 如果没有药物, 也可先采用手掐人中的办法控制惊厥症状。切忌不可猛烈搂抱患儿, 同时避开喧闹嘈杂以及有强烈光源的环境, 减少刺激。

1.2.3 院内常规护理

维持舒适、安静、整洁、柔和的病区环境, 严格控制病房内温度在20℃左右, 便于开展散热护理措施, 同时定期开窗换气,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应用无刺激药物加强病房内消毒。叮嘱患儿家属合理调整患儿的饮食结构, 避免辛辣刺激、低蛋白、高脂肪且不易消化的食物, 以高纤维素、高蛋白的流食为主。勤换洗患儿衣服, 以娴熟的操作技能, 轻柔的动作, 为患儿擦拭身体, 保持患儿皮肤干燥。针对家长开展健康宣教, 告知家属要帮助患儿多饮水, 防止患儿因大量出汗而导致缺水虚脱, 并将病后不良事件详细告知, 增加心理准备。

1.2.4 给氧护理

清除口腔异物, 情况危急时可采取吸痰器辅助, 密切观察患儿呼吸情况, 呈现出呼吸不规律现象时, 可通过药物控制。阻碍呼吸的分泌物清除后, 立即帮助患儿采取高浓度吸氧办法, 防止病情持续造成的血氧浓度降低, 有效缓解脑水肿情况, 帮助患儿恢复脑细胞供氧, 降低脑损伤程度, 减少后续并发症的发生。

1.2.5 降温护理[4]

考虑到病情的突发性, 且病情持续时间越久对患儿造成的伤害越大, 持续高温或可造成患儿人体各项机能出现紊乱, 选择药物降温是最为高效快捷的护理办法, 同时配合物理降温法将大大缩短治疗时间和病情持续时间, 降低并发症和惊厥抽搐症状反复发生的可能性, 提高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遵医嘱适量运用小儿退热栓、泰诺林、复方乙酰水杨酸片、美林、阿尼利定等药物以达到为患儿降温退热的目的。而物理降温则较多采用毛巾或冰袋放置于腋下或前额处进行冷敷的办法, 以4min/次的频率定时更换, 这不仅可以起到降温作用, 而且能够有效降低脑水肿症状的发生几率。另外还可将40%左右的酒精和温水配制后擦拭身体, 同样起到物理降温的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 避免小儿感冒。

1.2.6 心理护理

当急救车未到达现场时, 首先需要安抚患儿家属情绪, 在家属恢复镇定之后, 连线告知家属准确的现场急救措施, 尤其是现场控制惊厥的办法、避免强烈摇晃和环境刺激。入院后, 再详细讲解高热惊厥的病理、注意事项、治疗方案、护理办法等, 消除家属的担忧及顾虑, 争取理解并配合实施急救方案和护理措施。

1.2.7 病情监护

在治疗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病情变化情况, 对体温、瞳孔、血压、呼吸、意识状态、皮肤色泽、口腔环境、抽搐的时间及次数、呕吐情况、惊厥时间等各项临床现象做好详细记录, 发生异常情况时, 立即向上级医生汇报并及时采取相关急救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开展分析, 以χ2为计数组间的检验标准,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35例患儿全部退热, 平均退热时间为 (50.2±19.8) min, 均抢救成功, 未见并发症发生, 出院后开展1周的随访工作, 未发生智力障碍等不良预后情况。不同年龄患儿的高热惊厥发病原因见表1。

3 讨论

高热惊厥患儿的发病较为急骤, 并且惊厥复发几率较高。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可能与儿童时期大脑尚未发育完善有关, 因6个月~3岁时期的小儿大脑和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建立好充分的联系, 没有良好的分析、鉴别、抑制能力, 致使较弱的刺激也会使大脑引起激烈的兴奋, 从而是神经细胞突发异常放电而出现惊厥现象[5]。小儿出现临床症状时, 若不能及时给予正确性的救治措施, 则会延误病情, 加重颅脑损伤, 甚至引发骨折、窒息等严重不良事件, 威胁小儿的生命安全。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可以减轻惊厥性脑损伤, 降低并发症及病残率。在本次研究中针对135例高热惊厥患儿开展了全面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 分别通过院前急救、惊厥控制、院内护理、供氧干预、降温干预、心理护理以及临床监护等多方面给予具体措施, 有效保证了小儿的生命安全, 也起到了对症干预的效果。本组患者经过急救护理措施实施后, 均有效退热并抢救成功, 并且在出院后未发生智力障碍等不良反应。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患儿开展病例整理, 进一步发现引发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疾病为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胃肠炎等, 故在家庭中家长需要对该类疾病提高认识程度, 尽量避免高热惊厥的发生率。综上所述, 针对高热惊厥患儿给予全面的急救护理措施, 可有效保证小儿的生命安全, 避免预后并发症, 值得进一步给予临床关注。

摘要:目的:通过对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总结, 探讨临床有效的小儿急救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2-042014-04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135例开展回顾性分析, 所有样本均接受全面的急救护理措施, 综合样本实际情况总结高热惊厥的主要发病原因以及最有效的急救护理方法。结果:135例患儿全部退热, 平均退热时间为 (50.2±19.8) min, 均抢救成功, 未见并发症发生, 出院后开展1周的随访工作, 未发生智力障碍等不良预后情况。结论:针对高热惊厥患儿给予全面的急救护理措施, 可有效保证小儿的生命安全, 避免预后并发症。

关键词:急救,护理,小儿,高热惊厥

参考文献

[1]马峰, 李月欣, 陈卫红.小儿高热惊厥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 36 (2) :88

[2]范叶梅, 李慧玲, 陈秀华.小儿惊厥的急救及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1, 34 (5) :109

[3]李月欣, 曲云.小儿惊厥的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 36 (1) :103

[4]徐秀云.小儿高热惊厥院前急救护理探讨[J].中外医疗, 2012, 19 (24) :147 148

上一篇:公开意义下一篇:了解信息